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土话,你仙谁仙人板板 是什么意思思

您当前的位置:
新编仙潭民谣(用新市土话读)(2)
时间: 13:50:08 点击:
1、云张&云张像絮管,风吹一边堆。汽车飞得快,地浪侪是灰。&2、酱羊肉&油光上亮稣羊肉,辣刮绯红香气浓。弄堂口头谈谈天,三两烧酒晕朦朦。&&3、羊肉面&一盆羊肉一碗面,香气次到吴港边。一斤黄酒勿会醉,拍饱拍饱肚皮圆。&&4、放鹞子&东栅白场放鹞子,树稍头浪小风次。一只风车一根线,长长恩巴天浪飞。这篇有关于新编仙潭民谣(用新市土话读)(2)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原文地址:http://fangyan.yjba.net/html/zhejiang/1336.html(转载请保留)。 您可能也喜欢:
最新评论网友评论随机文章湖北是中国方言的人民大会堂,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湘语、赣语在这里融合交汇,一般而言,湖北方言,特别是湖北东部黄冈、咸宁方言和官话差异较大,很难懂,在湖北也被认为是很土的一种方言,因为很土,所以有意识的让孩子说普通话,这等于断送了孩子与祖先沟通的机会,鄂东方言,分两块,江南(鄂东南)的咸宁、黄石方言归入赣语、湘语。江北(鄂东北)归入江淮官话,鄂东北虽说是官话系列,但无疑是比较难懂的官话,至少出了黄冈市,外地人是比较难懂的,黄冈话区分为,黄冈土话和黄冈普通话,黄冈普通话,虽音韵和普通话接近,但有意识的避讳土音和土语,听起来似乎有点四川话的味道,黄冈土话则为发土音,用土语日常本乡人交流方言。黄冈土语含有大量的古汉语和古楚语成分。  现就黄冈方言的子方言红安话为例,探索一下黄冈方言的秘密。    
红安话语音有自己的特殊韵律,和普通话的相比,同一音,声母的差异一般很小,从韵母上来讲差异较大,红安话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声母、韵母方面还是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存在着一种既保持地方特色,同时又和官话逐步融合逐步被官话同化的特点,比如“像”这个音在表示“相像”时读“jiang”,在表示“人像”是则和官话一样读“xiang”这就是红安话的特色,特别是大革命时期到解放后,红安话大量古发音和普通话发音混用,红安土语特色逐渐消失,官话味越来越强,也许过不了很多年,现在的红安人几乎听不懂爷爷的爷爷讲的什么话。    现就红安方言声韵作一个简单整理  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声母发音特色
即韵母不变声母变的几个音(以下汉字均不表示声调,仅为模仿读音)  xiang——jiang
红安话把“像”读“僵”  jiang——gang
红安话把“江”读”缸”
如红安人把吵嘴叫讲嘴,“讲嘴”红安话读“杠几”(gangji),红安话姓氏“江”读“刚”(但年轻一代习惯读江(jiang),仅50岁以上老人读gang)  niang——yang
“娘”念“羊”  xian——han
“咸”读“含”  yao——ao
“ 咬”读“袄”  chi——qi
“吃”读“气”  sheng——chen
“伸”读“称”  hu——fu
红安把“湖”、“虎”读“扶”  hua——fa
“花”读“发”  wo——o
“我”读“哦”  ni——n
“你”读“n”  ni——yi
“泥”读“衣”  ya——a
“哑”读“a”  xia——hæ “下” 读“哈”  zhuang——cang
“撞”念“仓”  zh
在红安话中声母 zh
sh一般发 z
s,(红安东部地区有些发zh
sh)如“晒”发“塞”,“伤”发“桑”,“长”发“藏”、“馋”发“蚕”“张”发“脏”在红安以东的麻城、罗田、浠水、英山和以西的大悟西、安陆、孝感发z、c、s三个音翘舌音较明显,一般都读成了zh
sh  jia——gæ 如“家”读“嘎”  yuan——tan
如“圆””的读“弹”  feng——hong
如“疯”读“轰”(现年轻人逐渐读官话发音feng)  jun——zhun
“军”读“zhun”  za——da
“砸”念“搭”  ju——zhu “聚”读“zh ü”  qia——ka
“恰”读“喀”  qiao——kao
“敲”念“考”  jian——zan
“溅”念“攒”  bi——pi
“鼻”念“皮”  peng——pong
“捧“念”pong”  yang——ang
“仰” 年“昂
”  cang——kang
“藏”读“亢”  bo——po
“薄”读“颇”  zhu——chu
“拄”念“除 “ 如他“拄着拐杖,红安话说他“除”到拐杖”
  liang——lang
“晾”“念“浪”  lao——luo
“烙“念“烙”(音luo
红安话保留古音)    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韵母发音特色,即声母不变韵母变的音,此类音太多,仅列举常见的  a—— æ “ 阿” 读“[æ]”(与英语元音“[æ]”发音接近)  gang——gæ “岗”读“gæ”,“æ”为红安话特有的韵母音  yang——yæ
“样”念“yæ”
  da——dæ “大”读“dæ”
(现“大”发“dæ”比较少见,仅在非正式场合运用,如红安话,“捏(念nie)大(念dæ) 的伢(æ),么事(si)都晓得”  fan——fæ
“饭”发“fæ”
(现“饭”发“fæ”比较少见,仅在非正式场合运用,如哄小孩子吃饭时饭发fæ,红安小孩玩的一种利用沙石、瓦片学作饭的游戏就叫“嘎饭样”(ga fæ
yæ)其中的饭念fæ
)  chui——chu
“锤”念“除”  quan——qian
全”读前”  e——o
“饿”读“哦”  ge———go
“歌”念“go ”  mei——mi
“美”读“米”  dui——di
“对”读“帝”一般而言,只要是韵母“ui”的红安话都读成“I”  tui——ti
红安话“推”发“梯”  wo——ko
如红安话“窝”发“ko”  luo——lo
红安话“落”发“lo”  tuan——tan
“团”读“弹”  cuan——can
“蹿”读“灿”  pei——pi
红安话“陪”读“皮”  que——q o
“确”读“qo”(如“麻雀“红安话读“麻qo”)  re——r ê “热”读“月” ê也是红安特有的韵母,发音和普通话e不同  ren—— r ê “人”念“r ê”( 现“人”发“r ê”比较少见,仅在非正式场合运用,如“小人书”红安话“人人书”(念 r ê r ê shu)夸奖某人有穿新衣服很有气质红安话会说“炯人”其中的人念“ r ê” )  mo——m ê
“默”读“ m ê”  de——di
如“的”读“地”  yong——yun
如“永”读“允”  xun——xing
“寻”念“行”  chu——cou
“锄”念“凑”  tu——tou
“图”读“头”  dian——die
“点”读“跌”(e发红安特有的韵母音)  bian——bie
“边”读“憋” (e发红安特有的韵母音)  mian——mie
“面”读“灭” (e发红安特有的韵母音)  sai——s ê
如红安“塞”发“ sê” (e发红安特有的韵母音)  shuo——shuê
“说”念“shu ê”    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声母韵母均发生变化的音,由于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音就和普通话音没有近似性,此类音实际上也占红安音的很大一部分,他是造成外地人听红安话的主要幛碍,现仅例举常见的几种  jiao——guo
如“角”读“郭”  bai——p ê
如“白“读“ p ê”  sui——xi
如“随”读“稀”  zui——ji
“罪”读“积”
  xia——hæ
“下”读“hæ
”  yang——yæ
“样”读“yæ”
  jie——gai
“ 街”、“戒”读“该”  niu——yong
“牛”读“用”  jiu——zou
“就”念“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你会鄂西北方言吗,?它的内容更加丰富。
  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独有的几个韵母  ê
