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与念奴居娇念奴桥.赤壁怀古古的第一句在写作句式上有何异同

柳永《望海潮》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形象分析柳永《望海潮》中钱塘太守是怎样的形象?柳永塑造这样的太守形象有什么作用?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楼主您好:柳永《望海潮》赏析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内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祝楼主学习进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转载]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
2.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4.关于《定风波》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教师范背《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生划出节拍,按范背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
2.思考、讨论:谈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
【明确】上片写所见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见锦绣山河中产生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垒”两句点出赤壁所在,点出所想之人:周郎。“乱石”三句转为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宵,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句是在这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又转到写人。
下片将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扩展。美景美女衬英雄,更见周瑜潇洒英姿,“羽扇”三句写周瑜战场上的从容儒雅,词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词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几何,何苦烦忧,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位旷达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浑然为一。
3.【提问】《念奴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以景衬人,以他人衬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
4.【提问】《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明确】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5.【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明确】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像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确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6.【提问】如何理解《定风波》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7.【提问】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总结、扩展
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
1.熟读背诵两首词,进一步体味词中意蕴。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所见:大江 淘浪 风流人物
乱石 惊涛 多少豪杰
所思:周郎(雄姿英发) 自己(早生华发)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1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 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 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 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 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 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
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怀周瑜&& 儒将风度&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语文: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大家知不知道《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1、& 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男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
( 2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在黑板上画周瑜图)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
(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这简直是有关周瑜的个人小说,人长得帅又有才,天下第一美人小乔也娶回家了,打战又大获成功,何等幸福啊!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外貌:英俊儒雅&&&
际遇:功成名就&&&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2,&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外貌:英俊儒雅&&&
际遇:功成名就&&&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三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薛彩云
教学目标: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当年雄姿。
教学难点:首尾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猜一猜:他们是谁?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垂千古,娥眉共比高。——“三苏”
“三苏” 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苏轼。引入作者介绍
&&&&&&&&&&&
文——唐宋八大家
才华横溢的苏轼&&&&&
诗——苏&&& 黄
词——苏&&& 辛
书法、绘画——宋四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研读鉴赏1、了解背景: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
2、整体感知
(1) 欣赏《三国演义》片头曲感受意境& (渲染氛围、创设情境)
(2) 听配乐朗读& (欣赏美读)
(3) 跟读、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 (指导朗读)
3、对照注释再读课文,思考:
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在内容上表现在哪些方面?(揣摩讨论)
明确:A、描绘雄壮之景。(上阕)B、刻画英雄人物(下阕)
4、男生齐读词的上阕, 思考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巨浪
所想——淘尽风流人物、涌现多少豪杰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景、远景)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
在这里,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而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3)小结上阕: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诗句是直接写周瑜的?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潇洒从容、才华横溢——正面描写
(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他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②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侧面描写
(3)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明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旨句
渴望建功立业,也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而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
这是诗人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之后的心理反映。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6、小结全词
7、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体会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8、豪放和婉约也不是绝对的,豪放如苏轼也有柔婉的作品,感受《江城子》。
三、作业:写一篇《江城子》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课班级:6班&&&&&&&&&&&&&&
授课人:福州环保职专晓晨
授课时间:12月9日上午第二节&&&&
授课地点:多媒体A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2、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关于文学常识的选择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解题]:“一门三父子”排除D项,“都是大文豪”排除C项,“峨眉共比高”排除A项,最终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由此题引出本课。)(投影)(并看苏轼像——钱币)&
二、对词作者苏轼作简要介绍(学生回忆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师小结):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苏轼坎坷的一生。
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投影)
三、放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1、 学生朗读,注意气势(教师讲评)
2、 明《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区别
引典故以加深学生对苏词豪放特点的感悟:“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充分说明了苏词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特点,这与低沉感伤,绮罗香泽的婉约派不同,读词时要感受。(投影)
苏轼之前“词为艳科”,直到苏轼才一扫绮罗香泽之态,以词言志,以诗为词,意境博大,豪迈奔放,创“豪放”词派,朗读中注意这种气势。
(投影:豪放词派&&&
以词言志,意境开阔)
3、 学生再读,读出感情、气势
4、 学生表达朗读感受:豪放、大气、感伤、不平(凡涉及苏轼的感受即可)
5、 思考、讨论题:
1) 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2) 上阕一、二、三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说说它的好处。
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笼罩全词。写长江非凡气势,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
3)四、五、六句点明什么?
