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7崛起之战观看网络直播的动机怎么观看

谁是下一个TMD?|2016年度崛起最快的十大互联网企业
Ta们的走红或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的诞生,或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整理 | 王亚奇 张晓军
编辑 | 徐建凤
2016年,资本的寒冬一点儿也没妨碍创业圈的沸腾。
年初,分享经济四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人工智能、大宗商品B2B创业,分别在AlphaGo大战李世石、找钢网获11亿战略融资等导火索刺激下轮流爆发。
年中,内容付费、网红经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管是分答、papi酱的爆红还是映客、快手的崛起都展示了模式创新的巨大魅力,为内容创业、娱乐文化开辟了新的方向。
年底,共享单车横空出世,持续沸腾。
2016年的中国互联网领域,尽管资本圈相比去年稍显沉寂,但创新浪潮依然不断涌现。而每一股浪潮背后,抓住趋势的企业,就能幸运地站上浪潮之巅。
&选出了2016年度十大崛起最快的互联网企业,细数他们爆红的始末和背后引发的该领域创业热潮。(编者注 :今日头条、OPPO等今年数据表现亮眼,但早期已经为人熟知的较大规模企业不在本次筛选范围内)这里面大部分企业与人们的生活娱乐息息相关,Ta们的走红或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的诞生,或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1、坐上火箭的找钢网
2016年上半年,找钢网销售额高达138亿元,距其2015年全年约200亿的销售额已然不远。其实,它在2016年一季度就已实现全面盈利,胖猫物流、胖猫金融、胖猫工场&&,生态布局也已经初具模型。2016年,找钢网火箭般的发展态势印证了钢铁B2B模式的前景所在。与此同时,找钢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启发着大宗商品交易行业。
找钢网成立于2012年。彼时钢贸危机肆虐,产能过剩的钢铁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找钢网创始人王东看到了机会。找钢网早期的业务模式是,通过建立开放平台,由找钢网免费撮合代理商和服务商在平台上进行交易,从而淘汰靠信息差赚钱的中间链条,同时帮助服务商缩短采购业务所需要的时间。
2013年,找钢网完成第二轮融资。取得大量客户数据的找钢网开始做直营业务,并在找钢平台为钢厂提供货物销售、定价、尾货处理等服务。直营不但帮找钢网找到了盈利模式,也让找钢网逐渐得到了上游钢厂的青睐。
2014年,完成第三轮融资找钢网,开始为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加工、仓储、金融等服务,形成产业链闭环,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年,找钢网分别完成D轮1亿美金融资和E轮11亿元融资,深耕全产业链电商,进行规模复制扩张,布局生态链。至此,找钢网从一个撮合钢铁买卖的网站成长为集钢材交易(包括撮合和自营)、物流、金融、仓储加工、投资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商业平台。
不过,由于大宗商品交易B2B模式无论在美国,还是国内资本市场,此前并无对标的成功企业,作为该领域的领头羊,找钢网在未来的摸索中将面临不少未知的挑战。
2、持续霸屏的一下科技
2016年,在短视频、直播的风口上,坐拥秒拍、小咖秀、一直播三款产品的一下科技在创投圈与大众娱乐市场持续霸屏。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三款风靡产品背后,一下科技创始人韩坤早前的身份是一名户籍民警。因为偶然的机会韩坤放弃&铁饭碗&进入搜狐网,并从夜班编辑起步做到ChinaRen总编辑。随后韩坤创办酷6网并带领其上市,2011年二次创业的韩坤成为一下科技董事长兼CEO。
2013年,一下科技联合微博推出秒拍,提出10秒短视频概念,但这一产品模式直到2015年前后搭载短视频风口才开始展露头脚。2015年年中,小咖秀上线,半年时间日活跃用户突破500万大关。官方披露,截至目前秒拍与小咖秀的日播放量峰值已突破25亿次,日均上传量突破150万条,日均覆盖用户超过 7000万。
2016年5月,移动直播应用&一直播&上线,凭借其在明星、大V、网红等IP资源的深厚积淀,一直播很快成为移动直播红海里成长最快的新领军势力之一。
2016年11月,一下科技完成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五年来,中国移动视频行业从无到有,从沉默到爆发,一下科技也随之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新晋独角兽。但只有平台矩阵显然还不够,如何更好的打磨产品,将海量内容变现,一下科技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与更长远的商业化探索。
3、备受争议的快手
快手是又一搭载短视频风口起家的独角兽。
2016年6月,一篇名为《残酷底层物语》的文章在互联网圈迅速形成刷屏效应,文章将快手的内容称为&这个光鲜时代的暗面&。在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快手的确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体量惊人,注册用户达4亿人,凭借4000万日活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及第四大手机流量平台,估值150亿元。另一方面,它又因平台内容被打上了&低俗&、&炒作&的标签,甚至被频繁质疑价值观。
但快手创始人宿华在多次采访中坚持认为,快手不应该干涉用户,快手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和这个时代。
这是宿华的第三次创业。6年磨一剑,当低调多年的快手站在众人面前,它早已成长为一头隐形的独角兽。不过,拥有数亿用户的快手,如何在不干涉用户的基础上,既不造成&失控&,还能稳步发展,是它需要持续思考的命题。
4、最潮出行的摩拜单车
自去年4月在上海上线以来,摩拜单车迅速成为最潮的城市出行方式。
