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过奖了什么意思奖

创造了无数大师的「全日本最好看大奖」,今年颁给了谁?
创造了无数大师的「全日本最好看大奖」,今年颁给了谁?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一夜美学(yiyemeixue)当你被一张简洁又温柔的海报吸引,走向MUJI的店铺;用腻了熊本熊表情包,却依然对去九州泡温泉念念不忘;说起夏天,立马想起可尔必思的蓝色包装;冥思苦想早餐菜单时,随手拿起7-11货架上的面包;经过优衣库,顺便看看有哪些新款T恤……这些日常惯性悄无声息地组成我们关于日本设计的印象,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起点——JAGDA 。成立于1978年的JAGDA 是亚洲最大的设计类团体,对平面设计师来说,每年的JAGDA新人赏是如登龙门一般的存在。/水野学:台湾7-11食品系列包装原研哉、佐藤卓、水野学、佐藤可士和……这些如今响当当的名字当年都是被JAGDA 选拔出的青涩"新人"。/佐藤卓:明治meiji《设计解剖展》海报在所有「设计」类目里,平面设计通常是最被低估的——看似无法创造具有实际功能的物品或空间,实际上却最无孔不入。图像之美不仅关乎视觉,更悄悄渗入五感的缝隙,填充那些关于好吃、优雅、温柔、凉爽的定义。它们在路边埋下一个个低调的伏笔,通往可被信赖物品,以及值得追随的品牌。/原研哉:茑屋书店品牌设计何为最棒的平面设计?在JAGDA 中,我们会发现"好看"和简明易懂仅仅是基本中的基本,从余白处散发的魅力却更余韵十足——这是作者苦心安排的彩蛋,只供知音心领神会。/今年获得JAGDA唯一大奖龟仓雄策赏的是中村至男为自己的个展制作的海报在JAGDA创立至今的40年里,电脑代替了画笔、手机屏幕代替了书本——简单粗暴成了通行语言,快餐时代的鼓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急促。但很多时候便利仅仅是便利而已,那些被精心制造的"灵光一闪"永远能从爆炸的信息里脱颖而出。它们不仅替商品和品牌发声,更能直抵内心,因而显得格外珍贵。来看看今年,这个「下一个原研哉」奖颁给了哪三位新人吧!(以下三位你可能没有听过名字,但他们的作品你很可能见过。)本金井AKI/受赏作品:KOKUYO「THINK OF THINGS」系列包装创立于1905年的日本百年文具品牌国誉(KOKUYO),今年又火了一把,从国誉新开的概念店铺「THINK OF THINGS」里,你可以嗅到一丝亲切的怀旧气氛,却不能在任何一个角落找到"衰老"的痕迹。「改变视角便可产生新的价值」——这间让人耳目一新的店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金井AKI操刀的视觉,简洁利落的花纹是跃动的年轻底色,字体朴素到有几分怀旧,像是随时要滴下油墨的香味的老式印刷,却暗示着一种全新的轻盈感。老成稳重却充满活力,是国誉可供信赖的文化"坚守"、以及值得期待的新鲜诗意。/受赏作品:KOKUYO DESIGN AWARD 2016 视觉 金井AKI目前就职于国誉,主要担任店铺和活动的艺术指导,也负责空间视觉系统和国誉内部的品牌设计工作。/受赏作品:自主制作海报·行星大气分子构成系列花原正基/受赏作品:资生堂LINK OF LIFE展览视觉花原正基任职于资生堂,有趣的是,除了负责平面设计工作,他还负责资生堂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例如让在线会议变得更美的APP「TeleBeauty」、或是只有在经过的瞬间才能看清内容的橱窗……大学毕业于土木学科的他,是介于Geek和设计师之间的神奇存在。/受赏作品:资生堂LINK OF LIFE展览视觉材料与建筑学的基础让他对先端科技保持着敏锐的思考,同时是感性和理性的高手。/受赏作品:为法国餐厅设计的海报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灵感迸发,更有如工艺品一般的细腻质感。他认为再好的创意,也需要完美的技术去落实。/受赏作品:资生堂睫毛夹海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科技必须贴近于人。比起流于形式的耍酷炫技,蕴藏在物品深处的科技才拥有打动人心的魔力。/资生堂Aging=Passage of Time展览海报科技与美,恰好也是是资生堂的主旋律。从可媲美艺术杂志的企业内刊《花椿》,到由Nendo全新改造的银座资生堂大楼,百年来一直走在时代资生堂,似乎早就是超越了化妆品本身的"美学先锋"。/资生堂 Construction Wall福泽卓马/受赏作品:「D-BROS」月历「I want to be...」福泽卓马任职于设计公司DRAFT,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公司旗下以治愈系脑洞著称的杂货品牌「D-BROS」设计产品。「D-BROS」每年都会推出的人气产品动物月历系列,一直由福泽卓马担纲设计。这次受赏的是今年新推出的月历「I want to be...」,从名字就能看出设计师交予使用者的温柔可能性。为过去的日子贴上贴纸,既是珍重的仪式感,也是充满惊喜的自由创作。/受赏作品:「D-BROS」月历「I want to be...」