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棋破解大全图暮随马尘,怎么破解?

【图文】《杜甫诗三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杜甫诗三首》
上传于||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课​件
大小:3.3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中国诗歌鉴赏发展概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诗歌鉴赏发展概述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5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画​面​精​美​。​线​索​清​晰​。
大小:1.2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六九街,实惠东东真不少,每天坚持签到还可赚零花钱,六九街,姐的最爱!
&追贴网全新改版,如果您喜欢,您告诉您的好友^_^
共 22页 1 & & & & & & & & & & &
作者:金满 提交日期: 21:04:00
一、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西域。    月光下的巴尔喀什湖温柔缱绻。碎叶城。    容貌清丽的妇人抚摩着腹部,仰望高远璀璨的星空,露出了微笑。    昨夜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颗黄昏时才出现的星星,人们叫它长庚星,也叫太白金星。她喜欢这颗在夜空中最早出现的星星。她决定给腹中的孩子起名为“太白”,李太白。那一年是公元701年,也就是唐武后长安元年。                 太白在黄沙戈壁的碎叶城长到五岁,而后随家人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他们住的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青莲乡。他喜欢这个名字,他愿意让“青莲”二字伴随一生,自号“青莲居士”。太白少有才思,博学广览。十岁已精通五经,他曾梦见手里的笔杆,竟开出花朵。一梦成谶,竟应验了这位天纵英才的少年,将来的生花妙笔。                 少年太白不屑寻常书生“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然坠烟雾。”的迂腐;欣赏“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侠客重义;向往“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豪情。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是后人对他少年时光的总结。                 开元十三年,三峡上泛过一叶轻舟。舟上伫立的男子白衣负剑,仙风道骨,年轻的眼中满怀对未来的憧憬、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公元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了四川。那年,李白25岁。正是雄姿英发,少年轻狂年龄。随身携带的好友赵蕤写的《长短经》已被他翻看了十年。十六岁那年,赵蕤送给他这套书。书中纵横开阖地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他被里面的每一个字所吸引。如果没有这本书,李白的一生也许会更加恣意欢谑,纵情山水,少一些俗世的牵绊,多一些赤子的纯真,会更快乐;如果没有这本书,李白也许就不再是李白。命运的翻云覆雨手,谁又会知道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将如何交付,如何安排。谁又能真正地堪的破。                 江陵。    李白遇见了玉真公主的师父,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司马祯见李白骨骼清奇,气质绝伦;观李白诗如出天地之外,惊叹不已,赞曰“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凡少年都有虚荣骄傲之心,李白也不例外。兴奋之余李白写下了他此生名动天下的一篇文章《大鹏遇希有鸟赋》。“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这个视己如鲲鹏,既将展开理想之翼的少年天才欢欣鼓舞。自江陵开始了他瑰丽雄奇而又辗转风尘的一生。                 李白是远离尘世的。他的文字与想象如来自九天之外,白云之间,不粘连凡世一点烟火气息。千年来使多少人高山仰止,惊为天人。                 第一次去到长安,在紫极宫偶遇贺之章,八十余岁的贺老当时已是三品官衔的“太子宾客”,在文坛也是宿老元勋,李白作为晚辈上去拜见。看过李白的《乌栖曲》和《蜀道难》后,贺老叹曰:“子谪仙人也。”。于是拖着李白直奔酒楼而去,也不管身上是否带了银两,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换酒,畅饮尽醉,成千古佳话。此后结为忘年知己。贺老殁后,李白每忆起此赤诚如顽童般的老人,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远离凡尘的仙人气质除了司马祯与贺之章的赞语,在他的诗里也比比皆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以上种种不可言说之妙语,岂是凡人可道出?