与原本颇显鸡肋的公共自行车不同,摩拜单车不用办卡、没有车桩,用手机二维码即可开锁,在App上就能找到附近的车。用户可以把车停放在除了小区、楼道等封闭区域外的几乎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因此,对于饱受&最后一公里&困扰的大城市居民而言,摩拜单车的火爆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摩拜单车近日斩获了来自携程、红杉、高瓴等企业、机构的2.15亿美元D轮融资后,其估值或已经达到10亿美金。摩拜表示,此轮融资之后,将加速在国内和海外的拓展。
与任何一个风口浪尖上的创新型企业一样,一旦这一模式稍被市场验证,必有无数追随者纷至沓来。尤其,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方的入局,这个赛道几乎在一夜之间挤入了几十家类似企业。其中除了被滴滴、腾讯相中的ofo、摩拜,也包括传统自行车厂商&永久&参与投资的优拜单车,已经完成B轮融资的小鸣单车等。初略统计,加上摩拜单车的最新一轮融资,共享单车在半年多时间里涌入了超过20家企业和30亿人民币的资金。
共享单车赛道上的选手们已经各就各位,不过无论是资本还是用户最终都无法容纳数十家类似平台齐头并进,如当年的打车大战一样,共享单车的决战时刻或将很快到来,但走到最后的是否是摩拜,目前局势尚未明朗。
5、突破重围的映客
被誉为直播元年的2016年已经过去,这一年,从直播玩家的集体涌入,到监管部门对直播平台、主播等出台的监管条例逐渐成形,直播平台们正各凭本事从去年初的&百播混战&、&千播混战&中杀将出来,意欲巅峰对决。
作为杀出重围的直播平台之一,映客绝对是一匹黑马。2016年,映客用户量超1.3亿,日活达到1500万,估值达70亿元。
但在炙手可热的映客背后,作为舵手的创始人奉佑生却极少将自己暴露在公众面前。奉佑生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程序员,早年他曾创办多米音乐,但在做了十多年音乐软件却始终等不到付费音乐时代到来的2015年,奉佑生选择脱离多米创办映客直播。
在看准视频社交这一领域之后,奉佑生在早期手机直播市场做对了三件事 :1.引入明星、网红这一本身就具有粉丝的主播群体,带动平台粉丝增长。2.利用手机摄像头直播,降低了准入门槛,避免了跟传统秀场巨头的直接竞争。3.在产品体验及运营推广上下功夫,比如映客在IOS端从1.3版本就引入美颜。与&我是歌手&等其它当下火热的节目合作,拉动新用户的同时,进一步巩固领头羊的地位。
不过,当下移动直播仍处于多家混战,且大部分面临盈利尴尬的局面。此外,这一行业在用户量、利润与收入方面存在临界值,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达不到这一临界值将难以存活。映客后续会成长为多大规模的公司也取决于其能多快、多大比例的达到并超越这一临界值。
6、&大胆出位&的斗鱼
斗鱼是去年又一个从混战中杀出来的直播平台。
作为武汉土生土长的互联网企业,其在成立至今短短3年内已经完成三轮融资,背后的投资人包括红杉资本、腾讯等知名机构和企业。2016年8月,斗鱼宣布完成15亿元C轮融资,至此斗鱼2016年已累计募资超过20亿元。
与直播平台的另一位佼佼者映客擅长运营意见领袖不同,斗鱼从2014年成立起就拥有&平凡人成为主角&的基因,在斗鱼平台可以看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直播,这一点与短视频应用快手颇为类似。此外,游戏直播是斗鱼的又一利器。官方数据显示,以LOL为核心的游戏直播为斗鱼带来了巨大流量,比如英雄联盟月在线用户数就高达4千万人。
但是斗鱼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争议。日,斗鱼TV主播在线直播&造人&的淫秽视频现身网络引起轩然大波;2月24日,斗鱼TV又被曝出主播直播更衣春光大泄。
尽管一系列劲爆的内容给斗鱼带来了巨大关注,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众非议。在网络直播风靡的时代,抛弃大胆出位博关注,从而更多的将精力放在通过直播与各个行业领域跨界结合创造更深层次价值是斗鱼2017年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之一。
7、受资本追捧的Face++
继去年初AlphaGo大战李世石后,人工智能等高冷词汇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该领域投资热潮也随之而来,Face++即是人工智能资本热潮下的获益者之一。
成立5年来,Face++相继获得联想之星、联想创投、创新工场等多轮投资。2016年12月,Face++宣布完成新一轮超1亿美金C轮融资,最新市场估值138亿元。官方披露,目前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日调用量接近2000万次,服务300余家企业和6万名开发者,并在3年内以云服务的方式为超过1亿人刷脸。
Face++成立于 2011年,专注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2015年曾惊艳了德国CeBIT的阿里&刷脸支付&技术也是由蚂蚁金服与 Face++ 联手研发推出的,旨在将&扫脸&代替传统的密码用于购物后的支付认证。
尽管搭载人工智能的风口,但对于这类产品而言,如何在大额融资后更好的打磨产品,为这些高科技产品找到更合适的应用场景进行商业化,并实现规模盈利是该类项目需要持续攻克的难题。
8、扶摇直上的瓜子二手车
2016年9月,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宣布完成共计2.5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这距离其日正式上线不到一年时间。
官方披露,目前瓜子二手车实时在售个人车源量超过12万台,覆盖全国28个省、179个城市。自2015年底从赶集平台分拆独立后,瓜子二手车借国内O2O热潮扶摇直上,成为二手车领域的领军者之一。2015年交易额累计超37亿元。
瓜子二手车主要采用C2C直卖模式打通二手车垂直生态。在过去一年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几轮混战中,瓜子二手车的实践让大家看到,面对同类模式的竞争,必须通过大资源配置来进行笼罩性的影响,来压制同类竞争,使品牌能够直达用户心智。不过,尽管目前瓜子二手车受到资本的青睐并获得了大量市场份额,但与大多数C2C模式二手车一样,瓜子二手车同样面临着模式和诚信的质疑,瓜子二手车的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9、领衔手游的英雄互娱
