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朋友圈炫幸福/QQ空间评论被删?

&&&新闻热线:021-
你在“朋友圈”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朋友圈”?
原标题:你在“朋友圈”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朋友圈”?
  拉近感情,生活状态有了温度
  添加微信好友后,不仅能语音对话、群聊,还有“朋友圈”功能。我把同学和家里用微信的亲戚加了个遍,通讯录里有了“好友”,我就成了“圈子”里的人了。
  ――北京金融白领 吴琳
  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指尖一划,进入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这就是微信的朋友圈。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北京某金融机构白领吴琳的“朋友圈”格外热闹:除了儿童节和端午节祝福,她还“跟随”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领略了一把全国各地的美景美食。
  “大学同学小郑去了成都,打幼儿园就认识的朋友小林和家人去了乌镇,在我隔壁办公的同事小张和女友去了鼓浪屿……”打开朋友圈,吴琳指着“圈”里的一个个帖子,饶有兴致地说。
  吴琳和“朋友圈”结缘于2012年:“当时我在英国留学,国际长途不便宜,国内同学推荐了微信,刚开始时是被动使用。”吴琳说,用了几次之后,发现添加微信好友后,不仅能语音对话、群聊,还有“朋友圈”功能。“我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同学和家里用微信的亲戚加了个遍,通讯录里有了‘好友’,我也就成了‘圈子’里的人了。”
  网络社交圈子不是一个新鲜词,从QQ空间、校内网、开心网,再到微博、微信,关注一群人,晒照片、发状态、转发帖子……互联网串联起人们的时尚生活,微信的“朋友圈”成为最流行的一个。
  微信诞生于2011年。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微信已经有超过6亿用户,成了亚洲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浏览微信“朋友圈”,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也逐渐成了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看谁在哪里玩,谁吃了什么美食,谁读了哪些好文字……这些事情本身不是太有意思,当它们事关朋友时,就会与众不同。”吴琳说,亲友们发的多数是只言片语,由于彼此熟悉,生活状态变得有了温度。
  半年后,习惯看“朋友圈”、点赞、评论的吴琳,也开始了自我创作。“拍几张照片,发一段感悟,讲一则故事……内容只有好友可见,因为圈子里都是熟人,如果‘好友’们彼此不认识,也不会看到对方的评论,我也就放心地和大家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吴琳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回国时,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次回来大大小小的聚会持续了半个多月,多半是从我的‘朋友圈’得知我回国消息的。”这次“朋友圈”互动,让吴琳感觉和朋友的距离更近了。
  从学校进入职场后,吴琳关注了不少微信公共账号,“朋友圈”里的内容扩展了不少。“每天去看看旅游、读诗、品茶类别的公共账号,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把其中的小窍门、新知识发送给好友们,‘朋友圈’整理和分类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圈子’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广了。”
  如今,无论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学生、上班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生活情景,展示独特生活体验,关注朋友的动态,大家一起吐吐槽,偶尔点点赞。“朋友圈”,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圈子复杂,信息泛滥平添困扰
  网络是开放的,但圈子需要私密。如今,“圈子”里很多人只是“伪朋友”,“好友”越来越杂,内容也越来越乱,充斥着心灵鸡汤、养生偏方等海量、同质化信息。
  ――江苏南京导游 王茜
  “刚刚读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再刷新时就看到朋友转发的‘关于幸福的忠告’‘知名医生爆料’等信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王茜是南京某景区一名导游,对“朋友圈”,她有些不同看法。
  “我喜欢在‘朋友圈’看亲朋家的孩子成长瞬间,也喜欢看他们旅行的见闻,或者养花弄草,但如今的‘朋友圈’显然有些变味了。”王茜说,“朋友圈”内容丰富,让人觉得有趣的原因之一是它有无限可能,但信息泛滥也让人难以忍受。
  有人将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进行了归纳,发现主要有“九大派”:广告刷屏派、心灵鸡汤励志派、集满点赞送礼派、偏方秘方养生派、45度嘟嘴自拍派、新晋父母晒娃派、亲友海外代购派、吃吃喝喝展示派和孤单寂寞文艺派。
