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英雄抗战英雄

山西大学城曾是千名川军士兵抗日牺牲地
&&&&&&&&&&&
壮士出川保家国&
血染涧河励后生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榆次北郊的山西高校新区的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十多所高校于2013年9月,正式开门迎新生。规划中流经小南庄村的属汾河水系,流经晋中寿阳和榆次)和。在校园内的涧河段,还架起了宽大的桥,但谁也不会想到,77年前,就在这里,曾发生过侵华日军屠杀千名川军学生兵的惨案。
1937年11月2日,历时21天的忻口战役结束。此次战役创下歼敌逾万的记录,忻口前线虽牵制了日军,但晋东方面守军失利,娘子关、阳泉、平定等地相继失陷,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令忻口地区守军全线后撤。忻口前线各兵团于11月2日黄昏脱离阵地撤退。日军于3日拂晓发动追击,长驱直入,进逼太原。
“七七事变”后,抗日情绪高涨的四川军队,相继赶往抗战前线山西。第二十二集团军先头部队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第三六四旅王志远部刚抵太原,又得到第二战区命令,“娘子关战况甚烈,饬第三六四旅不待全师集结,立转晋东,受黄副长官指挥”,并规定:“后继部队不必再运太原,由榆次转车,陆续到晋东参加作战。”在地形不熟、装备匮乏的情形下,又被分成若干小股,毫无章法盲目开进,甚至没有休整和换发武器,川军仅有自产的七九步枪和少数轻、重机枪,许多部队还以大刀、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并缺乏野战医院,救护、运输等组织。待第四十一军直属部队到太原城南狄村集结时,军队已伤亡过半了,损失惨重。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由四川青年学生组成的学生兵,徒步两月余赶到了太原外围。他们是川蜀一些满腔热情的爱国青年,年龄在十八九岁到二十四五岁之间,没有经过什么战场训练,加之地形不熟,甚至没有作战地图,更别说吃穿温饱了。就在仓促之间,单衣草鞋,这些南国青年意气风发地奔赴集结地,因为政令不通,集结地两次改动,令他们的行动茫然无措,这与当时的战场变化有关,但第二战区的推诿和塞责更加重了他们的困境。深秋北国,日渐寒冷,这样一队近千人的学生兵,就在榆次的鸣谦小南庄,遭遇到了突破忻口防线,气势汹汹合围太原的日军。
11月3日晚,日军先头部队一骑兵排进入榆次鸣谦,看到一个奶奶庙内有大量支差抗日川军的赶车民工和骡子,日军开枪打死民工十余人。11月4日,日军关东军川岸兵团第三十四师团在师团长川岸文三的率领下从寿阳西下,侵入榆次境内,沿什贴官道进入涧河两岸。川军学生兵在小南庄的西应沟(涧河旁因地质塌陷而形成的沟壑)和鸣谦之间的赵王地、马地崖等处,遭日军截击。他们凭着一腔热血与日军搏斗,以背包为掩体仓促应战,有的士兵连手榴弹都不会扔。狂妄的日军将川军团团包围,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疯狂杀戮。
就在榆次鸣谦村南、小南庄村的西侧一带的河道两岸的河滩中,日军将一批被俘川军青年赶进洼地,架上机枪扫射,身着单衣,甚至有的人还没有拿过抢,没有手刃敌人的青年,在异乡的土地上成片倒下。他们的一腔热血,在战局倏忽之际,就流在深冬的萧瑟寒风中。他们没有留下姓名,没有墓碑,只有片纸记录存于厚重的历史夹缝中。
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远不止这些,有的川军士兵被日军双手交叉捆住,在村西南的枣树圐囵场,用刺刀捅的半死,再扔进柴草堆里活活烧死。鸣谦村南口一面刻有“鸣谦”的照壁下,日军将200多川军用机枪扫射,进行残酷的集体屠杀。在鸣谦镇一户人家的猪圈里,日军把负伤的川军青年捆起来,扔进猪圈,堆成大堆,然后往他们身上浇汽油,活活烧死……整个小南庄和鸣谦镇村里村外如血洗一般,房上房下都是川军尸体,村里村外尸体遍地,血染成河……整整一天的大屠杀,川军战士近千人死于日本侵略者之手。
随后日军在跟踪川军,向徐沟方向进犯。11月7日,途径张庆村,发现了隐藏在芦苇塘的20余名川军,当即架起机枪疯狂扫射,全部打死。又抓住10多名晋华纱厂逃难的工人,排成一行,一个个地打了“活靶”……屠杀整整三天,杀死117人,奸污妇女数10人,杀死耕畜30余头,鸡、羊、猪几乎全被杀光。大街上尸体到处横躺,车辆、食品、衣物、钱物被洗劫一空……
11月4日,太原保卫战打响。5日,东路日军占领,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夜,攻城日军突破北面城垣,太原城防司令傅作义最后突围。9日,太原沦陷。
川军在山西
山西作为抗战最重要的前线之一,在8年艰苦卓绝的民族中,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位于抗战后方的四川,派出第二十二集团军入晋,被编为战斗序列,与山西军民一起并肩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7年11月6日,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在小店区西温庄乡的与日军遭遇,并被包围。在晚上突围时,邓不幸坠马摔伤,遇救后脱险。此后,邓将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抗日遇险纪念日,教育部属,勉励自己,永不忘报仇雪恨。9日,太原弃守,战局恶化,川军大部经、转移至县城,退守、沁源、一线构筑阵地抗击日军。
刚刚摘获第十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电视剧奖的35集电视连续剧《壮士出川》,描写的就是川军抗战的英雄赞歌。毛泽东曾为在台儿庄大捷中牺牲的川军将领王铭章题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壮士们安息
77年过去了,为建设大学城,昔日的小南庄村已整体搬迁,不复存在了。当年川军学生兵的牺牲之地已变成高楼林立,绿树环绕的新城,旧日遗迹荡然无存。曾经潺潺流淌的涧河也早已干涸,河床突兀,两岸参差。自东南向西北延伸的涧河,从簇新的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斜穿而过,只留下魏榆街和文津路交叉口东北方向的一小片空地,在秋风瑟瑟中,预示着即将被开发的命运。
与小南庄相邻的村子,年长的老乡大都听说过川军血染涧河的惨案。之前,人们还能偶尔在河沟河滩(涧河、西应沟)附近挖出一些骸骨,“牙齿白白的,一看就年纪轻轻……”除了留存在老人记忆中的片言点滴,再问那些娃们还有什么遗存,大家都茫然地摇摇头。
那些在父母眼中还是娃娃的青年,就这样走了,牺牲在距家乡千里之外的抗日前线,倒在北国深秋的萧瑟寒风中。当侵略者举起带血的屠刀,在那些娃娃们的眼中可尚存家乡亲人的影子。在他们浑身是血与鬼子殊死搏斗时,是否还在怒吼着,“……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刘湘《告川康军民书》)本该饱读诗书、挥斥方遒的年纪,他们却在民族存亡中硝烟中,甘洒热血,奔赴战场……
沧海桑田,如今的大学城十所高校,可容纳15万学子。也都是十八九岁花季一样的年纪,怀揣梦想的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来到了大学城。漂亮宽敞的教室、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豪华气派的艺术楼,还有花团锦簇的校园和祥和安宁的环境。谁又能想到,那年深秋,那些与他们一般年纪的川军青年,长眠在这异乡的土地,长眠在他们校区的地底下。没有墓碑,没有姓名,甚至没有记忆……同样的青春年华,同样的莘莘学子,我们相信,在那些娃娃壮士们晒尽热血的土地上,在这占地9900亩的山西省高校新区,一定会成长出,成长出无数“还我河山报效祖国”的中华接班人。
愿那年那天不被忘记,愿那年那天的那些壮士们安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泽村民挖出抗战遗留“弹药库”,吓出一身冷汗!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韩晓芳)4月7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在安泽县马壁乡对抗战时期遗留的大量炮弹实施爆破,排除了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近日,安泽县马壁乡辛庄村村民白金书打算把自家的院子垫高一些。6日,他在村外取土时,在崖壁上挖到了一个隐蔽的窑洞,发现了一枚疑似迫击炮弹的东西,联想到安泽曾经是抗战战场,他惊出一身冷汗,立即报警。村民发现炮弹!安泽县公安局立即带着百众爆破公司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现场还有其他多种武器弹药,他们立即向临汾市公安局民爆支队报告。6日16时许,临汾市民爆支队支队长接报后,考虑到武器弹药数量众多,事关重大,立即向临汾市公安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市公安局领导要求立即疏散围观群众,拉起警戒线,封锁现场,消除隐患,确保安全!马壁乡辛庄村离安泽县城100多公里,临汾市民爆支队副支队长、爆破专家带队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事发现场后,天色已晚,他们从洞里清理出手榴弹50枚、掷弹筒一挺、三八大盖两支、山炮弹两枚、迫击炮弹34枚,把各种弹药安全清理出洞后,天已经黑了。村里年长的人只知道当年彭德怀的部队和日本人在这里打过仗,不知道是什么人存放的炮弹;炮弹上锈迹斑驳,看不出有什么文字标志。由于弹药数量众多,不清楚其参数配置,晚上不能销毁。很多人根本没有见到过这么多枪支弹药集中在一起的状况,在场每个人的心都悬着。根据以往排爆经验,爆破专家判断这些炮弹虽然锈迹严重,可是很可能没有影响到内部的火药,不影响其爆破力及危险程度,随即安排市、县、乡三级公安人员连夜警戒,辛庄村领导积极配合。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冒牌英雄》分集剧情介绍(1-36全集大结局)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1到 联通发DBXWC至 电信发DBXWB至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冒牌英雄剧情介绍&
冒牌英雄分集剧情介绍(1-36全集大结局)
电视剧《冒牌英雄》是一部以好莱坞战争风格、美剧的高悬念及快节奏的叙事方式,讲述一个冒牌货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成长为真英雄的小人物另类抗战传奇的优秀影视力作。通篇展现了兄弟情谊,民族大义。著名导演车父执导,实力小生杨烁领衔主演,国内众多知名演员:周牧茵、赵春羊、夏凡、张译木、安泽豪、高蓓蓓、芦菲、尹国华、侯祥、王千赫加盟。
《冒牌英雄》简介:
集数:36集
类型:近代革命
出品:湖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北京永利盛世、海南乐众四海影业有限公司
出品人:潘礼平、郑忱、萧飞
总制片人:萧飞、郑忱
总发行人:郑忱
总导 演:车父
导演:刘礴、寒冬
编剧:林小棠
主要演员:杨烁、周牧茵、赵春羊、夏凡、张译木、高蓓蓓、芦菲、尹国华、侯祥、浅野长英 王千赫
冒牌英雄剧情介绍& 冒牌英雄分集剧情介绍(1-36全集大结局)
冒牌英雄演员表:
&刘邦子/郝大旗(杨烁 饰)京剧武生,文工团员,卧底莽山,冒牌货真英雄
&巴山凤(周牧茵 饰)敢爱敢恨的江湖女侠
&魏德彪(赵纯阳 饰)刘邦子知己兄弟
&郝云峰(夏凡 饰)自卑、心理扭曲的大反派
&心兰/香菱(张译木 饰)刘邦子的初恋
&赵大奶奶(高蓓蓓 饰)虎寨女当家
&潘三(安泽豪 饰)
&村上空(芦菲 饰)
&郝青山(尹国华 饰)
&傻子(侯祥 饰)
&铁雷(王冠淇 饰)
&王芳(王千赫 饰)
&武田(耿长军 饰)
&花和尚(曾肖龙 饰)
&郝靑荣(张冬生 饰)
&幺妹(宋韦杰 饰)
&大猛(曾庆国 饰)
&铲子(张哲 饰)
&炮头(刘梓峰 饰)
&大妞(董阿娇 饰)
冒牌英雄剧情介绍:
身为新四军文工团武生演员的刘邦子因为接受上级命令冒名顶替战斗英雄到莽山进行潜伏工作。本想靠小九九就能够蒙混过关的他被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危机险些搞得心灵崩溃。而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在一次特殊的机缘中,他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英雄。一个兼备了诙谐与悲壮于一身的真心英雄,他的成长实则反射出从单纯到成熟的人生之路。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东北新闻网保持中立
【】【】【】【】
*免责声明: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犯您的利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 31)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荷兰客场2-1胜波兰
赛场上的"小天使"
加拿大选手创纪录
曼联盼吉格斯留队
翻译官剧情越来越虐心
郑爽和娜扎二人谁更美
杨玏白衣油画风大片
般配却分手的明星情侣
蟹类贝类不宜同食
吃海鲜配柠檬
要想瘦多吃土豆少吃油
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
本频道48小时排行
频道热线 024-31  编辑信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共产党抗战英杰
&&&&&&&&&&&&&&&&
/ 共产党抗战英杰 
办法把列车到达沙沟站的时间推迟到晚上。张云骥按照铁道游击大队的意 图,赶到沙沟站北段的膝县,将沙子放进列车的油壶里,车开出不久,轴瓦 起火,不得不在临城停修,直到晚上 10 点多钟才修好。  这天晚上,由杜季伟组织动员的近千名群众,集中到沙沟站以南的黄庄 一带。当列车运行到姬庄以西拐弯处时,张云骥同曹德清准时拔掉了风管和 插销,使两节装布的车厢脱钩,在沙沟站以南的塘湖附近停了下来。敌人毫 无察觉,列车继续向前运行。  还没等装布车厢停稳,洪振海、王志胜便指挥队员撬开车厢门,将大捆 大捆的布匹撂下来。杜季伟带领群众跟上来,大家争分夺秒,有的背,有的 扛,有的抬,有的推,霎那间,从黄庄到微山湖畔,形成了一条运布的长龙。 这时,由微山湖大队及区委动员来的上百只渔船在湖边,等待布匹上船。  快要卸完布匹时,突然从南面开来一列载有日本兵的军车。洪振海立即 指挥队员埋伏好,没待列车靠近,手榴弹便在车头开了花,接着,机枪、步 枪一齐射向敌人。司机好像被打懵了,列车开得更快,等发现前面的运布车 厢时,已来不及刹闸。车头与装布车厢相撞脱轨,列车上的日军死的死,伤 的伤,顿时乱作一团。  沙沟站的日军得知丢失两节装布匹的车厢,也向机枪声响处包抄过来。 枪声越来越近,但布搬不完谁也不忍心离去,因为这是广大指战员的过 冬棉装呀!说来也巧,这时突然大雾弥漫,儿步之隔即看不清对面,真是“天 公相助”!洪振海利用大雾这个天然屏障,故意虚张声势。他组织长短枪一 齐打,造成主力部队出山的阵势。日军果真被唬住了,不敢轻易冒进。铁道游击大队掩护群众边打边撤。  这次截布战斗,共获细布 1.8 万余匹,日军军服 800 多套,还有毛毯、 棉被及药品等。解决了一个军区、三个军分区和一个教导旅的冬装问题。在敌人严密控制的铁路干线上,洪振海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带领队员们扒铁轨、炸桥梁、撞车头、截物资,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在敌人的动脉 血管上,搞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不得安宁,敌人对他们既恨又怕,发誓要“一 网打尽”。1942 年 4 月的一天晚上,由于叛徒告密,1000 多名日伪军分两路突然包围了铁道游击大队驻地黄埠庄,在敌众我寡的紧急关头,洪振海奋不顾身, 掩护部队突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队员们挥泪掩埋了自己心爱的队长。他们在新任队长刘金山和政委杜季伟的带领下,继续同日伪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稿刘善义撰写)回民支队好政委——记郭陆顺烈士  1939 年 9 月的一天,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部的干部战士纷纷相 告:“上级给咱们派来了政委,还是个老红军呢!”“在东辛庄为援救咱支 队负伤的那个郭主任,要给咱们当政委了!”部队列队集合在树林里,这位 新来的政委在马本斋司令员的陪同下,同大家见了面,并讲了话。  这位干部,就是马本斋通过冀中军区和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程子华,从八 路军一二 0 师请来的红军干部、回民支队第一任政治委员郭陆顺。  回民支队的前身,是马本斋 1937 年 8 月组织的一支回族抗日武装——回 民义勇队,1938 年 4 月参加八路军,被命名为回民教导队(后称教导总队),1939 年 7 月在河北无极、藁城、新乐县一带开辟新根据地时,被改编为八路 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郭陆顺把红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工作经验,带到了回民支队。他进一步 健全基层党支部,健全支部生活制度,举办党员训练班,经常对党员进行党 的基本知识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对部队宣传《抗日 救国十大纲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政策教育、日伪军工作教育、 革命气节教育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帮助一些干部克服军阀作风残余和 游击习气。  回民支队的大部分成员是回族。由于日伪军不断“扫荡”,回民支队战 斗频繁,时有减员。只靠回族群众补充兵员,使支队的发展颇受限制。1939 年初,经冀中军区批准,回民支队吸收了许多汉族青年,为了加强民族团结, 保持回民抗日武装的旗帜及其在回族、汉族群众中的政治影响,郭陆顺与支 队政治部研究规定:部队每个成员,不论回族、汉族一律按照回民的风俗习 惯生活,不准吃猪肉。郭陆顺是汉族,带头执行这个规定。他和马本斋每次 到冀中军区机关参加会议,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总是热情招待。有的 同志劝郭陆顺“吃顿猪肉,解解馋吧!”郭陆顺回答说:“我是回民支队政 委,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遵守回民支队的纪律。我还是和本斋同志一起吃 吧!”说起打仗,回民支队的干部战士佩服郭陆顺。有件事,他们记忆犹新:1939 年清明节后一天,日伪军 200 余人,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 回民支队驻地献县东辛庄“扫荡”。马本斋率领部队英勇抗击,但由于人少 力单,被围在苇塘里,就在这时,郭陆顺率八路军部队赶来救援,将敌人打 退,而郭陆顺自己却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从此,郭陆顺的名声在回民支队里 传扬开来,所以欢迎他到回民支队当政委。  1941 年初,冀中平原仍是冰灭雪地,寒气袭人,回民支队奉命到深(县) 南衡(水)北地区活动。4 至 8 月,为了打破敌人点、碉、路、沟、墙五位 一体的“囚笼政策”,马本斋、郭陆顺率领回民支队,采取忽东忽西、忽南 忽北的“麻雀战术”,先后在南花盆、鲁科庄、小羊集、张春寺、土路口、 康庄、城东村、杨台、潘家庄、大张村、大安村、程家村、贡家台、榆科等 地连续作战 30 余次,攻克敌据点两处,毙伤日伪军 500 余人。  5 月 29 日的康庄战斗,是回民支队出色的围点打援伏击战。其部署是: 回民支队一大队一中队和衡水县大队一部,佯攻安家村据点,吸引衡水之敌  出援;政委郭陆顺、参谋长冯克、政治部主任丁铁石等,率回民支队五、六 中队和衡水县大队主力,埋伏在康庄公路两侧麦田里,伏击衡水出援之敌; 马本斋司令员带一大队隐蔽在离康庄一里多的邢家村,准备截击康庄溃逃之 敌,阻击衡水可能再次出援之敌。烈日当头时,衡水日军中队长高田率两个 口军小队和一个伪军小队,共 80 余人,向安家村驰援,进入伏击圈。郭陆顺 一声令下,回民支队和县大队的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马本斋一看 来敌数量不多,决定速战速决,率一大队压向康庄。敌人乱成一团,慌不择 路,纷纷跳进路旁丈把深的护路沟里。支队战士们居高临下,不住地往沟里 甩手榴弹,激战 40 分钟,将敌全歼。这次战斗,支队无一伤亡,击毙高田中 队长以下日军 70 余人,俘伪军 5 人,缴获加农炮 1 门,轻重机枪 4 挺。晋察 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赞扬回民支队“能征善战”。战士们翘起大拇指说:“嘿, 别看咱郭政委人瘦小,打仗真有两下子呢!”  1941 年,马本斋、郭陆顺率领回民支队进入(北)平、(天)津、保(定) 三角区抗日根据地,在大清河两岸配合冀中十分区军民开展交通破击战。这年 3 月,日伪军数千人向回民支队活动区域“扫荡”。马本斋、郭陆顺为避 敌锋芒,保存自己,运用“推磨战术”,带领部队围着容城县打圈子,然后 在夜幕掩护下,急行军 20 公里,插到雄县西槐树庄隐蔽起来,拂晓前分乘200 多条渔船,从流通镇潜入白洋淀中,甩掉了尾追之敌。欲寻回民支队决战的日伪军,面对茫茫芦苇荡,无可奈何。  6 月间,“麦子剃了头,高粱没了牛”,冀中原野的青纱帐起来了。敌 2 万余兵力,对平津保三角区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梳篦拉网”。 反复“清剿”。7 月,日军调集 2000 余兵力,又进行报复性“扫荡”。敌人 进村,回民支队战士与敌短兵相接。敌众我寡,回民支队且战且退,敌人紧 追不舍。郭陆顺和马本斋决定以一个排的兵力吸引敌人,而主力则隐蔽在大 屯村外一条道沟中。摆脱敌人后,他们出敌不意地越过崔尔庄——王会头公 路,插入敌占区,展开宣传攻势,搅得守敌坐卧不安。  郭陆顺与回民支队指战员亲如手足,经常谈心。大家渐渐知道了他的一 些经历:他生于 1914 年,是湖南省刎阳县人,家里是种地的。他参加过农民 协会,当过儿童团长,1927 年蒋介石翻脸杀人那阵子,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当过乡的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 年,他参加红军浏阳第一支队,后编人湘鄂 赣独立第一师,再后编入红六军团,叫于啥就于啥,先后当过司号员、通讯 员、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1935 年调到红二军团,参加长征北上, 参加战斗上百次,负伤 11 次。卢沟桥事变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他在 一二 0 师三五九旅任团政治处主任,跟着贺龙参加了晋西北根据地的创建工 作。1939 年 1 月,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后,马本斋相中了八路军官兵一 致、军民一致的那种生龙活虎的劲头,总想“咱回民支队也跟八路军一样才好”,把郭陆顺请来当了政委。  1942 年,华北日伪军加紧了“治安强化运动”,到处壕沟纵横,公路如 网,寨墙林立,三里一碉堡,五里一岗楼,给回民支队活动造成了严重困难。 这年 4 月,回民支队到交河县活动,接连打退敌人几次进犯。一大队在陈庄 宿营,马本斋、郭陆顺率司令部机关驻在西高屯。27 日拂晓,交河、泊镇之 敌千余人袭击陈庄。郭陆顺与马本斋商量,要到陈庄去指挥战斗。马本斋劝 他不要去,郭陆顺开玩笑说:“这批鬼子的武器好,是送上门来的肥肉,可  不能让他跑掉!”说罢,便赶到陈庄,详细询问了战斗情况,指示一大队尽 快把敌人丢弃的枪支抢过来。他来到阵地前沿的一个土墩上,拿起望远镜观 察敌人动向。当时枪声不断,流弹横飞,警卫员和特派员刘世昌考虑到郭政 委的安全,都催他赶快下去隐蔽。郭陆顺半认真半开玩笑他说:“抗日第一, 个人安危第二嘛!”话音刚落,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头部,血流如注。