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查理九世第二季正版看上去是正版的,内容也不错,有插图,是正版的吗

查理九世中为什么插图的人物变了样_百度知道家长们请关注你家的孩子是否正在看《查理九世》课外书 - 百姓生活 - 绩溪网(绩溪论坛) - 关注绩溪百姓生活 传播渊远徽州文化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5|回复: 11
家长们请关注你家的孩子是否正在看《查理九世》课外书
TA的每日心情幸福 08:24签到天数: 9 天[LV.3]偶尔看看II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近日,记者走访了省会的多家书店发现,一套叫《查理九世》的书籍十分畅销,读者多为中小学生,但当记者翻开这套书的时候,发现里面的内容让人不寒而栗。“他们在这里把人秘密杀害,剥下来的皮肉当饲料,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尸体处理掉了,这个房间就是杀人房。”这句让成年人都害怕的话,竟出现在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查理九世》里。
少儿读物引发争议:《查理九世》是否适合阅读?(视频)
我不推荐孩子阅读《查理九世》的N个理由
《查理九世》是国内原创的一套恐怖探案题材的畅销少儿小说,据说销量达到4500万册。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数字。这套书以及后续的《怪物大师》都在小学甚至中学很流行,但也被家长和老师们深深质疑。我也是持不推荐的态度,所以在我认真阅读了其中一本后,邀请朋友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我会把这类书划到垃圾书类别里,而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内在需求。
在过去三四年中我已经多次接到家长关于《查理九世》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看的咨询,我都说不推荐,但说实话,其实我是凭着直觉来说的,从作者的网名,从书的封面设计,从图书的营销策略等等,但我并没有买一本来看看(我舍不得花钱买这种书)。去年盈盈妈拿来一本《怪物大师》(查理九世作者的后续作品)给我看,翻开书,我几乎无法认真阅读。
但是前不久外滩教育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读 《查理九世》 而不是文学经典”的讨论(进入“阅读原文”可以查看那篇文章和专家观点),是关于一位初中生说自己非常喜欢 《查理九世》,比老师要求的什么名著经典(红楼梦之类)、朱自清《背影》等好看多了,还说真希望更多老师能够支持《查理九世》这样的好书。 于是我要认真读一读的愿望有些迫切了,因为孩子说的话一定有他的理由的。于是前天我买了一本《查理九世-黑贝街的亡灵》(该系列的第一本),以我的经验,大套系的书第一本通常比后续的要好。书到后,我抓紧时间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了一遍,个别细节处,还读了多遍,我的结论依然是不推荐。
对于这套书,大多数阅读专家持反对意见,但也有专家持支持看法。我觉得支持和反对,如果都凭直觉,总觉得缺乏应有的说服力。毕竟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不推荐这类书,为什么这类书能够流行起来。而当我写这篇文章写到最后,我发现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该不该看《查理九世》这套书的问题,而是,我们该怎样把更加优秀、更加适合孩子阅读能力并满足孩子精神需求的书给到他们,并帮助他们具有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文章很长,请老师家长们耐心读完。)
1。&&这是一套典型的“文字版动漫书”,这类书国内外都有,让孩子们阅读文字故事时就像在看动画片,非常有画面感,阅读起来十分轻松。我想这也是孩子们喜爱这套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篇文字用语很简单,人物形象也都是提前画好了的,人物特征都是用文字直接说出来的,大多也都会有人物小档案,全都一一列出。而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这些特征都是通过文字,将人物性格,心理等通过细节的观察和描述,让读者自己去感受的。因为这类书的这种独特性,孩子阅读时不需要揣摩人物心理,人物性格,不需要通过文字去感受故事中的场景、人物的行为方式等综合因素去促进人物心理的了解等,所以阅读起来完全无障碍,很轻松,或搞笑或刺激,所以孩子们会觉得很开心。 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孩子们来说,这种需求也是合理的。但孩子需要知道,还有同样好看,但更好的书。
2。 这类书都属于“重口味”的,就象孩子们喜欢吃垃圾食品是因为垃圾食品真的好吃(孩子们才不愿意考虑里面的添加剂对身体的害处)。
