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战僵尸2粮弁宓2天怎么猫粮能过关吗

我的图书馆
来自:网文
宓姓(古音同“伏”,今日多念“密”), 拼音:mì xìng ,fú xìng 。在《》排名第231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关于宓的读音有两个:一为fú,姓;一为mì,做安静、姓解。也就是说宓在做姓氏的时候也读作mì。这其中缘由和宓氏的第三个起源有关。
形声。字从宀从必,必亦声。“宀”指“场所”、“所在处”;“必”本义指“心脏真实存在但不可看见”,转义为“隐藏”。“宀”与“必”联合起来表示“隐藏处所”。
本义:隐藏处。
说明:宓与伏为义近字。伏字从人从犬,义为“人像狗那样趴着”,引申义为“隐蔽自身”。故“伏羲”可写作“宓羲”。
◎ 宓 mì【形容词】
宓,安也。——东汉·许慎《说文》。段注:“此字经典作密。”
宓穆休于太祖之下。——《淮南子》
(2)静止;静默。如:宓穆(安详静穆)
(3)秘密,不公开。
豺牙宓厉,虺毒潜吹。——庾信《哀江南赋》
(4)水疾流的。如:宓汨
(1)通“伏”。
《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
《法言·问道》作“伏栖”
(2)姓(今多读mì)
如“宓子贱”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 宓
【唐韵】美毕切【集韵】【韵会】【正韵】觅毕切,音蜜。【说文】安也。
【玉篇】止也,静也,默也。
【埤苍】秘宓也。
【颜师古曰】宓汨,去疾也。 又人名。
【三国志】秦宓。 又房六切。
【孟康汉书古文注】宓,今伏字。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考诸经史纬侯无宓羲之号,必後世传写误以虙为宓。孔子弟子虙不齐,後人云济南伏生,卽子贱之後,是知虙与伏古字通用,後误以为宓也。 
又【集韵】宓或作密綡
可作用姓氏,例如:宓女(洛水之神,伏羲之女)
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区委成立地浙江慈溪宓家埭& 1941年余姚沦陷,中共上海党领导的浦东部队分批南渡杭州湾,立足三北(余姚北、慈溪北、镇海北)。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委会在慈溪宓家埭成立,谭启龙任书记。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在慈溪鸣鹤场成立,何克希任司令,谭启龙任政委。区党委确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工作方针。在三北,经过蜀山渡、杨葛殿、竹山岙三战三捷,重挫了日寇气焰,接着又对国民党忠义救国军3000余人的猖狂进攻,进行反击,歼顽军2000余人。于12月15日胜利地结束了第一次反顽自卫斗争。
1942年12月司令部挺进姚南山区。1943年4月,司令部战士经过16小时战斗,攻克了敌汪伪10师37团1营的梁弄据点。同年8月,中共浙东区党委、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梁弄。自此梁弄成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以后又在余姚境内发动军民对日寇开展反清乡、反抢粮斗争和三北大破袭行动,迫使日伪军放弃三北地区“清乡”、“蚕食”计划。 
1943年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三十二集团军调集兵力三万,妄图消灭浙东人民抗日武装,经根据地党政军民英勇还击,艰苦奋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取得了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斗的胜利。至此,根据地发展壮大,南达金华山脉,北至上海浦东地区,东及舟山,西跨浙赣线西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日益壮大,由浦东南渡时不及1千人发展至1万余人。
至1945年8月日寇投降时,宁绍一带除主要城镇未解放外,根据地有人口400余万,成为抗战时期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
一、姓氏源流
单一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第一帝伏羲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宓氏始于远古第一帝伏羲氏。
  在古代,因“宓”字与“伏”、“虑”、“庖”字通用,因此伏羲氏也叫宓羲氏、虑羲氏,其后子孙亦称宓羲氏、伏羲氏、庖羲氏、虑羲氏等,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宓氏、伏氏、庖氏、虑氏,皆世代相传。
  到了殷商王朝建立,商汤将伏羲氏的后代建封为一个诸侯国,称宓须国。宓须国在殷商末期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故国位置在今甘肃省灵台县一带,王宫就在今著名的百里中学后院一带。
  宓须国后为周文王所灭。周武王克商后,在宓须国故地封同姓诸候,建立宓国,最后为周恭王(周共王)姬扈所灭。
  据史籍《尚书大传》记载:周文王在聘请贤士姜尚为国师,制定并推行一系列的强国政策后,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
  第一年(公元前1140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63年待考),周文王调解了虞、芮两国纠纷。虞国(今山西平陆)和芮国(今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的西方属国;可是他们去不找商纣王裁决,却求周文王审断。据典籍《诗经·大雅·绵篇》中的注说:虞、芮两国君主引争土地到周国找周文王评断,到周国后即看到周国人民“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作为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
  第二年(公元前1139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62年待考),周文王出兵攻伐犬戎,战败了西戎诸夷,吞灭了几个西戎小国。
  第三年(公元前1138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61年待考),周文王出兵攻打宓须国(今甘肃灵台),宓须国的国民仰慕周文王的圣德,便将一贯欺压民众的君主绑了起来献给周文王,宓须国由此被周文王所吞并,解除了周国北边和西边的后顾之忧。
  第四、五两年(公元前1137~前1136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60~前1059年待考),西伯戡黎(今山西黎城)、伐灭邗国(今河南沁阳)。戡黎、伐邗,实际上是完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
  第六年(公元前1135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58年待考),攻灭了殷商王朝最大的支持势力崇国(今陕西户县),将周国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岸)。在典籍《诗经·大雅》中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沣。”
