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后裔手游白虎什么用

热门排序 |
三国的重点是创业,这里主要分析曹操与刘备,顺带分析孙权(因为孙权是守成性的人才);刘备与曹操,两人的创业风格迥异,奇怪的是两人的风格非常类似于项羽与刘邦&br&&blockquote&&ul&&li&曹操善于打仗这就决定了他的领导模式是权力集中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曹操属于风险偏好型领袖(李世民也是这个特点);曹操的风格非常类似于项羽,亲临第一线,甚至自己充当先锋,比如官渡之战,曹操亲率两万人马深入敌后偷袭乌巢,&/li&&li&刘备不能打仗决定了他不可能采取权力集中性的领导模式,他必须将打仗的事情交给专业性人才去做,所以,他的管理模式相当于矩阵式管理;刘备类似于刘邦,也带兵打仗,但真正冲锋陷阵的是关羽与张飞(也从来没见刘备冒险过),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刘备属于低风险偏好型领袖;战争时期,毛泽东也是这种管理模式;遗憾的是,政权建立之后变成了权力集中的模式&/li&&/ul&&/blockquote&这两种模式哪个更好呢?&br&&br&就战时而言,当然是曹操的模式更好,战时,权力必须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啊;即使是民主国家英美,在二战的时候也是权力集中的模式;&br&&br&&b&但是,就国运而言,曹操的模式最差,&/b&为什么?&br&&br&用《人民日报》的一段话来阐述【曹操的管理模式】非常确切到位:一把手应当抓全局、谋大事,善于抓大放小。但有的一把手。。。把权、把财、把物、把人 ,事无巨细,什么都把,。。。这说明,当好一把手是一门学问,也考验人格、人品和思想境界。&br&&br&曹操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大树之下不长草,曹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客观上导致下属没有展露才华的机会,冷淡了锋芒毕露的下属,直接导致曹家(注意是曹家,不是曹魏政权)人才凋敝;&br&&br&跟项羽一样,曹操喜欢自己冲锋陷阵,结果有精兵无强将-----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以“夏侯曹家”为核心,问题在于曹操不放手,所以,无论曹洪、曹仁还是夏侯惇、夏侯渊都不具备能统帅一方且独当一面的“元帅”级的资历和气势,这些人完成一项任务没问题,但无法替曹操指挥一场大战役(曹操晚年夏侯渊曾独自镇守汉中,却因一次战场上的冒进而战死),所以,他们只是个人能力强悍但是指挥能力欠缺的将才,比较毛泽东放手任用林彪就明白了。&br&&br&由于本家的军事人才奇缺,为了对付蜀吴,曹丕、曹睿连续两代人不得不重用司马懿,以至于断送了曹魏的命运,曹操为他人做了嫁衣;所以曹操的管理模式短期有效,长期有害;所以,刘项相争,项羽先被灭&br&&br&我们要记住两个概念,&br&&blockquote&&ol&&li&【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培养的不是人才,是庸才,就如博士毕业的医学生连中专毕业的乡村医生的医学水平都比不上;就如军校生打架还不如一群小混混&/li&&li&人才是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结果,外科医生只能在手术台上产生,市场营销只能在市场竞争产生的,军事人才只能在战场的厮杀中产生;&/li&&/ol&&/blockquote&曹操阵营表面上看起来人才济济,&b&但都是谋士这类的,韩信、邓禹这类元帅级别的军事统帅几乎没有(朱元璋也是这个特点)&/b&,这就让蜀、吴抓住了弱点,他们经常从东、西、中三线对曹魏轮番发起进攻或者同时进攻,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好在曹魏的北方比较安宁,否则,早就被灭了;项羽就是被这么灭掉的,彭越 韩信 刘邦采取同时进攻的群狼战术&br&&br&有朋友问我:最高领袖并不是不晓得各种制度的利弊,只是各种条件限制下,玩法不同而已。如同法拉利的发动机固然是好,但是装到比亚迪上就是不行。&br&假设曹操放权,夏侯渊肯定早死;&br&假设刘备不放权给二爷,二爷可能会好好的活着。&br&&br&答:关二爷被淘汰,对于二爷本人来说是残酷了,但是对于集团来说或许是好事,优胜略汰,不然的话,姜维这种人就上不来;&br&&br&曹操的根本错误在于人为干预选择,导致了用人机制上的逆淘汰;本家人没有机会上战场,就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水平;曹操只能采取任命的方式,导致夏侯渊,曹洪这种庸才占据了位置&br&&br&曹操真正的聪明做法是:&br&&blockquote&&ul&&li&放手让人上战场厮杀,而非是自己亲力亲为&br&&/li&&li&让战场选择人才,而非是被曹操任命,&br&&/li&&/ul&&/blockquote&如果曹操放手让本家人上战场厮杀,夏侯渊,曹洪这类庸才就会被淘汰,真正有本事的人就会崭露头角;至于牺牲,毛主席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战时,牺牲不可避免,你现在不牺牲,就意味着将来灭族;&br&比较一下司马昭的用人特点就明白了,司马昭对邓艾钟会用而又疑,疑而又用,两支部队相互监督同时相互协作,既灭了蜀汉又监督了双方;&br&----------------------------------------------------------------------------------------------------------&br&刘备的风格跟刘邦差不多,凑巧的是,刘备的夷陵之战跟刘邦的彭城之战也差不多,都是独自带兵,都是落荒而逃,刘备的模式有个好处&b&:很难取胜,但是打不死(打不死的程咬金),在失败中总结教训,锻炼队伍,同时又不至于输了之后一蹶不振&/b&&br&&br&刘邦屡战屡败但能屡败屡战,因为有个后勤人才萧何,同样,刘备有个后勤人才诸葛亮(正因为有了诸葛亮,刘备才有了立足之地);所以,刘备尽管军事方面是中人之资,但也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br&==========================