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后德国没有把阿尔萨斯 洛林和洛林归还给法国,当今的欧洲政局会...

当前位置: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
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德国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委任统治” C、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D、确立了对德作战的方针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17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主要考查你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凡尔赛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巴黎和会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凡尔赛会议三巨头: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据德国《明镜周刊》日报道,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827713238610624818314209713485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7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2 p.4 p.22 p.5 p.12 p.21 p.4 p.11 p.7 p.4 p.4 p.3 p.5 p.9 p.18 p.3 p.3 p.4 p.2 p.6 p.4 p.5 p.十八、欧洲国家(英、法、德)专题一、选择题◆(2012·四川绵阳..十八、欧洲国家(英、法、德)专题一、选择题◆(2012·四川绵阳)11.彭华同学学习了世界史后,对法国的历史很感兴趣,他收集相关资料编辑了纪录片《法兰西的辉煌岁月》。下列场景是纪录片的内容,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①“丕平献土”,罗马教皇国形成 ②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随后打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 ③通过《凡尔赛和约》,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④二战后,...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为何无论从近代史,还是从现在的欧洲来看,德国都是最强大的国家?哪怕经过一战巴黎和会之后的洗劫,二战的摧毁,经过东西德分立后又统一,最终都能笑到最后,而法国人却总在拖后腿?
按投票排序
法国在波旁王朝上台时就开始迈向强大 靠三十年战争()确立了欧洲的绝对霸权地位。路易十四时期多次以一己之力抗衡全欧(奥格斯堡同盟战争,遗产继承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硬是把波旁家的人扶上了西班牙王位。路易十五时期工业落后国力下降,但在北美独立战争时大力援助北美,组织反英同盟并取胜。拿破仑时代又再度称霸欧洲。拿破仑败亡后四十年,法国通过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四国同盟条约的束缚,再度以欧陆霸主姿态崛起。且在海外大肆扩张 足迹遍布欧亚非和南美 。。彼时的德意志地区还是封建割据状态,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才被北方强邦普鲁士所统一。 尽管1871年法国惨败,割让了富庶的阿尔萨斯洛林的五分之三,但是新生的共和国励精图治,三年还清巨额赔款并继续坚持海外扩张。
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实力已超越法国并持续拉大差距,但到19世纪的最后一年为止,法国仍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和第四大工业强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失去阿尔萨斯洛林使法国煤钢产业产能分别下降了27%和31%。 法德人口比例为49:65。工业产值仅及德国一半,但是其仍然承担了欧陆作战的主力任务,以至于士兵征召率达到了疯狂的21.2%(同期德国为17.9%,英国为20.3%)。且拥有吨位相当于德国四分之三的强大海军。 尽管囿于人口和财力的差距使得法军素质不及德军,但是法国依旧承担了主攻任务,挡住了德军攻势且数次发动对德大规模进攻。法国的将军们在1918年的表现完全堪称优秀,徐进射击和飞机坦克的协同作战是法国人的首创,且在1918年的战斗中应用的纯熟而完美。在美国参战后,正是由于借鉴了当时的航空大国法国的技术才得以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的空军。而雷诺公司生产的上千辆坦克也成了战争胜利的保证。另:一战期间英法兵员损失大于德国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英法的统帅部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和中后期阶段急于求成,屡出昏招。而德国方面则是因为某些能大幅增加步兵伤亡的技术兵器比如水冷式机枪大范围列装的比较早,占得了先机从而在防御时给予协约国军队较多的杀伤。多提一句,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处置相当严厉,但是并不彻底,没有全面的废掉德国的实力和排除其东山再起的可能。