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吴连枝 八极拳 基本功基本功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
【武术基础】 学习啦编辑:方婷
本文已影响 人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它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
  八极拳的基本招式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 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 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 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 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子龙枪。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 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 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架: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7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是各种动作的母系。「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发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发,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後传。&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
  八极拳的基本要领
  八极拳的十大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4)劲力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
  八极拳的主要要领
  劲力:讲求崩、憾、突击。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还有 &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和基本要领]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武术基础】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 | | |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八极拳的练习方法
  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发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陆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发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发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六合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发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发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发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发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
相关章节视频
相关名家视频相关演练视频相关视频
本栏全站武师武馆排行榜
全站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太极拳网“神枪”李书文在讲八极小架时明确指出:“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也,初学者务从小架开始,然后再练八极拳。小架练习要发六合劲,要以意领气,以气引力,气力相辅,一极动百极相应。”
中国著名武术家,八极前辈郝鸿昌在上海同济大学授课时也曾讲:“八极拳属内外兼修拳法之一,凡行内功,多借外辅,由内达外,内壮而外坚,故习练八极拳者,必先懂得意、气、力的结合,要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全身上下,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犹静,静中犹动,八极小架是八极拳的基础拳,又是八极拳的桩功,历来被八极门前辈视为蹲功、练拳、搏击的重要训练手段,是练习八极拳武功必不可少的课程。”
   八极小架之内气练法
采用动静结合,内气运使的方法练习,目的是外气内收,真气外发,能使全身内气在当节部位(如手、指、掌、肘等部位)流动自如,从而产生强大的打击力。
①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平,两臂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手指成剑指。
②吸气:两臂缓缓前伸;两掌心向上,五指朝前,自然摆开。舌抵上曙,腹部内收,以意导气,自会阴压至丹田,以鼻吸气进入丹田,当手臂抬高与肩平时,丹田憋气20秒钟,然后引气从丹田直达膻中穴,同时两臂内旋,屈肘,两手指尖相对,掌心仍向上,成怀托婴儿状,向上托气,守于膻中穴,小指与胸口相距约3寸。
③呼气:内气从膻中穴下沉至丹田、会阴、尾闾,向后上升至两侧命门,会于大椎,再向两侧分开至肩中。肩髁,下经曲池、外关、外劳宫,最后达指尖。同时·翻掌,两臂缓缓向上抬起,掌心向上,指尖仍相对,抬头仰视,犹如手指托住青天一般。(注意:身体保持端正,不得前俯后仰,呼吸速度、内气运行速度与手臂上行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
④收功:手托住青天的同时,用鼻再吸满一口气。憋气约10秒钟,用口缓缓呼气,同时双臂下沉至膻中穴高度,然后分开自然垂向两侧。目视前方,头正身直。气沉丹田,意守丹田。
此功每次需练5-10次。
注意事项:
1.吸气时,全身放松。
2.呼气时,把气力贯注于手指,全身其他部位仍放松。
3.平时应注意养气锻炼。
习练八极小架要求动静分明,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当掌握速度,按常规要求,静止时不限时间,当下盘支撑到极限时再变下一个动作,发力不要过猛,只要能做到意到、功发、力达即可。出手发力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相关新闻 & & &
& (03/02/:52)
& (07/16/:34)
& (07/16/:32)
& (07/25/:19)
& (07/16/:56)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您当前所在位置: >
>八极拳基本功练法有哪些?
八极拳基本功练法有哪些?
