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教师是角色游戏的观察者,也是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和大神与七位伙伴角色歌

& 热门标签: & & & &&&>>&&>>&&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
作者:邱向琴
姜雯&&来源: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上传时间:[摘& 要]&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常常出现错位,主要表现在教师常不由自主地由游戏的组织者变为游戏的控制者,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的表演者。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全面观察幼儿游戏、与幼儿多元互动重新回归游戏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关键词]&游戏;角色;组织者;观察者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和陪伴者。[1]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尤其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常常出现角色错位的问题,致使预定的教育目标不能实现,幼儿成长受阻,值得幼儿教师警惕和深思。
一、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错位的表现
(一)由游戏的组织者变为游戏的控制者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首先具有引领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控制游戏开展的节奏,牢牢把握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但当前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往往成为教师开展活动的工具,而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游戏往往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就由组织者和引领者变为了导演者和控制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走向,干扰或中止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活动,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或改变幼儿原先自主游戏的设想,最终导致幼儿创造欲和愉悦感的消失。[2]
(二)由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的表演者
幼儿园游戏由于教师的控制,尽管表面上呈现更强的节奏性、目的性和有序性,但由于幼儿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所以往往演变成为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和装饰的&门面&,不论游戏场景、框架建构得多么漂亮,忽略&幼儿爱玩吗&这一问题,就使得幼儿园游戏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空架子。这种游戏活动实际是游戏工具观在教学中的必然反映,它使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游戏开展的层面,而不能与幼儿成长有机结合。幼儿教师也不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而成为游戏互动的表演者。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归位的策略
幼儿教师往往为了游戏的开展绞尽脑汁地设计游戏的内容,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布置游戏的环境,而对于游戏开展的效果却甚少关注。可见,教师重游戏前的物质准备,而轻游戏开展前的经验准备和游戏过程的指导,导致很多孩子成了游戏的&傀儡&,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游戏的主宰。要打破这种格局,提升教师的理念,让教师角色归位,就必须让教师成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
(一)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做运筹帷幄的组织者
作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安全、愉悦、宽松的游戏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3]同时,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因此材料的巧妙投放应是教师关注的着重点,教师也就应从环境和游戏材料入手,扮演好幼儿游戏组织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善于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所谓&标识性&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因地制宜,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规则而创设的环境。如在区域游戏时为了控制进区的人数,教师可在区域的人口处粘贴若干脚印图案或设置进区卡,让幼儿自己判断是否还能够参加该区域的活动。[4]
其次,教师应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吸引幼儿持续参与。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在实际开展游戏时,教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往往只求&多&和&新&,而没有考虑区域材料的投入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既不能把材料一股脑儿全部投入进去,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变更材料,否则很可能导致幼儿片刻的兴奋,而后就丧失对材料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分期分批地投放,并依计划不断地更新材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数量要适宜,新旧材料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成品半成品的比例也要恰当,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以不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与逐步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在游戏活动中,昂贵精致,要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相反以幼儿发展为本、经济适用、方便快捷、高效省力应是教师投放材料时的基本观念。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如用方便面盒子做成手工游戏中的收纳盒,也可以在建构区做成建筑工人头上戴的安全帽等。
(二)全面观察幼儿游戏,做别具慧眼的观察者
观察是走进幼儿内心、了解幼儿需要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水平。只有当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和水平来设计游戏活动、调整游戏活动、指导游戏活动时,才能真正实现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相反,离开观察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只是成人的一厢情愿,离开观察的游戏指导也只是盲目的指导。因此,观察是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角色归位的灵魂,是教师充当游戏活动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的前提。首先,教师应事先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观察者,在设计和开展游戏之前要把自己变成孩子,深入幼儿世界、细致观察幼儿的言行,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不同兴趣爱好和潜在发展的可能,做幼儿心声的倾听者,寻找并发现幼儿近期的爱好、兴趣点,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生长点,借助游戏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
