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的道教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练双修,

正一派的道教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练双修,_百度知道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服务器暂无信息或信息已被删除我要出家修道。请问如果要入南派道教一虎山上宗正一教需要什么条件?_百度知道张三丰和张伯端是主张男女双修派和房中术的吗?
看了他们的名篇,无根树和悟真篇,里面很多提到暗示男女双修的句子,比如“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儿无妻是旷夫。“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休妻谩遣阴阳隔” , “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 , 从这些句子看,就算他们不是双修派,至少他们不是提倡清修的吧?
这些都是以自然之理来比喻修炼中不能偏阴偏阳,这是指己身之阴阳,与他人无关。如果是男女双修,怀孕的应该是女方,怎么反而「男子怀胎笑杀人」呢?比如「休妻谩遣阴阳隔」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这几句诗指出不识真铅真汞,再怎么折腾,也摸不到金丹的边。休妻即独修,绝粒即辟谷,草木金银即外丹烧炼,云霞日月即对日月吐纳。这是呼应序言中指出的「易遇难成」之法: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序言已经指出房中术「求效莫验」、「必难成功」,怎么可能文中还继续鼓吹男女双修呢?读书不要只会寻章摘句,《悟真篇》还有「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有兴趣学还是先去寻师访道吧,得诀归来好看书。不要自己在一边瞎揣摩。
补充:其他楼都很“正规”地按照全真教的说法解释了,道教典籍中的暧昧词汇不是双修不是房中术而是内丹心法云云……这都是全真教自己的解释,毕竟在全真教出现之前,道教的典籍很多了,不可能全毁掉的,全真派既没有这个能耐也没有这个胆识。而且这些书也不一定都是糟粕嘛,所以只能按照禁欲的态度来解释了,所以你会发现,全真之前的道教书籍,不但公开描述性行为,仙人们如黄帝、彭祖还以性能力自傲。但在全真教出现后,所有典籍一旦描述这些以房中术修仙过程,都不忘叮嘱一声:你们呐图样图僧破,这都是比喻句子,都是内丹心法,谁要真那么修炼会走火入魔滴,我们出家人是不会这样滴。还有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代传奇道士吕洞宾,此人以风流擅把妹著称。后来全真教的教义对其多有传承,将其列为“北七真”之一,但摊上这么一个风流的老前辈,无法洗地了怎么办?好办,于是全真教就编造了一个叫颜洞宾的妖人,说风流乱来的那个是颜洞宾,此人多次冒名我教吕祖,实为妖人!这种洗地工作甚至还深入到了民间小说,原版杨家将中帮助辽国入侵宋朝的就是吕洞宾,但为了保护吕祖的名誉,这个锅后来也让颜洞宾背了。——————————————————————————————————————道教对房中术的态度,全真派的崛起是一个大变化。在全真派崛起之前,道教就是一个松散的东西,连是不是个完整的宗教都不好说,这里面混了知识分子炼丹的沙龙聚会组织、混了秘密结社造反的民间邪教组织,但就是没有一点宗教的意思。于是在魏晋时期,就有一些道教的有识之士开始抄袭佛教了,但还是抄的不够具体。等全真派崛起之后,全真派建立了完善的教团组织,制定了完整的戒律,而且严禁房中术和双修这些或者说乌七八糟或者说新婚性教育指南的知识,开始真正形成了宗教。从此之后,道教房中术就只能存在于集合其他杂七杂八教派的正一派门下了。而张伯端及其弟子,后世虽然称为“全真南宗”,实际上这个宗派是被全真后来收编的,不是真的全真。而是旧的,类似知识分子炼丹沙龙的组织。张伯端的时期,全真教还没出现呢,这时候的道教是公开宣传房中术的,如果大伙像学习新婚性知识,就多看张伯端的书,要是成仙了,祝贺你。而张三丰,是云游道士。被朱棣一手扶持的武当派将其称为祖宗,实际上三丰真人就是个云游道士,和其他没有教派教团的散人一样。张三丰时期全真教的理论影响很大,道教一般都不敢公开宣传房中术了,所以张三丰就比较矛盾了,他懂很多房中术的知识,但他个人是不提倡房中术的。至于房中术后来怎么样了?抱着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朴素辩证思想,明朝的伍柳仙派严格履行禁欲的戒律,提倡自己一个人修炼房中术,也就是LUGUAN。这是值得提倡的,而且给现在广大单身男同胞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抱着继续发扬、甚至触类旁通兼修印度瑜伽双修大法的精神,新中国的李一大师秘密传授房中术,最后被大伙打假轰下台了。壮哉我浩南哥王重阳!
