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猛禽和战枭的区别350前减能换成倒置的么?可以的话需要多少钱?(拿钱说事党请绕行

暂无话题描述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55K2,4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43K4,7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38K1,145 条评论分享收藏阅读全文38K5,49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33K2,9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735,634再论中国能养多少人 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规律国力规律和人类发展的平衡性规律,无论是追求中国的富强还是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都应停止抑制生育的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但还有许多国人怀有疑惑或恐惧,害怕中国养不活自己。实际上,由生育率的变化规律可知,即是中国从来没有计划生育中国人口也不会超过20亿人。而依照中国的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中国养20亿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你也许还会疑惑:“中国能养那么多人吗?”     2006年,孟加拉国人口密度为1109人/K㎡,沙漠上极其缺乏水和耕地的以色列为325人/K㎡,山地占国土60%的韩国为490人/K㎡,而中国仅为137人/K㎡,世界排名第72位,为孟加拉国的1/8,以色列的1/2.4,韩国的1/3.6。若说中国山多,可中国山地仅为国土的33%,比韩国少的多。若说中国西北缺水,可以色列土地60%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占了50%,水资源人均才260立方米(中国人均水资源是2600立方米,正好是以色列的10倍)。若说孟加拉国水热足,我们的稻米单产比他高。若说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国家没有一个是人口分布均匀的,皆是以少数的国土承载多数的国民,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更是如此,如韩国的首尔地区集中了韩国一半的人口,中国只不过是处于中等水平。按孟加拉国人口密度中国人口应105亿,按韩国应47亿,按以色列应31亿。中国人口真的多吗?中国人口多可中国的国土面积也大,中国自古就是最养人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曾养活了占世界40%的人口,难道我们还不如我们的祖先能力高?既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可以养活33亿印度人、105亿孟加拉国人、47亿韩国人、34日本人、31亿以色列人、24亿英国人、23亿德国人、38亿荷兰人,难道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智慧和能力养活20亿中国人?    也许你说:“粮食单产是有极限的。”    但现在远未达到极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产还会有很大的提高。从建国至今,中国粮食作物的单产一直高于人口增长,而且随着中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人口增速的持续降低,两者的有利剪刀差越来越大,因而中国农民从80年代就开始面临卖粮难。从1950年到2004年,我国粮食单产年均增加2.83%,而人口增长率现在仅为0.66%,且还在降低。     2005年,中国小麦的单产282公斤/亩,青海历史春小麦亩产最高纪录是1013.05公斤。2005年中国玉米单产343公斤/亩,2008年西北农科大玉米栽培技术创亩产1326.4公斤全国纪录,世界玉米最高产纪录为1850公斤/亩(美国,2002年),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公斤/亩(56.34吨/公顷)。2005年中国水稻单产417公/斤亩,2006年云南省超级稻II优4886亩产高达1279.7公斤。     中国的大米单产2005年约为每公顷6.26吨(417公/斤亩),比日本的6.65吨略逊一筹,比起美国的7.44吨(496公斤/亩)则逊色太多。从玉米产量上看,中国每公顷的产量为5.15吨(343公斤/亩),仅为美国(9.29吨)(619公斤/亩)的55%,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大豆的产量(1.83吨)(122公斤/亩)虽然比日本(1.51吨)要高,但与美国(2.91吨)(194公斤/亩)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张福锁研究团队收集和分析了全国43个玉米高产的实验,发现最低的每公顷产量10吨,平均产量是每公顷15吨,最高的达到每公顷21吨。但同样的玉米品种,交给农民后产量只能达到每公顷6吨。不只是玉米,小麦、水稻等其他作物也是这样,育种专家培育出的优质品种到农民的田里,平均产量连专家种出产量的一半都不到。张福锁说“不光我,目前农学界多数人都这样认为,下一步解决粮食产量的核心问题在土壤。”张福锁说,“我们现在好的作物品种有,栽培技术也有,但大面积的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问题就在土壤,现在当务之急是提高土壤质量。国家这些年对培育新品种的支持力度很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应该说育出了很好的品种,但好品种到农民的地里,产量并没有大幅度增加,好品种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利益,如果我们把作物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我们就至少有50%~60%的潜力可提高。”[1]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工程和生物措施等措施,中国的粮食产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可见,仅以现在的技术,仅依现在的耕地,提高粮食单产,中国就可以完全自己养活20亿人。    也许你会说:“中国的耕地不足。”    但提供食物的并不仅是耕地。农用地包括耕地、长期作物用地、草原三者之和。全世界人口上2千万的国家共有52个,人口57.3亿,占全球人口88%。以人均农用地计算,中国排名第32位,排在中国前面的31个国家人口18.08亿,排在中国后面的20个国家人口26.09亿。就是说,除中国以外,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从人均耕地计算,中国排名第35位。英国、荷兰、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人均耕地都比中国少,台湾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大陆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与印度的比较中,中国人口虽是印度1.19倍,但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73.5%,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30.14倍[2]。可见,中国的农用地并不少。    由于中国的非耕地性农用地面积很大,中国有利用非粮食食物资源的巨大潜力。中国水域、草原、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据统计,全国1747万公顷内陆水域中,可供养殖的水面675万公顷,目前利用率仅为69%;可供养鱼的稻田670万公顷,利用率仅为15%;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利用率仅为28%。中国将努力提高现有水域的生产能力,保持水产品继续快速增长。中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2亿公顷,居世界第三位,若将其中的大部分建设成人工草场,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水平,就能增加大量的畜产品。中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0%,具有发展木本食物的良好条件,增加木本食物的前景也十分广阔[3]。    事实上,中国土地承载力比印度高的多。有人可能会提到印度平原面积比例大,实际上中国平原面积更大。中国平原占12%,中国国土面积是印度3倍,而印度平原占43%,那中国平原面积就相当于印度国土的36%,基本差不多。再看中国占19%的盆地,四川盆地16万平方公里,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就不说了;塔里木盆地53万,除了中间32万平方公里沙漠,其他是绿洲,“……塔里木河基本汇集了盆地的全部大河,全长2000千米,为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河流冲积平原土地资源丰富……”,约有20万平方公里绿洲平原;柴达木盆地2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东南部河湖冲积平原,宜农地面积大,农业高产,畜牧业发达,有聚宝盆之称……”;准噶尔盆地13万平方公里,“……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 上面是四大盆地的基本情况,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盆地差不多。中国盆地占国土面积19%(约182万平方公里),这些盆地起码又有1/3是盆地平原,都没被政府算进平原里去,约占国土面积约6%,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18%,再加上前面中国平原面积相当于印度的36%,中国平原总面积一共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54%,远比印度平原占本国43%多得多。可见中国平原面积比印度平原面积还大得多,只不过中国用盆地掩盖了实际平原面积罢了!印度虽号称耕地面积世界第二,但印度土壤有机质极为稀少,而且对化肥的含量极低,这可能是印度农民无意像中国农民一样大量施肥的主要原因,印度耕地土壤营养容易快速枯竭。而且,中国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1.24倍,在印度只有40%的耕地为水浇地,农户每年都必须把水井钻得更深,来获取地下水。  同时,印度由于国土面积比中国小,城市和耕地也比较集中,也最容易受自然灾害集中影响,不像中国耕地从南到北分散在不同气候、近5000公里长的沿海带状地形上,能回避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风险。由于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印度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印度恰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多降水,而印度大多城市分布于恒河附近,如有降水,水涨迅猛则直接威胁城市。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而在西南季风很弱的一年,印度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则会产生严重的干旱,农作物经常干死!因此,印度雨季会有远迅猛于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洪涝灾害发生,热带季风气候下,夏季风非常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造成农业减产,同时又伴有虫害,阻碍了农业发展,也带走了热带地区并不肥沃的土壤养分[4]。    也许你还会说:“中国的耕地在减少。”    近几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政府推动生态退耕,例如,和2004年生态退耕面积分别占耕地净减少面积的84.5%、88.2%和91.6%。耕地减少面积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工业和交通等用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等地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工业和交通用地占用耕地,影响粮食安全,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太低。比如日本和韩国农业用地分别只占国土面积的14.2%和19.6%,而中国农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9.4%。中国工业化后占用农业用地比例将远远低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并且日本等地区耕地减少也并不全是因为工业化占用耕地,而是因为国际粮食价格较低,再加上没有足够的人力从事农业,很多农业用地长期休耕,这些地区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就是明证,以前很好的良田都转变为森林[2]。并且中国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很大,中国现有宜农荒地3500万公顷,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约有1470万公顷。