查理九世就是典型的追求感官刺激的恐怖悬疑书,同时也很搞笑,孩子们一旦开始阅读就往往很快陷进去,希望不停地跟进该作者的后续作品。 我猜这也是那位初三学生说他觉得这类书好于名著经典的地方,是因为这类书可以直接给他们带来快感。&&我这里先简单提一句,孩子们的这种感受没有错,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该怎样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同时帮助孩子能够爱上更好的书,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像那个学生说的被生硬的禁止、甚至没收孩子们在看的书。 没有尊重和理解,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对抗就会一直继续。后面我们再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3。孩子喜欢阅读适合他们理解力的通俗语言, 但如果一本书中为了追求通俗,为了取悦孩子,用粗俗的话来逗孩子开心,就不应该了。
《查理九世》 因为是一套以动漫思维创作的书,所以小说中大量文本直接用了动漫词汇,有些词我琢磨半天也没明白。 “挨了一个栗暴” “扇了一个栗暴”,这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基本是多多妈妈不满意多多时,对他施加的惩罚。 我不懂是打了多多一顿还是什么意思。&&“xx头顶现出三条黑线”, 对于很少看日本动画片的我来说,这句话我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 孩子阅读少儿文学除了通过一个故事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懂得道理外,还有是学习母语语言的一个重要过程。这类书起不到这一重要作用。
4。 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和简单粗暴的思考方式。
虽说我只看了一本,但书中人物就象动画片里演的一样,都是夸张的动作,简单粗暴的语言,动不动就是一顿打。 书中有个叫婷婷的女孩,是班长,但是她动不动就用书砸多多的头顶,以督促他学习。爸爸妈妈更是动辄“栗暴”孩子或骂孩子。(多多的妈妈很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面的围裙妈妈,动辄发怒,或因不理解孩子而选择离开,而且很会变脸,对儿子一副凶相,对到家做客的同学又满脸堆笑。)其实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不理解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国外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也都以此类题材来创作,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不会拿这种不理解这种隔阂来当作笑话,而是认真的深入孩子和家长的内心,通过生活中的事情让彼此看到,并通过沟通、真实的表达,最终使得双方得到心灵层面的和解,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进一步懂得爱的真义。 而查理九世这类书,让孩子们在书中一方面有深深的认同感(因为大多孩子都是得不到家长和孩子理解的),但却从书中无法获得和解的方法,能够在书中看到的就是对抗,和逃避。我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竟然没有一点看到家长和孩子之间彼此试图和解的意向。然而生活绝对不会如此,孩子内心不可能不渴望父母的关注,不可能不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但是作者不关注或者说他自己也没有能力产生对孩子心灵真正的关怀,更不提对青少年成长更多的爱和支持。
5。人物性格的刻板印象,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
书里的人物:
妈妈是个对孩子很刻薄的,儿子多多常常提出古怪问题,妈妈不信任他,给他取外号叫“问题多多”,常常“栗暴”孩子。&&全篇一点感受不到妈妈对孩子最起码的爱。
班长婷婷,学习好,各方面都好,每次帮助多多学习的时候,都是用书砸多多的头,学着老师的样子双手交叉在胸前,脚尖拍打地面,以老师的口气督促差等生多多写作业,否则多多会害她也留在学校继续陪他学习。
虎鲨, 一出场就是臭名昭著、爱打架、随便欺负弱小同学常“拿xx练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小霸王。
扶幽,喜欢搞发明,身体瘦弱,做事慢半拍,胆子胆小。
其实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时,多少也反映了他对于儿童的态度。一方面作者希望表示出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但从人物刻画以及故事发展来看,其实是缺乏对孩子的基本尊重的。因为我在书中没有看到作者对这些缺点累累的孩子的情感关注,没有看到那些孩子的闪光之处,只有孩子们之间的彼此揶揄,感受不到孩子们之间的情感支持。
6。 这套书能鼓励孩子动脑?促进孩子思维发展?