这个平时最爱看建筑和生物学书的设计师的作品里,同时可以看到严谨的秩序感和天真朴素。传统与现代、童趣与成熟,因此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受赏作品:「D-BROS GINZA SIX」家纹系列/茶室空间视觉「お茶のいろは by namacha」?这些大师都是曾经的新人!本原研哉/获得1990年JAGDE 新人赏:威士忌"The Blend of Nikka Selection"与"Grand Age"的包装设计哪怕是再不熟悉日本设计的人,也一定听过原研哉的名字。从1990年JAGDE新人赏崭露头角开始,原研哉开启了作为平面设计大师的职业艺术生涯。/2003年MUJI地平线系列广告作为MUJI的艺术总监,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虚无"(emptiness)。画面本身没有明确的商品信息,呈现出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无限的想象空间,任由人们去体会,去定义,这种不设限的包容性视觉语言也与MUJI品牌精神一脉相承。在松屋银座的翻新设计中,由于围栏板规定不能用于广告用途,原研哉便另辟蹊径在板上绘出一个巨大的拉链,随着项目进度逐渐拉开,如同缓缓揭开的序幕,让人对新松屋充满期待。佐藤卓/获得1993年JAGDE 新人赏不夸张地说,只要去了日本,随便进入一家超市,到处都可以看到佐藤卓设计包装的商品。从明治牛奶,乐天口香糖到可尔必思饮料等等,吃穿用度的日常之物因为佐藤卓的设计,像被施了魔法般变得亲切而又天马行空。为乐天口香糖设计包装时,佐藤卓在细节上做了点小"手脚",人们发现时总会兴奋地和身边的朋友分享,由此产生自主传播的效果。这种"总会有点不一样"的包装乐天已经用了27年,至今仍是日本同类产品销量中的第一名。三宅一生的平面广告是佐藤卓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为了凸显PLEATS PLEASE褶皱系列不怕压挤,轻盈不变皱,而且卷成一团就可以放进包里的便携特性,他将衣服组合成脑洞清奇、让人过目不忘的寿司系列。佐藤可士和/获得2000年JAGDE 新人赏:「STEP WGN汽车广告」关于设计,佐藤可士和推崇"传达讯息于一眼之间",视觉标志的力量可以构筑有效的品牌语言(ICONIC BRANDING),最著名的运用当属他为优衣库设计的标识。由片假名和英文字母组成的logo,没有图像和复杂的隐喻,简洁利落却也让人过目难忘。当看见名创优品的logo或店铺门口,一眼便辨认出它借鉴自何处,大概就领会到这个在最大程度上提炼日本意向的红白标识,给优衣库带来了多么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发泡酒因为度数和成本都低于啤酒,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一直不高。佐藤可士和在为KIRIN设计包装时,力求在视觉上突出低麦芽度带来的清爽口感,巧妙地突出特点,避开劣势,单色画面反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KIRIN发泡酒也成为风靡一时的饮品。服部一成/获得2000年JAGDE 新人赏:宝矿力饮料广告相比极力贴近消费者的包装、广告创意,服部一成更对单纯的照片排版和字形实验着迷,因而作品带有一种令人困惑的美感。2002年,他成为杂志《流行通信》的艺术指导,《流行通信》也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曾获得第6届龟仓雄策奖。服部一成受池袋街头文化,西方达达主义与杂志《花椿》影响颇深。夸张的变形,和打破常规的想象组合是他标志性的视觉风格。在2011年获得每日设计奖时,他被评价为"开拓了新的表现方式",而在这种表现下包裹的是服部一成对图像、形状等事物与生俱来的感知力。水野学/获得2003年JAGDE 新人赏说到水野学,你可能会下意识想到熊本熊。当然这位跨越平面、包装、产品与空间设计的大师可不只是熊本熊之父那样简单。1999年水野学成立设计公司Good Design Company,愿景是通过设计让事物尽善尽美,而不只是追求引人瞩目的外观。在人们竞相生产夺目特别的商品时,却忘记保有物品最初最本质的特性,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这种魅力才是立足之道。水野学为台湾7-11设计的新包装,省去了夸饰与繁复细节,还原食物的日常样貌,同时他还建议不提供塑料袋,将有机与环保的理念通过包装设计传递给顾客。/久原本家茅乃舍logo同样,在思考如何传递高汤酱汁的魅力时,水野学将品牌永续发展的理念诉诸一个洗练的圆弧,而在下方增添了液态的垂坠感,凸显了高汤的鲜活形象。色部义昭/获得2009年JAGDE 新人赏色部义昭曾任职于原设计研究所,在川村美术馆的项目里,他将"川","M"与美术馆建筑形态有机统一于标志中,一举获得了2009年JAGDE 新人赏。色部义昭擅长"以一个小的点开始,把整个设计恰如其分的统一起来,制造一个系统的形象"。市原湖畔美术馆便是从馆旁的荡漾水波开始思考设计的,从水中抽离出具有现代感的线条形态,并由此生发出整体的视觉系统。大黑大悟/获得2011年JAGDE 新人赏毕业后,大黑大悟进入日本设计中心工作,如今已是日本新生代设计的代表。