中国政府将在加强对现有耕地保护的同时,加快宜农荒地的开发和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未来几十年计划每年开发复垦30万公顷以上,以弥补同期耕地占用,可以保持耕地面积长期稳定。     其实,耕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如以色列,可以把沙漠变成良田。如草原,只是缺水的耕地。中国有60亿亩草原,比印度的国土还大。《西藏之水救中国》认为如果从青藏高原调水到中国大西北,其效益将是:“10亿亩新增耕地,20亿亩新增草场以及提高了一倍的森林覆盖率中,可以轻松地吸收和容纳5亿人口。”    《瞭望东方周刊》《到底谁能断言中国耕地的警戒极限?》一文指出:仅仅因为塑料地膜和大棚的推广,就已经给中国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塑料地膜、塑料大棚迅速普及,目前中国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严冬季节,冰封雪飘,但在南北大地的塑料大棚内,绿油油的农作物显出一派生机。在中国西部,大量的高寒阴湿地区,每年能生长农作物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漫长的冬季里,西北及西藏、内蒙古等许多地方的土地上,连草都不能生存。但大棚推广开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塑料大棚使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海、西藏等地,有史以来没有生长过农作物的许多地方,不但长出了农作物,还高产稳产。如黄瓜亩产4000公斤,辣椒亩产1800公斤。大部分土地上,只要建上大棚(不但消除季节影响,并且还节水),一年四季可以不停地产出农产品。青海、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依靠塑料大棚,如今不但不用调入蔬菜,反而成为蔬菜调出地,成为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5]。     地球不仅有土地,还有海洋。地球上的生物每年大约生产1540亿吨有机碳,其中来自海洋的约占1350亿吨,然而人类目前从海洋中获取的各类水产品产量尚不足1亿吨,其中的鱼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目前来自海洋的大约占10%。有关专家认为,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要比陆地提供的食物多很多倍。海洋的利用还处在掠夺式开发上,海洋“农牧业”的开发空间还相当大。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洋农牧化的潜力巨大。我国的海岸线绵延18000多公里,大陆近海仅200米等深线内可开发利用的就至少有22亿亩。据目前研究测算,两亩近海面积的生产能力与陆地一亩良田相当,这22亿亩蓝色良田正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2]。    而随着无土栽培的发展,就连在中国的戈壁滩上也可以生产食物,更别提沙漠、山地和高原了。随着生物工程与化学的发展,人类可以根本改变自己的食物生产方式。如仅以微生物生产蛋白为例: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5亿吨,如用1亿吨通过微生物发酵变成饲料,则可得相当于400亿公斤的饲料粮,是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50%;一座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质的微生物工厂,能生产出相当于180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或3亿亩草原养牛所生产的动物的蛋白质[2]。生物工程可以使人类的食物供应有质的飞跃,使人类的食物供应摆脱对耕地的依赖。而依靠分子化学,人类的食物供应就可以摆脱对生物的依赖,直接由一定的元素直接转化为食物。而此时,人类的食物供就可以无限的供应。    美国人口学家科恩(Joel E.Cohen)于1996年出版了专著《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书中对人类在近400年来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这是一项迄今为止有关地球承载力的最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结论存在极大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差异。有人认为人类人口的任何极限值都是极为遥远的事,与目前所关注的问题无关。也有人认为人类人口已经超出了在长远上地球能够承载的数量。还有人认为短期的极限值是存在的,但是技术、制度和价值观等都会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将极限值推向越来越高,以致于会永远消失。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是由不同的、有巨大差异的计算方法所支持的。结果,这些估计数的差别大得惊人,得出的数字从不足10亿到超过1万亿[2]!     现在没有一个专家能确切地回答“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然而,滑稽的是,竟然有一些专家“论证”说中国最多只能养活16亿人口,并认为如果我国人口超过16亿,社会就会崩溃,所以计划生育必须抓紧,不能松。那么,所谓的“16亿人口上限”是怎么得出来的?原来, 年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14个单位共70多位科技人员协力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研究”。该项研究的远景展望是: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550公斤计,最大人口承载量为16.6亿和15.1亿。这样,“16.6亿”这个数字被一些专家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顺理成章地,中国人口增长的极限值也就定在了“16亿”这个数值上。然而,他们对“国土资源”仅理解为“耕地资源”。实际上,有不少食物(不仅仅指粮食)是来自非耕地资源的,如山林、草场、戈壁绿洲等等;更重要的还在于包括了蔚蓝色的“国土”,即一切可以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水域,特别是广阔的海洋。而且,他们对粮食产量的理解仍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水平。事实上,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例如,在1950年,中国水稻的单产为每公顷2.1吨,1978年达到3.97吨,1999年达到6.15吨[2]。    按照这些专家的论点,韩国和日本早就应该崩溃了,因为中国的人口密度是137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9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50人/平方公里。有人说:“中国的西部有很多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计算中国的人口密度时应该把这些地方去掉再算。”然而,日本等国也同样有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现在假定日本和韩国的全部国土都适宜人居住,中国只有2/3国土适宜人居住,即使这样算,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密度还是大大高于中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打折少计算1/3,仍可以养活25亿~30亿日本人、韩国人、以色列人或荷兰人,难道就养不活20亿中国人?    在不同的时代,中国能养活的人口数量是决定不同的,绝不可以一时的技术条件来决定中国未来应该养活多少人并把它作为未来追求的目标。在秦朝时,中国只有2千万人,按照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中国肯定养不活1亿人。在1900年,中国人口是4亿,那时中国肯定养不活10亿人。可以肯定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养活20亿人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按照中国现在的人口结构、生育率和生育愿望来计算,考虑到中国现在脆弱的生育文化,即便是现在开始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在100年内也不可能达到20亿,所以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人口太多而担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计划生育理由的20个谎言    刘忠良    (近日网友问我杂七杂八的人口问题,一一回复太麻烦,所以把过去的人口问题总结再发出来)    一、生育率会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降下来,不会发生人口爆炸。    中国实施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重要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人口不控制就会大爆炸,从而使社会动乱走向自我灭亡。但是,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演变历史表明,无需任何人口控制,生育率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下降,并降低到世代更替以下水平。现在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而中国现在1.3左右的生育率处于危险的超低水平,所以国民真正应该担忧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持续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所导致的民族萎缩和民族灭亡!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快速下降到1980年的2.24,这时中国应该做的应该是确保生育率不要进一步的下滑,但中国却在1980年实施了一胎政策。199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8,然后快速下降到2000年的1.22。虽然中国人口从1991年仍然在增长,只不过是寿命延长的惯性延续。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2岁,也就是说中国孩子一个不多生,中国人口也会因寿命延长而增加一倍——即由5.5亿变成11亿。但现在这种超低生育率注定意味着中国未来人口要大幅减少,只不过是国民对人口问题不了解而认识不到中国的人口危机。    二、少生孩子和一胎政策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人口再生产是物质再生产的基础,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显然一胎政策是不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口政策。只有持续造人,才能持续造物。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是经济实力的载体。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严重损害中国未来的人口实力,使未来中国的劳动者和消费旺盛人口持续的大幅减少,必然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    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硬币的两面,经济的发展需要两者的协调,任何一方的不足都会导致另一方的过剩从而危害经济发展。在全球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的今天,消费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内需严重不足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一胎政策大幅减少孩子,从婴儿需求,到儿童需求,到少年需求,再到青年需求和中老年需求,都会依次大幅减少。现在孩子少了,儿童教育需求减少了,小学倒闭教师失业,这只是计划生育对中国产业影响的开始。依次人生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人口的减少,中国产业产业将经历一次大清洗。现在是小学倒闭,明天接着就是大学、汽车、房产等众多行业的倒闭潮,而小学的倒闭就是其前奏。一胎政策不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只能使现在发展更困难并且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制造危机。    从储蓄投资角度来讲,中国人有爱储蓄的特点,储蓄率本身就高,一胎政策加剧内需不足;中国的投资率一直很高,导致边际投资收益很低甚至为负,根本不需要再提高投资率,少生孩子加剧消费投资的失衡。2007年中国储蓄率高达51%,投资消费严重失衡,此时再少孩子提高储蓄率只会妨碍中国经济发展。就像环境污染了却没有获得经济发展,只不过是白白的浪费中国人力资本的发展,毫无意义的破坏中国的人口结构和损耗中国的人口实力。由于需求分上代人需求、本代人需求和下代人需求,少生孩子导致下代人的需求不足,因而会加剧内需不足,必须有外需来补偿,结果导致中国外贸进一步失衡。