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橙光2.0商城破解教程游戏的圆滚滚进化论的进化树的音乐

谁知道橙光游戏的圆滚滚进化论的进化树的音乐_百度知道
谁知道橙光游戏的圆滚滚进化论的进化树的音乐
谁知道橙光游戏的圆滚滚进化论的进化树的音乐...
谁知道橙光游戏的圆滚滚进化论的进化树的音乐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是在哪里剧情的音乐?
啥名也起不出来
啥名也起不出来
获赞数:52
是生命与呼吸吗
house抽风的雨
house抽风的雨
擅长:暂未定制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k 歌 app 不是 ktv 衰落的原因。&br&&br&网络K歌是个秀,KTV是个聚会,两者满足的需求完全不同,不是替代品。现在年轻人是宅了没错,但我要说的是,最喜欢去KTV的反而是阿宅(这个我回答最后会有解答)。&br&&b&但并不是说我认为KTV没有衰落,事实一些跟不上时代的KTV肯定要死。但核心原因不是&/b&「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更多了」这种不痛不痒的话。KTV衰落的真正原因是&br&&b&由于歌曲审美的多样化,使得KTV不再适合最广泛的无差别的大众聚会方式,KTV总体体量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出现更多特色KTV。&/b&&br&&br&打个比方就是,十年前可能大家都唱周杰伦、林俊杰都能很愉快,大家唱的歌彼此都熟悉,因为大家听的都差不多。那个年代网络不发达,听歌都是靠大众媒介的灌输,例如广播节目等,使得音乐的品味非常一致性,哪怕你不喜欢他的歌,但你一定也会唱。&br&&br&所以我至今觉得初中毕业那会,大家一块唱周杰伦能唱好久,什么青春纪念册,朋友一生一起走大家都绝对OK的。哪怕和长辈一起,他们唱的周华健张学友刘德华铁血丹心忘情水千年等一回我都能愉快地跟上。&br&&br&那时候真是音乐是连接所有人的时代。&br&&br&但现在不一样了,音乐实在是太琳琅满目了,或者是说再也没有那么一统江湖的共同感了。&br&聚会的核心就是玩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一个听日系的人和一个听欧美的去KTV怎么也对不上号,更夸张点一个听日本动画曲子的和听ARASHI的也大概率对不上电波。&br&&br&绝对的歌唱实力的确能打破音乐的隔阂(我至今记得有个北京妹子同事英文歌唱得好啊),但聚会毕竟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参与的。一个人唱其他人玩手机毕竟是不爽的。&br&&br&&br&所以上述说完,第一个结论是KTV不再适合无差别的大众聚会。&b&但身为一个KTV重度爱好者,我要给大家说说KTV里的新趋势,那就是年轻亚文化群体的狂欢。&/b&&br&&br&其实本来要拿我自己做例子的,可惜我自己的视频不敢上传。。我和我的小伙伴完全把ktv变成打尻和跳舞(跳偶像的舞蹈)的场所,不要太high。。。&br&&br&这个视频里大概是其中一种玩法&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493616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YCHIC FIRE】在KTV打call的重庆LOVELIVER!!&/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cec288aa4e71e8c3ad5f6e346f511ce_b.jpg& data-rawwidth=&833&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cec288aa4e71e8c3ad5f6e346f511ce_r.jpg&&&/figure&&br&&br&先不卖关子,给大家介绍为什么在KTV整体不行的前提下为什么「台北纯K」逆流而上。&br&&br&&br&&b&歌曲多而全,能满足各种亚文化群体的需求&/b&,且mv有时意外惊人且有梗&br&我就说几首歌,《一人我饮酒醉》《我的洗发液》《普通disco》,饮酒醉作为今年喊麦文化的代表,上周我已经在纯k体验过了。而我的洗发液和普通disco均是在火爆网络后没多久就已有。&br&&br&再说我喜欢的的lovelive,歌曲之全mv之精美放在全世界也没几家。我深刻地记得1月30日上海梅奔演唱会那几天,上海的几家纯k里全是loveliver。有个段子叫做正唱着歌呢,结果一群人破门而入来打尻串门。。。&br&&br&&br&&br&类似的还有广州的k party,是一家支持用户上传mv的ktv,因此也借此成为了广州阿宅最喜欢的ktv之一。&br&&br&其实纯k和kparty的特点,和如今的网易云音乐非常相似。网易云音乐的一大特色就是收录了无数并没有正规专辑的网络亚文化歌曲,最突出的就是b站的鬼畜。&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be0a607679c_b.jp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be0a607679c_r.jpg&&&/figure&&br&KTV不再成为大众聚会场所,但我不认为KTV就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自从我发现了KTV的这种兴趣团体玩法后,就彻底沉迷其中。&br&&br&当然我也沉迷过桌游,曾经在包下一间公寓玩卡坦岛到通宵,或者狼人整个晚上。&br&但我发现我真的不是欧美那种party动物,那种大家都能玩的聚会,是一种非常空虚和寂寞的聚会,是那种聚会时我们如此亲密,但是结束之后我们真的不会有交集的那种虚无感。就像有个知乎问题问的一样,大学那种为了联谊而联谊的活动,真的有意义么?&br&&br&我还记得知乎有个问题,叫做为什么欧美人不那么喜欢KTV。&br&我当时也纳闷了很久,但现在想起来,KTV这种小圈子的喜好不必为外人道也的闷骚感,真的很东亚。&br&&br&KTV不死,只是以往的体量太庞大承载了我们贫乏的音乐品类历史的包袱。&br&真正能吸引年轻人的KTV,势必是这些与时俱进的纯K们。&br&&br&这不,上周去纯k发现他们做了手机端,还可以发弹幕了,多酷。(最上面那条干杯是我发的)&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c81d2fcea602c6caaf83b69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c81d2fcea602c6caaf83b69_r.jpg&&&/figure&
k 歌 app 不是 ktv 衰落的原因。 网络K歌是个秀,KTV是个聚会,两者满足的需求完全不同,不是替代品。现在年轻人是宅了没错,但我要说的是,最喜欢去KTV的反而是阿宅(这个我回答最后会有解答)。 但并不是说我认为KTV没有衰落,事实一些跟不上时代的KTV肯…
这个预算很鸡肋,新琴的话只能买日系入门级的小三角。要是再能多拿出来5万的话推荐雅马哈新款C1X和Kawai CX1/2或者RX2。这几款官网标价接近20万,到琴行使劲讲的话,15万差不多可以拿下来。既然能有一个20平得书房放钢琴,再多5万预算也能拿出来吧?&br&&br&&b&日本品牌的普通系列要比小三角系列好很多&/b&,因为这两个品牌的&b&小三角baby grand系列的琴都是各种经过各种简配的&/b&,日本原产的也一样。即便新琴刚开始很好,大多也不stable,过几年就不行了,我们学校好好几台都是这样。更何况这个价位的小三角现在大多都是印尼产的了。。。而&b&普通系列的琴虽然尺寸小,但是细节和同系列的其他琴基本是一样的,可以看做是缩小版&/b&,机械没的说,音色也不错。&br&&br&如果可以接受立式琴的话,Kawai K8(包括什么K800,KP-8),后缀带AS代表中间踏板是和三角琴一样的选择性延音,还有雅马哈YUS5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些琴大概不到8万,音色有可能比有些小三角都好,但是三角琴和立式琴相比总是差一些,比如表现力,手感,还有面子。。。至于SU7,不太懂这个琴存在的意义,谁会花三十万买一个雅马哈立式琴。。。&br&&br&二手琴当然选择会多很多,10万甚至可以买到C5/GX5这种6尺半的。琴真正的好坏和琴龄没有那么大的关系,有些琴在音乐学院练琴房,一天十个小时的被弹,过几年就不行了,包括施坦威这种顶级品牌,但是也弹过很多百年或者近百年的施坦威音色要不要太美,很多几十年的雅马哈也非常棒!前提是保养的好,定期专业调整(远远不仅仅是调律)。当然啦,二手琴水也很深,&b&每一台琴都是不一样的,要请信得过的,水平够的钢琴老师+调律师仔细检查,音色,手感,机械结构是否ok。&br&&/b&&br&&b&国内有种普遍的说法说雅马哈音色亮,个人觉得莫名其妙,音色亮,暗,是和调整有直接关系的,和品牌没有直接的关系。&/b&一台音色再暗的琴,弹久了榔头总敲击琴弦的地方变硬了,音色也会变亮,如果觉得太亮就应该请专业人士整音,这已经是一般调律师的能力范围之外了,我们学校的琴隔几年定期会到附近的工厂整修,高端的三角琴一次大概五千到八千欧。有一些太旧的琴甚至会把整个击弦机换掉,这样的花费更高,但是用了全新的榔头就像变了一台琴。&br&&br&这个价位不推荐欧洲琴,欧洲琴性价比太低,一方面是炒作,一方面是欧洲厂家(作坊)成本控制能力太差。更何况&b&这个价位买到的欧洲琴都是亚洲生产的&/b&,并没有多好。并且其实欧洲本土产的,大多数品牌现在也不怎么样,除了三个:施坦威A-188以上的基本都很好,贝森朵夫200以上的型号基本也都很好,贝西施坦有一些很好,一些很一般,Fazioli我弹过的都很好。其他的。。。即便是和刚才提到的三个同价位的,绝大多数我弹过的都不敢恭维,和价格一半不到的新的日本琴完全没法比。。。&br&&br&另外某个答案提到的博兰斯勒,只能用三个字形容:烂到爆!在德国弹了不下十几台,其中也包括三台九尺的,没一台能说的上是“可以接受”,都很烂,不管是音色还是机械,同样烂的还有分家之前的Grotrian-Steinweg。&br&&br&&b&至于保养方法,上网随手一搜会出来很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对的。&/b&只额外提两句,如果是三角琴的话,一般左面靠墙,但是左面的墙上最好挂个吸音的东西,比如窗帘,或者额外做个背景墙,否则大多数情况会导致低音过响,高音容易被盖下去。再就是建议琴下面放地毯,这样声音会更柔和,并且不会特别响,一个二十平的房间放一个三角琴如果杂物不多的话很容易太吵。
这个预算很鸡肋,新琴的话只能买日系入门级的小三角。要是再能多拿出来5万的话推荐雅马哈新款C1X和Kawai CX1/2或者RX2。这几款官网标价接近20万,到琴行使劲讲的话,15万差不多可以拿下来。既然能有一个20平得书房放钢琴,再多5万预算也能拿出来吧? 日本品…
纳尼!!!三年过去了,关注这个问题的仍然只有我一个!!!&br&---------------------------------------------------------------------------------------------------------------------------------------&br&如果可能..麻烦看了这个答案的朋友顺便帮我把3年前的另一个问题答了..&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台湾大象鼻虫为什么会有喷射粪便的自卫行为?&/a&&br&&br&首先从看到这个视频的感受说起吧。那年我还小,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反应大概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7f507cf0b7b20e2487b_b.jpg&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2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7&&&/figure&这是一个打破我常识的视频。如此有乐感的动物!!在我的常识里人类是唯一能欣赏音乐,能识别节奏的生物,但是这个视频显然抛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感觉世界观被刷新了。于是我迅速的在知乎上发了这个问题,但是..已经过去三年了...0回复是什么啊喂!&br&-------------------------------------------------------------------------------------------------------------------------------------&br&这个行为是否为后天训练?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种能力?或者是否在自然界具有普遍性?抱着验证这种心理,我在youtube上大量的搜索并观看了关于动物舞蹈的视频。由此得出了一个非常确切地结论:鸟类中鹦鹉是确切有乐感的。比如当你下面这只巴丹跳江南Style。&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TYzMzk1MTMy.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鹦鹉也为鸟叔疯狂大秀“江南Style”舞蹈—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http://g4.ykimg.com/1A576F-460F-2C4B-E1E7-6A0EEE8AC3EC&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4.ykimg.com/1A576F-460F-2C4B-E1E7-6A0EEE8AC3EC&&&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鹦鹉也为鸟叔疯狂大秀“江南Style”舞蹈—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zMzk1MTMy.html?from=s1.8-1-1.2&/span&