================================&br&&b&魏蜀吴三国的命运说明了:集权体制一定干不过分权体制,世界一定不是集权体制的天下&/b&&br&&br&1,魏蜀吴三国,魏国灭亡最早;因为263年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魏;在灭亡的时间点上,很多人有异议,&b&实际上,曹魏的灭亡应该从高平陵之变算起,&/b&&b&就如东汉的灭亡从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开始一样;&/b&&br&&br&魏国早亡的关键是曹魏对自家人不公平,曹操用而不放手,曹丕用但是制衡,而曹睿干脆不用,&b&祸根是曹操种下的,根源是曹操的个人能力太强-----&/b&曹操的个人能力太强,导致曹魏将一国的命运系于自己一身,一旦自己去世,国祚将终;&br&&br&&b&2,真正长久的管理模式是刘备的依靠专业人才的分权式管理,不亲力亲为但能统揽全局&/b&;&br&&br&遗憾的是,诸葛亮改变了这个模式;所以,&b&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领袖是不合格的;&br&&br&孙中山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玩弄小聪明的往往都是蠢人,诸葛亮这个蹩脚政治领袖倒行逆施,直接葬送了蜀汉政权&/b&&img src=&/7d70cc3c92df8515bae0ea0_b.jp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7d70cc3c92df8515bae0ea0_r.jpg&&诸葛亮的管理特点跟曹操差不多,亲力亲为,结果呢,人才凋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正因为司马懿看准了诸葛亮的这个弱点,所以,熬死了他&br&&br&这就是为什么蜀国比吴国早亡的根源:诸葛亮权力欲太强以至于采取了权力集中的模式&br&&br&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不妨假设一下&br&&blockquote&&ul&&li&如果刘备跟诸葛亮掉个个儿,前期是诸葛亮的集权式管理,后期是刘备的分权式管理,蜀国或许比吴国晚灭亡,&br&&/li&&li&&b&如果诸葛亮坚持刘备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蜀国可能根本就不会灭亡,甚至能统一天下&/b&&/li&&/ul&&/blockquote&3,吴国的国运跟蜀国有点相反,前期是权力集中性的,中后期是权力分散性的;&br&&blockquote&&ul&&li&早期:孙坚、孙策亲力亲为,类似于诸葛亮与曹操&br&&/li&&li&中后期:孙权不懂军事,直接放手让专业人才周瑜、吕蒙、陆逊去干;类似于刘备,&br&&/li&&/ul&&/blockquote&所以,吴国最晚灭亡;&br&&br&通过三国的兴衰史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br&&blockquote&&ul&&li&如果长期以GDP、军力为标准,只能看到国家强盛与否的静止状态,&b&&u&却发现不了国家的发展趋势,更找不到让国家持续强大的奥秘。&/u&&/b&&/li&&li&&b&国家持续发展的真正奥秘是良好的政治制度。&/b&曹操是反面典型,可惜没有真正的正面典型&/li&&/ul&&/blockquote&&b&一句话:一个国家是否兴旺不在于这个国家的国力(GDP)是否强盛、军力是否强大,资源是否丰厚,而在于这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先进;&/b&&br&&br&&b&落后的体制即使在资源丰富的大国也必然被淘汰,曹魏是例子,满清也殷鉴不远&/b&
三国的重点是创业,这里主要分析曹操与刘备,顺带分析孙权(因为孙权是守成性的人才);刘备与曹操,两人的创业风格迥异,奇怪的是两人的风格非常类似于项羽与刘邦曹操善于打仗这就决定了他的领导模式是权力集中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曹…
曹操:什么,你不服我?来,说说为什么。哈哈哈,原来如此,有道理,那就用你的计谋吧。&br&&br&刘备:有意见?待我找孔明确认一下,这事还得问问法正的意思。&br&&br&孙权:好,爱卿说的对,放手去干吧。(人走后)来人,给这小子碗里来二两砒霜,让他丫的反对我。
曹操:什么,你不服我?来,说说为什么。哈哈哈,原来如此,有道理,那就用你的计谋吧。刘备:有意见?待我找孔明确认一下,这事还得问问法正的意思。孙权:好,爱卿说的对,放手去干吧。(人走后)来人,给这小子碗里来二两砒霜,让他丫的反对我。
既然这个问题已经有沈雅涵回答了&br&我们就不要给他拖后腿了
既然这个问题已经有沈雅涵回答了我们就不要给他拖后腿了
简单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其实就是逃出许昌的汉献帝——换而言之,有一刻开始,曹操手里的献帝是假的。&br&&br&试想:刘备是皇叔,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为什么要沐浴更衣去草庐拜访一个村夫?为什么刘备绝不能让张飞动粗,要三个人一起毕恭毕敬地候着?真相只有一个:他们要见的是真的大汉天子,他们行的是朝拜天子的礼仪。再试想:为什么诸葛亮的门童为什么要对刘备说,自己记不得这么多头衔?显然,这位是天子近侍,他必须要先折煞一下外臣、军将的气焰——而这里的童子,说的更多的是声音而不是年龄。&br&&br&于是很多事情的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为什么在草庐时,诸葛亮足不出户就可以有《隆中对》的视野?因为这许多年来,他坐天下之中,观英雄成败,他看得太清楚了。为什么诸葛亮平居敢自称“卧龙”?为什么刘备临终前会对诸葛亮说,“汝可取而代之”?因为这位就是大汉天子,终究还是汉室天下……&br&&br&关键在于献帝是如何成功脱身的?脱身之后的他为什么不即刻起兵讨曹?&br&&br&显然,衣带诏是成功的。献帝——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从一开始就是杰出的策划师,他的每一滴血都没有白流。