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好玩吗东旺乡好吗

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政部批准,中甸县正式易名为“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来自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在香格里拉县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分布着两个高原湖泊:暑都湖与碧塔海。 县城附近有十大寺院之一的松赞林寺(也称小布达拉宫,汉名),纳西族发源地白水台等景观。据说附近还有两个山谷被命名为“香格”峡谷和“里拉”峡谷. 中甸抢注香格里拉成功,曾引起竞争对手的不满,一些人文学者也批评这是出于商业动机。 迪庆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西北部,自治州东部,人口12.3万,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2镇9乡,县府驻中心镇。滇藏公路过境。年均温5.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617.6毫米,属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矿藏中金、银、铜、铁、钴、铋等储量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山驴、雪羊、猴、野兔、狐狸、天麻、知母等。工业的主导产业有毛纺、皮革、饲料、酿酒、采矿等。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水稻、青稞、马铃薯等。牧畜业有牛、马、羊、猪等。特产有木碗、肉干、麻布等。有大宝寺、罕匹寺、渣日岩画、阿旺灵、木尺王城遗址、等古迹。有鸡公石、天生桥、下落温泉、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白水台等风景名胜地。&
概况介绍/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的神秘是值得讴歌、值得领略的!
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份之一,由于这一大一小,处子般的沟箐和山峰就比比皆是。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珍藏着许多大自然的秘密。县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据弦汉文史书记载:属神州都督地,吐蕃曾以中甸为前沿据点,经营并控制南诏七十年之久。元代为宣政院直辖地,明中叶后属云南丽江军民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设中甸厅,辖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中甸和平解放.归属丽江地区行署。1957年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并设州府于中甸县。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地处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全县总人口近13万人,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香格里拉县东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县、隔相望;北与一衣带水。香格里拉县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70座,较为著名的有巴拉更宗雪山、浪都雪山、等。山山气势磅蹲,姿态万千。“高山急峡雷霆斗,枯木苍藤日月昏”,虎跳峡以其磅礴的气势吸引着中外游人;“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峡斗石为门”,苍凉的茶马古道上的许多石门关及滇西奇观的色仓大裂谷都以其绝纱的景致向游人畅开怀抱。
在雪山深处,在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纳帕海等无数清幽宁静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唤人们去撩开她们美丽的面纱。这些湖泊全都清例纯净,植被完整,未受过任何污染。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及下给温泉、、上桥头温泉等组成一幅名泉流溪图。长江第一湾在这里,垂柳和稻香氤氲,小桥流水人家铺呈着一派江南田园风光;云南最广阔的牧区在这里,草原千里,牛羊成群,牧歌起处,风情醉人。 香格里拉县境内兼有亚热带、温、寒三种气候。境内金沙江河谷一带气候干燥炎热,而大小雪山为寒温带高山气候。当地民谚说:山高十丈,大不一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宗教文化是这里最富有魁力的文化之一,藏传佛教文化深深影响着藏民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神奇灵秀的山川,古老的民族文化积淀,孕育出香格里拉县各民族善良、旷达的性格,也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节日独具魅力。农历五月初五的赛马会是全县最隆重的节日,这时好手云集,名马长嘶,赛马场成为英雄会。“丹巴市”、“格冬节”是两个宗教色彩浓郁的节日,形式奇特而神秘,内蕴丰厚而耐人寻味。纳西族的“二月八”、的“火把节”等节日都成为各民族人民渲泻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 香格里拉县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创作出自己的优美歌舞,有着极强烈的区域特点,大中甸的锅庄、尼西的情舞、五境的热巴同属藏族舞蹈,但风格、形式迥异,或深沉凝重,或满洒飘逸,而热巴舞则热情奔放。纳西族的阿卡巴拉舞舞步古朴,彝族的葫芦笙舞、的对脚舞,节奏明快,极富感召力,最能唤起观众的参与热情。 香格里拉县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频繁交流,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的气候锻造了丰富的建筑形式。境内藏族服饰有7种之多,有3种之别。境内藏族民居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除傣楼外的中国民居样式,而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则规范厚重,气势宏大。
群山蕴宝,众水流金,香格里拉县是有名的森林王国,木材蕴藏量在l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为36.4%,这里出产的云杉、冷杉等木材木质细腻、粗壮笔直,还有红豆杉、榧木等珍贵木材。在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数不胜数的珍禽异兽,如金丝猴、小熊猫、野熊、黑麝、金钱豹、自鹇等。香格里拉县出产大量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贝母、雪上一枝篙、珠子参等数百种。香格里拉县还有众多的名贵观赏植物,如、、、等数百种。此外食用菌类丰富,木耳、鸡枞、羊肚菌等储量惊人,香格里拉县成立了松茸及其他野生菌类交易市场,以规范对大生菌类的市场交易。 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矿藏有金、银、铜、锰、钨、铝、铅、锌等十多种。而这些矿藏都有储量丰富、品位高等特点。
香格里拉自古以来便是神秘的诱人的,只因为大江阻隔、峻岭挡道,纵令香格里拉各族人民天性好客,也难以广交朋友。如今,天堑已变成通途,香格里拉神秘的面纱已撩起,人间仙境,香格里拉之旅,已经启动,开发香格里拉的潮头已涌起,香格里拉人欢迎来宾的歌喉已亮起,香格里拉奇山秀水翘首笑迎四方佳宾的光临。 &
香格里拉的理念/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的理念就是各民族和睦相处,不被种族、信仰、习俗所界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索取节制,以一种适度作为行为准则建立起来的文化秩序。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体现了人类高度理性的人文文化永恒主题:和谐、自然、发展。&
香格里拉的由来/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业,“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
美籍著名作家(1900——1954年)于1933年写成小说《》一书。书中描写了中国藏区一个香格里拉的地方。《失去的地平线》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60年前,几个英国人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显然这里是藏区,四面雪山环绕,大峡谷的谷底有金矿,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受到了极好的接待,在这里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东方文化的神秘核心。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知道在这里时间确实失去了意义,这里的人们惊人的长寿,在这里多种宗教并存,在一个喇嘛寺院中,他们见到了当地的精神领袖——一个,在活佛的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被东方文化所折服,他们觉得世界已向他们展开了令人惊奇和敬畏的一面,在峡谷中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赐,却对峡谷的黄金不屑一顾,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居民,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有儒教、道教、佛教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领域,在处理各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遵守着“适度”的美德,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罪恶的,只有适度才是最完美的,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气候、多种地理兼容并存的地方。
香格里拉县从此,这一名词成了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当时,权威的特别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好莱坞制片公司买下版权将《失去的地平线》搬上银幕,立刻风磨全球,“香格里拉”一词更广为人知。电影主题歌很快唱遍了全球。香格里拉这一“世外桃源”的象征成了人们追求寻觅的理想境地。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园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的一个谜。詹姆斯·希尔顿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人类理想的天地,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寻觅深解的谜。谁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知道这个地方藏民叫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呢?在人类即将离开20世纪的时候,中国云南迪庆揭开了这个世界之谜。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对“香格里拉”为期一年的研究,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结论, 并于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这一结论,引起了国内处对迪庆——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 香格里拉从语言上进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中甸藏语土方言,其次近百年来,我们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传佛教外还有东巴教、儒教、道教、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另外只有我们香格里拉才会拥有如此优雅的民俗,我们香格里拉人民继承了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优良传说,摒弃了拒绝现代科技成果的旧观念,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藏区之一,迪庆摒弃了贫穷落后,继承和发扬了各兄弟族和谐相处的风俗,如此论证,希尔顿是以迪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只有迪庆才可以当之无愧的叫做香格里拉。 &
香格里拉的发现/香格里拉县
《康藏轺征》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中,用瑰丽的文字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飘荡着田野牧歌的理想的国度——香格里拉 。半个多世纪以来 ,许许多多的信仰者,漂洋过海,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的大西南,开始探寻他们心中的香格里拉圣境究竟在何方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人们在迪庆找到了神奇的发现: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以及描绘的香格里拉,就在迪庆!于是,一股香格里拉的旋风席卷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世界各地的香格里拉信仰者及游客纷至沓来,竟相争睹香格里拉这一人间仙境。
《康藏轺征》其实,早在1930年、也即詹姆斯·希尔顿小说《 消失的地平线》出版的3年前,一位名叫的女探险家就已经勇敢的在迪庆留下了神奇的足迹。他肩负民国政府调查藏区及疏导汉藏关系的使命, 于日从南京启程前往西藏,并于1930年到达迪庆境内。对迪庆及州府中甸就有过恍似仙境般的描述。在记录她探险旅游的一书中,这位才女在《中甸》一节里是我样描绘中甸的:
“自丽江西行、路皆__岩,如登天梯、交柯、终岁云雾封__,行者不见马首,几疑此去必至一混沌世界矣。讵三日后忽见广阔无垠、风清月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 帷幕四撑, 再行则城市俨然,炊烟如缕,恍若武陵渔父,误入桃源仙境。此何地欤?耐滇康交界之中甸县城也。”
从这段描述中看出,女士一进入中甸,就已经感受到了迪庆仙境般的气氛。有很多自然特征,也与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景致相同 ,如无垠的广坝 ,连天的草甸、遍地的黄花、成群的牛羊,小说中都有描绘,而1933年前写作《消失的地平线》的希尔顿,是不可能看到这篇探险游记的。在出了中甸城后,刘曼卿女士又有一段描写:《康藏轺征》“出中甸城北门,为一广约十余里之草原,四面环山,如居盘底,有小溪一道,曲折流于其中,分草原为若干份,牛羊三五垂首以刍其草 。沿溪设水磨数所,终日粼粼,研青稞为糌粑之所也 。草原之上,多,低飞盘旋,鸣声咿哑,与磨之声相和答,在此寂静之广场中,遂亦如小儿女之,益显其悠闲况味。草原尽头,刚见一片巍峨建筑,横亘于山麓之下,则著名之归化寺也。寺为清廷所敕建,外墙尽染赭色,正中大殿,屋顶为赤金镀成,灿烂寺目。中有喇嘛千余人。”
《康藏轺征》这段描写的景致,及对这一地区的概述,也与小说中交代的蓝月山谷的景致惊人的一致。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小说中一一查找到刘曼卿女士所描绘到事物:环绕的群山、山坡上巍峨的建筑、赭色的外墙、赤金镀成的屋顶……刘曼卿女士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她脚下的这一块土地就是神奇的香格里拉!
