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观后感是谁指挥的?

简评百团大战得与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简评百团大战得与失
上传于||文档简介
&&百​团​大​战​得​与​失​,​中​共​党​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在这个院里召开了百团大战动员会”_新华每日电讯
“在这个院里召开了百团大战动员会”
中外记者探访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总部
日 08:49:27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字号 】【】【】【】
  ▲7月29日,媒体记者在砖壁旧址采访87岁的肖江河老人。肖江河老人曾经担任八路军儿童团团长。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三面临崖,一面背山。一夫当关而万夫莫开。拥有险要地势的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年后的今天,几十名中外记者来到砖壁村探访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探究当时八路军将领和士兵们的真实生活。
朱德率军三进小村
  “砖壁村没有活水,当时靠的就是这种旱井。”今年87岁的肖江河坐在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大院的井边,挥舞着手臂,对记者们述说着70多年前的故事:“这口井就是当年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警卫和村民一起打下的”。
  肖江河刚刚在旱井边坐下,记者立刻围拢过来。他们对这位战争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充满兴趣。老人身边一时间摆满了录音笔和话筒,照相机、摄像机架在周围。工作人员一再提醒记者:“请不要靠得太近,多留给老人家一点空间。”
  山西是华北抗日战争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抗日主战场之一。位于太行山腹地的砖壁村,在抗战期间成了八路军总部所在地。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朱德总司令带着八路军将士们三次走进这个仅有400多人的村子。
  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的大院,是一个具有北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古老院落,由玉皇庙、佛爷庙、娘娘庙和李家祠堂组成。
  抗战期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等八路军将领就是在这里指挥战斗的。院落里不仅有刘伯承、邓小平打的旱井,还有彭德怀栽种的榆树,还有左权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召开了百团大战的动员会。”肖江河回忆说,“儿童团的队员们蹲在边上听,许多国际友人站在外围听。”面对眼前簇拥着的记者,他似乎重新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年代。
在村里指挥百团大战
  在八路军到来之前,这所院子是村里唯一的小学所在。1939年,朱德来到砖壁小学,号召同学们组成儿童团,帮八路军在山头站岗、放哨。当时的肖江河还是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在小伙伴中胆子最大而被选为儿童团长,带领着“小八路”们每天拿着红缨枪、守在村口侦察敌情。
  “那个时候,我们儿童团守卫着各个路口。有外人想进村,我们就要检查他们的证件。”肖江河讲起自己的战斗故事,声音洪亮,豪气十足,“我还给新华日报送过信呢。”
  1940年,八路军将领们在砖壁村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毙、伤日军2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的信心,有力支持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中外26家媒体联合采访
  如今,砖壁村成了“没有围墙的八路军抗战历史博物馆”。旱井早已不再使用,将领们栽种的榆树已是树冠参天,贴在墙上的作战地图早已破旧泛黄。
  70多年前进进出出的八路军将领和战士变成了熙熙攘攘的游人。当年给八路军站岗放哨的儿童团长肖江河变成了每天遛弯来旧址讲故事的老爷爷。而听众就包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外26家媒体的记者。
  “老先生,能不能谈谈当时您对日本人的印象?”当采访进入问答环节,来自香港有线宽频的记者第一个向老人提出了问题。
  “那个时候,日本兵就在山那边走来走去。”听到这句问话,肖江河的脸上瞬间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我亲眼看见过日本鬼子在窑洞里杀了我们5个村民。”
  临近采访结束,肖江河老人招呼围在身边的记者和游客:“我非常欢迎中外朋友,更包括你们这些记者,来听我讲八路军的故事,当然也有我自己的故事。”作为战争亲历者的肖江河表达了一个愿望:“有史以来,战争都是最残酷的。我希望中日两国保持友好,一直和平下去。”
  (记者赵修知)据新华社太原新媒体专电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转载]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上)
首先,有一点必须先说明:老萨极为尊敬在百团大战中为国捐躯的八路军烈士,同样尊敬为此负伤的八路军战士。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是抗日的好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烈士,荣誉是属于他们的。
老萨一直说,只要肯打鬼子的,不论国军共军,甚至红枪会大刀会土匪流氓,都是民族的英雄!
其次,我们写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尽量写出真实的历史,将以往因为种种原因偏离真实的历史尽量还原。
后,真实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有时候很难接受,但毕竟它已经发生了。我们作为后人无法去改变历史,只能接受它。不能说我们觉得历史不好看,不符合心
意,就随便乱改,改成自己愿意看到的历史,这是写小说,不是写历史。所以,大家既然对历史有兴趣,喜欢看历史,就要有个稳定的心态。不要一看到不同以往认
知的历史,就喊打喊杀的,觉得接受不了,这没必要。
百团大战的起因
之前八路军在山西,河北,山东和国军的摩擦就不写了,不是这一章的内容。现在也是敏感时期,写不得!
单纯就百团大战来说一说!
为什么要打百团大战?当时和随后一共有三种解释!