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再积极,如果没有很好的功底支撑,八极拳也很容易成为花拳绣腿。下面分享八极拳基本功练法。拳谚有云:“真功夫在拳外”。其释有二:其一,凡术至高阶则为艺。技击之术至高阶则称武艺,乃武学之艺术(习武人则谦称为练把势)。生而诸艺术皆相通且互相增益,故而诸如兵法、哲学、物理、天文、儒学、医学,乃至舞蹈等等,皆可为武术之用。其二,“著绝艺者积功而成”,以告诫八极拳习练者,除精通各套拳路外,尤须精通基功。其中尤以内养功及循序汽车进为要,如是习练可增功力,以免出偏,万望习者及练家慎之,再慎之。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法,可宁心平肝壮肠胃,固肺养精,其方法有如下几种:1.数息功:直身站立,两手叉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眼微闭,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抵上腭,随呼吸意守丹田,抛却一切杂念。一呼一吸为一数,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运动内脏,以资健康。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卧)法等。呼吸次数自四十九次起逐渐增加。数息功中可觉有真气自丹田冲冲下(或用意稍稍引之),过会阴,搭下鹊桥(轻提肛),上尾闾、夹脊、玉枕,至泥丸稍停;继而下上鹊桥(舌尖轻抵上腭),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少停,如是称进阳火,正转九次,再逆转(称退阴符)六次,收功,此为小周天。经上阶段习练后,可进阳火三十六次,退阴符二十四次。经上一阶段达熟练后,则进阳火二百一十六次,退阴符百四十四次。2.不数息功(内动功):练拳后或子午时于空气新鲜与安静之环境行之。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摒除万虑,意守丹田。自发、头、颈、臂、掌、指、指甲、躯干、腰、臀、胯、膝、小腿、踝、脚、脚趾、,做放松功;意念内视大脑为无色透明球状,内有蓝色血管及毛细血管,且血管弹性极好,有节奏做舒张与收缩运动,意念可见红血球于血管内运行。如此以意念内视每一脏器及血液(意念感觉无粘稠,无高血脂)、骨髓等等,一切均正常。经数息功阶段后,须进入经络大周天运行。其运行路线是:呼气时真气自泥丸宫(百会)下过天目、鹊桥,下重楼后一分为二至双肩,沿双肩内侧行至掌、指,再从指尖经手背沿手臂外侧至天突汇合,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再沿带脉绕身体一周,分别从左右环跳穴尚腿外侧下行至涌泉穴,打开涌泉穴排出病气与浊气;随吸气自涌泉吸入地之灵气,行至脚大拇趾后沿腿内侧上行,会合于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过命门、夹脊、玉枕,上行至泥丸稍停,此时感觉泥丸打开,灵气进入。如此则完成一循环,再周而复始,收功时集真气于下丹田一点,且此点小愈小愈好。上述功法过一阶段后,则真气自行运行于周身,在上、中、下三丹田之间振荡,收功时意念将宇宙真气集于下丹田一点。3.起居法:勿使头向北,向西而睡,睡醒后先默想四周景物,以气(意)检查全身各部及血液流动。搓两手,并以手搓眉、耳、下颏部;揉眼,扣齿,搓揉枕骨。屈伸手指及脚趾各七十二次。坐起,双手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次九次揉两肋;顺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揉各九次。坐姿,腿伸直,双手搬足尖,头俯在腿上。两手搓足心、足跟及外侧各三十六次。洗漱后倒立三分钟以上(高血压患者忌行)。4.养目功:每日清晨无风雨时于野外空旷处行之。其法为:背向太阳合眼,眼球左转七次(九、十二、二十四、三十六次),再右转,次数相同,而后眼尽力睁开视远处景物。观微物法。微物久视则大,久练能视微物。搓耳根及眉际,可作为以上两种功法的辅助动作。夜眼功,可于夜间院内或野外行之。5.聪耳功夜静时闭灯冥坐,静听周围细微声音,久之可聪耳。两手提耳,摩擦耳根。冬天以干热毛巾适当烫耳根及两侧颈部。6.固齿功:睡前与醒后各叩齿三十六(或七十二)次,或于坐功时行之。二、运使功1.地盆步(马步,地盘):此为八极拳入门之基础功,借此练气下行,不但增强足胫力,且可免气血上浮,所以可固下盘。其法:两足平行,足尖微向里扣,两足相距三足宽,十趾抓地、身下蹲,膝盖勿过足尖,上身立直,身向上顶,两手叉腰(或两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两臂抱圆),松肩,松腰,松胯,两目前视,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初立时往往腿足酸痛,再久,反觉松散无力,此为换力。要循序渐进到能站两小时仍觉轻松自然。练此功可使足胫坚强,下盘稳固。