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飞行员还是伞兵,落到了德军伞兵的战地医院,然后士兵想逃跑,有一位

二战德军第6伞兵团诺曼底战记_兄弟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317贴子:
二战德军第6伞兵团诺曼底战记收藏
从1944年5月开始,在德占区法国的科唐坦半岛南端的卡郎唐地区,居民们发现不断的有德军的增援部队抵达。更加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新来的德军不是以往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兵,或者敞着风纪扣的守备部队和懒洋洋的炊事兵,他们一下火车就排成整齐的队列,尽管看起来他们的脸色有些疲惫,但不难看出他们士气旺盛。缠着伪装网的煤斗型头盔下面是一张张年轻英俊的面孔,他们还穿着富有特色的迷彩服和低帮战斗靴-----这是精锐的德国伞兵部队:德军伞兵第六团,团长是空军少校弗雷德里西.奥古斯特.弗雷赫尔.冯.德.海德特。(名字够长的,此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伞兵6团是个满编团,全团15个连,其中3个伞兵营各下辖4个连,包括3个伞兵连和一个重装备连。每个伞兵连有18挺MG42机枪,3门80MM迫击炮,重装连有12挺MG42,4门80MM迫击炮,2门步兵炮。每个连还有数量不等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团部直辖重装备连,反坦克连,工兵连各一个,其中重装备连配备9门120MM迫击炮和8挺重机枪,反坦克连有4门Pak75MM反坦克炮,34具筒盟军称之为“战车噩梦”的“坦克杀手”反坦克火箭筒和6挺机枪,工兵连则有2门80MM迫击炮6挺机枪。刚到诺曼底时,伞兵6团的兵力为3457人,到日时总兵力以升到4500人。即便如此伞兵6团的火力标准也只是标准配备,没有什么重武器,迫击炮的弹药也比较有限。最麻烦的是改团缺少运输车辆,支援武器靠人拉肩扛。有些人抱怨就像中世纪的步兵那样全靠两条腿走来走去,还要拖上反坦克炮和迫击炮。&&&&&&&& 团长海德特&& 1907年3月出生于慕尼黑一个贵族家庭,他曾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在格拉茨大学获得法律学位。二战前他对**政府的作为表示过不满和怀疑,为此他成为了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长期“关照”的对象。在德军攻占克里特岛的战役中海德特指挥的伞兵营最先杀进该岛首府**亚,并为此得到一枚骑士十字勋章。海德特在克里特岛战役之后转战俄国和北非,曾是传奇的拉姆伞兵旅中的一员。阿拉曼战役之后,海德特麾下的伞兵教导营在没有任何车辆的情况下徒步长途跋涉回到突尼斯,连艾尔温.隆美尔元帅都感到惊奇。&&&&&&&&&&&&&&& 在1944年的7月20日的“狼**刺杀行动”中海德特的亲侄子就是刺杀**的组织者,实施者,指挥者于一身的那个人---施陶分贝格伯爵简单介绍一下施陶分贝格这个人物,此人全名为:克劳斯.申克.冯.施陶分贝格。因其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从小便继承伯爵的爵位,其父亲家族是德国南部有着悠久历史的斯瓦比亚贵族世家,其父还曾出任符腾堡末代国王的枢密大臣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其母亲来自著名的冯.瓦尔登堡家族,外祖父是德国总参谋部的奠基人格奈森瑙。二战期间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就曾使用格奈森瑙命名,用来纪念这位著名的将军,顺便说点题外话,在**的战争刺激下,普鲁士被迫从封建军事制度变革为近代军事制度。在随后一系列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和威力。而近代军事制度的灵魂----总参谋部及参谋制度的雏形虽出现于**麾下的幕僚组,但最终成型并制度化却是**的对手普鲁士陆军。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斯瑙并称为近代参谋制度的开山鼻祖,两人不仅是优秀的参谋,更是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大力倡导者,其巨大的历史意义直接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制度变革。而且施陶分贝格的大儿子也是一名将军,服役于战后的联邦德国陆军。好家伙这一家子可了不起海德特的名字也在被捕人的名单之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盖世太保竟在慌忙中拼错了他的名字,结果导致东线战场上一名叫冯.德.海德的军官被捕,成了替死鬼。&&&&&&&& 1941年10月后,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地面部队,迫使德国高层司令部以完成训练的空运及伞兵部队充当步兵,投入攻俄作战,时间就在克里特岛战役后不久。司徒登在战后的访谈中承认“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场”。克里特岛战役以后,德国伞兵便一蹶不振。**后来又改变注意,要求新的空降作战。但是,德国若想再发动一次空降突击,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php开发学什么?php/web3.0网站开发,php高级应用开发,上海权威php学习机构0元试学,免费试听,试学不满意可以随时退学,推荐就业,轻松得好工作!!
&&&&&&&& 德军第6伞兵团1943年7月,被编入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Brittany)组建的第2空降师,它的前身是一些杂牌部队,主要成员是非洲军团的伞兵旅残部,以及第100空军野战营、第1空降突击团4营、第11航空军教导营等.日,该团2营袭击了已经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统帅部.在罗马以东的Monte Rotondo,俘虏了意大利部队的总参谋部人员。1943年11月,该团随第2师调往苏联前线,被派到乌克兰与苏军作战。在日托米尔附近与苏军发生激战,损失残重,实力被严重削弱。在诺曼底的第6团是后来组建的,基本是一支新部队,战斗力虽不如在东线的时候.但在诺曼底战役时他们最大资本是负于战斗经验的指挥层。全团有三分之一的军官和五分之一的士官参加过东线和意大利的战斗,这成为了这个重组时间不长的部队的骨干,士兵大都来自于伞兵学校和空军野战师,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如同“**青年团”师一样年轻,狂热。他们从1944年5月开始就在科唐坦(Cotentin或译科坦登)半岛休整.虽名义上归第2伞兵师指挥,但实际上一直担任第84军的直属部队。&&&&&&&&& 第6团的3个营长都是伞兵老手,一营长普利艾夏特&& 1938年加入伞兵部队获得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参加过克里特岛空降行动。&& 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领300余人的残兵向美军投降。手下的4个连长2人阵亡,2人失踪,最终一营只有25人突围成功。&&&&&& 2营长罗尔夫梅格尔少校&& 来自伞兵第一团,获得众多的勋章,最著名的当属“金质近距离战斗勋章”整个二战中有633名的军官兵获此奖章,伞兵部队只有2人,梅格尔是其中之一。&&1944年9月的“市场花园行动”中梅格尔少校身负重伤,被送回柏林修养,同时获得一枚骑士勋章,但在通往柏林的路上,梅格尔所在车队遭到美军伏击,梅格尔被俘,由于伤势过重日梅格尔死在了美军的战地医院。&&&&&& 最终3营长特来贝斯&& 也战死沙场,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其阵亡的具体地点。
日凌晨3时,第6伞兵团收到下属部队报告美军在卡朗坦(Carentan)以北空降:第3营报告有500名美军伞兵在他们的防区降落,第1营则报告发现有100至150名伞兵。伞兵6团友临部队第91机降师(91st Air Landing ,师长是Wilhelm Falley中将,6日凌晨阵亡)第191炮兵团3营驻防在卡朗坦(Carentan)西南。 && 伞兵6团分散驻守在几个小镇内,第2营在**教堂(St.Mère Eglise),第1营在圣玛利德蒙特(Ste Marie du Mont),第3伞兵营则紧守在卡朗坦周围。早已准备好的伞兵们立刻向北发动反击(海德特似乎早已经预见到有情况要发生,在他驻防的地区这两天盟军与法国抵抗组织间异乎寻常高频率的无线电通讯,英格兰南部还有新修的机场,都令他很警觉。因此他让部队在他离开去84军军部时保持高度戒备)。海德特指挥部队在6日凌晨展开搜索。他亲自骑摩托车来到圣古姆德蒙特(St Comb du Mont),从教堂的尖顶上观察到犹他(Utah)海滩上盟军的登陆行动,密密麻麻的登陆大军让他大吃一惊。&&&&&&&& D日,海德特在圣科莫杜蒙找到了一处绝佳的观测位置,那就是矗立在镇中心古老教堂的钟楼。从3日下午开始他就在钟楼上面凝望,希望尽可能多地掌握战场上的情况。他的两个营正按计划向北前进着。由于 美国伞兵散落地区很广,德国伞兵向“前方”开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和“后方”之敌进行近距离战斗的过程。&&&&&&&&& 第1营原本要前往W5暗堡群,但在距离W5约6千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暗堡已被美军攻占。面对大批刚刚登陆的美国步兵,第1营决定在低矮的灌木丛间观望一段时间。这个决定极不明智,因为晚上大约有150架滑翔机把第101空降师的机降团投送到第1营后方,使该营差不多被合围了。&&&&&&&& 与此同时,第2营在行进途中也遭到了来自圣梅尔艾格利斯的火力袭击。此城原来由一支德军高炮部队占领,但他们没有通知第6团就弃城而逃了。&&&&&&&& 海德特在6月7日一早再次登上教堂钟楼。太阳一升起来,他就看到了“全部的真相”,他向小镇以东的海面上张望时,大群盟军舰队出现在他的望远镜里。就在他惊讶的时候,来自舰炮的大口径炮弹呼啸而至,打得教堂周围地动山摇。海德特急忙下令把指挥部撤到靠近卡郎唐的一处农场里。&&&&&&&& 此时第1伞兵营正苦苦招架美国坦克的攻击。营长埃米尔.普利艾特无奈地发现,营里仅有的一些“铁拳”很快消耗一空。更糟的是,好容易恢复起的和团部的电讯联络,结果却传来这样的询问,“你营是否可以派出一部兵力去同第2营回拢?”普利艾夏特在7日上午晚些时候发报回应:“我营已击毁5辆美军坦克……我部现被包围,准备夺路撤离。” &&&&&&& 收到讯息的海德特这才知道自己的部下情况不妙。他转而要求第2营派出一支侦查 搜索分队前去联络1营,这支分队在路上干掉2辆美军坦克后,再也无力前进。海德特为决定动用3营,但该营派出的部队也和美军陷入了遭遇战,无法脱身。此时6团在所有方向上遭遇了美军的压力,海德特就此决定让第一营撤退,放弃圣科莫杜蒙 镇,把防线布置到该镇与卡郎唐之间的公路上。但正在苦战的1营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一营长普利艾夏特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领300余人的残兵向美军投降。手下的4个连长2人阵亡,2人失踪,最终一营只有25人突围成功。伞兵6团虽然损失了一个营,但2.3营全身而退集中到波蒙特村的三岔路口,这就是著名的N13公路,交汇在此的是N13和D913两条公路,公路两边是沼泽地和灌了水的灌木地带。N13往北是 圣科莫杜蒙 镇可以直抵瑟堡,往南就是卡郎唐,D913公路则直通犹他滩头。这个三岔路口成为了诺曼底战役中就有历史意义的地点之一,美军称之为“死亡之角”&&
