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非遗 走访的非遗传承人政府年奖励多少钱

您正在浏览是&&
无锡|非遗传承有了“1+X”模式
背景色选择:文字大小选择:
18日,无锡市赵红育刺绣艺术馆等16个单位被评定为第一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无锡市玉祁酒业有限公司等12个单位被评定为第一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自此,无锡的非遗传承与保护不再是传承人一个人的事,它有了更高的社会参与度和更多的可能性。
基地授牌仪式结束后,赵红育感慨万千。2005年,赵红育刺绣大师工作室成立,从最初她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现在5位已毕业学员仍死心塌地跟随她学习,锡绣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为更好地传承锡绣技艺,去年,民办非企业单位无锡市赵红育刺绣艺术馆成立,如今,学员有的是市级传承人,有的评上了助理工艺美术师,锡绣进校园也开展得颇有声色。
在公布的16家传承示范基地名单上记者发现,除了赵红育刺绣艺术馆、南长区喻氏泥人坊、无锡双契轩竹刻艺术馆等以传承人为主体的基地外,江南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等学校,周少梅国乐社、江阴市锡剧团等社团组织,无锡市薛福成故居管理中心、宜兴市方卫明均陶艺术研究所、宜兴市张渚镇文化站等文化研究部门,也因为平时对某一本地非遗项目的持续研究,或活动开展成了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此外,宜兴紫砂工艺厂、惠山泥人厂有限责任公司、玉祁酒业等首批12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大都是掌握某项本地非遗项目的企业实体。
有了学校、社团、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加入,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突破了传承人主打的单一局面,显得后劲十足,机会无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成立的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在高职院校中是个创新举措,既加强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又为培养非遗专职人才提供了平台。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冯锦文表示,他希望今后无锡能发展出范围更大的区、县、镇级的整体性非遗保护区域,诞生更多像宜兴紫砂陶艺遗产保护区那样的生态化保护试点。(张月)无锡非遗传承人陈静怡创作《好人俞亦斌》系列剪纸作品
我的图书馆
无锡非遗传承人陈静怡创作《好人俞亦斌》系列剪纸作品
近日,&优秀民间工艺艺术家、无锡非遗传承人、名列中国百工坊之一的剪纸大师陈静怡,近日为配合大型现代锡剧《好人俞亦斌》的巡演宣传专门创作了系列人物肖像剪纸作品,形神兼备,纤毫毕现,&该套剪纸是以惠山区首位荣获助人为乐“中国好人”称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惠山区堰桥中学教师俞斌为原型,以其真实感人的先进事迹为基础,艺术生动地塑造了这位当代好人、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堰桥中学普通退休教师俞斌,他2009年被评为“中国好人”。年近七旬的他家境并不富裕,但近30年来,硬是从自己的薪水中挤出30多万元,默默地捐助给650多名和他素不相识的全国各地孤儿和贫困孩子,让他们重新背上书包走进课堂,爱心辐射到藏、川、赣、贵等10多个省市。而他自己却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至今还住在陈旧的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陈静怡长期以来致力于发掘宣传老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自己受俞斌老师精神感染,创作了这套剪纸作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剪纸形式,让“好人”精神鼓舞更多人,这比口头说教更易于让人接受,为让更多的人加入“好人”队伍。目前,惠山区已于2015年建立“俞斌爱心工作室”,汇聚社会力量,专门帮助贫困和失学的孩子。编辑发布:缪冬旦
馆藏&1341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
无锡:看非遗传承如何在高校“扎根”
扫码阅读手机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泥人班”,别有一番风味。安安静静的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揉泥、搓泥。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各地逐步开展,极大调动了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高校到底如何与非遗“互动”?专业设置与非遗传承又该如何衔接?在这方面,无锡商职院有独到的感悟。无锡商职院于2016年4月成立的惠山泥人现代学徒制班,开班至今成效几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水到渠成,创设“惠山泥人学徒制班”
  今年4月14日,无锡商职院首届惠山泥人现代学徒制班正式成立,该校2015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24名学生自愿报名、考核入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喻湘涟受聘担任该班指定授课教师。
