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寻找一个人儿时的游戏,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回字,内外两个口距离大概能通行一个人。

您没有访问该信息的权限!无月。夜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无月。夜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userId:4135696,blogListLength:30};天上雲城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天上雲城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2c238e_4b8e033',userId:2613628,blogListLength:30};寻找时代的角落(上):献给80后的作品--儿时的那些游
寻找时代的角落(上):献给80后的作品
&&&&&&&&&&&&&&&
————你还记得儿时的那些游戏么
&&&&&&&&&&&&&&&&&&&
最近看了几篇日志,我隐约的发现80后的我们似乎到了怀旧的时期,于是趁此午夜闲暇想了想曾经的葱茏岁月,争取把我玩过的游戏,趣事,打过交道的虫子都记录下来作为一种特殊的备忘。
(一)&& 游戏
嘿嘿,这个游戏其实现在我也觉得挺好玩。最初我们玩藏猫猫(我们又叫捉迷藏)的时候,以一百个数为限,以便我们躲藏。开始大家都从1到100一个一个的数,后来不知道谁打破了惯例提高了游戏效率,只数1~10这十个数,但是需要数十遍,这就极大的缩短了躲藏时间,但是大家也都没有异议,毕竟躲藏的地点早已踩好点了!
我们玩藏猫猫也是有很多技术手段和战术的。有时我们几个人为一伙互相策应掩护,有的伙伴带了手电或者或外线彼此发送信号(我们的游戏是在天黑的时候进行的)。我们可能会派一个人去把捉人者引开,然后其他人趁机回到老家(往往是一棵树或者一块墙)这就算成功了。至于那个可能被逮到的人,我们有规定,到老家者有一次救人的权利,所以集体的力量就显示了出来。
当时玩这个游戏总有一些人从游戏一开始就失踪了似的,再也不出来了,我们也没有相关规则约束,但是又不得不进行新的一轮,于是我们把这种玩消失的人叫“白吃饱儿”,就是让他们继续躲藏暂时不予追究开始新的一轮。
说到此,有一件事情曾让我反复思考过。当初玩藏猫猫时,我们成功抵达老家的人可以有一次救人的机会,但不能保存到下一轮游戏。当我有救人权力的时候,我总是让被逮到的人凭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该救谁,于是他们都说我做事最公平。后来我就思考这种“公平”到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呢,当时是没怎么想明白,如今再次思考起来却有些有趣的收获。
假如我放弃“救人”的权力,那么他们同样是凭石头剪子布淘汰一个人,而胜者虽然没有得到我给的一条命,但是却没被淘汰,那么我的这个救人的权力实质上对胜出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可是表面上看来我救的正是石头剪子布的胜出者。这个逻辑比较有趣,那么我的权利到底对谁起作用呢,我觉得恰恰相反正是对在第一轮石头剪子布中被淘汰者有意义,如果我没有发挥救人的作用,那么他只有这一次机会,而实际他此刻已经丧失了这个机会,然而因为我给了他再一次摆脱失败的机会,使他有可能在第二次石头剪子布中胜出。而公平究竟体现在何处?体现在每个人在石头剪子布之前都具有两次机会,就算实际上没有受益的人也多了层精神安慰。所以我觉得我还真是当之无愧公平的。
就是那种靠体力的你追我跑的游戏!
(1)“三个字儿”
这个游戏是要分等额的两伙人,一伙充当警察另一伙充当小偷,警察抓小偷!之所以叫“三个字儿”是因为小偷们在警察即将抓到他之前可以随意说出三个字然后自己就定住不能动了,此时警察就不可以继续抓他,而只能看守或者去追另外的人。而这个定住的小偷要想重获自由就得靠同伙碰他一下才能越狱成功。如果一个小偷被逮到了就被淘汰掉。
有一次,一个伙伴有点跑不动了,见一个警察来了就蹲下来说:“不玩儿了!”那个警察就转向追别人去了,过了一会他叫来一个同伙碰了一下之后就又开始跑起来了,那个逮他的人怒气冲冲的质问:“你不是不玩儿了么?”“对啊,‘不玩了’,刚好三个字啊!”那个警察当场晕掉!