&&&&& 在岔路口上有一座非常突出的小楼房,在接下来的争夺战中,这座楼先后成为双方的指挥部及救治站,这幢房子奇迹般的在战火中保存完好,如今成为专门纪念此战的博物馆。&&&& 6月8日美军101空降师在此与德军伞兵对决,美军发现德军的火力不猛但非常准确,无法靠近小楼。美军第70坦克营派出M5A1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冲击,但刚到路口就被铁拳击中,坦克车长安德森的尸体半挂在炮塔上,由于受到的军火力压制直到尸体烧焦了美军也无法收尸。德军的反坦克小组手持88MM的“坦克杀手"在灌木丛中神出鬼没,步兵和迫击炮准确有效的打击令美军感到恐惧和不安,更让美军感到震惊,战斗的残酷使得美军101空降师把这个三岔路口称之为---死亡之角。德军的弹药告急,海德特下令撤往卡郎唐北部外围阵地,死亡之角的战斗终于结束。&&&&&&&&&& 6月10日美军要想从北面进入卡郎唐,必须要经过一条2千米的堤坝,这条路的下面德军匆忙铺设了反装甲和人员的地雷。德军把迫击炮和机枪分散到灌木丛中把仅有的反坦克炮架到西南的小山丘上,狙击手们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伪装自己几乎每一处高出水洼的田地都成了火力点。宁静很快就被打破灌木丛,果园,水洼地和突起的田埂都变成了战场,拥有狩猎传统的德国狙击手所造成的伤害比MG42机枪还大,盟军士兵由于伤亡过大,甚至拒绝给予放下武器的德军狙击手以正当的战俘待遇。美军曾向海德特发出劝降信,但被海德特拒绝。于是双方继续苦战,战至下午美军101空降师502团3营勉强站住了脚却损失的百分之70的兵力,战场的美军在获得短暂的喘息后又拿地名做起了调侃,继死亡之角后,这条2千米的小路被称为“紫心小道”在他们看来“紫心勋章”就是授予这些死亡或受伤在这条小道上人。&&&&&& 6月11日早晨德军已经很难守住防线,双方在英格夫农场用刺刀和手榴弹近距离的肉搏,最终英格夫农场易手,固守不退的德军伞兵以伤亡殆尽,付出巨大代价的美军也无力前进。海德特严令2营反击夺回农场新一轮肉搏战后2营长的手下4个连长有3人阵亡,傍晚时分2营几乎把美军赶出了农场,但在美军的炮火打击下功败垂成,由于双方呈胶着状态美军的炮弹同时落到了双方的头上。就在此时古茨.冯.伯利欣根师的先头侦察部队赶到,该师师长奥斯滕多夫少将伞兵6团暂归该师指挥,准备发起联合反攻把美军击退,但奥斯滕多夫带来的都是些轮式侦察车,准备进攻的第37装甲掷弹兵团还在路上呢。11日傍晚第6团在没有实质性的增援下节节抗击,步步后退。6月12日早晨5点卡郎唐外围战斗进入最后阶段101师506团2个营占领德军西南的反坦克炮阵地,501团则在“紫心小道”上百米冲刺。海德特决定不做无谓的牺牲,下令向城外南面撤退,放弃外围的所有高地。此时2营长梅格尔提醒他隆美尔元帅的“战至最后一人”的命令,海德特则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莫。”7点30分美军攻入卡郎唐双方展开了短暂而激烈的巷战,美军502团的3营在前两天投入进攻战斗时有700人,巷战结束后仅剩132人生还。第6团在中午时分退出了卡郎唐,此时对手的美军已经给他们取了一个绰号“卡郎唐雄狮”美军试图继续向南推进,但遭遇了古茨.冯.伯利欣根师的主力只得退回卡郎唐。&&&&&&&&& 在卡郎唐的战斗中隆美尔元帅对海德特下了一道死命令:“战至最后一人”。6月12日,海德特指挥增援无望,损失惨重的第6伞兵团被迫撤离卡朗坦。因此第17 SS(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古茨.冯.伯利欣根师)的师长维尔讷.奥斯腾多夫(Werner Ostendorff,第861位橡叶勋章的获得者,日阵亡)坚持要把海德特送上军事法庭,因为当17 SS部队要通过卡朗坦抵达盟军入侵海滩时,海德特却擅自撤离。由于集团军长官干预,再加上奥斯腾多16日负伤离开部队,这个滑稽的指控才被撤销。事实上海德特和他的伞兵6团在无援军,无弹药的情况下,面对海滩上的美第7军和伞兵两面夹击,数倍于己的美军面前坚守了6天,是值得赞誉的。(日,**下令组建名为“古茨.冯.伯利欣根”的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同日诞生还有第16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全国领袖”师。党卫军第17师的名字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铁手骑士”----古茨.冯.伯利欣根。该师在德军前前后后组建的38个党卫军师中,战力中上,但也算得上是英勇,顽强,经常和“警卫旗队”,“帝国”,“维京”师等王牌部队并肩作战。)&&&&&& “联合反攻”于13日凌晨打响,海德特的3营参与其中而美军也是拼死坚守101师506团E连像钉子一样坚守在阵地上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兄弟连”,美军101空降师(包括506团E连)的伞兵部队和海德特的伞兵在卡朗坦周围展开激战--被E连消灭的德军炮兵阵地就是由伞兵6团的一个排防守的。 (兄弟连电视剧)但最终美军挫败德军的进攻。
尽管对卡郎唐的反击没有取得成功但海德特为伞兵6团保存实力的做法还是起到了作用-------最后的战斗:随着战局的变化伞兵6团的对手成为了绰号“恶人”的美国步兵第90师,自犹他海滩该师损失不小,此时该师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圣歌苏萨维小村,如果攻占此处美军能在无休止的灌木丛中获得一个前进的基点,进而打开通向佩里尔的大门,这关系到巴顿将军的“眼镜蛇”行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这里的地形和“死亡之角”,“紫心小道”一样,堤道,灌木丛,放水的洼地这同样令美军举步维艰。7月22日6时30分,90步兵师358团以两个营的兵力向圣歌苏萨维小村北面进攻,但遭到伞兵6团3营的阻击,美军一下子伤亡了12名军官和187名士兵向前推进了仅仅700米。海德特就此判断美军可能是小股侦查部队,决定把美军击退。12点海德特命令由军士长**.乌尔里格&& 率领的第16伞兵连(该连为临时编制,由团部和第2营l零散人员编成,能够上阵的总共32人)向美军进攻并交代给乌尔里格可能的话带几个俘虏回来。但很快乌尔里格发现对面起码有300多美国兵,正面进攻肯定是找死,但乌尔里格还是决定带几个俘虏回去。&&&&&&&& 乌尔里格让部下隐蔽起来,他盘算了一下,又看看地形,决定发动一场奇袭。海德特又加强给他16名伞兵和2挺MG42机枪,这些士兵都是新兵蛋子,但乌尔里格知道MG42可不是吃素的,美军对MG42每分钟1300的射速非常忌惮和恐惧。如果运用得当,肯定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乌尔里格深知有了MG42还不够,于是又想办法和附近的党卫军取得联系,后者答应次日黎明提供3辆坦克。7月23凌晨,乌尔里格把两挺MG42分别配置在两个高地上,交叉射击的扇形面可以控制美军的退路,并嘱咐射手只有在美军掌握主动权或美军撤退时才能开火,天刚亮党卫军的3辆坦克到达这让乌尔里格和手下士气大振,但当坦克车长搞明白乌尔里格竟要向美军发动反击时断然拒绝冒险,并说;“如果要进攻,就得让乌尔里格的人跑在坦克的前面。”乌尔里格考虑了一下,认为坦克能起到恐吓美军的作用就答应了坦克车长的要求。8时整乌尔里格率人对美军的阵地发动了冲锋,吓了一跳的美军立即召唤炮火支援,但由于天气乌云低垂,美军的炮校飞机无法观测,炮弹都从德国人的头顶飞了过去,乌尔里格的装甲力量很快就被消弱,一辆4号坦克的履带出了故障,另一辆头撞进了半塌的农舍。然而德国坦克这个开战以来令美军胆寒的铁家伙使美军惊慌失措,美军开始慌乱的撤退,这时两挺MG42狂吼怒叫了起来封锁了美军的退路,试图穿越火网的美军被冰雹般的弹雨砸翻在地。第90步兵师358团1营的官兵高举双手成了乌尔里格的俘虏,投降的人数让乌尔里格本人大吃一惊,随后乌尔里格向海德特展示了265个美军俘虏。海德特大喜热烈的拥抱了乌尔里格并把乌尔里格介绍给被俘的美军11名军官。接着海德特在指挥部邀请这些俘虏共进午茶。这场胜利使得乌尔里格成为了名人,上了国防军每日的公报10月24日,乌尔里格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但在战争最后阶段乌尔里格成了美军的俘虏,有趣的是,俘虏他的正是美军第90步兵师,据传357团的团长也邀请乌尔里格喝了午茶。乌尔里格的这次以少胜多,不仅是伞兵6团,也是整个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所取得最后战绩,随后美军的进攻使伞兵6团的战斗力到8月时几乎耗尽,只有400人突围,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伞兵6团几经补充消耗,总伤亡人数近3000人,此时的“卡郎唐雄狮”已名存实亡。&&&&&&&& 日,海德特晋升为上校团长。9月,经过补充后的该团重新回到荷兰前线。在荷/比边境的尼坡莱特(Neerpelt)驻守,隶属于新成立的第1伞兵集团军。参加了市场花园行动与英美伞兵再度交手。该团占据了通往艾恩德霍芬(Eindhoven)的地狱公路(Hells Highway)两侧,参加了对威格海尔(Veghel)镇的反攻。有力的支援了其他部队消灭英军第1伞兵师。1944年12月海德特在阿登战役中带领仅剩的1200人,奉命执行了二战中德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也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夜间空降作战,因缺乏足够的侦查和情报,这次行动失败了,运输机把伞兵空降到了德军战线后方,还有荷兰境内,最终只有125人到达指定位置。12月24日平安夜海德特最终决定率部向盟军投降。
