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事业单位报名特战旅啥情况 急急急 明天就报名了

从师政委到某特战旅政委,高职低配!这名师职干部为啥还冲锋不止?|官兵|人民军队|集团军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从师政委到某特战旅政委,高职低配!这名师职干部为啥还冲锋不止?
从师政委到某特战旅政委,高职低配!这名师职干部为啥还冲锋不止?
作为军人,应当追求什么■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摄影:李大鹏、贺善文再见马宝川,马宝川依旧。马宝川依旧全副武装跟着战车冲锋,依旧带领常委“第一班”高空伞降,依旧第一个实装下水下潜……马宝川,这位曾担任师政委的某特战旅政委,激情不减,干劲十足。这一幕,与记者初次见他的场景何曾相似——日,《追问马宝川》一文在本报刊发后,很多人知道了这个“不一般的马宝川”,并由衷为他点赞。可很多人不知道,这篇稿子是记者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撞”出来的。当时,“脖子以下”改革已经展开,许多部队面临撤并降改。部队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转型重塑?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特战旅,挖掘他们从传统步兵快速转型成为新型作战力量的奥秘。采访中,记者从马宝川本人和官兵口中,听了不少关于他“高职低配”的故事和经历。采访回来,马宝川的故事始终在脑海挥之不去。“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展开后,有一大批指挥员面临着与马宝川一样的考验与挑战。“马宝川的故事并非个例。他是一个缩写、一个剪影、一个片断,是在改革大潮中许多干部的真实写照。”在与编辑部的沟通交流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这个特战旅政委真是不一般!引文标题就叫《马宝川,不一般》。循着这个思路,深度报道《追问马宝川》也应运而生。这是两篇深度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马宝川“高职低配”的经历和情感,原生态搬到报纸上。时至今日提起这篇报道,马宝川坦言自己一下子“火了”,但压力也更大了:领导战友们的电话、朋友圈的刷屏,成了无形的监督和鞭策,“这之后,自己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年来,记者到基层部队采访,很多人谈起马宝川,都说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和身边战友的影子。这让记者感触很深,不经意间又想起了马宝川的话:“改革时代,我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今天,当我们把目光再一次投射在马宝川身上时,更加认同当初的判断:改革强军路上,“马宝川现象”注定是进行时态。作为军人,应当追求什么?今天的“马宝川”们正在用行动书写答案。编辑说“马宝川”走进我们观察视野,缘起于“师政委当旅政委”的新闻独特性,但让我们下决心以整版篇幅“追问马宝川”的动因,则恰恰是他的时代普遍性。恩格斯说:“人们酷肖他的时代,远胜于酷肖他们的生身父母。”我们深信,那些平凡的官兵身上所呈现的故事肌理,更具温度和代入感;我们坚信,那些普通的面孔里,不仅能看到一个时代的表情,还能聆听到梦想的呼吸。从“好兵”熊宏鑫引发的争议,到上士吴付涛的“新兵突击计划”;从士官长赵彦俊的“良心哲学”,到八连指导员郝爱君的“突围”之战;从合成营营长吴春明掀起的“学习革命”,到团长李尚军的军旅最后一班岗……2017年,一个个“非典型人物”走进《军营观察》版,成为我们记录的主角。走进新兵营,聚焦老兵退伍季,透视基层军医生态,关注新排长成长……某种意义上,关注他们,关注军营中的你、我、他,就是在关注我们这支正在快速成长的军队。延伸阅读(解放军报日5版) - - -马宝川不一般马宝川是谁?陆军第16集团军某特战旅政委,国字脸,粗嗓门,中等身材,腰板墩直。乍一看,他和中国军队许许多多的旅政委似乎没两样。可翻开他的档案,你会大吃一惊:4年前,他竟然就已经是某摩步师政委!为啥“降了职”?原来,3年前,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某摩步师撤编改旅,马宝川从师政委一夜之间变成了旅政委。任职命令中,还有11名团职干部由主官变为副职,上百名干部轮换工作岗位。此时,大家眼睛都盯着马宝川,想看“这座火山何时爆发”。