在2011年获JAGDE新人赏的作品中,大黑大悟将公园椿山庄的标志性建筑"三重塔",用天然去雕饰的图形语言概括出来,既保留三重塔的辨识度,又有留白的意蕴。在翻修落成后,大黑大悟被邀请进行后续设计,他把原先的红色标识改为金色,寓意三重塔的新生。dear mayuko是一个以蚕丝胶为主要成分的有机护肤品牌,大黑大悟将蚕丝给人的轻盈柔顺的感觉化作不规则的椭圆形元素,打造出纯净简约又亲切的包装风格。▲本文经公众号"一夜美学"授权转载,长按可关注。点击蓝字看近期精选最近日本网友,在吐槽:世界杯丨产品设计丨最近发生什么,在日本:丨丨 你可能想知道,在日本:丨丨你可能想不到,在日本: 丨丨小通长期撩想兼职投稿的小伙伴后台回复【投稿】即可见详情日本通丨ribentong-517japan转载原创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致力于做新鲜有趣的日本相关科普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点赞or点广告,这是个问题原网页已经由ZAKER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作品名称中国积木
作品名称新一代动力集中型动车组
作品名称Aura Pendant
作品名称空调伴侣
作品名称泊车AGV
作品名称Microscape
作品名称归味厨具
作品名称未来 3.0 3D打印跑鞋
作品名称TOYOTA Fuel Cell Towing tractor Concept
作品名称Papier Machine
作品名称Xperia Touch
作品名称GOM
作品名称#系列智慧连接家具
作品名称螺-共鸣音响
作品名称自助式巧克力3D打印机
作品名称Kandao Obsidian Professional 3D 360° VR Camera
作品名称Ziro - World's First Hand Controlled Robotics Kit
作品名称Nums超薄智能键盘
作品名称Vibram Furoshiki
作品名称洛斐DOT圆点蓝牙机械键盘
作品名称RAL COLORCATCH NANO
作品名称质子医疗系统
作品名称Loewe Bild 5
作品名称文化茶
作品名称HEXA六足全地形机器人
作品名称激浪 – 高压拉丝气垫白水专用桨板
作品名称Mono – 充气高压拉丝材质按摩浴缸
作品名称Qeeboo Pitagora
作品名称VVETrain投影平板电脑HT1
作品名称丘陵山区玉米收割机
作品名称123維空間筆
作品名称Bubble ring
作品名称Ioncell - the sustainable fibre for the future
作品名称膝关节助行助力辅助工具设计
作品名称油电动力解耦单发动机洗扫车
作品名称线象——基于传统竹编的3D参数化打印产品
作品名称掌印
作品名称三防地漏
作品名称COMPOSITION
作品名称艺术盆
作品名称芙阁电喷清洁炉灶
作品名称Moiré Mirror
作品名称吉利帝豪GS
作品名称H3C WA5630X无线接入设备
作品名称Oddly Satisfying
作品名称Omotenasinootomo
作品名称YP-18B型装封箱机
作品名称TOYOTA electric counter forklift 8FBN series
作品名称Exo chair
作品名称PT-牙侦探(智能口腔自测仪)
作品名称魔岩
作品名称Y.S.M Co.,Ltd
作品名称3D Metal Printed Hard Drive Enclosure Concept for LaCie
作品名称V300
作品名称“几”简
作品名称Drieasy 300ml Mug
作品名称星石
作品名称钛杯
作品名称自动化艾灸理疗床
作品名称渡鸦 H
作品名称四邻洁坊清洁套装
作品名称Landroid智能割草机
作品名称可变编组动车组
作品名称小巨蛋T1城市便携式茶具
作品名称SJD5340GXFPM10/SDA型泡沫消防车
作品名称H3C UniStor X10000 G3系列海量横向扩展存储
作品名称Dish washing detergent [Yashinomi senzai Premium Power]
作品名称低氮免监检型蒸汽发生器
作品名称战斧号 – 充气高压皮划艇
作品名称移动生态智能水处理系统装备
作品名称Stretch Board
作品名称‘水母’保温杯系列
作品名称雄鹰5
作品名称灯塔台灯
作品名称阿莫迪罗o征服者F型越野房车
作品名称方太家用燃气灶
作品名称集装箱之家
作品名称变形织物
作品名称T系列
作品名称Eric Esser
作品名称游园惊梦
作品名称会长大的套套
作品名称bulthaup b Solitaire
作品名称Ding Smart Doorbell
作品名称KOOV(TM)
作品名称YEV
作品名称激光测距笔
作品名称Anaori Carbon POT OVAL
作品名称老人马桶智能升降辅助器
作品名称动力音箱
作品名称Upcycled Plastic Skateboard Deck
作品名称SHIN
作品名称手写宝PLUS
作品名称手工造纸应用设备
作品名称锁子甲01
作品名称潘多拉
作品名称hanauta
作品名称褶叶灯
作品名称123維空間花瓶
作品名称万物生长
作品名称负离子功能帽
作品名称巧克力儿童3D打印笔
作品名称Skeleline - 3D silver Jewellery
