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解放,河口更衣室 英文北部有一圆形木屋,四周没有门,里面有宝藏,要从下面的洞滑进

& 当你去到那些真的小众的地方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当你去到那些真的小众的地方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越来越拒绝从众,追求小众的玩家们,你们真正去到过哪些小众地方?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我不知道曾去过的Playa Conchal(哥斯达黎加)、Bug?ynes(挪威)、萨利萨尔卡(芬兰)、桑给巴尔(坦桑尼亚)、Ketchikan(阿拉斯加)、Skagway(阿拉斯加)这些地方算不算小众,因为至少它们隶属片区的名字大家多少都该听过~但接下来要细致说的这个,Providenciales,绝对算得上超小众了~哪里:Providenciales,隶属于Turks and Caicos Islands。暂无标准中文名,只有一个超级长的译名“普罗维登西亚莱斯岛”~在哪儿:位于北美一个小到地图上难以辨认的群岛国家,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玩什么:(据说)岛上的Grace Bay是西半球最高级别的海滩之一,比加勒比海的其它地域更加纯净,因而也成为美国人的一个小众度假地。亮点:&日落绿闪:在《加勒比海盗3》中,当大家试图逃离David Jones的魔狱,地图上曾有过一句指示,“Over Sunrise sets flash of green"。这种日落前海面上一闪而逝的“Green Flash”,被海盗们认为象征着一个灵魂重返世间。听起来很魔幻,但绿闪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天气晴朗,大气澄澈,在Providenciales的海平线上,有时就会出现这道转瞬即逝的独特绿闪。(图源自《加勒比海盗3》,图侵删)&海边骑马:骑马漫步在水清沙幼的海岸线上,也是这里非常常见的活动。&潜水:(据说)拥有许多世界顶级的潜点,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国际声誉:Providenciales是Turks and Caicos Islands(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最发达的岛屿,被世界旅游奖及《Conde' Nast》杂志连续多年评为“最佳沙滩”(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为何去:上面说了这么多,但为什么我会选择这座奇特的小岛呢?与其说是我选择了它,不如说是它召唤了我。因为一切起源于一封JetSetter发来的deal email…女生就是这么冲动容易剁手的生物……那时的我刚刚在美国开始第一个学期,临到期末时课业、心理、身体的压力都膨胀到了极点。那封邮件轻飘飘地从天而降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奇怪的地方。然而画面上的英式庄园,蔚蓝海岸,带着舒爽海风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地就点开了它。其实那只是一个10% off的酒店coupon,标准的商业拉新手段,但看完酒店介绍,我就知道自己需要这样一个假期,彻底地逃离现在的环境。(上图源于JetSetter,图侵删)(上图源于JetSetter,图侵删)于是我迅速地订好了酒店,订下了去往这座小岛的机票。这甚至不能算是一场旅行:没有做任何功课,没有任何攻略,只是一个周末多加了两天,一个酒店,一对儿往返机票。算起来应该是一次临时起意的度假。然后在新一个学期的伊始,我带着作业,开始了人生里第一次的独自旅行。因为那时还没有开始学用单反,也没有喜欢上摄影这件事,照片很少,质量也很差,大家只能凑合看啦~&& 去程路上,云朵宛如棉花糖一般&&落地后的签证也很随意,签证官不小心写错了可停留的月份,现在也留着那笔修改的痕迹~~&&一路前往酒店的路上没有照相,但那是一个典型的第三世界度假国家:酒店外是破到让人担心的街道,而酒店里却是舒适的天堂庄园。(上图源于JetSetter,图侵删)&&Check-in的管家看到我兴奋得不行,他从没见过中国人,即使亚洲面孔也非常少见。一路走到房间,我感觉自己像马戏团一样被侧头参观…其实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很简单,逃离巴尔地摩那令人窒息的环境,来这里放松顺便写作业。于是到了酒店,就开始忙碌地干活了…TvT…&&现在看看那时的照片,才明白酒店的沙滩的确一如赞誉中那样棒。即使在阴天下手机随意的一拍,也掩盖不住它细软有如面粉一般的质地。真是奇怪当时竟没懂得好好欣赏。躺在海边看书时,有当地人跑来热情地打招呼,他说自己很少见到黄色皮肤,格外意外想要留念…&& 我在那里时,自然是没有看到绿闪这极特殊的光景的。老实说我去那里的时候,都不知道它会有独特的绿闪现象。然而太阳慢慢落下,恋人牵手走过,海风里没有孩子和人群的喧嚣,只有纯粹的大海的声音。这一切构成了心里面一幅很美的画面。夜晚的星空是不是璀璨已经记不起了,只是记得那大海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我独自坐在泳池的躺椅上写着paper。写累了跳进水里游一圈泳,伸个大大的懒腰。那滋味舒爽得很。以上,就是我和这座奇妙小岛的邂逅。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甚至也没什么好看的图片。分享上来,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记住它的名字,叫做Providenciales,在它的Grace Bay,有面粉沙滩,有玻璃海,还有日落前独特的绿闪转瞬而逝。(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关于Providenciales以及Turks & Caicos的故事就说这么多,下面也简单列一下之前提到的其它几个目的地吧~1. Bug?ynes(挪威)这是位于挪威东北部一个北冰洋边的小渔村,全村人数只有230人,由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当村长。来到这个小村落全因机缘巧合,原本在芬兰萨利萨尔卡度假的我们继续驱车向北,穿越边境,到达了这个深入北极腹地500公里的北冰洋村落。虽在挪威境内,但基本都是芬兰人口。对于吃货而言,这里是挪威帝王蟹的一个重要产区。而我们去到这个小村,完全是为了完成“北冰洋跳海裸泳”这个壮举。你没听错,就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隆冬时分,先蒸好桑拿,然后直接跑到北冰洋边,噗通扎个猛子~来个难忘的芬兰浴~在哪儿:北冰洋边,北纬70度的高寒带小渔村玩什么:捕捉帝王蟹;观鸟;潜水;冬季可以洗芬兰浴跳海…&&隆冬一月底,日照每天只有短短的三四个小时,天上飘着雪,远方的北冰洋笼罩在迷雾里,整个小村落都是灰蒙蒙的。&&蒸完桑拿浴要从岸上跑到海边,目测大约两百米的距离哦~&& 下午2点,太阳落山,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只有室外一个孤独的吊车下闪着橙红色的光。这是我到达过的最北的维度,留作纪念~2. 萨利萨尔卡(芬兰)萨利萨尔卡是深入北极腹地260公里左右的小镇,虽然人迹罕至,然而却是欧洲人喜爱的滑雪胜地,尤其是越野滑雪。来到这里,除了滑雪,传统的狗拉雪橇、雪地摩托等冰上运动也不会少。当然最妙的还是午夜造访的极光,那种躺在床上看到极光在头顶变幻莫测的风情,是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体验。在哪儿:芬兰拉普兰地区,距离罗瓦涅米(北极圈上的城市)约260公里这里的冬天,浩大的森林里听不到人的喧嚣。齐腰深的雪野里,偶尔跑过驯鹿与狐狸的踪迹,宛若一场雪国童话,安静得仿佛能听到精灵在林间穿行。世界最美十大酒店之一的玻璃穹顶酒店,也座落在这座美丽的小镇。若是运气好,入夜时分,极光在头顶上方舞动,躺在床上就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而除去这家提前半年都未必能订到的酒店,萨利萨尔卡的森林小木屋,也带着浓浓的童话味道。即使在光污染较为严重的度假村,当欧若拉造访,也依然清晰到让人忘记呼吸。同行的芬兰向导告诉我,他虽是赫尔辛基人,但每年冬季都要花上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住在这里,因为太喜欢。若你爱雪,爱安静,不妨把下一个冬季选择在这里。住一间雪中小木屋,自己劈柴生火,细听闲庭雪落。当夜色降临,屋外或是大雪纷飞,或是极光曼舞。这样的慢时光,一定会是一段极为美好的记忆。3.&Playa Conchal(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一个小小的国家,算小众,但却算不上鲜有人知。来到这里探秘火山、森林、飞鸟、走兽,是来到中美的游客喜欢的旅行方式。而我所提到的这个Playa Conchal,是位于北部的一个海滨城市,来到这里的原因,如果我没记错也是和Providenciales一样,受到了酒店的召唤……那是在结束了Providenciales的假期不久后,哥斯达黎加一家度假酒店的邮件也闯入了视野。于是在学期结束后,来到这里过了一个美美的圣诞节。在哪儿:哥斯达黎加西北部,临近机场Liberia在这里第一次体验了海边骑马,邂逅了绚丽的火烧云,尝试了树顶飞跃。但遗憾的是那时刚刚开始体验旅行的我,还只是在度假上浅尝辄止,并没有去到哥斯达黎加深处更广阔的雨林与火山。也并没有顺路再去它周边的一众中美国家,如今回到国内想再去,看到高昂的机票价格有种深深的悔不当初的感觉……在海边踏浪骑马,快哉哦~热带地区的植物也是与众不同~酒店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浣熊,拉帮结派偷吃东西~在热带的人们怎么过圣诞?30多度的高温里,这…也许是最尴尬的一棵圣诞树……来到这里也不容错过尝试树顶飞跃,其实一点都不危险~高高的索道上教练带着你飞跃树顶而过,旁边也许会遇到猴子~4. 桑给巴尔(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这个名字相对上面的那些,应该更为人熟知一些~至少在它的版块下已经开始有游记了…这是个坐落在印度洋上的顶级海岛,它贫穷、鲜为人知,却坐拥能敌马代顶级岛、远胜大堡礁的细软幼沙。在桑给巴尔,多元的文化清晰地碰撞在岛屿的每一个角落。长期的苏丹统治让岛上的居民结构与坦桑尼亚内陆大不相同,90%的居民都是穆斯林。然而在城中高高的宣礼塔边,却又遗留着19世纪早期殖民者带来的基督教堂。阿拉伯人在海边建筑了坚固的城堡,英国人带来了洋房,而曲径通幽的转角处却满是印度风情的繁复花纹。在哪儿:坦桑尼亚离岛海豚湾里栖息着常年来此觅食的野生海豚,如果喜欢可以下海与它们共泳~别问我海面上那些白花花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我们的小船被这场暴雨淋得只能用小桶装满水往船外到么?= =…在这里的海岸,即使是公共海滩,也有着有如面粉一般细腻的顶级白沙滩。更遑论度假酒店的私人沙滩了。对于刚刚体验了东非大草原上Safari的游人,来到这里享受海浪与沙滩,也会是为东非的行程画上一个还算完美的句号。不妨一试哦。5. Skagway(阿拉斯加) & 6.&Ketchikan(阿拉斯加)这两个地方都是阿拉斯加的海滨城市,也和楼上的桑给巴尔和Playa Conchal一样,小众,却算不上鲜有人知,去到这里是在一次Alaska的游轮上。Skagway又被叫做北风之城,这里的风几乎终年不息。淘金热让这座小镇慢慢发扬了起来,然而真正让它进入游人视野的,是在Yukon山上的White Summit Pass小火车。乘坐淘金时代的老式火车,横跨美国与加拿大两国,行驶在山涧,沿途风光变幻莫测,雪山、冰河、森林、瀑布接踵而至,俨然是一场视觉盛宴哦。而Ketchikan相比Skagway就更小了一些,只有几千个居民,却是大批鲑鱼回游重要的停靠点。这座小城与外界交通不便,因此来到这里的多为游轮客人,每年也只有在5-9月的游轮航行季才能迎来游客,其它时间的小城被当地人戏称宛若一座“ghost town”。
我不知道曾去过的Playa Conchal(哥斯达黎加)、Bug?ynes(挪威)、萨利萨尔卡(芬兰)、桑给巴尔(坦桑尼亚)、Ketchikan(阿拉斯加)、Skagway(阿拉斯加)这些地方算不算小众,因为至少它们隶属片区的名字大家多少都该听过~但接下来要细致说的这个,Providencia...&
