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旅顺保卫战和威海卫就是威海吗之战的概括况

威海卫保卫战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威海卫保卫战
经过浴血奋战,威海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了威海卫。然而,就在人民还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内战。处于胶东解放区的威海军民,又一次拿起武器,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威海卫保卫战清朝时期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抗击日军围攻的作战。
日,日军前往山东半岛东端的荣成湾(龙须岛以西)、爱伦湾(倭岛以南)、桑沟湾(寻山所与宁津所之间)进行侦察,发现荣成湾海口宽、水浅,海底为泥质,距威海30海里,为袭击威海后路的最佳路线,便决定在此登陆。日上午6时,日军吉野、浪速、秋津洲3舰驶往登州(今蓬莱)海面游弋,转移北洋海军视线,以掩护在成山头登陆的真实企图。1月20日拂晓,日本八重山、摩耶、爱宕3艘先遣舰抵达荣成湾龙须岛一带,先派出50余人敢死队上岸侦察,为巩军行营炮阻击,日舰用舰炮对岸轰炸,巩军见势难抵挡,弃炮西撤。9时,日军先头部队占领荣成,并切断电信局与威海的联系,同日,日本联合舰队护送19艘兵船先后到达荣成。
1月25日,日军第六师团沿荣成至威海大道,进犯威海南帮炮台,第二师团沿荣成至烟台大道,进攻杨家滩,切断南帮炮台清军后路。山东巡抚急调宁海酒馆的崇武左营和福字军1200人前往迎敌,取得小胜,但由于缺乏后援,最后不得不撤出阵地,向羊亭转移。1月29日,日军前锋占领温泉汤,对南帮炮台完成包围,次日发起总攻,同时,游弋在海面的日本联合舰队以炮火进行策应。在日海陆军的夹击情况下,率镇南、镇西、镇北、镇边诸舰支援南帮炮台,但由于敌众我寡,加之部分兵将临阵溃逃,南帮炮台最终失守。
北帮炮台坐落于城东6里丘陵地带,地势陡峭,仅有一条小路可通,炮台与隔海想望,相距仅4里,如果日军占领此炮台,会直接以炮台的炮火威胁刘公岛的北洋军舰。南帮炮台失陷第二天,丁汝昌亲自到北帮炮台,与守将戴宗骞商议“战守之策”。但夜里,守军几乎溃散殆尽,整个
炮台仅剩19名守军,为防止北帮炮台被日军用来攻击刘公岛,2月1日,丁汝昌命令炸毁炮台和弹药库。2月2日上午,日军左右两路纵队会师于威海卫城,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北帮炮台。
2月3日,日本联合舰队和登陆陆军向我北洋海军和各炮台发动了猛烈攻击。这时,日军已修好了南帮炮台的5门大炮,日军陆军与海军配合,夹击港内的北洋舰队。守军奋勇抗敌,双方炮战异常激烈,敌舰筑紫、葛城先后被击伤,迫使日军退却。
正面进攻失利后,伊东佑亨决定以鱼雷袭击。4日午夜,日军一鱼雷艇摸进威海卫南口,打开一缺口,5日凌晨3时,第二、第三鱼雷艇队共10艘实施夜袭,被北洋舰队发现,诸舰纷纷开炮,敌22号艇转向逃跑时触礁。当时,北洋舰队7艘战舰停泊在刘公岛西南海面,发现一敌艇靠近,急发炮弹,命中敌艇机舱,几乎与此同时,定远舰被鱼雷击中,丁汝昌急令定远沉没前驶往刘公岛南岸沙滩搁浅,利用舰炮增强威海卫南口的防御力量。
获悉定远中雷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下令22艘军舰,环绕威海南、北两口,对威海港发动第三次攻击,北洋舰队诸舰与刘公岛、日岛各炮台奋力还击,给了日军较大打击,迫使其退向海外。此后,又多次打退日军进攻。
7日,日舰发动了更大规模进攻,前一天,丁汝昌曾布置鱼雷艇出击日舰,不料左队一号管带王平与龙福管带蔡廷干等人早就密谋逃跑,当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二人率10艘鱼雷艇和2艘汽船冲出北口向烟台逃跑,结果只有的左一号侥幸逃到烟台,其余舰船或被击沉或被俘虏。鱼雷艇逃跑,打乱了北洋舰队的防御部署,不久,与刘公岛遥相呼应的南口日岛炮台被击毁。
9日,日军发动第六次海上进攻,丁汝昌亲登靖远舰与敌拼战,不幸被两颗炮弹击中,靖远舰搁浅,北洋舰队力量更为削弱。
10日凌晨,日本4艘鱼雷艇偷进威海北口,被击退。这时,北洋舰队仅存11艘舰船,同时弹尽粮绝,援军无望,部队士气低落。军中洋员与军官、严道洪等请降,伊东佑亨也致书丁汝昌投降,丁汝昌断然拒绝。为不使受伤战舰落入敌手,丁汝昌命鱼雷艇炸沉搁浅的靖远,并在定远舰中央安放火药,将其炸毁,10日夜,定远管带刘步蟾服毒自杀。
