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17天,海伦王宝财

[转载]于天放惊心动魄的“牢门脱险”
英雄的足迹&&&
提起哈尔滨的抗日将领于天放,许多年轻人很陌生,记者在哈尔滨的大街上随机询问了近百个年轻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能说出他的事迹。而那个惊心动魄的牢门脱险故事同样也是鲜为人知。呜呼,哀哉!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和自由不惧日寇蹂躏的抗联英雄们,他们在艰苦斗争中与日寇进行殊死的搏斗,即使在日本帝国主义囹圄中,依然无所畏惧,大义凛然地冲破敌人的牢笼,他们的这种精神可歌可泣,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却!
父亲在我心目中是最伟大的
  于天放的儿子于绍雄现在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工作,是一名出色的医生。谈到父亲,于绍雄很自豪,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于绍雄介绍说,父亲于天放是呼兰人,1931年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共产党并任清华党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父亲于天放毅然弃笔从戎,被党派到东北地区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5月,于天放回巴彦县同张甲洲(时任北平市委代理书记)一起组织了打响中共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巴彦游击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1933年,父亲被省委派到齐齐哈尔组建“龙江特支”并任书记,此后他一直从事抗击日寇的革命工作。
  说起牢门脱险的故事,于绍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人倚靠在一个房子的窗户旁。于绍雄介绍说,这张照片是父亲于天放日在北安日寇监狱越狱1周年之际拍的。照片是当时采访父亲的著名作家刘白羽拍摄的,背景即为越狱的窗口,牢门脱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房子里。于绍雄向记者讲述了父亲牢门脱险的故事。
  在狱中受尽了折磨
  1944年,在东北战场上,只有父亲于天放领导的三路军留守部队同日寇进行浴血奋战。抗战期间,于天放征战白山黑水之间,声名显赫,让日寇恨之入骨。日本鬼子当时悬赏,抓住于天放每人赏伪币5000元及若干布匹等。当年12月,父亲于天放在绥棱县宋万金屯(今天放村)检查救国会工作时,因特务告密被日寇逮捕,当时被押在庆安县的留置场(监狱)。1945年1月上旬,于天放被转到北安的伪监察厅特务分室关押。人们都管特务分室叫“阎王殿”,特务分室里从“事务官”(主审的人)到火夫、杂役,清一色的都是日本人。抓人、杀人、审讯、拷打都是在夜里进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务分管室内鞭笞声、歇斯底里的叫喊声、怒骂声回荡在整个监狱里,声音特别凄惨,里面受刑的都是中国人。(黑龙江晨报)[编辑:孙鹏]1
  在于天放刚被抓进监狱时,日本鬼子想收买他。日寇的高官假装殷勤来监狱“探访”,问他“冷不冷”“生活好不好”有时候还故意把看守“训斥”一顿。伙食也比别人的特殊,有肉和白面馒头吃。于天放暗想先吃饱肚子,养好身体,有了力气,才好对付日本鬼子。在狱中,于天放对党、对军队、对地方的救国组织一字不提,或故意胡说乱道一通。最后日本鬼子狰狞的面孔完全暴露出来,他们对于天放动刑了,先是打手板、鞭背,继而是灌凉水、“吃红枣”(用烧红的铁棍烙皮肤)、电刑……据于绍雄早年听其父亲于天放回忆说,当时父亲受到电击后,强烈的电流震颤整个身体都很僵硬,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最难挺的是灌辣椒水,当时眼睛、鼻子被辣得通红,全身剧烈疼痛,而且口鼻处直往外冒血。一个多月,日本鬼子把所有的刑罚都给他用过了。于绍雄曾问过父亲,不疼吗?于天放说,怎么会不疼呢,但跟党的机密、党的工作比起来,这些痛都算不了什么!面对日寇凶残的威逼利诱,于天放以其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较量。
  周密而细致的越狱准备
  于天放虽然身在坚固黑暗的监狱中,受尽了日本鬼子的折磨,每到最艰难的时候,于天放就回忆党的嘱托:“共产党员在敌人面前,只有两条道,不是胜利就是死亡。”他坚定决心,决定逃出魔笼继续战斗。
  在戒备森严的监狱中,于天放秘密地准备越狱。手无寸铁,如何能在越狱中制服敌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监狱中是不准许有武器的,尤其是致命的武器。日本鬼子为了防止“犯人”自杀,连裤腰带都收走了。在于天放住的牢房中,有苏联式的“别拉气”(火炉子)。于天放发现,火炉子上有一个掏灰用的小铁门,铁门上有个铁轴,趁看守不在,于天放将它卸了下来,掂量一下,足足有半斤重,假如用力打击头部要害,可以将人打昏迷。
  有了武器后,于天放开始进一步准备。当时于天放所在监狱的看守分三班倒,每班有两个人。晚班看守时间是一昼夜,看守一般都在监房里睡觉,有的时候只留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于天放发现,日本警卫石丸兼政当看守多年,对工作比较厌烦,非常懒散。另一个日本警卫津村政夫,常和“犯人”谈话,伪装和善,而且警惕性较差。他俩当班比较容易混出去。就算没有看守,倘若没有打开监狱门的钥匙,也是白费工夫。于天放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看守们时常将钥匙放在对着二号监狱的办公桌上,晚上通常放在他们的右衣兜里。做好一切越狱的准备工作后,于天放开始策划最佳越狱时机。
  7月的一天,于天放所在的监狱来了一个新犯人,他就是抗联第二路军的赵忠良。于天放将越狱的计划和准备悄悄地和赵忠良进行了商量,两个人一拍即和。
  于天放越狱前曾写古诗一首,留于监狱内:中日世仇不共天,十载抗战破万难。行动失慎遭逮捕,中国男儿入牢监。威迫利诱逼降策,救亡信念铁石坚。囹圄铁窗寒冬度,草木葱笼虎归山。可见他当时已经做好了越狱的准备工作。
  机智与勇敢地成功越狱
  日,监狱刚开过晚饭,于天放就盼着快点到晚上9点钟放风的时间。懒散的日本看守石丸兼政始终没来巡视。眼看到半夜12点了,日本看守还没有来让“犯人”放风,于天放的心里十分焦急,他担心今天如果不越狱,恐怕就有暴露的危险。次日凌晨1点钟,日本看守石丸兼政来了,睡眼惺忪地伸着脖子向监房问:“有没有大便的?”于天放赶紧说:“我要去。”随后于天放走出了牢门,而此时赵忠良也要求上厕所
  日本看守石丸兼政倚在办公室的桌子旁打瞌睡。好机会!于天放悄悄拿出准备好的炉门铁轴,狠狠地朝他头上砸去,只听砰的一声,可惜没有打到致命的地方,日本看守石丸兼政跳了起来。此时赵忠良也冲上前来,三个人扭打在一起,翻上翻下,拼命厮打,足有二十多分钟。隔壁就是监狱其他日本兵的休息室,如果被惊醒,后果将十分严重。于天放怕对方呼救,急忙用手捂住了石丸兼政的嘴,不让他叫出声,同时用另一只手使劲地掐住他的脖子,赵忠良拿铁轴使劲敲打石丸兼政的头,最后石丸兼政的脑袋成了一个血葫芦,哼一声后就咽气了。于天放急忙从他的衣兜里翻出了钥匙,两个人成功越狱。
  日本人逼迫十万百姓同搜捕
  于天放成功越狱后,北安的日本警察厅大为震惊,他们气极败坏。“满洲国”报纸惊呼:“于天放逃跑,满洲国失去一大半”。日本警察厅立即悬重赏捉拿于天放,并组织了各县的军警,大肆搜捕。日本鬼子逼迫数十万中国老百姓“拉大网”搜寻,谁要隐藏,全村诛灭。
  据后来于天放回忆说,他越狱的第二天,北安县城实行了戒严,四门加岗,街上到处都是军警,而且挨门挨户进行搜查。日本军官下令,如果日本士兵谁能够搜到于天放,谁就会连升两级,而且还会有奖赏。日本兵和汉奸、特务、以及效忠日本的伪警察们,挖空心思地进行搜查,当时在北安的大地上,每个地垄沟都有人进行搜查,而且不分昼夜。这是日寇在“八·一五”前夕对东北抗联最大规模的军事政治行动。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爱国的父老乡亲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瞒着日寇给父亲送饭吃,有的把于天放秘密放走,有的假意替日军搜索。有一位海伦县的老伯说:“若抓住于天放,我宁愿替他去死……”北安当地老百姓对日本人十分痛恨,他们假装搜查,暗地里探听消息,时时刻刻在担心于天放的安危。北安县自民乡刘家窝棚的刘二嫂、刘国祯等九名群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于天放,使于天放成功地逃脱日本鬼子的搜查。于天放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我之所以能够脱险,完全是党的力量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帮助,我感谢老百姓。”
  作家刘白羽采访于天放越狱的经历后曾写道:“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听了真使人兴奋、感动。说完,于将军就领着我去参观他逃跑的监狱。他随走随指点那阴暗潮湿的单身房、那廊道、那重重的铁门,以及那最后击破的窗户。我听着,我望着他微红的脸,他如同穿过惊涛骇浪的巨船,他兴奋但他十分沉静,他几乎足有一种气魄可击退一切逆风暴雨,因为他是那样沉静。”
  于天放就是这样一位黑土地上涌现出来的中华优秀儿女,他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乃至沦陷区从日寇监狱中越狱脱险的我军惟一的高级指挥员,他的经历是东北抗联在东北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最有力的证明。
  于天放简介
  于天放原名于九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人。1931年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平市委清华支部书记、巴彦抗日游击队特派员、满洲省委龙江特派支部书记、东北抗联十一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抗联三路军三、六支队政委、三路军总指挥部军政特派员。抗战胜利后任中长铁路护路总监、黑龙江省参议会议长、东北民主联军黑龙江军区政委、副司令员、东北军区黑龙江军事部长、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牡丹江地委第二书记兼专署专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晨报)[编辑:孙鹏]
  来源:新浪网
中共北满省委员会、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节录)
&&&&&&&&&&&&&&&&&&&&&&&&&&&&&&&&&&
(1941年10月)&&
一九四一年五月初旬,北满党及三路军各部队,经过自己党的负责者及军的指挥者,将上级关于一九四一年的原则指示传达至北满工作的范围内,因之北满一带(军事、政治、党)都是依据此次上级的指示进行工作。对指示的全般内容,为全党同志所拥护。现在由于战斗环境,各独立游击部队及地方党部断绝了交通关系,尚未能接到他们的详细的工作报告,故仅将一部分工作材料,报告给你们,希望检查批评。其他未得报告的工作情况,将来再作补充报告。
(一)& 北满一带客观形势的分析:
2.日益饥寒交迫的人民生活:
北满一带是整个东北四省农产物最丰富的区域,经过日寇几年来掠夺的结果,捐税如毛,强迫没收,种种剥削之后,正是北满人民自己说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今年春季日寇在"粮食统治法"的实施当中,已经实行了新的掠夺方法:对于农产物的种类开始严格限制,以合乎日寇工业原料的需要作前提,具体规定某些区域是小麦,某些区域种亚麻,并预先估计生产额,假借发奖金为名,实行按照产额交纳给日寇的制度。生活必须品的严格配给,每个农民每月配二两豆油,每月配给一小盒火柴,每年能领三尺布,五口家的农民能领一双胶皮鞋。今年农民不但不能领得面粉,就是小米平均三十斤(一普特)必须掺入十分之二的谷糠。今年,黑龙江省平原由于早霜的关系大豆收获量空前的缩减,大大减低农民的生活水平。日寇不但不允许外货流入满洲,即是满洲商店存储的货物,同样不准自由出卖:加强各县、区、村公所、警察署的权能。凡属物品的配给,都必须经过日本的经济警察,特别是村公所来实行配给。九月中北满天气已冷,人民尚有三分之一未能购棉花。为领取火柴,各城市经常发生蹈死妇女小孩的事件。由于日寇粮食统治法的实行及商品价格腾贵,人民已经谈不到有购买力。可是现在人民最难忍受的,不是粮食价格低落,而是粮食全部掠夺去,人民难忍受的不是物价腾贵乃是昂贵也买不到手。人民的生活的水平已经恶化到空前的程度。这种不堪的生活水平线不是在这条线停滞,而是继续恶化着,向死亡线上迈进。比如:棉花在几年来已经被旧棉花代替了,现在旧棉花又换了配给芦苇花了。绥棱县的日本指导官还告诉人民,这芦苇花是顶好的东西呢!总之工人是被强迫劳动,在半饥半饱的水平上挣扎着。雇农是勤苦终年,不够购买棉衣,赤贫的生活状况,日益临到每个人的头上。总之,人民生活走到无法继续生活的道路,即是过去较为富裕的中间阶层,也日益觉得生活不安。
3.日寇在满洲的统治更加法西斯蒂化:
德国法西斯蒂主义进攻苏联以后,日寇为了满足他的冒险企图,统治人民的政策已经有了新的变动。在秋季以前日寇在"新京"召集全满警务厅长会议实行新的统治法。这种新的统治法的内容就是!"警察要适应国防需要,应采取严厉手段来掌握民心"而无限制的压迫人民,掠夺人民:实行全民皆兵制,强迫为自卫团(棒子队)巡哨汽车路、桥梁、铁路,检查居民,监视人民挖防空洞。警察给人民解释说:这是对你们自己有好处,苏联飞机来轰炸,免去受苦呀!每甲要军用官车四辆、牛四头(每头七百斤为合格)、猪两口(每口为二百斤为合格);每个人民交纳土豆子、萝卜二十斤、筐子一个。这些物品有的县分已经运送"国防",有的尚在本地机关保存。为了反游击队,日寇强迫人民成区,成村搜高粱地、草甸子,在军警监视之下,到游击队活动区里搜查。人民因来迟缓而被警察毒打者以数百计(拜泉县顺时村的人民被毒打者二百多人)。厉行联保制度。与游击队见一次面的人民,则以警察、侦探严重监视;见两次面的人民,则以抗日"通匪"论罪,入狱者有之,杀头者有之。沿铁路附近经常强迫抓人,上火车向北运送。侦探横行,警察狂暴,任意逮捕人民。海伦县的农民因为议论国事而入狱。甚至于农民说"东方炮响"而被侦探逮捕。人民每天都在紧张恐怖中度生活。警察的政策就是鞭子,棒子就是政策,人民对警察恨之入骨。敌人的"统治"就是这样维持着。
4.北满一带的人民觉悟的程度和对游击队的关系:北满一带的人民,在日寇压迫下已历经十个年头。所有平时"苟安一时,维持现状"的思想,都被事实粉碎了。由于游击队英勇奋斗的事实,关内总抗战胜利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民富裕的生活,建设的成功,和平政策的胜利,都成为直接推动北满一带广大人民起来斗争的基本动力。特别是人民物质生活恶化到空前未见的程度,而日寇的掠夺更是有加无已,而促使广人人民的政治觉悟程度迅速增涨,一日千里的进步着。今年部队在活动中所得来的反映,群众抗日情绪的高涨程度,是从来所未曾看见过的。就是平素政治上最落后的战斗员,也是特别惊奇的说:"过去上级和我们讲说:游击队脱离群众是不可能生存,我们心里都不相信。现在我可亲眼看见群众帮助游击队的力量了。我们今年如无群众帮助,连一个人也回不来呀!"一个落后的战士,他深深觉得群众认真援助我们的伟大力量。今年群众不但是一般表示,特别是实际援助游击队的行动,与去年有很大的区别。去年有些队员的家庭,都是秘密劝解要求队员回家,今年则一般的现象是鼓动"没法活啦!千万不要回家,好好打日本,国家快有希望啦!"今年人民自动慰劳游击队的每天都有,特别是食品、鸡蛋、鹅蛋,甜瓜之类。去年有些农民对游击队不彻底了解,听信日寇的谣言而将自己的食品秘密藏起来,恐怕游击队看见,用钱买也说没有。通北县,铁路附近的某农民,因给游击队送饭,而遭日寇毒打,才由北安监狱出来不久,还是继续给游击队送饭。一个老头子说:"队伍能不吃饭吗?生死存亡在凭天命,怕什么呀!明天队伍不走的话,还是我送饭。"群众积极援助游击队,不怕牺牲流血的模范例子是很多。拜泉县顺时村兰风久先生,为保护一个生病的游击队员,被日寇毒打,不肯说出病队员的所在地,终被日寇杀死。烈士临死之前对日寇伪警察说:"我为中国而死,比作日本狗而死是光荣的"。这类例子本来很多,兹不详写。今年特别是工人、雇农中的抗日情绪,成为新的象征。庆城县东北方的木炭工人看见游击队以后,最积极的工人听队员唱歌,通夜不睡,纷纷加入工人救国会,勇敢的作援助游击队的行动。又我&&部队在拜泉县东方活动,不到一个月工夫,就建立起一个抗日团体,包括二十三个抗日分子的组织,马上就开辟工作。黑龙江省人民对吾党的政策,我军的影响,都在事实上表现拥护与赞成。在三路军部队,在黑龙江省三年的行动中,证明了群众是跟着我们走的,不跟日本及伪"满"走。群众对于自己的行动方向,表现很明显,日寇说什么话,人民总是从反面去听,因而日寇对这种事实是异常恐慌。四○年秋季,肇州县日寇对人民有下列恐慌的言论:"现在的共产匪与马占山、苏炳文等匪团有很大区别,马苏的部队,只要驱除走了,就算了事,人民就忘了他们;共产匪虽然驱走了,但他走过去的足迹,是永不能淹没的,他们说的话人民也不愿意忘掉……"所以日寇就不能不想方设法镇压人民。人民一次见游击队则监视之,二次见游击队则下狱杀头。日寇的一切杀人武器,已经用尽了,对人民的种种威胁、利诱、屠杀,就根本不能阻止,或暂时阻止人民抗日情绪的高涨。但是不能否认的,日寇法西斯主义的野蛮暴行,今天在压制抗日运动方面,仍有很大作用。
(二)& 日寇的"讨伐"政策及其战略弱点及优点:
游击队的勇敢的斗争,已经成为满洲广大人民组织民族解放的灵魂。人民该怎样仇视和厌恶日寇的影响,在今天客观形势的推演,使每个中华同胞仇视日寇的心里,变成日寇"统治"的危机,变成赞美和拥护游击队的行动。这是日寇清楚认识的,尤其是日寇在加紧侵略中国和南进北进的疯狂备战的今天,游击队成为日寇全般野蛮事业致命的创伤。因之日寇特别焦躁的,是游击从继续存在的事实。因为他的腐烂的"统治"是支撑不住游击队的活动。三路军以不大兵力,能在黑龙江省果敢的摧毁日寇很多市镇,掀起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潮,敌人完全明白事情就是这样开始,将来也是这样结局。所以敌人集中很大的精力,搜集历年"讨伐"的经验,制定出毒辣的"讨伐"计划,企图消灭三路军部队。
1.敌人总的战略方针:
根据伪满治安部大臣在协和会全国协议会上的演讲及目前敌人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知道敌人总的战略方针。敌人根本消灭游击运动的企图,是在军事进攻与政治阴谋同时进行着,就是"匪民分离""治标治本"是不能分开的。敌人根据三路军几年来行动的特点:就是不断的伸入平原,作英勇活动,使日寇过去的战略方针"分兵驻守,随时出动"遭受了失败,因为在敌人侧翼和后方发生游击战争,沿山封锁线也遭受了粉碎,故敌人目前则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这完全是根据我军活动的状况,敌人集中相当主力,层层布置,分区扫荡。在战术上则运用快速部队"分进合击",或包围严密堵击,而以一、二部分主力,采取长追办法;在山林中敌人采取主力集中"篦梳山林",详细搜查。为了消灭领导机关,敌人则经常以一部分力量进攻领导机关,有固定目标时则采取"轻兵奇入"的战术,无固定目标时则采取要路"设伏"等等待机出击的方法,这是经常采用的形式。
2.日寇的"讨伐"中表现的兵力分布状况:敌人在一九四。年度秋冬季"讨伐"失败后,乃详细研究"讨伐"中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日伪讨伐队的军官,都要写意见书,来具批判讨伐的经验教训)。在四一年春季,敌人表现加紧政治阴谋的活动偏重于分裂游击队和诱降的企图,在各驻军中组织特务工作班,进行无耻的收降工作,如海伦满军关成部队,通北的孙里部队,绥棱的警察队及满军工作班等宣传品,特别发现孙里部队张贵田奸细给游击队的一封公开信,种种阴谋手段,但终不得逞其奸谋。另一方面加紧军事进攻,以敌人山林防所作据点,分别向游击队独立部队进攻,穷搜山林。夏季对山林"讨伐"仍在继续,同时防止我军侵入平原,以积极的活动中监视我军动向,同时除了沿山移民团构成封锁线以外,又构成沿铁路附近的新封锁线,严令伪自卫团、护路村的人民昼夜守护铁路、河川、渡口、桥梁、汽车路,加紧监视我军的动作,及发现游击队行动时,即可将附近的中心城镇中的军队机关,秘密移到人民住宅或商店中,搬走所有机关的财产,而兵力布置城外要路,以待于城外消灭我军之企图,另外乃以一、二部分"讨伐"军,经常限随游击队,初期不积极进攻,专作侦察工作,每天都要经过人民及种种侦探方法,来了解我军的地切情形特别是了解我们的要点,然后在游击活动区域的周围,秘密的布置兵力,甚至于远在百里之外,还秘密布置待机部队。敌人兵力布置妥当,则开始进攻,想歼灭游击队于广大平原上。使游击队无法脱离敌人的包围圈,不断的遭遇新敌人,敌人则以电信联络的迅速,使游击队遭受层层打击,不得休息而溃灭,凡属我军活动区域,敌人都是这样表现。
3.我们对日寇"讨伐"战略与战术上弱点与优点的估计:
我们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注意敌人在"讨伐"中战略与战术上所表现出特点讨论和估计,详细讨论和估计。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情形如下:敌人的弱点是:
a.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上表现出最显著的弱点,就是敌人对游击队的英勇活动痛恨入骨,害怕游击队袭击他,害怕游击队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害怕游击队瓦解日伪军。因之他在战略战术上,都表现焦躁与拼命性,野蛮性与毒辣性。游击队数量很少,独立部队相离很远,游击区域异常辽阔,到处流窜,敌人来我们走开,敌人退去我们回来,敌人则急躁而转为疲倦,反流露出许多弱点。
b.由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带着急躁的、野蛮的色彩,在行动上表现着不顾一切,四○年冬日军竹下部队遭受我军攻袭之后,敌人就严禁整个讨伐队所征的民夫(农民被征调的)夜间烧火,结果冻死民夫四百余名,冻饿死民众耕马千余匹,更增强人民仇视日寇,而同情游击队,并亲眼看见游击队已经成为日贼所不能消灭的力量,更增加抗日救国的信念。日寇一切欺骗宣传,离间军民关系的阴谋,更加落空,游击队反能争取广大人民的同情援助。
c.日寇为了反对游击队对敌伪军的政策:"中立瓦解满军孤立日军"的政策,现在敌人"讨伐"队多采用日满军混合组成部队,但以日军做主力。因部队的民族成分不同,武装待遇不同,日军吃白米,满军吃小米,日军不冷,伪军服装不佳,影响伪军战斗情绪,更加麻痹,不愿与游击队用战,游击队更容易进行瓦解伪军工作。敌人"讨伐"多利用冬季,又要求"速战速决";游击队又飘忽不定,日伪军的"讨伐"多半扑空,长期苦恼,日夜冷冻,因之敌人"讨伐"队的情绪,日益颓丧,不愿积极作战。"讨伐队"在行军搜索中是狂喊鸣枪,以便使游击队闻声远避。
d.由于敌人兵力不足,则强迫人民成千万守桥梁、站汽车路、出步哨,监视游击队,纵横一百里,五十里,搜高粱地。但是不但不能阻止游击队活动伸张,或根本限制游击队的活动,恰恰相反,群众看见游击队并不报告给敌人,反来与游击队建立很好的关系,当游击队进攻敌人的时候,被敌人强迫来的人民即刻秘密援助游击队。
其次关于敌人的优点,仍然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
甲、敌人的兵力,在任何环境都超过游击队数倍或数十倍,敌人的兵种完备,拥有现代武器,及新式联络工具,日军及伪军中某些部队,战斗力很强,有"讨伐"游击队的经验。
乙、敌人在山林中有比较坚固的兵站,有森林作战经验,熟悉地理的山林警察队,沿山有日本移民团,相当封锁游击队;平原上有敌人的保甲连坐制,迫使游击队粮食、衣服不能应时解决,兵员得不到补充,假定补充也忍耐不了艰巨的环境。
丙、日寇经常不断的"讨伐",不给游击队休息整训的机会。日伪军轮流出扰,使游击队疲倦,在作战上容易露出弱点而受到攻击。
丁、敌人的特务机关经常给游击队一些困难,给"讨伐队"一些方便,游击队反特务机关的技术水平过低。
(三)三路军的工作状况及四一年的工作计划:
1.三路军部队活动状况:本军的各支队在一九三九年就开始形成独立的局面,自己支撑自己的游击区域,在总的原则下面,独立进行工作。指挥机关和党委,为了加强各独立游击支队的领导,决定每个中心区域,要驻党的代表和路军指挥机关的负责同志(如寿篯同志在海化附近,金策同志在庆城附近等分工)。这样在总的方面具体帮助各支队,及地方党部,解决困难问题。兹将各支队活动状况,分别报告如下:
a.第三支队(支队长王明贵同志,政治部主任王钧同志,宣传科长陈雷):在四一年春季由苏联返回满洲,由于春雪降落,骑兵步兵都运动不便,因遭此自然的封锁,王明贵部队在三、四两个月的期间,未能按照原订计划"深入嫩江北部工人区域",而在孙吴、二站(辰清)的毛兰顶子一带做出进出活动。由于王明贵部队未能克服一切困难条件迅速脱离日寇驻军区的附近,因之遭受日寇的暗算,误入敌人的埋伏,因之损失我们英勇无比的大队长白福厚同志及坚毅果敢的政治指导员姚世同同志以下数名,丢失轻机关枪二架(根据当时姚世同同志因自己退却迷失道路,又被大&
批敌人包围,敌人想要引诱姚世同同志投降,但是姚同志单人与敌人作战七小时,毙敌官佐一名,当时姚同志右臂已断,乃自己用手枪毙了自己,这种伟大精神,伪军受很大感动)。三路军指挥部四月二十五日接见王明贵的交通员,知道王明贵部队在受损失之后,并未消极沉闷,积极的给日寇以严重回击,就是顽强的攻破二站(辰清)解除敌人武装,解决了部队物资问题,经费问题。当时王明贵部队共有官兵六十一名,我们估计到该部队干舔的损失,任务的繁重,故派陈雷、赵喜林等干部到该队服务,并命令该部队即刻脱离孙吴、辰清附近,并指示王明贵部队坚决在黑龙江省西北一带(甘南、扎兰屯、布西)创造新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从此以后就断绝了交通关系。群众传说:王明贵部队在七月尚在嫩江、克山等县有活动。
b.第九支队(支队长边凤祥同志,政治委员郭铁坚同志,副官长曹玉魁同志):在冲破敌人四○年度秋冬季"讨伐"中,主力部队能灵活避免了敌人凶恶的锋芒而消灭了日军竹下部队四十余名,脱离敌人"讨伐"的包围线,进行整训工作,但在"讨伐"中伤残病发的战士二十余名被敌人消灭(大部分都表现坚毅卓绝的精神,光荣的战死)。另外新兵二十余名,忍耐不了冬季游击的困难生活,均先后脱离部队。这一部分是非战斗的缩减。总之,九支队在冲破"讨伐"中指挥者采取了适当的警戒与灵活的行动,几次冲破敌人的"分进合击"的扫荡,党员在群众中进行了政治动员,相当发挥了党员积极性和模范作用,使部队在恶劣的环境中,主要力量得以保存。在两次整训中,部队的质量得到提高。今年二月,九支队一个大队攻克额穆尔站(孙家船口)。从此以后,九支队就不断的袭扰北安、通北、海伦、东方的工人区及日本移民团。五月二十四日,袭击海伦东方日本移民团(安古镇),十余名武装日寇全灭,我方伤亡四名,北安附近的张钱部落的警察被解除武装,大荒地移民团被袭击。七月二十六日,奇袭张二把头运动中的敌人,击毙日本官佐二名俘警察一名,获军需文件等很多。因必须分组活动,乃由边凤祥同志及张中孚同志率队伸入通北、拜泉,郭铁坚同志、曹玉魁同志率队伸入德都、克山、讷河。边凤祥部队在拜泉东方与日寇展开激烈的群众争夺战,建立了新的群众的抗日救国会,击袭克东、拜泉日本警察科长二名及其职员日人二名,俘虏警察、自卫团若干名,灵活冲出敌人的包围圈,退到隐蔽地带。虽然作了几次激烈战斗,但仍能保存自己力量。郭铁坚部队至今无信,规定接头地点,未能按期归来。另外日寇宣传郭铁坚同志战死的消息,群众也有谈论郭铁坚战死的消息,但不确。
c.第十二支队(许亨植同志直接领导):四○年九月,在许亨植同志指导下攻破肇州县的丰乐镇,获得伟大胜利,以后因被大批日军进攻,许亨植在战斗中与主办脱离(因分散退却,而被敌隔开),戴洪宾动摇逃跑,部队失去统帅,在党委坚持支撑下(当时党委负责同志韩玉书同志)继续活动。九月末在肇源县城东方十公里的地区受日军严重进攻,主力丧失殆尽。是役韩玉书,吴世英等干部均光荣战死,没有一个战士被敌人俘虏者。均战死之后,仅余官兵十九名,在徐泽民同志领导下(泽民同志代理支队长),在地方党部帮助之下,广大人民积极援助,松花江的渔人特别援助该队,养精蓄锐,医治伤员,补充弹药。十月初旬,攻破肇源城,俘虏县长以下很多伪官吏,解除全县城军警武装,分给贫民粮食四万普特,广泛武装了群众,补充了自己兵员:又继续攻破头台镇(肇源西方),不久又袭击三站,又分给贫民大批粮食(这些粮食乃伪满国有粮食);旋又攻破古路站(商店百余家、影响很好)。部队进出安达一带,攻破杏树岗日本移民团,焚毁拖拉机六十余架,日寇损失奇重,伸入泰康,转入双城县境活动十余县。部队数量有一个时期,超过三百人。哈尔滨市受很大的震动。代理支队长徐泽民同志在军事上采取了冒险政策,政治上不信任农民,吸收散兵土匪不稳分子入队,缺乏党的骨干领导,部队受到敌人的长追,结果部队溃散于庆城东方。徐泽民同志战死在兰西县&&村。当时仅余三十名精锐力量,在党员的支持下,与六支队汇合。今年夏季群众传说:三肇地区仍有游击队的活动。现在十二支队的支队长为朴吉松同志(即日寇最痛恨的巴克同志),政治委员为周云峰同志担负。
d.第六支队(支队长张光迪同志,政治委员于天放同志):四○年度冬季,在日伪军约三千名追逐之下,活动于庆城、东兴之间,在大罗镇,六合屯一带进出活动。在冲破敌人冬季进攻以后,部队数量缩小半数,但大部分战死,只有六个妇女被俘虏去。今年夏季活动情形尚无报告来。
总之敌人不断的对三路军的进攻,显然是没有得到结果,但是我军的损失也是特别惊人,伤亡减员和非战斗的减员为二百人(这指的是旧的战士,加上十二支队溃散部队则将为四百人)。这是说在四○年冬期讨伐中,三路军的总的数量是减少半数以上。
2.干部及党政工作状况,及地方党部的情形:
(甲)三路军的干部,目前在各处分别工作着,但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空前团结和在工作上、斗争上的坚毅刻苦精神,埋头苦干,这是我们中共党足以自豪的。
三路军及北满党的干部人员,除了张寿篯、金策、许亨植等同志,上级是知道他们优点和缺点,兹不赘述。其外如:王明贵、王均、陈雷、郭铁坚、曹玉魁等同志,五个月无有报告;其余如:张光迪、边凤祥、朴吉松、于天放、周云峰、孙国栋、隋德胜、高凤祥、(钅且)景芳等及大批中下级干部,都是表现积极负责英勇的,不怕困难的精神。把这些长期不得一天工夫休息的干部,给以暂时休息,在今天说来,是非常必要的,当时这样疲乏的干部,在政治上并无其他问题的。地方党部的干部,如尹子魁、方同志、高吉良、林同志、马克正等,有的工作关系尚在断绝。但我们的估计,这些干部都是党在十年来奋斗中所积下的精华部分,只要没有死,工作就不会停止一天,大体上不会有其他变动。
(乙)党政工作状况:由于各方面工作联系不密切,仅知道指挥部附近活动的九支队的一个部队的状况,其他部队及地方党的组织生活情形,均候将来补充报告。九支队的这一部分队内党员的组织生活,是能按期开会,不过是党员的自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客观环境的要求。党员普遍的都是将中共党救国十大纲领,中共党章程都讨论完了。一般的政治问题,时局问题,经常研究,但讨论的内容和方法,仍有很多缺点。党员的模范作用不够,仍有一些落后党员,尚不如积极的群众。今年党员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党员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开始了积极工作的热潮,因之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相当成绩。
(丙)地方党部的状况:三肇县委、讷河县委,在组织上由四○年冬季"讨伐"中断绝了工作关系,至今尚未能恢复(三肇工作状况,可以参考三肇工作委员会四。年七月十五日--十七日的报告信及十二月二十八日由高吉良同志写来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其工作状况)。讷河县委,在四。年秋季的报告中"党员和抗日救国会员共有五十七人,大多数都能独立进行工作,但党的组织力量很小,只有七个党员,十余人青年团员,抗日救国会员中有七个知识分子(小学教员),三名电业工人,其余则为贫农和雇农,与群众联系很密切的。群众武装组织没有单独成立,抗日救国会员都积极参加武装工作。"(根据讷河县委四。年八月十四日的报告)四一年新建立的工作关系,如拜泉县,以二十三个最好的抗日救国会员组成的一个抗日组织,现已派马克正同志去领导之。经过张瑞林同志,恢复了哈尔滨市的十三个革命工人的关系(有详细履历表)。其余如望奎、海伦、绥棱、庆城、通北、北安、德都、青岗、绥化,在农民中、知识界、警察、军队、工人中,都有工作线索关系。其他如木炭工人,日本移民团中的雇农(中国人)都有部分的抗日救国会的组织。北安克音河的铁路工人,最近可以建立工作关系,其外在奉天、本溪湖等处有线索进行工作,但是现在没有干部派去,故尚未着手进行。&&&
3.四一年的工作计划及分布状况:
三路军的指挥部,六月一日在海伦东方六十公里地区(八道林子)召集干部会议,出席者共十名,曾详细讨论和分析四○年度秋冬期敌人的"讨伐"状况,并对日伪"讨伐"军作了详细分析,总结自己在冲破敌人"讨伐"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上级的新指示,具体布置了今后的工作,有如下的结论:
a.干部会议一致认为,三路军在冲破敌人"讨伐"中的军事上、政治上都得到很大的胜利。首先是由于三路军中的全党同志坚毅的斗争精神,在坚持游击运动的口号下,粉碎了日寇消灭三路军的企图,打破敌人政治上瓦解三路军的阴谋,及分裂军民合作的阴谋。在军事上不断的主动的打击了日寇"讨伐"队,而灵活的避免了敌人的优势兵力,相当的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政治上争取了广大群众和伪军对游击队的同情,在实际行动中,加强了群众抗日救国的信心。同时全体同志们,热烈的揭发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每个独立部队对上级的指示把握的不紧,没有根据不同的环境,将上级指示实际化和具体化,表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敷衍精神。对于广大人民的关系不注意,侵害群众利益,不注意秘密工作。在冲破敌人"讨伐"的造谣工作,进行的不充分,侦探工作一贯放弃,党政工作的进行,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灵活进行工作,表现庸俗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干部相互协作精神不充溢,军事行动上不积极,障碍了很多胜利行动未能切实进行。对敌伪军的宣传工作没有进行,未能随时随地进行瓦解政策的工作。最后我们战士的射击技术,没有系统的提高,交通工作没有很好的注意。
b.根据四一年上级的指示,布置今后工作,为了具体实现该指示的新内容,和适应环境的要求,故决定将三路军的备部队现有的活动单位有计划的缩小,以便能更容易粉碎敌人的"讨伐",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战术优点,更容易接近人民。因之决定整个三路军分成六个活动单位,但仍保持原来支队的组织形式。五月六&
自经过陈雷同志给三支队的指示,也是分成两个活动单位;其外就是边凤祥与张中孚领导一个部队,以拜泉、海伦作中心进行活动;郭铁坚与曹玉魁领导一个部队,以克山、德都、讷河作中心进行活动;朴吉松与周云峰领导十二支队以望奎、绥化作中心进行活动;张光迪与于天放领导第六支队,以巴彦、东兴、呼兰作中心进行活动(结果张光迪同志,因病未随队)。
c.这次将三路军历年的行动口号作了新的变动,将用胜利的军事行动,来发展群众工作。改变为:"加强群众联系,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在群众帮助之下,实现胜利行动。"这样来达到:"每天达到小的胜利,保存部队,精神上胜利敌人,来发展新战士,就是把部队中心工作放在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上面。"为了实现部队的中心任务,在独立部队里组成群众工作委员会,专门推动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工作,以便积极与群众接近,与敌寇进行"群众争夺战!"规定新的宣传工作纲领草案,根据各个地带环境不同,而将各地民众最中心的要求,加入总的宣传口号。加紧武装群众的秘密准备工作(游击小队除奸团、农民自卫队等),根据满洲工人阶级与农村的联系的密切,特别指出各部队群众工作委员会,注意铁路工人,敌人中心产业工人,敌人国防阵地的建筑工人等工人的工作,有系统的经过乡村农民来接近工人。青年工作,妇女工作,都有布置。对于巩固部队工作,根据部队情况,在党内要注意"培养民主制来巩固部队,战时的民主制要缩小到最小限度",根据这个原则来改善党的工作,干部的训练班与党员的教育要经常进行。改善过去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形式主义和小学教员式的呆板的教育方法,今后要采用以党员作中心的,灵活的、生动的新的教育方法。加强讨论政治问题,时局形势问题,注意群众自动精神的启发。党要积极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洗清不坚定分子,反对恐惧动摇的右倾分子和左倾冒险主义,吸收新的进步分子入党。加强战士的射击技术的提高,改善交通工作,注意新兵的补习训练等。军事指挥者要耐&