&/a&&br&除此之外,很多鸟类的舞蹈其实仅仅是求偶舞蹈。例如下面这个红顶侏儒鸟的太空舞步。它们不需要音乐和节奏。&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Tg4MTQyNzMy.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会太空步的鸟 真的是鸟中MJ—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http://g2.ykimg.com/1FA31FAA518D013-A254-95DF-FB6E17139&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2.ykimg.com/1FA31FAA518D013-A254-95DF-FB6E17139&&&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会太空步的鸟 真的是鸟中MJ—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MTQyNzMy.html?from=s1.8-1-1.2&/span&
&/a&也观察到一个视频描述丘鹬也能随音乐舞蹈。在深入观察后表示无法确定这是否仅仅为偶然,因为这本身也就是丘鹬的求偶舞蹈,或许和音乐并无关系,。&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zA5NTk4MzQ0.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藤缠楼】搞笑动物!一只跳舞的丘鹬—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http://g4.ykimg.com/36C53DF6F2747AEB-8C34-2CE2-92B5-5A74B01EFA2F&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4.ykimg.com/36C53DF6F2747AEB-8C34-2CE2-92B5-5A74B01EFA2F&&&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藤缠楼】搞笑动物!一只跳舞的丘鹬—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5NTk4MzQ0.html?from=s1.8-1-1.2&/span&
&/a&总而言之,根据网络上的视频资料来看,仅仅有鹦鹉显示出了这种“人类才有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能排除有可能有其他的种类的鸟类具有对节奏的同步能力,因为鹦鹉是宠物鸟类,其视频资料的量是大于野生鸟类的,但是无疑鹦鹉是独特的,因为和我们关系更近的猫狗和灵长类动物在驯养过程中均没有表现出能和音乐互动的能力。&br&&ul&&li&&b&Boom&/b&&br&&/li&&/ul&在确认这一点后我读了大量的文献,希望能找到为什么鹦鹉有这样的能力。&br&发现实际上这涉及到非常深层次的对于生理学,神经学,以及音乐本身的研究。包括我们对音乐的认知机理,音乐的组成要素,有很多对于人类自身都还不了解的问题。近年来人类尝试从进化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进化论有三要素:变异,遗传,自然选择,限制了科学对于&认知&的探究。 研究动物认知发展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去收集证据的,因为意识并不会成为化石。&br&我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生理结构?音乐认知和文化是否有关系?音乐对生物(人类)的生存和择偶造成了哪些影响?&br&&b&这里有太多的疑问,这个问题已经远远不是我之前设想的“为什么”一句话那么简单了&/b&&br&&br&&ul&&li&&b&舞蹈机理和一些观察&/b&&/li&&/ul&为了&b&强行&/b&回答为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若干概念。第一个便是“Pulse/Beat Perception/Extraction/Induction” (从这个概念的命名就应该看出学术界对于这个能力命名极为混乱。在这里我翻译成&b&节奏感知&/b&)&br&这个能力简单说来就是一个生物在听取一段声波以后从中识别并提取规律性脉冲的能力。&br&人类从一出生就已经有这种能力,事实上在哺乳动物中,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能力,直到21世纪我们都一直相信我们是唯一拥有这种能力的哺乳类物种。根据研究,这种看似简单的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Merker et al., 2009)&br&这之后的另一个概念叫做Entrainment, 代表的是一个生物对于外界韵律改变自身行为(合奏,歌唱,或者跳舞)如果这个生物能完美感知节奏并”踩在拍子”上 我们则认为这是synchronization,我翻译为&b&节奏同步&/b&。大脑在这个过程中的反应由于太深入神经学,和后文相关性不大我就不表了。(其实是我看不懂了)&br&在过去几十年的实验中,人们发现昆虫和蛙类能同步某些特定频率,特定节奏,无论是声音的还是视觉上的,例如蛙鸣和萤火虫的闪烁频率。然而这个范围很窄并且有大量的限制条件,比如要有持续性,频率范围很小,而且反应输出模式单一。&br&人类在这一点上是十分不同的。我们可以针对任意的规律性节奏做出多变的反应,这相对动物简直是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因为这类的行为完全不存在于其他低等物种,甚至灵长类动物。.人们一直自我感觉超级好。youtube兴起改变了这个观点。&br&有一天,某科学家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只叫做“雪球”的鹦鹉(视频下方贴出)&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kyMzA4MjQ%3D.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实拍爆笑鹦鹉跳舞—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http://g1.ykimg.com/BEEABB-69AB-E460-D9B8-F5EDDF8514E1&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1.ykimg.com/BEEABB-69AB-E460-D9B8-F5EDDF8514E1&&&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实拍爆笑鹦鹉跳舞—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yMzA4MjQ=.html?from=s1.8-1-1.2&/span&
&/a&&br&他们的第一反应一致是质疑这个视频的真实性,因为他们觉得这鸟比他们会跳舞多了。于是这群严肃科学家就飞去印地安那州研究这个叫做“雪球”小朋友了。他们搞了一些实验来验证和学习“雪球”的 PPE(pulse/beat perception entrainment见上文)能力。&br&他们把“雪球”最爱的歌曲:后村男孩的“everybody”调成正常速,悲情速和鬼畜速然后一边傻笑一边看雪球跳舞,然后录下来给老婆看完顺便自己拿着小视频写论文。这位科学叫叫做Aniruddh Patel他的这篇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synchronization to a musical beat in a nonhuman animal后来也是被相关学习大量引用。&br&通过Patel的实验,他们证明了雪球不止可以对于旋律精确的动作反应,甚至能够预判下一个鼓点的时机,并在下一个动作与鼓点完全重合,这说明雪球能和人类一样在脑内延续一段节奏。实验结果迅速的引起了大量的注意,科学家们把目光放到了其他和雪球相近的动物上。另一名叫做Schachner的科学家在研究了1000个youtube视频以后(也是令人泪下的努力呢),发现有15个物种表现了显著的PPE能力。&br&令人惊讶的是,其中14个物种为鹦鹉,另一个为亚洲象。在这之后的后续研究里,科学家发现虎皮鹦鹉不止可以对音乐做出舞蹈,还可以对视觉节奏作出反应。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为一一个实验室级别的PPE多样本验证试验。&br&在后续对于哺乳动物的试验中人们发现,加州海狮在经过训练以后可以达到非常高水平的PPE,而灵长类动物虽然经过训练也或多或少可以准确地对低速单一的节奏做出反应,其能力相较鹦鹉和人类仍然相去甚远。&br&Schachner在研究完1000个小视频后也提到,虽然阿猫阿狗天天都暴露在人类的音乐之下,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出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也从侧面说明鹦鹉的这种音乐天赋实属稀有。&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f86ff69178beff52ccdabd19d465939_b.jpg& data-rawwidth=&703& data-rawheight=&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f86ff69178beff52ccdabd19d465939_r.jpg&&&/figure&&br&&br&&strong&(A)&/strong& Sulfur-Crested Cockatoo (&em&Cacatua galerita&/em&); &strong&(B)&/strong& Budgerigar (&em&Melopsittacus undulatus&/em&); &strong&(C)&/strong& California Sea Lion (&em&Zalpohus californianus&/em&)&br&A 美冠鹦鹉 B虎皮鹦鹉 C加州海狮&br&&ul&&li&&b&可能的原因&/b&&/li&&/ul&首先,again我们必须要回到文章的开头,正如我列举的视频中鸟类的舞蹈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求偶类舞蹈,而另一种如鹦鹉表现出的则是PPE能力。&br&说到这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我们和鹦鹉的共同点:强大的声音学习能力(complex vocal learning)&br&这个能力在自然界是极不寻常的。Patel认为,声音学习要求声音输入和输出驱动的紧密结合,而支撑这种输入输出的神经结构在脊椎动物里也许是非常少见的。PPE能力十分有可能是我们在进化出声音学习能力过程中,由于神经结构改变而带来的一个副产物。