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全运 全民惠民之州是什么意思 啥意思

当前位置:&|&&|&&|&
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实施 普及全民健身
作者:陈鹏&&
责任编辑:吴蝶
  讯 天津日报记者陈鹏& 2017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天津市举行。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落实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让广大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举办全运会带来的巨大成果,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协商决定,在举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周期中协同推进“全运惠民工程”,直至日结束。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拉开了“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实施推进工作的序幕。
  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探索和建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新思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机制,创立全运会举办地推进群众体育事业优化发展的新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市场资源推进健身产业服务和市民消费享受健身服务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新格局,促进广大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的场地设施、健身组织和体育活动等得到全面改善,使广大市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举办全运会带来的体育成果。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推进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天津市体育设施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打造体育设施“15分钟健身圈”。各类体育健身场馆、设施得到大幅度增加,实现新建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达到100%覆盖。
  加大各区县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推进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园的配建和更新。建设200个以足球、篮球项目为主的综合性社区笼式足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新建和提升改造社区、乡镇健身中心150个;60%的区县实现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目标,即每个区县拥有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池、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
  搞好全运场馆综合利用。高质量建设和改造承担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竞赛任务的体育场馆58个。做好场馆赛后全民健身综合利用的规划,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群众健身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场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
  挖掘体育设施新资源。本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放率达到100%。有条件的学校和单位体育场馆在课余、工余时间向青少年和社区开放。改造一批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在公园、公共绿地、林带、屋顶、人防工程及城市空置场所等配建一批群众体育设施。配建郊野公园的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及轮滑道30处。
  打造休闲运动营地。利用本市的山、河、湖、海、湿地等自然环境打造市民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运动营地,鼓励支持兴建一批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提升改造山野运动基地,依托蓟县山林修建登山、攀岩和滑雪场地及登山步道50条;在郊野公园增建户外营地50处及配建一批运动休闲设施。建成海河划艇运动基地,打造东疆港海上运动基地、武清南湖体育休闲圈、七里海湿地户外营地、团泊湖自行车运动营地、大港航空运动营地等时尚、多元化的健身休闲营地。
  吸引社会资本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各类企业、社会机构及个人投资兴建以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及健身培训为主营项目的全民健身服务设施。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较大规模的健身服务机构增加到2000家。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的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运营公共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新模式。
  健全各级体育组织
  加强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健全街道、乡镇综合文体工作机构,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全民健身岗位,配齐工作人员,推广社区、行政村“居民健身会”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创建1000个“绿色健身站”,实现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体育组织的100%覆盖。
  创新体育组织发展模式。加强市和区县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行“4+X”模式,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加上对本市群众体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综合性体育社团的核心作用,组织各类人群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推动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建设,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担举办竞赛活动、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科研等公共服务事项。建立对“草根”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的引导机制。
  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强化体育指导员在健身活动中的指导、组织作用。新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2万人,总量达到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定位化、岗位化的工作与服务机制。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服务岗位“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化实时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办法。
  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营造迎接全运会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以“迎接全运会、建设新天津”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人人当好东道主的良好氛围。打造全运文化、看台文化、体育文化、健身文化、东道主文化、体育与艺术、无烟全运会等为内涵的全国运动会文化体系,弘扬奥林匹克和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举办“我要上全运”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使一批优秀健身项目进入全国运动会,走上开幕式、进入比赛场。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各区县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体育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社区和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少数民族、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健身活动开展。提升广大市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职工每天健身1小时。实施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体群字〔号)。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3%以上。
  加强青少年体育。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实施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工程,建立100个青少年训练基地,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普及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方法。普及健身跑、健步走、健身骑“活力三项”活动。推广水上运动、航空、登山攀岩、冰雪、轮滑、户外休闲等群众喜闻乐见、现代时尚的健身项目。推动具有历史传统的武术、舞龙舞狮、花毽、风筝、龙舟、中国式摔跤等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推进群众性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办好每年的全民健身日、新年登高赛、健身大拜年、“三八”妇女比赛、“五一”职工长跑、海河龙舟赛、环团泊湖自行车赛、天津马拉松赛、山野运动大会、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群众体育系列活动。创办市民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业余联赛及水上运动会、航空运动节等赛事。各行业和各区县结合行业特点和地区特色,举办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一地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活动的特色品牌。
