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mbc 饥饿游戏3下?

《饥饿游戏3》曝新剧照 娜塔莉-多默阴阳头抢镜
来源:搜狐娱乐
Katniss无奈成为了13区反叛者的棋子
[相关]&|&&
  (来源:时光网)日前,狮门影业曝光了一组《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的最新剧照,剧照展现了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Katniss在13区反叛者与政府之间战争中的英雄状态。由《权力的游戏》女星娜塔莉-多默饰演的Cressida让人眼前一亮,颇有个性的阴阳头发型和墨绿色文身,让“小玫瑰”看起来十分霸气和英武。
  作为该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将把剧情推向高潮。故事不再仅仅是少男少女们大逃杀的战场,而是涉及到了政权与阴谋,反抗军领袖奥玛-柯茵(朱丽安-摩尔 饰)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本被彻底消灭的第十三区,居然再度出现。为了推翻总统雪诺的暴行,反抗军打算利用Katniss作为棋子,任意操控。似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这项精心策划的行动,凯特尼斯再次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中心&&
  据悉,除了上述演员外,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伍迪-哈里森、伊丽莎白-班克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杰弗里-怀特、斯坦利-图齐等众多大腕都在影片里有精彩演出。该片将于今年11月21日在北美和中国大陆同步上映。
(责任编辑:杜渐)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饥饿游戏剧情
《饥饿游戏》根据苏珊娜&柯林斯的同名青少年科幻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美国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新政权规定:管辖下的12个地区每年都必须进贡少男少女,参加一档电视直播节目&饥饿者游戏&,节目的规很简单&&杀人或者被杀。Katniss Everdeen的妹妹不幸被选中,出于保护妹妹,......
饥饿游戏精彩片段(9个)
饥饿游戏预告片(9个)
饥饿游戏剧照海报(23个)
饥饿游戏剧照(15个)
饥饿游戏海报(8个)
饥饿游戏获奖信息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吻戏(提名)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詹妮弗·劳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打斗场面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亚历山大·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卡司(提名)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男演员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2013年第70届金球奖 The 70th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电影类-最佳原创歌曲(提名)T-本恩·本内特 T-Bone Burnett|John Paul White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具突破表演(提名)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2013年第39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 The 39th Saturn Awards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提名)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英雄角色(提名)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as Katniss
2013年第39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 The 39th Saturn Awards土星奖-最佳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银幕变身伊丽莎白·班克斯 Elizabeth Banks
2012年第21届MTV电影奖 2012 MTV Movie AwardsMTV电影奖-最佳女演员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饥饿游戏精彩对白
有一个女孩我一直迷恋着。但我觉得她是直到招募时才知道我这个人。
There&s this one girl that I had a crush on forever. But I don&t think she actually recognize me until the Reaping.
你只是在做梦。
You&re just dreaming.
饥饿游戏快乐!
Happy Hunger Games.
希望好运永远眷顾你。
And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自由是有代价的。
The freedom has a cost.
我不会在这里了。你就是她的一切了。
I won&t be here anymore. You&re all she has.
不管你的感觉如何,你都要在那里保护她。
No matter what you feel, you will be there for her.
希望。它是唯一比恐惧更强烈的事情。
Hope. It is the only thing stronger than fear.
一个很大的希望是危险的。
A lot of hope is dangerous.
我不认为胜利会帮助我,因为她跟我一起来到这里。
I don&t think winnings gonna help me at all. Because she came here with me.
我应该去看你,我应该走出去到雨里。
I should&ve gone to you . I should&ve just gone out to the rain。
答应我,你不要因为我而去冒生命的危险。我不会让你这么做的。
Promise me, you&ll not gonna risk your life for me. I&m not gonna let you.
哪怕死了,我还是我自己。
Now from I gonna die,I wanna still being me.
饥饿游戏看点解读
1. 杀人游戏不残忍,爱情元素很感人
,《饥饿游戏》并没有太多血腥和残忍的镜头,对于一些杀人的场面,基本上以局部和细节很快地带过,重点放在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上。影片有几处颇令人动容,一个就是女主角和十一区的小女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小女孩却被飞刀所杀,女主角悲痛欲绝,在小女孩子的尸体周围布置满了鲜花。这一幕被电视直......播出来,十一区的人们群情激愤,开始起义。第二个则是因为游戏到最后只剩下了十二区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可他们俩已经互相爱上了对方,谁也不肯杀死谁,只能相约吃毒果自杀……这两个温情的元素,也让《饥饿游戏》少了冷血,多了温暖。
2. 90后打主线,改编自系列小说
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美国新生代女演员,1990年出生,奥斯卡史上第二年轻的影后提名者,她的演技沉稳平实,从表情的细致变化中显现出非常多的内心语言,展现出扎实的表演实力。其在《饥饿游戏》中的表现,沉静自然又具有爆发力。男主角乔什·哈切森,1992年出生,作为童星出道至今已有诸多作品,参演......的独立电影偏多,是美国青少年新偶像。
3. 改编自畅销小说,三大场景构筑充满想象力
影片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拟的时代里,世界被分成都城和另外十二个区域。数字越大的区域就越偏远,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穷困。为了平息战争并让人记住战争的创伤,都城每年都要从这十二个区域里选择十二对12岁至25岁的年轻男女,让他们互相厮杀,最后获胜的一人就可以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尽管小说已经构建出了......相当成熟的虚拟世界,但是电影怎么去呈现也是一个相当考验人的地方。
在影片中,出现了三个最主要的场景。第一个场景就是男女主角所在的边远偏僻的第12区,这里被打造成一个矿区,生活在这里的人常常被饥饿所困,人们的穿着也以白和蓝色为主,看起来和二战时期犹太人集中生活的区域非常相似;而第二个场景就是世界都城的所在地,这里充满了科幻的感觉,建筑物都是灰色的,人们生活的环境都充满了高科技,但所有人的穿着却相当中世纪,还化着大浓妆,看起来相当荒诞;最后是猎杀游戏所在地,这个地方最特别,虽然进入游戏的都是真人,但是周围所有的环境都是虚拟的,是被电脑控制的。在电脑的遥控下,树林可以着火,出现猛兽,还可以为游戏中的玩家提供药品等赞助。每一个场景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令观众惊奇之处也层出不穷。
饥饿游戏票房成绩
  在3月23日的美国午夜场中,本片票房达到1970万美元,写下美国影史非续集电影于午夜场的第一高票房(含续集电影计算的第七高票房),也是狮门(Lionsgate)电影公司史上最高的发片票房。