其次,教师应全面观察,把握游戏的适宜性。在游戏开始后,教师应就本班开展的游戏进行全面观察,内容包括游戏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动与静的结合、开放与封闭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区域之间有没有相互干扰;投放的游戏材料能否引起和持续激发幼儿的兴趣,尤其是创造性游戏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否很好地支持幼儿游戏;是否存在有的区域很&火爆&,有的区域却异常冷清等情况。通过这种全方位观察,教师可以对游戏作出适当调整,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应深入观察,抓住介入的最佳点。作为游戏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到火眼金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游戏过程。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才能抓住介入的最佳点。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同伴间有矛盾冲突时,游戏材料对幼儿失去吸引力或生成新的兴趣点时,教师应能给予有的放矢的引导,既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又使游戏得以延伸,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与幼儿多元互动,做机智聪明的引导者
在细致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以敏锐的思维对幼儿的反应做出直觉判断,并进行机智的引导,有时以玩伴的身份与幼儿互动,有时巧妙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有时借助材料的暗示,有时以教师的身份引导游戏深入开展,真正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应学会横向平行互动。当幼儿对某一游戏活动缺乏兴趣或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和幼儿一起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则发挥暗示、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提供了雪花片等插塑玩具后,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没兴趣了。这时,教师就可利用这些雪花片组装出滑梯、坦克、汽车、火箭等,以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孩子们活跃起来,急着想掌握新本领。
其次,教师应善于开展纵横交叉互动。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标时,教师可以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在玩&医院&游戏时,药房药品用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句:&药是从哪里生产的?我们可不可以在药房旁开个制药厂,加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药呢?&孩子们在教师启发下自己动手用橡皮泥来制造药丸,不仅解决了游戏&卡壳&的问题,而且促使自己的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玩得更精彩。
第三,教师应会利用材料暗示互动。当幼儿对某一游戏缺乏兴趣时,或对某一游戏缺乏经验时,教师可投入一些特征鲜明的材料,暗示幼儿游戏可以怎么玩。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玩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视觉疲劳,对游戏的兴趣逐渐减弱。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外科&投放一些&绷带&&夹板&等,并增设&输液室&&放射科&,让一些孩子假装骨折,然后由&医生&带&患者&去拍片子、上夹板等。可见,新材料的投入能够激发幼儿新一轮的兴趣,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总之,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就是幼儿的存在方式。从哲学层面而言,游戏具有神性和超越性。[5]基于此,在儿童教育中教师必须改变游戏被边缘化的状况,充分重视游戏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更全面、更适宜的儿童游戏观,进而在游戏中掌握游戏组织与指导的技能技巧,扮演好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研究者的角色,让游戏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慧.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学前教育研究,201O,(6).
[2]邱学青.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12).
[3]孙亚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O,(6).
[4]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5]毛曙阳.关于游戏的哲学思考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O,(1).
编辑:cicy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534阅读人气:905阅读人气:1041阅读人气:728阅读人气:519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562[]阅读人气:2481[]阅读人气:5143[]阅读人气:3086[]阅读人气:727
12345678910
新手幼师成长记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谈谈幼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获得快乐的原动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着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通过实证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儿童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似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儿童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应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儿童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针对儿童游戏中的自发探索与需求,近几年所创新的区域游戏,可以让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并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对儿童的直接控制程度降低。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区域游戏时,担任观察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