杜甫评李白“笔落惊风雷,诗成泣鬼神”。李白,真仙人也。                 李白是亲近尘世的,甚至也于这个世间所有蝇营狗苟的俗人一样。逃不开,甩不掉,难以堪破,以致沉沦。名利二字,令多少才子志士伤春悲秋,蹉跎一生。                 李白离开江陵后,辗转于岳阳、金陵(今南京)、扬州、姑苏、荆门、襄阳、安陆。直到在安陆的小寿山道观暂时隐居下来,历时三年,期间经历了故交暴卒、卧病他乡,认识了仕途上与他同样点背的孟浩然。我想那时的李白,很是尝到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他在小寿山名为隐居,实为寻找机会,以求仕进。此时的太白,求入仕途已未必全是图的“安社稷”、“济苍生”了吧?试想三年不事劳作,日日饮酒交友,应是早该囊中羞涩,生活窘迫了。唐朝律法森严。李白《侠客行》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只能是对侠客的赞美,就算其“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我想对当时正尽力炒作自己才名的李白来说,杀人越货的勾当还是干不出来的。                 据载,隐居寿山期间,李白四处干谒游说,结交官吏,最后得到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青睐,将其招为女婿。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心酸。这样一位狂傲不羁,文采盖世的天才诗人,为生计所迫也不得不察言观色,语投所好地四处干谒游说、做了名门望族的上门女婿。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李白一代名士,不会不知其中厉害关系,想来当时也实在是苦无出路。思去也是因这段及之后的四处求仕的坎坷经历,使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呐喊。                 七年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冬天,玄宗外出狩猎。李白赶赴长安向玄宗献上为唐玄宗歌功颂德的《大猎赋》,希望得到赏识。这也是他第一次去到长安。期间李白去干谒卫尉张卿,二说是依靠岳丈的好友崔宗之、许辅乾等前相后卿关系,又一说是通过老朋友元丹丘的引见。反正不管如何,在李白坚持不懈地走结识权贵,曲线求官的路线下,李白将多年前撰写的一篇《玉真仙人词》呈现给玉真公主: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最后两句是说玉真仙人一定会得道成仙,修成正果,去少室山的时候,连王母娘娘也会亲自恭迎她。本来这样这篇文辞高雅的拍马名贴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奈何太白命运多蹇,得罪了玉真公主的女婿张垍。这其中有个小故事:            也是李白活该倒霉。玉真公主因为欣赏李白才华(也是那篇拍马诗词起了作用)遂安排李白在她的私人招待所——楼观别馆暂住。在楼观别馆里李白遇到了前来探望玉真公主的张垍,这位张公子是前宰相张说之次子,乃当朝驸马,官居“三品卫尉卿”,在宫廷应制诗文,得意于与皇上闲赋应对,初见李白以为乡野农夫(看来当时的李白也并非像后人形容的那般神采出众)而略有轻视,但两人能诗善赋,在诗词唱和的共同雅好上寻求情投意合。张二公子是官宦子弟所受教育与李白志趣和意境当有不同,张垍见李白谈吐高雅,诗风超逸,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心中吃惊,但虚荣心使这儒酸文人卖弄才华,李白清高自负而难免露出讥讽之意。彼此心照不宣,而张垍表示愿在皇上面前推荐李白,让李白在别馆等候消息。李白并写下《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微君》(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托人送之。                 然而,李白久待无果,甚至得知是张垍公子已在皇上面前诽谤自己。玉真公主的引荐亦无用处。李白仿佛受到愚弄,有哑巴吃黄连之苦,望穿秋水的等待是一场空候。                 文人相轻,古今亦然。但这张垍也着实是缺德可恨之小人,既无心相帮,甚至心存恨意,又何必许下恶作剧一般的诺言,徒留千古骂名。李白此时已三十五岁,何以在人情世故方面如此弱智——明知对方是朝中有天线之人还面露讥讽之意,你这不是找抽吗?如果李白当初受过“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等等讲座教诲,也不至于幼稚如斯。                 受了羞辱的李白,在长安继续流连踯躅一年。在求告无门的景况下,李白郁郁不得志地离开了长安。我们彷佛能看见他青衫磊落,孤独远去的背影。既是如贪恋不甘,当初在眠山修道养鸟时,又何以拒绝绵州刺史推荐参加道科考试的邀请。                 于是继续漫游天下,上黄陵、登太白、返河洛、下会稽。楼观玉真别馆小小的插曲,虽打破他年轻的梦想,但更丰富地演绎了他浪漫的“诗仙”、“酒仙”的神仙思想、风流生涯和逍遥人生。                 姚明说: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因为李白的努力,公元742年,一纸诏书将李白唤入朝堂。玉真公主与贺之章在玄宗面前经常地替李白说话起了作用。李白受到了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的超规格接待礼遇。