发音和普通话“e”差异较大,和英语 单元音“[e]”比较接近,凡是普通话用e的音,红安话发音是 “ê”或者是“0”
发此音是牙齿成咬状,通过鼻音和嘴巴气流发音,红安话 “咬”这个音就发ê,通过不同的声母和ê这个音相拼,红安话能组成许多和普通话差异较大的音,南方其他方言也有这一韵母,  ü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u,发音和普通话的ü完全不同,为红安典型的特色。外地人短时间较难学会,发音嘴唇似闭非闭,闭紧了气流无法从嘴里出来,就完全变成了鼻音,闭松了,则气流都从嘴唇跑出去了,没有鼻音,发音时,还需要舌头顶住牙齿,此音是靠鼻音和气流冲击嘴唇形成抖动发的音,最典型的音为红安话对“鱼” 的发音, 通过不同的声母和 ü 这个音相拼,可以组成很多音,最典型的如猪、书、玉、苦、屋的发音  æ
发音和普通话“a”完全不同,和英语单元音“[æ]”比较接近,但有喉管音(如果用手把喉管轻捏,这个音就发不准,)他其实就是三个月内婴儿啼哭那个音,只不过发音要短促一点,红安称呼小孩就叫
æ(伢)æ韵母也是红安话特色。但在黄冈南部县市如浠水方言中韵母“æ”已经弱化为 “ a er”,近似现代汉语的“a”音
  .....杂那话向河南话~~
  红安话表示和动作有关的词汇:这些词汇和普通话差异较大,保留了很多古汉语和古楚语,  站立:寄倒(“寄”实为“企”的古读音,企为站立的意思)  蹲下:刳倒(来自赣语)  躺下:困倒(古语睡为困,如 忽昏困如梦。——宋·王定国《甲申杂录》 )  拉:喔
拉大便 念喔屎
( 古楚语音 )  咬: ê
(古楚语音)他让狗咬了 红安话 他尽狗子 ê了  仰:昂(古汉语发音,有成语 昂首挺胸 )平躺念仰到  低(头):囹
( 囹 表示囚禁,引申为低头 ) 如把头低着
把脑壳囹倒  卧倒:匍倒(古汉语)  摔跤:达倒,实际上应该是“砸倒”红安话“砸” 念“达”
,“砸东西”念“达东西”,“人摔跤”要说“砸(念da)倒”
  说话、呼喊:日(yue)
(古汉语音)  吵嘴、吵架:讲 (gang)
在其他方言中,“讲”和“说”基本上意思一样,而在红安方言中“讲”表示吵嘴、吵架的意思,gang为讲的古发音,现在南方方言“讲”均念“gang”或者“gong”)  惹祸、闯祸:讲(念gang)祸
  吃饭:吃(音qi)饭
“吃”这个音古汉语念恰(qia)
红安话变化过来读qi,现代汉语念chi 吃饭, 红安话表示吃饭还有 念“攒”这个音的,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方言俚语还有“筑哦子”的说法  吃菜:咽(yan)菜  抽烟:吃(音qi)烟  正餐前临时进餐:打尖  午饭前打尖:过中, 晚饭前打尖叫“过下”(音hæ)吃过晚饭后打尖叫过夜  锄草: 薅草
(锄念 薅hao,古汉语音)《诗·周颂》:“既薅荼蓼”。  打捞: 漉(古汉语 刘禹锡诗《淘金》:“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的 漉 就是打捞的意思)  浇灌:潆(yin)
如“潆花”、 “潆菜”红安就是“浇花”、“浇菜”的意思  扔:甩
撂(liao 古汉语)  摘:择(古汉语)  背:驮
  搬动:夺
把椅子搬  堆:摞  欺骗:罗(古楚语)  弄、整理:捂 (古汉语)  告诉:告倒,告倒还有“教”的意思  告小状、打小报告、倾诉:投(古汉语)
如“你做了坏事,我去告诉老师”
红安话:恩做(zou)了(niao)坏(guai)事(si),我(o)去(qi)投老师(si)  罗嗦:滴多  照顾:招呼  着急:慌(fang)  垮台、破产:倒瓦  吸: 嗦(古汉语)  敞开:悦到,如把衣裳悦到,就表示把衣服敞开的意思  盖住:剁倒  背:驮  用脚踢:栓(古楚语)
  用脚蹬(被子):脏(古楚语)  动:奔(古汉语)
如他睡觉晚上总是在动,红安话“他晚上困觉(告)老是奔”  追赶、驱逐:撵  捉迷藏:躲猫(mo)
躲觅猫(mor)  看望:面下(念
hæ)  交谈:搭广(念guæ)  怀孕:害伢(音æ) 害伢有时被用来做形容嘴谗的人  分娩:解(gai)怀(fai)  男女做爱:做坏(guai)事
红安话有时候不直接表达一些禁忌的词语,通常用借代的方法表示,诸如此类还有人逝世不直接说“死了”,而说“走了”,  逝世:走了
去敲红安人的门,不要问对方在不在,而要问在不在屋地(家),这个“屋”一省略对方就会非常生气。  测量:印(古汉语)  大声呻吟、叫唤:昂(古楚语)  扭:揪(jiu)
如把瓶子扭上,红安叫“揪倒”如果腰被扭伤,则说腰揪了  下沉:刎
如东西下沉,红安话说,东西刎了  玩弄、摆弄:盘
(古汉语)
“盘狗子”相当于普通话的“逗狗”、“盘媳妇”相当于普通话的“闹新房”戏弄新娘意思。“盘坏了”就是“弄环了”  用手弄断:撇  喷射:愤(古汉语)、飙(古汉语)  阉割、割:线
如我去“线”点肉回来其中的“线”表示割的意思。如阉割雄性动物睾丸也叫线
如线鸡、线狗  用刀子划开肉体:迟(古汉语)
和古代刑法“凌迟”中的“迟”意思一样  渗透:沁(古汉语)  依从、迁就:综
(古汉语)
红安话“你综他的”,意思就是“按他的办”  看、盼:望  举:肘
把东西举起来,红安话,把东西肘到  拼凑:斗
如把“东西斗拢来”、“斗钱”  舀、打水:兜
如“兜水”  转身、转动:车(古汉语)
如“我车个背,东西就不见了”,“车”表示转身的意思  挪移: 攒
把椅子攒一下,就标示把椅子挪动一下  拖延、磨蹭:捱
如 《水浒传》 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捱,)其中的挨就是拖延的意思  短时间休息:歇肩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便渐次以歇肩养力为由。”  唆使(狗咬人):齿  出嫁:出阁  后退:ten (古楚语)  伸:斥
红安方言“斥手动脚(jo)”意思为伸手动脚  带小孩:引伢(æ)  砍:剁(把树丫砍一下,念成把树丫剁一下,)  摔跤:搭倒(搭为砸的古音,红安话砸东西念搭东西)  理会、搭理:耳(不理会就是不耳)  戏弄、挑逗:撩(古汉语)
“春色撩人”中的“撩”就是挑逗的意思。
你去挑逗一下那个姑娘
恩去(qi)撩下(hæ)那个 女伢(æ)  挑拨(关系):叼   捅破,挑拨:戳
  背着某人说某人的坏话,破坏某人的形象:败算  弄虚作假:痞
痞既可作动词,表示弄虚作假,也可作形容词,形容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但红安的“痞”和“地痞流氓”中的痞词义略有不同  打:嘎
红安词语“嗄始”既有“开始”的意思,也有“打人”的意思。  批评、讽刺某人:鄙
(念 pi)  过来:拢来  放屁:给裸气
(骂人的话)  故意出人洋相,使人难堪:出挺  外出:出门
引申为长期在外就业、安家   鸣汽笛:拉喂子  指附着、沾着:搭
红安话“泥巴搭到身上”表示泥巴附着在身上的意思。  熏: 秋
秋即可作动词,如“秋烟”表示用烟熏,也可作形容词,如“秋人”表示烟熏的很难受,  用手尽量触及:够,
在这里够为动词,表示尽量去拿。  用小东西去刺:毒
红安话“我脚(jio)经刺(带刺植物)毒了”意思是“我的脚被刺(带刺植物)刺伤了”(毒
仅适用于小物件刺伤,多用于形容被动关系)  用大物件去刺:注(音 zhü)
红安话“把它注开”意思就是用某种坚硬的器物把它刺开。(注
仅适用于大物件
,多表示主动关系)  毒害:挠(音lao)
“挠”可作动词,红安话“老鼠把药挠死了(nio)”意思是“老鼠被药给毒死了” “挠”也可以作名词,表示有毒的意思,红安话“捏药(yo)挠人”意思就是“那药有毒”  日落:太阳落土  房子大扫除:打阳差(chæ)  感觉到身体发冷:打皮寒  
  红安常用的形容词  美丽、漂亮:俏  聪明:宁磬(xing)(古汉语)《晋书》:“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  机灵、狡猾:怪勿  可爱:痛人  形容傻:拙(zho)、傻(音ha)、苕、 悚(song)、呆  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派:炯
,如穿上了新衣服,红安人说好“炯”啊,则是称赞你穿上这衣服很气派。  形容技术好、学习成绩好:奥
红安话“他的手艺好奥”则表示技术好的意思。  老实:子本  调皮:滑  形容不懂事:混  小气:抠