  第七年(公元前1134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即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王朝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周文王病逝。
  十一年后的商帝辛子受辛三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123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6年),由周文王的第二子姬发完成了灭商建周之业。
  在史籍《尚书·无逸》、《吕氏春秋·制乐》中,都记载周文王享国五十年,称王前立国四十三年。死后葬于毕(今陕西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一带)。
  到了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在商王朝时期所封之风姓宓须国故地(今甘肃灵台)上再分封了一个同姓诸侯国,后史因称其为宓须国、密须国,亦都是指同一个诸侯国家。
  到了周恭王(周共王)姬扈执政时期(公元前946~前935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21~前900年在位),有一次周恭王在夏天到宓须国去游玩,喜欢上了当地的三位美女,便向宓康公索要。宓康公当然不愿意将美女献出,周恭王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周恭王竟然远途发兵攻打宓须国,宓康公仓猝应战,半夜都城即被攻破,宓康公骑牛仓惶突围。由于是金秋季节,城外河流洪水泛滥,宓康公的牛被阻拦在城东一公里之处的河湾处过不去,因此直到拂晓也没能逃走,因此被周兵所擒。而那三位美女在也战乱中逃走,不知去向,周恭王劳神费力,目的没达到。至今,在甘肃省的平凉市灵台县仍存有著名的“三女川”、“澜牛湾”等地名,记录着宓国的这段历史。
  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宓须国出于周恭王的私欲而被灭了。以后,周恭王把宓国的民众迁到了豫西地区,让他们仍旧使用宓国的国号。由于宓国原本在甘肃平原,被迁到豫西地区后仍称其地为“宓”,因地处豫西山区,遂后加“山”改称“密”,国都在今河南省的郑州市新密市大隗镇一带,史称“密国”。
  密国在春秋早期即被郑国所吞灭,其都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又称作新城,亦称新密。到了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设置了密县,县治在今天的古密城,隋朝时期迁到今密县老城。今考古所发掘大隗镇古密城,位于双洎河北岸,城址平面近似正方形,边长一百米,现存南城墙六十来米,高四米,当地俗称“擂鼓台”。
  到了春秋晚期,宓氏族人中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名叫宓不齐(伏不齐),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后世称其为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司马迁在史籍《史记》中说他小孔子三十岁,但在典籍《孔子家语》中则记作“小四十九岁”。
  宓不齐,亦称宓子、伏不齐,曾在鲁昭公姬稠执政时期(公元前541~前510年)担任过单父宰(今山东菏泽单县),也就是单父的地方行政长官。据说,他在赴任时,担心鲁昭公姬将听信谗言而干涉自己,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间接劝谏鲁过君主:
  在要辞行前往单父的时候,宓不齐让两个国君身边的官吏跟着他到单父去。
  到达单父后,宓不齐让这两个官吏写文告。当其写字时,宓不齐就在旁边胡乱摇动他们的手肘,使得官吏写不好字,然后宓不齐又佯装生气,说:“两位连写文告都写得不好,回去之后要努力。”
  那两个官吏无奈,便返回到国君身边,他们告诉鲁昭公:“无法以帮宓不齐写字。”
  鲁昭公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官吏回答:“宓不齐让我们写文书,却在旁边摇动我们的手肘,写不好还生气。”
  鲁昭公恍然大悟地说:“这是他在劝谏我啊。”于是派人告诉宓不齐说:“单父如今不再是寡人所有了,而是你的了。单父的事情由你决定吧!五年任满之后再来报告吧。”
  宓不齐曾向老师孔子报告:“单父有五个才能斗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伏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
  宓不齐治理单父时,并不将目光盯在财物的得失上,而是非常重视民心、士气和社会风气。他是一个仁爱的贤哲,而且很有才智,表面上他每天只弹琴作乐,看来不象他的同学巫子期在治理单父邑时表现得那么勤劳,但是宓不齐是发动了当地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家齐心合力,仍然将单父邑治理得很好,因此人们夸奖他是“鸣琴而治”,其后裔子孙的堂号就叫作“鸣琴堂”。他不仅赋役较轻,而且在灾年能发仓粟、赈困穷、补不足。能举能、招贤、退不肖,以实际行动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他反对不干实事而夸夸其谈的人,尊重敦厚持厚的长者,以礼乐治世民。他被后世认为是以指导教化治理国家的历史名人。孔子认为他让他掌管和治理更大的范围,可比尧舜,其尊君、守礼、有孝悌这德,遵守天命,能以仁德服人。因此称赞他是一位君子,有王佐之才(辅佐君王成大事者)。
  后来,在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宓不齐为“单伯”。宋朝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赵恒又加封其为“单父侯”。到了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再次改称其为“先贤宓子”。
  秦朝时期,又有一位山东章丘人名叫宓生,亦名伏生、宓胜、伏胜,是著名的经学家。在秦始皇赢政九~十年(公元前213~前212年)发生了焚毁书籍、坑杀大量术士和少数儒士的事件,宓生冒着危险私自将述录了唐尧、虞舜、夏、商、周诸史的一些典著藏在墙壁之夹层之内,由此逃避了一些典籍被焚烧之难。
  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在西汉王朝第二代皇帝汉惠帝刘盈执政的第四年(公元前191年),下诏废除了从秦朝传沿的“挟书律”,天下开化,无为而治。于是年事已高的宓生掘开了自家墙壁,发现尚有二十九篇史典保存完好,遂取出读记于胸。由于宓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女儿宓娥(羲娥)能听懂,于是由宓娥转述给太常掌故晁错,由弟子们整理成文,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珍贵典籍《尚书》。
在宓羲→宓康公→宓不齐→宓生一脉相传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之国名、祖名为姓氏,因称宓须氏、宓氏、密氏、伏氏,在古代,“宓”字和“伏”字通假互用,因此亦有称伏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宓、伏二氏史称正宗。
