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玩游戏我与她就认识,我是女的,她也是,彼此陪伴相守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雨在一起快十年了,以前从没见过面,可这次

为什么当女朋友或女性朋友向我抱怨一件事儿时,我却总觉得错在她身上?
不一定只针对女朋友,在许多情况下有人向我倾诉的时候我却会觉得错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发生这种情况究竟是我自身的自大骄傲所导致的,还是由于我与朋友对待问题的理性和感性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呢? 如果我所认为的是正确的,那么我该如何对朋友做出合适的回应呢?大部分情况下是女性朋友。
按投票排序
986 个回答
别争了,根本与性别无关,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心理学家就有了答案。为什么当别人抱怨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觉得问题出在他们自身?然而,为什么当我们自己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却觉得错的是他人或是环境?这种现象叫做基本归因谬论(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它普遍地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我们倾向于用内因解释他人的行为,而忽略环境的影响。但是当我们尝试理解自身行为的时候,外因变得格外明显,因此我们会过分强调环境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的因素——这就是所谓的行动者-观察者偏误(actor-observer bias)。Jones and Harris在1967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学生,让学生们读一篇反对或是支持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前领导人)的文章,然后评价文章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第一组学生被告知文章的作者是自由选择文章的立场,这组学生很自然地认为支持卡斯特罗的文章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更正面。第二组学生被告知文章作者的立场是由抛硬币决定的,换而言之,文章的立场与作者本人的态度无关。遵循逻辑来说,这第二组的学生应该无法判断作者的态度,可是实验结果却显示,学生们依旧认为由抛硬币决定撰写支持卡斯特罗立场的文章作者对卡斯特罗抱有更加正面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自私爱推脱责任的坏人,只是我们的注意力有局限罢了。当我们观察和分析他人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个人身上,很容易会忽视周围的环境。而当我们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地注意力放在周围的环境上。因此我们在给行为归因的时候,就倾向于选择我们注意力关注到的一方。另外,我们在对待他人的事情上,是相当懒惰的。由于我们的认知系统会自动地用内因解释他人的行为,纵使我们意识到了他人行为受到环境的限制,我们的认知系统还需要清醒地商榷调整之前所做的解释。尤其是在认知系统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去为他人的行为辩解。最后一个原因,或许有些人听说过——正义世界现象(Just-world Phenomenon)。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生存的世界是正义的、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如果我们把他人的失败归因于其自身,那么这个无法改变也无法控制的世界在我们眼中便还是好的、公正的。相信世界是好的,失败都是因为他人自己的过错,这样的想法满足了我们内心底的安全感。朋友抱怨的时候,请学会换位思考。即使无法提供帮助,至少不要妄下定论。至于题主强调女性,这件事,确确实实与性别没有关系。----------------------------------------------------------------------------------------我的回答里之所以会提到性别,是因为多数高票答案是从单一性别的角度出发,并且题主的问题描述:“不一定只针对女朋友,在许多情况下有人向我倾诉的时候我却会觉得错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发生这种情况究竟是我自身的自大骄傲所导致的,还是由于我与朋友对待问题的理性和感性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呢? 如果我所认为的是正确的,那么我该如何对朋友做出合适的回应呢?大部分情况下是女性朋友。”说我是为了给女性洗地,政治正确的,这个回答哪里不客观了?全都是可以找到reference的学术论文。如果这篇回答帮助到了你,我很开心,谢谢:)
当男人在酒桌上吹牛逼时,我从来都不当面揭穿。
你坐出租,出租车司机会和你骂骂咧咧,骂政府骂商人骂老人骂小孩,你会觉得他偏激。但其实他不一定真的这么愤世嫉俗,他只是工作烦闷,需要发泄。所以出租车司机抱怨的时候,我从不反驳,因为我知道他并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我的反驳也不会让他把车开更好。女朋友也是一模一样的,她找你抱怨、倾诉、吐槽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她真的觉得世界就该如此。而是因为她心情不好、抑郁,在别人那里压抑了自己的情感,被迫屈服于这个社会的规则。然后因为她爱你、信任你,因此找你倾泻,是希望你倾听,她不会真的不知道自己无理取闹,她不会真的生活中也这样做,她只是想找个人说话、发泄,这样她会好受一点。或者她在闺蜜那里受了气,看到闺蜜有了好衣服心里不服,又不能去撕逼,不对你说又对谁说呢?即便男生也是这样的,你考试想打小抄结果因为老师管得严没抄成,我打一万个赌你心里也知道老师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你八成会对舍友说:“艹,老师真傻逼”。人生大概就是这样的,都需要一些不理性的发泄,恰好男朋友一般是女生最好的发泄渠道而已。她们不是不知好歹不分对错,纯粹是任性而已。当然男生是不是受得了,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别人把信任留给你,你却用它追求真理------------------------------------------------------------------------------------实在没想到能够破千 感谢各位支持 看来都是受过气的妹子=。=评论里很多男生说是过了好久才意识到的这一点 其实答主也是啊=。=男生别太自责=。=很多事都要一个过程才懂女生们=。=哈哈哈也别太计较理解万岁!
