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泰的gt710用用还不错,虽然娱乐大师科学跑出来系列书籍分不高,进入游戏有点不如我弟的快,不过一点不卡,老电

居然没有人放这张图!!!&im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509& src=&/dca7bbcd5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dca7bbcd59_r.jpg&&&br&我要去杀人!!!!
居然没有人放这张图!!!我要去杀人!!!!
我知道没有种子你是不会进来的&br&&br&。&br&。&br&。&br&。&br&&br&&br&&br&作为一个长期在各种APP遨游的人,以及喜新厌旧(zou在时代前沿)的人,每周几乎手机APP都会清理卸载一遍(嗯,就是这么有病) 留下的都是精华&br&&br&良心推荐,非托&br&(一加插图就发布不了,baby们,不要怪我,下了你会回来感谢我的?)&br&&br&思维简图&br&&br&&img src=&/05d1eb04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5d1eb04_r.jpg&&&br&&br&&img src=&/cfdafec9e8f501be14e0a4d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fdafec9e8f501be14e0a4d_r.jpg&&&br&&br&&img src=&/bf19f0bf53e17f177db1_b.jpg& data-rawheight=&1521&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bf19f0bf53e17f177db1_r.jpg&&&br&?可随时导出、修改,图片可以放大,上图是我做的一本书的逻辑整理,嗯,我知道你看不清,只是拿出成品出来&br&&br&&br&&br&&br&专心&br&&br&?专治各种手机上瘾患者&br&&br&?看着果实成长很有成就感啊!!!期间手机不能干任何事(可将必要APP加入白名单)&br&否则&br&你可爱的小葡萄,小苹果,小黄瓜就枯萎了&br&莫名心痛&br&&br&&br&&br&tumblr&br&&br& ?国外良心图库,不需翻墙,下载方便&br&&br&&br&?各种创意,设计稿,有趣动图,嗯, 在手机里都可以动,不需要什么格式需求 &br&如果你关注深夜发嗤,喜欢那个风格,那里面很多图都来自这里&br&?评论区说宅男福音,哈哈哈,看你怎么用好嘛~有一次手抖也是惊呆了,你懂的&br&&br&?二次补充: Tumblr(中文名:汤博乐)成立于2007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轻博客网站,是一种介于传统博客和微博之间的全新媒体形态,成为当前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 。(我确实把它当图库来用的哈哈哈)&br&&br&&br&一起&br&&br&?群组类app,帮你找到属于你的组织&br&&br&?我猜你没听说过,不过确实还蛮有意思的一个app,虽然我要槽点logo和界面略low逼(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这不是重点好吗╮(╯▽╰)╭)&br&&br&?里面有蛮多我喜欢的群组,各有性格,比较推荐的群组 舍物 ,群组里大家会把闲置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啊),已经送出了很多小物什,也收获了许多,还可以认识许多有意思的人,wonderful~&br&&br&优美图&br&&br&?什么猫咪空,美腿控,大叔控,大白控&br&都有~下载,收藏,搜索都很棒&br& ?(国内良心图库APP)&br&[img=]&br&&br&这里加一个图片处理APP,效果真心不错,介绍我就不再写一遍了,懒&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个图片处理 app 最好?为什么? - 杨大笨子的回答&/a&&br&&br&人言&br&&br&?内容分享类社交app,汇聚各个领域有意思的朋友(在这个平台上认识了好多对生活有态度的人儿),一个平等的以内容为先的平台。&br&&br&?卡片流的UI有特色又简洁,算是比较新颖的一款app&br&&br&?了解之后明白了后台的推送机制,喜欢的内容右滑它就会记住你的偏好,遇到不合口味的观点可以封杀再也不看。所以越看越适合我自己,感觉很棒!&br&&br&&br&小红书&br&&br&?境外购物类app&br&&br&?买国外的东西你要还在用某宝我就醉了= =&br&&br&?好用的东西不用再腆着脸问闺蜜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剁手党们会告诉你到底什么好用&br&&br&?之前试用各种筛选出来的比较好用的海淘app(赤果果败家党啊有木有)败家妹纸手机必备购物小神器,美国日本的物价真的比我们低,好吗!好吗!(悲愤脸)&br&&br&&br&燃脂君&br&&br&fatburning&br&?有点像seven,懒鬼又想减肥的妹纸&汉纸必备&br&&br&?11分钟,真的好累!有针对男女!动图教给你怎么做,坚持了半个月,每天11分钟,真的有瘦&br&&br&&br&Ted&br&&br&网易公开课&br&&br&?无需解释,开启你的世界之窗~&br&&br&&br&阅读类&br&&br&掌阅iReader(好多人对它意见很大啊,然并卵,好吧好多人说多看阅读比掌阅好,大家可以试试)&br&&br&?这么多阅读APP里目前用着最顺心的一个,&br&书源请别处下载,用iReader打开还是不错的。笔记还可以导出,不错&br&&br&&br&涂书笔记&br&&br&?度娘良心APP,喜欢的书摘再也不用用手记了&br&?阅读人福音,网页版也能打开&br&&br&&br&&br&&br&easyVPN&br&或者superVPN&br&&br&?妈呀,世界那么大,你只上QQ吗&br&?翻墙神器,简单易用,一键翻墙&br&(最近爱党爱国没空翻墙,这是过去比较好用的,现在有什么好用的大家可以推荐)&br&&br&7月8日更新,一些我觉得真的很常见,感觉大家都在用所以没提,补充更新(也有些很新的),给那些还没用过的人~&br&&br&&br&魔力盒&br&&br&?在有WiFi的时候自动下载三部小短片~&br&(貌似必须打开app才能自动下)&br&&br&?看完自动删除不占内存~&br&&br&?小片子质量都不错~(只是会有创意广告在里面,可以理解略反感)&br&&br&网易云音乐&br&&br&?我以为大家都用它,所以没有推荐&br&&br&?个人认为比较好的音乐类app&br&&br&Nota&br&&br&?私藏app,没这么多赞我都不拿出来,哈 哈哈~&br&&br&?有强迫症的人以及拖延症的人的福音啊!!!&br&&br&?界面超简洁,简单易用,个人很喜欢&br&&br&&br&开机时光&br&&br&?你天天玩手机,你知道你时间都花哪儿去了吗!(义正言辞脸)&br&&br&&br&?第一次用惊呆了,一天时间分布在各大app里 冏rz 界面是一棵树,会显示你在手机app花费时间,时间越多,树的状态越不好&br&&br&?给你个软件让你看看你到底把时间废哪儿了&br&&br&&br&&br&&br&&br&&br&&br&&br&&br&&br&你坚持看到这里依旧没有看到种子&br&&br&手机太小,没有种子&br&&br&&br&电脑请种上P2P&br&&br&或者btsearcher&br&&br&哪怕不开花,搜搜刚上映的电影也不错&br&&br&。&br&。&br&。&br&。&br&。&br&。&br&。&br&。&br&。&br&。&br&看完不赞都是耍流氓
