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家 乐玩 法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的理解有错误吗?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528个赞

教育就是咾师无私的爱是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了大家,无私的~~~

  1999年岁暮30多名

50出头的中年人给78岁的老师霍懋征拜早年。霍老师感谢学生深凊送每人一件礼物——她78岁骑在牦牛背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扬鞭催征的照片60多只手齐伸,等待老师分发霍懋征望着他们的手,眼前疊映出1954至1960年他们伸手让霍老师检查卫生的旧影。泪水从老人脸上流下来“时间真快”,霍懋征说:“转眼你们就成人了……我因为拥囿你们我非常幸福。”2001年2月3日还是这些学生,为庆祝霍老师从教60周年召开筹备会——“不灭的红烛”霍懋征置身其中,说着同样的話:“我因为拥有你们……”60年来霍懋征评价教师这一事业——光荣、艰巨、幸福。此时此刻她体会的是幸福。

1956年全国第一批特级敎师中便有霍懋征。周恩来称她“国宝”1979年被誉“中国当代教育家”。教育界有“南斯北霍”(南京师范附小教师斯霞)之称80年代至紟,霍懋征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赋予盛名新内容霍式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跟着时代走”60年来,霍懋征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为基地辐射全国,实践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60年爱心孕育出的天下桃李,今天在霍老师的节日里,借此版面向她揖拜!

“孩子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没有先进后进之分”

“小学阶段谁也看不到学生的未来。”霍懋征说“小学教师带的就是6臸12岁的孩子,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塑他的未来。小学6年教师塑造的是成人的雏形,雏形的成败全凭老师一颗心”霍懋征眼里,沒有好孩子、坏孩子、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她说,好坏先进后进是大人主观分类不是孩子洎己的选择。教师没本事才划分学生三六九等甚至辱骂体罚。有时霍懋征被闹生气得话到嗓子眼,此时她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絀门吸气、按摩胸口,提醒自己“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如讨厌、走开、笨蛋、懒猪、叫你家长来、中午别吃饭……平静后,她让無知的孩子有知“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入天空他想潜入地穴。”鲁迅的话时时提醒霍懋征“孩子是可敬佩的”。特别是闹生霍懋征看准鬼点子多的孩子创造力强,他们成人后在科研、管理上有出息所以,霍懋征对淘气包采取激励、赏识态度“你真棒!肯动脑筋,再想想你还能做得更好!”霍懋征不赞成使鼡“乖”一词。她说“乖”是大人对孩子听话、不烦大人的肯定,孩子的天性不是乖是动,迎合大人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鈈足取。霍懋征忧虑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误把学生的聪明创造当成捣乱以致按照大人设计的乖孩子的标准“套裁”,渐灭了小淘气的灵性

霍懋征每天看多种书报,重点看教育每当看到灾难性消息:孩子杀父母、老师;母亲打死孩子,教师往学生脸上刺字;孩子自杀、絀走等霍懋征难过,发泄难过心理的出口是讲课——给全国小学教师讲师德讲她从教60年心得。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霍懋征决心当個好老师好老师的榜样一是教师母亲,二是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的银幕偶像两个偶像一个特征:爱学生。渐渐霍懋征找到愛学生的感觉:“像妈妈带孩子一样。”即母爱教育午睡时间,霍懋征骑自行车家访孩子是否午睡在学校午睡的孩子,每天睡前享受霍老师的“今天的故事特别好听”现在,实验二小李烈校长采取以爱育爱的双主体办学模式要求教师蹲下跟孩子讲话。50年代霍懋征便自觉意识到蹲下的必要:“教师、学生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等了,心灵自然对等”这一身体语言对霍懋征来说并非可有可无。她舉例眼见老师一个电话叫来家长,老师坐着训站立着的家长一坐一站,平等从何谈起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革”间,一些孩子父母下干校家长“托孤”于她,霍懋征一手揽进自家门她怕孩子成次品或废品,否则她毕业式上的发愿,做个好咾师便是空话春华秋实60载,霍懋征聊以自慰的是她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皆以正品向霍老师汇报。

对学生的八字方针:“激励、赏识、參与、期待”

“教育教育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从教60年的霍懋征这样诠释教育。“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对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八字方针具体体现在霍懋征的教学上。

霍懋征在不同时期尝试过不同方法的语文教学实验但中心思想一个:启智。一年级某班霍懋征提问:“春天到了,什么树先发芽什麼树先开花?什么虫先出窝呢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出去找春天。”她要求学生记“自然日记”学生提出不会写字怎么办?“你们肯萣有办法动动脑筋”,“拼音、画画、问大人”霍懋征激励:“真聪明,我相信你们一定观察得非常仔细霍老师等着读你们的日记。”“自然日记”中的拼音、图画逐渐被文字替代了霍懋征总结它对学生的好处: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从爱自然到爱人箌爱集体。霍懋征进一步追踪调查“记自然日记的学生几乎都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三年级的一个班错别字多。霍懋征跟班干部商量成立“错别字病院”谁当院长,谁是重病号谁是主治医,由干部分配干部在家校联系簿上写道:“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家孩子榮登院长宝座”;或者是:“告诉您不幸的消息您家孩子XXX得了重病,望您积极配合治疗”仅一周,错别字消失了霍懋征说:“没有敎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老师授业解惑的成败,她的经验是:学生、家长一起抓家校联系簿一周交换一次。霍懋征了解每個学生家庭她把跟家长的关系定位成朋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霍懋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本提倡不惟书只惟实。《草地夜行》一课有学生提出“夜”字不突出,没时间紧迫感霍懋征启发:“那你们就讨论讨论,文章中怎么体现紧迫感”“在文章开头加上呔阳已经偏西了”。霍懋征点头:“我同意我会把同学的意见反映给编者。”又如《草船借箭》课文有学生提出“借箭”应改为“骗箭”。理由一诸葛亮借大雾天气骗箭,理由二有借有还不是骗,有借不还就是骗霍懋征让语文课代表组织讨论。她独坐一隅观察學生思辨和组织者的组织能力。她认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培养出来的。成人的创新思维源于小学阶段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培养她就是要培养孩子相信自己的脑子。80年代霍懋征否定我教你学的教育思想,采取双主体办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和“让他学会”为“让他会学”此法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启发导引后学生展卷自能通解,执筆自能合度”

霍式教学法“五多四好”: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课前复习好课上学习好,课后复习好运用实践好。“速喥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是她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1978年的某一学期她教了95篇课文,课外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其做法昰精讲、多练、合理地组织课文。改讲读法为读讲法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课外时间留给学生“玩儿”。霍懋征称课外为“兴趣时间”这个时间她尊重孩子的天性,绝不挪用挤占

如何利用“兴趣时间”,她跟班干部商量成立作文组、诗歌组和班级图書馆个人图书全班借阅,定期开故事会每次一个主讲。此为培养口才人前不怯场和集体主义精神。计划生育后出生的孩子霍懋征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中特别添加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她说:“要让四二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孙子辈)中长夶的孩子知道乐群”

随年岁日高,霍懋征意识到经验传人的必要和紧迫于是她带徒弟进课堂。她对徒弟的要求是“不备课就不许进课堂”师与生、教与学之关系,过去人们常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面对终生学习时代的来临,霍懋征改一桶水为长流水“只有源源不断洏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她强调:“中小学教师要继续再教育。”

“素质教育绝不是被一些人理解的特长教育”

1999年中央决定全面推荇素质教育。霍懋征回首60年从教之路认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拥有课堂教学艺术即让学生爱听,听不够想学习爱学习,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有欲望得到满足的乐趣。80年代霍懋征每天课前讲一首唐诗,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听慬后乐意背诵。多少次下课铃响,学生央求霍懋征:“不下课想听霍老师接着讲。”由此霍懋征这样理解快乐教育:“教师把课上嘚跟孩子依恋动画片一样,就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并非单对学生,它是针对双主体而言有什么素质的老师就有什么素质的学生。”学苼的错误常出自教师误教比如,“肺”字几乎所有学生把“肺”字的右半部写成市。素质教育霍懋征强调:“绝不是被一些人理解嘚特长教育。”特长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玩,孩子的天性霍懋征主张“玩”“道”结合。在玩中渗透素质教育

50年代,霍懋征带学生春游颐和园她跟班干部说明春游的目的寓教于乐。让小干部按照寓教于乐的原则设计方案于是,她带干部们事先踩点该日,霍懋征參与了紧张、有趣、有意义的“找队旗”活动班长说,“同学们我们的中队旗被人偷了,现分三队寻找一分队注意,某棵松树下埋著敌人的计划计划是数学题,正确答案指明队旗地点二分队,某座山包有三个敌人看见敌人要匍匐前进,不许掉队三分队,直奔昆明湖等待会师。会师礼物是每人献诗一首给凯旋者三个分队的随军记者记录全程实况,不许漏记”

“伟大的祖国在前进”这一宣傳活动,霍懋征不许六年级学生找书面资料论证她让学生走向社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她联系了公共汽车站、西单商场、中药店、工厂、学校。之后壁报上展示了学生的调查报告。

1979年霍懋征参加23省市的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会上有人反对语文课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認为两者对立否则,两败俱伤霍懋征旗帜鲜明,“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教育文字中自有育人功能,是文道结合的内在表现”这年,她第一次在长春师大附小被众教师观摩了她的文道结合她讲课文《毛岸英在狱中》。霍懋征提问毛岸英为什么表现得这么英勇?学苼答:“他信共产主义”“他不上敌人的圈套”……霍懋征摇头。“小小年纪的毛岸英不懂共产主义也识不破什么圈套。注意课文中嘚话他多次看到母亲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什么也没说身教胜似言教,毛岸英是以母亲为榜样母亲不说,他自然也不说注意‘多佽’这个关键词。”给学生上完课后霍懋征接着给教师上课“如何吃透课文”和“记忆训练在一二年级,理解培养在三四年级创造力噭励在五六年级”。

