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ound贴吧下载的那个最新版本方舟防御炮塔教学无法使用是怎么回事?我试着放武器进去结果发现武器放不进去?

战场武器系统与技术之入门【高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4,299贴子:
战场武器系统与技术之入门收藏
智联招聘南京高阳人才网,1亿求职用户+每天350万个高薪职位+260万名企雇主,10秒注册填写简历,有投必应,24小时找到好工作!
历史的教训 在战争的历史中,一种新的装备常常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战术思想的要求而产生。反之,战术思想有时又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一种新的装备而变革。在坦克的发展史中,这两种情况则是兼而有之。1917年坦克问世时,是为了解决突破由机枪和铁丝网重重设防的战壕阵地这一战术难题。到1940年,在富勒将军和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爵士思想的影响下,由古德里安将军组织和实验的“闪击战”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坦克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在年的大战中,支援步兵及后勤保障部队跟不上坦克编队的行动而使联系脱节的教训,真是不胜枚举。敦刻尔克大撤退之所以竟然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于德国的坦克未能及时得到步兵的支援,无法迅速通过敦刻尔克周围低洼地中密布的沟壑和河流。同样,在莫斯科的郊外以及埃及亚历山大的边缘处,德国人的坦克也由于燃料和给养供应的不及时而不得不停下来。   同1940年中的德国人的情形如出一辙,东线的俄国机械化步兵、甚至摩托化步兵也常常跟不上坦克编队的行动。针对这种情况,德国人当时采取的主要战术就是巧妙地运用炮火和轻兵器火力来切断俄国步兵与坦克间的联系,然后用反坦克火器或坦克炮摧毁孤立无援的俄国坦克。   年,在俄国处于防御态势的德国人当时就认识到:他们的坦克必须具有高度持久的机动能力才能抢占有利地形,以反击俄国人的装甲突破。这是因为:在幅员辽阔的俄国,他们完全可以用让出土地的方法来争取时间,重新部署,实施反击。他们还认识到:步兵至少要摩托化,如有可能,应装备能跟上坦克行动的装甲车辆。这种观点很快即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德国、俄国和西方同盟各国的军队都开始使用装甲输送车辆。这种运送步兵的车辆有时甚至就是去掉了炮塔的坦克。那时,后勤保障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往往是依靠大规模的运输支援。当时美国人的做法就是一例。   在这段时间里,西线的英国人却用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德国人很会利用反坦克火器来摧毁英国坦克,而将自己的坦克保全起来,以便担负它们最擅长的行动——突击。这时,英国人和美国人心中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摆脱在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方面处于劣势的厄运。这种厄运在整个大战中一直纠缠着他们。   大战之后,相同的教训在中东战争中又多次重现。叙利亚因在戈兰高地驻扎步兵太少而遭惨重损失。以色列的一个坦克旅在西奈落入埃及的反坦克火器的伏击,因无步兵支援而猝然受阻。同时,这些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表明,现代战争中,弹药和装备的消耗之巨、对后勤支援的要求之大是过去所想象不到的。   不同的军队从他们经历的战争中记取的教训各不相同。在年的大战中,英国人吃了德国人的亏。因此,他们当时希望在火炮的威力和装甲防护力方面,不要再被别人超过。那时,美国人也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想法。结果,在这两个国家里,装甲较厚、火炮口径较大的“百人队长”、“酋长”、M48和M60就成为战后坦克中的一代骄子。“酋长”坦克,是目前服役的同类坦克中的登峰造极者。它重55吨,配备一门120毫米火炮。 
或前六名,最喜欢这种技术贴了
长知识了,收藏之
 以色列面对的是沙漠战场,那里没有树木可做屏障,而且能见度又好,射距也往往较大。因此,他们喜欢装甲防护较厚的坦克。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梅卡瓦”坦克。这种坦克约56吨,炮塔细长,发动机前置,起着增加防护力的作用。  由于德国人认识到,为迅速重新部署,以反击敌人的装甲突击,他们必须具备持久的战术机动力,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快速地从一个掩蔽地机动至另一个掩蔽地也可以部分地起到防护作用。于是他们生产出40吨重的“豹1”坦克。俄国人也信赖长距离、高速度的公路通行能力和越野时的快速机动能力。这也是他们的沿窄轴线快速行进策略的必然产物。 