  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悠久,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一个地方非遗项目,无锡商职院为何要郑重命名、单独设班?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无锡商职院院长杨建新知道,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水到渠成”。
  其实,无锡商职院很早就开始探索非遗传承的问题,从2012年起,先后建立并获批无锡市非遗示范传承基地、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一方面,以传承人口述为主要记录方式,梳理出数万字的惠山泥人传承谱系、工艺演变史等文字资料;另一方面,通过非遗传承人校园讲座、非遗社团、公选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起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
  惠山泥人作为著名的民间泥塑之一,在学生间的知晓度逐渐提高,但传承人“断层”问题迫在眉睫。喻湘涟向校领导直言:授课时间太少,讲课不成系统,只能浅尝辄止。无锡文史专家们也普遍认为,非遗的大众教育,通过选修课、讲座基本能实现,但要培养非遗接班人,还必须集中有意愿、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开展系统学习与强化训练。
  能否为惠山泥人单独设班、培养接班人?这个想法多次被提出。但此事在无锡高校内尚无前例可循,做起来并不容易。经过校领导、非遗传承人、文史专家多方共同沟通与协商,无锡商职院决定做一回“吃螃蟹的人”。
  “借”专业,确立“学院派”传承方式
  高校办泥人班,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育部没有与惠山泥人相对应的专业,学生如何获得官方认可的毕业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非遗传承要走‘学院派’。”杨建新告诉记者,非遗传承从古至今都是以师徒制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传承高效,另一方面,受众面窄、不易复制。如今,非遗传承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就要趋利避害、特事特办,“我校用‘学院派’规范非遗传承,开展系统教育,同时保留‘师徒制’的技艺传承”。
  如何解决专业与毕业证问题?无锡商职院的办法是:“借”专业。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许铁军表示,惠山泥人作为民间手工艺,需要独特的审美力和极强的空间感,这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要求相吻合,“所以,我们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选拔招收学徒,设立‘惠山泥人学徒制班’,将惠山泥人技艺作为专业课‘嵌入’该专业课程体系”。
  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艺术设计学院与喻湘涟经过几个月的协商、讨论,制定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数万字惠山泥人文字资料为基础,开发《惠山泥人》《非遗专题设计》和《旅游工艺品设计》三门校本课程;聘请喻湘涟及其外孙、惠山泥人第五代传人华天骅任授课教师,并挑选2名教师进行“专业转向”培训,承担相应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程雅娟认为,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接触惠山泥人,可以丰富文化积累,而进入学徒班的学生还能传承非遗技艺、在设计专业背景下实现创新,何乐而不为?
  “跨界”创新,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可以双赢
  “这是华天骅带着‘泥人班’学生共同设计的惠山泥人‘一手罗汉’,可放在手中把玩!”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负责人冯颀军告诉记者,作为90后非遗传承人,华天骅跟学生们擦出了“火花”。考虑到惠山泥人功能性不强,他们设计了这款以惠山泥人元素和工艺为基础,以紫砂材质、手中把玩为特色的产品。目前正在探索对该作品的商业开发。
  “做惠山泥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真正愿意学、坚持做的人很少,一定是兴趣使然。”华天骅坦言,经过大半年,原本24人的“泥人班”如今只剩下5个男生。好在量少却质高,喻湘涟对此很欣慰。
  “非遗保护有了年轻传承人,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创作和就业又多了新方向,这是‘双赢’。”杨建新表示,让年轻人喜欢惠山泥人,并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制作技艺,时不时还能来几次惠山泥人与现代艺术的“跨界”创新,这在无锡商职院已逐渐流行开来。
  但要培养真正的非遗接班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喻湘涟坦言,“泥人班”的5个孩子如果毕业后有意愿的话,她很愿意带他们进自己的工作室继续学习技艺,“但一旦毕业后踏入社会,环境复杂、诱惑更多,不知学生还能否耐得住寂寞、守住这份不能大富大贵的传统手艺。”年近八旬的喻湘涟仍忧心忡忡。(记者苏雁)
(责编:任婷(实习生)、林露)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