11日凌晨3时30分,日军鱼雷艇又偷袭南北两口,北北洋舰队用小炮击退。11时,日舰发动第八次进攻,刘公岛东泓炮台击伤两艘敌舰,日舰继续猛轰,结果东泓炮台两门24公分口径大炮被击毁,守军伤亡殆尽。当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烟台后,谎报刘公岛已经失守,同时接到李鸿章电报,催令冲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无期,而这时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满日军战舰和鱼雷艇,北洋舰队子弹将尽,无法冲出,随派人将镇远舰用鱼雷轰沉,但无人动手。便派人招来牛昶眪,说“吾誓以身殉”,并命其“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牛佯作应允,丁汝昌随饮鸦片自尽,终年59岁。
丁汝昌殉国后,牛昶眪加盖海军提督印,12日凌晨将投降书送到日军旗舰松岛号,14日,牛昶眪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1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驶入威海卫港受降。北洋海军被俘海军官兵5000人,舰船11艘。自此,曾雄霸亚洲的大清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威海卫保卫战民国时期
经过浴血奋战,威海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了威海卫。  然而,就在人民还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内战。处于胶东解放区的威海军民,又一次拿起武器,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遭到惨败后,蒋介石派遣其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率胶东兵团进攻胶东解放区,妄图消灭胶东半岛的人民解放军,切断山东与华北、东北解放区的相互联系和支援。敌胶东兵团辖第八、第九、第二十五、第四十五、第五十四、第六十四6个整编师,兵力达18万多人。  日,敌胶东兵团四个整编师分三路向胶东腹地推进。敌整编第二十五师继占领栖霞和福山后,于10月1日占领烟台市。威海卫市成为该师的下一个目标。  由此,威海卫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我军指战员照片。左起于得水、彭栋才
国民党军从合庆海域登陆
10月13日深夜,在烟台至威海的一条乡间小路上,一支队伍正急速地向威海行进。四周漆黑一片,难得看见灯光。偶尔,“快点,跟上”的短促命令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这支部队是东海军分区独立三团。当晚,他们接到命令:立即赶赴威海。原来,当晚9时左右,国民党军在合庆村东附近海域登陆,占领棉花山、东山公园一带。登陆的是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一○八旅三二二团一部,有300余人。
与此同时,东海军分区独立一团、独立二团也奉命赶赴威海参战,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彭栋才来到威海部署战斗。他决定趁敌立足未稳,迅速组织反击。
14日晚,威海警卫营和独立三团一个连进攻棉花山,毙、伤敌百余人。  15日晚,国民党军小股部队向棉花山以西骚扰,被击退。16日清晨,国民党军出动500多人进攻雕山,独立三团连续打退敌四次进攻。当天下午3时,敌人停止进攻。
17日晚9时,我军向敌方发起反击。独立一团七连夺回东山公园,并占领棉花山制高点。国民党军几次反扑,都被我军击退。独立二团二营,反复冲杀,激战八个多小时,毙、伤敌200余人。后来因弹药短缺等原因,我军于18日晨撤出阵地。国民党军随后占领雕山。
敌军登陆后,每隔三五日便到靖子、孙家疃村一带抢掠财物。于10月28日奉命到威海参战的胶东军区昆山部队摸清敌人活动规律后,指挥威海武工队和东海远征爆炸队,在松顶山下孙家疃村附近布设了“地雷阵”,只等敌“上钩”。
11月5日上午8时,国民党的抢粮队出现在棉花山东口。接到消息的昆山部队马上做好了战斗准备。敌先头班走近孙家疃村时,昆山部队开枪射击。敌先头班在慌乱中误进“地雷阵”,被炸死大半。敌后援部队有两个连,走在前面的连踩上了地雷,走在后面的连则吓得溃不成军。此次战斗仅用半个小时,毙、伤敌40余人,我方无一伤亡。
发生过激烈战斗的棉花山
血战古陌岭
古陌岭地势险要,是威海市区北端的屏障。国民党军很清楚古陌岭的军事价值,自进犯威海后,就一直想占领古陌岭。古陌岭,成了威海卫保卫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早在10月15日晚,国民党军就兵分两路出击古陌岭。其一部从棉花山扑向古陌岭,另一部自东山公园进犯古陌岭前坡,企图两路夹击占领古陌岭。东海军分区部队英勇阻击,击退来敌。在这场战斗中,时任独立三团连指导员的张序三所在部队连续击退敌4次冲锋,成功守住了阵地。