我不知道曾去过的Playa Conchal(哥斯达黎加)、Bug?ynes(挪威)、萨利萨尔卡(芬兰)、桑给巴尔(坦桑尼亚)、Ketchikan(阿拉斯加)、Skagway(阿拉斯加)这些地方算不算小众,因为至少它们隶属片区的名字大家多少都该听过~但接下来要细致说的这个,Providenciales,绝对算得上超小众了~哪里:Providenciales,隶属于Turks and Caicos Islands。暂无标准中文名,只有一个超级长的译名“普罗维登西亚莱斯岛”~在哪儿:位于北美一个小到地图上难以辨认的群岛国家,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玩什么:(据说)岛上的Grace Bay是西半球最高级别的海滩之一,比加勒比海的其它地域更加纯净,因而也成为美国人的一个小众度假地。亮点:&日落绿闪:在《加勒比海盗3》中,当大家试图逃离David Jones的魔狱,地图上曾有过一句指示,“Over Sunrise sets flash of green"。这种日落前海面上一闪而逝的“Green Flash”,被海盗们认为象征着一个灵魂重返世间。听起来很魔幻,但绿闪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天气晴朗,大气澄澈,在Providenciales的海平线上,有时就会出现这道转瞬即逝的独特绿闪。(图源自《加勒比海盗3》,图侵删)&海边骑马:骑马漫步在水清沙幼的海岸线上,也是这里非常常见的活动。&潜水:(据说)拥有许多世界顶级的潜点,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国际声誉:Providenciales是Turks and Caicos Islands(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最发达的岛屿,被世界旅游奖及《Conde' Nast》杂志连续多年评为“最佳沙滩”(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为何去:上面说了这么多,但为什么我会选择这座奇特的小岛呢?与其说是我选择了它,不如说是它召唤了我。因为一切起源于一封JetSetter发来的deal email…女生就是这么冲动容易剁手的生物……那时的我刚刚在美国开始第一个学期,临到期末时课业、心理、身体的压力都膨胀到了极点。那封邮件轻飘飘地从天而降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奇怪的地方。然而画面上的英式庄园,蔚蓝海岸,带着舒爽海风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地就点开了它。其实那只是一个10% off的酒店coupon,标准的商业拉新手段,但看完酒店介绍,我就知道自己需要这样一个假期,彻底地逃离现在的环境。(上图源于JetSetter,图侵删)(上图源于JetSetter,图侵删)于是我迅速地订好了酒店,订下了去往这座小岛的机票。这甚至不能算是一场旅行:没有做任何功课,没有任何攻略,只是一个周末多加了两天,一个酒店,一对儿往返机票。算起来应该是一次临时起意的度假。然后在新一个学期的伊始,我带着作业,开始了人生里第一次的独自旅行。因为那时还没有开始学用单反,也没有喜欢上摄影这件事,照片很少,质量也很差,大家只能凑合看啦~&& 去程路上,云朵宛如棉花糖一般&&落地后的签证也很随意,签证官不小心写错了可停留的月份,现在也留着那笔修改的痕迹~~&&一路前往酒店的路上没有照相,但那是一个典型的第三世界度假国家:酒店外是破到让人担心的街道,而酒店里却是舒适的天堂庄园。(上图源于JetSetter,图侵删)&&Check-in的管家看到我兴奋得不行,他从没见过中国人,即使亚洲面孔也非常少见。一路走到房间,我感觉自己像马戏团一样被侧头参观…其实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很简单,逃离巴尔地摩那令人窒息的环境,来这里放松顺便写作业。于是到了酒店,就开始忙碌地干活了…TvT…&&现在看看那时的照片,才明白酒店的沙滩的确一如赞誉中那样棒。即使在阴天下手机随意的一拍,也掩盖不住它细软有如面粉一般的质地。真是奇怪当时竟没懂得好好欣赏。躺在海边看书时,有当地人跑来热情地打招呼,他说自己很少见到黄色皮肤,格外意外想要留念…&& 我在那里时,自然是没有看到绿闪这极特殊的光景的。老实说我去那里的时候,都不知道它会有独特的绿闪现象。然而太阳慢慢落下,恋人牵手走过,海风里没有孩子和人群的喧嚣,只有纯粹的大海的声音。这一切构成了心里面一幅很美的画面。夜晚的星空是不是璀璨已经记不起了,只是记得那大海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我独自坐在泳池的躺椅上写着paper。写累了跳进水里游一圈泳,伸个大大的懒腰。那滋味舒爽得很。以上,就是我和这座奇妙小岛的邂逅。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甚至也没什么好看的图片。分享上来,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记住它的名字,叫做Providenciales,在它的Grace Bay,有面粉沙滩,有玻璃海,还有日落前独特的绿闪转瞬而逝。(上图源于网络,图侵删)关于Providenciales以及Turks & Caicos的故事就说这么多,下面也简单列一下之前提到的其它几个目的地吧~1. Bug?ynes(挪威)这是位于挪威东北部一个北冰洋边的小渔村,全村人数只有230人,由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当村长。来到这个小村落全因机缘巧合,原本在芬兰萨利萨尔卡度假的我们继续驱车向北,穿越边境,到达了这个深入北极腹地500公里的北冰洋村落。虽在挪威境内,但基本都是芬兰人口。对于吃货而言,这里是挪威帝王蟹的一个重要产区。而我们去到这个小村,完全是为了完成“北冰洋跳海裸泳”这个壮举。你没听错,就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隆冬时分,先蒸好桑拿,然后直接跑到北冰洋边,噗通扎个猛子~来个难忘的芬兰浴~在哪儿:北冰洋边,北纬70度的高寒带小渔村玩什么:捕捉帝王蟹;观鸟;潜水;冬季可以洗芬兰浴跳海…&&隆冬一月底,日照每天只有短短的三四个小时,天上飘着雪,远方的北冰洋笼罩在迷雾里,整个小村落都是灰蒙蒙的。&&蒸完桑拿浴要从岸上跑到海边,目测大约两百米的距离哦~&& 下午2点,太阳落山,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只有室外一个孤独的吊车下闪着橙红色的光。这是我到达过的最北的维度,留作纪念~2. 萨利萨尔卡(芬兰)萨利萨尔卡是深入北极腹地260公里左右的小镇,虽然人迹罕至,然而却是欧洲人喜爱的滑雪胜地,尤其是越野滑雪。来到这里,除了滑雪,传统的狗拉雪橇、雪地摩托等冰上运动也不会少。当然最妙的还是午夜造访的极光,那种躺在床上看到极光在头顶变幻莫测的风情,是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体验。在哪儿:芬兰拉普兰地区,距离罗瓦涅米(北极圈上的城市)约260公里这里的冬天,浩大的森林里听不到人的喧嚣。齐腰深的雪野里,偶尔跑过驯鹿与狐狸的踪迹,宛若一场雪国童话,安静得仿佛能听到精灵在林间穿行。世界最美十大酒店之一的玻璃穹顶酒店,也座落在这座美丽的小镇。若是运气好,入夜时分,极光在头顶上方舞动,躺在床上就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而除去这家提前半年都未必能订到的酒店,萨利萨尔卡的森林小木屋,也带着浓浓的童话味道。即使在光污染较为严重的度假村,当欧若拉造访,也依然清晰到让人忘记呼吸。同行的芬兰向导告诉我,他虽是赫尔辛基人,但每年冬季都要花上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住在这里,因为太喜欢。若你爱雪,爱安静,不妨把下一个冬季选择在这里。住一间雪中小木屋,自己劈柴生火,细听闲庭雪落。当夜色降临,屋外或是大雪纷飞,或是极光曼舞。这样的慢时光,一定会是一段极为美好的记忆。3.&Playa Conchal(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一个小小的国家,算小众,但却算不上鲜有人知。来到这里探秘火山、森林、飞鸟、走兽,是来到中美的游客喜欢的旅行方式。而我所提到的这个Playa Conchal,是位于北部的一个海滨城市,来到这里的原因,如果我没记错也是和Providenciales一样,受到了酒店的召唤……那是在结束了Providenciales的假期不久后,哥斯达黎加一家度假酒店的邮件也闯入了视野。于是在学期结束后,来到这里过了一个美美的圣诞节。在哪儿:哥斯达黎加西北部,临近机场Liberia在这里第一次体验了海边骑马,邂逅了绚丽的火烧云,尝试了树顶飞跃。但遗憾的是那时刚刚开始体验旅行的我,还只是在度假上浅尝辄止,并没有去到哥斯达黎加深处更广阔的雨林与火山。也并没有顺路再去它周边的一众中美国家,如今回到国内想再去,看到高昂的机票价格有种深深的悔不当初的感觉……在海边踏浪骑马,快哉哦~热带地区的植物也是与众不同~酒店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浣熊,拉帮结派偷吃东西~在热带的人们怎么过圣诞?30多度的高温里,这…也许是最尴尬的一棵圣诞树……来到这里也不容错过尝试树顶飞跃,其实一点都不危险~高高的索道上教练带着你飞跃树顶而过,旁边也许会遇到猴子~4. 桑给巴尔(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这个名字相对上面的那些,应该更为人熟知一些~至少在它的版块下已经开始有游记了…这是个坐落在印度洋上的顶级海岛,它贫穷、鲜为人知,却坐拥能敌马代顶级岛、远胜大堡礁的细软幼沙。在桑给巴尔,多元的文化清晰地碰撞在岛屿的每一个角落。长期的苏丹统治让岛上的居民结构与坦桑尼亚内陆大不相同,90%的居民都是穆斯林。然而在城中高高的宣礼塔边,却又遗留着19世纪早期殖民者带来的基督教堂。阿拉伯人在海边建筑了坚固的城堡,英国人带来了洋房,而曲径通幽的转角处却满是印度风情的繁复花纹。在哪儿:坦桑尼亚离岛海豚湾里栖息着常年来此觅食的野生海豚,如果喜欢可以下海与它们共泳~别问我海面上那些白花花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我们的小船被这场暴雨淋得只能用小桶装满水往船外到么?= =…在这里的海岸,即使是公共海滩,也有着有如面粉一般细腻的顶级白沙滩。更遑论度假酒店的私人沙滩了。对于刚刚体验了东非大草原上Safari的游人,来到这里享受海浪与沙滩,也会是为东非的行程画上一个还算完美的句号。不妨一试哦。5. Skagway(阿拉斯加) & 6.&Ketchikan(阿拉斯加)这两个地方都是阿拉斯加的海滨城市,也和楼上的桑给巴尔和Playa Conchal一样,小众,却算不上鲜有人知,去到这里是在一次Alaska的游轮上。Skagway又被叫做北风之城,这里的风几乎终年不息。淘金热让这座小镇慢慢发扬了起来,然而真正让它进入游人视野的,是在Yukon山上的White Summit Pass小火车。乘坐淘金时代的老式火车,横跨美国与加拿大两国,行驶在山涧,沿途风光变幻莫测,雪山、冰河、森林、瀑布接踵而至,俨然是一场视觉盛宴哦。而Ketchikan相比Skagway就更小了一些,只有几千个居民,却是大批鲑鱼回游重要的停靠点。这座小城与外界交通不便,因此来到这里的多为游轮客人,每年也只有在5-9月的游轮航行季才能迎来游客,其它时间的小城被当地人戏称宛若一座“ghost town”。
