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号和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今晚升天 天宫一号预计2017年下半年陨落 09:48:45 &&
央广网酒泉9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很多人都会想起四年发射的天宫一号。那么即将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一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有了天宫一号之后,还要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又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昨天,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点击进入下一页
对很多人来说,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的世纪牵手仍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转眼间天宫一号已经在天上待了四年半。现在,它的兄弟天宫二号即将登场,并与神舟十一号开启属于他们的浪漫之旅。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绍,虽然天宫二号和天宫一号长得差不多,都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他们都是身材修长、名副其实的帅小伙,但是由于本身去太空的目的不同,使得两兄弟内在也大相径庭。
武平介绍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要是配合神舟飞船完成交会对接试验,并作为简易的空间实验平台,开展一些空间科学实验。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一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二是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可以看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飞行任务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标志着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正是为了完成这些新的使命任务,天宫二号这个弟弟相比天宫一号这个哥哥能力更加出色,在哥哥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帮助弟弟进行了升级,增添了新的设备,实现了新的功能。天宫二号目前设计在轨寿命2年,具备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武平表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等14个空间应用载荷,这些应用项目大都代表着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应用成果,为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天宫二号装载了世界第一台在太空运行的空间冷原子钟,有望实现10-16秒量级的超高精度,将目前人类在太空的时间计量精度提高1到2个数量级,也就意味着这个钟运行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差,这是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再比如,装载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通过对伽玛暴和太阳耀斑进行高灵敏度偏振观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伽玛暴的本质,进而开展宇宙结构、起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这台载荷将填补当前伽玛暴观测中高灵敏度偏振测量手段的空白。
还有,天宫二号装载的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技术体制新,指标先进,这些载荷的应用,将会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天宫二号还将开展多项新型材料的制备试验,及流体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空间实验,还将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完成组合体时,释放一颗伴随卫星,与天宫二号伴飞开展联合试验。
10月中下旬,天宫二号的新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奔赴太空,在等待与神舟十一号相会的日子里,天宫二号也不会暗自神伤,他会不断调整姿态,并对自己进行检查,从而让自己以最佳的状态、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牵起新娘的手。按计划,天宫二号发射后,将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初始轨道,之后天宫二号变轨进入到高度约380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平台和应用载荷的在轨测试。
武平指出,天宫二号要完成平台姿轨控、供配电、信息传输与控制等方面的性能测试,以及交会对接支持、航天员驻留支持等功能检查,完成应用载荷的功能性检查和测试。此后,转入独立运行模式,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实验。二是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天宫二号将再次进行状态和功能检查,确认是否满足载人交会对接条件和驻留要求,并将调整轨道至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做好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
当然,他们的牵手也得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祝福,据了解,在他们的婚礼上,还会有来自香港中学生的礼物。据武平介绍,将搭载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3个实验项目,当然这个试验由航天员完成,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这都是香港中学生们设计出的太空试验项目,由航天员在轨道完成,并拍摄下整个实验过程并传回地面。
不过,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这次太空牵手或许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世界1200多次航天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4.3%。武平说,近期,有关航天任务事故的报道再次说明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好在,承担这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质量是比较可靠的。
武平介绍称,截止目前,长二F火箭已经成功实施了11次发射任务,任务成功率100%,因此也被誉为金牌火箭。尽管如此,我们在产品研制和任务准备中,始终以“从零开始”的态度,严格按程序、按规范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
此外,这次任务也加强了对天宫本身等产品质量的管控,并开展举一反三,加强预案演练。可以说,这些举措都是科学家们为了天宫二号此行所提供的各种护身符。
遗憾的是,在天宫二号奔赴太空的同时,天宫一号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天宫一号在轨期间,他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今年3月16日,他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
武平说,截止目前,天宫一号仍然在我们的监测中,整器结构完整,运行轨道仍在我们的持续、密切跟踪监视之中,平均轨道高度约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10米左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7年下半年陨落。经过认真计算分析,天宫一号大部分结构部件将在陨落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极小。后续,我们将继续对天宫一号进行监测、跟踪,加强空间目标碰撞预警,必要时发布陨落预报,并向国际社会通报相关情况。(原标题:天宫二号今晚升天 天宫一号预计2017年下半年陨落) 来源:央广网&&&&作者:记者张棉棉 吴喆华 王晶 李瑞&&&&编辑:陈俊男&&&&责任编辑:方志华&&&&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您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本页面秒之后将带您进入央视影音视频客户端下载页。站在天宫一号的肩膀上,天宫二号将“飞得更高”
(原标题:站在天宫一号的肩膀上,天宫二号将“飞得更高”)
最新消息,1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天宫二号发射任务开展首次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测控、通信等多个系统,连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多个部门举行了全区合练,对所有参试设备的状态进行检验。这也是此前进行的全系统合练之后的一次更重要的演练,是发射前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
目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二F T2火箭正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继续进行状态检查和确认。“天宫二号”状态正常,并与其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协同良好!
