我的笔记本cpu最高是i5 2.7ghzz,但是为什么他有时会上到3.08Ghz?玩游戏时一直

在这个花枝招展的年代,请多多珍惜眼前的一切,2016马上又要过去了。
带上你的iPhone,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iPhone里有钱就行。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横向对比一下几款 App Store 上实用的图片标注应用。
这很可能就是许多粉丝都在等待的Mercury智能手机,它配备了传统的黑莓键盘。
手机价格不会低于499欧元,将仅在亚马逊、MediaMarkt、Saturn、Ringfot以及柯达在线商...
新Moto X正面与Mote M风格接近,不过机身屏占比较低,额头稍显宽大。主页键应该集成了...
三星Gear S3 设有Froniter 及Classic 两个型号,前者采用黑色的表壳,加上阔身的锯齿...
有网友在互联网上爆料,三星不仅仅支持在新机中支持光学指纹识别,还将引入熄屏解锁功...
近日SOULGAME又给我们带来了新作,这款《消诺克》是一部 “消除”与“弹珠”结合的休...
游戏中采用了像素风格的画面设计,与游戏横版的画面设计搭配起来之后,真是复古感十足...
游戏的场景设计精妙而合理,基本上能够将诡异离奇的气氛与民俗风情的多变很好的结合在...
图片标注逐渐成为 App 争夺的一个细分领地,随着苹果也在 iOS 10 中加入了原生的图片...
游戏的画面确实非常漂亮,简单的线条同样将各种钻井设施描绘的活灵活现,人设方面也是...
《Post Brutal》作为一款末日丧尸系游戏,本身对于剧情的把握还是比较出色的,并且在...
本作是一款冒险游戏,改编自世界知名童话《睡美人》。
锋友huiming163分享了自己拆解 iPhone 5 和 iPhone 6 电池的过程,不过,该锋友表示,...
闲来没事摇一摇,手机竟然又满电了。
国内用户应该会最关心App Store商店活动有没有。
如果这封邮件是真实的,那么 AirPods 的推出日期总算是有了眉目~
苹果上个月调查发现,亚马逊平台上所谓的正版充电头以及数据线,有超过 90% 都是冒牌...
在文字输入方面,不少人还是希望能配有一个物理键盘以便能更快更舒服地进行打字操作。
显示 6 到 8 周内发货没多久,又再度回归到无货状态,一小会就卖完了?
随着MFi认证的概念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熟知,但假冒的也开始增多了。
1 / 174 页
406609阅读
rMBP (Macbook pro retina 15“) 全面评测 (持续更新)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119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2
主题帖子人气
微博 /u/119
白苹果, 积分 12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3 积分
本帖最后由 lpgliqinger 于
17:36 编辑
Retina Macbook Pro(后面简称rMBP)已经买了3多月,几乎每天超过12个小时使用。一直想写个评测,但一直没敢下笔,毕竟这是本人头次用Macbook,想着还是等玩的差不多后在写,这样可以更客观,公正些,以免被喷。(有点长,除了对rMBP的使用评测,也夹杂个人对Mac系统的一些感受)。
本人是个数码迷,很喜欢苹果产品,但我不喜欢果粉这个称号,要说粉也只能说粉一切给我完美囘体验的数码产品,你看我对苹果的magic mouse,macbook 11,ipod toutch,老款macbook pro 17就无半点兴趣。这些年来本人一直也是Gооgle产品的忠实用户:本人从来不用百度(除非真的无法登录Gооgle),为了正常使用Gооgle产品我不惜每年花“重金”购买V*P*N, 我一直对朋友夸Gmail是至今为止最完美的邮件服务,如果它被我朝完全阻拦,就算天天挂Dl也要坚持,绝不妥协。说这么多也就是想说本人对Gооgle产品的忠诚度,不纯在主观上偏向苹果的因素。其实和政治一样,谁管理这个国家跟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只在乎谁给我们能带来幸福,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生活,那么我们也就支持谁。Android系统由Gооgle主刀,各种Gооgle服务也必然是无缝结合,所以对Android我也一直报以厚望,但是在我用过近20款搭载Android系统,并号称iPhone杀手的旗舰机(包括初期的HTC G1,G2,G3,G7,G9等, Moto的MileStone,三星的Galaxy系列,小米,魅族MX,Nexus等后,不得不感叹,以目前最高端的Android机器带来的体验,连2年前的iPhone 4的都难赶上。这不仅仅是硬件配置问题,系统(虽然Gооgle一直再改进)以及系统硬件结合的,软件质量,甚至软件图标的设计和排列都和IOS的有一定差距。
虽然我对iPhone的体验很满意(应该说是iPhone的体验大大超出我对手机的认知),但是对Macbook一直没有什么好感。在我印象里Macbook一直华而不实,屏幕好些,做工好些,缺点一大堆,USв太少,mac系统太难,应用太少,不能淘宝,不能网银,散热太差,配置太低,价格太高,当然这些大部分都是听来的。Macbook 1万的配置相当于其他本子不到5千的配置。本地也没有星巴克,装13也没有市场,所以一直根本没有把Macbook考虑在内。
2000元出掉老明基s41(当年11000入的)后,我又花了5000换了华硕A53,由于不能激活3d vision(本人很喜欢笔记本输出投影看3d片),加之屏幕偏色太严重,分辨率太差,损失900元又5000入了索尼的EG37,索尼的配置虽然差(的确差),但至少外形漂亮,屏幕也好些,做工也不错,机身也轻些。本打算一直用下去,结果苹果6月份发布了视网膜屏幕的Retina Macbook pro。
不得不承认这块屏幕深深的吸引了我,而我又是对屏幕十分敏感之辈。Nvidia GT650M的加入,使Macbook性能一跃成为性能强悍的笔记本,而且由于在Win下只显示独立显卡,3D Vision成为可能,新增的USв3.0,HDMI 1.4更是方便了3d输出。超薄的机身,去掉了累赘的光驱,去掉传统硬盘,换成高速SSD,15寸 高级屏幕,OMG,这个本子简直是为我而造。
我个人一直对传统笔记本有几点十分不满,1. 十分累赘的电源线, 2.糟糕的触摸板体验,打字时候更容易误操作,基本我都是关闭它用鼠标,出差我也要带上鼠标,带上鼠标那么也要带鼠标垫。3.主流的的分辨率我是恶心坏了。想5年前的s41还是,现在竟然还是主流!而且,大部分屏幕可视角度极差,身子稍微低一点或者高一点,白茫茫一片。4.厚重的机身,5年了,还是那么厚,那么重。 5。 外观,除了索尼,苹果外,其他品牌的机型给我感觉都差不了太多。6.不能输出3d电影, 自从笔记本改为双显卡后,Nvidia的显卡切换技术Optimus彻底让笔记本丧失了Nvidia一直主打的3d vision功能,有点傻b,有点无奈,但Nvidia一直无法解决。不过索尼的E系列没采用双显卡,这也是我后来投奔索尼的原因。
在论坛逛了很久,也在实体店体验(厚着脸皮霸占了起码半个小时)过后,我发现我对传统笔记本一直以来不满的地方,在Macbook pro retina上都得到完美的解决。我实在找不出一个不买它的理由。此机一直严重缺货,价格居高不下,在漫长的2个多月的等待后,价格逐渐回落,14000,收下港行一个。从此跨入mac时代。
前面说到,除了索尼苹果外,其他机型在我眼里总感觉千篇一律,多少年来一直是那个外形那个厚度。Macbook给我的感觉就是简洁,大方,做工几乎无可挑剔。同样上面屏幕下面键盘,Macbook就看起来给人一种高档却不张扬,低调但却透露出一种高雅气质的感觉。由于机身做的轻薄,拿在手里手感十足,每次拿起来往内胆装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一下。外观本来是仁者见仁的东西,但是苹果的产品总是能打动绝大部分人。我们可能不太习惯老外的长相,但是真正漂亮的美女,大家的眼光还总是能统一的,看到苹果产品,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亚洲人还是欧洲人,老板还是打工仔,似乎都很统一,有人骂苹果贵,苹果黑,苹果配置低,但提到外形,大家的审美突然变的一致了.