这是一家被资本&围绕&的公司。成立两年,英雄互娱早在2015年底就完成了19亿元的C轮融资。有意思的是,去年底华谊兄弟(300027.SZ)收购英雄互娱失败后,日,英雄互娱发布公告称,公司选举华谊兄弟王忠磊为公司副董事长,协助董事长应书岭开展工作。
华谊兄弟对英雄互娱的&情有独钟&不是没有原因的。英雄互娱挂牌新三板以来的表现的确超出预期。英雄互娱去年8月公布的2016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完成营收6.32亿元,实现净利润3.69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5亿元。截至8月18日,这家成立于日,且创办初期即挂牌新三板的互联网体育公司估值已高达165亿元。
2015年兴起的移动电竞,经过2016年的全面爆发,至今已经成为手游市场发展的催化剂。而无论应书岭还是英雄互娱都是这个行业不得不提的名字。一是,应书岭四处宣扬移动电竞,并将其定为英雄互娱的主要业务方向;二是,过去一年,英雄互娱已将由其主办的HPL移动电竞赛事从国内推广到,包括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9个国家及地区。由此,应书岭也被冠以&移动电竞之父&的称号。
但回归赛事本身,你仍可发现,移动电竞在国内已成赛事但未现规模。尽管HPL进行地如火如荼,但整个移动电竞依然太过早期,后面仍需持续且海量的市场教育、培养、推广投入。
10、野蛮生长的趣分期
准确来说,趣分期开始为人所知是在其经营起家业务&&校园分期时期,但其真正在创投圈风靡,并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是在其2016年9月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转型服务全社会非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并宣称将在一年内成为最大消费金融公司开始的。
趣店集团创始人兼CEO罗敏是个连续创业者,在创办趣分期之前尝试过校园社交网络、在线教育等十个左右的创业方向。他形容自己创业为&九十九死一生&,趣分期就是从九十九死中生存下来的一个项目。9次创业经历,使罗敏在趣分期的项目上不仅准确的抓住了风口,实现了野蛮生长,更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尤其在趣分期转型后,2016年7月其迅速获得30亿元F轮融资。
短短三年时间,趣店已经从一家校园分期消费平台成长为向年轻人提供分期消费的金融服务平台,员工从最初的4人增至超3000人,如同一匹创业黑马闪电狂奔。
不过,尽管趣分期在校园市场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单个市场的胜利显然不足以让我们完全看到趣分期转型后的未来,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纵深化,及平台后续的持续盈利将是趣分期下一阶段的重点。
*本文作者王亚奇、张晓军,创业家&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chuangyeji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报告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
总评分0.0|
&&《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网络直播行业重点企业运营状况解析,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投融资潜力分析及风险预警,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等内容。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所在的位置: >
2017网络主播新风尚:4500多位主播告诉你的直播真相
| 研究员专栏
00:00:00 来源:腾讯研究院 作者: 浏览次数:3751
  近年来,网络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上百家平台,超百亿规模,3亿多用户,上市公司和明星企业崛起,俨然成为产业和资本的盛宴。光环加持的背后,网络主播群体作为直播平台的核心资产,悄然已达数百万量级,在热点事件频出,大众舆论分化,监管从严的环境下何去何从,引发社会多方的热议和关注。
  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试图用数据揭开主播群体的面纱,从职业真相、收入真相、价值真相、平台真相和技术真相等多个维度,探寻2017网络主播的真相与未来。
  主播画像—“年轻草根群体”
  “百播大战”下,直播行业“低门槛、低风险、回报高、名气高”等流传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主播。据公开数据估计,映客、斗鱼、YY、龙珠等几大头部主播平台上,累计参与的主播规模已超过350万,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相当,甚至超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两倍。庞大的主播参与规模,将“主播”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到底哪些人构成了现在的主播大军呢?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的主播呈现出年轻化、草根化和中等学历化等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年轻草根群体”是目前主播大军的主力群体。
主播呈现年轻态,出生于(18-27岁)的主播人群占比达82%。性别比例上,泛娱乐主播呈现女性占优,游戏直播呈现男性占优。
草根和中等学历主播风靡。从地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主播仅一成,超过八成聚集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主播占比一半。从学历上看,处于高中、大专和初中学历的人群占比近80%。