&br&而至于之前提到的那头印度象,用Patel的这个理论也是说得通的。因为近期研究显示印度象也有复杂的声音学习能力。&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f1c96ed1b87836cdda0d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f1c96ed1b87836cdda0dc_r.jpg&&&/figure&&i&Fig.x 进化树上&/i&&i&几种确定有声音学习能力和节奏同步能力的动物&/i&&br&&br&如上图所述,这个假设也许是说得通的,然而有一些动物虽然有很强大声音学习能力,并没有显示出PPE能力。所以科学家推测,也许声音学习能力是PPE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这也给未来我们对于海豚,鲸类等明显有vocal learning的生物的训练实验提供了一个思路。&br&在此理论的启发下我立刻想到了鹩哥和八哥,果然,我迅速的找到了鹩哥跳舞的资料,这应该可以算作是对Schachner观察的一个补充同时也是对patel理论的一个支持。&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gxNjI1OTcy.html%3Ffrom%3Ds1.8-1-1.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鹩哥鸟跳舞—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http://g2.ykimg.com/C248670EECDB5D5--EE68-C2E5C86EBB71&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2.ykimg.com/C248670EECDB5D5--EE68-C2E5C86EBB71&&&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鹩哥鸟跳舞—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xNjI1OTcy.html?from=s1.8-1-1.2&/span&
&/a&&br&尽管这个理论似乎是站得住脚的,Patel的理论仍然缺乏大量严谨实验室实验的支持,而且海狮似乎并没有声音学习的能力。所以最后还是得说,离我们确定为什么鸟类(尤其是鹦鹉)会有这种能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br&对于这个假设的一个个人理解:具有声音学习/模仿能力的生物必须要准确的在大脑中记忆输入的声波信息,并能够直接用自我声带输出相同构成的震动。这种能力要求动物有很强的节奏感,否则在输出的时候交流对象会无法识别,就好像0.5倍速的音乐我们往往已经听不出是什么。所以说节奏感是交流的必须,而不是反过来。&br&&ul&&li&&b&总结&/b&&/li&&/ul&由于有知友反应看不懂,所以总结一下。&br&&ol&&li&就现在的研究来说:鹦鹉和其他动物的“舞蹈”能力在自然界很稀有,是近年来才被关注。&br&&/li&&li&具体为什么有这种能力还不明。&br&&/li&&li&有一个有争议的假设:动物的“节奏感”是源于其声音学习/模仿能力,也就是说当一个物种有较强声音学习/模仿能力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节奏感”,但是由于机理很复杂这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li&&li&离人类弄明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的意义是我们对于音乐的起源,语言的起源,和人类自身意识的起源会有更深刻的理解。&br&&/li&&/ol&&br&&ul&&li&&b&一些后话&/b&&/li&&/ul&我将这个鹩哥的视频发给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认知音乐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gnitive_music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gnitive musicology&/a&)和计算音乐学(&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mputational_music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utational musicology&/a&)&/b&教授Henkjan Honing。&br&&b&Henkjan&/b&给我的回复中提到,现在对于PPE等的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新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回答,而且人类的观察和研究还远远不够。而我在Henkjan提供的讨论中发现就算是在最新的相关论文当中,结论板块往往也一口气抛出了数个问题。&br&Henkjan 提到:“'现如今很多关于音乐起源的研究把重心放在了对于音乐的定义上。 这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例如, 鸟类的歌唱和鲸类的歌唱能否被认为是音乐呢?为了高效的处理这类问题,把“音乐(music)”和“乐感(musicality)”有效区分是很有必要的。“乐感”可以说是一个基于我们认知属性和生理属性的复杂表现特征。而音乐则是根据我们社会和文化,在我们拥有“乐感”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具体行为。把他们区分开才能让我们去探究组成我们“乐感”的组成成分”。&br&Henkjan 对于音乐起源研究的意见是,最好是能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从研究最基本的大脑反应机制然后逐渐拓展成一个复杂的trait。&br&&br&最后我也要说..没想到会一夜之间这么多赞,感谢支持!&br&同时回复有人问“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的问题:&br&生活中我一般会把我自己感到好奇的东西在备忘录里记下来,再事后考证,这个只是拖了3年最近又想起来了。&b&为什么求知就一定要是功利的呢?&/b&&br&----------------------------------------------------------------------------------------------------------------------------------&br&Brown, S. (2000). Evolutionary models of music: From sexual selection to group selection. In &i&Perspectives in ethology&/i& (pp. 231-281). Springer US.&br&Patel, A. D., Iversen, J. R., Bregman, M. R., & Schulz, I. (2009).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synchronization to a musical beat in a nonhuman animal. &i&Current biology&/i&, &i&19&/i&(10), 827-830.&br&Schachner, A., Brady, T. F., Pepperberg, I. M., & Hauser, M. D. (2009). Spontaneous motor entrainment to music in multiple vocal mimicking species.&i&Current Biology&/i&, &i&19&/i&(10), 831-836.&br&Honing, H., & Ploeger, A. (2012). Cogni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music: Pitfalls and prospects. &i&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i&, &i&4&/i&(4), 513-524.&br&Honing, H. (2012). Without it no music: beat induction as a fundamental musical trait. &i&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i&, &i&1252&/i&(1), 85-91.&br&Ladinig O., Honing H., Haden G., Istvan W. (2009). Probing attentive and preattentive emergent metre in adult listeners without extensive music training. Music Percept. 26, 377–386 &br&Merker, B. H., Madison, G. S., & Eckerdal, P. (2009). On the role and origin of isochrony in human rhythmic entrainment. &i&Cortex&/i&, &i&45&/i&(1), 4-17.&br&Hoeschele, M., Merchant, H., Kikuchi, Y., Hattori, Y., & ten Cate, C. (2015). Searching for the origins of musicality across specie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70(1664), .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oi.org/10.1098/rst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oi.org/10.1098/rstb.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14.009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Trehub, S. E., Becker, J., & Morley, I. (2015).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music and musicalit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70(1664), .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oi.org/10.1098/rst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oi.org/10.1098/rstb.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14.009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Trainor, L. J. (2015). The origins of music in auditory scene analysis and the roles of evolution and culture in musical crea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70(1664), .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oi.org/10.1098/rst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oi.org/10.1098/rstb.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14.008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Dur?o, B., Joyce, A., & Mendes, J. F. (2014). Optimization of a seasonal storage solar system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Solar Energy, 101, 160–166.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oi.org/10.1016/j.solen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lsevier: Article Locator Error&/a&&br&Fitch, W. T. (2013). Rhythmic cognition in humans and animals: distinguishing meter and pulse perception. 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 7, 68.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oi.org/10.3389/fnsy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ontiers | Rhythmic cognition in humans and animals: distinguishing meter and pulse perception&/a&
