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老于跳大神视频白天可以请神吗

美女游轮上晒美腿,拼出人体花朵,长腿林立致青春。
智障老人2012年被警方认定已死亡,3年后却又回来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与其他兄弟民族相比,赫哲族的节日不算多。除与汉族相同的年节、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还有“跳路神”和“乌日贡节”,这三个节日也是赫哲族的三大节日。
  赫哲人讲究过节,“旧历年”(春节)被视为最大的节日,其它的节日庆祝活动,都不如过“旧历年”隆重。春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出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
  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味道十分鲜美。令人尊敬的民间诗人(伊玛堪)在新春佳节,用诗歌把美好的祝愿献给大家。老人们向他敬酒,听他讲故事,尽兴而归。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迷恋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项比赛,到处是欢歌笑语。
  跳路神
  又称“跳太平神”。赫哲族传统宗教祭祀节日。赫哲人在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都要举行跳行跳路神的活动。所谓“路神”,赫哲语称为“乌斯珠耶”,意为“求神保佑,人财两旺”。法行的具体日期由萨满择定。祭祀之日,日上三竿后,萨满在家中祭神、请神,众人往萨满身人喷洒一些水,数青年举神杖、神像,随萨满从家中击鼓而出,且唱且跳。
  萨满等边唱边跳,有时还进入人家,跳神祈福,来到谁家,谁家须给萨满敬酒,或将迎春树切成丝泡水给萨满喝,以示敬奉神灵,有些人则乘机还愿。十分热闹。萨满及所谓“神队”回到萨满家后,还愿者便送来牺牲、酒等。萨满卸装后,能歌善舞者便系上腰铃,摆今击鼓,载歌载舞、等猪肉煮熟后,萨满又穿上神衣,带上神具,继续作舞,最后众人饮酒食肉尽情欢娱而散。
  乌日贡节
  “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箭等。这几项比赛都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是叉鱼技术在陆上的演练和再现。节日之夜,在江边举行群众性篝火文艺晚会和聚餐宴饮。人们跳起天鹅舞、萨满舞、鱼鹰舞、神鼓舞。热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调悠扬的歌声。
  在赫哲人的节日食品或待客佳肴中,都少不了“杀生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但是都没有赫哲族的吃法多。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吃法。因为杀生鱼的多是数斤重一条的鱼,所以没有细鱼刺扎口之虞。
  “生鱼籽酱”,有晶莹剔透、大若黄豆、色呈橘红的大马哈鱼籽,还有墨绿色的如米粒大小的鳇鱼籽,加上盐、醋、姜、蒜、辣椒、香菜等即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赫哲族独特的食鱼法还有鱼条、鱼干、鱼松等等。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上海拨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457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演艺赫哲族萨满舞的发展历程
胡 萨 得 依 尼*
――演艺赫哲族萨满舞的发展历程
&&& “巴哈恩都力民都
爱机哈特布衣尼
民扎嫩扎嫩西特
爱机班特布衣尼 刻拉都恩都力毕勒
恩都力刻拉都毕勒衣
民革仑古仑都爱班特布衣尼
恶机班特恶力爱依
&&& 赫哲语的歌词大意是:“神哪!给我们幸福吧!给我们子孙幸福吧!有神在我们身边,我们子孙万代生活越来越美好!”
&&& 每当我听到这首赫哲族萨满“跳鹿神”《求天赐福》的词曲(http://www./jxyy/hzyy3.htm),就会情不自禁的跳起来;当我跳起来的时候,是以舞蹈超常形态的心路,再现的是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原始风貌;展现的是赫哲族豪爽乐观、能歌善舞的特性。但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流传至今却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
&&& 一、赫哲族信奉萨满教可追溯至5000年以上的历史进程。
&&& 三江平原,完达山脉,是今日赫哲族的祖先――肃慎人所居之地。饶河作为赫哲族居住地,可以根据1980年小南山前出土的猛犸象门齿和臼齿、股骨及凝灰质岩打砸器,证实这里一万年前即有人居住。另据1991年小南山顶发掘出土的双人合葬所出土的石器和玉器,证实为五千年前之古墓。这些历史遗迹,无疑是赫哲先祖肃慎人留下来的。
&&& 根据《饶河赫哲族》一书“概说”中对本县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考证;专家们认为:小南山遗址跨越年代久远,达一万多年,是一个涵盖文物遗存丰富,跨越年代久远的古代人类生产生活和葬、祭活动的重要场所,认定为:“是人类历史早期文明古国初期形态遗存保留至今的最好模式标本。是黑龙江古玉文化早期古代文明最重要的遗址,是渔猎经济孕育文明的摇篮。”(http://www./fgly/hzwh.htm)
&&& 还有,据《赫乡散记》一书考证:从中华民国十八年出版的《东北年鉴》里记有:“失儿兀赤卫”,根据1980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卷七,明时期标注:失儿兀赤卫在乌苏里江西岸小安河口以下四排村以上,位于两者中间地方。另据《吉林通志》记载:“实尔固宸卫,明永乐十二年置”。失儿兀赤是其音变。清朝另一本记载东北地区的史籍叫《朔方备乘》中,图载乌苏里江西岸该处有“锡尔古臣”。另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吉林分图册》饶河县图中该居民遗址标有“希尔古差”。以上几处都是同一个地方,而音韵有所转变。因为“兀赤”或“古宸”都是赫哲语“黑狗鱼棒子”的意思。失儿兀赤即“出黑狗鱼棒子的地方”。这些史料得到省文化厅的认定无疑。&
&&& 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和史志地理资料的考查,可以证实,饶河是赫哲族祖先世居地。沿着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三江平原地带历史遗迹和居民遗址近百处。所以,可以鉴证赫哲人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生活了几千年至上万年的历史。
&&& 那么,赫哲族信仰萨满的历史有多长呢?