既然各国为在同样的地形上进行同一场战斗而设计出的坦克竟是互不相同,那就一定有某种原因使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设计方案。所以,研究一下使用人员——士兵们的要求也许会很有价值。  士兵们的要求 在年的大战中和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坦克战术思想中的主要潮流促使各国都倾向于发展所谓主战坦克。这种主战坦克可以协同步兵实施突贯作战,并紧接着向敌占区纵深迅速进击,在步兵的协同下,扩张突破战果。这是因为,此时能否保持进攻锐势对防止守方重新部署,恢复均势,重新掌握主动权,是至关重要的。   在战斗的突破阶段,坦克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装甲防护力才能经受住反坦克火器的攻击;必须具有良好的武器系统才能打通敌人的防御阵地;必须具有良好的战场机动力才能使车辆灵活敏捷。在战斗的扩张战果阶段,良好的、持久的战术机动力是制胜的关键。   即使在防御时,装甲部队也不能闲置不用。当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不足时,就要求用坦克来打退敌人坦克的进攻。这种任务同样要求坦克具有良好的防护力、高效的武器系统和敏捷的机动力。这些要求都与突破战斗相同。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要求。防御的一方永远不会拥有足以密布整个防御地域前沿的装甲兵力,而他们要抗击的进攻者又总是将兵力集中于一点实施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战术机动力对于机动坦克以阻止敌人的突破企图,或是阻止敌突破后扩张战果的企图,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德国人在苏联取得的深刻教训。   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设计精良的坦克要均衡地满足三条主要要求: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
乍一看来,进攻者和防守者对坦克的要求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进攻者需要良好的机动力,以便扩张战果。为此,可以牺牲防护力。但是考虑到突贯作战的要求,这种牺牲又是不可取的。因为突贯时,常常是硬碰硬地交火。假如再考虑到防守者对战术机动性的要求,上述观点就更难成立了。的确,防守者需要机动得比进攻者更快。再者,若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坦克在战场上快速跃进,将使敌方的反坦克火器或反坦克制导武器难于准确射击,从而使自己的防护力提高。这种观点的出现,使对坦克各项要求的平衡,更难于掌握了。根据最后这种观点,再加上对战术机动性能要求的考虑,才形成了薄装甲的“豹1”坦克的设计理论基础。但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以色列人也不同意。显而易见,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们的要求是很复杂的,设计人员无法提供一种理想的坦克。因此,士兵们必须做出某些妥协。但要做出最佳的妥协,士兵们必须首先理解设计人员的困难。
 装甲防护力与重量限制   对坦克的尺寸和重量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坦克常常需要经铁路和公路输送。铁路上的限制主要指桥梁和隧道的高度、平板车的宽度以及正常的两列火车错车时的限制。例如,坦克外部尺寸必须受到铁路轨距的限制。欧洲大陆上用于军用车辆输送的TZ轨距规就是一例。
除了铁路输送,很难想象还有任何别的办法能将大批坦克同时运进战区。只要用铁路输送坦克,不是在正常时期装车,就是在可能发生冲突的紧张时期装车。这就要求必须对坦克的外部尺寸做出限制。   公路输送时的主要限制来自坦克自身的重量。限制坦克重量的因素是公路桥梁的负载强度。在战区内,坦克能通过的桥梁越多,其机动力越强。如果一辆坦克可以通过限重为50吨的桥梁,那么比起只能通过60吨桥梁的坦克,就会有更多可以使用的道路。还应该记住,坦克越重,它需要工程保障部队提供的架桥设备就会更强更重。如果用汽车拖车运送坦克,就更麻烦了。拖车运载坦克的重量将增加到80吨,或更多。  高度限制   在铁路和公路输送的尺寸限制之内,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坦克的高度,使其侧影尽可能低,使其目标尽可能小。这一点具有重要战术意义。此外,坦克重量也是越轻越好,这样有利于将坦克履带承受的压力降到最低限度,对提高坦克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   设计人员在确定坦克高度时受到几个因素的限制: 