刘备接到衣带诏以后,不可能潜逃,他之所以走了,就是因为营救汉帝的计划成功了。曹操毕竟也是高手。他发现真的皇帝不见了,即刻把董承一干人等处决。这样,在许昌的天子近臣都死了,没有人知道献帝长什么样,曹操说是谁就是谁。这步棋,曹操一直很得意——只要假的天子在手,真的天子也不敢贸然出击。他后来回忆道:“外头要是知道皇帝失踪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br&&br&献帝离开了许昌。他固然很想即刻召集诸侯,以天子的名义讨曹,但这太危险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天子”,某种意义上就在许昌,一个外人突然宣称某人是天子,很可能就是袁术或者艾德·史塔克的下场。是的,在他没有实足的证据或相当的实力之前,各路诸侯都可以宣称他是冒充的,以讨伐叛贼的名义讨伐他。他需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也是“卧龙”的喻意。而献帝从来是谨慎的——这就是后世说的,“诸葛从来不用险……” 现在,当务之急,他需要投奔一个可靠的人隐居起来。&br&&br&这个人当然就是刘表。&br&&br&一则他也是汉室宗亲,再则襄阳毕竟离许昌很近,免去许多周折——事实上,他随时准备着杀回许昌。当然,这件事应该只有刘表、刘备、水镜先生、徐庶、黄承彦等很少人知道。于是,黄承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献帝,从而巩固荆州集团与献帝之间的合作。而刘备也不惜千山万水,来投奔刘表。一个以南阳为中心的集团就形成了。从这一天起,刘协字伯和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诸葛亮字孔明,他的荆州团队精心为他打造的身份。&br&&br&刘备劝刘表偷袭许。事实上,这是汉献帝的战略安排。&br&&br&献帝回到了许都就可以恢复自己的真正身份,召集天下诸侯。以刘关张之勇,统刘荆州之兵,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不幸的是,刘表有他自己的算盘。献帝一旦起兵攻许,最后还是他的荆州军与曹操血拼。而知道真相眼泪掉下来的曹操也会把他当做头号敌人。无论最终胜负如何,刘表只是鹬蚌中的一个,而得利的恐怕是刘备或其他诸侯。刘表不愿意冒险,他决定观望。天子是他手中的奇货,他希望在对他更有利的时候撒出去。&br&&br&刘表的举动让汉献帝大失所望。这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只是南阳一届隐士,他必须更进一步,获得一个真正的决策者的身份,投身到这个权力的世界中。&br&&br&三顾茅庐其实是汉献帝和刘备之间的往返磋商。&br&&br&经过三轮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刘备给汉献帝军师的身份,汉献帝从此掌握刘备集团的决策权——甚至刘备很多时候都要服从他的指挥——显然,这会让不了解内情的关张很不满。但汉献帝为此做出了重大让步:他将放弃刘协字伯和的身份,从此诸葛亮字孔明就是他唯一的身份!这意味着,最终继承大汉天子的,将是刘备的后裔,而他,终究是要向刘备下跪的。献帝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为了大汉天下, 这又算得了什么!&br&&br&这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插曲。徐庶的母亲是颍川人,一开始就是汉献帝身边的人,从许昌一直护送献帝到南阳。但曹操的特工抓住了她,掌握了关键线索,开始严刑逼供。这个时候徐庶就只能离开刘备,去许昌处理这次危机。所以徐庶临别的时候说得很隐晦,他说他现在方寸乱了——是的,不止他,整个计划的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喉咙口。好在,徐庶出色地处理了这件事。徐母自尽。曹操失去了关键证人,只能设法控制住徐庶。这个过程中,挫败让曹操动了杀心,于是他打算大军南下,擒住诸葛——一切自然水落石出。&br&&br&于是,改变身份之后的汉献帝终于可以於曹操对决了。他首先火烧博望新野,出了一口恶气,然后,依据他的战略规划,就要联络东吴。这时,他真正担心的事终于被摆到了他的面前:他其实没见过诸葛瑾!虽然他和他的团队早有准备,当一旦当面对质,难免尴尬。所以《三国演义》说:&br&&br&&blockquote&瑾曰:“贤弟既到江东, 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blockquote&&br&这都是面上的话。诸葛瑾其实说的是:“你谁呀!”献帝说:“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你先兜着……我们慢点聊。”现在,整过过程中牵线搭桥的就是鲁肃。在鲁肃等人的牵线搭桥下,孙刘联盟,大破曹军。而诸葛瑾和诸葛亮这对假兄弟,也必须演下去。其实,从名字中还是可以看出破绽的:诸葛“瑾”、诸葛“均”都是斜玉旁——均字少掉的那一横是后世的传抄的遗漏,好比华雄很有可能叫叶雄,就是因为繁体字華和葉相近。显然,诸葛亮与他们不同。亮,字孔明。“孔”其实就是“非常”、“很”的意思,亮、孔明就好比后世所谓的正大光明。孔明也好,卧龙也好,这都是献帝一开始设计好的、标记自己帝王身份的线索。&br&&br&说来,鲁肃真是一个好人。他也知道,刘备势力太弱了,这个盟友没有什么价值;他也知道,周瑜有很多机会可以干掉诸葛亮,进而瓦解刘备势力。甚至,在他本来的战略规划中,东吴就是要取西川的,孙权就是要称帝的——这里根本就没有刘备的位置。但无奈他知道了内情。天性忠厚的他决定为大汉尽最后一份忠诚,他要保护诸葛亮。而周瑜,当然是斗不过卧龙的。后者是真命天子,他的血可以召唤“神龙”——无论是大雾还是东风……周郎选错了对手。很多年后,当事人都死了,孙权后来知道了其中原委,他感慨周瑜的际遇,又觉得鲁肃这家伙当时背叛了他——说的就是这件事。&br&&br&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刘备每在外作战,诸葛亮总是坐镇中军,这都是一开始约定好的。诸葛亮——也就是大汉真正的天子——会用自己的智慧,重振祖宗的基业!&br&&br&曹操这边就比较苦闷,他眼巴巴地看着天子溜走了。对于他手里的假“天子”,他一天比一天更加不敬——是的,他无须敬畏,这是他找来的冒牌货——终于荀彧都察觉出了曹操的变化。曹操也是无奈。