苦的进行对敌人进行侦探工作,指定区域和工作的限度,独立部队实行经费节省运动等(夏季部队深入平原时,曾秘密指示指导者,关于非常事变到来时,独立部队的任务,是根据总司令的指示)。
d.为了更切实的进行工作,估计到干部的幼稚和环境的复杂,为了使独立干部能更胜任担负自己的工作,故在领导机关本身确定新的领导作风:(一)干部要亲临实际工作,减少书面指示,以上级指示作为工作标准,取消无味的争论。(二)凡属工作都要具体的领导,不是"一般领导",要实事求是,不敷衍,不空谈,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熟悉"小事情",因为"大的事情"是小事情构成的。(三)厉行工作检查制,厉行个人负责制,严格制裁怠工分子。就在这样原则下,在七月份,许亨植、边凤祥、郭铁坚等同志都先后出发到自己工作地带去进行工作。
(四)& 日寇的夏季"讨伐"怎样被粉碎的:
1.四一年夏季以前,敌人探"青纱帐"时期,游击队一是深入平原利用这一容易隐蔽的季节积极活动。因之日寇也"深谋远虑"的准备消灭游击队的罗网。日本的司令官和各县的日本参事官,警务科长及大批日本走狗们,费尽了苦心,以鞭子棒子的威力逼压着人民,动员着军警,构成的海伦,拜泉,克东等县的"夏防"。当我军到拜泉县时家镇北方孙家围子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敌人兵力的布置状况,冲破敌人的夏季"讨伐"计划是不复杂,就是谁有群众,谁就胜利,谁失去了人民谁就失败!第一,我们经过群众知道敌人的状况,有一个老年的农民说:"日本要消灭你们呀!告诉不许说&&河口&&高地,&&桥梁,日本都埋伏好啦!你们注意吧"。&&甲长侦察着日寇搜高粱地的消息,跟到游击队自动的送信:"唉!诸位为国为民,我应该送信要是土匪,我不但不送信,还不用日本子打呢!老百姓也许动手消灭他啦!"自卫团长,也自动将日寇的兵力布置状况,告诉我们。关于游击队的消息,人民就死也不告诉日本。第二,就是日寇强迫人民,五步一个人,穷搜拜泉东方地区,因为敌人知道游击队在拜泉东,但不知在什么地点,结果三次搜查,都看见游击队,但是谁也不报告日寇,每次都将敌人的消息告诉游击队,结果游击队乃深入中心腹地袭击敌人"讨伐"指挥机关,击毙克东、拜泉两县的警务科长、日本人四名,俘虏警察及自卫团,而安全的离开敌人的优势兵力,紊乱其部署。第三,就是满军不愿与游击队作战,如&&伪军中尉,在王家小铺关于钦佩游击队的谈话;"我们作满洲军官,并不是光荣,乃是人生的耻辱,游击队才是中国的男儿呢!"&&满军配合人民搜高粱地时,秘密告诉人民:"看见红军也不要报告,谁要报告,我先打死他。"在搜游击队时,满军倒拿着枪,口里喊:"我们是满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戴铁帽子(指戴钢盔的日军)在后边呢,"并不认真搜游击队,结果游击队能在敌人包围圈内打击了敌人,而安全退出,这正是日寇纳闷的事。日本人说:"共匪从天上来的吗?杀了日本人无影无踪的走啦!中国人完全心坏了"。现在就这样冲破"讨伐",将来就这样的把日寇驱逐出东北。
2.敌人秋季"讨伐"正是他在夏季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结果,证明敌人在夏季又是和去年一样。首先我们知道的最详细的是:日寇集中的五县的伪军警,配合着日军,约有二千兵力,以绥棱县双泉镇作中心,进行详细的"搜查山林",沿着南北河、乌裕尔河、通肯河、海伦河、欧根河、诺敏河,实行严重的"讨伐",部队是先后不等的集中在敌人各军事据点,是先后不等的伸入森林区,各部"讨伐"队沿着自己走的道路,散布各色的布条作路标,凡是"讨伐"队的宿营地、作战地,都剥下树皮,写上自己队号:如"越沿讨伐队宿营地"等等标志,以便后者检查先头部队是否按照指示实行讨伐,以便日军检查伪军,日本教官也是很尽职,亲自作向导,按着预定地点前进。但是一个失败的原因,恐怕蠢笨的日寇今天也不能了解,就是满军不愿作战。满兵在夜里烧大火!在搜索前进中狂喊,鸣枪,长官禁止无效。满军秘密将自己的粮食损坏,以便借无粮食为口实,早日回去。旅部的参谋长&&亲自指挥下的满军情绪更坏。伪参谋长也不得不说:"身上无衣,腹内无食,去讨伐谁呢?我们到张家弯(在诺敏河流域)去扎老营,红军不来讨伐我们,我们就不出去讨伐红军。"结果我们游击队就在日本移民团五华里地点驻军有半月,安然的准备冬夜。日本军官,回到山林外面,带一种惊奇的口吻说。"一个马胡子瞧没有……大约都走啦。"
来源: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尚金州:毛泽东与东北抗联&
要]毛泽东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怀东北抗联。他曾一再对东北抗联及其主要领导人的英勇斗争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对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十分注意总结东北抗联斗争的经验教训,并在东北抗联与党中央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积极部署联络和支援东北抗联。而东北抗联及其领导人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抗日斗争实践中自觉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毛泽东;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战争&&&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囿于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作者注)与党中央比较长时间失去组织联系这一事实,学术界关于毛泽东与东北抗联关系的研究非常少。事实上,毛泽东一直重视和关怀东北抗联,曾一再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要指示,十分注意总结东北抗联斗争的经验教训,并在东北抗联与党中央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积极部署联络和支援东北抗联。而东北抗联及其领导人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力图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贯彻到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
一、毛泽东高度评价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
早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就已关注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在1934年举行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东三省几十万义勇军的奋斗”是“全国革命民众的反帝运动”“极端猛烈的发展起来”1的标志之一。他还以大会主席名义致电慰问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义勇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毛泽东再次以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事实作为“中国有力抗日,有力来收复失地,并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2的最好证明,指出“东北和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正在回答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3。&&&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高度评价东北抗联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1938年5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精辟地论述了东北抗联的斗争对于全国抗战的价值:“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4这和他在中共七大上“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5的论述一起,成为毛泽东对东北抗联历史地位和贡献的经典评价。&&&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指出,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日,在修改东北局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的决议时,毛泽东删去了原稿中“我们在东北人民中的影响还很小很浅”一语及相关阐述,6指出“我党在东北,从日寇侵入之日起,即领导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反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7。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等的电报中,对抗联工作从总体上进行了高度评价: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但抗联同志在过去的工作中亦和党内其他各地从事革命斗争的同志一样,是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应该着重检讨自己过去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党工作。8&&&
毛泽东的这些评价,充分肯定了东北抗联的独特历史贡献,强调要承认和尊重东北抗联的历史功绩,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抗联工作中确实存在的一些不足,但这是中国革命事业经验教训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不能过分夸大和苛求。
二、毛泽东肯定和关怀东北抗联领导人&&&
在东北抗联14年的英勇斗争中,涌现出了以杨靖宇、周保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抗日将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和亲切关怀。&&&
杨靖宇是东北抗联干部的优秀代表。1938年2月,毛泽东在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9。日,杨靖宇殉国18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在吉林通化为他举行隆重的安葬公祭仪式,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杨靖宇陵园敬献了花圈。10&&&
周保中作为东北抗联负责人之一,经历了东北抗日斗争全过程。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从杨松、彭真等处听说过周保中及其所部的事迹。在解放战争中,周保中率部作战800余次,战绩卓著。特别是他在1946年4月指挥的第一次解放长春的战斗,对稳定东北局势、坚持国共和谈具有重要意义,一度打乱了蒋介石集团的战略部署。毛泽东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长春占领,对东北及全国大局有极大影响,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月14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等的电报中指出,周保中是“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的代表,同时要求东北局等对周保中予以积极的帮助,启发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面性,使有更大的进步。12不久,周保中突发心脏病,毛泽东得知后又委托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前往医院探望,指示让周保中住院治疗、休养一个时期,不要急于去云南。13&&&