有时也用来形容人难受  勇敢、冲动: 奋(音fen) 、偻(音lou)  形容事或者人很差:裹糊  形容物品质量很差:水  麻利、手脚快: 耍拉  形容做事手脚慢:憨,  伶俐、速度快: 遛耍  娇生惯养、纵容孩子:惯施  形容懒惰:身子重
(方言俚语)  开阔:敞阳  仔细:过细  形容小:细
在红安话中,表达“小”通常用“细”表示,如“细伢”表示“小孩”,  形容做事很过分,很绝:雀(念qo)   关系不好、不和睦:忤逆(yi)
红安老人经常把子女对自己不好,叫做忤逆不孝,长辈劝晚辈们团结通常告诫“莫忤逆”  形容得到某种好处、走运:待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待遇”的“待”意义一样 红安话“ 别个给捏多衣裳,待了(nio)”意思为“别人给这么多衣服,发财了”  礼貌、礼节:礼性
红安话“捏个(go)伢(@)有礼性”意思为“这个孩子有礼貌”  形容地面很滑:斥(古汉语)如红安话“下凌了(nio),路放斥”意思是, “路面结冰了,很滑”  崭新:崭(zan)板子  坏:垮
红安话“过细点(die),你(n)莫搞垮了(niao)”意思是“小心一点,你别把它弄坏了”,但如果来形容食物坏了不能吃,则不能说垮,要说馊了   可爱:痛人  可怜:造孽(音ye)“造孽”佛教本指前世做坏事今生受报应,现在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在红安话中造孽仅指可怜、生活困苦。  整洁,好看之意: 称透  纠缠不清或理不顺: 裹筋   有时候形容人很坏:“叼”
有时侯人生气不打招呼走了,也叫”叼了”
叼  努力:攒劲  形容很很小气:叩、尖  形容人很慌张、没有主见:陆(lou),如“他一下(hæ)就(zou)陆了”,表示他一下就着慌了神。另外,红安话长辈骂晚辈时会说:你(n)玩陆了。  形容物体很轻:抛
如“抛轻”说明很轻,另外“抛”还可以形容人很轻浮。不实在,形容人虚荣心重、爱表现可用“发抛”表示  形容衣服都湿了:切切湿  形容人说大话:日白
er bei)  形容说别人的坏话: 嚼经  形容外地人说话难懂:侉
侉子通常对外地人蔑称,如河南侉子。红安人可以称呼武汉人为侉子,但从不称呼江西人为侉子,习惯称呼江西人为老表  形容很容切,很贴切:绵合  形容天刚刚黑:沙黑  形容很黑:黑(音he)摸摸、  荫凉、环境优:荫沁  形容水或者汤很热:滚 ,如红安话,“水不滚”则表示水不够热  少:寡(如清汤寡水、身体寡不过,想吃肉) 和抠的意思差不多。  
  表示人思想状态的词语  想、运量、思考、以为:孕(古汉语),如“我想应该是这样“红安话“我孕到是捏样(yæ)” 冇孕倒(没有想到)、我孕到(我想)、你孕倒(你以为)孕下(音ha
想一想)  思念: 慊(古汉语) 我好想吃家乡的红署啊
我好慊 吃(qi)屋地苕,另外小孩子嘴谗,喜欢去邻居家讨食物吃 ,红安人称之为“慊食”  高兴、热情、精神状态好:罕稀 (古汉语) “罕稀”现代汉语为“稀罕”,仅表达稀少罕见的意思,
我去他们家,他们很热情的
我到他屋去(qi),他的蛮罕稀 在如
孩子精神不好,是不是病了
伢(@)不@ 罕稀 ,是不是病了。  难受:过不得 (俚语)我肚子痛,我好难受, 红安话
我肚(dou)子痛,好过不得  烦人:嫌人   舒服:熨贴(古汉语)《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岖峡,初逢熨帖坡, 寒从平野有,雨傍远山多。 也自长沙近,其如此路何? 披丈浑不恶,冻手奈频呵。中的第二句“熨帖”就是舒服、和缓的意思 )  
  表示和时间有关的词汇:  现在:顶门(县西读正门,“正”为“今”的古发音,有现在的意思,“门”为“明”的古发音,表示时间,联合起来就是“今明”表示现在的意思 )  什么时间:么门作(么表示什么,“门”为“明”的古发音,古人用明表示时间,“作”为虚词无意义)  前天:qi@
天  今天:正朝(今念正,也就是今朝的意思)  明天:门朝(明念门,也就是明朝)
有时候也泛指“以后”的意思  后天:后日(日念yue)   最后:末了(nio)(末就是表示最后的意思,典型的中古汉语词汇),  开始:噶(ga)始  刚刚:jæ mæ
  一会儿:一 æ hæ  中午:中时  下午:哈昼(哈为下的古读音,昼表示白天)  白天:白日(念bei
er)  夜晚:夜歇  晚:暗(用天色暗来表示时间的遗失)  天亮(清晨):天光  
  红安话常用的副词  到处:麻门  全部、都:哈
如“你们都去他家吃饭”红安话“你(念n)皆哈去(qi)他屋 的(di)吃(qi)饭,  没有:冇(音mao)得
县东念“冇白(念pei)”  知道:晓得  强迫:拉蛮  索性、干脆:左仪
  幸亏:得幸  很:好、蛮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铆起、铆倒、喔涩  表示方位的词语  上面:高头  下面:堕哈  里面:兜地  外面:外头  前面:前头  后面:后头  中间:中杆  这里:捏大(dæ)  那里:那大(dæ)那个式
另外通过音调变化,还表示哪里的意思  角落:kor
红安话“东西掉到kor去(qi)了(lio)”意思就是说东西掉到角落里了  附近: ê hæ
红安附近分远近,
较近的说“mê hæ”(门口)稍远的则说“ê
h@”(附近)  表示地理识别的词语  山岗、高地:gæ
  两山中间的峡谷:冲  较平坦的地方、平原:畈,畈有时候也指农田  水田:田  旱地:地  小水坑:荡子  水塘:塘  天然形成和河流连通的大片水域:堰  粪池:告  三面环山的地形:洼(wæ)  放水的水渠:堑(jian)沟  台阶:江踏
(tæ)  
  表示人称呼的名词(大多为古楚语的发音)  爸爸:伯、爷
(红安晚辈称呼长辈,通常会在名字后加伯、爷)  妈妈:大(dæ古楚语)、娘(念古音yang)、奶(念mæ古楚语)  爷爷:爹  奶奶:勒(音liê
现多改称奶奶)  祖父、祖母(爷爷的父母):特(t ê 古楚语)  父亲的弟弟:父(现多改称叔叔
如有几个“父”要根据年龄在“父”前加数词“大”、“二”、“三”等,)  父亲的姐姐或者哥哥:伯
(音bê )(如有几个“伯”要根据年龄在“伯”前加数词“大”、“二”、“三”等)  父亲的妹妹:爷父(如有几个“姨父”要根据年龄在“姨父”前加数词“大”、“二”、“三”等)  母亲的妹妹:爷(如有几个“爷”要根据年龄在“爷”前加数词“大”、“二”、“三”最小的叫“幺爷”)  母亲的姐姐:姨伯(如有几个姨伯要根据年龄在姨伯前加数词“大”、“二”、“三”等)  母亲的哥哥:舅伯(如有几个舅伯要根据年龄在舅伯前加数词“大”、“二”、“三”等)  母亲的弟弟:舅爷(如有几个舅爷要根据年龄在舅爷前加数词“大”、“二”、“三”等)  称呼比父亲小的男人:爷(前面要加被称呼者的名)  称呼比父亲大的男人:伯(前面要加被称呼者的名)  比父亲大的女人:嫫 (音mor) (前面要加姓氏)  比父亲小的女人:爷(前面要加被称呼者的名)  弟弟:兄弟
在红安话中兄弟特指弟弟,弟兄则是复数特指弟和兄(也可家庭除长辈以外的成员,),问红安人的家庭成员,不要说兄弟几个,要说弟兄几个,或者子妹几个。  妹妹:老妹(mi)  同辈之间的亲戚关系:老表,   刚出生的婴儿:毛兔、 奶毛兔  婴儿: 毛伢
  小孩:细伢  婴儿:奶伢  男孩:儿伢  女孩:女伢
姑娘伢(红安长辈称呼晚辈通常会在他名字后面加一个伢,表示亲切)  男人:男将  女人:女将  年轻人:后生家(gæ)  乞丐:告巴子  自己:个(音go)人,自家(音gæ)  别人:别个
人家(gæ)  我们:我(o)皆
(“皆”表示复数,相当于普通话的们)  你们:恩皆  他们:他皆  小偷:强偷  强盗:抢犯  木匠:波斯  傻瓜、小丑:洋盘 ,洋应该为洋人的意思(蔑称),盘是玩弄的意思,用来对小丑的蔑称,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被别人玩弄的人,为近代形成的方言俚语      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名词:一般而言,较古老的生活用具其发音和普通话差异较大,  斧头:刺髅  一种两头尖的农具:冲(cong)担
即可当扁担使用,也可作为武器  锄头:锄(音cou)子  篮子: 裸(音lo r
)  装东西的密封器物:篓子 篓子在红安话有贬义的意思,如形容人衣冠不整红安话常说
