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防御机战阵地防御炮位置设置,急!

您的访问出错了_百度师傅
您访问的页面已被删除啦 -_-!!
可能该条链接已经失效
秒后自动返回10月20日是难忘的一天。零时前,战士们已全部就位,趴卧在战壕中等待信号弹升起,没有人发出哪怕是极其轻微的声响。难以想像,战士们何以在零下40多度的寒夜中,一动不动地苦熬五六个小时。6时整,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刹那间,中方全部火力山呼海啸般射向印军阵地。战斗之初,我听到来自对方阵地一阵短暂的轻机枪之声,但很快便被打哑。炮火过后,第一梯队的战士们潮水般冲向印军阵地。随着第二梯队冲锋令发出,我甩掉身上的羊皮大衣,向下奔去。我看到,喷火连的火焰喷射器令几十米以外的印军阵地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这一战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收容站帐篷里约有30名印俘,衣着单薄,有的甚至还穿着睡衣、睡裤,眼里流露出无限的惊恐。在帐篷的一角站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眼中流露出不服气的神情,口中咬牙切齿地咕噜着“刹把仕,刹把仕!”(印地语,“好,可以!”、“真棒,妙极了!”之意)。这一镜头在我的记忆中,总是那么清晰。我很快投入到管理战俘的工作中,为印俘登记造册,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乃堆拉山口冲突:印军比62年更加不堪一击吗?
导读:1963年以后,由于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后撤,再度实行脱离接触隔离政策,双方武装部队直接接触地段仅限于中国和锡金边境(当时印军在锡金有2~3个山地步兵旅),中锡边界的印军不断地向中国军队进行挑衅,在中锡边境的乃堆拉山口,多次越过已划定的中锡边界,移动界碑,修筑工事,架设电话。飞机也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对西藏的康巴宗、亚东等地进行侦察。
  为对中国进行战略侦察,印军出动山地步兵第一一二旅、炮兵第十七旅于日至14日在中锡边界的乃堆拉山口向中国驻军发起了进攻。
1963年以后,由于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后撤,再度实行脱离接触隔离政策,双方武装部队直接接触地段仅限于中国和锡金边境(当时印军在锡金有2~3个山地步兵旅),中锡边界的印军不断地向中国军队进行挑衅,在中锡边境的乃堆拉山口,多次越过已划定的中锡边界,移动界碑,修筑工事,架设电话。飞机也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对西藏的康巴宗、亚东等地进行侦察。为对中国进行战略侦察,印军出动山地步兵第一一二旅、炮兵第十七旅于日至14日在中锡边界的乃堆拉山口向中国驻军发起了进攻。此前的9月,印军不断强行越界架设铁丝网,中国驻军多次提出严重警告,印军置之不理。9月7日,士兵用刺刀刺伤两名中国士兵。9月11日清晨7时30分,印军山地步兵第一一二旅一个连在一名中校营长指挥下,分两路向乃堆拉山口的中国哨所逼近。中国驻军严守“不打第一枪”的纪律,保持克制态度,对入侵印军发出严重警告。印军将中国官兵的克制态度视为软弱可欺,8时零7分,首先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正向印军喊话的连长李彦成当场中弹牺牲,另有6名战士负伤。当时中央军委对我边防守军有“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绝不吃亏”的指示,我边防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当即发起反击,仅7分钟,战斗结束,击毙印军官兵67人,用四0火箭筒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置的7处工事悉数摧毁。8时15分,印军败逃,我军严守纪律,未出境追击。印军不甘失败,其炮兵第十七旅随即向中国境内发起大规模炮击。对此,中国军队早有准备。本来,中国军队对中锡边境的冲突的原则是“人员不能越境,子弹炮弹亦不能打到邻国土地上”,与中印边境冲突“人员绝不越过境,不能主动向印境内的炮兵射击,但遇敌方境内炮兵向我射击,坚决反击”有所不同,但此次印军气焰嚣张,经中央军委批准,我炮兵第叁0八团组织了30余门八二迫击炮和一二0迫击炮向印军还击。炮击历时4天3夜,将印军8个炮击阵地打哑,两个指挥所、两个观察所和23处工事及两辆汽车被摧毁,毙伤印军官兵540余人,印军炮兵不支,逐于13日22时停止炮击。情况上报中央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敌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射击。”14日中午时分,我军也停击炮击。此次作战,印军共伤亡607人,我军除敌挑衅时的一亡九伤外,基本无损。印军被迫打着白旗,到中国境内接受中国移交的印军尸体和武器弹药。印军仍未死心,10月1日11时20分,印军廓尔喀联队一名排长率7名士兵侵入桌拉山口中国一侧,手持廓尔喀弯刀向中国士兵寻衅,中国士兵当场提出警告,廓尔喀佬不予置理,一拥而上,想把中国士兵绑架出境。闻讯赶到的附近哨所的中国官兵义愤填膺,抢出战友,将廓尔喀排长推出边界。廓尔喀兵恼羞成怒,拔出手枪向中国官兵射击,其余廓尔喀士兵也向中国官兵射击,当场打死打伤中国官兵各一人。同时,卓拉山口附近的印军炮兵也用51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向中国境内射击。目赌战友牺牲的中国官兵立即还击,将入侵8名廓尔喀兵全部击毙。12时整,中国炮兵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印军炮火,将挑衅印军两个连的官兵毙伤大半(195名),摧毁工事29处。印军不支,遂于当晚19时55分停止炮击。当时,兄弟还是个八九岁的毛孩子,有个叔叔在五十四军一叁0师当兵,他们也随之也取消休假,进入战备,待命入藏参战。但未过多久,因印方有和平解决争端的表示,任务取消,他们也就没有入藏。