这套书最大的看点,也是被很多支持者看好的地方,就是这本书是一本游戏侦探书,隔不久就有一个被设计进故事的闯关小题目,鼓励读者自己跟着主人公们一起想办法,然后有一个特殊的卡片,可以帮助在书中看到隐藏的答案。 这是模仿托马斯.布热齐纳(奥地利)的《冒险小虎队》的模式。 但是《查理九世》这套书为了实现闯关的目标,在书中故意设计的一些关卡或障碍十分牵强,甚至有些地方的逻辑是错乱的。所以整本书看下来,是混乱的,对孩子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并没有正向的影响。支持这套书的老师和家长说,孩子会因此学会动脑啊,其实促进孩子思维发展的书很多,不至于为了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目的,就鼓励孩子看这种宣传智力闯关,实则逻辑混乱、经不起推敲的书。
7。 鼓励孩子追求“正义、勇敢、智慧”,激发孩子想象力,这是孩子认为这套书应该被支持的另一大原因。
中国流行的少儿小说里,常见的现象就是有鲜明的正向引导。 因为没有这些,可能连出版的可能都没有,所以这几点是一定要表现出来的。但是真正的好书,当我们看到更多世界儿童文学作品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品格养成,都是背后强大的爱和尊重的支撑。没有爱和尊重,来谈“正义、勇敢、智慧”都是空话。孩子看完书,能够感受到,故事在告诉他要勇敢、要有正义感,要有斗智斗勇的能力。但是故事中除了教会孩子鲁莽,不相信大人外,看不到更多教会孩子勇敢智慧的方法。而书中所谓的想象力,也是以极其混乱的缺乏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一点对低龄儿童甚至是有危害的。 冒险类的书国外有很多,但通常是借助魔法的。《神奇树屋》、《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等都是因魔法赋予孩子更多现实生活中不能有的能力,并经由那些魔法或冒险经历帮助孩子的心灵获得成长的力量,进一步懂得爱的真义。贝尔.格里尔斯的《荒野求生》是现实题材的,里面有很多和黑恶势力做斗争的故事,但里面的逻辑不混乱。该有大人出现时大人就会出现,野外的艰难,因为主人公是个训练有素的野外求生高手,也合乎逻辑。
8。 我的孩子已经看了这套书,会有多大危害?
我相信阅读的力量,但一套垃圾书到也不一定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危害。只是如果这种趣味培养起来了,家长再引导孩子看更好的书,可能会遇到些困难,需要花更多精力和孩子沟通。
9。 同学们都在看,所以我的孩子也要看,怎么办?
这种现象是最普遍的,很多孩子要看,并不一定是喜欢,而是因为流行,因为大家都在看,所以希望自己和同学们能够有一定谈资。如果孩子以前已经阅读过大量优秀绘本,并已经读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那么偶尔读几本这类书,家长倒也不必太过紧张,就像我们的孩子偶尔吃点垃圾食品问题不大,天天吃身体就受不了了。所以家长只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聊天,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有沟通有理解,孩子就已经能感受到支持了。
10。 我的孩子目前正在痴迷于这套书,我该怎么办?
就像那个初三同学讲到的,他们上到初中后,老师对看什么书管的很严,同学们就各种对策的偷偷看《查理九世》和《怪物大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们甚至为这个对抗的过程感到兴奋。(“实际经历都能拍一部好莱坞大片了。”)
在前面第2点中,我提到了“没有尊重和理解,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对抗就会一直继续。”所以如果孩子正痴迷于这套书时,家长们先不要紧张,因为这套书即时不推荐阅读倒也不至于对孩子产生影响一辈子的坏影响。 家长们不妨自己也去看,哪怕硬着头皮看一两本。把你看到的和他聊一聊,真正的沟通就开始了,有了沟通,有了理解,也就自然没有了对抗。这时候,家长再把适合他看的同样轻松愉快的书推荐给他,甚至陪他一起读,孩子很快就会从对那套书的痴迷中出来。
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有另外一套书《猫武士》,来自英国,也属于动漫书,我个人也比较抵触,尽管《猫武士》比《查理九世》好很多倍。所以当儿子说同学都在看,让我也帮他买时,我一直不同意,故意拖着,最后实在拖不下去了,我才帮他买了,买了以后,因为他比其他同学看得晚,所以他奋起直追,一直看一直看,想要追上同学们的进度,这个阶段他其他书都不看了,我多少有些担心。后来有一天,我决定自己也看一本,我真的花了很长时间看了半本,因为那种语言风格和故事结构对我来说真的很痛苦,但我还是看了。看了之后,我给儿子写了封信,给他道歉。并把我自己阅读的感受详细讲给他听,我说看这本书时,我哪里感到害怕了,哪里觉得很感动。最后跟他说,以后妈妈要更加相信你,但同时也会给你推荐更值得花时间阅读的书。那天放学,他看完信,能感到他被理解到的喜悦。我就进一步跟他聊,“我看猫武士时,会脊背发凉,很害怕,你有这种感觉吗?” 他说“没有,我认识了很多猫”。 我又问他“那《猫武士》和《爱心企鹅》有什么不同?” 丁丁想了想说“ 《猫武士》让我看到了很多恨,《爱心企鹅》让我看到了爱。” 后来,丁丁跟我说,猫武士我看够了,后面的书不用再买了。昨天回忆这段经历,我又发现我当时的一个想法没有跟他沟通到,昨天又跟他讲,我刚提到猫武士,他就说,我已经对猫武士不感兴趣了。我说我想跟你说的是,当时我不想给你买猫武士,不是阻拦你看这套书,是因为我觉得不值得花钱买这类书。丁丁想了想,说“你当时就应该这样跟我说。” 现在回忆丁丁想要看这套书的想法,是因为他刚转学到新的班级,他渴望能够早些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不希望自己被排斥。如果那时候能够理解到他,或许我能够更好的支持他。
11。 为什么那个初三学生说不愿意读名著经典?
