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 多核cpu性能身边资源来创造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游戏环境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题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题目
上传于||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游​戏​复​习​题​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材料 - 教育探索论文 - 第一幼儿教育网
-& 文章内容
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材料
  《纲要》要求为每个提供丰富的玩具、图书和可操作材料能给提供多种感官、多种方式与事物不断互动的条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目前市场上的玩教具尽管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但我们农村园由于受经费和其他条件限制,农村园各类活动材料尚很欠缺,如:室内外玩具少,学习是 &教师讲,听&、&教师做,看& 没有玩具和操作材料,忽视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的情况严重存在。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可能。与新《纲要》强调教育要尊重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个体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丰富的物质操作材料,促进每个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迫使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不断反思,到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激发教师开发利用农村资源的积极性。  由于教师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大部分时间要求孩子静坐在椅子上,不许大声讲话、不许离开座位。因此对身旁的自然资源视而不见,缺乏发现和发挥该优势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纲要》精神,转变教师观念  ,统一认识;利用家长会,宣传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同时改变教研活动的形式,请结对园教师在送教下乡,并要求教玩具等活动材料从农村自然环境中选择制作,使农村教师亲身感受到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改变活动材料少的现状,只靠伸手要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开发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变废为宝。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在课题实施刚实施时,教师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请来机关园的业务园长向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在课题实施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再进行分析、反思,使我们教师从活动中积累经验,从反思中探索并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每月一次的课题例会上除了交流、探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外,就怎样尽可能地让这些资源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进而展开活动,从而使课题研究真正、有效的开展。  此外,我们把课题的实施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除了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地资源进行系列活动(如:捡树叶、树叶添画等)外,园内组织教师开展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教学比武等活动,如:《会唱歌的瓶娃娃》、《五彩的石子路》、《信封娃娃》等教学活动,不仅为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而且提高和家长对身边资源利用的意识。  三、因地制宜,  创设促进主动学习的物质环境。  农村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天地大,动植物繁多,这些都是农村园的优势,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自然常识,发挥聪明的才智,就一定能创造出许多丰富有益的活动材料。  1、为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室内操作材料。  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使教师认识到物质环境的改造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为此,教师要和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布置教育环境,如教师和共同采摘树枝,竹篾,制成各种物品来装饰环境;或剪粘稻杆,用废纸盒和的绘画作品做成一个彩色电视机,陈列在教室的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欢乐、童趣和生机。此外,教师与孩子共同收集在农村到处可以得到的自然物中,选择卫生、安全、适宜、无污染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戏,如石头、树叶、草、竹;废旧材料包装纸、盒塑料瓶等;生活用品:种子,毛线、蔬菜等。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足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地去尝试、操作的兴趣,促进的全面发展。  2、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教学操作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用农村自然物进行计算教育活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计算教学中从重知识的传授变为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从重讲解演示法转变为重动手操作,真正发挥了的主动性。