不能不服,苹果的工业设计堪称完美!
2.配置和性能
一直在我眼里属于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是rMBP不是。
8G-16G 高速内存
Nvidia GT650M DDR5 独立显卡
最新 INTEL HD4000 核显
三星高速SSD闪存
分辨率Retina屏幕
Thunderbolt高速接口
很显然,rMBP采用的都是全球一流供应商提供的,最顶尖,最新技术的硬件,
强大配置所带来的体验是很爽的。开关机都是几秒种。网页,程序都是秒开。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用了3个月从来没有过程序卡顿或者死机情况。
大菠萝和星际2我特效全开,最高的分辨率下,帧数虽然有点低,但仍然可以顺利玩。在最高画质下玩游戏,光看画面就是一种享受。稍微降低分辨率到,游戏立刻很流畅,降到PC的最高分辨率--1080p的话,那就非常流畅了。
Win7测试显卡最低7.2,SSD,CPU,内存都是7.9.
win8下显卡变成了7.1,SSD却增加到8.1
鲁大娘测试。
我公司4年前的台式机,也是独显,成绩是1000分。其中显卡仅仅只有寒酸的10分。
我的索尼i5,410m显卡, 总成绩2900分。其中显卡为60分。
rMBP,总成绩5010分,显卡成绩为160分。其中SSD的成绩大幅领先传统7200转硬盘。
3Dmark11测试。
如网络传言,rMBP的GT650M属于高频版,900hz,其他本子也有搭载GT650M,但主频都在400-750之间。不过我3d mark11的测试成绩和其他本子的相差无几,不知何故,2156分。坛子有人分数跑到2600,已经接近GTX670M,不知他们怎么测的. 不过分数毕竟还是个分数,还是要看实际体验。
USв 3.0的加入,让数据传输不再折磨人,如果从外置硬盘往SSD传东西,速度能达到300m以上,如果uSв 3.0硬盘和U盘互拷大量数据,基本在80-90m之间,如果直接往SSD拷东西,那就是飞速了。想当时用索尼本传个12g的3d电影,刚开始每秒20m,到后来每秒10m,5m,1m,后来实在等不住就睡觉了。其实USв 3.0要保证速度,SSD也是关键因素,否则你往机器硬盘拷东西,硬盘却成了瓶颈,哪怕是7200转。
如此强大的配置,机身却做的如此超薄,而且只有2.0KGs的重量,电池续航也得到保证,我毫不夸张的说这也就苹果能做到。如今的超级本可以做到7-8个小时的续航,但是大部分是核显。外星人配置高,但可以承受那个重量和价位的话,我觉得直接买个台式机,外接大屏幕玩游戏不是爽的多?
下面这个是外星人15寸的重量,3.2KGS. 光电源就和Macbook air的机身持平了,总计4.2kgs,加上
鼠标有9斤重,便携只能是从卧室挪到客厅了。
我一直在想,以外星人的厚度和重量,我想无论那个厂家做这种游戏本都不会存在太大技术障碍。
3。&&音质,摄像头,键盘
市场上笔记本各种型号加起来恐怕有上千种,但越来越多的厂商将卖点放在容易吸引普通消费者眼球的配置上,比如GT61ОM 2G内存,大家乍眼一看,2G显存啊,估计性能不赖,有几个人注意前面的61Оm呢,有多少人注意它的处理器,位宽,频率,带宽呢?这种入门显卡也就是HD4000的水平,给他配10g显存又能怎样。所以商家太会忽悠人,就比如什么卡片机,手机支持2000万像素,搞得很多人以为像素就代表画质,经常出去被拿着卡片机的人问我单反多少万像素,拿着1200万像素的老单反,搞得我还真有点难以启齿。对于笔记本最影响用户感受的屏幕等,他们很少,也没有信心公布参数,只是简单的取个华丽的名字,诸如,炫丽屏,炫彩屏等,一带而过。
苹果不但坚持保证屏幕的品质,而且对于普通人很难觉察的语音输入功能,苹果也显然用了心思。
rMBP使用双麦降噪,我试着正常坐在椅子上(不用俯着身子凑到mic前面),正常的讲话的音量讲话,用quicktime录音,回放的效果十分清晰,我没有尝试过专业的录音设备,但是以我的理解,以及录音回放中细节的表现,我觉得它已经够好,这也是很多专业人士用macbook的原因之一吧。
我用我的索尼本做过测试,正常坐姿,正常语速,对着Gооgle语音讲话,Gооgle要么告诉我 ,大声点,要么问我,你说的什么,再大声点,我身子凑到mic前面,它仍然很难识别。用rMBP的话,你无需改变姿势,无需刻意放大声音,只要大概控制好语速就行,识别率超出你的想象。有时候在办公室,还影响到别人我声音很小的说话,它也能准确的识别。顺便提下,10.8.2的语音听写十分强大。要不是怕同事骂神经病,这个帖子我都想用语音写。
注:锋友“Longyang”回复到:因工作关系,测试过不少笔记本的麦克风录音效果,可以说苹果是最好的,
灵敏度很高,信噪比也很高,他的降噪处理也很不错。
rMBP的外放效果也超过我所接触过的所有笔记本,虽然缺少了点bass,但声音还原准确,人声吐字清晰,毫无破音。听音乐的时候各个乐器的音色都表现的很丰富,当然rMBP的厚度和高集成度决定了它不可能带来太牛逼的外放效果。只能说,我已经相当满意。