1995年春,一个叫年轻人,在北京参加一次优秀导游评测考试。孙炯是云南旅游集团公司职员。在这次考试的试题中,有一道试题说,香格里拉这个为世人熟知的词汇,最早出现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而它的真正源头,却出自云南藏族的某地方言中。这道试题,激起了孙炯的无限遐想。于是他开始寻找。他找到这本小说、按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发现小说中描绘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之后,云南的学者及考古家又经过九个多月的考证,终于确定:迪庆,就是香格里拉。日21时30分,云南省在中甸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正式宣布: 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立刻震动了世界。 在发布新闻的当天夜里, 英国广播公司(BBC)就向世界广播了这条消息。然后 ,国内各大媒体,以及英国《泰晤士报》、《卫报》、《金融时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时代周刊 》、日本的《 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香港的《南华早报》、《亚洲周刊》、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海峡时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等各大媒体,都用大幅面迅速作出了报道。香格里拉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香格里拉的确认/香格里拉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迪庆这块雪域高原封闭的大门终于对外敞开了。许多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游客和投资商不断涌进雪域高原。他们被皑皑雪峰、广袤的草原、清幽宁静的高山湖泊、无垠的花海、神秘浑煌的寺庙、厅险灵秀的峡谷、淳朴的藏民、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所倾倒。新加坡等国游客慕名而来,他们纷纷发出感慨,这里,不正是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的“香格里拉”吗?不久,一股“香格里拉”热在国内、国外悄悄地掀起。迪庆神秘的“香格里拉”成了各国新闻界、旅游界的话题。委向政府负责旅游工作的牛绍尧副省长汇报了开发迪庆香格里拉的初步设想,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决定:由政府政策研究室牵头,会同政府办公厅、省旅游局、迪庆藏族自治州及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旅游开发课题组”正式成立,邀请数十位专家、学者,从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地理学、藏学等诸多学科入手,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考察、研究与论证。课题组通过半年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迪庆香格里拉的来龙去脉,提出了综合研究报告及若干专题报告,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香格里拉”在中国云南迪庆,这一考察论证的依据在于:“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方言,意为“心中的日月”。迪庆藏民把它视为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与汉族的“世外桃源”,西方世界的“伊甸园”有共同的精神意义。“香格里拉”的环境与迪庆的自然地理环境完全吻合。迪庆属横断山脉腹地,具有小说中香格里拉那样典型的横断山脉地屋断面地理牲,如气势磅礴的雪山,纵横幽深的峡谷,水草肥美的草甸。迪庆与香格里拉都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迪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产金地带,与小说里的香格里拉盛产黄金的描述相符。“香格里拉”喇嘛寺的原型在迪庆,迪庆境内的纳格拉寺和东竹林寺,历史上规模宏大、收藏丰富,僧尼共居一寺,并拥有精心栽培的花草、宁静优雅的庭院, 这也与小说中的香格里拉“寺”完全一致。 唯有迪庆具有香格里拉那样的社会环境,香格里拉腹心区中甸地处滇、川、藏三省的结合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同时,还是各民族往来迁徙、相互交往的通道。由此而产生了以藏文化为主体兼有汉、纳西、傈僳、普米、彝、回等民族文化的地域性文化,其中宗教文化更是绚丽多彩,独权一帜。境内有藏传佛教、儒教、道教、苯教、东巴教、伊斯关兰教。而藏传佛教中,又兼有格鲁、宁玛、噶举等派别,这种多宗教相溶共处的文化现象,在整个藏区,是别无仅有,只有在“香格里拉”社会中才存在。迪庆与香格里拉都是多宗教、多民族和睦并存、相互交融的社会。本世纪30年代的迪庆与香格里拉一样是依靠马帮和脚夫与外界联系的。外国人在迪庆留下的众多踪迹也与小说描写相吻合。东方学者对迪庆描写与詹姆斯·希尔顿的描写如出一辙 。清光绪年间, 剑川贡生杨丽拙在《公农村记》中写道:迪庆“地处方外,民性朴实,不善诡诈、宛如武陵桃花源”。1933年,东方奇女子刘曼卿在《康藏轺征读记》中写道:“自丽江西行……三日后,忽见广坝无垠,,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再行则城市俨然,炊烟如缕,恍若武陵渔误入栎源仙境”。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南下占领建塘地区,发现这里是一个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将它誉为无比殊胜的宝地, 在今县城南北中轴线上建立了日光城(古藏语称“年玉瓦”, 又称尼旺宗,汉泽即“日光城”,在奶子河畔“月光城”古藏语称“香各瓦”,又称朵克宗,汉泽为白色的古山寨,白色象月亮,即为“月光城”,在古城大龟山上),这就是有名的“日月城”。明弘治十年(1499年),丽江木氏土司占领中甸,曾恢复重建此二城。日、月二城当作“心中的日月”,古代藏族民歌中有“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结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将日、月二城全称,便是“香格里拉”,它与“心中的日月”从意义和读间上都完全一致。“香格里拉”一词原于中甸古藏语方言。1996年12月,云南省政府对“香格里拉”的原型及出处从多方面进行了考证,确认“香格里拉”的原型就在以中甸为中心的迪庆,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世人寻觅了半个多世界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于是,2001年10月,中甸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民政部、测绘局有关领导汇报了关于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事宜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10日举行隆重的更名庆典。我们向世人宣告:“香格里拉”不仅是迪庆人民的,也是全省、全国、全世界人民的。我们期盼一切热心“香格里拉”的人们,携手托起心中的日月,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历史/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县域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磨制石器和岩画广泛分布于今建塘镇、小中甸、上江、金江、三坝、洛吉境内。 1988年3月在尼西幸福村克乡、奔东发掘的石棺墓,经碳14年代测定,其年代为距今10±80年, 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时期。 经调查,石棺幕还广泛分布于东旺新联,上江良美,金、兴隆、吾竹、车轴,虎跳峡镇的拉玛洛、木笔湾,三坝江边等河谷地区。西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定居。以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为白狼、濮解、庐卢诸种参错而居,,或定居,或随畜迁徒,散处山谷间, 无大君长。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 牦牛徼外白狼、 楼簿等部17万口归附,香格里拉与中原地区有了联系。三国(220-265年)两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至隋代(518-618)年, 香格里拉属附国地,为白狼及姐羌部落《见一统志·巨津洲》)所居。唐武德四年(621年)设神川, 为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武德四年置)十三羁縻州之一(《新唐书》作“袖川”,《南诏德化碑》作“神州”,“袖”为“神”之误)。治地在今维西县其宗,旧称“吉比顶”,辖建塘地面。 唐贞观七年(63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命太子贡日尊留守本土,自己率军经略东方,贞经八年(634年), 松赞干行牙于康区,推广其宗教与文化,对诸羌实行蕃化政策,并以青海玉树十二部为主力,组成中勇部(军区),担负南攻南诏,东下洮隍河陇之责,占领建塘地区。麟德至仪凤年间(664-679年),吐蕃以神川为据点,占领滇西北广大地区。永隆元年(680年)在其宗设置神川都督府,并在周围地区建立了十六座军事城堡,屯殖了大批军队。在县境木高与丽江塔城之间的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与滇西北的往来通道。吐蕃在今香格里拉古城建有铁桥东城,管辖建塘地区。大、小中甸高寒坝子成为吐蕃屯兵与游牧之所。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南诏异牟寻背叛吐蕃归降唐朝, 与唐朝军队一起突袭击神川铁桥,取得大胜,斩断铁桥,夺取了铁桥以东的十六座城堡,俘获了当地五个地方首领, 投降的军民有十余万,夺获军事物资无数。十一年(795年)七月,又攻吐蕃,并破施蛮(在今德钦拖顶、霞若、奔子栏、本县尼西、五境一带),顺蛮(在施蛮西北),俘获施、顺二蛮王迁往。贞元十五年(799年)、十七年(801年),南诏异牟寻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联兵连续几次在铁桥打败吐蕃军队,吐蕃军队退守纳川(今建塘镇有纳曲河,即唐这纳川)、神川。南诏在今丽江塔城置铁桥节度守御。会昌二年(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被刺,吐蕃土朝分裂。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吐蕃全境爆发平民奴隶大起义,至乾符四年(877年),吐蕃贵族连同各地军政建置全被平民奴隶起义大军横扫一空, 吐蕃奴隶制王朝崩溃,吐蕃王朝崩溃后,驻守各地的吐蕃军队成了“没有赞普的命领不得返回的人”,军队中的贵族首领便割据一方,变成世袭领主或地方土官,建塘亦被留下的吐蕃边军占领,自成一部。香格里拉原来的松氏土司, 藏语户名“诺苏”, 意译为内哨、边境巡逻官或看守者之意,即是由吐蕃巡边军官割据一方而演变成的部落大首领。宋王朝“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将西南大部分地方置于宋朝的统治之外,的势力也未能到达这些地方,建塘在宋代成为一个独立的部落,而沿金沙江一线则为磨些大酋所据,号花马国。