1 “那个傻逼制片人竟然为了拖欠我的稿费,让他的助理的助理给我的剧本提意见!让我来回改!来回改!气死我了!”“制片人臭傻逼。不高兴别干了,咱不缺那点钱,以后只写点自己喜欢的,我带你去吃小雪糕/买衣服/看电影。”“算了,还是要写完。毕竟机会难得,自己第一部剧情长片,真不写还是不行。”———2“那个傻逼制片人竟然为了拖欠我的稿费,让他的助理的助理给我的剧本提意见!让我来回改!来回改!气死我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现在足够牛逼,对方根本没什么话说?如果你剧本真的写的特别好,好的不管是他还是他助理都没话说,你不就不用改了。问题还是在于你写的不够好。真写成《这个杀手不太冷》谁还敢说话?你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毕竟你是新人,新人经受多点考验和磨炼总是好的,他想培养你,你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一天到晚抱怨。你这样对人不礼貌。对生活充满戾气,你怎么会成长为优秀的编剧?”“………………………”———————3“那个傻逼制片人竟然为了拖欠我的稿费,让他的助理的助理给我的剧本提意见!让我来回改!来回改!气死我了!”“臭傻逼制片人!不高兴干就不干了,咱不缺那点钱。但是你要想好,如果还想干下去,写出一个能拍摄出来的剧本,不管给谁干活,以后都会遭遇到这样糟心的事情。在你变得特别牛逼之前,你会一直遭遇这样的事情。你还想写吗?”“我想。”“你把剧本给我看看,那助理怎么说?”(进入剧本讨论修改的环节)“你看,是不是改完真的好多了?当然我不是说他们意见提得好,是你改得好。谁的第一稿剧本都是一坨屎,我的也一样,但是我们要不停去修改它,起码要尽力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嗯,我知道了。”“你最棒了,我们去吃小雪糕/买衣服/看电影吧。”————————第一种是女朋友希望从男朋友处得到的回应。这也是女朋友和闺蜜在一起相处时,闺蜜会给出的回应:跟着骂,缓解情绪,逃避问题。(结局是没有什么卵用但是女朋友心情会变好)第二种是题主一般会给出的回应:指出问题所在,作出评价,批评教育。(结局是男女朋友开始吵架,或者女朋友放弃以后在男朋友面前的情绪发泄)第三种是我男朋友会给出的回应:鼓励,给予支持和理解,帮助我缓解情绪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局不用说了)很多时候所谓男女之间的沟通问题,更多的是看你如何表达自己和换位思考。Don't be so judgemental .好为人师,基于自己确实有比对方更好的解决方法和远见。会有这方面沟通困扰的男生一般都只能指出“错”,却说不出所以然,说不出那怎样做“对”,甚至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前后论证不自洽,对这样的人,我建议你们做到第一种回应就可以了。能做到第三种回应的男生不会有和女朋友的沟通困扰。要是你坚持第二种回应,那么就分手吧。我已经拉起了劝分党的大旗。有一个把存在感建立在批评女朋友负面情绪上的男朋友,她真的还不如一个人过。
在女友与别人发生争执时,连《生活大爆炸》里智商爆表,情商超低的Sheldon都说: 我有无条件同意她(艾米)的观点的义务。
这个问题很好,如何更有效地和人沟通一直是我关注的点。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吧去年暑假,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人,一个让我觉得很好奇很想要去了解的人。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不上知乎,不喜欢和身边的人分享发生的事。有些时候你逼急了,他会说:“有点儿事,先不说了”,轻快地把话题转开。那段时间,出于对他的好奇,我有事没事就会QQ、微信骚扰他。最开始,他不怎么理我,不管我找什么借口接近他,他都是一副 “有事说事,没事再见” 的态度,让我很是挫败。于是,我一头热血去做了一件现在看起来好笑又意义深远的事情,我去买了一个厚厚的本子,本着对他的好奇,我一字一句抄录了我们的对话,然后在后面用心地分析:“恩,今天我和他说了XX,他的态度是XX,我回了XX。这个答复的方法,他的反馈是XX,下次,遇到类似的情景,我会XX。“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全部在他身上,我用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就为了让他多和我说一句话。大概坚持了1个月后,我和他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我明白了他喜欢聊什么,他不喜欢聊什么;我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他会生气;我也明白了了什么情况下,他是在撒娇求我安慰他。那段时间,我和他说话,不问三观,不问对错,我所有的思绪都集中在【了解他,理解他,知道他在想什么】。后来的后来,我们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他愿意和我聊天,也愿意相信我。好了,故事到此结束。