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 6100配gtx950+GTX950带的动使命召唤12吗?

使命召唤12推荐配置:一定要大内存_易玩网
使命召唤12推荐配置:一定要大内存
使命召唤12出来了,之前就有传闻称这款游戏比较吃配置,果不其然,很多玩家第一时间上手了,结果发现根本玩不了,各种卡顿,下面易玩网小编维嘉推荐配置,记住一定要大内存!
一年一度的重磅大作《使命召唤12》已于11月6日准时到来,检验玩家们电脑配置的时候又到了。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FPS游戏,每当《使命召唤》推出新作,都会掀起一股热潮,在游戏推出之时,玩家们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电脑能玩吗?笔者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下载了60GB大小的游戏,在经历漫长的安装以及一整天的硬件测试之后,第一时间给各位交上一份可供参考的数据和配置建议。
关于《使命召唤》这部作品,想必不用过多介绍了,它是动视暴雪的招牌FPS游戏,每年十一月准时推出,横跨PC和主机全平台,每一作都保证了极高的制作质量,是玩家心目中口碑最高的神作之一。《使命召唤》近几年来分为多个系列,由Infinity Ward、SLEDgehammer Games、Treyarch等不同制作组制作,而本作正是由其主力制作组Treyarch制作,他们的作品包括《使命召唤5:世界大战》、《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以及最新推出的本作:《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可以看出,制作组在2012年完成黑色行动2之后便着手于续作的开发,因此本作的变化还是相当多的。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的故事背景设定在50年后的未来世界,地球因为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陷入了大规模的纷争之中,全球陷于战火之中,和改造人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军。作为特别小组&黑色行动&中的一名特工,主角也在一次战斗过程中受到重创,随后被改造为半机械人。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幅提升的作战能力以及使用各种超越人类的战斗技能。
本作可以选择主角性别以及外貌了
单人模式中完成任务能够获得新装备并升级技能
《使命召唤》曾以电影般的剧情设定和镜头获得如潮好评,但是近年来部分剧情难以取得突破,重心逐渐转移到多人模式之中。本作中为了增加单人游戏部分的游戏质量,增加了自定义主角和升级系统。在游戏开始之前,玩家就可以设定主角性别、形象,可以进行武器配置,每一关结束之后还会升级,获得技能点用于升级不同天赋。这样一来游戏的丰富性无疑大大增强。
游戏初步试玩体验
由于时间有限,笔者仅完成了游戏的第一个任务。《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单人游戏部分剧情向来非常出色,故事引人入胜,战斗场面和镜头表现如同电影一般艺术。在此笔者也不进行过多解说了,贴上部分截图供各位玩家参考。所有图片点击后可放大。
游戏中标题画面就已经是实时渲染的了,游戏卡不卡,其实在这里就能够知道,更改设定后也会有所体现。
在任务中仍然是包含小队作战的方式,除了玩家之外,还有队友协同战斗。
使命召唤系列在游戏场景的制作上通常比较取巧,它不会设定一个超大的场景,每个场景的大小都非常有限,同一画面中的元素并不多,通常是几座山头、几辆车就构成了一个场景。远一些的背景物体都用了比较朦胧的表现方式,也无法拉近观看。这样的做法可以达到节省硬件资源的目的。尽管制作思路已经考虑到硬件负担,然而本作对硬件性能的要求依然不低,下一部分会有详细测试。
人物是游戏中着力刻画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材质还是光影效果,都相当出色。就人物部分来说,使命召唤已经达到是当今游戏的顶级画面水准了。
相对而言,游戏中的部分物理效果较为一般,比如武器开火、爆炸等画面。不过由于使用了大量动态模糊效果,开启之后瞬间的爆炸画面在动态表现时并不会很引人注目,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也不会太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同时,游戏的环境细节制作也相当到位,地面、墙壁、车辆材质感很强,作为一款2015年底推出的游戏,这样的画面水准可以说时令人满意的,充满了诚意,绝非粗制滥造的作品可以相提并论。
之前的爆料中曾说过游戏中有一位叫Taylor的重要女性,貌美如花。然而事实上游戏中这明明是一个谢顶大叔啊,好失望,看来还是不传谣不信谣比较好。
车辆/载具已经成为FPS游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第一个序章任务中就可以登上装甲车操控炮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感觉,地方装甲车和都轻松击落。哦对,差点忘记了因为笔者是FPS苦手所以选择最低难度。
在第一个任务的最后,主角在最后关头脱离失败,惨遭机器人肢解,手脚尽断,画面相当血腥。也因此随后被安装上机械手臂和腿脚,成为了一名半机械人战士,也由此获得了诸多新技能。更多游戏乐趣,还要由玩家亲自体验,笔者的试玩到此结束。因为时间有限,后边还有大量的硬件性能测试部分,这也是玩家最为关心的部分。
硬件性能测试