南宋宝右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大理,九月至忒刺(今松潘),分三道进兵,大将兀良合台率西道兵经旦当岭,10月至建塘,两部磨些酋长唆火脱因、塔里麻投诚兀良合台,元兵遂至金沙江边,在良美、士旺、木师扎、冷都、撒苏碧一带乘革及筏渡过金沙江。宪宗四年(1254年)设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兀都蛮率蒙古军镇守旦当,同年置茶罕宣慰司。十三年(1276年)改为丽江军民总管府,十五年(1278年),置巨津、宝山等七州,县境金沙江边从木高木可湾至虎跳峡样车阁属巨津州,三坝白地、瓦刷、哈巴、江边属宝山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元朝下诏令云南旦当(建塘藏区)划属宣政院辖地,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大小奔不儿亦思刚招讨司达鲁花赤二员管辖建塘及邻近地区,一名驻朵克宗,封当地藏族首领“诺苏”为达鲁花赤,管理当地百姓7700户,为建塘土司制度之肇始。香格里拉县明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丽江知府木初奉总兵官西平候沫春明文,同锦衣卫抚使朱程来建塘招徕,开设镇道(辖今建塘镇、格咱、尼西)、扬塘(辖今小中甸及虎跳峡镇一部)二安抚司,以阿密、末吉为安抚使,隶云南都司。同年五月,永宁把事也奉令到建塘东部地区招徕,设立了革甸长官司(今洛吉中村藏语称“革甸”),辖洛吉、东坝、稻城东尼、木俄雅一带。成化十九年(1483年)起,丽江木氏土司便逐年向建塘藏区用兵,对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占领天生寨(今东旺新联满布江仲)止,历时70年,全面占领建塘。嘉靖八年(1529年),木柢土司在今小中甸建立行宫年各羊恼寨,统治滇西北藏区。明崇贞十二年(1639年),蒙古和硕特部进兵康区,消灭白利土司,并击败木柢土司势力。清顺治四年(1647年),丽江府发生农民暴动,木氏土司兵主力撤出建塘。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蒙古和硕特部挥兵占领建塘,在建塘设置朵克宗,达赖喇嘛派宗官管理建塘地方,征收赋税。十二年(1673年),建塘土目丹松父子“向心西藏”,赴理塘拜见洪台吉,呈报建塘户籍及。第二年(1674年),建塘甲夏寺(又名丽江寺)为首的噶玛噶举派和苯教寺庙僧俗和木瓜及蒙古和硕特部驻当地首领罕都为反抗蒙古和硕特培的统治和抵制格鲁派的渗人,在木氏土司支持下,发动了武装暴乱。五世达赖随即派扎什巴图台吉和乡佐诺布率兵平定建塘暴乱, 并调木里王桑登布协助平定建塘暴乱, 将木氏土司势力逐出建塘。暴乱平息,巴图台吉和乡佐农布协助桑耶拉康巴和葛仲卓两宗官完成了对建塘户籍的清查和赋税徭役的增订,将建塘奉献给喇嘛作,“征建塘赋税以供青海之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藏委僧俗官员贪贿,滥发各种金字银字免投执照,使各种徭役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 使贫苦农民的脊背背烂成疮, 处于极度苦难之中,迪巴桑杰便以更换查验执照为名,收缴烧毁金字银字执照,亲自到西藏告状,要求免派藏委僧俗官员, 得到拉藏汗的支持, 从此西藏免派驻建塘僧俗官员。建塘改由地方两个迪巴(松氏和齐氏)管理全县,五个神翁分别管理5境,16个得本分别管理各村,松赞林堪布(掌教)亦改为在获得格西学位的喇嘛中选举产生。元年(1723年),固始汗之孙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反清叛乱,噶丹松赞林寺亦“与苦苦脑儿遥通声息”,卷人叛乱。清政府派四川总督年羹尧率大军进剿,令郝玉麟领兵2000助剿,由建塘前往驻防,又令云贵总督高其倬简选总兵官一员,带兵500名前往建塘驻扎。郝玉麟到建塘, 地方迪巴等僧俗头目向郝投诚。这时,西藏政治首领拉藏汗死亡,和硕特部唯一继承人失败西逃,康区无主,雍正皇帝便将中甸收归云南。雍正三年(1725年)五月,添设抚夷清饷同知一员,经历一员,巡检一员。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设置流官州判,添设剑川州州判一员驻中甸,属鹤庆府。同时保留原有的土司制度,改世袭为承袭制。流官管理全县,土官管理各境,催收钱粮夫马,维持各境治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中甸改升为厅,将州判裁撤,改楚雄府同知为中甸同知,改隶丽江府。
民国2年(1913年)5月,中甸奉令改厅县,设知县,仍保留23员土官制度,先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年)改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37年(1938年)改属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进驻我县县城, 全县和平解放,仍为县。1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属丽江专区。,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中甸改属迪庆藏族自治州, 仍由丽江专区代管。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成立中甸县革命委员会。1973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恢复,中甸由迪庆藏族自治州管辖。1981年,中甸县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会议, 选举产生第六届人民政府。 至今,共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香格里拉的变迁/香格里拉县
宋代吐蕃边军割据建塘,其境域含今建塘镇、小中甸、尼西。金沙江沿岸,为麽些大酋所据,号花马国。格咱境以北属(今巴塘)。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旦当划当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大小奔不儿亦思刚招讨司管辖,其地含今巴塘、理塘、本县格咱、结达木、扬达木等地。金沙江沿岸仍属巨津州、宝山州,本县境域北至翁水,西达巴著,南至样东阁,东抵早瓦(今东坝)、俄雅。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镇道、扬塘安抚司,辖今格咱、尼西、建塘镇及小中甸。设革甸长官司辖今尼汝、洛吉、东坝及稻城、木里一部,隶。金沙江沿岸仍属世津、宝山二州。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木氏土司占领建塘及巴塘、理塘、芒康、盐井,在建塘修建行宫(小中甸木天王宫)管理所占藏区。康熙十三年(1674年),以甲夏寺为首的噶玛噶举派、苯教寺庙及木瓜发动暴乱,和硕特部及达赖喇嘛派扎什巴图台和乡佐诺布带兵镇压,因木王在进攻建塘时立了头功,扎什巴图台吉将原属木天王地的俄雅送给了木里作为对木里王的奖赏。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属巴塘土司的东旺绒划归建塘格咱神翁管辖。雍正四年(1726年),滇、川、藏三省派员划界,五年,原属巴塘土司的金沙江以东土照壁以下划归县境管辖;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乡城以南巴拉、色葱、依里划归云南中甸县。1961年,原属维西县腊普区的仓觉、下珠、泽通三个大队划归我县,合并成立五境区。1984年8月, 德钦县奔子栏区江东乡划归县境尼西区,形成如今之县境:东与四川稻城雪山、萨普色纠雪山,木里隆达、手扒岩接界;东南、南、西南与丽江县、维西县、德钦县以金沙江为界;西以土照壁、巴拉格者垭卡与四川得荣县为界;北以桑迪嘎山口、桑东土、杂者垭卡与四川乡城县国界。地处东经99度20分至100度19分, 北纬26度52分至28度52分之间。 东西宽88公里,南北长218公里,幅员11613平方公里。1950年5月,中甸和平解放,同月开始建立基层人民政权, 建立大中甸区、小中甸区、尼西区、格咱区、金江区、三坝区、良美办事处。8月,成立东旺泽庸办事处(区级)。1951年9月,成立土官彝族自治村(区级),辖土官、余你洛等15个彝族村。几经变革,至2001年,全县辖9个乡、2个镇、57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
香格里拉的县名/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藏语称“结塘”,自唐以来,见于汉、藏史籍者有杰汤、结达木、节达木、且当、旦当、丹当、当当、吉赕、结当、结党、结塘、杰塘、嘉塘、佳塘、镇道、嘉等等,皆为“结塘”一词的同音异写。“结塘”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云南志》,其《名类第四》载:“顺蛮,本乌蛮种类,初与施蛮部落参居剑、共诸川。咩罗皮、既失邓川、浪穹,退而逼奈剑、共,由是迁居铁桥已上,名剑羌。其他在剑赕西北四百里”。(见《云南志校释》),“剑赕”,《云南志》以后的《新唐书·南蛮传》《读史方舆纪要》《资治通鉴》《元史·地理志》《大元一统志》《滇系》诸书在引用《云南志》时,均有为“剑赕”,可以说明《云南志》中的“剑寻赕”是“剑赕”之误。“剑羌”位于神川铁桥以上,剑赕西北,则剑赕在剑羌东南,当是对香格里拉最早的称名无疑。在较早的藏文古籍中,香格里拉县被称为“杰地”。《朗氏家族史·朗氏珍贵史籍中有关俗务史实》载:“若欲扼要叙述豪杰世系,则是:郎·古容僧格在杰地(即杰汤,今中甸地区——原注)爆发汉藏战乱时向汉地进军,攻陷汉地的水城场烈,作为勇士的标志,带回汉地的赔款”(大司徒·绛求坚赞著,赞拉、阿旺、余万治译、陈庆英校,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 唐贞观时,剑赕为吐蕃所占领,吐蕃人发现这里是藏区最美丽、最富饶的地方,因而誉其为“无比殊胜的宝地”。吐蕃人称其为“杰地”,南诏称其为“剑赕”。宋代,汉文史籍有将“剑赕”译写为“且当”,因“且”与“旦”字形相近,元代遂将其误写为“ 旦当 ”或“丹当”、“当当”,称大中甸为“大旦当”,藏语则称为“节打木”。今“结塘”通译作“建塘”。明弘治后,纳西语取“酋长住地”之意,称为“主地”,汉译音为“中甸”,初写为“忠甸”,后写为“中甸”。清代设厅, 沿用“中甸”之名。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专家论证,认为中甸在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与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十分相似,遂向世界宣布:世人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就在中甸。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的县城/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位于县境中部,1998年,由大中甸乡与中心镇合并建立建塘镇,镇政府住地海拔3300米,为迪庆州府和香格里拉县政府所在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历为县治地。 唐仪凤、调露年同(676-679年),吐蕃在维西其宗设神川都督府,在今建塘镇大龟山由设立寨堡,名朵克宗,为铁桥东城。宋、元、明、清皆沿称结达木城。明永乐四年,设镇道安抚司于此。弘治六年(1492年)被木氏土司占领,称大当香各寨,弘治十二年(1499年)木氏玉瓦寨。1950年和平解放后,设大中甸区,辖六村、城北、城南5个街。1957年, 三街合并成立中心镇人民政府(村级),仍属大中甸管辖,1965年年改为县辖镇。1998年,将大中甸乡与中心镇合并建立建塘镇, 辖北门、金龙、仓房、城南、城北5个街道办事处,尼史、红坡、吉迪、解放、诺西五个村委会。明代, 曾环绕大龟山垒石为城, 后被自然损毁。