第一:八路军从建军以来,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所谓平型关当时宣传为歼灭日3000人甚至1万人,实际歼灭日军只有800多人,而且基本都是辎重部队。这种规模的战斗,国军打了无数。远的不说,就老萨最近写的枣宜会战,张自忠率领38师一仗就歼灭日军1400多人,这批日军还主要是野战部队。
八路军自称的若干战斗,数据均有很大水分,有些战斗是否存在都只得怀疑,这点老萨会另外写文章说明。但即使我们自称的战绩,基本也赶不上平型关的规模。这并不稀奇,也是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
这尚且其次,关键是八路军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不断和国军火拼,前后吃掉了国军近10万
大军。当时的媒体还是很多的,八路军不可能一一控制,由此所谓游而不及,消极避战,专打国军也是形容八路军的标准词汇。彭德怀也回忆到:一九四○年二月,
在反对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胜利后,敌伪顽在华北地区制造谣言来迷惑群众,主要是挑拨八路军与地方民众的关系。如说:“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
军,不打日军”。有一部分人上了圈套,而对八路军产生了怀疑。。。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给敌伪以沉重打击。
德怀又说:我认为百团大战在军事上是打得好的,特别是在打了反磨擦战役之后(指袭击国军华北部队),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表示我们是为了抗日才反磨擦
的。这才能争取广大的中间势力。在当时,只有抓住敌后的敌后空虚,给予突然猛袭,才能有力地调动敌人,给予打击,恢复大片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碉堡密布的情
况下,组织这样统一有计划的破袭,是不容易的。百团大战的胜利,对于揭露日、蒋各项欺骗宣传是有利和有力的,对于积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还不给敌
伪以必须和可能的打击,根据地就会变为游击区;我们就不会有近百万正规军。二百万基干民兵,和广阔的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的战场,给进犯的蒋军以适时的打
显然百团大战目的之一,就是打一次较大的战,一扫所谓“游而不击”坏名声。
就后来的战果来看,至少这一点是实现了。
第二:八路军当时扩军是很快的,从1937年编组时候的4万多人,在1940年已经一举发展到近40正规军万的规模,至于民兵等非正规部队至少也有20多万人。
换句话说,光是正规军就有是10倍数量的扩充。表面上,似乎兵强马壮,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在之前很多战斗中已经看出,八路军的战斗力有着明显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武器装备的原因尚且次要,因为红军时期也没有什么武器,井冈山时代一把步枪也就3,4发子弹,红军扛着鸟枪和大刀长矛打仗。但红军战斗力一样顽强,甚至打垮过国军精锐的18军的前身。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大肆扩军的部队训练问题。对于增加10倍的军队,根本没有,也不可能给予严格的正规训练,没有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更没有什么实战提高的机会。
训练一名合格的士兵并不容易,正常来说需要一年的新兵训练,以教会士兵一切基本素质,然后进入部队实习3个月作战,再参加一两场战斗,才告成熟。
训练时间很漫长,要求很好。以日军为例,新兵完成训练至少需要射击1800发。日军认为,士兵如果连这点子弹都打不到,就根本不可能上战场。
至于基本训练以后的实习和实战训练都极为关键,这些都是无法速成的。
大家都看过连续剧《兄弟连》,101伞兵师E连的战士们经过2年艰苦训练,配备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打了第一场诺曼底登陆,仍然打的一塌糊涂,伤亡很大,唯一的战绩也不过消灭了德国的少量炮兵。为什么?因为他们虽然训练严格,武器先进,却并没有战斗经验,还不算是合格的士兵。
一两场战斗以后,他们就开始具备的真正的战斗力,成为巴斯托涅中最顽强的美军了。
中共红军当时从游击队转变为可以打运动战的野战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了几次围剿的残酷锻炼,前后死了不下10万人。
当时整个华北八路军奉行毛泽东的山地游击队,除了夸大和自吹的战绩以外,一次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00多人的战绩也屈指可数。加上新兵太多,老兵太少,红军时代一老带一新的传统没法保持。新兵没人指导,素质根本无法提高。以射击为例,八路军新兵实弹射击有的不足20发,这如何能够用于正规作战,就连打游击也很勉强!
所以,此次百团大战,彭德怀的目的之一就是借此训练部队,以大幅度提高部队作战能力。这也是最后打看起来没有意义的关家垴的原因!
彭德怀戎马一生,自然知道部队不大一些硬仗,是训练不出来的。而虚弱的军队,数量再多,也没有太多用处。今天我们看南韩的足球队,他们作风顽强凶狠。你肯定想不出,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南韩的军队居然一触即溃,而志愿军前三次战役中的南韩军队也不堪一击。
其实南韩军装备并不差,至少不比志愿军差,如此弱不禁风的关键在于他们之前都是日本的伪军或者保安队,并没有实战的经验。而朝鲜人民军主力中的二分之一都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解放军成建制提供了3个师),至于志愿军就更别说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为什么解放军打越南,美军打越南都这么不好打。因为越南军队之前是很弱,但通过抗日和抗法的多年战争,以重大伤亡锻炼出了部队,成为一
支极不好对付的军队。美国佬也被他们打得满鼻子包,到了中越战争时期,越军素质,更瞧不起十多年没有打过仗的解放军,还宣称一个越军可以对付十个解放军。
所谓越南的特工,其实也就是他们的老兵而已。这种老兵,都可以当做特种部队使用,由此可见一斑,都是实战练出来的。
第三:现在看起来也是最主要的,是为了八路军自身的生存。
当时华北的八路军总数已经达到近40万人,而华北国军总数也不过是40万,而在敌后一些地方,诸如河北省,山西一部都完全是八路军控制的地盘。
华北日军在《华北治安战》中写道:对于正面进攻华北国军,日军是不怕的,但对付彻底消灭时聚时散的共军,则较为头疼!所以,从1939年开始,日军华北方面军为了对付华北地区敌后的八路军和国军游击队,开始实行了新式的打法,也就是著名的牢笼政策。这也是在东北成功解决抗联的政策翻版!
其实早在一年前,这种封锁就开始了。
早在1939年2月,一份发往八路军总部的密电,即引起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的重视和警觉。这份密电是冀中军区政治委员程子华、政治部主任孙
志远发来的。电文指出:“日军最近修路的目的与过去不同”,“一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由任丘到大成、河间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5尺,两旁沟深8尺到1丈,
沟底宽6尺,沟面1丈6,把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支持的孤独小块,部队也不能转移,便于敌人逐次分区‘搜剿’。第二种修法是,汽车路的联络向外连筑。
安国县已完成三层,敌人汽车在路上不断运动,阻挡我军入其圈内。决不能让敌人修成,否则将造成游击战争的极端困难。”
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军大规模的修筑封锁的工事,包括据点,公路,铁路,封锁沟。日军的目的是在于将游击队和老百姓分开,同时将游击队的据点分散割裂,让他们失去游击活动区域,从而奄奄一息,坐而等死。
这种封锁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其实非常要命。邱会作回忆自己带着老婆孩子从山东返回延安时,就经过这种封锁线。其实当时已经是1944年,
日军已经几乎放弃中小据点,该由伪军驻扎,而伪军因为知道日军必败,根本也不卖力。但就这样,邱会作他们认为小心翼翼的化妆改扮。其中经过一道封锁线的时
候,当地带队的游击队员告诉邱会作,根本不能带孩子过去,因为这里白天过不了,只能晚上过。而晚上日军只要一听到风吹草动,立即开枪。所以,他们告诉邱会
作,一定不能让孩子哭,如果真的哭了,只能把孩子捂死。不然不但孩子活不了,大人也一个别想活。当时邱会作回忆,他的老婆哭着同意了!
过几个化妆的八路军干部尚且如此,八路军大部队又如何活动呢?
但之前八路军对这种封锁没有好的办法,因为他们都是游击战,都在小打小闹,没有实力对付这种封锁。零散打击对击破封锁没有意义,只是徒增伤亡而已,日军也极容易修复!