另一版本说法:
一、宓姓出自上古的伏羲氏,与伏姓源流相同,是伏羲氏的后裔。
伏与宓虽写法不同,但在古代,宓(fú 古音伏)字和伏字通用,伏羲古时也作宓羲。所以说伏姓和宓姓实际上是一个姓。如汉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所以,宓姓的始祖,就是伏羲。而被称为洛水之神的宓妃,就是伏羲的女儿,也应看作是宓氏的先祖。
  二、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宓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古时有一个宓须国,是殷商王朝建封的一个诸侯国,故国位置在今甘肃省灵台县一带。后宓须国后为周文王所灭。周武王克商后,在宓须国故地封同姓诸侯,建立宓国,最后为周恭王姬扈所灭。宓须国的国民子孙中,多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宓须氏,后简化为单姓宓氏,世代相传至今,那时的读音仍是fú。
&  三、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宓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风俗通》载,宓康公之后,以国为氏。”
  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一次周恭王到宓国游玩,喜欢上了宓国的三个美女,便向宓康公索要,宓康公不与,周恭王因此怀恨在心。同年秋,发兵于宓,宓康公仓猝应战,终不敌仓皇出逃,后因洪水泛滥,道路被阻,拦住了宓康公的去路,不幸被擒。宓须国遂为周所灭。遗憾的是,战乱中,周恭王心心念念的三个美女也不知所踪。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仍有著名的“三女川”、“澜牛湾”等地名,记录着宓国被灭的这段历史。
  宓国被灭以后,他的国民遭了殃,被周恭王迁到了豫西地区,让他们仍旧使用宓国的国号。后因地处豫西山区,遂加“山”改为“密”,所以宓国又称为密国。
  虽然宓国经历了患难,但他的国民仍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宓氏、密氏,并世代相传。也因此,宓在做姓氏的时候开始读作了mì,沿袭至今。
&  得姓始祖:宓羲(伏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宓康公、宓不齐、宓生。
远古时候有个部落首领叫伏羲。传说是他发明了八卦图。伏羲领导的部落在当时非常强盛,并且运用的生产方式都很先进,文化活动的水平也很高,所以古代传说中,许多发明创造都归于伏羲。而伏羲又叫宓羲,宓姓和伏姓在古代是相能的,比如有个孔子的弟子叫伏子贱,人们也可称他为宓子贱。宓姓的始祖,就是伏羲。
二、迁徙分布
宓氏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六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八十二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则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一位门阀,多以太原、平昌、高阳为郡望。
  宓氏出自伏羲氏。远古时期的天下第一帝伏羲氏,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很强盛,生产方式很先进,而且文化水平很高。传说八卦就是伏羲氏创造的,此外还有伏羲造字的传说。
  在古代,宓氏和伏氏是通用的,所以伏羲又叫宓羲。如春秋时候孔子的弟子宓不齐也叫伏不齐。所以伏羲的后代有以宓为姓的,是今天宓氏的起源。
  秦、汉时期,有经学大家宓生,《尚书》的保存和编撰人。宓生后世子孙文治武功均有建树,尤其东汉时成为皇亲国戚,名震一时。在《汉书·儒林传》对于先贤宓生的记载:“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
  宓氏是相当古老的姓氏,人口却十分稀少。宓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东一带活动,后在高阳、平昌、太原三郡形成望族。
  宓生九世孙宓湛,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宓湛七世孙宓完,袭爵不其侯,为侍中,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宓完与公主之女宓寿即为汉献帝刘协(公元181~234年)的皇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宓寿与父宓完密谋反曹,事情泄漏,曹操将宓后禁闭冷宫逼其自缢,所生二位皇子亦被鸩杀,她的兄弟宓德以及宗族因之丧命者百余人。由此,盛极一时的宓氏(伏氏)终遭满门抄斩、由此败落。
  时至今日,宓氏(伏氏)仍是十分罕见的姓氏。盖自“伏寿之难”后,宓氏(伏氏)开始四处迁徙,由于此二字相通,后人或以“宓”为氏,或以“伏”为氏,后此二字逐渐发生音变,形成两姓家族。《百家姓》中指宓氏望族在太原郡、平昌郡,当自东汉末年迁徙后家族逐渐发展起来而形成。
  东汉后数百年鲜有宓氏(伏氏)先贤,至宋朝又有官宦出现(主要为南迁宓氏一支)。宓忠信(南迁宓氏之始祖,祖籍一说山西、一说山东),官至南宋高宗(公元1107~1187年)御史中丞;宋理宗(公元1224~1264年)时光禄大夫宓银(宓忠信八世孙)。浙江嵊县《宓氏宗谱》中记载宓忠信“因疏和议之非,为权臣所忌,遂罢职归老剡溪何村榧峰”而南迁。南方宓氏逐渐发展,后世获功名者颇多,在江南一带形成望族。
  明、清时期可考的宓氏名人有明朝吴县令(今江苏苏州)宓天麟;清末著名商人、宓大昌烟店创始人宓彰孝。其余先贤多见于浙江慈溪、嵊县宓氏家谱。
  今宓氏族人主要居于以下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大夫宁村、临沭县,聊城市临清市朱老庄乡宓城集村、安丘县宓家庄村,菏泽市郓城县宓桥村,聊城市东昌府区宓庄村,日照市莒县,滨州市惠民县,淄博市张店区,青岛市,德州市临邑县;
  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海宁市,宁波市余姚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宓家埭村,余姚市宓家山村,绍兴市嵊州市宓家村,舟山市岱山县宓家岙;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宓桥村,周口市沈邱县赵德营镇张大庄村,许昌市长葛县,确山县宓庄,遂平县宓庄;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孙洼乡丁龙村,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乡,沧州市任丘市;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宓家山村;
  江苏省:南京市,连云港市新扑开发区、灌云县宓庄,淮安市,徐州市经济开发区,新沂市,盐城市建湖县,宿迁市泗阳县,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孝感市宓家咀、宓家巷子;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定远县;
  甘肃省:天水市;
  陕西省:宝鸡市;