作品名称手冲咖啡
作品名称KUNISUKE
作品名称CORK TRAYS
作品名称Moj Sirup
作品名称全景激光电视
作品名称XXX bench
作品名称电/气混动智能搬运机械手
作品名称Anik
作品名称全民k歌定制版 联想小新麦克风 UM6
作品名称“龙章凤彩”3D打印对笔
作品名称Boiled Rice Lunch Box
作品名称盲人视觉辅助眼镜
作品名称Mariposa necklace
作品名称An Empathy Bridge for Autism
作品名称DZ931 系列塑壳断路器
作品名称潮汐灯
作品名称SNACK MASK
作品名称pecopsco
作品名称编--基于3D打印的皮具产品设计
作品名称斓灯
作品名称儿童面盆龙头
作品名称stare淋浴器
作品名称Mirage AR Star Wars: Jedi Challenges
作品名称Love Project
作品名称Nature or Nurture
作品名称苏宁 小biu音箱
作品名称unloadplus
作品名称LEA - the bike rack
作品名称Atomic Light
作品名称川流灯具
作品名称《出砖入石 — 窗花》
作品名称管家机器人
作品名称随心控厨房龙头
作品名称晓译翻译机
作品名称M1 智能电动踏板车
作品名称坚果P2智能移动影院
作品名称智动柔性充电弓
作品名称步锂微轮电动轮滑鞋
作品名称3D打印宠物护具
作品名称听o见
作品名称智慧印章
作品名称V50 Citrus Box
作品名称Robam-中央吸油烟机
作品名称Caruso, music cabinet
作品名称Lite-Box Luggage Collection
作品名称创维智能音箱
作品名称VESTEL ENVO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作品名称一心一意系列餐具设计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支持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深度合作媒体
domus 国际中文版
设计与制造
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
韩国设计振兴院
韩国首尔设计中心
韩国用户体验协会
奥地利设计协会
英国伦敦设计师部落
开普敦联合会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中意设计创新中心
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
台湾工业设计协会
首尔设计节
北京设计周
深圳设计周
米兰设计周
伦敦设计周
赫尔辛基设计周
中国设计红星奖
Copyright (C) 2017 Design Intellgence Award. All rights reserved刘洲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刘洲伟,男,1994年7月毕业于新闻系,同时进入社。曾任《南方周末》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新闻部副主任,经济部主任,创办《》版块。现任《》总编。日,微博宣布辞去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及其他相关职务,并在新媒体方向再次创业。
刘洲伟人物简介
姓名:刘洲伟
毕业院校:
现供职媒体:《》
职务:主编
刘洲伟人物经历
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位,同时进入南方周末,曾任《南方周末》新闻部副主任、北京记者站副站长;1999年任南方周末经济部主任,创办《新经济》版块;2000年10月与同仁一道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任常务副主编;2003年1月出任《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社会任职:中国环境记者协会常务理事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的,他前前后后在报界辛勤耕耘了8年;创办了《21世纪经济报道》,并获得巨大成功。他深谋远虑,,时时刻刻都在探索报业新时代下的发展之路。
刘洲伟行业历程
他大学里学的是气象学,后来又拿了新闻学的学位。他对新闻有一种热爱,父亲原来是个军人,后来转入了公检法工作。在他眼里,记者是一个很有权力的职业,在社会上非常
有影响力,能够为老百姓鼓与呼。读大学时,很流行报告文学,他也非常喜欢看。 很多报告文学是记者写的,这对他后来选择新闻有着密切联系。