杨松(在东北工作时化名吴平)是东北抗联最主要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之一,也是实&&&
际领导东北工作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中唯一亲临前线的同志。1938年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与他多次长谈,并提议由他向党中央汇报东北抗联的斗争经过和经验教训。在延安期间,杨松先后担任中宣部副部长、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日报》总编等职,多次参加政治局和书记处会议,并被毛泽东指定为他与苏联同志会见时的翻译。1942年杨松积劳成疾卧病在床,毛泽东两次亲临医院探望,并用自己的稿费为他购买营养品。同年11月23日杨松病逝后,毛泽东又为他题写了“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的挽词。14&&&
除杨靖宇、周保中和杨松外,毛泽东对其他东北抗日干部也十分关心。1934年,在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议全体同志为童长荣、金伯阳等东北抗日烈土默哀致敬15,并在大会期间接见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何成湘,向他详细了解东北的情况,提议将当时已调到中央苏区工作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杨林(即毕士梯)的妻子李秋岳调来使之团聚,后因敌人封锁严密未成。16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接见抗联干部刘海涛、李范五(即张松)、赵毅敏、韩光、李延禄、李荆璞等,详细了解东北情况,并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予以照顾。东北抗联二军原参谋长陈龙(即刘汉兴)和五军干部蒋泽民还曾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深受他的赏识和信任。&&&
三、毛泽东深刻总结东北抗联经验教训,对联络和支援抗联作出部署&&&
在东北抗联与党中央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毛泽东仍十分重视总结东北抗联的经验教训。他多方收集材料,分析研究东北抗日斗争的状况。&&&
对东北抗联在斗争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毛泽东予以充分肯定,并多次要求全党在抗日斗争中重视和借鉴。比如发动群众特别是武装农民的经验。毛泽东曾对斯诺指出:“抗日义勇军从日本压迫者手中赢得了自由,并以同样的方式武装了自己。如果中国人民都得到训练、武装和组织,他们也同样能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力量。”“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17再如开展游击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经验。毛泽东在谈到游击战争的作用时,特别举了东北抗联的例子,来说明其游击斗争在牵制日军、策应关内战场方面的作用。对杨靖宇等创建的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把它列为“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的首位,号召以长白山和其他根据地为榜样,“我们必须到一切处于敌后的山岳地带去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起根据地来”。18又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毛泽东指出,东北“也是民族统一战线,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其他的派别及各种不同的军队与民众团体,他们已在共同的方针下团结起来了”19。实践证明,这些经验对全国抗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曾对东北抗联斗争三个核心问题作了如下精辟论述。这些论述都已被东北抗联正反两方面的斗争实践所证明,成为研究东北抗联斗争史的指导原则。&&&&&
第一,关于东北抗日斗争的工作重点。日,毛泽东在讨论抗联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话指出,“东北义勇军抗战最久,有七年的历史,现在虽只有一万人,但成为很好的基础”。他还指出,东北抗日联军,如果有好的领导,在有山村及反对民族敌人等条件下有发展的可能,否则也有削弱的可能。20在这里,毛泽东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指明了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心任务和东北抗联经验教训的关键之处。&&&
第二,关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在遭受严重挫折后的前途。日,毛泽东在《反投降提纲》中指出:“地域小(谓直接根据地小,但国度大),人数少,但阵线巩固,也能相持。例如:十年红军战争,某种程度上说来一个时期内的东北义勇军。将来假定有大部叛变之事,留下的小部亦可造成相持,只要能不断打破‘围剿’,这种相持形势就有了。”21这一论述实事求是,以东北斗争实际情况作为观察分析的基础,而不是生搬硬套关内敌后战场的斗争经验,其科学性已被东北抗战实践所证明。&&&
第三,关于东北抗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错误倾向及其原因。这方面的内容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一部分。日,毛泽东在修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七稿时,亲笔加写了一段话:“应当指出,在九一八以后,我党曾领导了东北义勇军……等项抗日的方针与工作,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可惜,由于否认同中间阶级及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有联合抗日的可能性,以致在这些工作中不能不犯左倾错误。”22这段话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组建和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同时指出抗联和全党一样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因而没能很好地区分民族战争与阶级战争,采取了“左”倾关门主义态度,从而损害了抗日斗争和革命事业。&&&
在总结东北抗联经验教训的同时,毛泽东还一直关注党中央与东北抗联的联系问题,多次对援助抗联作出部署。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现在的问题是使中央同东北抗日联军建立联系,首先派交通员并设法派电台去。23关于红军和八路军设法援助抗联的问题,毛泽东多次作出指示。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于1937年7月至9月间数次致电前线八路军主要领导同志,部署组建部队挺进热河事宜,特别要求多派红军大学干部随去,扩大义勇军运动。241938年后,在与东北抗联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毛泽东对八路军挺进东北的工作更为重视,对冀热辽根据地的建设十分关注。在党中央领导下,冀热辽根据地发展很快,至抗战胜利前夕已经建立了十几个联合县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25&&&
虽然由于长期失去组织联系,上述许多指示未能及时传达到东北抗联,但这一切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视和关怀,为科学总结东北抗联的经验教训奠定了基础,同时,冀热辽根据地与抗联在战略上形成了遥相呼应的态势,为最后收复东北作了初步和必要的准备。&
四、东北抗联自觉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指导抗日斗争&&&
在长期与中央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及其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自觉地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指导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实践。尽管组织联系已断,日伪军又严密封锁,但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一些著作以及中共中央的部分文件还是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辗转传到东北抗联将士手中。&&&
1934年前后,杨靖宇等抗联主要领导人开始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将其基本原理与东北斗争实际相结合。据韩光回忆:“1933年至1935年间,我参加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曾经得到一本中央苏区传来的关于游击战争的小册子,讲的是朱、毛领导的红军在敌强我弱情势下如何进行游击战争”,“当时我任中共满洲党、团省委特派员,经常到各地巡视工作,看到杨靖宇、赵尚志等著名抗日游击队领导人都把这本小册子带在身边,学习苏区游击战争经验,适用于抗日战场。”26在学习苏区游击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杨靖宇结合东北抗日斗争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以“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化装袭击,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能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为主要内容的游击战战略战术。27&&&