后来大家都学聪明了,只要是听到三个字就视为定住。于是又发生过一件事,还是一个小偷要被逮到时,突然站定说“等一下!”那个警察一下站住,以为他定住了,这时那个小偷又接着说“你鞋带开了!”警察下意识的低了下头,那个人瞬间逃脱了。因此后来,我们就规定话是不能断开说的,又补充道说话大喘气也是不被允许的。
(2)逮人儿
这个游戏比较简单,还是分等额两伙。一伙在一棵树或者电线杆子下划一个圈
作为老家,另一伙只能在圈外。圈里的人必须要定时的脱离圈内,外面的人就去追捕他,被追捕的人于是需要在想方设法躲避追捕再逃回圈内,被追到的人就要加入追人行列。由此我又想到我们小时候早就知道被人追是一种幸事啊而追人却很辛苦!呵呵。。。
我记得当时我们五年纪了,中午上课前满操场的人都在不知疲倦的玩着,我们好多大男生(当然现在看来是小男生了)就满操场的跑啊,有时不小心撞到了哪个小妹妹我们都来不及道歉,或者急冲冲的丢了句“对不起”就火急火燎的跑了!然后隐隐的听到背后传来一句嗔怪“讨厌!”不过不是每次事故都可以这样结束的,如果把人撞哭了没有妥善解决,是要被人家告老师的。大家应该都有同感吧,小时候被人“告老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和现在的惊悚片有一拼吧,哈哈O(∩_∩)O。
想当年我玩这个游戏之余还有个小插曲,也算做一个小游戏提一下吧。一次玩的有些累,大家提议休息一下。我们就没事侃大山了,这时一个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的据说是考验飞行员的一套转圈动作给我们讲解,大概是左手从项后捂住右耳,弯腰右手指地,眼睛看所指方向然后原地转三圈。当时有几个同学就学起来这个动作,三圈之后都晃晃悠悠的。这时我们班女生也都好奇的过来参观,我本来就晕转,但是心想就三圈也不至于出什么事。于是慷慨的说一声“我玩一把!”大家围了一圈看热闹,我于是十分自信的转了起来,可能是两圈半,我刚要站起来,还没把腰伸直就咣当一声倒地了,伴随着一群女生的惊呼我同学赶忙把我扶起来,我心有余悸的问道“那教学楼刚才咋歪了呢?”我那哥们窃笑道:“我们就看到你歪了!还以为你故意开玩笑呢,我们就没去扶你!”太虚伪,那速度根本就没有扶的时间!后来都上课了,这件事还在传送。只听女生问自己的同桌:“听说今天中午**那什么了?”“噢,是这样滴,@#&#65509;#%&*&。。。”“哈哈,哈哈哈。。。”这一次我彻底晕了!
(3)“拉线点火爆炸”
我好不容易才记得还有这么一个逮人儿游戏。
这个游戏比较好玩,仍然是分两伙——看来对立与发展是永恒的一对主题,被追捕的一伙在将要被逮到之时可以说“拉线儿!”于是被定住不能动,此时同伙的人可以伺机去接触到他然后说“点火!”说完也不能动了,最后需要另一个同伙伺机去接触到第二个人,然后说“爆炸!”于是三人都有了自由,风飞般的逃脱了!
每个游戏都需要合作的精神,童年的友谊自然也是在游戏中深化的。
这个游戏是三伙,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回”字,小口里面代表陆,大口外面代表空,两口之间代表海,三伙各据其一。在这个游戏里面空军活动的范围最大最有利,其次陆军,再次海军。游戏的过程就是拽人,空军不可入海,海军不可入空陆,陆军不可沾空海。空军基本可以很容易的拽到海军,还可以跳过海去陆地上偷袭陆军;陆军只能在路上或推或拉把海军弄出海,也可以把偷袭的空军弄到海里;海军则基本总是处于防备状态,腹背受敌。这个游戏有时比较暴力,连推戴拽的容易伤人,不过男生都很喜欢,体现敏捷与力量嘛!