这贴一定要加精啊~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貌似是{兵器}杂志的一篇原文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7楼是的,是兵器2010年第2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夸大苏联在战争中死亡的人口数字,不过是赫鲁晓夫这个丧心病狂的人为了贬低斯大林的攻击,而有意识的撒谎而已,某些可怜人居然相信这种畜生说的话,也真是令人费解    关于苏联人口在二战中的损失,最权威,最科学的方法,是把战争前后的人口数字加以对照,并扣除战争中由于卫生,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恶化导致的死亡率增高的因素,以及在战争中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因素,然后就能得出真正死于战火的人的数字    1940年苏联版图内的人口(苏联当时新增加了一些国土)为1.941亿人    以1940年的苏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标准,可以计算出到1946年的人口应该为2.13亿,而实际人口为1.67亿    绝对减少的数字为2700万,相对减少的数字为4600万,在苏联的三十年代后半期,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18左右(这个死亡率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说每年的正常的死亡人口在360万左右(也就是老死病死的人口)      按照常理来推断,战争年代由于医疗,食品状况比和平年差,人口死亡率应该增加一倍,所以在战争年代排除死于战火后的人口死亡率应该为千分之36(象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在和平年代的死亡率都在这个水平以上),正常死亡的人口应该在720万左右    苏联在1940年的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31,在战争年代,人口出生率应该急剧降低,(大量成年男子当兵,妇女怀孕的几率应该急剧降低,再加上战争年代流产率的增加),所以战争年代的人口出生率应该降低到千分之10左右(这是我自己推想的,但应该是符合事实的,欢迎有苏联在二战中人口出生率的数据的网友补充),所以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应该为200万左右    所以在战争年代,排除直接死于战火的人,人口自然增长应该为每年减少500万人口左右,41年下半年到45年上半年是处于战争状态,所以算是4年,自然减少人口,应该为2000万,而现在绝对减少的人口数字为2700万    所以应该有700万苏联人是直接死于德军的战火下    所以最科学的数字是,在二战中,死于德军下的苏联人有700万,其中500万人应该是平民(德军对打下的苏联地区,许多地方都对平民实行了灭绝性的屠杀),所以和德军作战,死亡的苏军大约为200万      而按照某些人提供的数据,被苏联打死的德军数字是370多万人    那么苏联军队基本上是以自身死亡200万的代价,打死了370万的德军    这样的战斗效率应该还是很高的了    当然有些人会说,德国的空军主力不是苏联消灭的,这种观点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按照某些人提供的数据,二战中  德国一共生产了8万9千架作战飞机  而  “苏联红军空军在战斗中击毁德国和轴心国的飞机62000架(苏联资料77000架)。”  那么按照62000架来计算,苏联消灭了德国空军力量为70%  按照77000架来计算,苏联消灭德国的空军力量为86%    看来无论是按照什么数据,德国的空军主力都是被苏联消灭的,陆军主力也是被苏联消灭的  苏联是二战中独挽狂澜,把世界从德国法西斯的魔爪下拯救出来的最大功臣,应该是确实的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主观臆断,没有任何数据来源,猪脑思维
  作者:new-state 回复日期: 12:31:32 
    主观臆断,没有任何数据来源,猪脑思维  ------------------------------  不会吧,全部都是权威数字推出来的啊~~~~~~~~~~~~~~``
  我上面的苏联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的数据,以及人口数字都是按照    《苏联人口7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苏联的雷巴科夫斯基 编著 郭丽群 翻译  这本书,应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吧
  结论没错,但推断的依据也太靠不住了
  jiangli luzhu.    Good!
  死亡的苏军大约为200万????被俘800万,你的苏联大哥果然有战斗力啊,和国军不相上下  
  阵亡,被俘后被虐死,伤死,失踪,病死的苏军大约为1100多万,与此对应的轴心国方面的人数大约为750万。      苏军被俘人员在500万左右,轴心国方面在400万上下。
  这下毛。泽东可要感谢楼主了,谁敢说毛饿死了三千万,照搂住的算法,顶多死三百万,比正常情况下的死亡人数还要低。
  你这么说,不等于把美国佬的第一功臣位置拿掉了嘛。不管你说的是否正确,某些人自然不用看你的分析,第一反应就是“你这个猪脑袋怎么能这么想呢?”
      作者:水寒1 回复日期: 13:32:02 
    阵亡,被俘后被虐死,伤死,失踪,病死的苏军大约为1100多万,与此对应的轴心国方面的人数大约为750万。            苏军被俘人员在500万左右,轴心国方面在400万上下。    ______________    你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有种的给一个出处!!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来信口胡编了!!  苏联战后一开始公布的德军造成的苏联人口损失就是700万。按你的这个所谓的被俘后被虐死,伤死,失踪,病死的苏军大约为1100多万  ,看来苏联的人口统计专家还真是不如你了解情况了  你如果自己脑子不正常,相信这种所谓的1100万的奇谈,那也只能随便了,毕竟智力太低下的人,总是有许多,
  别忘了,苏德战争不是苏联与德国的战争,而是苏联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别忘了把仆从国军队也考虑进去
  苏联在二战期间被俘虏580万,这个数字是准确的  /49/.html
  战争期间,人口出生率就会大大降低是没有根据的,当然略微降低是可能的。因为真正上前线的男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在后方进行生产,10个人在后方生产才能保证一个人在前线战斗!!!
  苏军的数量在高峰期也不会超过1000万,而全体有生育能力的苏联男人有多少呢???呵呵,一打仗出生率就可以从千分之36降到千分之10,下降70%,这不是胡说嘛
  /49/.html    看了这个连接里的文章以后,只能说纳粹真是畜生,猪狗不如的一帮东西,真是让我愤怒到极点        
  不会有人说纳粹是好人。
  讨论这个有意思吗???  显然的吗
  作者:我是小小老百姓 回复日期: 18:49:37 
    苏军的数量在高峰期也不会超过1000万,而全体有生育能力的苏联男人有多少呢???呵呵,一打仗出生率就可以从千分之36降到千分之10,下降70%,这不是胡说嘛    ————————————————————  听了你的话之后,我又去查了一下《苏联人口七十年》这本书,终于查到了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数据了    根据苏联1959年进行的统计  人口中出生于年的数量为1300万  人口中出生于年的数量为2840万    另外这本书提到,  “伟大卫国战争开始前,每年出生的人数仍然保持在600万的水平(1940年为610万人)”  “战后时期(年),每年出生人数超过了补偿时期还没有完全结束的50年代。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数达到500-530万人,只是从1963年起,出生人数才开始减少”    好了,根据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推算在战争年代(也是就从1941年的下半年开始到1945年上半年)苏联新出生的人口数字了    首先从1939年到1948年苏联出生的人口总和为4100万,现在我们只要扣除掉,1941年上半年,1945年下半年,1946年,1947年,1948年的人口数字,就可以得到在战争年代出生的苏联人口数字了  根据“伟大卫国战争开始前,每年出生的人数仍然保持在600万的水平(1940年为610万人)”年上半年出生的人口数字大约为1500万  1945年下半年以后到1948出生的人口数字按530万计算好了  则这段时间内出生的苏联人口大约为530乘以3再加上530除以2,计算结果为1855万  1500万和1855万两者再相加,得到结果为3355万    4100万减掉3355万,得到的数字为790万,就算它是800万好了,也就是说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5年上半年,出生的苏联人口总数为800万左右(可能还少一点),也就是每年约为200万    这和我主贴了按照千分之10的人口出生率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几乎完全一样的  所以我主贴里的计算是完全合理的  不知道,你这回是不是心服口服了?      
