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 db/ webet娱乐/ 乐场里面的 一些房间里面有没有竞】】技啊?

题目:堡星:△堕∑垒望竺壁堕丕统王短丛型二丛兰丛Q擅强撞苤笪婴究学 号:075392 名:姓 专导 学王蠢查业:适筐皇筐皇丕笙师:王垩蝰院:篮星皇适篮王程堂堕2010年1月15日
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签名:量怂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日期:兰!峻目2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一▲_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 导师签名:丛尘;立!坠日期: 日期:211垡缉!旦羔£!!:生:!!暨至IlrtI-rI l I■I■■
LTE-Advanced系统下行MU-M l MO增强技术的研究 摘要为了在4G应对WiMAX(World WideInteroperability for-l p卜-■rMicrowave Access)的竞争,LTE(Long Time Evolution)演进到LTE.Advanced以取得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小的错误率,更低的时延 和更好的服务质量。预编码技术通过利用信道信息,对发射信号预处 理来进行链路自适应,以提高系统性能。MU-MIMO也是 LTE-Advanced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LTE.Advanced下行,MU.MIMO(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是指多个用户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数据流的MIMO技术。 如果MU.MIMO同时采用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波束成形,有效降 低配对用户间的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吞吐量。本 文介绍了MIMO和OFDM的原理,叙述了LTE―Advanced系统特征 和配置,以及相应的仿真信道。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在LTE―Advanced 系统下行三种技术方案: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单用户MIMO为基准方 案,基于MU.MIMO的多用户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和非协作多用户波 束成形技术作为增强方案。后两种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获得下行 信道信息来获得联合预编码矩阵。TDD系统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 因此基站端可以通过移动台上行参考信号获得下行信道信息;而FDD▲■ ■r。L【系统上下行不具有互易性,因此可以通过全带宽上计算下行信道平均 相关矩阵来获得下行信道信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这三种方案的调度 算法,链路自适应方案并通过仿真结果比较了它们的性能。、L关键词:MU.MIMO,LTE.Advanced下行,多用户协作多点传输, 非协作多用户波束成形,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单用户MIMO l-, STUDY OF ENH ANCEDⅣrU.MIMO SCHEⅣ匝S INIJE―AD、厂ANCED DOWNLINK●,ltoAB STRACTTo compete with wirelessnetworks.m has evolved into LfE.AdvancederrorWiⅣL埙inFourth Generation of cellular achievehigher transmission rates,lowerrates,lOW latency and better technology precodes theQualityofService.111eprecodingtransmis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channel information to do link adaptations and achieve better system performance.Ⅳ【U.MIMO(Multi.User MIMO)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i11 I.TE.Advanced downlink denotes them.Advanced.M[1U.MIMOMIMO technology by which multipleit’s combined with beamforming among pairedusers canusersreceive multiple datastreams from base stations with the same time―frequency resources.Iftechnology,thenthe interference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spectral efficiencycanCan be increased,and correspondingly higher throughputachieved.This paper states the principles ofbeMMOdepi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figurations of its channel model.Three schemesarem.Advanced andproposed in scheme, e.g., andand OFDM,furtherm.AdvancedPrecoding non.cooperative dependondownlink:thebaselinescheme.Codebook.basedSU-M即ⅥO,thetwoenhancedMU.MIM0.basedMU-CoMP(CoordinatechannelMultipleto getPoint)MU-Beamforming schemes.The later two schemesdownlinkinformationjoint precodingto inmatrix.In TDD system the base stationCan get downlink channelinformationchannel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from mobile station due reciprocity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s,whilebynoFDD system there is channel informationsuch channel reciprocity,thus the downlinkaverageCan only be achieved by the downlinkcovariance channel matrix in the wideband.Accordingly their scheduling and 1ink adapta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performances_1-lfI ― -lL■I^▲一Lk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1.1 MIMo系统增益……………………………………………………………………………l1.1.1 1.1.2SISO,MISO和SIMO系统特点………………………………………………….1 MIMO系统的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2 MIMO系统波束成形带来的分集增益和阵列增益…………………………….31.1.3 1.2MIMO信道容量…………………………………………………………………………。4 1.2.1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情况下MIMO信道容量…………………………………4 1.2.2发送端未知信道信息情况下MIMO信道容量………………………………….5J●◆| J1.3BLAST结构……………………………………………………………………………………………………….6 1.3.1串行编码的空分复用……………………………………………………………。61.3.2 1 13.3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 Time)…………………………………………7 D-BLAST(Diagon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 Time)………………………………………81.4空时分组编码……………………………………………………………………………8 1.4.1两根发送天线的空时分组编码…………………………………………………8 1.4.2多根发送天线的空时分组编码【71……………………………………………….9 1.5解决MIMO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法――oFDM[10l……………………………141.5.1OFDM基本原理及其正交性优势………………………………………………141.5.2 OFDM技术其它优势……………………………………………………………16第二章LTEoAdvanced简介…………………………………………………………………….192.1 LTE j亏LTE.Advanced…………………………………………………………………………………………1 9 2.1.1LTE简介…………………………………………………………………………………………………192.1.1 LTE-Advanced简介………………………………………………………………………………….23 2.2LTE-Advanced场景参数配置及信道模型【12l…………………………………………272.2.12.2.2LTE-Advanced仿真场景网络规划及相应大尺度衰落………………………..27LTE-Advanced小尺度衰落MIMO信道模型13】………………………………32第三章LTE-Advanced下行SU.MIMO与MU.MIMO增强技术原理……………………….40 3.1基于码本的预编码SU-MIMO………………………………………………………。