然而,马宝川的表现,出乎意料。当旅政委第一天,出操训练,他第一个站到排头;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他第一个对自己“开炮”;第一次训练考核,他第一个上场;第一次施工,他跟官兵一起抬沙子……马宝川在特战旅职务最高、年龄最大、资历最老。很多人都说,你一个师政委,从省会城市到偏僻山沟当旅政委,躺着都是一种奉献。可马宝川似乎不习惯过舒服日子。第一次考核,马宝川让全旅官兵目瞪口呆:漫天风雪中,他竟然在810米狙击考核场上,用5发子弹击中5个人头靶,打破全旅纪录!一个政治主官何以在训练场上拼命?马宝川有自己的理解:“特战旅作为未来战场新型作战力量,无论军事干部还是政治工作干部,都是打仗型干部。再说了,政治工作岂止靠讲,更是干出来的!只有笔杆子、枪杆子都硬,政治工作干部的腰杆子才硬!”马宝川心里更清楚:无声的行动比严厉的命令更能提振军心士气。“脖子以下”改革已经展开,不少官兵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有的担心自己会被裁掉,认为干得再多也没用;有的担心下步发展受限,想停下来观望观看,看看形势再说。“只有领导干部心无旁骛干好工作,官兵才能不受影响。”高山滑雪训练,马宝川每天坚持第一个到场。3年下来,他练出了3公里越野滑雪13分53秒的成绩。练高山滑雪不易,练跳伞和潜水更难,不仅对身体、心理素质要求高,而且危险性大。马宝川依然第一个上——接连两次高空跳伞,他都在全旅第一个实跳,创下了全旅职务最高、年龄最大跳伞的纪录。全旅组织潜水训练,他和战士们一样,每天背负上百斤的潜水装置,背上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先后完成定深潜水、定向潜水、水下射击和水下破障等10余个课目的考核。马宝川让人吃惊的还不是一年连破4项全旅训练纪录,而是他在集团军“勇士一号”工程重大实践课题研究攻关中荣获一等奖,是所有获奖人中唯一的政治工作干部。这些成果,不仅让官兵惊奇,更在他们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励志效应。前不久,在旅特种兵等级认证考核中,全旅官兵通过率高达96.3%,全旅政治工作干部人人都掌握伞降、滑降、潜水、狙击、攀登等主要特种作战技能,全部通过特种兵等级认证考核……今天,很多人慢慢品味到马宝川3年前说的那番话的味道:“少担心,多担当;工作看我的,走留听党的。”马宝川,不一般。官兵说,政委“不一般”的地方就在于——他怎么说,就怎么做。“旅政委”原本是“师政委”,马宝川的故事并非个案。检索近年新闻,我们发现,除了马宝川,在2013年,原沈阳军区还有付文化、冯忠国两位同志,因为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从师长改任旅长。如果放眼人民军队近90年的历史,马宝川式个案更是不胜枚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人民军队特有的“马宝川现象”。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整编是家常便饭。仅长征时期,红军涉及团以上单位的整编就有十余次之多。部队成建制缩编甚至撤销,必然带来相应指挥员降级或转岗。面对这些矛盾,从来没有哪支部队不听指挥、哪一名指挥员不服从命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从民族大义出发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原来的三个方面军改为三个师,方面军总指挥当师长,军团长当旅长,军长当团长,许多高级将领官降4级甚至6级。其中,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任第一二○师师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任第一二○师副师长,官降4级。而李先念更是由军政委改任营长,相当于连降6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人民军队持续不断地对军队规模进行精简整编。在习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前,这支军队已经成功完成了10次大规模裁军,先后有数十个军区、兵团和军兵种司令部被撤销,上千所部队医院、学校和农场等附属机构被裁撤、转隶或缩编,总员额由最高时的627万减至230万。这些年,虽然没有了战火硝烟,但马宝川式故事依然在反复上演。