经过这样事情,我悟到了一个道理:(事先声明,可能引用了某位知友的答案,只是1年前的事情我实在记不清了,如果哪位知友看到后觉得心有灵犀,请私信我,让我有机会和你说谢谢)“人与人的对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解决型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这时候,作为听众的我们需要针对对方提出的困境,给出可以参考的建议;另一类是感情型对话,对话的目的是catch到思维同步感,有种,‘啊!原来还有人这么懂,这么了解我,这么理解我’的感觉。这时候,作为听众的我们,需要的是认认真真听对方说话,与TA产生共鸣”如果采取了错误的回应,对方会很有挫败感,关系一般般的就不再想和你多聊了。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1. 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有人向我倾诉的时候我却会觉得错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石勇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中提到,每个人都带着心理背景在生活,这个心理背景可以是过去的经历、过去生活的环境、价值观等。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或者是截然不同的 “一见如故”,大多是人与人不同的心理背景所导致的。题主觉得你的朋友错了,那可能仅仅只是你和TA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之前看《哈佛幸福课》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makes differences"。这句话就是说,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和让我们成为不一样的人,信息要放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解读才有意义。这个结论,在知乎上很多的 “情感类” 问题都可以看到,比如前段时间回答的—— 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都很有意思,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多去看看,多去了解不同的人在想什么吧,因为我们如此不同,这个世界才如此绚丽多彩。2. "发生这种情况究竟是我自身的自大骄傲所导致的,还是由于我与朋友对待问题的理性和感性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呢? "观察自己,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处于顺境或者面对我擅长的话题的时候,我就喜欢滔滔不绝,为我身边的人出谋划策,充当人生导师,尤其是TA经历的事情恰恰是我之前经历我的时候。但是,在我处于逆境或者面对我不擅长的话题的时候,我就会支支吾吾,但也会非常用心去学习,去思考,去听别人的观点。所以题主的判断是对的,发生这种情况,部分是由于自身的骄傲自大所导致的。题主提到的感性和理性也是一个因素。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接受过 "同理心“ 训练的人,往往会很难感同深受,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仅仅如此。人总是有表现欲的,喜欢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最好是证明自己高人一等。就像,暴发户一般都喜欢戴金链子;艰难跻身中上层社会的人总喜欢把自己有多少家产挂在嘴边;拼命证明自己社交能力强的人,会喜欢把我认识XX局长、XX总裁、XX教授挂在嘴边等等。由此可以推测,面对别人的倾诉总是滔滔不绝指手画脚的人,往往是想要证明自己有想法,但又差些火候的人。3、”如果我所认为的是正确的,那么我该如何对朋友做出合适的回应呢?“回到我最开始讲得那个故事,聪明的题主可能已经猜到我想要说什么了。首先,我们要明白,不是每个和我们倾诉自己烦恼的人,都是为了向我们得到一个有效的方案。有时TA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倾泻,想要被看见,想要被理解,TA的表达是在反反复复说:“看看我。看看我。看看我。“这个时候,往往点头,陪伴就是最好的帮助。其次,合适的回应,是需要联练习的,练习说到什么时候对方能够,说哪些对方能接受,哪些对方不能接受。合适的回应,首先是要对对方传递的信息表示高度好奇,即表达出愿意聊下去的意愿,例如:“嗯嗯!这个想法有意思。能够多告诉我一些吗?” 诸如此类、(如果是问题解决型对话),就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感情交流型对话),附和对方就好了,世界大多数事情,并非黑白那么绝对,一次高质量的沟通,让两人关系更好,比取得口头胜利更有意义。再次,给出建议的时候,我会采取 “情景假设” 的方式,即 "这件事,如果是我,我会XXX“举几个例子,CASE 1 对方很兴致冲冲地和你说一个她做的决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但是你隐约感觉 ”这事不妙“。