各种谷类、豆类、等自然物的运用,使每人都有操作的材料,真正实现了在做中玩、玩中学。  同时也弥补了农村园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玩教具短缺。  其次,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活动的空间,这对农村的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农村园的条件一般是室内小、室外大,。但农村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教师要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春天来了,领着孩子到野外观察,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树都绿了,桃花开了&&这些发现回使孩子们欣喜万分。带到现场学习,拓展课堂空间,田野、山头、菜园等都是教育空间,在孩子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内容丰富的教育,崇尚自然,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  3、就地取材,提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器具。  根据农村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民间游戏。如,&赶球&、&贴膏药&、&石头 剪子 布&、&跳房子& 等这类游戏。不仅促进了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培养了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利用农村资源如:竹子做成高跷,用梯子搭成小路,用稻草当成小山等等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堆积,在玩耍中发展了孩子们的交往、合作、动手、创新能力。  四、《纲要》实施与区角活动相结合,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我们在开设区角活动中,根据主题活动,有目的地收集自然物废旧物品,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材料,激发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如:石头、树叶、纸、盒塑料瓶、种子、毛线、蔬菜等把各种物品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活动区中,如把植物的枝、花、叶、籽放在美工区中,把种子、果实放在拼剪区中,把竹竿、木头放在建筑区中,把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中,  除了每天在来园和中饭后能够随意使用,自由操作外,还有每周半天固定的时间进行区角[1]&&&
上一篇:  
本类热门浏览&您现在的位置:&&>>& >
如何利用地方特色创设游戏环境
作者:王春红&&&&来源:东阿县实验幼儿园&&&&时间:&&&
  [内容提要]《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娱乐与消遣的权利,而应当把它看作儿童的发展权。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游戏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发现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发展幼儿的潜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现有的地方特色资源,创设有趣的游戏环境,以此拓展幼儿的发展空间,激发起想象力。  [关键词]儿童游戏&&&&& 乡土资源&&& 自然环境&&& 区域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至爱。游戏的教育价值如今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自然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福禄贝尔认为:“人生的最初几年需要丰富的环境,只有把幼儿放在适合他们年龄和经验的有趣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其潜能。”幼儿是在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游戏环境的创设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我园位于南临黄河的县城,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有着与城市幼儿园所不同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是中国梵呗音乐发源地、著名的杂技艺术之乡,素有“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的美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最直观、最生动的教育课堂。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课堂,社会即学校。”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东阿黄河森林公园郊游,去参观阿胶博物馆、曹植墓,去农田劳动、观察,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我们努力挖掘身边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因此,我着力从乡土资源、区域活动、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游戏环境。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游戏的自然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创设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呢?利用自然景观与人文、当地特产等布置室内环境,发挥其动态性即主动性。  适宜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获取各种经验的源泉:是激发幼儿和表现幼儿创造性的工具和场所。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幼儿知道家乡有阿胶博物馆、曹植墓、武当庙、黄河森林公园和鱼山、洛神湖等风景名胜;泰山余脉艾山、鱼山、位山、香山等山丘;老豆腐 、武大郎烧饼 、老王寨驴肉、阿胶等美食和踩高跷、花灯、杂技等民俗活动。