  湖南省:岳阳市;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绵阳市;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玉溪市江川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陆良县;
  广东省:珠海市;
  辽宁省:大连市,铁岭市;
  北京市:房山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以及上海市,台湾省等地,均有宓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其“高阳”即指该地区。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平昌郡:即顿邱郡。据史籍《宋书·州郡志》的记载:“顿邱,二汉属宋成公子?,魏属阳平,晋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分淮阳置顿邱郡,县属焉。”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约公元五世纪)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顿邱,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三: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③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2、堂号:
  高阳堂:以望立堂。
  平昌堂:以望立堂,亦称顿邱堂、顿丘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亦称晋阳堂、西鄙堂、并州堂。
  鸣琴堂:春秋晚候,孔子的弟子宓不齐为单父宰。宓不齐是一个很仁爱的人,而且他很有才智,他每天只弹琴作乐,看来不象他的同学巫子期治单父表现的勤劳。但是单父仍然被他治理得很好。人们夸奖他是“鸣琴而治”,所以叫做“鸣琴堂”。孔子夸奖他有“王佐之才”。
  藏授堂:宓生,字子贱,秦朝时期博士,亦称伏生。秦始皇焚书坑士时,宓生把一些古籍藏在墙壁里。到了汉高祖灭了秦以后,伏生扒开墙头,见书发霉损坏了一些,还剩二十一卷。宓生便在齐、鲁一带聚徒讲授。汉文帝时,他已九十多岁了,文帝派太常史掌故晁错跟宓生学《尚书》,由宓生的女儿口授,晁错记录下来。就是今文《尚书》。
  授经堂:同藏授堂。
  聚斯堂:浙江省慈溪县宓氏宗祠堂号。
四、家谱文献:
浙江慈水宓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宓庆远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始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取斯堂木刻活字绢印本,有残缺。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宓家埭乡慈溪宓氏宗祠。
  浙江嵊县宓氏宗谱三卷,(清)宓芳洲主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宓子贱,始迁祖为[宋]宓忠信。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图书馆。
  浙江四明山宓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四明山镇宓家山村。
  山东惠民宓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宓洪江处,联系邮址:。
五、宗族特征(资料下次补充)
六、字辈排行
鸣琴堂宓氏字辈:“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注:降三辈沿承孔子世家字辈。
  山东淄博宓氏字辈:“崇玉传家远”。
  山东平邑宓氏字辈:“万花玉京文大学兴力渊”。
  山东临沂宓氏字辈:“万化玉京文大学兴利志”。
  江苏赣榆宓氏字辈:“庆祥开广……”
  江苏南京宓氏字辈:“中相兆有永宝”。注:与伏氏同字辈。
  江苏宓氏一支字辈:“庆守万金……”
  河北清河宓氏字辈:“长五敬书祥”。
  安徽定远宓氏字辈:“维保广增伯”。注:与伏氏同字辈。
  湖北石首宓氏字辈:“应永远隆孝思和顺志光辉修德本家传怀才显宗庭”。
七、【宓姓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望出平昌:全联典指宓氏的源流和郡望。
  羲皇世系;洛水神妃:上联典指上古伏羲即宓羲,故宓氏主羲皇的后裔。下联典指伏羲之女溺死洛水,为洛水之神。
  鼓琴单父;著绩姑苏:上联典指春秋末期鲁国人宓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与漆雕开等人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著有《宓子》。曾任单父宰,《吕氏春秋》说:“宓子贱治单父,弹琴,身不下堂而单父太平。”下联典指明代人宓天麟,任吴县令,有政绩。
  德隆取友;活鲁鸣琴:全联典指春秋末期鲁国人宓不齐事典。
七言通用联:
  平安吉利百事顺;昌盛发达万代兴:此联为以鹤顶格典嵌宓氏望族居住地“平昌”二字的嵌字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
  德贯神人,洛水芳名传奕世;学成君子,琴堂雅化播千秋:上联典指上古伏羲氏女宓妃,溺死洛水,传代为洛水之神。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单父侯宓不齐,一作宓子贱,孔子的弟子。尝宰单父,鸣琴不下堂而治。孔子称之曰君子,后追封单父侯。
  洛水仙姬,神女芳名传百世;鲁侯君子,盛人盛赞誉千秋:同上联。
&  八、历史名人
宓不齐:(公元前521~?年待考),亦称宓子贱,有些古书也称伏子贱、伏不齐、轌子贱;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宰。
  宓不齐是孔子喜爱的学生,为七十二贤弟子之一。
  曾经担任过单父邑宰,当时他鸣琴而不下堂治,但是一样把单父邑(今山东单县)治理得很好。
  孔子很喜欢听音乐,觉得音乐能调和人心,使国君和百姓和睦共处。而宓不齐正是个弹琴的好手,据说他当官时,弹琴来感化人们,使天下太平。所以孔子非常喜欢这个学生,称他为君子,说:“宓不齐雄才大略,能夠辅佐霸主。”
  后来宓不齐被唐玄宗李隆基追封为“单平侯”。
  宓 生:(生卒年待考),亦名伏生、宓胜、伏胜,字子贱;山东章丘人。著名西汉经学家。
  宓生,系孔门弟子宓不齐的后裔。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朝廷设博士七十员以备顾问,宓生即为其一。无双谱赞曰“何如那,书生年老尚传经。”
  在公元前213~前212年期间秦始皇“焚书坑士”时,宓生冒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的典籍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
  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除“挟书律”。 宓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二十九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