  &&作者:黑粗大 回复日期: 13:23:24 
    死亡的苏军大约为200万????被俘800万,你的苏联大哥果然有战斗力啊,和国军不相上下&&    除了会上来就骂,你还会干什么?  看看楼主数据,概率..等等的详细分析,你呢?有种你也来个分析么!有种你告诉大家楼主哪个分析是假的?    一看就知道这种人是什么货色.
  讲战斗力好象德国要厉害多了吧.
  如果真是原创,光凭楼主这份苦心分析,我觉得可以给红脸.相比那么些名不副实的红脸,这个好多了
  不知德国人有没有自然死亡率,莫非只有苏联有?
  抛开观点上可能有所不同,  佩服杜车别的的论证精神,现在国观里就是缺这种人。  多的是动不动就骂人FQ、HJ的,拿不出一点自己的东西!
  根据我上面的推算,二战中直接死于德军枪口和炮火和虐待下的苏联人应该为700万左右,这个数字才应该是最符合事实的,我想大家应该没有不同的意见了吧
  我没有为德国辩护,不过德国和战斗力应该比当时的苏联强一些,因为德国人本身就比苏联人少很多倍,更不要说是军队啦!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德军真的比苏军伤亡大,那也是德军被人数很多的苏军围歼的结果,而德国就没有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战争。这是我的看法!
  我早说过,德国有很多的仆从国,可苏联有吗?应该把这个也考虑在内。
  楼上的能否提供《苏联人口七十年》的网址??  我还是无法相信出生率会下降70%这样的事情,你的理论里面有一个漏洞,出生的不一定能够成活,你只是说苏联在1959年统计得出了一下结论:  人口中出生于年的数量为1300万  人口中出生于年的数量为2840万  但是请问《苏联人口七十年》是否提活到1959年仍然活着的出生在1939年以前和1948年以后的各各年代的人数呢?是否比年里面的人数要多呢??  在30年代,40年代,婴儿的出生率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因为大饥荒,战争等因素,苏联的卫生水平,其死亡率也是高的!活到1959年的人每年是200万人,但是不能说明战争期间真的只有这么少的人出生!
  另外苏联军队的阵亡数字应该可以从其被俘虏的人数上可以判断,因为苏联人的顽强,其被俘虏的人和阵亡者的比例应该小于美国和英国,只要对照一下就能明白。
  &&作者:天子行健 回复日期: 19:48:09 
    我没有为德国辩护,不过德国和战斗力应该比当时的苏联强一些,&&    你想表明什么呢?作为一个处心积虑,蓄谋以久的侵略国家,难道它不是为训练战争工具(德军)作了很多工作么?难道它不是挑选对它最有利的时机而对对手相对最无利的时机么?难道它(德国,倭国)不是在拿自己历史上最高峰的力量去和别人(苏联,法国,英国,中国)相对低谷的力量去战斗么?    那么,再用这个战争中间表现的战斗力强弱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种(德,倭)就是比别的人种(中,苏,英法)强?
  楼上胡扯,你知道二战苏联战俘有多少吗?光第一年就有350万!整个战争中苏联战俘有580万!苏联战俘绝对数字是很大的!
  呵呵,在苏联的大规模战役,不管哪方获胜,都是苏军的损失远在德军之上,如今楼主弄了这么一个答案出来,只能说比较无语
  只能说楼主知识太贫乏
  看看sonicbbs“二战论坛”的这个精华帖子吧(作者tiffany  )  /topicdisplay.asp?BoardID=1&Page=3&State=4&TopicID=500955    我也转贴一下   一苏军  注:苏联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克里沃舍夫准将(GF Krivosheev)的出版书籍。英文版  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阵亡:因伤死于战场或撤退途中。  伤死:因伤死于后方医院。  病死:死于疾病,事故,处决等非战斗原因。  失踪:被俘,逃亡,打散等各种原因。  受伤:在战斗中遭受的非致命性伤。  疾病:因非战斗原因造成的非致命性减员。  一.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纯减员人数  名称
合计  张鼓峰之战
960  诺门坎之战
9703  进攻波兰
1475  苏芬战争
126875  苏德战争
  中国东北
12031  合计
  二.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病人数及总损失  名称
总损失合计
年份  张鼓峰之战
1938  诺门坎之战
1939  进攻波兰
1939  苏芬战争
  苏德战争
  中国东北
1945  合计
  苏德战争和出兵中国东北这两场战争苏联人合称为“伟大卫国战争”,苏联红军  纯减员人,伤病人,合计人。  三.苏联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各阶段的纯减员人数。  年份
合计  月
2129677  月
1007996  月
675315  月
842898  月
1224495  月
515508  月
726714  月
191904  月
803856  月
589955  月
570761  月
344258  月
510790  月
338082  月
557521  月
243296  远东
12031  合计
  四.苏联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伤病人数及总损失  年份
总损失合计  月
2817303  月
1656517  月
1854772  月
1549545  月
2507557  月
1457404  月
2152406  月
682541  月
2864661  月
2157895  月
2143503  月
1309466  月
2056232  月
1369440  月
2152156  月
861351  远东
36456  合计
  五.苏联武装力量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纯减员人数及死亡人数,单位:万人。  部队
合计  红军
1128.50  边防部队
6.14  内务部队
9.77  合计
1144.41  确认生还
277.57  死亡人数
866.84  另外被动员但未报道记入名册的征召人员的死亡人数估计为50万人,因此另一种  说法是苏联武装力量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纯减员1194.41万人,死亡916.84万人。但  前种说法更权威,因为只有记入名册才算正式入伍,否则只能算平民。  六.苏联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部分战役中的损失人数.(有数字的战役均相互独立)  苏军兵力是指战役第一天的总兵力,在战役进行过程中还会补充大量兵力.  [第一阶段:1941年6月-1942年5月]  &1&1941年夏秋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波罗的海沿岸防御战役
6.22-7.9  北方防御战役
6.29-10.10  列宁格勒会战(一):  列宁格勒防御战役
7.10-9.30  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
9.10-10.28  提赫文防御战役
10.16-11.18  &2&1941年夏秋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白俄罗斯防御战役
6.22-7.9  斯摩棱斯克会战
7.10-9.10  莫斯科会战(一):  防御阶段
9.30-12.5  &3&1941年夏秋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乌克兰防御战役
6.22-7.6  摩尔达维亚防御战役
7.1-7.26  基辅会战
7.7-9.26  提拉斯波尔-梅利托波尔战役 28.05
7.27-9.28  敖德萨防御战役
8.5-10.16  顿巴斯-罗斯托夫防御战役
9.29-11.16  苏梅-哈尔科夫防御战役
9.30-11.30  克里木防御战役
10.18-11.16  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役
10.30-7.4  &4&1941-42年冬春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列宁格勒会战(二):  提赫文进攻战役
11.10-12.30  柳班进攻战役
1.7-4.30  杰米扬斯克进攻战役
1.7-5.20  &5&1941-42年冬春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莫斯科会战(二):  反攻阶段
12.5-1.7  总攻阶段:  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
1.8-4.20  博尔霍夫进攻战役
1.8-4.20  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
1.9-2.6  &6&1941-42年冬春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罗斯托夫进攻战役
11.17-12.2  刻赤-费奥多西亚进攻战役
12.25-1.2  库尔斯克-奥博扬进攻战役
1.3-1.26  刻赤半岛战役
1.14-4.12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进攻战役 36.17
1.18-1.31  [第二阶段:1942年5月-1943年6月]   &1&1942年夏秋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列宁格勒会战(叁):  沃尔霍夫进攻战役
5.13-7.10  锡尼亚维诺进攻战役
8.19-10.10  &2&1942年夏秋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别列伊防御战役
7.2-7.27  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
7.30-8.23  苏希尼奇-科泽利斯克进攻战役 21.84
8.22-8.29  &3&1942年夏秋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刻赤防御战役
5.8-5.19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5.12-5.29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 131.08
6.28-7.24  斯大林格勒会战(一):  防御阶段
7.17-11.18  高加索会战(一):  高加索防御战役
7.25-12.31  &4&1942-43年冬春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列宁格勒会战(四):  冲破列宁格勒包围圈(火花) 30.28
1.12-1.30  杰米扬斯克进攻战役
2.15-2.28  旧鲁萨进攻战役
3.4-3.19  &5&1942-43年冬春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大卢基进攻战役
11.24-1.20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火星)54.51
11.25-12.20  马洛-阿尔汉格尔斯克进攻战役 24.02
2.5-3.2  谢夫斯克战役
2.25-3.28  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
3.2-3.31  &6&1942-43年冬春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反攻阶段
11.19-2.2  高加索会战(二):  高加索进攻战役
1.1-2.4  克拉斯诺达尔进攻战役
2.9-5.24  米列罗沃-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 26.52
1.1-2.22  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1.13-3.3  罗斯托夫进攻战役
2.5-2.18  哈尔科夫防御战役
3.4-3.25  雷斯克-苏姆斯克战役
3.4-3.28  [第三阶段:1943年7月-12月]  &1&1943年下半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列宁格勒会战(五):  姆加进攻战役
7.22-8.22  新索科利尼基进攻战役
12.30-1.8  &2&1943年下半年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
8.7-10.2  布良斯克进攻战役
9.1-10.3  涅韦尔-戈罗多克进攻战役
10.6-12.31  奥尔沙进攻战役
10.12-12.2  &3&1943年下半年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库尔斯克会战:  防御阶段
7.5-7.23  反攻阶段:  奥廖尔进攻战役
7.12-8.18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
8.3-8.23  伊久姆─巴尔文科沃进攻战役 20.24
7.17-7.27  米乌斯河进攻战役
7.17-8.2  第聂伯河会战:  顿巴斯进攻战役
8.13-9.22  切尔尼戈夫-波尔塔瓦战役
8.26-9.30  第聂伯河下游进攻战役
9.26-12.20  柳捷日进攻战役
10.1-11.2  布克林进攻战役
10.12-10.24  基辅进攻战役
11.3-11.13  戈梅利-列奇察进攻战役