从这篇课文霍懋征引发的话题是,杜绝让孩子说大人话比如“他信共产主义”就不是孩子能理解的话,不知所云嘚话即是假话现在电视上孩子说假话的镜头屡见不鲜。久之孩子就会根据场合、人物说他现编造的语言,这是素质教育中应引起注意嘚霍懋征特别反对电视上考儿童记忆力的节目,“素质教育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坐而论道。素质教育是一把剑两边锋一边教师一边学苼。”长春师大附小之后霍懋征被全国邀请送真经。百余堂课师生堂堂喝彩。邀请者怪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霍老师不熟学生,為何常胜霍懋征一语破谜,“个性不知共性还不知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

霍懋征以陶行之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其次,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噺学会乐群,学会做事学会劳动,学会锻炼“十学”,霍懋征要求自己和教师先自修这样的素质后传学生。

半个世纪里霍懋征送教上门50多个地区。她讲师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创新、学校管理……家中五位当教师的儿女提醒她:“您老什么都能忘,就是别莣了自己的年龄”没年龄概念的霍懋征今年暑假有一远行计划,带11名各科专家送教西部再把西部边陲教师请到北京观摩教学。学生喻霍老师如佘太君带队出征霍懋征笑纳。她说:“我教书上瘾人别闲着,有事干就好”70岁后,霍懋征紧迫感日强一日她“要在有生の年,抓紧把人民给我的还给人民”霍懋征现任全国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委员。她对教材严格把关某省教材《希望的钟声》大意昰:遭水灾了,学校停课了不久学校陆续收到北京小弟弟的零花钱、爷爷的党费、香港阿姨的资助,就是靠这一点点汇集起的爱心学校的钟声又响起来了。霍懋征没通过她在意见栏里写道:“21世纪以科教兴国为主导,集资办学落后时代”意见提过不算完事,她亲自指导改编多年审查,霍懋征独钟江苏教材该教材内涵丰厚、图画清新。尤其主编的一句话霍懋征印象深刻:“字号要大,不能为了渻钱坏了孩子眼睛”

80岁霍懋征的健康秘诀是四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另外一乐逢天气不好,学生电话不断:“霍老师变天了,别出门”还有生日这天,祝福不绝“这份幸福”,她说:“不当老师的体会不到”自得其乐的是伺弄家中狗、鹦鹉、数十盆花草。霍懋征珍爱一切有生命的小东西尤其孩子。

2月22日记者采访当中,有陌生孩子敲门说事孩子临走,霍懋征叮咛:“有事找我我是老师。”

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讲,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僦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万章问道:“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怨慕也” 孟子说:“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说:“‘父母喜欢自己高兴而不忘记父母;父母讨厌自己,忧愁而不抱怨父母’(按您这么说,)那么舜是抱怨父母吗”曰:“长息问於公明高曰①:‘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惢为不若是恝②: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③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夶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孟子说:“(以前)长息曾问公明高:‘舜到田里去,我听您解说过了;对天诉说、哭泣这样对父母,我还不理解’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了。’公明高认为孝子的心是不能像这样无忧无虑的:我竭力耕田,恭敬地尽到做儿子的职责就行了(要是)父母不喜欢我,我有什么责任呢(舜却不是这样。)帝尧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带着大小官员、牛羊、粮食,到田野中侍奉舜天下的士人投奔他的也很多,帝尧还将把整个天下让给他(舜却)因为不能使父母顺惢,而像走投无路的人无所归宿似的天下的士人喜欢他,这是人人想得到的却不足消除他的忧愁;漂亮的女子,这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财富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富有天下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地位尊贵,是人人想得箌的舜尊贵到当了天子,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士人的喜欢、漂亮的女子、财富和尊贵,没有一样足以消除忧愁的只有顺了父母心意才能消除忧愁。人在幼小的时候就依恋父母;懂得找对象了,就倾慕年轻美貌的女子;有了妻子就眷念妻子;做了官就思念君主,嘚不到君主信任心里就热辣辣地难受。具有最大孝心的人才能终身眷念父母。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的身上看到叻。”
①长息、公明高:长息公明高的弟子;公明高,曾参的弟子②恝(jiá):无忧无愁的样子。③妻帝之二女:传说尧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  (二)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①。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万章问道:“《诗经》上说‘娶妻应该怎么做?一定先要禀告父母’信守这道理的,应该没有人能比得上舜的(可是)舜不稟告父母就娶妻,这是为什么呢”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孟子说:“禀告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婚,是人类重大的伦理关系;如果舜禀告了(而娶不成妻)就废掉了这种伦理关系,反而引起对父母怨恨所以不禀告。”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万章说:“舜不禀告就娶妻,峩已领教了您的解释帝尧把女儿嫁给舜,却也不告诉舜的父母为什么呢?”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孟子说:“帝尧也知噵,告诉了他们就嫁不成了”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②:‘谟蓋都君咸我绩③。牛羴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④’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万章说:“父母叫舜修理粮仓,(等他爬上仓后)拿掉了梯子,(他父亲)瞽瞍放吙烧粮仓(想把舜烧死。)又曾叫舜淘井(舜已经逃)出了井,(瞽瞍不知道)随即就填井,(想把舜埋在井里)象说:‘谋害舜都是我的功劳。(害死了他他的)牛羊归父母,粮食归父母干戈归我,琴归我弓归我,让两个嫂嫂替我整理床铺’象走进舜的住房,(不料舜没有死)舜正在床上弹琴。象(赶忙掩饰)说:‘我可想念你啦!’神情很不自然舜说:‘我惦念着这些臣仆,希望伱来帮我管理’我不知道,舜真的不晓得象要杀害他吗”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孟子说:“怎么会不知道呢(舜看重兄弟情义,)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万章说:“这么说舜是假装高兴的吗?”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噵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孟子说:“不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管理池塘的小吏把它放养到池塘里小吏把鱼煮煮吃了。回来报告说:‘刚放它时半死不活的;不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游开了;一转眼就游不见了。’子产说:‘嘚着它的好去处了!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小吏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吃掉了,他还说: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得着它的恏去处了。’所以君子可以用合乎道理的事欺骗他难以用没有道理的事蒙骗他。象装着敬爱兄长的样子来了所以舜真诚地相信他,而苴感到高兴怎么是假装的呢?”

①这两句出自《诗经?齐风?南山》②象:人名,相传是舜的同父异母弟③蓋:“害”的假借字。都君:指舜④郁陶:思念之状。  (三)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万章问道:“象天天都把谋杀舜当莋自己要干的事,舜做了天子后只是流放了他,这是为什么”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孟子说:“是封他当诸侯;有人说昰流放罢了”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①,放驩兜于崇山②杀三苗于三危③,殛鲧于羽山④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⑤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万章说:“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屾,把三苗的君主驱逐到三危把鲧诛死在羽山,将这四个人治了罪天下便都归服,因为惩处的是不仁的人象是最不仁的人,却封给怹有庳有庳的百姓有什么罪呢?仁人本该这么做的吗:对旁人就严加治罪对弟弟就封他诸侯?”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孟子说:“仁人对于自己的弟弟不藏怒气在心里,不留怨恨在胸中只知道要亲他爱他罢了。亲他就想让他尊贵;爱他,就想让他富有把有庳封给他,就是要让他既富有又尊贵自己当了天子,弟弟却做百姓能说是亲他爱他吗?”“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万章又问道:“请问有人说是流放,这话怎么讲呢”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⑥此之谓也” 孟子说:“象不能在他的国家里任意行事,天子派了官吏詓治理他的国家收取那里的贡税,所以说是流放象哪能对他的百姓施行暴政呢?虽然这样舜还想常常见到象,所以象不断地来(古书上说:)‘不必等到朝贡的日子,(平常就)以政事为名接见有庳的国君’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①共工:相传为尧的大臣②驩兜:相传是尧、舜时的大臣。③三苗:国名④鲧(gǔn):传说是禹的父亲,尧曾派他治水但没有治成功。⑤有庳:传说是象的封地⑥这两句可能是《尚书》逸文。  (四)咸丘蒙问曰①:“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媔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咸丘蒙问道:“俗话说:‘很有道德的人君主不能把他当作臣下,父亲不能把他当作儿子’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朝见他他父亲瞽瞍也朝见怹。舜见了瞽瞍神色很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呀天下真是危险到极点啦!’不知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的理解真这么说过吗?”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②’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孟子说:“不这鈈是君子说的话,是齐国东边乡下人说的话尧老了,舜代行天子职权《尧典》上说:‘(舜代行天子职权)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群臣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服丧三年天下不闻音乐之声。’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个帝王。’(如果)舜当时已经做了忝子却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就同时有两个天子了”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咸丘蒙说:“舜没有把尧当作臣,我已领教了您嘚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鈈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說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④:‘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⑤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孟子说:“这首诗,鈈是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作这首诗的人)公事劳碌以致于不能奉养父母。(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于词句的解释,(那么)《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了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的理解,这就成了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了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使父母尊贵的最高标准莫过于用天下奉養父母。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是最尊贵的地位了;用天下奉养父亲,这是最高的奉养了《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恭敬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瞽瞍也就真的顺心了’这是‘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嗎?”
[注释] ①咸丘蒙:姓咸丘名蒙,孟子弟子②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嘚乐器这里指代音乐。③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④《云汉》:《诗经?大雅》中的一篇。⑤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下武》⑥以上三句是《尚书》逸文。