醉了的时候,他吟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南飞的乌雀或许就是溜走的天子吧。“他终究可以依靠谁呢?”曹操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是回我这里吧。&br&&br&然而,渐渐,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是汉献帝)之间产生了裂痕。&br&&br&一个导火索是刘封事件。刘备处死了这位养子。这不能不让诸葛亮(汉献帝)担心自己的处境。如果刘备开始铲除刘氏成员,以巩固刘禅地位,那么下一个遭殃的职能是诸葛亮自己。在一段时间内,诸葛亮处境相当尴尬。但随着刘备自作主张,夷陵惨败,白帝托孤,一切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草庐协议下。大败之后的刘备,或许明白了过来:“皇上啊,你的天下,你放开手去取吧。”于是诸葛亮挥师北伐,光复本属于自己的汉室……&br&&br&他内心的苦闷只有自己知道。《出师表》中,他说了那么许多,最后却说:&br&&br&&blockquote&临表涕泣,不知所云。&/blockquote&&br&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因为他说的那些,什么布衣,什么躬耕,其实都不是真的!他也许想说,“真正懂我的人应该知道,我之前讲的那些都毫无意义——你们要像扔掉梯子一样扔掉他们。”但他连这都不能说。一切有意义的,他只有保持沉默。只有他的泪水,这是真的。&br&&br&眼看着白痴的刘禅,他固然想过恢复自己的身份。但想到当年草庐的约定,想到与刘备之间多年的羁绊,他又有所犹豫。这么多年来,他早已习惯了汉臣的身份。他多么希望自己真的是大汉的丞相啊。九泉之下,背对飘零的汉室,他可以对大汉二十三朝列祖列宗说一声:“臣尽力了!”然而,他不能够。他不只是汉臣,他是大汉第二十四位天子。“为什么偏偏是我,要肩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许多许多年后,一位异国的诗人这样唱道。&br&&br&现在,他只能步步为营。打算先攻入长安,再加十锡。等出现了五星汇聚、高祖再世的异相,再见机行事——或可以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真正复兴汉室?然而,北伐大军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刘禅却把他召了回来。余下的只有无奈……&br&&br&与诸葛亮真实身份息息相关的还有两个人:王朗,和司马懿。&br&&br&作为文武全才,王朗当然有自信拿下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但诸葛亮不是普通人,他是大汉天子!他正义凛然的一刹那,老臣王朗全都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一场舌战,是大汉天子在三军阵前训斥自己!顿时,又是惊,又是喜,又是惧,又是羞愧,又是无措,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他落马死了,死在他曾经发誓要侍奉的天子面前,死得明白。&br&&br&还有司马懿。他追到了城楼上,诸葛亮弹了一首只有宫中才有的曲子——是出于震慑?还是要唤起世为汉臣的司马懿的良知?自幼熟悉宫廷乐律的司马懿,瞬间就明白了坊间谣传是真的!他选择退兵。也不知道是因为他内心深处身为汉臣的悸动,还是因为他开始下一盘很大的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后来西晋篡魏之前,首先选择灭蜀,就是想获得诸葛后人,汉室正统,作为可能的一张牌来打。所以,邓艾在杀害诸葛瞻父子之后立刻被做掉了——他哪里知道水有多深;而钟会从姜维那里得知真相之后,也打算自己动手,不幸变成了一出闹剧。这些都是后话了。当然,最后司马氏放弃了诸葛身份的手牌,选择让这件事消失在历史之中。&br&&br&当然,早先获得了徐庶的曹魏渐渐地也了解了其中隐情,只是将计就计而已。他们并不需要真的献帝,只需要一个人来表演献帝,来完成各种仪式,尤其是最后的禅让。曹操一开始就安排好了。诸葛亮死了以后,假献帝也没有了价值,自然被做掉了。史学家非常隐晦地记载了其中的关系:所以献帝的出身年和诸葛亮也是一样的——对,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生卒年是一样的。&br&&br&说到这里,似乎还有一丝悬念:&br&&br&诸葛瑾的亲弟弟,诸葛均的亲哥哥,这个人真实存在么?献帝使用了他的身份以后,他到哪里去了?他本来叫什么名字呢?我想,这恐怕就文献不足征了。我倾向于这种理解:这个人原先是存在的。他之后使用了一个化名,叫朱士行。朱士,就是诸葛家族之士的意思;行,就是走了。文献中的朱士行极有可能是真正的诸葛瑾之弟,诸葛均之兄。他去哪里了呢?他出家了。所以,名字里的“行”,也许就是对梵文Tathāgata的一种解读,那样得去了(tathā-gata)——虽然后世习惯理解成那样来了(tathā-āgata),也即如来。无论如何,朱士行是有记载的汉地第一位受比丘戒的出家人。想来他的内心也有许多的凄苦,或许他早已找到了解脱?他的事迹也成为汉地佛教的一个新的开始。&br&&br&当然,这只是猜测了。&br&&br&整个蜀汉,为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建立完整的史官制度。太多往事随风散去,幸而,终有一些蛛丝马迹,长存在史料之中,穿梭在评话与戏剧之间,最终通过罗贯中的笔,汇聚到了《三国演义》之中。有一天,一定有人会找到这些真相。不!自始至终,都有人坚守着真相,坚守着这大汉的秘密。他们,是汉的意志的继承者——譬如,他们中的一个人,我们在电视上早就见过了。&br&&br&而我,真的遇到过一位。十年前,我流落交州,招贤馆里就有一位和我投缘的在野武将。他自云姓胡,名说之(读为“悦之”,博君一笑的意思),号八道山人,大汉宿将胡车儿之后。有一天深夜,说起献帝在许昌的际遇,我痛哭流涕,不能自持。他有所不忍,就把这个故事交给了我。他说,本来,这事只有在“乙未”之年才能讲与人听——“以”(“乙”)成大汉“未”竟之事业。他还对我说,这个故事认真想下去是很恐怖的,因为他时刻提醒我们这样一件事:“许多时候,我们自以为读了许多史料,勾稽系联了许多史实,解释了一些前人不能解释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一开始就是错的——完完全全就是错的。明白通达的人,见之放声大笑;但陷入其中的人,终其一生或许都不能自拔——转眼间,书册已黄,鬓发已白,他的一生就这样毁了。这是读历史的可怕之处。少年,你细细体会吧。”&br&&br&&br&&ul&&li&&b&个人转载请分享知乎日报链接。&/b&&/li&&li&&b&商业转载请私信我。&/b&&/li&&li&&b&哪位有视频化意愿,随时与我联络!&/b&&/li&&/ul&