我手头没有高级别的耳机,只有一个在英国40磅(当时rmb400多)买的专门为iphone定制的飞利浦入耳式耳机。由于耳机的素质限定,无法获得更震撼的效果,只能简单试试rMBP对iphone耳机的支持,很完美,耳机线控也可以控制macbook的音量,ipod的基本操作..经过翻阅大量论坛查看其他朋友对rMBP的评测,结论是一致认为,rMBP的解码芯片一定是优秀的,对各种高档耳机的推动也是很优秀的,无愧于Pro的称号。当然如果你要说到HIF级别,那不现实,一个专业级解码器都要数千元,只能说在笔记本里,rMBP是相当优秀的。
经常逛电脑城的时候,很多电脑为了展示功能,特意打开摄像头。但我发现大部分笔记本摄像头除了像素低,测光问题很严重。当你头伸到摄像头前面时候,你会发现屏幕里的光线明暗变化很大,为了拍清楚你的面部,你不得不来回移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否则有时候会黑乎乎一片,如果是逆光那更是惨不忍睹,看上去人似乎老了很多一样。但是当你走到Macbook的笔记本前,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不管你走远走近,怎样变换姿势,你的面部仍能保持一个不错的曝光值。为了不误导大家,我特意又打开facetime试了试,视频效果仍然很好。而且我的办公室很暗,后面就是还有个窗户。这个除了摄像头素质的因素外,系统测光的算法尤其重要。我猜普通大部分笔记本用的中央点测,所以你得总是保持面部在最中央,而Macbook似乎加入了面部识别,始终以面部为测光点。如果简单的用评价测光,不会那么准确,尤其后面如果有强光源,衣服穿的深或者浅对最终的结果都有很大影响.不过这个摄像头像素仍然偏低,期待以后能上至少720p的摄像头,可以自由选择像素大小,那就完美了。
由于rMBP做的十分轻薄,键盘的键程比普通笔记本短一些,对有些人来说,这多少会影响点手感。不过我倒是觉得比以前的本子键盘手感好很多,键盘间隙充裕,回馈清晰,噪音很小,这样就不会影响到老婆睡觉,或许是由于本人没用过高端thinkpad本子的缘故吧。本人头次用背光键盘,不得不说大爱这个背光键盘。键盘灯光柔和,均匀,再也不用夜间打字,或者玩魔兽的时候伸头找键了。下次换本子必然要背光键盘,确切的说,下次必然换Macbook了。
这块分辨率的屏幕,目前是世界上商用屏幕里分辨率最高的,包括笔记本,台式机,甚至液晶电视(4k分辨率液晶电视也是刚刚问世)。苹果主流屏幕采用的分辨率,相比其他本子也算厚道了,但这个retina屏幕分辨率是它的四倍,对比度高29%, 带来的视觉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前经常给朋友夸Macbook屏幕好。但是当你去了苹果店玩会视网膜屏幕的macbook后,回头再看老款macbook,你肯定会感叹,这块屏幕怎么这么。。。。这种感觉很像当年iPhone 4和3GS的对比后感觉,但是绝对比那种感觉强烈。自从入手rMBP后,我每天带着本子上班,因为公司台式机的19寸的的现在看来颗粒感实在太强了,对比度,饱和度又差,看上去就像刚摘掉个近视镜,而且灰蒙蒙的,人就是这样,一旦习惯了好东西,差的再也很难接受了。年前买的A53, 15.4寸,竟然还采用的分辨率,实在差的一b。在电脑城见一回骂一回。我个人也一直不太喜欢16:9这个比例的屏幕,看电影是爽,但由于上下太窄,上下显示的界面太少了,尤其在ps,office,或者玩游戏的时候。玩war3的时候,要全屏的话,剑圣都快被拉成山丘之王了。如果不全屏,游戏屏幕大小几乎和ipad差不多了。
相同的图片rMBP上会展现出更多的细节,比如有个朋友给我拍了一张手机的照片,在普通电脑我看我就看到是个手机,有点旧有点灰而已,在 这块高清屏上你会发现机子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划痕,金属部分有锈迹,指纹等,回头再看普通屏幕,突然觉得这个照片怎么灰蒙蒙一片。其实rMBP的斑马壁纸效果很一般,我一般用星河图或者自己拍的片子做背景,效果很好。
在win8下我把war3的分辨率在注册表下调整为,进入游戏后清晰的一塌糊涂。这个分辨率下更能看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以前认为蜘蛛吐丝,现在才看清原来吐的是小蜘蛛。不得不佩服10几年前的游戏细节都做的这么完美.
看表格,文字也是同样感受,如果有价格单要核对我总是喜欢用rMBP打开,加上苹果系统的光影效果,看上去几乎接近在你面前放一张a4纸张。
可视角度是衡量屏幕的一个关键而且最直观的参数。rMBP的屏幕不管你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甚至以接近180“的视角去”挑刺“, 对不起,你会“失望”---完全不会有发白,偏色。我前面几个本子,那可就不仅仅是惨不忍睹了,尤其是华硕.