41 3.1.1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实现………………………………………………………..42 3.1.2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Error)解调………44 3.2多用户协作多点传输………………………………………………………………….45 3.2.1多用户协作多点传输概述……………………………………………………一45一一3.2.2下行MU-CoMP发送端天线波速成形基本原理……………………………一47 3.2.3下行MU-CoMP调度算法………………………………………………………50 3.2.4外环链路补偿……………………………………………………………………一54 3.2.5单双流自适应……………………………………………………………………。553.2.6 3.3MUCoMP MMSE检测算法……………………………………………………57非协作双流多用户波束成形…………………………………………………………58 3.3.1非协作双流多用户波束成形概述………………………………………………58 3.3.2非协作双流MU-Beamforming MMSE检测算法……………………………。59第四章LTE-Advanced下行SU.MIMO与MU-MIMO增强技术仿真结果…………………6l4.1L1’E-Advanced下行系统配置…………………………………………………………。614.1.1LTE-Advanced系统帧结构12¨…………………………………………………。6l ~_一 }^参考 致谢 攻读◆■L~l 牢即可 一丐一不 说明小写斜体.. 1b溯例口厂“小写 大写,m行n列 N维单位阵Jk●■¨∥∥∥附矿州求积 求最小值 矩阵求秩 矩阵行列式 Frobenius范数 取实部 取虚部 属于集合 并集 求极限㈣∑兀!喜删㈨№㈨㈨∈u陆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l一1.1MlMO系统增益^◆ _一般来说,任何一个通信系统都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以及一个或多个输出 端。因此,通信系统可以根据输入和输出端的数目被分为单入单出(SIM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单入多出(Sin91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多入单出(Multiple 统。1.1.1Input SingleOutput)系统和多入多/丑(MultipleInputMultiple Output)系SISO小4ISO和SIMO系统特点一个典型的SISO通信系统只有一个发射端和接收端,数据信息通过一条数 据通道进行传送。SISO在目前的射频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发射端和接收端各有一根天线。SISO系统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无线传播环境中 的多径问题将会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从而导致严重的符号干扰。 而在SIMO系统中,具有相同信息的信号通过不同路径发送出去,接收端多 根天线可以获得数据符号多个独立衰落的复制品对抗信道衰落,获得接收分集增 益,从而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比如在慢瑞利衰落信道中,使用1根发送天 线n根接收天线的SIMO系统的发送信号通过n个不同的路径。如果这n根天线 间的衰落是独立的,那么此时的接收信噪比是单天线接收的N倍,即阵列增益为N。类似地,对于MISO系统,当发送端已知信道复增益时,M根发送天线和1L根接收天线的MISO可以获得发送分集增益M。但是这样的困难在于让发送端 获得信道的相位和幅度信息(CSIT,Channel StateInformationatTransmitter)。一种●‘方法是用接收端测量信道信息并反馈给发送端。鉴于时分双工蜂窝系统上下行信 道具有互易性,因此系统基站可以测量移动台导频信号到基站上行信道的相位和 幅度,以此作为基站向移动台发送信号的下行信道信息。而频分双工系统上下行 占用频段不同,因此上下行信道不具有互易性,从而不能使用这种方法。那么此 时可以采用别的天线技术,使之在没有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天线分集增 益。一种方案是Vahid Tarokh等人于1998年提出的空时网格码(SpaceTellis TimeCode)。它在不损失带宽效率的前提下,可提供最大的编码增益和分 J- J●.-相比而言,MIM0系统有多根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既能获得发送分集 增益又能获得接收分集增益。除此之外,MIMO系统还可以获得复用增益 (Multiplexing Gain)。MIMO系统的复用增益来源于MIMO信道可以分解成 R个并行的独立信道并传输多路数据,从而传输数率获得R倍的增益。考虑一个M,×M的MIMO信道,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已知信道矩阵H。由矩阵知识对于任意的H可以进行奇异值分解如下:‰川=‰川∑‰批(1.1)其中‰川,‰川均为酉矩阵,∑是MxM的由H的奇异值√石构成的对角阵。其中√石为何ⅣH的第i大特征值。令如为H的秩,则有如<min(M,,M)。在富散射环境下如满秩,此时Rn=min(M,,M);当信道H元素高度相关时,如可能为1。通过发送预编码和接收成形对信道输入输出进行变换,就可以实现信 道的并行分解,如图所示:X .X ~∥。J=‰,(Msxy=%撕x+疗y=U毫f删.yJ图1-1发送预编码与接收成形发送预编码将输入向量x进行线性变换叠=‰川x作为信道输入,接收成形将信道输出夕进行线性变换y=唆川夕,这样就把MIMo信道变换成了如个并行的单入单出信道,如下式所示:2 第一章y=U。sr州r忸M?xMt=U琶r制r删吣M? =U墓r删r删蚧Mr=&+万其中厅=础。w刀。由于乘以上酉阵不改变噪声分布,因此n和fi是同分布的。如上所示,发送预编码和接收成形把MIMO信道变换成了RⅣ个并行的单入单出信道,第i个信道输入为)【,输出为Y,噪声为元,信道增益为、隗。接收信号的最佳解码是最大似然解调。若每根发送天线上的调制符号是从大小为S的符号集中 选出的,那么由于发送信号在接收端相互耦合,最大似然解调需要搜索所有输入向量,每个输入向量有M个符号,所有可能的向量有SM个。这样在发送端不知道H的情况下,即使发送天线数较少,译码复杂度也会很高。由于这些并行 的信道互不干扰,使得最大似然解调的复杂度随线性增长。与此同时,在这些并 行信道上发送独立数据是单天线系统的RⅣ倍。1.1.3MIMO系统波束成形带来的分集增益和阵列增益MIMO系统可利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多天线来进行波束成形,从而获得分集 增益和阵列增益。它将接收天线的波束宽度限制在一定角度内,用定向天线可以 实现方向性分集。如果天线张角非常小,那么只有一个径落在接收天线的波束宽 度内,从而不存在多径衰落。波束成形技术要求足够多的定向天线来覆盖信号所 有可能的到达方向。它把同一符号经过不同的复数因子加权后送到每个发送天线,输入协方差矩阵的秩为1。%xM和‰川表示为归一化的列向量1,和“。。,发送符号X经过%加权后在第i根天线上发送,在接收端用材?进行加权,接收信 号为: y=utyHvx+uH力(1-3) 对不同路径信号进行相干检测,MIMO系统得波束成形可以获得分集增益 和阵列增益。它要求接收端已知信道信息,从而得到接收信噪比最大的权值向量 U和V,即H的主左奇异向量和主右奇异向量。令q为H第i个最大的奇异值,则U和V分别是U和V的第i列,相应的接收信噪比为砰P/仃2,相当于功率 增益为砰的SISO信道。3 第一章绪论图1.2发送预编码与接收成形1.2MIMO信道容量MIMO信道的容量由信道输入向量x和输出向量Y之间的最大互信息: C=maxI(X;y)=m鲜【日(y)一日(】,IX)】 (1-4)其中日(y)是Y的熵,H(Y I X)是yIx的熵且日(yl X)=H(n),其中H(n)为噪 声的熵且独立于信道输入。因此互信息的最大化问题就归结为Y的熵的最大化问 题。令R。为MIMO输入信道x的协方差矩阵,则输出向量Y的协方差矩阵R,为:R,=E[yy月】=HR:,H圩+k在足,给定的情况下,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Zero.Mean CircularlyComplex(1―5)SymmetricGaussian,ZMCSCG)随机变量使H(y)最大【5】。而这同时要求输入向量X也必须是ZMCSCG,功率约束条件是乃(疋)=P/a2。由此日(y)=Bl092[,reRy】, H(n)=Bl092防elu】,从而, ,(X;y)=Bl092 det[Iu+ 爿】,,RH,)6―1( HJMIMO信道5容量就是要在输入协方差矩阵满足功率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取 得互信息的最大值。在静态信道下,将(1―5)代入(1.3)有: C=.,嘎aX:Bl092det[Iu+ 足:乃(风)=Pi92。爿】 ,RH,)7卜( H,■当信道经历了平坦衰落时,C=日【.,碑ax:Bl092det[IM 一尼:乃(风)=Pi92。爿】】 HxRH+,)8―1(1.2.1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情况下MIMO信道容量当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已知H且MIMO信道为静态信道时,信道容量等于总4 第一章绪论发射功率在各个信道之间最优分配后,各独立信道的容量和。此MIMO信道共 有&个并行信道,其中伤是H的非零奇异值个数。具体而言,就是最优化协方 差矩阵疋使(1―6)最大。将式(1-1)代h(1?6)得:c=max,EBl092(1+歹tA/02) P)9.1(‘。’。j:I;jPj<P,:l令乃=A,;P/o"2为满功率时第i个信道的信噪比,则C=翼棼。 毋:己0sJPBl092(1+只乃/e) …‘、 f一1(1.10)、从上式可以看出,在高信噪比时,信道容量随信道自由度线性增长。而在低 信噪比时,根据注水算法,所有功率都会分配在信噪比最大的信道上。