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讨厌这个世界有几多好人和中国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词汇中,“中国体质”是我最反感的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词汇中,“中国体质”是我最反感的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词汇中,“中国体质”是我们最反感的之一。一起看看这个没有科学依据的万能借口,到底都代表着什么:
中国小朋友不可以光脚,必须穿袜子穿鞋,否则寒气就会伤身体。外国宝宝可以光脚到处跑?那是体质差异;
不能喝冰水凉水,凉气伤胃。为什么其他国家都不懂“Hot Water”也是一种饮品,而不是泡茶或咖啡的?那是体质差异;
新妈妈坐月子不能洗澡,不能吹风,不能开空调,闷在屋里不能运动,喜欢吃的东西都不能吃,否则下半辈子会得很多病。老外不需要这样那是体质差异;
中国小朋友辅食必须放盐,否则就会没力气。为什么国外医生要求辅食里面不要放盐?那是体质差异;
中国妈妈的母乳过几个月就没营养了,各种奇怪的理由都会被要求停母乳,换配方奶。那些母乳到2岁的建议?是给体质差异的外国宝宝的;
国内宝宝就算没有不耐受和过敏,1岁之后也要喝配方奶,根据专家提建议时候的心情,要喝到2,3,5,7…岁。而香港在内的其他地区宝宝1岁之后就开始建议喝纯牛奶?那是体质差异;
中国宝宝必须剃头,不剃头发就长不好,作为全球唯一有此风俗的国家,小朋友的头发也没好多少?那是体质差异;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缺钙;必须戴帽子;宝宝不能洗头,夏天不能吃牛羊肉、炒货、海鲜;吃热带水果会上火;中国孩子肚子里都有虫子,要定期打……
这些所谓的体质差异来源五花八门,有些是传统风俗,有些是商业利益驱使,有些是吃不饱饭缺乏营养的苦难记忆,有些则只是卖绿豆的养生专家一族拍脑门出来的臆想。
不过等等,在我们记忆中听说过的体质差异,都是说中国人体质怎么不好,似乎没有什么在夸自己的?
如果我们的身体真的如那些热衷于用“中国体质差异”来乱扣帽子的养生专家或者热心邻居、亲戚所说,那么中国人一定是全世界最可悲的民族:这些所谓的体质差异论,都在告诉我们,有什么事情老外能做我们不能做,有什么饮食老外能吃我们不能吃。比起老外,中国人是多么脆弱、可悲,是必须特殊对待的人群,难道我们真的就是东亚病夫么?
华夏民族一步步成长到现在,依靠的并不是传说中的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吃的中国体质,而是无所畏惧的探索尝试精神。这种精神鼓舞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和敌人,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将文明扩张到大漠、草原、海洋上。地球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的创建者,这样的体质,怎么可能是如此悲惨。
但400年来,因为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多病、体弱、生存能力差,成为了老外贴给中国人的标签,更可悲的是,这也成为了大部分中国人心中的自我定位。即便心理再敏感的爱国人士,在生活中,仍然可能会下意识的相信和传播各种没有依据的中国人体质问题。类似“我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过记得出门带电热水壶…...”的转折听上去总是没什么底气。
没面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无理由地相信体质差异论,会造成负面健康影响。因为体质差异放着有疗效证据的药物不用,去相信一些奇怪的偏方?因为体质差异有营养的食物不敢吃?因为体质差异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怕冷怕冻?
相信体质差异论,拒绝认为体质不适合而不能做的事情、不能吃的食物,才会真正养育出我们心目中“体质差”的中国人。平衡营养、增加运动,遵循科学原则,这是无论任何一个民族都通用的方法。
你可以选择继续相信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是全世界最可悲的体质。或者,你可以更相信科学,相信证据,相信中国人的基因不会比任何民族差;下次,任何一个有牌没牌的专家告诉你:“我们不能xxx是因为中国人体质不行”的时候,反问他:“别扯体质,证据呢?”