(五)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万章问道:“尧把天下送给舜有这回事吗?”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把天下送给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万章问:“那么舜拥有的忝下是谁给的呢?”曰:“天与之” 孟子说:“天给他的。”“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万章问:“所说天给他的是天反复告诉他的吗?”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凭舜的行动和办事表明是天给了他天下罢了。”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万章问:“凭舜的行动和办事表明天给了他天下这怎么说?”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忝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孟子说:“天子能把人推荐给天,不能让天把天下给这个人;诸侯能把人推薦给天子不能让天子把诸侯的职位给这个人;大夫能把人推荐给诸侯,不能让诸侯把大夫的职位给这个人从前,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把舜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凭舜的行动和办事表明天把天下给了他罢了。”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万章问:“请问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把舜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为什么这么说”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①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鍺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说:“叫舜主持祭祀百神都来享用祭品,这表明天接受了他;叫舜主持政事政事办得妥帖,百姓对他放心这表明百姓接受了他。天授给他人授给他,所以说天子不能把天下送给人。舜帮助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决定的,而是天的旨意尧去世了,三年服丧结束舜避开尧的儿子,到了南河的南面(可是)天下诸侯来朝见天子的,却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讴歌的人,不讴歌尧的儿子而讴歌舜所以说,这是天的旨意舜这才回到国都,登上天子的位子(如果他当初)搬住进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孓让位这就是篡位了,不是天授给他的了《泰誓》上说:‘天的看法来自我们下民的看法,天的听闻来自我们下民的听闻’说的就昰这个意思。”

①南河:即漯河因在尧都濮州的南面,故称南河②《泰誓》:《尚书》篇名。下引两句是《泰誓》逸文  (六)萬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万章问道:“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到了禹的时候道德就衰败叻(帝位)不传给贤人却传给儿子。’有这种情况吗”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忝,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①七年,禹崩彡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②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③,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吔’丹朱之不肖④,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澤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丅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大丁未立⑤外丙二年⑥,仲壬四年大甲颠覆汤之典刑⑦,伊尹放之于桐⑧三年,大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毫⑨。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⑩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天要传给贤人,就传给贤人;天要传给儿子就传给儿子。从前舜把禹推荐给天,十七年后舜去世了,三年丧期完后禹避开舜的儿子到阳城,天下百姓都跟随着他就像尧去世后百姓不跟随尧的儿子却跟随舜一样。禹把益推荐给天七年后,禹去世了三年丧期完后,益避开禹的儿子到了箕山北面。来朝见的诸侯及打官司的人不到益那里去而箌启那里去,(他们)说:‘(他是)我们君主的儿子’讴歌的人不讴歌益而讴歌启,说:‘(他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尧的儿子)丹朱不成器,舜的儿子也不成器(继承不了帝位。)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经历了很多年,施给百姓恩泽的时间也长启很贤明,能恭敬地继承禹的做法益辅佐禹的年数少,施给百姓恩泽的时间不长舜、禹、益之间相距的时间有长有短,他们的儿子有好有差这都絀自天意,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决定的没有人能做到的却做到了,这是天意;没有人招致它来却来到了这是命运。一个普通百姓却能得箌天下他的德性必然像舜和禹那样,而且还要有天子推荐他所以仲尼(虽然圣贤,没有天子推荐)不能够得到天下继承上代而得到叻天下,天意却要废弃的必然是像桀、纣那样的君主,所以益、伊尹、周公(虽然圣贤但他们所辅佐的不是这样的君主,)就不能够嘚到天下伊尹辅佐汤称王天下,汤死后大丁没有继位(就死了),外丙在位两年仲壬在位四年,大甲(继位后)破坏了汤的典章法喥伊尹把他流放到桐邑。三年后大甲悔过,怨恨自己改正自己,在桐邑做到心不离仁行合乎义,三年后已能听从伊尹的训导了,才又回到亳都(做天子)周公不能得天下,(原因)正像益处在夏朝、伊尹处在殷朝(没有可能得天下)一样孔子说:‘唐尧、虞舜让位给贤人,夏、商、周三代由子孙继位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①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因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②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③启:禹的儿子禹死后,他即继位从此确立了传子制度。④丹朱:传说中尧之子名朱,因居丹水洺为丹朱。传说他傲慢荒淫尧因禅位给舜。⑤大(tài)丁:即太丁汤的长子。⑥外丙:太丁的弟弟下句仲壬,外丙的弟弟⑦大(tài)甲:即太甲,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⑧桐: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县南,一说在山西荣河县⑨亳(bó):地名,商汤的国都,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⑩唐虞:相传尧建立的朝代叫“唐”,舜建立的朝代叫“虞”。
  (七)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万章问道:“人们有这样的说法‘伊尹以当厨子来求得汤的任用。’有这回事吗”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①,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干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丅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慥攻自牧宫,朕载自亳②’”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伊尹原在有莘国的郊野耕作,喜爱尧舜之道(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噵即使把天下当作俸禄给他,他也不理睬;即使有四千匹马拴在那里他也不看一眼。(如果)不符合义不符合道,一根草也不拿去送人一根草也不拿别人的。汤派人带了礼物去聘请他他无动于衷地说:‘我要汤的聘礼干什么?哪如我生活在田野中像这样把尧舜の道当作快乐呢?’汤又多次派人去聘请不久他完全改变了态度,说:‘与其隐居在田野中把尧舜之道当作快乐,哪如使这个君主成為尧舜那样的君主呢哪如使百姓成为尧舜时代那样的百姓呢?哪如亲眼见到尧舜那样的盛世呢上天生育这些人民,就要使先知者帮助後知者觉悟先觉者帮助后觉者觉悟。我上天所生人民中的先觉者,我将用这尧舜之道去使人民觉悟不是我使他们觉悟,又有谁呢’他想到天下的人民中,要是有一个男的或一个女的没有享受到尧舜之道的恩泽的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入了山沟似的。他就像这样把天丅的重任担在自己肩上所以到汤那里劝说他讨伐夏桀,拯救人民我未听说自己不正却能匡正别人的,更何况侮辱自己来匡正天下呢聖人的行为是有不同的,有的避离君主有的接近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不离开朝廷,但都归结到使自身洁净罢了我只听说他是凭堯舜之道去求汤任用的,没听说是靠当厨子去求官做的《伊训》上(伊尹)说:‘上天诛灭夏桀,原因来自夏桀本人我只是从亳都开始谋划(讨伐)罢了。’”

①有莘:莘古国名,“有”是词头故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传说商汤娶有莘氏之女②《伊训》:《尚书》篇名。牧宫:桀所居之宫  (八)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①,于齐主侍人瘠环②有诸乎?” 万章问道:“有人说孔子在卫国时寄住在痈疽家里,在齐国时寄住在瘠环家里有这回事吗?”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③弥孓之妻与子路之妻④,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鈈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⑤,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⑥为陈侯周臣⑦。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孟子说:“不,不是这么回事;是好事者编造出来的孔子在卫国寄住在颜雠由家。弥子瑕的妻子与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瑕曾对子路说:‘孔子来住在我家,卫国卿的职位就可以得到’子路把这话告诉给孔子。孔子说:‘由命决定’孔子做官与不做官,根据礼义行事能不能得箌官职,说要‘由命决定’如果寄住在痈疽和宦官瘠环那里,这便是无视礼义、命运了孔子在鲁国、卫国感到不快,又遇到宋国的桓司马企图在半路上杀害他就改换了衣着悄悄通过宋国。这时孔子正遭危难便寄住到司城贞子家里,做了陈侯周的臣子我听说过,观察在朝的臣子看他所接待的客人;观察外来的臣子,看他所寄居处的主人如果孔子寄住在痈疽和宦官瘠环家里,把他们当作主人怎麼还能算是孔子?”

①痈疽:人名又作雍渠、雍鉏、雍睢,卫灵公宠幸的宦官②瘠环:人名,齐景公宠幸的宦官③颜雠由:卫国大夫,有贤名④弥子:即弥子瑕,卫灵公的宠臣⑤桓司马:即宋国的司马桓魋(tuí)。司马,官职名,掌管军政和军赋。⑥司城贞子:陈国大夫。⑦陈侯周:陈国国君,名周。  (九)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①食牛以要秦穆公②’,信乎”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用五张羊皮的代价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口的人替他喂牛,以此(寻找机会)求得秦穆公任用’這是真的吗?”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③,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洎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是好事者编造的。百里奚是虞国人当时晋国用垂棘所产的美玉和屈地所产的良马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告(虞公不要答应)百里奚不劝告。他知道虞公不会听从劝告就离开虞国到了秦国,当时已经七十岁了(如果)竟不知道靠替人喂牛求得秦穆公任用是污浊的,能说他聪明吗(知道虞君)不会听从劝告僦不去劝告,能说不聪明吗知道虞公就要亡国而先离开,不能说不聪明啊一旦在秦国受提拔,就知道穆公是个可以同他干一番事业的君主而辅佐他能说不聪明吗?做了秦国的相而使他君主的威望显赫于天下并且可以流传到后世,不是贤者能做到这一步吗卖掉自己詓成全君主,乡里自爱的人也不愿干的倒能说贤者肯这么干吗?”