11.10-11.30  基辅防御战役
11.13-12.22  高加索会战(三)  新罗西斯克-塔曼进攻战役
9.10-10.9  刻赤-埃利季根进攻战役
10.31-12.11  [第四阶段:1944年]  &1&1944年上半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列宁格勒会战(六):  第一次突击: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1.4-3.1  普斯科夫进攻战役
3.9-4.15  &2&1944年上半年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卡林科维奇─莫济里进攻战役 23.26
1.8-1.30  维捷布斯克进攻战役
2.3-3.13  罗加乔夫-日洛宾进攻战役
2.21-2.26  &3&1944年上半年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第二,三次突击及突击前的准备:  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会战
12.24-4.17  克里木进攻战役
4.8-5.12  &4&1944年下半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列宁格勒会战(七):  第四次突击:  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
6.10-8.9  列日察─德文斯克进攻战役
7.10-7.27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进攻战役 25.84
7.11-7.31  纳尔瓦进攻战役
7.24-7.30  马多纳进攻战役
8.1-8.28  塔尔图进攻战役
8.10-9.6  坎达拉克沙-克斯坚加进攻战役 8.91
9.5-10.5  第八次突击:  波罗的海沿岸进攻战役
9.14-11.24  第十次突击:  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
10.7-10.29  &5&1944年下半年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第五次突击:  白俄罗斯进攻战役
6.23-8.29  沃姆扎-奥斯特罗文卡进攻战役 15.38
8.30-11.2  塞罗茨克进攻战役
8.30-11.2  贡宾嫩进攻战役
10.16-10.30  &6&1944年下半年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第六次突击:  利沃夫-桑多梅日进攻战役
7.13-8.29  第七次突击:  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
8.20-8.29  布加勒斯特-阿拉德进攻战役
8.30-10.3  桑多梅日进攻战役
8.30-11.2  第九次突击:  东喀尔巴阡进攻战役
9.8-10.28  贝尔格莱德进攻战役
9.28-10.20  德布勒森进攻战役
10.6-10.28  布达佩斯进攻战役
10.29-2.13  阿帕廷进攻战役
11.7-12.10  昂达瓦进攻战役
11.20-12.15  [第五阶段:1945年]   &1&1945年苏军在西北和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克莱彼达进攻战役
1.25-2.4  库尔兰进攻战役
2.16-5.8  &2& 1945年苏军在中央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维斯瓦河-奥德河进攻战役
1.12-2.3  东普鲁士进攻战役
1.13-4.25  屈斯特林进攻战役
2.3-3.30  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役
2.10-4.4  柏林进攻战役
4.16-5.8  &3&1945年苏军在西南和南方向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西喀尔巴阡进攻战役
1.12-2.18  下西里西亚进攻战役
2.8-2.24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进攻战役
3.10-3.30  俄斯特拉发进攻战役
3.10-5.5  上西里西亚进攻战役
3.15-3.31  维也纳进攻战役
3.16-4.15  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进攻战役 27.22
3.25-5.5  格拉茨进攻战役
4.15-5.9  布拉格进攻战役
5.6-5.11  &4&苏军在亚洲的战斗:  战役
兵力(万人)
作战日期  远东进攻战役
8.9-9.2  另注:1944年的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会战包括9个战役(第二次突击中的6个战役,第二次突击前的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进攻战役和基洛夫格勒进攻战役,以及第叁次突击中的敖德萨进攻战役),克里木进攻战役则是第叁次突击中的另一场战役。以上“战役”,“会战”没有严格定义,完全是为了方便,按苏联人看法,一战的凡尔登索姆河中国的辽沈淮海都完全可以称为“会战”,因此说“莫斯科战役”或“勒热夫-维亚兹马会战”都可以,只要知道它的包括范围就行  了  七.苏联盟国军队在伟大卫国战争部分战役中的损失人数.(不包括在上面的数字)  白俄罗斯进攻战役 -8.29  波兰第1集团军,(兵力.下同)7.99万人,纯减员1533人,伤病3540人,合计5073人。  东喀尔巴阡进攻战役 -10.28  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1.49万人,纯减员1630人,伤病4069人,合计5699人。  维斯瓦河-奥德河进攻战役 -2.3  波兰第1集团军,9.09万人,纯减员225人,伤病841人,合计1066人。  西喀尔巴阡进攻战役 -2.18  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9.93万人,纯减员2486人,伤病9488人,合计11974人  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1.15万人,纯减员257人,伤病713人,合计970人。  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役 -4.4  波兰第1集团军,7.56万人,纯减员2575人,伤病6093人,合计8668人。  维也纳进攻战役 -4.15  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10.09万人,纯减员2698人,伤病7107人,合计9805人。  柏林进攻战役 -5.8  波兰第1,第2集团军,15.59万人,纯减员2825人,伤病6067人,合计8892人。  布拉格进攻战役 -5.11  波兰第2集团军,6.95万人,纯减员300人,伤病587人,合计887人。  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13.95万人,纯减员320人,伤病1410人,合计1730人  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4.84万人,纯减员112人,伤病421人,合计533人。  远东进攻战役 -9.2  蒙古军团,1.60万人,纯减员72人,伤病125人,合计197人。  
二德军  德国军队死亡人数最权威的数据可以查阅R.diger Overmans的《Deutsche mili  t&rische Verluste im Zweiten Weltkrieg》,我尚未看过原书,只能转载  部分数据。  德国军队东线逐月死亡数据(相当于苏联的阵亡+伤死+病死)  1941年:  6月  25000  7月  63099  8月  46066  9月  51033  10月  41099  11月  36000  12月  40198  合计 302495        1942年  1月  48165  2月  44099  3月  44132  4月  23066  5月  38099  6月  29033  7月  38066  8月  62165  9月  45033  10月  25000  11月  31198  12月  78759  合计 506815        1943年  1月 180310  2月  68330  3月  46066  4月  16000  5月  19066  6月  13066  7月   71231  8月   59198  9月   57429  10月  53264  11月  67363  12月  49330  合计 700653        1944年  1月  70330  2月  64429  3月  93660  4月  73264  5月  48363  6月  142079  7月  169881  8月  277465  9月  70561  10月  92528  11月  45363  12月  85253  合计 1232946        1945年 1074520人(缺逐月数据)        1945年的数字来自“Third Reich Forum”的一个帖子,1945年德军有1074520人  战死在东线,155525人战死在西线,合计1230045人,贴主说明来源为R.diger  Overmans的原书。  德国军队各战场死亡数据。  东线  3817429  西欧   495482  意大利 150660  巴尔干  103693  北欧    30165  非洲    16066  其他   245561  合计  4859056        德国战俘死亡数据(按死亡地点)  苏联 363343  法国 34033  美国 22000  英国 21033  南斯拉夫 11000  其他 8066  合计 459475  包括战俘在内德国军队一共死亡5318531人.        其他数据:  德军死亡士兵出生年份  1900年以前 288310  年 439729  年 922963  年 1126689  年 954445  1921年以后 1586395  合计 5318531        德军死亡士兵身份统计  陆军 4202030  海军 138429  空军 432706  党卫军 313749  人民冲锋队 77726  武装警察 63462  辅助部队 53231  其他志愿人员 37198  合计 5318531        德军死亡士兵来自地区(单位:万人)  战后德国区域 354.6  战前其他区域 91.0  合计德国1937年区域 445.6        附属地区 20.6  奥地利 26.1  合计德国1939年区域 492.3        东欧和东南欧(伦理上的德意志人)33.2  阿尔萨斯和洛林 3.0  其他 3.3  合计 531.8        德军东线被俘人数估计为250万人,不存在什么战后缴械问题。战争末期大部分在  东线作战的德军都逃往西方向英美投降,被苏军俘虏的大多是被包围而突围不成  的,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库尔兰。德国盟国的纯减员至少在100万人以上。合  计轴心国军队在东线纯减员约750万人,与苏军的1127万人相比交换比约1:1.5。        德国伤病人数只能靠估计,根据不同时期情况估计死和伤的比例为:-  1:4,1942年约1:3,-1:3,1944年约1:2,1945年约1:1。因此计算出  轴心国军队在东线的总损失约万人,与苏军的2959万人相比交换比约1  :1.8。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是纯减员人数加上1/4的伤病人数(无法重返战场的人数),轴  心国军队减员接近1000万人,苏军减员1600多万人,与兵力变动人数基本相符(  共动员2760万人,战后剩余1136万人)。交换比约1:1.6-1:1.7。  总的来说,苏军每消灭3名德军自身就要损失5名士兵,这应该是最合理的比例。  
  作者:我是小小老百姓 回复日期: 19:56:05 
    楼上的能否提供《苏联人口七十年》的网址??    我还是无法相信出生率会下降70%这样的事情,你的理论里面有一个漏洞,出生的不一定能够成活,你只是说苏联在1959年统计得出了一下结论:    人口中出生于年的数量为1300万    人口中出生于年的数量为2840万    但是请问《苏联人口七十年》是否提活到1959年仍然活着的出生在1939年以前和1948年以后的各各年代的人数呢?是否比年里面的人数要多呢??    在30年代,40年代,婴儿的出生率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因为大饥荒,战争等因素,苏联的卫生水平,其死亡率也是高的!活到1959年的人每年是200万人,但是不能说明战争期间真的只有这么少的人出生!  _________________    《苏联人口七十年》是一本书,是我从书店里买来的,是很权威的著作,    作者和译者,我都给出来了,  商务印书馆出版,苏联的雷巴科夫斯基 编著 郭丽群 翻译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到书店或者图书馆去查来看看,至于网上有没有这本书,那我就不知道了    “活到1959年的人每年是200万人,但是不能说明战争期间真的只有这么少的人出生!”  就算实际出生的人比最后活下来的多,那么这些人在当时不过都是婴儿而已,一般来说也是死于疾病等因素,也不大可能死于德军手上,所以对最后计算死于德军的苏联人口数字影响不大          
  楼主你太强了,为了得到你的数据,好多苏联老百姓要“自然死亡”好几次,好多苏联红军要几个人占用一个“阵亡”名额  终于知道学术腐败怎么来的了  拜托……下次先找数据,再得结论,OK?