& & & 这一现状与直播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分享经济在国内浪潮的典型缩影之一,直播给这一群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只要有一技之长或者是自己的特色,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收入甚至成名。与传统职业相比,主播这一新兴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学历、地域等一些硬性条件的要求,“全民直播”风潮已来。
  职业真相—娱乐与创业走向两极
  尽管全民直播风潮已来,但在“怎样做”和“为什么做”等问题上,主播内部呈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一类是以娱乐社交为目的兼职主播,我们称之为自娱型主播;一类是以创业增收为主要目的全职主播,我们称之为创业型主播。
  ▌&娱乐型和创业型主播的四大分化
  对于这两类主播,主要在以下四大方面存在区隔。
  第一,工作状态差异:全职VS 兼职。
  对于全职和兼职这两种不同的主播工作形态,直播平台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更多的是从主播自身认知层面确定。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主播依旧以兼职的自娱型主播为主,全职的创业型主播依旧是少数派,占比约为7:3,一直为全职主播的占比仅为20%。其中,兼职主播中学生占比最高,约39%,而在以前做过兼职、现在全职的主播大多为自由职业者,占比约为48%。
  第二,从业目的差异:创业增收VS娱乐社交。
  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创业型主播中接近半数的人将主播视作创业/工作(49%),这成为其从业最重要的原因,而多交朋友、增加收入分别占比44%和31%;而自娱型主播的首要两个从业原因是多交朋友(47%)和好奇尝试(43%)。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创业型主播而言,为了创业增收的目的从事直播,目标明确。而自娱型主播的情况有所不同,更多出于娱乐和社交的需求,收入和工作并非首要因素。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月直播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的占比接近65%。同时,在收入比直播前增长2倍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占比同样高达56%,整体表现较为亮眼。
  第三,组织形态差异:有签约 VS少签约。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签约情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创业型主播,高达25%的比例选择通过与直播平台、第三方经济公司/工会或其他组织签约,实现专业化的个人包装和直播内容生产。其中,签约直播平台成为创业型主播的首选,约占比18%。而自娱型主播则仅有10%的会选择签约,其余90%都是以个体的直播形式走个性化的道路。
  第四,职业规划差异:全职VS兼职。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未来的主播发展方向上,也存在着三条岔路口。
  首先,从事全职的主播工作。是74%创业型主播的首选,也有将近30%的自娱型主播看好前景,选择从兼职向全职转换。
  而且创业型主播,还会为此充分打磨羽翼,未来还将在和粉丝的沟通交流(68%)、学习直播相关知识(55%)、准备直播内容(35%)和组建自己团队(23%)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仍然将主播作为副业。以自娱型主播为主,将近三分之二选择继续做兼职主播。而创业型主播中也有22%的人,迫于竞争压力等原因,从全职退为兼职。
  最后,则为放弃直播。整体上,选择未来放弃直播的主播占比仅为6%,其中八成为自娱型主播。
  对于放弃直播的原因,超过一半的主播选择了感觉成名无望和收入不稳定两个原因,分别为57%和55%。另外,家人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占比约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主播工作也并非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光鲜亮丽,也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挑战。
  ▌&正在崛起的新兴网络职业
  就业观的演变
  目前来看,直播风潮已经对于新生代的就业观念带来改变。QQ浏览器于2016年年中发布的《95后迷之就业观!》大数据报告显示,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有高达54%的大学生将直播/网红作为最向往的新兴职业。
  从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进行的直播用户调研数据中同样得出,在现阶段观看直播的用户中有高达53%用户会考虑尝试做主播,尤其是00后、05后这批年轻的直播用户,其中00后的比例高达63%,而05后则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两者均远超过其他群。
  如果粗略估算下,根据CNNIC数据,2016年观看直播的用户数已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如果按照50%的主播转换比例估算,潜在的主播群体规模预计超过亿级。相比当前数百万量级的主播规模,还有非常大的增量增长空间,也许全民直播将在不远到来。
  颇具争议的就业新议题
  随着主播这一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新兴网络职业的争议和纠纷也开始凸显。
  第一点,是职业伦理性较弱。