纳尼!!!三年过去了,关注这个问题的仍然只有我一个!!! --------------------------------------------------------------------------------------------------------------------------------------- 如果可能..麻烦看了这个答案的朋友顺便帮我把3年…
&p&啊,太爱这个问题了!旅行经历看我签名,本身玩几种乐器,撇开一些不太常用的app和视频,两个大渠道的阅歌量超过8万首,听歌很多且口味杂,发大歌单了~&/p&&p&网易云不太用,虾米听到5.4万首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dad23f1ece26c0b134ae93_b.jp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dad23f1ece26c0b134ae93_r.jpg&&&/figure&&br&&br&&p&豆瓣电台2.7万首:&/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88dfcdf7e523b1ea8c7a63e6b939bf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先来一些「旅行感满满」的歌:&/p&&p&&b&Sovereign Light Café - Keane&/b&
我最想推荐,最爱的单曲之一,歌词应景,每次听到那钢琴和急促的鼓点都有有去远方的冲动,非常适合在火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上听&/p&&p&&b&A Thousand Miles - Vanessa Carlton&/b&
穿云而行的感觉&/p&&p&&b&Boston - Augustana&/b&
一首关于逃离的歌,为这首歌想去波士顿,有好几版编曲,要「Midwest Skies and Sleepless Mondays」那张专辑收录的版本,像八音盒的音色,珠子落下似安静的钢琴前奏&/p&&p&&b&Australia - Jesse Labelle&/b&
另一首关于逃离的歌,在北欧独行的时候随机放到这首,莫名地符合心境&/p&&p&&b&Silhouette - Owl City&/b&
前奏醉人,能让缺乏归属感的情绪大爆发&/p&&p&&b&Dreams - 大桥Trio&/b&
重庆森林插曲,最喜欢大桥trio这一版&/p&&p&&b&The City - Ed Sheeran&/b&
黄老板不那么有名的一首,在陌生的都市中心的心情,喔,尤其适合伦敦&/p&&p&&b&Space Oddity - David Bowie&/b&
多部影剧的插曲,漂浮在太空的孤独船长&/p&&p&&b&500 Miles - The Innocence Mission&/b&
离别之歌,这版有点拖,听不惯可以听Justin Timberlake那版&/p&&p&&b&Fly Away - Corrinne May&/b&
身在远方的孩子写给母亲的歌,拉低泪点&/p&&p&&b&You Belong to Me - Carla Bruni&/b&
一首可以无限循环的歌,无论脚下的路走多远,我的心依旧思念你&/p&&br&&p&更多有旅行感的单曲,欢快和安静的都有:&/p&&p&&b&The World As I See It - Jason Mraz&/b&&/p&&p&&b&Chase This Light - Jimmy Eat World&/b&&/p&&p&&b&Bruises (English Version) - Train &/b&&/p&&p&&b&Traveling Light - Joel Hanson & Sara Groves&/b& 一开始以为是「一道行走的光」,后来发现是「轻装上阵」的意思,噗&/p&&p&&b&Slice - Five for Fighting &/b&&/p&&p&&b&Best Days - Matt White&/b&&/p&&p&&b&Talk - Kodaline&/b&&/p&&p&&b&Borderline - Alison Krauss&/b& 蓝草呀&/p&&p&&b&California - Mindy Gledhill &/b&&/p&&p&&b&Everyday - Sausalito Foxtrot &/b&&/p&&p&&b&Take Me Home Tonight - Jamestown Story & Breanne Duren &/b&&/p&&p&&b&On A Lonely Night - A Rocket to the Moon&/b&&/p&&p&&b&October Skies - Waking Ashland &/b&&/p&&p&&b&Ooh La La - Britney Spears&/b& 电影蓝精灵2插曲,很有元气&/p&&p&&b&Echo Off The Sky - Poema&/b&&/p&&p&&b&Hanalei Road (Lorelei's Song) - Courtney Jaye&/b&&/p&&p&&b&Dancing In The Moonlight - King Harvest &/b&&/p&&p&&b&Stars Falling Down - Kina Grannis&/b& &/p&&p&&b&Let It Rain - Olivia Ong&/b&&/p&&p&&b&Never Say Never - Fray &/b&有一点点致郁&/p&&p&&b&Hey There Delilah - Plain White T's&/b& 描述异地恋,可触摸的距离感&/p&&p&&b&Best of Me - Daniel Powter&/b&&/p&&p&&b&Sailboats - Sky Sailing &/b&&/p&&p&&b&Home - Michael Buble&/b&&/p&&br&&p&来点日语:
&b&5000マイルs - Rie Fu&/b&「走过5000英里去见那个人」,Rie Fu是我最喜欢的日语女歌手&/p&&p&&b&木星 - canappeco &/b&女声太好听了&/p&&p&&b&遠笛 - 熊木杏里&/b&&/p&&p&&b&風と丘のバラード - Real Paradis&/b& 交响情人梦动画ED&/p&&p&&b&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 - 小田和正&/b& 东京爱情故事OP,小田和正很多歌都很适合在路上听&/p&&br&&p&来点华语:
&b&破吉他 - 张震岳&/b& 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的感觉&/p&&p&&b&C'est La Vie - 梁静茹 &/b&&/p&&p&&b&游子意 - 林一峰&/b& 整张「思路」专辑都很有旅行感&/p&&p&&b&慢灵魂 - 卢广仲&/b&&/p&&p&&b&摩托车日记 - 五月天&/b& 写给那位旅行者的歌&/p&&p&&b&飞向札幌的班机 - JS &/b&逃离感&/p&&p&&b&右手戒指 - 金海心&/b&&/p&&p&&b&季后赛 - Tizzy Bac&/b&&/p&&p&&b&频率 - 苏打绿&/b&&/p&&p&&b&黑暗之光 - 雷光夏&/b&
唔,华语歌还是听得很多的……但是大家都熟,个人偏好性太强,就不多推荐了&/p&&br&&p&现代福音歌:
&b&Draw Me Nearer - Meredith Andrews &/b&&/p&&p&&b&Word Of God Speak - MercyMe&/b&&/p&&p&&b&Grace - LauraStory&/b&&/p&&p&&b&In Christ Alone - Owl City &/b&&/p&&p&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这几首歌在最艰难的时候给了我慰藉,撇开意味浓重的歌词也很治愈&/p&&br&&p&纯音乐及准纯音乐:
&b&風見鶏 - DEPAPEPE&/b&&/p&&p&&b&A Little Story - Velentin&/b&&/p&&p&&b&The Level Plain - Joanie Madden &/b&&/p&&p&&b&玛奇朵漂浮 - 王雁盟&/b& 手风琴和欧洲小镇很搭&/p&&p&&b&我的海洋 - 吴金黛&/b& 海的声音,伴我在人群散去空旷的海滩上独自看了场日落&/p&&p&————————————&/p&&p&除了「旅行感」,以旅行地为主题的歌单也是大有挖头, 如果旅行地本身文化比较丰富的话,可以找到非常多有故事的歌。 我玩得比较久,也做过搜罗的一个例子是美国:&/p&&p&纽约:
&b&New York New York - Frank Sinatra & Tony Bennett&/b& 去纽约的时候脑内就一直是这首&/p&&p&&b&Empire State of mind - Jay-Z & Alicia Keys&/b&&/p&&p&&b&New York City - Norah Jones & The Peter Malick Group &/b&听起来像夜间华灯初放时天空的那种深蓝色&/p&&p&&b&All The Way To New York City - Rosie Thomas&/b&&/p&&p&芝加哥:
&b&Sweet home Chicago - The Blues Brothers&/b& 版本无数,这版熊汝霖翻唱过,也很惊艳&/p&&p&&b&All That Jazz - Chita Rivera&/b& 音乐剧「Chicago」的插曲&/p&&p&加州:
&b&California Dreaming - The Mamas & The Papas&/b& 重庆森林,阿菲去加州&/p&&p&&b&San Francisco - Scott McKenzie&/b& 「阿甘正传」里珍妮去旧金山的BGM&/p&&p&&b&Santa Monica - Savage Garden&/b&&/p&&p&&b&California Gurls - Katy Perry&/b&&/p&&p&&b&American Boy - Estelle&/b&&/p&&p&美国公路自驾:
&b&Route 66&/b&,推荐三个版本: The Rolling Stones,Chuck Berry和John Mayer,后两首是皮克斯动画「赛车总动员」的原声带&/p&&p&&b&Highway 61 Revisited - Bob Dylan&/b&&/p&&p&&b&Sweet Home Alabama - Lynyrd Skynyrd&/b&&/p&&p&&b&Folsom Prison Blues - Johnny Cash&/b&&/p&&p&&b&House of Rising Sun - The Animals&/b&&/p&&p&————————————&/p&&p&有当地特色的歌也很有趣,很多流行小曲儿就很有风格。比如,阿牛早期的一些单曲有浓浓的马来西亚风情,还有张震岳&b&「我是海雅谷慕」&/b&那张专辑吸收了很多台湾原住民的音乐元素,上面说的「破吉他」就是一例。&/p&&p&不光是当地语言,听听独特乐器和编曲的当地民谣非常棒,比如希腊民谣&b&Zorba the Greek - John Murphy&/b&在希腊时循环了很久,还有&b&島唄 - 夏川りみ(夏川里美)&/b&这样的冲绳民谣。在印尼的时候听到街头艺人唱着小时候听过的印尼国民民谣&b&Bengawan Solo&/b& &b&(梭罗河)&/b&的印尼语原版,心境十分奇妙。甚至与那个地方有关的回忆也算吧,话说,在巴黎的时候听到一个街头艺人在唱&b&Historia De Un Amor - Laura Fygi &/b&,虽然是西语,但之后这首歌就让我想到巴黎,哈。&/p&&p&————————————&/p&&p&P.s: 我无法详细描述每首歌的感受,去搜了听更加懂 有些歌有n个翻唱版本,列出的不一定是最经典版,是我最喜欢的那版 都是脑内和试听记录搜刮来的,没有做一键收听的专辑,期待某位活雷锋来做一个www&/p&&p&如果你试听了几首觉得还挺合口味,点个赞吧~&/p&&p&还在回忆,不定时更新&/p&&p&已开通付费转载&/p&