: 雪地里穿比基尼我是真心服气的,想知道这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全球范围内我去过最小众的地方也许是波罗的海三国这个奇葩的欧洲了,至于体验和感受,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聊上几个小时.....嗯,我去倒杯水,也请你把手机充上电,连上WIFI,准备好纸巾和尿不湿,点外卖了吗?没点可以私信我地址,我请你吃啊!因为我一直都特别感激有人能听完我在环波罗的海三国这条路上的故事,它实在是太漫长了,但尿点绝对够多,不罗嗦了,上课!1、旅行背景波罗的海三国相对于旅游产业较为成熟的德法意等西欧国家来说,这里可谓是欠发达地区了。既没有精致美观的童话城堡也没有摆满琳琅满目商品的大都会,但它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使之成为了整个欧洲大陆的中心,而悠久的历史也使其更具传奇色彩。关于这次跋山涉水的长途远征,我用脚步丈量了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绵长的国境线与海岸线,由北向南,由东至西,顺时针方向把三个国家环行了整整一圈。在塔尔图与国家地理结缘,在里加邂逅蓝色多瑙河入海的宁静,在维尔纽斯老城欣赏日落壮丽的晚霞,太多美好的瞬间凝固成一张张照片。富有传奇色彩的十字军东征、利沃尼亚骑士团的覆灭、斯大林的强取豪夺、波罗的海之路的惊天壮举...作为欧洲的十字路口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在它们的历史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激战,同时也沉淀下来一股子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独立”,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向往,而“信仰”成为了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耀。种种过往,历历在目。不论是当地的民风民俗还是历史趣闻,我都可以拉着你的小手儿说上几天几夜。2、旅行方式自驾,这么“作死”的一段行程不自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地的跨国大巴有时需要等上半天才有一辆车。总时长:21天,总里程:3500公里,起点:塔林 Tallinn,终点:塔林 Tallinn。具体线路:塔林 Tallinn - 拉赫马国家公园 Lahemaa National Park - 拉克韦雷 Rakvere - 塔尔图 Tartu - 雷泽克内 Rezekne - 陶格夫匹尔斯 Daugavpils - 维尔纽斯 Vilnius - 特拉凯 Trakai - 考纳斯 Kaunas - 十字架山 Hill of Crosses - 希奥利艾 Siauliai - 克莱佩达 Klaipeda - 库尔斯沙嘴 Curonian Spit - 奈达 Nida - 库尔迪加 &Kuldiga - 包斯卡 Bauska - 尤尔马拉 Jurmala - &里加 Riga - 锡古尔达 Sigulda - 采西斯 Cesis - 戈雅国家公园 &Gauja National Park - 派尔努 P?rnu - 穆胡岛 Muhu - 萨列马岛 Saaremaa - 塔林 Tallinn3、旅行感受3.1、【浮夸的爱沙尼亚】看到上面这座建筑了吧,看到这个浮夸的花园了吧,大红大绿的天天跟过圣诞节似的。这就是爱沙尼亚著名的卡利科治皇宫了,1718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在此修建了它作为临时的避暑住宅,目前王宫开辟为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收藏国际艺术品。还有这个城堡,右边是博物馆,左边是客房。能够住在百年以上历史的博物馆里是它给人最大的震撼。阿拉斯奇夫城堡 Alatskivi Castle是一座16世纪的庄园,在19世纪经过了重建,拥有新哥特式风格。城堡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只有4间客房可以提供住宿服务。我建议你一定要提前预定,不管哪个户型只要能订上就谢天谢地了。城堡的主人原来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各种老式照相机、摄影机摆满了一面墙。同时他还拥有小提琴、钢琴、油画、裁缝...等等各式各样的爱好,看来有钱人就是闲得慌啊,尤其这种大地主,整天啥也不用干就衣食无忧了,整座博物馆里的收藏品都属于这个家族。城堡庄园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大的,包含了一座教堂、山坡上的储藏洞、可以报名参加徒步探索的森林等。同时这里也是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人文景点之一,那个明显的国家地理标志坐落于城堡后面的草坡下面。城堡四周环绕着湖泊,距离其中最近的阿拉特斯基韦湖(Alatskivi Lake)只有200米。这家一体店原本是一座炼金术士工坊,后来改造成为了餐厅,提供当地特色的红色啤酒和美食。与汉莎酒店的餐厅一样,一到晚上气氛就完全变为酒吧和夜店,每周五和周六都会举办音乐会。它是全世界屋顶最高的餐厅,已经被纳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有还有,这家床尾带电动伸缩柜子和Ps游戏机的Padaste庄园,它可是“SLH”全球奢华精品酒店的一员,相对于万豪旗下各家的现代化和成熟服务而言,该联盟下的大多数酒店和度假村在提供一流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原始的本土风情。酒店在Booking上的评分高达9.4,作为一座建于16世纪的古老庄园改造而成的奢华酒店它有着一切与之匹配的设施与服务。小型Spa、露天烧烤、冬季花园里的烛光晚餐等等度假项目一应俱全。餐厅供应各种爱沙尼亚美食,菜肴中的香草和绿色蔬菜均产自庄园的私人花园。工作人员还可以安排小艇出租服务以及山地自行车、垂钓之旅和骑马等活动,所有客人都可以在该地区参与狩猎和由向导带领的自然漫步。一顿晚餐吃了三个半小时刚吃到第2道甜点的我真的醉了,每道菜上桌之前管家都会先让你品尝一杯不同口味的葡萄酒,七杯葡萄酒分别来自全球各大洲产区可谓匠心独特,每道菜品的摆盘都采用当地特色的原生态产物,从池塘的鹅卵石到来自庄园林地上的鲜苔藓,每个细节都有所把握且点到为止,而至于味道,处在此情此景的人们早已不再关心了吧。餐厅提供两种套餐供客人选择并没有单品可点,而且两种套餐都是由主厨亲自料理,所以品质可谓上乘。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我选择了220+8(服务费)欧一位的顶级套餐,内容包括7种不同口味的葡萄酒+5道开胃菜+3道主菜+3道甜品。由于每道菜品都是由主厨亲自料理所以比较耗时,上桌时管家会详细为你介绍菜的烹调方法以及原料的来源,同时也会邀请你马上品尝一点并认真询问你的感受,对于不太爱吃西餐的人来说这真的有点过于形式主义了。最后一道甜品撤盘的时候桌子上一共剩下了9只酒杯,矿泉水+香槟+7种葡萄酒所用的不同酒杯大大小小丰富至极,建议不慎酒量的小伙伴来此可以不点顶级套餐,相比一般的套餐差别就在7杯红酒和1道主菜1道甜点而已。爱沙尼亚老百姓有着跟天朝人民一样的爱好——买房!甭管自己住还是出租开民宿,塔林老城区外的大多数公寓都是空的,囤房子这事儿上他们一点儿都不像其它欧洲地区的人。可能也是因为房价便宜吧,一套60平左右的公寓大概人民币几十万就搞定了。3.2、爱打电话的波罗的海人民年轻的爱沙尼亚姑娘在花园中遛狗。我发现不管是爱沙尼亚还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街上的人们都特别爱打电话,就连开车的时候也一样,不知道哪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据说爱沙尼亚的人口组成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很多女孩到了年纪都嫁不出去,这点我没能找到实际的证据,不过留意了街上的人群的确女性较多。在卢班斯湖短暂停留了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我继续上路,沿途基本都是广阔的林地,零星几块小的牧场点缀其中。到这里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地广人稀,车都开出去好几十里地了也不见有一户人家,而有人家的地方往往也不是聚群而居,独门独院的独户情况太普遍了,后来了解到这种小户住的基本都是家里的长者,年轻人在几十公里外的镇子上工作,每周从镇子上的超市带回必要的生活用品,你说这要是家里有点急事可咋整,不过此时我也瞬间领悟了为啥这三个国家的年轻人都那么爱打电话了,不放心家里呗!3.3、宗教气息浓烈,神奇故事满天飞了解城市的历史之后再游览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去多触摸它,我正是这样的一个旅者。当我走进痛苦圣母教堂的瞬间便被眼前的这幅景象所震撼,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老者深深跪向她的主,没有一点应该在这个年纪出现在她身上的颤巍,更像是一座雕塑般屹立、坚定。神龛的光芒让人感到温暖,拥抱着她年迈的信仰。为什么唯有人类,而不是其他生物如此巨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关键在于人拥有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人类会观察世界,会反思自身。也正是这种意识,几乎从人类诞生开始,便有了信仰,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可以惭愧的坦白自己从未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教义,毕竟在现今这个繁杂的社会中,生活变得越发艰难,谁也做不到无欲无求,同样也做不到一往虔诚。但在这座久经历史磨难的小城市中这位老者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时候信仰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克制与坚持是最好的出路。好吧,我知道这种文字会不符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只是这张照片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仿佛又重回到那天的凝重气氛。痛苦圣母教堂位于雷泽克内市区主干道南端的拉脱维亚联合纪念碑(Vienoti Latvijai)西南角,黑白相间的配色使它显得格外庄严。它修建于1935年,教会成员自愿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工作,并且很多例如门楣梁和桁架等材料是由当时教会成员从自家拆了拼凑而来,作为一座天主教堂,它标志性的尖顶一定不会让人错过。作为塔林老城区第二高的塔楼建筑圣尼古拉斯教堂占据了城市南端的制高点,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用来展示中古时期的艺术品,并且塔楼也封闭禁止攀爬了,对于单人门票6欧元的价格来说我并不推荐你去里面参观,而它西侧的Virgin’s Tower广场才是真正值得你绕路发现的地方。广场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几具高大老旧的僧侣铜像了,他们摆出双手合十或提灯前行的姿势分布在广场和城墙上方,空洞的帽兜下没有面孔看起来非常奇怪。至于为什么要摆放这些铜像,其中还有一段比较恐怖迷信的故事,我在BBC早年的一段报道中读到了它,在这里分享给各位感兴趣的小伙伴。这座城墙的其中一部分布满了中世纪战斗伤痕,这里曾经被用作关押妓女的监狱。传说,从它被改为监狱之后就开始经常闹鬼,受到惊吓的囚犯频繁要求搬迁,于是当地人们开始调查这一事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在城墙的地窖中发现了幽灵的存在,据说是一个原本非常善良却被强迫执行刽子手工作的僧侣和一个穿着中世纪服装的女人,这两具幽灵经常在深夜漂浮于此。人们为了消除僧侣幽灵的怨恨开始在这里为他竖立铜像,随后这里便恢复了平静。关于这段故事的真实性我选择保留意见,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僧侣的铜像就一定可以看得出来它们除了没有脸以外,长长的袍子的确是拖在地面上的,就像是在漂浮着一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一座东正教教堂,与天主教堂的明显区别就是圆顶上的那些十字架了。我到访的这几天教堂的外墙部分区域正在修缮当中,围起了难看的绿色围挡,只有正面的这个角度可以较为完整的一览它的壮观。教堂座东朝西,每天的日落刚好可以完全笼罩住教堂正面的圆顶和神像。而它的正对面就是爱沙尼亚国会大楼的所在,据说这是俄国人故意而为止的结果,以展示俄罗斯帝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于这个国家的力量压迫。在塔林市政厅的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议会药房了,它自1422年建立以来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古老的药房,现在则是一家药剂博物馆。