此后,印军总结了中印边境战争的教训,知道中国军队有“不打第一枪”的原则,认定只要不开枪,就不会遭到中国军队打击,所以,有恃无恐地突破“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的限制(实际上只是中国单方面后撤),不断地越过实际控制线,在中国军队眼皮下设点。到80年代,个别地区,甚至深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10公里。1986年到1987年,中国边防守军根据军委指示,曾组织过多次挤占行动,87年局势达到过一触即发的程度,相当紧张。相关阅读:美评价中印自卫反击战:解放军对的歼灭战美联社新闻纪录局曾经拍摄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关于美国派驻印度战地记者拍摄的一些中印局部战争的资料影片。虽然,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期间。但是,作为同为印度后台的两大军事强国的美苏,此次也是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以及资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战争,可以说等于处于中国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是,事实实质是打赢印度就等于中国一同击败美苏当时的两大军事世界强国。但是,时至今日,在美国国家新闻中心,被解禁的中印战争资料中仍然找不到这份影片资料。而后来的俄国档案中心仅有文字记载。因此,美国人约翰·劳尔称:“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中美出现秘密接触,在尼克松表示对华友好态度的同时,美国军方秘密销毁了一些“有碍总统东方战略的不适合的资料”。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原派驻官员霍华德·本杰明是这样评述那场战争的:“那是一场印度最为愚蠢的战争。印度政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前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为当时的华盛顿军方,十分尴尬的“中美韩战”结果,急需要军事领域里面取得一次对华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展美国在中亚战略位置上的“主导”地位。因此,即在苏联援助第3天,由英美以及北约成员国组成“亚洲军事发展态势委员会”决定对印度援助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来自2战期间剩余军事物资。在由美苏联合支持下,并且有苏联军事顾问专家团进行亲自整训的印度武装部队,使得当的印度首脑尼赫鲁,产生了“超级亚洲”的可怕思想。因此,他在当年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王牌”主力旅为先锋,越过“麦克马红线”,在中印交接西藏、青海的地区对中国实施武装打击。而中国军队在初期,仅有少量边防军的观察哨所驻扎在这里,总兵力约2-3个连人数不足500人,而先期的抵达第1旅则是拥有6000人满员苏制编制主力旅。中国于是开始逐步失去很多哨所。但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是中国人自己主动放弃的。中共当时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这种善意的口头警告,在印度当时的“欧美+苏联武器过热症”的极度蔓延情况下,根本就是毫无用处。因此,中国的伟人毛泽东,果断命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随即,中国军队开始了快速的战争部署。速度可以说“惊人”,短短12天中国军队就在山下集结了1个军团即中国原18军后来的中国第21集团军。中国采用“中国式”最古老的兵法战术,引印度军队3个旅进入中国军队预设的伏击阵地,快速的歼击了其中1个旅的大部,其余印度部队开始向后撤退。而中国军队1支快速分队,翻越了根本不可能翻越的大雪山,在气候及其寒冷的冰河河谷内,拦击了印度军队的退路。在此时,印度军队已然然陷入中国军队合围之中(约3万中国军队)。面对如此局面,印度指挥官竟然临阵慌乱,错误判断部队突围状态。没有在中国快速分队刚刚截击自己的身后时给予马上的反击。而是错误的认为,可以依靠全新的苏美装备的极大优势火力,进行反突击反包围。印度当时一名军官(少校军衔)对其国内家人电报称:我们只要依靠先进的武器,完全可以歼灭全部的3万中国军队。但是,当时作为派驻的军事专家理查德·安德鲁斯准将认识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开始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利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第一、第二旅”的两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而此时印度国内承担本土防御的北方部队能抵抗中国潮水大军的兵力不足1万。此时,中国军队继续持续逼近。其先遣部队,以达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中国军队士兵已经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但是,此时中国伟人们也是再一次作出了最果断的决策,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于后期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印度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被印度军队在溃散中遗留下的武器装备。