在当时传入东北的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著作中,《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苏区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及结论(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发挥的影响和作用最为显著。这三篇文献集中反映了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对这三篇文献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三篇文献也确实对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干部在政治和思想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保中曾指出:“看到过‘党中央告全党同志书’,毛泽东同志的路线,被吉东首先接受了,以后转给南满,也表示同意……政治上之所以有信心,主要就是依据这个文件。”28李兆麟在日致北满临时省委的意见书中率先提出,“毛泽东同志在中共苏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提纲及结论,这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根据”29。之后,北满临时省委于同年4月底5月初举行第七次常委会议,系统纠正了东北党组织中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错误倾向,宣布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及结论为会议结论,事实上成为以后北满地区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也因此成为遵义会议之后党中央政治路线在北满地区的补课,是全党反思和纠正“左”倾错误历史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1938年底以后,通过《新华日报》等党报党刊,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又相继有一些传入东北,东北抗联组织干部战士进行了深入学习。周保中指出:《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依列宁主义的观点,就中日战争整个进程而给予现实的和可能的一种估计”,号召党员干部要“以毛泽东、朱德为榜样”,东北人民要“拥护首先倡导抗日救国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领袖毛泽东先生、朱德将军。实现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收复东北失地”。30他还力图与当时在新疆的陈潭秋、毛泽民建立联系。月15日,在李兆麟主持下,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训练处决定在部队内悬挂或张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像,学习彭德怀关于游击战争的论述,以廉臣(即陈云)《随军西征见闻录》为教材学习长征精神。月1日抗联教导旅成立后,政治学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周保中亲自主持了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学习和全体党员的整风学习活动,33并指示当时部队中唯一会画像的彭施鲁绘制毛泽东像在野营中悬挂。34&&&
在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著作的同时,东北抗联注意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东北抗日斗争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制定和实施符合东北实际情况的政策策略。周保中于1940年初起草的《关于东北抗日救国运动的新提纲草案》,以《论持久战》和《论新阶段》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详尽分析:“党的基本策略——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东北目前应根据以往的斗争经验教训,更正确的坚持和运用……在东北是要发动广大人民,进行坚持继续抗日游击,使日贼后方——‘满洲国’统治动摇,牵制日贼侵略。”35并据此制订了党务、军事、群众工作的各项要求,成为东北抗联后期斗争的指导性文件。李兆麟则教育部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指示,我们必须执行。目前东北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多年侵占东北国土的全部情形,必须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随时随地加以详细侦察和研究,这是东北党组织和党同志斗争任务之一。应当将每个地方群众组织改为群众运动与侦察工作二位一体的斗争组织。每个游击队日前必须把坚持发展秘密抗日群众组织,特别是武装组织,来繁殖游击战争的任务,与积极进行侦查工作的任务,紧密联系起来。”361941年后,以周保中为代表的东北抗联领导人又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确立了主力隐蔽整训、坚持小部队游击侦察的斗争方式,不断打破敌人的“围剿”,造成了敌我相持局面。&&&
1945年7月,东北抗联教导旅集体学习了中共七大精神,为配合反攻作了思想上的重要准备。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东北抗联主力立即按周保中和李兆麟的部署,配合苏军进占东北57个战略要点,进行建党、建军、建政工作,李兆麟在哈尔滨指示电台播送《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37,使东北人民对全国政治状况,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对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理解、运用,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中,东北抗联所作的一切已属难能可贵。东北抗联及其主要领导人在抗日斗争实践中,既自觉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贡献了一份力量。&&&
1《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246页。&&&
2《红色中华》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6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4页。&&&
6参见田酉如:《彭真主持东北局》,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7《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8参见《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00页。&&&
9《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10参见《人民日报》日。&&&
11《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108页。&&&
12参见《毛泽东年谱()》下卷,第500页。&&&
13参见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主编《回忆周保中》,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14参见陈光旭、吴隆繁:《杨松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插页。&&&
15参见《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料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第236页。&&&
16参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东北烈士纪念馆编《东北抗日烈士传》第1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7页。&&&
17《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406页。&
1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19页。&
19《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03页。
20参见《毛泽东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21《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30页。&&&
22《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315页。&&&
23参见《毛泽东年谱()》中卷,第107页。&&&
24参见《毛泽东年谱()》中卷,第4页。&&&
25参见《朝阳抗战纪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5页。
26《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0--411页。&&&
27参见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28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编《访问录选编·周保中同志专辑》,1980年内部版,第110页。&&&
29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编《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3卷,1988年内部版,第322页。&&&
30吉林省档案馆、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周保中抗日救国文集》(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2-373、207、593页。&&&
31参见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3页。
32参见《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5卷,1991年内部版,第54、65页。&
33参见《东北抗日游击日记》,第765、706页。&
34参见《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742页。&&&
35《周保中抗日救国文集》(下),第192页。&&&
36《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64卷,1991年内部版,第128—129页。&&&
37参见政协灯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李兆麟将军史料专辑》,1991年内部版,第141页。
(作者尚金州,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吉林长春130117)&&
(责任编辑:高长武)&&&
《党的文献》2010年第1期
来源:黑河党史
忍辱负重为抗战:让周恩来感动的抗日名将张甲洲&
闹学潮三丢学籍
日,张甲洲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张家祖籍山东莱阳县,那里黄河泛滥,天灾频仍,为求生存人们纷纷选择了闯关东。张家于乾隆年间移居到辽宁岫岩五站道沟子,后移至松花江南岸。1861年,清政府在中兴镇设招垦局,贴出放荒布告。他的祖父张百禄遂迁家至此,在东包宝山下承领300多垧(每垧约合1公顷)山荒地,后购置一套榨油设备开起油坊,生意非常火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油坊被土匪烧毁,张百禄的4子分家,各分土地60垧,草房3间。张甲洲的父亲张英排行老二,擅长中医,行医为生。因对儿子寄予厚望,为其取名“甲洲”,意为“名冠五洲”。
张甲洲刚满4岁,张英就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与唐诗宋词。张甲洲很有灵气悟性,记忆力惊人,学习知识很快。但他非常淘气,上树爬墙,掏老鸹窝,什么都干,时常带领一帮孩子,到西河套里玩耍,指挥伙伴们摘采山梨、钓鱼。一次为解决没鱼钩的难题,他用别针在老渔翁的烟袋锅里烧红,插到烟袋嘴通气孔里弄弯,霎时鱼钩做成了。老渔翁敲着他的脑瓜儿说:“你小子将来定是非常人物!”