  《饥饿游戏》在港美两地同成票房冠军,3月23日连同3月24日的午夜场,该片在美国共收取约5.32亿港元,票房为次席《21 Jump Street》十倍,并成为历来美国非续集电影的最佳开画成绩。
  首周末三日收获高达1.55亿美元,位列三月开画票房榜、春季档开画票房榜第一位,以及影史开画票房榜第三位,仅次于《哈利波特7》(下)的1.69亿与《暗夜骑士》的1.58亿;次周末收获6110万蝉联冠军;第三周末收获3350万完成三连冠;第四周末收获2150万四连冠,成为《阿凡达》之后的美国首部票房四连冠电影。
  中国大陆首周四天收获6595万人民币,位列第一位。次周收6845万蝉联冠军,11天累计1.344亿。
饥饿游戏幕后花絮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同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余两部分别名为《燃烧的女孩Catching Fire》和《嘲笑鸟 Mockingjay》)。
  &导演加里&罗斯找来了好友、著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作为第二导演,索德伯格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拍摄完了影片的动作场面。
  & 日,在著名的电影票出售网站Fandango上,《饥饿游戏》创下了电影票预售记录,据悉,83%的电影票已经在上映前被预订一空。这个数字超过了《暮色:月食》的在2010年5月创下的预售记录。
  &除了主演影片之外,詹妮弗&劳伦斯还在影片中演唱了Rue's Lullaby。不过这首歌并没有被收录在影片的原声带内。
  &狮门电影公司原本计划邀请丹尼&艾夫曼来为影片作曲,但是由于时间的冲突,这个工作被交到了詹姆斯&纽顿&霍华德的手上。
  本片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对于左翼派、右翼派以及自由主义派的政治论据都有着不同的诠释。有评论家指出,该电影反映了当今各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对政府不信任的情绪,同时也有人认为该片在影射占领华尔街运动。
  该片已被越南政府列为禁片。
饥饿游戏原声音乐
  由Taylor Swift,The Civil Wars以及拱廊之火等歌星演唱的歌曲合集《District 12 And Beyond-The Hunger Games》
  由James Newton Howard为饥饿游戏电影创作的背景音乐合集,名为《Motion Picture-The Hunger Ga》
饥饿游戏角色解读
凯特尼斯·伊夫狄恩(詹妮弗·劳伦斯饰)
女一号,一名性格孤僻却通情达理,恩怨分明却关心他人的16岁智慧女孩。她与母亲和小妹妹——波里姆·伊夫狄恩,住在12区的夹缝平民窟。由于父亲在矿难中去世,母亲不理家事,她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阴冷,但是却仍然拥有一颗勇敢而关心他人的心,她会守护所有她所关心的人。她一个人担起照顾贫困家庭的重......任,所以学会了很多生存技能,尤其擅长射箭。在第74届饥饿游戏中,她的小妹妹波里姆被选中,凯特尼斯为了守护妹妹主动代替她参加恐怖血腥残忍的饥饿游戏。然而在游戏里,通过她的不屈的精神,智慧的行动,震撼人心的举动以及对爱情,生命,人性,胜利的正确制衡让她最终赢得了饥饿游戏,与“恋人”皮塔双双成为胜利者。然而正是因为她的倔强性格以及对凯匹特的嘲讽及反抗,成就了日后的祸根,但正是因为她,残忍的凯匹特才会被正义所征服。
詹妮弗·劳伦斯 其他作品:
皮塔·麦拉克(乔什·哈切森饰)
男一号,一名明理,柔情,拥有智慧的男孩,出生在12区比较富裕的地区,他热爱着凯特尼斯,在饥饿游戏中尽力保护她且与她结盟。为了可以活下来,在指导老师——黑密斯·阿伯纳西的建议下,与凯特尼斯配合演戏,蒙骗凯匹特,使得他与凯特尼斯都活了下来,但已“日久生情”,他对凯特尼斯的爱逐渐增大,最......后真正爱上了她,然而凯特尼斯因为盖尔的原因迟迟没有接受,在他知道凯特尼斯是在演戏时感到非常痛苦。在第三部中,凯匹特利用皮塔来蛊惑凯特尼斯以及其他区。
乔什·哈切森 其他作品:
艾菲·纯克特(伊丽莎白·班克斯饰)
凯匹特人,12区的带领者以及抽签人。
伊丽莎白·班克斯 其他作品:
黑密契·亚伯纳希(伍迪·哈里森饰)
12区的胜利者,凯特尼斯与皮塔的指导老师,嗜酒如命,萎靡不振,但是却拥有责任感,在饥饿游戏中尽量保护凯特尼斯和皮塔。他也是13区的一名内线,尽力让固执且拥有反抗心理的凯特尼斯胜利。他是13区的参谋。
伍迪·哈里森 其他作品:
盖尔·霍桑(利亚姆·海姆斯沃斯饰)
男二号,是一个聪明强壮的男孩,与皮塔一样,他也喜欢凯特尼斯,然而却从未表白且以“哥们”的形式来对待凯特尼斯,他是凯特尼斯少有可以相信的人之一。盖尔憎恨凯匹特,憎恨不平衡的法律,在第三部中,盖尔成为反抗军的带领者之一。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其他作品:
饥饿游戏演员表
詹妮弗·劳伦斯凯特尼斯·伊夫狄恩(女一号,一名性格孤僻却通情达理,恩怨分明却关心他人的16岁智慧女孩。)
乔什·哈切森皮塔·麦拉克(12区男贡品。)
伊丽莎白·班克斯艾菲·纯克特(凯匹特人,12区的带领者以及抽签人。)
伍迪·哈里森黑密契·亚伯纳希(凯特尼斯与皮塔的指导老师。)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盖尔·霍桑(凯特尼斯的倾慕者。)
没看过原著,要有说的不是的地方,原著党高抬贵手!
看清楚!我打的四星哟亲!三点八进个位!先说说观影的感受:电影开场虽然推进比较慢,但是还是简单勾勒了“饥饿游戏”存在的世界:萧条的村庄,富饶诡异的都市,负担家庭的射箭少女,两小无猜的童年玩伴,两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上层社会的选秀制度。个人觉得作为系列第一部,开场虽然显得较慢较长,但这些介绍都是.........
原著党挑剔模式全开
陀螺凡达可
注:本文挑三拣四,脑残粉玻璃心慎入。
说《饥饿游戏》是美版《大逃杀》,甚至比说《盗梦空间》是美版《红辣椒》还要不靠谱。两部电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不是同种类型,《大逃杀》的暴力血腥和人性到了《饥饿游戏》都成了软科幻,独裁统治和少女爱情,唯一的共同点只是“一群青少年被迫互相残杀”罢了。其实看过原著的人应该都很清楚,《饥饿游戏》更像是“大逃杀版”《暮.........
《饥饿游戏》为什么是饥饿游戏
去影院的路上,一个屌丝朋友约妹子去看《饥饿游戏》,妹子问:“饥饿游戏是俩人都饿着吗?”结果这妹子说对了。《饥饿游戏》是张画在沙滩上的大饼,你想吃的一切都不给你。
对于没吃晚饭的屌丝来说,这张大饼就是用来体验饥饿的。不但肚子饿,情绪也饿。就像很多起势凶猛的早泄故事一样,这部片子引起很多遐想,有人想要刺激的,有人想要政治的,有人想要反讽的,有人想.........
一点点解释 希望有帮助(看片后不甚理解的话请进 看片前慎入!)
原著党针对电影没有交代清楚的细节和人物心理来答答疑。剧透严重,建议之前没有了解过这个故事的筒子现在就绕道。有不同意见请评论,勿激动。觉得帖子赞的筒子们,动一动鼠标点一下有用,光看帖没有实际表现的话LZ我会觉得很伤心的。
1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过分突出女主:Katniss确实是一个有担当,身体素质好,野外生存技能强,坚韧不服输的女孩儿。但在原著里她作为.........
规则的意义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任何期待惊喜。但是各种俗套各种狗血还是没有抹杀电影闪亮的地方,如果没有过分解读,我想称之为人性。
让一个阴谋论者来相信人性是很难的,特别是一个结局很明显的故事。二十四个少年互相残杀,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没看过的小说的人也会知道,获胜的肯定是女主角。因为从头开始,镜头一直就是她她她,她妹妹,她家庭,她射箭,她青梅竹马,她勇敢,她s.........
史诗级小妞电影:好莱坞的一场大变革?
题记:首先我得承认,这篇文章是我自己都还没有考虑清楚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所以思维混乱在所难免。之所以这种情况下还要写这样一篇文章,还是希望抛砖引玉,能引起更专业和更有才华的人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也许电影界的大变革已经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到来了。
劳拉·穆尔维曾经在她《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里抛出这样的概念,认为银幕中女性的形象是男性凝视下的客体。随.........
真人版dota——24人混战模式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本剧就是一个真人版的dota比赛。而且该赛事历史悠久每年一次,至此已是第七十四届。游戏的前半部分对游戏规则的渲染时间很长或许是要照顾一下我们这些刚刚了解到这个比赛的观众,总的来说就是本局为24人混战模式并开启死亡模式-dm死亡后英雄不能重生,只能有一个选手获胜。24位选手需要-random随机选择英雄进行熟练热身后进入正式比赛。
但是就在一开始.........
全面解读《饥饿游戏》现象
星级:★★★
2012年初当狮门影业以4.1亿美元并购顶峰娱乐后不久,狮门CEO乔恩o费勒梅就表示,等到“暮光”的粉丝真正长大成人后,《饥饿游戏》将会接替前者成为青少年最爱的电影。狮门的预言是对的,这部7800万的中成本投资,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导演,没有高投资的非3D独立商业片,自3月23日上映以来便连创票房纪录,首日票房6700万,首周票房1.52亿,八天破2亿,十.........
用隐喻证明它不是另一部暮光之城
13个地区,意指美国建国前期的13个原殖民地,所以就是美国。
住在capitol的人们,要么不用工作,要么做脑力工作,意指社会的中上流。而其他12个地区人们意指社会的中下流,从他们的民族名字就能看得出来:矿坑族core miner就是指开矿的工人阶层。
所以1:12的设定告诉我们,社会是少数上流阶层统治大多数中下层人。
capitol人们的奇装异服竟然也被吐槽了。。。如果.........