马本 斋闻讯赶来,见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生命垂危,悲痛地说:“陆顺同 志是咱们的好政委,他为咱们回民支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我最尊敬的人 啊!”并深深地向郭陆顺鞠了一躬,解下自己的围巾,盖在郭陆顺的脸上。 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在一次会议上说:“回民支队不仅是党团结回民抗日的旗帜,也是回汉团结抗日的旗帜。郭陆顺同志是模范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稿石魁撰写)太行浩气传千古——记左权烈士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2 年 6 月,朱德为悼念左权将军,写下这壮烈诗篇,引人深切怀念。 左权生前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是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杰 出将领,是全军公认的军事家。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驰骋 沙场,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诸方面,建 树辉煌,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立下卓越的 功勋。  左权,乳名自林,学名纪仅,号叔仁。1905 年 3 月 15 日出生在湖南省 醴陵县平桥乡黄茅岭村一户佃农家庭。他 7 岁入塾启蒙,1914 年考进黄茅岭 第八中学。1921 年夏又考人县立渌江中学,曾与同学蔡升熙、宋时轮等组织 “社会问题研究社”,勤奋阅读《马克思主义浅说》、《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积极从事反帝、反军阀的爱国学生运动。  1924 年 3 月,左权考人广州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 学堂。同年 11 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大队学习。l925 年 2 月,由陈 赓、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后来在《左权同志精神不死》一文 中写道:“讲武堂中多三湘七泽间子弟,以湖南的革命前辈,训练湖南的革 命青年于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真所谓相得盖彰。左权同志的革命信念便由此 起。”左权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曾任排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过讨伐陈炯明,平定滇、佳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1925 年 11 月,他被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 年 8 月,又转入伏 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 年 6 月奉调回国后,即被中共中央派往闽西革命根 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闽西分校)教育长。同年底,担 任红军新十二军军长。1931 年 6 月,调任中共苏区中央局所属的中央革命军 事委员会(由红一方面军和中共第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办事机关兼)参谋处 代理处长。12 月,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后, 左权任该军团第十五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32 年初,率红十五军先后 参加攻打赣州和漳州的战斗。1933 年 1 月,调任中央军委总部作战局作战参 谋,曾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制定出在黄肢设伏全歼进犯之敌的战功作 战方案。同年 12 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并投入第五次反“围剿”作 战,参与指挥乾昌桥、凤翔峰等战役。  1934 年 10 月,左权与林彪、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作为前锋部队,开 始长征。1936 年 5 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为策应红二、四方面 军与红一方面军大会师,曾率部在甘肃东部的曲子镇、马岭歼敌 2000 余人、 并一举攻克会宁县城,实现了三军大会师。接着,在 11 月 21 日指挥红一军 团和红十五军团各一部,在甘肃环县以北的山城堡,采用“拦头、堵尾、冲 腰”等战术,歼灭前来进犯的胡宗南部第一军第的一个旅另两个团。此役,  被刘伯承称之为“布署作战,细致周密”的一个范例。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一方面军总部改组为红军前敌 总指挥部,1937 年 3 月,左权任总指挥部参谋长。  1137 年 7 月 7 日,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的侵华战争。8 月 25 日,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将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 命左权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从此,他协助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 八路军部队,深入敌后,转战华北。  9 月间,左权路过山西洪洞县时,给久别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于到每一个中 国人民的头上。??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 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 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我们改编为国民军后,当 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全军将上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 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 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9 月 23 日,八路军总部到达五台县南茹村。总部机关刚安顿好,左权立 即组织司令部展开工作,了解华北敌我态势。这时,担任正面防御的国民党 军,在日寇的疯狂进攻下,正在节节败退。左权根据侦察获悉,日寇第五师 团正由广灵、灵丘向平型关进发,进而攻占太原。他立即将敌情报告朱德、 彭德怀,定下在平型关伏击日寇的决心,遂令一二 0 师驰援雁门关;——五 师于 24 日冒雨向平型关急进,做好伏击准备。25 日凌晨,平型关战斗打响, 一举歼敌 1000 多人,击毁敌汽车 100 余辆,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一仗,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11 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十八集团军总部,简称前总)转移到山西省和 顺县石拐镇,召开各部队领导人会议,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创建以太行山 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总参谋长的左 权,遵照朱德、彭德怀的意图,具体完成了部队进行战略展开,开展游击战 争的部署。会后,在左权主持下,以八路军总部名义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动 群众、扩大武装、作战、训练、建设太行等训令。1938 年 2 月,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和左权率领,向太行山挺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此时,日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分三路进犯山西临汾地区。2月 25 日,八路军总部行至山西省安泽县(府城)与进犯的日军遭遇,当时, 朱德和左权正在府城左侧山上观察地形,左权立即指挥身边仅有的两个连阻 击。在敌众我寡的严重时刻,左权命令部属将朱德护送到 20 里外的安全地 带,而他自己不顾安危,亲临前沿指挥战斗。当他察清敌情后,指挥部队从 侧面出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左权与敌周旋两天,争取了八路军在临汾的 军需物资转移的时间,并掩护 45 个村庄的群众脱险,八路军总部顺利到达安 泽县刘垣。罗瑞卿曾说:“在这次临汾遭遇战中,左权参谋长躬身前哨侦察, 侧击致胜,迄今军中称道不已”。  4 月,日军万余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分进合击”,企图消灭八路 军主力,摧毁太行山根据地。朱德和左权详细研究了敌情,制定了作战计划, 决定主力跳出敌人合围圈,转移至外线作战,并以一部兵力和游击队在内线 开展游击战。左权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反“围攻”作战。4 月 16 日,敌 1500  余人钻进了八路军在武乡、长乐地区布下的口袋,将敌分割在河滩里,激战 一天,全歼该敌。其他各路敌人纷纷回窜,八路军乘胜追击,连续收复武乡、 沁源、安泽、壶关、长治等 19 座县城,把日寇赶出了晋东南,彻底粉碎了敌 “九路围攻”,为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9 年 7 月,八路军总部转移到武乡县砖壁村。左权住在一座破庙里, 只有一张旧方桌,用门板支撑的小床铺,墙上挂满了用红蓝箭头标记的军用 地图。他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终日思考着如何粉碎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的 进犯。10 月,日军集中 2 万余人,对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左权日夜 注视着敌人的行动,指挥部队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11 月 7 日,八路 军晋察冀和一二○师部队在晋察冀军区指挥下,将日军主力一部包围于黄土 岭,歼敌 900 余人,击毙敌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敌人悲叹“名将之花凋谢 在太行山上”。日军屡遭打击后,被迫于 12 月全部撤出晋察冀根据地。左权 写了《从打死阿部中将说到敌寇这一次围攻晋察冀地区》一文,总结了八路 军冬季反“扫荡”取得胜利的经验。  1940 年 2 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太北地区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左仅兼 任司令员,黄克诚兼政委。3 月初,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来到武乡县 王家峪村八路军总部,说什么要向八路军“收复失地”。