博物馆内分为两部分,一个房间依然是作为药房使用,售卖常用的药品。另一个房间陈列了许多古老的制药工具和药品,其中最为不可思议药品当属木乃伊碎片了,也就是传说中的僵尸肉,小吴完全没有想到这东西曾经真的是一味药材。据说在中世纪,患者可以在此购买木乃伊汁(由与液体混合的海外木乃伊制成的粉末),刺猬粉末,烧焦的蜜蜂,蝙蝠粉,蛇皮药水和独角兽角粉混合成的“不老药”,很多政界高官和当地土豪都是这里的顾客。时至今日,在依然作为药房存在的那个房间你同样可以买到这种“不老药”,不过至于里面的成份就不得而知了。当我从维尔纽斯大教堂出来时,发现教堂正门与钟楼之间的广场上有个金发妹子发了疯似的原地转圈儿,一边转一边念念有词,眼瞅着她转了一会儿停下睁开眼睛看看,接着又开始转。我寻思这妹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立陶宛精神病患者不受管制的吗?出于好奇心在这位“疯丫头”转够了离开之后我也跑到了那个地方,闭上眼去感受,嗯...没啥特殊的事情发生啊,什么生物磁场干扰、时空穿梭吸力的都没有,刚刚那妹子到底搞毛呢?这时注意到了脚下这块特殊的花岗岩,上面有个奇怪的符号,好像还标明了方位,不过不是正常的东南西北,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一瞬间就感觉到自己好像发现了惊天的大秘密,一般这种古老教堂附近都会有种种神秘的物件儿或者事件,难不成下面有宝藏!?由于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所以也没办法在网上查,所以我还是决定问问身旁走过的路人。在问了几个人之后发现好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们也没有过多的留意过这个玩意儿。最后我拦下了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亲,在得知他是当地传统家族的一员之后才彻底搞清楚了这块花岗岩到底蕴含着什么神奇的能量!原来这块花岗岩的名称叫做“Stebuklas(奇迹石)”,标志着“波罗的海之路”人链活动最南端的位置,关于这件事情我会在后面的故事中详细讲到。今天这块花岗岩是一个希望和灵感的象征,鼓励人们相信奇迹,并记住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你有一个秘密的愿望或梦想,踏上奇迹石,闭上眼睛,默默地说出你的愿望或梦想,并顺时针旋转三次…之后要么你的愿望成真,要么你会神奇地穿越回到1989年(或两者,取决于你的愿望…)。而至于它的具体位置,出于对神迹的保护大家也都不会刻意的去张扬,这里我也只是提示给大家,当你从维尔纽斯大教堂正门出来时,请在对着钟楼的这条直线上仔细寻找吧。说白了这里就是一个祈求奇迹发生的位置点,在清楚了它的由来之后我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个“疯丫头”一样开始在原地转圈,一圈接着一圈,三圈结束后睁开眼睛看看,嗯,还在当前的时空,证明愿望能够成真,好,开始下一个愿望...就这样,我大概在这里足足转了十几分钟,吸引了大量的路人嫌弃的眼神儿。3.4、悲惨命运与坚韧不拔的毅力Ludza城堡是在一个中世纪天主教堂旁边修造的哥特式城堡,位于拉脱维亚东部一个叫做Latgale的小镇上,也是Ludza区被认为城镇标志的建筑了。记录中第一次出现城堡是它始建于1433年,当时利沃尼亚人建造了一个当时最大最强的堡垒,以取代由古老的拉脱维亚人建造的一个早期的木制堡垒。它被建成为利沃尼亚边防的前哨,主要是加强利沃尼亚东部边境防卫和控制俄罗斯的贸易路线。在1481年,俄罗斯入侵了利沃尼亚,占领并摧毁了城堡。直到1525年通过改善与莫斯科的关系,利沃尼亚骑士团重建了城堡,但是它在1654年由沙皇阿列克谢下令被俄罗斯军队再次销毁。在1558年的利沃尼亚战争开始时,德国军队攻击了克拉斯尼戈洛多克并摧毁了普斯科夫的一些教区。在同一年,莫斯科军队的格里戈里·京金占领了城堡,但遭受失败,他被迫放弃了他的征服。在1577年在伊万四世瓦西里耶维奇的指导下利沃尼亚再次入侵俄罗斯军队,城堡被夺回。第二年,该城堡被立陶宛大公国要求抵押,于是在1582年,城堡回到波兰 - 立陶宛联邦。接着就到了1625年波兰 - 瑞典战争期间,瑞典军队占领了城堡,但波兰 - 立陶宛联邦很快就收复了它。又在1654年俄罗斯 - 波兰战争中被俄罗斯包最终投降。根据1667年波兰人民军的一项决定,只剩下陶格夫匹尔斯城堡得以维持,其他防御包括Ludza城堡均被撤销。之后城堡被遗弃,留下了现在的废墟。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开始跟我一样心疼起拉脱维亚这个多灾多难的狭长小国了,好好的城市、建筑基本剩下的都是废墟了,要么也是经过多次重建后的。至于十字架山起源的具体时间目前已经无法考证了,随着我慢慢接近这块圣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十字架开始显露出来,整整一座山坡上面插满的无数的十字架,木质的、金属的、玻璃的,摆件、挂件、手串、项链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可以说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十字架博物馆,目前据统计这座不大的小土坡上插满了至少520000个十字架。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后立陶宛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曾发起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由于家人无法找到起义者的尸体所以他们开始在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的这处小土坡上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民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更多的人前来安放十字架寄托哀思。年期间,立陶宛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人民持续不断的来到这里,留下无数的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尽管苏联政府曾经在1963年和1973年两次尝试用推土机将这里夷为平地,甚至在附近的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坝计划将这里彻底淹没,但这些手段都没能阻止前来守护他们亲人、信仰、身份的立陶宛人民,推倒了再插上,推倒了再插上,用行动践行他们的传统。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来到这里,宣布这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直到现在,十字架山都仍然是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方自由的安放十字架。一块石碑上刻着当时教宗在这里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三十字架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三十字山上的一座纪念性建筑。虽然这里叫“山”,其实只是一座比较大的土丘罢了。1636年就已经有3座木制的十字架竖立在这里。木制的十字架在1869年倒塌,但是当时征服了立陶宛的沙皇俄国政府不允许进行重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维尔纽斯被德国占领期间,安东尼·韦乌尔斯基秘密地在山上竖立了新的三十字架。1944年,维尔纽斯被苏联军队占领。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命令,1916年建造的三十字架被炸毁。但是在立陶宛独立前夕的日,三十字架又重建起来。这段竖起来推倒,推到了再竖起来的历史与我上面行程中的十字架山十分相似,今天从这里可以俯瞰维尔纽斯老城的壮丽的全景,而在最初它建造的那个年代,我想,更多的承载了人们的希望与信仰,希望不灭信仰永存,这就是当地居民面对战乱时表现出来的那种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一种态度吧。这张照片是我在立陶宛国家博物馆里翻拍到的,是当年人们手拉手组成“波罗的海之路”人链时位于最南端终点的那位老人,当人链最终合并时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独立,是他们唯一的要求,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人民一致的愿望。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陌生人能够齐心协力完成这一壮举也可以说是一场奇迹了!日200万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为了脱离苏联统治,手拉手从最北的爱沙尼亚的塔林到最南的立陶宛的维尔纽斯组成了长达600公里的人链,向全世界宣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据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多人数,最大范围的和平抗争运动。当时,这三个波罗的海三国的总人口不过520万,竟有200多万人站到了街头手拉手,组成了这条人类史上最长的人链。当年的苏联领导人看了航空拍摄的这条人链长龙,极为震惊,最后不得不同意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989年12月,雅科夫列夫委员会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文的谴责议案,获全国苏维埃大会通过,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这一决议。1990年2月,波罗的海三国举行了首三次最高苏维埃民主选举,支持独立的当选人占大多数。日,波罗的海之路后6个月内,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8月20日和21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宣告独立。截至1991年底,西方大部分国家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而这件事情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这个巨人的解体。在教堂广场上有个脚印就是当年“波罗的海之路”人链最南端的那位老人站的位置。3.5、神经质的国家和法律沿着一座铁桥步入的城区就是维尔纽斯市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了,它的名字叫做“对岸共和国”,1997年愚人节,该区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并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并成立一支12人的军队,不过后来因为立陶宛加入北约,军队宣布解散。不过它暂时未被任何一国政府承认,与其说它是一个独立国家,将它形容为一个艺术家组织更为贴切,“共和国”是艺术家与文化人的集中地(现任总统Romas Lileikis是一个诗人、音乐家和电影导演),当地设有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坊,和不少咖啡馆,放荡不羁的氛围可毗美巴黎的蒙马特,维尔纽斯前市长Artūras Zuokas,亦经常出席对岸共和国举办的活动。这面墙上悬挂着用各国语言写下的“对岸共和国宪法”,我在抵达这里之前听闻有人管这里叫做“2B青年共和国”,对于这种态度不敢苟同,也许它只是体现了当地居民自由不羁的那种文艺风格而已,阅读过他们的宪法之后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开心的笑出声音来。宪法的条令非常适合形容一个人物,那就是堂吉诃德!每个人都有变得独一无二的权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自由负责...