雍正二年(1742年),总督云贵部院中协、副总兵孙宏本奉命驻兵中甸,筑土城一座,斜挂于百鸡寺东面山腰,周长360丈,高2丈2尺,厚4尺2寸,安设四门城楼,无垛口、炮台,墙外无壕沟,县衙门外,还建有兵房数十所,作为兵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同知海米纳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丽江军民府兼中甸抚彝府同知辛本柔重修西门城楼。同治八年(1869年),被都司张润纵兵烧毁。重修不善,民国10年(1921年),县长虞铖将省府下拔恤金4000两以工代赈,动员民众构筑新城。新城在旧城墙覆木杰檐,盖以草饼,以防风雨。城有城堡8座。城中大龟山山巅建有佛寺,下有井泉一眼,水源充沛。民房围绕龟山而建,以石块铺筑衢道路。后由大中甸境土千总何荣光将城墙向外扩宽20余丈,新筑城墙80多丈。城中分金龙、仓房、北门三街,中心有一亩多空地称四方街,为集市交易场所。1954年12月迪庆藏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 决定将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机关大院建大城北吉拉山脚,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前建成,从此,州、县机关建设沿老城区至州人委的中德公路两侧铺开,城区北移。1963年,建中共中甸县委大院于龙潭河东侧中段。1967年,迪庆州人民政府又重建大院于江克山前。1974年后城市建设加快,1989年后又批准机关职工、城镇居民在城区建盖住房,至1990年,县城已建有长征、和平、建塘、红旗、向阳、西环、进香、老州八条路,仓房、北门、金龙、文明、团结五条街, 五个居民新村。1997年建成环东路,2001年改造和平路。县城占地(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环东路以西,奶子河以南,滇藏公路以东,白塔以北)全镇总面积1463.66平方公里。2000年,全镇共有9465户,32545年,其中, 藏族21977人,汉族3719人,纳西族3881人,白族1638人,傈僳族656人,彝族210人,回族189人,苗族93人,普米族90人,壮、布依、朝鲜、侗、满、土家、哈尼、傣、黎、土、佤、拉祜、水、怒、独龙等15个民族共9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8.57%。香格里拉县城城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达赖喇嘛请求互市于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朵克宗成为滇藏贸易的重要集市。 雍正、乾隆之时,境内矿业兴旺, 四方商贾云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缅甸,切断滇缅交通, 大批援华物资只能越过喜马拉雅山从拉萨经滇西北运抵昆明, 中甸县城又成为滇、藏、印贸易的中转站。解放后,1957年修通了丽中公路,1958年修通中德、中乡公里,汽车运输代替了马帮运输,中甸县城成为滇藏、滇川交通枢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藏、甘孜、云南及内地各省来香格里拉经营者不断增多。朵克宗古城城建于唐代,民居建筑是藏式与纳西井干式木板屋结合的产物,是藏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香格里拉县城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及香格里拉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香格里拉的人口/香格里拉县
唐代,吐蕃大量移民进入县境地域,南诏的兼并战争又迫使滇西北施蛮、顺蛮、弄栋蛮迁居铁桥附近,神川铁桥以东剑赕地区人口繁衍,曾达12万多众,唐贞元十年铁桥之役后,南诏王异牟寻又将吐蕃神川地区汉裳蛮、、施蛮、顺蛮大量迁往自崖、蒙舍及东北诸川, 剑赕地面人口大量减少。经过700余年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宗官哲波至建塘清理登记户口,全县仅4481户,约2万余人。宣统三年(1911年),全县总人口6996年,25905户。民国年间,人口发展十分缓慢,至民国36年(1947年),全县人口仅达6657户,34445人。1949年,总人口6459户,32071人。和平解放后,社会安定,医药卫生条件得到逐渐改善,人口迅速发展。到2000年,总人口达31929户,147416人。香格里拉地广人稀, 人口分布很不平衡,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计算,全县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公里,仅为全省人口密度的1/9强。其中城镇人口密度1101.2人/平方公里;农村人口密度为9.2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密度为农村人口的120倍。农村人口密度以河谷地区的上江乡为最高, 每平方公里为29.2人; 以高寒山区的格咱乡为最低,每平方公里为2.3人。民国36年(1947年)调查,全县6岁及其以上人口30817人,大学肄业一人,占0.0032%;高中毕业或肄业88人,占0.29%;初中毕业或肄业161人,占0.52%;小学毕业或肄业2739人(其中高小1271人,初小1468人),占9.89%。 有文化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江河谷地区及城区。藏族、纳西族、彝族聚居的大、小中甸、尼西、格咱、东旺、三坝地区,除少嘛及毕摩、东巴识藏文、彝文及东巴象形文外,没有识汉文者。15岁以上27048人中,文盲24059人,占88.95%。解放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全县6岁以上人口147416人, 大学文化程度2871人,占2.13%, 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0569人,占7.84%,初中文化程度29086人,占21.57%,小学文化程度61954人,占45.88%。&
优势资源/香格里拉县
群山藏宝地处三江褶系与扬子准地台交接地带,全县总面积中,扬子准地台约占10%,约占90%,褶皱断裂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被地质学家称之为“三江”成矿带,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有金、银、铜、铁、钨、铍、钼、锰、铅、锌、滑石、小晶、石棉、白云石、大理石、褐煤、泥炭等矿种25种,矿床、矿(化)点共120个,其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5个,小型矿床15 个。金原生金:小中甸乡甭哥金矿点,岩群由17个小岩体组成,有金矿化的6个,其中矿化较好的8号岩体,面积约0.03平方公里,9号岩体面积0.013平方公里。已圈定金矿体13个,估算金储量共计1313公斤。格咱普朗金矿点,位于浪都椰普朗以北10公里处。褐铁矿化石英脉分布于中三叠统曲嘎寺组段板岩、砂质页岩及石灰岩中,采样分析含金0.001~0.085克/吨。三坝金矿点,位于三坝乡楚波牛场附近。含金石英脉产于楚波断裂东侧上二叠统强烈碳酸盐化杏仁状安山玄武岩中,为自然金,粒度0.1~0.3毫米, 少量为0.05~0.08毫米,矿化石英含金2.28~4.82克/吨, 含铅0.48~1.69克/吨, 铜0.80%,锌1.33%。砂金:布奶金矿点位于小中甸28度方向6.5公里处。 砂金主要富集于河流变宽或河床旋塘的第四系冲积物中,以粒状为主,含金品位1~15粒/30公斤,含金量0.05~0.2克/吨。天生桥金矿点,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阿热河边,砂金赋存于第四系河漫滩冲积层内,含于砾粘土层之夹层粗砂层中,含量为1粒/15公斤,粒径0.1~0.2毫米, 不规则状。其余砂金矿点还有三坝拉波里、饶时里、下直恩、白马厂和上江乡兴盛5个点,踏勘含金1~10粒/10公斤。铜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热液型。斑岩型有雪鸡坪、春独、烂泥塘、独哥四处,均位于中甸褶断束翁上断裂之东。雪鸡坪铜矿为中型矿床,位于格咱乡拉洼嘎一带,铜矿产于石英闪长纷岩、石英二长斑岩及后期侵入之角闪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等20个小岩体、、岩脉构成的雪鸡坪杂群中。主岩体北西走向,长2.4公里,宽0.5公里, 面积0.94平方公里,矿化面积占岩体面积的1/3。各矿体含铜平均0.30~0.62%, 伴生有金、银、硫、钴、铅、锌等。矿区铜的储量:D级28.73万能吨,占69.34%,含铜0.3~05%的8.83万吨,占30.66%。春独、烂泥塘、独哥均为铜矿点,位于格咱乡境。春独矿体长200~350米,宽20~70米,含铜0.52~1%,储量1704吨;烂泥塘有矿体10个,含铜0.7%,储量427吨,独哥铜最高值3500ppm。矽卡岩型,已知有格咱高赤平、浪都、红山、洛吉拉巴及三坝东炉房等矿床及矿点。红山矿区为中型矿床规模,已发现铜矿主矿群4个,共15个矿体,矿石以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铜储量表内231930吨,表外66144吨。浪都铜矿为小型铜量D级4938吨。高赤平铜矿点长75米,宽1.5~15米,含铜平均1.14%。 估算金属铜405吨。拉巴铜矿点位于洛吉拉巴,矿体长10~20米,厚0.5~1米,含铜0.5~0.8%,钨铜地质储量600吨。东炉房铜矿点位于三坝东炉房,矿体2个,含铜0.3~1.16%。热液型有巴拉、朗史、泽通、塘坡、羊窝子、陈家村6个矿点。规模稍大的朗史矿点位于格咱乡朗史,矿层厚10~26米,矿化地段长1200米,含铜0.98~1.23%,金属铜0.3~101.6%。钨 铍集中分布于楚波断裂东侧哈巴雪山台穹中部,最主要者为麻花坪矿区,共圈出钨铍矿体25个,WO3的D级储量52634.5吨,BeO的D级储量31943.1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全;WO3:0.368%,BeO:0.241%,超过工业要求。铅 锌 银已知有格咱乡亚杂、沃迪错、楠洋阜乌、特浪庸、崩格牛、小红山,建塘镇的阿热、日达,小中甸乡的沾塘扎,三坝的东炉房、安南、上道各、陆家村,虎跳峡镇本地湾西北、本地湾南、、上印支、路鲁习,金江乡的磨凿壳、三家村、银厂沟、迪乐等22个矿点和矿化点。热液型,格咱亚杂矿点岩体长8公里,宽1~3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估算储铅2808.9吨,锌626.4吨,银4.163吨。金江三家村矿点和银厂沟矿点的I号矿体断续长120米,宽50米,厚25米;Ⅱ号矿体断续长50米,宽5米,厚3米。矿石品位;铅0.19~11.52%,锌0.49~36.73%,银4~6克/吨。估算储量;铅3000吨。锌1000吨,建塘镇压阿热矿点原称宝兴厂, 有矿体4个。Ⅰ号矿体厂品位:铅0.21~2.4%,锌1.65~33.6%,银42~180克/吨;Ⅱ号矿体含铅0.32~0.68%,锌0.5%,银45克/吨;Ⅲ号矿体含铅0.32~0.68%,锌0.76~8.00%,银95克/吨;Ⅳ号矿体化层厚3米,含铅0.52%。斑岩型仅有三坝乡老炉房一处,岩株长800米,宽650米。 已发现矿脉4条,分别长3~15米,宽0.4~0.85米。矿石品位;铅1.61~3.10%,锌0.86~2.20%。其余矿化点有格咱崩牛场、沃迪错矿点、特浪庸矿点、 建塘镇日达矿点、 小中甸沾塘扎矿点、三坝安南矿点、陆家村矿点、本地湾北西矿点、本地湾南矿点、土官村矿点、金江银厂沟矿点。其它金属矿,县境内仅发现铁矿点和矿化点9处,即东旺凹仓普,尼西布苏南东、帕推拉,建塘镇,洛吉拉巴,虎跳峡镇洞举、龙华北、老虎箐,铁矿数量少,品位低。钛铁矿化点仅见东旺乡新联光尧牛场北西一处,矿含钛大于20000ppm。钨钼矿化点有格咱休瓦促、萨都格勒、热林3处,钼品位0.132~0.169%。金属钼地质储量吨。大理石有岩美枝、白岩子、礼都岩角三矿点。其中岩枝分上、下层,上层厚250~500米,多为黑白条纹大理石;下层厚大于300米;为灰白色中粗晶大理岩,无杂质锈斑,类似汉白玉。白岩子大理岩位于虎跳峡镇以东9.5公进里金沙江西岸,结晶细而幸均匀,有黑白色纹大理石及纯白色“汉白玉”两类,加工后花纹美观、光洁度高。滑 石仅发现金江乡兴文把岔湾一处,含矿层位为下泥盆统白云质大理岩,矿体厚3~7.5万吨,沿走向往北至礼都以东。