简单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其实就是逃出许昌的汉献帝——换而言之,有一刻开始,曹操手里的献帝是假的。试想:刘备是皇叔,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为什么要沐浴更衣去草庐拜访一个村夫?为什么刘备绝不能让张飞动粗,要三个人一起毕恭毕敬地候着?真相…
谢邀。&br&&br&罗贯中描述姜维文能运筹帷幄、武能上阵单挑,文武全才,是这么安排戏份的:&br&&b&识破诸葛亮计策,然后单挑赵云,还用计策袭了诸葛亮的营。&/b&&br&之后历代三国游戏,他是少见的武力、智力双90的了。&br&&br&&b&但是,其实《三国演义》隐藏着两个真正文武全才的怪物。&/b&&br&&blockquote&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 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b&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 &/b&&b&懿随后赶来。&/b&&/blockquote&&br&张郃死后,魏延已是当时三国第一猛将了。司马懿居然挺枪去战?还真打了几个回合?&b&如果司马懿武力不济,魏延早就一刀斩了,何必还诈败,说明确实战司马懿不下啊!&/b&&br&魏延拨马而走,司马懿还敢追?要知道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谨慎小心,若对自己武力没有十足的信心,可不敢啊。&br&&br&但更伟大的是这位:&br&&blockquote&朗遂引兵会合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b&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b&,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b&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b&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b&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b&&b&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b&,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blockquote&&br&&b&王朗,王司徒。&/b&&br&&b&拍马舞刀,大战东吴三大猛将之一太史慈(另两位是周泰和甘宁)。货真价实的单挑。&/b&&br&&b&而且还“互相鏖战”,那是打了一会儿的。&/b&&br&周瑜与程普夹击,王朗才寡不敌众而去。&b&可见勇猛如太史慈,也无法把王司徒怎么地。&/b&&br&王司徒不止是经史精通、能生儿子(王肃)、善养孙女(王元姬),刀法也了得。跟太史慈打居然不败,游戏里不给他80+的武力,不能够啊!&br&&br&&b&三十年后祁山相见,如果不是出于礼貌,王司徒早就拍马舞刀冲过去,活捉诸葛亮了!&/b&&br&&img src=&/6be6aa0e5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6be6aa0e5_r.jpg&&
谢邀。罗贯中描述姜维文能运筹帷幄、武能上阵单挑,文武全才,是这么安排戏份的:识破诸葛亮计策,然后单挑赵云,还用计策袭了诸葛亮的营。之后历代三国游戏,他是少见的武力、智力双90的了。但是,其实《三国演义》隐藏着两个真正文武全才的怪物。魏延在谷…
关公死于赤兔马的年迈。&br&&br&马在5—10岁期间适合作为战马使用。过了这个年龄段就没有什么速度和爆发力可言了。&br&&br&而赤兔马从&b&公元189年首次出现,到公元220年关公败走麦城,活跃了30多年。这几乎相当于一个120岁的老人还在参加马拉松。&/b&&br&&br&在《三国演义》中,董卓将赤兔马赠与吕布发生在&b&公元189年&/b&,可见赤兔马当时已可上战场,年龄姑且算做&b&5岁&/b&,开启了赤兔马的“吕布时代”。也正是这一时期,赤兔马经历了三英战吕布、李傕郭汜之乱、兖州徐州之战等高强度、大规模的战斗,直到&b&公元198年&/b&吕布被擒,共度过了9年的时光。&br&&br&关羽乘赤兔马斩杀颜良发生在&b&公元200年&/b&,那时赤兔马&b&15岁&/b&左右,正式进入“关羽时代前期”。虽然马到中年,但脚力还是不错的。此后赤兔马一直活跃,“关公马快”成为关羽开挂最合理的解释:&br&&br&“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b&关公赤兔马快&/b&,早已跑面前,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br&&br&“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b&关公马快&/b&,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br&&br&“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b&关公马快&/b&,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br&&br&一直到赤壁之战,赤兔马还在故人曹操面前露了一脸。不过那时已是&b&公元208年&/b&了,赤兔马已有近&b&25岁&/b&的高龄:&br&&br&“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b&跨赤兔马&/b&,截住去路。”