 首先是装填手站立时,由其靴底到其工作帽顶的这一高度(b)。在车内,他必须持站立姿式来装填炮弹。在上部,这一高度要加上车长指挥塔的光学仪器超出炮塔的高度(a)。在下部,要加上车底距地高(d)。这个高度由使用人员根据在松软地上“托底”的危险性的大小来确定。俄国的坦克没有带防护甲板的炮塔座舱。但是为了防地雷杀伤,西方国家的坦克都有防护甲板。这就又要增加一点高度(c)。   第二个影响总高度的因素是炮塔座圈的高度加最大俯角时炮闩抬起高度之和的这一高度。炮塔座圈的高度决定于坦克的宽度。坦克通过树丛和狭窄街道时的战术机动力与坦克的宽度有着密切关系。大多数坦克的宽度约为3.7米。这么大的宽度所带来的麻烦是使炮塔座圈的直径过大,不能置于两条履带之间,而只能处于其上
中小学名师推荐的软件,在这免费下
机动能力 我们已经讲过,坦克的战略机动性能,主要决定于铁路和公路运输对坦克外部尺寸的限制。坦克的战术机动性能,主要指坦克在战区内靠自己的动力,在一定的距离上行驶的能力,战场机动力是很容易理解的。它包括灵活地进入和撤出发射阵地,快速地跃进和敏捷地更换掩蔽地。很明显,坦克暴露于敌人火力之下的时间的长短与它的战场机动力密切相关。 决定机动性能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坦克重量之间的关系。被称做功率重量比。其次,是悬挂系统的减震性能和保证越野平稳,使乘员不致过于疲劳的能力。第三是履带的设计,它决定着对地面的附着力以及通过履带对地面的压力。最后,是坦克通过壕沟、坡道和断崖的能力。   “酋长”5型坦克的功率重量比为10.1千瓦/千牛顿,可以折合成13.3制动马力/吨。美国的M60A1为11.8千瓦/千牛顿(15.9制动马力/吨)。这些功率重量比反映了美国人和英国人更为注重的是防护力,而不是机动力。在“豹1”坦克的设计中,注重点与上述情况相反,它的功率重量比为15.4千瓦/千牛顿(21制动马力/吨)。保证这种功率重量比的动力装置是最大马力为750-850的柴油发动机。   最近坦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发生了量子性的跳变。英国的“挑战者”和德国的“豹2”采用涡轮增压柴油机,马力达到。美国的XM1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马力也达到同样的水平。这使得功率重量比达到了19-22千瓦/千牛顿(25-30制动马力/吨)。这么强大的动力,使战场机动力和战术机动性能都大为提高。这就使暴露时间缩短,使变更部署的速度提高,使突破后前进的步伐加快。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燃气轮机比柴油机能输出更高的功率,但其燃料消耗也大得多,所需的油箱增大了。不过,预计将来有可能将燃气轮机的油耗降下来。   为获得最佳战术机动性能,设计人员要求履带能经受长距离的道路行驶,而又不破坏路面和阻碍后续部队的行动。还要求它不破坏传动比,以保证持久的高速度。为获得最佳战场机动力,设计人员又要求履带具有另外一种形状,以便能抓牢地面。还要求传动比高,以便能提供良好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这都是战场上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坦克设计方面,有迹象表明:西方国家注重战场性能,而俄国强调战术机动力。   随着发动机的改善,悬挂系统也得到改进。美国的XM1和德国的“豹2”选用常规悬挂。这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由功率强大的新式发动机所提供的高速度。迄今为止,现役坦克上使用的最先进最复杂的悬挂系统,是S坦克上的液气悬挂系统。这一系统的高度精密的控制能力,对其火炮的瞄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继续重视保证乘员能够经受高速越野行驶的性能,仍是十分重要的。这对持久地越野行驶,仍然是个决定因素。   履带的设计对越野行驶有重要意义。在欧洲,一般都认为履带踏面要做成“侵进式”,以便抓牢地面。但是,这与战术机动性能对平光的挂胶履带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豹”式坦克为满足这一双重要求,设计出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乘员临时用钢履带齿片,换下几块胶板,以提高附着力。   不论使用那种履带,车辆通过履带传给地面的压力是影响越野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坦克在松软地面上的下陷深度。下面的数据可供参考:地面压力超过105千牛顿/平方米(15磅/平方英寸)的车辆可以通过泥炭土地。“酋长”的地面压力为93.2千牛顿/平方米(13.5磅/平方英寸),因此它不能通过所有的欧洲农田。但地面压力为76.5千牛顿/平方米(11.1磅/平方英寸)的M60就能做到这一点。“豹1”也能做到,它的地面压力略高,为84千牛顿/平方米(12.2磅/平方英寸)。“蝎”式履带侦察车地面压力仅为34.5千牛顿/平方米(5磅/平方英寸),因而它的越野性能极佳。   想通过改变地面压力的方法来大力改善越野性能是不大可能的。不过,发动机功率和悬挂系统确已在过去20年中得到了巨大的改进。这使开始服役的XM1、“豹2”以及“挑战者”这类现代坦克的战术和战场机动力都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在坦克的火力方面也有了重要的发展。 