我知道没有种子你是不会进来的。。。。作为一个长期在各种APP遨游的人,以及喜新厌旧(zou在时代前沿)的人,每周几乎手机APP都会清理卸载一遍(嗯,就是这么有病) 留下的都是精华良心推荐,非托(一加插图就发布不了,baby们,不要怪我,下了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大家都在讲女装&br&&br&我来讲男装吧。男装相对于女装来说风格没有那么多变,元素也没有那么多。但是同样可以穿出美感,不看脸。&br&&br&要日系且便宜的话,基本上看 优衣库 和GU的LOOKBOOK就可以了&br&&br&&br&&b&其实不负责任的讲,GU家的搭配可以完爆全场,只不过确实是质量太差所以不怎么上台面。&br&&/b&&br&&img src=&/f08abe0b1b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f08abe0b1b_r.jpg&&格子衬+卡其裤+帆布鞋&br&&br&&br&&img src=&/56ebb8bc652cbfdadb91e8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56ebb8bc652cbfdadb91e8_r.jpg&&POLO+休闲船鞋&br&&br&&br&&img src=&/eb870c4af0ce92e2a3e17fca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eb870c4af0ce92e2a3e17fca_r.jpg&&牛仔布材质的衬衫+素TEE也是很好的搭配&br&&br&&br&&img src=&/d3d11de46f99f3b92a7b27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d3d11de46f99f3b92a7b27_r.jpg&&薄开衫+格子衬衫 骚度报表(记得卷裤腿)&br&&br&&img src=&/fbc8ee733e28db39988ffa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fbc8ee733e28db39988ffa_r.jpg&&我之前一直提到的小西装夹克(blazer)&br&&br&&img src=&/a2931c2eaf1af280bc885b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a2931c2eaf1af280bc885b_r.jpg&&修身版的棒球外套(素一点)+JEANS+匡威&br&&br&&br&&br&&img src=&/e208a25d5cf4cbeef980d6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e208a25d5cf4cbeef980d6_r.jpg&&这种颜色的牛仔裤配合宽松的上半身长TEE,一定要卷裤脚不然会很邋遢&br&&br&&br&&img src=&/aabdea6c5fc3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aabdea6c5fc3_r.jpg&&裤腿有收的运动裤 配合上半身的宽松外套 里面搭配素色衬衫&br&&br&&img src=&/cafeba6e0f20ab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cafeba6e0f20ab_r.jpg&&格子西装裤
可以衬托出学生气质&br&&br&&img src=&/597cdefc40d96f15bd1f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597cdefc40d96f15bd1f_r.jpg&&七分袖的条纹图案的长袖TEE+七分裤&br&&br&&img src=&/cff84c3ec5547fb20aafb80bf03fff6d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cff84c3ec5547fb20aafb80bf03fff6d_r.jpg&&选择近似颜色的全身搭配。&br&&br&优衣库的LOOKBOOK我也稍微找几张给大家&br&&br&&img src=&/0ad3a75fc1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0ad3a75fc1_r.jpg&&麻质的素色衬衫 配合 卡其裤&br&&br&&img src=&/bd9e11cd388d42eff18f9859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bd9e11cd388d42eff18f9859_r.jpg&&小西装!!!!(注意颜色搭配)&br&&br&再看看稍微高级一点点的MUJI&br&因为muji所对应的人群大多都是白领,所以我们看到muji的模特长得满磕碜的,但是即使是如此磕碜的模特,在以下的搭配的衬托下,显得不那么土气了,这就是搭配的魅力&br&&br&&img src=&/596dd9bdcad5df253b012d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596dd9bdcad5df253b012d_r.jpg&&卡其裤 开衫 格子衬衫&br&&br&&img src=&/09fd22e31088bfc969d12ee1e4a0e467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09fd22e31088bfc969d12ee1e4a0e467_r.jpg&&小西装(这种裤子一定要卷!)&br&&br&&img src=&/1d411e0db2b7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1d411e0db2b7_r.jpg&&又出现了!牛仔布的衬衫+牛仔裤&br&&br&&img src=&/f2efad5b513e4ca3d7b30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f2efad5b513e4ca3d7b30_r.jpg&&双七分&br&&br&&br&可以看到以上三家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调。&br&&br&&br&&br&总结一下 日式男性打扮并不以多彩为长处,反而提倡尽可能地减少配色的量。从而达到和谐的感觉。同时喜欢大量采用近似色的搭配,映照出低调的感觉。多以蓝、灰、黑这几块色为中心。&br&&br&&br&那么难道日式都是上面这样的素配色么&br&&br&当然不是,我们来看看骚的&br&&br&BAPE家的衣服其实很难驾驭,一搞不好就穿出了暴发户家的没有教养的小孩的感觉。