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拳学网站是什么东西,这东西能打架吗?网上练这个拳的看起来怎么像神经

学习笔记(6)——绝世武功:独家爆料:练习内家拳真功你必须知道的东西
老师原博地址:&&(&13:38:23)&
此文仅献给痴迷却不知“武”为何物的洗练者!
一."松"是练内家拳劲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二."意"是内家拳劲必须的东西,最重要的练法,缺"意"就是单纯的力量的训练.此为"学拳容易改拳难",谨记!
三."丹田"是代号而已,不可执迷不悟!确切说,是“古人在未知神经系统,屈伸肌之前一种模糊的粗浅认识而
&&&&做出的一种模糊的定位名称”,其本质只是交感神经支配屈伸肌群的能力而已,能力越大,我们就说丹田
&&&&越足,当然这只是它的主要方面,也还包括肌肉本身的力量能力,望习武者深思!
四."阴阳"也是代号而已.最起码功夫初期是这样的,确切说对武者是指身体肌肉的两面性,我们人体所有动作
&&&&的产生就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或伸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譬如,握拳的动作,本身是掌心的主动肌收
&&&&缩(阴),掌背的伸张肌伸展(阳),在同时作用骨骼而产生握拳的这个结果.可是,人类的成长却退化了辅助
&&&&方的主动,大力加强了主动方的作用,于是,神经系统也慢慢削弱了对辅助肌的细致支配,以获得一种适合
&&&&人类进化的单向的独特省力运动方式,可是,这就是我们内家功夫的天敌,即为阴阳不均!
五,所谓"圆",最初,就是神经系统支配两面肌肉的能力,重新增强与扩大达到"收"与"展"平衡,自然自如的
&&&真我状态,以期更加协调省力,无论传导出击平衡达到最佳,此为"圆"的建立,当然,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
&&&也是功力的组成关键.
六,"松沉"是肌肉收缩扩张时神经感知系统所带来的感知觉,是人体感知自己异与常态后所传达的一种自我
&&&&相状,"沉"只是感觉,只是肌肉参与运动数量增多的关系,因为理论上它未曾增加也未曾减少,当然有细微
&&&&的改变,相应,速度与力量在肌肉更多参与的基础上更加增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七,神经,肌肉,骨骼,,,,生理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必然的,无我相,即为脱胎换骨,最后自然而然,出手即为招,当
&&&然,这还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强化过程!!!!
&&&给我加精哦,我会道破天机!!!!!!!
这篇文章真的应该背过才好,字字千金。
回复摘抄:
建议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把它背诵下来&<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6-14&&00:33
回复&:哈哈,看来体会不浅。恭喜,祝有成。(&&07:04)
再看看,能看进去了。老师已经泄露天机啊:)撇开代号,最终是要练出个协调、平衡,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无我相,水到渠成。
回复&:这是开端,明白这个很不容易,有几个能在身体上知道呢,都说,打拳要明理,老师一说,都不屑说:我知道。其实,糊涂着呢,,,,,,
过些日子,你再看我的这些留言与博文,自己可能会“笑”的一塌糊涂。事情就是这样,山都是山,为何总是爬了这座再爬那座?可见区别还是有的。风景也不一样。(&&14:28)
先生,由于没机会学套路,只能走走八卦掌的转圈定式掌,感觉所谓意守丹田,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把整个人的重心摆在丹田位置,不管怎样动,手足身体动作位置怎样变化,而人的重心位置始终在丹田附近的不变
回复&:恩,笼统的说是这样的,超于这个界限的有许多,我曾经看过孙禄堂先生关于重心表演的故事,那就是极致哦。难于上青天。(&&06:02)
&&&&练拳、反思、调整,从头重读老师文章,刚看到这篇《独家爆料:练习内家拳真功你必须知道的东西》,老师在"吆喝"独家爆料,在"迎合"现在的眼球,但这可是剥去华丽外衣内家不传之秘啊!