火力   本章中。我们只简单介绍坦克设计中火力方面的发展。第二章将概要介绍火炮设计,第三章将介绍有关弹药的重要问题。   在年的大战中,最著名的反坦克炮大概要算德国的88毫米炮了。而以后最成功的坦克炮要首推英国的105毫米炮。现在大多数的西方国家的坦克都采用这种炮,其中包括“百人队长”、M60、“豹1”和XM1。以色列人尤其喜欢这种炮,他们甚至把它装在缴获的T54和T62坦克上。这种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烟幕弹和蜂窝式装药杀伤榴弹。在“酋长”坦克服役之后,英国又推出一种120毫米火炮。这是一种使用分离式炮弹的线膛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碎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烟幕弹。  俄国人在T55上安装的是100毫米线膛炮。随后,在T62和T72上又开始采用115毫米和125毫米的滑膛炮。除了制造简便这一优点之外,滑膛炮还具有重量较轻和能以很高的初速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优点。尾翼稳定以及滑膛炮适合于空心装药破甲弹,而旋转会使这种炮弹的威力降低(详见第三章)。后来西德也认识到了滑膛炮的优越性并在“豹2”坦克上采用了120毫米滑膛炮。美国也准备在新型号的XM1上装滑膛炮,以取代现有的105毫米炮。然而,英国人却打算继续在“酋长”和“挑战者”坦克上使用120毫米的线膛炮。他们认为线膛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既可以发射旋转稳定的破甲弹,又可以发射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这样做也有好处,这使华约国家必须继续防范种类更多的反坦克武器。但是,这同时也使北约国家的标准化优势化为乌有。   对于火炮的性能来讲,改进式火控系统的发展具有与火炮设计本身同等重要的意义。测距装置是这种火控系统所吸收的第一个部分。尽管它对弹道平直的动能攻击并不是非常重要,但它对初速较低而弹道较高的破甲弹,特别对碎甲弹,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光测距仪的采用,彻底解决了测距问题。运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实现自动调整标尺分划,以消除诸如由火炮跳动、炮膛磨损、弹药种类的变化、风速风向、空气及发射药的温度所引起的误差。电子计算机甚至可以将目标移动的速度都计算在内。这就把坦克火力的效力大大地提高了一步。大多数先进的西方坦克都将装备具有全部或部分这类功能的改进式火控系统。 
未来的发展   英国军队对S坦克做过验证,发现它不能达到一辆主战坦克的战术要求。但是,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坦克设计的时刻已经迫近。美国的XM1、英国的“挑战者”和德国的“豹2”坦克都比这些国家原先使用的坦克更加沉重。这三种坦克都已充分利用了增加了的发动机马力和改进了的悬挂系统。这实际上说明,这三个国家现在对坦克的观念比过去2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他们的坦克都重55吨或更重些,装甲防护力都得到了提高,机动性能都有所改善,待XM1装上120毫米炮后,其火力都将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现在就必须提醒注意重量问题。这三种坦克的重量都已接近极限,若再增加重量,就会因能通行的道路减少而损害其战术机动性能。再有,由于地面压力的增加,它们的战场机动力也将降低。减轻坦克重量的最有效办法,是降低坦克的高度,以便减轻坦克前部装甲的重量。在这方面,S坦克所选择的道路,无疑是出路之一。另一条出路是把乘员减为3人并装备自动装弹机,走T72的道路。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等将来光导纤维系统发展和改进之后,采用外装式火炮。这样就可以取消炮塔,只在车体上方装一门可以旋转的火炮。图1.16就是AAI公司建议配备给快速部署部队的这种坦克。 
  采取第三种方法,可以使乘员减少至2或3名。当然,视界将受到影响。由于必须用自动装弹机,炮弹的种类可能会减少到两种。处理臭弹也将很麻烦。但在另一方面,除了能大大减轻重量之外,还可以大大缩小暴露目标。   最后,还应该提到:很多军人不相信乘员可以少于4名。他们认为,乘员少于4人,在战斗中就无法保养车辆。如果真要减少乘员,那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保证新坦克比现有坦克更加可靠,还必须保证新坦克更容易保养和补充。   当然,也有人说坦克的末日不远了。只要在性能、装甲防护和武器方面做进一步改进,直升机将取代坦克。 
有没有人看啊!