最典型的就是少将甘祖昌,在第四次大裁军中,为了支持改革,不给组织添负担,主动提出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当农民。“马宝川”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与人民军队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浪潮紧密相关。这一轮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重点,将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通过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从这个视角看,“马宝川现象”必定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可以预见,“脖子以下”的改革全面展开后,会有一大批指挥员面临与马宝川一样的考验与挑战。面对现实考验,马宝川式“进退走留一切听组织、困难面前决不讲价钱”,之所以会成为我军官兵的共同姿态,也与我军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在陆军第12集团军,每年新任团以上干部都必须到军史馆重温一段话。那是在定陶战役前,集团军前身的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立下的军令状:打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革命军人的价值,不在于职级的大小、官位的高低,而在于对于战斗力贡献了多少,在于对胜利的执著追求。马宝川所在的部队由师改为旅,正是我军基于战斗力对兵力规模构成的一种优化。未来,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等特征在我军将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宝川这个旅政委,与之前自己是师政委相比,位子虽然降低了,但肩上的责任丝毫没有减轻。作为军人,应当追求什么?昨天的“马宝川”们用鲜血和生命给予了回答。今天的“马宝川”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答案。强军兴军的征程上,转型和重塑是常态。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在人民军队成长的时间河流中,“马宝川现象”是进行时态。每一位军人既要有到中流击水的勇气,更要有顺势而为的担当和胸怀。追问马宝川问马宝●一问:师政委当旅政委,心理落差有多大? ●二问:和曾经的部属搭班子,心态咋调整?●三问:快50岁还PK年轻人,为啥这么拼?●四问: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你怎么理解?一问:师政委当旅政委,心理落差有多大?“这事搁谁身上谁没点想法,可是归根结底,想法要服从党性原则”灯光下,看着旅政委马宝川胸前显眼的正师职资历章,回想起白天他在冰天雪地里带头冲锋的情景,记者单刀直入:从师政委变旅政委,心理落差肯定很大吧?马宝川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此刻,窗外雪花飞舞,寒风刮着树木呼呼作响,一如3年前的那个晚上。那天,某摩步师撤编改旅,集团军党委宣布命令:师政委马宝川高职低配任特战旅政委……“尽管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可当命令真的宣布时,我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马宝川坦言:那天晚上,他吃完晚饭没有回宿舍,一个人顶着雪在营区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他想到了很多:年初走马上任,他意气风发走进营区,浑身充满了干劲。那些天,家人、老师、同学纷纷打电话道贺。可如今,刚过半年自己又“干回去”了,亲朋好友知道了咋想?人嘛,就怕比较!在战友里面,他是为数不多当上师政委的几个人之一;在亲戚当中,他是最大的“官”,可以说是众人瞩目。“你刚才问我心理落差有多大,说实话,这事搁谁身上谁没点想法,可是归根结底,想法要服从党性原则!”马宝川至今忘不了,他转了10多圈后推开家门,看到来队探亲的妻子宋玲玲正在厨房忙着给自己做夜宵,他心里不是滋味:咋跟她开口呢?妻子听见动静,回头看见他靠在门框上,走过来问:“宣布了?”“宣布了!明天报到。”妻子看着他,什么也没说,转身把锅里翻滚的饺子盛出来,端到马宝川跟前:“前两天看一部八路军的电视剧,你这样的事多了去了。