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大明湖有小龙虾吗有工地要红石吗

南矶山红石曾用来建老八一桥
  开采红石的矶山
  南矶山岛上的居民房大多用红石搭建
  南矶山最响亮的名片是一望无际的夏为泽湖、冬为草洲的自然风光,以及气势恢宏的候鸟雁群。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曾是一片建材资源的宝地,像老八一大桥、康垦农场、鲤鱼洲等耳熟能详的工程基石,都有它的一份功劳。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资源逐渐枯竭,矶山红石淡出建材行业的同时,也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这座在当地人眼中带着一丝鞠躬尽瘁味道的老厂,如今则静默地看着矶山发生新的转变。
  客商寻米 偶然发现红石
  据说红石的开采,与矶山的由来有关。很久以前,有一年大旱,鄱阳湖干涸了,只有鄱阳湖中的几口小湖还有水,于是四周的百姓便聚居于此。有一日突然狂风大作,所有渔船都无法靠岸。眼看着渔民们就要葬身湖底,这时,一只从东海飞来的凤鸡飞到湖中,将渔民一个一个背上岸。渔民全都得救了,可凤鸡却累死在湖中,变成了一座石山,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鸡山&。
  而关于红石的发现,也有一个故事。据传,清朝时期,一艘载满粮米的商船来到矶山,商船停泊码头过了一夜,早上起来却不见踪影。客商发动全村村民找了个遍,却没见一粒米。于是,随船的风水先生在矶山查看之后,发现这湖中小岛原来是凤鸡所变,言其必是凤鸡将这船大米啄食。于是,相士便号召村民到矶山最低洼的山坳中挖地三尺。村民们刚挖了不到一米,便找到了失踪的大米。而村民们挖地的同时,也发现了暗藏在脚下的红色石头。
  独特的红石民房 满村的外来人口
  据南矶乡综治办主任陈公道介绍,对红石的开采工作,自清朝年间便开始了。但由于县志或其他史书上对于矶山红石开采发掘的记录甚少,因此红石发现的由来也就无法得到准确考证。但是,在之后的一两百年间,红石经由矶山的小小码头而走出豫章,输出鄱阳湖则是不争的事实。
  红石较为坚硬,但由于矶山人烟稀少,水路运输尚不发达,最初大多数红石都是村民开采出来用于自建房子。因此,现在前往南矶山游玩的游客们,上岛后还能看到一间间完全用大块的红色石头堆砌而成,用泥土填补缝隙的小屋。据村民李大叔介绍,在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足足有40多个姓氏,但没有一个是当地人。&他们当中大多是来自余干等鄱阳湖周边的地区,祖辈都是从外地来给当时的厂主抬石头、敲石头的。&可见当时外来人口的丰富和混杂。
  曾是新建县重要财政支柱
  新中国成立后,红石资源收归国有,对于红石厂也开始有了准确的文字记录。据新建县县志中记载,新建县红石厂始建于1950年,属于县办大集体企业,经营红石开采。当时,红石销往鄱阳湖周边地区,用于圩堤护坡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厂发展开始走上坡路,当时村里的男人负责开采,妇女则负责抬,红石靠帆船送往各地。据记载,1985年,该厂有职工207人,开采条石36万块,实现产值61万元。到了1989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当年有职工246人。而1998年,国家实行移民建镇,红石厂职工住所就地向高处整体搬迁,共搬迁290户,移民800余人。
  据新建县红石厂党委书记王河清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石厂曾一度成为新建县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当时厂区周边还建有灯光球场、发电厂,还有学校。&我们最大规模时有三个工区,一个搬运队,还有一个综合车间,甚至还配备了医院,当时矶山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南山。&
  护坡固堤 曾是老八一大桥的基石
  据县志记载:&矶山红石厂,年产红条石约60万块,供鄱阳湖沿岸各县建筑和护堤之用。&随着红石资源不断开发,运输方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市诸多重大工程建设的铺垫,都是用的这里的红石。
  &当时的建材还没有这么丰富,工人们在围堤的泥土堆砌好后,再铺上一层红石,用来防洪防浪。&王河清告诉记者,上世纪50~60年代,鄱阳湖周边地区都要购红石做房子。60年代后,南昌周边的城市围堤建设,像康垦农场、鲤鱼洲、朱港农场,以及老八一桥、抚河桥的防洪墙,甚至连新建县的汪山土库下面的石墩和门楣的雕龙画凤,用的都是来自矶山的红石。
  资源枯竭 山坳变成山顶
  在矶山有座远近闻名的小塔叫平安塔,在平安塔的周围紧挨着几个水潭。整个潭的四周都是笔直而上的石壁,有着明显的开采痕迹,也使得这里成了矶山风景的一个特色。原来矶山的海拔远比现在高,而现在矶山最高的海拔仅为45米。而平安塔的脚下,原本是矶山最低点山坳,如今却成了矶山最高的地方。&因为比这更高的地方,都已被开采用尽。&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注意到,走进矶山,除了环岛而建的环岛公路之外,有一条从岛心贯穿一车宽的窄路,而山体仿佛是有巨人从中劈下两块笔直而整齐的峭壁,走在中间一车宽的小道时,还能明显看到当年开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如毛刷掠过,钢钉劈石的痕迹。