反抗的力量
看到很多有人都这样问,把深作欣二的《大逃杀》视为经典之作的影迷,还有必要再去看《饥饿游戏》吗?
看什么电影,喜欢什么电影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本来也没必要统一口径。但是这个问题还是折射出了某种心理,即,至少从剧情上看《饥饿游戏》与《大逃杀》还是很多类似的地方,具有某种形式上的可比性。比如背景都是未来世界,少男少女们被选中成为贡品,放逐到某荒无人.........
想玩残酷又不敢决绝,置之死地还不忘狗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影片的平庸来自妥协,妥协是为讨好观众,把观众哄舒坦了才好掏他的腰包。为此一个将人性逼入绝境的极端故事,成了和谐社会的乐章。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让制片方大把银子进账,令二逼观众们迫不及待地起立鼓掌。
把大逃杀拍成了大富翁
又臭又长的世纪煎熬,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科幻、亲情和爱情戏份都是蜻蜓点水般点到即止!一块块独立可拆分的剧情目的性一目了然,不同的时间烘托不同的观影情绪,就像结尾时不可避免的狗血爱情。在这个未来世界,除了男女主角似乎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动物,反证主角是打不死的小强,爱谁死谁死吧。★★★
彻头彻尾的teen movie,怎么包装都遮挡不了那些狗血元素。没有化学反应的男女主角,整个爱情线都在讨好青少年的价值观。轻描淡写的极权主义,阶级间的镇压和反抗也是仓促了事。最有价值的地方用了最少的笔墨,可惜了一个潜在的好题材。剪辑过硬,而且这种电影用如此大规模的手持摄影实在太多余了。
弗朗索瓦张。
尽管有“风格化”的摄影(晃得太过了),对于定位青少年的电影还是不该有什么期待,跟大逃杀一比真是高下立现。游戏开始前的部分居然比游戏本身精彩,后半段我一直在玩手机。感情无铺垫就算了,随便改变规则什么的真弱爆了,我最讨厌说话不算话的人!
电影前一半看得我心情激荡,差一点就默默觉得这是我近期看的最好的电影,到了后一半简直是弱爆了版的大逃杀!情节混乱,又臭又长不知所谓,看得气死我了!
铺垫太长高潮不高,没处理好动作,未来人性社会刻画与情感三者关系成了四不像 这就是改变过于死板原作的白开水 而且还他妈走了点暮光的白痴男色路线 建议别拍续集了
掉线看电影
这片和大逃杀真的没什么关系好吧,如果你期待的是一部血浆乱撒肠肚横飞的动作片那你肯定要失望了,大逃杀刻画的的是在死亡倒计时下的人性众生相,这片侧重的是男女主角的成长过程以及对统治者的反抗,更何况在紧张的杀人游戏之余还有帅哥美女谈恋爱给你看,有啥不好的呢
前半段【楚门的世界】后半段【大逃杀】(这么比真是委屈【大逃杀】了)。刚开始的世界观展开太短,最后二十分钟落入俗套,结尾太匆忙,以至于很难回味。如果不抠科幻细节的话,还是可以的,起码杀人戏码快准狠,全片最高潮在黑女孩的【哔】(避免剧透),以及11区的暴乱。男女主爱情很无感,相当无感。
还算比较忠实原作,不过决战比较草率。感情的部分就不要强求了毕竟是个青春片来的。科幻的部分也不要强求了毕竟是个青春片来的……
Jennifer Lawrence文艺商业两手都要硬,前途无量啊... Plus,一见到 Isabelle Fuhrman我就浑身发抖...
陀螺凡达可
绝不是美版《大逃杀》,所以别拿来比,不过倒是差一点就成了“大逃杀版暮光之城”。【只要跟你评价不同的就肯定是在装逼...豆瓣流行神逻辑】
不用这个片名去好好拍一部色情大作真是可惜,但三个主角站成一排如同手机信号才是最悲剧的事儿。
饥饿游戏短评
发表于 20:14:04
发表于 00:13:13
要利用这个社会的“友善”,活下去。
发表于 00:00:52
我们的生存奋斗,就是豪富们观赏的一场游戏。对吧?
发表于 23:05:43
现代社会的隐喻,经典!
发表于 22:50:28
他们一直都是在演戏的啊。
发表于 13:34:10
你们没看2的集么?2个都活下来了。
发表于 13:29:36
这就是人性,如当初的罗马角斗士,奴隶社会。
发表于 12:37:58
从前日本有部电影,叫 大逃杀
发表于 01:22:39
看过本片的人还看了
热播电影排行榜
01480P6.102720P7.303720P8.604720P9.405480P6.706720P6.507480P7.108720P7.909720P8.510480P6.9
系统检测到您尚未安装迅雷下载软件,或不是最新版,请下载安装最新版后重试。
首次使用下载服务提示:
出于版权保护的需要,您下载的影片:
只能通过指定版本的迅雷看看播放器播放
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
需要迅雷7支持,正在为您准备迅雷7!
出于版权保护的需要,您下载的影片只能通过迅雷看看播放器(4.8版本以上)播放。
该节目已被收藏如何评价《饥饿游戏3:嘲笑鸟 (下)》?
饥饿游戏系列结束了,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例如为什么广电总菊没禁播?
按投票排序
158 个回答
说实话我不太能理解说差 甚至给不及格分的如果用一句电影里的台词来评价饥饿游戏的这个大结局 那就是Katniss, you are never disappointing.[回答这个问题的好多用这句话- - 作为首个使用者 我感到很骄傲orz]说实话 原著(也有可能由于是译制版)第三部非常boring尤其是这种领导者变坏啦 兔死狗烹啦 主角被利用啦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面前真是不够看的最要命的是几乎全都是第一人称视角 读者完全不知道Katniss不在场的事件和情境电影效果比小说好得多 不止体现在立体感和丰富度当然不少人觉得电影很多地方不忠于原著的 如果把原著的东西(尤其第三部)都搬进来 那就真是烂片了 个人认为删改做得算比较到位 对最后的大方向也是加成而不是偏离 何况编剧就是作者本人当然不可否认这部电影依然有很多缺陷 从情节的连贯性到细节处理都有一些不足 缺乏人物的介绍 没有适当的闪回 小说部分思想没有得到完全表达等等但它不失为一个好的作品 饥饿游戏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系列片 现在这样的系列片也着实不多了不知道很多人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剧情的呼应和细节的处理 而不是专注对剧情挑刺(有人提出是因为我看过原著 其实这不重要 细品一部电影 尤其是当这部电影有如此多的剧情细节而不是并没有太大卵用的拍摄细节的时候)1.说战争结束草率 不知道仗怎么就赢了的大概是最肤浅的