我每天很享受用这块屏幕打开网页,论坛的那种感觉,甚至用它来做文档都是一种享受。现在我就用pages来写这个文章,爽不爽只能试了才知道。
这么多年来,显示器从CRT到LCD再到LED,体积小了,省电了,技术进步,理论上画质提高了,但事实上反而不如以前。有些时候重要的片子我都要拿到CRT上去P. 因为液晶尤其笔记本色差实在太大。 特别是低端笔记本,像素低,发白,发黄,偏色几乎是家常便饭,更不敢谈什么饱和度,对比度,色域。
虽然大家多数采用的adobe的RGb标准,但是苹果的颜色管理却得到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索尼和苹果一直坚持保证屏幕的品质,但索尼近几年由于技术创新的限制,也陷入到价格战中,也将低档屏幕(LG, 广达,中华映管等生产的低档品而并非索尼自家屏幕)用到自家本子上。比如我买的E系列。论坛里都在争论哪家屏幕好,谁拿到了三星屏就激动的想烧高香,说白了都是低档货,半斤八两,能好到哪儿去。高档的索尼屏幕仍然很不错,但有2个缺点,一是太过于艳丽,二是价格高的一塌糊涂,看看z系列的配置,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卖那么贵。销量也证实了用户根本不买账。当然我也承认目前论设计和做工也就索尼和苹果有的比。
这样似乎也就苹果一直在显示屏上坚持不妥协,当然它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定位也保证了采购高档显示器的实力。如果你说retina屏只是高分辨那么你错了,根据专业测试的结果,这块屏幕的对比度,饱和度,色域等参数也远超市场大部分竞争对手,加上苹果强大的色彩管理系统,Macbook 的pro也费浪得虚名,绝对是专业人士的最佳选择之一。我记得坛子有位大侠做了测试,rMBP在没有校色的情况下都能得到很好的色彩表现,以屏幕为卖点的索尼高档本的屏幕竟然还不如校色后的Macbook air。
对我这种不专业,却喜欢专业产品的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屏幕清晰,通透,对比强烈但色彩柔和,看上去很舒服,颜色还原准确,处理图片的时候信心十足,无论看电影,看图片,或者上网带来的感受都是前所未有的。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浏览网页卡顿现象,当初的确存在。在ML的几次更新优化下,已经大幅改善。绝大部分网页都很流畅,除非那种要加载大量图片的网页,会偶尔有卡顿,但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老款的pro我也测试过,偶尔的卡顿也存在。可能大家对Retina macbook pro太过于挑剔了吧。
更新:昨天安装了最新专门为retina优化的webkit,上网流畅度大大提升,几乎和老款毫无区别。看来完全是软件问题。建议大家试试。10.9完全解决了卡顿问题。
我的是LG屏幕,测试十几分后有轻微残影,很快会散去。但是我觉得没有必须要更换,到目前为止,大家只是抱怨残影,想象残影会在什么情况下影响视觉效果,但是至今没发现一个人发帖报告残影真的影响到它的日常工作了。谁没事找一个画面停留那么长时间,而且背景还要设置成灰色?(我经常用PS)当然苹果可以换机,换屏,放在其他品牌,离开柜台后想马上更换都很难,更不要说退货了。再说我也受不了换机等货的“相思之苦”。人遇到真正心爱的东西后,有时候的确是很没出息。
以前有人担心散热口对着屏幕吹,是否会引起开胶等问题。我认为这个大不必担心。首先苹果公司也不会连这个问题都考虑不到,其次我试过在玩游戏时候手在出风口的确能感觉热气,但是不会喷到屏幕,因为会被转轴挡住改变方向,夏季经常穿裤衩抱着rMBP上网,发现其实热气都是从笔记本底部喷出,幕底部几乎无影响,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热度,可能也是由转轴传递过去的。至于开胶这个更不可能了,rMBP内部很多地方都是打胶的,要开胶里面早开了,我所从事的行业接触过很多各种胶水,什么防水,防油,防化学品,耐高温,无毒胶水。各种各样,这点温度对现在的胶水实在不算什么。
建议大家不要贴屏幕膜,因为膜会影响retina的视觉效果,而且反光十分严重。这个屏幕又不是触屏,一般碰不到它。
还有rMBP合盖后,屏幕和键盘之间的缝隙十分小,我放了个键盘膜都会碰到到屏幕,如果你再贴个屏幕膜,恐怕真会对
屏幕造成伤害了。掌托膜就更不要了。
顺便说说很多本子如今支持win8的触摸屏,我个人总感觉手悬空的触摸体验实在太差了。不要说满屏指印,屏幕恐怕也可能会被碰伤,如果外面一层硬玻璃,那么屏幕又不可能做到rMBP那样轻薄了。仅个人看法。
5.电源和电池
我很少看有网站专门评测电源。这个看上去似乎被大家忽略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印象深刻,因为以前每次出差看到那个被电源线塞的鼓鼓的电脑包就很烦。由于续航太差,基本上一到宾馆我就得找电源线插上,然后再掏出鼠标垫,鼠标,才能开始做事。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的电源线都一个德行,一个砖头块大小的适配器,一边是一根粗粗的电源线加大大的插头,另一边是连接到笔记本的稍微细点的线。不管怎样,这堆东西你都得带着,差不多有一公斤重,很硬的线,砖头块和三角插头在一起,携带十分不方便,放在电脑桌上也是乱糟糟的。
以前虽然对Macbook兴趣不大,但是我却注意到苹果的电源完全不同。它的线分为2个组件,一个是电源延长线,这个也很粗,但是我几乎很少用它,另外一段是99%都使用它的电源适配器,带一米多的线连接到笔记本。适配器的插头可以随时用手扳囘开使用,另一端也可以掰开,是个十分人性化的绕线挂钩,和笔记本接触的是个扁平的接口,只要放入大概位置,会被笔记本自动吸入,接口上有个指示灯,充电时候亮红灯,充满后绿灯,只需轻轻一压就可拔出。清一色的白色电源和macbook整体很搭配。多么人性化,多么方便,连电源线都做的像一件艺术品。我就纳闷其他笔记本厂商就没有注意到这个电源给人带来的不便吗?毫不夸张,Macbook的电源也是对苹果增加好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节决定成败,一点不假。
rMBP的配置已经属于笔记本的中高端配置,里面都是耗电大户,i7 4核,高频GT650M,还有这块视网膜屏幕。可它仍能给我带来很满意的续航时间。如果只是办公,上网,基本可以支撑7个小时以上。 这就意味着电充满后,电源线可以收起来。这也得益于移除光驱和传统硬盘而为大量电池节省的空间。
由于Macbook触摸板十分强大(它真的配的上“十分”这个形容词),鼠标几乎成了摆设。桌面上一般很干净,就放一个台笔记本。我每天电充满后带到公司,从早上玩到下班还能余下10%的电。但以前我的任何一个本子都不行,最多2.5个小时,用2年后几乎就是1个小时的续航。为了减少麻烦,还不如电源线一直插着,一直插着的话又对电池不好,所以就这样恶性循环。笔记本续航不给力,何来的便携呢。现在有很多超级本续航据说也能达到7个小时以上,但是绝大部分都是核显。像rMBP这种性能强悍,续航也强劲本子的还有那个,谁来告诉我。
Magic safe 2有很多人批评它不如一代好用,我个人觉得还好,首先它比一代更精致,更薄,电源线的摆放更自由,而且对于rMBP来说,这十分重要,就像去除网口一样,否则机身不可能做的这么轻薄。
6.触摸板。
除了对以前笔记本的电源不满外,触摸板更是相当不满意。对笔记本来说,触摸板是相当重要一个部件,可其他品牌的触摸板只是仅仅实现了触摸功能而已。它可以被触摸,也可以模拟鼠标的左键右键,可由于体验太差,我不得不总是插个鼠标。而且在开启触摸板的时候如果打字,很容易造成误操作,鼠标突然就不知道跑那里去了。由于触摸板太差,出差你就必须带上鼠标和鼠标垫,加上僵硬的电源线,大砖头块电源适配器,这几个东西往往不知道怎么塞在电脑包里,因为他们都是不规则的形状。最悲剧的是我在客厅看电影的时候,我需要把笔记本带到客厅来连接投影仪,电脑放一个小方凳子上,没了空间给鼠标,我尝试用触摸板,试了几分钟后,我实在忍受不了了,就不得不把电脑直接放地板上,旁边铺个鼠标垫,插上鼠标 。当我插好所有设备后,往地上一看,乱糟糟一片,首先是笔记本的一堆电源线,鼠标线,鼠标垫,音响电源,小音箱连接线,音响输入线,HDMi线,投影电源线...这种体验实在是太糟糕了。
Macbook大大的触摸板却完全不同。指那打那,双指拖动屏幕流畅滚动,双指左右轻扫网页前进后退,双指转动旋转图片,三指轻触激活字典,三指拖动,四指上推切mission control,四指左右清扫切换程序,四指收拢到Lauch pad,四指打开来到桌面。。。结合bettertoutch tool,我将网页刷新设置为4指轻触,五指轻触进入finder,三指上推回到网页顶端,三指双拍关闭标贴。手势操控简直爽到家。
甚至播放视频时候也有手势,双指左右轻扫,快进,后退,向上向下扫,音量大小,比win下实在方便太多了。
有时候在办公室看电影,旁边来个同事或者老板,放在以前肯定是找鼠标点退出全屏(或者按esc),然后赶紧点桌面,动作幅度比较大,还不容易那么点中。现在,只需四指轻轻一抓..