这次战争,中共等于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同时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的联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说:中共同时在当时击败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军事行动。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不可能做到的。相关阅读:中印战争:为何让印军“打绿旗”来取被缴物资(*****)核心提示:那么,印军派人来领取时,让他们打着什么旗帜呢?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的指示出人意料,他说:让印军“打着绿旗”前来领回。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虽然我国对所有邻国一视同仁地实行睦邻政策,都主张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它们通过谈判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但是与邻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却并未像中缅、中尼、中阿(富汗)、中巴(基斯坦)边界问题那样得到圆满解决。不仅如此,而且在1962年冬,由于并非中方的原因,在中印边境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被迫进行了一场历时一个月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军袭击中国哨卡,挑起流血事件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由殖民主义造成的。1914年春,在印度北部西姆拉举行的所谓“中英藏会议”(即西姆拉会议)上,英国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一方面在会上提出妄图否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种种无理要求,另一方面背着中国政府的代表在会外阴谋设计了一条西起中不(丹)边境、向东延伸的非法边界线,企图把中印边境东段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接着,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离开西姆拉,来到德里,于3月24日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私自制造了这条非法边界线,即所谓“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历届中央政府均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即使英国自己也长期不敢公布有关这条非法边界线的文件,也不敢改变地图上关于这段边界的历来画法;直到二十多年后的1936年,这条“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国和印度出版的地图上,但在1954年以前,仍被注明是“未定界”。印度独立后,不仅接管了英国侵占中国西藏的一些边境地区,而且进一步扩大其占领范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后,印度军队即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逐步推进,到1953年基本上侵占了该线以南约九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中印边境中段,印度军队从1952年起也侵占了将近两千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在中印边境西段,中国地图标明的边界线与中国历史上行政管辖区的界线是一致的,即从喀喇昆仑山口,向东南大体上沿着喀喇昆仑山脉的分水岭到空喀山口,再从空喀山口向南直到帕里河附近处,这条线以东和以北的边界地区,历史上从来就属于中国管辖。其中大部分地方,包括阿克赛钦地区,是新疆管辖的,小部分地方由西藏管辖。新中国成立后继续管辖这个地区,并把它作为连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和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地图上对西段边界的画法,在19世纪中叶以前,同中国地图的画法很接近。也就是说,当时印度方面对这段边界的划法和中国没有多大差异。1865年以后,印度主要的地图对这段边界的画法模模糊糊,这显示殖民当局正酝酿改变边界的划法。1950年印度官方地图用颜色涂出这段边界时,开始扩张到中国管辖地区,但仍然标明这个地方是“未定界”。直到1954年印度地图才把这条扩张了的“未定界”画成正式“边界”。接着,印度军队于1955年公然越过中国的行政管辖线,侵占了中国的巴里加斯地区。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一直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友好协商来解决,就像我们和其他邻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签订边界条约一样。为了给中印谈判协商创造良好气氛,我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在中印边境东段,印军从所占领的地方退回去,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军队也不越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在西段,印军不越过中国行政管辖线,从其侵占的巴里加斯地区退出去。但是,印度方面不理会中国的合理建议。