对于一个未参加任何考试,没有任何学历文凭的知识分子,本该是志得意满了。可李白的仕途悲剧在于,并不甘心做一名用于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自负地认为自己怀有张良一样的政治才干,渴望像谢玄一样能建奇功。“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本是纸张上的浪漫。于是放浪形骸,流连于酒肆坊间。不知才华横溢的诗人并不等同于圆滑如鱼、笑里藏刀的政客。纯真炽热的赤子之心,就象一滴瑶池里的水,永远混不进世俗官场的这口烧开的油锅里。        李白奉玄宗诏命而写《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后世传说,因其中的“飞燕”有暗讽杨贵妃之意,而致使李白不得重用。我想这与各种文学作品中的的李白草诏,高力士替其脱靴,杨贵妃替其端砚。多为喜爱李白的后人穿凿附会。按李白牛气冲天的个性,有这样牛皮的事情还不往他的锦绣文章里引用个够,可事实是李兄只字未提。李白三年后被赐金放还的根本,我想还是玄宗无意再留李白。            李白作《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其中的后十句: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流露出归隐山林之意。这本是李白以名士的风度,采用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说句大白话吧,也就是文人拽拽酸文,发发牢骚,并不是李白真的要辞职不干。李白像对张垍“面露讥讽之意”一样,再一次办了不合时宜的事情,犯了低级的官场错误,落人以口实。李白意外地被朝廷赐金放还,就好像批准了李白的辞职报告一样,并且还补发一年工资,朝廷待你们也够仁义了吧。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一场体面的放逐。            “国家不幸诗家幸”,意外领到离职补助的太白兄傻眼了,郁闷了,愤怒了,喝酒了,写诗了!于是千古名篇《行路难》如一束天光,照亮了一千二百余年前的长安一隅,这束温暖千古失意伤心之人的光束落在一人的肩上。此人青衫磊落。已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千古名句,而我却更为喜欢“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其中的怅然不可言说。                 公元744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白再次失意地离开长安,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寻仙学道的漫游身涯。在此次漫游期间,许家景况中落,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李白依然衣食依人,生活困窘,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安禄山在幽燕正厉兵秣马,蠢蠢欲动。家庭多变,国家多事。                 《唐才子传》记“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反,攻入长安,玄宗避祸四川。永王李磷出师东巡, 避居庐山的李白应邀人幕。缺乏政治头脑与远见的太白兄再次证明了自己不是块为官的好材料。同在江南的名士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 以此免祸。如果给李白、萧颖士、孔巢文、刘晏四人做个超男短信投票,相信李白将勿庸置疑地独占鳌头,可何以千年来人气如此之高的李白远不如几个普通文人心智高明?李白呵李白,教我如何去爱你!                 同年,永王李磷起兵,可惜的是这兵不是攻打安禄山的,而是同他哥哥唐肃宗争夺帝位。翌年,永王兵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李白受到株连,身系浔阳(今九江)狱。李白上诗给正宣慰江南的崔涣求救,后得宋若思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宋为之举荐。命运再次与李白开了一个玩笑。举荐之后,等来的诏书却是判李白长流夜朗(今贵州桐梓)。跪身接旨的李白想必此时已是老泪纵横,心如死灰。                 寒风萧瑟,霜冷长河,浔阳江头古渡愁,青衫客。那是一个冬天。            面对千里之遥,崇山险阻,关山万里,李白写下了《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旌头。”                 “西上令人老”,那一年,李白已58岁。因判的是长流,李白想必自己是要客死在偏远他乡的。                 李白从浔阳出发时是公元757年,被朝廷赦免时是公元759年。首尾三年时间,这老小子才行至巫山(夜朗的父老乡亲就别丢臭鸡蛋了,俺也不是想破坏你们的旅游事业,实在是找不到确凿的资料证明李白到过夜郎)。想必是一路游山玩水,吟诗做赋。李白乃当代名士,一路上自有各地官府奉养。唐朝不愧为***典范,泱泱大国,世风开明至此。李白这哪里是流放,简直就是公费旅游嘛。想那林冲在发配沧州的路上,被几十斤的大枷锁着,一路上被滚开水烫脚,穿小鞋,保小命,苦不堪言。人比人,真是要气死人地。扯的有点远了,言规正传。                  当李白闻讯遭赦返乡时,老小子孩童般的纯真性情呼之欲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时风啸凄寒,雾蔼沉沉,返时春风两岸,彩云满天;西上令人老,东下轻舟万重山。