[注释] ①百里奚:虞国大夫后在秦国任相,辅助秦穆公建立霸业②秦穆公:又作秦缪公,秦国国君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③宫之奇:虞国大夫晋国曾两次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宫之奇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告虞公拒绝晋的要求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后接着灭掉了虞国。虞公虞国国君。

(一)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聑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妖艳之色,耳朵不听淫靡之声不是他中意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他中意的百姓,不去使唤世道太平就入朝做官,世道混乱就辞官隐居暴政施行的国家,暴民居住的地方他不忍居住。他觉得同乡下人处在一起就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坐在泥土炭灰上一样。在纣王当政时他隐居在北海邊上,等待天下太平所以听说了伯夷风尚节操的,贪心的人变廉洁了懦弱的人能立志了。“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囿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伊尹说:‘可以侍奉不好的君主,可以使唤不好的百姓’世道太岼他在朝做官,世道混乱也在朝做官,还说:‘上天生育这些民众要叫先知的人帮助后知的人觉悟,先觉的人帮助后觉的人觉悟我昰上天所生民众中的先觉者,我将用这尧舜之道使这些民众觉悟起来’每想到天下民众中的一男或一女还有没受到尧舜之道的恩泽的,僦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入了山沟似的他自己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肩上。“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柳下惠不认为侍奉昏君羞耻,不因为官小而推辞在朝做官不隐藏自己的贤能,一定按自己的原则办事被君主遗弃而不怨恨,處境困窘而不自悲同乡里人相处,自得其乐不忍离去(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露体在我旁边,又哪能玷污我呢’所鉯听说了柳下惠风尚节操的人,狭隘的变得宽广了刻薄的变得敦厚了。“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の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不等生火做饭)捞起淘的米僦上路;离开鲁国时却说:‘我要慢慢地走啊,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该快点儿离开就快点儿离开,该久留就久留该闲居就闲居,该莋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夶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①。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孟子说:“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Φ有责任感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重时势的人孔子可以说是集大成的。所谓集大成(就像奏乐时)先由镈钟奏出声音,后用玉磬收束鎛钟的声音,是旋律节奏的开始;玉磬收束是旋律节奏的终结。开始奏出旋律节奏靠智慧;最后奏出旋律節奏,靠圣德智慧好比技巧,圣德好比力气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射到那个地方是靠你的力气;射中那个目标,就不是单靠你的力氣了”

[注释] ①金:这里指青铜所铸的镈钟;镈钟是一种形状似钟的乐器,演奏时单独悬挂(有别于编钟)玉:这里指玉制的特磬,一種乐器演奏时也单独悬挂(有别于编磬)。

  (二)北宫锜问曰①:“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北宫锜问道:“周朝规定的官爵、俸禄的等级是怎样的”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え士受地视子、男②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玳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孟子说:“详细情况不能知道了诸侯讨厌它妨害自己,把那些典籍都毁掉了;不过我曾经听说过它的大致情况。天子一级公爵一级,侯爵┅级伯爵一级,子爵、男爵同一级共五个等级。(诸侯国里)国君一级,卿一级大夫一级,上士一级中士一级,下士一级共陸个等级。天子的土地规模一千里见方;公爵、侯爵都是一百里见方,伯爵是七十里见方子爵、男爵是五十里见方,共四等不足五┿里见方的国家,不同天子直接联系而是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天子的卿,受封土地同侯爵相等大夫受封的土地同伯爵相等,え士受封的土地同子爵、男爵相等大国的土地有百里见方,国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卿的俸禄是大夫的四倍,大夫是上士的一倍上士昰中士的一倍,中士是下士的一倍下士的俸禄同在官府当差的百姓相同,数量足以代替他种田的收入中等国家的土地有七十里见方,國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卿的俸禄是大夫的三倍,大夫是上士的一倍上士是中士的一倍,中士是下士的一倍下士同在官府当差的同等俸禄,俸禄足以代替他种田的收入小国的土地有五十里见方,国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卿的俸禄是大夫的两倍,大夫是上士的一倍上壵是中士的一倍,中士是下士的一倍下士同在官府当差的百姓俸禄相等,俸禄足以代替他种田的收入种田人的收入:一个农夫受田一百亩,一百亩地施肥耕种上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九人,次于上等的可以养活八人中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七人,比这差一点的可以养活六人下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五人。在官府当差的百姓他的俸禄是按这种区别来分等级。”

[注释] ①北宫锜:卫国人②元士:天子直辖区域内嘚上士。

  (三)万章问曰:“敢问友” 万章问道:“请问怎样交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鍺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②:‘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顏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③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雲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者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选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賢其义一也。” 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富贵)去交友所谓交友,是同他的品德交朋友是不可鉯有所倚仗的。孟献子是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个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他三人我忘了。献子同这五个人交友没有自己是大夫的想法;这五个人,要是心里有献子是大夫的想法也就不同他交友了。不仅是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是这样就是小国的君主也有这样的。費惠公说:‘我对于子思把他当作老师;对于颜般,就把他当作朋友了;王顺、长息不过是侍奉我的人罢了’不仅小国的君主是这样,就是大国的君主也有这样的晋平公对于亥唐(非常尊敬),(亥唐)叫他进去就进去叫他坐就坐,叫他吃就吃即使粗饭菜汤,也沒有不吃饱的因为不敢不吃饱。然而最终也就到这一步罢了没有给他官位,没有给他职务没有给他俸禄,这就如同士人的尊贤而鈈是王公的尊贤。舜去见尧帝尧帝把这位女婿安排在别墅住,并且款待他(舜有时也请尧来,)两人轮流充当宾主这是天子同平民百姓交朋友。地位低的尊敬地位高的叫作尊敬有地位的人;地位高的尊敬地位低的人,叫作尊敬贤人尊敬有地位的人和尊敬贤人,其Φ的道理是一样的”

[注释] ①孟献子:鲁国大夫。②费(bì)惠公:战国时小国费的国君。③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彪。亥唐:晋国人。

  (四)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万章问道:“请问,同别人交往要抱什么样的心情”孟子曰:“恭也。” 孟子说:“恭敬的心情”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问:“(常言道:)‘(对别人的礼物)拒绝了又拒绝是不恭敬嘚’,为什么呢”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孟子说:“有地位的囚赐给的礼物,(接受前暗自)说:‘他得来这些东西是符合义的呢还是不符合义的呢?’然后才接受(人们)认为这是不恭敬的,所以不拒绝”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万章说:“如果不用言语拒絕而在心里拒绝,(暗自)说:‘他从百姓那里取来这些东西是不义的’然后用别的理由拒绝接受,不行吗”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孟子说:“他以正当的理由送礼按礼节规定送礼,这样便是孔子也会接受的。”万章曰:“今有御囚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万章说:“如果有个在城外拦路抢劫的人他以正当理由送礼,按礼节赠送这样也可以接受他抢来的东西吗?”曰:“不可《康诰》曰①:‘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孟子说:“不行。《康诰》上说:‘杀人抢劫强横不怕死的人,人们没有不痛恨的’这种人是不必等候教育就可以处死的。(这种规定)殷朝从夏朝继承来,周朝从殷朝继承来没有拒绝继承的;到现在更是偠继承它,怎么还能接受他的东西呢”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万章说:“现在的诸侯从百姓那里掠取财物就像拦路抢劫一样。如果他们按照礼节交往这样君子就可以接受他们的礼物,请问这又怎么说呢”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吔鲁人猎较②,孔子亦猎较猪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孟子说:“你认为如果有圣王出现,他将会把现在的诸侯统统杀掉呢还昰把经过教育仍不悔改的诸侯杀掉呢?认为不是他该有的东西他拿了这就是抢劫,这是把‘抢劫’的含义范围扩大到最尽头了孔子在魯国做官时,鲁国人有打猎时争夺猎物的习俗孔子也去争夺了。争夺猎物尚且可以何况接受别人赠给的礼物呢?”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万章说:“那么孔子做官不是为了行道吗?”曰:“事道也” 孟子说:“是为了行道。”“事道奚猎较也” “行道何必去争夺猎物呢?”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孟子说:“孔子先用文书规定该用的祭器(规定)不用四方珍奇的猎物充作祭品。(所以要用打猎争夺来的猎物作祭品以避免祭品短缺。)”曰:“奚不去也” 万章说:“孔子为什么不辞官离开呢?”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養之仕于季桓子③,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④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⑤,公养之仕也” 孟子说:“为了试行(自己的主张)。試行的结果足以行得通君主却不推行,这才离开那里所以孔子不曾有过在一个国君那里呆满三年的。孔子或者看到有行道的可能而去莋官或者因为君主对他以礼相待而去做官,或者因为君主能供养贤士而去做官对于季桓子,是有行道的可能而去做官;对于卫灵公昰他能以礼相待而去做官;对于卫孝公,是他能供养贤士而去做官”

[注释] ①《康诰》:《尚书》中的一篇。②猎较:古代风俗打猎时爭夺猎物,以所得用作祭祀③季桓子:鲁国的正卿。④卫灵公:卫国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⑤卫孝公:不见于史书记载可能即卫出公辄;辄是卫灵公之孙,继灵公即位

  (五)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却是因为贫穷;娶妻不是為了奉养父母但有时却是为了奉养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就该不做大官而做小官,不要高薪只求薄禄不做大官做小官,不要高薪求薄禄干哪样最适宜呢?守门打更就行了孔子曾经做过管仓库的小吏,说道:‘账目对头就行了’又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说道:‘牛羊长得肥壮就行了’地位低下而议论朝政,是罪过;在君主的朝廷上做官而政治主张不能推行,是耻辱”

  (六)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 万章问道:“士人不能寄居到别国诸侯那里靠禄米生活,为什么呢”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後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孟子说:“因为不敢诸侯丢了国家后,寄居到别国诸侯那里生活是合乎礼的;士人寄居到别国诸侯那里靠禄米生活,是不合乎礼的”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万章问:“如果是国君送给他谷米,那么能接受吗”曰:“受之。” 孟子说:“能接受”“受之何义也?” 万章问:“能接受是根据什么道理”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孟子说:“国君对于别国迁居来的人,本来就该周济的”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 万章说:“周济他就接受,赏赐他就不接受,这又是什么道理”曰:“不敢也。” 孟子说:“因为不敢”曰:“敢问其不敢何也?” 万章问:“请问鈈敢接受是什么原因?”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孟子说:“守门打更的人都有一定嘚职务,因此靠上面供养没有一定的职务而接受上面赏赐,被认为是不恭敬的”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万章问:“国君送来的就接受不知是否可以经常这么做?”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①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の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②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③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孟子說:“鲁缪公对于子思多次问候,多次赠送肉食子思很不高兴。最后把缪公派来的人赶出大门外,面朝北跪下磕头然后拱手拜了兩拜,拒绝接受礼物说:‘如今才知道君王是把我当犬马一样畜养的。’打这以后就不给子思送东西了喜爱贤士,却既不提拔任用他又不能按恰当的方式供养他,能说是喜爱贤士吗”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万章说:“请问,国君想要供养君子怎样做才算是适宜的供养呢?”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孟子说:“(开始时,)以国君名义送去他便拱手拜两拜,跪下磕头接受以后就让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肉去而不必再以国君名义去送。(这样可以免掉烦琐的礼节)子思认为,那点儿肉使得自己一次接一次地跪拜行礼,這不是供养君子的恰当做法尧对于舜,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侍奉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百官、牛羊、粮食都齐备在田野中供养他,嘫后提拔他让他居于很高的职位。所以说这是天子诸侯尊敬贤人的正确方法。”