这时,因为她已经做了决定,态度很坚决,如果是我,我会大力支持TA,并且尽可能帮助TA做这事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TA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化解。CASE 2 对方说了一个决定,但是很犹豫,想要征求你的意见。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去评估这件事情做成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不高,我会实话实说,但是我也会提出可行的替代性方案,建议对方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曲线救国。大致思路就是,事是可以做的,我们可以来调整做事的方法。CASE 3 对方很不开心地来告诉你一件事,或者在抱怨撒娇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鼓励TA,和TA一起聊聊。CASE不再多说了,情商更多是需要学习和总结的悟性,我们见招拆招。总结一下,道 —— 尊重理解彼此心理背景的不同,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JUDGE其他人,法 —— 了解对方,分析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弄清对方是发泄情绪还是需要帮助术 —— 情景假设的方式,提出建议(如果需要的话)推荐一些书:1.《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你不可不知的人性》1+23.《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是一些案例,可以看可以不看)4.《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1》—— 个人感觉总结了男女的差异,但是缺少了实现的支撑,科学的论证,所以这本书对我而言意义不大,仅供题主参考。谢谢读到这里的你,祝好。
—————日原答案——————反对所有说“一看就不是真爱,因为你不爱她”的答案。应该说是因为她不值得你爱。甚至应该不应该继续或深入交往都得打问号。因为她的真实情绪里面所包含的态度与价值观,是你不认同的。如果你认同,她骂、她抱怨时,你只会听着痛快、爽,而不会觉得她抱怨得不对。如果你是认同的,你自然而然会恨不得跟她一起抱怨一起骂,这种一起,不是别人靠什么道理教的,不是哄女生的手段,而是真正的情感共鸣。就算不一起骂,你也会愿意听,愿意让她倾诉吐槽。而你如果强烈地觉得不愿意听,甚至反过去教育她,那只是因为,这些吐槽情绪中所反映出的她的某些根本的态度与价值观,是你所不认同甚至反感的。说明是三观问题,是对待事情的态度问题,不是踏马的什么“我要不要是不是真爱她”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哄女朋友的手段”问题。对方一再重复的某些态度与观念让你不认同甚至反感,这种不认同和反感甚至超过的想要哄她开心的愿望。这根本不是什么“对与错”和"她与爱"哪个重要的问题,而是说,当你感觉到你心里的好与对,与她心里的好与对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一再重复地不一回事的时候,那么她这个人、这份感情本身、你们未来能否真正保持相爱或者良好的相处,本来就已经会值得质疑了。就算你这次哄得她高兴了,下次,很多次,当你们直面同一个问题时,照样南辕北辙。一两件小事无所谓,但如果是很多件小事、每一件小事上,心里真实的看法和情绪都相反,那就是大事。多少对伴侣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掰了,你以为真是为小事?真是这些人“混蛋,不够爱,不是真爱,情商低”要做些令人看不起的事?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本来真实的为人、性格、三观、表达方式……都不能真正彼此接受,不能接受这样的人作为平日生活的另一半与之共同面对生活里每一件小事、特别是每一件小的烦恼不如意令人不爽的事。别踏马动不动扯爱不爱、是不是真爱,别装踏马成熟扯情商。真爱永远是两个人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品质或原因。——————日更新:——————谢谢诸位的支持和讨论,先再次强调观点:反对所有说“不是真爱,不够爱,情商低”等等答案。一个月来发生了许多事,让我对自己的诸多心态和品质有了一些反思,一直想对一些知友的赞同与反对有所回应,但既没时间也没考虑清楚。现在稍有闲暇,就稍作补充吧。只针对事情,不针对具体的人。一、关于“不成熟,情商低”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不成熟,情商低”这两词好像还真踏马是个万金油罪名,或者辩论中的大杀器。