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的意思是什么思

遗址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yí zhǐ]
,从、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属于概念。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如宝鸡(距今年)、西安(距今6000多年),烽火台等。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既包括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也包括人类对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遗址的特点表现
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埋藏地下的遗址的发现多与人类活动有关,如:农业生产、建筑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遗址属于探险发现。古代城市、古代建筑遗址多为残垣断壁,各种生活用品表现为残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过考古和人类学研究寻找人类生活轨迹。很多遗址属于战争、灾难之后的遗存。遗址为文物,属于文化古迹。因而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称为“史前遗址”;
人类文明以后,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称为“古代遗址”;
历史年代不久远的遗存多属于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为纪念地。
遗址为文物,属于文化古迹。
●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称为“史前遗址”。
●人类文明以后,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称为“古代遗址”。
●历史年代不久远的遗存多属于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为纪念地。
●用于命名整个的遗址,被称作命名遗址。
词目:遗址拼音:yí zhǐ
遗址基本解释
古人遗留下来的、村落或寺庙等。
英语:relics
遗址详细解释
亦作“ 遗阯 ”。指年久被毁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晋《拾遗记·前汉下》:“今台无遗址,沟池已平。”
唐《城赋》序:“ 山阳,遗址数雉,四百之运,终於此墟。”
宋《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旧池堙犹窳,遗址岿不平。”
清《》卷三:“京师内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北磨石岔 一条小溪旁边,有一座茅棚的遗址。”
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滻河东岸,是一处典型
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1952年发现,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按年代)
遗址旧石器地点
人类起源于的第三纪末,考古学上的相当于时期。中国当前所知人类化石产地和旧石器地点共计200余处,除新疆、海南两个省(区)外,各地都有发现,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分布很广。这些地点的地层堆积,主要有 3种类型:
①河湖相堆积。是一处典型的地点,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化石和石器出自沉积层的下部。和,是在黄土底部的砂砾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
②土状堆积。北方是在黄土层下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公主岭、陈家窝村两地点都是如此。南方则在耕土层下的红土层中找到石器或化石。
③洞穴堆积。最有代表性的周口店遗址,第 1 地点(即产地)为长约 140米、宽约 20米的巨大山洞,角砾岩堆积厚达30余米。、、等地点,也是比较典型的洞穴堆积。另外,是广泛分布于山坡冲沟的石器打制场,则在褐煤层中发现古猿化石。[1]
包括住地和葬地。广大平原地区的古遗址,常位于河流转弯或两河交汇处。西北黄土高原的古遗址,由于河床冲刷下沉的关系,多在距现今河床和村庄较高的二级台地上。等河网地带的古遗址,常见于地势高亢的土墩 (堆)。靠近海滨和河湖岸边的古遗址,因其堆积物中包含大量的贝类介壳,在考古学上被称为“”遗址。
中国目当前所知新石器时代遗址总计约有1万余处,其中作过发掘的近千处。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①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地。例如:河北的为发现地,河南渑池的为仰韶文化发现地,为仰韶文化类型发现地,甘肃临洮的为及其类型发现地,青海民和的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发现地,山东泰安的为发现地,山东的为发现地,的为类型发现地,湖北的屈家岭遗址为屈家岭文化发现地。
②保存较好的住地或葬地。的范围往往很大,面积几万、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平方米。半坡遗址和临潼,都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组成,居住区的房屋环绕中心广场排列,周围又有人工挖掘的濠沟。甘肃发掘的房屋基址多达 240座,前阶段和仰韶文化早、中期为半地穴式建筑,仰韶文化晚期则为地面建筑。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适应江南水乡的地理条件,发现的主要是木构。辽宁的中心区域,有女神庙和积石群,分布范围 200多万平方米。河南淮阳及其他晚期城址,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迹。
遗址夏商周都邑地点
夏商和西周王朝的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游地区。和,均属商代前期,都发现长、宽各1000多米的城垣以及成组的宫殿基址和其他重要遗迹。商代后期的安阳殷墟,包括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住地及其墓葬区等,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北黄陂、遗址等商代方国遗存,文化面貌既有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西周时期的和都曾发掘大型建筑基址、较多的墓葬以及窖藏等。应属周初燕国都城所在的,包括规模不大的城址和贵族墓地,有的大墓出土了记载燕国早期史实的有铭铜器。