  某些可怜人居然今天还在为斯大林这个丧心病狂的畜生说话,也真是令人费解  
  对了,我在一开始的计算确实有一个漏洞,    就是开始计算的起点是  1940年苏联版图内的人口(苏联当时新增加了一些国土)为1.941亿人  但是实际上,战争是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的,所以应该加上1941年上半年增加的人口数字300万  这样算来,战争中损失的人口数字应该加上300万    死于德军的人数应该是1000万左右,这样按照楼上的那位提供的详细资料,死掉的士兵为800万,那么被德军打死的平民就应该是200万    不过我估计,士兵死掉800万,肯定是被夸大的,一定有许多是重复计算的,中国革命战争也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常常把某个人算做死掉了,但最后发现他其实根本就没有死,连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最后发现也并没有死    苏联红军主要一开始被德国打了一蒙棍,一开始吃的亏大了点,后来缓过气来,调整过来之后,德军就不是对手了    
  苏联以前再强,现在已经四分五裂完蛋了。永远,永远,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某些人还在为斯大林这个灭绝人性的杀人狂唱赞歌,幻想重回专制的老路,门都没有!
  由于楼主的结果是由数个可疑的数据得来的,每一个数据都相差一点的话...到总的结果来说偏差就是成指数级别的增长.    
而且,不是我说楼主,楼主在苏军死伤方面使用的是自己独特的方法推理得出的结果,而在德军死亡数据上则完全使用别人的数据,就楼主的语气来说,&该人&似乎是楼主所反驳的对象,如果楼主真要反驳&该人&,就应该把德军的死亡人数也按照楼主的独特方法来计算一下,看看楼主得出的结果又与一般认为的相差多大.
  /renjian/temp/nanjing/index.htm  
我不知道 中国人看到上面一组组图片以后又何感想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待战俘的暴行    ??“对于垃圾,与其说是社会问题,不如说是临床问题……同情和怜悯是完全不合适宜的。”——仅从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出的这句话,我们不难想象德军的战俘营中发生过什么事情。还记得《辛德勒名单》吗?    
二战期间,盟国战俘特别是苏联战俘也早于犹太民族而遭到系统的大屠杀,这类的集体屠杀始于1941年夏。    
整个战争期间,惨遭纳粹分子毒手——直接杀害或蓄意谋害致死的盟国战俘,数量大约150 万以上。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580 万苏军官兵遭到合围。突围失利后成为德军的战俘。由于苏联政府未曾在《日内瓦公约》上签字,纳粹当局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不肯给予苏军战俘以应有的战俘待遇。多方面的档案材料已经证实,  无论是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还是党卫军、盖世太保当局,均曾下达秘密指令杀害不肯屈服就范的苏军战俘。1941年3 月,纳粹德国对苏进攻前夕,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秉承希特勒的意图,制定了“特殊纲领”,其中规定:对苏军战俘中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政委,一经发现即可就地处决。 日,盖世太保的总头目海因利希·密勒对其部下发布指示:苏军战俘中凡明显不能干活或不能进行短暂行军者,今后不必送往集中营处死,允许对其就地处决。1942年初,德军大本营战俘事务局在柏林召开秘密会议。会议由该局局长冯·格雷维尼茨将军主持,议题是讨论如何处置那些因病弱伤残而已失去劳动能力的苏军战俘。许多出席该会议的军官,其中包括一些医生均声称,应该把这样的俘虏集中在营地或战地医院,并且把他们毒死。根据会议精神,冯·格雷维尼茨将军下达命令,把丧失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战俘处死,为此目的可以使用医务人员。至迟到同年夏天,“毒死俄国战俘的办法已经被付诸实施”。此举给纳粹党卫军和国防军官兵对苏军战俘大开杀戒提供了堂而皇之的依据,导致无数起虐待、折磨、拷打、杀害苏军战俘的事件。仅在白俄罗斯,就有70多万战俘被德军以各种方式虐杀。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是德国陆军驻白俄罗斯部队司令官古斯塔夫·弗雷海尔将军、纳粹中央保安总局驻白俄罗斯警察长官爱德华·瓦格纳将军和盖世太保驻明斯克地区首领盖奥尔格·豪泽尔。    
纳粹分子大肆杀害盟军战俘特别是苏军战俘的罪恶行经,大部分是在集中营或灭绝营内完成的。在奥斯维辛和毛特豪森、萨克森豪森等集中营,苏军战俘作为极端的异己势力被蓄意大量杀害。1941年9 月3 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部门负责人、党卫军上尉弗利奇,在主营进行新型毒气奇克隆—B 的功能试验。他挑选出来的试验对象不是犹太人,而是600 名苏军战俘和250 名波兰重病囚犯。集中营当局还故意加重苏军战俘的劳动强度,削减其营养标准,甚至只因轻微的过错,就把他们作为对抗当局、破坏营内秩序的罪名送往政治部严刑拷打,直至大批处决。从1941年8 月到1945年初,仅在奥斯维辛一处,非正常死亡的苏军战俘即多达15万人以上。布亨瓦尔特集中营的纳粹医生还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且不易为受害者觉察的日常杀人方法,专门以苏军战俘为对象:每天,都有一批苏军战俘接到通知,要求他们逐个进入医疗所测量身高。一进入指定房间,站好位置后,医生就开始按电钮。不过,落到他们头顶上的不是卡尺,而是一块急速下降的下端极为尖锐的圆锥型大铁块,一经扎人脑颅,就造成测量者当场毙命。党卫军护士只需拉走尸体,再擦去少许溅在墙上、地上的血迹,就笑盈盈地叫喊下一个受害者进来接受检测。每天,受害者的数量都往往在5 人以上。    
在斯莫棱斯克,德国军医舍姆、盖特勒、米勒、奥特、施泰芬、瓦格纳,在其他军医部门人员协助下,在给予新药的幌子下,对被俘的苏军官兵肆意进行各种医学试验。其后,又通过注射砒霜和羊角拗质等剧毒制剂将他们杀害。驻扎在斯莫棱斯克的德军第551 战地医院卫生员莫迪什,使用注射毒剂的手段杀害了24个苏军伤病战俘。此外,他还从6 —8 岁的苏联儿童身上抽取大量血液输入到德军伤员体内,而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大量因过度失血死去。在1944年8 月开始的华沙起义中,不少德军军医也对战俘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例如,德军在华沙切尔尼亚科夫斯卡大街的奇特罗恩工厂俘获了一个起义者的医院,德国军医舒尔策发现了两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的重伤员。然而,他不但拒绝给他们做手术,反而掏出手枪将2 人击毙。至于德军枪杀被俘的盟军医院军医和护士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在德国三军对被俘人员实施人体试验的罪行中,空军是最积极、参与最广泛的一家。在空军医务系统内,上至空军元帅米尔希、医务总教授希普克博士,下至军医中尉奥斯卡·施罗德,许多医生、教授、博士都参与了使用集中营囚犯进行高压仓试验和冷冻试验的残暴行为,他们的“科学研究”直接造成至少数以百计的战俘  痛苦不堪地死亡。    
苏军战俘尤其是其中的女战俘,还被大量用于代替豚鼠作为惨无人道的活人试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布纳分营,纳粹的医生、药剂师和化学家,使用苏军女战俘进行新药和新型制剂的试验,每次被试验人数都在100 人以上。此前,这些新药和新试剂往往未经任何动物试验,因此带有极大的风险。从战后盟国人员掌握的部分材料分析,至少有三批接受注射荷尔蒙新型制剂的苏军女战俘在经过注射后数日内全部死亡,死亡人数分别为150 人、170 人和200 人。另有确凿证据证实,至少有数十名年龄在26岁以下的苏军被俘女官兵,被送进奥斯维辛主营出号楼,接受舒曼和克劳贝格医生的绝育试验手术,并在多次试验后,因不再具有试验价值,而被驱赶到比克瑙分营的几个毒气室杀害。在布亨瓦尔特、达豪、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苏军女战俘在经历其他种类的医学试验后,又被特列宾斯基等纳粹医生注射毒剂杀死灭口。有些面貌出众的女战俘,还被集中营当局选中,强迫她们在营中妓院充当营妓。其中染上性病的不幸者或被迫怀孕者,最后依然逃脱不了被毒杀的悲惨命运。    
1944年11月,纳粹德军奉命将手中的所有苏军战俘移交给盖世太保。此举进一步加快了苏军战俘被杀害的规模和速度。    
党卫军帝国司令官希姆莱对其手下肆意杀害苏军战俘的行为持纵容和支持的态度。1944年9 月,他竟亲临毛特豪森集中营视察,观赏集中营司令官特意为他安排的一场“处死50名苏军军官的精彩表演”。到战争结束,被纳粹德军俘虏的580 万苏军战俘中,除100 多万人参加了卖国贼安德烈·弗拉索夫的伪军——俄罗斯民族解放军或充当纳粹集中营看守外,只有100 多万人幸存,另外的300 多万人全部被有组织地杀害或死于疾病与饥寒交迫。    