这个游戏存在这样一种平衡关系,海军总是在海上跑圈以避免来自两边的进攻,次于空军的陆军最大的任务就是先把海军处理掉,清海之后空军只有赤裸裸的面对陆军主动越海进攻,这样对于抱团的陆军来说是占了优势
。而空军的战略应该是压制或联合海军对付陆军,当清除陆军主力之后再扫清海军,这样就确保无患了。而海军只能是最倒霉的了,但是正因为海军的存在使得游戏内涵丰富了起来,这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蜀军吧!呵呵~
这个游戏有很多种,我们那又叫扔欠儿。我玩过的有以下几种。
(1)两个人站在两边用沙包瞄中间的一群人,被沙包碰到者出局,全部出局之后用石头剪子布筛除两人丢沙包。接到沙包者就多了一条命,我们称之为“块儿”,比如有两块儿就可以救两个出局者,或者自救两次。丢沙包的人还有一种战术就是捎欠儿,就是把沙包从高空抛给同伙,同伙如果接到了没掉在地上,那么他就可以说“定!”,这样大家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站住不动,任凭别人当活靶瞄了,所剩的希望就是期待对方瞄不准或瞄别人或者接住沙包。这个游戏大家差不多都会玩过的,记得高中的时候还玩过几次呢。
这是一个人瞄一群人。这一般是在两颗树或者两面墙之间进行的,两边距离大约十米左右,一人手持沙包,一群人从一边跑到另一边,跑一次称为“一周”,通常需要跑十周算一轮游戏结束。在跑的过程中,持沙包的人就将沙包丢向某个人,被沙包打到者出局,仍然是接到沙包者多一次机会但只可以自救,满一轮之后所有出局者凭石头剪子布角逐下一轮。有时接到沙包的次数多了而又没用,可能会规定超过七个之后自动归零。有一次我接到了六个,由于怕归零我就大摇大摆的走出来说“来,打我吧我不接了!”于是那个丢沙包的人果然将沙包撇向我,由于沙包飞向我的肩膀,我下意识的一歪脖,又让我晕死的事情发生了,我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沙包用脑袋和肩膀夹住。于是“命”的储量归零,我失去了保障。但是我同学看见我又愚弄了他的感情让他失望之后发誓不再用沙包瞄我了!
(3)夹欠儿(我们称沙包为欠儿)
暂且也把这个归为此类吧,就是用双脚夹住沙包靠向前跳出的摆动把沙包丢出去,一般比谁丢的远,也有很多其他的规则玩法我已经记不清了,如果有人能补充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其实我不经常跳皮筋,因为玩的人太多了,一条黑皮筋上站满了人,一个一个的跳,我觉得太麻烦了。我记得皮筋有两根筋还有三根筋的,通常是两个人站在两边把皮筋套在脚上。跳法花样也是百出我只会简单的几种。随着游戏的进行两根筋之间的距离就是随着两脚间的跨度变化加大,我说的这种跳法一般式男生擅长的,而最让我感到跳皮筋魅力的是女生的跳法,不过先声明下女士跳法我几乎一次也没跳过。女生们喜欢把两根筋套在腿上,难度的增加只是变化高度而不是变化宽度,当然如果套皮筋的人身材较具规模的话那难度似乎也增加了。然后女生们就蹦蹦跳跳的在皮筋里面或外面串来串去,现在我也不明白她们是按什么规则跳的(哪位过来人要能指点下那我在此谢过了),好像好有口诀吧?总之看起来很有意思,颇具欣赏性。
女生的跳法很有节奏,类似于跳舞了,时而里时而外,时而这边时而那边,有单人跳还有多人跳。我还经常看见当游戏进行到困难阶段后,女生们一个一个的努力跳起来用脚尖去够那高高的皮筋,最后都望筋兴叹只能重新开始。
&& 在友人的指点下我记录了一个跳皮筋时的口诀:
油菜姐姐会卖花
滴滴答答回娘家”
跳皮筋是女生们在小学里最流行持续最长的游戏了,我不知道现在小朋友们是否还在继承,于是男生们给女生捣乱的活动也很多是从皮筋这个道具开始的。
有时女生为了解放劳动力,把皮筋绑在两棵树上,男生就躲在树后偷偷把皮筋解开,只听“啪”的一声,皮筋就弹出去了,这往往把女生吓一跳,自然也是最令人发指的“龌龊”行径了!还有的就是在女生跳的过程中,直接把皮筋拉起然后松开打到了女生的身上,虽然杀伤力不大不过也有些暴殄天物的感觉,呵呵~&&