这要看孩子们眼中的经典是哪些,他的文章里提到的不多,只提到了红楼梦和朱自清的《背影》,提到了那些老师推荐的名著深刻的内涵不容易被孩子们理解。 就像前不久,有学校二年级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们买三国,并要求孩子阅读。这类现象在学校确实普遍存在。
《查理九世》这类书能够得以流行,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真正的优秀少儿文学作品因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进入到孩子们的视野,以致于让他们认为名著都是那些上头的,深奥的,费解的甚至令人讨厌的老旧的故事。如果孩子们看过原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原来如此的故事》、《丛林之书》、《秘密花园》、《绿野仙踪》、《柳林风声》 等这些真正属于儿童的百年经典;如果孩子们看过原著的《神奇树屋》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长袜子皮皮》&&《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如果再小的时候,孩子们看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绘本和桥梁书,有家长的陪伴和支持,那么,我相信,他不会到了初三还依旧念念不忘《查理九世》和《怪物大师》给他带来的快感。
刚刚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先生说,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但不该只有快乐,他们也还要从悲伤、挫折、甚至痛苦的经验中去感受更完整地生命。 但这不是孩子的错,我们给孩子的环境里,让孩子们看不到他内心渴望给他带来身心愉悦的好书,自己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几万册优秀童书到不了广大学生的手里。他们看到的要不就是老师要求的太过挑战自己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名著,要不就是那些被删改的面目全非的儿童文学作品,更多的还有来自老师、家长或学习的压力,没有沟通,无法获得理解和支持。那么当他遇到《查理九世》这样的书时,会倍感亲切,感到小小心灵得到了慰籍(就会饥不择食)。
所以当我看到这个初三年级的学生的文章,听到他从口中说出的话时,我能感受到他的愤怒,也深深地同情他。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该不该看《查理九世》这套书的问题,而是,我们该怎样把更加优秀更加适合孩子阅读能力并满足孩子精神需求的书给到他们,努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是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出版社少出一些垃圾书,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再多花一些精力,多认真读一读真正适合孩子的好书,并把这些好书带给孩子们,引领他们更有能力去阅读。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大人去努力。所以,我呼吁家长们自己先要行动起来,为孩子负起应有的责任。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6:54签到天数: 107 天[LV.6]常住居民II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我们家买了一整套,我读了一遍,孩子特别喜欢 据说读了N遍,这书逻辑性特强,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变坏的孩子天天只看《新闻联播》也会变坏。
123549jfdnyx3n3i2puyuu.jpg (184.63 KB, 下载次数: 0)
12:35 上传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幸福 08:24签到天数: 9 天[LV.3]偶尔看看II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远离垃圾读物父母要当好“防火墙”
http://news.cqnews.net/html//content_.htm
【摘要】 最近我到社区两所小学多个班级讲绘本,一年级到四年级,问及孩子们正在读什么书,听到的大都是在校园里流行的《幻想数学大战》、《阿衰》等漫画书,以及《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等一些畅销小说。
最近我到社区两所小学多个班级讲绘本,一年级到四年级,问及孩子们正在读什么书,听到的大都是在校园里流行的《幻想数学大战》、《阿衰》等漫画书,以及《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等一些畅销小说。而当提起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很多孩子都表示没看过,这样的现象引起我很大的忧虑。这不是孩子的错,如何让孩子们读到他们喜爱的也符合他们阅读能力的好书,真是当下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的童书市场异常繁荣也异常混乱,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读物甚至有毒读物。我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会放任自己的孩子随便吃那些不健康的垃圾食品,那么面对垃圾读物,同样需要家长和老师们担起应有的责任,学会识别。这些被我们称为“垃圾读物”的书有哪些特点呢?