  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务水平。支持体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办大众健身的科研服务。开展市民健身的锻炼方式、健身方法、体质状况、运动康复、运动营养、场地器材、网络技术及政策法规等的科学研究与成果利用,构建本市全民健身科学研究体系。推广运动处方、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市民体质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市民健身锻炼和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市民体质监测中心标准化管理。市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优秀率保持在20%左右。
  建设“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催生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全民健身服务内容和手段。在已启动“天津市互联网+全民健身入户工程”的基础上,整合健身信息聚合、健身应用程序(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新业态,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平台丰富全民健身服务内容和手段,为实现全民健身基本服务全民覆盖奠定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手段,做好全民健身绩效评估,健全全民健身激励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工作
  落实政府责任。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将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把全民健身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实施“全运惠民工程”的工作方案。
  强化部门协同。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国土房管、建设等部门要做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项目选址、立项、投资、建设等方面工作。市文化广播影视、教育、旅游、卫生计生等部门要推进体育健身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委、市民委、市残联、市老龄委等部门及驻津部队要发挥组织推动作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实现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支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以及建立组织和开展活动等。各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健身服务。出台天津市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用好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扶持社会机构兴办全民健身的服务。按国家规定,体育场馆、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及机构,可享受减免税收的政策。
  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会同北京市、河北省体育部门,共同制定三地体育事业协同发展规划。借助本市举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建立协同合作的良好机制,在发展全民健身的资源利用、赛事举办、经验借鉴、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科研成果及推动健身产业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服务于本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建立“全运惠民工程”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实施“全运惠民工程”内涵的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理念,提升广大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全运氛围,激发广大市民参加“迎接全运会、建设新天津”活动的热情。
更多相关新闻:
湖南高校上演“中国风”毕业服装秀 模特戴面具走T台
5月22日,西藏定结县发生地震后,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定结&&&&&& 今年全运会在我们省城济南召开,我们提出了“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口号。请你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对这项活动的支持和祝福。(30—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十一届全运会的口号用英语怎么说?十一届全运会的口号:“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用英语怎么说?
Harmonious China,National Games全运会本来就有全国全民运动会的意思,用全运会的名称National games就可以了,其中National就可以代表全民的意思.而且这样也对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实施 普及全民健身
&&当前位置&&
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实施 普及全民健身
12:46:40&&&&华夏经纬网
  2017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天津市举行。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落实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让广大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举办全运会带来的巨大成果,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协商决定,在举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周期中协同推进“全运惠民工程”,直至日结束。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拉开了“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实施推进工作的序幕。  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探索和建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新思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机制,创立全运会举办地推进群众体育事业优化发展的新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市场资源推进健身产业服务和市民消费享受健身服务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新格局,促进广大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的场地设施、健身组织和体育活动等得到全面改善,使广大市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举办全运会带来的体育成果。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推进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天津市体育设施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打造体育设施“15分钟健身圈”。各类体育健身场馆、设施得到大幅度增加,实现新建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达到100%覆盖。  加大各区县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推进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园的配建和更新。建设200个以足球、篮球项目为主的综合性社区笼式足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新建和提升改造社区、乡镇健身中心150个;60%的区县实现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目标,即每个区县拥有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池、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  搞好全运场馆综合利用。高质量建设和改造承担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竞赛任务的体育场馆58个。做好场馆赛后全民健身综合利用的规划,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群众健身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场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  挖掘体育设施新资源。本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放率达到100%。有条件的学校和单位体育场馆在课余、工余时间向青少年和社区开放。改造一批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在公园、公共绿地、林带、屋顶、人防工程及城市空置场所等配建一批群众体育设施。配建郊野公园的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及轮滑道30处。  打造休闲运动营地。利用本市的山、河、湖、海、湿地等自然环境打造市民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运动营地,鼓励支持兴建一批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提升改造山野运动基地,依托蓟县山林修建登山、攀岩和滑雪场地及登山步道50条;在郊野公园增建户外营地50处及配建一批运动休闲设施。建成海河划艇运动基地,打造东疆港海上运动基地、武清南湖体育休闲圈、七里海湿地户外营地、团泊湖自行车运动营地、大港航空运动营地等时尚、多元化的健身休闲营地。  吸引社会资本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各类企业、社会机构及个人投资兴建以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及健身培训为主营项目的全民健身服务设施。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较大规模的健身服务机构增加到2000家。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的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运营公共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新模式。  