八极地盘有四忌:忌两足下蹬不能平正,五心不实。忌站立时腰背弯曲,腰曲则气(气功之气)不能下。忌一站即起,两腿若不堪承受痛楚,则进功必缓而无成。忌耸肩、头歪、顶僵、眼光乱视、膝过足尖及撅臀。1964年春,我在初拜霍青云先生为师时,霍老师即告知马步乃武术诸基本功之首,平时但习拳前须苦练,且夜里睡眠中亦应勤修。我不解,请详告。师曰:”双足蹬墙(或床头)成骑马势,腿部万不可受凉,受凉易抽筋。”果如师言,到秦皇岛后,我就此请教师祖魏鸿恩老先生,师祖说:“做骑马势时,腿部肌肉务须放松。”2.斗马桩(子午桩,长三式):地盆者,短马也;桩步者,半马也。地分为练习时使用,桩步为临敌时使用。如用肘拐,须短马;放肘拐时,变为长马。3.弓箭步:借此练习胯、膝,要左右变换练习。4.揉(推)手功:有单揉、双揉之分,分定步、活步之练习。每日需推揉200-300次。5.捻步(碾步,撵步):前足宜低撇,不宜高挑。此功专练松腰,松胯,合膝,扣裆。久练则步灵,腰、胯、膝、裆合。霍青云老师曾告诉我,青年时期在老家赶集,来回十八里路,全练碾步、闯步、八式,累了蹲趟小架,疲劳立解。6.回环捋手:做正骑式,左右手捋带攥拳,以练小臂及掌跟横力与十指抓力,并能活胯开裆。7.提膝:尽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替行之,久练能使腿活。8.呼吸功:马步下蹲,两掌心朝上随吸气自下提至乳间,而后两手随呼气向前推放,两肩下沉,肩窝吐力,而后左右手分开,身体下蹲,两手抄起,反复行之;开用左右手交互提之,提时手变拳,推放时变掌。9.活胯: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起马下蹲,猛蹲缓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叉腰,蹲至胯矮于膝盖。最后练至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若能附于地面,则与腰连接之筋伸长而灵活。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下压,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两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自丹田向外吐气,目向前视。此功法不但是习练八极拳的基本功,而且连其它拳法的人也可以作参考训练,总能起到提高整体素质的效果。以上就是本站主编为想要学习武术的同学分享的八极拳基本功练法。想了解更多关于武术的学习内容,请点击查看
大家都在关注
精彩热文排行当前位置: >
八极拳基本功法
时间: 15:56 来源:www. 作者:M-1功夫资讯网 阅读:次
  八极拳拳术精妙,招法自然。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但是万丈高楼亦是由平地而起,在练习八极拳时,基础功法是万万不可缺少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基本功不够重视,认为其简单、枯燥,不如套路练习富有吸引力,从而导致了练武不练功的错误,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习练者的通病,对此笔者极是担忧。今借此文向广大八极拳爱好者介绍一下八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八极拳的基本功法包括对掌、腕、臂、肩、胸、腰、胯、腿、膝、胫、足等部位的静、动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揉手、捋手、三靠臂、贴山靠、揉腿、挂足等诸多习练方式,其中三靠臂、贴山靠更分为定步与技击步两种习练方式。要求习练者常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为进一步掌握八极拳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揉手
  动作 两人呈马步相向而立,掌腕相搭,一侧向前平推出,另一侧则顺势曲臂收腰坐胯,重心平移成四六步后,圆转腰身向前展臂推出,对方亦重复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视练习者体力而确定时间长短。(图1-1、1-2、1-3、1-4、1-5)
  要领 身体放松,沉肩坠肘,随势而动,不顶不丢,目视对方,后手贴于胸侧,护臂护肋,意含攻守,气沉丹田。
  含义 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上、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
  2、捋手
  动作 两人马步相向而立,一方前手扣握另一方前手腕部外侧,重心后移握拉,另一方挑拳沉体后移。双方后掌立置于肘内侧。此动作练习时,双方同时擤气,发&哼&&哈&二气。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图2-1、2-2、2-3)