正如斯诺说的 他和凯特尼斯都只关注彼此 默默得利的就是朱利安·摩尔2.这个故事开始于凯特尼斯为了保护妹妹不因为参加游戏而被杀死 自愿参加游戏 而这故事终止于普利姆最终 最终 还是死了(btw Katniss的妈妈不断变坚强独立这个电影里缺乏体现)3.芬尼克原著里在第三部就没什么存在感 电影里的场面起码很好的体现出了他死的价值 这在电影的很多炮灰角色身上都是适用的 电影更加立体 还有结婚的场景与后面形成了呼应4.不知道没看过原著的人能不能准确的从最后的对话联想到最前面那个Beetee制作的诱导性炸弹(二阶爆炸) 原著中的一个设定是电影里没说清楚的 就是第二次爆炸 即炸死普利姆那次 是为了让群众对斯诺的怨恨达到顶峰5.说大表姐丑的 脸胖的 身材不好的 化妆难看的 送你们一句饥饿游戏1上映后媒体的评论 [詹妮弗·劳伦斯简直就是为嘲笑鸟这个角色而生的]另外质疑她演技的就真的别来秀下限了……6.娜塔莉·多默尔的女导演角色 可能有人注意到 在最开始表现的勇敢 随性 只关注拍摄 到后来却被恐惧包围 从侧面体现出了饥饿游戏对一个人精神上的摧毁之大 但我真的好喜欢她这个造型啊 女神!!她为这个角色真的剃了一半的头发(尽管大表姐和摩尔都是我相当喜欢的演员 不过这部电影里不夸张的说多默尔绝对是颜值担当)7.有一个地方翻译没有体现 最后皮塔种的樱草花 与普利姆同音 也是普利姆的名字来源8.佩拉这个角色塑造的确实不完善 电影里她当上总统甚至可以说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原著里其实有很多对于她正面形象的描写9.看原著是几年前了 记不大清 不过我的印象里小说除了旁白全是第一人称视角 也就是说很多Katniss不在场的电影情节几乎都是原创 回想一下四部电影里这样的场面 尤其是很多斯诺视角的场面其实非常棒 他的诡谲和阴森与Katniss的恐惧不断的呼应电影中很多删改被抓住不放 但我的感受是 电影几乎没有做出任何不利于故事表达的更改10.看到有回答里说霍夫曼的角色无论在哪都没起到作用 我是这么理解的 仅仅是游戏设计师时期每次他和斯诺的对话他都在出点子 他出的点子都有利于国会区但都有一个特点他的点子都是为了杀死Katniss或者摧毁Mockingjay这个形象 而不是平息叛乱斯诺这个时候的重点应该是平息叛乱 但他的注意力却被霍夫曼转移到了Katniss身上而霍夫曼清楚地知道他们会救出Katniss 所以 还觉得他没作用吗?11.关于说Mockingjay三上拖沓冗长 对情节没有推动作用的 我完完全全反对如果是从电影拍摄的角度 我不懂所以无话可说 但是如果看完了Mockingjay下仍然觉得上对情节推动没有作用的 那我只能说你还是不能理解Katniss这个角色 在75届HG结束后其实她对斯诺充满了恐惧 所以她只想回家 得知家园被毁后 她只想找回皮塔 而Mockingjay三上就是一个不断地迫使她爆发 直到自愿刺杀斯诺的过程Katniss勇敢吗?是的 Katniss懦弱吗?是的 矛盾吗?不矛盾Katniss在某种程度上很像EVA里的碇真嗣 她不会主动反抗 她永远优先选择鸽对策她的所有决定都是出于情感 就像她自己说的 这一切都是关于personal她自愿参加比赛是出于情感 她想去杀死斯诺也是 并不是为了革命 而是因为她觉得只有斯诺死了她身边的人才能安全 才能活下来直到普利姆死了她才明白斯诺不是导致她生活如同噩梦般的元凶所以她杀死了科恩 表面上终结了饥饿游戏 实际上终结了这种体制和她被人操控的生活 而并不是为普利姆复仇 12.有人说第三部(不拆分看)没有饥饿游戏 不过其实从芬尼克的调侃和最后科恩的投票可以看出451小队的行动就是76届饥饿游戏 科恩和斯诺共同为Katniss布置的最后一场饥饿游戏三下被诟病的很多就是因为战争场面不足 一个原因我在1里提到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这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饥饿游戏 如果把74届比喻成“起因” 那75届就是“转变” 最后的这场饥饿游戏就是“终结”小说中本来对战争也没有什么描写 想看战争可以去看指环王 Katniss从来就不是要去参加战争 她的宿命就是饥饿游戏 这个被很多人诟病的点我反而觉得小说和电影处理得很棒 战争完全不是重点这就是关于[饥饿游戏]最纯粹的故事13.在另一个问题里
提出了结局的问题 我有部分赞同 即电影里没有表现出Katniss在射杀科恩之后的精神濒临崩溃(由很多方面导致 不过小说中可以推测出最主要的还是普利姆的死) 电影中省略了很多关于她怀念普利姆的桥段以及她持续被噩梦惊醒(不过这个电影最后有提到)在某种程度上小说表达的是他们所有人都是饥饿游戏与战争的牺牲者 而电影更侧重表达尽管他们依然有无法愈合的伤口 尽管伟大的人被遗忘但一切终究是归于平静简单说 个人感觉小说想说伤口不能愈合 而电影想表达伤口正在愈合这点上我不能说谁更高明 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很多人觉得我装逼 可能觉得我实在拉仇恨 也有可能同意我下面的观点觉得嘲笑鸟从上到下都不好看 甚至从饥饿游戏1到3都不好看的 可能不是人家原著的问题 可能也不是人家拍的问题 而是你的问题 你压根没仔细看 也没有去关注演技 更没有去思考剧情 看完了一个系列你都不了解Katniss是什么样的人 却草率的说这部电影让人失望?也许你让这部电影失望了国人现在看电影有的时候确实崇洋媚外 有的时候又反过来但我们不能因为电影质量的原因改变自己的标准 电影就是电影国产片只要及格就能高票房 破纪录 其实最后记录和电影都没人记得而引进电影要想取得高票房 要不然就是场面恢弘 要不然就是设定牛逼高大上然而现在很多人缺乏一种仔细看电影的态度 只凭印象就去判断好坏 而不去看细节 呼应 演技饥饿游戏这个系列虽然看似简单 但情节的深邃超过了不少看似烧脑的商业片情节的深度远比设定的深度更能让人回味以至于国内的粉丝经济和粉丝效应竟然让国人觉得Mockingjay下的阵容没有吸引力这让我无比震惊这部电影里有两位奥斯卡影后 一位奥斯卡影帝 和 我最爱的配角伍迪·哈里森这部被普遍认为颜值低的电影 用演技把特效大户变形金刚和阵容狂人漫威系列爆的渣都不剩(伍迪·哈里森简直就是为这种最重要的配角而生的 记得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是小时候的After the sunset 虽然当时什么都不懂但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演技完爆当时如日中天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对于这样一部改编电影来说它是优秀的前几年老美对于这种貌似叫青春反叛类小说的热捧催生了 饥饿游戏 分歧者和移动迷宫这些电影现在热潮渐渐退去 分歧者和移动迷宫真是……惨不忍睹而饥饿游戏呢?这样一部可以说是巨星云集 演技爆棚 特效不差的电影 我却一直关注的是它的剧情对于国内很多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演技却用年轻当借口的圈钱艺人 甚至不能称得上演员记住 詹妮弗·劳伦斯 今年25岁 她拿下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那年 22岁最后 你的演技无可挑剔 你的表演令人怀念你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这样的精彩Philip Seymour Hoffman R.I.P.——————分割线——————突然又想到一个很值得回味的情节当Katniss射杀科恩以后 斯诺大笑 科恩从高台上跌落 所有群众疯狂的扑向斯诺高呼“杀死他”作为精神领袖的Mockingjay杀死了反抗军领袖 但所有民众只关心斯诺是不是死了没有人去管被拉走的Katniss 没有人去管跌落的科恩(电影特地给了一个镜头)很有意思不是么?