所以大家要慎重,不过如何适当搭配的话,确实骚度爆表,同时也能很得体很好看,真不看脸。&br&&br&&img src=&/9cafda8f3ddafe6646e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cafda8f3ddafe6646e0_r.jpg&&大图案的花俏开衫 配合比较素的TEE&br&&br&&img src=&/53f83b9b24ae79c2de4e_b.jpg&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53f83b9b24ae79c2de4e_r.jpg&&简约却不简单的衬衫&br&&br&&img src=&/819b155c55157eac525ad1277efac158_b.jpg&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819b155c55157eac525ad1277efac158_r.jpg&&迷彩与工服的混搭&br&&br&&img src=&/f3c8a27d4a6c0aa8e343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f3c8a27d4a6c0aa8e343_r.jpg&&日本人特别喜欢美国国旗和英国国旗的图案&br&&br&&br&&br&&img src=&/50b027fddb14fadab3f678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0b027fddb14fadab3f678_r.jpg&&棒球服 迷彩 hold得住你就来&br&&br&&img src=&/f4c5bbe57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4c5bbe570_r.jpg&&bape家最贵的 迷彩西装!!&br&&br&当然觉得贵的话,可以买bape弟弟aape的&br&&img src=&/08b660c1aff74500bb6b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08b660c1aff74500bb6b_r.jpg&&&br&&br&WEGO 他们家的也是走小清新路线的&br&&img src=&/a94c48aff5d6d4da43d8d072fabed27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94c48aff5d6d4da43d8d072fabed27b_r.jpg&&同样是开衫 这次的重点放在衬衫上面,同时配合帽子和眼镜&br&&br&&img src=&/174eea8bacd9b1a70b81b0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74eea8bacd9b1a70b81b04_r.jpg&&如果是全套西装的话,日系的西装裤会比其他国家的要来得瘦&br&&br&&br&最后来一张私货glamb,虽然整天请一些欧美人来做模特,但是他们家的衣服却是实实在在的日系小清新风格,当然有一些衣服或者是说绝大多数都过于妖艳,所以还是慎重。&br&&br&&img src=&/b0ea9fbcde99ec5b89f27b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0ea9fbcde99ec5b89f27b7_r.jpg&&最后在强调一遍,简约而不简单的衬衫其实是关键。&br&&br&&br&&br&&b&好好买一件裁剪好的衬衫&/b&&br&&b&然后搭配卡其裤&/b&&br&&b&头发搞得干净一些&/b&&br&&br&&br&&b&这样的男生基本上可以属于日系范畴。&/b&&br&&b&如果要进阶的话~请关注我听下回分晓&/b&&br&&br&&br&&b&———————————————————————————————————————————&/b&&br&&b&前两天开通了一个公共账号&/b&&br&&b&我和一位东大的朋友在共同打理。&/b&&br&&b&具体的推送内容是留学资讯和日本的社会人文&/b&&br&&b&目前还在想的一个栏目是:推荐一些比较物美价廉的日本美食。不知道好不好&/b&&br&&br&&br&&b&微信公众号:留日笔记&/b&&br&&br&&br&&img src=&/eefc8deb9eb53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eefc8deb9eb53_r.jpg&&
大家都在讲女装我来讲男装吧。男装相对于女装来说风格没有那么多变,元素也没有那么多。但是同样可以穿出美感,不看脸。要日系且便宜的话,基本上看 优衣库 和GU的LOOKBOOK就可以了其实不负责任的讲,GU家的搭配可以完爆全场,只不过确实是质量太差所以不怎…
当社会本身已经高度扭曲的时候,&正确&&错误&的判断标准也会被严重扭曲乃至颠倒过来。本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人们以正确的手段达成正确的目标,用错误的手段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但是在扭曲的社会里很多时候情况会正好相反:要达成正确的目标需要错误的手段,以正确的手段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br&&br&PX这个案例就很典型。本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一地是否建厂由厂方和当地人协商,厂方向当地人支付的对价足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预期;达成这一结果的过程应该是厂方进行有效的科普、保证有良好的监管,并根据当地人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补偿;当地人也要有正常的意见反馈渠道,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并拥有在谈判失败前提下拒绝对方建厂的权利。大家好说好商量,各自觉得能行就合作,不行就友好结束谈判,没什么大不了的。&br&&br&可是在扭曲的社会现实下,厂方要达成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对当地人的补偿并剥夺当地人拒绝建厂的权利,当地人相应的反应就是尽全力阻止建厂(注意,这里拒绝的根本原因不是毒性这类理由,而是对方不准备支付自己想要的补偿)。可是要阻止厂方,仅仅凭正常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正确的渠道都已经被封堵,地方居民的重要权利大都被剥夺,此时自然只能使用那些错误的、阴暗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反过来,原本对错误手段的抨击是正确的行为,但在这种情况下打击错误的手段实质上是压制了这一方反抗的力量,客观上帮助了另一方来实现一个错误的结果。很讽刺?但这就是现实。&br&&br&夸张、造谣PX毒性的做法是错误的吗?当然是。