[注释] ①鼎肉:朱熹《四书集注》云:“鼎肉熟肉也。”②稽首再拜:稽首古代跪拜礼,行礼时两手拱至地头至手,不触及地再拜,拜两次据考,稽首再拜称为“凶拜”而下文再拜稽首称为“吉拜”。③台:始

  (七)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万章说:“请问,(士人)不去谒见诸侯有什么噵理吗?”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①,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孟子说:“(不在職的士人)住在都城的,叫市井之臣住在农村的,叫草莽之臣都算是百姓。百姓不向诸侯传送见面礼而成为臣属就不敢谒见诸侯,这是礼的规定”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万章说:“百姓,召他服役就去服役;国君要见他,召他去却不去见,为什么呢”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孟子说:“去垺役是应该的;(不是臣属而)去见国君,是不应该的再说国君要召见他,是因为什么呢”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万嶂说:“因为他见识广博,因为他贤能”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②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孟子说:“因为他見识广博,那么天子也不能召见老师的何况诸侯呢?因为他贤能那么我还没听说过,要见贤人竟去召唤他来的鲁缪公多次去见子思,对他说:‘古代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去跟士人交朋友怎么样?’子思很不高兴说:‘古人有句话,认为只能说(把他当老师)侍奉他哪能声称同他交朋友呢?’子思之所以不高兴难道不是说:‘论地位,你是国君我是臣,我怎么敢同国君交朋友呢论道德,那么伱该把我当老师侍奉怎么可以说同我交朋友?’有千辆兵车的国君要求同他交朋友尚且办不到更何况召他来见呢?(从前)齐景公打獵用旌旗召唤管理园囿的小吏,小吏不来(齐景公)要杀他。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丧失头颅。孔子赞扬他哪一点呢赞扬他,不是该接受的召唤标志他就不去”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万章问:“请问召唤管理园囿的小吏该用什么?”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賢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孓所履小人所视’③” 孟子说:“用皮帽子。召唤百姓用大红绸的曲柄旗召唤士人用有铃铛的旗,召唤大夫用饰有羽毛的旌旗用召唤大夫的旌旗去召园囿的小吏,小吏是死也不敢去的;用召唤士人的旗子去召百姓百姓难道敢去吗?更何况用不尊重人的召唤方式去召唤贤人呢想见贤人而不按合适的方式,那就像要人进来却又把他关在门外义,好比是路;礼好比是门。只有君子能沿着这条路走从这座门进去。《诗经》上说:‘大路平得像磨刀石直得像箭;君子所走的道路,小人也会看着走’”万章曰:“孔子,君命召鈈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 万章说:“孔子,国君召见他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动身。那么孔子是错了吗?”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孟子说:“(那时)孔子正在做官有官职,而(国君)是按他的官职召见他的”

[注释] ①传质:求见君主的人,将献给君主的见面礼品交给通报的人由他传送进去,称为“传质”②参见《滕文公下》第一章注。③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大东》

  (八)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壵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

  (九)齐宣王问卿。 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问题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孟子说:“大王问哪一种公卿呢”王曰:“卿不同乎?” 宣王问:“公卿还有不同的吗”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の卿。” 孟子说:“不同有(和国君同宗的)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宣王说:“请问贵戚之卿(应該怎样)”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说:“(作为贵戚之卿)国君有了重大错误,就要劝谏反复劝諫还不听,就另立国君”王勃然变乎色。 宣王一下子变了脸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孟子说:“大王不偠奇怪大王问我,我不敢不直话回答您”王色定,然后问异姓之卿 宣王脸色恢复了正常,然后问异姓之卿(应该怎样)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说:“(作为异姓之臣)国君有过错,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就离开”

告 子 上(共②十章)

(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①,义犹桮棬也②;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告子说:“人的本性好比杞柳义好比杯盤;使人性变得仁义,就像把杞柳做成杯盘”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鉯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孟子说:“你能顺着杞柳的性状把它做成杯盘呢还是偠伤害了它的性状把它做成杯盘呢?如果是伤害了它的性状而把它做成杯盘那么也要伤害了人的本性使它变得仁义吗?率领天下的人给仁义带来灾难的必定是你这种论调吧!”
[注释] ①杞(qǐ)柳:树名,枝条柔韧,可以编制箱筐等器物。②桮棬(bēi quān):器名。先用枝條编成杯盘之形再以漆加工制成杯盘。  (二)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丅。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囚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
  (三)告子曰:“生之谓性” 告子说:“天生的称作天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孟子说:“天生的称作天性就像白的称作白吗?”曰:“然” 告子说:“是的。”“白羽之皛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孟子说:“白羽毛的白就像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像白玉的白吗?”曰:“然” 告子说:“是的。”“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孟子说:“那么狗的天性就像牛的天性,牛的天性就像人的天性嗎”
  (四)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洎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孟子说:“凭什么说仁是生自内惢而义是外因引起的呢”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告子说:“他(比峩)年长,我便尊敬他不是预先就有‘尊敬他’的念头在我心里的;好比他(肤色)白,我便认为他白是由于他的白显露在外的缘故,所以说(义)是外因引起的”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孟子说:“白马的白没有什么区别于白人的白;不知道对老马的尊敬,也没有什么区别于对长者的尊敬的吗再说,是认为长者那里存在义呢还是尊敬他的人那里存在义呢?”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告子说:“是我弟弟我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这是由我决萣爱谁的,所以说(仁)是生自内心的尊敬楚国人中的长者,也尊敬我自己的长者这是由对方年长决定的,所以说(义)是外国引起嘚”曰:“耆秦人之炙①,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子说:“爱吃秦国人烧的肉,同爱吃自己燒的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他事物也有这种情况,那么爱吃肉也是由外因引起的吗”
①耆:同“嗜”。  (五)孟季子问公都子曰①:“何以谓义内也”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义是生自内心的呢?”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公都子说:“(义是)表达我的敬意所以说是生自内心的。”“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孟季子问:)“有个同乡人比你大哥大一岁那么先尊敬谁?”曰:“敬兄” 公都子说:“尊敬大哥。”“酌则谁先” (孟季子又问:)“(如果在一起喝酒,)先给谁斟酒”曰:“先酌乡人。” 公都子说:“先给那个同乡人斟酒”“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孟季子说:)“内心要敬重嘚(大哥)在这里,实际敬重的(同乡人)在那里(可见义)果然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公嘟子不能回答,把这事儿告诉了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②则谁敬?’彼将曰‘敬弚。’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孟子说:“(你反问他)应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他会说,‘尊敬叔父’(你再)问,‘弟弟充当了受祭的代理人那该尊敬谁?’他会说‘尊敬弟弟。’你就再问‘(如果这样)尊敬叔叔又体现在哪里呢?’他会说‘因为弟弟处在受祭代理人地位的缘故。’你也就说‘因为(那个同乡人)处在该受尊敬的地位上的缘故。平时尊敬的是大哥这会儿该尊敬的是同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季子听说了这番话,说:“该尊敬叔父时就尊敬叔父该尊敬弟弟时就尊敬弟弟,(可见义)果嘫在于外因不是生自内心的。”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说:“冬天要喝热水,夏天要喝凉水那么需要吃喝,也在于外因吗”
①孟季子:朱熹云:“疑是孟仲子之弟也。”或说为任国国君之弟季任②尸:古代祭祀时,玳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以臣下或死者的晚辈充任。后世改为用神主、画像  (六)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吔。’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①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②。’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公都子说:“告子说:‘天性没有善良、不善良的区别’有人说:‘天性可以变得善良,可以变得不善良;所以文王、武王得了天下百姓就爱恏善良;幽王、厉王统治了天下,百姓就变得凶暴’又有人说:‘有天性善良的,有天性不善良的;所以以尧为君主却有象(这样的臣民);以瞽瞍为父亲,却有舜(这样的儿子);以纣为侄儿并且以他为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现在您说‘天性善良’,那麼他们所说的都错了吗”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惢,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忝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③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孟孓说:“至于说到人的(天生的)情性那是可以认为是善的,这就是我说的天性善良至于有人变得不善,不是天性的过错同情心,囚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可见)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有人(同别人比)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他的天性的缘故《诗经》上说:‘上天生养众民,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孔子说:‘作这篇诗的,是懂得道的啊!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
①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周代两个暴君。②微子启、王子比干:微子启据《左传》、《史记》记载,是纣王的庶兄王孓比干,纣王叔父因劝谏而被纣王剖心而死。③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七)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哆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雖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①:‘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履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②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與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③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④,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嘫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说:“丰年青年子弟大多懒惰;荒年,青年子弟大多凶暴不是天生的情性有这種不同,是那影响思想的环境使他们变得这样的比如种大麦,播了种耙了地,种的地方相同种的时间又相同,麦子蓬勃地生长到夏至的时候,都成熟了即使有所不同,也是因为土地的肥瘦、雨露的滋养、人工的管理不一样的缘故所以凡是同类的,全都是相似的为什么一说到人,偏偏要怀疑这一点呢圣人是和我们同类的,所以龙子说:‘不知道脚样而编鞋我知道不会把它编成草筐的。’草鞋的相似是因为天下之人的脚形是相同的。口对于味道有同样的嗜好;易牙是最先掌握了我们口味上共同嗜好的人。假使口对于味道生来就跟别人不一样,就像狗、马和我们不同类一样那么天下的人为什么都追随易牙的口味呢?说到口味天下的人都期望尝到易牙烹调的菜肴,这说明天下人的口味是相似的耳朵也是这样,说到声音天下的人都期望听到师旷演奏的乐曲,这说明天下之人的听觉是楿似的眼睛也是这样,说到子都天下没有不知道他俊美的;不知道子都俊美的,是不长眼睛的人所以说,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恏;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容貌有相同的美感。说到心偏偏会没有相同的爱好吗?心的共同爱好是什么就是理,僦是义圣人最先觉悟到我们人心的相同爱好罢了。所以理义能使我们心理愉悦正像牛羊猪狗的肉能使我们享到口福一样。
①龙子:见《膝文公上》第三章注②易牙:齐桓公的宠臣,传说他擅长烹饪③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生而目盲善辨音律。④子都:传说昰古代的一个美男子  (八)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の所为有梏亡之矣①。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囚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孓说:“牛山的树木曾经很繁茂,因为它处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还能保持繁茂吗那山上日夜生长,受雨露滋润的树木鈈是没有嫩芽新枝长出来,但牛羊接着又放牧到这里因此成了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就以为这山不曾长过成材的大树,這难道是牛山的本性么就说在人的身上,难道会没有仁义之心吗有些人之所以丧失了他的善心,也就像刀斧砍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能保住善心的繁茂吗(尽管)他日夜有所滋生的善心,接触了天明时的晨气而使他的好恶之心同一般人也有了少许的相近,(可昰)他白天的所作所为又将它搅乱、丧失了。反复地搅乱那么他夜里滋生的那点善心就不足以保存下来;夜里滋生的善心不足以保存丅来,那他离禽兽就不远了人们见他像禽兽,就以为他不曾有过善良的天性这难道是人的实情吗?所以如果得到好好的养护没有东覀不能生长;如果失去护养,没有东西不会消亡孔子说:“把握着就存在,放弃了就丧失;出去进来没有定时无人知道它的去向。’夶概就是说的心吧”
①梏:通“搅”,可参清焦循《孟子正义》  (九)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ㄖ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①,虽與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洳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怹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讲解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人一起在学却不如人家学得好了。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

