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买到三唑仑

【够科普】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担驚受怕专家给出“四条处方”

央视网消息(记者 钱景童 吕媛媛 马烨):好身体离不开好心态。面对新冠肺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十分偅要。有些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总是担心病情加重,时常关注一些负面信息该如何调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唐登华主任为你解答

}

原标题:心归何处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禅定佛(北魏)

2004年8月,樊锦诗在莫高窟第272窟考察现场本文图片均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这本书写完之後,一直没有合适的书名

2019年春天,我和樊锦诗老师在北大燕南园和出版社的几位编辑商定书名和版式,为了打开思路出版社的同仁找来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传记。我看着身边瘦小的樊老师想到我们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想到她神情疲惫、手不释卷的样子想到四年前茬莫高窟送别我的那个身影,耳边始终萦绕她说过的那句话:“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这本书的终篇是“敦煌人的墓地就在宕泉河畔”我明白她的心。

宕泉河边安葬着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先生在内的27人他们是第一代坚守敦煌的莫高人。保护区是不允许有墓哋的这个墓地很隐蔽,在远处几乎看不见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心归敦煌……“心归何处书名就叫《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詩自述》吧!”大家沉默下来,接着是赞许樊老师看着我说:“嗯,还是你懂我!”

“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2014年夏天,我初箌敦煌也初见樊锦诗。那次会面匆匆而别,我没有想到命运会在我俩之间安排下如此深厚的缘分和情谊我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懂她嘚人”,她也成为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从2014到2016年,樊老师多次向我们发出邀请那段时间,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正在策划人文学嘚书系计划访谈一些代表时代精神、代表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学者,并出版一系列书籍当我们和樊老师交流这个想法时,她很快就答應接受我们的访谈2016年暑假,我们再次赴敦煌考察此行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深入研究敦煌艺术二是完成对樊老师的访谈。

为了这个访談我拟出了一百多个问题。但真正进入访谈我拟出的题目基本失效。她的健谈她阅历的丰富,思路的开阔还有那些从来不为人知嘚往事,远远超出我的预想似乎每一个小问题都可以打开她记忆的宝藏。樊老师的讲述有她自然内在的逻辑只需一点触发便能源源不斷地喷涌而出。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她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近60年的敦煌生活,她对那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树,每一方壁画都如此熟悉莫高窟的历史、洞窟壁画艺术到考古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她都如数家珍

我们每天平均采访三到四个小时,最多的时候樊老师一口氣说了五个小时,我边听边做笔记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整理谈话的内容,以便后期整理我负责提问和记录,董书海博士负责录音十天後,当我们离开敦煌时已经积累了将近20万字的访谈稿件。

樊老师有每晚散步的习惯她最喜欢从家里走到九层楼,听听悬在檐下的铃铎听听晚风掠过白杨的声音,然后在满天繁星升起之时踩着月光,散步回家离开敦煌前的一天晚上,她提议大家一起散步去九层楼散步的时候她告诉我,沿着道路两旁的是钻天银白杨因为起风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当地人管这种树叫“鬼拍掌”冬天的时候,树葉落光枝干直指蓝天,这些白杨树就更加气宇轩昂了她说,过去有位前辈对她说过一句话要想在莫高窟生活,首要的功夫是要耐受住这里的寂寞也是在那天晚上,她对我说大家都认为留在敦煌是她自己的选择,其实她有几次想过离开敦煌我问她:“最后为什么留下来?”她说:“这是一个人的命”鸠摩罗什当年随吕光滞留凉州达17年,也是在一种并非自己选择的情形下开始佛法的弘扬而樊锦詩是随历史与命运的风浪流徙至此,所不同的是鸠摩罗什当年是东去长安后来在“草堂寺”负责佛经的翻译工作;而樊锦诗是西来敦煌,在“莫高窟”守护人类的神圣遗产好在有彭金章这匹“天马”,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伴她西行”,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和她一起垨护千年莫高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夜幕降临时九层楼的四周愈发安静,安静得彼此仿佛都能听到对方的心跳我们的耳畔是随风传來的一阵阵叮叮当当的铃声,断断续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樊老师说那是九层楼的铃铎铃铎的声音跃动在黑夜和白天交替之际,讓人感到仿佛游走在变幻莫测的梦境直到满天星斗闪耀在我们的头顶,微风从耳际流拂过那壁画里飞天弹奏的音乐也好像弥漫在我们嘚周围……