下场就是,经过快一年的封锁,华北据点增加到3000个,公路铁路也急剧增加,加上日军定期的扫荡,八路军的根据地急剧减少,最后仅剩弹丸之地,根据地也被割裂的四分五裂!
这一切都造成八路军极大的困难,军事上的威胁尚且其次,经济上由于根据地的缩小,也陷入困境,八路军一线战士一天也只能吃区区7两小米,这样下去部队就要被拖垮!
所以,事情逼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不打不行。如果不打让鬼子继续搞下去,等到部署完全成功,八路军成为瓮中之鳖,再想打都不可能了。
德怀更直言不讳的回忆道:日伪军依靠几条交通线,不断向我根据地扩张占领区,增多据点。同时,日军采用多面政策,除军事进攻,还有政治诱降、经济封锁、文
化欺骗。日军推行所谓“治安强化”政策后,伪军、伪组织扩大,敌占区扩大,我抗日根据地愈见缩小,部队给养供应困难。日军又封锁与隔绝我各抗日根据地之联
系,特别对晋东南实行其“囚笼政策”,使形势日趋严重。敌伪依靠据点到处抢掠,实行“三光”政策,人民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从一九四○年(民国二十九年)三
月前后至七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大片土地迅速变为游击区,大破袭战(按指百团大战)之前,只剩下两个县城,也就是太行山的平顺和晋西北的偏关。原来一面负担的群众变为两面负担(对抗日政府负担交粮食纳税,又对伪政权负担)。。百团大战是在敌后根据地退缩到最后不能再退的形势下进行的。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及其对根据地的封锁,已成为华北我军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之一。
于是,民国二十九(一九四○)年春天在晋东南,经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开会酝酿确定。当时彭德怀就提出,把敌人封锁八路军的主干道正太路搞掉,使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共根据地连成一片,但因执行上有困难,且正太路为山西日本所有驻军补给命脉,绝不善罢干休。经聂荣臻提议改为对正太路进行破坏袭击,也就是所谓的大破袭战。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三点中,自然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
八路军抗战打百团是抗日不假,但从主观上也是免于自己遭受灭顶之灾,实在没法不打!
---------------------------彭德怀还是主张坚决抗日的。百团大战直接的原因,就是八路军在华北,尤其山西的根据地已经被日军封锁的很厉害,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实在不打不行!
八路军参战的规模
对于八路军参战的规模是一笔糊涂账,自然,其实本来没有丝毫糊涂可言,主要还是政治因素。
历史上,对于百团大战到底多少个团参战的说法为:80个团,100个团,105个团,115个团。虽然团似乎差别不太大,但兵力差别很大。
对于百团大战具体的兵力为:20万,40万,60万!
早期的数字很明确,八路军出动共115个团40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对这个数据进行了修改,官方数据已经从40多万降到了20多万!
在几年前出版的官方书籍《八路军》中写道:晋察冀军区共有36个团参战,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共有27个团参战,第129师兼太行军区共有42个团参战,百团大战参战的总兵力为105个团、约27万人。
2006年的《人民日报》中也修改了这个数字,最后的结论是105个团,20多万人!
虽然现在的数据比已经有大幅度缩小,但实际上是否达到27万这个数字,一般认为还是在夸大!
同时,这里面就出现一个很有趣的悖论!显然,一个团不是应该1000多人吗,为什么100个团的兵力却高达27万,这不就相当于一个团有2000多人吗!
这里就要说说八路军的大团和小团。八路军的大团是各军区的主力,兵力较为强大,有2000人甚至个别达到3000人。比如抗战初期的769团就有2900多人。
如果参战的105个团,都是这种2000多人的大团,兵力总数才会是20多万。
遗憾的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此次参战的部队中,有大量的八路军小团。在华北开战游击战以后,出于发展和适应游击战的目的,组建了一些小团。这些团分散到各地自行发展,逐步扩大规模。而且由于游击战的需要,大团不便于隐蔽和转移,消耗给养也多,不如小团精干。所以小团很多都只是5个连编制,只有区区600,700人,很多甚至还不到这个数字,这也算一个团。
所以八路军阵亡名单中团长很多,就是这个原因。这样一个团长,其实也就等于一个营长而已。
此次由于八路军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部队,尤其是第二个阶段,倾全力猛攻,所以大量小团也用到战场。
所以,显然这105个团20多万兵力,也有水分。
网上有些较为极端的朋友把百团大战叫做百排大战或者百连大战,当然这也是不对的,但实际参战数量肯定没有这么多,多是宣传而已。
我们再从别的角度去看!以日军损失最大,八路军打的最好正太路破袭战,目前公布数字从早期版本的“聂荣臻部队15个团,刘邓部队15个团,正太线共30个团”改为“直接参加正太铁路破击作战总兵力约20个团“,减少了三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代主任熊斌,呈蒋委员长报告派员视察百团大战实际情形,于1940年十一月三十日电称:中共此次在正太沿线所用兵力共11团,朱、彭报为三十余团。
这本来没什么,关键是,根据日军《华北治安战》写道:“袭击石太线沿线的敌军为129师约6000人以及晋察冀边区第二、十九团以及抗日军政大学学生队等。”
同时日军军事形势图上对八路兵力的标注一共10300人左右,这和熊斌的数字非常接近。
显然,如果说熊斌因为政治目的胡乱说话,日军则没有必要。日军被八路军打击以后,一度损失很大,狼狈不堪,完全应该夸大八路军袭击的兵力以挽回面子,没有任何必要减少八路军数量。
所以说,20多万的数字,也并不可靠。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八路军正规军实际参战数字应该不到20万,约为10几万人。
当然,此次八路军进攻并不完全是正规军,还有数量广大的民兵,老百姓等等。因为这一线日军到处烧杀淫掠,甚至杀死刚出生的婴儿,强奸怀孕即将生产的妇女,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都纷纷主动帮助八路军作战。这些参战的非正规军和民众总数也有将近20万。
换句话说,八路军参战部队十多万,辅助的非正规部队约20万!这个数字相比之前任何一个八路军的战役,都要大十倍!也是抗战历史上,八路军新四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了!
-----------------------此战八路军用了不少兵力,但并没有宣称的那么多。至于为什么多宣传,一种说法是展现实力,威慑国民政府。另一种说法是,为扩编做准备,因为当时他们还是按照抗战初期的编制。
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本来就是一场扩大版的游击战,根本不是运动战,而且一开始八路军根本没有想打这么大的规模!
