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的主要人物是那样主要任务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进入实施阶段
原标题: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进入实施阶段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晋 刘轶瑶 通讯员 杨欣)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日从北京启程,经铁路运输,于9日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工程相关关键技术,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试验,以及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为满足推进剂补加验证试验需要,对推进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为满足中期驻留需要,对载人宜居环境做了重大改善,具备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设计在轨寿命2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等14项空间应用载荷,同时搭载了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3个实验项目,计划在太空开展科普实验活动。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火箭,以及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将于8月上旬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出厂测试,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于2016年9月中旬发射,之后开展在轨测试并建立自主运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访问的准备。
[责任编辑:yuwj]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神舟十一号大揭秘:中国航天梦重新起航
来源:作者:-责编:弥尘
13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从北京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按计划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10月中旬发射,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进入太空后,它将与天宫二号形成组合体,完成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30天载人飞行。神舟十一号飞船到底长什么样?它与以往我们看到的神舟飞船有什么不一样?主要功能指标不变搭载两名航天员神舟十一号飞船,身长九米。作为家族中的新成员,神舟十一号飞船继承了神舟十号的技术状态,虽然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但是针对这一次的任务还是进行了局部改动。比如,我国的载人飞船设计为最多承载三个人,这一次神舟十一号只搭载两名航天员,空出来的位置就可以用来运货,多带一些进行天地往返的实验物品。两大任务:航天员运送空间站技术验证此次,神舟十一号飞船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进入发射前准备阶段。据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这次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一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载人飞行30天将验证航天员太空中期驻留按照计划,我国将在今年9月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再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两名航天员进入太空。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与“天宫二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在轨维修技术、空间站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执行本次任务的飞行乘组由2名男航天员组成,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10月中旬实施发射。验证空间站建设关键技术神舟十一号飞船作为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承担的首要使命是运送航天员。而同时利用此次任务,验证空间站的相关技术也是飞船的核心任务之一。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这次的神舟十一号任务是我国神舟飞船的第二次应用飞行,这也是未来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基础。从神一到神九,神舟飞船都是试验性飞行,每一次在技术上都有很大跨越。如今到了神舟十号,技术状态基本确定,它只是根据每次任务的不同进行适应性调整,所以称为应用性飞行。挑战!运行高度改变细微调整保安全今年的神舟十一号任务,将是神舟飞船在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为了验证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技术,神舟飞船作为我国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这次在太空的运行高度将和未来空间站运行轨道保持一致,而这也给飞船的研制带来不小的挑战。在今年第三季度即将展开的“空间实验室”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在距离地面393公里的太空轨道进行交会对接,而这也是未来我国空间站运行的轨道高度,这比之前的轨道提高了几十公里。航天无小事,飞船飞行的每一秒都关系到航天员的安全。轨道特性的不一样了,每一圈转的时间不一样了,设计人员需要重新分析计算。虽然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神舟十一号没有很大的技术变动。但是这些细微的调整,也同样要被认真对待。技术验证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基础经过这样的技术验证,才能为我国建设空间站打下基础。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第一个空间站的建设。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这一步已经由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已经验证完成两个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技术。今年发射的天宫二号,主要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为中国建造空间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步为最终阶段,就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神州十一号
发射地点: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预计2016年下半年
所属国家:
神舟十一号 -
发射成功,
神舟十一号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的能力。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两个空间实验室。按照规划,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曾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神舟十一号 -
在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上表示,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1号交会对接。预计在2022年前后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海南航天发射场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神舟十一号 -
按计划,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2013年的在轨实验时间是15天);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在此之前,还将在文昌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上半年,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 & &&日日确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10月中旬实施发射。
神舟十一号 -
搭载航天员
2016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称,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定选,正进行任务强化训练,但并未透露具体详情。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5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40:38
贡献光荣榜神舟十一号今年上天,为何只带两位航天员?_中国国家天文_【传送门】
神舟十一号今年上天,为何只带两位航天员?