1959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向中国提出全面的领土要求,不仅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印军对上述中国领土的侵占是“合法”的,而且进一步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新疆的阿克赛钦等地区约三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印度。同时,印军不断地侵入中国领土,仅从1959年6月至9月的三个月内,就侵占了我国的朗久、兼则马尼、塔马顿、马及墩(以上在东段),班公湖地区(在西段)和乌热(在中段)等地。我国政府为维护中印友谊,争取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因此命令我国边防部队对入侵印军不得开枪,以避免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印方得寸进尺,不仅继续入侵,而且袭击中国哨卡,挑起流血事件。10月22日,印军蓄意进攻我空喀山口,打死打伤我国边防人员,从而导致边界冲突。深夜,及时把照会递交给了印方尽管如此,我国政府还是做到仁至义尽。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怀着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在国内的一片反华喧嚣声中飞抵新德里,与印度政府进行谈判。其后,根据两国总理的协议,中印官员又分别在北京和新德里举行了两次晤谈。但是,由于印方不顾事实,肆意歪曲边界问题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并为印军的侵略行径无理辩护,所以几次会晤谈判均未取得一致意见。自1962年4月起。印军变本加厉地采取侵占行动,从西段到东段连续侵入和占领中国领土。9月,印军第九旅竟然进一步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占了该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并进攻驻守择挠桥的中国边防部队,打死打伤中国官兵四十七人。同时,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集结了二万二千余人的兵力,准备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驻守中印边境地区的我国边防部队,遵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对印军的挑衅一直采取忍让的态度。但是,印方把我们的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步步进逼。我们边防部队的广大指战员忍无可忍,纷纷要求中央准予还击印军的进攻,以保卫我国的神圣领土。全国人民也义愤填膺,希望边防部队把侵入我国领土的印军赶出去。10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全线发起进攻。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决定,由驻守新疆和西藏的边防部队对印军的进攻实行自卫反击。中印边境之战,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不打第一枪,后发制人,也就是说,我国边防部队是在印军不断向我进攻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二是并非要借助军事手段来解决边界争端,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反击促使对方停止军事侵略,回到谈判桌上来,继续通过外交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因此,这次自卫反击战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和外交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从外交和军事相联系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周总理亲自指导处理这个事件。当时罗瑞卿同志任总参谋长,周总理经常把他找去了解情况,研究工作。罗总长向周总理建议,要我也参加研究,因为我既是副外长,又熟悉军事。周总理同意。于是,每天晚上,我和罗瑞卿、童小鹏(总理办公室主任)等同志,都到周总理那里。一起商量、研究。有时情况紧急,白天也去研究。每次作出决定后,有关军事方面的,由罗总长回总参去贯彻、实施;关于外交方面的,由我回外交部去布置、执行。凡有重要情况和重大决定,周总理都亲自去向毛主席汇报、请示。因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也是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在第一次研究时,周总理指出:印方不顾国际惯例,对我不宣而战,我们可不能像它那样,而是应该光明磊落,在自卫反击战开始之前,要向印方递交照会,通知它我边防部队即将发起反击,并说明我军被迫自卫反击的缘由和目的。他命我立即起草照会,必须当晚递交给驻华大使馆。周总理具有高度的理论、政策水平和领导、组织才能。就拿这次递交照会来说吧,周总理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考虑:从外交方面来看,必须使印度外交部在我军开始反击前得到这份照会;从军事方面来看,却不能让印军过早地知道我军的意图。为此,他详细、精确地计算了从印度驻华大使馆向印度外交部、印度外交部向其最高当局和印军领导机关、印军领导机关向边境地区印军分别报告、通报和传达命令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确定了向印度驻华使馆递交照会的具体时刻。这样,使外交上先宣后战的国际惯例和军事上的保密得以兼顾,从而为这场正义之战的成功莫定了基础。当我将紧急起草的照会内容报请毛主席、周总理审核批准后回到外交部时,已是深夜。由于当时驻华大使不在北京,我命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去把印度代办叫来。可是。这位代办已经回宿舍睡觉去了。