由注水算 法得到其最优解为:墨:{“矿“7乃≥Yo(1-11) 【0P乃<‰式中%为某门限值。由此MIMO信道容量为:c--EBI。92(争(1.12)当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已知H且MIMO信道为平坦衰落信道时,类似的,发送 端可以像静态信道那样自适应于信道的衰落,从而实现优化发送策略。对每次实 现的信道容量进行平均就是信道的遍历容量。… c=,.罂祭.。i磊【,霉愁艺Bl092(1+£乃/尸)】 一 岛:如【曙】驴一C:z1只s易‘_i=l。~(1-13)‘这样注水定理是沿时间和空间的二维注水,式中关于H的数学期望取决于奇 异值的分布。 1.2.2发送端未知信道信息情况下MIMO信道容量 若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而接收端未知且MIMO信道为静态信道,那么发送端 就无法利用注水定理在各天线上进行最优功率分配。若H符合ZMSW分布,那 么其均值和方差对于各个天线来说是对称的。【2】指出此时应该把功率平均分配p到每个发送天线上,那么输入协方差矩阵是酉阵乘上了疋=‘;丢_)k,这样信道互信息达到了最大化。5 第一章绪论地;y)=BI。92 det【k+盯2-≤朋;T。HHⅣ】:扣押勺‘收端天线数目固定为M,那么在ZMSW模型下,大数定律表明:M|m。‘14’警登-告HHH:lMr(1-15)M。 %将(1.14)代入式(1.13)中,可得在M郴的情况下,互信息趋近于常数C=如Bl092(1+P/tr2)(1―16)可见MIMO信道在未知CSIT的情况下随RH线性增长。因此MIMO信道在 不需要增加信号功率或带宽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数据率,这是MIMO技 术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考虑时变信道,若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而接收端未知,发送端假设H发服从 ZMSW分布,此时计算MIMO信道遍历容量。遍历容量是按照所有信道平均后 最大可传输速率。如同静态信道结果,能使ZMSW信道遍历容量最大化的方法 是将发送功率平分到各个天线,每个天线发送独立符号,相应的输入协方差矩阵为疋=者k,l鄱ijMIM。信道遍历容量为:^c=吲Bl。92 det[Iu,+盯_2--鲁朋..HHⅣ】】(1-17)1.3BLAST结构1.3.1串行编码的空分复用串行编码的空分复用基本过程是:在信道分组时间长度T内进行编码形成码 字‰,…矗】,交织后映射到星座点上,然后分路到不同天线上,i时刻在第k根天线上发送的符号记为埘明,接收天线数为M。第一个码元周期内前M个符号分别在M根天线上发送,下面M个符号在下一码元周期发送,直到发完整个码字。当码字长度为M鸠时,就可以获得满增益M珥。但是译码的复杂度与6 第一章绪论MM,呈指数增长关系。i】图1.3串行编码空分复用1.3.2 V-BLAST(Vertical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结构(BellLabs Layered Space Time,BLAST)。其中VBLAST将串行数据编码为垂直向量,具体过程是把输入数据流 被分为M.个独立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经过分组长度为T的时域编码,交织 和符号映射,并在相应天线上发送。第k个单入单出编码器所产生的码字五[水扛1,…丁)在第k根天线上按时间顺序发送。由于每个编码由一根天线发送,M,根天线接收,因此VBLAST最大分集增益为M,。因为每根天线发送的符号 会被所有天线接收到且个发送天线上的符号是同步的,因此干扰抵消的过程为:先将脱个发送符号按接收信噪比排序,对信噪比最高的符号进行估计,同时将其它信号视为噪声,然后剪去这个已估计的符号,如此循环检测下一个信噪比最高的符号,直到检测出所有M个符号为止,接着对各个子数据流分别进行译码,如图14所示:图14V.BU心T7 简单性。它先对数据流 线上发送,如图1.5所 第i时刻在第一根天线上发送‘【l】,i+l时刻在第二根天线上发送薯【2】,…….如果编码长度T超过M,那么再从第一根天线开始循环,最终码字扩展到所有空间维。若时域编码码长达到无限大则可以达到容量,从而D-BLAST获得满分集增益M鸠。接收端对每一对角码字单独译码,所以D.BLAST接收复杂度也与发送天线数成线性关系。 它的缺点就是时频资源对角分布会造成一定的空时维浪费。图1.5 D.BU、ST1.4空时分组编码1.4.1两根发送天线的空时分组编码Alamounti提出了当发送天线数目为2时的一种简单的空时编码。它占用了 两个符号周期。在第一个符号周期,两个不同的符号S和墨分别用天线l和天线2发送,每个符号能量为E。/2;下一个符号周期天线1发送一Ⅸ,天线2发 送g,每个符号能量也同样为E。/2。假定信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信道为平坦衰落,保证两个符号周期时间内信道增益基本不变。 (2)各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信道间相互独立。 (3)信道噪声是均值为零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假设第i根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间信道增益为1li,则第一个符号周期接收信号为:8 第一章绪论乃=啊量+h2s2+啊(1-18)第二个符号周期接收信号为:儿=一^≤+魄i+n2(1-19)这两个接收到的符号形成矢量Y=陵]=陵≥]窿]+隆]=HAS+N 其中HA=[乏≥],s_[乏],N=[芝],过程如图-一6所示:ct乏。,图1-6 AlamounlJ空时分组编码接收端已知信道信息,可用H:乘以接收信号得到新向量z,则有:Z_。HH。HAs+H冀N=(旧l+l鹰I)12s+衬(1-2 1)其中雨=H芝N是复高斯噪声矢量,均值为0,协方差矩阵为远E【f晌’1=(1砰l+|嘭1)ⅣoI:,对应最后每个接收符号的信噪比为:以:华㈦,2(1-22)¨’”。2Ⅳ01.4.2多根发送天线的空时分组编码p1Alamounti方案推广到发送天线数目大于2的情形,就是正交空时分组码。 正交设计理论【81使得空时理论适用于任意数目的发射天线。空时编码器结构如图1―7所示。一般将空时分组码定义成一个M×丁的传输矩阵H。其中M代表发射天线数,T代表信道分组时间长度。设信号星座由2”个点组成。每次编码将 一组km个信息比特映射到信号星座以选择k个调制符号五,&,---s。,其中每组m9 第一章绪论个比特选择一个信号星座。用空时编码器对k个调制信号进行编码,根据传输矩阵S生成M个长度为T的并行信号序列。这些序列在T个时间周期内通过M根天线发射出去。图1―7具有多根发送天线的空时分组编码每次编码后取出k个符号作为输入符号,每根天线要发射T个空时符号。空 时分组码的码率定义为编码器在输入时提取的符号数与每根天线发射的空时编 码符号数之间的比率,表示为:R=k/T(1―23)空时分组码的频谱利用率为:哆=鲁2警寺@Ⅳ㈣m24,其中B是带宽,rb是比特速率,‘是符号速率。传输矩阵S的元素是k个调制符号西,s2,…,&及其共轭的线性组合。为了实现发射满分集M,S具有正交性,则:s?SH=c(1s,12+蚶+..?+ls,12)IMl(1.25)J■其中c为常量,SH是的Hermitan转置,IMI是--+M,xM,的单位矩阵。薯,JO=1,2,…M,j=l,2,…乃代表第i根发射天线在第j时刻的发射符号。正交性使得一定数量的发球射天线实现完全发射分集,同时允许使用最大使然译码来在 接收机处分离不同天线的发射信号。根据信号星座的不同类型,可以将空时分 组码分为实信号的空时分组码和复信号的空时分组码。lO SIs3一s2s1Mr=4时,传输矩阵为:S8=(1-28)h吃岛h%%岛h旃两死厢靠办厢新席崩知庇勋鲰取形. 珈殇厢氟鲰力鲰厢 崩办厢 藏砀两砌廖如办新崩死∥巧所鲰易形屈砌矗厢 办力靠局崩厢免两由于全速率是带宽有效的,因此希望为任意数目发射天线构造全码率R=I的 传输方案。通常当发射天线数为Mt,获得全速率R=I信道分组时间长度T的最小值为Min(24叶。其中最小化是在集合{c,dlc>=O,d>=0,8c+2哆=Mt)上进行的。当Mt<=8时相应T值如下表所示:表1.1不同Mt值对应的值T值Mt2 34‘5678T2448888这些值提供了全速率空时分组编码的原则。据此,基于大小分别为3,5,6和7 的全速联合完全分集空时分组码的实正交设计构造了非方阵的传输矩阵S3,S5,S6 和S7,如以下所示: 第一章绪论|-_吨一岛 S3=l S2而 & 【-岛 一& 而^吨屯 S5=s3(1-29)一s3一S4 一s4S3―ss―S6 一s6s5一s1一SS 一s1s6焉sIs|而 屯s1一& 而Ss一S1一Sl ―S&s1一ss(卜30)s4一s3Ss S6一s6一s5而一是一s3一s427S6=.3 6(1―31)3^眨吩%%%砌研乳厢璐鸽 取办两眈所&5办易办矗取厢 础础新屈厮既怖风彤 所 唯眨厮易屈胁新所砌取易屏出甄础新靠易办办.l岛一Ss―s6一s6 一S1 S58I屯7l岛S7=I&I l I一Sts1―ss(1-32)4l岛墨吨是 S一S4l‰l岛3砌厨风屈靠础厮 从新两&所取础 础易衍研取办&s3砌取易础厢鼬厮庙办风易厢矗&该方案不需要扩展带宽,因为编码器输入的符号数等于传输这些符号所需要 的时间长度。以上描述的实正交码字设计是针对是信号星座的,比如说BPSK调 制。但是大多数调制的信号星座都是复数的,比如QPSK,8PSK,16QAM,64QAM 等。因此以下介绍赴正交码的设计。一般来说,一个具有五,x2,…xk复数项的M×r复传输矩阵SMt满足:SM,oS&=c(时+lx:12+..?+l坩)IM-(1-33)则空时分组码能以k/T的码速率提供完全的发射分集Mt.【31】证明对于赴正交设 计的码字只有当n=2时,编码速率才为l。同时任何数目的发射天线都可以实现 l/2的编码速率。当天线数目为3或4时,编码速率可达3/4。这是一种推广的码12 第一章绪论字设计,仅仅是码字各列之间保持正交,使得空时编码的最大似然译码只需在接 收端使用简单的线性处理。 当发射天线数Mt=3或4,编码速率为l/3的码字为:霉=畦;墨一岛 一%吨飞一%l i 《 一s3’I.邑 &。墨 一& 函(1-34)是l―S2一S§一sIsl sIsc=瓯一岛 屯 墨 .墨 是。邑.&―s3s2 sl(1―35)岛 一龟一SIsjs、―S2下面是当n=3时编码速率可达到3/4的码字:%墨一是压岛S≯屯■压● ●一而一岛+?%一?如翌压 旦压' ‘立{百华最大速率R1(1-36)分集级数Mt,编码速率R和分组时间长度T是设计空时分组码的重要准则。 假设设计码字在T个时隙传输符号,则复空时码字最大编码速率如下表所示【9】(q 为正整数)。可见发射天线数目为2的的系统是唯一的编码速率为1的分集系统。