1,人物形象刻板,情节及语言“简单粗暴”我不主张孩子大量阅读“漫画书”。这里所说的漫画书,并不是指像《父与子》那样的传统漫画书,而是指近20年来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以日本动漫风格为主的漫画书。这些漫画书人物形象刻板化,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也多呈现简单粗暴的特征,甚至会充斥粗俗的语言。孩子学习压力大,偶尔读些这样的书可以理解,但如果这样的书成为孩子的阅读主食,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2,大量少儿小说只是文字版的动漫书很多流行的文字小说,说是少儿小说,但实际上不过是把漫画书文字化,刻板的人物形象,夸张的动作,搞笑甚至粗俗的语言,就像垃圾食品中的种种“重口味”调味料,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3,缺乏对儿童读者的尊重大量垃圾读物,考虑的只是经济效益,为迎合家长、取悦孩子,故事中充满造作的情感和平庸粗陋的语言,甚至会有混乱的价值观,缺乏对儿童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4,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很多打着发展孩子想象力旗号的童书,生编硬造,故事情节缺乏严谨的逻辑性,词句生硬不自然。这类书如果家长能够认真阅读一两本,就能够识破其拙劣。
5,没有给小读者留下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多流行的少儿小说,没有给小读者留下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故事看似是向小读者传递“勇敢”“正义”等价值观,但缺少故事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真情实感,只是生硬地将某些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强加给孩子。没有自己在故事中真切感受、慢慢懂得的过程,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读物也是缺乏营养的,长期阅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目前童书市场中优秀童书的品种其实很多,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垃圾童书因创作成本低,市场推广投入大,销量惊人,反倒让优秀童书淹没其中。在这种无奈的现实面前,能够改变现状的只有童书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者——孩子的家长们。这些年,很多有责任感的出版社和阅读推广人都在大力推广优秀的阅读理念,推荐优秀的童书,这类信息不难获得。我代表全国所有阅读推广人呼吁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在工作之余,多花一些时间,就像为孩子选择食品一样,认真地为孩子选择图书,当好孩子阅读的“防火墙”。让孩子看到真正的好书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陈科慧,亲子阅读推广人、《格林爷爷的花园》等多本大奖绘本译者,创办的爱丁岛亲子悦读馆入选了2013年北京阅读季“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幸福 08:24签到天数: 9 天[LV.3]偶尔看看II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热销童书《查理九世》之争:被指内容恐怖,出版方称无人投诉(原标题:热销童书《查理九世》之争:被指内容恐怖,出版方称无人投诉)“只有死人才可以看见存在于42号和46号间的44号入口,进入那家店,穿着新买的寿衣,离开人世……”这不是惊悚电影的台词,而是热销儿童读物《查理九世》里的文字。
近日,有读者向澎湃新闻()反映,《查理九世》系列图书内容“阴森、恐怖、荒诞”,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查理九世》是一套国产原创儿童冒险小说,共26册,因故事惊险、刺激深受少儿欢迎,出版社称已累计发行一千万册。但另一方面,不少家长称孩子读完该书后难以入睡,还曾有孩子疑似模仿书中情节上吊身亡。