东周列国都城遗址
几乎都建在邻近大河的上,保存情况一般较好:临淄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侯马晋国遗址、 (魏国早期)、郑韩故城遗址、、、、楚纪南故城以及、等。一般周长达10余公里,有夯筑城垣二重,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宫殿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并筑有宫城。布局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①宫殿区被郭城包围,例如曲阜、、等;
②多数城址宫殿区在郭城的一角或一侧,城内或周围还有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
及以后城市遗址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都城最集中:、、汉魏洛阳故城(东汉、曹魏、、北魏)、邺城遗址(曹魏、十六国、、北齐)、隋大兴唐遗址、、、、、、、、等处。通过勘察,大部城址的城垣范围城门位置、主干大道以及宫殿区、和其他重要遗址的分布情况已基本清楚。两汉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宫城约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基本上属于帝王和贵族的专用城市。
大约从曹魏邺城开始,都城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唐代的东西,和皇城约占全城十分之一,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都城由宫城和外郭二重演变为由宫城、皇城和外郭三重组成。宫城由包括多处并分布在城区南部演变为集中于城区北部和中部,并以南门为正门,门前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居民区和商业区则由位于城区北部改为位于城区的南部,区划和排列也由不规整趋于规整。历代都城城内及其附近的重要遗址,作过大规模发掘的颇为不少,例如:秦的宫殿遗址、汉长安的未央宫遗址、遗址和遗址、洛阳的、北魏、唐长安的、、和西市遗址等。
及以后时期的地方城邑遗址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城邑、长城及其沿线的,在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的如崇安遗址、、以及、;唐代的如西北的、和,西南的(南诏),东北的;还有汉代以后的前期王都、金代等。它们或为边陲重镇,或为方国都城,在建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历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西藏的,现有建筑群残迹数量之多,各类遗迹、遗物保存情况之好,都是已知古遗址中甚为罕见的。
遗址古代手工业地点
年代较早的古代城址,几乎都曾发现制陶、制铜、制铁和铸钱等手工业遗址,但远离城市的大型手工业遗址则以烧制瓷器的窑址为多。窑址往往分布在较大的范围内,出土有大量的窑具和残次瓷器,有的还发现加工原料、制坯成型及的作坊遗迹。制瓷工业出现于东汉的晚期。初期主要集中在今浙江东北部。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南方许多省区 (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 )都发现有瓷窑遗址。隋唐时期,制瓷业在北方得到迅速发展,发现多处瓷窑址,并形成了“”的特点。宋代制瓷业达到繁荣时期,已发现的瓷窑址分布在十几个省、区,数量达几百处,不但形成有特色的窑系,而且出现了一批名窑。明代以后,民营窑场激增,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各窑系的多数名窑则日趋衰落,只有景德镇成为著名的。作过调查发掘的代表性窑址主要有:东汉时期即已烧制的浙江慈溪、宋代几大名窑中的浙江、河南禹县钧台遗址、宝丰、、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遗址,还有以创烧闻名的景德镇;重要的民间窑址有:陕西耀县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四川邛崃、福建德化、建阳水吉乡、江西吉安、河北邯郸等民间窑址。
烽火台(the Beacon Tower)遗址
什么是烽火台?
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t望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方、圆两种。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在某些地段,连线的烽火台建筑甚至取代了长城城墙建筑。长城沿线的烽火台的建筑与长城一样,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西北的烽火台多为夯土打筑,也有用土坯垒筑;山区的多为石块垒砌;中东部的自明代有用砖石垒砌或全砖包砌的。烽火台的布置除有建在早期长城干线上之外,一般分为三种:一种在长城城墙以外沿通道向远处延伸,以监测敌人动向;另一种在长城城墙以内,与关隘、镇所、郡县相连,以便及时组织反击作战和坚壁清野;再一种在长城两侧(秦汉时有建在长城上的),以便于迅速调动全线戍边守兵,起而迎敌。早期还有与都城相联系的烽火台,以便尽快向朝廷报警。
成都发现唐代园林遗址(图)
 刘陈平摄(人民视觉)  据新华社成都7月13日电(记者李倩薇)13日,记者从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了解到:在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的通锦路,发现一处修建于盛唐时期的人造园林遗址,考古研究员认为该遗址很可能是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  自今年3月开始发掘,至7月上旬发掘结束,共发掘约2500平方米的遗址,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全长90米的唐代砖砌沟渠和一处人工池塘。水渠形状蜿蜒曲折,分岔为两路,最宽处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1.6米,砌砖以唐砖为主,间杂有南北朝时期的花纹砖。发掘区北部现存一座砖砌水池,平面近圆形,直径19米,深1.7米。  现场还出土大量生活用陶瓷器和少量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及建筑构件。这些瓷器以碗、盘、罐、壶等为主,主要为本地青羊宫窑、琉璃厂窑和邛窑产品及少量外地窑口的青瓷器和三彩釉陶器。  现场考古队队长易立介绍,遗址主体应属于一处唐、五代时期园林式的人造景观建筑群。该遗址毗邻历史上著名的万佛寺遗址,遗址东北侧,曾出土大量的万佛寺石刻造像。出土的佛像残件及瓷器也表明遗址与万佛寺的相关性,这些瓷器较为粗朴实用,档次不高。易立说:“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细分为皇家园林、寺院园林和私家园林3种类型,皇家和私家园林使用的瓷器规格应该更高。”因此,此处为寺院园林的可能性更大。