&在屡次的男女对抗之中,男生也发觉了她们小女子也不是那么好惹的。除了骂你句“讨厌鬼”,弄几个白眼,或者不轻不重的往后背锤两下之外最厉害的是行政手段。这个可不能小觑,女生里班干部不少,平时我们上自习的时候都有“记人名”的权利。所谓“记人名”是把自习课说话捣乱的人记在小本上,供老师翻阅,然后量刑治罪。这种明争暗斗倒也引发了不少“江湖恩怨”,只是夹杂里面的爱恨情仇至今也难辨真伪了哈~
拔柁(柁,音tu&):
可能是这个字,只知道发音。所谓“拔柁”就是两个人,每人手中拿一个树叶的叶柄,两叶柄交叉勒在一起然后用力拉,被拉断的一方就输了。这么简单的游戏,大江南北的80前后应该都会玩过的。
拔柁也是有技巧和战术的,广为人知的就是搜集一堆叶柄然后放在鞋里,称之为“捂柁”,捂到什么火候呢,把青的叶柄捂成暗黑色的就差不多了,但是切记别捂烂了!至于其中的奥妙原理,我想了想排除气味给人的心理震慑之外,还应该和温度有关。就好像牛肉闷得八九分熟比较有嚼头,捂柁同理,捂得半生不熟的应该就比较有韧性耐磨,否则青翠青翠既青且脆不耐拔。在拔得过程中也有些技术细节,其中有一种拔法就是“磨柁”,就是一方比较狡猾不怎么用力,只用叶柄全身去磨对方的薄弱处,这样一来对方战力被大大削弱,不过我们通常认为这是没有职业操守的,我们后来禁止了这一行为。还历经过一些作弊行为,就是把细细的铁丝穿过叶柄,然后拔柁过程中再突然一用力,对方的“常胜柁”就瞬间夭折了,堪称将星陨落!这种行径更糟唾弃,被人发现捉到后往往将作案工具当场销毁泄恨!
拔柁的部位一般应该是自己选择的,不过叶柄的任意部位如果断了,那么这跟柁就废了,用断柁和人交手也是犯规行为,不过似乎规定就是用来犯的,否则从来没人犯的规定也将不会存在了,互相依存吧。
“回头望明月”:
这个游戏大家听起来未必都知道,但是玩过的人应该会大有人在,只是不同的地区叫法不一。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叫法是“红绿灯”,口诀是喊“红灯绿灯停”。
游戏规则是,在地上画一长条横线,离线大约十步远的地方画一圆圈,一人位于圈内,余者以横线为界站成一行为起点,圈内的人背对着众人,口中要喊“回头望明月!”然后回头,在回头之前,背后的人会迅速跑几步,此时如何动作都可以,但是如果被圈内人回头看见脚动了就得淘汰。当后面的一个人走到圆圈边上时,在对方未回头之前用手拍对方一下然后大家都开始向回跑,当圈内人喊完“回头望明月”之后,大家就都不能动了。此刻圈内人从圈里用力跳向离得最近的一个人,然后脚不动,如能用手碰到那个人那么此人就被淘汰了,如果没有碰到又没有出局的人那么就只能重新开始。
游戏要求圈外人每次在圈内人喊口号的时候必须向前移动,不可以不动或者动的太小。这个游戏比较好玩的地方是当最后大家都聚集在圆圈附近的时候,每次都动的越来越小,此时大家都各怀心思,希望自己在别人碰到圈内人的时候离圈尽量远,跑的尽量快。但是当都没人去碰的时候,圈内人看着背后好多双眼睛盯着自己的脊梁骨也是很瘆人的。此时此刻正可谓一触即发,哪个人先出手就可能更快的逃离现场。这个游戏我在大学时曾跟我的同学提起,原来各个地方都有,只是喊的口号不同而已。
还有一个游戏我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也在这里提一下吧。
四个人,两人一伙,在地上画两个圈,每伙派一人各占一圈,然后以特定的节奏轻蹦,口里喊着口诀:一比二比三,三幺的幺,幺幺的九,九幺幺的幺。。。听起来很玄吧!当喊到没句口诀的最后一个字时(三、幺、九、幺)双脚开始变化,有三种变化:双脚合拢、双脚平肩分开、双脚前后错开。其实与石头剪子布一个道理,双脚合拢代表石头,分开代表布,前后错开代表剪子。赢的一方就叫圈外的人向前跑若干步,跑到某个制定的距离在向回跑,谁先跑回来谁就赢。每次跑的步数都是有规定的,不过规定我不记得了。玩这个游戏为了考虑到公平竞争,跑步的人跨越能力要求相当。