表1-2不同发送天线数目的空时编码的最大编码速率 Mtl,最小Tl2213到4 5到8 9到16 2q-2+1到2q‘143/48 161/25/169q-Iq偿¨ 第一章绪论1.5解决MIMO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法――oFDM【10lOFDM基本原理及其正交性优势1.5.1当MIMO信道的带宽大于多径时延扩展的倒数时将会产生符号间干扰。解决 这种问题的办法一种是进行信道均衡。但是MIMO信道均衡器必须同时均衡时 域和频域;此外若使用了空时码,码子的非线性和非因果性使得均衡的复杂度更 高。解决频率选择性的另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将宽带MIMO信道转化成一组平坦衰 落的窄带MIMO子信道,从而大大减小了符号间干扰。它的基本思想是把高速 的信源信息流变换成低速的N路并行数据流,然后用N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 调制,将N路调制后的信号相加即得发送信号。当许多载波在一定的频带内并 行传输一路数据信号时,信号的脉冲宽度相比串行传输大大扩展,从而提高了抗 多径衰落方面的性能。 令传送的符号序YdYg(do,dl,….,dN.1),每个符号di都是经基带调制后的复信号,串行符号序列的间隔为At=l/J,,其中Z是系统符号传输速率。串并变换之后,这些符号被分别调制到N个子载波(岛,fl,...fN.1),这N个子载波对整个信道贷款进 行频分复用,相邻子载波间的频率间隔为Z/T,符号周期T从△t增加到N At,合 成的传输信号为:Ⅳ一lDo)=∑(at coswit+j?匆w,)t=0(1―37)OFDM调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ej2石厶‘串行 数据序列基 带 数 字 调ap―do,碣一九cjf=q呵均串 并变换ej2哪制氧L14相 力玎 器带 通 滤 波 器图1-8 OFDM调制基本原理OFDM实际上是一种频分复用技术,它由一系列在频率上等间隔的子载波构 成。设{&)为一组载波,各载波频率的关系为: 第一章绪论五=fo+k/T,k=0,1,2…N一1(1―38)上式中L为单元码的持续时间,石是发送频率。纺j(r)=gk(t一儿)(哪</<oo)(1-39)渺一‘鉴等正纺j(f)满足0-40)£‰(t)cpj‘,∥(t)dt=0 j≠批≠k, £K(,)12西=c(1-41)以及(1-42)用一组复数有限集{cjJc)来表示数字信号纺乒(,):∞^,-ID(f)=∑∑qj纺乒(f) 』=Ⅷk=Oqj由下式解调出:(1.43)咿专£眦)西∥)出(㈣DO)且0为OFDM信号,每子载波由数字符号单独调制,各子载波满足正交性 条件,且各子载波上的调制功率谱形式都是sin/f型,其峰值正对于其它子载波 频谱的零点。各子载波组合在一起后总的频谱形状近似矩形,其频谱宽度接近传 输信号的奈奎斯特带宽,因此频谱利用率可趋近香农信息论的极限。同时由于各 子载波上的信息不相关,相加后时域内合成信号近似于白噪声,所以OFDM系 统能有效对抗多径衰落。OFDM采用并行传输机制,将比特速率为R的高速数 据流分成N个子流,传输速率相应降为RfN,这样调制符号时间间隔大于信道 时延扩展,从而在较大失真和突发性脉冲干扰环境下对数字信号提供有效保护。 信号持续时间的扩展降低了系统对时延扩展的敏感程度,随之减小了码间干扰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虽然,OFDM系统具有一定的抗ISI特性,但是在严重衰落的无线传播环境 下,在接收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将被破坏,使得每个子载波上的前后传输符号间以 及各个子载波之间发生相互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每个OFDM传输信 号前插入一个保护间隔AP,它是由OFDM信号进行周期扩展得到的。只要多径 时延不超过保护间隔A P,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就不会被破坏,加在每个子载波调 制符号上的干扰就会变成一个简单的乘性衰减,这个衰减代表了相应子信道的传 递函数。一般来说,信道传输特性的变化相对于OFDM信号周期是极缓慢的。 在OFDM发射机结构中,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数据比特,通过并串变换和调制星 座影射后可视作频域信号。然后将这些调制符号映射到M个子载波上,并通过 反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将这M个并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输出 的OFDM符号为有N个采样点的时域信号(N为IFFT长度,N>=M),也即M个 子载波上时域信号的合并波形。接着在每个OFDM符号之前插入一个循环前缀(CE Cyclic Prefix),以在多径衰落环境下保持子载波间的正交性。插入CP就是将OFDM符号结尾处的若干采样点复制到此OFDM符号之前,CP必须大于多 径分量的时延扩展。可见这里的CP相当于之前所提的保护间隔△P。最后经过 并串变换将多个子载波时域信号进行叠加形成最终的OFDM发送信号,过程如 图1-9所示:―――叫星应吣射I?I星胜吠爿3一l 一 ~斗子 载 波 映 射 ――――――●●● ●一一■富●并并 变 换●研●●插入● ●宙CP● ●变 换■●爿~射图1-9 OFDM发射机结构OFDM接收机结构为发射机的逆过程,核心部分是FFT处理。鉴于主要多径 分量都落在CP长度内,接收信号是发射信号经过一定位移的循环副本,因此FFT 可将这些多径分量合并,同时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经过FFT处理,时域OFDM 符号被还原到频域。1.5.2OFDM技术其它优势(1)频谱效率高16 第一章绪论由于FFT处理使各个子载波可以部分重叠,理论上可以接近奈奎斯特极限。 以OFDM为基础的多址技术OFDMA可以实现小区内各用户之间的正交性,从 而有效避免用户间干扰,使得OFDM系统可以取得很高的小区容量。 但是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在此干扰出现后采用信号处理技术将其消除,比如信 道均衡和多用户检测。在有效消除用户问干扰的情况下,单载波传输系统频谱效 率未必比多载波传输系统低。严格来说,多载波技术(如OFDM)是直接的实现正 交传输的方法。 (2)带宽扩展性强 由于OFDM系统带宽仅取决于使用子载波数量,因此OFDM系统具有很好 的带宽扩展性,从几百KHz到几百MHz都容易实现。FFT尺寸带来的系统复杂 度增加微乎其微,这非常有利于支持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所需的更大带宽,也 有利于充分利用。而单载波CDMA技术只能通过提高码片速率或多载波CDMA 的方式支持更大带宽。这都会使接收机复杂度急剧上升。气.因此对于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化发展的趋势,OFDM对大带宽的有效支持成为 其对单载波技术的决定性优势。 (3)频域调度和自适应 OFDM子载波可以按集中式或分布式组合成子信道。集中式将若干连续子载 波分配给一个用户,这样系统除了可以进行时域调度外,还可以进行频域调度来 选择较优的子信道来分配给用户,从而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相比之下,CDMA 系统只能在时域进行调度,丧失了调度灵活度。但是在终端高速移动或是信干噪 比很低的情况下,集中式分布的OFDM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频域调度。此时采 用分布式子载波分配,即将分配给一个子信道的子载波分散到整个带宽,则子载 波交替排列,从而可以获得和CDMA系统相似的分集增益。但是分布式OFDMA 系统的信道估计较复杂,抗频偏能力也较差。 OFDMA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在不同的频带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以更好的适应信道频率选择性。无线信道SINR是随频率变化的,而这种频率选 择性随着系统带宽增加愈加严重。相比之下CDMA单载波系统只能根据整个频 带的平均SINR来选择调制编码方式。但是多载波系统可以将整个系统带宽分成 若干个小的频带分别进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适应信道的频率 选择火星,获得更佳的AMC性能。17 第一章绪论(4)实现MIMO技术较简单 MIMO技术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天线之间的干扰以区分多个并行数据。一般说 来在平坦衰落信道中可以实现更简单的MIMO接收,而在频率选择性信道由于 天线间干扰和符号间干扰混叠在一起,很难将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分开处理。 如果采用将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混合处理的接收均衡技术,则接收机复杂度 会很高。 由于每个OFDM子载波信道可以看作平坦衰落信道,MIMO系统复杂度随着 天线数量线性增加,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相比之下,单载波MIMO系统随着 天线数量与多径数量乘积呈指数增长,使得MIMO技术难以应用。18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2.1 LTE与LTE-Advanced2.1.1LTE简介伴随GSM等移动网络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的广泛普及,全球语音通信业务获 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全球的移动语音用户已超过了18亿。 同时,我们的通信习惯也从以往的点到点(PlacetoPlace)演进到人与人。个人通信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使了个人通信设备的微型化和多样化,结合多媒体 消息、在线游戏、视频点播、音乐下载和移动电视等数据业务的能力,大大满足 了个人通信和娱乐的需求。 当今社会,个人通信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使了个人通信设备的微型化和多样 化,结合多媒体消息、在线游戏、视频点播、音乐下载和移动电视等数据业务的 能力,大大满足了个人通信和娱乐的需求。 