但是这种做法的客观结果是帮助在对抗权力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居民避免可能的损失(失去对建厂的否决权利,以及不能拿到市场化的补偿条件);打击这类谣言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当然是,但客观上这种行为削弱了反抗力量,帮助厂方获得了更大优势。&br&&br&所以,清华学生自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他们的做法无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的影响力。反过来,造谣PX毒性的人们虽然通过这种做法客观上打击了对手,但也在长远上对更多人的利益(获取正确知识的能力)造成了伤害。每一方做的事情都在某种层面上是正义的,在另一种层面上却伤害了他人。不得不说,这是这个社会的悲剧。更残酷的现实是,这种悲剧在这个时代无处不在,乃至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每一个人都在这样对错不分的漩涡中挣扎,被他人伤害的同时自己也在伤害他人。这样的大背景下,争论&正义&&邪恶&的分野实在是荒唐可笑之事。&br&&br&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无可否认的是,今天这个时代如此的扭曲背后有每一个人的功劳。谁都没资格说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可以将自己的责任一推了之。要改变这个对错不分的现实,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是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争论谁是正确的一方,争论谁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是每一个人在每一桩悲剧面前反省自身的责任。只有那些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责任和义务的人,才有资格去指责他人犯下的错误、逃避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愿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的一方,才有资格要求他人为错误承担后果。否则,一次次的类似事件只会让对错、善恶更加扭曲罢了。最终,每个人都变成了所有人的敌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彻底崩塌,这个社会也就彻底沦为精神上的大酱缸了。&br&&br&究竟是随波逐流最终让漩涡吞噬一切,还是一步一步艰难地改变这个可怕的现实,现在每个人还都有选择的权利。只是,无论哪一种选择都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最终人们会走上哪一条路,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
当社会本身已经高度扭曲的时候,"正确""错误"的判断标准也会被严重扭曲乃至颠倒过来。本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人们以正确的手段达成正确的目标,用错误的手段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但是在扭曲的社会里很多时候情况会正好相反:要达成正确的目标需要错误的手段,…
毛选:我们是怎样签下C罗的;我们是怎样签下鲁尼的;我们是怎样签下范佩西的;我们应该签下XX这样对我们队好;签下XXX是很重要的;当年我们签下董方卓是个错误,未来需要避免。如何正确的向裁判施压,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如何获得超长补时,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当年第二次反巴萨围剿的失败告诉我们实力不够不要硬刚,为了避免重现当年的错误,我们应向穆里尼奥同志学习。&br&&br&蒋日记:我差点签下伊布,娘希匹;我差点签下C罗,娘希匹;我差点签下梅西,娘希匹;要不是XXX我早拿下XXX了,娘希匹;范佩西这个叛徒;纳斯里这个叛徒;宋这个叛徒;小法这个叛徒;啊啊啊啊你们都坏,娘希匹;娘希匹,我银行里有七千万,不要惹我;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毛选:我们是怎样签下C罗的;我们是怎样签下鲁尼的;我们是怎样签下范佩西的;我们应该签下XX这样对我们队好;签下XXX是很重要的;当年我们签下董方卓是个错误,未来需要避免。如何正确的向裁判施压,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如何获得超长补时,告诉你点人生的…
转一篇文章:《&a href=&///?target=http%3A///read.php%3Ftid%3D2987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场loser有三种:不敢要、不愿赌、却又不服气&i class=&icon-external&&&/i&&/a&》&br&补充:在国企工作的不要看此文,尤其是那些裙带关系严重的国企。要不然,就不要乱喷。谁让你进国企呢?&b&找死!活该!&/b&&br&&br&以前在美国上班时,公司每年会进行两次的员工绩效考核(Performance Review),一次在年中,一次在年底。年底那次比较盛大,除了要登入公司的人资系统填写一大堆个人发展资料之外,重头戏就是“主管约谈”,内容就是和直属主管聊聊未来个人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和公司的目标契合之类的,相信国内很多公司也在做一样的事情。&br&&br&你知道的,这种场合跟相亲其实差不了多少,双方表面上故作轻松,各自讲些场面话,同时却在心里暗自估量对方。老板心中的OS多半是:“这小子拿完年终恐怕也要闪了?”;员工心中的OS则是:“今年该轮到我打甲等了吧?”至于大家心里真正的想法,恐怕还是在办公室茶水间或是下班后的居酒屋才会出现。&br&&br&不过有次和主管的对话倒是让我印象挺深刻的。我当时的老板(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两个人坐下来,他开始跟我说了一个故事:&br&&br&多年前我有个部属,是个华裔的女生,她的工作表现非常优异,我们合作相当愉快!但后来有天她无预警地递出辞呈,不论我怎么问原因,她只悠悠地说是个人因素,虽然我试着挽留,但她还是离开了。&br&&br&这件事让我觉很莫名其妙也很挫败,于是我透过她的一位好友去探访。得到的原因是,我最近拔升了一位部属,而没有升她,她觉得非常受伤,甚至有被欺骗的感觉,所以就决定离开公司,去找一个更能欣赏她的地方。&br&&br&这件事情给我很大的震撼,其实我原本就希望她能升上来当主管。但我问过她几次,她的反应都非常谦逊,甚至有点惶恐和紧张(这是老外眼中的景象),公司曾有几个棘手的专案,我跟她说你是我认为团队里最优秀的人,你是否愿意试试看来主导,她却告诉我团队里某某也很优秀,她只是做好份内的事情,并没有这么优秀。&br&&br&我当时的解读是,她可能只想专注在技术面,并不想担任管理职,或是承担更重大的责任。