  王茜的不少朋友就属于这些派别。“有的朋友每天发多条状态,吃饭、聚会、坐地铁甚至连家里进来只蚊子都要展示一下,每时每刻都在秀生活,太琐碎了。”
  除了事无巨细展示生活外,过于雷同的心灵鸡汤也让王茜吃不消。“加油励志、养生保健、理财宝典……‘朋友圈’快变成‘鸡汤圈’了。”王茜说,现在大家经常习惯“扫一扫”,互相加微信,随着“圈子”里的人越来越杂,内容也越来越乱。“圈子”里的很多人不是朋友,只是“一面之交”。“我的‘朋友圈’里就活跃着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伪朋友’,每次刷新‘朋友圈’,都被她发布的海量心灵鸡汤信息淹没。”
  不仅如此,王茜的“朋友圈”里,同质化内容也越来越多。“早晨打开‘朋友圈’,发现好几个朋友转发了同样的链接,去网上搜搜相关新闻,才知已经是前几个月的往事旧闻,很容易被误导。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同样的信息可能还会继续传播下去。”
  “朋友圈”里有人情,一开始,王茜觉得很方便。但最近的遭遇,让她多了几分戒备。
  王茜的父亲退休后也加入了“朋友圈”,刚开始时每天给她发微信咨询“朋友圈”的用法,学会了之后翻看起她的“朋友圈”来。
  “老人家对我‘圈子’里的朋友和以前的所言所行一一拷问,我就跟上了刑场一样,‘朋友圈’以后可怎么用啊?”
  让王茜最苦恼的还不止于此。随着公司的领导、同事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各部门先后开设了好几个工作群,她也被“拽入”这些群。
  “用微信沟通工作确实方便了不少,但是微信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负担,每天除了盯着电话、邮件和短信,还得加个微信,万一忙起来没看到工作安排,耽误正事就麻烦了。有时候,一打开微信群里已经有几十条未读信息,还得翻回去慢慢读。”王茜苦恼地说,“朋友圈”本是亲朋好友的“小天地”,如果成了单位集体的公用平台,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
  “网络是开放的,但圈子需要私密。”王茜说,现在用“朋友圈”,她越来越谨慎了。
  欲罢不能,“抬起头来”该有多难
  对一些“朋友圈”里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有时想屏蔽他们,但担心他们也许会发布“有用的信息”,又有些舍不得,只好作罢。
  ――山西太原国企职工 赵晓颖
  “朋友圈”拉近了好友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拓展视野,同时,不少人又为泛滥的心灵鸡汤类信息、没完没了的群聊所扰,面对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朋友圈”,到底该怎么办?
  人到中年的山西太原某国企职工赵晓颖说:“刚用微信时,联系人里多是熟识的同学、朋友,大家在朋友圈里晒照片、吐吐槽,气氛轻松愉快,但现在,‘朋友圈’中充斥着让人厌倦的广告和垃圾读物。”她几次尝试想离开“圈子”,但都未能成功。
  首先是碍于面子。赵晓颖说:“今年我被拉进的群不下六七个,每天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大多数跟我也没关系。有时直接退出,群里就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要退群,最后拉锯战一番还是又加进去了。”
  最主要的还是习惯。“每天起床后,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联上互联网,看看‘朋友圈’里大家有什么新动态。”赵晓颖说,对一些“朋友圈”里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有时想屏蔽他们,但担心他们也许会发布“有用的信息”,又有些舍不得,只好作罢。
  “不管多忙多累,刷微博、刷QQ空间动态、刷微信‘朋友圈’是我每天必干的三件大事,用时髦点的话来说,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社交控?一种不刷社交网络、不获知最新消息就会感觉焦躁不适的社交焦虑症状?”赵晓颖说,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手机和“朋友圈”的存在。“现在大家工作都忙,我觉得看看‘朋友圈’,在圈子里和大家交流,就算什么也不说,起码能得知亲朋好友的最新动态,也算是友情的一种延续。如果让我毅然离开,恐怕需要很大决心。”
  “朋友圈”毕竟是虚拟社交圈子,和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息息相关,但和面对面交流下的真实世界相比,存在美化和距离感,不能太过依赖。
  最近,一段名为《抬头》的视频在网上受到疯转。这段视频用一个偶然的相遇、一个爱情故事来说明了“抬头”的意义,呼吁人们放下手机,抬起头来,去接触真实生活。
  赵晓颖看后忍不住在“朋友圈”转发了。“虽然用社交平台传播这个视频显得有些讽刺,但我想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生活的可贵,让更多‘低头族’抬起头来。”(记者 成慧)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你在“朋友圈”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朋友圈”?