篓里气鼓。   扫帚:条竹  棒槌:盲 锤 ( 音 chu)  箩筐:箩樯
樯泛制一类用竹子编成的生产生活工具  轮子:陀
车轮红安话念车陀    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名词:    椅子:凳子  衣服:衣裳  毛衣:线衣  套在外面的衣服:蒙褂
guæ)  毛巾:服子、手服  鞋子:hai  被窝:被伙
(念bi huo)  床单:卧单  声音:声气
  自行车:线车  杯子:盏(zan)子
有把的杯子叫 把盅(zho)  厨房:灶门口  小汤勺:挑(tio)  大汤勺:汤匙  瘦肉:精肉  粉条:线粉  油条:果子  麻花:汽果(go)
泛指一些干的用粮食加工而成的零食  千张:皮子  水:暑 (shu) 红安以东的麻城一般把“水“念”shu“红安话水的发音以接近普通话发音,但仍有部分词汇保留水发
的音 如红安话把吃酒席叫吃”汤水“其中汤水的水念 shu  烧开水的水壶:吊子
半吊子用来形容那些比较傻的人。  方法、诀窍、主意:板眼、窍(qio)  陀螺(玩具):德罗  钢笔:靛笔
(钢笔最初所使用的墨水为蓝色,故钢笔有叫靛笔)  稍粗一点的线:索子
(红安很细的线称为线,稍粗的一点的线称为索子,一般粗的线叫绳子、非常粗的线叫纤子)      和身体有关的名词:  脑袋:脑壳(古汉语)  脖子:颈杆(古汉语)  膝盖:色头波(古楚语发音 三个字任何一个字均不表示任何意义 )  胳肢窝:歇安juo(古楚语发音,三个字任何一个字均不表示任何意义)  脚:juo
古汉语脚念足,楚语读juo
后受游牧民影响,北方人脚念jiao
现在的普通话并非完全是在古汉语上演变过来,而是融入了楚语和游牧民语言的,脚这个词就是楚语贡献的,还有眼这个词,古汉语“眼”读“目”,楚语读an
后北方人念成了yan  大腿:胯子  小腿:脚(音juo)肚子  嘴巴:嘴(音ji)巴  鼻子:鼻(音pi)子  眼:安
红安话读yan (和普通话一样)
黄冈地区除红安外,其他地区均把眼读an
an 读音来自古楚语,除黄冈外,湖北咸宁、和江西、湖南部分地区均把眼读an ,这个音后来官话化读yan, 而古汉语 眼读目  手指:指gæ
指甲念“指gæ壳(ko )”  奶子、乳房:mæ
可泛指任何较小的突起物
如小孩的生殖器称为 “丫mæ”  大腿:胯子(古汉语)《水浒传》“李逵要奔城边劈门,被燕青抱住腰胯”中的胯便指大腿  男性生殖器:裸、(小男孩的生殖器俚语“丫m@”)  裸体:窕胯  肋骨:婆郎骨    表示动物的名词  牛:用
(古楚语保留,实际为牛的叫声,发音要短促一点)
  羊:yæ
(古楚语保留,实际为羊的叫声,只不过发音短促而已)  猫:mo
(古楚语保留,实际为猫科动物的叫声,只不过发音短促而已,实际上楚语有大量的词汇为模拟事物的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事物的名称)在红安“猫”是一个泛指,即指家猫,也指狼、老虎、豹子等对人有伤害的动物
“胡猫”特指狼)  公鸡:叫鸡  鸭子:扁鸡
  蚯蚓:触蛇  蜈蚣:尼姑虫(cho)  蚱蜢:贼蜢  黄鼠狼:客大娘  青蛙:克蚂  蟾蜍:癞斗   蝙蝠:盐老鼠  蟑螂: 灶麻子  螳螂:羞子
“羞”原意为难为情,在红安可用作动词,用一个手指头在脸上自上而下划过,即为“羞”,通过动作来加强表示难为情、羞臊,因螳螂的两支前爪的动作很象人羞臊的动作,因此螳螂红安人称为“羞子”  知了,蝉:鸡驴子(模仿其叫声而取的名字,事实上用“鸡驴子” 来模仿蝉的叫声比“知了”要精确的多,当然前题条件是“鸡驴子”必须用红安话发音)  萤火虫:亮古虫  公狗:牙狗  母狗:雌狗  喜鹊: 鸦鹊      表示植物的名词  南瓜:方瓜  豆角:缸豆
酸豆角叫盐缸豆  花生:落坡生(sen)  红薯:苕  表示天气(农业生产)有关的词  冰块:凌 (古汉语) 也可做动词,如结冰红安话下凌,结凌  下雨:落雨  下雪:落雪(xie)  龙卷风:旋(xian)风,在红安民间通常把旋风理解为鬼神来了  结霜:打霜(sang)  刮风:起风  闪电:射霍  雨天:天变      红安常用的三字词和四字词  形容穿着不修边幅:娄里气鼓
  形容很瘦:高脚(jio)浪亢  形容食物清淡:清汤寡水  漆黑一片:黑(音 hê )末末、 黑麻漆堕  红通通:红揪揪  猛的一下:卯起来、 恶塞的  很可怜:可怜兮兮  猛吃很多东西 :苕吃傻(哈)胀  形容不务正业: 屌(叼)儿郎当   相互不来往:互不来哉
不来哉  形容鼻涕直流:鼻(pi)子脓寡(gæ)
(方言俚语)  形容过度谦虚:假模假样(yæ)  形容天气好 、晴朗:天晴朗日  红安特用的几个表示数量和计数的词  皆:表示复数,如你皆、我皆,表示你们、我们的意思  伙: 表示二者之间,爷伙(老子和儿子&女儿&)、兄弟伙、夫妻伙、 亲家伙、伙计(大伙)  百事:什么、很多、一切的意思  十:炮
用“炮”来表示“十”是整个楚语区的流行用法,  百:阔(ko) 通常用来形容钱,如一阔钱,表示一百元,现这种叫法很少  六:陆(lou)古音“六”发“lou”  下一次、以后:二回  红安话常用助词  倒(dao) :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如坐到、企(音ji,站立的意思)倒、 绔倒(蹲着)、匍倒(卧倒)、困倒(睡觉)、仰到、孕倒(以为、想的意思)  了:音nio, 用法同普通话“了”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结束,红安话“了了”表示“遭了”的意思,(方言俚语用“裸了”,意思也为遭了)  撒:语气词,音 shæ
武汉、湖南读“sa”相当于普通话的“啊”“啦”“呀”是红安话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走撒、去撒  
  红安话常用语  别人给东西给你时说谢谢:多谢  借别人东西还给别人时说谢谢:劳慰(wen)  什么:么事(si)  怎么了:么月底
月底  不要紧、没有事:不月底  怎么样:么样(yæ)  就这样:就(zou)捏的(di)  见鬼:见广
见裸甩  遭了:了了
、扎了、裸了(俚语)  没有想到: 冇 孕倒  让我想想:经我孕哈  一不小心、没注意: 冇招到  我也是这么以为:我也是捏孕地  现在什么时间:顶门么门作  你让他走 :n经他走  我现在很忙,晚点到家:我顶门好忙,暗点(die)到屋  你现在在那里:n顶门作在那大(dæ)  你什么时候到:n么门作到  咱们开始干吧:我皆嘎始bæ  你挺有办法的:n蛮有板眼的(音di)  我一直都不喜欢吃这东西:我一lio不æ吃(音qi)  自己忙自己:各(go)人忙各人的(di)  我明白了:我晓得了  等一等我:等哈我  玩得开心:玩得熨贴  他很热情:他好罕稀  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贴润的  克制一下:僵哈(hæ)  这东西很差:捏好果糊  我感觉有点不适:我像(jiang)有点(die)不润贴  你哪儿不舒服:n那大(dæ)不润贴  你想一个办法啊:你孕个窍社  他总是吹牛:他老日白(pê)  事情进展的怎么样:顶门搞得么样(yæ)  多少钱:几多钱  一点声音也没有:一点(die)声气奏 冇得  今天是阴雨天:正朝天变  他们在筹集资金:他皆在斗钱  小心一点,别摔跤了:过细,莫搭倒  我就在附近,不要怕:我奏在 ê hæ,莫怕  这事我干不了:捏事我做不来  她是一个漂亮女孩:捏个女伢蛮俏  
  红安方言特点:  
a.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 ê、ü、æ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 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æ)、“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 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 下”读“hæ”等,  
