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个养成游戏的名称“不过是身为代用品的肉奴隶养成日志“

当前位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浦城县仙阳中心小学备 课 簿( 学年第二学期)学校: 仙 阳 小 学 年级: 五 年 级科目: 品德与社会 教师: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者和接班人教风团结 奉献 严谨 创新 学 风励志 崇德 勤学 守纪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教学计划一、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 单元概要:我是小小主人翁,我要爱护集体荣誉,学做集体小主人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从三年级学习过的居委会和 村委会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变化入手,认识这种选举的现实意义。然后,对于选举华 表进行管理这种民主形式做初步的了解,通过教师中的人民代表为小学生的安全解 决实际问题这一性质,感受人民代表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并从这个实例开始,认 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对于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等重要概念有最初步的 理解,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由此进一步延伸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 性,了解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所有这些学习虽然程度比较浅,却能 够为学生今后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共二课,第一课是爱护集体荣誉,主要是讲感受集体的温暖,在集体中成 长,展示集体的智慧,我为集体添光彩;第 2 学做集体小主人,主要是讲自主选举 班委会, 每个同学的权利, 大家都来参与, 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 人民的代表, “法” 在我身边。 第五单元 历史告诉我们 单元概要 历史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是从野蛮到文明,从分散到统一 本单元从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唐朝等几个重要的朝代切入,帮助学生对于统一 的、多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的古老历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并对中国 历史发展顺序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从近现代时期扩展到世界历史,以工业革命为界 限,让学生了解、思考和认识工业革命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重大意义。 本单元共三课,第一课是从统一到鼎盛,主要是讲秦汉统一,唐朝盛世;第二课 是野蛮与文明,主要是讲血与火的时代、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 单元概要: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旨在通过对 1840 ―1949 年 100 多年间中国社会变迁历程的学习,通过感受、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等 学习方式,对我们伟大祖国近现代历史有比较全面的初步了解,从祖国遭受屈辱和 人民顽强抗争两个方面形成认识,从而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 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热爱。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五年级最大的变化在于大量出现了历史方面的内容。这对 老师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和重点。 历史部分的内容往往是老师们觉得比较头疼的,因为它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背 景、知识背景太远,而且我们学校的历史课过去往往有意无意地侧重抽象概念和宏 大叙事,使人难以感受到历史曾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创造的,是由人的心血浇 铸而成的。这样的内容使学生无法体会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涌动、热血沸腾和心 灵颤动。它的刻板、简洁、科学淹没了历史中的人和生命,变成一种只剩下需要记 忆的年代、事件、人物这样索然无味的历史筋骨,让学生望而生畏。 二、教学目标 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能力、知识方面的目标主要体现为: 1、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增进热爱共和 国的情感,形成并强化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态度,形成对于法律的依信 赖与尊重。养成理解和关心社会生活的积极的、亲社会的倾向。初步感受权利与义 务的对应关系。 2、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与封建社会国家和区别,懂得社会主义民主 共和国的优越性,能够初步尝试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思考个人行为的合理性及合法 性。 3、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们在 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懂 得宪法的特殊地位,以及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4、使学生了解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 的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三、教学进度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教学内容 感受集体的温暖、在集体中成长 展示集体的智慧、我为集体添光彩 自主选举班委会、每个同学的权利 大粗都来参与、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 人民代表、“法”在我身边 讲秦汉统一, 唐朝盛世 讲血与火的时代、期中复习 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罪恶的战争 走访遗迹看历史 屈辱的条约 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3 14 15 16 17 18 19天下为公 开天避地 红旗飘飘 地球上的红飘带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不要忘记 复习 期末测试2 2 2 2 2四、我是小小主人翁之一主题一 爱护集体荣誉(建议 6 课时) 课题 1.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的: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个温暖 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搜集、了解所教班级内师生间、生生间互敬、互爱、互助的事例 2.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开展尊敬和感谢老师的活动 c 教学步骤: 1.导人。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 2 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 教师提 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 (对全班同学深深的 感激, 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 我们的班 “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o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 “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 足优秀 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 大家都采关心, 在这样的班集体里, 大 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 事?” 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 他人 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 c 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 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 “老师 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 护着我 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 收上的同 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采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 3~4 页的文字边 进行讨沦, 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 何做的? 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 2.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准备 ].了解班级同学:关系的状况。 2.了解班级遵守规则的状况。 3.了解近期班级中是否产生过矛盾,后果如何。 4.根据上面了解的情况,请――些同学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 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 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宁―J?