作为一个对原著对系列电影对大表姐都颇有好感的人,鸟下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达到预期,但略有失望。电影对书本的可视化做得非常好,场景和演员都是神还原,可以看出制作组是用了心的,对原著想表达的一点反乌托邦思想也把握的不错。不足之处在于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节奏的把握。前面的答案都已经说的比较完整了,我胡乱说一点自己的想法。有剧透一。Katniss不是超级英雄Katniss不是超级英雄Katniss不是超级英雄在作者的设定下,Katniss就是一个普通人。她并不是生来就是为了拯救世界的。她参加饥饿游戏,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她同意做嘲笑鸟,是为了救出Peeta。如果你让她在家人朋友和国家间选一个,她想也不会想就会选自己的家人。但多少超级英雄都是给自己家人留下一句I love you就冲上去拯救世界了?然而很多人看多了超级英雄电影,不能接受这种时而自私时而软弱,不会大义凌然慷慨赴死的电影主角了,明明自己也是普通人,理解平凡的主角会比理解大英雄还难?昨天看到的一个评论把我气笑了“电影结尾是为了告诉我们,不管你年轻的时候多牛逼,到头来还是要结婚奶孩子么?”这个中二病得治治了。二。嘲笑鸟不是反抗军主力嘲笑鸟不是反抗军主力嘲笑鸟不是反抗军主力Katniss是电影主角,但不代表她也是反抗斗争的主角。我喜欢这个故事的一个原因就是它选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宣传的角度出发讲述这一场反抗斗争。Katniss的作用不过是鼓动人心,要论真枪实弹地去打国会军,靠的是被她煽动起来的军队和群众。Katniss想独身一人去刺杀Snow总统,最终还不是反抗军打了进去,katniss连snow人都没见着?可以想象一下科恩大总统日理万机,每天最多能抽个10分钟的空关心一下嘲笑鸟干了什么。其实她甚至也并不是不可缺少的。黑人队长告诉她,科恩总统本来想救出来的是Peeta。为什么把她救出来了呢?因为Peeta先一步被凯匹特的人抓走了。如果当时救出来的是Peeta而不是Katniss,结局会有什么不同吗?不会。自从Snow轰炸了13区,12区,将这些地方夷为平地,人人自危时,反抗的种子就已经在人们心中发芽成长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两个人改变方向的。Mockingjay,台版的翻译是“学舌鸟”。学舌谁又做不到呢?只能说Katniss学的最好。Finnick在教peeta背稿子的时候不也夸他不错么?电影里面不还是在自嘲?黑人队长死了那一段,国会军炸了大楼,snow宣布嘲笑鸟的死亡,说:“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煽动大家的,暴戾的女孩。”而Coin说:“Katniss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勇敢,坚强,我们会缅怀她的死亡,化悲痛为力量。”嘲笑鸟,不过是个工具罢了。三。说一下我对电影处理有些不满的地方。1.最不满的,一定是那个鲜花盛开的结局了。原著写的是,katniss、peeta、haymich三个人回到满目疮痍的十二区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Haymich依然酗酒;peeta偶尔旧病发作,他还要抓住椅背,等待一切过去;katniss偶尔还会因为梦到死去的儿童和变种人在睡梦中尖叫着惊醒。他们心中都有着一辈子也无法磨灭的伤痕,这些电影都没有表现出来。关于孩子,看到有人笑称什么“三年抱俩”,让我对剧组也感到很无力。原著写的是katniss经过了15年peeta的恳求才答应要孩子。她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这样的一个世界上。2. katniss射死coin后就轻轻松松回家了?我看到这一幕真是有点大跌眼镜,一个人杀死了另一个人,而且那个人还是国家的临时总统,没有一点惩罚就被放走了?原著里,katniss在杀死coin后被关了起来,连衣服都不给她,只有卫生纸做的衣服,每天只给她维持生存的饭和疗伤的药,全天监控。她被贴上了精神病患者的标签。她想念prim,她无法接受prim死去了。Katniss试图自杀,没有成功。最终,haymich和游戏设计师想办法把她弄出来了,然后她算是被流放到了12区。Katniss在prim死后那么久都没什么反应,回到家后看到猫时那么大的反应,让我瞬间出戏…顺便贴个我对上部的评论 当时真是,啧,在海浪般差评中,我的好评独树一帜…看到下部底下的答案中已经有了不少肯定,好感动…11.25更新:从上部到下部的评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对电影破口大骂的人,大多是些没看过前两部电影或小说的人,并嚷嚷着“我们就是看一部电影没有义务去了解背景知识”。但凡对饥饿游戏这个故事有了解的人,都不认为这是一部烂片。哦对,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把4部电影都看下来了,但看完后只会说一些“哎我家大帅比芬尼克就这么死了我不接受嘤嘤嘤”或者“女主最后竟然抛弃了帅气的锤弟选了那个矮粗短”……这种看电影纯为看脸的人就忽略吧。而且那些喷电影的人说的话也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上部说什么射飞机,下部说什么响应二胎政策,什么三年抱俩,什么备胎的修养,如果看完一部电影你能想到的只有这些,我只能说你的想法是不是有点,额,浅薄。饥饿游戏第一部和第二部因为有游戏竞技场面,所以即使不太了解背景也能看进去。但第三部里,紧张激烈的饥饿游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郁的政治游戏,是在前两部酝酿的情绪里的爆发。如果不看前两部,真的很难理解那些角色的心理,他们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欢喜和苦衷。而我不知道在嘲笑鸟上下这两部电影下的茫茫差评中,有多大比例的人是直接从嘲笑鸟上的电影才接触到这个故事,然后就破口大骂的。看一部电影到底有没有义务去了解故事背景?理论上来说,当然没有,没有这个义务,没有这个必要。但面对现在团购九块九一张的电影票,大家没事儿的时候都更乐意往电影院跑了。看什么?捡着好莱坞大片看呗。所以嘲笑鸟上下就躺枪了。《饥饿游戏》系列不是漫威,不是碟中谍,不是速度与激情,不是007,不是一个你想看时就可以随便选一部,不用担心会因为没有看过前面几部而看不懂剧情的系列,它的系列自身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这样的系列虽然少,但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所以当我们在选电影看时,尽量多的去了解一下电影的背景,避免自己看完觉得电影难看,到网上破口大骂,而引起更多人不快时,我们不说是为了尊重导演尊重演员什么的,请尊重自己的金钱和时间。
眼里全是戏------凯特(詹妮弗.劳伦斯)晚上五点十分的电影,看完后就想来写个影评,集些赞 感想:1.前几天回顾了饥饿游戏的前三部,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凯特和皮塔在参加世纪游戏前,马车上衣服变为火焰的那个片段。2.全片几乎没有糟点,一直是一步跟着一步,剧情很紧凑。在看电影的时候都不敢上厕所怕去了就少了很多镜头。其中有很多是克服困难接近总统府,遇到的怪物和危险,其实观众大多数已经猜到这里会出现什么东西,比如轰的爆炸,和剧烈的枪射击,但是往往我还是被吓到了,这是得感谢影院地立体声和3d带来的效果。3.影片后主线是大表姐带领小分队一路披荆斩棘前往刺杀总统。因为主角自带光环,到最后的只剩下五个人,让人唏嘘,4.大表姐的感情线上,一直是可以看出她最后会和皮塔在一起的,虽然会觉得他小白脸了些,但是皮塔和凯特才算是一路人,在面对对人命的感悟上,懂得珍惜别人的生命。而盖尔,高大英俊,却也是冷酷无情,也是一直追随施慧国总统科恩,另一个披着自由选举口号的伪君子。5.不知道有没有同感的人,这部电影很紧凑,精神高度集中,偶尔的小煽情确使我眼湿了,面对爱人却不能相爱,什么能比爱人恨不得杀了自己更让人伤心的事呢,凯特也想像芬尼克一样可以与爱人结婚受到众人祝福,可是没有,迎接她的只是脖子上深深的勒痕。6.大表姐眼里全是戏,自从看了夏洛特烦恼后,因为大多数演员是舞台剧出身从事了好多年,对于人物塑造表演,脸部表情上更加的细致与到位,我开始慢慢关注我所看到的一切电视剧,演员首先做到的不就是演什么像什么麽!而有些演技拙劣的让人一看就假的狠的人,是怎么能继续下去的我不知道,影片里有几段俯拍大表姐表情的片段,两只眼睛里,看到的是不甘,悔恨与愤怒,我是真正意识到了眼睛里都是戏的说法。7.电影很有诚意,架空的高科技时代,高楼的设计和一直吐槽的未来感衣物与妆容,还有炫目的高科技和满满的特效制作,8.接着便是思考电影带来的反思,我觉得英雄到最后必会是受到鲜花与掌声的。但是凯特选择了回到疮痍的12区,静静的生活。没有嘲笑鸟的光环,也不是弓箭上有天赋的射手。她只想当一个好姐姐。影片最后有一幕,凯特和皮塔坐在门里,屋外大雨倾盆,可是画面平静安和,因为他们有避难所,也不会再担心流离失所。凯特提着煤油灯,暖暖的灯光。11.21