  一、儿童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促进儿童更好的游戏。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区域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们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的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注意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儿童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对观察的游戏行为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小班儿童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的做一种活动,当&运输工&的儿童反复装运玩具,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帮助儿童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当&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开红绿灯,从而获得休息。
  二、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如果以直接指导(间接指导)和被动(主动)两个方面看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多,儿童越被动;反之,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少,儿童主动性就越强,自主游戏的目的越能体现。
  但是,教师直接指导的过分减少和开放度的加大,也会使儿童在活动中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又因为年龄,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往往单一,游戏水平不高。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极端,一是认为间接指导就是不指导,让儿童放任自流,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儿童随意玩,教师无须干预,只要不打起来,在一旁看着就行;二是看到放任自流的结果,矫枉过度而强制介入,追求游戏结果,直接告诉儿童应该怎么玩,缺乏引导儿童探索和发展的信心和耐心。
  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儿童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儿童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在幼儿游戏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个儿童手拿听疹器,注射器或热闹的东擢西扎,或呆呆地坐在桌子后面&坚守岗位&,而教师则不停的叮嘱:&你们的医院干净吗?你们在什么地方打针呀?病人来了你们怎么给病人看病呀?&,教师脚不歇嘴不停,儿童看上去似乎很高兴,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利,只有教师提出请儿童后面干什么,他们才会去实施。长此以往,儿童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依赖的心理反而加重。因此,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认为:疑惑是思维的第一步,停留在&是什么&上。发问则表明儿童自己意识到他的疑惑和他所面临的问题,也表明他在问题解决上的自觉主动的努力,是思维的关键。包括自我发问,向同伴求助性询问和向教师求证性提问,深入到&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程度。最后得出解决的方法,达到思维的顶点。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指导前提要深入儿童,对允许儿童做什么,怎么做和儿童可能怎么做有所准备。教师应该抓住契机点,以介入者身份加入,体会,帮助儿童深入到&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次,并让孩子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有效的培养了儿童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儿童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要做好游戏前的引发,首先可以从环境入手,为儿童创设开放的自主游戏的环境,注重环境的暗示性。如,所有的工具:剪刀、服装等都贴上标签,摆放在架子上。有利于儿童自己取用;提供适当的场地。其次,注意材料提供上的层次和创造性,尽可能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让儿童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最后,教师还可以以引发的方式,从而实现快乐游戏的目的。
  教师要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必须仔细观察和分析儿童阶段游戏的表现,了解儿童是否需要帮助?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最合适?明确在活动中的主题地位,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指导和满足儿童的需要。
  三、注重游戏中的评价作用,让儿童体验快乐。
  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应该让儿童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儿童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儿童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
  正确评价儿童的游戏,教师应该抓住儿童游戏的本质特点,充分考虑儿童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否则会使游戏失去本身的价值。首先,应明确游戏评价的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和支持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激发儿童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重视游戏评价过程中儿童的自主性。游戏对于儿童的魅力,就在于儿童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同样,游戏评价也应从儿童的体验出发,让儿童成为评价的主体。
  为此,教师应引导儿童就游戏情况开展讨论,让儿童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儿童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儿童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最后,正确处理好儿童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评价儿童游戏时,教师时常会在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的动摇,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儿童,或者来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儿童的游戏心理需要,有利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儿童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儿童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儿童的兴趣和愿望,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
QQ群: QQ群:3638286当前位置:
& 教育论文 → 幼儿园论文 & 浅议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指导
教育论文 → 幼儿园论文最新范文
········
教育论文 → 幼儿园论文排行榜
教育论文 → 幼儿园论文推荐范文
········
教育论文 → 幼儿园论文相关范文
········
教育论文 → 幼儿园论文