&&& 赫哲族信仰萨满已有很久的历史了,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他们受到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缺乏科学知识所致。他们认为,小孩一生下来就有‘魂鸟’(哈您初坎),一切疾病都是由鬼怪拽走人的魂灵造成的。因此,他们笃信萨满才能治疗百病,有了病便找萨满跳神。
&&& 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佳木斯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晓寒所著《在天鹅的故乡》一书中“萨卡奇阿梁岩画”一文考证:
&&&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遗迹,萨卡厅――阿梁岩画,就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迤东的黑龙江畔那乃边区境内(亦即俄境内的赫哲自治区)。该岩画的生产,可追溯至5000年以上的历史进程。是苏联学者,阿巴奥德拉尼科夫著的《西伯利亚的古代文化》一书中曾详细记载和论述过的:“远东一带女真先民群团极其珍贵的文化遗迹”之一。赫哲族的萨满文化,与我国北方乃至与其文化源流有着相连的东北亚跨国文化遗迹,均都反映在旧石器时代前后大量的实物资料上面。她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原始宗教观念。北方各民族的先民,悠久的宗教信仰,便是形成萨满教文化的稳固基石。萨满教神论观便产生于此。萨卡奇――阿梁岩画,反映了人对太阳之崇拜观念。古朴劲的岩画结构,经多方研究,认定为是一组反映北方诸民族流传至今的远古创世神话。
&&& 另外,晓寒在《饶河赫哲族》一书“论赫哲族原始神话与萨满图腾”一文中也作过同样记载。(http://www./fgly/rhhzz/dbz-smtt.htm)
&&& 通过对这些珍贵史料的考查,赫哲族信奉萨满教,跳萨满舞可追溯至5000年以上的历史进程。
&&& 二、父亲(葛德胜)被“领神”的萨满派系应该是“河神派”。
&&& 据《中国赫哲族》网站 “宗教信仰”萨满文化考证:
&&& “赫哲族萨满一般是继承的,关系大至有氏族传承、师徒传承之分,另外有一种可能不是父传子,子传孙的绝对世袭;有的是祖、父辈萨满的神遗弃了、在此之后隔一代或两代找上来的;有的萨满无后代,他的神找其近亲领神。当萨满要学会神词、神本、跳神、念咒、施魔法等等,方能‘领神’”。(/zjxy.asp?id1=343&fenlei1=5)
&&& 我们葛氏家族是赫哲族世家,祖姓葛依克勒氏,简化汉姓葛,清时编为正黄旗,世居松花江下游一带。祖父汉名葛双印,族名关布鲁。父亲(葛德胜)清宣统三年(日)出生于富克锦(今富锦市)城东三里的下吉利屯。父亲(葛德胜)很小的时候,就被太外祖父(毕长鲁)赫哲族大萨满“领神”,并给他起了一个族名叫“莫托”(姑娘)。叫“莫托”的用意是祈盼他长大成人,不能被“恩都力”(天神)领去而夭亡的意思。父亲(葛德胜)8岁时,入富克锦东庙跟随杨白华老先生读私塾,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启蒙读物。
&&& 父亲(葛德胜)11岁辍学跟随祖父(葛双印)狩猎,到1946年父亲(葛德胜)和二叔(葛长胜)弟兄携全家随同嘎尔当、大屯的赫哲乡亲一同迁徙饶河县里七里沁(永安屯)之前的25年间,父亲(葛德胜)和二叔(葛长胜)的赫哲族萨满艺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得意于同宗的姐夫傅吉利,特别是噶尔当村的古托力,据《赫哲族人物传》考证:“古托力――姓尤,被公认为著名的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他培养过年轻歌手葛德胜、吴进才、吴连贵”;还有苏苏屯的吴高力玛发和毕方古等人;他们都是赫哲族艺人。他们一起白天上山打猎,晚上就聚在一起唱“伊玛堪”,“嫁令阔”,讲述“尤当格力令”(笑话)“特伦固”(神话)“说胡力”(民间故事);春、秋进山打猎时,就跳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求天祈福,求神仙保佑。那时,父亲(葛德胜)和二叔(葛长胜)兄弟二人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边听、边学、边跳;他们自幼就接受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用故事里英雄(莫日根)的形象,鼓舞和教育自己伙伴们同困难做斗争。 天长日久,逐渐学会了不少的赫哲族民间艺令。随之,也为别人演唱,跳上几段……。
&&& 据《中国赫哲族》一书“历史篇”――民族源流、族称、姓氏考证:赫哲族的姓氏,如:
&&& 毕:为“毕日达奇哈拉”、“毕拉哈拉”或“毕拉坑卡哈拉”,指住在河边的本氏族人们;
&&& 何:为“何哲日哈拉”、“比拉哈拉”或“比拉坑卡哈拉”,通古斯或满语支各族称“河”为“毕拉”。“比拉”即是“河沟”之意,“何”与“毕啦哈拉”的毕姓是由“河”字音的汉译音演变而来,所以“比拉哈拉”形成“毕”和“何”的俩个单字姓氏;