毕业后,他南下广州来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刚开始跑社会新闻,后来发现经济新闻比社会新闻更有深度,更符合他的性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南方周末》只有他一个经济新闻记者,从跑政策解读、学者开始,做过许多行业的报道。他写下了大量在业界有影响、有分量的文章,出版了一本叫《非常原始积累》的专集。从助理编辑到记者、驻北京记者,再到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新闻部副主任,他在《南方周末》的不断变化,最后是经济部主任。随着社会转型和阶层变化,以及中国入世带来的巨大影响,市场对财经类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需求在一定的时期会有一种征兆,即一个购买力极强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从社会形成上分析,中产阶层的财富正在迅速积累起来,这股力量需要更为细化的市场。而当时国内除《中国经营报》外,没有其他很强势的专业财经媒体。由此,他觉得,财经报纸大有可为。于是,2000年开始筹办《21世纪经济报道》。短短两三年,该报的发行量增至20多万份,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财经媒体之一。
刘洲伟行业理念
他的新闻报道是——挖新闻就要挖到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21世纪经济报道》时常以连续性、追踪式的报道在业界引起。
他崇尚新闻至上,允许记者在采编上花很大的成本。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财经记者首先要头脑清晰,专业性和逻辑能力比较强;其次在采访前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做到有备而来,准备充分;第三要勤奋;最后,性格上要善于与人沟通。他认为,财经纸媒必须采取现在能想到的模式去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能获得一个大的发展。 如果只是固守纸媒模式,就非常的危险,而且看不到未来。他重视报纸的文化风格,要求员工们追求卓越、信仰新闻,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观察、推动社会进步,从而塑造报纸的高品质精神气质。
他提倡《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种矩阵式结构的好处是在新闻采集上更加迅速,对区域新闻源了解更加深入,同时又保持了中心的控制力度。他不断强调着经济内容的新闻化,在这种指导思想下《21世纪经济报道》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刊。即:有效信息结合商业逻辑的。高瞻远瞩的刘洲伟说,对于《21世纪经济报道》来说,今后发展的关键不是与同行之间的竞争,而是如何应对网络媒体和各种新兴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刘洲伟行业贡献
《南方周末》在1999年的全盛期高达130万份。
《21世纪经济报道》诞生之日起,就严格国际化商业报纸的游戏规则,实行采编和经营完全分离的管理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定位为资讯国际化运作的参与者,并与国际接轨。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发行量超过40万份,全年的广告收入是2.17亿元。这个数字在中国财经纸媒中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正在投入巨资筹建未来中国最有影响的大财经,走多种媒体形式共同之路。
未来《21世纪经济报道》将成为一个立体的媒体,即记者采访的新闻在第一时间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到达受众,随后在网站上发布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然后是报纸上的全面报道,最后是在杂志上的深度报道和。
刘洲伟人物观点
精英的眼光看社会
刘洲伟在设计《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年新闻报道框架与基本风格的时候,也许潜意识里是将原先“新经济”时期的做法推向,报道的标题和文章都体现出一股冲劲和一种,结果使报纸拥有了非常锐利的个性。
这种锐利的风格多少也跟他的个性有关。甚至有同事说,刘洲伟的个性对报纸的个性影响深刻。操作2003年年终特刊时,同事们提出其他选题都被否定,刘洲伟坚持要做自己敲定的
《中国世纪》。当其他多数媒体都在考虑的时候,他却“更感兴趣的是对未来图景的描绘和感知。预测未来是非常危险的东西,就像算命先生,但是我们希望对未来的图景提供一种参考。”
“所谓‘中国世纪’是一种提问,历史学家预言,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同时另一位美国政治学家提出,世界上不存在普适性的文明,越古老的地方可能越会诞生出与美国不同的文明,比如伊斯兰,比如中国。中国领导人前不久访美提出一些东西,叫,可能是和平的姿态,不同于美国的,杂糅了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我们非常感兴趣。”