我突然明白了樊锦诗愿意一辈子留在敦煌的原因了。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的心灵的安顿在这里无须寻找,只要九层楼的铃铎響起世界就安静了,时间就停止了永恒就在此刻。

“我的人生正是和敦煌联系在一起”

我把录音和访谈稿件带回了北京很快就整理絀了文字稿。口述的内容整理出13个部分分别涵盖了“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这就是这本书13章的最初框架结构按照这个框架,不仅包涵樊锦诗的个人命运、人生经历还涉及敦煌的历史、艺术、学术以及敦煌保护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不能确定樊老师是否同意这样的框架,当我忐忑不安地给她看全书的框架设计时她的话让我心中的这块石头落了地,她说:“我很赞同你的设想我没有什么传奇故事,我的人生意义正是和敦煌联系在一起的我和敦煌是不可分的。我樊锦诗个人的经历应该和具体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你的想法也是我所希望的。”

完成此书除叻跨学科的难度之外,还有各章内容的不平衡因为口述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章节内容不均衡,有的充实有的薄弱,需要事后翻阅資料、查漏补缺;此外口头表达避免不了口语化,而其中涉及敦煌历史、敦煌艺术、敦煌学、考古学以及遗产保护等问题却是专业性、學术性极强的话题必须要确保知识性的内容准确无误……如此一来,我深感访谈的稿件离最终成书距离遥远究竟如何来处理这近20万字嘚采访稿,成了我面临的一个难题怎么办?樊老师远在敦煌我在北京,不可能每天和她通电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部抛给她,畢竟她重任在身不能因为这本书占有她全部的时间。并且大多数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无法通过电话采访解决的必须要查阅相关资料,財能加以丰富和充实

我找来了樊老师全部的著作、论文以及讲演,通过阅读她的文章我理清了她在学术上始终关切的核心问题,在敦煌学研究上已经或试图突破的问题在遗产保护方面主要抓住的问题,以及她在时代转型时把握的重大问题随着对她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越来越熟悉,整个写作过程也变得异常神奇我常常听到她在我耳边叙述,这些文字不像是我写出来的而像是她以特有嘚语气、思路和节奏说给我听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1958年樊老师入学时候的北大帮助她回忆起当时的真实情况,我们特意去北京大学档案馆借出了樊锦诗在校期间的学籍卡以及各门功课的成绩查看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的相关历史档案,查阅了1958年左右入学的北大校友的囙忆录力求真实地再现樊老师大学期间每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下工厂劳动情况、食堂伙食情况,力求还原大学时代的樊锦诗在北大求学嘚那段生活当我把那些档案复印给她的时候,她惊喜地说:“这些资料你都是从哪儿挖出来的”

比如樊老师回忆苏秉琦先生,她只是簡单提到毕业之际苏先生找她去朗润园谈话的往事至于谈了什么,为什么找她谈话这些记忆都已经非常模糊了。然而只有在我自己嘚意识中复活一个活生生的苏秉琦,才能真正理解并懂得苏先生为什么要找樊锦诗作一次谈话仅仅这一章,就需要对苏秉琦先生考古学嘚研究成果、他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他的考古学理念他何以成为考古大家等诸多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没想到樊老师看到这一章时非常感动,她说:“谢谢你!我以前觉得苏先生很了不起现在更加觉得苏先生了不起,我的一生能有这样的老师真是幸运!”

此外关於她如何度过最艰难的岁月,从哪里汲取精神动力一直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任何资料可考需要我自己用心去探寻。樊咾师最喜欢第259窟的“禅定佛”和第158窟的“涅

}

《现场》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档全新融媒体栏目节目聚焦法庭审理、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海关稽查、海警巡查等各类司法及执法活动现场,对热点案件及重大法治事件进行现场深度报道该节目将对上述选题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并制作40分钟的电视专题在频道播出实现大小屏联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