为了保持环境的动态性,我根据这一调查结果,请家长协助,要求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家乡的风景名胜,参加“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中国东阿阿胶文化节”等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让他们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事物通过“我画家乡”活动一一将幼儿作品与师生共同搜集的民俗文化图片以及风景区图片一起布置到教室、走廊内外,使幼儿每日在接触它们时留下美好的记忆,提高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2、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传统的环境创设往往重视对感官的刺激,而比较忽视对理性的启发。多表现为让幼儿感知:“是什么”,而没有把重点放在激发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上使得他们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不能充分地开动脑筋。如:幼儿每日都与环境接触,渐渐对阿胶博物馆、曹植墓、武当庙、黄河森林公园和鱼山、洛神湖等风景名胜发生兴趣,并产生疑问:“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的名字?”于是,我抓紧时机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去编故事,并让他们将自己的故事说给小朋友、老师及家长听,然后我再结合命名由来的真实传说讲故事画下来,配上家长整理的故事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将它们装订成册。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将它们作为旅行社的宣传工具,还可以作为阅读区的书籍来使用。同时还推动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创设特色的区域化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最能得到发展。为此,根据《纲要》提出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教师创设了多种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  区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它可以作为一个建立的区域,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也可以与其他区域相融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教师们除了开辟种植园、丰富自然角以外,还创设了语言区、科学区、表演区、手工区等多个区域,让区域活动的内容互补,从而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语言区里,孩子们有的兴致勃勃地向同伴介绍收集本土的农作物,有的与同伴交流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有的根据教师提供的家乡图片有声有色地“阅读”着。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规范,但是他们那么投入,那么专心。有的班级还充分利用自然角的功能,将自然角设在语言区旁,让幼儿看着动植物标记牌进行讲解,既增长知识,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在科学区里,孩子们认真地点数着各种果实、种子,认真地进行分类、排序并做上相应的标记。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果树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东阿广场,广场的四周到处是果树,就自然生成了“幼儿园的果树”系列活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找找幼儿园的树”为引导,开展了“画果树”“数果树”“果树的种类”“果树的生长”等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找出了用几何图形区分果树与非果树的方法。在实地观察中,幼儿通过实物计数、小组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积累了数学经验。  3、美工区里,幼儿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一些废旧材料运用于美术绘画活动中,不失为弥补当今美术绘画活动材料单一的现状的一个策略。这样即从中享受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同时也从小启蒙幼儿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能使幼儿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利用废旧材料装饰、美化教室、园舍,实现废旧物品利用后的“美化”,能变废为宝。然而废旧材料也不是想当然的随手拿来就可以用的,不能因为是废旧物品,随意选择和运用,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运用。因为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利用收集的各种废旧阿胶包装盒,如:阿胶包装盒作为主材,教会幼儿以“拼搭、镶嵌、连接”等技能自己进行创意制作。相关课题有:西游记人物兵器、我们的社区、机器人世界、未来交通工具、城市立交等,还有阿胶包装盒的盒与盖,都可作为绘画的材料。尤其是排水画、滚珠画、吹画、这些颜料易溢出的美术活动,小班小朋友在这种盒形画板中刷色、滚动颜料小球、效果尤其好,材料本身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活动混乱。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园创建了“再生资源共享室”,师生、家长已养成主动搜集再生资源材料的习惯,每天入园都会有孩子带着清洁后的材料进入共享室,分类摆放,供全园师生开展美术活动选用。利用各种阿胶饮料瓶、东阿矿泉水瓶、牛奶罐、东阿酒瓶制作体育活动玩具,“舞长龙”、“门球”、“抛接器”、“小火箭”、“交通标志”“踩高跷”等等,大大丰富了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过去是教师自制玩具,现在孩子们也能自己动手做玩具了。   5、表演区里,更是热闹非凡。幼儿将亲手制作的玩具提供到表演区,兴趣盎然地进行着角色表演。例如:中班的孩子们利用废旧的阿胶纸箱,集体动手制作出“花轿”,漂亮的道具使孩子们有了“玩”的兴致,一场“抬花轿”的表演游戏开始了,教师播放喜庆的音乐,孩子们戴上老鼠和猫的头饰,左晃晃右晃晃,玩的不亦乐乎。这里温馨的环境吸引着孩子们,各种各样的角色既满足了孩子们追求美、表现美的愿望,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合作能力,促进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这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6、走进工厂,做小小的建设者。