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高不可攀的意思

当前位置:
>>>默写。(12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
默写。(12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李白)(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杜甫)(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白居易)(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默写。(12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发现相似题
与“默写。(12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8520153496304245301147143230248844答案:解析:
诗人首先以“问君西游何时还”设问句领起,写了蜀道的凄清悲凉,并用咏叹句“使人听此凋朱颜”点题,接着以高度夸张的手法,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对蜀道之险营造了浓重的氛围,突出了蜀道“险”的特点。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河北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jù)、张秸(jiē)。张耒(lě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论文学创作渊源于三苏,提倡文理并重,以为“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1)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秋日笔记 尚建荣 ①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②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③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 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④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⑤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⑥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 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⑦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⑧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 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⑨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⑩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小题1】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小题2】文章引用了《豳风?七月》中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小题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5分)【小题4】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①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②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③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 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④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⑤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⑥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
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⑦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⑧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
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⑨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⑩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1.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2.文章引用了《豳风•七月》中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5分)
4.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目标检测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苍茫云海中秋月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分)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
(2)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3分)
4.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河北衡水市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jù)、张秸(jiē)。张耒(lě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论文学创作渊源于三苏,提倡文理并重,以为“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1)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6分)当前位置:&>&&>&&>&
《蜀道难》讲解鉴赏
  专家 |&袁学民 (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难》这首诗的大意是:
  哎呀呀,高啊,真是高啊。蜀道难行,真是比登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离现在实在是遥远。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来,秦蜀二地的人们从不相往来。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儿能够飞过的路线,可以通往那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开辟出这条天梯似的栈道,让秦蜀沟通相连。在那上面有迫使太阳神调转车头的高峻山巅,在下面是那澎湃激荡、回旋曲折的河川。连善于高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就是善于攀爬的猿猴也为此犯难。青泥岭上的道路更是曲折环绕,在山峦间走上一百步就得转九道弯。抬起手来就可以摸到天上的星辰,仰头看去让人禁不住屏住呼吸,只能用手抚住胸口久久地喟叹。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这艰难可怕的蜀道实在是难以登攀。常常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鸟跟着雄鸟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鸟在月下悲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难行啊,真是比登天还难,听一听让人怎能不脸色突变。山峰连着山峰,直耸云霄,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松树枯枝倒挂在悬崖边上,激流和瀑布争相咆哮,冲击得山岩震荡,推动着巨石滚滚而下、相互碰撞,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回荡在这万壑千山。蜀道真是如此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什么还非得到这儿来呢。
  剑门关峻峭巍峨,高入云端,虽说气象非凡,但也格外惊险。哪怕就只是一个人来把守,千军万马也难以攻占。把守关隘的将领啊,若不是亲信之人,就会成为像豺狼一样的祸患。行人来到这里,从早到晚都得提防猛虎长蛇的侵袭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就等着吸干人的鲜血,被它们杀害的人们啊,这是密密麻麻、成千上万,这怎不令人心惊胆寒。锦官城虽说是个幸福安乐的所在,如此险恶倒不如早早把家回还。蜀道难行啊,真是比登天还难。我侧身回眸,遥望那西行的蜀道也会禁不住连声长叹。
  蜀道难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城纪,今属甘肃天水。他生于西域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大约五岁的时候,他跟随父亲迁蜀中绵州的昌隆县青莲乡。开元十三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泛游长江中下游一带,直到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见容于当朝权贵,在京仅两年半遭赐金放还,后又再度飘荡四方。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曾入永王李璘幕府,后因李璘事败被牵连坐罪,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后病逝于今安徽当涂。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风格豪放飘逸,后人誉为“诗仙”。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蜀道难》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四十卷引用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铜梁、玉垒都是四川的山名,即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自梁代简文帝至初唐的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歌,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的艰险,但内容较前人多有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这首诗大约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年第一次到长安时所写。他在诗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而惊险的山川景象,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全诗分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蜀道开辟之难、行走之难和治理之难。从“噫吁嚱”到“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了主题,并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走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崇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的道路上,你看那太白峰就昂然屹立在那里,只有高飞的鸟儿才能从低缺处飞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峰在秦都咸阳的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有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就是极言太白峰的高峻。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描绘了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之后死去了,只有那一条像天梯似的栈道沟通了秦蜀两地,这句话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极言蜀道开辟之难,同时给诗歌点染了神奇的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
  接下去就要着力刻画蜀道通行的艰难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又一个段落,这一段先是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峰峦接天,挡住了太阳神驾车前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回旋曲折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接写高山,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则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尽,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那能够翱翔千里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连那身手敏捷的猿猴也为攀援而发愁。不言而喻,人行走其上,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以上是用虚写的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特写青泥岭的难行:“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山峰曲折回环,走一百步就得转九个弯。青泥岭,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的要道。诗人着重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捕捉了人在岭上,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急促、抚胸长叹等几个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就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使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已写到了极处。
  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之愁:“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话,萦回着忧切低回的旋律,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丰厚的自然景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你听,那子规鸟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既渲染了旅途的悲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又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接下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的高,那“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衬托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似一连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了“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接踵而至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飞过,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似的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然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象环生就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凶险之处,自“剑阁峥嵘而崔嵬”到全篇结束,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长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在蜀道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绵延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建,连山耸立,悬崖峭壁中断如门,形成了天然要塞,这就是著名的剑阁。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五句化用西晋张载的《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突出了剑阁关隘险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这四句更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来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此地。“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繁荣富庶的成都,虽是一块风水宝地,但不可久留。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总之,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特别是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叹,更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连绵一体,难解难分。李白之所以把蜀道描绘得如此动人心魄,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前人对此诗的寓意多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为奉劝唐玄宗不要滞留蜀地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房琯、杜甫的命运担忧,因为当时房琯、杜甫皆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手下办事,为劝说他们需得小心从事。然而明代人胡震亨却认为这首诗只为“咏蜀耳,言其险,更著其戒”,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持此说,他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年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名篇,别无寓意。”
  这首诗虽是李白延用乐府旧题所作,但他对乐府古题还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的。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地驰骋才气,表达心中起伏多变的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体,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中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开篇“噫吁嚱”三字选用虚词,乃是用四川方言入诗,冲口而出,而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危乎高哉”一句,危和高是同义反复,也是故意为之,无不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到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在用韵方面,他也突破了梁陈时代的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特别是后面描写蜀中环境的艰险一连三换韵脚,气韵短促,极尽变化之能事。难怪乎唐代著名的文选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甚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蜀道难》作为李白的代表作品,当我们一读到它,就会感受到李白那豪放、傲岸、飘逸的形象。这首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诗作,当我们一读到它,必定会心生对天府之国的憧憬与向往,因为昔日天堑已成通途,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李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6d使用说明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