&&& 吴:为“吴日米哈拉”,“吴定克哈拉”,起源于“乌弟河”,“乌勒敏河”,是一支较大、古老的大氏族;
&&& 葛:为“葛依克勒哈拉”是古老的大氏族;
&&& 傅;为“付特卡哈拉”、“付斯哈拉”、“补ā薄案丁焙汀暗笔呛菏鸵舻囊糇奥砹挚ü背鲎酝镣继诔绨荨盎敝狻
&&& 父亲(葛德胜)被太外祖父(毕长鲁)“领神”,从师学艺于傅吉利、古托力、吴高力玛发和毕方古等人,从《中国赫哲族》考证赫哲族的姓氏族源看,他们是“住在河边的本氏族人们”。所以,父亲(葛德胜)被“领神”的外祖父毕长鲁,萨满派系应该是“河神派”。
&&& 三、父亲(葛德胜)因从政的因素,无法展示他作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的风采。
父亲(葛德胜)的政治觉悟很高,早在1946年(民国35年)他就接受过解放军三五九旅独立团团长王景坤的教诲;确立了他的人生政治取向。土地改革以后,父亲(葛德胜)有如从云霾里重见天日一般,共产党指引的道路他是跟定了。
&&& 1949年进行了土地改革,父亲(38岁的葛德胜)热爱社会主义,跟着共产党走,党号召成立互助组,他就积极办起了互助组,接着又在饶河县成立了第一个初级社――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父亲(葛德胜)被推选为副主任,积极带领大家走合作化道路。日以少数民族代表的身份,到首都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并与敬爱的周总理碰杯饮酒,合影留念。父亲(葛德胜)是第一个见到毛主席的赫哲人!
&&& 父亲(葛德胜)1953年参加革命,当了村长。1956年调任西林子任副乡长。1958年任八五九农场二分场副场长。
&&& 1959年父亲(葛德胜)到呼兰干校学习三年。他克服年龄大底子薄的弱点,努力学习政治,学习知识,学习业务;提高了他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的政治觉悟。毕业后,父亲(葛德胜)已经被分配到牡丹江民政局任副厅长;当时饶河县去电话说:饶河县缺赫哲族干部,请你们放他回饶河县工作。通过协商,牡丹江市同意县里的要求。因此,我父亲(葛德胜)就回到饶河。
&&& 1962年父亲(葛德胜)回西林子公社任副社长。那时我父亲(葛德胜)根本没有计较副厅长和副社长在职务上的差别;他一心扑在赫哲族的发展事业上,他积极肯干,公而忘私,长期抛家舍业为公事奔忙;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先后被选为乡、县人民代表,省民族事务委会委员;多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和省打猎能手,黑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十年动乱期间,父亲(葛德胜)被打成走资派靠边站,尽管文化大革命中,有人借父亲(葛德胜)曾经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大做文章,无论怎样批斗,父亲(葛德胜)的心总是火热的,别人在他面前发牢骚,他总是劝解:“我们是共产党解放出来的人啊,没有毛主席共产党,便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不久父亲(葛德胜)就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1969年末父亲(葛德胜)重新工作,1971年被派到四排兼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因患病离职休养,1975年退休。
&&& 1980年9月中旬,父亲(葛德胜)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组织的民间文学调查组工作,他讲唱了《香叟莫日根》、《满斗莫日根》、《阿哥弟莫日根》、《牟都里莫日根》、《西尔达鲁莫日根》、《乌呼萨莫日根》、《沙伦莫日根》等七部作品。
&&& 父亲(葛德胜)曾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和黑龙江省赫哲族研究会顾问。特别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于日在哈尔滨省文联“创作之家”民间文学获奖作品授奖大会上,授予父亲(葛德胜)民间说唱家称号。他演唱的作品《满斗莫日根》获1979――1981年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三等奖。《香叟莫日根》、《阿哥弟莫日根》获黑龙江省1983年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http://www./fgly/rhhzz/dqz-rw.htm)