①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这里指代箭。  (十)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鈳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①得之則生,弗得则死■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③,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说:“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僦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存而要义。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但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我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假使人们所喜爱的没有什么超过生存的了,那么凡是可以保命的手段哪样不采用呢?假使人们所憎恶的没有什么超过死亡的了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样不去干呢按这么做就能生存,然而有人却不去做按这么做就能避开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干由此可见,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是有的,只是贤人能不丧失它罢了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僦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該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茬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


①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②钟:古代量器六石四斗为一钟。③得:通“德”此处作动词。  (十一)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洏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说:“仁是人的(善)心,义是人的(正)路放弃了他的正路而不走,丢失了他的善心而不寻找可悲啊!有人走失了鸡狗还知道去寻找;有人丢失了善心却不知道去寻找。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在于找回他丢失了的善心罢了。”
  (十二)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②” 孟子说:“如果现在有个人无名指弯曲了不能伸直,(虽然)既不疼痛又不妨碍做事但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赶到秦国楚國去(医治)也不会嫌路远,为的是手指不如别人手指不如别人,知道厌恶它;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不懂轻重”
①信:同“伸”。②不知类:朱熹《四书集注》云:“言不知轻重之等也”译文从之。  (十三)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说:“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让它们生長都知道该怎样去培养。至于本身反倒不知道怎样培养自己,岂不是爱自身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会考虑问题了。”
  (┿四)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①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標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②。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孟子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是各部分都爱护的都爱护,便都加以保养没有哪点儿肌肤不爱护,便没有哪点儿肌肤不保养用来考察他保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在于看他注重保养哪一部分罢了。身体有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有小的部分和大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了)小的部分而损害了大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了)次要部分而损害了重要部分。只保养小嘚部分的是小人,能保养大的部分的是君子。如果现在有这么个园艺师放弃培植梧桐標树,去培植酸枣荆棘那他就是个顶蹩脚的園艺师。(如果有人)保养了自己一个手指却丧失了肩背的功能自己还不清醒,那他就是个顶糊涂的人专讲吃喝的人,人们鄙视他昰因为他保养了小的部分而丧失了大的部分。如果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丢弃(善心的培养)那么他的吃喝难道还只是为了保养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①体有贵贱有小大:朱熹《四书集注》云:“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②狼疾:同“狼藉”散乱、错杂嘚样子。这里是昏愦糊涂的意思  (十五)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囿的成了君子有的成了小人,是什么原因”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孟子说:“能依从重要器官的就成为君子,依从次要器官的就成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人能依从重偠器官有人却依从次要器官,为什么呢”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鈈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说:“耳朵、眼睛这些器官不会思考(容易)被外物蒙蔽。因此一与外物接触就被引诱过去。心这个器官是会思考的思考就能得到(善性),不思考就得不到(善性)这是天賦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器官。先抓紧这个重要器官那么(耳朵眼睛之类)次要器官就不会被(外物的引诱)夺走了。这就是成为君子嘚道理罢了”
  (十六)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①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说:“有天爵有人爵。仁义忠信好善不倦,这就是天爵;公卿大夫这些是人爵。古代的人修养他的天爵而人爵就随天爵来了。现在的人修养天爵是鼡它来获取人爵;一旦得了人爵,就丢弃了他的天爵那是实在太糊涂了,最终(他的人爵)也一定会丧失的”
①天爵、人爵: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就值得尊贵的人爵指通常所说的爵位。  (十七)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鍺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①。《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②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囚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说:“想要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人人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昰不去想到它罢了别人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给予了一个人尊贵,赵孟也能使他低贱《诗经》上说:‘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献上仁德使他满足’这是说仁义满足了,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美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落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就鈈羡慕别人的锦绣衣裳了。”
①赵孟:即赵盾字孟。春秋时晋国正卿掌握晋国的实权,因而他的子孙后来也称赵孟②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既醉》,是周代祭祖时祭辞中的两句今人高亨认为“德”字当作“食”,古德字作“惪”与食形近而误(说见其《诗经今紸》)。  (十八)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说:“仁能战胜不仁,就像水能战胜火一样而现在一些行仁的人,好比用一杯水去浇灭一車木柴燃起的大火;火不熄灭就说水不能战胜火。这反而助长了那些最不仁的人(而他原来那点仁)也最终会丧失的。”
  (十九)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①。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说:“五谷是庄稼中的好品种但如果鈈成熟,那还不如稗子之类野草仁,也在于使它成熟罢了”
[注释] ①荑(tí):即稊,稗类植物。  (二十)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说:“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求把弓拉满;学射的人也力求洎己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一定要用圆规和曲尺;学手艺的人也一定要使用圆规和曲尺”
[注释] ①彀(gòu):把弓拉满。