再说,你这正师级别不还保留着吗……”那天晚上,马宝川失眠了。妻子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反复在头脑里回响。“父亲当了一辈子兵,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回来还是个兵。战争年代,为了革命需要,军长可以去当团长;建设信息化军队的今天,为了强军兴军,师政委当旅政委又算得了什么!”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马宝川心里平静了!新组建的特战旅,作为集团军唯一的特种作战部队,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刀尖子。组织把他放到这个旅当政委,既是考验更是重托!他和衣起床,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忠诚如金!日。”早上醒来,妻子在床头发现了丈夫写好的字条:“履新,勿念。”二问:和曾经的部属搭班子,心态咋调整?“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得把师政委的优越感从内心深处彻底抹掉”很多人都没想到,马宝川和曾经的部属搭班子,竟搭成了“黄金搭档”。但一开始,并没那么简单。第一次到高山滑雪训练场,副旅长竟向他报告:“首长同志,特战一营正在组织高山滑雪训练……”不仅副旅长这样,就连旅长有时也习惯性地叫他“首长”。刚开始,每次和常委们走在一起,大家总是不经意地把他围在中间,然后比他慢半步;每次吃工作餐,他不动筷大家都等着……对这些细节,马宝川既理解又很警惕:旅长以前是他的“副手”,副旅长是他以前“手下”的团长,班子里甚至还有他当师政委时的科长,以前进他办公室都要报告敬礼的……“大家不适应情有可原,可我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马宝川很清楚:大家对他这么客气,是因为还是拿他当师政委看待。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少常委对他说:您堂堂师政委,跟我们可不一样,有啥事您指导就行,具体的活我们来干。一句话,让马宝川连日来平静的心又泛起了涟漪——问题看似出在常委身上,但根子却在自己心里。虽然总告诫自己现在是旅政委了,可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师政委。你都没转变心态,还咋指望别人改变态度。要改变他们的态度,自己得先要做出好样子。于是,马宝川把身先士卒作为转变身份的第一课。“可很快我又发现了问题。”马宝川说,你不管不行,可管多了也不行。一次研究政治工作,一名常委谈的课题恰好与他在师里重点抓建的工作有交叉,马宝川随口附议了两句。没承想,看他“拍了板”,其他常委竟全都异口同声“一边倒”。“这让我很快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个心态要转变:我这个党委书记必须‘下放权力’,不能‘一手遮天’。”马宝川和班子成员“约法三章”:重大问题面前谁也不当“老大”,集体决议谁也不能搞变通,日常生活谁也不能搞特殊。遇事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先民主后集中!副旅长蒋景会回忆说,那次党委会一片静悄悄,虽然没有插言,没有掌声,但几名常委都听出了弦外之音:政委这是让大伙放开手脚干。旅里有一块训练用地被一个厂子长期占用,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起来相当棘手。旅党委安排一名副职领导前去做工作,有人通过地方领导找到旅主官想“通融通融”,结果找遍了班子成员,都是一个口径:党委的决定,个人无法变通,结果硬是把训练用地收了回来。训练用地收回来那天,班子成员和基层官兵脸上都乐开了花。马宝川说:“我知道,这时候我才拿到了工作‘入场券’,成为了官兵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旅政委。”三问:快50岁还PK年轻人,为啥这么拼?“一个吐沫一个坑,话说出去了事就得做到,而且改革当前人心思动,我更得给大家带好头”晚上,记者敲开马宝川办公室的门,一股“腥味”扑面而来。马宝川两个颧骨冻得通红,头发已经湿透了,打成了缕……边招呼记者,他边将暖气上烘烤的面罩、手套翻了个面,记者这才知道这股“腥味”来自哪儿。“这3年,我身上几乎天天都有这味!”见记者表情,刚刚从滑雪训练场回来的马宝川有些不好意思。为啥要这么拼命?夜深人静,马宝川打开心扉:“确实,很多人都说我没必要这么拼命。我是这样看的:在首次旅党委会上,我公开表态,凡事先看我的。