.园林遗址.[引用日期]地质遗迹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地质遗迹形成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古人类遗址、、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
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地质遗迹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地质遗迹我国分区
根据我国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分为以
下规划区:
(1)东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区;
(2)华北、辽河平原、晋冀山地及辽东山东半岛区;
(3)陕甘黄土高原区;
(4)华东、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岛(台湾、海南岛)区;
(5)四川盆地、丘陵及云贵高原区;
(6)内蒙古东部、中部干旱草原区;
(7)内蒙古西部、宁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区;
(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区。
地质遗迹分布状况
地质遗迹我国保护区
据1997年统计,地质遗迹保护区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市级9处,县级32处。
据22个省(市、区)最新统计,已建地质遗迹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9处,市、县级23处;规划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
省级162处,市县级96处。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据1992年统计,在60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104处,包括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6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
地质遗迹国家风景名胜区遗迹
在国家公布的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许多风景名胜区以名山、名湖、河流峡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海滨海岛等为主体命名,和地质遗迹密切相关。在全国512处各类风景名胜区中,其中含地质遗迹的名胜区可达半数以上。
地质遗迹国家森林公园遗迹
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类型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此外,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5处为古猿和古人类遗迹,属于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
地质遗迹国内外现状
地质遗迹国际现状及动态
国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设
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领先,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如英国把地质遗迹分为两大项,一项是“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SSSI(Sites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由英国自然署负责办理,目前已经登记的遗产地2200处。另一项是“区域性重要地质及地貌”RIGS(Regionally Important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 sites)。由民间团体办理,自然署提供经费资助。我国台湾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很重视,他们从1989年起进行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一整套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办法,并诸个县市开展了调查和登录。国际上的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作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在世界遗产中创建(UNESCO Geoparks)的计划:目标是每年设立20个地质公园,总数达500个左右。随着世界地质遗产保护特别是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各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地质遗迹国内概况
我国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始于七十年
代末期,多是做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
1987年,由原地质矿产部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我国开始建立一批地质自然保护区。1992年以前,共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31处,县级17级。1995年,地质矿产部颁发了《》,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