&br&&br&赤壁之战后,赤兔马逐渐进入“关羽时代后期”,很少再露面。但字里行间多少能看到赤兔马年迈体衰的征兆:&br&&br&“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b&云长赶来&/b&。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b&云长又赶&/b&,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b&放心赶来&/b&。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br&&br&黄忠好整以暇地拈弓搭箭射了三次,关羽居然没赶上!想当年颜良连说一句话的功夫都没有,文丑刚转身就被追上。赤兔的体能下降可见一斑。赤壁之后,赤兔马再也没有赶上过任何人:&br&&br&“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没赶上,被射中)。”——公元219年,赤兔马35岁左右&br&&br&“拍马舞刀,直取蒋钦。不三合,钦败走。&b&关公提刀追杀二十余里&/b&。”——公元220年,赤兔马36岁&br&&br&在关公败走麦城之际,赤兔马已经连普通战马都赶不上了。“&b&提刀追杀二十余里”&/b&这种景象根本是无法想象的,可见赤兔马已经相当不堪用了。果不其然,关公最终被绊马索绊倒受俘,赤兔马绝食而死:&br&&br&“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br&&br&一匹老马骑了十几年,关公就死在了糊涂上。&br&&br&(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公死于赤兔马的年迈。马在5—10岁期间适合作为战马使用。过了这个年龄段就没有什么速度和爆发力可言了。而赤兔马从公元189年首次出现,到公元220年关公败走麦城,活跃了30多年。这几乎相当于一个120岁的老人还在参加马拉松。在《三国演义》中,董卓将赤兔…
来自子话题:
很多答案都只说周瑜多么高光伟正,而脱离了诗词的范畴。&br&&br&周瑜在诗词中出现,本质是诗词的用典。&br&某个典故用得多,一般来说,是这个典故成了某种感情/看法/形像的代名词。&br&并不一定是因为怀念喜欢等缘故。&br&&br&”贾生”“贾谊”“贾长沙”等加起来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不比“周郎”低。&br&贾谊,他在诗词中是作为怀才不遇的典型。&br&并不是因为他多么高光伟正,人们多喜欢他。&br&&br&“刘郎”在诗词中出现得也不少。&br&“刘郎”有时是指刘禹锡,也有可能是指刘晨。&br&刘禹锡还好,有一定知名度,也是历史上的真人。&br&刘晨呢,一点都不高光伟正,既不帅,也不有为,就是个普通农民,还不一定真的存在,他的知名度,至少在当代人的心中知名度非常低,他出现在诗词中大多都因为天台山的传说,那些诗词要用天台山的典故。&br&即使是在天台山那个传说里,也是有两个男主角的,除了刘晨,还有阮肇,刘晨也没长得比阮肇帅,但是阮肇在诗词中出现的次数比刘晨就少了很多很多,估计是刘晨沾了“刘”字是个平声字的光。&br&&br&周瑜在诗词中被提及,一是作为年青有为美男子的代名词,二是作为识音律的典型。
很多答案都只说周瑜多么高光伟正,而脱离了诗词的范畴。周瑜在诗词中出现,本质是诗词的用典。某个典故用得多,一般来说,是这个典故成了某种感情/看法/形像的代名词。并不一定是因为怀念喜欢等缘故。”贾生”“贾谊”“贾长沙”等加起来在诗词中出现的频…
&b&我要为题主抱不平了,有些答主强行【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要强行之前,首先得自己调查清楚啊,比如这位答主就质疑【周郎】被提到的频率真的高么?&img src=&/256caccf0dd1d_b.pn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256caccf0dd1d_r.png&&&/b&&br&&br&&b&我简单在【诗词名句网】搜索了下,此处资源虽然不是很全。然而诗词句中含有【周郎】字样的一共有225处。虽然【周郎】不全是指周瑜,有的地方确实是指姓周的某男子。然而,粗略估算了下,确定指代【周瑜】的大约有200处,不可谓频率不高啊!&/b&&img src=&/57f3e9898bfb74d48dfacf_b.png& data-rawwidth=&691&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1& data-original=&/57f3e9898bfb74d48dfacf_r.png&&&img src=&/d8a17eeeff798_b.pn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d8a17eeeff798_r.png&&&img src=&/46cf56aca31fa3bea72f93bfc9b46de2_b.pn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46cf56aca31fa3bea72f93bfc9b46de2_r.png&&&img src=&/489a92c2f76bd3a9f2f986_b.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489a92c2f76bd3a9f2f986_r.png&&&img src=&/db52d977b038_b.pn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db52d977b038_r.png&&&img src=&/635e2acf06c0de441a83_b.pn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635e2acf06c0de441a83_r.png&&&img src=&/e0c8d54016eac079fe3d18eceab748a7_b.pn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e0c8d54016eac079fe3d18eceab748a7_r.png&&&img src=&/f6ac8dea24b788bcb53f17419f7adff5_b.pn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f6ac8dea24b788bcb53f17419f7adff5_r.png&&&img src=&/0c568f0bae39dddb27d1c87dca7bc190_b.