种桑养蚕、阿胶生产、驴肉肉铺生产是我们家乡的传统特色产业。幼儿可通过参观阿胶厂、食品厂、酒厂等,感受家乡工业生产的特色。于是,我们在幼儿园的游戏区里增设了养蚕区、阿胶生产区、肉铺制作区等几个特色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有趣的、充满民俗风味的活动中说说、做做、玩玩,从而进入以趣引学、趣学相长的境界。  美的事物可以引领幼儿获得经验,重组经验。我园利用地方特色创设游戏环境的开展,除了可以拓展幼儿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在一个个活动中,我们调动了一切美好的元素(如:美的自然景观、美的农村植物、美的工厂等),让幼儿通过说说、画画、唱唱、做做、玩玩,来提高其认识水平,促进其探索能力,学会积极创造。我们只有注重以本土资源为内容,以参与性活动内容为手段,运用与幼儿生理、心理相适应的各种教育方法,创设情景交融的游戏环境,才能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美。&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幼教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站稿件以原创为主,基本来自全国各地幼儿园和教育行政部门,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幼教网和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幼教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 本网部分稿件为转载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文章来源:中国幼教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幼教网联系。
& 图片新闻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材料
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材料
《纲要》要求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图书和可操作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多种感官、多种方式与事物不断互动的条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目前市场上的玩教具尽管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但我们农村幼儿园由于受经费和其他条件限制,农村幼儿园各类活动材料尚很欠缺,如:室内外玩具少,幼儿学习是
“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看”
没有玩具和操作材料,忽视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的情况严重存在。幼儿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可能。与《纲要》强调幼儿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丰富的物质操作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迫使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不断反思,到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激发教师开发利用农村资源的积极性。
由于教师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大部分时间要求孩子静坐在椅子上,不许大声讲话、不许离开座位。因此对身旁的自然资源视而不见,缺乏发现和发挥该优势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情况,幼儿园组织我们教师深入学习《纲要》精神,转变教师观念,统一认识;利用家长会,宣传
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同时改变教研活动的形式,并要求教玩具等活动材料从农村自然环境中选择制作,使我们教师亲身感受到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改变活动材料少的现状,只靠伸手要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开发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变废为宝。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在我园课题《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刚实施时,教师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园长向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在课题实施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再进行分析、反思,使我们教师从活动中积累经验,从反思中探索并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每月一次的课题例会上除了交流、探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外,就怎样尽可能地让这些资源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进而展开活动,从而使课题研究真正、有效的开展。
 此外,我们把课题的实施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除了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地资源进行系列活动(如:捡树叶、树叶添画等)外,园内组织教师开展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教学比武等活动,如:《会唱歌的瓶娃娃》、《五彩的石子路》、《信封娃娃》等教学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而且提高幼儿和家长对身边资源利用的意识。
 三、因地制宜,创设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物质环境。
 农村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天地大,动植物繁多,这些都是农村园的优势,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自然常识,发挥聪明的才智,就一定能创造出许多丰富有益的活动材料。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室内操作材料。