张甲洲8岁时,父亲把他送进龙泉私塾读书。私塾里讲究师道尊严,认为“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们背书不会和写字不好时,先生不是用戒尺打手板,就是勒令下跪。张甲洲厌倦这种死板的学习生活,次年,他带着对新文化的向往,逼着父亲把他送入龙泉初等学堂。该学堂开有国文、算术、历史、物理、修身、读经、体操、图画9门课程,他的各科成绩名列全班前茅,物理成绩尤佳,他立志将来当个科学家。
1923年初,张甲洲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齐齐哈尔第一中学。齐齐哈尔是中东铁路线上的大车站,不但舶来了苏联货物,也舶来了红色革命理论。学校一位数学老师常给学生们讲授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张甲洲知道了列宁、斯大林,也明白了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进一步打开了觉悟之窗。他在物理课本扉页上抄写了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他接受革命思想后,陶冶成秉公正义、刚直不阿、愤世嫉俗、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每次闹学潮都冲到前面,被政府斥为“赤化分子”。他深受同学拥戴,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当时张作霖强行抽调大中学生当兵,他非常反感,就率领同学们罢课,开展反抽丁斗争。最终因违抗军令,被开除学籍。
1925年初夏,他考入沈阳文华中学。沈阳乃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党的活动比较活跃。他如饥似渴阅读了《国家与革命》、《母亲》等进步书籍,对革命原理有了较深的认识,不久就以口才出众、成绩优秀博得师生好评,被公推为学生会主席。五卅运动风潮波及到沈阳后,燃起了反帝怒火。作为学生会主席,他率领学生游行示威,支援工人罢工,再次被开除学籍。
1926年,他返回齐齐哈尔,考入甲种工业学校。入学半年即被选为黑龙江省学生会主席。不久,就因反政府、闹学潮,被反动当局逮捕。在全省师生强烈要求下,他才走出牢门。但他的“不法行为”已引起当局注意,认为他是赤化分子,便取消他的赴日留学资格。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亲手在报批表上抹掉了他的名字,嘴里还狠狠地骂道:“我叫你闹,我叫你赤化!”张甲洲第三次丢掉了学籍。
入北大再转清华
1927年春,张甲洲和巴彦籍同学于天放(解放后任黑龙江省副省长)、魏祖舜等结伴来到北平。翌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科),1929年升入物理系一年级。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学校地下党活动频繁。在北大门房的秘密售书点,他买了《共产主义ABC》等许多禁书,追求进步的愿望愈加强烈,学校许多党的活动,他都充任先锋的角色。
一次,北大世界语学会在天桥举行飞行集会,同学们分散走在大街上,时针指向8点整,张甲洲将手中的灯泡“啪”地一声摔在地上,同学们闻声集合,有的撒传单,有的搞演讲,有的刷标语。等到军警赶到时,大家早溜之大吉了。
在革命熔炉冶炼下,张甲洲迅速成长。1929年夏,经北大党支部宣传干事文艺陶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日晚上,张甲洲和文艺陶等人在北大二院大讲堂召集50多名同学开会,研究营救北大支部书记李光伟。由于军警探知了消息,包围了会场,张甲洲等32人未及时转移,当场被抓,关在警备司令部监狱。在狱中,他结识了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冯仲云,俩人共同探讨了中国革命问题,结下了深厚友谊。
不久,经党组织营救,张甲洲重获自由。党组织觉得他学理科不适宜革命工作,建议他转考清华大学政治系。1930年下学期,张甲洲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该系,在清华校园,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性格豪爽而又待人热情的东北青年像一团火,用勤奋和热诚感动着身边的同学,将党交付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他被选为学生会和班级干部,并任学生会教育科长和班级委员会主席。为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提高其文化水平,他以清华大学学生会教育科的名义,创办了一所民校,招收40多名学员,学员有学校工友、教员家属、保姆、人力车夫等。胡乔木(当时叫胡鼎新)、于天放、陶赢孙等为教员,
轮流上课, 主讲文化知识、 革命故事和苏俄情况,并出版有半月刊的 《民众教育》
杂志,除发给学员外,还发行到河北各县的民众教育馆和民众学校, 以唤起河北民众的爱国觉悟。
1930年9月,中共北平市委决定恢复西郊区委,张甲洲被任命为区委书记,胡乔木被任命为团委书记,统管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农业学校等高校的党团工作。为扩大党的影响,他在清华大学创办了朝曦社,出版了《北方青年》,并亲任《言论栏》主编。一次他独具匠心地编发了胡乔木撰写的《中国赤祸问题》一文,从题目上看似贬义,称革命为赤祸,内容则介绍了中共苏维埃区域扩大的情况,巧妙宣传了革命。因工作关系,他和胡乔木经常在一起活动,形影不离,像大哥哥领着小弟弟一样亲密无间,清华大学学生们说:“清华俩秀才,张甲洲善说,胡乔木善写。”
在清华大学,张甲洲不但担任党组织和学生组织的职务,还任巴彦旅北平学生同乡会会长之职。
高希文是师大学生,家住巴彦山后黑瞎店。他在放暑假前一个月,接到家信,信里讲巴彦县长翟兴凡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劣迹。张甲洲最恨贪官污吏,他派法学院李时雨和邵桂辛为代表,去天津、哈尔滨、齐齐哈尔联络巴彦籍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一起回巴彦驱逐贪官翟兴凡。在巴彦中学,他分配邵桂辛、邵桂五、刘极天等各带同学到农村调查,搜集翟兴凡的罪证,很快就把状子送到了省政府。
当时黑龙江省长叫万福麟,土匪出身,很怕学生闹事,接到诉状后,立派省政府参事陈万凯办理此案。陈到巴彦调查时,穷苦百姓纷纷申诉冤屈,许多人出具了证言。翟兴凡也不示弱,将李时雨的哥哥李宸芳抓进兴隆镇警察分局,硬说他抗拒官差。张甲洲闻讯后,便带领同学到县衙质问翟兴凡,警告其如挟嫌报复就罪加一等。翟兴凡害怕了,立即将李宸芳放了出来。经查实翟兴凡罪恶累累。最终翟的县长之职被撤。
张甲洲领导的驱翟斗争不仅大获全胜,而且开创了黑龙江民运先例。
为革命辗转南北
1930年10月,张甲洲调任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兼西郊区委书记。12月,市委书记刘锡五被捕,张甲洲代理北平市委书记。由于他过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引起特务的注意,认为他是北平市委的“大鱼”,伺机逮捕他。
一天晚上,他在民校上课,胡乔木和陶赢孙在外放哨,8点多钟时,来了两个身份不明的陌生人,说找“张申江”。原来特务们把抓人名单上的“张甲洲”误看成“张申江”。胡乔木机警地说:“二位请等一下,我去叫一声。”其实是去送信。胡乔木出来对特务说:“我们这里没有叫张申江的学员,你们找错地方啦!”张甲洲得信后,在学员掩护下,翻越学校高墙,潜伏在北大德文教授杨丙辰家。夜深人静时分,他骑着杨教授的自行车,跑到阜城门外罗道庄农学院,在巴彦籍同学贾玉麟的宿舍住了一宿。次日,由北平火车站潜往上海。他要到上海劳动大学找“姥姥”接头,劳大是党中央驻地,“姥姥”是中央宣传部长洛甫的组织代号。
张甲洲到上海后,住进劳大附近的立达学园。一天早上,军警突然包围了劳大,在门口架起机枪后就冲进校园疯狂捕人,并把暑假留校学生押上了汽车,拉到闸北青云路予以驱散。
通过中央特科人员牵线,张甲洲顺利见到了洛甫(即张闻天)。张是江苏省南汇县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取俄文名字“伊思美洛夫”,从此即用译音“洛甫”为笔名。张甲洲敬仰张闻天是党内资深理论家,张闻天赞叹张甲洲是学生运动的急先锋,俩人彻夜长谈未有丝毫倦意。黎明时分,张闻天说:“甲洲同志,上海的革命形势十分严峻,这个你也看到了。你在北平工作时间长,知名度高,如在上海工作,我想会很快暴露身份。根据革命需要,我考虑再三,觉得让你去做特工比较合适,你意如何?”张甲洲直爽地说:“我做过学生工作和组织工作,对特工可是一窍不通啊。”张闻天笑着说:“我们都是马列主义唯物论者,你可以学中干、干中学嘛!”
当时国际情报总部远东分部设在上海法租界德度牙科医院,领导人为苏联人伊万诺夫,下属称国际特工队,其任务是搜集德日法西斯情报,执行各种反法西斯任务,直接受共产国际领导。张甲洲辞别张闻天,赶赴松花江下游,和王一飞会合。王一飞是黄埔军校2期毕业生,现以依兰县图书馆长身份为掩护,从事国际情报工作。张甲洲来到后,使三江地区的特工队增加了领导力量,在下江更加广泛地开展起国际情报工作。为时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张甲洲毅然从依兰撤回哈尔滨。
日,在沈阳的日本关东军突然炮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并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吉林和黑龙江。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入山海关。东北全境沦陷,三千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事关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张甲洲赶赴哈尔滨找到冯仲云,提出了组建义勇军游击队进行抗日的想法。对于这件事,建国后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冯仲云回忆说:“他对我说,要到北平去号召一批东北学生,回到巴彦组织游击队,我同意他的意见,又把此事向中共中央驻满州省委代表罗登贤同志作了汇报,登贤同志也同意他这样做。”
10月初,张甲洲再次来到北平。这时,北平在党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张甲洲亲率北平20多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对反动当局展开了游行、示威、演讲、静坐、绝食等一系列斗争。
11月下旬,清华、北大、燕大和民国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要求去南京请愿。张甲洲认为,眼下要紧的是示威而不是请愿,为此他积极组建了由5000多名学生参加的示威团,并任示威团总指挥。国民党北平军分会命令火车不能载运示威学生,张甲洲率先横卧在铁轨上,他身后的大学生们纷纷效仿,像一棵棵轰然倒下的白杨横亘在铁轨上,以死要求放行。一列火车迎面开来,反动当局企图用飞奔的火车吓跑铁轨上的学生,张甲洲大喊:“碾死我吧!东三省都丧尽了,我还在乎这条命吗?我以我血荐轩辕!”
最终火车迫在5米处停下。卧轨3天,北平铁路线瘫痪3日,国民党北平军分会无奈答应了学生们乘车的要求。12月16日上午,张甲洲获悉南京国民党中央正在开会,他率领示威队伍将国民党中央党部围得水泄不通。他和几个同学首先下了大门卫兵的枪械,然后用石块猛击国民党党徽。大学生们“反对投降”、“反对内战!”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际。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闻讯出来,学生们拥上前质问,军警们推搡阻拦,同时企图弹压,3个学生猛地摁住了陈铭枢,张甲洲眼疾手快将枪抽走,用枪口死死顶在陈铭枢的脑壳上:“命令他们撤退,不许开枪,不然先打死你!”陈铭枢吓得浑身筛糠,对军警们喝令:“别开枪,老子是司令,你们都滚下去!”军警们只好龟缩在一边。
北平大学生的示威活动很快波及开来,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团纷纷行动起来,全部把请愿的旗帜改为示威的旗帜,响应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的斗争,在南京的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安庆、苏州、济南等地学生及南京各校学生共3万余人。
12月17日上午,张甲洲率示威大军经中山路、鼓楼,冲进国民党中央党部,把《中央日报》经理室、编辑部、总务处、印刷厂砸了个稀里哗啦。随后,示威队伍包围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外人头攒动,传单飘扬。
蒋介石在办公室里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不住了,大叫:“镇压,镇压,坚决镇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蒋面前苦劝,蒋介石置之不理,还指责道:“老先生你好糊涂,怎么也信了赤色宣传?什么抗日救国,他们是要推翻党国!我蒋某人怎么不抗日啦,我是后攘外先安内,这是中国的国情。我是党国领袖,要对国家负责,我不能任由他们闹下去!”