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0c568f0bae39dddb27d1c87dca7bc190_r.png&&&img src=&/df0adeb66ad_b.pn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6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df0adeb66ad_r.png&&&img src=&/908bbbfc54b1b_b.png& data-rawwidth=&731&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1& data-original=&/908bbbfc54b1b_r.png&&&br&再看【公瑾】有39条,【周瑜】则有26条,都是说周瑜本人的。&br&&img src=&/bad78eaa6a1a4_b.pn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bad78eaa6a1a4_r.png&&&img src=&/5ff8d6ebbda8564afdd396_b.pn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5ff8d6ebbda8564afdd396_r.png&&&img src=&/d2e2e691ca4d3d7f73754c6cac2dd224_b.pn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d2e2e691ca4d3d7f73754c6cac2dd224_r.png&&&br&&br&&b&【周郎】【公瑾】【周瑜】,差不多有265处,这还是在检索不完全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这提及频率难道还不算高么?王维苏轼杜牧江总都有纪念周瑜的诗词留存。】&/b&&br&&br&&br&&b&而这位答主提到的能超过周郎的【苏小小】呢?&/b&&br&&b&&img src=&/3d1ac512bebb93_b.pn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1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3d1ac512bebb93_r.png&&标题与内容,加起来还不到30处。因为我不熟悉,至于是否有别的关键词,不知如何搜索。如果还有别的,还望评论区提醒。&/b&&br&&img src=&/c1501ec5dfaf52a7f6b0ca182b62d976_b.png&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c1501ec5dfaf52a7f6b0ca182b62d976_r.png&&&img src=&/c55dfee2b_b.png&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c55dfee2b_r.png&&经评论区知友提醒,搜素【苏小】,得结果116条,不过这肯定包括了之前的【苏小小】搜索结果,还可搜索【油壁车】【西陵】等典故,不过加上相关貌似还是超不过周郎。何况周郎我也没搜索【赤壁】:&br&&img src=&/ae6bba4b73_b.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ae6bba4b73_r.png&&&br&&img src=&/cd7ff7fea8c4a091f582_b.pn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1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cd7ff7fea8c4a091f582_r.png&&&br&&br&——————————————————————————————————&br&但我还是怀疑下,虽然周瑜在古诗词中被提到的频率却是很高,然而在三国(184-280)时期。周瑜确实是频率最高的么?比如诸葛亮呢?&br&&br&我再搜索了下,提到【孔明】的有196处(绝大多数指代诸葛亮,算185处),提到【诸葛】的有180处(至少有170处是指诸葛亮),提到【武侯】的有126处(绝大数是说诸葛亮的),提到【丞相】的有649处(粗略看了下,至少有15处),这样的话加起来有&b&500处&/b&提到诸葛亮——&b&当然因资源不全,不能因此下结论就说诸葛亮比周瑜提到的频率要高。&/b&&br&&img src=&/cc1b0ae1fe2_b.png& data-rawwidth=&692&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cc1b0ae1fe2_r.png&&&img src=&/caa81363dbdd8f3a_b.png& data-rawwidth=&693&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caa81363dbdd8f3a_r.png&&&img src=&/e4b7fd098425eef0a39fd49e4b8115b5_b.png& data-rawwidth=&692&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e4b7fd098425eef0a39fd49e4b8115b5_r.png&&&img src=&/c32b9ac1ff6_b.pn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c32b9ac1ff6_r.png&&——————————————————————————————————&br&继续题主的问题,周郎为什么频率如此之高呢?&br&1、人长得帅;&br&2、娶了美女小乔;&br&3、有孙策这样的好基友,忠义一生;&br&4、能力超群,建功立业,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奠定三分格局;(这点是最重要的)&br&5、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br&6、英年早逝,卒年不过三十六岁。&br&&br&有了1到5点,简直是人生巅峰啊,再加上三十六岁去世,多少令人惋惜。&br&如此英俊少年,还愁后世没人称赞怀念他?&br&&br&另外《三国演义》将周瑜的形象部分丑化,显得格局略小——在之前肯定也是风流倜傥,英明神武、多才多艺、年少得意、绝世英才的人生赢家形象啊!&br&&br&之后形象也差不多,只不过某些只看演义听评书的人容易误会而已。