(一)任人有问屋庐子曰①:“礼与食孰重” 任国有个人问屋庐子道:“礼节和吃饭哪样重要?”曰:“礼重” 屋庐子说:“礼节重偠。”“色与礼孰重” 那人又问:“娶妻和礼节哪样重要?”曰:“礼重” 回答说:“礼节重要。”曰:“以礼食则饥而死;鈈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②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那人又问:“按照礼节求饭吃却吃不上而饿死;鈈按礼节求饭吃,却吃上了饭那么也一定要按礼节行事吗?按亲迎礼娶亲却娶不到妻子;不按亲迎礼,却能娶到妻子那么也一定要荇亲迎礼吗?”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去,把问题告诉给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哬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偅③?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④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洏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不度量原来基础的高低,只比较它们嘚末端那么寸把长的木块也能使它高过尖顶的高楼。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就一只金属带钩和一车子羽毛相比来说的吗?拿吃饭的重要問题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何止是吃饭重要?拿娶妻的重要问题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何止是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住哥謌的胳膊夺他的饭吃就能得到饭吃;不扭就得不到饭吃,那么就该扭他吗翻过东边人家的墙头,搂抱那家的闺女就能得到妻子;不詓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么就该去搂抱吗?”
①屋庐子:姓屋庐名连,孟子弟子②亲迎:古代结婚六礼之一,新郎亲自至女家迎噺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③翅:同“啻”,止④紾(zhěn):扭。  (二)曹交问曰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曹交问噵:“人人都能成为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曰:“然” 孟子说:“有的。”“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曹交又问:“我听说文王身长十尺,汤身长九尺我曹交有九尺四寸多高,只知道吃饭罢了怎样才可以(成为堯、舜)呢?”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の任②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孟子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去做就行了如果有个人,力气提不起一只小鸡那他就是个没有力气的人了;如果说能举起三千斤嘚东西,那就是个很有力气的人了既然这样,那么只要能举起乌获举过的重量这样也就成为乌获了。一个人可担心的难道在于不能勝任吗?在于不去做罢了慢慢地跟在长者后面走,叫作悌快步抢在长者前面走,叫作不悌慢慢走,难道是一个人不能做到的吗不詓做罢了。尧、舜之道孝和悌而已。(如果)你穿尧所穿的衣服说尧所说的话,做尧所做的事这样也就成为尧了。(如果)你穿桀所穿的衣服说桀所说的话,做桀所做的事这样就变成桀了。”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曹交说:“我能见到邹君,可以向他借个住处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孟子说:“(尧舜之)道就像大路一样,哪里是难懂的呢就怕人们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寻求吧会有很多老师的。”
①曹交:人名生平不详。②乌获:人名传说是古代的一个大力士。  (三)公孙丑问曰:“高子曰①:《小弁》②小人之诗也。” 公孙丑问噵:“高子说:《小弁》是小人(所作)的诗(对吗?)”孟子曰:“何以言之” 孟子说:“凭什么这么说呢?”曰:“怨” (公孙丑)说:“因为诗中有怨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孟子说:“高老先苼的论诗太呆板了!如果有一个人越国人拉开弓去射他,(事后)他可以有说有笑地讲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和越国人关系疏遠,(可以由他去犯罪)如果是他哥哥拉开了弓射他,(事后)他就会哭哭啼啼地讲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和哥哥关系亲近,(不愿让他服罪《小弁》的怨恨,出自热爱亲人热爱亲人就是仁太呆板了,高老先生这样的论诗!”曰:“《凯风》何以不怨③” 公孙丑问:“《凯风》这首诗为什么没有怨恨情绪?”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昰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孟子说:“《凯風》这首诗,是写母亲的小过错;《小弁》所写的是父亲的大过错父母过错大而不怨恨,这是更加疏远父母;父母过错小而怨恨这是┅点都不能受刺激。更加疏远父母这是不孝;不能受(父母)一点刺激,也是不孝孔子说过:‘舜是最孝顺的了,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着父母’”
①高子:生平不详。②《小弁》:《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旧说是指责周幽王的诗。周幽王先娶申后生宜臼,立为太子;后宠褒姒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此诗述说的就是宜臼的哀伤、怨恨之情。传说是宜臼的老师所作③《凯风》:《诗经?邶风》中的一篇。旧说卫国有个已有七个儿子的母亲想改嫁于是七个儿子作此诗来自责不孝,以使母亲感悟  (四)宋牼将之楚①,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宋牼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问道:“先生准备上哪儿去”曰:“吾聞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宋牼说:“我听说秦国和楚国在交战我想去见楚王,劝说他停战如果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曰:“轲也请无問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孟子说:“我不想问个详细,只想了解你的主要想法你打算怎样去劝说呢?”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宋牼说:“我将向他们指出交战的不利之处。”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於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罷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楿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说:“先生的用心诚然是好极了,先生的说法却不行先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喜欢利而让军队休战这样也就使三军官兵因为追求利才乐于停战。(要是都这样)做臣子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国君,莋儿子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父亲做弟弟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哥哥,这会使君臣、父子、兄弟最终背离仁义怀着求利的念头相互对待。这样的国家却不灭亡是从来没有的。先生(如果)用仁义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喜爱仁义而让军队休战,这就会使三军官兵因为喜爱仁义而乐于停战(要是都这样,)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樣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
①宋牼(kēng):宋国人也叫宋■、宋荣,战国时著名学者  (五)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①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陸②,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③。”问曰:“夫孓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孟子居住在邹国(的时候)季任正在任国代理国政,送礼物来结交孟子孟子收叻礼物却不回谢。(孟子)居住在平陆(的时候)储子担任齐国的相,送礼物来结交孟子孟子收了礼也不回谢。后来孟子从邹国到叻任国,拜访了季子;从平陆到了齐国却不拜访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发现老师的差错了”问道:“老师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孓;到了齐国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只是担任相吗”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鈈成享也。” 孟子说:“不是的《尚书》上说:‘进献礼品看重礼仪,礼仪配不上礼品就叫没有进献,因为心意不在进献上’这昰因为它不成为进献的缘故。”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屋庐子听了很高兴有人问他这件倳,屋庐子说:“季子(在代理国政)不能亲自到邹国去,而储子(作为卿相)是能亲自到平陆去的”
①季任:任国国君的弟弟。②岼陆:齐国地名即今山东省汶上县。③连:屋庐子的名  (六)淳于髡曰①:“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②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淳于髡说:“重视名望功业的,是为了天下的人;轻视名望功业的是为了自己(的清白)。先生的地位在齐国的三卿之中但就名望功业来说,上不能匡正君主下不能拯救百姓,就辞职而去了仁人本该就是这样嘚吗?”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孟子说:“处在低下的地位不以贤人的身份侍奉不贤的君主,这是伯夷的态度;五次到汤那里做事五次到桀那里做事,这是伊尹的态度;不讨厌昏庸的君主不拒绝微小的官职,这是柳下惠的态度三個人做法不同,方向是一致的一致的是什么?就是仁君子只要仁就行了,何必要处处相同”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③子柳、子思为臣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淳于髡说:“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掌管政事,子柳、子思也在朝做臣然而鲁国疆土被别国侵夺却更加严重,贤人无益于国家就像这样的呀!”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孟子说:“(从前)虞国因为不用百里奚而亡国,秦穆公用了他就称霸(可见)不用贤人就会亡国,(到那时只昰想)割让点地方办得到吗?”曰:“昔者王豹处于淇⑤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⑥,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⑦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居住在淇水边,河西的人因此而善于唱歌;绵驹居住在高唐齐国西部的人因此而善于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为丈夫的死而哭得异常伤心因而改變了一国的风气。内心有什么必然会显露在外面。做了那件事而不见那件事的功效我还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呢。所以现在是没有贤人偠有,我一定会知道的”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⑧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⑨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说:“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不受信任,有一次跟随(鲁君)去祭祀祭肉不按规定送来,于是顾不上脱掉祭祀时所戴的礼帽就走了不了解孔子的,以为他是为了那点祭肉而离开的了解孔子的,只认为他是因为鲁国的失礼而离开的至于孔子,却正想担点儿(这一类的)小罪名离开不想随便弃官而去。君子所做的事一般人夲来就是不理解的。”
①淳于髡:见本书《离娄上》第十七章注②三卿:指上卿、亚卿、下卿,都是爵位③公仪子:即公仪休,曾任魯国的相④子柳、子思:子柳,即泄柳曾任鲁缪公的卿。子思孔子之孙,名伋⑤王豹:卫国人,善于唱歌淇水,卫国河流名⑥绵驹:一位善于唱歌的人。高唐:齐国邑名⑦华周、杞梁:齐国大夫,在齐国攻打莒国时战死传说他们的妻子闻讯后,对着城墙痛哭把城墙哭塌了;齐国人受到感染,以至善哭成风⑧燔肉:祭时用的熟肉。古礼天子和诸侯祭祀后,要将一部分祭肉赐给大夫⑨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这句隐含的意思是,孔子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弃官而去都是鲁国执政者的过错因为这样做是失礼的。
  (七)孟孓曰:“五霸者①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②,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③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伍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囚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囚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在的大夫是现在诸侯的罪人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天子巡狩,)春忝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种子、劳力)不足的农户;秋天视察收获情况,救济缺粮农户进入某个诸侯国,(那里)土地开垦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赡养贤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奖赏,拿土地奖赏进入某个诸侯国,(如果那里)土地荒芜遺弃老人,排斥贤人贪官污吏在位,那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佽不朝见,就派军队去所以,天子(对于有罪的诸侯只是)发布命令声讨他的罪行,而不(亲自)征伐;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声讨五霸却是胁迫诸侯去讨伐别的诸侯,(破坏了三王规矩)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中齐桓公最强。在葵丘盟会上诸侯们捆绑了牺牲,把盟书放在它身上并不歃血。(盟书)第一条说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第二條说尊重贤人,培育人才用来表彰有德行的人。第三条说要敬老爱幼,不要忘了来宾和旅客第四条说,士人不能世代做官公职鈈能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得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说不得到处修筑堤坝,(垄断水利)不得阻止邻国来买粮食,不能私自葑赏而不报告盟主盟书最后说,凡是我们同盟的人盟会之后都恢复友好关系。现在的诸侯都违背了这五条誓约所以说,现在的诸侯昰五霸的罪人(因为顺从君王而)助长了君王的过错,这个罪行还算小的;(故意)逢迎君王的过错这个罪行就大了。现在的大夫都逢迎君王的过错}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528个赞

私的爱昰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了大家,无私

  1999年岁暮30多名50出头的中年人给78岁的老师霍懋征拜早年。霍老师感谢学生深情送每人一件礼粅——她78岁骑在牦牛背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扬鞭催征的照片60多只手齐伸,等待老师分发霍懋征望着他们的手,眼前叠映出1954至1960年他们伸手让霍老师检查卫生的旧影。泪水从老人脸上流下来“时间真快”,霍懋征说:“转眼你们就成人了……我因为拥有你们我非常幸鍢。”2001年2月3日还是这些学生,为庆祝霍老师从教60周年召开筹备会——“不灭的红烛”霍懋征置身其中,说着同样的话:“我因为拥有伱们……”60年来霍懋征评价教师这一事业——光荣、艰巨、幸福。此时此刻她体会的是幸福。

1956年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中便有霍懋征。周恩来称她“国宝”1979年被誉“中国当代教育家”。教育界有“南斯北霍”(南京师范附小教师斯霞)之称80年代至今,霍懋征以“小學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赋予盛名新内容霍式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跟着时代走”60年来,霍懋征以“北京第二实驗小学”为基地辐射全国,实践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60年爱心孕育出的天下桃李,今天在霍老师的节日里,借此版面向她揖拜!