直升机及其功能   这一节里,我们不是要讨论直升机的一般功能,而是要谈谈直升机对机械化战争的影响。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证明了直升机用火箭和机枪可以实施毁灭性的火力杀伤。俄国在阿富汗使用了“雌鹿”武装直升机。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有过在全面战争中使用直升机做武器平台的经验。 
  据现有材料看,俄国人似乎准备将直升机用于攻击性战斗,用它来搜寻和摧毁目标。目前看来,直升机只能使用机枪火力、57毫米火箭和炸弹对装甲较薄或非装甲防护的目标进行攻击。如果能准确击中目标,这类火器的威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直升机能够携带的火箭和炸弹数量有限,所以它未必能象炮兵火力那样有效地支援正面进攻。也许直升机的宝贵作用在于支援那些在炮兵射程之外进行作战的部队。这种作战任务,俄国人一般都派空降部队或直升机空降部队来担负。正在发展中的美国前进强击直升机准备装备20毫米机关炮,这种炮将改善直升机的攻击和自卫能力。对口径在20毫米以内的火器,这种新型直升机比现有的直升机具有更强的防护力。但是,由于直升机旋翼叶片的显示特性很容易被雷达捕捉到,因而很容易被苏联的3СУ23/4和西德的“猎豹”这类造价昂贵的自行高炮击中。
  直升机还受到某些便携式对空武器的威胁,尽管它可以防护热寻的导弹的攻击。只要直升机不是处于悬停、起飞或降落的时刻,其他火器对直升机的威胁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不过,武装直升机似乎并不能代替坦克进行突贯作战。但在扩张战果阶段,直升机的作用如果不是毁灭性的,至少也是很有效的。   美国在越南的经验以及随后在英国、美国和西德所进行的实验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用能够发射欧洲的“霍特”、美国的“陶”式或苏联的“螺旋”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来对付前进中的坦克也许会特别有效。一架直升机在自己被击毁前一般都可以消灭几辆坦克。   华约国家和北约国家都想在反坦克作战中广泛使用直升机。为了对付直升机,又产生了陆基或空降的反直升机武器。这可能导致产生一种专门的坦克和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护卫车辆。它将不仅可以对付敌人的直升机,同时也可以对付敌人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和机械化步兵战车。不过,这样的车辆很可能同3СУ23/4或“猎豹”一样造价昂贵,因为它需要装备雷达或热成像系统,以便捕捉低空飞行或悬停的直升机。毫无疑问,直升机与未来的机械化战争将有密切联系。英国的最新产品是装有“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大山猫”直升机,而美国也有装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贝尔AH-1S“眼镜蛇”直升机。 
  直升机除了用于突击和反坦克外,还被很多国家用于空运部队突入敌后实施破坏,快速机动部队歼灭进攻之敌或扩张战果。直升机在上述用途中是用作运兵工具的,因此取代并起了装甲人员输送车或机械化步兵战车的部分功能。 
装甲输送车与机械化步兵战车   所有拥有机械化部队的国家,都认为有必要用装甲车辆来运送步兵,使他们能跟上前进中的坦克部队。年大战之后,华约国家和北约国家都纷纷发展具有第一流防护力的装甲人员输送车。总体来讲,这类车辆都是履带式的,可以运送一个步兵分队。象英国的FV432和俄国的БТР/50均属这类车辆。它们一般都具有两栖通行能力。它们的作用是运送步兵并保护他们不受弹片杀伤。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抵御轻武器的射击。英国的FV432还装备了一个核生化防护系统。对当时的步兵来讲这是一种新的装备。   1967年,俄国人研制出了БМП步兵战车. 这是他们投入现役的第一种机械化步兵战车。车上有指挥塔,装备有一门76毫米低压炮和“萨格尔”反坦克导弹。随后,西德在1971年生产出了“黄鼠狼”,其炮塔上装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最近又装上了“米兰”反坦克导弹,但这种导弹不能从装甲车内发射。 
机械化步兵战车的发展提出了机械化步兵将怎样进行作战的问题。常常有人不负责任地说:俄国人和西德人是训练士兵在车内作战,而英国人正好相反,俄国БМП和西德“黄鼠狼”的侧装甲板上的射孔常被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但是这种推断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机械化步兵对装甲人员输送车或机械化步兵战车究竟有些什么要求。   第一项要求是:车辆能够运载步兵及其装备并跟上坦克部队的行动。防炮弹弹片的杀伤当然是最起码的要求。然而在今天,这意味着要防152毫米-155毫米炮弹的弹片。这种防护力不仅保护步兵不受敌人炮火的杀伤,它还使进攻的步兵部队能紧跟着己方的炮火前进。