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 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 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 5―6 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 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c 教师可以适当加 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 相帮助。 3.小组探究 c 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 位,相与: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 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 c 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 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活”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 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建议: 1.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类似教科书上的活动,对他们进 行尊敬师长的教育。教师可以将“阅读与讨论”这一步骤加以拓展,并与所教班 级的实际联系起来。 2. 本学期的这部分教学内容应该在三四年级爱集体教育基础上有所上升, 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温暖的集体氛围需要每个成员的参与和付出,每个同学应 该提高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同学间、师生间应相互理解、相互 尊重、相互关心。 3.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指导,而现代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心 灵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 更为深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可以开设“心灵热线”,给学生提供宣泄情 感的渠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 学习成绩。“生日祝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断自我完善; “学 年寄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殷切期望,拉近了师生感情,让学生感 受到爱。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 4 页下面的填空。 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书面评价。 课题 3.展示集体的智慧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设计徽章及网页标识的一些常识,通过设计班徽和责任感,增强 集体荣誉感。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设计活动需要的白纸、彩笔等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l。导入。教师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情况, 并让几名学生谈一谈他们通 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体会。 2.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7 页的文字,教师提问: 什么要制作网页标识?制作网页标识有什么要求?” “为 3.欣赏与探究。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 7 页的文字和插图,并对书 上的标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网页标识?” 引导学生通过讨―沦达成以下共识:应该能够反映出本班的特点,代表班集体的 团队精神;还应该设计得美观大方,等等。 4.讲解与练习。教师说明:“设计网页标识可以借鉴旗帜和徽章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它是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一个好的图案,往往是从众多的方案中 选出来的,而且大多曾经做过许多次的修改,使之不断完善 o”指导学生完成教 科书第 7 页和第 8 页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旗帜、徽章的制作过程及涵义, 进一步感悟到应该如何设计网页标识。 5.小组准备。让学生欣赏教科书第 8 页的网页标识。在欣赏之后,以小 组为单位,通过协商,为班集体精心设计自己满意的网页标识。在小组活动过程 中,教师巡视,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6.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相互交流做准备: 2.全班交流。通过各小组的相互交流与评议,评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o 3.教师点评和总结。 建议: 1.设计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的兴趣,增加 教学的深度,让他们从中思考标识的象征意义,以及以什么样的图案来代表自己 的班集体。 2.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 学活动。 . 3.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4.不具备网上学习条件的学校,可以借用制作网页标识的办法制作班徽、 班旗 5.对于所有的设计?,都要进行评价;对没有最后中选的图案更要指出 优点和特色。 评价建议:: 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做简单记录。 2.对学生制作的网页标识逐――进行评价。 资料库: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 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火炬象征光明。寓意着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2.一般来说,每个网站都要制作自己的标识,它是一个网站的象征。 课题 4.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学目标 1.知道白己是集体的一‘员,乐于为集体做贡献。 2。学会观察与思考,为集体的进步出主意想办法,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动员学生搜集为班集体服务的同学的事例。 2.教师准备――‘些有关学生在各项集体活动中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3.与老师联系,了解班集体存在的主要不足。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展示或播放集体参加比赛活动时的照片或录像。引导: “集体取 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呢?” 2.阅读讨沦:)阅渎教科书第 10 页乐乐和教师的对话,并讨论“班集体 需要做的事情”“我能为集体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尽自己的所能 为集体贡献力量。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集体服务,除擦黑板、摆桌椅、出 板报、向学校广播站投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以外,还有哪些?” 3.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教科书第 10 页的四个问题,并 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 “很少有人做的原因”,认识到关心集体需要坚持,需要付出。 4.自由讨沦。阅读教材第 10 页的内容,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讨论班集体 的优点与不足,并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归 纳整理。要帮助学生具体而准确地思考和认识自己班级的实际状况、与优秀班集 体的差距、为争取优秀班集体应当做些什么等。 5.教师总结:“建设一个好的集体,为集体添光彩,人人有责。今天, 许多同学: 为集体提的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集体会更加进步。” 建议 1。搜集一些需要在课上展示的集体活动的资料,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 感。 2.在分析“有些事情很少有人做”的原因时,应使学生了解到有些事情 大家没有注意观察, 而有些事情可能是学生力所不能及的 3. 在组织学生了解 “班 里经常有人做的事情”这一环节时,生说出经常为集体做事情的学生的姓名,在 集体中树立榜样。 家庭作业 清学生整理、归纳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出的建议,开展一次我为班建设出 主意”的班队会。 评价建议 教师还可以引导“我为班级建设出主意”。观察学生在课堂发言和小组讨 论时的表现,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 2、学做集体小主人 主题二 学做集体小主人(建议 l0 课时) 课题 1.自主选举班委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主选举。 2.厂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 3.初步感受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4.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形成积极的现代民主参与意识及能力, 1.教师就学生自己参加的选举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该班级以 前班委会学生的情况,本校或其他学校是否有过先例,学生对此可能会有什么样 的反映,选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并做好应对准备。 2.