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周瑜,为下阕塑造周瑜形象作铺垫。
4)七、八、九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具体写赤壁之景,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惊”、“拍”、“卷”,动感极强。
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6)齐读 上阕,再次体会景中之情。
7)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点到即可)
8)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9)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自慰,是旷达,回首往事,恍如梦中,权且以酒酹月,借酒浇愁,值此,一位襟怀旷达,善于自慰的词人跃然纸上。
10)齐读全词,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6、小结:
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意境开阔,气象恢弘,而且江山、历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另外一处景物描写则是对古战场险要地势的勾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豪放词风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周瑜的雄姿英发与出众的才华都寄予着词人的赞美之情。称赞周瑜,表明了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志。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学生背诵本词
六、总结:通过本诗的学习,要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鉴赏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自由讨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异同。
八、教后反馈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本词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对比、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同学: 喜欢
那好我们就先来猜个谜语。看看谁最先猜出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好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就是他们其中最伟大的一位词人创作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髪,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先预习自学五分钟:
1、 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瑾jǐn樯qi&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2、 二解题: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 文学常识:
(1):词又分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歌曲的曲谱)。
(2):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柳咏为例。
(3):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58)、中调(58至90)、长调(90以上)。
(4):词可分片或阙,大多分两阙,也有单阙和多阙的,分的标准是按词调的分段决定的。
(二) 作者简介:
1、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辅以幻灯片苏轼的画和书法帮助学生理解其画家和书法家。)
2、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品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1、 配乐朗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2、 学生有感情模仿录音,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提示: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奔腾,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全诗应读得慷慨洒脱。(谁愿来试试,如果没自愿的老师就随便抽一位同学。)
3、请一生朗读。
4、具体分析
(1)同学们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想知道吗?同学们:想。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好,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举起我们的手掌用它来作为铁敲板一边拍手一边读第一片。开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第一句)
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为什么会读得有如此气势呢?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学生答:大。
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字。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么样?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词一开篇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
(再次齐度第一句)
(2)在这样旷远、深沉的意境之下,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
(是事?还是人?)
学生答: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3)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的确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
(4)A、上阕中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B、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修辞&&& 基调
夸张& 豪迈奔放
拍 水石相击
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色
总结:“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同学们来,让我们闭上眼睛老师背一句,你们跟背尽量让脑中浮现这雄伟,瑰丽的画面)。然后再将上片的全部内容连起来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读出你们豪放的气势来。
(5)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大家讨论的,没有标准答案)。
明确: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想这里面有几个意思:
第一个,功绩。周瑜对于苏东坡说来应该算少年得志,从二十四岁开始被重用,一直到三十四岁建立功勋,而苏东坡呢?同学都注意到,头发都白(47岁)了还一事无成,搞个"团练副使"还是个虚职。
第二个,建功的年龄。跟第一点差不多的。
第三点,谁都知道,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所以苏东坡不可能去怀念别的人,而是以周瑜为主的。
第四点,好多同学当时也注意到了,这是一种机遇,在当时来说,应该说他们分别碰到了不同的机遇,或者说不同的君主。周瑜当时就碰到了一位明君--孙权。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苏东坡很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更加有感慨。
第五点,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惜惺惺,两者是比较接近的,对吗?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不对啊,周瑜心胸狭隘。搞错了,那是罗贯中给他加上去的。苏东坡和周瑜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苏东坡怎么可能去怀念六十多岁的曹操或五十多岁的诸葛亮呢!至于吕布、张飞更不是苏东坡所瞧得起的了,所以非周瑜莫属,连他自己也说过,"知音如周郎",他把周郎视作他的知音。
板书设计:
年少得志: 34岁赤壁之战的主将 47岁被贬调
家庭幸福: 美人小乔 丧妻之痛
幸遇明君: 孙权 被君所弃
性情相犀: 雄心壮志 雄心壮志
(6)接下来我们就紧接着刚才的问题往下说,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故国神游”两句
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
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
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
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我安慰之词。
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