&&&&以意克服那些习惯了的习惯,自找不自在,激活那些被动,个中滋味,真是艰难而艰涩。
&回复&:恩,好。(&&06:51)
这些天一直在看老师您的文章,这次是看的第二遍,对“意”和“阴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由其是“意”。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意拳都带着“意”,六合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也都强调着“意”的重要性,而我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也百思不得其解,只知道外三合,现在看练外三合可以让身体有更好的一个整体性与协调性,而这些却通过其他的运动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的,而内家武术之所以和运动不同,就是在其中加入了“意”,让自身的思想、念想或者说神经系统主动的参与机体的运动,在意念参与下的机体阴与阳、内与外的主动运动,通过此种主动训练最终达到内外三合的六合状态。对于“意”的练习我突发奇想有个小小的体会:小的时候经常看到香港的一些赌王的影视剧,电影中描述赌王听觉过人时会看到赌王的耳朵会动,小时候看到很好奇认为自己的耳朵也会动多cool呀,但是发现自己的不会动,听老爸说是因为人耳朵周围的肌肉退化了所以很少有人会动耳朵(有天生会动的)。但是我不甘心,开始自己练习动耳朵,练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办法可以动耳朵四个字:挤眉弄眼。呵呵,因为电影中没见着挤眉弄眼的赌神再一个这种动法实在不美观,我就在练的过程中主动的通过意念在挤眉弄眼时尽量保持眼镜不动而只动耳朵,谁知我最后还练成啦,现在我的耳朵自己就会动^_^!
看起来这件事情和内家拳练习没关系,但是我觉得思想、意念在肌肉神经锻炼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对于练习是很有帮助的,我想这也就是“意”的作用吧。看来我之前把内家拳当外家拳练了。马上改正!<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7-13&&11:34
回复&:很有趣的做法,把它扩展开来,就是真意,我不是说过么,真功有了,学什么像什么,都惟妙惟肖,学表演的都知道用情去演绎,老师说:用心,要用心。此为真意,舞蹈也是说:用心跳,我们说那个人心不在心上,言不由衷,此为真意,我们说做人表里不一,此为真意,用心作画,写字,画如其人,此为真意,此为明心见性,心是什么?是水,无色,无味,无上无下,无多,无少,无恶,无善,,,,,放在那里就是那里,水有甜,有苦,有秽有洁,有凉有热,有红有黑,,,,,此为世间,真水无香,此为真意。出淤泥而不染,此为大隐于市。修吧,从世道中走出来方为真修。出家乃是真躲,躲不掉的。五岁以后的记忆永远不会抹去。此为真意。怎么办?事来则应,逝去则无,此为真意。说不完,说不完哦。(&&12:04)
"学拳容易改拳难"
原来如此----改拳改的是意而不是拳架
"意"是内家拳习练的中心<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7-26&&16:49
回复&:这句话应该是,错误的锻炼造就了错误的运动机制,而身体机制的最大发挥,就在错误的机制下形成了桎梏,于是在行动的时候,禁锢也正在开始。不是没有力量,而是力量被自己吃掉了哦。要改正这种恼人的禁锢,只有重生,此为我理解的“涅槃”的一个部分。意要改,架子也要改,因为他们本就是一起的,没有人能够把它分别开,除非成了病态。不再能够支配它。若是病态未入膏肓,他们还是可以很和谐的动起来哦,只是,难易程度大小有别罢了。祝好。(&&23:07)
学了老师博文,明确了内家拳就是在常人不知不觉的动加上主动的‘意’.还有不甚明白,同是意,魏树人先生二十二式的意很突出,我还是练不出内家的感觉,是我个人原因?老师能给个释疑吗?谢谢!&<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10-2&&18:38
回复&:要是猜得不错的话,你在那个似有似无的坎上咣当,缺个烟袋锅子点一下子。不然,总是不开窍。
既然你看出来魏先生与你不一样,那就赶紧划船过去哦,没有什么可以释疑的啊,只有加紧练。加油。(&&11:51)