莹石 小晶 石棉 白云岩 石灰岩单独莹石矿点有立林、松尼两处,但不及麻花坪钨铍矿区伴有莹石丰富。小晶矿点有大尖山坪子、大尖山坪子南东、三岔河、老药山四处。石棉矿有虎跳峡镇长春坝石棉厂一处。石灰岩矿点有三坝乡干坝子一处。白云岩矿点有拉直古、银厂沟二处。 众水流金江河境内河流全属金沙江水系,除金沙江干流外,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4条,其中,多年平均流量在3.7~43.7立方米/秒的一级支流有硕多岗、、东旺河、、吉仁河、、安南河、良美河、汤满河、安乐河、白水河、麦地河等13条,部长545公里,流域面积8065.9平方公里,分别在不同河段注入金沙江。金沙江:由德钦县奔子栏和四川省得荣县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交界土照壁之间流入县境,流经尼西乡、五境乡、上江乡和金江乡,在金江乡撤苏碧与丽江县古鼓镇之间折向东北,经虎跳峡镇、三坝乡、洛吉乡流至洛吉吉函,而后流向四川坪子出境,环绕县境流程375公里, 是长江流经全境的唯一县。金沙江从土照壁至上江乡尼嘎阁吐蕃铁桥遗址一段,有冈曲、汤满河、麦地河注入。铁桥遗址以下,有良美河、士旺河、兴隆河、安乐河注入。撤苏碧至虎跳峡口有硕多岗河注入。从江边村至洛吉乡吉函,有色吉河、格基河注入。金沙江集水面积23265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4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在8月份58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在2月份421立方米/秒。东旺河:发源四川省稻城县北部,经乡城县(称硕伊河)进入境内东旺乡称东旺河,流经上游、跃进、白玉、胜得、新联、苏认等村至色仓出境,经四川得荣县注入金沙江,属过境河流,境内游程52公里,有16条支流注入。流域面积12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水量理论蕴藏量4.82万千瓦。冈曲河:又名,位于县北部,与东旺河平行,发源于格咱乡冈波亚雪山西坡。上游称翁水河,流经翁水、永满,到纳格拉始称冈曲河,再经巴拉、水庄,至尼西乡上桥往南汇入金沙江。河长98公里,流域面积26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3.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2.95万千瓦。汤满河:位于县西北部,发源于尼西乡汤堆龙潭,自东向西流经汤满、借衣、布苏,最后至江东村的居加注入金沙江,河长10公时,多年平均流量 5.0立方米/秒,水源由大中甸坝纳帕海湖水经地下暗河补给,水能理论蕴藏量2.35万千瓦。吉仁河:位于县西部的五境乡, 源于格里署雪山脚下海拔2290米处泉水,流经吉仁村后注入金沙江,河长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0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96万千瓦。麦地河:位于县西部的五境乡,发源于孜松木山,流经闹仁、角塘、麦地后注入金沙江,河长10公里,流域面积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最6.96万千瓦。良美河:位于县西南上江乡,源 于白草坪,经核桃坪与龙洞水汇全,至玉河桥,在鸡公石畔注入金沙江。河长12公里,流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5.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0.6万千瓦。兴隆河:位于县南金江江,发源于小中甸乡萨略冈,由三贫河与乱石仓两条支流汇集而成。向南流经拉不芝、大厂、注入金沙江。河长20公里,流域面积10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2.7万千瓦。安乐河:又名吾竹河,位地县南部金江乡,发源于金江乡光头坡羊场。至格瓦注入金沙江。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7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0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0.2万千瓦。硕多岗:源于格咱乡曲吕处雪山和建塘镇属都湖, 往南流经建塘镇、小中甸乡和虎跳峡镇注入金沙江,河长154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 中上游河段平均比降8.8‰, 小中甸以南至虎跳峡镇金沙江口的68公里河段落差1380米,平均比降20.3‰。全流域共有31条流量在0.2立方米/秒以上的支流汇入。 硕多岗汇入金沙江口多年平均流量33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8.5万千瓦,可供七级开发。白水河:位寺县东南三坝乡,发源于肋砍竹,在竹恩吉可注入金沙江。河长20公里,流域面积9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9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1.53万千瓦。格吉河:又名安南河,位于县东南三坝乡,发源于崩拉,向东流经竹恩热卡注入金沙江。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7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尼汝河尼汝河:位于县东洛吉乡,源于格咱乡萨决北面的地苏嘎,向东南流经尼汝、岩洛,至拖把枝与洛吉河汇合,至手扒岩出境注入无量河。境内河长68公里,流域113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7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23.89万千瓦。
浪都河:位于格咱乡,源于达吉牛志以北,向东南流经布斯、浪都、比业出境,入四川省稻城县东义河。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508.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8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1.73万千瓦。湖泊香格里拉有高山湖泊(含冰碛湖)298个,分布蛘海拔米地带10亩以上的有东旺乡的错纳,格咱乡的跟尼错、约子错、阿旺才错、当错、达莫错、错纳、错漫、活迪错、盖公错纳、盖公错色、错乌,洛吉乡的色列、丁郎错,建塘镇的吉迪错波、吉测错、纳帕海、属都湖、错洼拉、错九、碧塔海、尼史错纳,小中甸乡的阿布吉错、勺错、三碧海,小中甸乡与金江乡之间的白海、双海、黑海、青海、三坝乡安南错格达、九子海、哈巴黑海、湾海。其中面积最大、景观最美我是纳帕海、碧塔海、属都湖和三碧海四个高原湖泊和湖群。纳帕海:藏名“纳帕错”,意为森林背后的湖,位于打浪坝北隅,距县城8公里,海拔3266米,丰水期湖面积31.2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660平方公里, 年平均立不、水量2.57亿立方米,有纳赤河、奶子河、共比河、青龙潭注入湖内,湖水告水脚9个落水洞汇入暗河又从尼西汤满和五境吉仁吐出注入金沙江。:藏名:碧塔错:,意为栎树成毡的湖,位于建塘镇东部,距县城32公里。湖面海拔3568米,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700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达40米,湖面积 1.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径流深540毫米,平均年产水量1080万立方米。:藏名“属都错”,意为牧场湖, 位于建塘镇东部部,距县城35公里,海面海拔3705米,面积1.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集水面积15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量870成立方米,是页多岗河的主要源头。三碧海:亦称神女千湖,位于小中甸乡西南, 距县城50余公里,海拔3900米,湖面积0.08平方公里,周围150平方公里内分布有1亩以上大小湖泊160多个,为一大面积高山湖泊群。泉水冷泉:县境内泉水较多,涌出地面形成0.5立方米/秒以上流量的泉水有尼西汤满、五境吉仁麦地、上江龙洞、金江吾竹龙潭、虎跳峡俄迪、三南瓦刷龙潭、哈马龙潭、中心镇表龙潭等。 温泉:县境有温泉14处, 主要有拍浪擦曲, 水漫20℃;格咱浪都嘎言擦卡,水温37℃;建塘镇红坡下给擦喀,出水量0.2立方米/秒,水漫 69℃;天生桥温泉,出水量0.02立方米/秒,水温54℃;三坝竹恩热卡,水温15℃;三坝白熏洞热水塘,水漫 27℃。另有洛吉乡尼汝擦曲塘、尼西乡上桥头热水塘、小中甸热水塘、建塘镇吉迪热水塘。水资源水量:境内多年平均大气降水量100.81亿立方米,其中陆面蒸发52.12亿立方米,产水量48.69亿立方米;金沙江多年平均入境430.47亿立方米;东旺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03亿立方米。 江河总计入境容433.5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资源总量482.19亿立方米。水能:金沙江绕县境内流程375公里,五境拖顶段多年平均流量1286立方米/秒, 可控制径流面积20.77万平方公里,可建高坝正常蓄水位2100米,死水位2070米,总库容5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1亿立方米,调节流量为495立方米/秒,最大水头173米,可装机250万千瓦,保证出力67万千瓦,年发电量131亿度。虎跳峡段可控制径流面积21.8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60立方米/秒,可建库容176亿立方米高坝,可装机528万千瓦,保证出力276万千瓦,年发电量3041亿度。境内一级支流13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9.84万千瓦,可开发量116.2万千瓦。至2001年,县境内已开发大小水电站38座共装机12.7796万千瓦,年发电量2412万度;建设磊小水利工程1件,引水流量51.32立方米/秒,蓄水量1514.19万立方米。1998年跃身于全国第一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行列,目前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神奇地貌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沙鲁里山脉由四川甘孜入县境,分两支将县境东西两侧包围,金沙江从土照壁进入县境,南流至金江乡撒苏碧与丽江石鼓之间,突转向东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了境,将县境,将县境南部包围。香格里拉成为两头窄,中间宽,“雪山为城,金沙为池”的雄伟太势。县境地形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5545米,最低点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海拔高差4042米,平均海拔3459米,县境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白垩纪末、早第三纪渐新世, 横断山曾出现“准高原”地貌, 境内杂久(海拔4482米)~寄松木山(4258米)~三碧海(4298米)~红山北(4568米)~欧赛拉(4558米)~天宝山(4738米)~射匹(4560米)一带,为高原面以上山峰。早第在三纪后,高原面遭受长时间剥蚀夷平,受晚第三经及以后喜玛拉雅运动影响,经过多期不均匀抬升、下切,“准高原”解体。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强烈碰撞,最终造就了本区南北纵贯,东西并列的地貌景观。