因此我把位子留给了另一位积极争取的同事,毕竟当主管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得确定当事人有强大的意愿才行!&br&&br&但后来证明我错了,我对亚洲文化的认知是有误差的。所以Bryan,如果你对职务有任何的想法或需求,请你务必直白地告诉我,让我了解你真正的想法!&br&&br&这段谈话中那位华裔女生的反应,其实让我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以前当学生的时候,每隔几天都会出现投票表决的场景:要不就选班长、选干部,要不就是选人去参加各种比赛,好比奥林匹亚数学竞赛之类的。通常在表决前,老师或班长都会先问有没有人自告奋勇。我发现有种人,从来不会自愿举手,但当有别人勇敢举手时,他们又会在下面窃窃私语甚至露出讪笑,一副“连你这种程度也敢自愿”的模样。我其实非常讨厌这种人,有次是我当班长,我就对着那几个窃窃私语的同学说:“你们有兴趣自愿吗?欢迎喔!”你大概猜得到他们的反应,马上疯狂摇手说:“喔喔喔…没有没有,我哪有那么厉害!”&br&&br&我自己在国外求学工作与生活多年,从来不觉得华人在本质上有不如西方人的地方。但这种自己躲在安全处,然后嘲笑冒险者,等着看别人失败的心态,还真是让人不敢恭维,而且似乎从小到大都不难遇到。小学的时候,大家学会避免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不回答没事,要是答错了,则会引来这类同学的嘲笑,不划算。至于现在网路发达,人人都是键盘评论家,这样的酸民文化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华人真的是个精到骨子里的民族,反正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既然没错,谁也不能批评我的不是,没有输就是赢!&br&&br&那段美国主管的对话,引发了我心中的疑问:从小父母长辈就教导我们,凡事不邀功、不争取,默默努力自然会被肯定,难道这样就真的就是“谦虚的美德”吗?其实今天的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还要特别说起Joe之前在【如何有效地自我改变】那场讲座中的微妙比喻: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精明算计的小精灵,他总是会找出一条对我们自己最舒适也最安全的路!&br&&br&面对升迁,面对加薪,面对福利,我们“不敢要”;面对新的挑战,可能的不确定性,我们选择打安全牌,“不愿赌”;但是当有人真的厚脸皮去争取了,也真的好狗运得到了,我们却又变得“不服气”:平常默默耕耘的是我,是这个主管太不懂得看人,果然会吵的就有糖吃,那种手段我才不屑!&br&&br&如果你或周围的人曾经有过这样的鲁蛇(Loser的音译,台湾的网络流行词汇——编者注)心态,别太在意,那只是心中那个小精灵为了保护我们的“自尊”来乱的。“不敢要”背后的机制其实不是谦虚低调,更不是甚么知足常乐的美德,而是小精灵担心我们要是主动争取被拒绝,一方面很丢脸,另一方面就失去了“可以责怪的对象”。以前薪水差,职位低,我们可以怪老板识人不明、怪景气不好、怪办公室里妖孽太多,但要是主动争取还被拒绝,或是当上主管却表现不佳,就明摆着是自己能力不够,怪不得别人。因此,怕我们自尊受伤的小精灵是决计不让我们这么做的。&br&&br&除了自尊心,小精灵另一个保护的重点,是我们的“虚荣”。他希望我们是个默默努力、牺牲奉献、不求回报的好人。总有一天,就像白马王子来拯救公主一样,我们的努力终究会被发现,老板、客户、和同事会为我戴上皇冠,牵着手绕着我歌唱,我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大家的肯定,苦尽甘来。重点是这一切都不是我自己去争取来的呦,纯粹是大家终于发现了我的好!&br&&br&可惜的是,在小精灵管不到的地方,我们仍保有自己的真实情绪。当我们在职场上的发展不如预期时,我们开始感到“不服气”,这时候多数的人会衍生出两种不一样的心态,这两种心态各自带领我们走向不同的道路:心态一是忌妒(想把别人搞烂);心态二是羡慕(想把自己变好)。&br&&br&如果走到了忌妒的国度,保护我们自尊与虚荣的小精灵又会出来主导,他告诉我们,我们没有错,是公司的错,是老板的错,我们应该换个部门、换个公司、甚至换个产业,总会有个完美的世界在等着我们。至于既得利益者,我们要找机会戳穿他们的真相,让“正义”得以伸张!&br&&br&如果走进了心态二也就是羡慕的领域,我们会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在乎什么,想要高薪吗?想,想要升职吗?要。为什么有人被加薪又被升职而我没有?小精灵这时可能又会跳出来说,因为那家伙是马屁精呀!这时我们会把他一脚踢开,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无谓的自尊和虚荣,而是该坦诚面对自己的期待,然后客观地找出达成目标的方法!&br&&br&曾经有位商场上的前辈告诉我,职场成功之道就是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这对我非常受用,这里想要再跟大家共勉。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当小孩子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讳言地大喊:“我要!”然后不顾一切地争取,好像要不到就没有明天似的。但如果真的要不到,他们大哭一场,过了两天也就忘了,继续朝向下一个想要的东西前进。&br&&br&我常观察身边的成功人士,我发现他们多半有高昂的“自信”,敢要、敢赌、敢犯错。而愤世忌俗的鲁蛇展现出的,则多半是不可侵犯的“自尊”!&br&&br&那天的面谈中,听完了我主管讲的故事后,我咬紧牙根赶走我心中的小精灵后,坚定地说了一句:“我了解,不过我和那个女生不一样,我随时准备好接受更大的挑战。”我的主管微笑着对我点了点头。两个月后,他升上了副总裁被调任到另一个专案,临走前也顺便把我给升职了!&br&&br&那次的经验让我学到很多,只要你敢要,愿意赌,就不用不服气!(摘自《商业周刊》,文/Bryan Yao)
转一篇文章:《》补充:在国企工作的不要看此文,尤其是那些裙带关系严重的国企。要不然,就不要乱喷。谁让你进国企呢?找死!活该!以前在美国上班时,公司每年会进行两次的员工绩效考核(Performan…