话说出去了,事就得做到。”咋做?就得盯着最难的事干。特战旅由11个部队的官兵组成,开展特战训练无疑最难,不少人都有畏难情绪。“大家都不会,这个时候领导不带头谁带头!”训练动员上,马宝川的话至今让人热血澎湃:“我是全旅职务最高的,你们看我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马宝川坦言,“我一个快50岁的人了,和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拼体能,累是真累啊,最关键的还有危险!”“说出来不怕你笑话,第一次高空跳伞前夜,我连遗书都写好了。”马宝川说,当兵30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写遗书。旅里首次高空伞降训练,旅长、副旅长觉得太危险,轮流做工作让他别跳了,他没干。“我有危险,战士们就没危险?我不跳,咋好意思让人家跳?”马宝川急眼了。“急眼是急眼,可真上了直升机往下一看,心里是真突突啊!”直升机舱门打开那一刻,马宝川走到门前,往下看一眼,腿不自觉就有些发抖。可想起身后还有一大群新战士,他马上回过头说:“是不太稳当哈!”“大家不要怕啊,按照动作要领跳,我给大家打个样!”说完,他一个纵身跳出了舱门。四问: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你怎么理解?“我叫马宝川,可一马平川的人生不会精彩。我们赶上了改革强军的时代,这段经历是一辈子的宝藏”前几天,马宝川终于放下手头的工作,休假回到阔别的沈阳家中。刚到家没几天,一个老同学就把他和妻子接到家里吃饭。马宝川和老同学相对而坐,互诉衷肠。听了他的经历,老同学替他打抱不平:“宝川,你堂堂一个师政委,‘降职’去当旅政委咋还干得这么欢?不行回来咱们一起干,少说一年也能挣个百八十万!”马宝川笑笑,没接话。这些年,还有地方领导相中他,许以重要的岗位职务,劝他脱军装回地方发展。可他总是笑笑,不接茬。“好日子谁不想过,好生活谁不想要。”每次面对不理解,马宝川都说,当兵30多年,部队一步步把我从一个农村娃培养成正师职领导干部,可以说,这身军装已经融进了我的身体,脱不下来了。马宝川对部队的感情,妻子宋玲玲最清楚。他身体板正,穿西服特别帅气,妻子特意给他买了好几套。可马宝川无论下班还是休假,他要么一身军装常服,要么一身迷彩服,以至于几套西服买了好几年了,到现在还一次没上身。马宝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老同学搏击商海,他觉得挣钱多是人生价值所在;可我一直认为,这个社会总得有一些人,默默守卫着这个国家。“我命里注定要当这样的人!”他说。“我叫马宝川,可一马平川的人生不会精彩!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赶上了改革强军的时代。”马宝川说:我个人认为我这事不算什么新闻,“师政委当旅政委”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是平常事了——“脖子以下”的改革已经展开,也许将会有更多的师长、师政委去当旅长、旅政委……“这段经历是一辈子的宝藏,让我咬着牙干成那么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马宝川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圆:“一个整天以个人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的人,是无法看到远处的风景的。”编审|刘建伟编辑 | 刘守金、张森林
阅读排行榜建军90周年|澎湃新闻探访78集团军某特战旅:血狼突击_网易新闻
建军90周年|澎湃新闻探访78集团军某特战旅:血狼突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建军90周年|澎湃新闻探访78集团军某特战旅:血狼突击)
夏日的山野,一片郁郁葱葱,静谧如昨。就在眼前这片山坡的草丛中,隐藏着十余名特战队员。他们在此潜伏已久,密切注视着山下“恐怖分子”营地的一举一动。随着演习开始指令的下达,刹那间,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摧毁了“敌”营地高处的固定火力点,两组狙击手分别端掉了“敌”警戒哨。随后,伴随着火力压制,山坡上的突击队员交替掩护冲往山下,潜伏在通往敌营地道路两侧的突击队员也乘坐新型全地形车冲击“敌”两翼,对敌形成三面包夹之势……这批参演官兵隶属于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特种作战旅。