对此,《查理九世》的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日前回应澎湃新闻称,书的好坏很难判定,这套书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并没有接到过有关恐怖、血腥的投诉。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目前童书出版的门槛较低,销售额达每年数十亿元,大小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童书,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并没有一套针对儿童图书的审查、执法标准,对“恐怖”、“暴力”等元素也界定模糊。
有出版社编辑及学者呼吁,国内出版社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图书分级”制度,根据内容对童书进行分级。
一本什么样的书
<font color="#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在6楼儿童读物室里,随处都可看到封面印着骷髅、鬼魂、凶杀的探险类小说。
在惊险小说专栏下,一排排摆放的都是《查理九世》系列作品,书柜下围坐着一排孩子,人人手捧一本《查理九世》,看得津津有味。一旁的“科普苑”图书区却无人问津。
同样,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里的儿童文学专栏下,也摆放着一排《查理九世》系列。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套书挺多小孩子借的。”
据澎湃新闻了解,《查理九世》是一套国产原创儿童冒险小说,作者为“雷欧幻像”。2013年该书销量爆发,目前已成为超级畅销的儿童读物,2015年,“雷欧幻像”凭借20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在“第十届中国作家榜”中排名第二,《查理九世》系列是他的代表作。
据重庆日报日报道,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月的儿童文学总借阅量排行榜显示,《查理九世》丛书名列榜首。
<font color="#16年4月9日,在上海书城,澎湃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阅读《查理九世》的小读者。
“很好看啊,但晚上不太敢看,有时候会不敢睡觉。”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女生说,班里同学大都很喜欢看《查理九世》,她自己也买了3本,“即使被吓得睡不着觉,但还是很想看。”
而另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则称,看《查理九世》可以锻炼胆量,“我觉得这本书很刺激,故事也很精彩,看了就不想再看其他书了。”
“其实我觉得这种书不太适合小孩子看,看得晚上不睡觉,一睡觉就做噩梦,夜里叫我们。可是他自己很喜欢,一定要买这个,我也没办法。”一名家长一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边按照孩子写的书单,从书架上拿走了两本《查理九世》。
同样的问题,著名教育学博士、《从零开始做父母》的作者“桐桐妈”也面临过。她在微博中写道:小家伙最近迷上了《查理九世》……看得瑟瑟发抖,还是忍不住看。看的时候为了减少内心恐惧,据说是捂着耳朵看,号称这样可以避免被周围的声音惊吓。因为最近看得恐惧,睡觉都不敢一个人睡,下楼都要人陪,还是欲罢不能。
而广西柳州市柳南区的胡女士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曾表示,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喜欢看《查理九世》,曾在日记本中写下“我恨同桌刘某某,我要吃掉她的脑子”。胡女士说:“我真担心孩子会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在豆瓣书评上,《查理九世》系列图书获得了较高评分,但评论褒贬不一。有读者称之为“一生中看过的最好的书”,也有不少读者表示“太吓人”、“不适合孩子阅读”。
摊开图书上吊身亡的孩子
<font color="#12年10月,浙江省奉化市一名12岁学生疑似模仿《查理九世》中的情节,在家上吊自杀。
据都市快报报道,此事发生得毫无预兆,在家长做早餐间隙,孩子将一条湿毛巾绑在房门的透气窗上自杀身亡。而孩子出事时,面朝着一本摊开的《查理九世:恶灵栖息的乌鸦城》。