健全各级体育组织  加强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健全街道、乡镇综合文体工作机构,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全民健身岗位,配齐工作人员,推广社区、行政村“居民健身会”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创建1000个“绿色健身站”,实现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体育组织的100%覆盖。  创新体育组织发展模式。加强市和区县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行“4+X”模式,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加上对本市群众体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综合性体育社团的核心作用,组织各类人群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推动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建设,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担举办竞赛活动、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科研等公共服务事项。建立对“草根”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的引导机制。  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强化体育指导员在健身活动中的指导、组织作用。新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2万人,总量达到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定位化、岗位化的工作与服务机制。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服务岗位“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化实时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办法。  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营造迎接全运会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以“迎接全运会、建设新天津”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人人当好东道主的良好氛围。打造全运文化、看台文化、体育文化、健身文化、东道主文化、体育与艺术、无烟全运会等为内涵的全国运动会文化体系,弘扬奥林匹克和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举办“我要上全运”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使一批优秀健身项目进入全国运动会,走上开幕式、进入比赛场。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各区县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体育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社区和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少数民族、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健身活动开展。提升广大市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职工每天健身1小时。实施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体群字〔号)。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3%以上。  加强青少年体育。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实施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工程,建立100个青少年训练基地,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普及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方法。普及健身跑、健步走、健身骑“活力三项”活动。推广水上运动、航空、登山攀岩、冰雪、轮滑、户外休闲等群众喜闻乐见、现代时尚的健身项目。推动具有历史传统的武术、舞龙舞狮、花毽、风筝、龙舟、中国式摔跤等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推进群众性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办好每年的全民健身日、新年登高赛、健身大拜年、“三八”妇女比赛、“五一”职工长跑、海河龙舟赛、环团泊湖自行车赛、天津马拉松赛、山野运动大会、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群众体育系列活动。创办市民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业余联赛及水上运动会、航空运动节等赛事。各行业和各区县结合行业特点和地区特色,举办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一地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活动的特色品牌。  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务水平。支持体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办大众健身的科研服务。开展市民健身的锻炼方式、健身方法、体质状况、运动康复、运动营养、场地器材、网络技术及政策法规等的科学研究与成果利用,构建本市全民健身科学研究体系。推广运动处方、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市民体质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市民健身锻炼和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市民体质监测中心标准化管理。市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优秀率保持在20%左右。  建设“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催生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全民健身服务内容和手段。在已启动“天津市互联网+全民健身入户工程”的基础上,整合健身信息聚合、健身应用程序(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新业态,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平台丰富全民健身服务内容和手段,为实现全民健身基本服务全民覆盖奠定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手段,做好全民健身绩效评估,健全全民健身激励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工作  落实政府责任。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将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把全民健身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实施“全运惠民工程”的工作方案。  强化部门协同。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国土房管、建设等部门要做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项目选址、立项、投资、建设等方面工作。市文化广播影视、教育、旅游、卫生计生等部门要推进体育健身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委、市民委、市残联、市老龄委等部门及驻津部队要发挥组织推动作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实现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支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以及建立组织和开展活动等。各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健身服务。出台天津市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用好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扶持社会机构兴办全民健身的服务。按国家规定,体育场馆、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及机构,可享受减免税收的政策。  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会同北京市、河北省体育部门,共同制定三地体育事业协同发展规划。借助本市举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建立协同合作的良好机制,在发展全民健身的资源利用、赛事举办、经验借鉴、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科研成果及推动健身产业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服务于本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建立“全运惠民工程”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实施“全运惠民工程”内涵的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理念,提升广大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全运氛围,激发广大市民参加“迎接全运会、建设新天津”活动的热情。(记者&陈鹏)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新华网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第23版:今日河东·专刊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中国
全民全运 全运惠民 舞动津城 追梦河东(图)
天津“河东杯”2015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天津站)精彩纷呈