这项要求即所谓的“战场出租车”作用。但是,即便在这样一个简单的车辆概念中,这一要求也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的观点分别体现在俄国的БМП和西德的“黄鼠狼”这两种车辆中。这两种车的长度和宽度相差不多,但БМП约重16吨,而“黄鼠狼”却重达26吨。虽然“黄鼠狼”比БМП高得多,但这并不是“黄鼠狼”的重量远远超过БМП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БМП的防护装甲很薄,根本抵挡不住155毫米炮弹爆炸的威力。但是它却能够进行两栖作战。“黄鼠狼”的装甲防护极好,但其重量使其不能在水面行驶。在欧洲中部具备航渡能力的价值又一次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一地区的大部分河流的堤岸都较陡峭而且土质松软。这使入水,特别是出水非常困难。如果不是由于这一地质特点,两栖作战能力本来应成为装甲人员输送车或机械化步兵战车的一项有用性能。可是面对现实,人们又不禁对此发生了怀疑。   其次,不能低估“车辆应能运载装备”这项要求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步兵分队能够带上几天的口粮、速爆炸药、电台、轻武器、反坦克火器和足够的弹药,那么这个分队就比只携带直接战斗必需品的步兵分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果车上不需留出更多的空间供给搭乘步兵在各射击孔之间移动射击的话,那么留出更多的空间储存装备是十分重要的。要从射击孔射击,车辆就要加大,而且这种射击也未必有效。但是,这样对鼓舞士气和保持步兵与战斗的接触却很有好处。   造成这项要求中的矛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装甲步兵输送车上装备武器的问题。有一种观点强烈主张根本不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上装备武器,而只让它起“战场出租车”的作用。但是战场上毫无疑问地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装甲人员输送车一旦变成机械化步兵战车,它就可能与敌人的装甲战斗车辆交火。这就不可避免地威胁到它运载步兵的安全。对于步兵下车进入防御阵地后装甲人员输送车应如何使用的问题也有分歧。如果把装甲人员输送车配置在它能发挥火力的位置上,那么这些位置通常都不利于装甲人员输送车迅速重新装载运送步兵。另外,装甲人员输送车也有可能被摧毁,从而使步兵“搁浅”。   增加火力可以给自己的部队带来好处。因此,俄国、西德和美国都选择了武装装甲输送车这条路。美国的步兵战斗车辆装备25毫米的机关炮和由车内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很明显,这些国家都把步兵的反坦克能力放在首位。属于机械化战斗车辆(MCV80)系列的英国机械化步兵战车很可能要装备25毫米或30毫米机关炮,但不装备反坦克导弹。这样,它将具有反装甲人员输送车和反机械化步兵战车的能力,而不具备反坦克能力。   除了“黄鼠狼”以外,装甲人员输送车和机械化步兵战车均不强调防空能力。“黄鼠狼”的火炮可以抑起1,080密位(60°)。机枪或机关炮不大可能击落现代化的地面攻击战斗机。但是,一个团的“黄鼠狼”集中火力也许能够迟滞来自空中的进攻,包括直升机发起的反坦克导弹的攻击。不过,要想有效地对付飞机,那就必须有先进的雷达或热成像这样的目标捕捉和跟踪系统。   装甲人员输送车或机械化步兵战车究竟应该具有哪些性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士兵来决定的。一种车辆所具备的可供选择的性能越多,其适用性越强。如果负责申明这些要求的人以为他们可以就如何使用车辆的问题事先做出规定,那将是很危险的,因为如何使用车辆只能由战场上的指挥员来决定。如果设计出的车辆可为指挥员提供最大限度的选择余地,那是最为理想的。可惜的是,由于设计、人力以及无法避免的费用上的种种限制,一种理想的车辆设计很难变为现实。因此,在向设计人员提出你们最低限度的要求之前,士兵们一定要首先明确:你们准备接受什么样的交换条件。 
侦察车辆   防御中的侦察包括很多内容。有时可能只包括观察和报知情况,这时不需要采取任何积极接触的行动。有时还可能包括查清敌人的主攻轴线,这时可能需要消灭或阻止敌人的侦察分队。最后也可能包括迟滞敌人前进的任务,这时就需要进行战斗侦察。欧洲几乎没有任何土地可以放弃,所以西方国家的侦察部队可能会很快地卷入迟滞敌人行动的战斗。   进攻时的侦察,包括同上面一样的内容。而且侦察部队很可能要通过战斗来获取有价值的关于敌人兵力部署的情报。   在确定侦察车辆应具备的战斗性能时,首要的要求是良好的监视系统。由雷达、热成像、图像增强仪和高倍光学仪器组成的监视系统最为理想。但是,费用往往使理想难于实现,因而只能采取折衷的办法。第二个关键要求是能够保证快速可靠地获取情报,而且要有性能良好的电台。这两个因素构成对侦察车辆的最根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机动力、防护力和火力之间的平衡,决定于侦察部队的任务及任务地区的地形。   有关机动力的争论焦点是,使用履带式车辆还是轮式车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激烈,迄今尚且没有统一意见。目前在欧洲,西德采用“山猫”装甲侦察车,那是一种8×8的轮式车辆。英国则采用“蝎”式和“大弯刀”履带车辆。苏联倾向于采用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БМП的混合型车辆,也是履带式的。 