这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美国不希望法国由于压榨德国而变的过于强大进而威胁其世界霸权地位,英国也不愿法国成为独霸欧陆的强国而打破欧陆均势。毫无疑问的是,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收编了萨尔区的法国,假如像战前德国般获得了充足的海外投资,在实力上超越失去了10%领土和所有海外殖民地,并不得不向法国赔偿巨额战争赔款和工业设备的德国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法国在莱茵河以东的数十万常驻军队更是像贝多芬对自己坎坷的命运一般直接扼住了德国的咽喉,甚至直到德国的钢铁雄狮以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速度毁灭波兰时,德军高层不少将领仍然认为,彼时守旧且战术思想严重落伍的法军倘若是由福煦将军所指挥,趁虚攻灭德国并非难事。(可惜此时他已经死了)二战后的德国确实遭遇了严厉的限制和分区占领,美国财政部甚至曾提出将德国变成彻底的农业国家的疯狂建议。但是为了应对冷战的新形势,盟国给予了西德巨量援助并重新武装了它。这是其复兴的基础。 东德在苏联统治下也被视为重要的工业国家而被苏联大力投资经营,比之东欧诸国实力自然不落下风。而战后的法国则深陷海外殖民战争和国内政局不稳经济动荡的泥潭,在第四共和国垮台后不得不放弃角逐世界霸权的努力转而经营国内事务。高等教育投资不足和战后重新抬头的天主教保守思潮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的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直到五月风暴后才有所改观。当然题主这话严格地说也没说错。近代德意志诸侯封建割据(这些林立的割据政权在1648年被认定为主权国家)神圣罗马帝国仅仅只是个邦联。中欧实力最强大的自然是以奥地利大公国.莫拉维亚公国 匈牙利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所组成的“哈布斯堡君主国”(其君主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仅玛利亚特雷西亚时代例外)。但是这个国家是由人数少且占据统治阶层的日耳曼人和人数众多的斯拉夫人和其他民族的二等公民构成。
尽管从法统上继承了德意志第一帝国 但是实际上能否代表题主所说的“德国”则有待商榷。
其次则是现代德国的前身--以军国主义和其好战的国王所闻名的普鲁士王国。本是中欧无名小邦,位居四战之地,依靠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所传承而来的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传统和欧陆传统霸权国家的扶持,数次打败强敌并在中欧建立了霸权。然而随着腓特烈二世的死,国家政治和发展潜力走到了死胡同,以至于在拿破仑战争初期沦为法国的手下败将和附庸。 普鲁士日后强大离不开“三巨头”(沙恩霍斯特 格奈森瑙 布吕歇尔)重振和改革军事体系的努力。 在19世纪中期, 由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存在 ,普鲁士飞速发展并很快成为有能力问鼎欧陆的强国,与此同时刚刚摆脱维也纳体系束缚的法国则忙于在全世界建立殖民霸权。最后普鲁士的统一之路以被认为是欧陆顶尖水准的奥军和法军的相继败北而收场,小德意志计划得以实施,普鲁士兼并了除去奥匈帝国领土内的所有德意志邦国并成立了一个联邦制帝国。另:现在法国在核能技术.高速铁路技术和航空技术上均领先于德国。人均GDP与德国接近,且是西欧唯一一个 除去隐形战机外拥有全系国产军备的国家。战术空军实力可与俄罗斯匹敌,是联合国五常之一,拥有核打击能力和发达的核能技术。在这些方面,出于历史原因,军工受到限制的德国注定不可能与之相比。还有,在近代,法国文化对欧洲文明的贡献恐怕首屈一指。这点从《战争与和平》中俄国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大段的法语对白和对法语词汇的频繁引用中便不难看出来。答主并不是法粉,只是针对国内普遍高看德国 蔑视法国的风气感到无法理解。这也许和大众汽车及德国电器在华几十年的出众业绩和坚实口碑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和德国在20世纪前半叶的种种“出色表现”相结合,便不难得出“德国天下第一”的荒谬结论。当然不得不承认,德国人的严谨务实的作风确实是我国人民最缺少也最推崇的。不过对于那些书读得少,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因为纳粹德国初期的赫赫武功)而对德国无脑崇拜乃至于无视历史事实的脑残粉,答主也无话可说。至于那些嘲讽“法兰西历史上会打仗的只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外国人的” 请你百度一下法兰西六大大元帅,大孔代和蒂雷纳,杜伦尼和麦克马洪,拿破仑的26元帅再出来讲话。还有拿破仑出生于1769年 科西嘉并入法国是1768年。说他是外国人的可以滚蛋了(夹私货:我特么就是不明白哪来那么多纳粹军装粉,爱屋及乌的粉德国,粉日耳曼民族 乃至为纳粹翻案,有意思的是这帮家伙最推崇的恰好是答主最恶心的党卫军的军礼服)学生党 非历史专业
读书少学问浅 手头暂无资料。凭模糊记忆撰写。抛砖引玉。 欢迎各路高人斧正,不介意喷,有翔实资料和出处即可,谢过。
法国自黎塞流后150年欧陆霸主,一战结束时坐拥世界上最强大陆军,其规模之大可以以一国之力挑战整个欧洲。
您读过历史吗? 什么叫做一直拖后腿?虽然马上离开法国,但看见这样的无脑黑也是醉了。已举报~
德国人没有国内传说的那么牛逼,法国人也没有国内说的那么窝囊,法国真正被德国打败也就是二战而已,事实上直到俾斯麦横空出世之前,普鲁士基本上都是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欧洲真正的强国只有英法而已。
德法一直是欧元区的领袖,各有各自的强项,工业方面也差距不大,空中客车这样类界顶尖的企业总部也设在法国图卢兹,法国的民用核能产业好象是世界第一的。德法各有强项和优势,欧元最大的支撑国就是它俩了。听过“笨猪四国”么?(Portugal)、