任何观点的不同,只要一句“不成熟”出去,就凭空地好像自己“比你年长,比你有经验,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见识比你广,考虑问题比你全面深刻,你说的话就是孩子话,你坚持任何观点就相当于小孩子耍赖要玩具而不知父母辛酸,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就知道要好的,你怎么那么不现实非要有所追求有所要求……”——至于事实是否如此,天知道鬼知道,反正这一句话甩出去,无论对对方、还是对观众,如此的心理暗示已经达到了。对于所讨论的问题,既无事实支撑,也无逻辑分析,只要影响或操控到了他人对此的情绪感受,自己就“正确”了,就高对方一头了。同样,一句“情商低”压过去,对方对你的观点的任何反对、反感表达,就不是因为你的观点多么荒谬、错误、愚蠢,而是因为对方的情商不足了;对方希望对现状的任何影响与改变,就不是出自对生活质量的期盼和调整,而是出自对方的适应能力差了;对方只是期待好一点,就变成完美主义了;对方只是希望自己能处理得更好一点,可能只是没找到好的表达方式、应对方法,在你这里就变成“你就是差,你怎么那么蠢,哈哈哈哈哈哈”了。也是哦,都说人与人沟通有百分之七十是情绪,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信息。某些人倒真是把这条应用到家了,事情和道理都没说清楚,一两个词语抛出来,就打低了对方的气场,让现场的情绪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流转。这等口才笔才键盘才,这等情商,在下实在是佩服。然而成熟或情商这回事,从来没有自诩的。谁自命成熟或情商高,以显得对方就错就差,其实也只是暴露了自己的幼稚和肤浅。激怒了对方也未必有资格说自己情商高,完全可能是因为某些人的话与态度无耻恶心到没下限,自已拉的屎臭不能怪别人嫌臭。也不用着急分辩说"我没有自诩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事情和道理没说清楚前,就给对方扣上不成熟与情商低的帽子以显得对方错,只不过是反向的自诩。你牛逼你可以去找一个各方面种种事情上都与你互不认同的人,每回听到抱怨都压低自己的不认同去哄他忍他,以显得自己多么成熟多么有情商,OK,我可以给你点赞。但你不能要求别人这样,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扯这么两个词就去挤兑别人,要求别人在有明明对太多的根本的观念与态度是不认同、甚至反感鄙视的情况下却非得哄着忍着。如果两个人对彼此的抱怨是相互的不认同甚至反感,还非得忍在一起相互折磨,搞得生活质量(尤其是精神情绪)一塌糊涂,以此来显得多情商多么高这是多么真爱,这踏马叫蠢,这叫对彼此的感情生活不负责任。虽然现实中已经有且还会有很多对是这样,但绝对不代表那是我们应该追求甚至推崇的东西。(我一定要强调,这里所说的不认同与反感,不是直接针对人,更不是简单的一时情绪,不是几件事上的分歧;而是针对生活在太多小事,以及这些小事中所反映的,一个人的根本观念与态度,俗称三观。很多时候三观是否相合,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相处才能知道。)如果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这样,而自己只想着“我抱怨得痛快,我向你抱怨是信任你,你应该懂事地来哄我忍我”,呵呵,这踏马才叫自私,才叫心里只有自己,这也才叫理想化没长大。我不觉得这样的人有多成熟,情商就高到哪里去。可知情商或成熟这种词,是用来修炼自己的,不是用来教育和控制别人的。所以说,省省吧,某些人你们嘴里的成熟或情商,都只是自我标榜以及在辩论中玩心理战的工具。你们每用一次,都只是对这两个词的玷污。二、关于“真爱,足够爱”只能再次呵呵,因为本质与上面所说的成熟与情商一样,都只是变成了某些人的工具。“爱”本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个词,只可惜,越好,越容易被毁。首先,在说这事的时候,别拿父母子女的爱来掺和。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你爱也得爱,不爱也得爱,必须得爱,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即便如此,某些不称职的父母,某些以爱为名对孩子各种掌控干涉的父母,某些溺爱孩子让孩子连自理都成困难啥都做不成的父母,某些把孩子宠成熊孩子的父母,当他们自诩着无私伟大的父母之爱来教训你要你“孝顺”的时候,当他们的意见不被采纳就各种痛心疾首骂你不孝咒你失败的时候……呵呵,我可没说不爱了,一样要爱,但,就得保持距离。关于这一点,知乎上关于与父母相处的问答太多了,根本不用我啰嗦。更何况,女朋友或朋友,跟父母是两回事。父母子女间的爱源自血缘与养育,朋友或恋人之间的爱纯粹源自相处。父母子女不可以选择,朋友或恋人可以选择。一朝是父母,一生都是父母;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恋人也未必就能天长地久。而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终将离开你,子女也终将离开你,偏偏反而是未必能永久的朋友或恋人,会相伴你一生。所以要珍惜,要付出。但同样,要选择,要明辨。而同时最不应该的,就是动不动拿“真爱,足够爱”是评判与要求别人。人家不是你父母,没有谁有那个义务就应该“真爱你,足够爱你”,就算TA已经是你的“号称”的好朋友,甚至已经是你“确定了关系”的恋人,也没有这个义务。