数据业务作为增加用户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开通受到了移动运营商的 热切关注。特别是,某些业务能从更高的数据速率中获益。作为手机数据业务的 3G系统在支持IP数据业务时频谱效率低,其面向连接固定带宽的结构不适应突 发式IP数据业务的需求。为此,3GPP和3GPP2都认识到目前的系统提供互联 网接入业务的局限性,试图在原来的体系框架内,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分组接入技 术,大幅度提高P数据下载和流媒体速率。3GPP在R5系统中增加了高速下行 分组接入(HSDPA)(被称为3.5G),速率可以达到lOMbit/s以上,随后进一步在 R6中增加高速上行分组接)%(HSUPA),将解决上行链路分组化问题,提高上行 速率,进一步引入自适应波束成形和MIMO等天线阵处理技术,可将下行峰值 速率提高到30Mbit/s左右,核心网也在向全IP网演化。 为了提高3G在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摆脱Qualcom的CDMA 专利制约,需要发展LTE(10ngtermevolution)计划,以填补这一空档。为此,3GPP无线接口的长期演进(L1『E)相关工作于2004年底启动并于2008年底发布了Release8.LTE采用OFDM和MIMO等先进技术,支持1.4MI-Iz-20MHz灵活的带宽分 配,代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扁平化全IP网络架构,大大降低用 户面和控制面的延迟,减少系统中的协议转换,大大降低了网络复杂性,减少网19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络安装和管理成本。LTE采用共享信道传输数据,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传输数据,下行频谱效率可达HSDPA的34倍;上行频谱效率可达HSUPA的2 ̄3倍,有些移动设备厂商的原理样机下行速率可达100Mbps,上行速率可达50Mbps。如 此高的峰值速率与频谱利用率,定然能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 满意度,拉动数据业务的发展。 对于个人业务,用户对当今大多数无线网络的有限数据速率感到非常失望。 LTE技术能够实现质量更好、数量更多和速度更快的连接,让超级连接世界中的 生活变得更加简便。LTE的特点决定其有可能向个别用户提供支持视频业务的足 够带宽。在标准情况下,可提供1.25-20MHz的信道带宽。最终的性能则要求20 MHz频谱分配和提供100 MHz标题信息(headline cell)数据率。 对于家庭应用,应该会成为新的商业模式,因为新型的家庭互联会成为现实, 实现家庭里面各种电器的互联。家庭的网络化可以通过固定接入,也可以通过无 线接入。在宽带无线接入的场景下,可以选择LTE。LTE的部署,可以根据运营 商所拥有的频段,以及现在的网络架构,做比较灵活的部署。 如果用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来部署固定接入网络,在支持部署300 个家庭的情形下,需要的数据容量达12M;如果用LTE做同样的部署,用5M 带宽就可以支持900个家庭,比ADSL的效率会更高。如果支持1800个家庭, 使用10M的带宽,LTE也可以做得很好。所以说从家庭应用的接入前景来看, LTE未来应该会比ADSL更受欢迎。 从智能家庭的应用来看,未来随着终端能力的提高以及LTE的部署,这些应 用会成为现实。比如用户可以用终端查询外面的温度,然后用终端调整家里的空 调;在办公室可以用手持终端上实时的视频图像监测自己的孩子是否安全回家。 可以说,最终的用户体验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认为LTE未来可以用非常低 的成本,来提供家庭的宽带连接。将来不仅是家庭,还包括小商铺和小企业,都 可以通过LTE实现永远在线的连接。这种服务的特点是比较安全、便捷,而且 非常可靠。■ J借助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吞吐率、减少的延迟,以及更高的峰值速率, LTE可显著改善移动数据应用方面的用户体验。对于企业,视频会议等业务质 量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将降低。 LTE解决方案可以为当今的2G和3G网络用户提供可靠的移动网络,同时使 网络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延迟。LTE给用户带来的全新通信体 验毫无疑问会拉动数据业务的发展。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3GPP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 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 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lOOms;支 持100Kin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 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一、“业务支持能力" 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2.5(bit/s)/Hz,是R6HSU…PA2务质量。(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HSDPA);上行链路 3倍。(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lP)的服(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 “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 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lbit/s/Hz的数 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 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为了实现3G LTE系统的上述目标性能,需要改进与增强现有3G系统的空中 接口技术和网络结构。3GPP标准化组织经过激烈的讨论于2005年12月,批准 采用由北电等的厂家提出的OFDM和MIMO方案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UE) 的唯一标准,这也表明3GPP标准的演进方向与北电的多年来技术发展方向完全 一致。同时LTE系统核心网采用两层扁平网络架构,由WCDMA/HSDPA阶段 的N0deB、RNC、SGSN、GGSN四个主要网元,演进为eNodeB(eNB)和接入2l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关(aGW)两个主要网元。核心网同时采用全IP分布式结构,支持IMS、VoIP、P、Mobile IP等各种先进技术。从整体上来说,LTE系统架构与3GPP已有系统类似,仍然分为两个部分, 图2-1所示。图2-1 L]rE系统架构f1'】它包括演进后的核心网EPC(EvolvedPacket CoreNetwork)和演进后的接入网E.UTRAN。图中MME/S.GW指代核心网EPC。演进后的系统仅存在分组交换 域。LTE接入网仅由演进后的节点B(EvolvedNodeB,eNB)组成,提供到UE的E.UTRA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协议终止点。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并且 在需要通信的两个不同eNB之间总是存在X2接口进行连接,若为了支持LTEACTIVE状态下不同eNB之间的切换,源eNB与目标eNB之间会存在X2接口。LTE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连接,S1接口支持多对多连接 方式。与3G系统网络架构相比,接入网仅包括eNB一种逻辑节点,网络架构中 节点数量减小,网络架构更趋于扁平化。这种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带来的好处是降 低了呼叫建立时延以及用户数据的传输时延,并且由于减少了逻辑节点也会带来 运营成本与资本支出的降低。由于eNB与MME/S.GW之间具有灵活的连接, UE在移动过程中仍然可以驻留在相同的MME/S.GW上,这将有助于减少接口 信令交互数量以及MME/S.GW的处理负荷。当MME/S.GW与eNB之间的连接 路径相当长或进行新的资源分配时,与UE连接的MME/S.GW也可能会改变。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2.1.1LTE.Advanced简介IMT-Advanced通常被称为4G。IMT-Advanced已经结束了方案征集工作,6 个提案集中在两个方案上:LTE.Advanced和802.16m。与前几代不同、这次两 个竞争方案基于同一技术OFDMA,这是技术发展殊途同归的表现。这就为实现 融合提供了基础。此外,TDD与FDD两种技术体制的融合也是被关注的问题。 LTE.Advanced是LTE的演进,正式名称为FurtherAdvancements forE.UTRA,2008年3月开始,2008年5月确定需求。它满足ITU.R的 IMT-Advanced技术征集的需求,是3GPP形成欧洲IMT-Advanced技术提案的一 个重要来源。是一个后向兼容的技术,完全兼容LTE,是演进而不是革命。 LTE.Advanced主要技术包括:TDD技术、OFDM技术、MIMO技术,以及 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强演进的载波聚合、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自优 化网络、增强家庭基站等技术: TD.LTE-Advanced满足或是超过IMT-Advanced的需求。