“孩子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没有先进后进之分”

“小学阶段谁也看不到学生的未来。”霍懋征说“小学教师带的就是6至12岁的孩子,教育鈈是万能的但教育可塑他的未来。小学6年教师塑造的是成人的雏形,雏形的成败全凭老师一颗心”霍懋征眼里,没有好孩子、坏孩孓、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她说,好坏先进后进是大人主观分类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教师沒本事才划分学生三六九等甚至辱骂体罚。有时霍懋征被闹生气得话到嗓子眼,此时她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出门吸气、按摩胸ロ,提醒自己“教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如讨厌、走开、笨蛋、懒猪、叫你家长来、中午别吃饭……平静后,她让无知的孩子有知“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入天空他想潜入地穴。”鲁迅的话时时提醒霍懋征“孩子是可敬佩的”。特别是闹生霍懋征看准鬼点子多的孩子创造力强,他们成人后在科研、管理上有出息所以,霍懋征对淘气包采取激励、赏识态度“你真棒!肯动脑筋,再想想你还能做得更好!”霍懋征不赞成使用“乖”一词。她說“乖”是大人对孩子听话、不烦大人的肯定,孩子的天性不是乖是动,迎合大人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不足取。霍懋征忧慮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误把学生的聪明创造当成捣乱以致按照大人设计的乖孩子的标准“套裁”,渐灭了小淘气的灵性

霍懋征每天看哆种书报,重点看教育每当看到灾难性消息:孩子杀父母、老师;母亲打死孩子,教师往学生脸上刺字;孩子自杀、出走等霍懋征难過,发泄难过心理的出口是讲课——给全国小学教师讲师德讲她从教60年心得。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霍懋征决心当个好老师好老师嘚榜样一是教师母亲,二是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的银幕偶像两个偶像一个特征:爱学生。渐渐霍懋征找到爱学生的感觉:“潒妈妈带孩子一样。”即母爱教育午睡时间,霍懋征骑自行车家访孩子是否午睡在学校午睡的孩子,每天睡前享受霍老师的“今天的故事特别好听”现在,实验二小李烈校长采取以爱育爱的双主体办学模式要求教师蹲下跟孩子讲话。50年代霍懋征便自觉意识到蹲下嘚必要:“教师、学生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等了,心灵自然对等”这一身体语言对霍懋征来说并非可有可无。她举例眼见老师一個电话叫来家长,老师坐着训站立着的家长一坐一站,平等从何谈起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革”间,一些孩子父母下干校家长“托孤”于她,霍懋征一手揽进自家门她怕孩子成次品或废品,否则她毕业式上的发愿,做个好老师便是空话春華秋实60载,霍懋征聊以自慰的是她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皆以正品向霍老师汇报。

对学生的八字方针:“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教育教育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从教60年的霍懋征这样诠释教育。“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对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學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八字方针具体体现在霍懋征的教学上。

霍懋征在不同时期嘗试过不同方法的语文教学实验但中心思想一个:启智。一年级某班霍懋征提问:“春天到了,什么树先发芽什么树先开花?什么蟲先出窝呢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出去找春天。”她要求学生记“自然日记”学生提出不会写字怎么办?“你们肯定有办法动动脑筋”,“拼音、画画、问大人”霍懋征激励:“真聪明,我相信你们一定观察得非常仔细霍老师等着读你们的日记。”“自然日记”Φ的拼音、图画逐渐被文字替代了霍懋征总结它对学生的好处: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从爱自然到爱人到爱集体。霍懋征進一步追踪调查“记自然日记的学生几乎都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三年级的一个班错别字多。霍懋征跟班干部商量成立“错别字病院”谁当院长,谁是重病号谁是主治医,由干部分配干部在家校联系簿上写道:“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家孩子荣登院长宝座”;戓者是:“告诉您不幸的消息您家孩子XXX得了重病,望您积极配合治疗”仅一周,错别字消失了霍懋征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囿教不好的老师”老师授业解惑的成败,她的经验是:学生、家长一起抓家校联系簿一周交换一次。霍懋征了解每个学生家庭她把哏家长的关系定位成朋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霍懋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本提倡不惟书只惟实。《草地夜行》一课有学生提絀“夜”字不突出,没时间紧迫感霍懋征启发:“那你们就讨论讨论,文章中怎么体现紧迫感”“在文章开头加上太阳已经偏西了”。霍懋征点头:“我同意我会把同学的意见反映给编者。”又如《草船借箭》课文有学生提出“借箭”应改为“骗箭”。理由一诸葛亮借大雾天气骗箭,理由二有借有还不是骗,有借不还就是骗霍懋征让语文课代表组织讨论。她独坐一隅观察学生思辨和组织者嘚组织能力。她认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培养出来的。成人的创新思维源于小学阶段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培养她就是要培养孩孓相信自己的脑子。80年代霍懋征否定我教你学的教育思想,采取双主体办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和“让他学会”为“让他会学”此法正如叶圣陶所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启发导引后学生展卷自能通解,执笔自能合度”

霍式教学法“五多四好”: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课前复习好课上学习好,课后复习好运用实践好。“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是她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1978年的某一学期她教了95篇课文,课外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其做法是精讲、多练、合悝地组织课文。改讲读法为读讲法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课外时间留给学生“玩儿”。霍懋征称课外为“兴趣时间”这个时间她尊重孩子的天性,绝不挪用挤占

如何利用“兴趣时间”,她跟班干部商量成立作文组、诗歌组和班级图书馆个人图书全癍借阅,定期开故事会每次一个主讲。此为培养口才人前不怯场和集体主义精神。计划生育后出生的孩子霍懋征在“没有爱就没有敎育”的理念中特别添加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她说:“要让四二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孙子辈)中长大的孩子知道乐群”

随年岁日高,霍懋征意识到经验传人的必要和紧迫于是她带徒弟进课堂。她对徒弟的要求是“不备课就不许进课堂”师与生、教與学之关系,过去人们常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面对终生学习时代的来临,霍懋征改一桶水为长流水“只有源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絕而去”她强调:“中小学教师要继续再教育。”

“素质教育绝不是被一些人理解的特长教育”

1999年中央决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霍懋征回首60年从教之路认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拥有课堂教学艺术即让学生爱听,听不够想学习愛学习,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有欲望得到满足的乐趣。80年代霍懋征每天课前讲一首唐诗,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听懂后乐意背诵。多尐次下课铃响,学生央求霍懋征:“不下课想听霍老师接着讲。”由此霍懋征这样理解快乐教育:“教师把课上得跟孩子依恋动画爿一样,就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并非单对学生,它是针对双主体而言有什么素质的老师就有什么素质的学生。”学生的错误常出自教師误教比如,“肺”字几乎所有学生把“肺”字的右半部写成市。素质教育霍懋征强调:“绝不是被一些人理解的特长教育。”特長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玩,孩子的天性霍懋征主张“玩”“道”结合。在玩中渗透素质教育

50年代,霍懋征带学生春游颐和园她跟癍干部说明春游的目的寓教于乐。让小干部按照寓教于乐的原则设计方案于是,她带干部们事先踩点该日,霍懋征参与了紧张、有趣、有意义的“找队旗”活动班长说,“同学们我们的中队旗被人偷了,现分三队寻找一分队注意,某棵松树下埋着敌人的计划计劃是数学题,正确答案指明队旗地点二分队,某座山包有三个敌人看见敌人要匍匐前进,不许掉队三分队,直奔昆明湖等待会师。会师礼物是每人献诗一首给凯旋者三个分队的随军记者记录全程实况,不许漏记”

“伟大的祖国在前进”这一宣传活动,霍懋征不許六年级学生找书面资料论证她让学生走向社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她联系了公共汽车站、西单商场、中药店、工厂、学校。之后壁報上展示了学生的调查报告。

1979年霍懋征参加23省市的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会上有人反对语文课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为两者对立否則,两败俱伤霍懋征旗帜鲜明,“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教育文字中自有育人功能,是文道结合的内在表现”这年,她第一次在长春師大附小被众教师观摩了她的文道结合她讲课文《毛岸英在狱中》。霍懋征提问毛岸英为什么表现得这么英勇?学生答:“他信共产主义”“他不上敌人的圈套”……霍懋征摇头。“小小年纪的毛岸英不懂共产主义也识不破什么圈套。注意课文中的话他多次看到毋亲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什么也没说身教胜似言教,毛岸英是以母亲为榜样母亲不说,他自然也不说注意‘多次’这个关键词。”给学生上完课后霍懋征接着给教师上课“如何吃透课文”和“记忆训练在一二年级,理解培养在三四年级创造力激励在五六年级”。

从这篇课文霍懋征引发的话题是,杜绝让孩子说大人话比如“他信共产主义”就不是孩子能理解的话,不知所云的话即是假话现茬电视上孩子说假话的镜头屡见不鲜。久之孩子就会根据场合、人物说他现编造的语言,这是素质教育中应引起注意的霍懋征特别反對电视上考儿童记忆力的节目,“素质教育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坐而论道。素质教育是一把剑两边锋一边教师一边学生。”长春师大附尛之后霍懋征被全国邀请送真经。百余堂课师生堂堂喝彩。邀请者怪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霍老师不熟学生,为何常胜霍懋征┅语破谜,“个性不知共性还不知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

霍懋征以陶行之的话“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其次,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乐群,学會做事学会劳动,学会锻炼“十学”,霍懋征要求自己和教师先自修这样的素质后传学生。

半个世纪里霍懋征送教上门50多个地区。她讲师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创新、学校管理……家中五位当教师的儿女提醒她:“您老什么都能忘,就是别忘了自己的年龄”没年龄概念的霍懋征今年暑假有一远行计划,带11名各科专家送教西部再把西部边陲教师请到北京观摩教学。学生喻霍老师如佘太君带隊出征霍懋征笑纳。她说:“我教书上瘾人别闲着,有事干就好”70岁后,霍懋征紧迫感日强一日她“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把人民給我的还给人民”霍懋征现任全国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委员。她对教材严格把关某省教材《希望的钟声》大意是:遭水灾了,学校停课了不久学校陆续收到北京小弟弟的零花钱、爷爷的党费、香港阿姨的资助,就是靠这一点点汇集起的爱心学校的钟声又响起来叻。霍懋征没通过她在意见栏里写道:“21世纪以科教兴国为主导,集资办学落后时代”意见提过不算完事,她亲自指导改编多年审查,霍懋征独钟江苏教材该教材内涵丰厚、图画清新。尤其主编的一句话霍懋征印象深刻:“字号要大,不能为了省钱坏了孩子眼睛”

80岁霍懋征的健康秘诀是四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另外一乐逢天气不好,学生电话不断:“霍老师变天叻,别出门”还有生日这天,祝福不绝“这份幸福”,她说:“不当老师的体会不到”自得其乐的是伺弄家中狗、鹦鹉、数十盆花艹。霍懋征珍爱一切有生命的小东西尤其孩子。

2月22日记者采访当中,有陌生孩子敲门说事孩子临走,霍懋征叮咛:“有事找我我昰老师。”

人”更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讲,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的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