每个人都有不害怕的权利...每只狗都有权利去做狗...我被拘留了!那天我在铁轨上发现了几辆花花绿绿的老式火车头,一下兴致就来了,这可是拍摄的好题材啊。于是沿着铁轨开始靠近停运的列车,而就在这时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月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名身穿黑色特警制服的当地人一边冲我招手喊话一边靠近,看样子是要阻拦我拍摄他们漂亮的火车头。我心里就琢磨了,拉脱维亚人民至于这么小气嘛,我就站在近处拍两张照片绝对不会爬上去瞎玩,这点素质咱中国摄影师早就与世界接轨了,创作的底线咱是晓得的嘛。可我发现特警叔叔靠近我之后的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当地语言然后一左一右挡住我的路线就让我跟他们去车站里,看样子是要约谈了啊!瞬间,一股大事不好的念头在我心里油然而生。由于语言不通我一路上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过看几位特警都荷枪实弹面目狰狞的样子我还是闭嘴好了,香港电影里不是有句经典台词儿吗“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完了完了,这回可摊上事儿了!特警大哥把我带到了车站侧面的一个小房间里,我偷偷用手机拍了下来赶紧发了Ins,就算有啥不策也留下了最终位置。不过进屋后几位官老爷的态度明显有所缓和,先是请我坐下,然后尝试着和我沟通些事情,不过他们说啥我是真听不懂,只能重复着一句话“I am a tourist,just want to take some picture ”意思是我是游客,只想拍一些照片。也不知道几位大爷听懂没有转身就出去了,我扒在门缝上看他们竟然围成一圈站在外面抽烟,其中一个人在打电话,这是要请示上级的意思吗?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从车站里来了一名工作人员,稍微会一点英语,进门就问我是干嘛的,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上面的话,他听了之后用小屋里的座机又开始巴拉巴拉按键打电话,我寻思这叫啥事儿啊,俩人分别找我对口供吗?也太不专业了吧!等他打完电话跟我说了一句你坐在这里等吧,转身也出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上图这间小屋子里是坐立不安啊,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扣押吗?还是罚款?画个道道我照着走便是了嘛,这么耗着难道要彻底消磨掉我的心理防线再强压审问吗!就算是这样您好歹让我知道犯了啥罪啊!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期间我特别想钻出屋子加入那圈特警大哥的行列一起抽烟,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万一人家没把我当好人咋办,钻出去那可是逃跑的动机啊!这时又开始担心起自己的相机来了,一会儿会不会要让我删照片?这我可以接受,没收存储卡那是万万不能妥协的!估摸着又等了大概20分钟,外面来了一辆警车,从上面下来两位穿着警察制服荧光背心的大汉,在特警的带领下进屋开始与我交谈,这啥情况啊,特警竟然要向警察请示?还好警察叔叔的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问我哪天来的,从哪来,要去哪,只是过来拍照吗等等一些常规问题,回答完他的问题其中一个警察叔叔又跑出去打电话了,剩下一个坐到我对面开始玩儿手机,噼里啪啦的貌似是消消乐之类的益智游戏,一边玩还一边跟我说别担心,没多大事儿。你妹的到底啥事儿您倒是说清楚啊!然后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自打进了这间小屋到现在已经过去快1个多小时了,我还只能傻坐着干等,对面这位警察叔叔其实也挺无聊的,翻来覆去的捣鼓他那台手机。就这样互相煎熬互相伤害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小屋的门又被推开了,在特警大哥、车站工作人员、警察叔叔一大帮老爷们儿的簇拥下进来了一位身穿便装的金发美女。向身边的各位大爷问了一圈情况看着我,我寻思这是啥套路?美人儿计!?合着把我当间谍了啊!刚才警察叔叔不是说没多大事儿嘛!现在这状况看起来要引起国际纠纷了啊!跟这位美女要是再说不清楚会不会就要动刑了,咱说好了揍我可以,碰我相机我可跟你们拼命啊!正当我坐在那里积极的心理斗争,金发美女温柔的开口了:“where are you from?”我说我来自中国,不太远,咱们两家打小就没啥矛盾,友好得很。美女接着又问了一遍我早已经说过无数遍的事情,我只是个游客,来这里拍几张照片就要离开了,昨天从爱沙尼亚塔尔图过来的,住在哪家哪家民宿,下一站准备去哪里哪里...美女再次记录了我说的话之后问我要护照和签证,一边核实上面的照片名字日期一边缓缓的跟我解释今天的情况,原来这里是个货运车站,而在她们拉脱维亚的法律中规定所有的货运车站、包括运输用的铁轨都是不允许拍照的!一是为了防止什么窃取铁路、物资运输资料,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保障个人的人身安全。美女来自当地政府,是一名官员,一大早被叫过来处理我这件事儿,她表示这里十分少见有游客,中国游客更是稀客,欢迎我的到来同时提醒我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最后祝愿我们一路顺风。至此,一上午的时间基本都耽搁在这座小火车站了,还好事情终于圆满解决了,不过我心里一直没搞明白,你们口口声声说法律规定不允许拍照,还这么费尽周折的请来了政府官员,可为啥就不检查我的照片呢?不是最起码也应该要求删掉照片吗?一定是对于这类事件他们也完全没有经验,第一次遇到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一个国家的法律里会有如此奇葩的条款,简直了...4.总结一下絮叨了这么多我自己都有点儿烦了,波罗的海三国作为申根国家中消费水平倒数的几个国家是具有极高性价比的旅行目的地。而这段旅行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十分深刻的,毕竟中间还有太多的故事发生。除了各种历史趣闻,这三个国家还拥有众多壮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考我的环波罗的海三国游记 ↓鲜为人知的欧洲 - 波罗的海三国21天深度开荒(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全球范围内我去过最小众的地方也许是波罗的海三国这个奇葩的欧洲了,至于体验和感受,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聊上几个小时.....
嗯,我去倒杯水,也请你把手机充上电,连上WIFI,准备好纸巾和尿不湿,点外卖了吗?没点可以私信我地址,我请你吃啊!因为我一直都特别感激有人能听完我在环波罗的海三国这条路上的...&
全球范围内我去过最小众的地方也许是波罗的海三国这个奇葩的欧洲了,至于体验和感受,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聊上几个小时.....嗯,我去倒杯水,也请你把手机充上电,连上WIFI,准备好纸巾和尿不湿,点外卖了吗?没点可以私信我地址,我请你吃啊!因为我一直都特别感激有人能听完我在环波罗的海三国这条路上的故事,它实在是太漫长了,但尿点绝对够多,不罗嗦了,上课!1、旅行背景波罗的海三国相对于旅游产业较为成熟的德法意等西欧国家来说,这里可谓是欠发达地区了。既没有精致美观的童话城堡也没有摆满琳琅满目商品的大都会,但它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使之成为了整个欧洲大陆的中心,而悠久的历史也使其更具传奇色彩。关于这次跋山涉水的长途远征,我用脚步丈量了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绵长的国境线与海岸线,由北向南,由东至西,顺时针方向把三个国家环行了整整一圈。在塔尔图与国家地理结缘,在里加邂逅蓝色多瑙河入海的宁静,在维尔纽斯老城欣赏日落壮丽的晚霞,太多美好的瞬间凝固成一张张照片。富有传奇色彩的十字军东征、利沃尼亚骑士团的覆灭、斯大林的强取豪夺、波罗的海之路的惊天壮举...作为欧洲的十字路口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在它们的历史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激战,同时也沉淀下来一股子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独立”,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向往,而“信仰”成为了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耀。种种过往,历历在目。不论是当地的民风民俗还是历史趣闻,我都可以拉着你的小手儿说上几天几夜。2、旅行方式自驾,这么“作死”的一段行程不自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地的跨国大巴有时需要等上半天才有一辆车。总时长:21天,总里程:3500公里,起点:塔林 Tallinn,终点:塔林 Tallinn。具体线路:塔林 Tallinn - 拉赫马国家公园 Lahemaa National Park - 拉克韦雷 Rakvere - 塔尔图 Tartu - 雷泽克内 Rezekne - 陶格夫匹尔斯 Daugavpils - 维尔纽斯 Vilnius - 特拉凯 Trakai - 考纳斯 Kaunas - 十字架山 Hill of Crosses - 希奥利艾 Siauliai - 克莱佩达 Klaipeda - 库尔斯沙嘴 Curonian Spit - 奈达 Nida - 库尔迪加 &Kuldiga - 包斯卡 Bauska - 尤尔马拉 Jurmala - &里加 Riga - 锡古尔达 Sigulda - 采西斯 Cesis - 戈雅国家公园 &Gauja National Park - 派尔努 P?rnu - 穆胡岛 Muhu - 萨列马岛 Saaremaa - 塔林 Tallinn3、旅行感受3.1、【浮夸的爱沙尼亚】看到上面这座建筑了吧,看到这个浮夸的花园了吧,大红大绿的天天跟过圣诞节似的。这就是爱沙尼亚著名的卡利科治皇宫了,1718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在此修建了它作为临时的避暑住宅,目前王宫开辟为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收藏国际艺术品。还有这个城堡,右边是博物馆,左边是客房。能够住在百年以上历史的博物馆里是它给人最大的震撼。阿拉斯奇夫城堡 Alatskivi Castle是一座16世纪的庄园,在19世纪经过了重建,拥有新哥特式风格。城堡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只有4间客房可以提供住宿服务。我建议你一定要提前预定,不管哪个户型只要能订上就谢天谢地了。城堡的主人原来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各种老式照相机、摄影机摆满了一面墙。同时他还拥有小提琴、钢琴、油画、裁缝...等等各式各样的爱好,看来有钱人就是闲得慌啊,尤其这种大地主,整天啥也不用干就衣食无忧了,整座博物馆里的收藏品都属于这个家族。城堡庄园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大的,包含了一座教堂、山坡上的储藏洞、可以报名参加徒步探索的森林等。同时这里也是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人文景点之一,那个明显的国家地理标志坐落于城堡后面的草坡下面。城堡四周环绕着湖泊,距离其中最近的阿拉特斯基韦湖(Alatskivi Lake)只有200米。这家一体店原本是一座炼金术士工坊,后来改造成为了餐厅,提供当地特色的红色啤酒和美食。与汉莎酒店的餐厅一样,一到晚上气氛就完全变为酒吧和夜店,每周五和周六都会举办音乐会。