&&& 从这些众多奖项中,可以看出父亲(葛德胜)为挽救濒临湮泯的赫哲族民族文化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父亲(葛德胜)作为一个民间说唱家,一个著名的赫哲族伊玛堪歌手,是当之无愧的,殊不知父亲(葛德胜)更是一个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
&&& 这是因为赫哲族民族说唱文学伊玛堪,与赫哲族萨满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这可以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昌瀚、副研究员黄任远所著《赫哲族文学》一书中得到详细的考证。
&&& 《赫哲族文学》一书中从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宗教学、语言学、民俗学、神话学等学科综合的角度,对赫哲族渔猎社会口头文学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新见的理论认识;书中对赫哲族萨满文化及口头文学的关系研究尤为深入,取得了大量的突破性进展。
&&& 《赫哲族文学》一书中从“说唱文学与萨满文化的关系”中证实:赫哲族说唱文学中的“莫日根”(英雄)的形象;”阔力”(神鹰)的形象;过阴追魂与死而复生;说唱故事中的搏斗;说唱故事中的变形;说唱故事中的善恶观念;说唱文学I型作品中的跳神仪式;主人公获取萨满神通经过的情节;英雄结拜兄弟的情节;英雄凯旋祭神的情节等等;都是要唱萨满歌和跳萨满舞的。书中还详细的纪录了,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传说故事“特伦固”、故事“说胡力”、民歌”嫁令阔”和萨满传说故事、萨满故事、萨满歌的内在联系。(/wenhuafen.asp?id1=454&fenlei1=3)
另据《中国赫哲族》网站,文化艺术、民族艺术、“歌谣”(/wenhuafen.asp?id1=412&fenlei1=3)中记录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请神歌》,《送神歌》。其中《送神歌》就是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晓寒根据吴进才和葛德胜讲唱的“伊玛堪”记录材料翻译的。
&&& 通过对这些珍贵史料的考查, 可以说父亲(葛德胜)是一个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
&&& 四、父亲(葛德胜)作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 据《中国赫哲族》网站,宗教信仰“萨满分类” 中记录的赫哲族萨满分类:(/zjxy.asp?id1=344&fenlei1=6)
&&& 萨满不仅有派别,也有品级,其派别以神帽上的鹿角枝数多少而定;品级以其神帽上的鹿角叉数多寡而分高低。鹿角叉多者为高,少者为低。鹿角叉数分三叉、五叉、七叉、九叉、十二叉、十五叉,共六级。从初级神帽,升到三叉鹿角神帽,要经过每三年时间;升到十五叉神帽,级须四、五十年的时间。萨满共分三派:河神派,神帽的鹿角各一枝;独角龙派,神帽的鹿角左右各二枝;江神派,神帽的鹿角左右各三枝。当看到其神帽上的鹿角枝数多少,即知其派别;见到其鹿角枝的叉数多少,即知其品级高低。
&&& 从父亲(葛德胜)很小(1911年)就被太外祖父(毕长鲁)“领神”,到 11岁(1922年)辍学跟随祖父(葛双印)狩猎,从师学艺于傅吉利、古托力、吴高力玛发和毕方古等人, 到1946年父亲(葛德胜)和二叔(葛长胜)弟兄携全家随同嘎尔当、大屯的赫哲乡亲一同迁徙饶河县里七里沁(永安屯)之前的25年间,父亲(葛德胜)的赫哲族萨满――“跳鹿神”(温吉尼)艺技学得比较娴熟,“随之,也为别人演唱,跳上几段”算起,直到父亲(葛德胜)病逝时(1998年)享年87岁;可以看出父亲(葛德胜)作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从艺有62年之多;如果再扣除”文化大革命十年”,批判“封、资、修”对父亲(葛德胜)从事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技的影响,父亲(葛德胜) 从艺也有52年之多; 所以,父亲(葛德胜)作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从艺有50―60年的艺龄,其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艺人的地位应该是很高的。
&&& 五、父亲(葛德胜)作赫哲族萨满舞艺人主要从事“跳鹿神”(温吉尼)
&&& 据《饶河赫哲族》第六章民间礼俗、第六节宗教信仰“萨满教” 中记载:(http://www./fgly/rhhzz/dlz-zjxy.htm)
&&& 赫哲族萨满分别有以下几种:
&&& 1、送魂萨满(赫哲语:达科苏、特科切),专门从事超度的萨满,级别最高,法力最强。
&&& 2、治病萨满(赫哲语:巴其兰),从事驱赶鬼神、收拢神灵、治疗各种疾病。
&&& 3、专治瘟疫的萨满(赫哲语:阿哈玛发),治疗流行病、传染病。