  《中国法学大辞典-劳动法学卷》归纳出了职业的五大特点:经济性、连续/稳定性、社会性、伦理性和技术性。可以看到,当前主播的行业规范尚未形成体系,职业伦理性较弱。未来随着监管逐步规范化,这一特征有望得到满足。
  第二点,是新型用工关系的争议。
  更重要的是,由于主播与与组织签约大部分形成工作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属于新兴“自雇型”劳动者范畴。与分享经济的其他领域类似,对于这种新兴的用工关系还存在争议,平台责任界定模糊,主播的社会保障还处于灰色地带。
  未来如何既能保护新型用工关系下的主播权益,又能促进以新型用工关系为特征的直播等分享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是仍有待探索的议题。
  收入真相—L型分布击破传言
  ▌主播的收入呈L分布
  主播收入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网红主播“月入几万”、“年薪几千万”等新闻层出不穷。浮华背后,事实并非如此。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直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仅为5%,而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占比却高达95%,其中月收入仅在100元以下的主播占比超过7成。
  主播收入呈现出“L型分布”的特点,只有处于头部的少部分主播才能够实现外界传言的高收入,大部分主播的直播收入都处于中低收入水平。
  而头部主播中,收入比之前增加1倍以上的占比高达44%,远高于普通主播的7%。对于头部主播而言,直播无疑开启了一扇新的财富之门。
  ▌从普通到头部的三大阶梯
  主播从业人群达数百万量级,而头部主播的比例仅有5%,那在激烈的主播圈子竞争中,该如何脱颖而出晋升为头部?
  据本次调研分析,头部主播与普通主播相比,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或许可以揭开这部分幸运儿背后的秘密。
  首先,具有高知识技能和高区位资源的优势。
高学历的知识/技能传递。头部主播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41%,其中博士学历主播占比高达18%,而普通主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比17%,博士占比只有1%。
  高学历主播,为用户带来的价值认知,更偏向于知识技能教学的价值,而非常见的娱乐休闲和情感交流,更容易获得差异性优势和直播的价值认可度。
身处资源丰富地域。头部主播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北上广深占比超过3成,而普通主播主要集中在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北上广深占比仅为12%。身处资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这种高区位优势带来更多流量变现的机会。
  这种高区位优势在头部主播内部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头部主播,在除粉丝打赏和签约费之外,广告费、电商和活动收入的占比远高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头部主播。
  其次,主流为创业型主播,从业方向明确。
  创业型主播占头部主播的比例高达62%,成为头部主播的核心构成。
头部主播大多数从业目标明确。相比普通主播的好奇尝试和多交朋友,头部主播占比最高的两个原因分别是把直播做创业/工作(39%)和增加收入(39%)。
从业经验丰富。头部主播中从业三年以上的比例高达36%,而普通主播仅为2%,53%的普通主播是从业三个月以下的新手。
  而且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当主播从事直播的时间越长,其粉丝积累数量越多,从业三年以上主播的粉丝数量在50万以上的占比高达84%,仅有6%为5000以下。
工作投入度较高。头部主播中,一直全职的主播占比为51%,而普通主播中这一比例仅为19%,超过六成为兼职主播。
更注重签约的资源扶持。头部主播中,签约主播比例为58%,而普通主播还是以个体主播为主,比例88%。
职业发展相对稳定。头部主播中,高达61%的比例希望未来从事全职主播,而普通主播为仅为41%,过半还是希望将主播作为兼职副业。
  最后,粉丝效应凸显,变现方式更多元。
主播收入与粉丝数量正相关。粉丝数量越多,主播高收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1000人以下粉丝数量的主播中,头部主播占比约2%;粉丝数量增加到1万以上5万以下,头部主播占比为17%;如果粉丝数量在5万至10万,头部主播占比则超过40%。一旦粉丝数量晋升至50万到100万这一区间,就有超过70%的比例成为头部主播。
如何“吸粉”?外形、技能和风趣三大要素。在吸引粉丝的特质上,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对于外形好、才艺/技能好和风趣幽默三项更为看重。而在互动积极和直播卖力方面,头部主播的重要性评价低于普通主播。可见,头部主播关注自身的外表和内涵兼备,而普通主播则更加关注直播的临场表现。
变现方式的多元化突破。由于普通主播和头部主播所拥有的粉丝数量存在差异,也导致两者的收入结构存在不同:虽然粉丝打赏依旧是两者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均超过7成。但头部主播获取收入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签约费/工资、广告、淘宝电商、参加活动这四项的收入占比均高于普通主播,对于粉丝直接打赏的收入依赖性趋弱。
  因此,打赏只是主播粉丝效应的直接体现,随着主播粉丝积累,自身流量入口的地位逐步凸显,与之相关的流量变现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从以上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头部主播而言,既要有有利的外在优势,也要有充分的创业投入,才能获得粉丝效应的变现助力,从而在主播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成为头部主播。
  价值真相—休闲消费or知识传递?