论坛里有人抱怨macbook散热,抱怨键盘,但从来没人抱怨触摸板不好用。由于macbook的触摸板太过优秀,鼠标除了玩游戏外,几乎都不用。没了电源线,没了鼠标,鼠标垫,桌面上真干净。
Macbook的触摸板很好用,这跟系统对其的优化关系很大。在win下体验要差很多, 只要在win下,我就马上就有找鼠标的冲动,只要切换到Mac下,你会觉得鼠标十分多余。从这点你会觉得,系统对硬件的优化是多么的重要。
至今为止,Macbook的触摸板远远领先所有品牌的触摸板,唯一能接近Macbook触摸板体验的恐怕就属Thinkpad的小红帽了。
所以我现在出差就只带个本子不带鼠标,电源线扰起来很小,随便塞一个地方,甚至可以装上衣口袋里。
7. 散热和噪音。
新一代macbook采用改进的非对称双风扇设计。理论上散热和噪音会有很大改善。以前的macbook我用的不多,但是我对rMBP的散热基本上满意,噪音控制十分满意。平时办公,上网,键盘上都冰凉的,耳朵趴在键盘上都听不见风扇声,开flash会热一些,但是风扇声音仍觉察不到。夏季温度稍高,开大型游戏温度会上升到70-80度以上,键盘上面也是很烫,瞬间会风声四起,不过也在接受范围呢,但是那个笔记本开大型游戏的时候不烫呢。一旦退出游戏,温度会在十几秒中迅速降低,风扇也回归安静。
还要说明的是绝大部分本子用的塑料材质,就算里面烫外面也感受不到。Macbook坚持用铝合金,感受是很直接的,但这恰恰会帮助机器散热,只是给人感觉macbook好像散热不好一样。你用一个纯金属的杯子倒杯开水,看你hold住不。如果是塑料杯,那几乎无压力。
在win下明显散热和续航都会差很多。还好装了个风扇控制软件,否则玩会war3都会热的游戏自动退出。
rMBP自带Mountain line 10.8.2.,不管是山狮,山猫还是山猪,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系统。
不过很容易上手。用了一段时间后,就感觉很难再回到win。相比ML,win下系统的配色,图标的设计和排列,特效,都显得有些杂乱.Win8进步很大,但仍然不够。Mac的系统给人感觉清爽,简单,操作方便,动画效果不但漂亮还很有趣。比如你点下载,从你点下载的地方会抛出去一个圆形的图标,飘落到dock下download图标里。
win下你在程序下点“-”,程序会瞬间消失在任务栏里。但在Mac下,会有一个漂亮的动画效果,程序会从下网上蜷缩变小到任务栏里,很像”巴巴爸爸”里的变形动画。类似的动画效果在mac里无处不在。
Mac很多方面表现的比win更人性化,更方便操作,。 windows文件系统据说比Mac好,但我真没感觉出来。我最常用的文件搜索,mac下瞬间找到,win下却要搜啊搜。Mac下文件的预览排列方式十分人性化,要找一个文件,从根目录到最终的文件夹或者文件整个路径都会以分行列表直观的显示,也就是说你要返回上一级,或者上上一级,或者根目录,只需直接点你想要去的某一级目录即可,而不是像win里面你要点返回或者向上的箭头,你也不可能记得清到底上一级是什么文件,你只能点回去再看。 Mac下的各种格式图片(包括raw),pdf,word,excel,pages,numbers都可以直接以预览的形式显示,这实在是太方便了。想我每次在公司的老电脑找一个文件,一堆excel里一个个打开找,启动又慢,打开不是想要的,再去点x关掉,再打开一个,很烦。win8里终于可以预览了,可体验和Mac下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你还可以切换到cover flow模式,文件会像书翻页一样来浏览,你可以双指左右滑动随意查阅缩略图。方便不方便自己看。
本来Mac系统下浏览文件已经比win下方便许多,最近发现在选定任何文件或者文件夹的情况下,按空格键,会瞬间快速打开文件,再按空格,自动关闭快速预览。无论是图片,pdf, excel,word,视频都可以。想想在win下经常想打开一个excel表格看一个数字,却要耐心等excel慢慢的启动起来。这点win实在落后太多。
流畅,人性化的系统加上强大的触摸板,加上各种手势,在win下要鼠标右键,左键,右键,左键繁琐的操作,在mac下瞬间变的如此简单,而且很享受。比如在win下你要打开一个程序,一般要鼠标左键点-退出程序(或者回到桌面),点程序,菜单,选取程序打开。在mac下伸出你的4指,轻轻一抓,所有程序瞬间呈现在你的眼前,要到桌面,四指张开,不但方便,还很享受。
我们浏览网页或者email的时候经常遇到不懂的单词,PC下的操作是鼠标右键拖动,选择,再右键复制,然后回到桌面,找到字典软件,打开,粘贴到字典的搜索框,然后再返回到网页继续浏览,复杂吗,或许你已经适应了。
在mac下,遇到单词你只需三指在这个单词上轻点下,便会自动激活内部字典库自动查询,一秒内找到你要的结果。搜索结果的内容很全面,包括内置词典,维基百科,你也可以自行添加词典。win下其实一些词典可以通过安装插件也可以网页鼠标取词,只是相对体验差一些,你要字典一直开着,部分软件里支持不好,经常要关闭开启取词功能.通常我都是为了节省内存,只是需要的时候才打开字典软件,宁可花点时间复制粘贴.