我要为题主抱不平了,有些答主强行【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要强行之前,首先得自己调查清楚啊,比如这位答主就质疑【周郎】被提到的频率真的高么?我简单在【诗词名句网】搜索了下,此处资源虽然不是很全。然而诗词句中含有【周郎】字样的一共有225处…
&p&因为周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张国荣,流星乍现,光照万年。&/p&&br&&p&“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现在想想还有点小激动。”&/p&&p&王大锤的一句话,是古今所有男人的梦想,而真正能做到的,确实不少,周瑜算一个,可周瑜是极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不仅成就了所有男人的梦想,同时满足了所有女人的期望。&/p&&br&&p&迎娶白富美的人群里,成就一番功业的很少;&/p&&p&成就一番功业的人群里,年少得志的很少;&/p&&p&年少得志的人群里,文武双全的很少;&/p&&p&在文武双全的人群里,位高权重的很少;&/p&&p&位高权重的人群里,得君主委以举国兵权而不见疑者很少;&/p&&p&被君主信任的人群里,颜值高到被举国追星的人很少;&/p&&p&颜值高的人群里,有才风雅被写进史书的人很少,&/p&&p&你又有才又风雅,可英年早逝的人也很少……&/p&&br&&p&中华五千年,集上述英姿于一身者,只周郎一人而已。&/p&&p&可以说,周瑜就是古代的张国荣。&/p&&p&真正的芳华绝代。&/p&&br&&p&圆满,不是完美;只有残缺,才是人们心中永久的牵挂。&/p&&p&人世无常,谁人皆会老去,皆会从巅峰跌落低谷。只有周瑜,永远活在三十多岁,永远活在人生的巅峰,古今无人超越。&/p&
因为周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张国荣,流星乍现,光照万年。“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现在想想还有点小激动。”王大锤的一句话,是古今所有男人的梦想,而真正能做到的,确实不少,周瑜算一个,可周瑜是极为特殊的…
来自子话题:
&img src=&/f384c6cf249ab371e6c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384c6cf249ab371e6c6_r.jpg&&&br&&img src=&/e8cc8aaf13e42a2d0084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8cc8aaf13e42a2d0084c_r.jpg&&&br&&br&赠品:如何优雅地回复正义の凝视?&br&&img src=&/742ce7b7faa4daf496a2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42ce7b7faa4daf496a2b_r.jpg&&&br&&img src=&/4f8b2a542db5f6a53e121aa78bf6624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f8b2a542db5f6a53e121aa78bf6624b_r.jpg&&
赠品:如何优雅地回复正义の凝视?
&img src=&/fb72fd74e32afdc_b.jpg& data-rawheight=&231& data-rawwidth=&3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
来自子话题:
王朗(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br&&br&诸葛亮(扶扇拱手):“正是!”&br&&br&王朗(掏出紫金葫芦):“收!”
王朗(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诸葛亮(扶扇拱手):“正是!”王朗(掏出紫金葫芦):“收!”
其实我觉得王朗已经赢了&br&&br&诸葛村夫刚问完王朗有何面目见二十四帝,王朗马上就死掉了&br&简直不能更快&br&&br&“诸葛村夫,本司徒不但有面目去见各位先帝,还能当场证明,是你输了”&br&&br&毕竟还是要有图&img src=&/2a3e2992361fcf2e53ba9d4f5ac3c520_b.jpg& data-rawheight=&448& data-rawwidth=&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2a3e2992361fcf2e53ba9d4f5ac3c520_r.jpg&&
其实我觉得王朗已经赢了诸葛村夫刚问完王朗有何面目见二十四帝,王朗马上就死掉了简直不能更快“诸葛村夫,本司徒不但有面目去见各位先帝,还能当场证明,是你输了”毕竟还是要有图
王朗:我有你老婆的本子,还是无惨的&br&诸葛亮:我有你孙女的本子,也是无惨的还有两本&br&王朗:至少我孙女漂亮受欢迎本子多,我老婆也比你老婆好看,你不光老婆丑而且女儿没有本子更丑。我家是一代比一代强,你家是一代不如一代。&br&诸葛亮:住口
王朗:我有你老婆的本子,还是无惨的诸葛亮:我有你孙女的本子,也是无惨的还有两本王朗:至少我孙女漂亮受欢迎本子多,我老婆也比你老婆好看,你不光老婆丑而且女儿没有本子更丑。我家是一代比一代强,你家是一代不如一代。诸葛亮:住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的后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