  直播能够为用户带来哪些价值?也许很多人仅停留在休闲娱乐或互动情感交流层面,但这远非全部价值。例如知识技能传递,无论是从主播自身价值认知层面,还是用户对于好的内容/主播评价层面,都有望成为直播的重要价值体现。
  ▌知识技能传递的价值凸显
  处于主播自身价值认知的Top2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绝大部分的主播对于自身直播价值定位很明确,76%的主播认为直播的价值在于娱乐休闲,而选择情感交流需求的主播也达到41%。
  然而,在这两项常规认知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知识技能价值传递的地位也越发凸显。48%的主播认为直播价值在于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甚至超过情感交流成为第二大价值。而认为直播能够为客户带来有用信息资讯的主播,占比也达到了28%。
  处于用户对好的内容/主播评价Top2
  这一趋势也同样体现在用户对于好的直播内容/主播的评价上。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对于好的直播内容认知上,“能够学到东西”占比高达68%,仅次于“有趣”(72%)。而对于主播的吸引特质评价上,“才艺/技能好”占比高达60%,均位于Top2,凸显用户对于直播的知识技能价值传递的核心需求。
  因此,在这种趋势下,虽然当前才艺表演、段子搞笑、日常生活、户外猎奇等泛娱乐直播内容依然占据大半壁江山,但电竞直播、科教财经等新兴的知识技能型直播已经兴起,例如财经直播的呱呱财经、知牛财经等,知识直播的V来秀、龙珠《wuli实验室》等,使得直播的内容生产专业化,传递价值多元化。那么,在这新现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驱动因素呢?
  ▌监管和“直播+”两大驱动力
  驱动之一:监管从严,肃清直播擦边球。
  提起主播,人们往往与低俗暴力等法律擦边球联系在一起,目前社会的质疑也大多来源于此。
  为了规范直播平台的运营,政府从2016年开始密集出台对直播行业的监管政策,消除主播低俗和违法等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除了主播表演内容之外,一些主播在直播中推广“三无”产品和发布虚假广告也给直播蒙上了法律阴影。2016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涵盖了从电商、搜索到社交等所有互联网子行业,这也将对直播中主播的违规广告行为起到规范整治的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直播平台和主播行为进一步规范,主打擦边球的直播将成为历史,优质主播/内容将进一步得到保障,促进整个直播内容生产和价值传递,向着更加主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驱动之二:“直播+”下的垂直行业深度渗透。
  随着直播风潮的深化,直播工具化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除了常见的游戏、泛娱乐等直播领域,“直播+”有望成为更多垂直行业的标配。
  以“直播+教育”为例,相比传统在线教育的录播课程,直播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更强,目前已经吸引多家传统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企业布局。例如疯狂老师推出直播应用叮当课堂,猿题库推出在线直播课程猿辅导等,推动“老师”成为主播大军中的一员。
  再例如“直播+体育”,龙珠直播平台就借力西甲、中超等赛事版权,在推出专业的职业解说之外,还有趣味的草根球迷解说,辅以直播的强互动特性,能够让更多有体育专长的球迷有望实现解说梦想。
  除此之外,随着新品/二手电商,甚至农业电商等平台纷纷试水“直播+电商”,直播俨然已经成为企业营销和销售的常见渠道。
  而这种改变,也会对于主播的从业构成带来影响。
  传统的秀场类、游戏类主播难以满足“直播+”的垂直化发展需求,从业人员范围需进一步扩展。由于细分领域主播的专业性需求增强,进入门槛增加,有望吸纳更多的细分领域专业化人员成为主播,例如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士、教育机构的培训老师、传统领域的市场和销售人员等。
  随之而来的,是主播和直播内容的专业化升级,传递的价值也有望从娱乐休闲、情感需求升级,上升到知识技能分享和资讯传递等多元化价值传递。
  从休闲消费,到为知识买单,已经在走向直播的未来。
  平台真相——主播大战怎么玩?