朱德和左权以国家 民族利益为重,向他陈述共产党关于团结抗日的一贯主张,劝他以民族大义 为重,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但朱怀冰 仍顽固不化,回去后,又奉蒋介石的命令,进犯太行山区。左权率第二纵队 南下反顽,在太南山区歼灭朱怀冰九十七军军部和两个整师及其它杂牌武装 万余人,控制了武,涉公路以南,临淇以北的广大地区,从军事上粉碎了国 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7 月至 12 月,左权协助彭副总司令(这时朱总司令回延安)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他每天端着蜡烛,面对地图,分析敌情,考虑这次战役的部 署。参加这次战役的有 105 个团,他对每个团的战斗任务都作了周密的划分, 而且要求在同一个时间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次战役从 8 月 20 日开始,至 12月 5 日止,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三个半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 1824次,毙伤俘日伪 4 万余人,严重地破坏了正太路,使敌交通线瘫痪一个月之 久。“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左权及时总结了作战经验,发表了《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1941 年 11 月,日军三十六师团和独立第一、第四、第九混成旅团,从山西黎城疯狂地向黄崖洞、水腰地区袭击,企图一举摧毁八路军兵工厂。为 保卫兵工厂的安全,左权亲自指挥黄崖洞保卫战。当敌人进至我防御前沿时, 他命令总部警卫团抗击敌人,用“咬牛筋”的战法把敌人顶住,并指示部队 “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杀敌致胜”。指挥部队先 在山口处顶两天,煞住敌人进攻势头;又在第二道防线顶两天,不断杀伤敌 人;最后再上高山,待增援部队赶到,对敌来个反包围。经过 8 昼夜激战, 八路军 1500 余人的部队抗击 5000 多敌人的进攻,歼敌 1000 余人,粉碎了敌 人的进攻,取得了黄崖洞保卫战的辉煌胜利。中央军委在《一九四一年战役 综合研究》中指出:“黄崖洞保卫战应作为我 1941 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 战斗。”  左权不仅有着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而且有着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他 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戎马倥偬中,抓住战争间隙,潜心研究,孜孜不倦,  广收博采,著书立说,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司令部工作、后勤工作诸方 面都有许多建树。周恩来评价左权“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 军事家”。  左权极为重视发展中国的军事科学,他在《论军事思想的原理》一文中 明确提出:“军事是一种科学,要创造我们中国光辉的马列主义军事科学。” 正是凭着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刻苦研究和顽强的毅力,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 下,先后发表了 40 多篇军事文章。他的《战术问题》、《埋伏战术》、《袭 击战术》等许多篇论文,成为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他提出:“要根据马列 主义的理论,创立一条正确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术。”他认为这是一种非常 大的事情,并号召广大指战员不断研究敌人的战术,求得不断的进步,改善 充实自己的战术。他认为,战术和其它许多事物一样,是根据具体的社会环 境而决定的,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条件,依据我军历史的传统和军事任 务的性质作出规定,对此,他特别推崇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原则。他在《论 军事思想原则》一文中写道:“在中日战争中,我们有防御中的进攻,有持 久中的速决,有外线中的内线的多种斗争方法,这一切确是辩证法在实际战 争中的运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便是把辩证法应用到中日战争中的成熟 的天才佳品。”左权长期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直接领导司令部工作,对司令部建设有着重要的建树。1938 年 3 月,他在八路军将领会议上提出,司令部工作是复 杂和负责的工作,是指挥员指挥军队的机关,建立健全司令部工作的各项制 度至关重要。同年冬天,他主持召开了晋东南参谋长会议,总结司令部工作 经验,从当时的部队实际出发,制定了第一个司令部工作条例,即《八路军 各级司令部暂时工作条例》,健全了司令部门的机构,确定了工作职责,使 司令部工作有了比较正规的章程。1942 年 5 月,日寇纠集 2.5 万余人,分四路向太行腹地进行奔袭式的大“扫荡”,妄图一举摧毁华北抗日指挥中枢——八路军总部。在这紧急时刻, 彭德怀、左权立即召开会议。左权坚定地对大家说:“目前,我们的处境是 相当艰苦的。北方局、前方总部、党校和整个后方机关在我们周围,保护几 千同志生命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一定要掩护他们安全转移,跳出敌人 的合围。太行山压顶也决不动摇,誓死保卫总部的安全!”当天晚上,各机 关乘夜暗转移到南艾铺(原属黎城县,后划偏城县,现归涉县)地区,25 日, 部队正在十字岭吃早饭,敌人突然从两翼包抄上来,以飞机大炮漫山轰击。 左权站在山峰上,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敌情,指挥部队坚决阻击两翼 敌人。因机关人员多,目标太大,行动不便,彭德怀、左权决定分头突围: 左权亲率总部直属队和北方局沿清漳河东侧向北突围,罗瑞卿主任率政治部 向东南青塔方向突围,杨立三部长率后勤部向东北羊角方向突围。左权同时 派作战科长王政柱率警卫排护送彭德怀到安全地带,而彭总坚持要同机关一 块突围。左权严肃地对彭德怀说:“事关重大,你安全突围出去就是胜利, 我直接指挥机关突围就行了。”并让警卫员硬把彭总扶上马。时近中午,左 权亲自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敌人几次冲锋,阻止了敌人前进,为机关突围争取 了时间。当太阳偏西时,终于掩护各机关人员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这时, 警卫连连长唐万成要求左权离开十字岭,他始终不肯离开,决心率领部队最 后冲出敌人重围。他在检查队伍时,发现担文件箱的人还没有上来,为保护 党的机密,立即命令警卫员转回去找。当他带部队冲到敌人最后一个封锁点时,一颗炮弹落在他身旁,他不幸以身殉国,时年 37 岁。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全国解放后,在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建有左权墓和左权纪念馆。(总参谋部政治部组稿李宝春撰写)马石山上十勇士——记王殿元等十烈士凛凛十勇士, 扬威马石山。 往返破敌“网”, 血路开复关。” 千家脱险境, 壮士永不还。 年年朔风里, 犹闻杀声酣。——虞棘:《对月漫咏》  1942 年 11 月,胶东大地渐渐换上了冬装。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 村宁次亲自指挥日伪军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开始空前残酷的大“扫 荡”。l1 月 21 日,各路敌人一齐出动,采用“铁壁合围”、“分进合击”、 “对角清剿”等战术,严密搜索,梳篦式进犯。白天,他们以密集的队形平 推并进,步步紧逼,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烧草堆,挖新坟,掘地堰,清山 洞,连荒庵、山寺也不漏过;夜晚,他们野地宿营,燃起一堆堆篝火,岗哨 密布,把山口、要道全都控制起来。敌人将这称作“拉网大扫荡”。被“网” 进来的,有来自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成千上万的群众, 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人们看到漫山遍野的日伪军,慌不择路, 乱纷纷地向马石山逃命。马石山,位于乳山县西,因有石似马而得名,东西走向,绵亘十几公里,主峰海拔 467 米,山岭蜿蜒曲折,松树、柞树等林木茂密,地势险要。这里 正是敌人“拉网扫荡”的“收网”处,敌人企图在马石山把抗日军民一网打 尽。被围困在山前坡的群众约有 2000 多人。当人们听到四面敌人密集的枪声越来越近时,惊慌地乱成一片,有的往山沟里跑,有的往树丛中钻,也有的 坐在地上不知所措。正当人们走投无路,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忽听西面传来一阵喊声:“八路军来了,咱们的八路军来了!”大家循声望去,只见 10 位八路军战士,头 戴钢盔,腿裹绑带,身着灰色棉军衣,大都肩扛三八大盖枪,正向群众走来。 这是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的 10 位战士。几天前,这个班去东海 军分区执行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归队途中路过这里,也被兜在“网”内。他 们见这里有这么多老乡被围,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突围。他们已分批带领 许多老乡冲了出去,现在又返回来,准备把困在马石山前的乡亲们也救出去。 人们看到亲人八路军来到面前,感到大难中有了希望,一下子把 10 位战士围了起来,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争着向他们诉说周围的情况。 战士们听着乡亲们的诉说,一个个紧握双拳,抱定了誓死掩护群众突围的快心。这时,只见一位二十四五岁的战士,拨开人群,一个箭步跨上梯田 的石墙,他个子不高,但长得虎头虎脑,墩实健壮,紫铜色脸,两道粗黑的 浓眉下忽闪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得格外精神,他的皮带上拴着一个搪 磁碗,碗套上还绣着鲜红的五角星。他就是六班班长王殿元。他用亲切的目光望着乡亲们,亮开铜钟般的嗓音说:“乡亲们不要怕,咱们地熟、路熟, 还愁冲不出去吗?乡亲们尽管放心,我们带领你们往外冲,有我们在,就有 大家在??”  王殿元的话刚讲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拉着两个孩子挤到他面前, 焦急他说:“这两个孩子的爹妈,都是为打鬼子牺牲的,上级把他俩寄养在 俺家里,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再落到鬼子手里,俺这把年纪了,死了没什么, 你们想法把孩子带出去,让他们长大了给爹娘报仇吧!”  战士们个个心如刀绞。一大个子战士大步走到大娘跟前,用坚定的口气 对老人说:“你老人家就把这两个孩子交给我吧,只要有我大老赵在,就一 定能把这两个孩子带出去!”这个大个子战士名叫赵亭茂,是六班的机枪射 手,他和王殿元都是十三团七连的老兵。几年来,他俩参加了上百次大小战 斗,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六班的战斗骨 干。  这时,班长王殿元再次招呼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放心,我们是人民 子弟兵,是共产党、毛主席教导出来的革命战士,生死和大家在一起。