地质遗迹保护意义
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
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世界不少国家以把地质遗迹比较集中的区域建成地质公园,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只有在各市、县、省乃至全国对其地质遗迹的分布、数量、类型、特征、环境保护、开发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情况下,政府才可以做出保护规划以及指导开发,指导企业投资,人们也可以了解地质特征、提高科学素质,科技人员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来源。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地质遗迹保护是社会的责任,保护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地质公园。建立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库是、规划、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的重要条件。
地质遗迹研究保护
地质遗迹在地球上的分布规模大小不同、存在形态不同、遭受损坏的难易
性不同、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不同,因此保护方法和措施也有很大差异。地质公园规划中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宝贵的地质遗产。 研究发现,上述四种“不同”也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从保护地质遗迹的角度去归纳分类,有利于安排保护措施。为此作者提出了以地质遗迹分布特征为主,综合其它因素的地质遗迹分类的概念。这里“地质遗迹分布特征”是指地质遗迹分布的规模、形态等特征,这些特征常常与其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相联系,因而影响了对其保护的方式。
地质遗迹分类保护
按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分类:
第一类,点状或线状出露并易受损坏的地质遗迹
一般具有典型、稀缺、并易受破坏的地质遗迹都呈点状分布,少量呈线状分布,这些遗迹有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如“”就是具有全球对比标准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点(如浙江常山“金钉子”);稀缺的(含人类化石)产地点(如四川自贡恐龙化石埋藏点、兴义贵州龙化石埋藏点、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北京延庆硅化木出露点等);贵重矿物(如、宝石、玉石、、贵重矿石等)及其典型产地;有的具有特别观赏价值的微型地质景观点,如北京“银狐”奇石、广东韶关丹霞山的阳元石等(图2-1-1所示)。
第二类,局部分布的地质遗迹
这类遗迹分布范围中等(数公顷至数平方公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
值和能给游客一种特特殊的体验,能启迪人们认识地质灾害和防护自救。这类地质遗迹,一般岩性较硬,处于天然缓慢风化或沉积生长中,除非人为故意破坏一般尚能保存。这类局部分布的地质遗迹有:各类、石蛋、;典型的、、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遗迹;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冰川、鸣沙、海岸等。具体实例如陕西翠华山山崩遗址、云南石林、河南嵖岈山石蛋、漳州林进屿火山喷气口群、四川、等。
第三类,分布面积较宽广的地质景观
这类地质遗迹的分布范围大于数平方公里,有时达数百平方公里,其地质地貌景观十分壮观,很有观赏价值,如、雅丹、岩溶、峰丛、峰林、黄土、河口三角洲等地质景观。这类地貌,除非人为大规模采石破坏,一般较易保护;但其生态环境脆弱,因
人类的不恰当的活动或过度开发可能造成对其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在已经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中,这类占的比例最多,如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敦煌、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贵州兴义西峰林、陕西洛川黄土塬、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广东阳春岩溶地貌、四川兴文石海岩溶地貌等
第四类,形态空间相对完整的地质遗迹
由岩壁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空间遗址,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地质景观价值,如溶洞及其它洞穴、天坑、峡谷等。这类地质地貌景观好区分,在已经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中数量也不少,如北京、贵州、广西、广东湛江湖光岩等。
第五类,其它
主要指是具有保健价值的资源及产地,如温泉、矿泉、矿泥等。具
体的如云南腾冲热泉、山西运城盐湖等。
3.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现有的分级保护措施大体上是针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或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宏观的保护措施,还没有针对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具体的措施,即使有也不具体或可操作性差。
地质遗迹对应措施:
3.1点状出露的地质遗迹,这类地质遗迹或地质景观,一般价值都高,属最高保护等级,其最有效保护措施是与游客隔离,绝对不让进入、触摸。如北京的“银狐”奇石用玻璃罩与游客完全隔离,游客在隔离设施外可看不可摸;丹霞山的也与游客隔离,只能在隔离设施外观看拍照,禁止游客进入造成对其损害。对陨石,可收入博物馆保护,特大无法搬运者可就地用隔离保护,允许游客在隔离设施外参观;对宝玉石、水晶、贵重矿石等,可收集样品陈列于博物馆保护,其产地应隔离,严格保护,严禁偷盗开采、破坏。