“天宫二号”发射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一起为“天宫二号”加油!为“长二F”加油!
诞生传奇 “天宫二号”曾为“天宫一号”备份
作为一个全新的空间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诞生有着一段特殊的历程。与一般的新型号不同,它直接跨越了初样阶段,从正样研制开始起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
我国最初研制生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时,同时生产了一个备份器。随着天宫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备份器解除了原有的使命。为了降低研制成本、加快研制进度,我们决定在这个备份器的基础上研制生产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因此,“天宫二号”继承了天宫一号备份器的诸多设备产品。
天宫一号备份器在2011年就已经伫立在北京航天城的总装大厅里,至今已存放5年之久。器上的零部件是否还能可靠应用、性能是否还稳定,这是首先摆在研制团队面前的难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 柏林厚
设备产品就跟人一样,也有寿命,时间长了就会受损。而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研制团队必须保证“天宫二号”所有的设备产品万无一失。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是延寿工作,即延长设备产品的寿命。
要延寿,首先要定位影响每一台设备寿命的“敏感元素”,通过识别和克服这些因素,达到为设备延寿的目的。为此,研制团队对“天宫二号”上近300台设备进行了“寿命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门别类地做试验、做调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延寿方案,为每一台设备进行延寿。
有的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验证试验,判断设备性能是否满足上天要求。在大量验证试验结束之后,研制团队将多件产品装进了充满氮气的包装箱,用以防潮、防老化,并且每天监测包装箱的压力数据,确保箱内氮气充足。
对于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者通过评估无法延寿的产品,研制团队果断选择了再投产,确保“天宫二号”不带一丝问题上天。
虽然“天宫二号”身上还留有天宫一号备份器的痕迹,但经过全新设计的“天宫二号”已经不再是“备份”,而是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展现在世人面前。
创造多个“第一” “天宫二号”开启中国空间站建设大门
从接到新任务的那一刻起,“天宫二号”的研制工作就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
2012 全面启动“天宫二号”正样设计
2014 完成实验舱和资源舱总装,交付综合测试 2015 力学试验完成,符合发射环境要求 2016 真空热试验完成,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系统间联试一一达到目标,顺利完成出厂评审 2016 7月,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站在“天宫一号”巨人的肩膀上,“天宫二号”以史无前例的突破为钥匙,开启了空间站建设的一扇大门。
“天宫二号”不仅实现了在轨补加技术的突破,还将创造多项“第一”:
第一次在一艘载人飞船的支持下实现两位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
第一次采用喷气控制的组合体连续偏航飞行模式;
第一次对人机协同的空间站维修体系进行在轨验证……
此外,为了给后续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天宫二号”这次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的轨道比“天宫一号”时高了50公里。
如今,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在即,中国人的飞天梦又将踏上崭新的道路。
文/魏京华 郭倩 黄煜瑜 胡芳芳
摄/王磊 孙浩 高剑
视频来源:央视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信号:cascwx
官网:www.spacechina.com微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稿:
本文来源:网易新媒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