日 10:45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你在“朋友圈”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朋友圈”?
  拉近感情,生活状态有了温度
  添加微信好友后,不仅能语音对话、群聊,还有“朋友圈”功能。我把同学和家里用微信的亲戚加了个遍,通讯录里有了“好友”,我就成了“圈子”里的人了。
  ――北京金融白领 吴琳
  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指尖一划,进入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这就是微信的朋友圈。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北京某金融机构白领吴琳的“朋友圈”格外热闹:除了儿童节和端午节祝福,她还“跟随”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领略了一把全国各地的美景美食。
  “大学同学小郑去了成都,打幼儿园就认识的朋友小林和家人去了乌镇,在我隔壁办公的同事小张和女友去了鼓浪屿……”打开朋友圈,吴琳指着“圈”里的一个个帖子,饶有兴致地说。
  吴琳和“朋友圈”结缘于2012年:“当时我在英国留学,国际长途不便宜,国内同学推荐了微信,刚开始时是被动使用。”吴琳说,用了几次之后,发现添加微信好友后,不仅能语音对话、群聊,还有“朋友圈”功能。“我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同学和家里用微信的亲戚加了个遍,通讯录里有了‘好友’,我也就成了‘圈子’里的人了。”
  网络社交圈子不是一个新鲜词,从QQ空间、校内网、开心网,再到微博、微信,关注一群人,晒照片、发状态、转发帖子……互联网串联起人们的时尚生活,微信的“朋友圈”成为最流行的一个。
  微信诞生于2011年。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微信已经有超过6亿用户,成了亚洲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浏览微信“朋友圈”,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也逐渐成了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看谁在哪里玩,谁吃了什么美食,谁读了哪些好文字……这些事情本身不是太有意思,当它们事关朋友时,就会与众不同。”吴琳说,亲友们发的多数是只言片语,由于彼此熟悉,生活状态变得有了温度。
  半年后,习惯看“朋友圈”、点赞、评论的吴琳,也开始了自我创作。“拍几张照片,发一段感悟,讲一则故事……内容只有好友可见,因为圈子里都是熟人,如果‘好友’们彼此不认识,也不会看到对方的评论,我也就放心地和大家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吴琳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回国时,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次回来大大小小的聚会持续了半个多月,多半是从我的‘朋友圈’得知我回国消息的。”这次“朋友圈”互动,让吴琳感觉和朋友的距离更近了。
  从学校进入职场后,吴琳关注了不少微信公共账号,“朋友圈”里的内容扩展了不少。“每天去看看旅游、读诗、品茶类别的公共账号,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把其中的小窍门、新知识发送给好友们,‘朋友圈’整理和分类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圈子’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广了。”
  如今,无论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学生、上班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生活情景,展示独特生活体验,关注朋友的动态,大家一起吐吐槽,偶尔点点赞。“朋友圈”,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圈子复杂,信息泛滥平添困扰
  网络是开放的,但圈子需要私密。如今,“圈子”里很多人只是“伪朋友”,“好友”越来越杂,内容也越来越乱,充斥着心灵鸡汤、养生偏方等海量、同质化信息。
  ――江苏南京导游 王茜
  “刚刚读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再刷新时就看到朋友转发的‘关于幸福的忠告’‘知名医生爆料’等信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王茜是南京某景区一名导游,对“朋友圈”,她有些不同看法。
  “我喜欢在‘朋友圈’看亲朋家的孩子成长瞬间,也喜欢看他们旅行的见闻,或者养花弄草,但如今的‘朋友圈’显然有些变味了。”王茜说,“朋友圈”内容丰富,让人觉得有趣的原因之一是它有无限可能,但信息泛滥也让人难以忍受。
  有人将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进行了归纳,发现主要有“九大派”:广告刷屏派、心灵鸡汤励志派、集满点赞送礼派、偏方秘方养生派、45度嘟嘴自拍派、新晋父母晒娃派、亲友海外代购派、吃吃喝喝展示派和孤单寂寞文艺派。
  王茜的不少朋友就属于这些派别。“有的朋友每天发多条状态,吃饭、聚会、坐地铁甚至连家里进来只蚊子都要展示一下,每时每刻都在秀生活,太琐碎了。”