屠杀过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工农的蒋介石,再次向爱国学生举起了屠刀。南京警备师二旅奉命出动,恶狼一样扑向示威队伍。张甲洲和同学们赤手空拳与敌相搏……最后,38名学生牺牲,60多名被捕,100多名受伤。此事史称“珍珠桥惨案”。亲睹爱国学生被屠杀的血腥场面,张甲洲更认为建立武装队伍的想法正确,要想促使党的事业快速发展,必须抓枪杆子。
找中央组队抗日
张甲洲从南京直接到上海寻找党中央,凭着果敢与机智,顺利与陈赓接上了头。
翌日清晨,一辆黑色轿车悄然停在张甲洲住宿的楼下。他钻进车后,头戴鸭舌帽的陈赓,先前后左右观察一番,接着发动汽车。小车七拐八绕,张甲洲也不知到底绕了多少圈子,最终在法租界一幢乳白色小楼前停下。陈赓首先跳下来,两只虎目照例环视一番后,快速引领张甲洲进入楼里。
陈赓时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他是湖南湘乡柳树铺人,生于1903年,其祖父陈翼怀任过清军管带,据云善使大刀。陈赓自小随祖父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他1923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第二次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1926年9月,陈赓被党中央派往苏联远东地区学习政治保卫和武装暴动经验。1927年10月返回上海不久,周恩来就创建了中央特科。
特科是中共中央的保卫机构,前身是武汉时期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主要任务是依靠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深入敌军警宪特机关,探取敌人破坏我党的阴谋,向党的秘密组织报警,保卫党的领导机关和革命活动安全。下设总务、情报、保卫、通信4个科。
进屋后,张甲洲提出,希望尽快见到中央领导同志。陈赓笑着说:“稍安勿躁,伍豪同志在会客,客人走了我带你进去。”见张甲洲有些着急,陈赓拉着他来到楼外的草坪上说:“听说你功夫不错,趁现在有点时间,我和老弟比比拳脚如何?”
张甲洲在齐齐哈尔上学时,为强身健体自习过拳脚,在哈尔滨、沈阳、北平等地时,对其他门派的拳术均有研习,虽师出无门,但以实用为主,招招见狠。陈赓自小习武,掌式猛勇。俩人大战80多个回合未分胜负。陈赓称赞说:“老弟,你自学拳术,能和我打个平手,可见身手不凡啊。”
俩人一试身手后,回楼里用凉水洗了脸,待西装革履的客人离开,俩人走到客厅门前,陈赓抬手轻轻敲了三下,门开了,一位中等身材、相貌英俊的中年男子健步迎了上来,那人紧紧握住张甲洲的双手,亲切地说:“我是伍豪,欢迎你呀,甲洲同志。”
张甲洲惊喜地说:“你不是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嘛,您的文章,您的大名,我太熟悉了。”周恩来开怀大笑道:“对呀,伍豪是我,周恩来还是我,有假包换。”
在沙发上落座后,周恩来说:“甲洲同志,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呀,你领导地下斗争经验丰富,学生运动也搞得如火如荼!”
当周恩来听出张甲洲的普通话里带有东北口音时,动情地说:“黑龙江是个好地方,我读书时去过两次,1928年去苏联参加六大会议时路过一次,也算三到龙江喽,咱们也算得上半个老乡嘛!”
张甲洲没想到周恩来如此和蔼,平易近人。顿时打消了局促,一股暧流涌上心头。
周恩来仔细地听着张甲洲回家乡组建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汇报。他用欣赏的目光凝视着年仅24岁的青年人,听完汇报后,他说:“甲洲同志,中央苏区的毛泽东同志早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我马上就要前往江西,去加强中央苏区军事工作。在目前日寇入侵的非常时期,你有组建抗日队伍的想法,说明你已是成熟的共产党人了,我代表中央和中央军委支持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在东北你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两个小时转眼过去,张甲洲怕占用周恩来过多的时间,便起身告辞,周恩来和他依依握别。
1932年4月底,张甲洲带领于天放、夏尚志、张清林、张文藻、郑炳文等6名党员大学生扮成商人,携着在南京示威时夺得的两支德国造20响驳壳枪,由北平、天津、营口辗转回到哈尔滨。经过半个月的紧张筹备,5月16日,200多人组成的巴彦游击队宣告成立。游击队成立后,上级任命他为司令,赵尚志为参谋长。张甲洲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队伍发展很快,巴彦游击队成为我党领导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为激发游击队的抗日热情,他还挥笔为游击队的宣传队创作了《反日大同盟歌》:
一九三一年,倭奴侵蒙满,
半载间,攻我辽吉,炮击龙江垣,
杀我同胞似牛马,血流东北边,
言之落泪,思之痛惨。
痛哉,惨哉,死者真可怜!
愤哉,慨哉,生者有何感?
朝鲜沦亡数十年,可做前车鉴。
&&& 反日同盟齐勉哉!
溯自“九一八”,远东起惨案,
全中华,帝国主义铁蹄任踏践,
试看英法与美日,爪牙犹如剑,
太平洋上暴露白刃尖。
起来,起来,起来上前线,
起来,起来,起来去迎战,
我们大敌还有那些走狗和汉奸,
&&& 反日同盟共勉哉!
青年须立志,创造自由光,
低头看军阀政客先后去投降;
国民政府抱镇静,一味不抵抗,
听候国联欺骗受摧残。
打倒,打倒,军阀大集团
打倒,打倒,消灭帝国联,
中朝民族联合起来,夺回我河山,
&&& 反日同盟共勉哉!
伟哉大同盟,中华救命星,
牺牲了赤心热血,跳出铁牢笼;
黑暗世界已冲破,东亚放光明,
奋力自由与平等,
自由,自由,人类乐融融。
平等,平等,阶级不再生,
一切恶势都成落花,实现真大同,
反日同盟共勉哉!
&&& 巴彦东兴战敌寇
8月30日后半夜,游击队来到县城南门外,各中队摆开阵势,指挥部设在马家店,指战员和游击队的政工人员分别戴着红、蓝、白三色袖标,严阵以待。
东方天际刚刚泛出白色,随着第一声鸡鸣,进攻的冲锋号便在巴彦城外嘹亮响起,顿时枪声大作,巴彦游击队的将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经过一番激战,游击队员机敏地抓住云梯翻过城墙,攻入城内。
巷战激烈展开,张甲洲率领一个大队的队员直扑日军兵营,他手中的两把德国造驳壳枪,左右开弓,忽东忽西,枪响处敌人应声倒地。队员们见司令员不顾命地猛打猛冲,顿时士气高昂,日军被密集的弹雨逼到最后一栋营房内负隅顽抗。张甲洲命人拿着几束手榴弹爬上房脊……只听“轰!轰!轰!”几声巨响,房内鬼哭狼嚎,队员们冲进,将敌人杀了个片甲不留。
赵尚志指挥的二大队遇到伪军的顽强抵抗。伪军队长沈大黑瞎子挥着手枪大骂:“妈拉个巴子,谁敢后退,老子就毙谁!”
张甲洲率队前来增援,两个大队合二为一,力量大增。沈大黑瞎子毙了两个退兵,见仍吓不住后撤的伪军,只好下令缴械投降。伪县长程绍濂趁乱由北城壕向兴隆镇方向逃窜。
日伪《松江日报》9月7日报道:“巴彦,八月三十日被有力团匪占领,同地民团完全与匪合并。”
攻克巴彦县城的战斗,是九一八事变后,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东北进行的一次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战斗,为我党东北军事统战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巴彦之战后,部队进行了短期休整。为解决枪支匮乏的问题,张甲洲决定攻打东兴县城。他首先派何干青去找有200多人马的“绿林好”协同作战,决定联手攻打东兴县城。
10月29日,张甲洲带着将士们顶风冒雪向东兴县城开进。上午10点,游击队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打得东兴城头尘土翻飞、硝烟四起。
城内的警察和伪军共有400多人,事先没有准备,闻听枪响,才从烟馆、酒楼和窑子里跑出来仓促应战。
一声巨响,西城门被炸开了。一个伪军哭喊着说:“妈呀,张大个子占了巴彦又打咱这疙瘩啦,咱打哈呀,跑吧!”他这一说不打紧,里边的人也不知张甲洲来了多少人马,像一窝蜂逃向东山里。不足半个时辰,巴彦游击队就占领东兴县城。
惨败的敌人发誓要血洗东兴,炒张甲洲的心肝下酒。第二天中午,敌人或五个一群或三个一伙,扮成小贩子、皮货商潜入城内,寻找好地势后,突然掏出手枪、步枪、机枪,向游击队开火。傍晚时分,3000多伪军、警察和土匪逼近张甲洲的指挥部,用火力网封锁住大门,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巴彦游击队的战士们艰苦鏖战10多个小时,一直打到后半夜。张甲洲挥枪大喊:“不怕死的跟我杀出去。不打退敌人决不回来!”他带领敢死队向外猛突,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第八次进攻。
“张司令,德胜门被咱扒开了,30多名重伤员已上了爬犁。”左眼受伤的赵尚志脸缠绷带低声汇报。张甲洲果断地说:“你带一、二大队先撤,我断后。参谋长同志,敌人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执行命令。”
游击队骑兵和拉运伤员的爬犁在夜幕中出了西门,向前疾行。敌人认为是张甲洲跑了,死命追击。指挥部这边,张甲洲命令牵出战马,“同志们,冲啊!”他一马当先,在冲出大门的瞬间,一抬手就是一梭子,一蹭大腿又压上20发,紧随其后的队员们也挥枪齐射。狂追之敌在城西正欲大摆战阵,忽听背后枪声大作,游击队内外夹击,敌军死伤惨重。
游击队从东兴撤出后,来到姜家窑一边进行整训,一边着手做二次西征的准备。并计划与在西北部地区活动的抗日义勇军李海青部和邓文部联合起来,攻打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里的日本侵略军。
“左”倾为祸受处分
因赵尚志眼伤未愈,张甲洲只好将西征日期一再后延。
1932年11月上旬,张甲洲率游击队穿越呼兰、兰西、肇东,到安达一带,所到之处,迅速摧毁敌伪政权,广泛发动群众。中旬,省委巡视员吴福海来队,传达中共临时中央“北方会议”精神。此会议受“左”倾路线影响,认为中国革命高潮空前高涨,革命时机已经成熟,无视东北已被日军占领、开展反日斗争是第一要务的实际,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惊心动魄的一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