在该书的镜头十四“暗河魅影”中,主人公们发现一尊石像,其中描述“脸上的表情却有些痛苦,眼中满是绝望、愤怒,一条粗绳紧紧勒在他的脖子上。他的双手向前伸,似乎要向人求救,又像要取下脖子上绳子……多多好几次伸手摸自己的脖子,好像那里也有一条绳似的。”
而镜头十五“勇者的绞刑架”中介绍到,主人公们无法前行,需要找到前进机关,在一幅绞刑的插图下面,有一行文字“正确的解答在135页,快去验证一下吧。”随后在135页,用解密卡覆盖后有几行文字出现:“绞刑架上的勇者伸出手,根据童谣第三部分的提示:看到听到不重要,手里抓着有回报。前进的机关就在勇者手上。”下面是孩子照抄的文字,而自杀时,翻开的书本正停留在这一页。
对以上评论和事件,《查理九世》系列的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部日前回应澎湃新闻,他们未有接到过有关恐怖、血腥的投诉,“我们经常会接到读者来信,都是反映孩子很喜欢这套书;也接到过家长来信,一般都是想要跟作者互动,或帮孩子投稿的,没有听到过什么负面的反馈。”
而该出版社营销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当初选择出版《查理九世》是觉得这套书的文本内容有趣,且属于带工具阅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她认为这套书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鼓励小读者勇敢、迎难而上,虽然有鬼怪,但其实都不是真的。”
对于外界的负面评价,她解释道:“书的好坏很难判定,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说看完书就自杀了,我觉得是夸大了书的作用,自杀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
门槛低、缺标准的童书市场
除了《查理九世》系列,在上海书城的儿童读物室里,还摆放着《一身冷汗:夜半鬼影》、《潘宫的预言:核废墟下的鬼怪》、《汤小团:藏在镜子里的人》等较惊悚的探险类小说,这些书从封面到插图大都充斥着骷髅、鬼怪等画面。
它们是如何出现在儿童读物书架上的?
据“东方大数据”提供的《2015少儿出版阅读现状与未来趋势》显示,近10年间,少儿图书市场以年均10%的增幅增长,童书已然跃升为图书市场的领跑者,在中国畅销书的前100位中,童书超过一半。另据统计,现在中国每年出版童书6亿册,销售总额数十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大蛋糕”,出版社大都想瓜分一块。
“现在理论上是,只要有出版资质的出版社都可以出版童书。”上海一位少儿出版界的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童书出版的门槛较低,市场广阔,大小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童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童书市场的良莠不齐。
除了市场的庞杂,该业内人士表示,儿童图书还存在着审查标准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童书审核和成人图书审核是一样的,但成人有分辨能力,儿童没有。而 净化童书市场 行动,通常就是有人举报广电总局就查,没有人举报很多书就蒙混过关了。”她告诉记者,虽然广电总局会定期审查,但一般只是抽查,效果并不大。
此外,审查中对“恐怖”、“暴力”等元素的定位也不明确。
“恐怖、血腥这些似是而非,检查人员觉得不恐怖就是不恐怖,没有标准。而且现在畅销的童书,多少都会涉及些灵异、暴力,甚至低俗的成分,但孩子喜欢看。”上述业内人士透露,有不少出版社为了逐利,以鬼怪、灵异、恐怖为噱头,抢占市场份额,“只要别太夸张,打个插边球就过去了。”
而书店一般也不会主动放弃这些热销童书,往往把封面惊悚恐怖、标题骇人的图书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少儿读者。
<font color="#月9日在上海书城,澎湃新闻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儿童读物室的营业员:有什么书适合小学生看?她指了指面前的一排《查理九世》:“这个是卖得比较好的”。
“雷欧幻像”的新书《怪物大师》也是目前的畅销图书,据《怪物大师》的出版方接力出版社介绍,《怪物大师》系列从2012年引进至去年年底,发行1060万册,“是目前销售最好的图书。”
面对如此庞杂且繁盛的童书市场,监管又是如何做的?