我们 一定把大家带出去!”  夜幕降临,马石山隐没在苍莽的夜幕中,敌人在马石山四周燃起一堆堆 篝火,端着大枪的日军士兵来回走动。王殿元同几个党员骨干一起分析了敌 情,一致认为,敌人很可能天亮后在马石山“收网”,对抗日军民进行大屠 杀。决定连夜带领群众突围出去。午夜前,1000 多名群众在战士们的带领下, 沿着 3 里多长的山沟开始转移。当快接近沟口时,王殿元带领李贵等 3 名战 士,分别爬上沟两侧的山脊,向不远处山包上的两个火堆摸去。他们杀了巡 逻的哨兵,接着又扑灭了路旁正在燃烧的火堆。沟口处,焦急等待了半夜的 人们,在战士们的带领下,立即像潮水一般向外涌。送走了第一批突围出去 的乡亲,王殿元又带领 9 位战士返回。困倦的敌人一时还没有发现这个缺口,第二批群众又顺利地从这里突围出去。可是,当这批突出去的人员刚刚爬上前面的土岭时,被敌人察觉了。 一小队日军咿哩哇啦地叫着追上去,机枪、步枪一齐向突围的人群扫射。王殿元一看情势危急,立即喊道:“机关枪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跟我来坚决顶住敌人!”六班立刻把敌人火力吸引过来。一些群众趁此机会,拼 命向土岭下奔跑。激战中,十几个日军向王殿元带领的几位战士包抄过来。不一会儿,几十个黑影混在一起,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白刃战以六班的胜利而告终, 但六班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战士王文礼英勇牺牲,班长王殿元等几处负伤。 当六班的勇士们护送完沟内最后一批群众冲出沟口,准备转移的时候, 忽然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跑到大个子战士赵亭茂跟前,哭着说:“同志啊,俺全家都没出来,还在西南面那条沟里!” 原来,那里还有尚未突围的另一部分群众。 这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天快要大亮了。王殿元明白,再返回去肯定是凶多吉少。可是作为人民子弟兵,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敌人杀害吗? 不能!于是,他以坚定的口气对战士们说:“同志们,走,咱们再冲回去!” 六班 9 名战士又来到马石山西侧的一条山沟里。这里,周围响起了时起时落的枪炮声,漫山遍野布满了搜山的日伪军。敌人开始“收网”了。 “乡亲们,快跟我们冲出去!”班长王殿元大声地招呼躲在沟内的群众。  晨曦中,只见六班 9 名战士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向敌群发起了猛烈攻击。 没等敌人还击,他们端着刺刀,冲进了敌群。战斗中,又有两位年轻的战士 倒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被围困的群众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口子撕开 了,快跑呀!”激战中,不知是哪位战士喊了一句。受惊的群众听到喊声, 一齐向突破口跑去。  就在群众顺着这个口子蜂拥突围的时候,日军两个小分队分别从东西两 面围过来。王殿元当机立断,命令全班:“牵制住敌人,把鬼子引到山上去!” 战士们将敌人火力吸引过来后,拔腿往山上跑。日军一看八路军跑了,丢下 群众追上来。战士们边打边退,一直把敌人引到半山腰。班长估计突围的群 众大部跑了出去,便指挥战士们东躲西藏,登崖攀壁,上了马石山主峰。  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战斗了一夜的战士们,又累,又困,又饿,又 冷,不停地打着寒颤。然而,没有一人叫苦。  马石山峰顶南北约 40 米宽,东西不足半里长。峰北是悬崖峭壁,东西两 面坡陡,不易攀登。南面坡度较缓,但山路险阻。主峰上遍布鳞峋突兀的岩 石,只有山顶中央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周围被断断续续的石墙围着,石墙里 面,一株苍劲挺拔的平顶松,傲然屹立在山巅。  上午 8 时许,敌机又一次飞临马石山上空盘旋,投弹轰炸。接着,山南 坡的敌人摆开一条长蛇阵,密密麻麻地向山顶扑来。当第一批敌人爬到离山 顶只有五六十米的时候,王殿元一声令下,大个子战士赵亭茂的机枪首先开 火。接着,大家的步枪也一齐向敌群射击。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打下去。当敌人发起第二次冲锋时,六班的子弹已经打光了。“同志们,节省子弹,用石头砸!”随着王殿元的命令,一块块大石头从山顶滚滚而下,直砸 得敌人东躲、西藏,哇哇直叫。许多地方工作人员,民兵和群众,也纷纷以 树棍、石头,与日军拼杀,宁死不屈。敌人又一次被打下去。六班现存的 7 名战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凭借有利地形,利用山上的石块,与数十倍的敌人拼搏了 5 个多小时。王殿元看了看身旁的战士, 活着的只有赵亭茂和李贵二人了,而且都负了重伤。他检查了全班的弹药, 只剩下两枚手榴弹了。中午,日军调集大量兵力,从马石山南面和东西两侧,又一次向山顶发起猖狂的进攻。王殿元把两位战士召集在一起,神情严肃他说:“今天我们 完成了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我们全班 10 个同志,同地方干部、民兵一道, 往返数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出大批群众,打死了七八十个鬼子,我们没 有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现在,我们冲出去是不可能了,反合围,只 剩下这两颗手榴弹,大家看该怎么办?”  战士李贵坚定他说:“我们是革命战士、共产党员,活不当俘虏,死不 交枪支,咱们先把枪砸了吧!”“砸枪?”赵亭茂感到惊讶。 “对!”王殿元接上说:“革命的武器,决不留给敌人!” 王殿元说着,先把自己的枪砸了,接着又同李贵把烈士们的枪支找来?? 赵亭茂紧紧地抱着机枪,抚摸着那乌黑的枪筒,一句话也不说。这挺机枪,是九子峰战斗胜利后,团长亲自发给他的。几年来,他扛着这挺机枪, 艰苦转战,消灭过无数的敌人,可是现在要把它毁掉,心里多么难受啊!但 想到眼前的处境,他也只好狠狠心,将机枪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来??此刻,王殿元把两颗手榴弹紧紧握在手里。敌人嚎叫着向山顶冲来。王殿元用尽全力,把一颗手榴弹扔向敌群。 英雄的六班班长王殿元、战士赵亭茂、李贵,在敌人即将冲到跟前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日军攻占马石山后,将抓捕到的500 多名群众全部杀害,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 惨案”。  日军撤离马石山后,人们来到烈士浴血奋战的主峰,找到了王殿元、赵 亭茂、李贵的遗体,只见他们怒目圆睁,躺在平顶松下。  由于诸多原因,六班 10 位勇士没能给后人留下一份完整的名单。人们虽 然不全知道他们的名字,但“马石山十勇土”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 人民心中。乡亲们把他们安葬在山顶那棵平顶松附近,并为他们和所有在马 石山牺牲的烈士竖立了纪念碑。(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稿刘善义撰写)军号声声破敌胆——记孔庆同烈士  1937 年盛夏,河北省丰润县腰带山一带的潘家峪、东高庄、苏庄、大岭 沟等偏僻山村,一位年轻人走村串巷,沿街叫卖:“卖篦子喽!卖篦子喽!” 吃喝声引来许多村民。他边卖边说笑,讲《三国》、说《水浒》,进而 向人们讲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话到深处, 他就向人们谈起日寇侵华民族危亡的事情来。他还会拉二胡,时常拉起民间 流行乐曲,当老乡们听得兴起,转而拉起抗日曲调,什么《黄河怒》、《黄 河愤》、《九·一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有时,卖篦子的 青年打开包袱,拿出一把系着红绸布,闪耀发亮的小军号,吹将起来,他究竟是谁?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八成是共产党吧? 不错,这位年轻人正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到冀东从事抗日武装大暴动准备工作的共产党员孔庆同,他 1912 年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农民家庭。1927 年春,光山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贫苦农民,大刀 长矛,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年仅 15 岁的 孔庆同参加了农民赤卫队。时隔不久,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农民武装改编为中 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他当了司号员。部队领导人把染过烈士鲜血的一把 小军号交给他,他总是把它擦得锃光闪亮。每当战斗中发起冲锋,战士们一 听到那激越的号音,立刻精神大振,勇气倍增,像下山的猛虎扑向敌人。每 次战斗结束,同志们都为他请功。1934 年 11 月,红二十五军遵照中央指示,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抵达陕北。此时,孔庆同已经成长为红军营长了。但那把小军 号一直没有离开过他。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还提出在日伪统治比较严密的冀东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 重要决策。中共北方局即时选派一大批军政经验丰富的干部前往冀东,孔庆 同作为年轻军事指挥员,离开延安,到了天津中共中央北方局,然后化装成 为卖篦子的商人,跑遍冀东各县所有的联络点,宣传抗日道理,组织开展敌 后游击战,培训军事干部,着手做抗日武装大暴动的准备工作。那把小军号 随他到了冀东,在燕山、滦河地区奏起抗日的号角。孔庆同到达冀东 4 个月后,中共冀热边特委在滦县多余屯召开冀东 10县抗日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党的负责人李运昌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冀东 举行抗日武装大暴动,建立冀东抗日联军的指示,会后,孔庆同连夜赶回丰 润县腰带山区,调集党员和农民自卫会骨干 300 多人,集中于遵化、丰润、 迁安 3 县交界处的茅山诸乐寺,举行誓师大会,最先组成了冀东第一支抗日 武装队伍。随后,中共冀热边特委负责人来到诸乐寺,宣布这支队伍为冀东 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孔庆同任支队长,史贞为支队政委,周志国和魏春波为 支队特派员。  支队组建以后,武器和弹药的来源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孔庆同与 支队领导人商量后,决定消灭茅山镇反动民团,夺取武器。尔后,他亲自带 两名侦察员趁茅山镇集日,化装进入镇内摸清敌情,连夜带队伍包围民团局。 孔庆同吹起小军号,指挥战士攻人敌巢,又经喊话,团丁们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不久,孔庆同与周志国、魏春波带领一支队攻人兴隆县药王庙据点,歼 灭日军一个小队。  1938 年 7 月上旬,冀东抗日大暴动全面展开,第一支队扩编为冀东抗日 联军第四总队,孔庆同任总队长,下辖 3 个大队,共有 1000 多人。  一天夜间,孔庆同率领四总队,一举攻占了敌人长期盘踞的铁厂镇。丰 润,遵化两县伪骑兵保安队和伪警察 2300 多人,在日本顾问督促下,妄图夺 回铁厂镇据点,凌晨时分,分南北两路向铁厂镇扑来。  孔庆同和总队其他领导人研究后,由他率领部队捷足先登,赶到铁厂镇 北的玉皇庙山路两旁埋伏下来。敌人的大队人马刚到庙前,山坡后面突然响 起调动部队的号音;一会儿指令,一会儿应和;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 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敌人一听号音,好像进了迷魂阵,停在原地,东张西 望,惊慌失措。