都是暗喻,借男女之事描述气血运行,和传统的龙虎、铅汞、日月一个道理。修炼中男女之说一类的东西《青华秘文》上说得很清楚了,问主可以去看看。
以下内容出自暂时无法出版的《道家密宗双修双炼之术》一书_________花酒神仙古到今——明代房中术大宗师张三丰现代人几乎很少不知道张三丰的,特别是金庸在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头塑造出来一代武学大宗师的形象,可谓是极为经典。这个张三丰么,确实是史有其人,其功绩在于开创武当教派,以及创编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是道教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张三丰此人确实是一个隐士型的人物,根据官方正史记载: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又云:“所啖升斗辄尽,或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画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官方正史都出现这么志怪笔记的内容,则其人之神秘可知。不过他在民间名声之大,按照我庸俗化的理解,完全在于他屡次拒绝皇帝的征召,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亲笔手写过诏书,想见其人一面而不可得。人类还有一种庸俗的心理,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那么中国的皇帝,至少是明朝的皇帝则是不认同这一点,反而对这个拒绝征召的道士很是尊崇,即便他死去多年了,还请他担任各种职务,如明英宗朱祁镇封他为元年“通微显化真人”;而明宪宗朱见深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到了嘉靖帝,则再加封为 “清虚元妙真君”。由真人而真仙而真君,可谓是层层加码,一步一个台阶了。不过在这里,我要说张三丰还是一个房中术专家,可能大家又要大跌一次眼镜了。不过只要阅读本书一直到这里的读者,就会知道到了明朝,道教已经发展到内外丹相辅相成的阶段了,即便修炼内丹的最正宗的丹鼎派虽然不行男女双修之术,但是其理论术语却全是拟自于男女交合。像张三丰既然开创了教门,显然也要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潮流,按照今天的话就是主流话语了。这里不妨先来看看后人整理出来的《张三丰全集》,引几段文字:大道本无说,妙理话难彻,玄关一点达摩诀。上至昆仑泥丸顶,下至重渊涌泉穴。铅为母,汞为爹,铅汞阴阳把子结,姹女婴儿一处歇。——《玄关交媾曲》 
颠倒坎中离,龙虎风云会。妙玄一点包天地,毫厘大小人不知,返三回五透天机。离归坎,坎归离,坎离水火运东西,婴儿姹母作夫妻。阴盗阳精取坎实,阳伏阴精补离虚,三三六六分天地。这些功夫非容易,变乾坤漏泄先天气。—— 《阴阳交会曲》
那么他本人对通过性爱养生的态度如何呢?且看他的《金丹破疑直指》,其上说:“世有等小根盲人,见先仙所言外阴阳、外炉鼎、外药物,便执迷以女人为鼎器,诚可哀也。这样无知之徒,岂知清静大道有三身四智、内外鼎炉、内外药物、内外火候之玄哉!岂知万物皆备于我,天地造化皆同我之大哉! ”既然贬低搞男女双修的是“小根盲人”,那么张三丰自己搞的肯定就是另外一套了。他的这一套呢,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政治上的绝对正确,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明朝历代皇帝所推崇,并且到了清代,居然有17个后期的新的道教派门一起尊奉他为祖师的缘故。首先呢?他是一个三教合一的倡导者,认为三教不过是创始人不同而已,内容上都无非是一个“道”字,在追求道的路程上,儒家是“行道济时”,佛家是“悟道觉世”,道家是“藏道度人”,手段不同,其目的则一,就是为了让社会和谐,人间成为天堂,因为在他的文章出现这样的话,就一点也不稀奇了,比如:“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仙家铅汞即仁义的种子”“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总之,是个很道学的人,完全不是金庸小说里头塑造的那个很尊崇个性自由、思想跳跃飞扬的那一个。因此我们在他的《全集》的《》里头,能看到诸如《戒淫篇》、《戒淫文》等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像《戒淫问》就指出:天地生人,禀五行之秀,具两大之精。夫夫妇妇,人道之常;草草花花,狭邪之径。倘窥墙钻穴,越理乱伦,是如豭之寄,狗之合,鸳鸯之在野,鹁鸽之混巢,则人也而等诸禽兽矣。况夫物之蠢然者,亦有时知其配偶,《关雎》定位而不乱,凤凰于飞而长偕,人不如鸟,又何人之足名乎?奈何蚩蚩者氓,不寻礼义之防,每犯邪淫之戒。红颜绿鬓,恩爱相缠,窃玉偷香,颠狂日甚。岂知人同此心,即同此理,人同此理,即同此情。我愿尔欲界中人,于欲淫人妇女时,回头猛省。设若吾妇女被人牵染,枕边调笑,曲尽绸缪,而以己介于其旁,目睹此种情况,未有不刺眼焚心,张……发,奋击交加,刻不容缓者。吁嗟乎!人同此情,即同此理,人同此理,即同此心。污一人污其数世,污他人仍污自己,淫欲之念不可不急除也。犯淫之报,戒淫之书,古圣先贤,条例最多,惟愿回头者,觅而观之。