如果本校曾经有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的先例,教师最好能够请有关 的学生“现身说法”做介绍,并事先了解具体情况、效果,对介绍提出适当的要 求。这种做法要比由教师介绍更为理想。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2 页的课文,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班从 前的班委会是如何产生的?你们对自己选举班委会有什么看法?” 请几名学生自由 发表意见. 2.全班讨沦。教师引导:由同学们自主选举班委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事情,全班同学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得到锻炼。但自主选举也是一件有 一定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选举程序,提醒他们参考教书及教师提出的要求。 4。全班活动。每个小组介绍本组提出的程序,并说明理由、教师说明: “下面,根据教科上的程序和每个小组的程序,通过全班讨论,我们确定一个正 式的选举程序,下次的选举将按照同学们自己确定的程序进行。”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l。学生此前很可能听到过许多有关民主选举的事情。但缺乏真正的理 解.没有相关的经验,本课题的学习对他们―十分重要,对他们今后的学校化生 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让学生理解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班主任老师商量,将本课题的学习与班委全的 选举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次自主选举?教师要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最 好使选举与课题学习同步进行,如果不能进行真正的选举,最好安排模拟选举。 3、农村地区的学校可以利用本地区村委会选举的实例,比如请村委会成 员、选举委员会成员等来介绍选举程序及其意义。 4.教科书上的选举程序比较全面合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组活动的 重点放在充分理解这―程序上,当然也允许学生做适当的修改,但要合理。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就选举程序听取家长的意见, 2.考虑自己是否准备参加班委会竞选,如果参加,准备一篇竞选演说不 超过 3 分钟)。 3.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适当地记录。 4.在课上抽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课题 2.每个同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思考民主选举的完整过程。 2.懂得成为被选举者和选举者都是自己的权利。 3.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上次课确定的选举程序做好准备。 2.与学校及有关教师商量,最好将 2 个课时连排,以保证活动一气呵成。 3.请自愿的学生帮助制作票箱、选票。 教学步骤: l 导人。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 14 页的课文。 2.模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上次课确定的程序进行班委会选举。教师应 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环节,并适时地在活动中穿插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 认识。 候选人提名。可以给学生一些酝酿时间,要将所有被提名人的名字都记录 下来,可以写在黑板上。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是否同意所有的同学都有资格 成为候选人,提名自己对不对等。竞选演说。包括候选人向大家做介绍,以及回 答大家的问题。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竞选演说应包括哪些内容(准备竞选什 么职务、自己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当选准备怎样工作等),怎样才是好的竞选演 说,竞选演说对大家最后投票会有什么影响等。 投票表决。可以先研究讨论教科书上投票选举的过程,选举监票人、唱票 人、计票人等,然后由教师引导进行投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填写选票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 投票 每个学生将自己填写好的选票投入选票箱; 计票人在黑板上按照选 票格式写出班委会的各项职务,以及相应候选人的姓名。 唱票 监票人和唱票人一起唱票, 计票人根据唱票人所报姓名在黑板上候 选人姓名下计数,可用“正’’字表示。 统计 监票人和唱票人协助计票人统计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 并标出每个 职务得票最多的人。 宣布结果 应说明每个人的得票情况、选举是否有效、最终的当选者是谁 等。例如:“根据大家投票的结果,新的班委会产生了,他们是……我们要向模 拟活动中产生的班委会同学表示祝贺。虽然是模拟活动,但大家都很投入,也很 认真。活动是模拟的,但同学们的收获却是真实而丰富的。” 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为什么要分别有监票、唱票和计票,选票为什么 不记名,等等。 建议 1.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即使条件所限只能模拟,学生仍然可以在 有关民主选举的知识和参与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 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 经验,教师要做比较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2.如果条件比较成熟,可以真正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 3.教师可以就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如果是正式选举,可以先进行讲 解;如果是模拟,可以安排在学生活动之后进行。 4.学生很容易被活动吸引并且进入兴奋状态,但因为缺乏经验,也很容 易陷于混乱,教师事先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组织。 5.如果有必要,教师应告诉学生选票的格式:可以按照班委会职务写, 每个职务下写上相应的被提名候选人的姓名, 并说明在自己要选的候选人姓名上 画记号,多画为废票等。 1.向家长介绍要进行模拟选举活动的情况。 2.完成教科书第 16 页下面的填空。 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2.就活动各个环节的得失对全班进行评价, 哪里做得不好。要具体说明哪里做得好、3.对家庭作业 2 给予书面评价,并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在后面的课上适 当地予以采用。 课题 3.大家都来参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学会思考集体发展的得失。 3.增加对集体的责任感。 4.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便所做的准备 工作具有针对性。 2.帮助新当选的班委会(模拟的同样)准备班集体建设计划。 教学步骤: 1.导人。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7 页上方的课文,然后 提出问题:“做好班级工作,仅仅选出班委会是不够的,不能只依靠班委会的几 个人,而要靠大家的参与。今天,新的班委会和所有的同学一起,采探讨如何做 好我们的班级工作。”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7―19 页的内容, 并以自由发言 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新的班委 会的计划怎么样?你们对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提出的补充和反对意见怎样看?你 们对小文提出的问题怎么看?咱们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们怎样理解老师关于 权利所说的话?” 3.介绍与提问。请新当选的班委会向全班公布自己制定的计划。在介绍 过程中应允许其他同学就不明确的方面提出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并对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学生 提出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修改和补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班委会成员做记录。 6.教师总结。鼓励班委会吸收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布置家庭作业。 1.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 所在班级的认同感,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锻炼并提高他们参与集体生活的意识 和能力。 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寻求支持与配合, 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o . . 2.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问题,有侧重地调整活动,比如,如果类似于小 文谈到的问题比较突出,那么,可以在阅读与讨论和小组讨论时将此作为重点。 课题 4.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了解村委会或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情况。 教学步骤:1.导人:“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 举了班委会。