这个游戏我的网友也提到了,不过口诀不同,口诀大概是“毛主席的相挂在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个动物棋是我印象中玩的最早的一种儿童棋类,大概是一两毛钱一大张纸壳,上面有各种动物的图案,按图案的圆形边框减下来之后就是一副动物棋。棋子的大小有一个口诀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且可能是我学过的所有口诀中记得最牢靠的:一象二狮三虎四豹五狼六狗七猫八鼠,鼠能钻象还可以走斜线。一副棋16个棋子分红绿两色,每色各8子每子不同,每家各执一色棋,玩法是画个正方形分出4*4共十六个小格,将棋置于背面乱序摆满16方格,然后交互翻棋。规则有两种,一种是可以“闯”,另一种是不可以“闯”。可以闯就是可以用翻开的棋直接闯开没翻开的棋,闯开后如果不是一色的就比较大小,大者生,小者亡。如果谁要是翻开了大象,那就是一顿猛闯,闯到了对方的老鼠就只能认倒霉了。由于这种玩法太没有章法,一顿乱闯之后基本就见输赢了,所以后来大家又制定了另一种不能闯的规则,只能在被翻开的棋子之间战斗。
这个游戏我玩的时候应该是在学前班,推算一下就是1990——1991年这样吧。
扇pia qi (pia读第四声,qi发轻声。可能又称pia ji):
好像是我一年级之前玩的游戏。我解释一下大家就会明白了,就是圆形纸壳上面贴着小人画,一般都是武侠古装的,有郭靖黄蓉霍元甲等等,好像还有变形金钢等动画形象,我们这把这个叫做pia
qi。大家拿着这种圆纸壳,两人或几个人一起玩,先把纸壳放在地上,然后石头剪子布,赢的的人拿着纸壳去扇其他人的pia
qi,所谓扇就是将自己的pia qi使劲摔在别人pia qi的旁边,靠纸壳落地掀起的气流把其他的纸壳掀翻,翻开了就赢了,被掀开的pia
qi就归你了。如果把pia
qi当做当时少儿间的流通货币,那么这种游戏在我们之中的狂热性就可以理解了,赢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们为了增加pia
qi的攻击力防守力,往往会把纸pia qi贴在牛皮纸上,或者贴在“元宝”(白纸叠成的方形纸包)上,还有打蜡的。如果一个pia
qi落在了另一张的上面,那么下面pia qi的主人就可以用自己的pia qi将别人的挑起,一般是挑向凹凸不平的地方便于扇。
玩的过程中有一种技巧称之为“做窍儿”,就是把别人的pia qi下面的土挖去一些,这样就好扇,pia
qi容易被掀开。但是这种所谓的技巧是我从来不能容忍的,在常理上这是违反公平的。后来这种做法也普遍被人摒弃了。
再列举一些与扇pia qi类似的游戏:
&“奇多圈”:
膨化食品里面自带的,塑料制成的,颜色各异,塑料通过镂空雕出很多图案。这个也风靡一时,玩法很多,比较流行的是用手压圈的边沿然后弹出,如果压在了别人的奇多圈上就赢了。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在课桌上,用手指去弹奇多圈,如果一方通过弹自己的圈把别人的推出桌子外就赢了。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把我一个同学的奇多圈都赢干净了,我那个同学可怜的哭起来了,旁边有和他关系好的同学就劝我还给他,我也真是无奈没有办法,怎么这么玩不起呢哈,我到底还是不情愿的全部还给了他,以后大家也不敢和他玩奇多圈了。
我还记得一个女生有一个镂有北京图案的奇多圈,红色的,我看了之后就觉得眼睛一亮,我当时也是入了迷似的想要那枚圈,我于是反复诱导她和我玩,以便我乘机赢了她,可能是我喜欢的太明显了导致她都快输光了也不出那个红色的。后来我说我用我赢的所有奇多圈去换那个“北京”,她几经思考也不同意,还说“连你都这么喜欢,那么这个一定会很有收藏价值!”我差点没气晕!索性再也不玩奇多圈了。
后来好像又出了“奇多豹”用硬塑料片做成的,卡片边缘上开了有很多小口,若干个卡片可以拼成很多形状。
一种看起来极其简单轻松却又让人回忆起来特别亲切的游戏。可是游戏规则。。。我也是记得不很清楚了,好像也不是就一种,只记得需要反复跳N遍之后,把一个小小的玻璃片投向格内,向回跳的时候背手摸自己的玻璃片。。。从第一格到半圆形的太阳全部完成了就赢了。
多年以后偶尔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看见小朋友或独自或二三人一起跳格,我都会情不自禁的露出微笑!