山地是香格里拉面积最广的地貌类型,全县海拔米的山区有7781平方公里, 4000米以上山区有3077平方公里,两者共占全县总面积的93.50%。屹立于香格里拉大雪山主要岭脊之上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有20座,米的267座,401~4500米的183座,米的28座,米的9座,3000米以下4座。高耸于香格里拉高原面以上的山峰,与高原面高差数百米乃至千余米, 主要代表有巴拉格宗、石卡、下推果、热王、石中、欧赛拉、天宝、鲁子拉及哈巴等,其上古冰川地貌发育,有的可见现代冰斗冰川,是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布的第一层次。境内高原面主要于始新世至渐新世形成,是青藏高原面的组成部分,总体自北北西往南南东倾斜,后期不均匀升使之成为大小不同的块体残留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体上,其形成和后期解体是本区地貌发育的重要里程碑,是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布的第二层次。高原面保存较好的纳帕海~下推果~跌水岩一带,长90公里,海拔自北北西米降至南南东米。其他残留高原海拔;大雪山垭口西侧和小雪山垭口东为米;格咱北西和姜唐永河东为米,属都海南为米,尼汝河东说公牛场一带为米。境内剥蚀面位于高原面之下,为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带的第三层次,分两种形态出现;河谷两侧剥蚀面,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两侧, 形成零星分布的多级,多位于距江面30~1800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面积较大的有耕地和居民点;断陷盆地周围剥蚀面, 为环绕于盆地四周一些为平缓的山丘或台地,以建塘镇、小中甸盆地最为典型,盆地四周与盆地高差约400米的平缓山丘间。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干流多深切于高原面千米以下,最深达1800米,连同枝状支流的主要地段,组成香格里拉地貌垂向分带的第四层次。河谷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及河谷坝。按成因,香格里拉地貌又可分为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重力地貌。冰川地貌有角峰、刃脊、古冰斗、U形谷、、、羊背石、 冰蚀残丘、 冰湖等为多见。 现代冰川以悬冰川、冰斗冰川为主。哈巴雪山面积约达2.1平方公里。巴拉格宗、欧赛拉、也有分布,面积小于0.05平方公里。湖成地貌,现今除纳帕、碧塔、属都还有较大面积水外,仅留下湖滩、湖积冲积平原及湖积台地,分布海拔高原3150米(小中甸坝)至3860米(属都海地吉塘),坝中沉积物时代为更新世至全新世。建塘镇、小中甸盆地及属都海等处湖成地貌中有河流阶地。岩溶地貌,境内产有大量石灰岩,分布广泛,所形成的岩溶地貌在各乡均可见到。纳帕海西北和尼西乡汤满的溶洞暗河形成于泥盆系和石炭系岩中,建塘镇红坡的天生桥形成于上三叠统灰岩中。白水台泉华奇观更是远近闻名。断陷地貌分断陷盆地与断层崖及,境内有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坝子46个,总面积达660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较大的建塘坝、小中甸坝、上江~郭古、那嘎吃尼牛场等地均为断陷坝或与断裂有关的河谷坝。 建塘坝、小中甸坝、那嘎吃尼牛场、三坝乡的白地、 东坝均属断陷坝。 建塘坝位于海拔米地带, 面积158.53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海拔3000米以上面积最大的高坝;小中甸坝海拔米,面积128.65平方公里。 境内断裂发育,河谷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断裂谷,如金沙江干流齿古塘段、撤苏碧至老虎箐段,还有翁水河、、冲江河,沿河两侧常见大小不等的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 重力地貌,受重力及水的作用的形成的山崩、滑坡及泥石流,全县均有零星分布,以桥头干沟箐、冲江河、尼西乡、三坝彪洛、哈巴龙王边、上江格兰、格咱翁上等地较为突出。立体气候我县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6~10月,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气多,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形成湿季。11~5月,受干暖的南支西风急流控制,降小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0%,睛天多,光照足,蒸发量大,形成干季。县境山高谷深, 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从海拔1503米的金沙东河谷到海拔5396米哈巴雪山和海拔5545米的巴拉格宗山山顶,依次有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冷温带、高山亚寒带六个气候带。气候幅宽,气候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典型立体气候。县境偏离北回归线3度25分, 以建唐镇、 小中甸坝子为主的高原平均海拔3450米, 一年四季太阳投射角度变化幅度不大,全年可接受太阳辐射能充裕,日照时数及太阳辐射总量季节性差别不大,气温年差小,全年无夏季,高原坝区年平均气温5.5℃,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米的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4~17℃,海拔米的山地年平均气温为8~14℃,海拔米的高原坝区年平均气温为5~8℃,海拔4000米的高山带年平均气温为0℃, 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年平均气温-8~-10℃。从河谷至高原坝区,南部以0.64℃/100米向上递减,北部以0.88℃/100米向上递减;高原面以上以0.6~0.7℃/100米向上递减。 高原坝区1958年~2000年历年极端低气温-16.4~-27.4℃,历年平均-20.1℃,极端最低气温-27.4℃,出现在1982年月日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26.6℃, 出现在日。但高原上空气层透明度高,太阳辐射比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强,白天增温剧烈,夜间降温剧烈,气温的日较差大。干季,气温的日较差达到30℃。可谓“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高原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县境地势南低北高,南部迎接来暖湿气流首当其冲,降水相对丰富,气候湿润,而北部气候则相对干燥。境内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海拔每增高100米, 降水量就增加20~40毫米,出现在海拔米地区,降水量达毫米。雨量分布以建塘坝为界,东南部山地为800~1000毫米,河谷为600~800毫米;西北部山地为400~600毫米,河谷为300~400毫米。另外,我县地形结构复杂,各种气候类型相嵌交错, 同一气候垂直带内又有森林气候、草原气候、湖盆气候等单个小地形气候,形成“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生物宝库植物境内有食用和药用真菌24科92种; 维管束植物234科3582种,其中,苔藓植36科144种、蕨类植物25科160种;种子植物173科877属3278种。
藻类:境内藻类植物有31科72属196种。 其中,有开发价值的有:蓝藻、绿藻、念珠藻、水绵、色球藻科的微胞藻、粘球藻,鼓藻科的鼓藻,脆杆藻科的针杆哇藻、弯杆藻科的桥穹藻、颤藻科的颤藻、真枝藻、堇青藻、石花菜、水木耳。菌类:境内已知食用药用真菌有24科92种。其中已被开发的有羊肚菌、栎松茸、一窝菌、金耳、木耳、猴头菌、虫草、蝉菌、茯苓、猪苓、鸡棕、鸡油菌、白牛肚菌、扫帚菌、、马勃、大头菇、獐子菌、虎掌菌、黄罗伞等。地衣:境内地衣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拔5000米以下地区,附生于树枝、树叶、树皮、岩石及土壁。仅松萝科松萝属地衣植物就有中萝、中国松萝、大刺松萝、大盘果松萝、东方松萝、松萝等。有经济价值的常见有长松萝、扁支地衣、裸、、树发、雪茶。苔藓:境内已知苔藓植物有36科144种,常见的有、剪叶苔、羽藓、、赤茎藓、灰藓、金发藓等。蕨类:境内有蕨类植物25科160种, 常见的有石松、、绒紫箕、鳞轴小膜盖蕨、凤尾蕨、蜈蚣草、粉背蕨、长盖铁线蕨、滇西、蹄盖蕨、穆坪冷蕨、耳羽峨眉蕨、睫毛新加坡、铁角蕨、单牙、蜘啤酒岩蕨、尖齿鳞毛蕨、高山鳞毛蕨、纤毛鳞毛蕨、刺叶,、中华槲蕨、玉山、、多变宽带蕨等。现已知可入药的有卷柏、瓶尔小草,可食用的蕨菜,可供观赏的纤毛鳞毛蕨、粉背蕨、凤尾蕨、槲蕨、铁线蕨、蜈蚣草等。种子植物:我县各类草场分布着742种牧草,其中,有饲用价值的优良牧草220种。禾本科有剪股颖、芸香草、、麦宾草、旱茅、梅氏画眉草、羊茅、西南异燕麦、白草、梯牧草、早熟禾、鹅冠草、狗尾草、三毛草、、、、双花草。莎草科有苔草、蒿草、、球穗扁莎。灯芯草和地杨梅。蓼科有西北利亚蓼(西学)、扁蓄、、金荞麦、小叶蓼、圆叶蓼、圆穗蓼、珠、珠芽蓼、尼泊尔酸模。其他有藜科灰条菜,杉叶藻科杉叶藻,锦葵科野葵,蔷薇科委陵菜,蝶形花科百脉根、、锦鸡儿、木蓝、目蓿、白刺花,伞形科柴胡、香白芷,茜草科猪殃殃,菊科香清、蒲公英、青蒿、白蒿、大蓟,车前草科车前草,桔梗科沙参、、党参和蓝钟花,紫草科、微孔草、滇紫草和附地菜,百合科贝母、竹叶菜、野百合、豹子花,十字花科碎米荠、独行菜、,浮萍科青萍;兰科角盘兰和绶草。
乔木:境内乔木树种有41科,83属,22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26种,是构成香格里拉大面积针叶林的成分,常见有松科的长苞冷杉、川、中甸冷杉、苍山冷杉、大果红杉、油麦吊云杉、丽江云杉、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云南铁杉、丽江铁杉,柏科的干香柏、侧、垂枝香柏,三尖杉科的,红豆杉科的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云南榧树。被子植物:阔叶乔木树种有36科,71属,199种。 有壳斗科川滇高山栎、、、长穗高山栎、黄背栎、、、、栓皮栎,胡颓子科云南沙棘,槭树科太白、川滇、丽江槭、飞蛾槭,漆树科清香木、漆树,胡桃科核桃,山茱萸科鸡,蔷薇科、川西樱、江南花楸、红毛花楸、川滇花楸,杨柳科山杨、清溪杨、川杨、五瓣杨、滇杨、康定柳,桦木科旱东瓜、红桦、白桦、,杜鹃花科宽种杜鹃、麻点杜鹃、、川滇杜鹃、、,木樨科女贞、、桂花、滇桂,紫葳科滇楸等。境内植物又可按经济价值分为、药 用、花卉、香料、油料、维生素、纤维、淀粉、单宁植物。用材树种: 主要有云杉、冷杉、红杉、铁杉、高山松、云南楹、槭树、红桦、白桦、滇椴、华椴等。 药用植物:据初步调查统计,境内有药用植物171科,830种。其中种子植物138科776种;真菌类19种;苔鲜类4种,蕨类28种。花卉植物: 云南有八大名花,我县均有分布。其中,杜鹃花科杜鹃花属87种;58种;报春花科103种;绿绒蒿12种;木兰科2种;山茶科2种;兰科71种;百合科70种。另有银莲花13种,乌头花30种,耧斗菜2种,翠雀花25种,凤仙花9种,柳兰3种,紫菀28种,獐牙菜13种,点梅16种,角蒿7种,滇紫草6种,鸢尾花9种。香料植物:共有26科,146种。灌木类以杜鹃花科种类较多,有、滇百珠、、、云南、百里香杜鹃、樱草杜鹃、腋花杜鹃、多色杜鹃、毛喉杜鹃、易混 杜鹃等。油料植物:境内植物种子含油量在10%以上的种子植物有232种,隶属348科。其中含油在20%以上的有华山松、云南松、高山三尖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樟、、黄牡丹、猫儿屎、独行菜、遏兰菜、马桑、土沉香、丽江山荆子、青刺、花楸、刺果卫矛、大花卫矛、西南卫矛、石交草、吴茱萸、花椒、 苦椒、自椿、苦楝、 黄连木、核桃、游戏苏木、、曼陀罗、天仙子、牛至、、鼬瓣花、、。