浅议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指导
查阅次数:2803次
发布人:admin
浅议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指导[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引导、观察者。基于此,本文就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如何观察、分析与指导进行阐述,提出了:客观观察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前提;科学分析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依据;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的注意事项等观点。[ 关键词 ]:游戏活动、观察、分析与指导、遵循原则、角色定位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也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于是,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 又是游戏伙伴, 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在游戏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成功反思,改进游戏的计划、组织与指导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因此怎样学会观察游戏、分析观察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客观观察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前提(一)观察的目的:让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二)观察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列出几点原则。如:主体与主导原则、适时与适度原则、尊重与赏识的原则。此处简单介绍游戏与集中教育活动的不同点,游戏更多的是创造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条件,让幼儿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在游戏中模拟真实的社会生活,是真实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与再现;在游戏中习得与人交流、交往的方法,发展社会性。所以,教师的观察应注意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避免自己的观察行为干扰幼儿的正常游戏。照这这个意思乱扩充)(三)常用的观察类型与方法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的出发点。观察肯定要思考,要带着问题,想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去观察。不同的观察形式,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1、有意识的观察有意识的观察是指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的片面性和一般性。(面对有意识的观察,要将观察的结果和自己预想的结果进行比对)例如,在观察孩子玩自带玩具的游戏中,我们通过预设问题,来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教师确定指导的时间及对策。2、偶然性的观察。偶然性观察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偶然发现具有观察价值的现象后,随机地将此现象列为重点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先看,然后想,再提出问题。案例:在一次运动游戏中,老师发现琪琪在平衡木上移动的速度特别慢,脚步跨得特别小,身子还不时摇晃几下。接下来的转圈练习和单腿游戏,老师带着&她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去观察她。发现琪琪虽然能完成转圈动作,但身体特别摇晃,单腿平衡联系时,左腿提了两次都没站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要完成一个动作,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平衡能力;二是行动计划;三是身体协调能力。通过教师偶然的观察后分析发现,佳佳运动时行动计划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具备,但平衡能力不够好,不能在重心移到一边后继续长时间保持同一动作。之后,老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鼓励琪琪进行平衡练习。当然,多种观察方法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自全觉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纲要》要求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通过周密的观察,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地指导幼儿,推动情节的发展, 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就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的仔细观察才是游戏指导的前提,才能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二、科学分析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依据观察结果为教师分析与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对观察结果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恰当的运用观察结果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对结果的分析也是一种技巧,会观察、会分析的教师通过观察不仅了解了孩子,也提高了自己。观察后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一)教师分析法:前提是,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游戏指导观念。积累丰富的理论作为观察分析的前提。将观察所得与教育理论进行不断地比对、印证,力求从看似浅表的事例中提炼、升华出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真谛和方法。使得教师自身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总结出适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指导策略。(二)同伴分析法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的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活动的开展作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分析时,老师要鼓励幼儿讨论、商量、创造性地表述游戏内容,教师的引导可隐含在幼儿的讨论中。切忌笼统、泛泛的话语,如:&今天娃娃家玩得很好&,或是&&&小朋友今天玩得不好&之类的评议,并且教训批评等,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分析作为进一步总结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有利手段和作用。一般在小班采取的是让幼儿回忆游戏,但要具体化;中班用鼓励语言让孩子自己表述,评价引发情节向下深入;大班更注重孩子创造性表述游戏内容。因此,分析的前提是细致的观察,教师对观察到种种现象加以分析,找出重点,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分析内容是来自幼儿的,是幼儿想要解决的问题。