此一时非彼一时,心境状况对同一环境,竟然会是如此不同的心情感受,怎不令今人一样地感喟………                 此时的李白离他辞世的时间只有三年。如果知道自己没几年好活了,李白不知是否还会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几年游荡下来,光花钱不赚钱的李白生活再度陷入困境,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唐才子传》载“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我宁愿相信后者,对李白这样一个狂热的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于一身的亢奋狂人,老死在床上非仙人所为。                 天上谪仙李太白挂了。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子夜,李白把自己给喝大发了,吟唱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步履凌乱地去捉那水中的明月,他是想邀明月兄再来一斗吧。在最后一丝微笑隐没在水中时,你可否听见他嘟囔了一句“我醉欲眠君且去,去你妈的”(此等妙语非我才情所能达,出自沈浩波的诗句)。                 你可知道,在遥远的碎叶城,那娟秀女子梦见的长庚星也叫启明星。此后千年,这颗在黄昏于清晨出现的星斗,照亮了多少失意士子的心路,温暖了多少寂寞旅人的惆怅。你当年羡慕拜谒的多少高官权贵,名字早已如蝼蚁般被茫茫的历史烟尘覆盖,可你的一切却如太阳般高悬,照亮千古的青灯书卷。盛唐有了你,便是盛唐;唐朝若从未有你,将是多么黯淡。                 李白,一代名士,才情高绝,高山仰止,“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无论如果褒奖夸耀都不为过,可我却在此妄言了李白许多的是非,就算拍我板砖我也认了。其实我对李白的景仰之情,犹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可谁都吃五谷杂粮,谁又能在在纷纷扰扰的世间免俗。伟人不也是人不是?                 本想再就李白的“狂、酒、悯、真”夸夸其谈一番,可历代大家评点得已是花团锦簇、热闹非凡了。我一浅薄小小伴读书童,凭着一颗欢喜的真心,卯足了劲,码出几千关于偶像的文字,已是笔力穷尽。就此置喙,再难出新意。                 借余光中的《忆李白》,再次表达我对先生的景仰怀念之情。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追月逆江河    包黑斩龙顺民心    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作者:金满 提交日期: 21:08:02
  二、寒江孤舟祭杜甫      内心有些抵触写杜甫,今天还是决定要对老杜下手。结果我一天期期艾艾,在电脑前晃来晃去。一会觉得热,一会觉得身体不舒服,事B得很。结果一天没写一个字。      其实并不是我不喜欢杜甫。写他,必然要更了解他。我心存畏惧。  席勒说:信仰便是“畏”。  余华说:“畏”与“怕”不同,前者包含着尊敬、肃穆、纯洁的情感。  我对老杜,除了怀着尊敬、肃穆、纯洁的情感,还掺杂着同情,怜悯等等庞大而忧伤的情绪。就像我喜欢了解汉、唐历史,下意识地回避宋、明、清的历史一样。  我该怎样去叙述这样一位让我尊敬又让我悲伤的老人。         杜甫虽出生一个让我神往的大唐,却赶在了唐朝由盛而衰,战祸延绵的几十年。  从公元712年出生,到公元770年去世,短短五十九年间,杜甫经历的太多太多。  “安史之乱”前夕,国策上,玄宗为开疆拓土而穷兵黩武,导致国力空虚、民生艰难;朝堂上,李林甫、杨国忠擅权专政,政治昏暗。“安史之乱”自公元755年打到公元763年,历时9年。“安史之乱”后唐朝依旧内忧外患——外有吐蕃侵扰,直攻入长安;内有各地军阀割据。政治腐败、官吏横暴。杜甫身后是何等黑暗厚重的背景。         如若换作我这样的糊涂蛋,处在这样的乱世,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老子“今朝有酒今朝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忧愤个什么劲,江山也不是百姓的江山,人家李姓一家都舍得,我们平头百姓不舍得又有何用。         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和衰败的官僚世家背景,注定了杜甫既不能像白居易一样“纵情诗酒”,又不能像王维一样“坐看云起”。对家,他希望能通过仕途与诗名来振兴家道;对国,他身负“太平宰相”之志,以天下为念,忧国忧民;对已,他贵德重节、守礼循法。可这茫茫人世,未必因你是好人就有好的下场,怎就不懂得稍稍松手,看看云淡风轻,听听松风竹雨。         所以杜甫名垂千古,我蝇营狗苟。         杜甫早慧,七岁能作诗,十四岁便能“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应试,未能及第。之后四处漫游,直到35岁去到长安求取官职。这一去,又是十年。         少年白发苍苍。埋葬梦想。         因父亲去世,这时候的杜甫生计无落,天天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盼望引荐。“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是何等的潦倒不堪,令人心酸。可能因多次向玄宗献赋,杜甫44岁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卑微官职。而安史之乱很快就要爆发。