维生素植物:水果类主要有云南沙棘,其次为高山醋栗、、鸡嗉子果、软枣、山楂、丽江山荆子、悬钩子、野蔷薇、、余甘子、仙人掌等,野菜类中有竹叶菜、蕨菜、灰挑菜、、高河菜、葱木、遏兰菜、荠菜等。 纤维植物:境内除所有乔木树种为纤维植物外,不家瑞香科的、陕甘瑞香、甘遂、田麻科华椴、少脉椴、云南椴,荨麻科的水麻柳,禾本科的箭竹等。淀粉植物:果实含淀粉的有壳斗科各类树种,板栗、黄毛青冈、黄背栎、光叶高山栎、、矮高山栎、栓皮栎等,此外还有、火棘、丽江山荆子、软枣、蔷薇。块根含淀粉的有白芨、鹅绒委陵菜、、种百合、小被百合、大理百合、天南星、贝母、黄精、岩陀等。 单宁植物:境内单宁植物主要有松科、壳斗科和三尖杉科树种,面积达41万公顷,这些树种树皮富含单宁肯,壳斗科栎树树皮含单宁6-10%,果实含10-20%,此外还有旱冬瓜、盐肤木、沙棘、樱桃、蔷薇、委陵菜、马桑、柳兰、圣柳和余甘子。澜沧黄杉珍稀植物:境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白果)、篦子三尖杉、澜沧黄杉、栌菊木(树菊)、杜仲、核桃、金铁锁(蜈蚣七)、星叶草、玉龙蕨等9种。 三级保护植物长苞冷杉、丽江铁杉、云南榧树()、棕背杜鹃、延龄草、天麻、雪山一枝蒿、黄牡丹、黄连、领春木、华榛、云南紫薇、桃儿七、虫草等14种。
动物境内有哺乳动物26科,69属,97种。常见两栖类5种,爬行类18种,鸟类40科,170种,鱼类75种。兽类:经济毛皮兽有黄鼬、香鼬、鼬獾(子)、獾、猪獾、青鼬、赤狐、藏狐、貉、豺、旱獭、红腹松鼠、长吻松鼠、、灰尾兔、竹鼠、金钱豹、 小熊猫、石貂、水獭、棕熊、黑熊。 常见类有猕猴、云南鼯鼠、豪猪、狼、狐、熊、水獭、豹、野猪、麝、大灵猫、 岩羊、林麝、马麝、黑熊、 棕熊、野猪、狗獾、猪獾、雪豹、金钱豹、兔狲、猞猁、豹猫、水獭、大灵猫、小熊猫、貉、灰尾兔、豪猪。黑眉锦蛇两栖类爬行类:主要有青蛙、蟾蜍、山溪鲵、石鸡、田鸡、蜈蚣、壁虎、晰蜴、、水蛭、黑线鸟梢蛇、青竹螵、水蛇、花、、眼镜蛇、王锦蛇、黑眉锦蛇、高原蝮蛇、穿山甲、蜗牛。
鸟禽类:主要有黑颈鹤、灰雁、斑头雁、赤麻鸭、绿翅鸭、白腹锦鸡、锦鸡、藏马鸡、血雉、绿尾虹雉、雉鸡、勺鸡、红腹角雉、大鹉、雉鹑、斑尾榛鸡、胡兀鹫、 勺鸡、红腹角雉、 大绯胸鹦鹉、雉鹑、斑尾榛鸡、胡兀鹫、雀鹰、喜鹊、鹌鹑、红嘴山鸦、戴胜、赤嘴潜鸭、雪鹑、灰鹤、雪鸽、岩鸽、点鸽、山斑鸠、珠颈斑鸠、灰头鹦鹉、黑枕绿啄木鸟、星头啄木鸟、画眉、蓝喉太阳鸟、朱雀、暗色朱雀、、、、红隼、针尾沙锥、小杜鹃、普通这夜鹰、鸟、棕腹啄木鸟、小云雀、岩燕、树鹨、长尾山椒鸟、黄殿鹎、黑鹎、、红嘴蓝鹊、星鸦、寒鸦、大嘴乌鸦、小嘴乌鸦、渡鸦、褐河鸟、棕胸岩鹨、褐红背岩鹨、、、红胁蓝尾鸲、、赭红尾鸲、、、北红尾鸲、红尾水鸲、、、即、白顶溪鸲、紫哨鸫、、、棕背鸫、宝兴歌鸫、锈脸钩嘴鹛、宝兴鹛雀、矛纹草鹛、、鹊色厅鹛、、棕肛凤鹛、、、黄腹柳莺、棕腹柳莺、褐柳莺、棕眉柳莺、、黄眉柳莺、黄腰柳莺等。鱼类:高原湖泊鱼类有短须裂腹鱼、属都裂腹鱼、、麦穗鱼、泥鳅。金沙江及其支流有鱼类16个科,以鲤科种类占50%以上,较大属有裂腹鱼属、吻鲍鱼属,还有鳅科的条鳅属、鲍科的鲍鱼属。
濒危动物: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11种, 其中兽类有滇金丝猴、 雪豹、金钱豹、云豹等4种;鸟类有黑颈鹤、绿尾虹雉、斑尾榛鸡、胡兀鹫、雉鹑、黑颈长尾雉、玉带海雕等7种。 二类保护动物27种,其中兽类有猕猴、小熊猫(火狐)、山驴、马麝(獐子)、林麝、穿山甲、水獭、猞猁、兔狲、金猫(红春豹)、藏马熊、黑熊、斑羚(青羊)岩羊、大灵猫等15种,鸟类有雀鹰、秃鹫、藏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丽江亚种、白鹇、白腹锦鸡(银鸡)、大绯胸鹦鹉、灰林号、(猫头鹰)白腹黑啄木鸟等12种。森林草场森林香格里拉是云南17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居全省127个县(市)之首,是境内优势资源之一。全县有林业用地77.38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6. 63%。其中有林地38.73万公顷。用材林木:1985年,全县用材林面积294379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5.35%,占林业用地的38%,占有林地面积的76%,林木蓄积量6931.9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9120.93万立方米的76%。境内有主要林木资源43种,其中,针叶林木10种,阔叶林木33种(硬阔17种,软阔10种,萌生阔6种)。 用材林树种主要有冷杉、云杉、高山松、大果红杉、铁杉、华山松、云南松、栎、高山栎、白桦、红桦、糙皮桦等10余种。冷杉有中甸冷杉、苍山冷杉、、川滇冷杉、长苞冷杉、6种, 皆系喜凉润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材纹理细直,结构密实轻软,为建筑、造纸、船舶、木器上乘材料;皮脂可撮杉胶,为光学仪器粘合剂;云杉有丽江云杉、杉、油麦吊云杉三种,为建筑、船舶、航空器材、文化体育用具、造纸材料,皮可提取烤胶。栎有锥栎、高山栎等13种,纹理有直有扭,耐潮耐腐性强,抗拉抗压强度大,为建筑、枕木、枪托材料。境内森林除用材林外,还划分为防扩林、薪炭林两种。1985年, 全县防护林92962公顷(含哈巴雪山、碧塔海、),占全县总面积的8.01%,占林业用地的12%。 林木蓄积量2189万立方米,占总蓄积24%。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堤、保护生态为主要目的。有薪炭林公顷,占总面积的8.65%,占林业用地的13%。以供生产、生活燃料为主,多为阔叶林、灌木林,林中亦有栎、高山栎、白桦、红桦、糙皮桦等用材林种。经济林木:境内最低海拔1503米,最高海拔5545米,海拔高差4042米,在海拔3300米及其以下均有经济林木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沙江沿线干热河谷区, 树种有核桃、板栗、 梨、李、杏、柿、桔、桃、黄果、苹果、石榴、香橼、花红、梅子、花椒、枣子、拐枣、樱桃、海棠、葡萄、桑、棕、茶、桐树等20余种,亦有野生山渣、山胡椒、梅子、漆树、沙棘等。珍贵树种:境内有二级保护树种银杏、篦子三尖杉、澜沧黄杉、栌菊木、杜仲、核桃6种, 三级保护树种长苞冷杉、丽江铁杉、云南榧树、棕背杜鹃、领春木、华榛、云南紫薇7种。此外,境内还有红豆杉、樟木、楸木、红椿、沙棘、槭树(俗称青皮)、小叶柿(木)7种珍贵树种。面积与蓄积:1985年,对全县林区林木消长情况进行补查推算,全县总面积112.75万公顷(未含江东村),有林地面积38.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120.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4.7%。1990年, 据有关林业工作资料分析,全县活立木蓄积理9000万立方米左右,森林覆美国率在35-38%之间。1993年, 全县开展土地详查, 详查结果,全县有林地面积公顷(亩),占全县总面积1156482公顷(亩)的56.69%。林副产物 境内开发利用的主要林副产品有生漆、松脂、松茸、竹叶菜、木耳香菇、樟油、沙棘8种,多种林副产品及大部分森林采伐剩余物尚未开发利用。草场香格里拉雪山耸峙,峡谷深切,高原、山地、河谷自然环境垂直差异明显,光、热、水、草和畜群组合因地而异,为典型的立体畜牧业县份。海拔米地带, 含建塘镇、小中甸乡全部、格咱乡大部及东旺乡、尼西乡、五境乡、洛吉乡、三坝乡,虎跳峡镇一部分,属主要牧区。地域面积1310.9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5.26%,天然牧场416.50万亩,占天然牧场总面积的82.66%,其中,可利用牧场316.40万亩,占牧场总有效面积的84.74%,平均每24.4亩牧场可载第四一个黄牛单位。牧场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型、亚高山林间草甸型、沼泽草甸型和山地灌丛草丛草甸型,牧草以禾本科、莎草科为优势种。本层以经营牛、羊饲草编辑为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居全县首位。海拔米之间, 含三坝、洛吉、东旺、尼西、五境乡和虎跳峡镇大部,上江、金江、格咱乡小部,系高寒层和干热层的过渡层。地域面积255.4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4.66%。域内山坡地草场、林间草场插花分布,多为荒山荒地和灌木林低洼湿地, 可食性牧草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 本层多为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地区,草山草坡较多,有度较陡,大小牲畜皆为放牧、厩养结合,马、驴 、骡、山羊居全县首位。海拔米江边河谷地区, 含上江、金江乡大部, 虎跳峡镇、三坝、洛吉和五境乡沿江部份。全计面积40.6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2.33%。村寨周围、山地沟谷、河边江岸间有零星草场,平均每46.98亩可载畜一个黄牛单位。草种为山地河谷杂类草,生长较快,再生力强,四季常青。少为数地段有部份可利用面积,可发展水禽。本层系香格里拉粮油主产区,种植业可提供一定数量包谷、豆类等精饲料,辅以麦夫、糠、油枯、瓜、菜和野生青饲草,饮料条件较为优裕。饲养方式,猪以舍饲为主,牛、羊、禽舍饲放牧结合。生猪、水牛居全县首位。香格里拉的高原,天然牧场、草场资源丰富,放牧草场同耕地处于同等地位。 经1980年9月至1981年底对草山草坡牧场(草)资源进行普查,天然植被中有饲用价值的牧草计有20种,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牧草。天然牧场可分五种类型:高寒草甸类:青草萌发迟,枯萎早,可放期为7月初至9月底三个月。牧草品质高,适口性好,生活力强,耐牧。分布格咱、建塘镇、小中甸、东旺、洛吉、尼西等乡镇海拔米高原高山地带, 样地调查,优势植特种类计67个,特产有知母、贝母、雪莲、金不换、冬虫夏草;样地统计,平均禾本科占26.0%,莎 草科占16.5%,其它占57.5%。亚高山林间草甸草场:属高原“四季牧场”。牧草种类较多,比高寒地带萌发早,枯萎迟。草质优良,适口性好,多种牧畜可牧。 主要分布在格咱、建塘镇、小中甸、洛吉、东旺、虎跳峡等乡镇海拔米林缘林间空地,山峰中下部台阶地、盆地。春秋之间气温较高,降雨量多,冬季间有积雪,林间有小气候特点。草类植被多为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呈“五花草甸”。样地调查,草本植物106种,禾本科占44.9%,莎草科占18.7%,其它占36.4%。沼泽草甸草场: 主要分布纳帕海、碧塔海、属都谷及小中甸唐木纳海拔米,地下水位高、土壤过于潮湿、有季节性积水、排水困难草甸地带,土壤为沼泽草甸土,泥草、泥炭层厚,PH值5.5-6.5。草类植被由湿种,莎 草科占35.3%,禾本科占21.8%,其它占42.9%。牧场青草萌发早,生长密度高,唯品位及适口性欠佳,除马、牛外,其它牧畜很少采食。山地灌(木)丛草甸草场: 主要分布格咱、建塘镇、小中甸、虎跳峡、 尼西、东旺、洛吉、三坝、五境等乡镇,海拔米,老火烧、砍伐迹地次生灌木矮灌丛的山地台地。 植被由中生、湿中生、多年生草丛和灌丛组成,样地调查,草种计66个,禾本科占19.8%,莎草科占16.7%,其它占63.5%.此类牧场牧草返青早,品质良,适口性好。山地河谷杂类草草丛草场:属江边河谷四季牧场。分布东旺、尼西、五境、上江、金江、虎跳峡、三坝、洛吉等乡镇海拔米荒山荒地。禾本科占17.7%,其它占82.3%。刈割草场与人工草场:建塘镇、小中甸乡及格咱乡大部分村,洛吉、东旺、尼西乡部分村,历史以来,在村寨间围栏草甸、“依拉”(架麦场)、“抓拉”(架青草场)里及田间插花草甸、田头、地角、宽埂、闲地里培育蓄草场,秋收前,砍割绕笼成束架上“抓拉”草架,作为冬贮干饲草。这种蓄草场产草量高,利用率也高。1980年抽测,建塘镇城区一块田立蓄草场1平方米砍草量为1692克,折合亩产鲜草1128.9公斤, 可利用饲草占94.1%;尼吏村独若自然村一块蓄草场1平方米砍草量2066克,折合亩产鲜草1378公斤, 可利用饲草占99%。1983年,建塘镇、小中甸乡部份农户在蓄草场上引种外地良种草,每亩产鲜草量超过1500公斤。&