所谓计划生育提高中国人口红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之说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在前期也很可能是因加剧经济失衡而起反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透支人口的报复就会到来!    一胎政策必将使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老了的国家岂能发展更快?一胎政策使未来中国重老龄化,养老负担极重,社会资源被迫更大比例的投入养老,严重抢占用于发展的资源,这岂能有利于中国发展?面对一胎政策造成的老龄化飞速发展和未来的重老龄化危机,有人以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了。殊不知,跨国研究表明,由于老龄化降低人口活力、创新活力、经济社会活力且恶化投资预期,老龄化是十分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日本工业部门的投资大致相同,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明显超过日本。目前日本的投资额比美国多三分之一,但劳动生产率仍落后美国近20%,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情况也大致如此。    经济发展的根本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来源于人口。人口的持续发展是人力资本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减少人口,减少人力资本或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发展的潜力,皆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进步,因而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少生孩子不能提高人均GDP。    是的,现在一对父母养一个孩子看似提高了人均GDP。但未来,一个孩子养两个父母,是不是又要降低人均GDP?现在是一个孩子分一对父母的GDP,那未来就是两个父母分一个孩子的GDP,最终少生孩子只能降低人均GDP。所谓少生快富和提高人均GDP只不过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是十分目光短视。试想想,一个孩子不生,是不是现在提高人均GDP更快?是的。但是,一个孩子不生的国家未来别说有GDP,连民族和国家都亡了。    GDP从哪里来?天上不会掉下来GDP,人口减少你的人均GDP怎么会增加?人均GDP的意思是大家产值的平均大小,是价值创造能力的平均值,而不是人口去瓜分天上掉下来的GDP,怎么可能因为人口减少每个人的价值创造的能力就提高了呢?人均GDP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生产力的高低,而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技术的发展。又知识技术的发展与人口的多少成正相关,也即是人口越多知识技术发展越快,人口越少知识技术发展越慢。因而是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快,人口减少生产力发展慢。结果就是,人口增加人均GDP增长更快,而人口减少人均GDP增长变慢。    况且,计划生育减少人口不可能是去杀人,那只能是减少人口素质更高、人力资本含量更高、创造力更强的新生人口。减少人口的实际结果降低了中国的人均生产创造力,减少了中国财富创造力更强的新一代,结果是人口减少中国反而更穷。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不单单是人口数量的减少,还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者比例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必然是收入能力降低或收入增长能力降低。而劳动者比例的降低,必然是人均GDP的降低或人均GDP增速的放缓。比如一个421家庭,当最大一代退休时,给家庭带来收入的劳动力暴减2/3或4/7,很显然家庭极有可能变穷。人口减少,中国岂能更富?    生育是人力资本投资,而不是瓜分GDP的坏分母,但中国人却看不到这个远远比物力资本更宝贵而且是越来越宝贵的人力资本!低生育率的日本已经向我们证明,不是真的“少生快富”,而是真的“少生越穷”、“越生越富”。2007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退回到了1988年的水平。而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日本2024年的家庭财富将降至1997年的水平。现在日本人均收入与美国相比越拉越大,日本少生孩子了并没有更富,而是更穷;美国多生孩子并没有更穷,而是更富。不是越生越穷,而是越生越富——因为生育孩子是进行高收益的人力资本投资,一个国家怎么会因进行高收益的人力资本投资而致贫呢?    四、少生孩子减少人口不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工资。    消费创造需求,需求创造就业。从怀孕开始,到大学毕业,这些未参加劳动的人口创造了大量消费。少生孩子,必然减少孩子的相关消费,特别是孩子创造的消费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而少生孩子必然增大就业压力。况且,孩子需要人照顾,少生孩子则提高就业参与率,进一步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许有人说孩子终会长大并进入就业市场。是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要就业岗位,但是这个年龄段也是人生消费最旺盛的时候,汽车、房产、各种电子电器等这时会被他们大量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就业来自消费需求,需求创造就业,他们旺盛的消费所创造就业岗位大于他们的就业需求,因而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增加就业压力,而是相反。    计划生育使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失衡,又使未来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就业跟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计划生育危害宏观经济,无疑是要增加现在及未来的就业压力,并且不利于工资水平的提高。    计划生育提高了就业压力,由于就业的供方竞争扩大,必然不利于工资的提高。一胎政策使人口老化,年龄活力降低,创造力下降,就业竞争力降低,显然也不利于工资的提高。工资提高的长远动力来自科技发展,少生孩子减少人力资本放慢科技发展速度,自然不利于工资的长期提高。    有人拿血汗工厂说事,难道血汗工厂是因为人口多吗?血汗工厂的原因在于:1、中国对劳工权利保障严重不足,劳工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2、中国长期走低工资、低劳动保障、低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容易制造血汗工厂;3、中国一胎政策大量减少内需,就业压力大,被迫依赖出口,而依赖别人自然就缺乏维持尊严的砝码。如果美国是13亿人口而中国是3亿,血汗工厂也不会是美国,因为这与人口多少无关。    五、中国可以养活自己。    2006年,孟加拉国人口密度为1109人/K㎡,沙漠上极其缺乏水和耕地的以色列为325人/K㎡,山地占国土60%的韩国为490人/K㎡,而中国仅为137人/K㎡。若说中国山多,可中国山地仅为国土的33%,为韩国的一半。若说中国西北缺水,可以色列土地60%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占了50%,人均水资源是中国的1/10。若说孟加拉国水热足人口承载力大,可我们的稻米单产比它高。若说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国家没有一个是人口分布均匀的,皆是以少数的国土承载多数的国民,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更是如此,如韩国的首尔地区集中了韩国一半的人口,中国只不过是处于中等水平。按人口密度计算,既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可以养活33亿印度人、105亿孟加拉国人、47亿韩国人、34日本人、31亿以色列人、24亿英国人、23亿德国人、38亿荷兰人,难道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智慧和能力养活20亿中国人?    中国人均农用地计世界排名第32位,中国人均耕地世界排名第35位,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72位,在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均靠中前位。况且,由于中国的非耕地性农用地面积很大,中国有利用非粮食食物资源的巨大潜力,中国水域、草原、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农业专家张福锁认为,仅把现在农作物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就至少有50%~60%的潜力可提高。况且,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工程和生物措施等措施,中国的粮食产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西藏之水救中国》认为如果从青藏高原调水到中国大西北,仅此一项中国就可以轻松地吸收和容纳5亿人口。而且,科技还在继续发展,中国的人口承载力远远高于中国现在及未来的人口数量,中国人根本无需担忧养不活自己。    六、少生孩子节约资源的想法是错误的。    随着全球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源实际是没有国界的,根本不存在节约资源留给自己子孙后代的现实条件。资源少了你会买,你并不少用(加上科技节约的);资源多了你会卖,你并不多用(因资源多了浪费的除外)。一切的世界经济活动和世界贸易,都包含着资源的转移。不仅直接资源贸易是如此,还存在更多的间接资源贸易——除直接资源贸易外的其他实物贸易(如汽车、钢铁等)和和非实物贸易(如服务、技术贸易等)都发生着资源的转移,因为无论汽车、钢铁还是服务、技术,其生产过程都要消耗资源。而我们中国少生孩子无论是节约中国的资源还是节约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其实只不过是把我们中国少生孩子节约资源服务于其他国家的人口,是以消弱中国而强大他国。现实的世界时:无论资源再丰富还是严重缺乏资源,你使用的资源取决你对资源的有购买力的需求、世界生产的供给能力和国力的保障,与自身资源的多少无关。澳大利亚人口少,不会一个人吃三个人的饭;日本人资源少,也不会饿肚子,连我们这个第一钢铁生产大国还要进口它的优质钢材。    我们人口多了,经济实力强了,需求量大了,我们就可以到世界各处开发资源、入股矿藏。况且,人口多了,民间正在使用的资源和民间储备的资源也多了。万一突然来了战事,你军队可紧急动用的资源也多。假如中国人口萎缩成现在的1/10,那中国军队可紧急调用的民间资源也就下降90%。看那种情况资源更安全?    况且,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经济与科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口多了,科研队伍强大了,经济实力强了(经济支持),新资源的市场大了(降低成本,提高预期收益),资源开发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如核聚变,如果中国能率先完成技术开发工作,那就永远解决了能源问题。人消耗资源的速度是减法,可人创造资源的速度却是乘法。乘法比减法要快的多,那计划生育一定是大大降低中国未来开发新资源的能力。结果一定是,少生孩子只能降低中国的可用资源量,尤其是人均新资源量。    四大洋、南北极、月球、八大行星与小行星带,都没有定位主权,它们的资源量是中国实控国土资源的百倍、千倍、万倍、亿倍。而这些资源,才是中国长期资源安全的最大保障,但这些资源是要靠实力争取的。而我们中国,却自己缩减人口,预备萎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等于把这些资源预送给别人,最终危害自己的长期资源安全。    七、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口数量的罪。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口数量的罪,而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人口再少,只要污染,还是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多,人人为环保努力,生态环境反而因人口多而更和谐。我们中国人口密度仅137人/K㎡,而日本350人/K㎡,韩国490人/K㎡,新加坡人6376/K㎡。如果是人口多造成环境差,那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环境应更差。但是,恰恰相反,他们的环境很好,人口最密的新加坡反而最美丽。国土面积不变,人口越多则单位国土的环保投入越多,所以新加坡可以建成漂亮的花园城市。因而,把生态环境问题归罪于人口数量是不成立的。    生产生活方式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三类:负影响、正影响和中性。所以,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即是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是产生了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或没有影响(中性)。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人口密度比日本、韩国、新加坡小而我们的环境反而比他们差。