  &这条路,就是当年不断开采不断运石而形成的。&王河清告诉记者,当年工人们靠着铁锤、钢钉和棍条,像切豆腐一样,将山顶的红石一层一层、规规矩矩地切块,然后用担子挑到工厂,运到码头。&为了方便进出运输,工人们沿着自己运输的轨迹开采。时间一长,便切出了一条整齐标致的路。&错综复杂的道路汇聚而成的,便是平安塔下的这个深潭。
  上世纪90年代末
  红石厂正式停产关门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浪潮愈发高涨,而矶山的红石资源却几近枯竭。在1998年遭受特大洪水之后,石厂受淹严重,便从此彻底停产。到上世纪90年代末,红石厂便正式停产关门,眼下也只剩下一排单间的平房作为给厂里在编人员办理退休养老的办公室。&石头越来越少,深坑越来越多,要设备给积水排空,导致采石的成本提高,因此改革开放后,渐渐地也就没人愿意承包了。&
  失去了采石的工作,村里的工人们只能&靠水吃水&,捕鱼为生。南矶乡综治办主任陈公道告诉记者,近年来,南矶乡依托南矶山旅游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南矶山&食品、&南矶湖&水产等品牌,通过品牌策划、产品包装与网络宣传,进一步提升南矶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如今,驾着候鸟的春风,当初只能靠捕鱼和打工为生的村民,又在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发展。未来,重整旗鼓的南矶山,将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重注新的生机。
  记者 陈诗蕾 文
  马悦 图 实习生 龙茜上饶鄱阳县及余干县将设计建设通用机场
10月16日,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发布了《江西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0年,江西省通航制造和运营服务企业总数达到15家以上,新建通用机场15个,通航产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其中,我市鄱阳县及余干县也将设计建 设通用机场。
据江西省通用航空产业重点项目表显示,上饶&鄱阳将建设通用机场,总投资2亿元,为2B、2C机场,跑道长度800& 1200米。设计起降机型为运12、Beech1900、DHC-6、EMB120、CESSNA-208、PC-12、C212、冲 8-100/200、ATR-42。上饶&余干将建设通用机场,总投资2亿元,为2B机场,跑道长度800&1200米。设计起降机型为运12、 Beech1900、DHC-6、EMB120、CESSNA-208、PC-12、C212、冲8-100/200、ATR-42。
[责任编辑:元神]
48小时点击排行南矶山红石曾用来建老八一桥
还曾用于做汪山土库石墩;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淡出建材行业
开采红石的矶山
南矶山岛上的居民房大多用红石搭建
南矶山最响亮的名片是一望无际的夏为泽湖、冬为草洲的自然风光,以及气势恢宏的候鸟雁群。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曾是一片建材资源的宝地,像老八一大桥、康垦农场、鲤鱼洲等耳熟能详的工程基石,都有它的一份功劳。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资源逐渐枯竭,矶山红石淡出建材行业的同时,也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这座在当地人眼中带着一丝鞠躬尽瘁味道的老厂,如今则静默地看着矶山发生新的转变。
客商寻米 偶然发现红石
据说红石的开采,与矶山的由来有关。很久以前,有一年大旱,鄱阳湖干涸了,只有鄱阳湖中的几口小湖还有水,于是四周的百姓便聚居于此。有一日突然狂风大作,所有渔船都无法靠岸。眼看着渔民们就要葬身湖底,这时,一只从东海飞来的凤鸡飞到湖中,将渔民一个一个背上岸。渔民全都得救了,可凤鸡却累死在湖中,变成了一座石山,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鸡山”。
而关于红石的发现,也有一个故事。据传,清朝时期,一艘载满粮米的商船来到矶山,商船停泊码头过了一夜,早上起来却不见踪影。客商发动全村村民找了个遍,却没见一粒米。于是,随船的风水先生在矶山查看之后,发现这湖中小岛原来是凤鸡所变,言其必是凤鸡将这船大米啄食。于是,相士便号召村民到矶山最低洼的山坳中挖地三尺。村民们刚挖了不到一米,便找到了失踪的大米。而村民们挖地的同时,也发现了暗藏在脚下的红色石头。
独特的红石民房 满村的外来人口
据南矶乡综治办主任陈公道介绍,对红石的开采工作,自清朝年间便开始了。但由于县志或其他史书上对于矶山红石开采发掘的记录甚少,因此红石发现的由来也就无法得到准确考证。但是,在之后的一两百年间,红石经由矶山的小小码头而走出豫章,输出鄱阳湖则是不争的事实。