&&& 4、占卜萨满(赫哲语:佛日朗),专门从事治疗一些小疾小灾和占卜算卦的萨满,他的级别最小、法力最小、但很普遍。
&&& 除了上面的几种萨满外,还有以下几种大型的萨满仪式。
&&& 1、跳鹿神(赫哲语:温吉尼)。春秋两季,春天跳鹿神驱魔避邪、祈祷平安,秋季庆贺丰收,供奉还愿。&
&&& “跳鹿神”(温吉尼)时,由一萨满率领先在本屯跳,人们跟在后面跳,然后到附近村屯跳,可以说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后来人们根据此活动演变成了现在的“乌日贡”,目的是“平安、吉祥、幸福”,有歌有舞。
&&& 2、跳舞神(赫哲语:得日科衣得衣尼)。专门从事治好病还愿仪式,有歌有舞,也有群众参与性的仪式。
&&& 3、跳神求子。从事求子仪式的萨满活动。
&&& 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存在,具体地说,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作为萨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宗教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因理性文化和现代社会制度而逐渐丧失了,这主要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卫生状况的改变,群众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使萨满的宗教影响在群众中大大地削弱了。但是,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其作为艺术和民族传统的积淀成分,却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整理、教育、创作、表演等形式而获得延续和发展。父亲(葛德胜)所跳的萨满舞,主要是以鼓点为乐,边唱边跳,动作比较豪放,节奏感比较强的“跳鹿神”(温吉尼)。
&&& 六、我学艺萨满舞的经历
&&& 我从小就喜欢赫哲族舞蹈,每逢族内有萨满歌舞活动,我都兴致勃勃地与小伙伴们一道跑去观看;一起随着音乐的旋律而舞动着,儿时我跳的舞蹈,其实只可以说是即兴发挥,随心所欲的东西,算不得什么舞蹈。我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是得到父亲(葛德胜)的真传。可以说,我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传承经历,是从父亲(葛德胜)那里学艺而来的。
&&& 父亲(葛德胜)的政治觉悟很高,他从政的政治因素,使他很少在公众场合下跳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只是逢年过节在家里跳一跳,但是开始他不教我跳;我只好在旁边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学;仅仅是学一些初浅的舞步;而我舞蹈艺技的提高,是得益于参加赫哲族舞蹈培训班。
&&& 那是1980年春天在街津口,我参加了由佳木斯市群众艺术团举办的”赫哲族舞蹈培训班”有二十多人参加培训,饶河有我、付波和吴玉珍,学习的曲目有《赫哲族姑娘》、《打鱼的人儿爱网滩》
等等;通过三个多月培训奠定我的舞蹈基础。我真正学习跳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是在1991年筹备在饶河召开的乌日贡大会。
&&& “乌日贡”是赫哲语“喜庆吉祥”的意思。乌日贡大会于农历5月15日召开,每四年召开一届乌日贡大会。此时是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鱼类繁殖期,也是赫哲人停止捕捞的歇网期。此时,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人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赫哲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共同欢庆自己的民族节日,乌日贡大会集中体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民族风格,是赫哲族智慧的结晶,它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多姿多彩的文体形式已经成为赫哲人的传统节日、重要节日。
&&& 第三届乌日贡大会于日――27日在饶河县四排乡召开。这是在饶河县四排乡第一次举办乌日贡大会,为了夺得文艺比赛团体优胜第一名;饶河镇代表队决定,表演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能够表现赫哲族人粗犷、豪放性格的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
&&& 但是,我们连跳得很熟练的人都没有,怎么能参加比赛呢?