而决定生产生活方式性质的因素是:经济技术水平、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政府与公民的环保努力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以GDP为纲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力造成的。由于一味的追求GDP增长的速度,而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足,因而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还是印度的2.8倍,而单位产值的排污量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以这样的方式发展经济,环境岂不污染,生态岂不破坏?    主张减少人口保护环境的人认为,少生孩子、减少人口可以促进中国环保的发展,其实是相反的。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造成中国婴幼儿消费和最有消费活力的年轻人口的大幅减少,造成国内市场严重萎缩,内需缺乏。一方面,内需缺乏就必须争取国际市场来解决就业。落后国家要跟发达国家竞争国际市场就不得不牺牲环境成本。我国产品之所以廉价,劳动力廉价是一个方面,但那只是很小的方面,因为我国劳动生产率只是人家的几十分之一,劳动力廉价几乎被生产效率低下完全抵消了。大的方面在不计资源和环境成本、牺牲资源和环境。比如,2004年西班牙焚烧中国皮鞋事件。西班牙生产一双旅游鞋成本在二十欧元左右。而中国只要三到四欧元,甚至2欧元。十多欧元的成本差价怎么来的呢?主要就在环境成本上。例如,生产的皮革要使用硝酸盐,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高!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就业困难,劳动力廉价,国内消费难以承担起环境成本。征收环境成本税收又会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升高消费量大幅减少,就业更加困难,失业率更高,经济更糟糕[2]。结果,只好通过牺牲环境来解决内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就业问题,最终少生孩子使中国环保处于更不利的境地。    有人拿今年的西南旱灾说事。这是天灾,与人口多少何关?有人把2010年春的西南大旱归罪于中国人口多。西南大旱是天灾,难道人口少了就不发生吗?据郎咸平详实的分析,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太阳活动造成的,把它归结为人类的碳排放增加是一个国际阴谋(详见《郎咸平:气候变暖背后的阴谋》),而人类碳排放量增加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并且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是的,中国人口多了受灾人口也多了,但救灾的力量也更强大,而且人口密度大还可以降低人均受灾人的救护成本和水利工程的人均建设成本,人口多了更有利于抗天灾。    而人口减少,对环保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发展动力都会降低。并且人口减少不利于经济科技的发展,而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对环保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少生孩子,减少人口,根本不可能利于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八、交通压力不是因为人口多。    认为中国人口多的人,常常举挤公交和春运难的例子,难道人口少了中国交通就更舒畅了?巴西人口比我们稀少,但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照样人口密集。由于经济发展对人口规模的要求和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无论人口多少都会往城市里挤,你挤不挤公交与中国总人口多少无关,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建设和你愿不愿做城市人有关。香港人口极其稠密,但香港交通很顺畅,倒是内地城市老堵车。    再说春运。中国人均铁路里程只有一根烟的长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显然不是因为人口多。春运难,真正原因在于:1、铁路投入不足;2、户籍限制,让农民工被迫到处流动;3、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分布错位;4、铁路经营垄断,体制没有活力;5、中国春节的习俗影响。    其实,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铁路,人口多可以使交通更便利。城市交通最快的是地铁和轻轨,但建设与运营成本大,只有足够数量的人口才能降低人均成本到经济适可的程度。而铁路也同样如此,比如京津高铁、京沪高铁让京津沪的交通更便利,而郑西高铁还迫使郑州至西安的航线全部停飞,人口多让这些固定成本高昂的便利的交通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使交通更便捷便宜舒畅。    九、高房价是政府政策问题。    对于中国的高房价,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口太多。其实,这种理论根本占不住脚。中国城市为什么房价高住房难?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口多,所以房价高住房难。俄罗斯人口稀少,且从1992年就不断减少,但莫斯科照样高房价,这还能怪人口多吗?德国人口密度236人/K㎡,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中国仅为137人/K㎡,我们也按40平方米计算,全部城市化,平均楼层高度按10层计算,总共才需要5200平方公里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0.00054%。全国有2860个县区,平均每个县区仅1.8平方公里。即使是达到美国标准,人均住房面积70平方米,也仅需9100平方公里,平均到每个县区仅3.2平方公里。如果再平均到每个镇/街道,即使按照让中国人羡慕的美国标准那根本不值得一提。显然,中国城市高房价根本不是因为人口多。    中国为什么高房价?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国有化的城市土地供应制度,人为的制造城市土地供应短缺;2、地方政府的利益驱使,为了财政收入和GDP增长而不顾民生压力,对房价调控力度太低;3、贫富差距大,富人因穷人消费不足造成的实业利润低而只好选择投资房产,且因贫富差距大使财富集中因而富人有更多财力投资房,造成房地产投机泡沫严重;4、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极易发生投机;5、大城市梦与发展不均衡使过多的人涌向少数大城市,结果推动大城市房价上升;6、官商勾结在房地产牟利;7、人口政策拉高房价;8、货币扩张、热钱涌入、信贷资金和股市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推动房地产泡沫。如对城郊耕地的保护,让我们分析分析它的虚伪性。农村住宅按住房与非住房占地面积比1:3计算,城市按楼层15-30层计算,则农村住宅占用耕地是城市的60-120倍。这就意味着,每保护一亩城郊耕地,就要浪费59亩到119亩非城郊耕地。这叫什么保护耕地?其实是变相的浪费!所谓城郊耕地保护,只不过是地方政府想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地方官员想让自己“富起来”的借口。地方政府假借耕地保护的名,并携带城市土地必须是国有化的制度利剑,故意制造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稀缺,然后引发高地价和“官员致富”,进而制造出城市住房供应不足和高房价,让地方政府、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们爆赚一把,还让某些计生工作者有凭有据的宣传“中国的人口多造成了中国的房价高和人均住房面积少”。 另外,独生子女政策本身让原本用于养孩子的钱变成炒房子的钱(对中高阶层的人来说,少养一个孩子至少可以多炒一套房子),计划生育造成的性别比失衡让青年男性不得不买房子以“筑巢引凤”娶老婆(性别比失衡让女性和丈母娘有资格要求有房子,否则中国也可以像外国一样租房子也能娶老婆),同时独生子女政策也让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愿意出高价为独生子在大城市买一套好房子,结果又进一步推动高房价。    十、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    有人认为,人口少了,国家投入的人均医疗教育水平就高了。按此逻辑,是不是小国的人均教育投入就比大国高了?或者说中国34省分34国是不是人均医疗教育的国家投入就提高34倍?国家收入来自税收,而税收来自劳动者的生产创造。人口少了,劳动者少了,国家收入也就少了,人均医疗教育等国家投入并不能提高。相反,人口多了,像研发、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就降低了,反而可以在医疗教育方面投入更高。另外,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口比重大,经济发展困难,养老投入比例太大,反而不利于人均医疗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少生孩子,看似可以提高孩子的人均教育投入。但是,未来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很重,少生孩子减少人口最终不可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    据不完全估计,2005年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公款吃喝花费3000多亿,公车消费3000多亿,公款旅游出国考察3000多亿,仅此三项就达1万亿左右,而中国义务教育投入才2000多亿。中国行政支出世界第一,但中国教育投入却世界倒数。中国教育根本不缺钱,而是政府投入不足、财政资源被严重浪费。    十一、少生孩子不能提高人口素质。    
首先少生孩子最终不能提高人均教育投入,这在上节已经说过。其次,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素质的代际差别较大,但计划生育不可能去杀现在的活人,只能减少人口素质更高的下一代,自然平均人口素质就降低了。第三,少生孩子使我国未来老龄化严重,降低了国民年龄活力,因而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第四,人口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投入资金多少的问题,更是一个成长环境的问题。但现实却表明,独生子女政策不仅是破坏了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使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十分突出。第五,计划生育系统庞大,本身就要耗费许多财政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都用到教育投入上,中国教育会更好。第六,计划生育给所谓“超生”家庭沉重罚款,这无疑要减少父母对孩子营养教育的投入。第七,强制计划生育的让那些所谓的“超生”父母东躲西藏,孕妇流离颠沛,降低了新生儿的素质。另外,计划生育造成对所谓“超生”孩子的歧视,许多无法入户口甚至无法升学,破坏了“超生”孩子的成长。    十二、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是生育孩子。    
有人认为,未来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不靠孩子也能解决养老问题。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养老人不是饲养动物,人的需要会跟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样,所以说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就解决想法纯粹是不把老人当人看。而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老人手中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纸,还必须有劳动人口把它变成真正的财富,否则它只是一堆废纸而不能购买任何东西。无论任何养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养老供给者还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的孩子。如果整个国家社会都没有孩子,未来就没有劳动者,也就不会有人给你养老,一切养老方式也都无法存在。所以,养孩子,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由于养孩子边际成本递减,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高,养孩子风险远比其他投资方式低,且能解决老年依赖和感情需求问题,所以养孩子是最好的养老方式。而一胎政策,无疑让许多国民老来穷,养老压力沉重,甚至因独子死亡而老无所依,尤其是对农民和城市穷人更是如此。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未来劳动力严重短缺,必定会造成物价大幅上涨和服务价格飞涨,让老年人手中的货币大幅贬值。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中国未来重老龄化,经济不景气,使老年人的养老投资大幅缩水。