中国国家天文
船票珍贵,请收好点开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做客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中华民族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多人多天太空飞行任务。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上天,执行太空出舱飞行任务。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飞上太空,突破我国载人航天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飞天,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并实施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从神舟五号的一位航天员,到神舟六号的两位航天员,再到神舟七号、九号和十号的三位航天员上天,我国在载人航天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接连突破几大关键性技术的同时,任务航天员的数量也能保持三人执行多天飞行任务。但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载人航天工程又要迎来神舟十一号任务之时,知情人士透露说,此次只有2名航天员上天。于是,老百姓们心中就多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次任务,只派2位航天员上天,我们的神舟飞船不是可以最多搭载3位航天员吗?不仅是老百姓,就连国外有些专家也对此表示了疑惑,比如澳大利亚航天专家莫里o琼斯就在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中国最近几次载人航天任务,都是送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神舟飞船比俄罗斯的联盟飞船更大些,可以轻松装下3名航天员,为什么即将进行的神舟十一号任务要减少乘员呢?是的,神舟飞船的“载客量”与联盟号飞船一样,都可以达到3人,但是神舟十一号任务比较特殊,所以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只派出2名航天员执行此次太空任务。那到底怎么个特殊法?请听来自专家的说法↓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曾在公众场合讲解过原因:神舟十一号飞船之所以只带两名航天员上太空,是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的限制——为了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神舟十一号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因而刻意延长了驻留时间……——在此之前的几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中,我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是神舟十号,共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生活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的组合体中,而按照载人航天计划,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将在太空驻留30天。30天!时长大大提高,而能带上天的生活用度毕竟有限,为保证这一月太空生活的顺利与安全,航天员的数量也就被定为2名。当然,神舟十一号的既定任务和试验,以及需要验证的技术,有2名航天员就可以实现与完成。6月,北半球已进入仲夏时节,神舟十一号任务各系统及其相关的各个环节都在按部就班的开展。6月初,媒体就已经报道说,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通过了出厂测试质量验收评审,测试结果也满足各项技术文件要求,这标志着神舟十一号任务的运载火箭测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6月6号,载人航天工程召开了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通气会。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的报道,这次会议由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主持,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通报了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基本情况和当前进展,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就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需各相关单位支持的事项进行了说明。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做了讲话。我们都已经知道,2016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任务年,将会有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等3次重要发射任务,而我国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任务也可能会紧随其后。那么,这些与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相关的发射工作,目前都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请看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报道:目前,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长征七号遥一火箭和搭载载荷于5月中旬运抵文昌发射场,目前正按测发流程开展各项测试,发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文昌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系统任务准备基本就绪,可按计划于6月下旬实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后续3次飞行任务准备工作按照计划扎实推进,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长征二号F火箭已完成出厂测试;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已经完成综合测试,正在进行大型试验;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正在进行生产,可按计划于今年完成总装;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完成定选,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关于未来几次任务的部分作用与意义,还是张育林副部长言简意赅总结得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风险挑战巨大,主要在于新火箭、新货船、新发射场带来的新风险,以及高密度实施飞行任务带来的新挑战。载人航天空间实验室任务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工程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之战,政治影响与科技影响重大,关系工程后续发展。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文昌发射场是全新建设的低纬度海滨发射基地,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航天发射能力。此外,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将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和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将为空间站按期建成和高效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将开展大量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有望取得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是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非常重大而系统的国家工程,需要很多重要部门和机构紧密合作才能确保顺利完成每一次任务,我们从参加了此次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通气会的代表所在单位之多就能看出这一点来。它们是:中宣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国防司、交通运输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及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和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海南省及文昌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及酒泉市人民政府等各级地方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线责任公司等有关企业;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装备发展部、国防动员部、政法委、国际军事合作办等中央军委部门;各联合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等相关军种;战略支援部队,各军区善后办,新疆、甘肃、海南、内蒙古自治区等有关军区。所以,了不得又了不起啊。我们祝福并静待201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创辉煌。-END- 太空梦想 ∣《航天员》普及载人航天知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传播载人航天文化《航天员》杂志创刊于2005年10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支持、北京太空梦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是面向航天界及广大航天爱好者的权威科普期刊。微信名称:太空梦想微 信 号:TKMX-HTY投稿邮箱:合作邮箱: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中国国家天文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15日 21:28
中国国家天文 最新文章
中国国家天文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