  宓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宓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汉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宓生家中,当面授受。宓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宓娥(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宓生言于其女,再转述给晁错。终于将宓生胸藏的典籍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自此迄后世,《尚书》之为学,宓生实为传授的渊源。以后宓生弟子又据他对《尚书》的解释编成《尚书大传》一书,属“外传”之体。
  后人评宓生传书之功曰:“汉无宓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宓生,亦不明其义。”西汉思想文化界,是今文经学的天下,在文、景、武、昭、宣诸帝统治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十四博士皆为今文经学派,其中《尚书》一经所立欧阳生、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博士,悉出于宓生门下。
  由于宓生对传授《尚书》的特殊功绩,后世今文经学家将其与在汉武帝时期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相提并论,合称“董宓”(董伏)。宓生与他的今文《尚书》对中国儒家经学文化影响至为深远。
  宓氏家族的主流号称济南宓氏(伏氏),其自宓生至汉献帝皇后伏寿,在整个秦、汉时期历四百余年,世传经学,号为“宓不斗”(伏不斗)。
  宓 湛:(公元?~37年待考),亦名伏湛,字宁惠,宓生九世孙;琅邪东武人(今山东诸城)。著名东汉早期重臣。
  宓湛的高祖父名叫宓孺(伏孺),汉武帝时客授东武,因此其家立于琅邪东武。
  宓湛的父亲叫宓理(伏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汉成帝,管受高密太傅,别自名学。
  宓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汉成帝时,他以父任为博士弟子。后在西汉末官居平原郡太守。到了王莽新朝时期,王莽任命为宓湛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但宓湛随即弃官隐居在家,教书育人。
  汉更始帝立,再以宓湛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宓湛独晏然,教授不废。他对妻子说:“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当时的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宓湛起兵,宓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宓湛所全也。
  汉光武帝即位后,知宓湛是名儒旧臣,欲信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当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汉光武帝以宓湛之才任命为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凡是汉光武帝车驾出征,皆留宓湛镇守京师,总摄群司。
  到了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光武帝以宓湛取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不久时,彭宠谋反于渔阳,汉光武帝欲御驾亲征,宓湛认为不妥,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其《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庸。’崇国城守,先退后伐,所以重人命,俟时而动,故参分天下而有其二。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出入四年,而灭檀乡,制五校,降铜马,破赤眉,诛邓奉之属,不为无功。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限阻,今兖、豫、青、翼,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
  汉光武帝览其奏折,认为所谏有理,放弃亲征。
  后来,徐异卿等聚众万余人占据陕西中部的富平一带,汉军连攻之不下。但徐异卿称:“我只愿意归降大司徒宓湛公。” 汉光武帝知宓湛为青、徐一带民心所信向,遂派遣宓湛到平原一带,徐异卿等人即日归降,并护送宓湛到京师洛阳。
  史书记载,东汉初期中原局势不稳,宓湛虽在仓卒,造次必于文德,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是岁奏行乡饮酒礼,遂施行之。
  一年冬季,汉光武帝起驾亲征琅玡郡不其县(今山东青岛四区、崂山区、城阳区及即墨市南部一带)的张步,留宓湛居守。当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在宗庙中争论,宓湛不举奏,坐策免。
  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汉光武帝在在不其县建不其侯国,徙封宓湛为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遣其就国。后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宓湛曰:“臣闻唐、虞以股肱康,文王以多士宁,是故《诗》称‘济济’,《书》曰‘良哉’。臣诗窃见故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行束修,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前在河内朝歌及居平原,吏人畏爱,则而象之。遭时反复,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陛下深知其能,显以宰相之重,众贤百姓,仰望德义。微过斥退,久不复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臣窃伤之。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智略谋虑,朝之渊薮。髫发厉志,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古者选擢诸侯以为公卿,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臣诗愚戆,不足以知宰相之才,窃怀区区,敢不自竭。臣前为侍御史,上封事,言湛公廉爱下,好恶分明,累世儒学,素持名信,经明行修,通达国政,尤宜近侍,纳言左右,旧制九州岛五尚书,令一郡二人,可以湛代。颇为执事所非。但臣诗蒙恩深渥,所言诚有益于国,虽死无恨,故复越职触冒以闻。”
  到了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然而宓湛未及就位,在宴席上中暑,由此病逝。汉光武帝大为叹息,亲吊祠,赐秘器,遣使者送丧修冢。
  宓湛生有二子:宓隆(伏隆)、宓翕(伏翕)。