它是全世界屋顶最高的餐厅,已经被纳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有还有,这家床尾带电动伸缩柜子和Ps游戏机的Padaste庄园,它可是“SLH”全球奢华精品酒店的一员,相对于万豪旗下各家的现代化和成熟服务而言,该联盟下的大多数酒店和度假村在提供一流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原始的本土风情。酒店在Booking上的评分高达9.4,作为一座建于16世纪的古老庄园改造而成的奢华酒店它有着一切与之匹配的设施与服务。小型Spa、露天烧烤、冬季花园里的烛光晚餐等等度假项目一应俱全。餐厅供应各种爱沙尼亚美食,菜肴中的香草和绿色蔬菜均产自庄园的私人花园。工作人员还可以安排小艇出租服务以及山地自行车、垂钓之旅和骑马等活动,所有客人都可以在该地区参与狩猎和由向导带领的自然漫步。一顿晚餐吃了三个半小时刚吃到第2道甜点的我真的醉了,每道菜上桌之前管家都会先让你品尝一杯不同口味的葡萄酒,七杯葡萄酒分别来自全球各大洲产区可谓匠心独特,每道菜品的摆盘都采用当地特色的原生态产物,从池塘的鹅卵石到来自庄园林地上的鲜苔藓,每个细节都有所把握且点到为止,而至于味道,处在此情此景的人们早已不再关心了吧。餐厅提供两种套餐供客人选择并没有单品可点,而且两种套餐都是由主厨亲自料理,所以品质可谓上乘。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我选择了220+8(服务费)欧一位的顶级套餐,内容包括7种不同口味的葡萄酒+5道开胃菜+3道主菜+3道甜品。由于每道菜品都是由主厨亲自料理所以比较耗时,上桌时管家会详细为你介绍菜的烹调方法以及原料的来源,同时也会邀请你马上品尝一点并认真询问你的感受,对于不太爱吃西餐的人来说这真的有点过于形式主义了。最后一道甜品撤盘的时候桌子上一共剩下了9只酒杯,矿泉水+香槟+7种葡萄酒所用的不同酒杯大大小小丰富至极,建议不慎酒量的小伙伴来此可以不点顶级套餐,相比一般的套餐差别就在7杯红酒和1道主菜1道甜点而已。爱沙尼亚老百姓有着跟天朝人民一样的爱好——买房!甭管自己住还是出租开民宿,塔林老城区外的大多数公寓都是空的,囤房子这事儿上他们一点儿都不像其它欧洲地区的人。可能也是因为房价便宜吧,一套60平左右的公寓大概人民币几十万就搞定了。3.2、爱打电话的波罗的海人民年轻的爱沙尼亚姑娘在花园中遛狗。我发现不管是爱沙尼亚还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街上的人们都特别爱打电话,就连开车的时候也一样,不知道哪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据说爱沙尼亚的人口组成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很多女孩到了年纪都嫁不出去,这点我没能找到实际的证据,不过留意了街上的人群的确女性较多。在卢班斯湖短暂停留了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我继续上路,沿途基本都是广阔的林地,零星几块小的牧场点缀其中。到这里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地广人稀,车都开出去好几十里地了也不见有一户人家,而有人家的地方往往也不是聚群而居,独门独院的独户情况太普遍了,后来了解到这种小户住的基本都是家里的长者,年轻人在几十公里外的镇子上工作,每周从镇子上的超市带回必要的生活用品,你说这要是家里有点急事可咋整,不过此时我也瞬间领悟了为啥这三个国家的年轻人都那么爱打电话了,不放心家里呗!3.3、宗教气息浓烈,神奇故事满天飞了解城市的历史之后再游览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去多触摸它,我正是这样的一个旅者。当我走进痛苦圣母教堂的瞬间便被眼前的这幅景象所震撼,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老者深深跪向她的主,没有一点应该在这个年纪出现在她身上的颤巍,更像是一座雕塑般屹立、坚定。神龛的光芒让人感到温暖,拥抱着她年迈的信仰。为什么唯有人类,而不是其他生物如此巨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关键在于人拥有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人类会观察世界,会反思自身。也正是这种意识,几乎从人类诞生开始,便有了信仰,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可以惭愧的坦白自己从未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教义,毕竟在现今这个繁杂的社会中,生活变得越发艰难,谁也做不到无欲无求,同样也做不到一往虔诚。但在这座久经历史磨难的小城市中这位老者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时候信仰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克制与坚持是最好的出路。好吧,我知道这种文字会不符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只是这张照片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仿佛又重回到那天的凝重气氛。痛苦圣母教堂位于雷泽克内市区主干道南端的拉脱维亚联合纪念碑(Vienoti Latvijai)西南角,黑白相间的配色使它显得格外庄严。它修建于1935年,教会成员自愿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工作,并且很多例如门楣梁和桁架等材料是由当时教会成员从自家拆了拼凑而来,作为一座天主教堂,它标志性的尖顶一定不会让人错过。作为塔林老城区第二高的塔楼建筑圣尼古拉斯教堂占据了城市南端的制高点,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用来展示中古时期的艺术品,并且塔楼也封闭禁止攀爬了,对于单人门票6欧元的价格来说我并不推荐你去里面参观,而它西侧的Virgin’s Tower广场才是真正值得你绕路发现的地方。广场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几具高大老旧的僧侣铜像了,他们摆出双手合十或提灯前行的姿势分布在广场和城墙上方,空洞的帽兜下没有面孔看起来非常奇怪。至于为什么要摆放这些铜像,其中还有一段比较恐怖迷信的故事,我在BBC早年的一段报道中读到了它,在这里分享给各位感兴趣的小伙伴。这座城墙的其中一部分布满了中世纪战斗伤痕,这里曾经被用作关押妓女的监狱。传说,从它被改为监狱之后就开始经常闹鬼,受到惊吓的囚犯频繁要求搬迁,于是当地人们开始调查这一事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在城墙的地窖中发现了幽灵的存在,据说是一个原本非常善良却被强迫执行刽子手工作的僧侣和一个穿着中世纪服装的女人,这两具幽灵经常在深夜漂浮于此。人们为了消除僧侣幽灵的怨恨开始在这里为他竖立铜像,随后这里便恢复了平静。关于这段故事的真实性我选择保留意见,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僧侣的铜像就一定可以看得出来它们除了没有脸以外,长长的袍子的确是拖在地面上的,就像是在漂浮着一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一座东正教教堂,与天主教堂的明显区别就是圆顶上的那些十字架了。我到访的这几天教堂的外墙部分区域正在修缮当中,围起了难看的绿色围挡,只有正面的这个角度可以较为完整的一览它的壮观。教堂座东朝西,每天的日落刚好可以完全笼罩住教堂正面的圆顶和神像。而它的正对面就是爱沙尼亚国会大楼的所在,据说这是俄国人故意而为止的结果,以展示俄罗斯帝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于这个国家的力量压迫。在塔林市政厅的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议会药房了,它自1422年建立以来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古老的药房,现在则是一家药剂博物馆。博物馆内分为两部分,一个房间依然是作为药房使用,售卖常用的药品。另一个房间陈列了许多古老的制药工具和药品,其中最为不可思议药品当属木乃伊碎片了,也就是传说中的僵尸肉,小吴完全没有想到这东西曾经真的是一味药材。据说在中世纪,患者可以在此购买木乃伊汁(由与液体混合的海外木乃伊制成的粉末),刺猬粉末,烧焦的蜜蜂,蝙蝠粉,蛇皮药水和独角兽角粉混合成的“不老药”,很多政界高官和当地土豪都是这里的顾客。时至今日,在依然作为药房存在的那个房间你同样可以买到这种“不老药”,不过至于里面的成份就不得而知了。当我从维尔纽斯大教堂出来时,发现教堂正门与钟楼之间的广场上有个金发妹子发了疯似的原地转圈儿,一边转一边念念有词,眼瞅着她转了一会儿停下睁开眼睛看看,接着又开始转。我寻思这妹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立陶宛精神病患者不受管制的吗?出于好奇心在这位“疯丫头”转够了离开之后我也跑到了那个地方,闭上眼去感受,嗯...没啥特殊的事情发生啊,什么生物磁场干扰、时空穿梭吸力的都没有,刚刚那妹子到底搞毛呢?这时注意到了脚下这块特殊的花岗岩,上面有个奇怪的符号,好像还标明了方位,不过不是正常的东南西北,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一瞬间就感觉到自己好像发现了惊天的大秘密,一般这种古老教堂附近都会有种种神秘的物件儿或者事件,难不成下面有宝藏!?由于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所以也没办法在网上查,所以我还是决定问问身旁走过的路人。在问了几个人之后发现好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们也没有过多的留意过这个玩意儿。最后我拦下了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亲,在得知他是当地传统家族的一员之后才彻底搞清楚了这块花岗岩到底蕴含着什么神奇的能量!原来这块花岗岩的名称叫做“Stebuklas(奇迹石)”,标志着“波罗的海之路”人链活动最南端的位置,关于这件事情我会在后面的故事中详细讲到。今天这块花岗岩是一个希望和灵感的象征,鼓励人们相信奇迹,并记住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你有一个秘密的愿望或梦想,踏上奇迹石,闭上眼睛,默默地说出你的愿望或梦想,并顺时针旋转三次…之后要么你的愿望成真,要么你会神奇地穿越回到1989年(或两者,取决于你的愿望…)。而至于它的具体位置,出于对神迹的保护大家也都不会刻意的去张扬,这里我也只是提示给大家,当你从维尔纽斯大教堂正门出来时,请在对着钟楼的这条直线上仔细寻找吧。说白了这里就是一个祈求奇迹发生的位置点,在清楚了它的由来之后我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个“疯丫头”一样开始在原地转圈,一圈接着一圈,三圈结束后睁开眼睛看看,嗯,还在当前的时空,证明愿望能够成真,好,开始下一个愿望...就这样,我大概在这里足足转了十几分钟,吸引了大量的路人嫌弃的眼神儿。3.4、悲惨命运与坚韧不拔的毅力Ludza城堡是在一个中世纪天主教堂旁边修造的哥特式城堡,位于拉脱维亚东部一个叫做Latgale的小镇上,也是Ludza区被认为城镇标志的建筑了。记录中第一次出现城堡是它始建于1433年,当时利沃尼亚人建造了一个当时最大最强的堡垒,以取代由古老的拉脱维亚人建造的一个早期的木制堡垒。它被建成为利沃尼亚边防的前哨,主要是加强利沃尼亚东部边境防卫和控制俄罗斯的贸易路线。在1481年,俄罗斯入侵了利沃尼亚,占领并摧毁了城堡。直到1525年通过改善与莫斯科的关系,利沃尼亚骑士团重建了城堡,但是它在1654年由沙皇阿列克谢下令被俄罗斯军队再次销毁。在1558年的利沃尼亚战争开始时,德国军队攻击了克拉斯尼戈洛多克并摧毁了普斯科夫的一些教区。在同一年,莫斯科军队的格里戈里·京金占领了城堡,但遭受失败,他被迫放弃了他的征服。在1577年在伊万四世瓦西里耶维奇的指导下利沃尼亚再次入侵俄罗斯军队,城堡被夺回。第二年,该城堡被立陶宛大公国要求抵押,于是在1582年,城堡回到波兰 - 立陶宛联邦。接着就到了1625年波兰 - 瑞典战争期间,瑞典军队占领了城堡,但波兰 - 立陶宛联邦很快就收复了它。又在1654年俄罗斯 - 波兰战争中被俄罗斯包最终投降。根据1667年波兰人民军的一项决定,只剩下陶格夫匹尔斯城堡得以维持,其他防御包括Ludza城堡均被撤销。之后城堡被遗弃,留下了现在的废墟。