那么呢,他的这些很正统很道学的思想,又怎么会受到后世的欢迎,这就不能不归功于他说唱的天赋了,所谓“化腐朽为神奇”,他就属于那种可以把很深奥的问题通俗化的那种天才。前面我们看过他的《玄关交媾曲》和《阴阳交会曲》,看不懂吧,不好意思,我也看不懂。那么这里再来看看他的说唱组曲《无根树》,其组曲共有24首,这里就只挑出三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雄鸡卵,难抢雏,背了阴阳造化炉。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为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上天堂,极乐方,免得轮回见阎王。一首首都很周杰伦,都很RAP,所以呢,我就偷一下懒,不解说了哈。自己领悟,自己领悟。学仙须是学天仙——道家南宗对内丹学的贡献继陈抟之后,在北宋期间,对道教的炼养及理论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便是张伯端(984—1082年)。此人字平叔,号紫阳山人,浙江临海人,这个地方我呆过,确实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曾中进士,不过官运显然一直很不好,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在他自己所著的《悟真篇.序》除了大吹法螺之外,“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还讲到自己修道的缘起,“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陆诜)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可见他是因为官场不得意,而投身道门,不过他和陈抟一样,很圆通,援佛入道,他在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百岁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里面的四大啊,法界啊之类的说法,明显带有佛教色彩。他对道、儒、释的认识是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不过《佛祖统记》上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甚至《禅宗诗偈》还写了一本可见他对佛教的认识和接受是很深刻的,因此在发展陈抟的内丹学上他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他的这种主张,以修炼性命之说来融贯诸家学说,进而标揭道禅合流的旗帜,因此在理论上也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他又说:“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又云“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根尘身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这些概念其实全是佛家的,可是他作为道教的信徒说起来却张口就来,毫无顾忌。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禅宗讲的是明“性”之学,所以他的“性命双修”搞的是先命后性,也就不能理解了。他的著作不多,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但本本都是经典。可以说,北宋后,道教之主内丹者,莫不祖述《悟真篇》,这本书的内容讲述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及阐发丹经要点、修炼内丹的方法。其地位一向和《周易参同契》相提并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其牛逼不是盖的。在此书中,他说“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他还提出对医学界、气功界非常震撼的观念——“奇经八脉”。如果不知奇经八脉,特别是督、任、冲三脉,便无从谈真气运行,河车搬运,无从谈内景,为了将内丹之学,说的更透彻,他还将其心得浓缩为《金丹四百字》,对于精气神等名词作出了很严格的定义,如“精是元精,非淫泆之精;气是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神是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狞恶如虎。”“心属干,身属坤,故曰乾坤鼎器,阳气属离,阴精属坎,故曰乌兔药物。抱一守中,炼元养素,故曰采先天混元之炁。”张伯端本人似乎对开宗立派没有什么兴趣,他的内丹学传给了石泰之后。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被后世尊为南宗五祖。对于内丹学做进一步推动的则是陈楠。此人号翠虚,人称陈泥丸。他将当时流行的各种丹法进行整理、总结、评论,并分为下、中、上三品,依次称为地仙、水仙、天仙之道。下品丹法修炼之有成,可以获得留形住世地仙之果。