&&& 于是,我就回家央求父亲(葛德胜)教我。晚上,父亲(葛德胜)边唱边教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我基本步伐。通过向父亲(葛德胜)学习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使感受到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具有很强的舞蹈表现力:
&&& 如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头部动作,有摇头、抬头、仰首、左右侧首、俯首等,让人可以感到其运动节奏。
&&& 如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腰部动作也有较多变化,有的挺直上身,有的通过抬头、挺胸、收腹、弯腰、提臀、曲腿等形成优美的身体曲线,其内在的联系给人以刚健有力之感,或让人产生妩媚动人之叹。
&&& 如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手势变化细微,臂、掌、腕、指各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就臂部动作来说,或叉手于腰、或双臂外扬、或平伸、或合于胸前、或双臂上举作环状、或一手叉腰一臂下垂,姿势变化无穷,或庄严肃穆、或变化曲折,而手指也有弹、收、展、握、开、转腕等不同的变化,富有节奏,动感强烈。
&&& 如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双腿或内弯或外伸或作马步或两腿大跨或弯成曲环,造型多变,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腿部站立、跳跃、弹跳、抬腿、屈膝、勾、踢等表现不同的动作和情感的表现。
&&& 总之,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通过头、上肢、腰、手、腿的配合,完成了既具有节奏感,又具有丰富意义的舞蹈造型,创造了与狩猎、捕渔民族生活与原始信仰密切联系的舞蹈形态和独特的形体语言。
&&& 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有单人、双人之分,舞时,有一刚一柔、一文一武之分。具体说,由萨满单独完成的舞蹈更偏向于严肃风格;而双人完成的舞蹈则主次分明,动作整齐而富于变化;而集体完成的舞蹈则更具功利色彩,一般直接与狩猎、捕渔、种族繁衍等场面相关,舞蹈动作有明显的娱神色彩。
&&& 在向父亲(葛德胜)学习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时,真的让我得益不少,虽然父亲(葛德胜)教的都是基本的动作, 边唱边教,讲解的也非常详细,而我只知道照搬,就像复印机一样而已......
&&& 虽然感觉父亲(葛德胜)跳的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都是那么繁琐复杂,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简直比我以前学习的难多了,但我就喜欢这种有点挑战性的东西,有些难度动作,我就拼命地练。可以说父亲(葛德胜)是我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启蒙老师,他让我爱上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
&&& 那时,我晚上向父亲(葛德胜)学,夜晚练习到很晚,不断揣摩父亲(葛德胜)他老人家教我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舞步。白天,我就把从父亲(葛德胜)那里学来的基本步伐串连起来,边唱边教给大家,一遍一遍地唱,一遍一遍地教,那时虽然谈不上精通,但至少我教他们的时侯,可以清楚的告诉他们,这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民族特色是什么?要如何掌握……
&&& 父亲唱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曲子,被县文化馆馆长薛志强同志记录、整理成赫哲族萨满舞曲――“跳鹿神”(温吉尼);我领舞组成的二十多人表演队,随着那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音乐旋律、歌词和节奏,表达着赫哲族崇尚大自然豪情,感觉是如此地投入。用这首乐曲表演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很幸运的得了奖。
&&& 父亲(葛德胜)看到我们跳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得奖,很高兴;那天晚上的篝火晚会,大家一起跳“跳鹿神”(温吉尼),父亲(葛德胜)也跳得很尽兴。这是在乌日贡第一次大家集体跳“跳鹿神”(温吉尼);那次乌日贡大会结束后,父亲(葛德胜)很郑重地跟我说,你该有一个赫哲族名字,就叫“葛依克勒胡萨”吧,那年我三十二岁。
&&& 七、乌日贡大会使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 赫哲族早年跳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意思是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口兴旺,祈求渔猎丰收,有群众集体参加,是很隆重的宗教仪式。“跳鹿神”之日,萨满先在家向神祷告,屯中少年数人击鼓摆腰铃助兴。摆铃毕,萨满全副神装,请年轻力壮者手执鸠神杆、神鹰、神偶、神刀击鼓,从萨满家中边跳边唱鸠神歌而出。在屯中跳,到其他人屋内跳,所去人家早有安排,其户数为单数。甚至有的去几十里以外的村屯跳,据说可赶走藏在各村屯里的鬼怪和病魔,以保护人口平安。可以说这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后来人们根据此活动演变成了现在的”乌日贡”。
&&& “乌日贡”是赫哲语“喜庆吉祥”的意思。乌日贡大会于农历5月15日召开,此时是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鱼类繁殖期,也是赫哲人停止捕捞的歇网期。此时,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人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赫哲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共同欢庆自己的民族节日。乌日贡大会集中体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民族风格,是赫哲族智慧的结晶,它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多姿多彩的文体形式已经成为赫哲人的传统节日、重要节日。每四年一届的乌日贡大会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赫哲人民的关心和厚爱,乌日贡大会发展至今已成为展示赫哲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盛会。
&&& 自从第三届乌日贡大会(―27日),我领舞组成的二十多人表演队,表演的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得奖后;在以后的乌日贡大会上(第四届乌日贡―24日在佳木斯敖其镇敖其村;第五届乌日贡―21日在同江市;第六届乌日贡―6日在饶河县;第七届乌日贡―22日在抚远县(http://www./fgly/rhhzz/dwz-wrg.htm)每届乌日贡大会我都跳萨满舞,特别是第七届乌日贡大会上,饶河代表队在入场时即以萨满舞的形式入场;我参加饶河县饶河镇代表队,获得文艺团体表演第一名,并获得本次大会精神文明奖。