前后、左右、上下,两两相对。松也是这样,找到了“紧”,可能就可以慢慢找到“松”。没有前,哪有后;没有左,哪有右;没有紧,哪有松?老师说,“松是练内家拳劲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是不是说,松是一种练法,更是一种结果。<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12-13&&20:34
&回复&:恩&,是这样的。(&&13:27)
缺"意"就是单纯的力量的训练.书法家创作,笔断势不断,势断意还连。有意,就有了联系,有了联系才可能有灵性;缺了意,就失去了联系,笔画如何有力也还是生硬。写楷如行,追求的是端庄而不失灵动;行拳亦如是。<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12-14&&13:06
回复&:恩,说的是,苏大娘舞剑哦,写的是草书。(&&13:24)
老师好!看了您的博文,有一事不明,请解惑;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也是功力的组成关键.看到有些练太极拳的高手他的肌肉是非常的松弛,完全没有粗壮的肌肉,我看连拿起50斤的东西可能都难。他们能技击吗?<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2-21&&21:15
回复&:不一定哦,这是人人都在疑惑的东西。自然人看到的是物质体积在眼里带来的感知,没看到微细物体体积在眼里不能觉察的世界,那个世界本质几乎一样,只是难以用眼了解哦,技击的层面是多方面综合的东西,同样的功力有的能打,有的不堪一击。(&&19:33)
给老师请安,重新读博文,把动桩练起来,看到交感神经,去查资料学习了下,总结如下,请老师指正:孙禄堂先生说练拳如亲嘴,男女接吻时,大脑基本停转,由交感神经系统管的,控制瞳孔、唾液、心跳、内脏蠕动还有很重要的肾上腺素分泌。我看过一个真实赌神的心得,他在玩牌时观察对方瞳孔的变化,西医讲交感神经脊柱关系密切。交感神经得到锻炼后,人的气质会得到升华,会沉着,冷静,有定力,很有修养。&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是不是也是个阴阳的关系呢?<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10-20&&04:17
&回复&:这是说练拳的心法状态,打坐也是这样的,有人直绷绷的坐着,这样子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一“亲嘴”意思就来了。(&&07:03)
我的理解:
一、松:内家拳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是形松而意紧。
二、意是内家拳的灵魂,是阴,练阴就是练意。
三、丹田就是神经系统,就是意。
四、阴阳就好像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动静......“是个代号而已”。
五、圆就是意=力。
六、“松沉”是我们人体所感受到的参与运动的肌肉数量的变化。
七、“无我相,即为脱胎换骨”。什么是“无我相”?这样才能做到“无我相”?好想“脱胎换骨”哦!!!
回复&:阴阳是互为转换的称谓,今天是明天不一定是哦。丹田是丹田,不是神经系统的专称,也不是意。意不是阴,一般是为了练阴而起意,何谓阴:阴者,弱也,强者对面有此谓。圆不是意,与意有联系,圆也不等于力,是极致身体的灵动显示,力也只是它的一种行为显示罢了。(&&06:30)
通过训练,达到神经系统的快速感知、细微支配、最佳平衡……也就是说:通过训练,使阴阳平衡些,再平衡些……得道者才能趋向极致(这么说有问题吗?)<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6-15&&13:41
回复&:自身平衡是整体如铸,一动为阴阳平衡,互为是关键,外力平衡是随遇而安。这是处事也是拳学、(&&10:21)
在学练爷爷功法前,我学太圾,知道从无极始的道理,于是就特别注重站无极桩。站桩时就松站着,但可能是自己不得要领,站了五个月也没站出松沉的感觉。"松"在我来说是没入门。
直到上个月看到了爷爷的博客并开始学练爷爷的动桩,开始时只能按爷爷的动桩规矩做做样子,但练了一周后在练腕缠丝和练套路时有了丹田的感觉,手的开合能在丹田带动下完成。当然这些是我自己的感觉,也可能有前面站桩的作用在里面,但确实是爷爷的功法帮我快速找到了这些感觉。