在这里顺便再提一个游戏是“一万五千”,这是一个类似跳格的游戏,但道具是一块瓦片。在地上画几个横格,其中一个格里画一个圆当做油锅。不同的格代表不同的价位,具体玩法我也忘了,好像是可以“挣钱”的。有一个细节我记得是开始时站在第一格前面身子背过去,把瓦片扔向后面的格子里,落到了哪个格子就代表暂时具有了特定数额的钱,但是只有完成一系列跳格等活动之后才能真正获得(其实是名义上获得,我们用的都是观念货币),自然代表钱数越多的格子离得越远,越不好扔到。投到油锅里或者出界了就输了。
“炸油条”:
这个游戏猛然间从我的脑子里记忆的角落蹦了出来。还熟悉那句从稚嫩的小嘴里喊出的童谣么“炸——炸——炸油条,炸多了给你吃,炸少了,给我吃,我们一起炸油条。。。”我当时还没明白这句话的深意,现在琢磨起来倒是有趣,炸多了有剩余的时候才给你吃,炸少了没剩余的时候就只有我的份儿,这不平等啊!
游戏的过程大概是两个人面对面,手握手高高举起,然后有很多小伙伴从高高拱起的臂腕下循环过往,那两个人的手臂应该还得有频率的上下升降,就像我们玩超级玛丽里面过那种闸刀似的的障碍,当童谣唱完,左右手臂全部落下把面前的“倒霉蛋”炸成“油条”了!似乎是这个过程,不过这个游戏应该是上幼儿园时的活动,好像我比较喜欢闯“闸刀”所以那些小伙伴不太爱加我,哈哈。。
还听来一种游戏是一群女生用一只手扳起一条腿围一圈一边转圈一边唱歌“小汽车滴滴滴&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
“我们都是木头人”:
就是两个人面对面,说完我们都是木头人后可以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或表情逗对方,但是不许动,看谁先笑先动就输了。要是现在让你玩这个游戏你会做什么表情呢?
“尿炕”:
这个大家能知道吧,用沙子摆个个小沙堆,再拿根棍插在土堆上,大家坐一圈,每人轮流从沙堆里抓一些土,于是沙堆越来越小,等最后谁要是把那根棍弄倒了谁就被鉴定为当晚会尿炕!到最好有人甚至只拈去几粒沙子,这是一种耍赖行为。更有甚者,有人在别人抓沙子时吹出一口仙气,把棍子吹倒,这自然也是违规的哈~
希望大家听起来不感到稀奇,这个活动在一年级之前是比较流行的。很简单,就是截取我们跳皮筋用的皮筋一小段,右手扯前端,左手拿后端抻开,达到足够的张力瞄准——小日本——开个玩笑啊,按射程分应该是蹲下来瞄准蚂蚁之类的,然后左手放开果断射去,于是蚂蚁就“GAME
OVER” 了。挺残忍吧,小时候杀生无数,谁说人之初性本善了,性本恶也不对,人之初本无善恶之分,都是预加之论。
这个游戏我三年级的时候好像还在玩,放假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没意思了就去家前面的电线杆子旁边的杨树下蹲着,我觉得我蹲功比较厉害,一蹲一下午,后来我妈的一位同事跟我妈说“你儿子这么大了咋还总蹲电线杆子下面玩沙子呢?”其实是她没参透玄妙,我没玩沙子,我在射皮筋或是在玩蚂蚁。射蚂蚁基本是射一个死一个,一会能射杀几十只。后来我也觉得没啥技术含量,我就捉虫子。杨树上虫子多,我逮只虫子就放蚂蚁窝旁边,看蚂蚁与虫子之间的搏斗,逮不同的虫子看相似的搏斗。蚂蚁比较喜欢吃多汁的虫子,说白了就是喜欢吃胖子!虫子先不多说了,后面有详细讲述。
这个游戏大部分80后应该也玩过。很简单,在松软的地上画一个矩形或圆形,玩之前先松土,否则容易留下埋宝痕迹。每人找一个容易辨认的小石子或玻璃什么的,埋宝的人在别人闭眼的情况下于矩形内择一地点埋好,寻宝的人用一根冰棍筷子(小冰棍吃完剩下的棍儿)在地上凭心灵感应划三个圈,圈大小有规定,若宝贝在所画圈内算赢。记得我们总是争论压界的情况,按理说压界并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们几乎每次玩总能出现这个问题!