目前业界在这些关 键技术点上都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4G的标准化过程中取得不少突破性的 成就,具体体现如下: 载波聚合:上下行控制信道结构、多载波负载均衡、载波聚合的保护带问题、 随机接入过程设计、上下行配置的带宽与载波个数问题等; 多天线增强:基本智能天线的下行多流波束赋形传输、上行非码本传输方案 及相关控制、终端和基站的自校准方法、下行多流专用导频设计方法及相关控制、 下行高阶MIMO传输方案等: 多点协作传输:对CoMP的方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针对TDD系统的特点 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大量实用的解决方案,如上/下行传输方案、下行数据 映射、CQI/PMI/RI反馈、天线以及传播时延差校准、增强的小区干扰协调和消 除机制等: 中继:结合现有的系统设计、演进系统结构特点与TDD系统中的relay应用 场景,进行相关技术创新研究,优化系统设计方案,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覆盖能 力; Release8以前的版本被认为是LTE范畴,其中Release8支持下行MU.MIMO, 但是每个用户只能发送单流.Release9以后的版本被认为是LTE.Advanced范畴。 其中Releasel0中对下行MU.MIMO进行了增强,单用户可以发送多流。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LTE.Advanced可能无法找到全新的先进传输技术,但仍可能在现有传输技术 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一个可以考虑的优化方向是上行多址技术,LTE主要 出于降低PAPR(峰均比)的考虑选用了SC―FDMA,而非OFDMA技术作为上 行多址方案。但实际上,在低SINR场景,OFDMA的频谱效率仍然略高于 SC.FDMA,尤其在采用高阶调制时,SC.FDMA的降PAPR效果并不明显。但对 于LTE.Advanced系统所侧重的室内、热点覆盖,小区边缘问题不是十分严重, 因此可以考虑在某些场景采用OFDMA作为上行多址技术,以提高资源分配的 灵活性、更有效的支持上行高阶MIMO和NodeB先进接收机。所幸的是,OFDMA 和DFT-S.OFDM(DFT扩展OFDM)可以在一个发射机结构中实现,通过DFT 扩展模块的增减,在两种技术之间切换,如在小区中心、室内热点、使用MIMO 传输时采用OFDMA,在小区边缘、室外广覆盖、不使用MIMO传输时采用 DFT-S.OFDM。当然,也可以考虑对DFT-S.OFDM进行改进(如采用多载波 DFT-S.OFDM),提高其资源映射的灵活性。 LTE.Advanced下行依然基于MIMO.OFDMA.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提高频谱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其他技 术所望尘莫及的优势,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 频谱利用率,成为下一代无线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传统的MIMO技术基于点对点的单用户传输,例如基于空间分集的MIMO技 术,如STC(Space.Time Coding)和基于空间复用的技术,如VBLAST(Space-Time Coding)。前者能有效抵抗衰落,并对空间信道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是在提升传 输速率上有限,难以满足未来高速传输的需要,后者能支持空间并行传输因而具 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但其在空间信道不理想时,如空间相关性较高时将失效,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多天线技术研究的深入,技术已从点对点的单用户系统扩展到了点对多 点的多用户MIMO系统。多用户的多天线配置带来许多好处多天线具有分集增 益可以提高误比特性能,多天线的复用增益使多用户的信道容量区域扩大,通常 采用发送端预编码的MIMO技术。基于发送端预编码的MIMO技术利用空分多 址(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能在相同时间、频率和码域资源 上传送多个用户的信息,较单用户MIMO系统能大大提高其系统容量和频谱效 率。基于预编码的技术结合了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的优势,对各种信道环境都有 较好的适应性,通过空分多址接入技术能提高系统容量,增加系统对传输环境的 鲁棒性。在MIMO系统中,当多个用户要共享同一时间和频率资源时,必然会引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入多用户共道干扰(Co-Channel Interference,CCI),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预编码技术 不仅要获取较大赋形增益,同时还要降低多用户间的干扰。 LTE已经在下行采用了较先进的MIMO技术,因此LTE.Advanced 1个优化 的方向是将R8中采用的单流波束赋形扩展到多流波束赋形(包括单用户MIMO 和多用户MIMO),如上所述,这种技术也可以用于CoMP发送。在上行,可以 考虑在原有的多用户MIMO的技术上,增加单用户MIMO模式. 由于大量微基站、微微基站、室内覆盖、RS和家庭基站的引入,使 LTE.Advanced系统的干扰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采用更有力的小区间 干扰抑制技术。除了LTE中已经采用的干扰协调技术外,可以考虑在小区边缘 引入CDMA(码分多址)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联合检测和干扰消除。 LTE相对3G技术,名为“演进",实为“革命",3GPP产业界在经过了3年 多全力以赴的LTE技术研发后,UMTS的技术基础已大部分被替换。而且,LTE 已经具有相当明显的4G技术特征,只要在其基础上作适当增强,就可以满足 IMT-Advanced的需求。出于这种考虑,LTE.Advanced应该不会成为再一次“革 命",而一定会作为在LTE基础上的平滑演进。 基于这样一种定位,LTE.Advanced系统应自然的支持原LTE的全部功能, 并支持与LTE的前后向兼容性,即R8 LTE的终端可以接入未来的LTE.Advanced 系统,LTE.Advanced终端也可以接入R8 LTE系统。 (1)针对室内和热点游牧场景进行优化妻一随着业界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理解逐步加深,人们也在反思宽带移动通 信的主要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用户的使用习惯似乎表明,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 需求主要来自于室内,有统计表明,未来80,-,90%的系统吞吐量将发生在室内和 热点游牧场景,室内、低速、热点可能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重要的应用场景。 因此,传统蜂窝技术“重室外、轻室内’’,“重蜂窝组网、轻孤立热点’’,“重移动 切换、轻固定游牧’’的观念可能有修改的必要。因此,LTE.Advanced的工作重 点应该放在对室内场景进行优化。当然,作为这项工作的基础,首先要制定合理 的室内仿真评估假设和信道模型。 (2)有效支持新频段和大带宽应用 基于WRC07(2007年世界无线大会)会议的结论,LTE-Advanced的潜在部署频段包括:450470MHz、698~862MHz、79啦862M]№、2.3之.4GHz、 3.44.2GHz、4.44.99GHz等。可以看到,除了2.3 ̄2.4GHz位于传统蜂窝系统常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高、低分化的趋势。尤其是大量的潜在频段集中在透建筑物的能力和移动性能方面明显不如低频段,因 支持低速移动。但实际上,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 绝大部分容量需求将集中在面积只占-d,部分的室内 和热点区域,这为高频段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如图l所示,可以构建多频段协作 的层叠无线接入网,“质差量足"的高频段用来专门覆盖室内和热点区域内的低 速移动用户,将大部分系统容量都吸引到高频段中,从而将“质优量少’’的低频 段资源节省下来覆盖室外广域区域以及高速移动用户。低频段部署可以看作高频 段部署的“衬底",负责填补高频段的覆盖“空洞"。多个频段紧密协作、优势互 补,则可以有效地满足IMT-Advanced在高容量和广覆盖方面的双重需求。 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进一步部署室内基站、中继(Relay)站和分布式天线站 点来扩展高频段的覆盖范围,从而进一步将系统负载吸引到高频段,减轻低频段 的负担,使其能够更有效提供高质量连续覆盖,支持高速移动。 (3)峰值速率大幅提升和频谱效率有限改进 目前LTE.Advanced考虑的峰值速率(下行4X4天线,上行2X4天线)为 下行1Gbps,上行500MHz。以LTE的峰值频谱效率,只要简单扩充系统带宽即 可实现。但过高的峰值速率对于终端有限的芯片处理能力和缓存容量而言,实际 上是无法实现的。 如果考虑更高天线阶数,如下行8×8天线,上行4X 8天线,则LTE-Advanced 的峰值频谱效率有望比LTE又进一步提升,达到30bps/Hz(下行)和1 5bps/Hz (上行)。但这样大的天线数量在实际部署中是否现实,是很值得商榷的,因此 应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在4×4天线以下的天线配置上。 和峰值速率、峰值频谱效率相比,更有实际意义的指标是小区平均频谱效率 及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在这方面,LTE.Advanced提出了相对比较谨慎的目标, 在LTE原有应用场景下,平均频谱效率要求提高50%,即达到2.4,-,3.7bps/Hz(下 行)和1.2-2bps/Hz(上行)。此时,下行最高天线配置为4X4天线,上行可从lX4天线扩展到2X4天线。在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即5%PDF频谱效率)方面,由于缺乏更好的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技术,只能期待有大约25%的性能提升,达到上行O.O仙.07bps/Hz/用户,下行0.07-4).1 2bps/Hz/用户。