在开打之前,彭德怀的计划仅仅是使用22个团出击正太线,破袭一下就撤回。
这也不是运动战,而是标准的游击战扩大版,主要在于破坏日军的运输线,其次才是破坏孤立的据点,以及日军的煤矿通讯等设施。
当时的命令为“1、聂集团(即晋察冀军区)主力约十个团破坏平定(平定县不含)东至石家庄段正太线,破坏重点应在娘子关平定段。
2、刘邓集团(即129师)以主力八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
太线。破坏重点,阳泉张净镇段。对元氏以南至安阳段平汉线、德石路、邯大路、榆次至临汾段、同蒲线平遥至壶关段、白晋线、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
正面的破坏,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相机收复沿线某些据点。另以一个团
主力位于潞城至襄垣间地区。
3、贺关集团(即120师)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汾离公路。破坏同蒲线部署,应以重点置
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如汾河可能徒涉时,该集团阳曲以南配合作战部队,应力求以两个团之兵力进至榆次南北地区,直接加入刘邓集团作战,并归刘
邓直接指挥之。对晋西北腹地内各个敌之据点和交通路,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相机收复若干据点。
以上就是第一阶段的大破袭!
老萨附注:所谓破袭,值得是破坏敌人控制的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让敌人的物资运输和兵员调动陷入严重困难。破袭战非运动战,而多是游击战的一种!
这个阶段非常成功,兵力空虚到极点的日军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狈不堪。驻兵只有几人甚至十几人的小据点很多被干掉,而驻兵较多的大据点因为遭遇袭击,也无法出兵反攻,所以交通被破坏的很厉害,尤其铁路破坏的最严重。
自然,所谓的成功也不是我们宣称的成功,战果主要在毁了日军的铁路,公路,电线这些,歼敌数量是有限的。
本来第一个阶段的扩大版游击战,就应该是百团大战的全部。最乐观的估计,使用者22团的兵力最多不过4万人。这种规模的打法,不会让日军太重视,也不可能让自己遭受太重的损失。就算进攻的4万人全部伤亡,相比总数近40万的八路军来说,也不是太沉重的打击,况且绝不可能这样。
想到战斗开打以后,彭德怀发现日军兵力极为空虚,很多据点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鬼子,而且分散孤立,小据点都相聚十几公里。而且由于兵力极度缺乏,甚至明知
道就要完蛋,急需要增援,却因为日军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机动兵力可以私用兵力,无法增援。第一军司令官因为没有部队使用,甚至将自己的私人卫兵,勤务兵,
伙夫等四十人都派出去作为援军了。
由此,彭德怀认为日军兵力没有集中,此刻仍然是八路军占有绝对的主动权,还是很好的机会。他头脑一热,就开始了第二阶段,攻坚战。
第一阶段只是破袭,也就是破坏敌人交通和零散的小据点,却没有伤及任何一个日军的大据点。
而为了打破所谓囚笼战术,光靠以上这些肯定是不够的,必须拔出日军这些据点。
拔这些日军驻兵较多,工事比较完善的大据点,就不能采用游击战,也无法使用小兵力,必须击中重兵猛攻了。
于是,第二阶段就是攻坚战,也是运动战了。
这个阶段以拔出敌人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据点为主,破袭则是次要的,连带做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一般最少5到10倍,甚至20倍)猛攻日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一些重要据点,打击一些阻碍八路军运动和运输的大据点。
这样一来,参战兵力一下子就上去了,又增加了几十个团。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第二阶段却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伤亡却相当惨重,包括陈赓,陈锡联在内很多高级指挥官都受伤了。
此时,日军由于第二阶段的八路军大举进攻,开始的报复性的扫荡。台湾和海外一般认为百团大战就是前两个阶段,被动的反扫荡不算是百团大战一部分,但我们的历史则一起算上去。
于第二阶段的失败,反扫荡期间,八路军立即转变为以往的游击战。这个阶段虽然打得惨烈,好在撤的还算迅速,没有什么重大损失。除了聂荣臻指挥部一度被包
围,比较惊险以外,总体比较顺利,当然也有不小的伤亡,群众死亡很大,根据地也被破坏严重。而且收官的关家垴一战,因为彭德怀的坚持,又变成了运动战,持
强硬攻。结果又是打得极不好,这也集中体现了八路军的一些隐藏的问题。
以上就是八路军的战略目的,以及百团大战的大概流程。
---------------------------百团大战开始的目的,就是大破袭,也就是摧毁日军的铁路系统。
日军有多少实力?
1940年秋,日本华北方面军拥有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骑兵集团,另外还有一些伪军部队配合。
兵力似乎不少,但相对华北地区如此广大的区域和数亿的人口来说,日军兵力完全不够用,根本是极度空虚的。当时日军计算,日军平均1个中队要防守568平方公里的地区。而日军1个中队只有100多人!相当于1个日本兵要防御5平方公里的地区。
现在足球场的标准大小为0.00714平方公里,也就是说1个日本兵要管理70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间。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你光走一圈都要多长时间呢。
这么大的区域别说管理能够反抗的人,就是管理不能反抗的小鸡子,你管的过来吗?
在华北日军的这些部队中,大部分被国军所牵制。为什么呢?因为日军从始至终,都被国军当做主要的打击对象,八路军什么都是次要的。
日军第36、41、37三个师团长期被第一战区卫立煌部牵制在晋南;在归绥、包头的骑兵集团与伪蒙军主力,则连遭察哈尔傅作义35的反攻,自顾不暇;日军在山东的12军、豫东的35师团和骑兵4旅团、伪军张岚峰部则又被国军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部,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何柱国的骑2军,以及当时数量还不算多的山东八路军牵制,也动弹不得。
那么,华北日军可用于对付八路军的兵力仅2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
这年5、6月间中国派遣军从第9和第4独立混成旅团抽调6个步兵大队和1个山炮大队,紧急增援枣宜会战中疲惫不堪的日军。
日军的对共防线可谓漏洞百出,捉襟见肘,空虚到了极点。在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上,日军只部署了三个师团(41,36,110师团)和5个独立混成旅团(16,9,4,3,8独立混成旅团)的部分兵力。
上面已经说了,41和36师团的主力都在对付卫立煌的国军,而110师团参加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部队也仅有4个中队。
这样一来,在正太线如此重要的交通线上(八路军主要的攻击地域),日军仅有第8、第9和第4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仅3600余人)摆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分散在几十个据点中,兵力至少,可想而知。
相比日军区区3000多兵力,只能勉强防御这些碉堡工事,对付小股游击队和土匪的袭击,根本没有余力做别的。而八路军可以使用的兵力在至少十倍以上,战斗力远在据点的日军之上,自然稳操胜券。
至于日军的战斗力上,所谓独立混成旅团是当时日军野战部队取笑的对象。所谓独立旅团,也就是不属于师团的旅团,混成则是多兵种联合组成的意思。独立混成旅团是独立作战,由多兵种组成的特殊旅团,其实也就是卫戍旅团。
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很弱,重武器也很少,完全用于维持治安和对付小股游击队。日军对他们的定位为:多为守备部队,配备轻便步兵武器,为战术单位,适于山地作战。
当时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野炮或山炮2~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000人。但无论在火力、机动力还是后勤补充能力上都相当的低劣,根本无法和正规野战部队相比,只能执行静态守备任务。
日军士兵多以进入独立混成旅团为耻辱,宁可加入低级的野战师团,也不愿加入这种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唯一的好处是吃得好,因为长期在某地驻扎,不需要开拔,所以伙食都稳定供应。除了极少数太穷的地区,这些旅团的鬼子往往都是大米白面,有鱼有肉,是野战师团羡慕的对象。
换句话说,这种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和在南方通国军激战的日军没法相比,这也是彭德怀得以下定决心发动进攻的原因。
彭德怀认为,独立混成旅团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日军为什么如此部署?并非完全是兵力不足!