这其实就是弹子儿游戏。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正方形,中间画一个大太阳——就是一个圆——现在想下这有些像哪个国家的国旗是吧,参与游戏的人于方形的每个角分得一块面积作为老家,每人每把只可弹四次,第四次必须弹回老家,中间两次是用来圈地的,如果中间不小心弹出方形,或落入太阳则作废,轮到下一个人开始。如果第四次回到了老家里面,那么本次弹出的几何图形所圈面积就列入自己地盘。这个游戏的目的主要是瓜分太阳,谁最后分得太阳多谁就赢,所以也不见得自己的地盘大就一定赢。
“老师学生”:
这个游戏大家不见得都知道,我见过的玩的人也不是很多。是在地上画一些矩形格就像WORD表格那样,然后大概是四个人一起玩,分出角色:校长,老师,学生,似乎还有个是主任。游戏规则我忘了,总之谁出错了谁就降职,学生当然是最憋屈的了。校长可以发布很多号令,比如绕着大矩形跑圈,逆时针跑完可以顺时针跑等等。这个游戏当时玩得挺有意思,是个不错的游戏。
可能是今天名人模仿秀的鼻祖。这个游戏比较常见,就是若干个人站一纵列,就是传说中的排队,排尾的人对他前面的那个人做一个动作,然后如此一个一个接力似的传授,最后轮到最前面那个人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捧腹不已,当然笑的最厉害的是第一个做动作的人。简直是难以预料,简单的动作仅仅经历了几个人就完全变形,这个简单的游戏也暗示了我们很多世间的道理吧。我还记得我有一次排倒数第二,排尾的人就给我做了个蒙古大汉摔跤的动作,我传授下一个人的时候,我看他就做得很不像样了,等到了最后一个人做的时候简直是一个模特在走T台,屁股还扭的厉害!
“憋厕所”(也有称之“跳井”)也归为此类吧,就是画一个小方形对角线相连,在一侧的一个三角形里面画一个门代表厕所,挨着厕所那面的直线就不能用了,每人两子,共两人玩(一下对弈类均两人玩),对着摆在无厕所的横线上,每人每次可以将子走到临近无子的节点上,只是不能从厕所那面过。游戏首先要求不能一步堵死(如果先走一方将靠厕所那边的子走在中间那对方就不能动了),其次随便走,走到一方子不能动为止。这个游戏开始玩着比较有意思,后来知道窍门就不爱玩了。因为不论如何走只要自己的子不再回到最初的位置就不会输,反之如果对方回到起始位置就会被堵死,所以使劲走就不能输了。
“三斜”是画三横竖组成一个田字格,每人依次摆子,一人三子,摆完后走子,先把自己的子连成直线者赢。此游戏也有漏洞,就是先走子者如果知道套路就必赢,所以后来我也不爱玩了,只是偶尔骗别人一下。
“五虎通天”和三斜规则大体一致,只是画五横五竖,每人若干子,依次摆上,摆成特定形状才好,有小井、三斜、四斜、五虎、通天,最后摆满后,可以根据自己摆出的形状减子,这里是减对方的子,好使自己有移动空间并且通过移动摆出新的减子形状。其中小井是用四个子摆成一个小正方形,其余均是成直线或斜线,只是首尾的子要摆在大的正方形的外边上。(对弈类所有游戏子均摆在交点上,不是摆在格内)
“顶牛儿”这个游戏似乎比较普遍,有时还经常看见老人们在一起玩。画五横五竖和“五虎通天”棋盘一样,每人五子对弈前先各自摆在对边上,方法说起来比较别扭,就是在一条直线上对方有一子,我方有一子或两子,我方通过走子使自己有两子相连并与对方一子相连(此时就是三子练成一条直线,斜线则不可),对方的子就被吃掉了。举个例子,双方在一直线上有两子中间只隔一点,此时如果一方有另一枚子刚好能走到中间的那一点上那么对方的这子就被吃掉了。需要注意的是一条直线上只能有三枚子才可能具备吃子条件,就是所谓的不能有“尾巴”才可以吃子。而且只有主动吃子,对方不会自动失子,也就是如果对方走子使其与你相连两子连成直线是可以的。
此游戏我的心得体验是抢占先机,所谓先机就是先占中间横线者有优势,待其他子也陆续压上边境的时候对方就危险了,因为缺乏行动空间了。这个游戏挺有意思的,还有一些口口相传的阵法,比如蝎子阵,田字阵,十字阵,如果田字阵摆在了中间那么几乎是无敌了。不过我研究如果将任意一个阵法不受约束的摆在了中间都很无敌。
有一段时间里,同学们到处搜集啤酒瓶盖,然后用石头把牙齿形的盖沿儿轧平,做成飞盘一样扁平,在校园里到处飞耍,像侠客撇飞镖一般。
与这个游戏比较类似的还有一个就是拿冰棍筷子穿插拼成一个小木帘子,也可以到处飞,如果拼得技巧欠佳,飞起来落地的时候就要散架子了!