 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使教师认识到物质环境的改造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为此,我们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布置教育环境,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采摘树枝,制成各种物品来装饰环境;或剪粘秸杆,用废纸盒和幼儿的绘画作品做成一个彩色电视机,陈列在教室的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欢乐、童趣和生机。此外,教师与孩子共同收集在农村到处可以得到的自然物中,选择卫生、安全、适宜、无污染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戏,如石头、树叶、草等;废旧材料包装纸、盒塑料瓶等;生活用品:种子,毛线、蔬菜等。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足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地去尝试、操作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教学操作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用农村自然物进行计算教育活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计算教学中从重知识的传授变为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从重讲解演示法转变为重幼儿动手操作,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各种谷类、豆类、等自然物的运用,使幼儿每人都有操作的材料,真正实现了在做中玩、玩中学。同时也弥补了农村幼儿园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玩教具短缺。
3、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设户外体育活动的条件
在农村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出园门就是农村广阔的天地,《纲要》中说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城市幼儿园的那些优质玩具,我们可以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摆脱器械的束缚,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来到大自然中,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面对广阔的田野,金色的朝阳,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儿的鸣叫、虫儿的低语和风儿的欢笑,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展开了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翅膀,任何自然景物都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玩物”。在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自己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随处可见的小石子成为幼儿手中爱不释手的小玩具,一会儿掷远,一会儿踢踢,一会儿夹在腿中蹦蹦;他们把小土坡当成了小山,练习攀登;把窄窄的小水沟当成障碍,练习跨越;把绿油油的草地当成了地毯,练习爬行;把路旁放倒的树干当成了独木桥,练习平衡……美丽的田野,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成了我们栖息的好地方。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时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亲密。这就是大自然给孩子们创设的游戏情景,他们在树林里玩“躲猫猫”的游戏;在草垛旁玩“抓小偷”的游戏。没有那些买来的玩具,孩子们照样可以在大自然中玩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们还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农村有许多流传甚广的民间体育游戏,乡土气息浓,趣味性、娱乐性强,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些游戏在全面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还给幼儿带来愉快。传统体育游戏不需要很复杂的材料,也不需要过于讲究的场地,可以随时开展,克服了我们农村幼儿园自身的缺点.我们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充分发挥了传统乡土游戏的锻炼功能,赋予了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我们发动教师向自己的亲朋以及幼儿的家长请教,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体育功能的民间游戏引入到体育活动中。如
“老鹰捉小鸡”“顶牛”“斗鸡”“老狼老狼几点了”“贴膏药”“打怪兽”“丢手绢”等,这些材料简单、廉价,不受场地限制的游戏,既能发展幼儿相应的动作,又能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精神,在玩耍中发展了孩子们的交往、合作、动手、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以《纲要》精神为指南,以课程为依托,通过实践和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改变农村、材料缺乏的情况并不需要花大钱,甚至是不需要花钱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游戏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的物质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创设适合儿童的游戏环境?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儿童目前在家庭、家庭附近及学校的游戏环境的现状,指出这些环境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笔者进一步阐述在这三个主要的儿童游戏区域该如何根据儿童的需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游戏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便保证儿童拥有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游戏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快乐的童年。