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开始跟我一样心疼起拉脱维亚这个多灾多难的狭长小国了,好好的城市、建筑基本剩下的都是废墟了,要么也是经过多次重建后的。至于十字架山起源的具体时间目前已经无法考证了,随着我慢慢接近这块圣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十字架开始显露出来,整整一座山坡上面插满的无数的十字架,木质的、金属的、玻璃的,摆件、挂件、手串、项链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可以说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十字架博物馆,目前据统计这座不大的小土坡上插满了至少520000个十字架。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后立陶宛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曾发起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由于家人无法找到起义者的尸体所以他们开始在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的这处小土坡上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民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更多的人前来安放十字架寄托哀思。年期间,立陶宛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人民持续不断的来到这里,留下无数的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尽管苏联政府曾经在1963年和1973年两次尝试用推土机将这里夷为平地,甚至在附近的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坝计划将这里彻底淹没,但这些手段都没能阻止前来守护他们亲人、信仰、身份的立陶宛人民,推倒了再插上,推倒了再插上,用行动践行他们的传统。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来到这里,宣布这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直到现在,十字架山都仍然是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方自由的安放十字架。一块石碑上刻着当时教宗在这里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三十字架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三十字山上的一座纪念性建筑。虽然这里叫“山”,其实只是一座比较大的土丘罢了。1636年就已经有3座木制的十字架竖立在这里。木制的十字架在1869年倒塌,但是当时征服了立陶宛的沙皇俄国政府不允许进行重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维尔纽斯被德国占领期间,安东尼·韦乌尔斯基秘密地在山上竖立了新的三十字架。1944年,维尔纽斯被苏联军队占领。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命令,1916年建造的三十字架被炸毁。但是在立陶宛独立前夕的日,三十字架又重建起来。这段竖起来推倒,推到了再竖起来的历史与我上面行程中的十字架山十分相似,今天从这里可以俯瞰维尔纽斯老城的壮丽的全景,而在最初它建造的那个年代,我想,更多的承载了人们的希望与信仰,希望不灭信仰永存,这就是当地居民面对战乱时表现出来的那种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一种态度吧。这张照片是我在立陶宛国家博物馆里翻拍到的,是当年人们手拉手组成“波罗的海之路”人链时位于最南端终点的那位老人,当人链最终合并时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独立,是他们唯一的要求,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人民一致的愿望。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陌生人能够齐心协力完成这一壮举也可以说是一场奇迹了!日200万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为了脱离苏联统治,手拉手从最北的爱沙尼亚的塔林到最南的立陶宛的维尔纽斯组成了长达600公里的人链,向全世界宣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据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多人数,最大范围的和平抗争运动。当时,这三个波罗的海三国的总人口不过520万,竟有200多万人站到了街头手拉手,组成了这条人类史上最长的人链。当年的苏联领导人看了航空拍摄的这条人链长龙,极为震惊,最后不得不同意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989年12月,雅科夫列夫委员会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文的谴责议案,获全国苏维埃大会通过,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这一决议。1990年2月,波罗的海三国举行了首三次最高苏维埃民主选举,支持独立的当选人占大多数。日,波罗的海之路后6个月内,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8月20日和21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宣告独立。截至1991年底,西方大部分国家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而这件事情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这个巨人的解体。在教堂广场上有个脚印就是当年“波罗的海之路”人链最南端的那位老人站的位置。3.5、神经质的国家和法律沿着一座铁桥步入的城区就是维尔纽斯市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了,它的名字叫做“对岸共和国”,1997年愚人节,该区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并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并成立一支12人的军队,不过后来因为立陶宛加入北约,军队宣布解散。不过它暂时未被任何一国政府承认,与其说它是一个独立国家,将它形容为一个艺术家组织更为贴切,“共和国”是艺术家与文化人的集中地(现任总统Romas Lileikis是一个诗人、音乐家和电影导演),当地设有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坊,和不少咖啡馆,放荡不羁的氛围可毗美巴黎的蒙马特,维尔纽斯前市长Artūras Zuokas,亦经常出席对岸共和国举办的活动。这面墙上悬挂着用各国语言写下的“对岸共和国宪法”,我在抵达这里之前听闻有人管这里叫做“2B青年共和国”,对于这种态度不敢苟同,也许它只是体现了当地居民自由不羁的那种文艺风格而已,阅读过他们的宪法之后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开心的笑出声音来。宪法的条令非常适合形容一个人物,那就是堂吉诃德!每个人都有变得独一无二的权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自由负责...每个人都有不害怕的权利...每只狗都有权利去做狗...我被拘留了!那天我在铁轨上发现了几辆花花绿绿的老式火车头,一下兴致就来了,这可是拍摄的好题材啊。于是沿着铁轨开始靠近停运的列车,而就在这时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月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名身穿黑色特警制服的当地人一边冲我招手喊话一边靠近,看样子是要阻拦我拍摄他们漂亮的火车头。我心里就琢磨了,拉脱维亚人民至于这么小气嘛,我就站在近处拍两张照片绝对不会爬上去瞎玩,这点素质咱中国摄影师早就与世界接轨了,创作的底线咱是晓得的嘛。可我发现特警叔叔靠近我之后的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当地语言然后一左一右挡住我的路线就让我跟他们去车站里,看样子是要约谈了啊!瞬间,一股大事不好的念头在我心里油然而生。由于语言不通我一路上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过看几位特警都荷枪实弹面目狰狞的样子我还是闭嘴好了,香港电影里不是有句经典台词儿吗“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完了完了,这回可摊上事儿了!特警大哥把我带到了车站侧面的一个小房间里,我偷偷用手机拍了下来赶紧发了Ins,就算有啥不策也留下了最终位置。不过进屋后几位官老爷的态度明显有所缓和,先是请我坐下,然后尝试着和我沟通些事情,不过他们说啥我是真听不懂,只能重复着一句话“I am a tourist,just want to take some picture ”意思是我是游客,只想拍一些照片。也不知道几位大爷听懂没有转身就出去了,我扒在门缝上看他们竟然围成一圈站在外面抽烟,其中一个人在打电话,这是要请示上级的意思吗?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从车站里来了一名工作人员,稍微会一点英语,进门就问我是干嘛的,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上面的话,他听了之后用小屋里的座机又开始巴拉巴拉按键打电话,我寻思这叫啥事儿啊,俩人分别找我对口供吗?也太不专业了吧!等他打完电话跟我说了一句你坐在这里等吧,转身也出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上图这间小屋子里是坐立不安啊,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扣押吗?还是罚款?画个道道我照着走便是了嘛,这么耗着难道要彻底消磨掉我的心理防线再强压审问吗!就算是这样您好歹让我知道犯了啥罪啊!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期间我特别想钻出屋子加入那圈特警大哥的行列一起抽烟,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万一人家没把我当好人咋办,钻出去那可是逃跑的动机啊!这时又开始担心起自己的相机来了,一会儿会不会要让我删照片?这我可以接受,没收存储卡那是万万不能妥协的!估摸着又等了大概20分钟,外面来了一辆警车,从上面下来两位穿着警察制服荧光背心的大汉,在特警的带领下进屋开始与我交谈,这啥情况啊,特警竟然要向警察请示?还好警察叔叔的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问我哪天来的,从哪来,要去哪,只是过来拍照吗等等一些常规问题,回答完他的问题其中一个警察叔叔又跑出去打电话了,剩下一个坐到我对面开始玩儿手机,噼里啪啦的貌似是消消乐之类的益智游戏,一边玩还一边跟我说别担心,没多大事儿。你妹的到底啥事儿您倒是说清楚啊!然后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自打进了这间小屋到现在已经过去快1个多小时了,我还只能傻坐着干等,对面这位警察叔叔其实也挺无聊的,翻来覆去的捣鼓他那台手机。就这样互相煎熬互相伤害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小屋的门又被推开了,在特警大哥、车站工作人员、警察叔叔一大帮老爷们儿的簇拥下进来了一位身穿便装的金发美女。向身边的各位大爷问了一圈情况看着我,我寻思这是啥套路?美人儿计!?合着把我当间谍了啊!刚才警察叔叔不是说没多大事儿嘛!现在这状况看起来要引起国际纠纷了啊!