旅游概况/香格里拉县
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70座,较为著名的有巴拉更宗雪山、浪都雪山、哈巴雪山等。山山气势磅蹲,姿态万千。“高山急峡雷霆斗,枯木苍藤日月昏”,虎跳峡以其磅礴的气势吸引着中外游人;“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峡斗石为门”,苍凉的茶马古道上的许多石门关及滇西奇观的色仓大裂谷都以其绝纱的景致向游人畅开怀抱。 在雪山深处,在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碧塔海、属都湖、纳帕海等无数清幽宁静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唤人们去撩开她们美丽的面纱。这些湖泊全都清例纯净,植被完整,未受过任何污染。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及下给温泉、天生桥温泉、上桥头温泉等组成一幅名泉流溪图。长江第一湾在这里,垂柳和稻香氤氲,小桥流水人家铺呈着一派江南田园风光;云南最广阔的牧区在这里,草原千里,牛羊成群,牧歌起处,风情醉人。 香格里拉县境内兼有亚热带、温、寒三种气候。境内金沙江河谷一带气候干燥炎热,而大小雪山为寒温带高山气候。当地民谚说:山高十丈,大不一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宗教文化是这里最富有魁力的文化之一,藏传佛教文化深深影响着藏民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神奇灵秀的山川,古老的民族文化积淀,孕育出香格里拉县各民族善良、旷达的性格,也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节日独具魅力。农历五月初五的赛马会是全县最隆重的节日,这时好手云集,名马长嘶,赛马场成为英雄会。“丹巴市”、“格冬节”是两个宗教色彩浓郁的节日,形式奇特而神秘,内蕴丰厚而耐人寻味。纳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节”等节日都成为各民族人民渲泻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香格里拉县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创作出自己的优美歌舞,有着极强烈的区域特点,大中甸的锅庄、尼西的情舞、五境的热巴同属藏族舞蹈,但风格、形式迥异,或深沉凝重,或满洒飘逸,而热巴舞则热情奔放。纳西族的阿卡巴拉舞舞步古朴,彝族的葫芦笙舞、傈僳族的对脚舞,节奏明快,极富感召力,最能唤起观众的参与热情。 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频繁交流,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的气候锻造了丰富的建筑形式。境内藏族服饰有7种之多,纳西族服饰有3种之别。境内藏族民居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除傣楼外的中国民居样式,而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则规范厚重,气势宏大。
景点介绍/香格里拉县
松赞林寺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距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5公里。
从香格里拉县城需向北望去, 在宽阔的草原尽头, 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松赞林寺于藏国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兴建,于阴铁鸡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松赞林寺为该寺选址时,达剌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戏其间”。现在的松赞林寺内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并能常见一对金鹜出入。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 ,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念经。左右墙壁为藏经“万卷橱”,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像,高三丈有余,直通上层。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顶层正楼特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全寺收藏有《丹珠尔》十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以及各种精美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
松赞林寺寺中僧侣分为活佛和扎巴两类,除活佛外的僧侣按学历及资历分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职责分则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则、格干等十数种职务。
崩主活佛在中甸僧谷中有较高声望,任中甸县政协副主席。目前松赞林寺有僧侣700余人,从县城到松赞林寺的进香道路已修葺一新。 松赞林寺正以古老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四方&&东竹林寺在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金沙江河谷的延伸地带,海拔达3000米,距中甸县城105公里的滇藏公路旁,坐落着藏区十三大寺之一的噶丹东竹林寺。
"东竹林"是藏语,意为"成就二利(利人利)","林"为"寺"。噶丹东竹林寺距迪庆州府驻地中甸城约105公里,海拔3000米。该寺建成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原名"",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建寺初期仅有僧侣16人,为噶举派。后因参与以滚钦寺为首的反格鲁派战乱,改宗格鲁派,并与抗萨、支用、书松等7个小寺(贡巴)合并,更名“噶丹东竹林”。从此规模不断扩大,住寺僧侣至清末已发展到700多人,活佛10人,成为康区十三林大寺一。清康熙年间,东竹林寺得到前来传教的昌都帕巴拉.米列甲措的关怀支持,向朝廷呈状得到恩准,每年为皇上举行祝寿法会一次,享受皇粮大米100驮(后减去一半,由维西供应)。清朝皇帝不仅在财经、供品等方面给予照顾,还赏赐象征某种特权的招贴、匾额和封诰。佛事活动继承拉萨常规,推广大乘长净和斋戒等密宗仪轨遍行于各香火部落(指德钦奔子栏、中甸五境、维西塔城等藏民聚居区)。1985年,当地政府新修噶丹东竹林。新寺建筑井然有序,布局合理。远远望去,赫墙排列,褐窗密布,平顶楼房鳞次栉比。位居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根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处,正面供有及其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俗称“师徒三人尊”),两侧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佛和菩萨像。第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堪布(掌教)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都装璜富丽,彩绘纷呈,加上宗教艺术瑰宝一雕塑、唐卡、壁画的装点,更显得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噶丹东竹林寺有很多珍贵文物,如镀金弥勒法轮佛像,白度母像,三世诸佛像,文殊菩萨像,唐卡(宗教卷轴画),阎罗王群像,十八罗汉像,以及班禅厉生传,释迦巨行传等17幅刺绣。大小灵塔、佛塔数不胜数,跳神道具、法器也一应俱全。民国32年(1943),又建成高3丈、而坐红铜镀金弥勒佛一尊,与中甸噶丹松寺三大铜佛齐名。东竹林寺还珍藏一幅长达8.5米、宽5.2米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丝线精织而成的护法神像,每年举行跳神法会时展出一次,供香客观瞻礼拜。交通:噶丹东竹林寺坐落在德钦县奔子栏乡书村南水顶东坡上,距中甸县城约105公里,距乡驻地奔子栏23公里,滇藏公里从寺后横穿山腰而过,汽车可直达寺内,且常年四季通行无阻,不需要门票。碧塔海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东部,距县城35公里外。自然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东、南、北三面与香格里拉县洛吉乡相邻,西部与建塘镇接壤,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14公里,总面积1418公顷。保护区内海拔最高点为“弥里塘”,海拔4159.1米,最低点为洛吉乡的“河岔沟”,海拔3180米。
保护区属亚温带气候,秋冬长而春夏短。年平均气温5.4℃,最热月份(7月)月均气温13.2℃,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3.8℃。保护区内的植被以长苞冷杉为主,其次,根据不同的海拔及阴阳坡,分布着杜鹃、箭竹、苔藓、忍冬、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短刺栎、红杉、红桦、山杨、白桦等,从草甸和水生植物上看,主 碧塔海要为蒿草草甸,水生植被主要为香满群落、光叶眼子菜群落、狐尾群落、群落等。 在自然保护区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主要有国家一级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二类保护动物弥猴、猞猁、云豹、金猫、黑麂、马麂、毛冠鹿、林麝、藏马鸡、绿尾红雉等等。三类保护动物有:血雉羚。还有一部分经济动物和观赏性动物,主要是黑熊、藏鼠兔、鼯鼠、高原兔、红腹松鼠、竹鼠、绿头潜鸭、麻鸭以及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鹦鹉和多种画眉鸟。
碧塔海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被生物学家称这为“碧塔重唇鱼”的鱼属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生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鱼类食品中的佼佼者。 碧塔海位于保护区核心部位,湖面海拔3529米,东西长约3000米, 南北宽700米,最宽处约1500米,平均水穿20米,最深处约40米。水域面积159公顷。
“碧塔”,藏语的意思是栎树成毡的地方。风清日丽的时候,荡舟于湖中。静观水底能看到十多米以下的水底,成群结队的“重唇鱼”在水中嬉戏畅游。甚至,连鱼身上的花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湖畔四周,林深树密,傍晚或清晨,微波不兴,湖面如镜,此时,高山临湖,湖映山影,山光水色,溶为一体。于是便有:“半湖青山半湖水”的绝句来赞美这独具神韵的自然美。湖的四周,生长着浓密的杜鹃花林,每年农历五月端午前后,杜鹃吐艳,湖畔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据说,常有游鱼游戏于湖边浅滩之中,吞食杜鹃花的落英,因其含有微毒,鱼食后,如醉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巴好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