  从最早的直播雏形视频聊天室出现,到PC秀场直播、电竞游戏直播等领域的演化,进入2016年直播市场出现井喷,数百家平台上线、百万量级主播竞演,网络直播开始进入红海时代。
  红海时代的直播平台同质化严重,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该如何突破和立足?
  据用户调研数据显示,“主播效应”显著,用户转换平台的原因中40%是“因为喜欢主播去了另一个平台”,位于首位。无疑,主播已成为直播平台的重要资产,而尤以头部主播的流量入口地位凸显,变现能力突出,更是各平台竞相争夺的对象。所以市面上,天价主播的挖角事件层出不穷。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打响这场优质主播的争夺战,上述的天价挖角并非常态,高额的主播签约费会给直播平台的运营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直播平台应该如何破局?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条出路。
  ▌第一条路,牢牢抓住头部主播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在平台粘性方面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头部主播:多平台入驻,流动性高
  虽然绝大部分主播都选择只同时入驻一家直播平台,数据还是较为乐观。但分主播类型来看,头部主播同时入驻平台数量在2-3家甚至4家及以上的占比均高于普通主播,尤其是同时入驻4家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甚至高达普通主播的14倍。
  从流动性来看,整体上绝大部分主播粘性较高。但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流动性更高,尤其在在转换平台过程中弃用旧平台的占比22%,高出普通主播近1倍左右。
  因而,头部主播相比普通主播,流动性高,排他性低,忠诚度较低。
  那么,对于不确定性更高的头部主播群体,平台该如何维系?
  第一,从签约策略来看,与直播平台签约,组织约束力更大。
  签约会提升头部主播的忠诚度么?
  头部主播中,相比于个体主播,签约直播平台最管用,只入驻1家平台的占比提升4%。签约第三方公会/经纪公司则差别不大。
  与平台入驻情况类似,签约直播平台的头部主播转换平台比例最低,达29%。而签约其他组织的主播转换平台的比例最高,达64%。签约直播平台,对于主播的粘性提升最大。
  第二,从诉求满足来看,要关注两大核心诉求:收入驱动,资源引荐。
  从主播对于直播平台的诉求来看,头部主播和普通主播存在差距。对于头部主播来说,获得更多流量和粉丝的重要性下降,而对自身能力提升、资源拓展和基于头部的地位权益更加关注,例如组织线下培训/拓展活动、和其他创业者/投资人建立联系,还有原创认证/版权保护和广告收入分成等诉求重视程度超过了普通主播。
  而对于转换平台的原因,除去新的直播平台更加火爆的共同因素外,普通主播转换的主要原因较为随意,朋友推荐是首位因素。而头部主播则更为明确,提供的收入分成重要性位居首位,提供的工作资源更多也较为关注,彰显头部主播创业特性。
  因此,未来直播平台,面对忠诚度偏低的头部优质主播,除了可以提供签约后的资源倾斜外,还可以针对其收入分成、资源开拓等核心诉求,进行运营方面的活动创新,以增强对优秀主播资源的维系力度。例如龙珠平台会为优秀的游戏类主播提供更多公开赛事解说机会,让主播有机会获得更多曝光和游戏的官方支持。
  ▌第二条路,普通主播造星计划
  为了弥补匮乏的优质主播存量资源,各大直播平台除了争抢/维系现有的头部主播,也在发力打通从“潜力的普通主播”到“头部主播”的造星通道。
  究其原因,一方面,相比天价主播的签约费,平台造星成本要低很多;另一方面,从长尾一员到冉冉新星,主播对于伯乐平台的粘性和忠诚度有望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于同质化竞争的直播平台而言,造星计划本身就是自我提升人气和流量、打造知名度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开始启动“平台造星”计划。例如龙珠直播从2016年底开始,举办直播盛典《一战成名》,从季度赛到年度赛分阶段将选秀元素注入到直播行业,开启“百万主播养成计划”。花椒直播推出“花椒好声音”,奇秀直播推出明星主播的“培训生计划”等等。
  对于直播平台孵化的普通主播,提供平台签约、导流曝光、专业培训、变现渠道拓展等多方位的资源倾斜。
  造星计划的火热,不仅可以提升头部主播的数量和内容生产力,同时也为有潜力的普通主播提供上升通道,促进收入、知名度等从事主播的吸引力提升。可以预见随着未来直播平台造星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将会加速主播转化的正向循环和头部主播间的优胜劣汰。
  ▌第三条路,平台策划内容节目
  内容和主播对于直播而言,重要程度如何?