  除了事无巨细展示生活外,过于雷同的心灵鸡汤也让王茜吃不消。“加油励志、养生保健、理财宝典……‘朋友圈’快变成‘鸡汤圈’了。”王茜说,现在大家经常习惯“扫一扫”,互相加微信,随着“圈子”里的人越来越杂,内容也越来越乱。“圈子”里的很多人不是朋友,只是“一面之交”。“我的‘朋友圈’里就活跃着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伪朋友’,每次刷新‘朋友圈’,都被她发布的海量心灵鸡汤信息淹没。”
  不仅如此,王茜的“朋友圈”里,同质化内容也越来越多。“早晨打开‘朋友圈’,发现好几个朋友转发了同样的链接,去网上搜搜相关新闻,才知已经是前几个月的往事旧闻,很容易被误导。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同样的信息可能还会继续传播下去。”
  “朋友圈”里有人情,一开始,王茜觉得很方便。但最近的遭遇,让她多了几分戒备。
  王茜的父亲退休后也加入了“朋友圈”,刚开始时每天给她发微信咨询“朋友圈”的用法,学会了之后翻看起她的“朋友圈”来。
  “老人家对我‘圈子’里的朋友和以前的所言所行一一拷问,我就跟上了刑场一样,‘朋友圈’以后可怎么用啊?”
  让王茜最苦恼的还不止于此。随着公司的领导、同事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各部门先后开设了好几个工作群,她也被“拽入”这些群。
  “用微信沟通工作确实方便了不少,但是微信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负担,每天除了盯着电话、邮件和短信,还得加个微信,万一忙起来没看到工作安排,耽误正事就麻烦了。有时候,一打开微信群里已经有几十条未读信息,还得翻回去慢慢读。”王茜苦恼地说,“朋友圈”本是亲朋好友的“小天地”,如果成了单位集体的公用平台,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
  “网络是开放的,但圈子需要私密。”王茜说,现在用“朋友圈”,她越来越谨慎了。
  欲罢不能,“抬起头来”该有多难
  对一些“朋友圈”里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有时想屏蔽他们,但担心他们也许会发布“有用的信息”,又有些舍不得,只好作罢。
  ――山西太原国企职工 赵晓颖
  “朋友圈”拉近了好友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拓展视野,同时,不少人又为泛滥的心灵鸡汤类信息、没完没了的群聊所扰,面对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朋友圈”,到底该怎么办?
  人到中年的山西太原某国企职工赵晓颖说:“刚用微信时,联系人里多是熟识的同学、朋友,大家在朋友圈里晒照片、吐吐槽,气氛轻松愉快,但现在,‘朋友圈’中充斥着让人厌倦的广告和垃圾读物。”她几次尝试想离开“圈子”,但都未能成功。
  首先是碍于面子。赵晓颖说:“今年我被拉进的群不下六七个,每天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大多数跟我也没关系。有时直接退出,群里就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要退群,最后拉锯战一番还是又加进去了。”
  最主要的还是习惯。“每天起床后,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联上互联网,看看‘朋友圈’里大家有什么新动态。”赵晓颖说,对一些“朋友圈”里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有时想屏蔽他们,但担心他们也许会发布“有用的信息”,又有些舍不得,只好作罢。
  “不管多忙多累,刷微博、刷QQ空间动态、刷微信‘朋友圈’是我每天必干的三件大事,用时髦点的话来说,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社交控?一种不刷社交网络、不获知最新消息就会感觉焦躁不适的社交焦虑症状?”赵晓颖说,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手机和“朋友圈”的存在。“现在大家工作都忙,我觉得看看‘朋友圈’,在圈子里和大家交流,就算什么也不说,起码能得知亲朋好友的最新动态,也算是友情的一种延续。如果让我毅然离开,恐怕需要很大决心。”
  “朋友圈”毕竟是虚拟社交圈子,和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息息相关,但和面对面交流下的真实世界相比,存在美化和距离感,不能太过依赖。
  最近,一段名为《抬头》的视频在网上受到疯转。这段视频用一个偶然的相遇、一个爱情故事来说明了“抬头”的意义,呼吁人们放下手机,抬起头来,去接触真实生活。
  赵晓颖看后忍不住在“朋友圈”转发了。“虽然用社交平台传播这个视频显得有些讽刺,但我想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生活的可贵,让更多‘低头族’抬起头来。”(记者 成慧)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怎样理解在QQ空间、朋友圈晒男朋友、晒美食、晒孩子的人群心理?_百度宝宝知道  现在频频自拍已经不算神马了,你如何看待在空间、朋友圈、微博同步更新一模一样的筒子?敬业速度堪比CCAV的记者有木有?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神烦那种每条更新都要附带一张非主流自拍照。。。天天发天天还是那两件衣服。。。  
  LZ你不知道微信圈子的功能是直接同步到空间和微博么?只要点选底下的空间和微博的小图标就可以。就是一举三得的意思。
  @小妞的华丽小马甲 2楼
15:36:25  LZ你不知道微信圈子的功能是直接同步到空间和微博么?只要点选底下的空间和微博的小图标就可以。就是一举三得的意思。  -----------------------------  LZ面壁去,你说完了去看了一下,的确是这么回事,刚知道。再问一下,同步到微博的话是不是只能同步到腾讯微博?