10月18日,敌三二二团向古陌岭进犯。担任阻击任务的独立三团三营八连集中5挺轻机枪从早晨打到下午,共打退国民党军8次进攻。其间,机枪手邹立欣毙敌30人,后来被授予一等功。
此次战斗结束后,我军调整了部署,独立二团一营守卫古陌岭阵地。独立三团、武工队等守卫从古陌岭西麓到远遥墩之间的阵地。
敌三二二团登陆威海一个多月,一直被我军压缩在棉花山阵地。为了尽快占领威海,国民党军决定增兵。  11月15日,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师师长李弥派全部美式装备的一六六旅来威。17日拂晓,新到敌一六六旅的四九六团、四九七团和原有国民党军向古陌岭发起进攻。在百余门大炮和数门海上舰炮的掩护下,敌向古陌岭正面发起猛攻。独立二团一营一连指战员沉着应战,打死打伤大量敌军。天亮后,一营全部投入战斗。
中午时分,国民党军不仅在正面增加了兵力,还派一部向古陌岭阵地后侧进攻,打算前后夹击我军。在腹背受敌、伤亡严重的情况下,独立二团一营指战员英勇反击,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
下午3时,急红了眼的国民党军疯狂地扑向古陌岭山顶。敌炮火不仅更为猛烈,还派出飞机对古陌岭阵地进行轰炸。独立二团一营拼死抗敌:子弹和手榴弹打光了,就抓起石头砸;拣石头来不及,就拼刺刀;没有刺刀,就用枪托打;枪托打断了,就揪住敌人厮打……
下午4时,我军根据战略需要,主动撤出古陌岭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乔聚会烈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战斗中,身为班长的乔聚会腿负重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当他被敌人包围时,他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顽强作战逼走敌军
古陌岭战斗结束后,敌三二二团从威海撤离,敌一六六旅驻扎威海。11月18日,国民党军以两个团的兵力进犯市区后,又撤至市区北部和东部,并从远遥墩经槐云、钦村、神道口、城北门、大操场北头至海边,构筑了一条近十公里的封锁线。  自此,两军展开了拉锯战。
白天,国民党军进入城内大肆骚扰居民,甚至窜到南大桥以南破坏工厂和商店。夜间,武工队等深入城里,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12月9日夜,独立三团对槐云北山敌军阵地发起攻击,摧毁地堡18座,毙、伤敌100余人,俘敌12人,缴获3挺轻机枪、5支冲锋枪、8支步枪和9000多发子弹。
东海军分区部队和威海地方人民武装还经常对国民党军前沿阵地进行袭扰、进攻,炸地堡、捉守堡之敌,搞得敌军狼狈不堪。正像当时新华社评论中描述的那样:敌“既难死守,又难逃走,处境险恶,好不发愁”。
1948年3月中旬,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师师长李弥来到威海,指示一六六旅旅长李荩宣准备撤出威海支援东北战场。李荩宣哀叹被“土八路”缠住了、不好撤。李弥面授机宜,让李荩宣摆出进攻的态势,炮袭一阵,然后撤退。李荩宣怕撤退时遭攻击,便想方设法研究如何逃跑,无心再战。
3月29日,从烟台驶来5艘敌军舰。3月30日晚,国民党军盲无目标地炮击了一个多小时后开始登舰逃离。我军发现后,立即全线出击。独立二团赶到合庆村时,国民党军大部已上军舰,我军只截获了3只木船和60多名未来得及上船的勤杂人员及家属。
担任掩护任务的敌一个排,后从合庆村东南登船逃至刘公岛。
至此,历时半年的威海保卫战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占领威海卫的企图完全破灭。
人民群众成为坚强后盾
威海卫保卫战,是在我方主力部队未参战的情况下进行的。反观敌方,全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尤其一六六旅更是美式装备。应该说,我军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很不容易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发展”的战略部署,威海地区的主力部队全部开往东北。  在威海保卫战的半年中,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市区及以北的23个村庄,但被我地方部队紧紧拖住,再也无力发动进攻,最后不得不狼狈逃窜。