啊,太爱这个问题了!旅行经历看我签名,本身玩几种乐器,撇开一些不太常用的app和视频,两个大渠道的阅歌量超过8万首,听歌很多且口味杂,发大歌单了~网易云不太用,虾米听到5.4万首了: 豆瓣电台2.7万首: 先来一些「旅行感满满」的歌:Sovereign Light C…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79f5acb3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1964年10月,一张名为Wednesday Morning, 3 A.M.的民谣专辑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唱片艺人是新晋民谣双人组合Simon & Garfunkel。这张专辑包含了几首传统民谣,还有翻唱当年如日中天的Bob Dylan的一首歌,此外还有Paul Simon原创的4首歌曲。然而这张唱片在当时民谣复兴的美国没有收获成功。遭遇挫折后,从童年时期就在一起唱歌,曾经把他们的组合取名为Tom & Jerry的Paul Simon和Art Garfunkel决定分开,各自发展。Paul Simon来到了英国,开始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小酒吧和剧场里演出;而Art Garfunkel去了哥伦比亚大学继续读书。&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dabe1d0c062ddb589b544c98bc7e82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在这张“失败”的唱片里,包含着这首后来成为万世经典的歌曲The Sound of Silence。Paul Simon在1962年间创作了这首歌曲,他回忆说,当时是在关了灯黑暗中的浴室里,他写下了第一句歌词:“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在黑暗如梦的世界里,他在冷风中竖起衣领,独自徘徊在灯光昏暗的小巷。他看到成千上万的人们,想要交谈却没有声音,虽然听不到却能互相感知。人们纷纷向他们自己立起的偶像膜拜,然而古老先知的预言早已写在了墙上,却没有人打破寂静之声。&br&&br&六十年代是美国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彻底和过去的保守的清教徒国家撕裂。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人们走上街头公开和社会长久以来的不公抗争;反战运动蔓延全国,人们摆脱了政府的束缚和欺骗去追求和平与爱。与此同时,在思想界、艺术界,大师们带领着人们开创了新的世界,爆发了新的思潮,摇滚乐也在这样的浪潮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年轻人最主要表达思想的工具。&br&&br&然而这一切,在Paul Simon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还在酝酿之中,然而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大众极端压抑的环境中,人们想要表达可是无法发声,然而情绪和思想早已经蔓延,无法控制,早晚必然爆发。有一些人敏锐地嗅到了空气中变革爆发的味道,这些人打响了时代的第一枪第一炮,然后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启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c7b97e6df0d68000cdec4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c7b97e6df0d68000cdec4e_r.jpg&&&/figure&&br&&br&然而Paul Simon注定不是那个像Bob Dylan一样勇敢地唱出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在第一张专辑中翻唱了这首歌。Paul Simon来到伦敦,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The Paul Simon Songbook,包含了这些年来他自己创作的十来首歌曲,其中重新录制了独唱版的“寂静之声”。他是一个伟大的词曲作者,可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歌手,在没有他的搭档Art Garfunkel迷人的歌喉和声时,他的音乐失色不少。很悲催的是,这张个人专辑也失败了。失败到保罗西蒙本人要求唱片公司一方把这张专辑销毁,后来直到八十年代,这张专辑才重见天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44e6e4aa28edf4a278a1d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3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figure&&br&1965年,Like a Rolling Stone一声炮响,民谣摇滚这个新的音乐流派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火遍美国,许多音乐人和乐队投身了这场风潮。曾经制作了Bob Dylan早期多张专辑,也是Simon & Garfunkel第一张专辑的制作人Tom Wilson突然想起来之前的这一首歌,在没有通知Simon或Garfunkel的情况下,Wilson找来了Like a Rolling Stone的乐手们,为原来木吉他弹唱的民谣The Sound of Silence配上了电吉他、鼓等摇滚伴奏,把它改成了一首民谣摇滚。在1965年9月发行,没想到大获成功,这个版本也是后来流传最广的版本。&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85da3c3f06a00521bc1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在巨大的成功后,Paul Simon连忙赶回美国,和Art Garfunkel重组,借助民谣摇滚热,在1966年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The Sound of Silence,终于走上人生巅峰。同一年,他们趁热打铁,拿出了他们多年的累积,又发行了另一张专辑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在这张专辑中出现了他们的又一首传世金曲,改编自英国民谣的Scarborough Fair/Canticle。&br&&br&1967年,导演Mike Nichols,拍摄了时代象征的电影作品The Graduate(毕业生),使用了上述两首Simon & Garfunkel的金曲为主题曲,并邀请他们为电影配乐。期间他们创作了根据电影剧情的歌曲Mrs. Robinson。还录制了另一个版本的寂静之声,作为电影的片尾曲,这个版本更为清冷,在剧中男女主角奔出婚礼现场,冲上公交车后,欢乐愁苦希冀迷惘的表情交替中响起。&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ac370e0adcf3bded17376_b.jpg& data-rawwidth=&1857&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5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ac370e0adcf3bded17376_r.jpg&&&/figure&&br&在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后,Simon & Garfunkel又发表了两张专辑,终于在1970年做完最后一张专辑后分道扬镳。Art Garfunkel进军了影视圈,Paul Simon沉醉于世界音乐,开启了新的音乐旅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3223bbc9cbbe64468f4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3223bbc9cbbe64468f47_r.jpg&&&/figure&&br&&br&在单飞后,Paul Simon还会在演唱会上演出过去的经典歌曲,然而少了搭档Art的和声总像少了点什么。1974年的个人演唱会上,他请来了不同的歌手为他和声。这一个版本的寂静之声有女歌手担任和声,展现了Paul Simon音乐的不同可能性,但是对深爱Simon & Garfunkel的人们来说,任何别的人都没有Art Garfunkel一样适合Paul Simon。&br&&br&Art Garfunkel在闯荡影视圈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还终究是音乐圈的人。他随后开始了独唱生涯。这个版本选自Art的独唱演唱会,他把这首歌的编曲改得更加摇滚,更加恣意,配上他天使一般的嗓音,唱出了没有搭档也可以的另一番风景。然而Art Garfunkel本人并不怎么创作歌曲,组合的歌曲几乎都为Paul Simon创作,可以说Paul是Art的心声,而Art是Paul的声音,两个人缺一不可,没有了Paul的歌曲,Art唱着别人写的歌索然无味。高晓松也曾经说过老狼就是他的声音,他们互相依靠缺一不可。这就为Simon和Garfunkel的重组埋下了伏笔。&br&&br&1970年,Simon & Garfunkel解散,但是藕断丝连,在七十年代曾经复合多次。1975年,他们还去拜访了“The Lost Weekend”期间的John Lennon和Harry Nilsson。两个人录制了一首名为My Little Town的歌曲,在1975年这首歌分别在两人各自的个人专辑发表。Art Garfunkel还上了Paul Simon当时客串主持的星期六夜现场。&br&&br&他们最著名的一次重组就是日的纽约中央公园演唱会。Paul和Art两个人从夕阳西下演到星光满天,一共演唱了二十余首歌曲,包括了他们组合的金曲,也包括了他们单飞后各自的作品。在这次演出中,还出了一个小插曲。John Lennon在1980年末在纽约中央公园遇刺身亡,随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一直在这里悼念列侬,这次演唱会就在十个月后列侬遇刺的地方的举行。Paul Simon为已故的John Lennon创作了一首新歌The Late Great Johnny Ace,这首歌曲混杂了对已故蓝调歌手Johnny Ace,美国总统John F. Kennedy,和John Lennon三位命丧于枪支之下的约翰的悼念之情。Paul Simon在这次演唱会上首唱了这首歌,当演唱到“I Heard John Lennon Died”,一个情绪激动的歌迷冲上台,大叫“你不能这么唱”,Paul Simon被吓了一跳,随后保安把这个人拦下。这一段被记录在这场演唱会的录像之中,而在CD中未收录。&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500dc6cc3bbce1b7caedf398b212fe6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500dc6cc3bbce1b7caedf398b212fe6_r.jpg&&&/figure&&br&演唱会正式曲目的最后一首,他们演唱了The Sound of Silence。一把木吉他两个人,静静地演唱这首老歌。台下的观众有的戴着嬉皮士时代的头巾,在歌声中默默流泪,当时年轻气盛的他们,已经纷纷步入中年。