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生:我是从整个诗的格调来理解的。全诗比较格调比较昂扬向上。
生:我也同意。苏轼还是比较积极的。
师: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苏轼比较达观的说法。
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生性旷达洒脱,他并没有真的消极,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
洒酒祭奠江月。
(8)请一生朗读全诗。
四、总结全词:
全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者融为一体,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大家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作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扫轻柔绮丽、缠绵悱恻的婉约之风及前人创作的萎靡之气,突破了词律、拓宽了词的内容。以诗入词,以文入词,变流俗的鄙语为高雅的士大夫抒怀,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了这种豪放的风格。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才有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在新的理解下面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
五、艺术总结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豪放词,那么它的豪放到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三个方面:
1、景物描写的豪放:你看那“大江东去”,你看那“乱石穿空”,那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那纵横驰骋、游忍有余的描写,给我们呈现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的气魄。
2、周瑜形象的豪放:这个作者极尽赞美的对象,作者选取了美满婚姻、儒雅风度、卓越的指挥才能三个方面,三个特写,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树显赫奇功的英雄,正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
3、感时伤今的豪放: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但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
六,对比赏析
学了〈赤壁怀古〉,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苏轼的另一首词。请学生一起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编制人:李建胜 审核人:蔡祥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3.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教学难点】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教学方法】
1.以文意的理解为基础,通过问题的设计,逐渐引导。
2.分小组讨论,进行阅读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3.以诵读为主,能让学生在范读赏析,老师指导,自己揣摩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知道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词的代表如柳永的《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我们要求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并有感情地诵读出这首词的大气磅礴。
(一)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辅以幻灯片苏轼的画和书法帮助学生理解其画家和书法家。)
(二)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小结:让学生有这样的主观印象——苏轼:才华出众,仕途不顺。
三.品析文本
(一)初步感知课文,听原词范读。(让学生能够张嘴去读,防止紧张或羞涩而不读,以鼓励为主)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留下范读的初步感官印象。
1.注意读音
2.把握节奏
3.体会感情
(二)文本研习
(I).阅读上阙,并思考:
1.上阕写了哪些景观?(提示学生找一些名词性的词语,分组讨论)
参考答案:大江,赤壁(故垒、乱石、惊涛)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参考答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根据学生情况,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一般能够回答出来,(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哪几句是写景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有感觉,但表达不到位,这时老师可作提示:(问题设计)
A.“乱石穿空”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这句话用了什么动词,这个动词可以写出石头的什么特征。其他几句同学们也可以从动词运用这个角度去考虑这句话好在何处。(作了这样的提示学生的思路会豁然开朗,这时老师可以点名回答,然后再适时的公布“动词运用”这一角度的参考答案)
急&&&&&&&&&
B.(继续提示)
同学们刚才从“动词运用”这一角度回答了这句话的好处,能否再从“感觉变化”的角度谈谈。(操作步骤同上,公布参考答案)
声&&&&&&&&&
&&&&&&&&&&&&
俯&&&&&&&&&
这句话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气势壮阔的画面,并为下文周瑜出场作了铺垫。
(II).上阕诵读指导
1.老师逐句解析上阙每句话的阅读语速和语调,并做指导。
阅读点拨:以词的第一句为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个词人站在大浪滔天的江边,须髯随风舞动,两手背后,口中吟诵“大江东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语调和气势。同时要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
分组讨论,并让学生自由诵读。
老师指导:起调较高,语速较慢,慷慨激昂。
老师范读,并再次让学生揣摩。
2.诵读指导结束后,让学生酝酿情感,自由放声诵读。
3.点名学生读,鼓励学生读出感情。(老师适时点评)
4.全体学生齐读,读出老师指导的内容和学生体会出的感情。(老师适时点评)
(III).阅读下阙,并思考:
1.词的下阕是如何描写周瑜的,刻画了他的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正面描写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功成名就
2.思考:作者描写周瑜(咏史)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借仰慕周瑜功成名就,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年轻有为&& 功成名就&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三)疑难探究
1. “谈笑间…”和“多情应笑我”两句中的“笑”字有什么不同,蕴含哪些深意,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分组讨论)
参考答案:
一“笑”出现在凭古咏史的狂想之中。这一笑表面上是突出周郎成竹在胸、傲然取胜的神态,实则表达的是词人对前世英雄得君王信任,建不朽功业的羡慕,又潜隐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失意。
二“笑”出现在词人的狂想之后。是狂想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上述豪壮情调不合,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分组讨论)
参考答案:
“人间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统观全词,可以这样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
(四)再次仔细听范读,同学们注意,看能否在已经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会不会有新的收获。
(老师提示:重点在于——把握节奏,体会感情)
(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全文。(根据时间,在齐读前可以给学生自由酝酿情感2分钟)
四.小结全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3.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为下阕拟写一段诵读提示。(可以参照刚才上阕的提示)
3.同学们课后找出苏轼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进行对比赏析。
六.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阅读指导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海潮 柳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