日本顾问以为进了抗日联军的包围圈,命令撤退。孔庆同见 敌人开始撤退,又吹起了冲锋号。抗联战士们跃出战壕,居高临下,扑向敌 人,激战两个小时,敌人狼狈而逃。共俘敌 80 多人,缴获枪支 200 多支,战马 35 匹,大大鼓舞了冀东抗日军民的土气。 这年深秋。孔庆同带部队东渡滦河,与节振国领导的工人特务大队会合。两支队伍团结协作,在迁安白杨峪村歼灭了伪满洲军一个营和日军一个小 队,缴获的战利品装上骡马驮子,足有一公里长。1939 年秋后,孔庆同到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第二年春天,他从党校学习毕业,到冀中第八军分区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之职,在保定一带坚 持平原游击战。那把军号也一直随身携带。从山区游击区转到平原游击区指 挥作战,这对孔庆同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由于他作风民主,团结同志,虚 心向老同志学习,很快就适应了平原游击区的环境,率领部队和当地民兵, 同敌人展开了驰名中外的地道战、地雷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草木皆兵。1942 年秋,一个雾霭弥漫的清晨,白洋淀上,水波粼粼,芦荡漫漫,几只小船穿梭般地向淀中心的芦苇茂密之处驶去。八分区党委紧急会议就在芦 苇荡中召开了。孔庆同向党委成员们传达了彭德怀关于“以武装斗争为主, 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组织大家共同分析形势,指出了抗日斗争的长 期性,残酷性。还研究确定了下一步的斗争方式。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在白洋淀,趁着膝陇的月色,儿只小船离开淀心,向四处疾驰而去。为了尽快把会议精神贯彻到各个县的游击大队, 小船靠岸后,孔庆同率领分区手枪班连夜前往河间县。午夜时分,赶到了河 间县左庄,与县大队政委杨捷率领的县游击大队会合。孔庆同连夜向全体指 战员传达了上级指示和会议精神。会后,同杨捷共同分析当地斗争形势并作 了重要指示,直至深夜。  次日拂晓,村外突然枪声大作。由于当地汉好走狗通风报信,数倍于我 的敌人连夜扑来,把左庄包围得水泄不通。情况十分危急,孔庆同和杨捷指 挥分区手枪班和县大队向村西突围。手枪、步枪、机枪一齐向敌人扫射,继 而发起冲击,杀开了一条血路。没料到刚奔出村口几百米,前面又响起了重 机枪声,原来敌人设置了第二道包围圈。这时,后面的敌人又追过来,县大 队腹背受敌,许多战士中弹倒下。  孔庆同果断命令:向北突围!经过激烈战斗,县大队冲杀到柏桐村南, 又遇上日本鬼子骑兵部队的截击,情况越来越严重!孔庆同把手枪插在腰带 上,一把抓过县大队机枪射手手中的机枪,向敌人骑兵猛烈扫射。日本鬼子  纷纷落马,被压在一道大上坎后面。接着他拔出随身携带的军号,叫上机枪 手和警卫员向东面的一道土坎奔去,在土坎后面吹响了冲锋的号音。号音一 响,立即吸引了敌人的兵力和火力。  孔庆同向杨捷发出命令:“快!率领大队继续北撤!抓紧时机!”杨捷 翻身跃起,带领队伍边打边冲,勇猛拼杀,眼看冲出重围。  敌人把所有火力集中到孔庆同所在的土坎部位。一排排子弹像雨点呼啸 而来,机枪手中弹牺牲,孔庆同也身中数弹!警卫员奔上来背他,中弹牺牲 了,倒在孔庆同身旁。杨捷带领四五名战士冲杀回来抢救,孔庆同高喊道: “别过来!快带同志们撤走!”  杨捷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向孔庆同靠拢:“孔司令员,我们不能丢下 你!”  “少废话!快撤!服从命令。”孔庆同一边喊着,一边摘下警卫员的两 颗手榴弹掖在腰里,抱着机枪继续向敌人扫射。他的身后,留下一道浓浓的 血迹,染红了棵棵青草!  敌人从四面包抄过来,孔庆同的机枪不停地吼叫,阵地前留下了日寇几 十具尸体。突然;机枪声停止了,子弹全部打光。孔庆同回头一看,见杨捷 已率县大队突围远去,从容地拔出那两颗手榴弹,拧去环扣,放在身旁,又 摘下腰带上那把跟随他多年的军号,静静地等待临近的敌人。好半天,敌人见土坎后面没有动静,才畏畏缩缩地围了过来。在距离十几米的时候,孔庆同翻身跃起,甩出一颗手榴弹,随着浓烟炸起,敌人又丢 下几具尸体,其余的敌人趴在地上不敢动了。孔庆同一手叉腰,一手举起那把军号,吹起冲锋的号角,那嘹亮不息的号声,在大平原上回荡,体现着中华民族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敌人惊呆了,纷纷退步。日本指挥官气急败坏地大喊大叫:“快!夺下那把军号,抓活的!”  当敌人像疯狗一样扑到土坎前面时,孔庆同拉响了第二颗手榴弹。他和 他那把闪光的军号,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斗过后,白洋淀军民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发现在孔庆同身旁的血泊里有一堆纸屑,那是他忍着剧痛,把身上携带的所有文件全部烧毁了。在烈 士献身的地方,指战员们捡起军号的一块块碎片。手捧着这些带有血迹的碎 片,大家不禁热泪盈眶,仿佛听到了孔司令员吹起的嘹亮不息的冲锋号声??(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稿阎贵明撰写)神密使者传佳音——记张子华烈士1985 年 5 月,宁夏银川市八里桥革命公墓。 在一阵阵悲壮的哀乐声中,张子华烈士遗像安放仪式隆重举行,人们在凄切中缅怀过去,挥泪祭奠这位当年曾冒着风险,深入虎穴,传递信息,协 助周恩来副主席处理复杂问题,为酝酿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神秘 使者。  张子华,原名王绪祥,1914 年 4 月 21 日出生在宁夏中宁县恩和乡一个 地主家庭。在大革命时期,他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参加过农民抗交 “鸦片税”、打土豪贪官的斗争。1930 年,在北平汇文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中 国共产党,改姓名为陈子华。  他入党后,在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领导下工作。曾到门头沟煤矿背过 煤,组织工人斗争。调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秘书后,参加了天津码头、 纱厂工人运动和唐山五矿工人罢工的斗争。1934 年 5 月,在天津部署纪念“五 卅”运动 9 周年活动时,被捕入狱,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坚贞不屈。后经 中共地下党组织营救出狱,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同年 9 月,受中共中央 北方代表陈铁铮(孔原)的委托,化名黄汉,赴陕北游击区巡视工作,说服 那里两个根据地领导人消除误会,加强团结,将陕北根据地的 3 个游击大队 扩充为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1935 年初,他被调到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组织 部任秘书,5 月又派往豫鄂陕游击队任特派员,公开身份是国民革命军四十 四师一三二旅旅部参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将其魔爪伸进了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首先向国民党发出“停止内战,共同抗 日”的呼吁,这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先声,它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 持,同时也受到了国民党以宋子文为首的英美派的欢迎,他们同意停止内战, 和中共举行和谈。1936 年 1 月,国共两党首次秘密和平谈判在上海举行。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派张子华(化名黄汉)以中共中央长江局代表名义,同陈立夫的亲信、 南京政府铁道部次长曾养甫、铁道部劳工科长谌小岑接触,谈判国共两党联 合抗日问题。在这次极不寻常的会谈中,谌小岑首先向张子华介绍了国民党 方面准备抗日的措施,表示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意愿。张子华向中共上海党组 织汇报后商定,鉴于国民党政府还有点和谈的诚意,建议国民党派代表和他 一起到陕北苏区直接同中共中央面谈并汇报情况。国民党政府表示赞成,同 意派出董健吾为国民党方面代表,赴陕北谈判。董健吾曾是宋子文在美留学 时的同窗好友,又是宋庆龄的朋友,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董健吾竞是中共 地下党员。张子华遂同董健吾结伴而行。张子华担负起这件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艰巨使命的时候,年仅 21 岁。  由于有党组织的周密安排,有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和国民党政府要员宋 子文的帮助,董健吾又持有宋子文亲笔签发的西北经济专员的委任状,张、 重二人顺利到达了古城西安。  西安距离延安几百里地,但由于国民党重兵把守,关卡如林,使得张子 华与董健吾寸步难行。为了完成此程重仕,他俩冒着危险,亲自去找西北“剿 总”副总司令张学良将军借路。张学良是东北军的统帅,集国难家仇于一身,  强烈要求抗日,早已考虑与共产党、红军联合抗日的问题。他看到董健吾的 委任状后,对南京的意图心领神会,决定提供方便,促成好事。2 月 19 日, 张学良和陕北电台联系好后,亲自派出自己的飞机,把董健吾和张子华送到 延安。他俩于 2 月 27 日到达瓦窑堡。当天,中央组织部部长博古(秦邦宪) 就亲切地接见了张子华。接着,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等中央领 导又听取了他的详细汇报。中央决定继续和国民党联络,派遣张子华去南京, 进一步了解国民党的动向。董健吾也带着博古给宋庆龄女士的关于我党和平 谈判的五条原则的密信,及时返回上海。  4 月 16 日,张子华受命离开瓦窑堡,途经西安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 向张学良将军通报了国共两党联系的情况,并和张将军交上了朋友。张子华于 4 月底到达南京,并很快和曾养甫取得了联系。他向曾养甫坦诚说明此行 两项任务:一是要详细了解南京政府联共抗日的具体办法;二是希望南京政 府派人到陕北去,和中央领导直接谈判。这时,陈立夫己接替宋子文主持国 共两党的联络工作,向曾养甫口授了国民党政府的 4 条答复:1.国方欢迎共 方的武装队伍参加对日作战;2.共方武装队伍参加对日作战时,与中央军同 等待遇;3.共方如有政治上的意见,可通过即将成立的民意机关提出,供国 民党中央采择;4.共方可选择地区试验其政治经济理想。曾养甫当即找来湛 小岑,要他抄写一份,马上交给张子华并及时报告中共中央。令人惋惜的是, 这样重要的答复,谌小岑在交给张子华时却没有说明这就是国民党政府的明 确答复,而说成是他本人根据国方意见归纳的,仅供中共参考。后来,曾养 甫知道谌小岑办错了此事,拖延了时间,造成了误会,深表遗憾。为了弥补 过失,消除误会,在国民党一时选不出合适的人员去陕北的情况下,曾养甫 要张子华再回陕北给中共中央送口信,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团来南京会谈。 于是,张子华便以国共双方使者的身份,冒着极大的危险,常年奔波在南京 与瓦窑堡之间。1936 年 5 月中旬,正是陕北高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美好季节,张子华从南京回到了这片温暖的土地,不顾旅途劳顿,当即向周恩来汇报情况,周 恩来听完汇报后,十分高兴,闪着一双兴奋的剑眉,当即给谌小岑写信:希 望谌小岑能推动各方,共促事成,还约请曾养甫、谌小岑来陕北晤面。周恩 来还给张伯岑、时子周等爱国人士写信,陈述中共的主张。张子华携带着周恩来的亲笔信,再次秘密地来到南京。因为这次国共谈判是在极为秘密和情况下进行的,而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激烈,随时可能翻 脸。