最后进行的是硬件测试。笔者的测试平台如下:
这套测试平台基本配备包括Core i7-4790K处理器,4核心8线程,最高频率4.4GHz,配备了2条8GBDDR3内存,系统盘为固态硬盘,游戏则安装在机械硬盘中。驱动程序N卡为最新版本的ForceWare 358.87,已经为使命召唤12优化,并且加入到GeForce Experience中,可以进行自动优化设定。而A卡方面最新驱动程序为催化剂15.11Beta,于11月5日更新,也为使命召唤12进行了优化。
在这次测试中,我们进行了GTX 980 Ti、GTX 980、GTX 970、GTX 960 4G/2G、GTX 950、Radeon R9-nano、Radeon R9-390 8G、Radeon R9-380共九款显卡,i7/i5/i3三款CPU,以及16GB/8GB两种不同内存容量。最后的测试成绩都在下边一张表格中:
下边是这次测试的详细分析:
游戏画面设置方面,使用了分辨率,所有效果设置为最高。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微星Afer Burner显示硬件使用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中GTX 980 Ti的显存使用量最高时达到了6GB,而此时内存使用量也高达9GB。而在系统内存由16GB改为8GB时,最低帧数由56帧下降到了24帧,由此可见,6GB显存哪怕在的分辨率下也是不足够的,在游戏进行场景转换的时候,需要载入大量贴图从而使帧数下降。而使用4GB显存的显卡时,内存占用量则达到了12GB,同样验证了这一结论。也就是说,哪怕你有6GB显存容量也不够用,16GB的内存是必要的。
那么,是不是显存容量是唯一的要求指标呢?答案并非如此。我们看到同样4GB显存的GTX 980、GTX 970、GTX 960、R9-nano和R9-380,帧数表现都不尽相同。这其中只有GTX 980的最低帧数达到了50帧,其他显卡都低于20。也就是说,其中R9-nano和GTX 970的平均帧数都超过50,但是最低帧数都不理想,测试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了卡顿。而GTX 960甚至出现了超过一秒的卡顿情况,在搭配8GB内存时,GTX 960卡顿超过2秒。这其中GTX 960和R9-380明显是核心性能不足,平均帧数勉强超过40,而GTX 970则是显存不足的现象,它的显存使用量在超过3.5GB之后会严重下降,在使命召唤12中表现非常明显。而R9-nano同样是4GB HBM显存,平均帧数超过60,但是它的显存效率依然存在问题,最低帧数只有16。在测试过程中,曾对8GB显存的R9-390寄予厚望,然而这块卡在进入游戏后随即黑屏死机,无法完成测试,由于时间原因无法找出原因,略有遗憾。最后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GTX 960 2G版的平均帧数虽然低于4G版,但是最低帧数反而超过了GTX 970和960 4G,达到了两位数,这大概是由于显存过低而系统一直使用内存,没有了突然的转换过程,反而没有了帧数突然大幅降低的卡顿现象。不过这也没什么用,毕竟全程只有20多帧,与其说没有卡顿,倒不如说一直都在卡。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在游戏过程中完全避免卡顿现象,推荐使用GTX 980或更高的显卡。
在CPU的测试部分,i5的同频率性能表现超过了i7,说明本作是用不到超线程技术的。而i3的话,CPU性能就严重不足了,平均帧数大幅下滑,但是并没有出现突然卡顿。证明了游戏中的卡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显卡造成的。而CPU方面,自然是推荐i5或i7了,i3已经无法满足高画质下的游戏要求。
最高/最低画质细节对比
最高/最低画质画面对比(点击可放大)
最高/最低画质画面对比(点击可放大)
那么,是不是必须要i5、GTX 980这样的配置才能玩呢?对于最高画质来说确实如此,但是低配置玩家可以适当降低游戏效果来获得流畅的帧数。在最低画面设置下,i3+GTX 950+8GB内存也可以体验游戏,只不过画面惨一些。而在低画质下,增加到16GB内存对于性能的影响也较小。
综上所述,笔者推荐高配置玩家使用Core i5处理器+GTX 980显卡+16GB内存,低配置玩家使用Corei3处理器+GTX 950显卡+8GB内存即可。
文章来自网络,系转载,不代表网站个人观点。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热门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休闲益智
类别:动作冒险
类别:休闲益智
3537次下载
2688次下载
2201次下载
2009次下载
1999次下载
1672次下载
1510次下载
最新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动作冒险
类别:动作冒险
类别:角色扮演gtx950m的显卡能玩使命召唤12吗_百度知道
gtx950m的显卡能玩使命召唤12吗
od12是目前最烧配置的游戏之一,特效必须全低,没错,是必须,950m想要能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显卡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可以 但是效果全开就不怎么流畅了 建议买个外星人
自己去找12的最低配置匹配
起码970m才能玩
应该可以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3 6100 gtx97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