跟这位美女要是再说不清楚会不会就要动刑了,咱说好了揍我可以,碰我相机我可跟你们拼命啊!正当我坐在那里积极的心理斗争,金发美女温柔的开口了:“where are you from?”我说我来自中国,不太远,咱们两家打小就没啥矛盾,友好得很。美女接着又问了一遍我早已经说过无数遍的事情,我只是个游客,来这里拍几张照片就要离开了,昨天从爱沙尼亚塔尔图过来的,住在哪家哪家民宿,下一站准备去哪里哪里...美女再次记录了我说的话之后问我要护照和签证,一边核实上面的照片名字日期一边缓缓的跟我解释今天的情况,原来这里是个货运车站,而在她们拉脱维亚的法律中规定所有的货运车站、包括运输用的铁轨都是不允许拍照的!一是为了防止什么窃取铁路、物资运输资料,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保障个人的人身安全。美女来自当地政府,是一名官员,一大早被叫过来处理我这件事儿,她表示这里十分少见有游客,中国游客更是稀客,欢迎我的到来同时提醒我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最后祝愿我们一路顺风。至此,一上午的时间基本都耽搁在这座小火车站了,还好事情终于圆满解决了,不过我心里一直没搞明白,你们口口声声说法律规定不允许拍照,还这么费尽周折的请来了政府官员,可为啥就不检查我的照片呢?不是最起码也应该要求删掉照片吗?一定是对于这类事件他们也完全没有经验,第一次遇到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一个国家的法律里会有如此奇葩的条款,简直了...4.总结一下絮叨了这么多我自己都有点儿烦了,波罗的海三国作为申根国家中消费水平倒数的几个国家是具有极高性价比的旅行目的地。而这段旅行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十分深刻的,毕竟中间还有太多的故事发生。除了各种历史趣闻,这三个国家还拥有众多壮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考我的环波罗的海三国游记 ↓鲜为人知的欧洲 - 波罗的海三国21天深度开荒(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 第一眼看到十字架山的照片还以为是坏了的共享单车~哈哈哈
看到真正小众这个词语,脑海迅速的把去过的我以为很小众的地方过了一遍,感觉最难忘的,有那么几个,然而,即使我认为的小众,偏僻的交通不便的地方,偶尔也会惊讶地发现中国旅游巴士安静的停在停车场,内心不禁感叹,我大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1、哥伦比亚 圣玛尔塔的Ciudad Perdida,也被称为&the lost city&失落之城,一座隐藏在热带丛林的文化遗址。印第安Tayrona人早在1000多年前便在这里开始建造城市,这座隐藏在被丛林所包围的内华达山中,于1972被发现,这里主要分布有三个印第安的分支,分别为,Arhuaco,Koguis,Wiwas,这座遗失之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形梯田,沿着山坡有169个梯田,这些不同的梯田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有祭祀的,有市场,等等。而唯一通向这里的便是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坡度大约六十多度,具有1200级阶梯的山路,而要达到这个山路的入口,也必须翻越几座山。可以做直升机直接降落到山顶的圆形梯田上,对于普通人来讲除了骑驴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只能徒步,所以来这里徒步便成了户外爱好者的青睐。但是这里不允许个人进出,只能跟着特定的旅行团,这里的徒步线路标识很清楚,完全不怕迷路,圣玛尔塔的旅行社有关于这个的徒步线路,基本都是4-6天。具体的位置大约在下图红色标记处。从圣玛尔塔到El Mamey,过了午餐后就开始背上行囊准备徒步,路线如下。大家都整装待发。哥伦比亚是西班牙语国家,我们团队里的其他人,来自欧洲的居多,基本都能懂西班牙语,而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团队里有一个当地的土著的导游,一个英语翻译。【感受和体验】:心理状态:小激动,自信满满——哎呀有点累——卧槽是上坡——卧槽怎么还是上坡——卧槽下雨了——卧槽还在下雨——终于到营地了——醒了卧槽又是一天———卧槽怎么还是上坡——卧槽又下雨了——。。。。。。循环往复。。。。。到了lost city,欢呼,we did it!——回去额路上仿佛脚步一身轻,即使上坡,也觉得身轻如燕。沉醉不知归路,可是依然要回归。爬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在瀑布下嬉戏从高处跳到水潭,从路上捡果子吃,幕天席地一切没有尝试的曾经一切在意的东西到现在已是淡然,这对于我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酱紫的,爬山涉水,只为来看你一眼。在起伏的内华达山之间,谁曾想过,有这样一个文明的存在?坐在圆形梯田的山顶,摆出胜利者V的姿势,这个胜利,并不是人定胜天,因为人永远无法征服自然,这个胜利,是对于自己而言,克服自身的惰性,而超越了自我,是意志的胜利,是精神的胜利,也是肉体的胜利。因为连续暴雨,50KM的山路缩短到四天,一开始以为也就一天十多公里,想想我每次晨跑都是10KM,也就是小菜一碟,于是欣然前往。在第一天正午时分顶着大太阳背着背包爬了一个小时的山路之后,我再也不觉得这是一盘小菜了。一开始,是酱紫的路:不一会,便成了酱紫的路:还要经过索道。趟过河流,还别说,这河流真的很难走,水流湍急,我一开始没用登山杖,结果竟然被冲倒了,整个人都扑通一下倒进河里,真是。。。。。太酸爽了。是的,连续不断的up up up and up again,汗水像瀑布一样流遍全身,一直向上的山路似乎没有终点看着就没有希望,更让人绝望的是以为到了顶点了没走几步平路之后又是陡峭的山路,up up up and up again, 第一天就这样翻过了一座山,当然路上会有一些果树,有时候满地掉落的牛油果,我尽管再累也得捡一个拿在手里,谁叫我爱吃牛油果!就像冰河世纪里面那只健齿松鼠,目光呆滞机械地低头走路突然看见发绿发亮的牛油果,顿时便来了精神。晚上露营在河边,听着溪水潺潺,没有电没有灯洗澡是去河里喝水也是通过简单净化处理的,七点便睡意十足美美的睡了一觉,睡得踏实。第二天同样up up up and up again,依然是不间歇的爬了一个半小时,的确此时真的很有体会,那就是肉体绝对是意志的包袱,汗流浃背已不能形容此时的状态,像被水瓢泼了一样,一直往上爬,同样是看起来没有尽头的路,我在心里已经骂了无数遍的F**K,可是依然还是上坡,再坚持不住的时候想想论文,突然间就放佛有了力量。是的现在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而论文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连这点都坚持不了还谈什么论文呢!一遍自我安慰天将降大任于我必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一遍艰难地一步步的向上爬。艰难无比,其实这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我,而是自我选择对自己的挑战通俗点说就是闲着没事找罪受。下午,依然在up up up 中下起了零星小雨,然后就开始了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此时正穿行在雨林中,全身都已湿透背包一下子重了不知道几公斤。第四天 &以1200多级阶梯开始的,在经历漫长的攀爬之后终于到达了lost city,亲眼目睹这座埋没千年的城市是多么的不容易!据说,现在这座古城遗址,被哥伦比亚的一致武装军控制。他们都是荷枪实弹。高大的来自瑞典的队友,2米的美丽莲和她2米1的未婚夫和武装军的合影,本来还算飒爽的军人和他们一比,顿时失了气势。。美丽莲的真名很复杂我不会拼写了,但是她之前在中国呆过半年,她特别喜欢莲花,给自己起的中文名美丽莲,还问我起的如何,我说,很棒,很适合你。。。。据说这些线条是当时的地图,也有的说法是藏宝图,能看懂的人,便能发现宝藏。居住在丛林里的印第安部落。他们的房屋也蕴含着他们的宇宙观,象征着天地,而在房屋下面,满葬着他们的家人。向导说,人们是不允许在房子内XXOO的,被认为是不洁的象征,要是违背,会为整个族群带来厄运。每一个村落有一个chairman,可以占卜,也可以祈福。这个就是我们要拜访的chairman,他正嚼着可可。向导说,这是他的职责,具体为什么我没听清楚。反正我感觉很可爱的,让我想起了以前室友养的那只仓鼠,总是腮帮子鼓鼓。在这里只是单纯的联想,没有丝毫的冒犯之意。翻山越岭风雨无阻,从lost city出来继续赶路,中午又下起了大雨,密密的雨滴打在丛林上发出巨大的声音,原本潺潺的溪流像打了鸡血一样咆哮,的确大雨滂沱心中的确恐惧怕有山洪泥石流,但是领队说没事这里不会发生这些的,于是还是继续前行,终于在雨中走了接近四个小时,到了营地。晚上晚餐过后我们开小组会议的时候决定明天赶路决定提前结束徒步,因为大雨,是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湿漉漉的虽然都有防水罩可是无奈雨太大。第四天的清晨出现了美丽的朝霞,在我看来这是胜利的曙光。早餐后依然先是漫长的爬山,依然是无数遍的F**K,就是不停的爬,不停的迈开脚步,。终于在正午到达休息点,简单休息之后又马不停蹄,这次是急速前行,全是下坡,走了三个半小时的下坡之后,腿已经不知道是谁的腿了,当看到远处徒步标示牌的时候,终于欢呼起来!太艰难了!大家都坐在地上,脱了鞋子等待来接我们回程的车。这是我们住的营地。偶尔会跑出一个印第安小孩,过来和我们嬉戏。几个露营地,都是依山傍水,收拾好之后我们就来到河里来洗洗,虽然气温很高,但是河里的水,真的好凉!还有这只一路跟随我们的奇丑无比的狗。路上还遇到奇怪的胡蝶。最后,车来了,把我们从这个世外桃源,带回了现代文明。而每个人,几乎都不成样子了。。。。而出发前,我是酱紫的。。。。==================2、再说一个伯利兹的 caye caulker,从这里开启了我的潜水之旅。而这个地方,对于爱潜水的小伙伴肯定不陌生,嗯,大蓝洞。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是被这张图迷住了。于是,我打算亲自去一趟。从墨西哥梅里达到车图马尔夜巴,早上六点的时候便到了车图马尔,当时完全不懂西班牙语,这个墨西哥边境小镇的英语普及度实在太低,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能会一点英文的司机,我说要去伯里兹边境,他借着语言不通,一个劲的要多加钱,时间宝贵,我懒得和他争执。终于到了边境处,还没开门。我站在门口,看着过往的车辆,从这个门过去便到了伯里兹,但是我是要去蓝洞潜水,等着边检开门的功夫,我找人搭讪,了解了一下如何到达那个小岛。研究一下地图。经过了解、最省时最省力的方式,先从这里坐飞机去maya island,然后从那边做船到达caye caulker。等到八点边检开门了,据说一天只发放四个签证。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被滞留在这个语言不通的边境小镇。排队ing,其实就四五个人。我后面还有两个。轮到我的时候,很顺利,甚至帅气的签证官还给我了他的名片让我找他。他说我很幸运,因为我拿到的是今天最后一张签证。我连忙赶紧,怕夜长梦多赶紧走人。出门打车到机场,买到maya 的飞机票。飞机是酱紫的。这么小的飞机,跟我之前在麻袋做过的一样,甚至还小,那个在麻袋都不能叫飞机,而是water taxi。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maya岛,这是一个狭长的岛,买好船票,还有四个小时开船。正好有时间到处看看。这个岛据说也能到蓝洞潜水,但是距离更远,来了我还清醒自己没选择住这里,太脏了,全是水草。下午做船一个多小时,到了caye caulker,真是一个袖珍小岛,从南到北环岛一圈步行也就一个小时。这里是潜水的圣地,而且又超级美的日出和日落!在这里待了几天终于等到了最让我神往的旅程,去大蓝洞,从这里坐快艇,大约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蓝洞。一路上海真是无限的蓝色,各种蓝交织在一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形木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