其实兵力不足也可以放弃次要据点,固守主要据点。
日军之所以想撒豆子一样胡乱分散部署,甚至以孤立据点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内部,这主要是由于骨子里对八路军游击战的一种蔑视。他们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根本不算什么,对日军伤害极为有限。
以正太路为例,旅团不驻扎在石家庄的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他们控制的铁路,居然在百团大战前获得所谓7个月无事故的通车。
由此可见,八路军游击战有什么?连铁路都没有破坏,也不怪日本人如此嚣张狂妄。
正是因为轻视八路军,低估八路军实力,才造成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日军兵力少到无以复加,更没有任何防备,完全措手不及!
而第二个阶段,日军因为兵力不足,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增援这一线,导致还是被八路军压着打!
而第三个阶段的反扫荡中,日军四面拼凑,也才搞出来2万部队,还分散扫荡了八路军多个根据地。而八路军反扫荡的部队少数也有十多万人,数量还是日军的至少5倍以上。这个数量并不算多,要知道稍后对付晋南中条山国军,日军就调集了6个师团又4个旅团共12多万主力,而中条山国军中央军总数不过18万人。
-------------------鬼子的独立混成旅团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只有很少重武器,重机枪数量都不多,歪把子就是日军的支柱了。
此次大战到底有没有经过毛泽东的批准?
我们语焉不详多年,一会说是毛泽东伟大领导下的百团大战,一会说是野心家彭德怀瞒着大家打的!
实际上,彭德怀确实向毛泽东他们报告了。早在7月22日,彭德怀就已经电报即将发动大破袭,电报原文目前还保留着。
八路军总部在1940年7月22日发出《战役预备命令》的同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
延安方面收到该电文后,当日即抄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王稼祥及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领导人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了,延安收文原件在案。另外,彭德怀和左权于1940年8月22日午后发出的那份为百团大战定名的电报也上报了中共中央军委。延
安方面在收到这份文电后,即送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任弼时等人收阅。
有些人据此认为,毛泽东他们是批准百团大战,但这并不是事实。
收阅和同意是两回事,一份电报我看了,不代表我就同意。这就像我们邮件系统里面的自动回执,难道我打开邮件,自动给你发了回执,就代表我同意你邮件的内容?天下没有这种道理!
现有资料都无法证明中央对彭德怀提议是明确同意的!
如果有的话,之前70年
早就抖出来给人看了。百团大战这种光辉的抗战成果,谁不愿意往身上揽。就比如黄土岭干掉阿部规秀,明明是迫击炮手看到日军军官的军装晃动,随手打了几炮过
去,最后却变成杨成武指挥有方,迫击炮手倒是籍籍无名。冷炮击毙阿部规秀都要往自己身上揽,更别说八路军抗战中唯一大规模战役的百团大战了!
彭德怀在回忆录中明确写道:故未等到军委批准,就提早发起了战斗。
实际上并不是提前,但时间确实是改了!
显然,当时中央并没有明确同意百团大战,因为毕竟这种大破袭同之前4年的游击战有极大不同,需要谨慎评估。
事实上,后来的2年多内日军确实因为百团开始大肆攻击八路军,导致八路军地盘缩水一半,兵力损失三分之一,大大伤了元气。
毛泽东他们犹豫不决,也不能算错!
没想到彭德怀作为一线指挥官,没等他们研究出结果,就在他认为战机极好的时候,发布了立即进攻的命令。
当时除了部分日军抽调走以外,农作物也到了茂盛季节,又是阴雨连绵的时候,都是游击战最好的掩护物,这显然是八路军进攻的最好时机!
所以,百团大战发动时,并没有经过中央军委的明确同意,这点是毫无疑问的,用毛的话来说就是:先斩后奏!
这也是彭德怀之后两次被整的重要原因!
但是,你要说毛泽东就是一味反对百团大战,也不是事实。至少在某些阶段,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批准,但也是同意和赞成的。
大家都知道,百团第一阶段打的很好以后,毛泽东发电报,高兴地称赞百团大战。
彭德怀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此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给我来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役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后来延安庆祝百团大战的庆功会上,毛泽东和朱德都作为主办人参加了,显然当时毛是支持的。
之后毛泽东之所以在1943年反对百团大战,并且对彭德怀严厉批评,则是因为百团之后日军对八路军的重点进攻,扫荡数量增加一倍,导致八路军损失很大。毛泽东认为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也没有打破日军的囚笼战术,得不偿失,这才火了!
所以说,百团大战并没有得到毛泽东等人的认可就开始了。如果彭继续等下去的话,结果很有可能是反对。
不过战斗开始以后,毛泽东等人也没有公然反对,毕竟木已成舟,打也有打的好处,实则等于是默许了。
所以,百团大战开始时并没有经过毛泽东等中央军委的批准,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毛泽东对百团大战态度虽然有反复,但根本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百团大战对八路军是没有好处的,反而在日军面前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随后的2年,日军针对八路军发动多次扫荡,数量超过之前一倍。
第一阶段作战—大破袭,游击战,夸大的数字
自然,在战时,为了鼓舞士气,对战果夸大一点,无可厚非。不但八路军,国军这样做,美军苏军英军无不是这样。
台儿庄实际歼敌近2万人,对外宣传是3万多,这是很正常的。
战后,台湾方面数据基本就回归真实了,但百团大战很多数据却仍然保留很大的水分。
台湾方面学者普遍认为,八路军战时的战报,至少有三倍数量的夸大。
第一阶段作战内容不好,但其中仍然以攻打正太路的战果最大,日军损失也最大,是百团大战这阶段最辉煌的战果。这里就着重讲一讲正太路!