我最新的体会与变化写在我的博客里了,请爷爷移步指教。已不再练套路和站桩了。<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12-13&&19:11
回复&:站桩要知道怎样利用地球的引力是个大问题,因为重力的作用,知自己的支撑,激活睡着的机体,增加自己的整体集合能力,所以,站位高低,两脚的角度,以及上身的姿势,都有极其重要的规则要依守哦,要从高到低,要从外撇到平直,慢慢过渡,加油。(&&15:18)
“意”什么是意,如何练?不明白。没来老师这里之前,我一直认为意就是意念,从没深入的想过这个问题。介个以前两天打渔三天筛网的养身功经验,武学的意,应该是静下来后想动的那个念头,是在无意识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意识,是体内气机发动后催生的念头,然后才是有意识导引那个念头,形成“意”。
&&&故得“意”的完全表述为:静或松后--气机发动(或者叫长久没运动的肌肉神经开始被感知)--催生动的念头--然后才是有意识导引那个念头继续----就形成绵绵不绝的意。
&&&&不知理解得对不对,现写下再说,改天问老师。也请同学给予指正。<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7-17&&00:01
回复&:先有感知觉,你感知到肚子,“观住”到肚子,发信号,叫肚子从上往下抻一下,此为意领形合。(&&07:41)
&回复&:意领形合!妙哦,看来我对意的理解还是太单向了,应该从意领形合、以及气催意形两方面来体会练习武学的“意”。谢谢爷爷师傅(&&10:17)
回复&:气怎么催?你不催,气就不动了么?(&&09:25)
&&&&昨晚练完混元桩后躺在床上,一直带着松和意的暗示直到睡着,今早起来,在”大蹲“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认识到什么是武学中的“意”了,现留在这里,供大家一起参详。不正之处望指正。
&&&武学中的意,应该就像大小便的感觉和意识参与控制的过程。正常人在没有自然生发出大小便的意(尿意屎意)前,无论你的意识如何作意,是不会真有尿屎排泄,即使有排泄,那也是很不爽的事情,那个“尿屎意”是断点不连续的,且对身体有害无益。而当真的“尿屎意”生发出来的时候,我们顺着这个意,有意识的参与,那么整个过程就会变得连绵不觉惬意非常。并且像我们男孩子小时候在尿的时候,还可控制得非常自如(真尿意与意识有意的控制,可喷上房顶!)。
&&&&&故,个人确信,尿意屎意与武学的“意”同构。唯一不同的是,武学的意,是在静、松后,气机生发(同构于屎尿成),然后产生自然而然的“动意”,这个自发的“动意”加上意识有意的参与,就形成“意”,此意才会绵绵不绝,练到纯熟时,就可像儿时喷房顶那样收发自如了。所以对初学者而言,应该将先辈说的“意到气到劲到”,改为“气到意到劲到”。当然练到有气了(用老师的话说园了的时候),就应该是“意到气到劲到”。
&&&&&&要体会到“意”的境界,还是按老师说的按部就班,把基础搞好,按规范来作,对意(包括呼吸)我们先不要强求。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000 mso-font-kerning:1.-7-17&&09:35
&回复&:有一点道理的,可是不完全(&&08:03)
&回复&:谢谢师傅指点,在学生发此心得当天,师傅就从侧面指点我试试“意领形合的主动练意法”:给肚子发信号,意念肚子上抻下拉。这两天将此意运用于,感觉好极了,一下子就有腹式呼吸的感觉了,这个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哦。今天又对照镜子意念,明显看到肚子上部和下部一个起一个伏,样子就像是呼吸。(&&21:06)
&回复&:我是打的比方,可没叫你这样练呼吸的哦。可以发信号下拉它,注意:是下拉(&&07:08)
&回复&:哦,和呼吸无关!!!&往下拉。受教!(&&10:22)
&回复&:横膈膜下来,丹田才是真的能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了,这种情形学武的已经失传的太多了,(&&09:23)
&回复&:谢谢师傅!但愿我有缘分受教那些失传了的武学!(&&22:5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轨迹拳周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