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如古词 《忆秦娥》(为唐末五代时期所作)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在上面诗词中, “咽”、“月”、“色”、“节”、“绝”、“阙”普通话都是不压韵的,而红安话这几个音都是压韵的,韵脚都是 “ê”,而且声调都是一样的,   
在普通话以及大部分官话中,同一个音一般有四个调值(西北的一些官话区,汉语方言声调减为3个),而红安话有6个调值, 阴平 34, 阳平 212, 上声 42, 阴去 35, 阳去 44, 入声 24,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去声分阴阳,并保留入声(官话区大多没有入声),如举一个例子,“luo”这个音红安的六个声调(永河话标准)
  摞书(阴平
把书一本本堆起来)  落雨(阳平
下雨)  喏猪(上声
农村呼唤散养猪回猪圈意思)  箩蔷(阴去
箩筐)  罗人 (阳去
骗人的意思)  裸了 (入声
遭了的意思,&方言俚语&)   因此从音韵 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表现力要丰富。更抑扬顿挫。(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只读一个声调(上声),意思为“这东西是你的(属于你所有)”,而在红安话中“你的”中的 “你” (读n)有两个声调,当读入声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的(属于你个人所有),当读 阳平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家的(属于你家人所有),而无须象普通话说“你家的”那么烦琐。诸如此类词汇还有“我的”、“他的”、“好吃”、捏大(音liedæ
通过音调不同来准确表达“这里”还是“那里”意思)、那大(通过音调表化表示“那里”还是“哪里”的意思)、讲(音gang
通过音调不同表示“吵嘴”还是“吵架”&惹祸&)等等。    
b.从词汇方面讲,与普通话相比,红安大多数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小 ,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惯有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而在动词和形容词与普通话相比则差异相当大,通过对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浅显研究得出,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构成主要有四点,一是照搬原封不动吸收现代汉语词汇,如手机、电视机、经济、文化、银行等,二是约定俗成的方言俚语,如斗嘴(接吻)、一吧(算了)、黑人(形容很脏)、嚼舌根(胡说八道)、恶噻的(形容词很很的)、高脚浪扛(形容词表示很瘦)等,三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如“撩(挑逗)、困(睡觉)、熨贴(舒服)、末了(最后)、特如(县东把“特”读“tie”故意的意思)等,四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古楚语词汇(包括发音)如
伢(小孩)、塞头波(膝盖)、牛(念yong)、羊(yæ)、猫(念mor)等 ,这里要单独说一下红安的古汉语词汇和楚语(土语)词汇,红安的古汉语词汇的来源应该是源于南北朝末期汉族对五水蛮的同化,以及明初的江西移民,楚语则为红安地区最早的原始语言,在红安话所保留的古汉语词汇中,均可找出于其相对应的汉字,而红安话所保留的楚语大多无法找出相应合适的的汉字对应,如红安人把膝盖称为“塞头波”,这几乎是一个多音节词汇,如果把他分开“ 塞-头-波 ”
单个音是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快速的联读,才明白他指的是人的膝盖。楚语词汇应该是属于红安所保留的“化石”语言了。当然大多数楚语词汇已经融入了现代汉语词汇里面,成为现代汉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秦灭六国后建立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经过数朝数代,中原地区大量汉人移居原楚地 ,楚语逐渐和原始汉语融合,大量楚语经过语音变化已经融入进现代汉语之中,如楚人称小孩为伢(ya),中原汉人称呼小孩为仔(zai),伢是一个形声字 ,最原始的发音应为“æ”(和英语 单元音“[æ]”读音比较接近 ,后逐渐变化为 “æ”—“a”—“ya”—“wa”(娃)等,而当时华夏人称小孩为“仔”其为会意字,“仔”(zi)经过汉语语音变化变成现代的崽(zai)、“孩”(hai),在中国的方言中,将小孩说成“æ”、“阿”、“伢”、“娃”的民系大多受过楚语的影响,而说成崽、仔、孩则大多是受原始华夏语影响的。如今,不论是伢、娃、仔、孩都属于现代汉语范畴。  
c.红安方言的句式习惯,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习惯,由于知识所限,仅例举常见的几种,  1.在普通话中,表示疑问通常用“吗”,如普通话: a.你吃饭吗?b.你吃饭了吗?c.你没有吃饭吗?d.你难道没有吃饭吗(语气加强)?在红安话中是没有用“吗”来表示疑问的习惯的,第一句“你吃饭吗?”红安话这么说“你(n)吃(qi)饭(qi)不咧?”第二句 “你吃饭了吗”红安话“你吃饭冇咧?”第三句话“你没有吃饭吗”红安话“你冇吃饭(来)社”第四句“你难道没有吃饭吗”红安话“你未冇吃饭(来)社”在这些疑问句中,“咧”为语气词,看似多余,其实少了就不符合红安日常用语的习惯  2.在普通话中,“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
在红安话中,表示“被”用“经”、“把得”来表示,如普通话 “他被别人打了 ”红安话一般说“他经人家打(gæ)了”再如普通话“书被老鼠咬了”红安话“书把得老鼠咬(念e)了(nio)” 又如“雪下大了,别让孩子出去,”红安话则为“雪落大了(nio),莫经伢出去(qi)”  3.在红安方言中征求对方意见所使用的问句也较普通话有所不同,如普通话中“我先走了,行吗?”红安话说成“我先走了,哈?”其中“哈”的语气要加强,表示征求对方意见,  4.在红安话中表示对对方话语表示怀疑和普通话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普通话甲方告诉乙方某事,乙方表示怀疑通常会说“真的吗?”、“不会把?”而在红安话中表示对对方告知的事情表示怀疑则为“麦哈(读mæ hæ)?”如甲方告诉乙方“你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时乙方怀疑的对甲方说:“真的吗,不会把,”而红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会说:“麦哈?”表示不相信对方所说的事情。  5.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有时候允许颠倒词序,有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如普通话“现在什么时间?”红安话可以说“什么时间,现在?”(么门作,顶门?)再如普通话“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红安话可以说成“叫什么名字,这个小孩?(叫么事,咧个伢)”又如请对方吃苹果,普通话通常会说“你吃苹果呀”而红安话可以说“苹果你吃(she )”又如普通话“借给我一支笔”红安话可以说“借支笔我”还有普通话“我想抱他一下”,红安话可以说成“我想抱一下他”。这些词序颠倒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如果这么说对方听起来会比较别扭,而在红安话则比较随便,当然现在这么词序颠倒的叫法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和普通话已经几乎一致,只有乡下的60岁以上老农好保留着这种口语习惯。  