另外,LTE-Advanced需求还强调了自配置/自优化、降低终端、网络的成本 和功耗等需求。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2.2LTE-Advanced场景参数配置及信道模型【12l20世纪末3G技术标准化完成时,Beyond.3G技术的研究相应的启动了。2006 年,ITU.R正式将Beyond-3G技术命名为IMT-Advanced,并于2008年2月向各 国标准化组织征集IMT-Advanced技术提案。LTE及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 LTE.Advanced作为IMT-Advanced候选技术,也根据ITU的要求逐渐从采用SCME(Spatial Channel Model Extended)信道模型转移到采用WINNER II(WirelessWorldInitiative New RadioII)信道模型。在最初的3GPP仿真中人们使用TU(Typical Urban)模型来仿真MIMO信道, 其中各TU信道相互独立。但是在实际传播环境中MIMO信道是存在相关性的, 且MIMO信道容量随着相关性增强而急剧下降。因此SCM(Spatial Channel Model) 信道模型得到了重视。SCM信道模型是基于载波中心频率2GHz,带宽5MHz来 设计的。它利用角度延迟功率谱,时延扩展及角度扩展等信道统计特性得到信道 系数,并引入天线间距得到信道间相关性。鉴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有宽带化发展 的趋势,所需抽样频率提高,每条路径所能分辨子径数目增多,人们在SCM的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SCME(Spatial 要,同时保持后向兼容性。 欧盟的WINNER II信道模型同SCME一样都是基于几何统计法的半确定性 模型。它根据一定统计特性和特征分布在基站和移动台周围随即散布散射体组, 对位于每个散射体组中的散射体都有符合测量统计的角度延迟功率谱。信道模型 中的每条路径对应一个散射体组,而各条子路径就由组中散射体发射,绕射和散 射到接收端的射线组成。它根据射线跟踪法来确定每条射线的角度时延等参数, 并在接收端将射线叠加得到信道冲激响应。根据ITU的要求,IMT-Advanced候 选技术提案均采用WINNER II信道模型。2.2.1Channel ModelExtended)用于满足宽带需LTE-Advanced仿真场景网络规划及相应大尺度衰落ITU推荐采用基于子径的空间信道模型WINNER II,其基本仿真场景分为室内 热点(Indoor Hotspot),城区微蜂窝(Urban Micro),城区宏蜂窝(Urban Macro),郊 区宏蜂窝(Rural Macro),然后根据不同小区环境来配置不同模型参数。室内热点 布局包括一栋建筑的一层楼。这层楼有6米高,包括16个15 和1个120mXm×15m的房间20m的大厅。两个基站位于大厅中央分别距离左侧30m和60m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结构,具体如删一nn2㈡2圳(2-1)其中A(0)是方向e上的相对增益,-180。≤0≤180。,且rain【.】返回列最小值, e3皿是3 dB带宽(此时0 3西=700),而Am=20 dB是最大衰减。相似的,垂直 天线图样如下:删卜删2(訾卜,总的偏离主轴角度的天线图样如下:28p2, 天线方位是天线主瓣方向和正东方向的夹角,天线方位角顺时针方向增大。 每扇区的天线主瓣方向指向六边形小区的每边,如图24所示:r∥/7”’≮> 。弋7j..?./7图2_4天线方位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用户终端天线是全向天线,而基站天线在室内热点场景 下野是全向天线。 各仿真场景基本参数如表2.1所示。对于各个场景的路径损耗来说,它们的 直射径与非直射径比例也不同,如表2-2所示:表2.3给出了各种仿真场景的路径损耗参数;注意对于城区微蜂窝场景还有室外到室内(O.协I)的路径损耗。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表2―1仿真场景基本参数J室内热点 场景配置 站间距 信道模型 用户分布 室内楼层60 m InH城区微蜂窝 六边形小区200 m城区宏蜂窝 六边形小区500 m郊区宏蜂窝 六边形小区1 732 m●UMiUMaItMaJ随机均匀分 布随机均匀分布。 500用户为室 外步行者, 50%用户在室 内随机均匀分布。 100%用户为 室外车载用户。随机均匀分布。 100%用户为 室外高速车载 用户。用户移动性模型所有用户固 定速率|’,I, 移动方向随 机分布所有用户固定 速率Ivl,移动 方向随机分布所有用户固定 速率|’,I,移动 方向随机分布所有用户固定 速率卜l,移动 方向随机分布用户速率 基站端噪声系数 用户端噪声系数 BS天线朝向增益 UT天线增益 热噪声功率谱密 度3km/h 5 dB 7 dB O dBi O dBi -174 dBm/Hz3km/h5 dB 7 dB 17 dBi O dBi -174 dBm/Hz30km/h 5 dB 7 dB 17 dBi 0 dBi -1 74 dBm/I-Iz120km/h 5 dB 7 dB 17 dBi 0 dBi -174 dBm/Hz表2-2直射径概率场景基于距离d的LoS概率函数,d(m)hlH吃∞={≥;,(_。一?8)/27 l}≥兰<37Pws=min(1 8/d,1)?0一exp(-d/36))+exp(-d/36)(仅适用于室外用户)UMiUMa‰=min08/d,1)?0一exp(-d/63))+exp(-d/63)1,d≤10RMa”e文一锗)如?。 第二章L TE-Advanccd简介表2.3路径损耗参数场景、路径损耗(dB) 五单位为GHz,距离单位为m阴影衰落 标准方差(dB)适用范围. 天线高度默认值PL。16.9log,o(d)+32.8+20 loglo诉)o=33m<d<loom金LoS口矗聒=3-6m厅沂=1.2.5m《 霰 长 侧NLoS咒2 43.3logldd)+II.5+20 l0910(Do=4lOm<d<150mk=3-6mhwr=1-2.5m PL=22.0logio(d)+28.0+20 loglo(f。)a=3 o=3LoS儿2 40log,o(d1)+7.8―18 loglo(h’Bs)-1810m<矾<如(1) ‰<函<5 000 m(1)虹=lo m(1)’|Il盯=1.5 m(1’10m<d<2000mIoglo(h'trr)+2 logl00C。)至PL 2 36.7loglo(d)+22.7+26 loglo(f。)o=4邑NLoS趣 髫 器 框 繇O^o.I,魄=10 mhw=l-2.5mPL=PLh+PL_+PLh’10m<d口m+dibF 1 000m。G=7lP上。=P£。l(d。。r+df.)0 d¨0m<din<25m, hm=10 m,hw=3(riFt―1)+1.5 m,{P工,,=2【P L J.=0.5翰=1解释见(2)PL=22.0 LoSloglo(d)+28.0+20 loglo(fc)a=4 o=4lOm<d<d知(1) dk<d<5hm=25000PL=40.0logl0(d1)+7.8―18.0loglo(^’昭)m(1) m(1)一18.0loglo(JIl’w)+2.0loglo伉)硝m(1),Jllw=1.5PL2 161.04―7.1loglo(PO+7.5 loglo(协6=610m<d<5 000m h 2 avg.building height窆3o一(24.37―3.7(h/hm)2)loglo(hBs) +(43.42―3.1 loglo(hBs))(109io(力一3)+20W=street width hm=25m,,i卯=1.5m, W=20m,h=20m.譬 =logl“D一(3.2(109lo(11.75矗叮.))2―霎NL。S34.97)适用范围:5 m<h<50m5m<形<50m10m<k<150m1 m<her<10 m日PLl。20logl0(40,t dfJ3)+o=410m<d<如(3) 如<d<10 000m,hm=35m,ho-r=1.5m,至配min(0.03hgTz,1 0)logl“回一 min(0.044hL72,14.77)+0.002 loglo(h)d量L0s窆矗 jPL2=儿l(dsp)+40 loglo(d/dsv)o=6∥=20m,h=5m眠巩hm,hu.r适用范围与W]VIaNLoS中的相同)31幺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PL=161.04―7.1loglo(叻+7.5 loglo(协o=810m<d<5 000m,一(24.37―3.7(h/hBs)2)loglo(hBs)№S+(43.42―3.120loglo㈣(Ioglo(砂一3夕+hm=35m,ho-r2 1.5lll,,loglo(D一(3.2(10910(11.75 hvr))2―∥=20m,h=5m4.97)(臃形‰^叮适用范围与UMaNLoS相同)Array2图2.5 MlMO信道模型UXSMIMO信道模型时变冲击响应矩阵如下式所示:^,H(f;t)=∑H。(,;T)n=l(24)32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其中t表示每径的时间,.r表示相应径的每子径时延,N表示径的数目,n 表示径的序号。它分别由发射端的天线阵列响应矩阵F住,接收端的天线阵列响 应矩阵Fn,以及第n径的双极化传播信道相应矩阵hn组成,如下式所示:H。O;t)=脾◇)h。(f;t矽,伊癣◇)d即矽(2-5)对于第n径,发送天线单元s到接收天线单元u信道表示如下:啪小Y…----'.:,一㈧7’巴麓磁钯习×exp(/2mA.01皖一.不一))expD2硪i1瓴加.o))×exp(j2m,。一f声G―T疗一)其中 F%也v和Frx.u'H分别表示水平极化天线单元u场图样和垂直极化天 a 线单元场图样; a岬,w和 nmVH分别是径n和径m水平一水平与垂直- (2.6)垂直极化的复增益。入。是载波波长,无.。是离开角(Angle ofDep眦ure)单位向量,死.。是到达角(AngleofA盯iVal)单位向量;7孙和‰分别是S单元和u单元的方位向量。坛m是子径n,m的多普勒频率单元。如果是动态仿真无线信道的话,以 上的小尺度参数都是时变的。 具体信道模型产生如下: 步骤1:确定场景,网络规划和天线阵列参数: a)选择场景(室内热点,城区微蜂窝,城区宏蜂窝,郊区宏蜂窝) b)确定基站(BS)和用户终端(UT)数目。c)确定Bs和uT的位置,或者每个Bs与uT间距以及它们的视距方向4bLoS和(p LoSd)确定BS和UT的天线场图样FⅨ和F仅,以及阵列geometry 曲确定BS和UT相对于正东方向的天线朝向。 D给出UT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酚确定系统中心频率。