他睡得很熟,任凭人们在宿舍门外大声喊叫、按门铃、敲门、往屋里打电话,总是唤不醒他。没有办法,礼宾司的同志只得叫人翻过围墙。到屋内把这位代办从床上叫起来。就这样,我们及时把照会递交给了印方。让印军“打着绿旗”前来领回缴获物资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和新疆的边防部队,在印军发动进攻的态势下,被迫在中印边境的东段和西段同时进行自卫反击。当时,东段的态势异常严峻,印军第七旅自从侵占了克节朗地区后,在克节朗河一线展开,向我军发起全面进攻。我西藏边防部队针对该旅的进攻部署,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该敌。反击一开始,我军就采取两翼攻击、迂回侧后、穿插切入、分割包围等战术,将敌军各个击破。全歼印军第七旅,俘获其旅长季·普·达维尔准将。接着,我军乘胜分五路继续进击,收复了达旺地区。在东段的其他地区,西藏边防部队也向占领我国领土的入侵印军实施反击,拔除其侵略据点。在西段,我新疆边防部队在反击中全歼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的印军,拔除多处侵略据点。印军继续向边境地区增兵,到11月中旬,兵力已增至三万余人。14日和16日,印军在第四军军长考尔和第四师师长帕塔尼亚的指挥下,再次全线向我边防部队发动进攻。我边防部队以东段的西山口作为主要反击方向,采取以一部兵力钳制正面之敌。集中主力向两侧及敌后实施迂回包围的战法,歼灭了侵入西山口地区的印军大部。接着继续向南反击,先后收复了德让宗、打陇宗、邦迪拉及其南面的鹰窠山等几个山口。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东段其他地区和西段地区,我边防部队也分别向当面的入侵印军发动反击,收复了梅楚卡、塔克辛、瓦弄等地,全部拔除了中国境内的印军侵略据点,粉碎了印军的再次进犯。在打退入侵印军后,我国政府于日发表声明,宣布从次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全线停火,并主动后撤。这再次显示了我国愿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我边防部队遵照政府声明,于11月22日零时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12月1日开始全线后撤,从日的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向中国一侧撤退20公里。停战后,我国政府命令我边防部队将在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和其他军用物资交还,尔后又分批释放了包括印军第七旅旅长达维尔准将在内的三千多名全部被俘人员。在交还缴获物资前,周总理还特别指示,要把缴获的武器、车辆等擦洗干净,通知印军来领回。这种把缴获物资全部无条件交还敌方并为其擦洗干净的做法,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不曾有过。无怪乎国际人士和舆论界对此交口赞誉,认为这是中国继停火、后撤之后,向印度表明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又一体现。那么,印军派人来领取时,让他们打着什么旗帜呢?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的指示出人意料,他说:让印军“打着绿旗”前来领回。打绿旗,这是一个奇特的意见,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败方应该打出白旗;但是打白旗意味着投降,而我军进行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把入侵印军赶出去,进而促使印方坐到谈判桌上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并不是要印军向我们投降,所以不宜让印军打着白旗来领取。当然,也不能让印军打着它的军旗前来。而打绿旗意味着和平,因此要印军打绿旗前来领取,一方面表明我国的和平诚意,希望中印两国的关系能够回到和平共处状态,两国间能够重建和平睦邻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军不把印军当作败方,给对方以一个台阶下,以便有利于解决争端,并为以后中印两国重新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打绿旗”这个主意看似简单,实际上在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其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富有哲理,又体现了周总理善于将外交和军事艺术紧密结合、灵活运用的智慧和才能。
热门评论2楼5楼6楼4楼&以当时我军的后勤保障条件,要守住取得的战果,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换句话说,在当时,基本上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说,毛主席果断决定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动放弃进一步扩大事态,是非常英明的。尽管如此,不知羞耻的阿三还是继续强占我国领土——包括我方主动后撤的20公里;可别小看这20公里,那可是上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啊!正所谓人善被人欺呀!可是当时国内正在轰轰烈烈的大搞“路线斗争”,无力在行反击了。跟他说,她也只会装糊涂11楼9楼
点击加载更多
<a title="查看原帖" class="old-bbs" target="_self" href="http://bbs.tiexue.net/post_
<div class="adminmenu" id="buttonadminpanel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阵地防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