6.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表示肯定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普通话表示肯定通常用“是的”(表示否定用不是),红安话表示肯定通常用“n”表示,如 普通话甲说:“你今天不回去把?“, 乙回答说:“是的,不回去“, 而红安话表达说:“n,不回去啊”在这里 “ n” 表示肯定,但现在由于电视的普及,红安人表示肯定逐渐用“是的”代替  通过红安话句式浅显的研究,发现,红安话与普通话在组词造句上有差异,通过与中国现有方言的比对,与红安话在句式上最接近的是湘语(湖南话),虽然彼此音调韵律上差异较大,但句式和土语词汇上有很多相似性。  d.红安方言韵律特点,韵律特点是把方言进行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准,同一个方言,其韵律一般较为相近,彼此相差不大,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韵律特殊,其方言归属历来颇受争议,民国时期,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在考察黄冈地区后,把红安所在黄冈方言划入标准楚语区,作为汉语的一个独立方言与中国其他方言并存,解放后到90年代前,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和咸宁方言被划入赣语,90年代后至今,官方正式把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孝感方言划入江淮官话黄孝片,但一直备受争议,现在又有学者倾向于把黄冈方言划人西南官话区,其实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本身其方言韵律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就红安县来说,县东、县西韵律也存在差异,红安县东,当入声字出现在阴去字或另一入声字前时,变读为阴平;西半部变读为阳平。把红安及其所在黄冈地区方言独立成一个方言区是比较科学的,可以叫楚方言,随着以后黄冈地区方言的继续官话化(普通话化,读音逐渐与普通话接近,土语消失),可把黄冈方言列为大别山官话,或者鄂东官话。  
  红安方言的形成  方言的形成和历史、地理、原始民系、移民有很紧密的关系,一般而言,越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古方言相对保存较好,平原地区古方言基本被各个时代移民所同化,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处于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湘语、赣语五种方言的结合部,因此其方言多多少少受他们影响,如在红安话中单独的一个音或者词汇,很有可能与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的读音近似,因此,现代学者很容易把红安所在的黄冈话判定为其中的某一种方言里面,其实,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虽然有着某些方言的特征,但其自身的方言却是特色非常明显的。  基本概括有:一是红安方言音平的特色,红安话不象以扬州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那么抑扬顿挫,也没有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那么高亢, 红安方言虽然有6个声调,但每个声调的变化不大,红安话的起音和落音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有些话音就读别了),从嘴形上看红安人说话,会发现嘴形的变化不大,不象普通话那么变化夸张,每个音之间衔接自然、过渡顺畅, 红安的教师用普通话教学,连续讲2个小时会口干舌燥,嘴部肌肉酸痛,而用方言教学3个小时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二是红安话有一系列圆唇舌尖后元音u以及u为韵头的韵母,这类韵母是整个黄冈话的特色,外地人学习较为困难,三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古汉语和土语词汇,  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形成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蛮语期、半蛮半汉期、汉语期。由于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北、东、西有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作为屏障、南有长江及其支流形成的湖泊沼泽阻挡,这里历来是开发较晚的时期,隋朝以前,这里属于五水蛮的(楚人和巴人融合的一个民系)保留地(红安地域分属西归水和赤亭水),南北朝末期,汉人才开始进驻五水蛮,和当地土著杂居,蛮人逐步同化,红安方言的古汉语词汇大多来自此时,与楚人腹地江汉平原相比,黄冈地区的蛮人汉化要江汉平原楚蛮汉化晚700-800年,而且由于地域偏僻,汉化的速度也比较慢,(从历史上几次大的汉族迁徙可以了解到,汉人因胡人的冲击几次南下到达大别山、桐柏山北簏(信阳地区),并没有继续南下到达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而是沿淮河往东南进入江淮地区(或者往西进入江汉平原地区),如果江淮也受到游牧民的冲击,则渡长江进入江西的赣江流域,因此,赣江流域是聚集古汉族人最多的地区,由于聚集人口太多,有部分人就 再次迁移至福建、广东等地),正因为如此,这就使黄冈话较多的保留了古楚语音韵和部分古老词汇。  由于黄冈所在的地域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直到宋代,这里仍为荒蛮之地,成为朝廷流放官员的地区。而其方言和中原地区相比,仍旧艰涩难懂,这从苏东坡被贬黄州所载《笔记志林》就有记叙,“吾来黄州,闻黄人二三月,皆群居讴歌,其词故不可解,其音亦不中律吕”。  宋以后的元、明、清时期,由于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战乱频繁,人口减少,使人口较为拥挤的江西,有大量江西移民迁移至此, 由于移民持续时间长,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逐渐由半蛮半汉的方言转变为汉方言,大量土语词汇被赣语同化,越靠近江西的的地区被赣语同化越严重,楚语特色越不明显。而红安地区地处黄冈北部,距离江西较远,江西移民迁移至此,大多和当地土著融合,语音的赣语特色则不那么明显了。如红安 a
æ(音“[æ]”)
但到往南的浠水等地,已比较接近发 “a”了,江西人迁移红安所在的黄冈,使红安的方言逐渐多了一些赣语的成分,由于赣语本来就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因此红安话逐渐变得文雅起来,江西移民的到来为现代红安方言形成起了至观重要的作用。自明以后,整个黄冈地区文化开始繁荣起来,文化名人也开始多起来。(黄冈的一些文化名人基本上都是明清以后才有的)  明末清初,红安方言基本固定下来,和现在的方言差别已经不大了,但由于赣人在红安的生根发芽,逐渐强势,加之红安地区地少人多,使得有部分土著和移民远涉四川, 他们也带去了部分楚语词汇,如四川有部分地区“拉(屎)”说成“哦(屎)”便是原自鄂东保留的古楚语。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方言整体体现出一种土话非常土,官话非常“官”的特色,这是因为,其方言底蕴的原始性和现代方言的冲击,但把他列入江淮官话既没有历史根据,同时也不够科学。而列为西南官话,语音差异也相当大,西南官话有鄂东方言的基因,但不等同于红安话为西南官话,这是因为,红安话比西南官话要原始的多。保留古音古韵古词汇要比西南官话多的多,这从陕南方言可以看出,陕南为为鄂东移民进入四川的中转地 ,他门在语音上和鄂东较为相似,但明显呈现出一种向西南官话转化的特点,声调由6个降为5个, 说大致的黄冈音,但黄冈的土语词汇很贫乏。小孩不称“伢”,而是称“娃”。可以讲,西南官话应该是湘语、鄂东土语相互融合并逐步官话化的结果。  保护红安方言的意义  综上所叙,红安方言是一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方言,并且非常适合红安人日常事物表达的方言,那么保护红安方言有何意义呢,  