仔细研究这场战争,会发现我方之所以能取得威海卫保卫战的胜利,除了指挥得当、战术运用正确以及我军参战部队英勇顽强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可以说,威海卫保卫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内战全面爆发后,各县市狠抓战备工作,地方武装时刻处于整装待发的战斗状态。日,威海卫市政府发布了《告威海卫城市同胞书》,号召全市人民加强备战;9月1日,又发布了《紧急备战训令》,号召全市人民随时准备打击来犯的国民党军。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全力备战。担架队就有4900多人,担架827副;运输队398个,4000余人;救护队180个,1900余人;各村青妇队、自卫团、妇救会,昼夜轮流放哨。民兵和群众还在沿海及山头、山腰里,挖了简易掩体和交通壕,形成了防御体系。全市6万多民兵严阵以待,边练武、边生产,时刻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大力筹措战备物资支援我军。广大职工每天自愿工作10至l2个小时,最多达l4个小时。广大农民多缴好粮、多卖油,保证部队的粮油供应。城市居民自愿献金、献银、献物,仅献金银就达130多斤。部队广大官兵也踊跃捐献本来就很少的津贴费。全市党、政、军、民为保卫威海卫竭尽全力,筹措了大量战备物资,从而保证了战时需要。
正像亲历威海卫保卫战、时任独立二团战地记者的蒋延庆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的那样:我军参战部队,大部分骨干都调到野战军;新补充的战士,大多是刚参军的青年农民,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且装备较差……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后来转弱为强,硬是把敌人拖住了、困跑了。
站在正义对立面的国民党军,尽管武器装备先进,但其不得人心,给养供应不足,不可避免地跌入失败的深渊。
有力支援了其他解放区
威海卫保卫战的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民党军进攻威海卫的企图之一是首先占领威海卫,进而攻占文登、荣成,控制威海卫、石岛等港口,以断绝山东与东北两大解放区的海上交通。
威海卫保卫战期间,荣成、石岛沿海各港口与东北联系并未中断,由此粉碎了国民党军切断胶东各港口与东北海上联系的企图。不管此前还是此后,由山东进入东北的武装部队和地方干部,大多是从胶东各港口渡海北上。不仅如此,东北的大批武器装备,也是通过这些港口源源不断地运往华东、华中战场,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华东、华中战场的解放战争。
威海卫军民在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威海卫的进攻后,威海地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区。在随后的日子里,威海军民响亮地提出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人人立功,事事立功”的口号,又投入到了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中。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威海卫之战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威海卫之战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威海卫之战
你可能喜欢甲午海战的威海卫之战中,服毒自尽的北洋海军提督是谁_百度知道
甲午海战的威海卫之战中,服毒自尽的北洋海军提督是谁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华丽de掉渣
华丽de掉渣
采纳数:124
获赞数:414
擅长:暂未定制
丁汝昌(~),清朝海军北洋水师提督。字禹廷,安徽省庐江县人,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民国时期人们怎样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来自《申报》上的一则评论
特约作者:路过蜻蜓
最近鄙人在浏览一些民国时期的报纸,忽然看到一篇评论甲午战争的文章,文章观点鲜明,说理思路缜密,关键是现代对于甲午战争的反思里面也有提及,所以特分享给大家:
1.首先分析了战争态势
回忆甲午前,全国海军总吨数达十四万五千九百吨之多,若除去内河舰只,亦有八万五千吨,比日本所有的五万九千吨,尚超过十分之四。光绪十七年,丁汝昌曾率战列舰巡洋舰六艘,东巡日本。
后二年,李鸿章在威海卫大阅海军,舰队声势之盛,日本全国震动而惶恐备战。然未几而甲午一战,中国战败,弱点全露,海军更全军覆没,其故安在?