看尽人情冷暖的十年,杜甫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去投肃宗,中途为叛军俘获,押到长安。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只身逃出,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谏官,却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一个八品的芝麻官还要再贬,可想而知,杜甫那时候的处境。“三吏”、“三别”就在这段时间写下。         之后因官军战败,关中大旱,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唐才子传》记:“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去成都的途中,居然要背柴捡橡栗才能活命。杜甫一生怜悯穷苦百姓,可那时谁又来可怜你。情何已堪。         到了成都以后,得故交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等朋友的相助,杜甫在成都西郊浣溪湖畔建了一间草堂居住,即杜甫草堂。后也因严武举荐,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样一个虚职,而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亦因此职。那几年是杜甫流离的一生,唯一安定的几年。我想才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样一辈子难得的好心情。         草堂虽是破败,幼子虽然饿死,杜甫居然还能写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千年之后,像我一样到处租房度日的人大有人在。看见这两联诗,我们都该感动。    想象中,杜甫绝对是一个待人温和,与人为善的书生,可《唐才子传》里载的一段话,令我费解。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杜甫在成都的时候,严武是非常照顾其一家的,为什么杜甫会对严武无礼至此。  “你老子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这句话放在今日也是很难听的,更别说喝醉酒跑到别人床上去骂了。也难怪严武一怒之下要杀杜甫。不知道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如果杀杜甫这事真做成了,严武绝对是个千古罪人,要被骂上个几万年了。         不管如何,杜甫确因严武的照顾,在成都草堂渡过了一生最为安宁的几年。我们都该感谢严武,如果没有他,也许就再不会有后头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诸将》、《咏怀古迹》、《旅夜书怀》等大量名作。《杜工部集》存诗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杜甫入成都以后所作。         草堂虽贫苦却安宁的生活,在严武去世那年告终。公元765年,蜀中重又发生大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凭依,只能携上家小,登上一叶小舟,再度踏上漂泊流离的人生旅程。         杜甫最初的目的大概是要沿长江东下出川,途中却因疾病和战乱等缘故,滞留了很久。先是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夔州居住了近两年。到五十七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峡,却仍是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两年后,杜甫在湘江的一叶小舟上,结束了艰难漂泊的一生。客死旅舟。         《唐才子传》载:“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据说杜甫去湖南本欲投靠郴州的舅父崔伟,船到耒阳附近遇上涨水。凄风冷雨,芦苇瑟瑟,病卧孤舟中的老人竟半月没有食物。耒阳县令估计也是仰慕杜甫诗名,用船给杜甫送去牛肉、白酒。一代诗圣,竟因饥饿过度,饱食而死。         想比之下,当下多少丧失创造力的“老作家”、“老师”,却之不恭地享受着辉煌的晚景,写些白开水一样的琐碎记忆。再不会有茅屋破败,幼子饿死之类的不幸。他们是不是该吃点钙片了?         杜甫用笔蘸上自己的血泪,写尽这流离乱世的悲歌。可这乱世,并未眷恋这位对天下穷苦百姓满怀忧伤的老人。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历代无数诗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杜甫的作品,早已超出文学本身,代表着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从这点来说,杜甫确实比李白强。李白诗篇虽是壮浪纵恣、言出天外,但这才情又怎大得过杜甫对人世的悲悯。         论读诗的愉悦之感,当属李白;论品诗的厚重沉郁,当读杜甫。         《新唐书》:“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共 22页 1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街边摆摊残棋破解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