第一,红安人说红安话,来表达某些特定的事物具有普通话无法替代的优势,如红安人日常生产的农具,有些是地方特有的,不会说红安话就会出现表达失误,红安人日常的方言俚语,生动活泼,意思间接明了,如用普通话表达则相当苍白,需要费更多的口舌才能表达清楚。另外红安由于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因此在一些目不视丁的老妇人日常口语通常能说出颇有文言意味的词语:如“互不来哉”、“忤逆不孝”、“清汤寡水”、“黑麻漆惰”、“吹汤喝水”等等词语。  
第二,红安话对于红安人形成一些特有的性格特征功不可没,红安人具有反传统(叛逆)、革命性强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可以形成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这种反传统(叛逆)、革命性强的性格其历时性延续,红安话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如在红安的方言俚语中“不服蛇是冷的”,就是这种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蛇是冷血动物, 但是红安人就是不服,非要摸一摸,这是其表层意思,其深层意义就是一种反传统的精神。诸如此类的方言俚语还有很多。可以说,红安人的叛逆、革命性强的性格特征是和楚人的反叛意识一脉相传,而这种反叛意识其延续的载体就是方言。  
第三,语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特有符号,语言的消失,文化也随之消失,如红安目前的鼓书、皮影戏均是用方言说唱,方言如果消失,这些艺术也将慢慢归入流俗化了。地方特色也不会突现。从保护文化的角度讲,保护方言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红安话较好的保留了楚语中的3个重要韵母,对以后进行楚语研究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第四,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讲,红安话保留着大量古汉语词汇,如、宁罄(聪明)、
末了 (最后)、后日(日念yue、后天)、孕(想、思考)、谦(思念)、撵(追赶)、日(念yue、喊)等等,这些古汉语,对于红安后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大有裨益,大部分古诗词用红安话念起来,比普通话更压韵。更利于对古诗词的记忆。  
第五,我国的南方地区如上海、江浙、闽南、广东等地经济发达,发言保护意识浓厚,在日常交往和工作当中,一般都是说地方方言,如在广东很多用人单位均要求应聘者懂粤语, 从学习南方其他方言来讲,说红安话的红安人学习南方方言比北方人要容易的多, 南方方言保留着众多古汉语的发音和古楚语同源词汇。而红安话也保留有大量古汉语、楚语词汇,如红安话和上海比较,上海话把知道叫晓得,把故意叫特如(红安话音“tierun”),这些和红安话是近似的, 同闽南语比较,如闽南话把“疯”(feng)发“轰”(hong),这在红安话中也能找到遗迹。同广东话比较,广东话 把“下雨”说成“落雨”这和红安话是一样的,以上的例子,如果让一个说官话的北方人来学习,是很难理解的,他们感觉学南方方言是学外语,而红安人学这些方言是不会有外语的感觉的。  红安方言今后的发展趋势  
不得不说的是,红安方言官话化趋势不可阻挡,造成红安话官话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影响,二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由于长期用普通话交流,口音发生变化,三是与外地通婚,新移民不再学习红安话,  
目前红安话官话化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称呼上不在沿用古老的称呼,而是采用官话的称呼方式,使称呼大大简化,这看似好事,实质上对红安文化冲击相当大,楚人重视血缘和祖先,因此在称呼上相当繁杂,其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血缘关系。如官话一般把和父亲年龄相仿的男性称为叔叔,而红安方言,把父亲年龄相仿的区分为“父”(父亲的弟弟)、爷(比父亲小的男性)、伯(音bê比父亲大的男性),这样血缘关系的亲疏区分得很明显。但现在红安话,也开始逐渐接受“叔叔”这个“洋气”的称呼,叔叔这个词也不再和血缘有什么关系了。红安人重视血缘、重视祖先的传统随之也逐步淡化。传统文化也开始淡化。  
官话化的另一个趋势是大量古汉语、楚语词不在使用,如红安年轻人说睡觉不在说“困告”而说 “睡觉”、熨贴也变成了舒服、“最后”代替“末了”、“特如”变成“故意”“牛”、“羊”不在读成“yong” 、“ yæ”,大量古汉词汇将变成化石语言其现实不会改变。  
官话化的另一趋势是音调变化,红安话保留入声,有6个声调,这是红安话和官话最大不同的地方,但目前红安话中有明显模仿普通话和武汉话的趋势,红安话所保留的入声有逐步消失的趋势,声调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如在这几个音同调不同的字中“些”、“邪”、“写”、“协”、“卸”、“歇”中“歇”和“协”就有音调逐渐合并的趋势。  
造成红安方言官话化表层原因看似是媒介、外出务工人员多以及跨域婚姻所造成的,实质上是地方经济发展落后造成的,红安方言古时因地域偏僻而保留较多古汉语、楚语词汇,近代因地域经济落后,因此代表一种地域文化的方言也被误认为是落后的标志, 使得乡民倾向于学习其他地域的方言。从而对自己的母语体现出一种歧视的态度。正如很多红安人去了武汉一个月,学一口武汉话来同自己乡亲交流,他们本人认为很洋气,高人一等,实际上,武汉话作为一种官话化彻底的方言,自身已经没有什么称道的特色了。武汉话有的音、词汇红安话均有,没有的音和词汇红安话大量存在,从文化层面讲,武汉话仅是一种市侩化的世俗方言,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支撑,和红安话楚语的一脉相传、古汉语的绚丽多彩是无法比的。  
最后要说的是,要改变红安话逐步被官话侵蚀的现实,仅仅靠提高对红安方言的认识、靠民间人士呼吁、靠文化保护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靠改变红安地区的经济面貌,只有你的经济发达了,不仅能更好的保存方言,而且还可以让方言发扬光大。粤语(广东话)本是一个非常难懂的方言,但在中国如此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粤语区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方言无优劣,要让外地人和红安人不歧视自己的母语,必须要改变红安落后的面貌。  
  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湖北方言”,谢谢
  我也是湖北的,你是黄冈的吧,我是黄石的,我父母是黄冈的。  说实话,你这帖子没什么意思,也没意义,像你这样去分析,大家都可以罗列很多,只不过你熟悉湖北话而已。
  是,不存在湖北方言,因为没自己的体系,只有湖北口音,放之四海皆可的标准,哪都有………………楼主不用自己YY啦
  补一句,楼主精神可嘉,很有空做这些“研究”
  大冶阳新的方言属于哪个语系?