把稀泥拿在手里和了又和,拍成个正方体,做个坦克什么的,或者干脆往墙上摔个响。
注射器在当时也是一个不错的游戏,除了当水枪使,还可以给各种虫子“输液”,这种输液可能是人类医学界最残忍得洗肠活动,把人家的内脏全“洗”出来了。。。
还有一些游戏我们无比熟悉,一张图片更胜千言万语。
弹力球:&&
满大街的小球,蹦蹦跳跳,风靡一时。
还有一种打气的水枪,体积较大,通过手动打压能把水喷出很远。夏天的时候来一场大规模巷战,那真是激动人心!
几乎人人都有,但我不太会玩,几种玩法自然也不熟悉了。
变形金刚:
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奢侈的玩具了,我后来问过我的大学同学,家在农村的都没有玩过。大家喜欢把自己的变形金刚拿出来换着玩,谁家要是买了新的变形金刚,那么房前楼后的小伙伴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知晓。
还记得这只青蛙么,有一个发条,上紧发条之后,放在地上青蛙就可以动起来了!
我对这种积木式记忆犹深,因为我很喜欢玩积木,玩的就是这种积木。我经常用积木拼成机器人,小车,变形金刚,房子等等,整天在床上摆积木,嘴里还念念有词,乐在其中!
抓骨头子儿:
我总看别人玩,把若干个骨头子抓起又放下但我是不怎么会玩。女生很擅长的游戏,至于玩法我也没弄明白过。
这种小塑料枪,当时还是很流行的,好像是射纸炮儿吧。所谓的“纸炮儿大战”也是那时诞生的!
这种带有很大粘力的橡皮手也很有人气,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拿这个东东往别人笔记本上一拍,一拽,本子就掉地上了,或者不小心被撕坏了,很有远程战斗力的!
还记得这个毽球吧,毛绒绒的塑料,几块铁圈,当时整个校园大家都在玩,不过如果鞋薄的话,捧在脚上会很疼。
东南西北,我们经常在里面写上各种词语,比如“二百五”、“跑两圈”、“大王八”、“俯卧撑”之类的,然后让别人选是东西南北还是东南西北,不同的手法会得出不同的关键词,然后会得到相应的“鉴定”或惩罚。
这个是叫弹力圈么?还隐约记得有几种玩法,可以下台阶,或托在双手上倒来倒去。。。
我只记得我当时也有很多这样的小人儿,还经常被我用来当靶子打。
童年的游戏亦如烟海浩渺,我所记录下的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国土之广,风俗之奇,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游戏更是极尽繁杂变化不计其数。北方的游戏自然与南方又有很多差别,还有很多也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变,如此繁衍变幻几乎可以成一学科了。很多游戏不仅十分贴近生活,而且暗含了深刻的哲学与古老的智慧,而我们一代一代就是在这些游戏中成长起来的,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无以言表,我们从中的获益也难以尽数。80后的我们跨越了世纪之交,有着色彩纷呈的独特性格,但是当我们
回首那段依稀往事,单纯的年代成就了我们一个相似的朴素的宝贵的童年。
如果一个时代过去了,那么究竟会留下多少值得后人记忆的东西?在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下,那些朴素的游戏慢慢的被遗忘在历史的碎片中,埋葬在我们矛盾的记忆中。80后,我们越来越不敢回忆了,不是我们太憧憬未来,是我们自己太矛盾。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时势的交错与冲击,个人的困顿与发展让我们时而不知所措,感概万千,是脆弱还是坚强你只有选择,甚至连放弃的权利都没有。但是在我们曾经的游戏规则中没有认输这一条,你我将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将是规则的制定者,真正属于我们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我们有所缅怀,是因为我们还敢于缅怀。我们有所拼搏,是因为我们理想不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寻找一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