题外话 真实的体质差异是什么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会有一些体质差异,但和养生专家们所宣扬的体质论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是基因差别,比如东亚民族比较容易患近视、乳糖不耐受的比例也更高。但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基因“缺陷”,会有本民族更容易患的一些疾病。这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统计清楚地体现出来。在基因差别上,中国人不可能真比老外差太多,否则光靠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我们也不可能成为G2之一了。
考虑某些问题是否来自基因差别也很简单,看一下我们的近亲日本、韩国、蒙古,再看看我们同族的台湾、香港、新加坡。如果他们都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那基因就不是问题。
另外一种会导致体质差别的,是地理性的差异,生活在不同纬度、海拔、地理环境下,会导致不同的身体问题。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北欧等高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比较弱,当地居民更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症引起的佝偻病,而这些地区的儿童也需要更加注意VD补充。相应的在澳洲海滩天天晒太阳的青少年,需要注意的则是皮肤癌“国民体质”。
不过在广阔的中国疆域里,十几亿人民生活中各种不重样的地理环境下,从东北到海南,从青藏到包邮区,不同地区的气候、水土迥异,考虑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体质差异,还不如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营养、医疗建议如何更精准。这也是我国相关主管机构应该做而很少做的事情。
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是不同民族传统生活习惯造成的“体质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会导致各个民族在饮食、衣着等等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长时间的差异最终会导致“体质”区别。比如四川族就比江苏族对辣椒更不敏感。
面对生活习惯类的体质差异,我们要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更要看到它的可改变性。是“中国人体质不行”,还是“生活方式不行”?是中国人体质怕冷?还是相信体质论而把小朋友裹成熊,最终导致全民怕冷?面对体质论,我们必须要多打几个问号了。
来源:一小时爸爸
我看到过五度的天气只穿内衣搭日常毛衣被带出门逛街的婴儿
那个时候大多数孩子都穿上了棉袄羽绒毛靴……
中国人除了本身基因问题外,其实是吃的不安全外加运动锻炼不够,再者就是从小的过度医疗
尽管被你言中的当地风俗很多,但我更相信科学,生完宝宝一周就洗澡了,孩子吃母乳坚持到2岁
抚仙湖 我看到过五度的天气只穿内衣搭日常毛衣被带出门逛街的婴儿
那个时候大多数孩子都...
麦穗旺旺 中国人除了本身基因问题外,其实是吃的不安全外加运动锻炼不够,再者就是从小的过...
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个体差异
作者最新日志
作者热门日志(Rehoboth)
(Rehoboth)
(Rehoboth)
(Rehoboth)
(Rehoboth)
第三方登录:1.查看公共账号:&&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搜索账号:&&chineseinla_com
地址: 1351 S Grove Ave, Unit 109,
Ontario, CA 91761
电话: 总机:626-657--21:00(西部时间)
竞价:562-275--18:00(西部时间)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讨厌中国的有钱人
昨天,我终于送走了5个姑奶奶。她们都是我老婆之前在国内的同事和同学,不知道谁起的头说要来美国旅游,然后从去年10月就开始频繁地联系我老婆,其实就是想让我们负责接待。实在没办法推辞,我老婆只好接下她们。说来也怪,那么多想来美国玩或者看亲人的国内的朋友都被各种拒签,她们几个找了个中介一次就过了。我和老婆一人开了一辆车去美国接的她们,然后安排住在我家。老天,这几个女人天天洗澡就要洗上3个小时,感觉我家的狗这一周都特别狂躁。这5个女人有结婚的,有在国内做高级白领的,也有自己做小生意的,总之都是经济条件不差的。她们到美国之后我还专门为了尽地主之谊帮她们安排好了游览路线,人文景观丶自然景观都有。其实也有点私心,她们一圈逛下来,大概在我家住上两三天就差不多。结果万万没想到这几个姑奶奶说她们来美国主要是购物的,然后她们就真的天天去购物,各种化妆品丶奢侈品。我因为实在有点烦问老婆她们为什么不去住酒店,结果我老婆告诉我的答案是她们几个觉得酒店不安全。既然对美国治安如此没信心,那为什么又要来呢?在我家住的这几天,开着我的车各种逛街,还把我的车给剐了,结果闹了个全责。然后开车的姑奶奶就问了一句有没有保险,我说有,她说那就好。保险难道不要自己花一分钱吗?走保险难道不要耗费我的时间吗?明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素质会那么差,借住在朋友家,还天天各种闹哄哄,不自觉,出去逛街也不好好排队,对美国什么人文丶历史丶风景毫不关心,一心就是各种买。回国的时候丢下一句,等下次我们回国好好招待我们,老天,我们几年都不回一次国好吗?这样的有钱人真的实在是让人招架不住,老夫服了。
superealty
亲爹亲妈招待一下也就算了,拐了八道弯的亲戚招待他们干什么?
大家习俗不一样, 加上你自己心态来美之后改变了
_________________老人家只是我的代号, 我什么都不懂.
老了,对很多事都看淡了。所以对于我发的/回的帖子,
看得顺眼的,给一个赞,
不顺眼的/说到你痛处了,也请你原谅。
我不是有意的.
争抢丶哄闹丶多数人素质低下是国内习俗?这你算说对了。
你全责就算是有全险,修自己车也要自己承担一些费用的吧?一般是自己出$500-$1000。根据我的经验,只关心购物的,往往不是有钱人,有钱人更追求精神层面,反而是没钱的跑来美国大肆购物,买了便宜东西回去倒卖好赚一笔差价。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iClan on ,
12:36 pm, 总计第 1 次编辑
有网友说习俗不同,其实不然,主要还是素质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不是她们想麻烦别人,而是经济基础不行,贪“便宜”,图“省钱”心理作怪。
能够住你家是给你面子
我特别亲近的朋友来了,我还是愿意让他们住家里,这样聊天喝酒方便一些,但有些人不愿意住在别人家里,觉得不自在。
保费涨了,确实不舒服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0个人参与评分
ChineseInLA总共有44066条点评, 35188次评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