  叼你老母
  叫湖北方言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如果我叫黄冈方言,估计也只有黄冈人看了,  
我本人也十分了解湖北方言,湖北方言音韵差异大,基本上是各说各的调,正因为如此,湖北人走在一起,是没有老乡的感觉的,只能用普通话沟通,这就天然的增加了距离感。湖北人见到湖北人,绝不会产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此为湖北之大不幸。    黄冈话本来是一个很土的方言,比较受歧视,包括黄陂话也被武汉称为乡下话,但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湖北的一些传统文化,如楚剧、湖北大鼓,少了这些土话,地域特色就打大折扣。周锦堂去央视表演小品,为了突出湖北特色,有意识加两句红安话,其目的就是更有文化力。
  阳新的方言
属于赣语系,但目前有很明显官化话趋势。    赣语可以说较好的保留了古汉人的音韵的,因为大多数汉人被游牧民赶到南方,基本上是一步一回头的,先由中原地区到达大别山北麓,不安全,然后往东南到达江淮地区,如果还不安全,就由江淮地区渡江到达江西,因此,在中国动乱的几个时期,江西成为汉人接纳处,因人口膨胀,这些人才陆续迁移到福建和广东的,黄冈人至少有70%属于江西人后代,阳新可能比例要更高。
  湖北除了江汉平原一带的石首、监利、江陵、天门、仙桃、洪湖、潜江这些地方说话口音是差不多的,其它的地方都不一样。
  xian——han “咸”读“含”  chi——qi “吃”读“气”  hu——fu 红安把“湖”、“虎”读“扶”  yao——ao “ 咬”读“袄”  yao——ao “ 咬”读“袄”  qiao——kao “敲”念“考”  bi——pi “鼻”念“皮”  yong——yun 如“永”读“允”  de——di 如“的”读“地”  jiao——guo 如“角”读“郭”    躺下:困倒     拉:喔 拉大便 念喔屎 ( 古楚语音 )    仰:昂  卧倒:匍倒(古汉语)  惹祸、闯祸    吃菜:咽(yan)菜  锄草: 薅草 (锄念 薅hao,古汉语音)《诗·周颂》:“既薅荼蓼”。  堆:摞  照顾:招呼  看、盼:望  捅破,挑拨:戳   知道:晓得  很:好、蛮  上面:高头  水塘:塘  *************************      这些话:不是红安原产土话。    是来自清朝的“老湖广话”------湖广行省内都是这样讲的。    湖南的湘南地区的许多地方,就是这样讲的。    比如:湖南永州市,就是目前最正宗的“老湖广话”。    “老湖广话”-----是今天四川的西南官话的源头。
  湖南省:    分二个方言:    1,老湖广话(西南官话的源头):    
永州,郴州,衡阳/邵阳/怀化/湘西之一部。      2,新湖广话:    
也叫“湘语”。    
长沙,湘潭,益阳,株州,岳阳,常德。    
  2,新湖广话:         也叫“湘语”。         长沙,湘潭,益阳,株州,岳阳,常德。  ******************************************8    这有古楚语的特点。。。。。
  湖南湖北人说话还是有些近似的,
  红安?出了许多土匪头子吧?
  楚剧如果少了一些方言词汇,听感要大打折扣
    还记得老家的那栋老屋  你蒙着眼睛数着数  数到一 二 三 四 五  想要躲到哪里不清楚  有的藏进了大萝筐  有的钻进了谷仓  总有人不知如何藏  捉迷藏是儿时的游戏  只要相聚在一起  没有输输赢赢的目的  简简单单快乐快乐在心里  想起来谁能忘记  难忘的老屋  难忘的游戏                  
  楼主辛苦了,看了蛮多的,乡音久违啊...
    作者:大别山188 回复日期: 18:10:49 
      叫湖北方言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如果我叫黄冈方言,估计也只有黄冈人看了,     我本人也十分了解湖北方言,湖北方言音韵差异大,基本上是各说各的调,正因为如此,湖北人走在一起,是没有老乡的感觉的,只能用普通话沟通,这就天然的增加了距离感。湖北人见到湖北人,绝不会产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此为湖北之大不幸。
  老河口的过来打个腔 湖北老乡真的是说话莫得感觉的 明显不同
  语言是文字之母,文字是文化之源。 方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没有了方言中国文化将极大的缩水。特别是戏曲文化的产生全赖于方言音韵!京剧实际是起源于湖北,准确的说是起源于武汉,所谓的京韵京腔是评剧而不是京剧,京剧讲究的是湖广韵汉口音。其主要唱腔皆产生于湖北,比如,二黄,西皮等。所以保留方言是在保留文化!
  楼主为方言保护做实在的工作,挺不错的。
  不是谁都适合减肥的,但却是谁都应该适当作锻炼的
  希望每个地方的方言都能平等健康的传承下去,
  大冶话恐怕是最有特色的,与哪个都不连系
  说的很好,我是仙桃的,希望楼主再分析一下江汉平原的方言
  黄安人过来挖个坟,有些字母看不懂,有语音版就好了  
  @早起天才
21:15:00  红安?出了许多土匪头子吧?   —————————————————  冇办法  
  感谢楼主,方言受普通话侵蚀太严重了。  
  为方言保护做实在的工作,楼主辛苦了!  我是黄冈杜皮人,我记得我们那边把妈妈叫“咩”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省直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