+ 步骤2:确定传播条件(LOS/NLOS概率)。 步骤3:对每条基站到用户终端链路用表2.3中的公式计算路径损耗。33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步骤4:计算大尺度相关参数,比如时延扩展,角度扩展,莱斯K因子和阴 影衰落。具体方法参照【13】的§3.3.1均方根到达角度扩展和离开角度扩展最小值 为1040,0Pa,=min(a9,1040)。 步骤5:计算时延 对于N个径,每径时延服从表2.7中的指数时延分布如下:"gn’=一‘6。lIl(鼍)n=l,…,N(2-7)其中r,是时延分布比例因子,咒~Uni(0,1),o。由步骤四给出。将~’,f::…,R’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并减去最小的那个时延,如下式所示:f力=sort(T)疗一min(z',1))(2-8)对于直射径情况,需要增加直射径的时延,它由莱斯K因子得到,但并不用 于每径功率的计算。其计算方法如下:D:0.7705―0.0433K+0.0002K2+O.00001 7K3(2-9)T甩L舔=T疗/D(2-10)步骤6:计算径的功率P 每径功率从指数功率延迟分布得到,它取决于表2-7中时延分布,计算如下:最=ex(-百n剖?t考己:#∑《开=l㈣其中zn是由于阴影衰落而产生的,它满足厶~N(0,‘)。这里把功率规一化 使其和为l:(2-12)每一子径的功率为Pn/M,这里M是每径的子径数目。如果某一径比最大径 功率低25dB以上的话就要除去。 步骤7:计算到达角叩和离开角巾 ¨:一型螋C因子,如下表所示:径数目4塑(2―14)式(2―13)中O'AoA=0中/1.4是到达角的标准差。常数c是同径数目有关的的比例表245810ll1214151516191920(InH)C 0.779 O.860 1.018 1.09lo 1.123 1.146 1.190 1.2ll 1.434 1.226 I.273(Inl4)1.501 1.289对于直射径,常数C由莱斯K因子决定。式(2.13)和式(2.14)dP的C由CL0s 代替。cLOS计算如下:cWS=c.(1.1035―0.028K一0.002K2+o.0001K3)对于室内热点场景,CLOs计算如下:(2.15)c螂=c.(o.9275+0.0439K一0.0071K2+o.0002K3)(2.16)其中K值由表2-7定义。每径到达角如下式所示,其中Xn从{1,-1)中随机均匀取值,且L-go,09/7)。平一=叉_叩九+砭+9£舔(2-17)其中‰是直射径角。对于直射径,用式(2―18)来代替(2-17)以保证第一径是直射径方向:%=k《+匕)一k(p:+K一吼_(2.18)35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最后把表2.5中的角度a小偏移加上,其中是表2―7中到达角的均方根角度扩 展,如下式所示。注意对于离开角的计算过程类似。‘P刀,朋=Q露+c彳叫0c肼(2?19)表2.5一径中每1度均方根角度扩展对应的子径角度偏移量子径序号,m1,2 3,4基本角度偏移向量,‰士0.0447士0.14135,6 7,8 9,10 1l,12 13.14 15.16 17.18 19,20士0.2492 士0.3715 士O.5129 士0.6797 士0.8844 士1.1481 士1.5195 士2.1551步骤8:产生每径的子径 根据表2.5和步骤10一a来产生径n每个子径的离开角和到达角。 步骤9:计算第n径的第m子径以及4个不同极化配对(w,vh,hv,hh)的随机初始相位讳w卅,味,(1)Mhv,①‰j。初始相位满足(-7c力之间的均匀分布。对于直射径情况,则是为VV和HH极化方向取得随机初始相位净‰,①‰j.步骤10a:为每条子径和每个收发单元配对u,s计算信道系数。对于N.2条弱径(n-3,4,...娜和均匀线性阵列(Uniform计算如下:LinearArray)信道系数‰嘶姜匠跚胤)锗豫煳㈣.ex缸列s地妒lIe姒列sir(fo..))eXl(/2mJ.x,,t)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其中kqv和Fn,,u,H是天线单元U的垂直极化场图样和水平极化场图样。ds和du是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平均间距。1c是交叉极化线性功率比,‰是载波波长。如果不考虑极化,那么2×2极化矩阵就用exp汕。一)来代替,并且只使用垂直极化。 多普勒频率单元由下行到达角,用户终端速度v和移动方向0,来决定:妒掣到子径的映射9,10,11,12,17,18 13,14,15,16(2-21)对于最强的两个径(n=1,2),每个径分成固定时延为{0,5,10ns}的三个子簇。每 条径的20个子径到子簇的映射如表2-6所示:表2.6子簇的时延和功率分配信息子簇序号.12 3功率10,20 6/204/20时延偏差0 as 5 11¥ 10D.51,2,3,4,5,6,7,8,19,20对于直射径情形,定义H’。,,,.=H¨一,通过在式(2―19)增加一条直射径来计算 信道参数,如下所示:也^。(f)=--刍+IH'吼。o)+跏一1.exd矗2刀石siI地蜘xplA2刀石s‰鹏x以2矶t√)&叫‰)J【-0疋^y@‰)丁『ex出魄)ex如膨黝p22,ex如唿址层^胃‰圹吃钟其中6(。)是Dirac的delta函数。KR是线性莱斯K因子。如果使用的是非均匀 线性阵列,那么对于图2-6中的平面波的任意阵列,式(23)君11式(20)中的距离du 应改成:。巫4Xu2"F y掣u2cos(a―rctan(yu/Xu)-够n,.)37㈣这里(Xu,yu)是第U个单元Au的坐标,舢是参考单元。 第二章LTE.Advanced简介J儿口IF://飞仇m:l/ZⅣ。:。:勘/X。图2.6非均匀线性阵列天线单元u的修正距离步骤10a:对收发天线单元配对沁s)的每条径产生相应的信道系数。步骤1l:应用步骤3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和步骤4计算出的对数正态阴影衰落。表2.7信道模型参数InHUMjNLos LoS NL0sUMa O-to.1.6.62 LoS NL0s LoSRMaNLoS场景 L嘏 时延0晦) loglo(s) 离开角展宽(ASD) Ioglo(degrees) 到达角展宽(ASA) Ioglo(degrees)阴影衰落(St)(dB)p .7.70.7.41.7.19_6.89―7.03_6.44.7.49-7.43o0.18O.140.400.54O.320.660.39O.55O.48p1.601.621.201.4l1.251.151.4lO.90O.95d0.18O.25O.430.17O.42O.28O.28O.38O.45U1.621.771.751.“O.151.761.8l1.871.521.52oO.22O.16O.19O.16O.200.1lO.24O.13a343474648莱斯K因子旧(riB)p7N/A9N从N,,AN,A N/A9N从N/A7N,Ao4M,A0.453.54N/A互相关?ASDvsDS0.6O.5OO.40.40.4O_o.4ASAVSDSo.8OO.8O.4O.4O.8O.6OO越’AvsSFASDVSSF-D.5-0.4-o.4.o.4O-o.5OOO-o.4O_o.5O0.2-o.5-o.6OO.6DSVSSF-o.8.o.5_o.4-o.7-o.5-0.4.o.4-0.5-o.5ASDVSAsAOt4O0.4OOOO.40OAsDVSKON从N,A_o-2N,AN/AON,AON,AAsAVSKO_013N,AN,A-o.2N,AON,ADSvs足由.5N,A_o.7N,AN,A-o.4N,AON,A 第二章L TE.Advanced简介SFvs足0.5N,AO.5N从ExpN/AON,A0N值Exp时延分布ExpExpExpExpExpExpExpWrappedWrappedGaussian离开角和到达角分布LaplacienWrappedGaussian Gaussian时延比例系数,tXPR(dB) 径数目p3.633.232.22.52.33.81.711lO98.O93712715191219121220ll10每径的子径数目 子簇离开角展宽 子簇到达角展宽 每径阴影衰落标准差<(dB)DS20202020202020202055310552228ll17228ll153363334333335710lO30405036AsD73310ll18502530相关距离(nI)ASA53891715503540SF10610137375037120足4M15N臆N/A12N,A40N/A39 MIMO(SU.MIMO);如果这些数据流分属于不同用户,那么这称作多用户 MIMO(MU.MIMO)。显然,SU-MIMO可以增加单个用户的数据速率;而 MU―MIMO通过一定的技术可以有效抑制使用相同资源块的不同用户间的干扰, 提高频谱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因此有关多用户MIMO的技术应运而生。 未来的商机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产品制造公司对此项技 术的研究。LTERelease8支持下行MU.MIMO。而在LYE.Advanced(Releasel0)中,下行MU.MIMO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多用户的多天线配置带来许多好处多天线具有分集增益可以提高误比特性能, 多天线的复用增益使多用户的信道容量区域扩大,通常采用发送端预编码的 MIMO技术。基于发送端预编码的MIMO技术利用空分多址(SpatialDivision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能在相同时间、频率和码域资源上传送多个用户的信息,较单用户MIMO系统能大大提高其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基于预编码的技 术结合了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的优势,对各种信道环境都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 空分多址接入技术能提高系统容量,增加系统对传输环境的鲁棒性。在MIMO系 统中,当多个用户要共享同一时间和频率资源时,必然会引入多用户共道干扰 (Co.Channel Interfefence,CCI),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预编码技术不仅要获取较大赋 形增益,同时还要降低多用户问的干扰。 从信息论角度,DPCIl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ezet乐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