家庭游戏环境
1、我国家庭游戏环境的现状&
在我国许多家庭中,客厅的空间最大,但是客厅是一个成人宴会专用地,儿童没有多少机会在客厅中游戏。父母害怕儿童摔坏东西,儿童一般只能在自己的小房间或者阳台上游戏,但阳台实际上并不是儿童游戏的安全场所,儿童在阳台上游戏很可能出现事故。而在儿童上小学以后,由于家长要求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儿童的房间主要成了学习的场所,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更少了。
除了游戏空间和时间外,游戏的物质环境还包括游戏的材料。玩具是最重要的游戏材料之一。尽管在家庭中父母买许多精美的玩具供儿童游戏,但是现在的玩具大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商家把儿童看作是消费者,他们生产的玩具只顾讨儿童的开心而不管玩具与成人生活的关系、玩具与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关系以及玩具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一致性如何。儿童总是被各种各样并不需要的玩具所包围,而这些玩具尽管可以给儿童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却无法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最后,在我国的家庭中大多数父母都受着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孩子特别是上小学以后的孩子学习是最重要的)的影响,很难对游戏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能达到平等合作的程度的比较少,儿童在家中游戏的心理环境并不理想。
总之,由于我国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需要在家庭中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游戏空间、为儿童提供好的游戏材料、给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儿童通常很少有机会在家庭主要的生活区域中自由自在地快乐游戏。
2、家庭游戏环境的创设&
父母们在组织和设计家庭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儿童的需要。
父母应认识到家庭中的主要活动区域对于儿童的价值所在。有专家就建议“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将厨房和客厅变成成人和儿童共享的空间。”&这样,儿童就能在家庭当中更广泛的空间游戏,儿童在游戏时,父母可以参与他们的游戏,也可以在儿童附近看着他们游戏,还可以让儿童邀请其同伴一起来家里游戏。还有专家指出“在家庭中任何公共区域内,我们都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活动角,为他们提供一些合适的玩具或游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不在多而在于适合儿童并对他们的发展有益。尽管家庭不需要像托儿所、幼儿园那样专门精心设置许多儿童游戏活动的空间,但父母在家庭中的公共区域适当地设置一些小的儿童游戏的空间,会让儿童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并会觉得在家游戏同样富于乐趣。而对于那些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如果父母还能特意为儿童在家中设置一些他们游戏的空间,使儿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在家中找到放松的地方,那么儿童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将都能得到提高。
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除了关注游戏空间、游戏材料等物理环境之外,父母还不能忽视为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家庭中游戏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家庭的氛围等。而要创设好的游戏的社会环境,父母应首先与儿童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才能有好的家庭氛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儿童才能轻松、快乐的游戏。其次,父母应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游戏,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游戏,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游戏的支持,比如父母如有时间也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与孩子一起游戏。可以说,家庭中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缺一不可,共同影响着儿童在家中游戏的数量和质量。&
家庭邻近的户外游戏环境
1、家庭邻近的户外游戏环境现状
笔者记得一次上游戏理论与玩具文化研究的课,老师让我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儿童游戏场所,当时大家画出来的游戏环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共同之处是游戏场所都是在户外,有树有草有水的自然环境下。笔者曾采访了一批80后的人,问他们对童年游戏的一些记忆,笔者也发现他们印象深刻的童年游戏都是在户外玩的游戏。可以说,相对于室内游戏,儿童往往更偏爱空间更广阔更接近自然的户外游戏。但是,现在的儿童的户外游戏空间相对七八十年代的儿童游戏空间明显有缩小的趋势,笔者采访的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他们的童年一般都是在户外的庭院游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地住进高楼大厦,现在已很少有那种大的庭院供儿童在其中游戏了,儿童接触广阔的、自然的能进行户外游戏的区域越来越少。有研究者曾对上海市松江区各类居住区进行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居住区,包括新建的所谓“高尚住区”中儿童游戏场地相对较少,活动形式单调,景观单一并且缺少设计,有些小区虽有一些游戏设施,但多混迹于小区居民的健身场地中。
笔者注意到我国许多游乐场的游戏空间都是高度结构化的,一般安置的是一些固定的由金属器械构成的常规运动设施,单个地、零星地散布再土坪、草坪或水泥地上,如翘翘板、滑梯、单杠、旋转木马以及秋千等。这种游乐场存在很多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儿童多方面的需求。缺点一是儿童在这样的游乐场游戏的种类较单一,在这种游乐场中所有的玩具和攀爬设备都被固定在地面上,没有针对创造性而设置的游戏材料。因此,这种场地多引发儿童的运动机能性游戏,而儿童的想象性游戏发生的频率较少。缺点二是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坚硬的地面和铁制器械容易使儿童造成创伤。缺点三是儿童在这样的游乐场大多进行的是孤独和平行游戏,游戏的社交水平较低。