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未来劳动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养老空有制度而严重缺乏劳动力对其投入,社会化养老方式处于低水平的濒临破产的运转,老人获得的养老资金必定相对于不计划生育而大幅减少。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中国未来劳动力大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困难,政府对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必定增长缓慢或下滑,让老人生活更加凄凉。    十三、计划生育不能缩小贫富差距。    有人认为多生会扩大贫富差距,而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可以降低贫富差距。这种想法是毫无根据的谬论。首先,计划生育提高就业压力,导致未来的就业危机。而就业问题,对穷人更加重要,就业压力的扩大或就业危机对穷人的危害更大。失业问题,实际上主要是穷人的问题,而计划生育增大就业压力制造就业危机无疑要使贫富差距更大。其次,一胎政策导致养育费用大幅升高,导致一般收入及以下人口因教育负担高而贫穷;或因上不起学失去发展机会,失去摆脱贫困的机会。导致贫困及一般收入群体与富有群体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因为: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和珍贵性,家庭采取精品关爱和精英教育模式,导致抚养和教育投入大幅提高;由于少生孩子内需不足造成的就业危机导致学历竞争的激烈,迫使人们要增加学历投资;教育系统趁机抬高教育收费,导致教育收费大幅提高……这些导致抚养和教育费用成为家庭负担的大头,教育费用的大幅升高。很多人以为现在教育费用大幅虚高仅仅是因为教育产业化。这是没有把问题看透。就算没有教育产业化,一胎化也必然导致教育费用大幅提高,因为一胎化造成内需不足会带来就业危机。就业困难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这必导致学历优势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历竞争迫使家长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增加子女的学历投资。比如,一般收入的城镇家庭也会花2、3万块择校费上个好中学,也会花几万、十几万买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是亏本生意!又比如,从幼儿园高收费调查可以看到,幼儿的学前教育费用比大学还高。家长们把教育优势竞争提前到了学前。又比如,本该分文不赚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变成了第二大暴利行业,紧排房地产业之后,10年乱收搜刮二千亿!第三,一胎化生育破坏了缩小贫富差距的自动调节,扩大贫富差距。根据养育能力选择养育几个本来是贫富差距的有效调节机制。这是因为:1、富人的下一代越多,其每个子女继承的财产就越少。对下一代人来说,缩小了贫富差距。2、培养人才需要付出巨额的资金。穷人缺乏这个条件,而富人有这个条件。富人多养育儿女,富有的财产可用在多为国家经济培养人才。这实际上是公益的、是均贫富的。3、富人多养育儿女是多增加消费最大人口,扩大消费市场。一胎化强迫富人穷人都只生1个,破坏了以上缩小贫富差距的自动调节。我国现状是城镇富于农村,培养儿女的经济能力强。让城镇多养育儿女,一方面可以多培养将来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一胎化决定农村养育1.5个,城镇养育1个,此举无疑导致城乡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3]    除人口政策外,贫富差距过大其他重要原因有:1、不平等的竞争机制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2、政策的不平等、改革开放的先后和不平衡的发展战略;3、户籍制度和人为制造的城乡不平等;4、国家的长期低教育投入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而又公平的教育,尤其是对穷人危害更大;5、民主与法制发展不足,使权贵阶层更富而弱势阶层相对更穷;6、国企垄断导致经济资源向少数国企严重倾斜,而与绝大多数非国企民众收入相关的民营经济与个体经济却遭各种不公平待遇;7、低工资、低劳动保障、低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模式扩大贫富差距。而这些因素,责任主要在政府,而与中国人口多无关。    十四、少生孩子不能强国。    
计生部门赞美计划生育富民强国,前几节我已经证明计划生育不能富民,其实它更不能强国。综合国力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为基础。物质财富是人生产的,科技是人研发的,军事是人装备的,综合国力当然是以人为基础的。少生孩子阻碍科技发展,也就同时阻碍了经济发展。一胎政策造成中国兵源大幅萎缩和未来支持军事发展的财政力量相对大幅削弱,当然不可能利于中国军力的发展。GDP=人均GDP×人口数量,而一胎政策既要降低中国未来人均GDP又要大幅减少未来中国人口,无疑要大幅削减未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我已经在《人口战略与中国崛起》中证明:在知识经济时代,边际人口科技拉力递增,边际人口GDP递增,边际人口军事实力递增和边际人口综合国力递增。所以,无论如何,少生孩子根本不可能强国,而实际只能弱国。    十五、7亿、5亿或3亿适宜人口论是错误的。    不少中国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减少了生活水平就更高,不少国民也这样认为。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原始人生活水平最高,因为原始人最少!但恰恰相反,原始人是赤贫。按这种说法,中国人口密度仅137人/K㎡,而日本350人/K㎡,韩国490人/K㎡,新加坡6376人/K㎡,因而日本韩国新加坡人生活的更差,他们应减少人口以改善生活。特别是新加坡,已不适宜人类居住。但恰恰相反,他们生活的很好,人口最密的新加坡也最美丽。显然这种减少人口提高生活水平的说法是相当谬误的,因为提高人生活水平99%的因素是以经济科技水平为基础所形成的综合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是单纯的原始人均资源的多少。    一些人口专家坚持认为:我们中国人口太多了,人口拥挤,人口密度高,如果我们中国人口减少到适宜人口生理水平,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如果按这样的说法,中国就不应该城市化,因为城市人口密度太大了。如果中国城市化,无论中国有多少人口其居住的人口密度是一样的。美国只有三亿人,但纽约、费城、芝加哥一样非常拥挤。西欧国家人口低惯性增长,小城镇一个个消失,但大城市人口却仍快速增加。俄罗斯人口从1992年就不断减少,但是人口还在往莫斯科等大城市集中,虽然俄罗斯人口稀少但莫斯科照样高房价!所谓的人口密度与总人口数的关系在城市化下都是数字假象,人口生理密度在城市化下与人口总数无关,适宜人口生理论在城市化下是虚伪的数字游戏,毫无实际意义。    何谓适宜人口?其科学标准有两个:1、最佳国力人口;2、最佳生活水平人口。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综合国力最大化和生活水平最高化的人口。判断人口多少是适宜的,那就要看:1、增加人口是否增加综合国力;2、增加人口是否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我已经在《人口战略与中国崛起》中证明在知识经济时代边际人口国力递增。这就意味着,对综合国力来说,人口越多越好,不存在最佳国力人口的边界。由于提高人生活水平99%的因素是以经济科技水平为基础所形成的综合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是单纯的原始人均资源的多少,所以增加人口可以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那就不存在最佳生活水平的适宜人口。    在经济全球化之下,人口承载力也已经全球化。依照适宜人口的标准“综合国力最大化和生活水平最高化”,7亿、5亿、3亿适宜人口论是根本不成立的。首先,一个13亿人口的中国绝对比一个7亿、5亿或3亿人口的中国更强大,中国人口减少绝对不利于国力的增加。其次,中国人口由13亿降到7亿或3亿,与不降低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低,因而生活水平也会相对更差。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中老龄化严重,经济发展能力很低,民生压力很大,怎么可能用减少人口而提高生活水平呢?既然如此,中国人口从13亿降到7亿、5亿或3亿,既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又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什么理由认为7亿、5亿或3亿人口是中国的适宜人口呢?    十六、世界允许存在一个13亿人口发达的中国。    不仅有美国专家劝说中国人口不减少就不能变成发达国家,连多次给中央讲课的经济学家程恩富也认为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人口要降到5亿。可惜,据美国预计,美国2010年人口要超过5亿,是不是美国由此沦落为发展中国家呢?现在非洲人口已经超过10亿而且还在高速增长,印度人口预计2100年要超过18亿,是不是非洲永远贫穷印度永远不能成为发达国家呢?在经济全球化之下,资源实际也已经全球化。中国减少人口为世界节约资源,但非洲、印度等都不会这样做,最终我们节约的世界资源还是被他们使用,对我们中国有何益处?中国自知人口多,却要学习美国高耗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边大量浪费自己的资源大肆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再一边高喊自己这种耗费资源破坏生态的发展模式无法承载13亿人口进入发达国家,中国人岂不太可笑了?为什么不学习日本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发展模式?世界可以允许100发达的日本,未来地球也可以允许一个人口达100亿人口发达的世界,为什么独独不能允许一个13亿或者20亿人口的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是不是中国34省分34国而任何一个省人口都不过一亿是不是又可以成为发达国家了?    相反,世界需要一个13亿人口的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后,13亿人口可以带来雄厚的财力、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广阔的市场。这样的一个国家,不仅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消费驱动力,更能为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更优更廉价的科技成果。比如航天育种,中国人口越多则财力与科研力量越强,研发速度就越快;中国人口越多人均成本就越低,众多人口可以让中国轻易消化掉巨额研发成本,为世界人民提供的科技成果也就十分廉价了。13亿人口的发达中国可以通过巨大的国内市场有力的带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对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可以提供更多的援助,可以为世界伸张正义,可以有力的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和环保发展,从而更强有力的带动世界的发展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生活的提高,这才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而少生孩子、减少中国人口,根本不是对世界的贡献。    十七、性别比失衡的确是因为一胎政策和强制计划生育。    正常的新生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3~105:100,中国的这个比例在1990年是112:100,1995年是116:100,2000年是118:100,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达到120.22:100和120.56:100(实际可能更高,因为各地计划生育部门为了显示对性别比失衡控制的功绩或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几乎全部都在这方面的数据上造假)。中国只有计划生育比较宽松的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和二胎试点地区性别比例正常。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有1岁的男青年,而对应的适益婚配的20~30岁的女青年只有7206万,男比女高出4000多万。而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每年新出生男婴又比女婴多出120万。与每年增加120万相对应,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每持续一天,每天至少有3000女胎儿被杀。    对于一胎政策和强制计划生育造成的性别比严重失衡,计生部门对此矢口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二胎试点地区和计划生育较松的新疆西藏性别比正常的现实表明,中国的性别比失衡的确是因为一胎政策和强制计划生育。由于强制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政策与公民要男孩愿望的矛盾,使许多父母不得不痛心坠下女胎儿。受佛家与儒家思想影响,性情善良的中国人岂愿杀死已经几个月的亲生骨肉?