张子华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有个闪失,就会有杀头的危险。果然不 出所料,张子华到南京后,要求谌小岑给找一个住处,以中共代表身份在南 京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公开活动。国民党当局却深怕国共两党谈判 的机密被泄露出去引起内乱,竟把张子华投入监牢。谌小岑劝曾养甫说:“‘两 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我们正在讲和呢!”曾养甫这才同意释放张子华, 由谌小岑陪同到上海。  到上海后,张子华熟练地编了一份电报密码,要求谌小岑给一个南京电 台呼号,以便两党通过电台进行联系。曾养甫害怕由南京电台联系影响太大, 便给了一个汉口电台的呼号。同时,曾养甫还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希望能 派负责代表切实商谈。张子华带着密码及信件,不顾疲劳,跋涉千里,于 8月 27 日赶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今志丹县)。这是张子华为早日促成国共 合作的第 3 次陕北之行。  中共中央对张子华带回的情况十分重视,在认真研究分析了蒋介石在国 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央对外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 土主权的完整”的讲话之后,不失时机地发布了《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书》, 呼吁“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 并且指出:“国共合作的关键现在是在贵党之中。”周恩来于 8 月 31 日给曾 养甫复信,邀请陈立夫、曾养甫到苏区或陕西华阴会晤。9 月 1 日,又给陈 果夫、陈立夫写信,希望他们向蒋介石“更进一言,立停军事行动,实行联 俄联共,一致抗日”。信中还表示:中国共产党“早已准备随时与贵方负贡 代表作具体谈判”。  9 月 20 日,张子华携带着中共中央及周恩来的信件,又风尘仆仆地南下 广州。当时,南京政府刚刚解决了两广事变,曾养甫已调任广州市长,陈立 夫也到广东视察。张子华将周恩来致二陈和曾养甫的信交给了湛小岑。27 日 和曾养甫会晤,曾养甫向他口授了国民党政府的 4 项条件:1.苏维埃区域可 以存在;2.红军名义不要,改联军,待遇同国军;3.中共代表参加国民大会;4.立即派人具体谈判。并提出邀请周恩来到广州或香港见面,还把为周恩来 准备好的护照交给张子华,请他速回陕北报告。  第 2 天,张子华就发电向中共中央报告了曾养甫邀请周恩来谈判的意 见,并于 10 月 4 日返回西安,详细电告了国民党的 4 条谈判条件。10 月 8 日,中共中央表示:为了推动南京政府抗日,周恩来可以飞往广州谈判;但 先决条件是国民党不再做丧失领土主权的事,暂停进攻红军,立即准备抗战。 但由于蒋介石缺乏诚意,并大学进攻陕北根据地,两党高级人员的谈判时机 仍不成熟。中共中央于 10 月 14 日决定:周恩来暂不去广州,由在上海的潘 汉年作为代表,同国民党作初步谈判。10 月 17 日,中央得知蒋介石飞到西 安,即电令张子华交涉派飞机接周恩来到西安谈判。但终因蒋介石坚持要消 灭红军,致使这次交涉未获得任何结果。11 月 1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确定,在抗日目标下逼蒋抗日。张子华也于 11 月中旬返回保安。党中央充分 肯定了他的工作成绩,尽管国共两党领导人员的直接面谈未能实现,但他在 沟通关系、传递信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酝酿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突 出的贡献!因而被任命中共中央联络局副局长。1936 年 12 月 12 日,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抗日救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并立刻致电当时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张子华又 奉命随周副主席于 15 日离开保安,前往西安。16 日来到延安。17 日,他同 周恩来乘张学良的专机到西安。从此,他便以周恩来的秘书、红军总部参谋 的身份在西安进行统战工作。他同宁夏驻西安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主动拜访 了宁夏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柴成霖,会见了来西安的宁夏党政要员,还介绍 了一批进步青年到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西安 办事处向宁夏军阀马鸿逵再次提出谈判,并委派张子华以八路军总部参谋的 身份,到银川商谈成立统一战线和释放红军被俘人员等问题。  1937 年 8 月,张子华踏上了养育他的家乡大地。他连家都顾不上回,就 直奔银川,同马鸿逢谈判了两次。马老好巨猾,不解决实际问题,还阴谋扣 押张子华,使谈判不欢而散。虽然谈判没有成功,张子华却利用这段时间, 帮助恢复和建立了中共宁夏地下党,秘密建立了宁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 小组。张子华发现马鸿逵企图扣押他的阴谋后,便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银  川。  1938 年 1 月,张子华再次南下武汉,在中共代表团民运部担任文化组主 任。2 月又被调回延安,4 月到抗日军政大学担任政治教员。  就在张子华专心为党的事业勤奋工作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无情 的灾难竟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1939 年 9 月,有人竟突然提出:张子华在天津被捕有叛变嫌疑,到宁夏 谈判有通敌嫌疑。组织上决定对他进行隔离审查。不幸的是,由于当时交通 不便,距离遥远,无法派人到天津、银川等地调查,问题一时难以澄清。  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张子华始终坚信组织。在隔离期间,他亲自 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写信申辩,希望能够尽快做出结论。他对前途始终 充满希望。令人痛心的是,他被隔离不久就身染肺病,于 1942 年去世,年仅28 岁。  1983 年 9 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张子华的历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承认 其党籍。1985 年 5 月,中共宁夏自治区常委和银川市委召开会议,为张子华 烈士恢复了名誉,在八里桥革命公墓安放了他的遗像。(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稿李学军撰写)刘老庄连谱壮歌——记白思才、李云鹏等烈士  1943 年 3 月 18 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 与装备精良的日军 3000 多人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全连 82 名同志, 为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当地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同敌人整整搏斗了12 个小时,最后弹尽粮绝,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全连 82 人全部殉国 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四连连长白思才原是团作战参谋,16 岁投入红军,从他的家乡江西长征 到陕北,又渡河东征,北上抗日,曾参加过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战,是一个 英勇善战、沉着机智的指挥员。指导员叫李云鹏,江苏沛县人,原是个青年 学生,师范毕业后,当过两年小学教员。1936 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参加 了“民先”组织,后到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五师,担任 连队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是一位优秀政工干部。副连长石学富、一排长 尉庆忠、二排长蒋元连、三排长刘登甫部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有的还是经 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连队的战士大都是 1939 年入伍的,思想基础较好,党 员、团员占三分之一以上。这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英雄连队, 在白思才和李云鹏带领下,在刘老庄战斗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 雄主义的壮烈战歌。那是 1943 年 3 月 17 日,淮海敌战区所有城镇据点除留部分伪军看守外,日军全部星夜出动,开始对华中抗日根据地淮海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扫荡”。 敌人妄图首先合围六塘河一带的我党政军领导机关。灌云、东海之敌于当日 晚上进入淮海区的腹地高沟、扬口秘密隐蔽,又乘着夜暗继续向中心区移动; 泗阳(众兴)的敌人连夜赶到后庄圩子,继续向钱集方向进犯;涟水之敌已 从对岸的码头偷渡盐河;守备在徐州战略要地的敌人也偷偷出来增援沭阳守 军,连夜沿淮沐公路南下。同时,从淮阴城窜出一大股敌人,这是侵华日军 的主力之一——六十五师团,也是他们这次“铁壁合围”的指挥中心。师团 长川岛纠集 3000 多人马,携带大量的轻重机枪和 100 多门火炮,杀气腾腾向 六塘河逼近。敌人洋洋得意,眼看就要占领盐河南岸的古寨镇和大槐树渡口 时,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披星戴月,急行军赶在敌人的前面,到达了 川岛部队北犯的必经之路——刘老庄。刘老庄是苏北平原上一个普通村庄,人不足百户,地不足百亩,距淮阴城 50 多华里,离六塘河约 20 华里,紧靠淮沭公路右侧,其地理位置十分重 要。在敌人大学进犯的形势下,上级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在刘老庄一线阻 击敌人,迟滞敌人的行动,打乱敌人的部署,掩护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 民群众安全转移。十九团四连担当的就是这样艰险而重要的任务。  3 月 18 日,敌人渐渐出现在全连指战员的眼前。冲在最前面的是尖兵部 队,后面跟着大股的人马,其中夹杂着三四十个骑着高头大马、身挎东洋刀 的家伙,看得出是敌指挥官。当敌人逼进至离四连阵地只有五六十米时,白 思才率先用重机枪开了火,接着全连的火力一起猛扫。敌人尖兵应声倒地, 后续部队半天回不过神来,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后撤。四连无一伤亡。  川岛挨了当头一棒,指挥各路人马从四面向刘老庄迂回,形成包围圈。 白思才和李云鹏经过商讨,为了钳制敌人的重兵,同时不使刘老庄群众受大  损失,果断地将连队撤出庄子,在村北一片开阔地带利用“抗日沟”固守, 而且新修了一些工事。  日军第一次冲锋被打垮后,日军又一个中队向四连发起猛攻。当日军距 四连阵地尚有百米远时,四连的枪榴弹集中打向敌人机枪火力点,使其变成 哑巴。进攻的敌人失去火力掩护,白连长趁势组织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打得 敌人乱作一团,伤亡一片。