如果你正看网页或者图片,想要办公,在win下你首先回到桌面,我的电脑,d盘。。,在mac下我只要五指轻点触摸板(用better toutch tool自定义的手势)。总之你用惯了mac下的手势,回到win后感觉严重不适应。
我用了双系统,boot camp下只要打字经常会误操作,但是在mac下就很少,显然苹果对此做了优化,至于如何优化,我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严重的问题在win下一直没能解决。PC很多时候,只要是文字输入,我一般都是关闭触摸板,需要时候再打开。
最简单的例子,在win下你要删除程序,鼠标左键程序,菜单,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程序,点卸载,然后等删除的进度完成后点完成,完了。在Mac下,只要你在mac store下的程序,你可以鼠标放在Lauchpad的程序图标上按着触控板不懂2秒,图标开始抖动,点x瞬间删除,和iPhone一样方便。如果不是从Mac store安装的程序,直接拖入废纸篓即可。用了mac你会觉得,win干嘛删除个程序都要搞这么复杂呢。我今天给公司电脑装office 2013,首先要卸载2010,花了5,6分钟卸载,安装又花了10多分钟。一个不到1g大的程序为什么会,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呢。
再举个例子,在win下,看电影的时候(尤其看动作片的时候)大家会经常要拖动快进或者后退,操作的方法就只能是鼠标点按个细细的播放进度条,一点点的拖,由于要靠鼠标挪动控制进度,音量更是不太好控制,经常点不准或者拖太过了,总之比较麻烦。在mac下你只要双指在触控板上慢慢或者快速轻扫就能快进或者后退,想要更快速的拖动你只需加速速度即可,音量大小可以通过双指向上、向下清扫来实现。我觉得这点要比win下方便太多了。当然win下可以用方向键控制,但那个体验和mac下的轻扫不可同日而语。
模仿苹果的厂商很多,尤其我国的山寨大军对iPhone的模仿,已经到了赤裸裸的地步。但是山寨iPhone和Apple iPhone最大的区别就是山寨产品不能拿近仔细看看,玩两下,差别之大估计连我2岁不到的儿子也能感受到。而苹果产品又是特别注意细节的。这不光体现在产品设计,做工上,系统以及日常操作上也十分注意细节,方便了操作,甚至有时让人感动。在win下,我们control+c复制一段文字的时候,复制成功与否只有粘贴的时候才知道,如果没有那么回头再复制一次。在Mac下一旦你按了cmd+c,菜单栏的edit那里会瞬间变蓝色,证明你已经成功进行了edit菜单下的复制的动作,但是并非你只要按cmd+c那里就会变蓝,你不选择要复制的内容,直接按这个快捷键就没有任何反应。当然这不只是copy这个指令,粘贴,保存,打开,关闭等一切快捷键都会在对应的菜单下有这样提示效果。
用了Mac系统,你最好学习一些快捷键,似乎苹果也有意“逼迫”大家这么做。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一旦习惯事半功倍,回头到win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win下也有很多快捷键,只是大家更习惯鼠标操做,反正一只手一直放在鼠标哪儿,懒得折腾快捷键了。这样更加重了对鼠标操作的依赖,以至于某天没了鼠标,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最后说下Airdrop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将电脑相互间共享做到了极致。2台电脑(必须08年以后的Mac电脑)在一定的距离内(具体多远我没测试过)只要点finder里的Airdrop,就会互相看到对方,输入密码即可随意访问对方的文件。最关键的是2台电脑无需在统一局域网下,也就是不需要以路由为中介,就算你拿到野外,两台电脑仍可以共享文件。这个功能实在太强大,期望以后苹果能在iPhone,iPad上也实现这个功能。
有人说Mac系统用多了人都变傻了,我不是完全赞同。由于Mac系统将很多复杂的指令,操作变得智能化,简单化,用户只要集中精力做你想做的事情就行了,其余交给Mac来完成。win下那种复杂的操作,尤其对女生来说,各种复杂的设置真的要命,很多人要电脑的目的就是办公上网聊天,谁有精力,能力来学习那些电脑知识,这些留给计算机系的高材生来完成吧。明明身边有个电脑,查单词非要搬字典吗,明明有计算器,非要背口诀,用算盘吗,这或许是观念问题。
Mac下的程序数量当然无法和pc较量,这在短期内仍无法赶上。不过日常用的一些软件Mac版倒是都有。比如Photoshop,
ACD,office等,QQ和阿里旺旺也有,只是功能和界面都比win下差不少。
Mac office的确不如win下的office,保持了windows的杂乱复杂的UI,却没有win下office的功能丰富。不过日常使用是够了。你不能指望微软卖力的为苹果系统优化,也别指望苹果卖力的为微软软件服务。
为了应对苹果系统软件的不足,苹果公司自己也开发了一系列软件,如办公套件pages,numbers,, Keynote, 体验远远超过office。
图片处理的Aperture,视频编辑的finalcut,imovie.音乐软件Garageband等等.日常使用也是够了.
不得不承认,mac还是不太适合游戏,散热不是大问题,最主要是游戏相对win少,鼠标的感觉好像也不如win那么流畅自如。总之玩游戏我就尽量去win下玩。而且Mac这么贵的电脑,一般不愿意去蹂躏那个键盘。
对我个人来说,很多地方还需要win,win能做的事情比mac多,但是同样的事情在mac下做的话,不但简单,方便,有时候还很享受。所以平时能在mac下做的我尽量在mac下,实在不行就开虚拟机,玩游戏,看3d电影那就只能boot camp了。
9.3d vision
本人十分喜欢看3d电影,十分享受那种身临奇境的感觉。前面说过,卖掉A53最大的原因除了那块垃圾屏幕,就是它双显卡不支持3d vision。说到这里,Nvidia真是愚蠢。自己为笔记本显卡主推的2大功能3d vision 和Optimus显卡切换技术却互相不能兼容。市面上搭载Nvidia显卡的双显卡笔记本却都是采用Nvidia的显卡切换技术。简单说,双显卡本子的如果遇到轻量级的工作,intel 核显工作,遇到繁重的工作,独显介入,但是这时核显并没有歇着,它仍负责视频输出,HDMI口直接和核显连接,而核显又没有能力输出3d需要的120hz刷新率。这就在硬件上决定了双显卡无法使用3d vision,除非是那种显示屏本来就是支持120hz刷新率的3d笔记本。
rMbp发布后,我搜索了很多论坛,并在国内国外很多论坛(如Nvidia官方论坛,苹果官方论坛)发帖咨询是否rMBP在boot camp下支持3d vision。庆幸的是Nvidia官方回复了我,说苹果采用的自家的节能系统,很确定的没有用Nvidia的Optimus 傻囘逼技术。 这是个好消息,但是搜遍全球也没人能给我一个确切的回复。不信大家搜我以前的帖子...