尽管中国文化像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重男轻女,但只要没有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血液里已经融入佛家与儒家思想的中国人根本不会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中国也不会性别比失衡,每天也不会增加3000多个光棍。    十八、汉族人其实最不喜欢生孩子。    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喜欢生孩子,尤其是认为汉人喜欢生孩子,所以要对汉人进行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才能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但在全世界的现实表明,现在中华文化圈和汉人最不愿生孩子。纵观全球各国各地区,华人总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现在中国生育率已经降到1.3左右,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9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6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在已经大力鼓励生育的情况下,2009年台湾澳门总和生育率仅为1.0,香港也仅为1.1,连排世界倒数前三名。纵览世界现实,岂能说中国人或汉人喜欢生孩子?现在汉族生育率仅1.2左右,这意味着汉族人每过一代人口大约减少45%,7代之后(约200年)人口减少为原来的1.5%(大约1800万人),10代之后(约300年)人口减少为原来的0.25%(大约300万人),况且还是老龄人口比例巨大,新生儿比例极低。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可以在一二百年里完全可以沦落为一个又老又小的弱小民族,汉族几千年来建立起来的民族人口基业可以在一二百年里完全毁掉。    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生育率仅为1.22,而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生育率为3.20,维吾尔族生育率为3.16,远高于汉族。在中国整体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且很低的情况下,少数民族人口却呈加快增长的趋势,如年少数民族人口年增长率为2.24%,年升到2.52%,年竟加速到2.99%,而此时汉族人口年增长率已经仅为0.40%,而且很快面临人口负增长。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计算,2001年到2005年少数民族新生儿约占全国出生人口的25%。而依照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趋势和统计局数据推算,现在少数民族新生儿占全国比重已经突破30%。由于汉族新生儿性别比严重失衡,而且生育率持续处于超低水平,汉族新生儿占全国的比重很快会低于60%乃至50%以下或甚至更低,到时候主体民族必然沦为少数民族。    汉族的生育文化是古代先贤通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传香火”、“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等思想文化元素策划出来的。但是,这些传统思想文化已经全部被戴上“思想落后”的帽子,被中国人自己严重破坏。在思想大解放、社会道德堕落、计生宣称铺天盖地、现在经济社会运转机制和社会养老的作用下,汉族的这些传统民族生育文化元素已经流失殆尽,而新的民族生育文化又没有形成,必然导致汉族生育率处于危险的超低水平。汉族人喜欢生孩子,早已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十九、一胎政策利不在千秋。    在给中国造成很大危害的同时,计生部门却宣称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前面已经证明,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同时,实际上它也在祸害千秋。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已经把中国的传统生育文化破坏殆尽,使中国生育率处于超低的危险水平,新生儿比例降到全球的10%。人口是民族与国家力量的源泉,无论是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巨大破坏还是对中国人口再生产能力造成的巨大伤害,都将严重损害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界的实力和尊严。    民族的安全最终由民族的人口实力和生育文化所决定。中国如此少生孩子和强制计划生育对中华民族生育文化的摧残,最终只会危害中华民族的自身安全。特别是海外华人,更受本族实力所影响。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的人口与生育文化雄立不倒,哪怕她被打倒一万次,她还能站起来继续跟你打;如果他的人口和生育文化萎缩倒下了,你打他一次,他就完蛋了。众多人口与强劲生育文化,才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生命力。强制少生孩子,不仅摧残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人口,还摧残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生育文化,这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安全,降低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生命活力。    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主体汉族,历经入侵,历经战乱,历经灾难,多次亡国,多次濒临亡族,多次损失惨重。但我们却败而不亡(亡国),亡(亡国)而不死(民族仍延续),损而不折,依旧顽强的生存延续着,难道不是因为我们人口众多、生育文化强劲吗?众多人口让我们经得起战乱,经得起损耗,经得起折腾;强劲的生育文化让我们在战乱之后、巨损之后、折腾之后随即补充众多的年轻人口,让我们依旧有力量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这就是我们败而不亡,亡而不死,损而不折,五千年来强劲延续下来并最终成为胜利者的秘密所在。但是,让我们民族尤其是让汉族倔强延续的强劲民族生育文化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由于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造成中国未来劳动力严重匮乏,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未来20年劳动力缺口1亿以上,为解决劳动力缺口,中国将不得不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为何我们不多生一些自己的孩子去解决自己未来的问题并壮大我们民族的实力?为何要逼自己为它族腾出生存空间?这岂能是利在千秋?    二十、计生部门违反基本国策精神、科学发展观和宪法。    中国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给计生部门的大扩权,让计生部门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和利益,比如罢官和撤销国家饭碗的巨大权力,巨额罚款收入,大量灰色收入等,半月谈2009年第8期就报道了一名乡干部自曝地方计生成为当地最油水最风光最想进的政府部门。由此,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甚至置民族与国家利益于不顾而千方百计的维护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由此,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甚至置民族与国家利益于不顾而千方百计的维护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越是宣传人口恐怖论、人口负担论和那些荒谬的人口思想,计划生育就越可以强制,规定的生育数量就可以越少,这样与人民的生育愿望就越背离。而越是背离人民的生育愿望(包括国家人员),他们的实际权力就越大,利益也就越多,否则他们就没有这些巨大权力和利益,所以他们就提倡和支持一胎政策。这就是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诞生与维持的权力——利益机制所在,也是计生人员当初鼓吹要强制计划生育与一胎政策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当初他们这么做就是为自己扩张权力而不是他们所说的种种“好处”,因为这些所谓的“好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谬论。对计生部门来说,越是宣传人口恐怖论、人口负担论和那些荒谬的人口思想,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维持的就越久;计划生育越是强制,规定的生育数量越少,越是可以干扰人民的生育自由,他们实际获得的权力与利益就越大。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快速下降到1980年的2.24,这时候的下一步计划生育工作就是防止生育率下滑到过低的水平(注意:计划生育既可以是鼓励少生,也可以是鼓励多生,并不是计划就要减少,也可以是计划增加),但此时中国却开始一胎政策。即便不谈一胎政策的正确性,到了199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降到1.8,1995年降到1.48,2000年降到1.22,一胎政策也已经超额完成了历史使命。但计生部门为了自身利益,通过篡改人口数据、让人口专家向中央建言和继续灌输计生思想的方式继续维持一胎政策。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其宗旨是使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当然,由于当时人思想认识受时代局限性的限制,这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但当时的愿望是好的。只不过是到了相关部门具体政策及执行却严重走了样(很可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因为越强制、规定生的越少他们的权力与利益也就越大),不仅破坏了此国策的形象,糟蹋了许多宪法规定的人民权利,恶化了干群关系,还让党和政府为他们的恶劣行为背黑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但党中央国务院是明文规定不准这样做的。简单的说,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最基本的内涵和最核心的使命。根据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宗旨的内在要求,根据党的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某一个时期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实施内容,但不等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本身,它要随着具体社会条件的变化根据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精神的内在要求而与时俱进的调整。所以,鼓励少生不是基本国策,具体人口政策不是基本国策,强制计划生育不是基本国策,当前人口政策也不是基本国策,一胎政策本更不是基本国策,否则那就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曲解或误解。而讨论当前人口政策是否还适宜、是否放开生育或放开二胎、是否鼓励生育,都不能阻止或盖上反对基本国策的帽子,因为这本身就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党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人提出的内在要求。当条件变了,由多生变成少生或不愿生,由高生育率变成低生育率,这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内在的要求调整具体的人口政策,否则就违反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宗旨。无论一胎政策本身,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91年就降到1.8,2000年降到1.22,还是近几年人口抽查客观数据显示的1.3左右的总和生育率(是属于十分危险的超低生育率),这皆不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按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宗旨和精神所提出的内在要求,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要求,中国不应该再实施一胎政策,而现在更应该鼓励生育。但现实中,既得利益集团不但不提鼓励生育的事,反而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置民族未来、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的维护一胎政策。显然,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宗旨的内在要求、党的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来讲,计生部门和人口专家中的一些人员至少已经违背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党的科学发展观20年(从实施一胎政策算起则是30年)!    宪法规定保护人权,但计生委却强制计划生育,这违背宪法。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一律平等,但计生委的计划生育政策则民族不平等、城乡不平等、区域不平等,这又再次违反宪法。计生委作为国家部门已经违宪三四十年!(22000字)    注释:[2]、[3]、人生如棋,《一胎化生育必带来一系列经济危机及严重经济问题》  