  表示我有时候会微博一遍,朋友圈一遍。空间这东西,我也就用它发照片,几十张的那种,出去旅游的照片或班级合照。  
  @______白影子 5楼
16:17:25  表示我有时候会微博一遍,朋友圈一遍。空间这东西,我也就用它发照片,几十张的那种,出去旅游的照片或班级合照。  -----------------------------  只集中在一个地方多方便,分不同的地方发是为啥啊
  @______白影子
16:17:25  表示我有时候会微博一遍,朋友圈一遍。空间这东西,我也就用它发照片,几十张的那种,出去旅游的照片或班级合照。  -----------------------------  @实话只用马甲说 5楼
16:29:13  只集中在一个地方多方便,分不同的地方发是为啥啊  -----------------------------  因为朋友圈和微博加的人不大一样 但是有重叠部分   有些东西就是想两个都发 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是什么心理
  我觉得你们管的真宽  
  @去年旧歌 7楼
13:53:05  我觉得你们管的真宽  -----------------------------  管到你了吗
  我有一同学的同学做饼干然后照下来传微博,尼玛九张自拍+一张饼干,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瞎了,好吧跟主题无关我是来歪楼的→_→  
  还好吧 要看是什么内容 空间基本上不怎么用
就传传照片   
    用天涯的话来说就是“同步表”
话说一般这样的人我就直接屏蔽了,
  @小妞的华丽小马甲
15:36:25  LZ你不知道微信圈子的功能是直接同步到空间和微博么?只要点选底下的空间和微博的小图标就可以。就是一举三得的意思。  -----------------------------  原来是这样!
  有强迫症?  
  关你P事。。
  理解成人人+新浪+腾讯了…那我就觉得牛逼…我首先搞一两个就不会在搞,累…其次微博略危险不想被人肉  
  我也是这样哦。怎么破!不过我一般是微信和微博,空间很少。空间都是一段时间把照片集中上传一次。
  回复第8楼(作者:@实话只用马甲说 于
14:38)  @去年旧歌 7楼
13:53:05  我觉得你们管的真宽  -----……  你让人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人家发表了想法,你又讽刺人家,楼主你还真是双重标准。想求认同干嘛给帖子起这样的名字。  ==========  
  @胖子遭天谴 17楼
14:56:55  回复第8楼(作者:
@实话只用马甲说
14:38)  @去年旧歌
13:53:05  我觉得你们管的真宽  -----……  你让人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人家发表了想法,你又讽刺人家,楼主你还真是双重标准。想求认同干嘛给帖子起这样的名字。  ==========  -----------------------------  你那只眼睛看到我讽刺人家了?把原话列举出来好吗?像你这样乱扣帽子楼主表示没那么大的头带不起
  也没什么啊,圈子不同吧,比如说我父母还有一些亲戚都只有QQ,所以微博的内容还是会再发一遍到QQ空间
  @郑祠祺 14楼
14:51:10  关你P事。。  -----------------------------  我发帖管你JB事
  我只有某些内容会人人微博朋友全都同步…………  平时的话微博吐槽人人装逼朋友圈自拍给我妈看= =
  那些人闲的蛋疼
  朋友圈可以直接同步啊。  顺手就点了呗,因为有些人加了Q不代表加了朋友圈。  遇到好东西想跟大家分享就是婊子了?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行不?  当然我也特烦那种吃饭洗澡拉屎都得自拍上传的人。。  一般我们玩得好的聚会都会发朋友圈然后同步QQ空间或者微博,让同样玩得好但是各种原因来不了聚会的人羡慕嫉妒恨~哈哈  平常时候甚少自拍。。
  此类人已屏蔽。。
  同步婊么
  这类人太多了好吧,特别是做美食博客的,基本新浪搜狐腾讯贝太下厨房豆果全部同步,还包括当地的美食网站
  已经拉黑了……  
  还有微信同步上传  
  这是同步的。。不是一个一个弄上去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同!步!婊!!!!!  神烦!!!!!!!!!!!