其中最著名的为攻打娘子关,阳泉(狮脑山),井陉煤矿,以及寿阳、平定、盂县战斗。其余其他的战斗的成绩,都无法和这几个相比,也就不多说了!
百团大战的国内资料多如牛毛,但在基本歼敌数字和描述上,都是一个口径。这主要是我党对于此类书籍严格控制,你只要想出版,务必保持这一口径,必须按照解放军出版社的数字和描述来写。
所以,大家能看到,只能是这些,没有办法。
实际上,有个很有趣的问题。在百团大战研究者中间,采用日本方面资料是一种经常的现象。但百团大战的所有书籍中,除了歌功颂德的少量引用日方资料以外,基本完全无视。
为什么呢?这主要是日方资料的描述,和我方的差别很大。
有意思的是,双方关于具体事实的描述上,又有很多吻合之处。
其实,研究百团大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不同的地方!
如果您知道这些不同,并且加以思索,往往自己就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同。
(1)娘子关没有被攻克
以往我们宣称:20日夜,经过三小时反复冲杀,日军的堡垒最终被全部攻破。激战到拂晓,全歼了娘子关警备队,池田中队长也当场被击毙。黎明时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被日军盘
据三年之久的娘子关。这是正太线最早攻克的重要战略据点。21日,日军得知八路军攻下娘子关,大为震惊,急忙抽调大批增援部队直扑娘子关,企图歼灭我攻占
娘子关部队。聂荣臻早有所料,指示部队破坏敌堡垒后,主动撤离娘子关。当日军赶到时,已不见八路军的踪影,只好对着化为焦土废墟的娘子关发呆。
其实这不过是战时的宣传,娘子关始终都在日军手中,没有被攻克过!
守备娘子关如此重要据点的日军,具有只有区区200人!这200人是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所属的一个警备中队,中队长池田龟市中尉。
而进攻娘子关的八路军数量有两种说法,一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右纵队第5团1个团,另一个是参加为郭天民部陈林两个团,附近还有杨团,共三个团。
由于攻打正太线是百团大战最重要的任务,所以聂荣臻尽遣主力出击,这些部队都是晋察冀根据的主力部队,都是大团编制。此次攻击娘子关是1个团也好,3个团也把,保守估计也有2000到4000兵力。
日军在《华北治安战》中估算八路军为:娘子关以北500人,以西1000人,东北方向为抗日大学学生队1000人,一共2500人。
可见日本人的估计和现实差别不大。
通过日方资料辨析,真实战斗和以往宣传差别却很大。
8月20日夜,日军娘子关守备队接到八路军出没的情报后主动出击,在坡底村和东塔崖分别击退了来袭击的八路军。但返回后的子夜时分,八路军主力突然向娘子关发起攻击。
八路军进攻出其不意,兵力又有几倍优势,日军相当困难。
日军回忆:中队在娘子关车站,突然遭到300米外捷克式轻机枪的猛烈扫射!
日军没有准备,好不容易才弄清是奇袭,才集中部队反击。
由于八路军数量不少,又是日军不擅长的夜战,双方陷入苦战。
没想到这时候,正好一列车路过,上面载着日军退伍返国士兵800人到达娘子关车站。这些日兵也不是野战部队,都是些炮兵、辎重兵和卫生兵等非战斗人员组成。因为回国复原,所以他们根据日军军事条例,全部不携带武器,完全赤手空拳。而且该队都是士兵,仅有三谷炮兵大尉在内四个军官!
换句话说,如果八路军发现日军是没有武器,完全转而可以攻击这股部队,将日军全部歼灭,这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这800复员兵因为娘子关的战斗不能继续乘车,也只得留在这里。但卫生兵,辎重兵显然不能作战,最终还是只有炮兵等参战,因为他们毕竟受过作战的军事训练。
八路军指挥官却判断为日军援军赶到,下令停止进攻。日军趁机反击,八路逐渐向坡底村方向退却。
可见,此时八路军指挥官的能力也有急速的下降。不见得赶到战场的日本人就是日军增援,至少应该看看他们是否进攻,火力如何再说,为什么要急着撤退呢?没给人打垮,反而给人吓垮了!
大好的奇袭,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中断了!
随后的2天,八路军并没有撤退,而是不断进攻娘子关。八路军除了用枪械射击以外,更用迫击炮猛烈的轰击。
甚至在8月22日还派一个人举着白旗送来了劝降书,顽固的日本人自然不可能投降。
22日晚,日军又一辆装甲列车队在酒井军官指挥下赶到。该装甲列车在150名少量武装的退伍兵配合下,发动了一次反击。
日军反攻期间,由于磨河滩集结的八路500人没有见过装甲列车,在鬼子炮火打击下,立即惊恐的撤退。
双方又打到25日,24日日军又主动出击将苇泽关附近700多八路军击退。期间,八路军进攻多次,始终无法吃掉娘子关日军。最终日军在25日和井陉煤矿的日军打通了联系,由此八路军包围圈被撕破。
这样打到27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增援的1个大队才姗姗来迟,这里八路军攻击已经1周之久。
八路军攻击部队见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只好放弃进攻撤退。
此战八路军出动最少部队,日军仅为200人守备队,双方兵力是10:1!
本来是稳操胜券,却被800多没有武器的退伍兵吓住了。
即使退伍兵赶到,因为大部分是炮兵,辎重兵,卫生兵,战斗力很弱,加上日军守备队也不过1000人,其实真正能打的不过400人左右,八路军还是有至少5倍兵力优势。
但激战一周,没有能够拿下娘子关。八路军伤亡数字不明,战报中说娘子关附近战斗的杨部就受重伤,团长于臣城,参谋长熊籓渡两员,及以下伤亡官兵三百二十余名,显然最少伤亡了数百人!
至于日军,通过他们还能多次从容反攻来看,他们伤亡并不大,没有伤筋动骨,不然绝对不可能主动出击。
--------------------------这是所谓占领娘子关以后,八路军战士挥舞青天白日旗的照片。但实际娘子关并没有被打下来!