此时,嬉皮士运动已经结束十年,当年的那些风云人物都进入了消沉期,要么分崩离析,要么不问世事,一直主张爱与和平的嬉皮士图腾列侬倒在暴力的枪支下,此时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寂静之声这首歌描述的黑暗和沉寂,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了当时的希望,只能在老歌中寻求旧时光。&br&&br&晚风吹动着Simon和Garfunkel的发梢,他们望着眼前的星光烛光星星点点,是否会浮现15年前踌躇满志的他们呢?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演唱会之一,以后有机会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纪念。&br&&br&在短暂的相聚后,两人没有正式重组,又分开去做各自的音乐。随着时光的流逝,Paul Simon把这首歌曲逐渐改成了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更加苍凉,节奏变得更慢,也更适合他个人的音域,沧桑的电吉他声开场,一个大叔开始讲述一个几十年前尘世间的故事。后来这个版本变成了他演唱会的固定版本,一直到今天。2011年,在911事件十周年之时,保罗西蒙来到世贸大厦的遗址演唱了这首歌曲,鼓励在悲伤中的人们。2012年出版的Live in New York City中记录了七十岁的保罗西蒙独唱版。&br&&br&九十年代中后期,Paul Simon和Bob Dylan走到了一起,一同开演唱会。向来在演唱会上一言不发,连句谢谢都懒得说的迪伦破天荒地讲了一段话介绍西蒙出场,“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向大家介绍二十世纪的伟大的天才之一,the one and only Paul Simon!”&br&&br&Paul Simon手持电吉他和弹着木吉他的Bob Dylan一起合唱了寂静之声的沧桑版。从清澈见底的Simon & Garfunkel到沉郁苍劲的Simon & Dylan,改变的不只是时间。这个版本最经典之处在于迪伦的口琴独奏,让人听了起一身鸡皮疙瘩,那种老男人独有的沧桑感是年轻人装不出来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25bf1e44aaccfb2aa93839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25bf1e44aaccfb2aa93839_r.jpg&&&/figure&&br&两人在演唱会上还演唱了迪伦的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还有摇滚先行者Buddy Holly的歌曲。此外,还有一个Simon,Dylan和民谣女王Joan Baez一起合作的版本,Joan Baez默默地为这两位和她当年一起站在民谣界风口浪尖的老朋友伴奏。&br&&br&1990年,Simon & Garfunkel入驻摇滚名人堂。2003年,他们荣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随后,他们重组进行了一次名为Old Friends的巡演。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再次唱响半个世纪以前的歌。他们回到了他们原来的版本,并非是西蒙常年的沧桑版,只有他们二人才能唱出的味道。&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2be9cab0df23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2be9cab0df23_r.jpg&&&/figure&&br&2009年至2010年,他们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巡演。后来Art Garfunkel的声带老化受损,很难再发出他年轻时天使般清澈的声音,被迫取消了很多演出,后来在2014年,Art开了几场个人演唱会。Paul Simon依然创作力旺盛,今年6月还发表了新专辑,7月还参加了美国民主党党代会,献唱一曲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br&&br&在未来,这一对年过古稀的老朋友是否还会重聚是一个未知数,感谢他们六十年的音乐生涯为世界奉献了无数经典的旋律和诗歌。&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e92f63e8f41f0a6177b_b.jpg& data-rawwidth=&298&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8&&&/figure&&br&最后,献上诗人Leonard Cohen在他的演唱会诗歌朗诵版的The Sound of Silence。老先生迷人的嗓音优雅地朗诵了这首伟大的诗歌,在管乐演奏的旋律中淡出。时间从1964年那个星期三的凌晨三点通向永恒。&br&&br&==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Johnniscography /16日==&br&==完整各个版本的音频 视频 请关注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欣赏==&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534& src=&https://pic4.zhimg.com/50/7ce56ee7c2fe39ee46f91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ce56ee7c2fe39ee46f91f_r.jpg&&&/figure&
1964年10月,一张名为Wednesday Morning, 3 A.M.的民谣专辑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唱片艺人是新晋民谣双人组合Simon & Garfunkel。这张专辑包含了几首传统民谣,还有翻唱当年如日中天的Bob Dylan的一首歌,此外还有Paul Simon原创的4首歌曲。然而这张唱片…
&p&算是闲聊吧,讲讲我母亲的故事。 &/p&&p&&br&&/p&&p&她1979年应届参加高考,83年本科毕业(她是沈阳药学院的,现在叫沈阳药科大学,不知道有校友没?),96年考上的首批全国职业药师。2000年之前一直在卖药,是某国企的销售总监(注:便于理解,那时候当然不叫“总监”,而是一个没那么洋气的名儿:“进出口处长”)。&/p&&p&小时候对我母亲的印象总是在看书。我出门跟小伙伴玩,她在家里看书;我晚上在家写作业,她在家里看书;出差的时候都带着两本书,无论是飞机还是火车,有一本是备用的,怕看完了没事干。她阅读速度很快,一般是去的时候读完一本,回来时候一本。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吧,我母亲还上过很多培训课。她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学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以及金融,之后在西安外院学了英语。&/p&&p&由于我母亲爱看书她就变得爱买书。大学时候兜里钱少,买不了多少书,只能泡图书馆。参加工作后,我母亲经济独立了就开始攒钱买书。 我们家有大概500+本书吧,装了三大书柜,都是我母亲这30多年断断续续买的。小时候一到周末我母亲会带我去书城,然后她看她的,我看我的,一待就是大半天,一人买一堆书回来。记得2002年的时候,我们家从北京搬到深圳,她的书就装了25个大纸箱子。这些书里大概有100本年纪比我都大。我90年的,经常在家里能找到那种85年第n版,87年第n版,或者89年第n版。 &/p&&p&勉强算是读了万卷书吧。&/p&&p&读了书的同时,我母亲还行了万里路。&/p&&p&这是借用职务之便。之前讲了,她90年代时候是国企的药品销售,专门进出口各种高端药品。因为客户国内外都有,她得出公差,所以走出国门的机会很多。记得95年她们就在进口阿拉斯加深海鱼油,那时候鱼油还是高端货,不像现在满大街都是。这也是我比较羡慕的一点。就是由于平台高,加上生意做得大,她们单位能土豪到在8/90年代的时候就能全额负担职工n次出国公干。这样的单位现在也不多见,尤其是药品行业。而且就算有这样的单位,估计准入的门槛也很高,一般本科生估计进不去。&/p&&p&因为那时候真是太早了,以至于当‘外国’对于很多人只停留在一个概念的时候,我母亲的一手直观感受就很多了。像她在90年代去巴黎,雅典,柏林,东京,纽约,洛杉矶这种国际大都市的时候就能很直观的体会到那种国内外的差距。同时我母亲还有很多经历是现在人没法在复制的:比如她分别去过柏林墙倒塌前后的德国,以及现在已经不存在的苏联和南斯拉夫。 &/p&&p&&br&&/p&&p&小时候我母亲带我的时间比较多,她就会有意识的给我灌输她看过的书和出差的经历。记得上小学之前她会每天睡前抽半个小时给我读书。内容上都比较系统,主要是各种名人传记,世界重大事件,还有历史故事之类。所以我上小学前就知道什么达尔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三国,春秋,五胡乱华,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孙中山,蒋介石,etc。用她的话说,那时候给我读故事是为了普及到基本知识面,不求我多了解,但是要知道。 &/p&&p&等我上了小学之后,一边是我得写作业,另一边她也忙了,所以读书就没有了。但是她会在吃饭的时候给我聊她出国的经历。因为我母亲英语不错,又爱跟人聊。所以她对于外国人的生活和观念了解的很深。&/p&&p&举几个例子吧: &/p&&blockquote&那年我母亲在德国跟客户闲聊,讲起了二战。她问客户,作为一个德国人,现在回看二战他是什么感受? 客户说的是:&i&纳粹是邪恶的。但是有个事实得明确:就是大家都觉得二战开始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对吧?但是闪击波兰的不还有苏联么? 斯大林政权在二战中也没干多少人事儿,但是上帝比较‘偏爱’苏联,安排斯大林跟希特勒闹掰了,而且德国还战败了。现在的耻辱柱上应该也有斯大林一份。&/i&&/blockquote&&p&&br&&/p&&blockquote&&i&有一年她去了意大利和日本。她就在同一个月之内是先在日本花了日元,然后又在意大利花了里拉。当时她觉得在东京从机场打车到酒店花了几万还是十几万日元有点....渗人。感觉一辈子没花过这么多钱。后来在意大利花了几百万,顿时觉得好多了。&/i&&/blockquote&&p&&br&&/p&&blockquote&&i&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是96年。那时候有个所谓的 留学潮’,很多国人在那时候对美国很是向往。她就好奇美国人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在纽约打车的时候跟司机聊了一路。司机是个白人,当时60多岁。每周开四天车,剩下三天休息。工休是的主要活动就是打高尔夫,看洋基队的比赛,泡酒吧,看脱衣舞。恩,克林顿时期真的是美国这30年最好的时候。&/i&&/blockquote&&p&回想起来,我母亲基于她的经历在聊天的时候会有种蒙太奇式的立体感。&/p&&p&&br&&/p&&p&她至今经济学的底子都还很牢,起码比我好。有次在家跟她看财经新闻,央行出了某个新政策,就能跟我嘚吧出一堆,这跟上个世纪欧美哪个国家状况类似,那个国家在政策出了之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咱们国情,会有什么不同。 &/p&&p&有次去王府井喝大碗茶,她告诉我,其实英国人也爱喝茶,不过他们的茶要放糖。 我那时候8岁,听了都诧异了,这茶加糖还能喝?! 她说,你喝菊花茶不也放糖么? 还有啊,你别以为光北京人爱喝啤酒,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都爱喝,尤其是德国的啤酒,那味道简直了。&/p&&p&有次我们在八达岭长城,我嘟囔了一句:这长城从秦朝开始修,历朝历代照样完犊子,也就国人才搞这种劳什子东西。她斜了我一眼,说:马奇诺防线。&/p&&p&中学我看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二了,我跟她说三国太刁了,历史上再也找不出这么精彩的时代了。她说,其实如果不算上时长,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你想想抗日的时候陕北的共产党,西南的国民党,东北华北江南的侵华日军是不是也有三方鼎力的样子。对了,毛主席还有篇《论持久战》,你看了没?