是最基本的入门修学法门,修学下品丹法,以卦爻为指导,又以斤两为准绳,次第复杂,法则繁难,主要的理论依据是以精血为铅汞,心肾为水人,精血髓气液为药材,闭咽搐摩为火候,存想升降为运用,正常来讲,一年可初见成效,九年可获圆满成功。故又被称之为“九年关”。进阶中品丹法修炼则以神气为铅汞,子午为水火,五脏为药材,年月日时为火候,抱元守一为运用。修炼的过程中,虽亦以卦爻为指导,却不以斤两为准绳,次第简省,法则较易,故而以口授为主。中士修学此法,百日可初见成效,三年可获圆满成功。成功之后,可以获得入水不溺、出有入无水仙之果。而最终的上品丹法,不以卦爻为指导,也不以斤两为准绳,次等明,法则极易,但是以心传心,靠的是修行者的领悟力。如果误解之后,则能以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清神魂魄意为药材,行住坐卧为火候,清静自然为运用,十月可以“成胎”。获得明心见性、与道合真天仙之果。关于这个成胎,张伯端的《悟真篇》说:“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人圣基。”是可以脱胎换骨,上登天阙,名标仙籍。他的这个修炼方法是先术后道,过程次第分明。此外所传阴阳栽接功夫,在炼精化炁一步,主张由彼家身上采取先天一炁之坎中阳爻,和自家离中真阴合而成丹。至于道教古老相传的其他修炼法门,诸如采战、御女、服气、守顶、运气、咽液、上视、存想之类,则一概被他摒弃,认为“都是旁门不是真”。陈楠在临死的时候将自己一生心得尽传白玉蟾(时年七十八),这位白玉蟾是道家南宗的真正开派创始人,他的本名葛长庚,字如晦,至于他的号,用一车子都拉不走,太多了,我看历史书也算不少,给自己起那么多号的,他是第一个,都不知道用来干嘛用的。他是海南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后来因为“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古代人逃犯的选择不多,不是做和尚,就是当道士,白玉蟾也不例外,于是就遇到了陈楠,师事九年。在陈楠逝后,游历天下,他可能有精神病史,传说他经常“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读者也许会有个疑问,内丹学都流传那么久了,为什么别的人都开不了派,就白玉蟾牛逼了呢?这是因为白玉蟾不但学习内丹,还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着称。宗教要立派,就要吸引信众,而吸引信众,仅仅靠先进的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以完善的宗教仪式,白玉蟾就基本这一点。为了让自己的教门更有说服力,和佛教竞争,他又主张独身清修,并身体力行、终身无娶。这点对道教的未来影响挺大,原来道教虽然有很多禁忌,但是还是可以娶妻生子的。而开了派,广说徒弟的同时,也就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同时汲取了东汉张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白玉蟾所创的道家南宗,一称之为金丹派,这自然是因为修炼内丹的缘故,此外又称之为“紫阳派”,这是因为所尊奉的张伯端的号就叫紫阳。走笔至此,内丹学究竟科学不科学,有没有用,笔者没练过,不好瞎说,不过据说张伯端死后,弟子“用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色皆绀碧”。 而再根据史书记载,他和他徒子徒孙都活的挺长的,张伯端96岁,石泰136岁,薛道光113岁,其他的如陈楠、白玉蟾等都达到高龄,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吧。
悟真篇开宗名义,先来一句“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他所说的大道是什么呢,似乎就是金丹大道,“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那金丹又是指什么呢,他又说了“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否定了导引和服气两派。然后又说,“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又否定了服铅炼汞的外丹术。全篇多次说“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那真铅真汞又是什么呢?说“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于是何为真铅真汞呢?又说“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似乎这长生之药真铅真汞,本就在人身自身去寻了。于是有人便会理解,那这真铅真汞岂不是指人身自身的阴阳龙虎,口为玉池,服还丹饮玉液又是不是呢?紫阳又说了“妥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玉液还丹不是,锁精固阳炼神还脑亦不是,黄庭与参同契中所说的法子,实质上已经都被他否定了。来来去去,依旧是翻来覆去的说“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何为真铅,却也只知道“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时人识不全”。