与幼儿讨论,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注重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注重全班幼儿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师应考虑如何在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上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的引导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总之,要充分尊重幼儿权力,发掘潜能,充分尊重幼儿发现,相信创造,充分尊重幼儿个性,注重情感。三、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一)教师指导游戏中的角色定位1、游戏参与者 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指导幼儿游戏,能了解孩子的兴趣点、爱好特长、他的交往能力、认知水平,获得充分的依据对幼儿进行评价,还能了解到哪些幼儿需要帮助。为教师下一次指定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指导方式提供依据。以结构游戏&搭积木为例:(1)可可在搭积木时,想一块一块竖着叠高来,可是没成功。他好几次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老师好象没有看到。过了一段时间,可可把积木横放在地上,笑了。他又找来许多积木,顺着垫子(积木区里的泡沫地板垫)边铺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把它撸乱。如此反复。老师问他:&你在铺什么呀?&&在铺马路。&教师接着又说:&马路再长一点就可以开汽车了。&可可又去找了很多积木干起来了。在上述案例中,可可把积木叠高没成功想求老师帮助时,老师并不是真的没看到,而是留给可可一个自己探索的机会。果然可可通过探索、尝试,发现竖的不行还可以横着铺,表现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当老师观察到可可复铺好又撸乱时,从幼儿游戏水平分析,他此时对游戏内容的扩展有一定的困难,于是介入提示:&马路再长一点就可以开汽车了。&这样便达到了目的。2、游戏指导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教师适时介入与引领幼儿游戏会增强幼儿游戏的兴趣,并提升幼儿游戏经验,还是会消解幼儿游戏并干扰幼儿游戏的进展,这完全取决于该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又如案例:娃娃家里,哲哲和宁宁分别扮演爸爸妈妈。今天娃娃家里新增了一套新餐具。色彩鲜艳的煤气灶、锅子、铲子、菜板、菜刀等物确实非常诱人。扮演爸爸妈妈的哲哲和宁宁都不顾娃娃了。两人同时进了厨房,抢着做饭。哲哲说:&今天我做饭。&宁宁说:&我来做,是我先进来的。&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吵架了。哲哲把煤气灶护在胸前,宁宁把锅子揽在怀里。教师看见了,走过来说:&你们是一家人,怎么吵架了呢?哲哲你去客抱包娃娃,让妈妈做饭。&哲哲开始没有动,教师又重复一遍,哲哲才很不情愿的去了客厅,而脸上尽是委屈的表情&&之后,教师发现整个活动中,哲哲一直被委屈的情绪笼罩着,干什么事情都怏怏的提不起劲。对这一结果从自身分析发现自己指导不合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哲哲,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精神理念。通过反思,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教师就采用另外的指导方法。如用商量的口吻说:&嘘,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声音轻一点,别吵醒了他。&(第一步,让幼儿停止争吵)&爸爸妈妈一起做的饭肯定很好吃,你们谁切菜,谁炒菜呀。&(第二步,先夸奖一下,再给幼儿一个选择的余地)(二)教师指导游戏时应注意的要点1.师在指导中要多激发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每次的游戏中,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里跑来告诉老师,寻求帮助,这些事,有的可能是在教师的观察之外,也有的可能就在教师的视线观察之中,对孩子们提到的事,我们不要急于表态,在倾听孩子们的陈述之后,再酌情引导,巧用方法,尽可能地让孩子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时,由于是在教师观察之中的事,教师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所以,常会直接把自己的想法、体验告诉给孩子,这样,孩子轻松地得到了答案,就会终止对问题的思考,套用成人的思维。所以,在观察时,教师要始终明确一点,那就是:适度地延迟孩子需要的满足,给孩子面对问题的时间,以赢得自己的主动观察。2.教师指导时要多鼓励、接纳,少指手画脚。与孩子相处,我们总会冒出优越的心理,例如:对孩子好的表现进行表扬之后,常会带上一句&如果怎么怎么样后会更好&,好象自己的想法总是最好的,但却没想过,再好的,那也不是孩子的!儿童他不会象成人一样与人辩驳,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但相信他的内心感受是与成人一样的,或许更脆弱,更需要被人肯定和呵护,这表扬之后的那句话,同样会让孩子产生失败感。因此,教师在观察时,要学会接纳、欣赏孩子的想法,以鼓励、肯定的眼神去观察、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引导孩子大胆、自主地在游戏中探索、尝试。 3. 教师的观察应贯穿在游戏的始终,但切记不要过早地、主观臆断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建构游戏区,当孩子们正在忙着运积木,摆弄积木时,教师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意图,就急于去问要搭什么,这样,有可能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影响孩子的情绪,也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猜测,使孩子们在苦于不知教师的想法中对游戏产生厌倦,甚至放弃游戏,因为,孩子尚处在摆弄、感知材料的阶段,自己也不明确搭什么时,教师的一再催问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观察时,教师要学会等待性观察,要给孩子留有思考、想象和不断探索的机会,激发和保护孩子游戏的兴趣,让孩子在宽松、愉快中自主地游戏。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老师能否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尤其是在以张扬个性,发展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幼儿园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将教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的需求,为孩子们创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舞台。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孩子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孩子,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创新、真正感到开心、快乐、满足和有成就感。但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自主&并非幼儿放任自流,毫无原则,而是一种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自由自主。总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科学地观察幼儿,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从而来正确的分析和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的发展,是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学习的的基本功。教师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虞永平编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84、2004年《幼儿园园长手册》
【上一篇】
【下一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石镇的伙伴们 角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