&/p&&p&&br&&/p&&p&当然还有些实用的技能。&/p&&p&之前提过我母亲有职业药师执照,我们家就相当于多了个家庭医生。我跟我爸都基本上没去过医院,小病都是她去买药。就算去医院开药了,她一看药单就知道哪个是医生坑你的,哪个是真得吃的。&/p&&p&还有她英语很好,从幼儿园开始就带着我练口语。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家里跟我纯英语交流。&br&但我小时候经常会俩单词就开始嘚瑟,次数多了她就会出手收拾我。有次我在饭桌上嘚瑟,她就突然考我:&br&“ 勺子怎么说?”&br&“Spoon”&br&“蛋炒饭怎么说?”&br&“egg fried rice”&br&“筷子怎么说?”&br&“Chopsticks”&br&&那造个句吧,‘我用筷子吃蛋炒饭吃不着,应该用勺子才对’,来翻译下”&br&“。。。。。。”&br&“好了,继续吃饭”&/p&&p&所以,说回主题,女生有文化有多重要? 我觉得是在教育下一代上面挺重要的。我母亲教育我的方针就是,她负责横纵向的(时间和地域)引导我形成社会观和世界观,因为她的知识体系就比较立体。让我了解的知识比较广但不用精,然后自己在日后发展上具有比较和选择的能力。&/p&&p&我母亲不算文化人,但是应该能算有文化。在她的影响下,我对财经,药品,历史,地域,各个国家具备了最基本的概念。开口不见得让人觉得无知和没文化。 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敢说读的多精,但是对耳熟能详的大事件有基本的了解。&br&我母亲在国外的见闻让我从小就有出国的愿望,想走出国门看看。同时她还坚持培养我英语口语的能力,小时候是她跟我练,中学之后她请人跟我练。我06年第一次出国来UK,那时候还是一个人来找亲戚。用他的话说感觉我不像第一次出国,什么问路,点菜,研究地图都没难度。&/p&&p&&br&&/p&&p&除此之外我母亲还培养了我两个爱好:做饭和音乐。 &/p&&p&我母亲从来没落下让我做家务活。从小做饭就带着我打下手,4岁就让我切菜炒菜和出门打酱油。用她的话说让我去哪都不至于没饭吃。&br&上几个图吧,我自己做的。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08c95ede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08c95ede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04fd1f013e01eb424ce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04fd1f013e01eb424ce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3c89ed3dbd519e7e0ba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3c89ed3dbd519e7e0ba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4b48b36b81d4fc08af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4b48b36b81d4fc08af2_r.jpg&&&/figure&&p&这里放个传送门,里面作品更多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阿努鼻屎:作为会做饭的 90 后男性,是种怎样的体验?&/a&&/p&&p&&br&&/p&&p&再就是音乐了。 她大学毕业后一时兴起去学了吉他和电子琴,还自学了乐理知识。小时候还教了我一段电子琴, 她教的我如何看五线谱,打节拍,跟节奏,还有听谱和听调。我从中学时代一直是我们学校管乐团的,吹小号。我母亲给我打的基础起到不少帮助。&/p&&p&无图无真相:&/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1ae3bdb4001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1ae3bdb40014_r.jpg&&&/figure&&p&我母亲今年53了,每天就等退休。前两年开始自学单反和ps, 说等退休了到处撒欢正好用的上。&/p&&p&&br&&/p&&p&写在最后:&br&我最羡慕我母亲的地方就是:她在人生最好20多到30多岁的时候,有那么多机会让她可以在读书的同时去游历世界。而与此同时,她去过的那些地方也正处在最好的时期。&/p&&p&因为我跟我母亲一直有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她去过的那些地方在8,90年代基本上都处在二战后最好的状态,包括国内的新疆西藏甘肃,国外的美国日本北非和整个欧洲。我记得小时候海湾战争和巴以冲突在新闻联播里已经算是焦点了,现在算个啥。包括国内也不想现在有那么大的房价医疗教育方面的压力,年轻人活的相对轻松。&/p&&p&她那时候见到的国内外社会真的是一副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情境。毕竟游历的意义除了看风景就是人文,那时候人们心中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那种幸福感是今天很难相提并论的。&/p&&p&另外评论区里有人好奇问到我父亲是干嘛的。额,他们俩其实挺有意思。&br&他俩小学初中是同校隔壁班,高中同班。高考之后我父亲去了哈尔滨她去了沈阳。&br&后来大学又联系上了,拖拖拉拉的谈着,然后婚了。&br&俩人小时候家离得也近,我父亲上学时候练长跑,每天早上要跑5公里拉体能。那时候他总能遇到出来晨练的我外公,俩人没事还聊两句,只是没想到后来我父亲成了他女婿。 &br&据我母亲后来透露,我外公对我父亲的初印象就是:“这谁家孩子啊,这么能跑,跟牲口似的。。。。”&/p&&p&&br&&/p&&p&------————————补充&/p&&p&谢谢各位喜欢我母亲的故事&/p&&p&给大家说个近况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0ac0c8fff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0ac0c8fffe_r.jpg&&&/figure&&p&&br&&/p&&p&年前我母亲在家打扫卫生,立个梯子自己就爬上去了……&br&我勒个去………&/p&&p&===============================================================&br&&/p&&p&既然大家爱看,再补充一个小故事吧&/p&&p&&br&&/p&&p&我母亲在德国进过局子。&/p&&p&通俗点说就是被警察带走了,理由是涉嫌贩毒。 &br&事情的经过比较狗血: 98年的时候,我母亲为了谈个单子去了趟欧洲,途径匈牙利,德国,瑞士,然后在柏林一下飞机就被警察拦住了。 &/p&&p&不是海关,是出关之后。5个柏林警察(我母亲一行3人)把她拦下来,展示了下警徽,然后问:请问你是Mrs Li 么?&/p&&p&我母亲姓李,一行三人我母亲带队,自然先问候的是她。&/p&&p&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警察们说,那请你们跟我们走一趟吧,有个案子需要你们协助调查。&br&仔细一问,来的人是重案组。 &/p&&p&我母亲就懵逼了。&/p&&p&其实是这样,他们在柏林的那个客户除了做药之外还是个毒品的原料商。正好我母亲他们当时做的一个产品里面含有麻黄碱,恩。 警方想通过这个原料商顺藤摸瓜,那他的渠道自然成了突破口。我母亲只是他得到麻黄碱的源头之一,不过是唯一来自非欧洲国家的,她就成了要调查的目标。&/p&&p&虽说后来说解释清楚了,不过单子黄了还进了局子总是有点膈应。&/p&
算是闲聊吧,讲讲我母亲的故事。 她1979年应届参加高考,83年本科毕业(她是沈阳药学院的,现在叫沈阳药科大学,不知道有校友没?),96年考上的首批全国职业药师。2000年之前一直在卖药,是某国企的销售总监(注:便于理解,那时候当然不叫“总监”,而是…
原因或許沒有你想得那樣複雜,祗不過是因爲爵士樂後面越來越複雜了難以被大衆接受罷了,取而代之有其他通俗易懂的音樂產生了。&br&&br&30年代Swing也纔剛開始發展,在此之前的新奧爾良和狄錫蘭以及更早的Ragtime都可以看成是爵士樂前身,但是與你現在看到的爵士樂實在太不同了,那個時候的東西並沒現在這麼複雜,三和絃很常見,也主要是舞曲音樂爲主,大家都能夠欣賞,也是除古典音樂外爲數不多的流派選擇,所以能夠風靡一時。&br&早期爵士樂的成形就是Swing開始,像在日本把30年代的Swing時期到60年代的Free時期出現的爵士樂稱爲早期爵士樂(Modern Jazz/Old Jazz/Early Jazz/Classic Jazz)。&br&&br&從Swing時代開始爵士樂的複雜程度一發不可收拾了,到40年代Bebop和Latin期爵士樂已經很複雜了,讓它漸漸脫離公衆視線,然後經歷50年代的Hardbop, Cool, Modal, Ska以Miles Davis爲首的巨匠們把爵士樂推進了學院當中讓它成爲了Serious Music(嚴肅音樂),再到60年代烤串引領的Avant Garde先鋒時代,至此爵士樂已經走到了調性音樂的極限上,先鋒爵士(也叫前衛爵士)的音響恐怕是許多爵士樂迷都未必能夠一下接受的,然而爵士並沒有在這裏停止在調性上的發展了,最終爵士還是發展出了無調性風格-Free Jazz。至此爵士樂的核心已經完成。&br&&br&在爵士樂完全偏離大衆口味的同時Rock,Funk(舞曲Funk,非Jazz-Funk),Soul開始發展,進入了主流市場。&br&&br&受到Rock, Funk, Soul等流派影響,70年代Fusion, Jazz-Funk誕生了,比起Avant-Garde和Free更容易被接受,但是也還是未能進入大衆市場。早期的Fusion和Jazz-Funk裏Rock和Blues的味道也比較多。&br&&br&70年代末期開始Fusion,Funk開始在日本大肆發展,到了80年代,在Neobop出現的同時,日本人把美國的Fusion玩出了自己的風格(在日本的音樂學院裏稱爲Technical Fusion),相較美國的Fusion,Technical Fusion演奏難度異常髙。&br&&br&同樣在80年代受到歐陸Eurobeat影響開始萌芽的還有Club Jazz(Acid Jazz),起初發祥自英國,Club Jazz把爵士樂帶到舞池,糅合了很多Eurobeat, House, Disco等元素。與此同時舞曲流派的Funky House還有Contemporary R&B也開始興起,和Club Jazz也是互相往來的風格,互相受影響很大。&br&可以說7、80年代是新型爵士(相對日本的Modern Jazz)的爆發期,80年代後半段到90年代前半段是頂峯期,尤其是在日本,影響大到連當時的日本電子遊戲裏面都有特別多的Fusion和Club Jazz風格,當時日本最大的幾間遊戲廠商的音頻部門的樂隊都是以這些風格爲主,然而今時今日卻難以在一款遊戲中找到這些風格。&br&&br&90年代在日本Nu Jazz誕生了,Nu Jazz又叫electronic Jazz, electro Jazz, e-Jazz, Jazztronica, Phusion。與Club Jazz不同的是Nu Jazz糅合了更多90年代興起的2Step, Breakbeat, UK Garage元素,並沒有Club Jazz那麼適合舞池。與此同時出現的還有Electro Swing, Funk Jam。&br&&br&爵士樂的發展仍在繼續,以後也會有新的風格出現,但是爵士樂的核已經定在了Modern Jazz時代,這塊核已經讓爵士樂無法再進入到大衆市場了,即便是在爵士樂唱片銷量最髙的日本和美國(最髙的日本在2015年古典和爵士唱片累積銷量佔日本所有唱片銷量的3%,按爵士雜誌銷量算法來看爵士樂核心樂迷人口佔日本總人口的0.29%)。
原因或許沒有你想得那樣複雜,祗不過是因爲爵士樂後面越來越複雜了難以被大衆接受罷了,取而代之有其他通俗易懂的音樂產生了。 30年代Swing也纔剛開始發展,在此之前的新奧爾良和狄錫蘭以及更早的Ragtime都可以看成是爵士樂前身,但是與你現在看到的爵士…
&p&【长期更】就当做自己的在线笔记了。
希望自己能把美少年老师教我的东西再写给所有想学钢琴的人。&b&主要是记我犯的错。&/b&
【我到哪一步就更到哪一步】我是22岁也就是今年3月中旬才正式耐下心来开始学的,之前没有基础。&/p&&p&日&b&???&/b& 码字1小时&b&???&/b&
如何认识简谱
日&b&???&/b& 码字30分钟&b&???&/b&
如何认识简谱修订
日&b&???&/b& 补充1节课、中午修订1小时&b&???&/b&
钢琴最基本的五个指法
日&b&???&/b& 补充了三个录制视频&b&???&/b&
钢琴最基本的五个指法
日&b&???&/b&
码字两个小时&b&???&/b& 《初雪》的双手简谱
日&b&???&/b& 码字两个小时&b&???&/b&
如何快速认识五线谱&/p&&br&&p&&b&???前提:&/b&&/p&&p&1.这篇帖子是给零基础的成人,一步一步一步将我知道的、犯的错误给写出来。&/p&&p&2.这篇帖子是长期更的,我学到哪里就更到哪里。&/p&&p&&b&3.如果能找到钢琴老师的话,一定要找到钢琴老师,钢琴是很难自学的。&/b&找不到钢琴老师也要抓住“美团团购99包教一首曲子”的那种课程,进去了直接问指法对不对。&/p&&p&4.一定要找到一架钢琴练习练习练习,两个星期不弹,手感就跟不上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daf851c38f8ae0c824eb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daf851c38f8ae0c824eb_r.jpg&&&/figure&&p&米已成炊的就不要后悔了,还没有买的注意→→然而我的建议是你先找个可以按次弹钢琴的地,看看自己的耐受力,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学一样东西想得很简单很容易,钢琴是个长期的活,尤其自学,可能五六年,可能七八年,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你还是很犹豫:&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site.douban.com/270630/widget/notes//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知乎:怎样自学钢琴?