如果题主想问的是职业发展方面的,可以参考本人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read.php%3Ftid%3D273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i class=&icon-external&&&/i&&/a&》。核心内容如下:&br&&br&&b&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b&&br&&br&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br&&br&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br&&br&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br&&br&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br&&br&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br&&br&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br&&br&&b&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b&&br&&br&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在第一职场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之前,我们会有一个评估环节,系统评估客户的综合基础,看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就是年龄问题,重点是30岁左右的年龄。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但凡遇到有这样硬伤的客户,我们只能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无能为力。”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br&&br&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br&&br&我在《职场救赎——写给迷茫中的草根族》一书中也提到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br&&br&我们去年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br&&br&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当然,特权阶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br&&br&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在4岁的时候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文格罗夫说,“我的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br&&br&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br&&br&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如果说找准目标为是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话,那么,学会做人,则是你要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情。我们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则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我们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很积极的客户,他们用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会。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br&&br&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不好,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说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的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br&&br&第二项要素,就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我在《职场救赎》的第五章也同样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去年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加薪了。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吗?”“从来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br&&br&第三项要素,就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别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br&&br&我曾经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过别人总结的“企业中8类精神乞丐”,我觉得很好地描述了当下一部分人的职场态度:领导不和我沟通,我就不沟通;领导不认可我,我就不好好干;领导不鼓励我,我就不好好干;我不开心,是因为领导不会哄我;完不成任务,总是拿一堆客观理由来应付;做错事后,总希望大家不要小题大做;不懂技术,抱怨公司没有培训;不上进,抱怨公司氛围不好。&br&&br&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br&&br&第四项要素,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酥,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br&&br&&b&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b&&br&&br&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br&&br&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我在《职场救赎》一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br&&br&“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br&&br&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 集的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 集的地方。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br&&br&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我在《职场救赎》的第六章也单独讨论过这个问题)。