2、家庭邻近的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总的来说,尽管现在许多的居民区都建立了儿童游乐场,但笔者认为这些游乐场的环境存在缺陷,它们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儿童游戏场绝不只是放置游戏活动器械的场地,更应是一个场所,一个自然的充满情趣的活动空间。现代的游乐场应该是儿童的乐园,是针对现代人造建筑环境中的现代城市儿童的一种补偿。笔者心中理想的游乐场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游乐场最好是有草地、有树、有水的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正如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的他小时候喜欢的百草园一样,孩子们可以在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自然丰富的表象,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操。儿童游乐场各处应种植各种树木和鲜花,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种植园、牧场、池塘或小溪。在种植园中种植一些易成活的蔬菜、水果和鲜花,在牧场养一些儿童喜欢的小兔、小狗、小猫等动物,在小溪中养一些鱼,儿童可以在溪中戏水和钓鱼。这些都让儿童游乐场与大自然相融合,儿童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各种乐趣,同时也能激发儿童对各种植物、动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二,儿童游乐场中应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创造性的、自然的游戏材料。首先,应将一些金属器械改为木制、塑料制或玻璃刚制,这样能减少危险的发生。其次,除了有固定在地面的游戏设施外,还应安放一些可移动的设施和器械,比如小推车、可移动的平衡木、可滚动的塑料轮胎等。游乐场还可以提供如火车头、马背、潜水艇、宇宙飞船、城堡、飞机、恐龙等的模型。这些可移动的设施和各种模型可以引发儿童的多种假装游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乐场还应为儿童提供自然材料,有研究者指出“自然界随时可觅得一切(石子、树叶、贝壳、木片、果核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线轴、塑料小瓶、废纸盒等),这一些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游戏材料。”&[1]笔者认为这些自然材料对儿童来说既安全又实用,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得到自由的体验,创造的乐趣并获得发展。
第三,在居民区应尽量挑选开阔的空间来建立儿童游乐场,在儿童游戏场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喜好设置各种儿童游戏区,比如儿童都喜欢玩泥、沙子、石子、水、木头,那可以设置专门的玩沙区、玩泥区、戏水区和建筑区。有研究者指出:“儿童喜欢躲在一些小的洞穴般的地方”,&可在游乐场创设植物迷宫、树房子、躲避处、篱笆上偷看的小洞等躲藏和探险的区域。有些儿童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游乐场内可建一些小木屋,木屋中放置一些厨具和家具,让儿童在更真实的场景中玩角色扮演游戏。游乐场还可设置一些树阴下的野餐地,&蔓藤覆盖的围场,&用来取暖或烹调的火坑,&用来阅读的隐蔽的角落等区域。所有这些游戏区都会使儿童停下脚步沉思并体验所有的奇幻意境,儿童可以做很多他们在拥挤的市区中无法做的事情。
第四,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游乐场,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早期的儿童喜欢玩像“娃娃家”一类的假装游戏,而进入小学以后的儿童,公开的假装游戏在不断减少,而更多地开始玩一些规则性游戏,比如追赶游戏、各种球类游戏、跳跃游戏以及棋类游戏等。儿童游乐场应为从幼儿到年长一些的儿童提供不同种类的游戏材料。比如平衡木、爬隧道、爬轮胎、荡秋千和各种进行假装游戏的道具等对年幼的儿童比较有吸引力,而高的单杠、攀岩、跳绳、毽子、呼拉圈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场和下棋的场所为年长的儿童提供了更有趣、更新鲜的挑战。此外,如果游乐场还需接待残疾儿童,他们的特殊需求也必须充分考虑到。
第五,儿童游乐场的安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游乐场及周围环境应是安全、舒适的,如道路、铺地、水体、山石及植物等应是安全的;其次活动场内的游戏项目应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再次活动场内的设施应选择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器械。
总之,应把游戏场从“构造的”、“高技术的”、“人工的”、“设计的”、“标准的”层面向“自然的”、“创造性的”、“有吸引力的”、“独特的”、“神秘的”、“有趣的”和“丰富的”层面扩展。[6]游乐场应让儿童有闲逛、探索和进行创造的自由,这样游乐场才能真正成为儿童游戏的乐园。
学校游戏环境
1、学校游戏环境的现状
在我国,在早期教育阶段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支持,托儿所、幼儿园及一些早教中心的课程一般都以游戏为主。游戏环境的创设是这些早教机构的环境创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好幼儿园一般都努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戏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多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并不理想。由于幼儿园资金的缺乏和园舍面积较小,在物理环境方面只能给幼儿提供一些小而简陋的游戏场地和数量少而单一的游戏材料;在社会环境方面,由于这些幼儿园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创设游戏环境和指导幼儿游戏的经验不足。有研究者就对云南玉溪市一幼和二幼进行了调查,指出这两所幼儿园在游戏环境创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儿童游戏空间不足、活动材料传统、游戏时间死板及教师缺乏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知识和经验。