【电钢、真钢】&/a& 这个是下面几位大神的版聊记录,你看看再做决定。&/p&&br&&br&&p&&b&???目前说了(准备说)这些:&/b&
完成 (一)认识钢琴键位,与简谱相对应
(二)五个重要的指法,要练习练习
完成 (三)拿《初雪》开始练习
完成 (四)初步简单认识五线谱
(五)开始《车尼尔599》注意点123&/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67dcaed61429e80ebb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67dcaed61429e80ebbb_r.jpg&&&/figure&&p&&b&从现在开始我一点点一点点的开始啦。&/b&&/p&&br&&br&&br&&br&&p&&b&???(一)认识钢琴键位,与简谱相对应&/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f9c51e6f8b355f1bf7aff_b.jp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ul&&li&&b&每个钢琴那里都要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很重要,它下面的右边一点点就是传说中的中央C,也就是&a href=&tel:34567&/a&的1的位置。&/b& &/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faeb7e70a9c40fafce4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1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faeb7e70a9c40fafce4_r.jpg&&&/figure&&br&&ul&&li&&b&中央C就是1&/b& &/li&&li&&b&然后你就会发现123在1-2、2-3之间有两个黑键,4567中间有三个黑键。&/b&&/li&&li&&b&黑键的意思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音,中央C旁边第一个黑键的意思就是比1高而又比2底,第二个黑键就是比2高而又比3底。&/b&&/li&&/ul&&p&以最经典的小星星为例。
&b&注意我画出来的三个红色圈圈,&/b& &b&先看中间,23532,这些就是中央C开始那里的23532。&/b& &b&再看前面,有个1上面有1个点,代表的是钢琴的右边新开始的1-7的第1个键。&/b& &b&同理,如果是上面有两个点,则是右边第二个开始的1-7。&/b& &b&再看后面,5和6下面都有1个点,代表的是钢琴的左边新开始的1-7的第5个和第6个键。&/b& &b&同理,如果下面有两个点,则是左边第二个开始的1-7。&/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ccfc38ec867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1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ccfc38ec867_r.jpg&&&/figure&&br&&p&美图秀秀点点,有点歪了抱歉,将就看看。
所以你再回过头来看小星星,&b&不要管下面有没有横线&/b&,是不是都能看的明白。很简单。
&b&如果看不明白的话,回过头再去看一遍,每一个简谱所对应的键位,你是不是都知道了。&/b& &b&如果还是有点懵逼的话,不是很清楚就再回过头去看一遍,再不行就看两遍,实在不行看三遍也不是不可以啊。&/b&&/p&&br&&p&再来介绍钢琴的三个踏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42ef35bf4d608d28e4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p&左踏板基本没有用,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水平的,
中踏板是将声音变低,才开始练琴怕太噪音,就把中踏板踩下去,
右踏板是延音,一直踩着的话,会拉长声音,会使得曲子很悠扬。&/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34da1bcf61& data-hash=&734da1bcf61& data-hovercard=&p$b$734da1bcf61&&@松言&/a&&u&纠正一个小错误。立式琴的中踏和三角的中踏板不一样哦。立式琴的中踏只是为了降低分贝。三角的中踏是第一个音进行延长后续的音没有延长效果。? (ˊωˋ*) &/u&&/p&&br&&p&&b&好啦,所以现在你已经能够看得懂简谱,认识到了钢琴的各个键位所对应的简谱形式,去弹一弹,弹一弹,别的再说。&/b&&/p&&p&注意啦,这个是单手的《小星星》,就一只右手弹弹弹而已,下面说完手势后,我们开始进行双手的简谱练习。&/p&&p&&b&大家都说姿势很重要,你就正正常常坐端正了就好,其他的还真的没什么好嘱托的。&/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6589cefc17a42f08ac8ac5d_b.jpg& data-rawwidth=&895& data-rawheight=&1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6589cefc17a42f08ac8ac5d_r.jpg&&&/figure&&p&问题回答区域&/p&&p&Q:用简谱入门钢琴是什么鬼?&/p&&ol&&li&美少年老师当时就是简谱带我入门的,而且现在我真的很感谢当时是简谱入门。这样的话,两个星期你就能弹出来一首曲子,觉得自己还挺不错的,然后再一听曲子,呀呀呀呀呀呀,我好棒啊,我要继续接着学。&b&对钢琴的好感发自内心。&/b&&/li&&li&无论是599还是什么其他教材,都是&b&从最基础开始练习&/b&,以古典的经典的为主,你会发现都&b&没怎么听过,找不到共鸣&/b&,而且你不知道你弹的曲调是不是对的,好像快一点慢一点都一样,这个很尴尬。
&/li&&li&&b&简谱是真的很简单&/b&,很容易看出来,最重要的是应该念DO RI MI FA SO LA XI,真不行,一开始就直接念&a href=&tel:34567&/a&(阿拉伯数字),没有大问题,好记也好弹,等你认识五线谱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时候看谱子就得思维转换了。&/li&&li&&b&培养兴趣,没事还能弹弹简谱版本的班得瑞,自己娱乐娱乐。&/b&五线谱版本的,和简谱版本的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一本淘宝9.9包邮的《车尔尼599》,52面,26页,真的可能要一年才能弹下来。成年人最没有耐心,况且又是自学,还没人(家长和老师)在背后打你。&/li&&li&说这么多,认识简谱又不耽误什么事,不行等我两星期,就到五线谱啦。反正我就觉得简谱入门好, &(?????)&,你改变不了我的,口亨。&/li&&/o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03f30cf094a6d67d281fc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03f30cf094a6d67d281fc_r.jpg&&&/figure&&p&————++++本章结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aa0dc08e1a4cb15af4fa6_b.jpg& data-rawwidth=&895&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aa0dc08e1a4cb15af4fa6_r.jpg&&&/figure&&br&&br&&br&&p&&b&???(二)几个重要的指法,要练习练习&/b&&/p&&p&钢琴之所以不能自学或者很难自学,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钢琴的指法问题,如果没有人给你揪正的话,很难掌握,这是一个难关,一定要下次美团的时候看看有没有“99块钱教你弹钢琴”这样的课程,让他给你看看你的指法。&/p&&br&&p&回到我们这里:&/p&&p&&b&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b3cd5f291e7d358a942e1bf31db35db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b3cd5f291e7d358a942e1bf31db35db_r.jpg&&&/figure&&p&&b&这里要注意两点,&/b&&/p&&p&&b&(1)你的手指和琴键几乎是垂直的!!垂直的!!!垂直的!!!&/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3c4caaee0057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3c4caaee005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1eceff378d05dd52351f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1eceff378d05dd52351f_r.jpg&&&/figure&&p&真他妈太难了_(:3 」∠)_,你快去自己试试&/p&&p&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钢琴要用手指的力量发音,而不是手腕用力去发音。
尤其才开始弹奏的时候,你根本分不清自己是手腕用力,还是手指在用力,好像没什么差别,但是两者的差别很大,弹出来的声音会不一样。&/p&&p&&b&有人在评论里说:&/b&手指垂直是错的 如果你老师是这么教的话 最好换老师&/p&&p&然后我就去问了一下,美少年老师是确定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e54c5cce445c9c5f35f90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e54c5cce445c9c5f35f90_r.jpg&&&/figure&&p&她是从小学的,小时候特别喜欢按键的触感,在家里就开灯关灯开灯关灯,她妈妈受不了了,赶紧买钢琴送她去学,她特别特别高兴,一直一直学啊学,是真的喜欢,高考的时候是钢琴艺术生进校的,然后一分钱不收教我,怎么贿赂请客都没有成功,没事干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宠妃进化论橙光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