剧情流畅,前后呼应完美,细节到位,没有之前第一部第二部那样直击内心(什么第三部还有上??),但也算一部中规中矩的好作品。前面两部的重点都在于“饥饿游戏”,而直到第二部的结局一切才慢慢地浮出水面,隐藏多年的十三区,反抗军的革命,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第三部上这么水的一部片子做铺垫和过渡的原因。尽管第三部·上确实很烂,尽管没有看第三部上也能无压力地看完这一部,可以说对大的剧情没什么影响。但是如果你真的这么觉得的话,说明你没有看懂这部片子。其实这部片子讲的是人心。前两部的为了生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当权者看来,其实都不过是小游戏罢了。真正的人心,是十三个区万千民众的心。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关于科恩快结束时国会区的平民在总统府前被自己军队的飞机轰炸时,就十分的不理解,因为斯诺总统不会如此愚蠢,这无异于是自杀。深谙此道的斯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绝不会这么做。所以必须是科恩做的。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科恩很懂得这点。所以她不断地给表姐营造嘲笑鸟的形象,各种拍宣传片各种演讲(整个第三部上都在讲如何拍片,这一部也动不动就拍片演讲),一步步控制人心,不断地逼进国会区。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她伪装成斯诺的部队去炸国会区的平民,摧毁国会区的平民——甚至是军队对斯诺的信任。试想,国会区的民众被逼到了近乎绝境的时候,看到了自家的部队飞机飞了过来,感到希望就在眼前,一个个都伸手去摸那些挂着小降落伞的玩意儿,结果boom的一下就炸了,大家该怎么想?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连自己的人都能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支持你?军队亦是唇亡齿寒,所以说这是科恩最厉害的一笔,狠狠地玩了斯诺一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这也却恰好是她最最失败的地方——为了取得胜利,为了获取自己的权力而无所不用其极,干出如此龌龊卑鄙的事情,如此践踏民众的生命,比之斯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被大家知道还好,一旦知道,就是当中扑街的下场。所以,她必须得死。她不得不死。Katniss, you are never disappointing.科恩老是说,凯特尼斯你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而这一次,也没有令你失望吧。这也是最妙的一个地方,一个之前怎么也想不到,但大表姐举起她的弓箭瞄准的时候,却觉得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表姐的箭术真是准的可怕)。她就该死,她就该杀了她。说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的作品,但我却觉得最后这结局却有一点乌托邦的意思。至少结局是好的,是能够让人们看的光亮的。可能那样的社会,在黑暗下去,真的是没有路可以走了吧。所以最后胜利的,不是科恩,不是表姐,谁也不是。是民意。是本该如此。所有的人都站在了表姐这边,看着她干科恩,不是因为她是大表姐,也不是因为什么主角光环。是这些人都知道,这社会确实需要改变了,大家都希望能够朝着一个好的方向走下去,而不是无休止的内战和杀戮。战争永远不会给人类带来进步。这社会所需要的改变,总要来的,也总会来的。总会有人站在那一个个重要或不重要的位置上,成千上万人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所以会好的,都会好的。想到这里,感觉又有那么一点希望了呢。====================================================================.= 欢迎探讨剧情~
整体来说比较失望,一下轻微剧透,慎点,原著反复强调了幼年是面包拯救了女主,被略过,原著黑密斯是最先看穿全局的关键人物,是女主的人生导师,各种意义上影响女主,被略过,原著强调了没有公正性的捕狼政策出自男二之手,而且这策略最后被用来躺枪了女主妹妹,被略过,鱼叉男的婚礼是政治任务,而非两人的自己要求,被略过,原著女主受伤,各种养伤,锻炼阶段,原著男一各种存在感,被略过,原著说明那个胖胖的设计师也看穿了总boss. 的计划,寻求自保,被略过,原著结尾是流放胜利村,而非逃离,被曲解,总之,原著里每个角色都是鲜明的,而电影里,只有略过,只看了一遍原著,抱歉很多名字没写全
失望。书没在身边,凭记忆分享。先说我对原著的理解,原著有两个重点我想应该是作者真正想要说的:1. 学舌鸟不管被怎么推崇,她都只是一个普通人;2. 击垮都城并不简单,而反叛军用许多牺牲打垮了都城,同时也击垮都城所有美好的东西;3. 比德、芬妮可、安娜、木小姐(忘了她名字了)等等等等这里正反双方所有的人,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极大的伤痛,且这种伤痛永远不可能痊愈!所有人都失去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所有人都变得麻木不仁或痛苦不堪。第三点,最重要的一点先说。举例人物:比德。书中一直强调比德并没有痊愈,即使到他们有了孩子,并不是那样幸福的场景,比德还是会常常眼神放空,对着远处恍惚、尖叫,常常記不起某件事是真是假。比德和凱妮絲的愛,再也不是75屆飢餓遊戲中那種真實的貼近的沒有嫌隙的愛,他們更像是一對相依為命的人,為了生存而彼此依靠。第二點,都城的防守是严峻的,原著中他们根本没那么容易打进去,一直被困在外面动弹不得,经历了等待、尝试、陆续死了一些队友、继续找个安全的地方等待……这些过程让他们疲惫。另外很重要的是,他們驚訝於都城的建築、裝潢、食物等等所有生活,都讓他們覺得讚嘆。這些空著的華麗建築,景象華麗的街道,都曾是都城的居民的家。战争不可避免的,是要摧毁别人的生活,摧毀文化的。第一點,書中用很多筆墨去訴說主角學舌鳥在這場革命裡接受各種命運的反應和行為,她並沒有那麼的「從容就義」也沒那麼「大义凜然」,她一直在掙扎,身心都不夠強大到可以面對這場戰爭就衝上戰場了,她敏感脆弱,猶豫,依賴。每一個隊友的死對她來說都是極大的傷害,就好是還沒有準備好就去考試了,但掛科的結果自己不用承擔,好友们要一个个的用生命或更残酷的方式承担,这种伤害比她自己死掉还痛苦。芬尼克死的时候,她也几乎崩溃。她投票「贊成」舉辦一屆飢餓遊戲的時候心裡的複雜情緒比电影所能表达的多太多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的人,其中有悲傷,也想要報復,更可怕的是經過戰爭,她變得麻木。不過電影也有過人之處,比如兩位總統的豐富表達,豐富了書中總統的形象,非常加分!尤其茱莉安摩爾,其實書中並沒有太多筆墨,她完整了我對這個總統的想像,讓一切變得更加合理。最後,我想說原著的最後幾個段落給我非常強烈的感覺是:這個故事裡沒有贏家,所有人都用靈魂的一部分去換得這個結果,這場戰爭得摧殘會一直延續到他們進入墳墓。這個主旨在電影中的表達顯然是不夠的,雖然凱妮絲最後抱著孩子說了一番話,就是這個意思,但仍是以一種贏家的姿態。愛斐說希望凱妮絲可以找到a life of victory,其實屬於勝利者的生活,誰也找不到,所有人在戰爭中都是失敗者。沒看過原著的大家,看到最後的時候心裡有冒出誰是「勝利者」嗎?有因為凱妮絲和比德後來的生活而感到寬慰嗎?如果有,電影就是失敗的。
看到这句就知道为什么有人给了那么差的评价:饥饿游戏是一部设定在未来的关于社会革命的电影。大错特错,同样错误的还有,误以为这片是在映射某贵国的现状。这片里讲的东西,无数次地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是某贵国的特产。饥饿游戏是一部设定在未来,讲述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ZZ烂事的电影。1.我没有看过原著,曾经天真地以为这是一部动作片。看了之后才发现,这必定是一部文戏比重大的电影,要不是才叫奇怪。权力的更替,重蹈覆辙。愚蠢的循环,因为愚蠢而推翻又诞生于愚蠢。狂热,生于斯,死于斯。所有口头的美妙畅想,都停留在口头,从未兑现。那辆雪国列车上,无非是谁坐车头,谁在车尾的区别而已。章北海说,都是一样的。2.这部电影除了那个莫名其妙的HAPPY ENDING,几乎是全黑的调性,并且在商业片中算是黑得相当漂亮且过瘾的。大表姐,这个貌似英雄的存在,做成了什么?从志愿并试图保护妹妹开始,到杀死女总统为止,她唯一做成的也只有为死去的妹妹报仇。她最想守护的人,死了。她成功说服了想要杀了她的敌军士兵,人格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然后被另个敌人一枪崩回了病床。她试图刺杀斯诺,赔上一位又一位队友的性命之后,又(为什么要说又)被一炮崩回了病床。她亲手放过了她絮叨了很久要杀的那个人,选择相信他,并杀了另一个他希望她杀掉的人。他死之前,在笑,多么——腹黑的桥段,我太爱了。无数次地试图去做点什么,无数次地被崩回病床。最重要的是:连她最叛逆、最不按章法出牌的性格,都一直在别人的算计之中。3.从成为综艺明星,被关注开始,就被叛军惦记上。叛军十分轻松地就能说服这个看上去不听话的家伙,让她一步一步按着他们的诉求前进。哪怕是破格的举动,也能轻松划进自己的棋盘内。唯一真正由她自己决定的斩首行动,也荒诞地终结在一步之外。这么ANTI-HERO又偏偏不像ANTI-HERO的片子,给差评?革命?开什么玩笑,这片讲的根本不是革命。是ZZ,是历史。4.除了那个该死的HAPPY ENDING。评论区有朋友概括了原著的结局:原著的结尾其实算不上光明。haymich酗酒更凶了。katniss经常梦到死亡和变种人然后在噩梦中尖叫着惊醒。Peeta的毒瘾偶尔还会发作。他们三个人住在十二区的废墟中。就连孩子都是Peeta经过数十年的安慰和恳求katniss才答应的。这味道很对,不过拍起来确实很占篇幅,那何不这样:大表姐踏进自己家门的那一刻,黑米奇背后一枪。佩拉上台,一直微笑地死胖子成为第一幕僚,像他控制着其他政客那样。“谁说着这场游戏没有赢家”(这句点睛的台词在片子里差点被埋没掉)。或者,干脆一些,记得么,大表姐是被佩拉特赦的。那么:由于大表姐杀害了反抗军的领袖,并且新的社会运营初期,极其忌讳一个活蹦乱跳并象征破坏力量的符号,于是顺利成章地毙掉大表姐。黑米奇酗酒,被乱棍打死街头。PEETA听闻大表姐被杀,发狂自杀总之,怎么黑都不过分,偏偏不该是HAPPY ENDING。编剧在最后,选择了多余的善良。5.大表姐的演技出神入化。另外,谁统计下大表姐有几次被整上病床?