&&& 在这段时期我所表演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主要和灵魂、精神相关,朝奉、祈祷,崇尚天地,寻求精神归宿;编排的赫哲族萨满舞动作与民族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把各种自然神、动物神、人格神及人类自身形象等结合在一起,并用舞蹈来祈祷、娱乐神灵,为赫哲族民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寄托。这些舞蹈动作,全部是赫哲民族的语汇,打渔、划船、撒网;打猎、骑马、射箭,这些都是赫哲族人的舞蹈绝活儿。表现的是原生态歌舞,所有的舞姿舞步,全部来自生活,是赫哲民族对自然、对生活、对爱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这时的我跳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是非常投入,看到花,看到树,看到摇曳的枝干,都想如何用肢体去表现。这一段时期我所跳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是源于自然,源于山野,源于我的故乡赫哲族聚居地――饶河四排!
&&& 在那段时期我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感觉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而思想上压力却很大,虽然已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但人们的思想还是有些放不开,对我跳萨满舞被认为是萨满教娱神的工具,是迷信色彩非常浓厚的跳大神,这种议论对我来说有些影响,思想压力很大。但是,以我朴素的思想感情和父亲(葛德胜)教我的认真情怀,使我认识到:父亲(葛德胜)传授给我的是赫哲族民族文化的精髓, 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是和生命、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源于我内心的感觉,因为我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使我收获了许多快乐。我陶醉于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柔美,体会着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激情,领略到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奔放,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却执着地喜爱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我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随着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音乐在空气里飘动,敲响那神鼓(温替恩),舞动那腰铃(哈俊),“那巴阿恩都力在天之神,那纳阿恩都力在地之神,那山神、树身、河神、海神,你们都赶快降临吧!……”那时一种出神入化的感觉,是一般常人所体会不到的,此时,唯有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音乐和舞蹈的韵律包围着我。
&&& 2005年9月和2006年7月,我参加饶河县政府代表团,两次赴俄罗斯分别参加俄那乃区那兴村建村150周年庆典和俄太阳区干顿村建村355周年庆典活动;在俄罗斯,我县代表团与俄罗斯那乃族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同样的服饰,同样语言,同族同宗让我们一见面就象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活动期间我用中国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与俄罗斯那乃族萨满舞进行了交流。相似的语言、相似的文化艺术形式让双方格外亲切。
&&& 那乃族与赫哲族是同宗同源的一个民族,那乃族以前也叫赫哲族,后来改为那乃族。1858年、1860年沙俄政府先后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自此,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面积土地划归俄国版图,一个民族被分割两地。那乃在赫哲语中表示当地的意思,赫哲族人也自称那乃、那尼傲。百年的历史隔离使赫哲族和那乃族分居大江两岸,成为两个国度双边跨界民族,但他们就象黑龙江和阿穆尔河一样,虽然名字不同,可流淌着的却是同一样的血脉。通过赴俄罗斯访问使我感受到:黑龙江、阿穆尔河,一条大江、两个名字;赫哲族、那乃族,两个名称,一个民族,都是鱼皮女真共同的后代,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是他们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家园,两地区文化艺术交流对赫哲族保留那些重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着深远的意义。
&&& 总之,从我跳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经历来看,可以说是“乌日贡”大会,使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从广场形式走向了舞台艺术、从赫哲族居住地区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是“乌日贡”大会,使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开始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现代赫哲族舞、乃至于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体系的建设中,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个富有特色的成分,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 八、研究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历史,传承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精华。
&&& 2006年,在赫哲族建政50周年到来之际,我有幸参加了《饶河赫哲族》一书的编撰工作(《饶河赫哲族》编委会http://www./fgly/rhhzz/bw.htm);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父亲(葛德胜)留下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词手稿,总结了我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经历,形成了《萨满舞的神韵》在《饶河赫哲族》一书刊登。文章从赫哲族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起源。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舞蹈特征和赫哲族传统萨满舞蹈的发展机遇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研究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心得体会。( http://www./fgly/rhhzz/dbz-smw.htm)
2006年,我编舞领舞的众小神8人,男女萨满各1人的赫哲族萨满――“跳鹿神”(温吉尼)群舞《神鼓舞》,分别在“中俄文艺汇演”、“赫哲族走向美好明天”的赫哲族建政50周年庆典活动中进行了表演。在庆典活动的篝火晚会,我带领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节目组,为大会全体人员领舞,在场赫哲族群众共同跳起跳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欢快的民族舞,把篝火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饶河县政府门户网站《赫哲族建政50周年庆祝活动图片展》:
&&& 赫哲族建政50周年暨四排赫哲族乡建政20周年庆祝活动图片展Ⅰ
(http://www./fgly/hzjz/hzjz.htm)&
&&& 赫哲族建政50周年暨四排赫哲族乡建政20周年庆祝活动图片展Ⅱ
&&& (http://www./fgly/hzjz/hzjz2.htm)
&&& [视频]:
&&& 1、中俄文艺汇演(http://www./rhsp/rhsp19.htm)
&&& 2、赫哲人走向美好明天[上] (http://www./rhsp/rhsp17.htm)
&&& 3、赫哲人走向美好明天[下] (http://www./rhsp/rhsp18.htm)}
&&& 在赫哲族建政5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们表演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 让赫哲族民族文化在舞台上得到了极大展示,观众从中能强烈地感受到赫哲族的民俗、历史、哲学的丰富内涵。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这种原生态的歌舞,结合灯光、舞美、服饰,营造出华美神秘的视觉享受。可以说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如同一部浓缩的赫哲族风情画,使观众从中了解到很多赫哲族的艺术种类和风俗习惯。
&&& 可以说赫哲族建政50周年庆典活动,使我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艺技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所编舞、领舞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经常作为代表赫哲族文化、艺术的保留节目,在各种文艺活动中演出:
&&& 日,在双鸭山市《迎新春团拜会暨感动双鸭山人物颁奖仪式》我市艺术工作者和各县的演职人员竞相登台献艺,我和刘伟代表饶河县演出了《赫哲族萨满舞》;“穿上七彩衣,敲响太平鼓,晃动腰铃祈祷风调雨顺滋润五谷,唱起神调企盼天地人和平安幸福。赫哲族群众艺术家用极具民间传统文化的舞蹈,为全市人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http://www./asysmgn/nlist.asp?txtid=9302)
&&& 日,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在京的赫哲族举办“乌日贡”大会,并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与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庆祝这一佳节。在京赫哲族第三届乌日贡大会上,我代表饶河县为大会表演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厚的赫哲族萨满舞独舞《求天赐福》,为与会的赫哲族同袍送上了新春的祝福。56民族娱乐网站“赫哲族――萨满舞蹈”(
http://ww./123432/html/?175.html)
&&& 日、日和日,连续三次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欢迎中组部领导文艺晚会”、“欢迎山水情怀双鸭山主流传媒记者采访团来饶采风文艺晚会”和“欢迎省民委领导文艺晚会”、我县文艺工作者为与会的各位领导,奉献了一台自编自演异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我和刘伟演出了《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为各位领导送上了赫哲人的祝福。
&&& 作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其精华部分和先进内容,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无疑将发挥其重要的潜能,应用到多学科建设和多领域研究方面而成为新的亮点。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作为赫哲族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几乎囊括了赫哲人史前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婚姻制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体育、民俗、医学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成就。这种活态“化石”,形象地记录了赫哲族远古时代心灵发展的轨迹,反映了赫哲族上古先民对世界的认知过程。萨满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形态,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沉,但它所寓含的赫哲族先民在与自然搏斗中产生的积极的精神文化成果――群体意识、社会性、英雄主义、人本倾向、母性的高扬、战斗精神、对友情的忠诚、对认识世界的探索、赫哲族人际之间的亲和愿望等等,对未来的人类文化发展仍有重要影响与积极意义;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文化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价值。
&&& 值得高兴的是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作为首批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列入省级保护项目,我作为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传承人,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是赫哲族的一员,是党培养的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是饶河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是饶河人民培育了我,我要为赫哲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我毕生的精力,从独舞到群舞,从模仿父亲(葛德胜)的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到自己编排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这其中有快乐、有辛苦,有幸福、有辛酸,几十年来我与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的传承人,我现在才领略到父亲(葛德胜)给我起名“葛依克勒胡萨”的真实含义,“胡萨”赫哲语的意思是天鹅,父亲(葛德胜)是希望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这只美丽的天鹅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 我相信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以其深广的生活内容、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全身心地融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
{*注“胡萨得依尼”赫哲语的意思是“飞翔的天鹅”}
赫哲族萨满舞“跳鹿神”(温吉尼)传承人:葛玉霞(葛依克勒胡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萨满跳大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