往回逃的敌人又被四连的神枪手当作活靶子,“报 销”了一些。有 20 几个日本兵冒死爬到四连阵地前沿,白连长一声令下,战 士们跃出战壕,端起刺刀杀向敌人。不到 10 分钟,这些敌人全部被刺死。 四连的弹药所剩无几。李云鹏看到阵地前敌人尸体旁都有枪和子弹,便 决定“武装验收”。一排长尉庆忠对指导员说:“我在团部当过军需干事, 验收弹药是我的老本行,让我去吧。”指导员批准了他的请求。尉排长带着 突击小组,匍匐接近敌人的尸体。敌人发觉了他们,集中火力封锁。突击小 组冒着弹雨,硬是将数千发子弹抢了回来,还陆续运回二三十支崭新的三八 式步枪。但四连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掩护战友,老红军战士、一排长尉庆忠在返回途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中午,敌人又连续发起 3 次冲击。投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火力一次 比一次猛,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英雄的四连接连打退了敌人 5 次冲锋,杀伤 了大量敌人。下午 2 时,敌人暂时停止了冲击。四连党支部抓住空隙召开支委会,作出决议:一定要坚持战斗到天黑,待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后,再组织突围。同 时向全连发出号召:英勇杀敌,争取反“扫荡”的彻底胜利!支委会议精神 传达后,全连群情高涨。从营里调到四连来帮助工作的青年干事孙尊明,教 战士们唱起自编的歌曲:“枪榴弹,威力大,火力点,开了花;曲射炮,不 虚发,打得鬼子喊爹妈。轰啊!轰啊!??”有的战士在战壕里向党组织提 出了入党申请。党支部根据这些战士的志愿和战斗表现,接收了一批战士火 线入党。新党员们在阵地上庄严宣誓: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决与敌 人血战到底,誓与阵地共存亡!敌人付出惨重代价,没能前进一步。日军指挥官集中上百门大炮,从中午到黄昏,接连向四连阵地轰击了 6 个小时。四连凭借防御的一条宽 5 尺、深 4 尺的壕沟,几乎被敌人炮火摧平了,伤亡不断增加。但勇士们硬是凭着 比钢铁还要硬的革命意志,死死地坚持在阵地上。敌炮击中,白思才被一发 炮弹夺去了左手,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九次负伤。李云鹏也多处负伤,血迹 满身。他俩忍着伤痛,坚持指挥,四连阵地始终屹立不动,像一堵炸不烂的 铜墙铁壁,横在敌人前进的道路上。  傍晚时分,敌人停止了炮击。这时,全连只剩下 30 余人了,而且大部分 负了伤,子弹和手榴弹几乎打光。大家一天滴水未进,个个嘴唇干裂得出血。 白思才和李云鹏估计领导机关已经安全转移,便决定把剩余的子弹集中起来 给机枪使用,拆毁多余的武器,埋掉拆下来的零件。这时,李云鹏向全连作 了最后一次动员:“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我们要和敌人作殊死的搏斗,争 取杀伤更多的敌人,坚决不作敌人的俘虏!”随即,响起“坚决战斗到底, 绝不当俘虏,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  天渐渐黑下来了。敌人借着夜幕掩护汹涌而来。当敌人逼近四连阵地时, 四连仅剩的两挺机枪又喷吐出火舌,打倒一批批敌人。不一会儿,子弹打完 了,手榴弹也投光了,敌人从四面包围上来。白思才猛地跃出战壕,大喊一  声:“同志们,杀!”李云鹏边冲边喊:“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和敌人拚 啦!”在一片壮烈的喊杀声中,战士们冲出战壕,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终 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全部壮烈牺牲。  蜂拥而来的敌人提心吊胆地走进四连战壕,不但没有抓到一个俘虏,而 且连一支完整的枪也找不到。川岛这时才发现,与他的 3000 精兵殊死搏斗了 一天多的仅是新四军的一个连队。而就是这个连队,打退了日军 5 次冲锋, 顶住了 6 个小时的炮轰,死死拖了他 12 个小时,打死打伤日军官兵近 600 人。如今,这个连队仍在解放军序列之中,这就是济南军区某部四连。(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稿王胜文撰写)勇士殉难小沙东——记彭雄烈士  在赣榆西部夹谷山的南端,有一座不显眼的马鞍山,自山上建立抗日烈 士纪念塔后,这座小山就由此而获盛名——抗日山。陵园中有一座巨大的烈 士公墓,其中安葬着在“小沙东海战”中殉难的 16 位烈士,墓前竖立长碑, 上题:“小沙东海战烈士冢”,背面镌刻着原滨海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 小沙东海战烈士文》。每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徐徐地走到小沙东海战烈 士墓前凭吊时,彭雄那光辉战斗的一生,就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彭雄原名彭文灿,1915 年 2 月出生在江西永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 年跑到井冈山参加了工农红军,在红八军第六师司令部当通讯员。由于他身 材魁伟,有力气,很勇敢,在战斗中遇有比较艰苦的传达任务,领导往往派 他去完成。1930 年,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 年转为中共党员,任师部 通讯排长,1932 年 6 月,任红三军团连长,1934 年任营长。中央红军长征后, 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湘江战役,娄山关战斗。1935 年 5 月初抢渡金沙江,他 是渡江勇士之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1936年 11 月,彭雄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1937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彭雄任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 六八六团参谋长。他随部队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 年 9 月上旬, 日军华北方面军为策应武汉作战和围攻晋察冀边区作战,以第一○八师团一 部沿汾(阳)离(石)公路西犯,先后占领离石、柳林,进逼军渡、碛口, 威胁黄河河防和陕甘宁边区。9 月 14 日拂晓,以杨勇为团长、彭雄为参谋长 的六八六团,由南北偏城出发,迸到离石县东南、与汾阳县交界处的薛公岭, 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薛公岭是太(原)绥(德)公路交通要隘,山岭上长 满刺密灌木及幼林,不便敌军观察,利于我军隐蔽,六八六团遂以主力在公 路南侧设伏,一部埋伏于公路北侧。当日 10 时许,敌汽车 20 余辆载步兵 200 余人进入我伏击地域。杨勇、彭雄等即命令用八二迫击炮轰击敌,尔后南北 伏兵勇猛冲杀,经一小时战斗,全歼该敌,缴获汽车 20 辆。敌遭打击后,特别是汾离公路补给线被切断,被迫于 19 日开始,由离石向东撤退。八路军一一五师遂令六八六团、六八五团一部及补充团于薛公岭 东南的五家池附近公路两侧,利用有利地形设伏。六八六团团长杨勇、参谋 长彭雄察看地形,精心部署,将二营埋伏在公路南侧铁剪沟附近。20 日拂晓 部队进入伏击地域。上午 9 时许,敌先头部队 800 余人,左顾右盼地进入我 伏击地区。六八六团及兄弟部队突然对敌展开猛烈攻击,经过一小时激战, 全歼该敌,击毙日军一○八师团师团长山口少将以下 800 余人,缴获军马百 余匹,各种枪 400 余支。  我军在汾离公路三战三捷,粉碎了敌进攻黄河河防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企 图,开辟了吕梁山区抗日根据地。  1939 年 3 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到达鲁西,彭雄率领补充团进入 鲁西地区,7 月初与一一五师特务营、六八六团三营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 彭雄任副旅长。  1940 年 2 月,由一一五师独立旅第一团、第二团与鲁西游击第八支队合 并,编为黄河支队,彭雄任支队长,同年 6 月,支队奉命进入湖西地区(当 时称苏鲁豫边区)。    湖西地处鲁西南,芦荡千顷,沃野百里,进可直下中原,退可隐身芦荡。 这里顽固势力比较大,反动红枪会也很猖狂。6 月初,湖西地方顽军趁机向 黄河支队进攻。黄河支队活动地区缩小,只有终兴、张岩一带很狭小的地区。 面对困境,彭雄采用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的办法,打击顽固派,肃清土匪。14 日拂晓,他带领部队对占据孙庄等地的顽军发起进攻,一举歼灭 800 余人,旋即攻克了丰西赵庙、刘元集,俘敌 200 余人。28 日,国民党在单县 孟新庄召开反共会议,组成联合指挥部。7 月 6 日,顽军朱(世勤)、冯(子 国)、黄(体润)部两万余人由东、西两面逼近湖西根据地。黄河支队只有3 个团,不足 5000 人。彭雄侦察分析后认为,顽军内部矛盾重重,各有打算, 而且倾巢出动,后方空虚,于是以主力一部正面牵制敌人,抽出一个营插到 沛北冯部后方,袭击了朱王庄,歼敌 700 余人;让一个营深入单县西南朱世 勤的老巢,又歼敌 300 余人,迫使冯、朱仓促撤兵。彭雄抓住战机率领主力 部队迅速出击,连连告捷。通过这几次战斗,粉碎了顽军的猖狂进攻,扭转 了湖西的被动局面。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统一整编新四军的指示,将挺进 淮海、盐阜地区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 治委员,彭雄任参谋长。当时,盘踞江苏省涟水县郑潭口的恶霸地主孙礼涛 带领 800 人的伪军“挺进支队”,多次配合日寇对盐阜抗日根据地进行“清 乡”、”扫荡”。郑潭口位于涟水县城东北 30 公里,是我盐阜、淮海两根据地的通道,也是日伪五港、大新集、新安镇各据点互相联络的纽带。新四军三师首长决定, 由彭雄指挥八旅二十二团去拔掉这颗钉子。彭雄率领二十二团,对郑潭口周围的地形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对敌我双方的兵力态势作了周密的分析,指示该团团长张天云:“这一仗一定要打好, 要从精神上压倒敌人,在战术上还要打得灵活,打得迅速。火力要集中,以 猛制胜。”9 月 20 日凌晨 2 时,彭雄带领部队披着星光,向被日伪称为“模范工事”的郑潭口据点插去,5 时到达一帆河东岸,隔河望去,郑潭口的炮楼隐约可 见。二营、三营从五路庄、木王庄两侧通过一帆河,进到敌据点附近,一营 和团特务连也前进到嵇锅甄和大陈庄一带的阻击位置,形成了对郑潭口的包 围。涟水县大队也赶到汪庄一线阻击援敌。晚上 7 点整,总攻开始了。部队像箭离弦冲向敌阵。霎时,枪炮声、喊杀声响彻夜空。敌人抵挡不往,退缩在夹壁墙里继续顽抗。 这时,彭雄将团里几位领导召集起来,调整部署,命令二梯队投入战斗,采取两头打、逐段攻击的办法,消灭夹壁墙内的顽抗之敌。 次日凌晨,侦察参谋报告:佐膝小队长带领 40 多名日军,纠集涟水城伪保安队两个连,坐着汽车和马车,正向我西面一线阻击阵地急进。彭雄沉思 片刻后,紧握拳头捶着桌子,坚定地说:“一定要把郑潭口端掉!马上通知 一营和涟水县大队,要坚决顶住增援的敌人。”他与二十二团领导人共同研 究确定了攻打敌炮楼的具体方案:留足兵力,巩固阵地,不让敌人突围;其 他部队退到适当位置隐蔽起来;选勇敢精悍人员组成奋勇队,突击中心炮楼。 下午 1 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彭雄发出了“最后摧毁敌巢,争取彻 底胜利”的攻击命令。火力队同时开火,压制敌火力。战士们扑向敌中心炮楼。彭雄也登上屋顶,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小英雄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