因为你们只是以这样的一个关系、名义或方式来相处,而绝不是说你们有了这样一个关系、名义或方式,你就可以用那么一个标准去要求别人。反过来说,你也不是人家的父母,你也没有义务所谓“真爱,足够爱”别人。或者你自己想想,在你评判要求别人的同时,你自己就真的做到“真爱,足够爱”对方了吗?再反过来说,无论你自己有没有做到,别人凭什么就得“真爱,足够爱”你了?肯定有人又要说“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否则就不是真爱”——对此我再度呵呵,如此理所当然地期盼甚至要求别人“没有理由地真爱我”,您自我感觉还真是良好。其次我只能回答说:爱当然不需要理由,但爱一定是有原因。关于什么叫理由,什么叫原因,自己查字典去。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本应该是常识。朋友或恋人之间的爱(朋友和恋人当然是有区别的,但这里说的是它们相通的地方),靠颜值身材金钱包装等等,固然可以增加产生的机会;靠性格学识谈吐人品等等,固然是增长巩固升温的燃料;然而如果爱是火,真正支撑着它燃烧的氧气,还得是“相处”这两个字。顺带补充一句,有人会说朋友之间能叫“爱”吗?是不是换成“情”字更贴切?嗯,确实如此。不过既然话题扯到了什么真爱足够爱,这里也只好先就着用爱这个字了。何况语言的弹性是很大的,爱这个字的含义远远不止爱情,父母子女也是爱,朋友之间也可以叫“友爱”是不是。何况从相处的角度,亲情友情爱情是相通的。相处得好,就愿意继续相处下去,继续相处感情升温至少是保温,会相处得更好。这就是良性循环。反过来就是恶性循环,越相处越难受,生活质量越打折扣,就算本来还有点温度的感情,也会冷下去甚至相互憎恨。有的人保持一点距离,你会觉得他好得不得了,距离一近根本无法忍受。所以这种人就只能是普通朋友,或者叫交情,甚至或者叫人脉。说是朋友,偶尔吃个饭唱个歌,打个招呼聊几句,甚至各为其主谈点业务,就不错。真要当朋友,把个人生活中的想法和情绪与之分享,呵呵,算了吧。反过来,有的人在有点距离时,也许觉得生硬不可靠近,真正走近了才发现,我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真是一件好事。而更有的人,在有距离时、走近时、到真正熟悉靠近时,完全是不同的三个人。某天,当TA靠近时的样子,你每天都想看到,你就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看到TA微笑。某天,当发现生活里没有了TA,你就莫名难受。当想到以后可能都没有TA,你就心被揪住,不想面对未来,忍不住地怀念过去。也许那个时候,才叫真爱了。而当某天,你能为了让TA开心,或者至少让TA不那么难受,宁可自己难受委屈憋屈,也觉得都没什么;甚至也许TA不会在你的生活里再出现,但只要TA能好好的健康的快乐地活在这个世上,活在某一个地方,你就满足了,受多大苦也甘心了。那可能才叫足够爱了。而以上这些,或许跟你们名义上是朋友还是恋人,都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人说,你描述得太理想化了。不错,我就是要理想化地说这事,因为“真爱,足够爱”本来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当某些人自己就用这么理想化的概念去要求别人时,其自己就未必有什么资格说别人理想化不成熟之类。而从以上那个过程里,不知道别人发觉到了什么,我自己感受到的是:一来,真爱、足够爱,是一个结果。甚至是一个最终结果,不是原因。二来,真爱、足够爱,是两人相处之后的状态,不是某一个人的品质或特点。三来,为什么最后可以足够爱?为什么可以为了对方,自己难受也愿意?那是因为,在最初及之后相处过程中,对方本身,以及这份感情本身,不会让你那么难受!也许当中的患得患失会相当抻人,但相处本身,却会是也应该是快乐的,不那么憋屈的。而这正是我最想说的地方:爱为什么是一个好词,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是因为它本身,其相处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让人不想失去的事。如果相处本身就是让人憋屈难受的,凭什么要求别人能真爱足够爱?凭什么要求别人再去承受更多的憋屈和难受,来显得是真爱足够爱?爱是不需要理由,但爱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跟你相处得很舒服,我就愿意继续相处下去。即使当中有难受,但不相处会更难受,所以我愿意忍受并和你一起解决这些难受。如此而已。所以某些人,如果与你的相处让对方难受了,如果不与你相处就会生活好过得多,那根本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与对方相处的种种,尤其是你的三观、表达方式,让对方没有办法真的爱上你。你自己没能让对方真爱你,却跑去评判别人“不是真爱我,不够爱我”——呵呵,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所以某些人,一看到别人相处当中出问题了,就一句“不是真爱,不够爱”“情商低,不成熟”甩上去,显得自己多么成熟,多么重情。也许你说得没错,人家可能是还没到真爱足够爱那个地上,即使人家已经确定了关系或者发生了关系,也未必就达到了理想中的真爱足够爱。但你这么说又有什么好处呢,除了自我标榜与贬低别人之外?