昔人尝论及我海军而感叹无用,实则未透说彼时环境形势及作战经过也。甲午海战有黄海之主力会战及旅顺,威海卫的两次保卫战。苏联史家曾评断威海卫军战中“中国军队表现了确实的英勇”。
丰岛战后,失去朝群海海权。黄海战役则有比以欧战时日德兰的英德大海战,后以旅顺威海卫保卫战中陆军弃守要塞,遂迫成舰队之惨运。以黄海战役而言,敌舰计十二艘共三万九千四百八十七吨,我丁提督统北洋舰队九战列舰及广甲一舰等,三万一千三百四十五吨,实力已差。镇远号时卫护丁汝昌之旗舰定远号,十二寸炮弹打尽,甲板被创极重,三副陈亡,大副全身浴血而督战,员兵死伤甚众。该舰在威海卫战役中力战而被俘,然新舰长杨用霖口衔手枪自杀,死迹殊惨烈。故铁锚之归,由于过去之战史,亦无愧于祖国。因我军舰速力低,大炮旧且少,护甲薄弱,质之比较相差虽大,但仍能力战拒敌。然究其败因,尚不仅于此。
2.谈了几点教训:
第一是政府腐败自傲而不海备。如李鸿章力请于朝,欲购军舰及快炮,均为其政敌及非战论者所阻,如翁同奁等以「日本岂眞敢犯我上国哉,北洋之所豫备,已足破日本之胆,逆料其必不渡海远来」。在朝之土大夫轻敌自傲,不明时势,轻忽海防,尤以军舰用费二千万两移修颐和园,添舰购炮均无望。以多数之简陋本舰以当朝野一致修建之日本新锐之舰,如何言战?
第二是军纪不整,当时将领食污及克扣军饷,炮含之炮竟有不堪一放者,购炮的人但求七折八扣,不问可用;威海卫炮台守将压餉三月,战时移运家中,各舰应发餉物,亦有包办及扣发弊实;且军械所职员竟为间牒,出卖中国海重炮械兵数清单及运兵轮情报
第三是军政军令不统一,陆海军不协同作战。李鸿章统北洋海军,曾国荃统南洋海军,闽粤海军等也各自管辖,各不相涉,海军衙门既无统率之权,提督丁汝昌则不能指挥全国舰队,其本人为陆将出身,统帅无人,焉得不败?而陆海军亦无协同计划统筹作战,作战而无统筹战略与统一指挥,败象已显。如炮合竟归陆军节制,炮台疏忽,港防空虚,海军联络无效,处处被迫居劣势地位。李鸿章虽属有心人,但战前战时均未能且不可能统盘有效策划。军备不修,军令不一,自难操胜算。
文中最后说回顾过去教训,当此建军时候,正是所着力改革者。但我海防,海防仍不是以言坚固,须努力。
资料来源:
《申报》,日,第9版。
点击展开全文《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威海卫保卫战2_新浪军事_新浪网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威海卫保卫战2
http://jczs.sina.com.cn 日 18:44 舰船知识网络版
  占领旅顺后,日本决策层对新的作战方向产生分歧。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主张在辽东扩大战果,派兵在山海关登陆,威胁北京,逼使清政府投降。首相伊藤博文则认为,如果直隶作战取得成功,中国必定满朝震惊,暴民四起,土崩瓦解并陷入无政府状态,从而引起列强干预。其次冬季在直隶作战,交通不便,即使占领北京,而清政府瓦解,日本失去和谈对手,在政治策略上反而不利。据此他提出,在辽东半岛坚持冬季宿营,以陆军之一部及整个舰队进攻威海卫和台湾,从而消灭北洋海军主力,控制台湾。
  12月4日,桦山资纪正式通知伊东v亨,大本营决定由第二军第二师团和国内的第六师团,合编成"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配合下,进攻威海,消灭北洋海军。伊东迅决定,将荣成湾选作日军的登陆地点。