等到论坛有人陆续拿到rMBP装了boot camp后,他们很确定又很郁闷的告诉我在win下只有独立显卡,这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消息。但是能不能实现,谁知道呢。
抱着60%的希望,我入了rMbp,第一天晚上就装了boot camp,破解3d vision,显卡控制面板的3d立体环境菜单出现,希望很大。装powerdvd,带上眼镜,没效果,再折腾,再试。。。经过一晚上的折腾,阿凡达终于又立体的呈现在我面前,当时激动坏了。跑出去拉着老婆的手,告诉你个好消息,“什么好消息,有钱了?”, 我说我的macbook支持3d啦。。“切”,她鄙视了我以下。当然,我也知道她对此毫无兴趣,只是实在太激动了,没地方“发泄”。
所以,我可以100%肯定的告诉大家,rMBP绝对可以支持3d vision,你只需要买一个支持3d的显示器,电视,或者投影即可。除了苹果的新款macbook外,市场上据我所知支持3d vision的笔记本几乎死绝了,索尼和东芝各有一款,不过都退市了,新款都双显卡了,也不支持了。当然市场上也有几款本来就是3d为卖点的笔记本,也就是说笔记本的屏幕本事就是支持120hz刷新率的,华硕,索尼,dell都有。玩3d最好是大屏幕,小屏幕实在是体验差好多。
顺便说下,lz我看上索尼的头戴式3d 显示器了,立体眼镜看3d体验还是不够好,画质影响很大,我觉得头戴式显示器才是以后3d的趋势。只是今年换了个镜头,买了rMBP,过几天又要换iPhone 5,预算太超标了。还是等2013年吧。有那位试戴过的谈谈感受?
更新:实在等不及了,最终还是入了HMZ-T2,效果很震撼,绝度是看3d的最佳选择,如果能提升至1080p,那简直就可以媲美iMax了。
Macbook pro retina有点类似当年的iPhone 4,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除了屏幕的巨大提升,重量,厚度,外形,配置,接口,散热,噪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iPhone 4一样你也要面临软件不兼容分辨率的问题。目前苹果全系产品都升级支持retina分辨率,office,Photoshop都支持了retina。
苹果的产品定位高端,价格高是自然的。用了苹果的产品后,你会发现苹果的产品总是采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供应商,一流的配件,哪怕一个螺丝都十分与众不同。而且它的做工,工业设计也是一流的。苹果又是唯一一家一直(微软,Gооgle也开始做硬件了)硬件软件兼顾的厂家,这一切都是为了2个字“体验”。
(引用以前的帖子)
当说到用户体验,大家肯定想到系统流畅,上网速度快。
但这只是一方面。在苹果看来,舍弃一些传统,老旧的技术
和设备或者更重要,但其他厂商很少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拿笔记本来说,苹果这些年大胆放弃了很多过时却又增加成本和机身重量的东西。
*苹果第一个放弃速度慢,容量小,读盘又卡卡响的软驱。
*第一个放弃了普通人一年用不了2次但是可以极大的减少机身重量和厚度的的光驱,
*第一个放弃要用电缆连接上网的而且会增加机身厚度的物理网口,
*苹果一直致力发展Airplay以放弃外接显示器和音响之间的连接线,
*苹果一直大力研发改进触摸板以减少对鼠标的依赖,
*苹果一直在改善并保证笔记本电池的续航能力,
*苹果是唯一一个一直在为电源便携性上下功夫的厂商。
*抛弃厚重的传统硬盘,大力推进轻巧,高速的ssd,苹果功不可没。
笔记本相比台式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便携。
如果带个软驱,光驱,物理硬盘,那么便携性大大减低,
如果插个网线,连个hdmi,插个鼠标,还要放个鼠标垫,总是插个长长的电源线,
桌子上望眼看去,都是线。。。出差的包都塞的鼓鼓的。
(你有会明白大部分厂商总以uSв多为卖点,他们真的需要多些的uSв)
便携性和体验真的大打折扣。
无论大家说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多么固执和不可一世,事实证明,苹果的路线总是正确的,也只有苹果有勇气和实力抛弃陈旧技术和设备,引领潮流,从而给大家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
拿retina屏来说,没有苹果高分屏的压力,或者几年后垃圾仍然是主流。
甚至越来越多的厂商把这种可怜的分辨率推到15寸笔记本上。如果一个厂商把GT680装在分辨率的笔记本上,在我看来这太委屈GT680了,因为装配高级的显卡就是追求流畅,华丽的游戏效果,这种低级分辨率何来的效果。
苹果的产品真的不是光看外表的,虽然他的外表看上也很完美,它真的配得上完美这2个字。
苹果真的比其他厂商更明白什么叫笔记本,什么叫用户体验。
对于那些只拼配置的却很少下功夫提高用户体验的厂商,只能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中。
库克时代的苹果似乎不像乔布斯时代那样固执,偏执,对市场有些妥协,比如iPhone 5, 16:9的屏幕,Macbook 的 USB 3.0,HDMI等,对我个人来说这是好事,对苹果未来的定位是否有影响我们拭目以待。但我真心希望苹果能用户体验上的执着能永远坚持下去,不要妥协。
苹果当然不是完美的,只是它一直在追求完美。
本来打算写10条,但看到很多朋友的问题和不同观点,所以再加一条。
rMBP难道都是优点,没有缺点?我也说说吧
*Mac的应用和游戏是短板,尤其在我朝。
*Numbers,pages还是不能代替office。Mac版office实在渣,只能说是基本够用。win8下的2013 office很好用。更新:office for mac 2016更新了,体验接近PC.
*虚拟机上网,办公ok,玩游戏还是不行,必须boot camp。
更新:发现工作后,几乎没时间玩游戏了.Macbook定位其实也不是让你玩游戏.