  如果设想侦察车辆在中欧主要沿道路行动而不是越野,那么轮式车辆当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反之亦然。如果把越野性能做为主要尺度,那么履带车辆无疑更好。在沙漠国家,轮式车辆常常比履带车辆更为好用。但也有的沙漠却更利于履带车辆通行。士兵们对履带和胶轮的选择只能根据他们执行侦察任务地区的具体地形情况来决定。   如果要求防护较好、火力较强的重型车辆,那就肯定要使用履带车辆。受体积大小和机动力的限制,实际上不可能设计出超过25吨重的轮式车辆。否则,即使象“山猫”装甲侦察车那样把重量分散在8个轮子上,其地面压力也会过大而使车辆不能越野行驶。   如果能接受我们的这一分析,那么位于中欧的北约国家就应该采用能够进行迟滞战斗的履带车辆,因为中欧都是水网农田,不大可能利用地形来争取战术主动。在其他地区,比如在沙漠里或车辆只能在公路上行驶的地区,而且也有可能利用地形,使用较轻的轮式车辆将更为有利。当然,任何一种车辆所适用的最理想的地形,其实都不存在,所以争论仍在继续。 
后勤保障车队   自从40年代初期,德国军队认识到良好的后勤车队对保障机械化部队行动的重要性以来,对后勤车队的要求,无论在其规模和重要性方面都大大提高了。   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编组一支专门的后勤车队来把战斗物资由基地运往战场。在年大战期间以及战后,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专门的军用车辆。可后来由于生产过剩,许多车辆又改装为民用。现有情况反了过来,世界上的民用越野载重车辆市场很大,很多载重车可以直接用于军事目的,或稍加改装即可做为军用车辆。   决定着后勤车辆适用性的三个主要特点是,适当的机动能力、能够满足需要的负载能力和方便的装卸能力。 机动能力   目前,人们都普遍认为,除了在非常接近前沿的地区,发展专门的军用后勤车辆是过于耗费资财的。一个欧洲大国也许要有10万辆后勤车辆才能保证其军队的供给。所以,用改装民用车辆的方法,可以节省很大的经济开支和维修、备品费用。   包括西德和英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后勤车辆的机动能力分为几个等级,然后购买不同类型的民用车辆来分别满足各级别的要求。比如,英国规定三个等级:在后方地区使用低级机动力的载重车,除非在为防空袭而隐蔽时,这类车辆一般不会驶离公路太远。这类车辆一般运送大吨位的集装货物。中级机动力载重车,应能在作战地区内行动,完成二线和三线的运输任务。这类车辆能通过丛林中的泥泞道路和桥梁及渡口附近的河岸地。有的甚至还要求能将集装货物运送到炮兵阵地之类的战斗部队所在地。对高机动力载重车的要求最难确定。英国目前使用“斯多尔沃特”6×6.5吨载重车来满足这一需要。它可以载运补给弹药和油料罐。它可以通过装甲车所能通过的大部分地形,并且还可以航渡。 
  美国使用的是在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548履带式5吨运输车。他们还利用M109自行火炮底盘发展一种履带式补给品运输车
  这几种车辆在机动力方面都已接近最佳程度,但其造价都很高。作为载重车辆,其性能也不如卡车。西德则认为不需要很多的高机动力载重车。他们的观点是,西德将在自己的国土上打仗,那里到处都是现成的公路网。 负载能力   在过去的20年里,集装装载、集装箱和机械化装运设备的发展使世界的民用货运业发生了一场**。集装装运在战区内的使用对军事后勤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它使处理货物的人力减少,而速度提高。北约现在已经采用了标准化的集装托板。这种集装托板宽1000毫米、长1200毫米、高1370毫米或1575毫米。   集装装载要求具有类似床板那样的平台载货车厢,它应符合集装托板的尺寸并能由两边装货。载货车厢的尺寸一般为集装托板的倍数。车辆能装载的集装托板数越多越好。但是,不论是用集装装载方法,还是用其他方法,人们对机动性能的要求往往使载重量受到限制。有些货物,最好能直接运送到使用者手中。炮兵的弹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另外有些货物,象运送给以连为单位的战斗分队的货物,一般都是数量较小的混装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高机动力载重车了。每当需要把货物转装到高机动力车辆上时,或要把货物先分开再混装时,时间和人力的消耗都要增加。若要省时省力,我们可以使用机械化装卸设备。 