  甲午战争前,山东全省陆军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登州府地区,拱卫威海卫海军基地。道员戴宗骞统率绥字军2100人,驻威海北帮;总兵刘超佩统率巩字军2000人,驻威海南帮;总兵张文宣统率北洋护军1000人,驻刘公岛;总兵孙金彪统率嵩武军3、烟台练军2000人,驻烟台;道员李荣光统率嵩武军、登州练军、荣字练军1500人,驻登州,总计兵力8600人。中日宣战后,清政府迅速扩充增补山东半岛军队,以对付日本的觊觎。李秉衡认为,日军可能从宁海、酒馆、威海后路、荣成四个方向来犯。他在宁海的上庄、城关、龙门布置了12营3哨6300人;调遣集中在烟台附近的部队2000人前往荣成县城附近,并在俚岛附近增派河定左营,均归副将阎德胜节制。戴宗骞也调派巩字中营3哨300人,由哨官戴金F统辖,驻扎荣成湾的龙须岛。荣成地区的清军兵力达到2800人,整个军队分布在成山头、荣成至宁海、烟台的300里防线上。
  在当时,海军基地防御体系的指挥权属于海军还是陆军,各国做法不同。清军规定由陆军管辖,但没有统一协调基地管理和防务的机构。此外,海军基地内的局、坞负责人,皆由北洋大臣通过海军营务处管理,不向海军提督负责。从设计者的初衷看,是为了防止军人专权,企图让各军种、各部门相互制约,但结果造成指挥系统的多元化。战争爆发后,戴宗骞和张文宣皆要求扩充军队,直接守卫威海基地的陆军部队达到1万余人,均不受海军提督的节制。丁汝昌只能以海军提督的身份和前淮军将领的资历,同戴宗骞协调。戴宗骞待部下刻薄,克扣士兵军饷以肥私,造成士兵的不满。丁汝昌出于对威海防御的考虑,曾劝说戴宗骞发给欠饷,并从海军经费中挪款为刘超佩的巩军垫饷。这不仅没有使戴宗骞回心转意,反而加剧了两人的矛盾,对于保卫威海是十分不利的。
  12月中旬,李鸿章的英文秘书,美国人毕德格推荐的两个美国人威理得、浩威到达烟台。他们声称自己挟有奇术:建造的炮台,敌人海军无法攻入;不使用水雷就能在48小时内使炮台口岸布置严密;运兵登陆,经过敌炮台,鱼雷艇接近敌舰,都能使敌人看不见;无论敌舰开行停泊,都能将其击沉,亦能将其活捉;经过敌方布雷区无危险,接近敌人炮台舰队无声响;能将商船改制成精强战舰。美国人还宣称,倘若试验见效,中国当付给他们1万美元。若用此法杀敌建功,应酬给100万美元;若用此法擒敌军舰和运输船,付给该船价值15%的报酬。有关方面信疑参半,但想到如果真能试有成效,击沉日舰,倒是转危为为安的良机。决定派鱼雷艇将他们送往威海,对他俩进行考验。丁汝昌与这两人交谈后,仍不敢决定,请示李鸿章,李鸿章又请示北京。神秘的美国人竟使皇帝也着了迷,下谕同意在试验有效的前提下,付给定银。
  从京津到威海,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两个怪人身上。丁汝昌特地把探听来的消息详细报给朝廷。关于所称敌舰无法攻入口岸,是用药水装管,埋于口门,似沉雷法,价省功倍。关于运兵登陆和舰船行驶不被看见,是用药水装管,用机器喷发出烟,使敌闻烟退却。关于击沉、活捉敌船以及改制商舰为军舰,均是在舰上装备药水管。而"水师无响声"云云,是翻译错误,亦是用药水毁敌舰队炮台。两人言之凿凿,把中国官员都弄糊涂了。战争如同化学试验,谁也不知应当如何辩驳论证。而美国人开列的试验器材,烟台、上海均无货色,需要转询香港。最后李鸿章表态:"所言情形,是必精于化学者,中国苦无此种教师,无论其办法有无把握,不妨试验,留之必有用处。"这样,又等了一个月。直到次年1月中旬,好容易把药料买齐,又从烟台购油四种,存在民船,准备运往威海,不料19日竟被火烧去。威理得至此不愿再干,打算回国。浩威自告奋勇,愿意留下,这场临战前的插曲才告收场。