美、英以及西欧国家落人纳粹德国手中的战俘,其生活待遇一般来讲要明显优越于苏军战俘,但也多次遭到被杀害的结局。突出的一例是47名美、英、荷兰被俘飞行员的悲惨境遇。1944年夏天,上述47名飞行员在对德国的一次轰炸中飞机被击落,跳伞后被俘。他们全部被纳粹法庭判处死刑,并押送到素以杀害战俘闻名的毛特豪森集中营执行死刑。集中营司令官马克斯·齐莱斯认为,无论使用枪决还是绞刑,都对飞行员们太便宜了。他于是采用了一种让他们吃尽苦头的处决办法,送他们去采石场做工,让不堪忍受的苦役和毒打把他们慢慢地折磨死。他们惨死的情景是后来由幸存的战俘讲述的:毛特豪森集中营的采石场是一个巨大的盆地,从地面上有一条用80块粗糙的大岩石块垒起的阶梯通往盆地底部。这47名空军战俘,每天光着脚,只穿衬衣和短裤,有的光着膀子。他们抱着或扛着25公斤到30公斤重的石块,沿着石台阶往上走,时不时地饱尝拳打脚踢,甚至被有意投下的石块砸伤。搬到地面还来不及放下,就又被赶下去,强迫他们搬一块比前一回更重的大石块。这样折腾了一天,到晚上收工时,已有21人活活累死。次日,党卫军又用同样的手法对付还活着的人。到第二天晚上,就只剩下一个活人了。    
闻知战友们惨遭杀害,被关押在毛特豪森集中营萨冈分部“3 号空军战俘营”的数百名美英飞行员决定越狱。他们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挖通了1 条越狱隧道。1945年3 月24日,80名英国飞行员越狱成功。希特勒闻讯大怒,亲自下令杀害敢于逃跑的飞行员。3 月26日,盖世太保总头子缪勒下命令给布雷斯劳地区的盖世太保头子、党卫军突击队中队长沙尔贝文克,要他执行杀害重新被捕的飞行员的任务。尽管不少纳粹大员出面做希特勒的工作,还是有50名飞行员被杀害。这就是二战中有名的萨冈事件。战后,这两起惨案的罪魁祸首、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司令官马克斯·齐莱斯及其主要帮凶,被美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在布亨瓦尔特集中营,几十名文身的法国年轻战俘被集中营司令官汉斯·科赫的妻子伊尔丝挑选出来。她以注射防疫针的幌子给他们注射了致命的毒剂。其实,这些法国青年完全是无辜的,伊尔丝之所以杀害他们,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剥取他们的人皮,去制作各种工艺品,以满足自己酷爱“艺术”的嗜好。    
在纳茨维勒集中营,汉斯·罗德等纳粹医生甚至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抓获到盟军的女官兵,一律使用注射毒剂的办法处死。为此,战后盟军法庭曾对这些沦为战犯的纳粹医生进行过严正的审判,直至判处死刑。这就是闻名欧洲的纳茨维勒集中营罪犯审判案。      
  这个俄奴真是太变态了,整天搞这些东西为斯大林这个王八蛋歌功颂德,你丫累不累啊?
  作者:new-state 回复日期: 12:31:32 
    主观臆断,没有任何数据来源,猪脑思维  ==============================================    绝对同意。其他没什么好说得了      
  某些顶帖子的人除了出口成脏以外没什么话了。  楼主在做学术讨论,你们在干什么?有种的拿出分析来跟楼主对着干啊?如果你不敢,只能说你没长睾丸。
  同意楼上的。
  既想用2700万这个数字来说明德军的残暴,又想用2700万来证明苏军作战的高效率,自然就前言不搭后语了。    还是先把目标弄清再来分析。
  受奖人:  杜车别  受奖贴题目:从死于德军的人数看苏军战斗力  受奖贴链接:/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359479&Key=&strItem=worldlook&idArticle=26597&flag=1  奖金:   我就是笨猪 杜车别 金利来西服(数量1,加72分) 送给你的,喜欢吗?从死于德军的人数看苏军战斗力
8:28:00 收藏
  评注:   您的这篇文章很好,有一个建议,希望下次写类似的文章时,给出引用资料的名称和出处。因为我认为,如果你是认真地对待了文章中的数据的话,你给出引用的资料应该是很容易的,如果仅因为资料的问题让大家对你的文章的信任打折扣,这很不值得,你说呢?  ===================================  关于笨猪奖学金的详细情况请大家参见链接: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359479&Key=&idArticle=25790&strItem=1937&flag=1&#Bottom  此外,我已经把所有的受奖的贴子都在我的博客中做了链接,欢迎大家到我的博客中做客!  我的博客地址为:  /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1359479&Key=&BlogName=wyhsillypig1
    综合以上讨论  二战中,苏联死于德军的人数,应该是830万左右    其中被德军直接在占领区屠杀的平民死亡人数为  爱沙尼亚 12.5万  拉托维亚 31.4万  立陶宛
70万  白俄罗斯 20万  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加里宁、勃良斯克和斯摩棱克州 估计为300万    总计被德军直接屠杀的平民人数约为434万,再加上间接屠杀的(比如空袭轰炸),估计总在450万以上吧    所以红军士兵死于德军的人数应该为380万左右吧    超过这个数字的死亡统计,都是虚假的,和夸张的,不要被赫鲁晓夫之流和西方反苏分子给洗脑了    至于苏军被俘人数,所谓的500万也有很多水分,实际上法西斯德国,很多情况下是把被占领的苏联地区的成年男子都直接抓到德国集中营里去,算是作为战俘,而实际上,里面的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平民                
  好难遇到斯大林的粉丝哦,要好好保护,比毛干尸的饭死还少
  如果苏联也象德国那样实行对平民和对战俘的屠杀政策,那么把德国人消灭两千万都不成问题。德国的军队实际上后来都被苏联彻底打垮了,苏联人把他们全部杀光都不成问题  那样以来双方军事人员的死亡比例就应该是  苏联对德国为800万比2000万    现在之所以好象苏联军事人员死的更多,只不过是苏联比德国仁慈而已
  是啊,苏联比德国仁慈而已,250万德国战俘只有40万死于战俘营,大部分人还是活下来了,而580万苏联战俘活下来的只有100万。  
  有些问题只要独立思考一下,自己分析一下,不要人云亦云,就可以得出更接近真相得结论
  原来楼猪是拿苏联的资料来论证苏联资料的荒谬性,PFPF.
  确实 说毛饿死了三千万也属于臆断 国外历史书也没有用这个数字的  当然比三百万多    作者:极极极极极极极左 回复日期: 13:48:34 
    这下毛。泽东可要感谢楼主了,谁敢说毛饿死了三千万,照搂住的算法,顶多死三百万,比正常情况下的死亡人数还要低
  可以计算出到1946年的人口应该为2.13亿,而实际人口为1.67亿  这个你不说清楚,我怎么知道你说的真的
  顶,没理由不相信楼主
  不过是赫鲁晓夫这个丧心病狂的人为了贬低斯大林的攻击,而有意识的撒谎而已,某些可怜人居然相信这种畜生说的话,  +++++++++++=  开口如此,不是谈历史。。。
  作者:西风再来 回复日期: 23:32:18 
    某些可怜人居然今天还在为斯大林这个丧心病狂的畜生说话,也真是令人费解  -----------------------------------------------------------  斯大林有大功也有过失,但如此咒骂斯大林的----只有希特勒。    在60年苏共20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有句名言:如果斯大林早死十年那该多好啊。此言一出,举世一片声讨。大家知道,斯大林是1953年逝世的,希望斯大林早死十年即1943年死去的----那是希特勒!  2000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胜利55周年之际,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铸有斯大林肖像的钱币。俄罗斯央行铸造的纪念币上,除了斯大林的肖像外,还有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美国总统杜鲁门。普京在斯大林诞辰纪念日时,曾经举杯赞扬斯大林。  是斯大林命令150万苏联红军,横扫伪“满洲国”,歼灭百万关东军,极大地帮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这就是直到现在鬼子汉奸还在攻击斯大林的原因。  
  是斯大林命令150万苏联红军,横扫伪“满洲国”,歼灭百万关东军,极大地帮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  ~~~~~~~~~~~~~~~~~~~~~~~~~~~~~~~~~~~~~~~  不错,为了防止中国人民看了伤心,做好事把所有的工厂都搬走
  杜车别可是影评的名人那,反正在哪都是跟人掐架.
  杜车别还是讨论影视在行一点
  人打人.
  在60年苏共20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有句名言:如果斯大林早死十年那该多好啊。此言一出,举世一片声讨。大家知道,斯大林是1953年逝世的,希望斯大林早死十年即1943年死去的----那是希特勒!  ++++++++++++++  60年苏共20大?