*希望USB接口能再多一个,thunderbolt接口少一个都行。
更新:用了几年后,发现2个真绰绰有余了.
*Thunderbolt没吊用!
更新:用了一次雷电转VGA投影..
*屏幕分辨率太高导致很多小尺寸的图片变的模糊,new ipad也是同样问题。
毕竟视网膜级别的分辨率还只有苹果一家,不能指望全球网站都为了苹果而优化网页吧。
*Apple售后一流,不过apple care有点吃不消。不买又怕万一坏了,高集成度的macbook,修下都是天价。
*目前我还不能完全脱离win,比如3d vision就必须在win下,部分网站还只能兼容win下的xp,尤其是天朝,
以zf网站最为落后,很多竟然还活在xp下的IE6.
大家可以在微博同我交流,我会第一时间回复的。
写这篇帖子让我见识到中国敏感词库的强大,本人彻底被折服了,最牛逼的地方是漫山遍野的
敏感词却不告诉你到底那个是敏感词,只能靠猪一样的智商去猜,去改,去试,直到你受不了这个
折磨,放弃发帖,那么这难道是他们想看到的吗?
<font color="#14.2.18 更新。
前几天去电脑城给公司配电脑,想配个稍微好点的。电脑公司老给我推荐奔腾双核什么的,我说能不能上
intel的i3,i5什么的,他说,哇,I3配置太高了,没必要,很贵的,I5你完全没必要,根本用不了。
我说我前年的笔记本是I7 4核,你还说i3配置高?他说,哦,你那个苹果笔记本啊,那贵啊,得8000以上了吧!
后来我想选个屏幕稍微好点的显示器,看惯了Macbook,一堆垃圾显示器,一个都瞧不上!勉强买了个LG的,
头稍微低下,白茫茫一片。
11.29 更新:
10.9系统最大的改进就是Safari,现在十分流畅。不再出现崩溃问题,所有渐渐又疏远了Chrome。Chrome虽然也不错,但mac上的体验
还是和Safari有差距,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就像是IOS系统和Android高端机的感受一样。
9.28 更新.
去年本人入手了一款普通蓝牙鼠标, 在Mac下很流畅,在win下我折腾了3,4天也无法解决延迟的问题,后来退了
今年早些时间本人入手了八歧大蛇蓝牙鼠标,在mac下连接蓝牙极其简单,流畅, 在win7,win8下总是出现这个那个的问题,动不动要
重新安装设备才能解决.
6月份我买了个foxl的蓝牙便携音箱, 在Mac下仍然连接正常, 在win7下,死活搞不定,后来按教程试了很多蓝牙驱动才搞定.不过音质很差.
8月份我入手一款无线路由器,支持5G和2.4G. 如果在房间Mac下信号满格,可以顺利无线播放3D视频(一般在10G)左右.但在win下信号就很差,
在1-2个格信号之间, 无线播放就卡的很.试了很多方案都没法解决.
4.11更新。
很多朋友最近问我关于残影的问题。说实话,我现在都快忘记了残影这件事情了。我的机器已经频繁使用超过6个月,上网,游戏,办公,PS等,从来没有遇到一次残影带来的问题。而我的本子实际上也有轻微残影,不过那样花十几才能形成残影。
3.16日更新。
最近换了为retina优化的webkit,浏览任何网站都瞬间流畅的一塌糊涂,10.8.3的Safari竟然没有用新的webkit,不知何故。
3.19日更新:
本来Mac系统下浏览文件已经比win下方便许多,最近发现在选定任何文件或者文件夹的情况下,按空格键,会瞬间快速打开文件,再按空格,自动关闭快速预览。无论是图片,pdf, excel,word,视频都可以。想想在win下经常想打开一个excel表格看一个数字,却要等excel慢慢的启动起来。这点mac实在是帮我大忙。
<p id="rate_826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5542666&pid=&fromuid=1&&&span &感谢分享^_^&/span&&/a&&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38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写的很全面!Mac确实为用户着想,我的MBA用了六年还非常流畅从无卡顿,家人的PC才半年.&人气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40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楼主辛苦!&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49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四年了,依然经典&人气 + 4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39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035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助人为乐^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3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94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_^&人气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06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90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88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原创内容^_^&人气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80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6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77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_^&人气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87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亮瞎我的眼,没看完&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72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_^&人气 + 3
" class="mtn mbn">
评分次数301
写的很全面!Mac确实为用户着想,我的MBA用了六年还非常流畅从无卡顿,家人的PC才半年.
楼主辛苦!
四年了,依然经典
威锋有你更精彩:)
助人为乐^_^
精品文章^_^
感谢分享^_^
威锋有你更精彩:)
精品文章^_^
原创内容^_^
威锋有你更精彩:)
威锋有你更精彩:)
感谢分享^_^
精品文章^_^亮瞎我的眼,没看完
感谢分享^_^
亲爱的,我也用这个,希望后续更多评测!!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楼主文笔太好了,我居然看完了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写得很棒,加分加分加分!
精品文章^_^
感谢分享^_^
感谢分享^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感谢分享^_^
就是丢失首字母啊,卧槽 非常恶心
感谢分享^_^
楼主真是欲扬先抑的好手
威锋有你更精彩:)
威锋有你更精彩:)
lz很强大……观点很好!
威锋有你更精彩:)
耐心全部看完,真是精品文章,分析的很到位也很仔细!学习了!.
精品文章^_^
感谢分享^_^
威锋有你更精彩:)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599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你倒是快写啊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8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你倒是快写啊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119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2
主题帖子人气
微博 /u/119
回 1楼(zhaoleihe) 的帖子
引用第1楼zhaoleihe于 14:00发表的
:你倒是快写啊......
敏感词,我实在找不到敏感词在那里。。。真是tmd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5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长。。。。。。。。。。。。。。。。。。。。。。。。。。。。。。。。。。。。。。。。。。。。。。。。。。。。。。。。。。。。。。。。。。。。。。。。。。。。。。。。。。。。。。。。。。。。。。。。。。。。。。。。。。。。。。。。。。。。。。。。。。。。。。。。。。。。。。。。。。。。。。。。。。。。。。。。。。顶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119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2
主题帖子人气
微博 /u/119
建议扣分的人把分给加回来。。
写了几天,帖子发不出来,告诉你有敏感词,但是不告诉你是那个,,,
好和谐的论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628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rmbp支持3d显示,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机会试试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81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尼玛最讨厌随便扣分的人
不爽直接点左上角那个X好了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167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好帖!95%以上赞成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522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写的太好了!
1 / 174 页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公网安备 29号 | 沪ICP备号-1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2ghz四核2.7ghz双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