装卸设备 在基地的仓库里或有存货场的地方装卸集装托板时,叉车是必不可少的。英国军队使用的一种叉车不仅具备越野性能,其速度还可以跟上运输车队。这种叉车被称做“活跃的海狸”。在桥梁附近的场地上,甚至在离前沿很近的炮兵阵地上,人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叉车在转装货物。   装卸集装货物时,常常还要求载重车本身装备起吊设备。英军使用的一种车载吊具有时安装在货箱的前部。有时安装在中部,有时又安装在后部。高机动力车辆一般不装这种吊具,这是因为它们的活动范围通常都距停放叉车的地方不远。25%的中级机动力车辆要装吊具。吊具不仅多占空间,它还会使车辆的载重量减少1.5-2吨。 补充方法   后勤车队及其外围装卸设备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战地区的地形和作战部队及炮兵阵地采用的补充方法。在公路状况不好的地区,只能通过不良道路,用中级机动力车辆长途运送散装货物。但是,在公路网四通八达的中欧进行机械化战争时,后勤补充车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斗分队的作战方法。 
  直到几年以前,用油罐进行各种液体补充的观点一直在整个前沿补充中占据主导地位。究竟有无必要对位于战斗阵地上的装甲战斗车辆进行补充这个问题,现在也许要重新加以考虑。战斗车辆在一个阵地上停留很久,以至把弹药、油料和给养都消耗掉而等待补充这种情况是极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可以组织这样一种补充体制:在部队行动的路线上设补充点。当部队在行动中通过该点时,用加油车为其补充燃料,用集装方法为其补充弹药,用加水车为其补充水。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有一个后门,很便于快速补充。也许可以把这种做法加以发展,把集装货物直接送入坦克之内。如果在远离公路的战斗阵地上进行补充只是个别情况,那就不需要有很多高机动力的车辆。如果装甲兵和步兵都坚信在战术位置上或附近进行补充十分必要,那就需要有更多的高机动力车辆。   关于在大后方使用的车辆,人们常常争论的是:究竟应该使用汽车拖车,还是使用民用车中常见的牵引式铰接拖车。后者的好处在于拖车可以随意停放而不必卸货,一旦要用时又可以立即拖走。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买大量的拖车要花很多的钱,而且拖车在不良道路上的通行能力较差。一个折衷的办法是采用图1.25中的“亚姆普利罗尔”系统。它由一个靠铰盘牵引的“床板”组成。这个“床板”可以装在车上,也可以从车上卸下来。英军正在试用这种车辆。 
渡河越沟   机械化部队通过干涸或有水河沟的能力与其整体机动性能密切相关。已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也许是栗树桩束柴。把这种束柴填入沟内就可以造成一条简陋的通路。英军通常由皇家工程兵装甲车携带束柴。但是,在特殊的战斗中,主战坦克有时也可携带束柴。人们还研究生产了充气束柴,即可以迅速充气的大橡皮筒。现在,已开始采用由塑料管组成的束柴。由于中欧地区90%以上的河渠的宽度都不超过15米,这种简便的越沟方法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大多数编有坦克部队的军队所采用的另一种突击架桥系统是用坦克底盘改装的架桥车。英军用的架桥车是“酋长”架桥车或称“酋长”装甲架桥车。它只需5分钟就可以辅设一座跨度为23米、载重60吨的桥。西德人使用的架桥车是利用“豹”式坦克底盘改装的。   不同国家的军队采用不同的渡河方法和渡河设备。俄国军队有专门的部队负责架设舟桥。他们用浮舟支撑甲板做成舟桥,用拖船将其固定。西德和美国则采用M2两栖桥梁车。这种车辆单独使用时可以作为渡船。数辆车连接使用可组成桥梁。它们的架桥速度很快,30分钟即能完成一座长60米、载重60吨的桥。图1.27所示即M2架桥时的情景。除此之外,英军还使用一种钢椼桥,战时由工程兵建造。它由一段段的桥身连接而成。一个跨度为9.8米的桥的分断桥身可由两辆带拖斗的汽车载运,并且能在30分钟内联接成桥。 
  一支军队渡过河渠的能力是决定其机动力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设计。而车辆设计本身又受到过桥车辆的影响。它还将影响指挥员的战斗计划,而对在中欧作战的指挥员影响更大,因为那里的河渠特别多。 折衷的办法   如果没有人力和财力的限制,一支拥有足够的自行反坦克炮、坦克和机械化步兵战车,并拥有多种型号侦察车和后勤保障车辆的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就会容易得多。然而,如何最合理地使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恰恰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本章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我们认为,只有在充分分析地形和彻底了解作战思想之后,才有可能最有效地利用人力和财力资源,而利用的方法又总是多种多样的。最了解其中奥秘的士兵们必须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以便设计人员能按照你们选择的折衷办法进行设计。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炮塔防御2修改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