(2)阳泉(狮垴山)也没有没攻占
我们宣称:此战目的为占领阳泉西南的狮垴山,牵制阳泉之敌,掩护并保障正太路大破袭的顺利进行。整整坚持了六昼夜,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的行动,大煞了“赫赫皇军”的威风
实际上,这也是宣称。
最初八路军根本不是为了只占领狮垴山,来牵制阳泉,他的目的就是占领阳泉,击破日军第4独立混成旅团指挥部。
以八路军的传统,只有白痴才会放弃旅团不不打,跑去占领一座山,威慑敌人。
更况且,八路军对阳泉日军情况非常了解,知道此处兵力极为空虚。
实际上,八路军对进攻阳泉极为重视,他们出动刘伯承129师的主力385旅769团、14团、386旅772团组成中央纵队,除部分兵力牵制平定之敌(日军一个中队)外,主力由陈赓和陈锡联两个名将指挥,向阳泉发起猛攻。
换句话说,八路军3个团少说也有6000人!
日军资料,八路军是至少2000多人,这和八路军的数据大体相符,因为不是所有八路军都向阳泉发动了进攻,日军只能看到进攻的八路军数量。
而日军因为傲慢自大,在旅团司令部仅有680人,人数看起来不少,实际根本不是这回事。这680人几乎没有战斗人员,全部是不三不四的家伙。其中炮兵400人,辎重兵100人,大队部工作人员50人,旅团部30人,工兵100人。
另外有中国伪警察为40到50人。
八路军早在之前几周已经对阳泉仔细调查,派便衣潜入。日军由于麻痹大意,虽然看到很多生面孔的健壮男性在街上长时间闲逛,卖东西的小商贩也换了一半(阳泉人口仅有2000人),也没有提高警惕性。甚至八路军在战斗前几小时秘密潜入阳泉两个连,日军也没有发现。
直到娘子关方面打来电话,说遭到袭击,阳泉日军才开始重视。负责报情况的参谋急忙放下电话赶到旅团指挥部,但此时八路军已经开始进攻,这个参谋也在街上遭到射击。
20日阳泉打响,八路军里应外合,在阳泉内外开花。八路军甚至一度占领阳泉城内,距离旅团指挥部仅仅300米的高地,用步枪向四面射击,并且用日本话大喊:投降吧!不投降就全部消灭你们!
当时由于阳泉城内日军几乎没有战斗人员,根本无力反击。拼凑起来的少量部队一出动,就被八路军拦截射击,根本没法有效作战。当时阳泉大乱,城内500多日本侨民有的认为必死,已经穿上了寿衣。
本来一切很顺利,但此时日军第二批没有武器的退伍回国部队400人又在下半夜到达阳泉。他们本来同娘子关的退伍日军是一批,因为发车稍迟,所以刚到阳泉车站。
此次指挥的八路军指挥官也是过于谨慎,误认为这是日军援军赶到,仓促下令八路军停止对阳泉进攻,退守狮垴山等外围阵地来牵制日军,从而葬送了大好的形势。
其实这批400人日军也几乎没有武器,仅仅携带十几支三八步枪自卫而已。
奇怪的是,八路军退守山地以后,并没有继续猛攻阳泉,只是固守。而日军因为兵力不足,四面都是八路军,也不敢主动出击。
所谓日军大举进攻狮垴山,八路军誓死守住,根本就不存在。
日本战史中明确记载,24日只有日军飞机发动了轰炸,并没有步兵进攻的记录。
日军仅靠这乱七八糟的几百人,防守尚且不行,怎么可能去进攻。况且炮兵,辎重兵什么,如何能像像步兵一样进攻作战!更别说还有几百名日本的老弱妇孺需要保护,这点日军根本没办法出城。
至于我们胡说的什么武装日侨参加狮垴山进攻,也不存在。这些日本侨民一共只有400人,其中青壮年男性最多一半,其余都是老弱妇孺。这200人就算全部上阵,毕竟也是平民,能有多少战斗力,能大得多八路军这种军人吗!
双方对峙到25日,日军增援部队,也就区区2个中队(独立第12和第14大队各一个中队)到达阳泉,26日得到增援的日军开始反击,此时八路军立即放弃狮垴山全军撤退!
阳泉日军见八路军攻击意识不强,居然在解围以后尾随追击。
29日,日军击败在坡头、桑掌、测石附近突破385旅769团阻击,差点冲垮了385旅的指挥部。
八路军承认:此战使八路军伤亡200余人,385旅旅长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参谋长曾绍山先后负伤。
更没想到的是,日军从30日开始集中增援的兵力,出动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第九旅团一部,突然合围129师攻击阳泉的部队。
由于没有预料到日军立即反击,一度差点被日军包围。
129师师长刘伯承见情况紧急,顾不上请示总部,就于31日急令部队后撤。由于撤退仓促,掩护部队受到了很大损失。
31日晚,左翼队在芦家庄遭敌2000余人合围,突围后又先后在高坪、道坪、红凹遭敌连续合击。9月1日晚,左翼队总指挥、386旅参谋长周希汉接到师部“协同385旅消灭石拐突进之敌”的命令,即向石拐转进。谁知,次日凌晨该部即在卷峪沟、羊儿岭一带与敌10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在歼敌200余人后,才摆脱日军的追击。虽然这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却阴差阳错的拖住了日军,掩护了师部和总部安全转移。
日军捕捉左翼队不成,遂向右翼队和中央纵队进攻。2日,新10旅29团副团长吴子彦在阳泉天华池阵亡。3日,右翼队在昔阳沾尚附近与敌发生遭遇,激战一天,伤亡近百人,新10旅副旅长汪乃贵负伤。4日,385旅14团在张净镇遇敌合击,损失惨重。同日,日军开始放弃扫荡向驻地撤退。
由此可见,129师此次进攻对日军没有伤筋动骨。日军得到增援以后居然立即合围129师,如果不是撤退及时,将士英勇无畏,刘伯承都险些都撤不出来。
这从侧面说明,第一阶段作战很好的129师对日军的打击也是有限,甚至稍不留意就出于极为危险的地位。
这从侧面也证明,日军伤亡不大,不然也不可能主动出兵合围进攻的八路军。
-----------------------日军虽然有部分伪军和伪政府帮助,其实还是聋子和瞎子。山西的老百姓绝大部分对日军恨之入骨,不会给予任何支持。此次阳泉战斗,日军其实早就应该发现八路军的进攻意图。
(3)井陉煤矿新矿被毁
我们宣称:井陉煤矿已被我占领。歼敌百余。矿井机器全部炸毁。冀中军区第16团攻克了地都、北峪据点,给敌以重大杀伤,歼灭守敌200余。
至于井陉煤矿的损失,一会说是5000万日元,一会说1亿日元,修复时间也从半年增加到1年。
井陉煤矿与开滦、中兴煤矿并列为日占华北三大煤矿。全矿日产煤达到6000吨,年产200余万吨。由于井陉煤矿非常优质,是日本军工企业炼钢厂鞍山制铁的主要煤矿来源。