  到了年底,朝野对军事局势绝望,御史安维峻上奏,公开搏击当政者。他说李鸿章有私财寄顿倭国,故不欲战,倒行逆施、接济倭贼煤料军火,日夜望倭贼东来,而于我军前敌粮饷火器,则有意勒扣。有言战者,动遭呵责。还迷信美国人有雾气者,以此怪诞不经之说,竟敢陈于君父之前,是以朝廷为儿戏,而枢臣中竟无人敢与其争论。他又批评正在秘密商议的议和计划,说市井流传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皇太后既已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臣民?李莲英何等人物,岂敢干政?如果属实,当律之祖宗法制。最后他要求明正李鸿章跋扈之罪,布告天下,以振士气。
  安维峻在思想观念上属于正统派士大夫,攻击李鸿章的罪责,也有很多不实之辞,但他的奏疏,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李鸿章的愤怒不满。尤其是锋芒直指慈禧太后,说出了政界最为忌讳的内幕,真是极有胆略的。这番高论,使得怯懦的皇帝感到震骇,被踩住了痛脚,出于无奈,决定交刑部治罪。经翁同极力圆说,改为革职发军台效力。顿时,安维峻名满天下,访问者萃于门,饯送者塞于道,大名鼎鼎的北京源顺镖局掌柜大刀王五决定亲自护送他前往戍所,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就在处置安维峻的同日,朝廷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关内外防剿各军。这个决定,实际上是将前线的最高指挥权,从淮系转到湘系手中,是对李鸿章的惩罚。接着,便对北洋海军的指挥权开刀。
  徐建寅从威海返京后,曾访晤翁同等京中大老,细言丁汝昌不能整顿海军,闽籍军官结成帮派等情况,保举候补道马复恒取而代之。日,刘坤一给李鸿章的电报指出:"海军提督缺悬已久,此间公论,均以马道复恒力能胜任。事难再缓,似可径行保奏"。接着又有上谕,饬马复恒来京引见。李鸿章对这种攘夺海军指挥大权的做法显然不能接受,他立即给丁汝昌去电,询问马复恒才具魄力是否尚堪造就?黄海之战,是否在船驾驶?中外各员,能否妥协?望即日筹度,据实密复。
  马复恒是三品衔候补道,差使为办理北洋海军营务处,以前曾管带"操江"、"康济"、"海镜"等舰。他算不上杰出的海军领导人,之所以被提名,只是权力斗争所致。丁汝昌对这份充满暗示的电报心领神会,复电说马复恒未曾参加黄海大战,现在他已知道提名,表示才力不具,万难胜任,中外各员亦未能协调,恳切力辞。李鸿章据此答复刘坤一,强调马之才具不长战船,阅历亦少,难以驾驭洋弁,因此不宜出任提督。建议令刘步蟾署理提督,马复恒与徐建寅会办海军营务处。这样便将刘坤一的提名顶了回去。1月13日,李鸿章又向总理衙门转发海军帮办马格禄称颂丁汝昌的电报,进一步借外国人的话堵朝廷的口。时局已坏到极点,朝中大员仍在明争暗斗。中国人的大量智慧谋略,就是这样消蚀在官场的角逐折冲之中。
【】【】【】【】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 18:43)(/ 18:41)(/ 18:40)(/ 18: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海卫的卫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