  继续计划生育将使中华民族大沦落,鼓励生育是党的伟大历史选择人口
22:57:22 阅读279 评论15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鼓励生育是党的伟大历史选择     刘忠良  邮箱:  博客:cnlonglzl.blog.163.com  cnlonlzl.vip.bokee.com     前言:国家与民族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竞争!物质财富是人生产的,科技是人研发的,军事是人装备的,民族与国家的力量是以人为基础的。人是民族与国家存在的生命载体,人是人类活动的微观主体,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和所有者,人口是民族与国家力量的源泉与实力的载体,人口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生育孕育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生育是创造民族与国家力量的第一生产力!而现在中国已经处于超低生育率阶段,无论从中华民族复兴还是从中国崛起的角度来考虑,中国都必须注意自己的人口政策调整了。     目录:  一、民族与国家竞争的大趋势  二、计划生育埋下人民的怒火  三、民族人口衰落将让党背负历史的责任  四、中国人口危机危害党的执政地位  五、鼓励生育是党的伟大历史选择     一、民族与国家竞争的大趋势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她的根基是什么?我想,它不是领土,因为若无人,再大的领土也没有意义。我想,它不是资源,因为若无人,再多的资源也没有意义。我想,它也不是制度与文化,因为若无人,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文化也没有任何意义。我认为,它是人。又由于决定人口的主因是原人口数量、生育文化和生育制度(鼓励或抑制生育),所以我进一步的认为,它是人口、生育文化和生育制度。人口与生育,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历史上,曾有90%的氏族因人口太少和生育不足而灭绝了。物质财富是人生产的,科技是人研发的,军事是人装备的,民族与国家的力量是以人为基础的。人是一切的创造者和最终所有者,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的力量之源。没有人口就不能称为国家或民族,没有生育就不会有国家与民族的延续。历史的演变一再证明,人口与生育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没有人,能谈什么?什么都不能谈。人的力量才是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力量。所谓物质力量,那都是暂时的,那都是人创造的。有了人,什么都可以有;没有人,什么拥有的东西都会失去。纵观人类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切经济的优势都会成为过去,一切科技的先进都会落后,一切军事的强盛都会衰落,一切国力的强大都会被送进历史的课本,只有子孙兴旺延绵不断的民族才是永恒的。只要人在,一切还有机会;缺乏人口,一切机会都不属于你!人在,机会便在!人在,机会在,强盛的希望便在!古今中外五千年的历史表明:人旺人强,她一定会强;人衰人弱,她一定会弱!历史的机会总是大而重,历史的机会最终只属于拥有强大人口与生育的民族。缺少人口,缺少孩子的民族,要么走向消亡,要么逐渐淡出。  
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是人类社会所有竞争活动的承担者,人是人类社会所有实力的最终承载者,人是人类社会一切的创造者和所有者,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所有力量的最终源泉,因而人口实力(指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位一体的人口,以下皆同)是民族与国家实力的核心,是一切民族与国家力量的源泉和实力的载体。  
可以说,人口是一个民族一切的一切,因为民族的定义就是人的群体。一个民族可以没有自己的国家,也可以没有自己的领土,但一定不能没有自己的人口。民族因其人口存在而存在,民族因其人口发展(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而发展,民族因其人口实力强大而强大。人口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的根本。没有人口就没有民族,只有人口的强大才有民族的强大。人口再生产能力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能力,因为人口再生产能力最终决定民族的实力,而民族的实力决定着民族的荣耀和命运。同样,在人力资本越来越重要、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不断相互学习和相互紧密跟进的今天,人口再生产能力也是一个国家长期最核心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决定人口实力的对比变化,从而在长期上决定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就像法国哲学家孔德曾经所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工业革命前后的西欧国家崛起,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实质是在一定人口(指在一个时代和一定范围内能够创造出足够国家力量使国家崛起的人口数量,否则它会因人口太少而无法崛起)基础上,通过军事的、制度的和经济的时代差别来崛起的。如西班牙、葡萄牙的枪炮轮船,荷兰、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工业革命,都是与当时的大部分民族和国家有一个时代的差距,才让这些人口远比中国、印度少的“小国”崛起。即便如此,此时的人口仍有决定性作用。虽然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依靠轮船和枪炮占领基本上还处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美洲和非洲,17世纪荷兰通过股份制、银行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垄断了全球贸易的一半,但三国人口分别只有800万、200万和100万,无法保持长期的强盛地位,后来被综合三国所长(轮船、枪炮和资本主义制度)且人口更多的英国所取代。而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开始后,通过制度变革和工业革命,大国崛起就变成了经过这两种革命后的人口大国崛起。也即是说,在现代制度革命和现代经济革命后,只要通过新制度和新科学技术装备国民,人口大国的人口力量必然会通过制度与科学技术对人口力量的倍乘效应使国家力量显著的大幅度的增长,如后来欧洲新崛起的德国、俄国,美洲崛起的美国,和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都是比前面几个国家人口更多的“人口大国”。今天来说,比如中国、印度、巴西的崛起,又全是人口大国。因为在国家制度革命和工业革命后,彼此之间的制度、经济及军事的时代差别趋于消失,变成一个时代内即现代社会内的竞争,而不是资本主义与旧封建主义、工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热兵器与冷兵器的竞争。在国家制度革命和经济革命后,人口就成了国家崛起中最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人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主体,人是人类一切实力的载体,人是人类一切力量的源泉。综合国力永远可以这样简单表述:综合国力=人口实力×制度×科学技术装备×规模效应和政府协调能力。  
人是力量的源泉和承载者,人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在全球化下知识技术和物质资源使用无国界的今天,保住了人口就等于保留了实力和财富。未来大国长期竞争的实质不是经济的竞争,也不是科技的竞争,更不是军事或政治的竞争,因为这些竞争归根结底都只是人的竞争,都是依附于人口的竞争。未来大国长期竞争的实质是创造竞争主体——人口的竞争。由于相互学习和不断发展,后发国家和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使世界各国人口素质具有趋同趋势,未来很难再有今天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巨大人口素质差别。当人口素质的鸿沟消失时,人口数量和结构就是人口实力的一切。创造和吸引竞争的主体——人口,才是未来大国最根本的竞争。保持或促进人口再生产能力的发展将是未来大国竞争中最具根本性的竞争。由于相互学习和发展,制度因素趋于同质化,经济基础差别鸿沟消失,人口因素将更趋于主导地位和决定性地位。在人口这个竞争上胜利了,其他方面的竞争就跟着胜利了。而在人口竞争上失败了,其它一切就必然失败。无论过去他多么强盛多么辉煌,人口竞争的失败将注定一切的失败。失去人口,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主要是知识技术)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和存在基础。若制度等基本不变,则人口发展变化主导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变化,经济社会变化主导一个国家的各方面变化,进而主导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人口主导大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大国经济变化主导世界经济变化,大国经济竞争主导世界经济格局转变,因而人口最终主导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和大国的起落沉浮,新兴国家的崛起实质是人口力量的崛起和爆发。  
无论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或军事的竞争、政治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一切民族与国家的竞争都必须由人来进行。因而民族与国家间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作为民族与国家整体的人,就是人口,它包括人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因而民族与国家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人口的竞争(暂不考虑制度等因素,或认为制度是同质的或制度的结果是同质的),人口是民族与国家竞争力量的唯一真正源泉。保持强大的人口实力,是民族与国家强大的根本保障,是民族与国家未来竞争的根本保障,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最根本最基础的保障。  二、计划生育埋下人民的怒火  
一项国家政策,必须要既符合人民的愿望又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否则就会导致人民的反对。国家用强制的方式规定国民生育至多只能生育几个孩子,违反了人民生育的自由权利,必然导致人民的反感。尤其是我国的人口政策强制规定多数国民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对家庭来说不仅是高风险的,而且还是未来养老压力沉重的,这是令许多国民无法接受的。同时,计生部门为了执行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罚款、拘留、开除公职、强制结扎流产等惩罚措施,不仅严重违反了宪法所赋予的人民权利,更是侵犯了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地方计生人员和领导干部把计划生育当做提款机,许多地方计生人员和干部的粗暴及违法行为(特别是农村,那些强制强暴计划生育行为严重违法)严重恶化了干群关系并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论坛》在《未来十年你我面临的挑战》的调查中显示“基层干群冲突”位列第三,计划生育是基层干群冲突尤其是农村基层干群冲突的重要引燃点,这无疑会损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而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许多人民群众必然会把对计划生育尤其是对一胎政策的怨气归罪到党的身上。恶化了的干群关系、受损的党和政府形象及民众对计划生育的怨气,这些必然会损害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人心。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政策会给中国未来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危机。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和存在基础,中国近20年来的超低生育率和由计划生育所造成的30年来的新生儿性别比失衡及由一胎政策造成的421家庭结构必然会引发未来中国一系列的社会与经济危机。而当这些危机爆发的时候,人民必然会想起曾经的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而这些政策,又是在党的执政下进行的,人民会把人口危机的怒火泼向谁?  