人家可能是确实不合适,但也可能是,暂时没有找到专属他们合适的相处之道,还没能让感情上升到所谓真爱足够爱的程度,然而,凭你一句不够爱,人家就能找到吗?知道什么叫拔苗助长吗?对一个正在苦练体能的人说“你跑得不够快”,对一个正在愁资金周转的人说“你的钱不够多”,对一个感冒了正在输液的人说“你身体太差了”,对一个正在复习考试还没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说“你不是真爱学习,你还得更努力”……这种话谁都会说,而且说得也可能好像是符合事实的(只是可能而已),然而,其效果除了打低当事人的心态,让其更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对之外,还有什么呢?所以说这种话除了是秀优越之外,还能是什么呢?呵呵,其实也未必有什么优越可秀。其本质也不过是一群冷漠的看客或长舌。三、关于女性朋友鉴于题主把题目改成了“女(性)朋友”,那么重点也有所转移。评论里也有朋友提醒我说,如果是对很多、甚至所有女性朋友的抱怨都产生反过去教育的想法,说明题主本身也还是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我谢谢这位朋友,对此虽有小小保留,但表示赞同。其它的回答里,各位大神已经从“男女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的角度,或者“每个人都倾向于把过错推给外界所以有抱怨或爱批判”的角度,分析得相当透彻了。我再怎么分析也不过是重复他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只借以简单地强调几点看法:一是,相比之下,女性确实比男性更喜欢讲话,而且讲话当中也确实是释放情绪多过理性探讨,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抱怨。带情绪的言语,自然对于事实、道理、如何对解决问题有利关注得比较少。有很多话就是说说而已,说说就过去了,发泄出来也就算了。这一点,我觉得包括题主与本人在内的所有男同胞,确实都应该理解,并且也应该实实在在地承受一些。人家说说就算了,我们听听就算了,用不着想那么多对错。二是,反过来女同胞也应该想想:你抱怨是因为有情绪,我听得不认同甚至反感,我也有情绪。如果你每句都让别人觉得你不对,甚至让人反感,难道你就没有半点需要反思?我不愿意听没照顾好你情绪,你可以用“不爱不够爱,不会照顾女人,情商低”等等来压我;可是难道我就活该听着我极不认同的话,一天又一天,一件事又一件事,所有的想法和感受都无处释放?我听着这些让我难受的话的情绪谁来照顾?三是,情绪问题另说,如果真的观念问题,就应该拿出来争论。哪些能说服,哪些可妥协,哪些可保留观点,哪些坚决不能认同,彼此说清楚了,才是最好。这当中就算有吵架,有斗气,也是正常的。这些跟爱不爱、跟会不会哄女生、懂得不懂得照顾、情商问题等等,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本来就是相处和沟通的一部分。如果是女朋友,就更应该如此。有人问我对题主是劝合还是劝分,我觉得用不着我来说分合,我也没有资格说。因为他们相处的质量会决定结果,根本不用别人去说应该怎样。如果硬要说应该怎样,我觉得就应该如上所说。觉得不对就争论啰,怕个毛。甚至争论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她哪些抱怨纯属情绪,而哪些是真实的根本的想法与态度。争论之后你也才会知道,她的哪些想法与表达你是能接受的,哪些是无法忍受的。只有真正了解,足够互动之后,才能明确两人能否发展到那所谓真爱,或者可能应该回到朋友的距离,不是么。最怕的就是,明明不能接受的地方,却没有说出来——因为缺乏沟通所以没有发现这些隐患。到最后生活在一起时,这些不能接受的东西,让你的生活糟心,却又要为了显得成熟真爱,非得忍在一起互相折磨……实在受不了时又情绪爆发战争爆发……只怕那时你才知道这些所谓的“情商与真爱”的说教是多么可笑与可恨,然而为时已晚。四是,朋友有很多种,个人意见是关系越近,就应该如上所说,该争就争。有时候真的争了,你才知道“哦,其实她刚才说那些就是发泄发泄,不是真的那么认为”,但这种东西,不争只哄,你永远不会知道。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只是哄的话只会惯毛病,无助于真正的沟通。五是,至于关系一般的朋友,说直白点,人家的抱怨和情绪,关你什么事,你犯得着往心里去么。礼貌地听着就是了,安抚安抚就够了,人家不开心就别刺激人家更不开心。人家只需要听众,有得说就满意,管你上心不上心。反过来说,如果真是一个一般的朋友,却天天什么都扯着你抱怨,或者非得扯着你多么真心地帮她分析为她助力,那还叫一般朋友么?那要么是人家没眼力价,要么是你给人家错觉,以为你什么话都愿意听,以为她的什么情绪你能能认同或者能承受了。你既然不是那么好说话,不是那么有兴趣,为什么要让别人觉得你可以当情绪垃圾筒呢?那么纯属个人猜测,恐怕就是因为你跟女生相处时,生怕与女生一争论被被扣上“情商低,跟女生讲什么道理,不会照顾女生情绪吗”的帽子,结果有想法也缩着不表达。于是女生就觉得“你什么都认同,我说得再没道理你也默默地听,哎呀你真是个好人,这么包含,不会挑我们的刺,管你是朋友还是男朋友呢,我可以任性地跟你说话了”。然后呢,你的想法和感受,就被无视了。这样的相处方式或许能招得不少女生“喜欢”,却未必或者说绝不能,为你带来一个真正知心的人。