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有些人会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就满足了。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25岁的时候,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30岁的时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但你到了35岁以上的时候,你如果还只想着做一名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前面提到过“35岁现象”。如果一个已经35岁的人,他的能力还只是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价值的(当然,落后的国企及事业单位除外)。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把职位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br&&br&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经历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br&&br&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br&&br&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br&&br&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br&&br&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本人信息)
如果题主想问的是职业发展方面的,可以参考本人的文章:《》。核心内容如下: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
社交网络的衰退,有术语叫“蒸发式降温”。《社交红利》的作者徐志斌在pmcaff上做了如下解释——&br&&br&&blockquote&&p&同意蒸发冷却效应来自劣币驱逐良币一说。&/p&&br&&p&一个类似现象是社交过载:当噪音太大到人们无法忍受的时候,就会彻底放弃并离开。如关系链大到无法维护的时候,就不维护了。如垃圾短信多到烦死人的时候,就连手机号都彻底不要了。&/p&&p&还不止于此。蒸发冷却效应其实也是一个用户的阶段性活跃周期。&/p&&br&&p&比如大家当年写博客的时候,天天博,但基本上肚子里的东西三天、三篇、三个月就光了。然后再也写不出来了。于是博客就在那僵死着很少更新。今天,大部分微信公众账号成了僵尸,原因和这个基本差不多。好多人写了几篇后写不动了。&/p&&br&&p&微博和微信的写作成本低很多,当年看数据,也基本看到同样的规律:用户一开始拼命打鸡血,吃饭拍照消毒、和人聊天合影、看到任何一个东东都马上拍照发微博,话唠一样。到了一定阶段就急剧减少,因为发了也没人看,不搭理他。然后慢慢开始碰到特别好玩的事情、特别感触深的事情才发一发。微信朋友圈差不多,现在好多人基本也是只看不发的地步,或者干脆只分享文章不写原创朋友圈信息的状态了。&/p&&br&&p&大的阶段性规律是这样。平台不过看处在什么阶段,是用户新增期?还是用户平稳期?&/p&&br&&p&社群也同样如此。即使是现有人群,通常都会在一定时间内沉默掉。记得前不久在一读群内,群主就提到一个问题:另一个读书群中,大家一开始很活跃,很快就不说话了,没有产生新的话题,大家都沉默着。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无话可讲,开始都讲完了。外部话题又进不来,就沉默了。&/p&&br&&p&发展中的社群和垂直社交会看在意这样的问题:&/p&&p&1、新增用户的进入速度;&/p&&p&2、新增话题的进入速度;&/p&&p&就有类似原因在内,不进则退。&/p&&br&&p&顺便提到社群。最近因为写作《社交红利3.0》的关系,调出了大量原始的资料和后台数据在翻看,社群的研究最都都落到很小的小群身上,10-20人左右的小群。无数的图谱、大型社群的数据分析,最后都验证了一个我们其实早就明白的道理:&/p&&br&&p&任何人多的地方,都是三三两两扎堆,开会是这样,学校时是这样,下了课三三两两去玩,几个人一起去吃饭等等。&/p&&br&&p&再翻阅人类学的书籍,比如《人类简史》、《华夏边缘》、《乡土中国》等等等等,都发现里面有类似一句话:研究人类学的走向,都先从家庭的研究开始。&/p&&br&&p&人们生活在小群当中。&/p&&br&&p&大型社群/族群,给予安全感,人们都想进大社群,但人们依然将他们构建成一个个的小群。且多只有10-20人差不多。印象中,鹅厂的大数据也支持这个观点,人们活跃在小群中。&/p&&br&&p&进小群中,从中看到三大社群优秀的参考指标:&/p&&br&&p&1、人人认识人人&/p&&p&好多线下聚会,多有一个环节,让人们互相介绍互相认识自己,不然大家都互相不怎么说话。《怪诞行为学2》中也有这么一个例子,让老人们互相带点东西过去约会,这样好打开话匣子,好从陌生的状态开始聊天起来。&/p&&br&&p&2、人人信任人人&/p&&p&社交是以信任为底层机制的,对吧?&/p&&p&其实,不信任,聊啥呢?不浪费时间吗?&/p&&p&人们互为领袖、互相听从对方在各自专业的判断。社群其实是长板的合作。&br&&/p&&br&&p&3、频繁互动&/p&&p&一个月内,100次细微的互动,胜过一次半天或一天的相处;&/p&&p&频繁互动,才能引入和产生更多的话题;&/p&&p&这几乎就没有冷却效应了。&/p&&br&&p&怎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p&&br&&p&什么是劣币?什么是良币?很值得琢磨的问题。&/p&&br&&p&经常同样是一群用户,在不同的产品中有不同的表现。还是咱们这群互联网人,在秘密中就天天骂街,老板傻逼同事傻逼客户傻逼投资人傻逼,到了微信朋友圈中就各种高大上的晒,到了微博中就愤世嫉俗天天是公知。&/p&&br&&p&比如,三四线城市用户,好多人觉得不如北上广深用户价值高。唯品会搞定了她们,ARPU值好高啊。QQ空间用户,好多主流产品经理并不玩,很多企业也多半认为用户不是那么高端。认为现在微信公众账号高端多了,高溢价都愿意。实际上,许多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来源是QQ空间,比如著名的一条。&br&&/p&&br&&p&有一次,我和豆瓣老耿、闺蜜圈、同事(是一个APP名字)等朋友聊起这个问题,综合起来让我脑洞大开。社区,社群,垂直社交、大社交,都会在一开始问一个问题“解决了啥问题“?(其实,所有项目都这么问。)&/p&&br&&p&这个问题被称为工具性。&/p&&br&&p&工具性有几个大作用。&/p&&br&&p&一是大时间长度去看,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律。如QQ有四年大周期,我后来看微博、微信的发展,是典型的三年大周期,就是结合数据、案例,从这个维度去看到的。