由于强制一胎政策所塑造的超低生育率必然会引起未来劳动力的急剧衰减和重老龄化危机,势必会严重损害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再生产是物质再生产的基础,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显然中国的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政策是不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口政策。从生产上讲,现在的低生育率势必造成未来的劳动力大幅减少,造成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更新严重不足甚至断层,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成无米之炊!中国劳动力将从2013年开始加速减少,从2028年至2038年中国劳动人口年均减少将激增到1200多万——大崩溃!从消费上讲,一胎政策大幅减少孩子,从婴儿需求,到儿童需求,到少年需求,再到青年需求和中老年需求,都会依次大幅减少。现在孩子少了,儿童教育需求减少了,小学倒闭教师失业,这只是计划生育对中国产业影响的开始。依次人生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人口的减少,中国产业产业将经历一次大清洗。现在是小学倒闭,明天接着就是大学、汽车、房产等众多行业的倒闭潮,而小学的倒闭就是其前奏。到2025年,中国25至34岁年龄段人口将比2015年急剧下降30%,将导致大部分产业严重产能过剩,中国未来将面临持续的产业大清洗!日本岁人口仅比1980年下降了20%就导致日本经济破裂,此后低生育率的日本便一蹶不振。而更低生育率更快速劳动力减少的中国情况会更好吗?不仅如此,一胎政策必将使中国人口快速老化,人口老了的国家岂能发展更快?一胎政策使未来中国重老龄化,养老负担极重,社会资源被迫更大比例的投入养老,严重抢占用于发展的资源,这岂能有利于中国发展?面对一胎政策造成的老龄化飞速发展和未来的重老龄化危机,有人以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了。殊不知,跨国研究表明,由于老龄化降低人口活力、创新活力、经济社会活力且恶化投资预期,老龄化是十分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日本工业部门的投资大致相同,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明显超过日本。目前日本的投资额比美国多三分之一,但劳动生产率仍落后美国近20%,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情况也大致如此。从中国的人口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将在2012年后动力渐次衰减,在2020年左右后经济形势加速恶化,而到2028年左右后将面临长期的衰退。未富先老的中国将远比今天的日本更甚,经济的低迷将导致中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而这场危机,将危害到每一个中国人!  
依照联合国预计中国人口在2020年后开始减少,中国的超低生育率决定中国人口必然在2020年后加速减少,然后以每年一两千万的速度下滑。在中国人口大崩溃的同时,中国面临的不是人口减少人均财富增加,而是更穷。是的,现在一对父母养一个孩子看似提高了人均GDP。但未来,一个孩子养两个父母,是不是又要降低人均GDP?现在是一个孩子分一对父母的GDP,那未来就是两个父母分一个孩子的GDP,最终少生孩子只能降低人均GDP。所谓少生快富和提高人均GDP只不过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是十分目光短视。试想想,一个孩子不生,是不是现在提高人均GDP更快?是的。但是,一个孩子不生的国家未来别说有GDP,连民族和国家都亡了。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不单单是人口数量的减少,还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者比例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必然是收入能力降低或收入增长能力降低。而劳动者比例的降低,必然是人均GDP的降低或人均GDP增速的放缓。比如一个421家庭,当最大一代退休时,给家庭带来收入的劳动力暴减2/3或4/7,很显然家庭极有可能变穷。2007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退回到了1988年的水平。而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日本2024年的家庭财富将降至1997年的水平。现在日本人均收入与美国相比越拉越大,日本相对于美国越来越穷。今天日本的衰落就是明天的中国写照,而明天的中国却是未富先老,许多中国人面临的将是老来穷!  
在未来劳动力或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不是就业压力减少,而是就业压力更大。创造需求,需求创造就业。从怀孕开始,到大学毕业,这些未参加劳动的人口创造了大量消费。少生孩子,必然减少孩子的相关消费,特别是孩子创造的消费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而少生孩子必然增大就业压力。况且,孩子需要人照顾,少生孩子则提高就业参与率,进一步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许有人认为未来年轻劳动力减少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就更轻了。但是,虽然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要就业岗位,但这个年龄段也是人生消费最旺盛的时候,汽车、房产、各种电子电器等这时会被他们大量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就业来自消费需求,需求创造就业,他们旺盛的消费所创造就业岗位大于他们的就业需求从而降低就业压力,而未来劳动力的减少只会与此相反增大未来年轻人的就业压力。现实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年轻人口的不足将导致经济与消费不振,反而年轻人的就业压力更大。到时候,现在的计划生育将造就更大比例的失业人口和更多失业愤怒的年轻人!  
现在的人口政策造成的421家庭结构,将给未来中国带来沉重的养老压力。计划生育所塑造的人口结构,无论对老人还是对年轻人来说都是压力沉重的。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中国人的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了,这种想法是十分幼稚的。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人的需要会跟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特别是,人均寿命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又随人口年龄提升而递增。其最终结果是,经济发展未必能够提高养老能力,也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寿命延长和寿命延长所导致的医疗护理费用加速提高而最终导致养老能力降低。就像经济发展反而感到养孩子越来越难一样,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是养孩子的能力大幅降低,甚至养孩子还因此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经济发展未必提高养老能力,从中国城乡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现在与过去的养老压力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反而降低养老能力、提高养老压力。而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老人手中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纸,还必须有劳动人口把它变成真正的财富,否则它只是一堆废纸而不能购买任何东西。而只生一个孩子,无疑让许多国民老来穷,养老压力沉重,甚至因独子死亡而老无所依,尤其是对农民和城市穷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未来劳动力严重短缺,必定会造成物价大幅上涨和服务价格飞涨,让老年人手中的货币大幅贬值。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造成中国未来重老龄化,经济不景气,使老年人的养老投资大幅缩水。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未来劳动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养老空有制度而严重缺乏劳动力对其投入,社会化养老方式处于低水平的濒临破产的运转,老人获得的养老资金必定相对大幅减少。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造成中国未来劳动力大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困难,政府对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必定增长缓慢或下滑,让老人生活更加凄凉。到时候,不仅愤怒的是养老负担沉重的年轻人,还有数量庞大的老年人。  
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政策所造成的超低生育率与“未富先老”的人口危机,势必严重危害稳定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稳定器,但现在和未来急剧增长的养老负担和中国还比较穷的现实使中国这一稳定器的建设至多是很低水平的广覆盖。因为中国即使再发展10年仍旧比较穷,况且中国的发展本身需要整个国家的大量投入,除非中国愿意让国家发展的资源被被社保吃光。现在尽管有来自全国的年轻人口去补贴上海人口再生产的不足,且上海经济实力又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最强,但上海面对自己的社保仍力不从心。2008年上海市本级财政支出不到900多亿,而用于弥补社保的窟窿竟达170多亿,占财政支出的18%。现在是全国年轻人口补贴最富裕的上海,但未来谁来谁又能补贴依旧比较穷的中国?恐怕上帝也给不出答案。未来超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作用既比较脆弱,又会让多数人民群众不满,继续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只会塑造一个未来更加脆弱更加对执政党不满的社会!  
不仅如此,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政策让未来中国众多的男男女女尤其是男人更加不幸。人生幸福的主体是婚姻的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是社会和谐安宁的细胞,女人是男人心灵安慰的家园和克制自身情绪与行为的心灵按钮,但中国的这个问题上即将面临大规模的危机!由于计划生育,尤其是一胎政策,国家控制生育和国民要男孩的矛盾导致中国的性别比例严重失常。正常的新生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3~105:100,中国的这个比例在1990年是112:100,1995年是116:100,2000年是118:100,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达到120.22:100和120.56:100。中国只有计划生育比较宽松的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和二胎试点地区性别比例正常。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有1岁的男青年,而对应的适益婚配的20~30岁的女青年只有7206万,男比女高出4000多万。而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每年新出生男婴又比女婴多出140多万(按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计算)。未来中国将面临五六千万的庞大光棍潮,四五男人中将有一个找不到老婆。失调的性别比将大大加剧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其他难以预知的行为,将极大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硕猛禽和战枭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