跟有距离的人相处要用脑子,跟亲近的人相处要用心。不管是用脑子还是用心,脑子里的想法,心里的感受,都应该想办法表达出来,让对方感知到。你不喜欢听,你就得让对方知道你不喜欢听。你不喜欢对方只为宣泄情绪就说一些明明是太过极端或者黑白颠倒的话,那你就得让对方知道你对这些话的反感。说的人有情绪,听的人难道就没有情绪么?就许说的人发泄情绪,听的人就活该承受情绪?非得憋屈着自己才他妈的叫爱?在相处中,你的想法和感受,与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是同等重要。有矛盾有分歧怕什么 ,拿出来晒一晒撞一撞,才知道哪些需要让步和妥协。每个人都会装大师装成熟地说“感情是妥协的艺术”,然而对不认同的东西不表达出来,那不叫妥协,那叫不沟通。至于沟通的结果,没有人能预料。可能一说明白大家都释然,也可能火星撞地球最后两败俱伤,那又怎么样。至少你知道了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或者知道同样的事情怎么表达会效果更好。如果结果好的,那特么才叫真感情真爱;如果结果不好,那也是明确与成长,不是么。总比把不认同憋在心里强,不是么。四、关于我为何要回答这个问题,以及为何要那样回答每个人的感情观念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珍惜更重要,有人觉得合适更重要,有人觉得沟通最重要,有人不喜欢吵架,有人更不喜欢冷战。没办法强求统一,每一个主张也都有它的道理。我所反对且反感的,就是简单粗暴地扯一两个词,然后永远只是拿来评判、要求与挤兑别人,从来不反思与修炼自己。永远只要求结果,从来不注重过程。我觉得这种人才是真的不懂感情,也不配谈感情,心里也未必有多少真感情。这种人永远装成熟去批别人没长大,其实自己才是没长大的孩子,坐享其成惯了,享受着别人理所当然的爱惯了,从来不想着自己去努力分辨、选择、投入、付出,却要求着最终最好的结果——无论是对物质享受,还是对精神生活,比如说感情,尤其比如说爱情。这种人永远装大师去批别人情商低,其实自己的情绪波动比谁都大。一看到谁不喜欢或不擅长迎合或照顾他人情绪,于是立马炸毛了——美其名曰“我是重感情!”,其实只是要求别人擅长或迎合自己的情绪,然后以此作为评判别人的人品的标准。其实可知情绪本身不是感情,况且你有情绪,别人也有情绪。凭什么你的情绪就是评判别人的标准,而别人的情绪就是情商低的表现?这种人就喜欢把“真爱足够爱”挂在嘴边,从来都是要求别人如何真爱足够爱,说到底是想利用语言舆论,挤兑着别人如何“不需要理由地真爱足够爱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何爱别人。这种人没有那个素质或能力,去通过相处让别人真的爱上自己,偏偏最喜欢批判别人“不是真爱不够爱”。当提到自己爱别人的时候,就说自己的动机(我这样是因为爱你,信任你,就算再让你难受你也应该懂事感恩,不辜负我的爱),而没有别人的感受;而当提到别人爱自己的时候,又全是自己的感受,没有别人的动机(别人再好的动机,只要表达方式不当,那又是别人情商低不懂爱了)。语言能力实在是远远大过爱的能力。所以你看,恰恰就是情商低的人喜欢说别人情商低,恰恰就是自我中心的人说别人自我中心。恰恰是最不懂爱的人,就最喜欢把情情爱爱的挂在嘴边。从以前的贴吧,人人网,到后来的微博,包括现在知乎的某部分朋友,这种人真是不绝于眼,无论怎么变,无论怎么巧言令色,其实也还是这个套路与这副嘴脸。我的原回答里那句“她不值得你爱”现在看来其实有失偏颇,不应该说得这么极端。那但这份极端,正是由于对某些人那副嘴脸的反感激愤所致。也许我一个人的声音很单薄,但只要还有力气,心里某些想法就要对某些装深情的嘴脸吼出来:1、三观不合就是不应该在一起。最多做个保持距离的朋友。2、什么叫三观不合,不是简单的有分歧或有争执,甚至有大争执也未必是;反而是反映在小事,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很多小事上,反映在应对这些小事时,最基本的生活体验上,最基本的态度上,反映在相处的点点滴滴上——这些体验,是否能让你还愿意跟这样一个人生活下去,相处下去,去面对以后的每一件小事。如果没有了TA,你会更开心,还是更不开心。3、感情不是靠别的,靠的是相处与沟通。沟通就是要说出来,沟通的结果未必是好,不沟通结果一定不好。4、不是所有人的话都值得你上心,也不是别人说什么话你就得听。5、真爱,足够爱,是两个人相处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品质或原因。最重要的一句:情商这个词拿来修炼自己,不要拿去要求别人。
哈哈你跟我男朋友一样别怕 你很快就没有女朋友了也跟我男朋友一样我的妈呀,居然过1.7k赞了,谢谢你们(??ω??)??(于12月30日)
首先,女朋友和其他朋友是不一样的。女朋友抱怨什么,你就一起跟着她骂,站在她的立场上骂,这是基础。然后尝试引导她的情绪,摆脱负面情绪。她的对与错以后有机会再说,没机会就不说。普通朋友(不管男女),给点中肯意见,或者随便应付两句。介于女朋友和普通朋友之间的好朋友,视关系亲近程度决定帮着骂还是给中肯意见。总之,人家向你抱怨,不是问你对错,越是亲近的人,越不需要你来决定对错,何况你还不一定真的知道对错。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总是风风雨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