  原来你们身边也有这些人!
  所以一直不升级微信,没有朋友圈,眼不见为净,还好我没有这样的人,一般都发微博,他们空间不更新。  
  人家的个人习惯而已,天涯上管得宽的人好多。
  回复第2楼(作者:@小妞的华丽小马甲 于
15:36)  LZ你不知道微信圈子的功能是直接同步到空间和微博么?只要点选底下的空间和微博的小图标就可以。就是……  ==========  之前不知道,发了才知道。。然后略后悔。。  
  同步表
  回复第15楼,@老毛豆王子  理解成人人+新浪+腾讯了…那我就觉得牛逼…我首先搞一两个就不会在搞,累…其次微博略危险不想被人肉   --------------------------  哈哈 有人就这样  他怎么不觉得累呢  
  微博看到了 。。然后一会上微信 依然看到了同样的内容  确实觉得不太喜欢
  不过这是人家的爱好么  我只能内心里吐槽下·~
  @青词E
22:05:38  微博看到了 。。然后一会上微信 依然看到了同样的内容   确实觉得不太喜欢   不过这是人家的爱好么   我只能内心里吐槽下·~  —————————————————  +10010  感想完全一样!!!
  我认识的一个人,自以为文采很好,在搜狐开了个博客,每次写完一篇博文就会把网址复制到QQ空间的日志里,以致她的日志都是一个个的网址,因为现在根本没人玩博客这东西啊,我只是觉得她就不会直接写在空间里吗?不明白这人到底讲究些什么
  因为每个里面的朋友不同啊
  啦啦啦我就喜欢这么干~  
  朋友不同啊
  噗 其实骂楼主的就是已经中枪了的节奏么 哈哈
  从早到晚报备行程还同步的就有点受不了 其他还好
  唉,确实有这样的,真不知道咋想的~
  回复第36楼(作者:@哇小鱼仗剑闯江湖 于
22:01)  回复第15楼,@老毛豆王子  理解成人人+新浪+腾讯了…那我就觉得牛逼…我首先搞一两个就不会在……  ==========  她兴奋!!  
  同步婊中枪了吧   
  缺存在感
  偶是打酱油的。
  @胖子遭天谴
14:56:55  回复第8楼(作者:
@实话只用马甲说
14:38)  @去年旧歌
13:53:05  我觉得你们管的真宽  -----……  你让人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人家发表了想法,你又讽刺人家,楼主你还真是双重标准。想求认同干嘛给帖子起这样的名字。  ==========  -----------------------------  @实话只用马甲说 18楼
15:01:48  你那只眼睛看到我讽刺人家了?把原话列举出来好吗?像你这样乱扣帽子楼主表示没那么大的头带不起  -----------------------------  lz贱人就是矫情说的就是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讽刺了,难道你在赞美他们?你在发帖的时候已经清清楚楚的说人家像CCAV了,这难道不是讽刺?你睁眼说瞎话也不怕变哑巴?你敢说你不是烦死这种同步更新的人才来发帖吐槽的?能再假一点吗!讽刺就讽刺呗,还不敢认!孬货!
  很符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
  觉得他们有病  
  一开始我还在朋友圈发贴  现在是看都看不过来,基本不看了,哎  不太喜欢这种社交网络  还是喜欢以前博客那种,展示个人兴趣的平台  能看到很多有营养的东西
  反正我觉得low,恨不得干个什么事情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朋友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