到了小学以后,儿童进入了正式的学校教育阶段,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游戏都是与正式的学校教育相背离的,儿童进入小学之后不再像幼儿园那样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他们一般都在教室中安静地坐着听教师讲课,进入人们所认为的正式的学习阶段。小学的教室不再是儿童游戏的场所,而是儿童学习各门科目的场所。游戏成了幼儿的课外活动。儿童进入小学后游戏的空间大大缩小,即使是小学的操场也仅是为儿童上体育课而设置的。尽管如此,在游戏空间如此匮乏的今天,操场成了儿童在学校游戏的主要场所,但是笔者曾访谈过一些小学生,他们都抱怨学校操场的空间太小,也没有他们想玩的一些游戏设施和材料,不利于他们的游戏。其次,儿童游戏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儿童一般只能在课间休息或放学后游戏。此外,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也不理想,小学的教师一般主要关心儿童的学习,很少给儿童的游戏提供支持和帮助,有时甚至认为儿童所玩的游戏影响了儿童的学习而限制和阻碍儿童的游戏,比如有些教师建议要增加儿童的学习时间而减少儿童课间休息的时间与频率。教师无法给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的心理环境,让儿童在学习过后放心自由的游戏。
2、学校游戏环境的创设
笔者在这主要讨论幼儿园和小学游戏环境的创设。首先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室内和户外两部分。笔者认为幼儿园室外游戏区的创设可以根据各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借鉴前面已探讨过的家庭邻近的游戏环境——游乐场的创设。因此对于幼儿园室外游戏区的创设笔者就不再探讨。接下来主要阐述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是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的课程大多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因此,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比家庭游戏环境更加地具体、细致和丰富,并带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首先幼儿园的教室中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多种多样的室内游戏区,比如积木区、图书区、美术区、音乐区、手工区、角色游戏区等等。这些游戏区中互补的区域应邻近并互相开放,如积木区和角色游戏区中的“娃娃家”区。这样可产生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游戏的质量。而游戏区中的图书区应与其它一些吵闹的游戏区远些,以避免干扰。其次,应让儿童参与到室内游戏环境的布置当中,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游戏环境。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成品和半成品,鼓励孩子积极投入游戏环境创设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游戏环境,孩子在自己参与创设的游戏环境中会更自如和自信地游戏。此外,还应在这些区域应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材料,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的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并且游戏材料应放在幼儿容易拿取的地方。
小学与幼儿园的环境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没有专门创设供儿童游戏的场所,于是学校教室旁的走廊和操场成了儿童游戏的主要区域。而我国目前许多小学的操场并不能满足儿童课外游戏的需求,有许多学校的操场面积较小,操场上仅有供儿童进行一些简单体育运动的设施。笔者认为当前小学的操场应该进行适当地改造,使其成为小学儿童在学习紧张之余通过各项游戏得到放松、并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区域。小学的操场作为小学儿童课外游戏的主要场所,它不能仅仅是个运动场,它应该成为小学儿童的游戏场。它不仅提供给儿童一些进行跑步的单调的跑道、跳远的沙坑及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用的设施,还应有大片的草地供儿童嬉戏、玩各种游戏,草地上还应种一些野花,让操场的环境更接近大自然,更有乐趣。还应为儿童提供像攀岩、迷宫和嬉水区等完善安全的进行探险和复杂游戏的空间和设施。满足孩子们探险和挑战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从而避免他们由于在人工条件下得不到满足,而到野外去冒不必要的风险。在我国就有不少儿童由于经常在马路边、铁轨边和河边玩耍而遭遇一些危险。
学校除了关注游戏空间、游戏材料等物理环境之外,幼儿园和小学还应为儿童创造一个好的游戏的社会环境。学校游戏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儿童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的校风、班风。首先,教师应与儿童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教师应在儿童游戏中充当他们的帮手和支持者。而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对于小学儿童游戏和学习也并不是对立的,游戏可以与学习相联结,游戏是促进小学儿童学习的方式之一。教师在小学课程中适当地使用游戏,将激发儿童进一步地学习兴趣和动机。谜语和拼字游戏都是教师使用游戏促进学习的例子。有研究者指出“课间休息期的游戏至少可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应错误地认为儿童在课间的游戏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只要教师能善于引导并支持儿童在课外进行的游戏,那么这些游戏不仅可以缓解儿童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还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其次,学校中的儿童与儿童之间应形成互助友爱的关系。教师之间也应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关系。儿童在这种安全平等互助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然地、放心地游戏。总之,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小学建立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分利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