  宓湛逝世后,先后由其二子宓翕等袭侯爵,改姓氏为伏氏,这个不其候爵号一直下传了八代,历时一百八十五年,从此伏氏一族成为不其城内的望族。
  一直到了东汉末期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杀汉献帝皇后伏寿,不其城内的伏氏一族皆受株连,传说,当时伏氏家族百余口人,仅有一人躲过这场劫难。
  宓 完:(公元?~209年待考),亦名伏完,宓湛七世孙。著名东汉末期大臣。
  沉深有大度,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为妻,历官侍中、执金吾、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中散大夫。
  宓 寿:(公元177~214年),女,亦名伏寿,宓完之女。著名汉献帝刘协皇后。
  东汉王朝宓氏(伏氏)家族自宓湛起,就一直与皇族关系密切。
  宓寿的父亲就是不其侯宓完,母亲为阳安长公主刘华。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汉献帝被太师董卓挟持到长安。当时宓寿十四岁,从大驾西迁长安,后时入掖庭为贵人。
  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宓寿被立为近皇后,当时汉献帝十四岁,两人相差一岁。其父亲宓完官迁执金吾。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可以说宓寿自从被立为皇后起,就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后董卓败亡,汉献帝一直寻思东归洛阳,乘乱驱车东走,而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追败乘舆于曹阳,汉献帝乃潜夜度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后来宓寿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鲜血溅得皇后身上都是。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
  后来曹操成为丞相,总揽朝政,将汉献帝截在许都(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拜宓完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而宓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交印绶,改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
  当时汉献帝周围的宿卫兵侍都是曹操的党旧姻戚,仗势欺人,汉献帝和皇后宓寿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汉献帝一直想恢复皇权,当时议郎赵彦入宫常为汉献帝陈言时策,结果被曹操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后曹操后以事入见殿中,汉献帝不任其愤,斥责道:“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曹操失色,汗流浃背,俯仰求出。从此不敢再单独觐见,然更忿汉献帝,加紧了对汉献帝周围之臣的清除。
  不久,曹操就找个理由杀了董承。当时董承的女儿为内宫贵人,曹操一不作、二不休,也要杀掉董贵人。汉献帝求情说贵人有孕在身,然曹操仍将董贵人杀死。这种情形令皇后宓寿十分恐惧,赶紧找来父亲宓完,详细诉说了曹操杀董贵人的情况,请求父亲除去曹操。同时汉献帝写了一份密诏交给宓完,想以此集结义士诛杀曹操。
  但是,宓完惧怕曹操,一直拖到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逝世,也不敢做此事。
  到了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此事泄露,曹操大怒,逼迫汉献帝废黜皇后以杀之,假为策曰:“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随即曹操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抓捕皇后。宓寿躲在墙壁中,被华歆搜出牵出。当时汉献帝就在外殿,引虑于坐。宓寿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汉献帝胆战心惊地回答:“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并对周围的人说:“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曹操将宓寿禁闭在冷宫,逼其自缢,所生两位皇子亦皆被鸩杀。然后曹操对外宣称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礼仪厚葬。随即,宓氏遭到满门抄斩,宓寿的兄弟不其侯宓德(伏德)、宗族皆被杀戮,丧命者多达百余人。
  盛极数百年的不其城宓氏(伏氏)一族,由此败落。
  宓忠信:(生卒年待考),山西人。著名南宋朝大臣。
  宋高宗时期为御史中丞,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随驾南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自汴而择徙于剡溪,成为剡溪宓氏(伏氏)始祖。
  宓 银:(生卒年待考),宓忠信八世孙;浙江慈溪人。著名南宋朝大臣。
  宋理宗时期为光绿大夫,“因疏和议之非,为权臣所忌,遂罢职归老,于南宋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徙剡溪何村榧峰(今浙江慈溪杜湖塘北田下),后子孙日益繁荣,所居称宓家埭。
  宓春磊:(公元1979~今),亦称密春雷,乳名小牛;祖籍山西,上海崇明南门港人。著名当代私营企业家。
  宓春磊是农民出身,父亲叫宓百元(密百元),母亲叫钱冠金,妻子是幼儿园老师。
  经过早期在上海投机期货捞到一大筒金,宓春磊创办了上海中瀛企业有限公司,自任集团董事长,下辖十七个子公司,拥有职工两千余人。
  上海中瀛集团主要涉及进出口贸易、内蒙古煤炭、十六个大城市房地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
  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2007年个人资产有三十五亿元人民币,曾在《胡润百富榜》中排第一百九十三名。
  2009年,宓春磊被爆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中央电视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及“最佳电视女主持人”两项大奖得主董卿关系暧昧,秘密同居,之后与正妻扯皮离婚,结果被正妻索要了两千万的便宜赡养费。
  如今,钱冠金正式宣称比宓春磊大五岁的董卿为儿媳,使其终于开上了价值一百九十八万元的Audi-A8。
九、名人名篇:
宓生《尚书》:
  一.虞书
  尧典: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
  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味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帝曰:吁!嚚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