在这个军改后新成立的、被称为“血狼劲旅”的部队中,既有马宝川这样在首次实兵实装800米高空跳伞训练现场身先士卒、带头高空伞跳的铁血政委,更有数千名将青春的汗水与热血默默洒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官兵。军营玫瑰,不让须眉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女兵的形象往往与文艺、通信、卫生等远离烽火一线的职务联系在一起。但在这个旅中,却有一支专职搏杀的女兵部队。这些“火凤凰”在技战术向男兵看齐的同时,又有着军中之花独有的爽朗与可爱。第一次见到赵露时,这个女孩刚刚完成十米攀高训练,在旁边观看着战友的训练。当时的赵露,安静地站着,与刚才在十数秒间就从地面延绳攀爬至十米高空的那个女孩仿佛判若两人。正在练习模拟伞降的赵露,姿态准确无误,胸前抱的是备用伞包。其实,赵露一年多前从吉林大学毕业转而从军时,有着很多种选择,比如通信兵、卫生兵。但就是这个声音甜美、一颦一笑间与校园女生毫无二致的恬美姑娘,却出乎很多人意料地选择了特种兵。“既然来当一回兵,那当然想从野战部队做起。”赵露解释道,“现在是我体力与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我不想辜负青春,想要体验,想要锻炼。”的确,野战部队很可能是最让人血脉喷张的部队,但这一选择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与血汗。该特战旅的一名分队主官表示,特战旅一年的训练科目多达22个,且以高危科目为主,比一般部队高出一倍多。伞降、潜水、狙击、攀岩、野外生存……这些常人往往穷尽一生才能掌握一二的技能,特战旅的官兵们必须样样精通。尽管训练强度如此之大,但是女子特战排的战士并不会受到“额外优待”,而且这些女兵的训练时间往往还要超过男兵。“男女的生理条件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达到同等的技战术水平,女兵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同样是女子特战排一员的郭鑫说,“其实,我们心里很怕被人当花瓶。”作为一名“老兵”,郭鑫在特战旅已待满了5个年头。其实,她原来是一支部队纪念馆的解说员——一份轻松又安全的“美差”,但在得知特战旅将要组建女兵排的时候,郭鑫最终决定告别原本安逸的生活。正在进行射击训练的郭鑫。“最初了解特战旅的一些训练时,认为难度可以接受。但来了之后,觉得真是太累了!”郭鑫说,如今这样日复一日的大体能训练已有5年,也早已习惯,但是女兵排刚组建时的一些故事却难以忘怀。在第一次攀登集训时,教员不允许带手套,还要反复爬。当时一个女兵一上午就把手上磨得全是泡,回到宿舍就痛哭起来,“太累了,我再也不要去了”。但当下午训练要开始时,这个女兵拿起针把泡挑了,又用胶布把手一缠,接着训练。“我们只能比男兵训得多,否则很难出成绩,那样的话男兵就会觉得 女兵嘛,接接电话、拍拍传真、录录节目就好了 。”郭鑫说。即将登机伞降的郭鑫,巨大沉重的伞降装具和保护头盔使这个姑娘的身形显得更小了。若在地方院校,许多与她们同龄的女孩子也许正在图书馆安静地学习、或在花前月下与心上人漫步河边。在社会审美风尚逐渐远离“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今天,若非亲身置于军营中,是很难想象有这样一批女孩:她们爱笑也爱美,但是一身军装,让她们的可爱又带着坚毅与刚强。“这身军装,可以让你感到骄傲,但也意味着,如果战争有一天来临,你们也将奔赴沙场。有想过可能上一线吗?”记者问到。“想过,我们学习周边形势时很多人都想过。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只要让我上,我必须要上。”赵露腼腆一笑,“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平时训练中把技能练好,这样才更可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真人版“冲出亚马逊”不少人都看过《冲出亚马逊》,而这部电影也成为许多人了解中国特种兵的一个重要窗口。影片中,两名中国学员在异国他乡的特战学院克服种种残酷的折磨和考验,最终摘得桂冠。但在这个特战旅,就有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战士,他的经历与电影十分相似,而面对的考验却是电影无法企及的。张慧,2012年6月入伍,现在该特战旅任排长一职。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他被选派赴委内瑞拉特种作战学校,参加特种作战高级指挥专业学习训练。