作为这份专版的主题,刘洲伟把视角放在了长河中,把国外国内的各种思潮凝聚在一起,聚焦“中国和平崛起”,使得整张报纸富有理想气质和。
“成熟不失锐利,进取但不急躁,精英但不傲慢”。刘洲伟重视报纸的文化。他要求员工们追求卓越、信仰新闻,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观察、推动社会进步,从而塑造报纸的高品质精神气质:“既要做一份成熟的财经报纸,又不能被环境磨灭掉身上的锐气;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在浮躁的环境中沉下心来。做《21世纪经济报道》是以精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但又不能使自己浮在水面上。”
他曾在不同场合提到《21世纪经济报道》的“”。“‘矩阵式管理’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新闻源那么多,北京、上海和深圳都要重兵布防。报纸先从板块来管理,我们的综合类板块在、上海、、、香港都会有一个小组,根据区域的特点,小组人数或多或少。板块的负责人在业务上直接管理各个新闻中心小组,同时每个新闻中心在区域上又都有一个小的团队实施管理。比如北京新闻中心有一位编委和两个新闻中心主任组成一个进行管理。”
这种矩阵式结构的好处是在新闻采集上更加迅速,对区域新闻源了解更加深入,同时又保持了中心的控制力度。刘洲伟坦言,这种管理模式不算,操作中也有。从一周一期改成一周两期后,原先的系统显得无法应付。“记者离总部比较远,归属感不强,遇到事情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目前在研究组织架构是否要,因为外部市场、各种条件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21世纪经济报道》改为周二刊后,对采编的要求大大提高。刘洲伟说:“主要从对新闻敏感性的反应,到开发,到新闻中心的采访力量以及编辑中心力量的协调,我们觉得这里面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协调上,出现所谓的‘’。也就是说,在总部的编辑很难预先知道其他商业社会区域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和敏感性就会受到制约,可能会产生新闻中心记者的判断和编辑中心编辑的判断产生。”
刘洲伟中国创造奖致辞
众所周知,中国凭借巨大的制造业,使中华民族重新变得,在100多年的之后,这个国家终于进入了伟大复兴的通道。中国制造在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因为绝大部分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较小,对的破坏日益严重而受到国人的购并。与此同时,在享受中国货的同时,发明了自由贸易理论的西方人开始烧中国鞋、提高他们的,惯于人民币汇率。中国制造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了内外跤困,有识之士开出了,他就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一意见迅速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伴随着神五、神六飞船的上天变成了人民的共识。在统一了思想以后,方法论就变得更为重要,如何进行路径的把握,是、收购,还是自主研发,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于是,有了今天的中国创造年度论坛,同时21世纪报系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起设立了中国创造奖,在确定了缜密的评估体系之后,我们聘请了专家学者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审委员会,并通过严格的程序和精确的考量,产生了今晚即将揭晓的奖项。在这里我向获奖者表示。
作为四大发明拥有者的后人,我们并不缺乏发明创造的生物学基因,更加重要的是国家保证创造的动力,21世纪报系愿意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实现所需要的。谢谢大家!
刘洲伟著作
刘洲伟《你拿什么吸引我-创业者必知的风投规划》
作者:刘洲伟
出版社:北京大学
出版日期:11/1/2007
刘洲伟《下一个首富是谁(追问互联网潜规则)》
作者:刘洲伟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刘洲伟《下一个首富是谁:追问互联网潜规则》
作者:刘洲伟
出版社:南方日报
出版日期:2006-9
刘洲伟《高谈--顶尖企业家思想盛宴》
作者:丘克军、沈颢、刘洲伟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搜狐.[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精神造就者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