  据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在观看直播时,认为内容更重要占比35%,其中95前观众更多持有这一观点。而认为主播更重要的占比与两者一样重要的占比相同,均为30%,以95后的年轻用户居多。可见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差异性较大。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主播往往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内容生产,而且大部分还是以兼职形式在进行,优质内容生产的数量和持续性有限,成为主播亟待突破的瓶颈。直播平台联合机构或者自制直播节目,就成为新的突破方向。
  例如花椒直播自制上百档直播节目,涵盖文化、娱乐、体育、旅游、音乐、健身情景剧等多个领域;而龙珠、斗鱼、虎牙、龙珠等直播平台也加大对直播节目的自制进程,如龙珠的《龙珠耀好看》和《wuli实验室》;斗鱼的《霹雳小学》、《平民挑战王》;虎牙的《冲分吧!鶸》等等。来疯直播宣布“疯火计划”,计划未来三年中与100多家内容制作机构合作,合制500多档互动综艺节目。
  不难看出,从拼主播到拼节目,成为直播平台内容生产的新方向。一方面克服了个人主播内容制作的弊端,保证直播内容产出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为主播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内容生产资源和变现路径,提升主播粘性,同时也缓解平台对于头部主播的流量依赖。
  整体上,在分享经济模式下的内容生产模式,无论是在知识分享,还是直播等领域,都呈现出从个体到机构的明显趋势。
  技术真相—主播会被机器颠覆?
  当前火爆的VR和 AI 等科技与直播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VR事件直播已经常态发展,机器人直播也将登上舞台,为未来主播的内容生产方式带来更多可能。
  ▌VR+直播—事件直播崭露头角
  VR直播相对于普通直播,其最独特的优势就是沉浸感,能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不能到达现场观看的遗憾,视觉体验更佳,互动性更强。
  当前国内外的VR直播集中在大型赛事和活动等事件直播,以新闻、体育、娱乐为主。例如NBA试水VR直播,NBC则利用VR直播美国总统大选,还有王菲幻乐一场和Big bang澳门演唱会开放VR直播等。普遍具有参与性大、话题性高特点,也往往构建于粉丝经济基础上。
  对于个体主播的VR直播,国内也已有平台试水,例如花椒直播2016年年中上线VR直播专区,以柳岩直播的超600万观看人数拉开序幕。
  但作为新兴技术,VR直播也面临着技术瓶颈、网络带宽、内容缺失、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在个人主播层面的应用,壁垒更加凸显。
  因此,VR+直播对于平台、主播甚至用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创新的应用在直播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值得拭目以待。
  ▌AI+直播—智能机器人直播未来可期
  人工智能在直播行业应用早已出现,例如对于直播内容的审核和管理,海外已有平台达到90%以上的识别率。除此之外,在直播内容生产层面,机器人直播也登上舞台。
  2017年3月,花椒直播首推“TLBOYS”的智能机器人组合,在直播中9名机器人成员轮番上阵,带来不同的才艺表演,包括喊麦、跳舞、讲段子等等,精彩程度不输当红主播,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热议。两场直播累计1小时,吸引超200万网友围观,打赏礼物超过1200万花椒币,折合人民币约120万元,成为智能机器人进入主播领域的成功尝试。
  相对于真人主播而言,智能机器人成为主播,其内容更加可控,无需分成,还可以连续进行直播工作,而且高科技的新鲜感,观众的付费意愿也较高。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已经引发各界对于未来就业的热议。海外有调研数据显示,未来全部820种职业,2069项工作中,34%(710项工作)的比重可被机器人替代。对于主播而言,也许担忧为时尚早,但智能机器人直播的火爆也许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对于主播而言,面对娱乐与创业的两级分化,头部主播的收入鸿沟,还有内容升级和智能技术创新的大势所趋,应该更加清楚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才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数百万主播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直播平台来讲,如何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平台管理水平,避免优质主播流失,拓展优质主播存量,突破内容资源瓶颈,才能有望获得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粗放发展、野蛮生长,之后转入转型调整期。谁能在这个阶段中掌握先机,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直播行业也是如此。
对于猫咪盛行于网络的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猫次元现象。受猫文化影响的一代人,已经或即将成长为..
互联网+制造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大数据及云计算平台是实现产业应用的重要基础,..
从最早的基于规则的(rule-based)的专家法律系统(将法律专家的法律知识、经验等以规则的形式转变成为计算机语言),到以深度学习、机器学..
社交的尺度
数字经济崛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看网络直播人群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