  作者:爱国不分左右 回复日期: 17:26:41 
    是斯大林命令150万苏联红军,横扫伪“满洲国”,歼灭百万关东军,极大地帮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    ~~~~~~~~~~~~~~~~~~~~~~~~~~~~~~~~~~~~~~~    不错,为了防止中国人民看了伤心,做好事把所有的工厂都搬走      ————————————————————————————  在解放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给中国的是整个工业体系,造飞机,造汽车,造轮船,东北那点东西,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在60年苏共20大会议上,  --------------------------  应改为:在56年苏共20大会议上,  打错了,多谢kanishka指正。  
  是斯大林命令150万苏联红军,横扫伪“满洲国”,歼灭百万关东军,极大地帮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    ------------------------------------------  顺便还强奸点妇女烧点民宅杀点不听话的中国人 不错
  白痴帖
  斯大林是什么货色大家心里都有数,杀的人也不会少到哪去!~~~
  我是毛干尸的fans
  最看不惯有些人上来动不动就骂人  有本事就拿出数据来说服别人  
  作者:爱国不分左右 回复日期: 17:26:41   不错,为了防止中国人民看了伤心,做好事把所有的工厂都搬走  -----------------------------  简单回答一下苏联搬走工厂的疑问: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中涉及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第11条规定:“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这明确规定了日本战争赔偿的方式是实物赔偿。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在日本投降后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专门协商日本赔偿问题。1945年11月5日,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决定加重日本的战争赔偿。方式是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但在赔偿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英美苏法中分别要求占总额的25%、34%、14%、12%和40%。  美国政府以消除日本潜在战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为首要目的,制定了撤走日本本土绝大部分工业设施充作赔偿的严厉方案。1945年9月美国《初期对日方针》中明确提出,“凡是非日本和平经济或供应占领军所必需之货物或现有资本配备及便利,皆应移充赔偿之用”;由于日本处在美军的单独占领之下,美国政府当时制定了一个临时赔偿方案,拟把日本用于战争的一部分工业设备先行拆迁充作赔偿。1947年4月,美国政府向盟军总部颁布临时指令,开始实施此方案。盟总指定的先期拆迁兵工厂设备分3批分配,在第三批物资(主要是吴港电厂)的拆迁中,中国只拆了这批物资的30%。随着冷战形势日渐明朗化,日本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开始突出起来,美国为把日本作为其在亚洲抗衡共产主义世界的阵地,调整了对日政策,日,美国政府正式取消了1947年4月发布的临时指令,停止先期拆迁。原先指定的1090家拆迁工厂,只落实了30%左右。  在伪“满洲国”(中国东北),苏联也拆迁了日寇的工厂。这是符合《波茨坦公告》的,也是几个战胜国都在做的事情。  1972年2月,日本与蒙古建交,蒙古以其在1945年8月随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及日军制造诺门坎事件为由,要求日本进行赔偿,到1977年3月,日本向蒙古提供了50亿日元的无偿经济援助。  
  对苏联一套算法,对德国另一套算法,这不双重标准吗。楼猪你怎么不把德国也按您的“神奇算法”给算一遍呢?
  你这么算不行。。。光柏林战役苏联就有100万DEAD。。。。是DEAD,不是CASUALTIES。。。如果算CASUALTIES。。。估计不下300万。。。一次战役就这么多,才打了不到一个月。。。你想去吧,整个苏德战争三四年呢。。。。
  关于死亡人口的数据我也看国相关报道,应该是最权威的观点了。  至于后面计算军队死亡人数比例的方法就有点牵强了。
  “二战苏军阵亡200万,平民死亡500万”从这来看,楼主基本就是军事历史盲,不想多批,说实话,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还是闭嘴的好,要多看书,多看史料,多做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如果自己做不来这些,就多去比较专业的二战论坛,比如二战论坛、SC论坛等等,看看那些达人怎么研究历史怎么分析史料的。
  阵亡,被俘后被虐死,伤死,失踪,病死的苏军大约为1100多万,与此对应的轴心国方面的人数大约为750万。                  苏军被俘人员在500万左右,轴心国方面在400万上下。  --------------------------------  你要是在大跃进 就是劳动模范 给你戴个红花!
  楼主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演绎告诉我们苏军最后只死了10个人    而消灭了370万德军(包括占领德国时消灭的青年军和仆从国军)    如此,楼主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苏军以几乎零伤亡的概率曾经后退过2500公里,又前进了4000多公里    直到消灭了370万德国人占领柏林!    最后,愿攻打柏林乌克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30万殉难者安息!  愿柏林攻克前后100万死难的德国人安息!    阿门!
  “德军对打下的苏联地区,许多地方都对平民实行了灭绝性的屠杀”请你说说你所谓的许多地方是哪里,灭绝性的屠杀平民具体多少?不要一知半解就信口开河!还有,直到1944年底,德国空军还是将新兵派到苏德战场,在积累了一定的飞行实战经验后,才调往西方作战,这足以说明苏军战斗力之低下。这些不是我信口胡诌的,而是俄国人自己根据德军文件做出的结论。不过对你说这些毫无用处,因为很明显,你是一个骨子里极其媚俄的人,再多的事实你也会照样视若无睹。如果我告诉你为一座毫无战略意义的碉堡,苏军700多人在营长带领下经过一番拙劣的战斗,最终攻下碉堡时,只剩下不到100人,你一定更不相信,认为是天方夜谭吧!可惜的是,这也是俄国人自己依据军史记录宣布的事实。所以,奉劝楼主:在历史问题上随口乱说,不但会坏了名声,同时也招人耻笑!媚俄也要看看事实,你的热脸贴上俄国熊的冻屁股,不一定就会给你好脸看;说不定俄国熊还更看不起你,觉得你的脸骚热,令它不爽,最后给你一熊掌,叫你落下个残疾。(从你名字就可闻出一股熊骚臭)
  补充:碉堡里只有两名德军机枪手。一名被堆积如山的尸体吓疯了,另一名的机枪卡壳了,苏军才得以冲入碉堡
  这个笨蛋!    看错啦!    苏军阵亡总数是700万,百姓有2000万,但是大家都知道!    一个国家军队打进另一个国家腹地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是非    战斗性死亡!    所以要真认为德军阵亡300多万,那么苏军应该是在800-900万    这间才对,因为有近600万人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死的!    所以呢!800-900万人是正常的!
  看上面的回复,明显有人认为或者故意认为,柏林战役就是对柏林这座城市的攻击和占领。如果是故意认为的话,此人毫无疑问极其可耻,我鄙视之。    我们评价苏军的战斗力,似乎不应该只评论其陆军单兵或基层部队的战术素养吧?如果仅从这方面来看,德军当然要好于苏军,特别是在库尔斯克会战前。其实不仅在东线,即使在西线,德国陆军的总体战术素养也明显高于盟军。不过,再好的战术素养,没有了空军的支持,没有燃料,又能有什么用呢?  但自斯大林格勒会战始,红军集团军级以上的战略指挥和控制水平及装备水平就开始渐渐超越德军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最后超越是在库尔斯克。别的不说,几个大本营代表在数个方面军之间飞来飞去就是最好的例证。  仅仅就单兵战术素养讨论的话,无聊。
  相信苏联的数据,上当一直上到棺材里!
  “如果我告诉你为一座毫无战略意义的碉堡......”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别扭。难道竟然有“有战略意义”的碉堡?如果有的话,至少也应该是筑垒地域或者干脆就是要塞了吧?  就一小碉堡往那儿一戳,还什么有或者没有战略意义。就这水平,哈哈哈哈......
  横扫千秋朋友,如果你真相信那一破碉堡的事儿,干脆你再注册一个ID,就叫“上当一直上到碉堡里”或者叫“横扫碉堡”,挺好玩的。  没恶意啊,开个玩笑。老是一脸义愤和严肃,多累。  哈哈哈哈......
  单兵素养难道不反映整个军队的素养?再说一个700号人的营级作战单位的战斗无论如何也不能一句“单兵”可以遮掩的吧?
  首先,单兵战术素养并不是衡量某一军种或兵种战斗力的唯一要素。而说单兵素养反映整个军队的素养,更是笑话。  其次,如果你竟然相信那个破碉堡的故事,我只能说,尽管你没上过战场,但你比那几位红军军官要聪明百倍,我佩服你。
  无论如何,苏联拖住了德国的后腿,就像中国拖住了日本的后腿一样,代价是巨大的,是不能被磨灭的,不管战斗力如何,但是结果是对人类是有巨大贡献的,如果恶意攻击苏联二战的功绩,是反人类的表现。        
  斑竹,我写了几遍的帖子怎么都贴不上,到底怎么回事?
  虽然老杜的论证我看得有点晕,不过还是要来顶一下。  老杜粉丝团留名
  率应该急剧降低,(大量成年男子当兵,妇女怀孕的几率应该急剧降低,再加上战争年代流产率的增加),所以战争年代的人口出生率应该降低到千分之10左右(这是我自己推想的,但应该是符合事实的,欢迎有苏联在二战中人口出生率的数据的网友补充),所以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应该为200万左右  ------------------------------------------------------------  
战争期间人口出生率应该是上升的,你可以参考世界各国统计资料和相关分析
  作者:李家大少爷1 回复日期: 04:05:24 
    你这么算不行。。。光柏林战役苏联就有100万DEAD。。。。是DEAD,不是CASUALTIES。。。如果算CASUALTIES。。。估计不下300万。。。一次战役就这么多,才打了不到一个月。。。你想去吧,整个苏德战争三四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苏德战争47个月算,苏联死了4700万,伤1.41亿^_^
  可惜德国实力还差一点,要不然彻底把俄国肢解成200快就好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军伞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