  要领 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势稳气沉,如桩之人地,两目相视。拳谚曰:上使云、捋、提、按、刁、抱、缠、战。突出掌腕肢与腰胯膝的协调一致,一动俱动,身动气沉。
  含义 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习练者的身体整合力、手掌刁捋力、八极拳沉坠力。
  3、三靠臂
  定步三靠臂 动作 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同时单臂横摆撞击对方小臂内侧;轮立圆与头上方撞击对方小臂外侧;回轮臂反磕对方小臂外侧。后手立置于肩侧。左右交替进行。(图3-1-1、3-1-2、3-1-3、3-1-4)
  活步三靠臂 动作 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一方挥臂进腿,单臂横摆攻击对方小腹部;另一方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前者既而进步轮立圆攻击对方头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前者顺势进步下斩对方腰胯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双方交替进退进行。(图3-2-1、3-2-2、3-2-3、3-2-4、3-2-5、3-2-6、3-2-7)
  在三靠臂的功法练习过程中,可单人与树、木桩、墙壁等对象进
  要领 身体放松,双臂随腰身而动,上肢未接触对方以前保持放松状态;在接触前一刹那瞬间发力。双方练习可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含义 长期练习此功法,不但可练习小臂击打强度,而且涵盖了挂、劈、斩等技击手法,以及寸劲寸发之功。
  4、贴山靠
  前靠 动作 两人呈马步亮掌相向而立。启动前脚,交错上步,两人一侧前胸平面撞击。两臂前后平伸展左右交替进行。(图4-1-1、4-1一2、4-1-3)
  后靠 动作 一方呈马步桩,另一方劈掌上步交错撞靠侧背。左右交替进行。(图4-2-1、4-2-2、4-2-3、4-2-4)
  要领 上述两动作,八极拳门称之为&贴山靠&。需要双方均匀用力,相互配合,身正气沉、循序渐进,撞击时行&哼&&哈&二气,前靠势如熊闯林,后靠势如握斧劈山。
  在贴山靠的功法练习过程中,可单人与树、木桩、墙壁等对象进行练习(图4-3-1、4-3-2、4-3-3、4-3-4、4-3-5、4-3-6、4-3-7、4-3-8),也可多人同时练习。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贴山靠活步攻守训练。含义 拳谚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此二势长期练习,不但可增加胸腹背的抗击打能力,而且对脏腑和气息的调节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5、揉腿
  动作 两人扣脚呈马步相向而立,小腿贴近,顺势顺向扭转,交替进行。(图5-1-1、5-1-2、5-2-1、5-2-2、5-3-1、5-3-2)
  要领 立身中正,双手扶于腰胯部,以圆转腰身顺势化解对方之力并反之。
  含义 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亦可增加小腿部位骨骼的强度。
  6、挂足
  动作 两人相向提前足扣挂,落步反向移拉。(图6-1、6-2、6-3)
  要领 双方两足均需内扣,双腿含内裹之力,以前足碾动以牵动对方。以上两动作要配合发力,避免一方用力不当造成肌肉及肢节损伤。
  含义 此势为八极拳&旱地行船步&习练法之一。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腿部撑裹之力、下肢与腰胯的整合之力,并且可以训练身体重心调节的能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7、搓提
  动作 面对木桩拉弓式站立。先上前步,前手不动;后脚后手同对由下向上搓击木桩,前手同时收于胯间。(图7-1,7-2,7-3)
  要领 立身中正,手脚同步,腰胯催力。
  含义 增强腿臂力量,使身体协调一致,是八极拳上下齐攻招式之一。
(责任编辑:Mr.Young)
本文地址:http://www./a/zhonghuawushu/bajiquan/3212.html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12
投稿邮箱:
中华武术交流群: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来信告知,我站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极拳基本功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