实际上,井陉煤矿根本就不是一个矿,而是三个矿,分别是新矿,老矿,阳井(距离2公里外)。
八路军攻占的仅仅是新矿,其余两个矿都没有攻占。
攻打井陉煤矿的是晋察冀军区战斗力最强的红军团,老三团,其他部队配合。
八路军有2000人攻打井陉煤矿,其中1000人攻打新矿。
日军在这里兵力极少,独立混成第八旅团警备中队区区100多人防御,老矿有100人左右,新矿仅有日军一个分队14人和中国矿警防守,阳井只有30多人一个小队。
当时井陉煤矿工人很支持八路军,提前剪断了电网,并且带领八路军进攻。
八路军相对防御日军有20倍兵力优势,
如此优势下,没想到居然只打下了只有14个日军防御的新矿,另外两个都失手了。
就算是新矿14个日军也没有全歼,其中一半日军逃到火车站继续防守了。
路军占领新矿以后,将该矿破坏,导致该矿停产半年左右。但设备破坏的不是很彻底,这主要是八路军没有使用炸药,采用火烧。八路军士兵文化程度不高,如果在
烧过设备以后,浇水上去,就会完全破坏设备。但他们不懂,所以因为起重机和选煤机等最关键设备都被没有破坏,稍加修复就可以继续使用。
其实八路军在攻打井陉煤矿以后,缴获了大量煤矿的炸药,至于为什么不使用也就不清楚了。
也许是他们不会是用炸药,这也不稀奇。
杨成武回忆,八路军占领新矿以后,一些士兵看到矿里的点灯大吃一惊,目瞪口呆,以往他们从没见过。
井陉煤矿八路军攻击时间很短,早早的就撤出了。原因很简单:日军第八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亲自率领10个步兵中队的增援部队在22日中午前就到达井陉。
至于寿阳、平定、盂县战斗大体类似,比如寿阳是日军独立14步兵大队队部,但日军仅仅一个小队30多人,5名日本宪兵率领的伪警察。这点兵力却被八路军386旅16团主力1200多人围攻。
该小队向后方求救,因为无兵可用,原田大队长只派出一个由传令兵和其他人员组成的30多人混成小队带步兵炮一门增援孟县,其余地方就没办法了。
双方激战到24日,日军才由篠塚司令官,胡乱拼凑的司令部包括军部卫兵在内的40人的混成小队,赶到寿阳增援。
让人很不理解的是,寿阳的1000多八路军看到这区区40人日军援兵,居然就撤退了。
更离谱的是,日军在25到26日居然以一个半小队和一门步兵炮的劣势兵力,在空军协助下向张净镇、马所的数百八路军开始全面反攻。
可见,日军并没有怎么吃亏,对八路军战斗力也是轻视的。这样才敢以绝对劣势兵力,在八路军四面重围下进攻!
第一阶段的成功
可以说,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成功还是不错的。
它的首要目标,也就是破坏交通,完成的还算比较成功。至于袭击日军孤立据点,虽然只吃掉了一些驻有十几个甚至几个日军的据点,但多少还打下了不少,就游击战来说是完全够格的。
不过通过以上战例分析可以看到,这阶段确实歼灭的日军不多。因为日军都是在防御,并不是野战。八路军攻坚能力很弱,所以难以消灭大量日军。
破袭本身还是不错的,破坏了日军大量铁路,公路,通讯设施和零散据点,让井陉煤矿新矿半年无法开工。
不过,仍然也没有我们宣传的那么大!
我们宣传为:破坏铁路九百四八里。以正太路被我毁灭为最利害,直到现在已三月有余,仍未修复。
实际上,日军称累计被破坏之线路距离四十六公里,这个应该没有错误和瞎说,也没有必要。
而破坏最惨的正太路,仅仅在9月20日就抢修完毕,此次大破袭只截断正太全线交通者31天。
打的最好的正太路尚且如此,其他就更别说了。
八路军120师贺龙部对此次大破袭并不太热心,出动规模也不大,破坏更是有限。
此处日军反应较为迅速,8月22日120师发动进攻的第二天,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就迅速出动以主力对八路进行反击,扫荡了太原和忻县以西地区。独立混成第3旅团扫荡了原平以西的八路军。8月29日分别返回驻地。
120师迫于日军扫荡,被迫停止进攻,所以战果自然较少!
9月8日同蒲路就重新全线通车,只中断运输19天。日军通过同蒲路加班加点运输,弥补正太路暂时中断的不足。因为此,彭德怀对贺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相比起来,同蒲路,正太路因为是129师,晋察冀边区,120师这三个主力部队攻击的主要对象,还算是破坏比较大的!
同蒲路南部,东潞路,京汉路等八路军袭击都属于轻微的牵制性质,成果极微!
比如京汉路只有“一些地区遭到破坏,运行尚无障碍”,8月25日起开始重新运行,中断仅仅1,2天而已。
至于对公路的破坏,更是较为轻微。
党资料中也公开承认:我军破坏的道路一般在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被日军修复,日本军队在战役中的机动和增援并没有明显的受到我军对交通线破坏的影响。百团大
战开始阶段缺乏对群众动员和反扫荡工作的部署,我军在破坏道路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作战部队、民兵和部分发动的群众,在动用的人力和破坏效果上都非常有
限,远没有达到抗战后期“路基数十里,铁轨枕木无一根”的完全破坏效果。
所以,大破袭自然有一些成果,但成果毕竟还是有限的,造成日军一定损失,却远远不足以让日军伤筋动骨。
我方宣布造成日伪伤亡7000多人,这已经超过此地区被攻击日军数量的一倍(3600多人),自然是绝不可能的。
也就是因为此,彭德怀觉得这样小打小闹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攻坚战和运动战。
在第一阶段中,日军由于兵力奇缺,大量驻守数人,十几人的小据点被攻占,大据点也有不少被八路军围攻。而日军少量机动兵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八路军手中。这显然也是八路军继续扩大战果的好机会,彭德怀由此判断可以继续进攻,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井陉煤矿新矿被毁坏,才是日军第一阶段受到的最大损失。其实这种破坏,才是日军最头疼的,只是八路军干的并不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