张慧在异域他乡证明了中国军人的铁血精神,终获外军高度认可与赞叹。进入这所学校,第一件事就是签“生死状”,即任何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都由本人负责,与校方无关。在张慧受训期间,委内瑞拉2名学员在野战生存训练时,误食木薯中毒身亡;1名学员在35公里夜间行军中滑落悬崖,15天后找到尸体,惨不忍睹;1名学员在勇气障碍训练时不小心滑倒,被正在扫射以制造战场氛围的机枪击中,当场被打飞一条胳膊与一条腿……就是这样一所训练极其残酷、高度实战化的学校,数十年来让素以坚韧顽强闻名的中国学员的通过率不超过30%。下面仅试举例:为期63天的野战行军训练,平均每天训练超20小时,跑步超过30公里;被高压水枪喷的像落汤鸡,在高海拔山区晚上平均4-5度的情况下,站在风口吹干,再冲水再吹干,直到四肢冻到麻木,丧失知觉;平均3天的口粮,量还不如平日里部队一顿午饭;平均每天只睡两个小时······这样的日子,张慧过了大半年,几乎没有停歇。这是因为学校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请假超过半天,否则即被淘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慧说,“饿得心慌,见啥吃啥,树皮、草根都吃,没有树皮草根的时候,就吃蚂蚁、老鼠、毛毛虫、蛇,有火就烤一下,没有火就生吃,最常吃的就是蚂蚁,大个的蚂蚁有半个指头那么长,从地上捏起来就嚼,有点酸,但是抵饿。”另一大挑战,是缺觉。张慧表示,从进入学校到完成各项考核,在床上睡觉的次数不超过10次,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睡在草丛、泥窝,“能睡在水泥地上就是幸运了。” 而且,由于睡得实在太少,困得不行时就只能边走边睡,“脑袋是睡着的,腿却在机械性的往前走”。长期缺乏食物与睡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在一次35公里夜间负重训练中,因极度饥饿加上严重睡眠不足,张慧数度出现幻觉,在接近终点时仿佛闻到食物,结果一急掉到6米多高的桥下,只是由于背囊作缓冲未伤及头部,他才幸免于难。特种作战学校的训练,让张慧深刻体验到贴近实战的集训。面对其高度的残酷性与危险性,如果没有惊人的意志力与精湛的军事技能,参赛官兵也断难通过考核。在虐俘训练中,张慧最为痛苦的经历,就是在双脚大拇指脚趾甲被教官活生生用钳子拔掉后,连包扎止血的时间都没有,就必须穿着没有鞋带和鞋垫的军靴爬山路。走完20公里山路后,张慧的脚和鞋子都被流的血紧紧粘在一起。而一次意外伤害,则完全展现了张慧令人难以想象的铁血精神。一次障碍训练中,张慧从高墙跳下。这本是并不复杂的技术动作,却由于踩上石头,使张慧一瞬间右膝关节反曲,直接将右脚压在小腹下面。在那种情况下,张慧忍着剧痛,将膝盖生生掰回!尽管军医强烈要求他退出,但张慧坚持靠止疼药硬挺着坚持训练。由于此后反复受伤,反复掰回,张慧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不得不在回国后重建人工韧带。此外,被确诊为急性乙肝黄疸型肝炎、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泡到失去知觉,都一度让张慧半只脚跨过鬼门关。但是这位战士,虽历经种种残酷至极的磨难,却从不放弃,直至特种作战学校校长亲自为其颁发“勇士”勋章。张慧虽历经种种残酷至极的磨难,却从不放弃,直至特种作战学校校长亲自为其颁发“勇士”勋章。张慧经历的种种,令人闻之初觉震撼,难以置信,可眼前的伤疤与勋章又是这般鲜明。“我是一名中国军人。”张慧淡然一笑,“是爷们,就要做点让自己都佩服的事儿。”【后记】李云龙在《亮剑》中曾说过,我们国家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就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该特战旅的老兵蒋庆泉,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他在回部队看望时,与这里的新兵说过一句话,“战场上要有勇气向前,也只有勇敢向前,才能活下来。”在采访行将结束时,我们再次听到了“血狼劲旅”的战歌。“盘马弯弓,子弹上膛,我们是一群无畏的血狼……”近距离接触这些年轻的面孔后,这首战歌格外的雄壮有力。车与军营渐行渐远,我却感到心安。
(原标题:建军90周年|澎湃新闻探访78集团军某特战旅:血狼突击)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木斯战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