(Greece)、
历史上法国一直能够以一己之力对抗全欧洲而德国在普鲁士统一之前是一盘散沙根本无力影响欧洲事务,在普法战争之前根本谈不上无力与法国作战。因该说在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前,中欧的领导者是奥地利,并且在7年战争的时候普鲁士也只是勉强守住了西里西亚地区,要不是关键时刻俄罗斯傻子国王的倒戈普鲁士绝对不在了。所以说德国并没有脑残粉说的那么强,其中一多半原因跟二战以来西方国家需要对抗苏联美化德国有关。
一个数百年分裂的国家没有资格蔑视法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当前位置:
>>>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削弱德国的目的是[]A.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索取..
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削弱德国的目的是
A.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索取更多战争赔款C.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D.重建在欧洲大陆霸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削弱德国的目的是[]A.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索取..”主要考查你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凡尔赛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巴黎和会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凡尔赛会议三巨头: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据德国《明镜周刊》日报道,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发现相似题
与“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削弱德国的目的是[]A.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索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740046774996016418546110155224俾斯麦明知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会引起法国在未来的仇恨和报复,为什么他还坚持要割占?_百度知道
俾斯麦明知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会引起法国在未来的仇恨和报复,为什么他还坚持要割占?
提问者采纳
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那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非常重要的物资。我觉得那也是对拿破仑时期法国对德国订乏斥何俪蛊筹坍船开占领的报复。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1.当时德国与法国同处欧洲大陆,俾斯麦所推行的大陆政策一直是以削弱法国为目的的。2.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就等同于德国的鲁尔,那是法国煤炭和铁矿资源的产地,夺取了这两处也就变相的削弱了法国的实力,并且为德国的发展开拓了两块煤炭和钢铁的原料产订乏斥何俪蛊筹坍船开地。3.拿破仑对德国的占领也一直是德国人心中的阴影,占领法国的土地,多少有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目的!
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在三十年战争后被割让给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迫使法国赔偿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吐出阿尔萨斯—洛林这块大肥肉。可是之后,德国就开始尝尽这块肥肉的苦涩了。
美国外交家兼历史学家乔治.弗洛斯特.肯兰指出:“这位帝国宰相现在必须为普鲁士军事领导的过错而受到惩罚,这些过错是他曾经为达到政治目的的初期时代里所容忍的”。
毫无疑问,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就是这种错误之一。由于阿尔萨斯—洛林矿产丰富,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所以普鲁士容克军官们极力主张吞并,当时俾斯麦对此也表示支持并付诸实践。
然而,失去的重要领土对法国来说,阿尔萨斯—洛林就象每天都在刺激他们自尊心和复仇情绪的刀子。于是,法国便无可挽回地成为...
1.阿尔萨斯-洛林本来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后来割让给法国了,那里的居民主体是日耳曼人,讲德语的。俾斯麦占阿尔萨斯和洛林可能有收复日耳曼人土地的愿望。2.那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占领那里可以获得大量资源。
日本明知割占东三省和华北会引起中国在未来的仇恨和报复,为什么他还坚持要割占?
国力是个大问题啊 当时法国的国力和德国怎么比?
俾斯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尔萨斯之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