3.2局部分布的中小型地质景观,包括各类石林、石蛋,典型地震、崩塌、泥石流、冰川遗址,还有瀑布、奇泉等,这类局部分布的地质景观,一般不让进入,或排除危险后,有控制地允许进入考察、观光;规划可在附近安全地带安排指定线路或平台让游客。其保护方式在景区内禁止采石、取土等以及其它对保护对象有损害的活动。
3.3呈大面积分布的地质景观,包括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火山地貌等等,这些地质景观允许游客进入观光,在规划核心区外可安排建设必要的旅游设施如道路停车场、少量服务接待建筑等。保护方式是划出保护范围,作为地质公园园区,区内禁止、取土、、放牧、以及其它对保护对象有损害的活动。这是大部分地质公园采取的保护方式。
3.4形态相对完整空间的地质遗迹,这类空间一般是由岩石围成,包括各类洞穴、天坑、峡谷等。在保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游客通过规划建设安排的步道进入其空间内观光,有时(如峡谷河流)游客可在规划的航道上漂流,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其保护方式是所有车行道路、建筑都不得进入其保护的空间内,更不得采石、取土等以及对构成空间的岩石有损害的活动。  
3.5其它,对、矿泉、是重要的保健资源,在旅游业产品中是发展休闲健身娱乐建立度假村的重要资源条件。保护的方式是科学核定开采量,度假村的规模由允许的开采量来控制,以保证这些资源的永续利用;对资源产地的地形地貌严格保护不被破坏,环境不受污染,特别是对泉水水质严格保护不被污染。汤家岗遗址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汤家岗遗址
汤家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发现于1977年,距今6000年左右。遗存有、、石器、陶器等。出土的一件陶塑猴头,为原始社会的艺术品。该遗址以艺术神器的发现闻名于世。白陶制作工艺的精美仍然令人叹为观止。汤家岗出土的稀世珍宝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它也是长江中游、古文明的一个摇篮,值得考古界进一步研究、探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家岗遗址基本信息
汤家岗遗址的面积有2万平方米,系当地学校教师潘能艳于1977年发现。据潘能艳介绍,他是业余考古爱好者,在县文化馆参加过培训。1977年夏季连续下了暴雨,汤家岗的抗旱沟有多处冲垮,泥石流处裸露着团粒状的烧土、。有一天他从沟渠边经过,发现了打磨得光滑的石头,而且这些石头形状不同,有的像原始人用的砍砸器,有的像砍伐用的石斧,稍加辨认,他惊喜异常,随即搜集了一袋“石头”样品,直奔县里和省里汇报,并很快得到了证实:汤家岗发现的这些石质器具,就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早期有(即原始人废弃物堆放之地)1个,10座。
早期石器除磨光石斧外,还有将卵石砸开,将裂面磨平,另一面保留天然石面的敲砸器,同时还发现有从燧石上打击落下来的石片。
陶器按陶系分,数量最多的是粗泥红陶,其次为夹砂红陶、粗黑陶、泥质酱褐胎黑皮陶、泥质白陶等。手制,大部分有红色陶衣。器形有釜、盘、钵、碗、盆等。
早期灰坑中出土一件陶塑猴头,刻出眼、鼻孔和嘴,吻部和眉骨均明显突出,为原始社会的艺术品。
中期有灰坑9个,墓葬2座。中期石器有斧、弹丸、敲砸器、打磨器等。陶器中夹砂红陶增加,泥质酱褐胎黑皮陶减少,出现少量泥质灰陶。彩陶数量略有增加,出现了红陶白衣上绘红、褐彩的,图案有点线纹、网纹、旋涡纹、波状纹等,其它装饰方法有印纹、刻划纹和拍印纹饰。器类有圜底器和圈足器,计有罐、釜、碗、钵、盘、豆、器盖、器垫主器座等。[1]
汤家岗遗址古代城墙雏形
湖南境内,发现了古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开始对自己居住的地方周围挖壕沟,一方面保护自己,一方面排水防洪,考古学称这样的壕沟为“环壕”;城头山遗址,古人类已经发展出了城墙搭配壕沟的“城壕”式的防卫措施。考古学界认为在彭头山“环壕”到城头山“城壕”这2000年的演变过程中肯定有一种过渡形态,这种形态究竟是什么?此次汤家岗遗址的第三次考古发掘,考古学者终于发现了填补这一空白的“环壕土围”。  此次汤家岗遗址考古发掘的领队、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尹检顺现场介绍,此次发掘首先在遗址范围的外围进行,在遗址的东北角(A区)和东南角(B区)发现了新石器大溪文化时期的壕沟。A区的壕沟口宽9米,底宽7米,深1.5米。B区的壕沟口宽7米、底宽4米、壕沟内侧发现有土围子,经考证土围子是和壕沟配套使用的,“我们将其称为&环壕土围&。从土围顶至壕沟底部深1.8米。”考古学者认为“环壕土围”属于从壕沟发展至城墙的过渡形态,或许可以认为是城墙的雏形。
汤家岗遗址白陶的故乡
汤家岗遗址以艺术神器的发现闻名于世。在此次汤家岗遗址的第三次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此前没有的带有彩绘的白陶,同时也在发掘B区发现了白陶的制作原料白膏泥层,这进一步佐证了汤家岗遗址作为白陶传播集散地的重要地位。  白陶制作工艺的精美仍然令人叹为观止,汤家岗遗址考古发掘的领队、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尹检顺介绍,“此次白陶制作原料白膏泥层的发现,进一步说明汤家岗是白陶的盛产地。  此次发现的白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带有红色彩绘,尹检顺表示,带有彩绘的白陶此前没有发现过。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介绍,白陶以汤家岗遗址为中心辐射发展传播至广东、珠江口、江浙一带。“目前一说中国古代陶器的代表就是和,其实白陶比它们一点都不差。”  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伟民表示,洞庭湖地区6000年前的古代文化是灿烂辉煌的,从汤家岗白陶的发展可以体现出农业民族从内陆向沿海发展的一个趋势。[2]
汤家岗遗址发现意义
汤家岗文化有着特定的地域,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并有着一组特定的器物,这组器物的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的考古学文化,这是汤家岗文化之所以能够单独命名的先决条件。已经发现的属于汤家岗文化的遗存有:下层,下层,丁家岗遗址早期地层,遗址早期地层,华容刘卜台遗址第一期。汤家岗出土的稀世珍宝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它也是长江中游、古文明的一个摇篮,值得考古界进一步研究、探讨。
.安乡县安全乡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川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