  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佥曰:吁!鲧哉。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
  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帝曰:钦哉。
  舜典: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
  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尽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二十有八载,帝乃俎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远柔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畴若予工。
  佥曰:垂哉。
  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
  让于殳斨、暨伯与。
  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佥曰:益哉。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
  让于朱虎、熊罴。
  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佥曰:伯夷。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
  让于夔龙。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
  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稿饫。
  汨作:
  原文在秦末亡佚。
  大禹谟: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谟》、《皋陶谟》、《伯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
  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吁,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摠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
  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禹贡》。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砥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砥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砥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砥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紵,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砥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砥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砥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皋陶谟:
  曰:若稽古皋陶。
  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
  禹曰:俞,乃言厎可绩。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
  曰:赞赞襄哉。
  伯益稷: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
  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
  帝曰:俞。
  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额额。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
  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帝拜曰:俞,往钦哉。
  二.夏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典宝:
  原文在秦末亡佚。
  仲虺之诰:
  汤归自夏,至于大垧。仲虺作《仲虺之诰》。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
  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又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
  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寔繁有徒,肇我邦。予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
  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汤诰: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咎单作《明居》。
  明居:
  原文在秦末亡佚。
  胤征: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告》、《厘沃》。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
  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
  帝告:
  原文在秦末亡佚。
  厘沃:
  原文在秦末亡佚。
  汤征:
  原文在秦末亡佚。
  汝鸠:
  原文在秦末亡佚。
  汝方:
  原文在秦末亡佚。
  伊训: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
  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呜呼!嗣王祇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肆命:
  原文在秦末亡佚。
  徂后:
  原文在汉末亡佚。
  太甲: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罔念闻。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王未克变。
  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惟三祀。
  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
  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鸣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咸有一德:
  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
  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
  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祖乙圮于耿,作《祖乙》。
  沃丁:
  原文在秦末亡佚。
  咸乂:
  原文在秦末亡佚。
  伊陟:
  原文在秦末亡佚。
  原命:
  原文在汉末亡佚。
  仲丁:
  原文在秦末亡佚。
  河亶甲:
  原文在汉末亡佚。
  祖乙:
  原文在秦末亡佚。
  甘誓: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五子之歌: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
  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砥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
  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先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
  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櫱,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效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
  王命众悉至于庭,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响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说命: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
  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
  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时命,其惟有终。
  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祇若王之休命。
  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戊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
  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櫱。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欤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高宗肜日: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高宗之训,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
  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呢。
  西伯戡黎: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微子诰: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
  父师,少师。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遯。
  三.周书
  泰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
  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勋未集,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
  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
  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
  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受有忆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勖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牧誓:
  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荅。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武成: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已。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
  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宫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塞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旅獒: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
  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金滕: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
  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
  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钥见书,乃并是吉。
  公曰:休,王其罔害。
  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
  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大诰: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
  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肆予告我友邦君。
  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
  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
  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己,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过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