大家可以搜索下相关文章,我就不重复了。这个作用明显:现在我们可以用什么姿态切入这个行业。&/p&&br&&p&二是转化用户。新用户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是不是愿意多看几眼,愿意用你。这个估计PMCAFF中都是顶尖好手,我就不多说了。求大家补充。&/p&&br&&p&三是用户的自然划分。刚说去和老耿求教,他就特别提到这一点,豆瓣每天那么多用户来,还能维系这么高端的牛逼态势,怎么做到呢?就是因为用户来了,转化了,还自动将他分到某一特定小组(社群、人群、圈子)中去,这样他一进去,就是”相似的人“在一起。&/p&&br&&p&相似的人在一起,大部分社交类APP数据都显示会活跃略高、粘性很好,就这里多重复了。&/p&&p&工具性来引导用户流向,引导用户行为,解决劣币。&/p&&/blockquote&&br&&p&----------&/p&&br&&p&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新进、活跃不衰退,分享也依然会变少,这是因为好友越来越多,你发布的内容你控制不了读者是谁,读者的泛化使你缺少语境,还不如和认识的朋友或者在小圈子里面任意抒发。&/p&&br&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如果你要运营一个社交媒体,无需感叹环境本身的弊病,工具就是工具,总有适合与否的问题。不如退回原点,花点时间好好了解你想经营的那群人,也许就会从他们身上得到答案。&br&&br&很多人今天遇到的困难,其实是被工具绑住了,用户多,经营门槛又低,结果怎么做也做不起来。问题的关键,往往就是用户和你想的不一样。&br&&br&比如说知乎都是年轻人,你又是个关心年长者生活的媒体,非要在这里运营,必然会遇到运营问题。长辈里面,能用微信就不错了,就算会用,互动对象也仅限于亲友。就算偶尔有几个到知乎来,一天之中挂在线上的时间也必然远少于年轻人,既然他们不在这,你不是缘木求鱼吗?所以说,年长者话题就不用在知乎探讨,长者话题除外。&br&&br&我的微信好友一不小心没节制加多了,打开朋友圈,五花八门;微博过去关注的有点乱,懒得清理,每次打开深深觉得根本看不完,也看不到自己想看的内容。所以,后来使用知乎的频率就比朋友圈和微博多得多,原因只是因为我关注的人很少。&br&&br&任何一个平台都会不断调整首页展示、推荐的算法,一方面是持续改善用户体验,但更重要的是要防堵各种钻漏洞的作弊者。过去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投机的人就会想办法钻搜索引擎的漏洞,也就是所谓的“黑帽SEO”。显然,黑帽SEO越猖獗,搜索结果就越糟;平台放任不管,用户就会用脚投票,改用其他体验更好的服务。这是个猫抓老鼠的游戏:平台调整演算法以防堵作弊者,作弊者继续发现新漏洞,如此不断循环迭代。放在社交平台上也一样,平台如果不经常调整演算法,很快就会被各种居心叵测的坏人攻破,成为垃圾内容(spam)的乐园。&br&&br&算法调整经常会带来曝光下降的情况,没有人能阻止这种现象,真正的核心在于如何真正关心你的社群,和他们建立起超越任何平台的关系。回想一下现实当中,人和人之所以成为社群,往往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或需求,因而相互结识。也就是说,从用户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求。
社交网络的衰退,有术语叫“蒸发式降温”。《社交红利》的作者徐志斌在pmcaff上做了如下解释——同意蒸发冷却效应来自劣币驱逐良币一说。一个类似现象是社交过载:当噪音太大到人们无法忍受的时候,就会彻底放弃并离开。如关系链大到无法维护的时候,就不维…
注意!三体的剧情在现实世界已经发生了,而且就在中国。结果和大刘分析的完全一致,民众选择了程心!&br&在新浪微博搜索西安以东,你会看到有这么一条消息:&br&少将称中国可承受西安以东全部毁灭,核平美国!&br&然后你会看到各种转发评论,结果和大刘分析的完全一致,90%的人都在谩骂,脑残少将凭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做赌注。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有个网友回复:本来说这狠话是威慑敌人的,结果自己人先怂了(大概意思是这样)。&br&结论:中国在核武器方面一直比较低调,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等。从威慑角度讲真的没有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可能高层也觉得有必要在主权问题上表明自己不惜一战的决心,然后用某个少将之口把核威慑抛出来。结果大家看到了,敌人没乱,自己人先乱了。&br&三体中罗辑就是这样的人,民众却要审判他,还有那个被民众用石头砸死的面壁者。真的让人辛酸。民众更喜欢程心!在一个虚构的科幻小说中读到现实的影子,真的让人佩服大刘对人类群体意识的深刻洞察。&br&有感而发,可能答非所问。感谢大刘,感谢新浪微博、感谢激奋的民众。&br&-----------------------------------------------------&br&看了评论,补充一下:&br&1、这是个有趣的发现,作为大刘的粉丝希望和你们分享。&br&2、这件事只是理论上的相似&br&即:某种观点,在为大众的利益,牺牲大众当前利益的时候,民众的反应。&br&3、任何带有国家、民族、政治观点、意识形态感情色彩的讨论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不是亮点。&br&4、把罗辑和少将画等号的人,我觉得没劲,为什么走到哪儿都要带着你固定思维的枷锁呢?
注意!三体的剧情在现实世界已经发生了,而且就在中国。结果和大刘分析的完全一致,民众选择了程心!在新浪微博搜索西安以东,你会看到有这么一条消息:少将称中国可承受西安以东全部毁灭,核平美国!然后你会看到各种转发评论,结果和大刘分析的完全一致,…
这个下面这张图就能说明了:&img src=&/3f7cc553cce78e83a38f18d3988ad8b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3f7cc553cce78e83a38f18d3988ad8bf_r.jpg&&&br&&br&&a href=&///?target=http%3A///pins/302057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ins/3020576&/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下面这张图就能说明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8701 人关注
321 个回答
1330 人关注
1034 个回答
7156 人关注
888 个回答
989 人关注
4448 个回答
5400 人关注
223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从火里跑出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