说来说去,依旧只是用着参同契一般的模糊语气以及各种玄虚词汇,仍是没说出什么是真铅真汞。《悟真篇》后序中实际上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比之全篇的诗词歌赋的云山雾绕要更为提纲挈领,“达人心若明镜,鉴而不纳,随机应物,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至上至真之妙道也。”,然而此“无上至真之妙道”,真要看起来,恐怕反倒是释氏的道了。前面说悟真篇全篇云里雾里说来说去,很隐晦但却很明显的否定了房中术、服气引导术、外丹术,却并未说出什么是真的金丹大道。只不过说什么“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为何如此说呢,后面又有“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反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这一句则很明显的说出了,所谓金丹长生之术,只是小道。悟真篇全篇只是在谈论小道吗?真的大道,至妙至微,世人鲁钝,则黄老只得以长生之术诱之。那有什么道能比长生更高更大呢?紫阳说:“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丹法。自后三传于人,三遭祸患,皆不逾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不许。”这位真人之神秘,自不必多言。然而若是这位真人传授的真是所谓丹法吗?恐怕未必。他又感叹“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这里说的,却是什么真如性,因与果,枯与荣,极乐金方。最后一语“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则又是“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之同类的话语了。到了结尾,紫阳说“无为之道,齐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所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有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紫阳之道,我以为实则已入禅宗一流,而不再是什么金丹术,长生法,更不是什么房中术。此趋势再发展,显然便是全真教并尊佛老三教合一,以至完全摒弃修炼以求长生的妄想了。李二曲教人静坐澄心,顾亭林问他此法自何处来,二曲也只是说是采之异域。即便那分明就是佛家禅定之法,他也是不会直说的。最后引《悟真篇》中一首: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不待他生后世,现前获佛神通。自从龙女着斯功,尔后谁能继踵。--观点部分采自李申《道教简史》,部分是本人瞎扯。
这个深奥的问题是怎么出现在“游戏”话题下的。。。
太极是一黑一白,一阴一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互根,不能单独存在。男为阳,女为阴,阴阳互补,子孙满堂。 道家有双修,佛家有欢喜佛。 题主看到的句子都是正常的句子不算双修派。@文谦 还是你讲这个比较在行(^_^)
不太可能是他俩开端。白行简差不多776年生人,张伯端983,晚了200多年呢。张三丰更别说了,1247年。。。白老爷子写《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时他俩爷爷都还没投胎
紫阳真人的《悟真篇》后世以清净法和栽接法来注的都有,朱元育《悟真篇阐幽》即全以清净法来解,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则是双修解法。张伯端传刘永年——翁保光一系即栽接法。 张三丰一派丹法本身融清净丹法与栽接法于一体,而又别开一系,可见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中对三丰一派介绍。三丰祖于《大道论》与《玄要篇》中均有透露,玩李涵虚真人的《无根树二注》,即以栽接法来解《无根树》。但是栽接法与房中术是不同的,历代祖师均有斥辟,《悟真篇》“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堤多少人”,《大道论》“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
题主,你对丹道的了解还不多。他们说的不是男女双休,而是用两种有阴阳属性的东西来双休,也就是真铅和真汞。真铅和真汞都是人身上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然后用这两种东西在自己身上交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也就是金丹,低级别的金丹也叫元婴。总个悟真篇写的都是这个过程与方法。其他的你自己去悟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南正一道教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