  河东区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区体育局以创建有影响力的“体育强区”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百姓、体育惠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抓好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设施、全民健身活动等重点工作,认真履行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河东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河东区体育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天津市“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工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加强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了全民健身“三纳入”  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结合河东区实际,区政府研究制定了《河东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明确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体育、教育、文化、卫生、财政、公安、工青妇和各街道等20个单位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河东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动。我区做到了全民健身“三纳入”即:纳入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全区各委办局、各街道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举办本单位、社区小型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活动。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河东区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体育社团组织建设,积极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2011年以来,河东区积极整合社会体育资源,大力发展体育社团组织,形成了以区体育总会为总牵头、街道体育协会为面、单项体育协会为线、社区健身团队为支撑、早晚练习点为点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目前,我区已组建了12个街道体育协会和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体育舞蹈等22个单项体协、残疾人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11个体育俱乐部,全区体育社团组织达到46家,会员人数超过1万人。全区拥有健身团队、健身站点300个,体育骨干达到4万多人。到“十二五”末,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4000名,使我区每万名群众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45人,比“十一五”末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5人增加了26.25人。去年,区体育局狠抓了体育社团组织规范达标活动,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地、有固定人群、有活动内容、有活动时间、有管理办法、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制定了河东区优秀体育社团组织评选办法,拿出20万元奖励了优秀体育社团组织,极大地调动了体育社团组织的积极性。  三、加大体育惠民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河东区继续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今年是第八届。全运会已经成为深受河东区老百姓喜爱的品牌赛事,也是河东区政府为广大群众打造的“体育惠民”工程之一。由于全运会免收报名费,每届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为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体现“节俭办赛”,今年的全运会取消了开幕式,将全运会启动仪式与太极拳比赛合并举行(3月13日)。为了贴近基层,方便群众参赛,各项比赛将放在基层社区、公园广场举行,比赛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由4个街道、16个协会、4所学校承办24个项目的比赛。20多年来,河东区不断继承发扬社区体育的光荣传统,坚持以社区为重点,以群众为基础,突出特色,一街一品。比如:二号桥街的社区运动会、东新街的风筝节、唐口街的空竹赛、大王庄街的国际象棋、中山门街的家庭趣味运动会等,群体活动丰富多彩。据统计,每年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组织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15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40万人次,形成了“大型活动季季有、单项赛事月月搞”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5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国民体质监测总体合格达标率为90%。&  四、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惠及河东百姓  2010年,区体育局在全市率先提出“实现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年的努力,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1500多万元,在全区157个社区、410个自然小区、8个公园、广场中安装体育健身器材5023件,总用地面积76304平方米、场地面积25100平方米,社区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100%,居民自然小区覆盖率达到98%以上,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健身条件,受益群众近40万人。近年来,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还投资建设了河东体育健身园、河东文化公园、河东公园、如意园、中山门公园、唐家口公园、桥园、富民路健身广场等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今年,河东区又拿出8万平方米绿地,建设河东富民体育公园。该项目已列为天津市2015年20项民心工程之一,也是河东区2015年的重点惠民工程之一。公园拟建设: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轮滑、踢毽、棋牌、儿童乐园、健身广场等8个项目和900米长塑胶健身步道,体育设施总占地面积达到12657.5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周边富民路、中山门地区居民20余万人受益。&  五、积极承办各项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提升河东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区体育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赛思路,先后承办了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津赛区、全国桥牌通讯赛、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天津站)、华北地区体育舞蹈公开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河东赛区、中国“谁是球王”乒乓球争霸赛天津赛区、天津市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一系列比赛活动。特别是体育舞蹈比赛的国际化水平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等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通过承办大型赛事,一方面锻炼了我区的竞赛团队,为今后承接更大规模的体育赛事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也使天津的老百姓近距离的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亲身感受到体育就在身边,提升了河东区体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体育舞蹈已经成为河东区体育的特色品牌之一。  六、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围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拔尖人才”的目标,加快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加强“体教结合”,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和“校园足球”系列活动。目前,青少年业余体校开展的训练项目有:足球、篮球、田径、网球、曲棍球、击剑、乒乓球、游泳、举重、柔道、跆拳道、武术共12个项目,在训运动员360余人。2011年至2015年我区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110人,去年我区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39人,在全市排名第一,受到了市体育局的表彰奖励。在2014年的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我区体育代表团共获得45枚金牌、52枚银牌、64枚铜牌,竞赛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我区体育代表团被评为“青少年组优胜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在每年的全市业余训练评估中获得前三名,保持了“天津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称号。  七、加强体育宣传工作,使群众体育成为河东区的城市名片  一是充分利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区有线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对重点赛事活动的宣传报道,先后制作了《奋进中的河东体育》宣传片、宣传画册和调研成果汇编,扩大宣传。二是充分发挥区体育局官方网站的作用,不断更新版面和内容,加大信息量,加强舆论引导。三是坚持每年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舆论氛围。四是聘请医科大学、体育学院的有关专家,深入街道社区举办“健康大讲堂”,普及科学健身常识。五是选派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形象大使,深入街道、社区、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指导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六是总结经验做法。中国体育报、《尚舞》杂志整版刊发河东区发展体育舞蹈事业的经验做法。市政府《政务参考》、《政务情况交流》连续多年刊发了《河东区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河东区狠抓“体育六进”助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河东区扎实做好群众体育工作的实践与启示》等调研文章,在全市进行了宣传推广。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天津网为唯一数字化出口,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津报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天津网)商谈。与本网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请注明“来源—天津网—X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本网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民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