澎湃新闻拨通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话,接线员表示,如果市面上有童书存在暴力、恐怖等成分,读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广电总局会联系当地有关执法部门进行调查,但目前并没有一套专门针对童书的审查、执法标准。
急需出台的儿童出版管理条例
“现在很多儿童读物都喜欢用一些骷髅、吸血鬼元素,但实际上中西文化还是存在壁垒的。西方孩子有复活节等传统文化氛围,但中国孩子没有这种环境,有时候会比较难接受。”译林出版社儿童读物编辑彭波日前告诉澎湃新闻,她发现,目前市场上很多童书都不太符合儿童心理学。
彭波说,在小学、中学阶段,孩子应该更多接触一些经典文学和励志类文学作品,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长大。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张博也表示赞同,“孩子在小学阶段还是该多看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写作优美的图书,毕竟书是精神食粮,如果不好,不如不吃。”
张博认为,如大自然探险、科学探险等好的探险类小说,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愉快的获取知识。但他指出:“现在市场上的探险小说很多都是灵异和鬼怪故事,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针对目前童书市场的鱼龙混杂,彭波建议,出版社和监管部门要双管齐下:“首先各出版社的儿童读物编辑要把好第一关,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其次,监管部门应该把童书区别于成人图书,出台一套有针对性的儿童出版管理条例,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童书市场。”
澎湃新闻发现,其实,关于儿童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争议,近年来已有成功影响到作品修改的先例。
动画片《熊出没》早些年推出后很快走红,不少家长投诉里面充满暴力内容,不少台词有粗口之嫌。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一场争论,最终,制作方随后修改了部分台词和情节,比如,主人公光头强常骂的“臭狗熊”变成了温情的“小熊熊”,而他常用的猎枪也变成了水枪的模样。
争议已久的童书分级制
彭波提出,国内童书出版社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图书分级”制度,根据内容对童书进行分级。
“分级阅读”观点起源于西方国家,指的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阶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这种方法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港台地区也有了十多年的实践。
比如,英国建议“第四级”的童书由14岁以上的孩子阅读;法国虽未出台相关法令,但出版社在出版童书时会自觉分级或提示,如在书页标注“注意!不适宜夜间阅读”、“适合有经验的读者”等。
中国也曾在2011年公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年)》中提到,要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但并未明确指出纲要执行的具体时间和方案。
据澎湃新闻了解,目前国内有一些出版社已经在尝试分级阅读。其中专业从事青少年读物的接力出版社,可谓是分级阅读的倡导者。
“我们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倡导儿童分级阅读,并与北师大的专家一起研究,开展了首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 接力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陈庸日前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研究,接力出版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主要是印刷分级阅读小册子和儿童阅读书目,供给家长学习,“让家长逐渐接受分级阅读的理念,从而为孩子的阅读把好关。”
对于在国内该如何实施图书分级制,专家和编辑们也各有看法。
“人生的阅读从来都是分级的,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是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曾在首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表示,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阅读行为。
他提出,分级阅读可以从年龄层次区分,把儿童文学分为适合幼儿园学生的幼年文学、适合小学生的童年文学、适合中学生的少年文学这样三个层次。从图与文的比重关系区分,还可以把儿童读物分为图图图——图图文——文文图——文文文,即图画书——桥梁书——文字书三种形式。
但作为出版社编辑,陈庸却认为,分级阅读主要是一种理念,重点是让家长有分级意识,不一定要对每一本书分级。“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是不一样的,像《万物简史》是我们出版给成人的图书,但据我了解,很多小学生也喜欢看。”他认为图书没有严格的标准,细分反而容易造成误导。
对此,作家“桐桐妈”也表示赞同,她认为外国分级阅读的做法值得借鉴,但儿童分级阅读不应太绝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不一样,有的小学生已经可以看中学生的书,这个分级标准很难统一。”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24签到天数: 427 天[LV.9]以坛为家II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为你点个赞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学习 09:44签到天数: 52 天[LV.5]常住居民I
参加活动: 1 次
组织活动: 0 次
对,要读美的,有意义的好书。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加油 07:56签到天数: 682 天[LV.9]以坛为家II
参加活动: 1 次
组织活动: 0 次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喜悦 15:43签到天数: 308 天[LV.8]以坛为家I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刚问孩子,说是看过,不觉得有什么恐怖的,说是侦探小说都这么写的,很正常。
想想日本的柯南之类,感觉确实差不多吧。
看书时,孩子们重在推理, 而不会太在意细节。
这类书,比起“少女之心”一类,应该是健康多了。。。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47签到天数: 291 天[LV.8]以坛为家I
参加活动: 2 次
组织活动: 0 次
我家也有这套书,孩子生日同学送的,女儿好像挺喜欢看的。我没看过,没太关注内容,回去要好好看看。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5:53签到天数: 993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参加活动: 5 次
组织活动: 0 次
正版就可以看看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上去不错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