红石较为坚硬,但由于矶山人烟稀少,水路运输尚不发达,最初大多数红石都是村民开采出来用于自建房子。因此,现在前往南矶山游玩的游客们,上岛后还能看到一间间完全用大块的红色石头堆砌而成,用泥土填补缝隙的小屋。据村民李大叔介绍,在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足足有40多个姓氏,但没有一个是当地人。“他们当中大多是来自余干等鄱阳湖周边的地区,祖辈都是从外地来给当时的厂主抬石头、敲石头的。”可见当时外来人口的丰富和混杂。
曾是新建县重要财政支柱
新中国成立后,红石资源收归国有,对于红石厂也开始有了准确的文字记录。据新建县县志中记载,新建县红石厂始建于1950年,属于县办大集体企业,经营红石开采。当时,红石销往鄱阳湖周边地区,用于圩堤护坡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厂发展开始走上坡路,当时村里的男人负责开采,妇女则负责抬,红石靠帆船送往各地。据记载,1985年,该厂有职工207人,开采条石36万块,实现产值61万元。到了1989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当年有职工246人。而1998年,国家实行移民建镇,红石厂职工住所就地向高处整体搬迁,共搬迁290户,移民800余人。
据新建县红石厂党委书记王河清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石厂曾一度成为新建县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当时厂区周边还建有灯光球场、发电厂,还有学校。“我们最大规模时有三个工区,一个搬运队,还有一个综合车间,甚至还配备了医院,当时矶山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南山。”
护坡固堤 曾是老八一大桥的基石
据县志记载:“矶山红石厂,年产红条石约60万块,供鄱阳湖沿岸各县建筑和护堤之用。”随着红石资源不断开发,运输方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市诸多重大工程建设的铺垫,都是用的这里的红石。
“当时的建材还没有这么丰富,工人们在围堤的泥土堆砌好后,再铺上一层红石,用来防洪防浪。”王河清告诉记者,上世纪50~60年代,鄱阳湖周边地区都要购红石做房子。60年代后,南昌周边的城市围堤建设,像康垦农场、鲤鱼洲、朱港农场,以及老八一桥、抚河桥的防洪墙,甚至连新建县的汪山土库下面的石墩和门楣的雕龙画凤,用的都是来自矶山的红石。
资源枯竭 山坳变成山顶
在矶山有座远近闻名的小塔叫平安塔,在平安塔的周围紧挨着几个水潭。整个潭的四周都是笔直而上的石壁,有着明显的开采痕迹,也使得这里成了矶山风景的一个特色。原来矶山的海拔远比现在高,而现在矶山最高的海拔仅为45米。而平安塔的脚下,原本是矶山最低点山坳,如今却成了矶山最高的地方。“因为比这更高的地方,都已被开采用尽。”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注意到,走进矶山,除了环岛而建的环岛公路之外,有一条从岛心贯穿一车宽的窄路,而山体仿佛是有巨人从中劈下两块笔直而整齐的峭壁,走在中间一车宽的小道时,还能明显看到当年开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如毛刷掠过,钢钉劈石的痕迹。
“这条路,就是当年不断开采不断运石而形成的。”王河清告诉记者,当年工人们靠着铁锤、钢钉和棍条,像切豆腐一样,将山顶的红石一层一层、规规矩矩地切块,然后用担子挑到工厂,运到码头。“为了方便进出运输,工人们沿着自己运输的轨迹开采。时间一长,便切出了一条整齐标致的路。”错综复杂的道路汇聚而成的,便是平安塔下的这个深潭。
上世纪90年代末红石厂正式停产关门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浪潮愈发高涨,而矶山的红石资源却几近枯竭。在1998年遭受特大洪水之后,石厂受淹严重,便从此彻底停产。到上世纪90年代末,红石厂便正式停产关门,眼下也只剩下一排单间的平房作为给厂里在编人员办理退休养老的办公室。“石头越来越少,深坑越来越多,要设备给积水排空,导致采石的成本提高,因此改革开放后,渐渐地也就没人愿意承包了。”
失去了采石的工作,村里的工人们只能“靠水吃水”,捕鱼为生。南矶乡综治办主任陈公道告诉记者,近年来,南矶乡依托南矶山旅游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南矶山”食品、“南矶湖”水产等品牌,通过品牌策划、产品包装与网络宣传,进一步提升南矶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如今,驾着候鸟的春风,当初只能靠捕鱼和打工为生的村民,又在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发展。未来,重整旗鼓的南矶山,将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重注新的生机。(记者 陈诗蕾 马悦 实习生 龙茜)
关键词阅读:
24小时论坛热帖
2014年,我市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近日,一封由新城小学六年级一名小学生志愿 ...
天圆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干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