它再次佐证了一个道理:不要相信在野党,上台了都一样===================考完试上来看见这么多赞 (?????????)
第二次在知乎答题的宝宝谢谢大家( ???)
我觉得不太好,究其原因就是整个影片太在意料之中了,没见过这么给自己省事的编剧。反派和关卡太弱。本来刺杀小分队穿越城市这种打通关的剧情很好看的,但是从头到尾只有黑水关卡和变种人关卡两个,然后斯诺总统一个我家大门常打开,他们就进去了。进去了。进去了。。。斯诺总统本来一直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结果从头到尾除了放出一个皮塔,根本没有对凯妮丝产生什么威胁,最后形象还强行反转,变成了接纳难民的仁慈总统(病入膏肓吐血什么的也增加了他的同情分)。科因总统更加令人无语,哪有人当权第二天就露出真面目的?看没看过纸牌屋!所以凯妮丝射出那一箭全场观众丝毫不感到意外,不射她才有鬼呢!整个影片唯一意外就是结尾小两口带出个孩子,镜头一转还抱着一个,全场一片啊声……(手动挥手)
《饥饿游戏》系列迎来了第四部,它的终章,《嘲笑鸟(下)》。不管这种把三部曲的第三部拆成两部的做法有多少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捞钱。想多捞点倒是无可厚非,只是这样做严重地打乱了节奏,导致上部非常无聊(虽然这一部的文戏也是很重要的);而所许诺的下部的宏大战争场面大爆发,也压根儿没有兑现——所以结论就是,从情节、场面的角度来看,《嘲笑鸟》上下两部是很平庸的。《饥饿游戏》的前两部要强过它们。虽然各集水平参差,但《饥饿游戏》原著试图探讨的主题很有深度,弥补了电影“好看性”的不足。《饥饿游戏》系列披着青少年题材的外衣,讨论的却是极为精巧的政治问题。而且它不像一些政治题材电影,只是从宏观上表现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冲突与角力;它除了宏观上刻画阶级冲突,还把统治策略、政治宣传与反宣传、反抗谋划、战争动员等技术性环节描摹得一清二楚、事无巨细,堪称一部剥削与造反的教科书。在这场教科书般的展示中,斗争对人性的利用,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如果我们细细回顾三部曲的剧情,就会发现国会区、嘲笑鸟、起义军三方之间精彩的明争暗斗。而贯穿起这一系列争斗、推动一系列争斗发展的,就是本系列的名字:饥饿。饥饿不只是游戏的名字,它还点出了整出故事中那些剥削压榨、忍气吞声、党同伐异、兵戈相见背后的根本原因:人类的欲望,还有对欲望的饥饿。让我们从头开始。“饥饿游戏”是国会区为了惩罚起义的十二个区而举办的参加者必须战斗至只有一人存活的游戏。他们“被冠以荣誉、勇气和奉献”。而最后活下来的人,“将一生衣食无忧”。而最后活下来的人,“将一生衣食无忧”。观众们都能看明白这种转移阶级矛盾的伎俩,从古罗马时期开始就屡试不爽。可为什么一直屡试不爽呢? 观众们都能看明白这种转移阶级矛盾的伎俩,从古罗马时期开始就屡试不爽。可为什么一直屡试不爽呢? 因为各区参赛者在严重的精神、物质短缺的情况下,对生存的渴求,这种来自本能或者说人性的“饥饿感”,将迫使他们按照统治阶级的设计行事——杀死别人,保存自己。这些参赛者,也代表着被奴役、被统治却一盘散沙的各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对生存的渴求和对死亡的恐惧中迷失了双眼,看不清自己真正的敌人。但女主角凯特尼斯带来了变化,因为她属于那种纯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为了故事发展当然必须得有这么一个角色,不过就算是真实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并不少。于是凯特尼斯成为了动摇国会区体制的基石。首先,她的纯粹和善良转移了其他区民众的怒火,使其发射向正确的地方——国会区。她和十一区的小女孩有着短暂而美好的友谊,并且为她的死悲痛欲绝。这时人们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小女孩,不是死于其他“贡品”之手,而是死于这个邪恶的游戏规则,死于吃人的国家体制。于是随着小女孩父亲向维和官冲去,十一区暴动了,起义的火种就此埋下。随后,凯特尼斯拒绝与皮塔自相残杀,而是选择双双自尽。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体制要求他们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也意味着必须有一个人活下来。这是统治阶级玩弄和支配被统治阶级意志的手法。而他们选择没有人活下来,这无异于向体制宣战。随后,凯特尼斯拒绝与皮塔自相残杀,而是选择双双自尽。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体制要求他们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也意味着必须有一个人活下来。这是统治阶级玩弄和支配被统治阶级意志的手法。而他们选择没有人活下来,这无异于向体制宣战。如果他们自杀而死,意味着被统治者最终宁死也没有向统治者屈服。而且,造成他们的死的唯一罪人就是国会区。这是总统斯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关键时刻他做出了让步。但若要让步,必须要有理由,否则国会区颜面不在,让其他区觉察其软弱可欺。如果他们自杀而死,意味着被统治者最终宁死也没有向统治者屈服。而且,造成他们的死的唯一罪人就是国会区。这是总统斯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关键时刻他做出了让步。但若要让步,必须要有理由,否则国会区颜面不在,让其他区觉察其软弱可欺。凯特尼斯的导师黑密曲也深谙此理,所以他告诫凯特尼斯,要用爱来解释她和皮塔的行为,万万不能表现出“我就是要跟你们对着干”的想法,否则必为斯诺所不容。用爱作为借口,不但使得国会区的让步合情合理,更彰显国会区的仁慈,对国会区来说是一举两得。如同我们的老祖宗,国会区也是很擅长在“剿”与“抚”、“威”与“恩”之间切换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利用和引导被统治阶级的“饥饿感”,往正确的地方烧。国会区这次救场表面上成功了,但留下了极大的隐患——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潜在的强大敌人:凯特尼斯。因为她的英勇与善良已经赢得了民众的心——很大程度上还是国会区赋予的。凯特尼斯成功在孤注一掷,也成功在游戏规则的不完善。斯诺在事后就说:“前总设计师希尼卡·克莱恩要是有脑子,当场就该炸得你俩灰飞烟灭(省得在全国人民面前来一场蔑视权威的表演)。”国会区这次救场表面上成功了,但留下了极大的隐患——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潜在的强大敌人:凯特尼斯。因为她的英勇与善良已经赢得了民众的心——很大程度上还是国会区赋予的。凯特尼斯成功在孤注一掷,也成功在游戏规则的不完善。斯诺在事后就说:“前总设计师希尼卡·克莱恩要是有脑子,当场就该炸得你俩灰飞烟灭(省得在全国人民面前来一场蔑视权威的表演)。”之所以说是“前总设计师”,是因为第一部的游戏设计师被“赐死”了——游戏设计师隐喻着统治者,统治者设计的统治方式有漏洞,必然要反身噬主。如他的接任者普鲁塔什·海文斯比所说:“当总设计师,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之所以说是“前总设计师”,是因为第一部的游戏设计师被“赐死”了——游戏设计师隐喻着统治者,统治者设计的统治方式有漏洞,必然要反身噬主。如他的接任者普鲁塔什·海文斯比所说:“当总设计师,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故事自然而然发展到了第二部《星火燎原》,斯诺对凯特尼斯的行为深深忌惮却也无可奈何。他只能对凯特尼斯剿抚并用、恩威并施,试图掌控她,让她和皮塔表现对国会区的感恩,而且必须表现二人相爱——这是保证体制权威的根本。事实上,凯特尼斯一开始是妥协了的,做了国会区的棋子,因为她有太多顾虑,最终不过是命运选定的一个小卒子。但无论凯特尼斯如何表演,民众还是自发地将她作为斗争的象征。这时候,凯特尼斯作为偶然被时代选中的英雄,无论如何逃避,都注定要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前进。最终,凯特尼斯为了盖尔也做出了对抗之举,这下斯诺再也忍不了了,只能痛下杀手——通过正大光明地举办一届所有前冠军参加的饥饿游戏,不但能摧毁她的肉体,更能摧毁她所代表的精神。事实上,凯特尼斯一开始是妥协了的,做了国会区的棋子,因为她有太多顾虑,最终不过是命运选定的一个小卒子。但无论凯特尼斯如何表演,民众还是自发地将她作为斗争的象征。这时候,凯特尼斯作为偶然被时代选中的英雄,无论如何逃避,都注定要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前进。最终,凯特尼斯为了盖尔也做出了对抗之举,这下斯诺再也忍不了了,只能痛下杀手——通过正大光明地举办一届所有前冠军参加的饥饿游戏,不但能摧毁她的肉体,更能摧毁她所代表的精神。表面上看,第二场饥饿游戏只是规模、花样和对抗程度比第一场饥饿游戏高了,但其实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第一场饥饿游戏还比较纯粹,那么第二场饥饿游戏则完全是政治操纵——国会区和十三区双双介入其中。时机已经成熟,暗战已到尽头,十三区决计竖起嘲笑鸟的反抗大旗,对抗国会区。这场对抗的结果是,国会区没能杀死“嘲笑鸟”凯特尼斯,十三区反倒利用内应普鲁塔什·海文斯比设计的饥饿游戏将她和其他冠军一起救走。这里很想说一说普鲁塔什·海文斯比,因为这个角色塑造得其实相当复杂(可能是因为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总是阴阴地笑?),甚至比凶残的总统斯诺和后来的篡夺者科因还复杂。斯诺和科因简单在,他们都是毫无底线的极权独裁者;普鲁塔什复杂在,他是一个投机者,却又有底线。而且普鲁塔什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几乎每次都站对了队:斯诺牛逼时,他跟斯诺;起义军刚刚有了“嘲笑鸟”这个希望,他立刻转投了起义军;等科因不行了,他又参与组建了民主政府,难怪黑密曲最后说,感觉他才是胜利者。普鲁塔什最先出现在《星火燎原》中,接替上一部的倒霉蛋希尼卡·克莱恩出任新的游戏总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很有压力的职位,普鲁塔什的表现却异常轻松,上来就要求和间接坑死了前任设计师的凯特尼斯跳舞。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他对凯特尼斯解释道:“因为野心。”然后又说:“也许是受你启发我才回来。”显然,普鲁塔什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好”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游戏设计师——间接死在他手上的贡品恐怕不计其数。他是有野心的,游戏设计师可以帮助他实现野心。但是他也很善于发现机会。他觉察出凯特尼斯,“嘲笑鸟”的出现使得国会区和起义军之间有了微妙的力量消长,于是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背叛了总统斯诺。显然,普鲁塔什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好”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游戏设计师——间接死在他手上的贡品恐怕不计其数。他是有野心的,游戏设计师可以帮助他实现野心。但是他也很善于发现机会。他觉察出凯特尼斯,“嘲笑鸟”的出现使得国会区和起义军之间有了微妙的力量消长,于是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背叛了总统斯诺。但普鲁塔什也是有底线的。他没有趁机篡权,而且最终保下了凯特尼斯,这些都是他的贡献。说来有趣,《饥饿游戏》中塑造了许多有一技之长,但政治觉悟不高的角色。如花里胡哨的艾菲·纯科特,第一次出场还以为她是个大反派,结果不过是一个癫狂的艺术家,只是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艺术是在帮助杀人罢了。所以单纯的她才最后成为了凯特尼斯的帮手。她有过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时刻,比如在十三区抱怨不能穿好看衣服;而在起义军胜利后,大家都穿着灰布衣服的情况下,她却高傲地坚持穿那身容易招恨的艳丽盛装。如导演克蕾西达,在战场上永远是专注地拍片,直到最后一部的结尾,才意识到这场战争的骇人之处。如电子天才、贡品比特,在十三区试图黑进自己创建的国会区广播网络,结果发现自己当年做得太好了,现在黑不进去。他懊恼地说:“那时候,我只是沉浸在科学之中。”我们看到,施惠国统治阶级这种变相的“愚民”政策是很成功的,不但通过对被统治区的产品分工使他们形不成统一的对抗力量,对自己国会区的民众也毫不手软。我们看到,施惠国统治阶级这种变相的“愚民”政策是很成功的,不但通过对被统治区的产品分工使他们形不成统一的对抗力量,对自己国会区的民众也毫不手软。说回主线。在《嘲笑鸟(上)》中,国会区与嘲笑鸟正式决裂,总统斯诺不得不宣布嘲笑鸟为罪犯,开始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各地愈演愈烈的反抗;同时对被捕的皮塔进行洗脑,树立新的宣传形象,利用他与凯特尼斯的亲密关系来攻击嘲笑鸟的形象。而十三区则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嘲笑鸟壮大力量:在第八区展现嘲笑鸟的逆天神技弓箭打飞机和国会区的恶行,在十二区通过凯特尼斯切身的悲惨遭遇唤醒人们的悲愤。很快,第七区的林业工人也发动起义,第五区的人们则炸毁了自己的水坝。总统斯诺诱骗凯特尼斯来营救被洗脑的皮塔,然后让皮塔杀死凯特尼斯,但没能成功。但这一情节处理得非常糟糕,斯诺居然公然表示自己知道十三区的营救行动,还特意放走了营救队;而十三区对此虽然生疑,也不对救回来的皮塔仔细检查。双方的智商下限在此打了个平手。在《嘲笑鸟(下)》中,起义军越做越大,而国会区节节败退,甚至丢掉了军事要塞第二区,败局已定。在第二区,凯特尼斯和盖尔进行了一场没有答案的争辩:战争是否要有底线?虽然没有结果,但已经预示了二人的分道扬镳。为了扣住“饥饿游戏”的主题,编剧们把国会区也变成了一个大竞赛场。嘲笑鸟的团队在此继续从事宣传活动,然后又变成了凯特尼斯带队试图行刺总统斯诺。这种在最后多加点动作场面的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不过也聊胜于无。但值得一提的是,凯特尼斯试图行刺的做法并不突兀。长久以来,她的英雄形象一直非常尴尬——不像别的影视小说中的英雄总是真刀真枪上火线,她很多时候都是做一个“屏幕”上的英雄,她无疑是更希望在这场革命中做更多的事情——尽管这场革命没有她想得那么简单。其实在《嘲笑鸟》的上下两部中,真正的饥饿游戏发生在总统斯诺和总统科因之间。国会区与其他各区,包括十三区之间的关系是剥削与反抗、镇压与革命,而这两个人之间只有纯粹的权力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自然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科因支持盖尔提出的埋葬第二区军事要塞的计划;还在最后冒充国会军炸死了国会区和起义军双方军民,令斯诺众叛亲离。“革命”成功了,从竞技场到整个施惠国,科因依靠最没有底线的手段和对权力无止境的渴望,成为了这场饥饿游戏最终的胜利者。如《嘲笑鸟》早些时候的另一个汉译名版本所言:“自由幻梦”。始兴终衰,权力更迭,这种事情,千百年来都在我们的历史中上演着。嘲笑鸟,始终是科因的一枚棋子。不过在最后一刻,得知真相的她甘愿为斯诺所用,杀掉了科因,把权力交还给民主政权。至于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就没人知道了。影片的结尾,是最令人感慨的地方。凯特尼斯与皮塔,原本只是田间地头无人过问的小人物。命运的阴差阳错与机缘巧合,让年轻的他们走上了天地变色的风口浪尖,被无数股力量推动与扭曲,被迫害,被利用,被抛弃。他们竭力挣扎,在风雨飘摇中起伏,试图去做正确的事情——为此,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终于,作为棋子也好,作为英雄也罢,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历经风雪、身心俱疲、伤痕累累的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再留在权力的中心。他们离开了,又回到家乡,回到那片田间地头,清理废墟、回归平常、重新劳作、生儿育女、被人遗忘……直到终老。这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束方式,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这似乎也是现实中的英雄们最好的结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饿游戏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