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 (村委会和 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 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0-23 页,然后提问: “虎子的来 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 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 事要大家共同讨论, 不能几个人说了算; 村委会的账目公开, 是接受大家的监督, 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 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 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 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 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1.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中“选出自己的当家 人”的延续,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主选举做较深入的探讨,从选举方 式的变化人手,帮助他们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 2.在讨论和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对照。 3.在与学生讨论时,应注意让学生理解这种选举方式与过去由乡镇领导提名 选举。 课题 5.人民的代表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共和国、 公民、 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足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厂作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 支持。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们阅读教科书第 23 页卜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 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二个概念,清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 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 他们深入认识和 理解这:二个概念,、 2.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逐…―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 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 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 没有皇帝、国王国家,割?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 的主人是公民。那么,㈠‘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 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 引导他们得出如? 厂意见: “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 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 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 家的人才能决定 (小学生也足小主人)等, 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 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 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 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 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 等。”“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要对国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 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 种, 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 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 村委会, 直接参与决策; 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 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 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 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 我国有 13 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 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 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 23 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 “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 书第 23―24 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 尤其是小学生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 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 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 “同学们从教科书上 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 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 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 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 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 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 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 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 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 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5.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活动做必要的提示,布置家庭作业。 1.本节课中提到的三个概念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讨 论并加深理解。虽然这些概念似乎离小学生较远,但只要选取适当的例子,他们 是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基本含义的。 教师应意识到这些内容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是格 外重要的,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 2.由于各种媒体的影响,小学生可能对封建国家、皇帝等有不甚正确或 不甚准。 家庭作业 诉家长自己小组将要进行的模拟活动,请家长提建议。 第二课时; 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言的情况,并按照等级进行记录。 1.教师督促、检查学生模拟活动的准备情况。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本地区的人大代表走进课堂,并就学生在本 课时中的活动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1.准备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各个小组为自己的模拟活动做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检查的结果决定准备时间的长短。 2.模拟活动。学生分小组表现人民代表工作的过程。 3.评价活动。可以在每个小组活动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意见, 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给出评价意见。教师的评价要针对重点进行。如果能够请到 当地的人民代表,可以请他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并介绍自己担任人民代表的 情况。 1.“校门口的交通标识”是教科书为学生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提供的一 个范例。 2.在涉及提案及其作用时,最好要给学生提供离他们生活比较近的本市、 本地区的有关事例。此类内容通常能够在本地报纸上找到。 第三课时 1.导人。 “在教科书中,姚老师是柳林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谁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3-24 页,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教师 可以用下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柳林区有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有人民代表大 会,我们这里有吗?第 23 页的图说明了什么?第 24 页下方的照片反映的是哪里? 第 24 页照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第 24 页上方的课文和下方的小资 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 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的市、区、乡都有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国家的最高领导是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地方的最高领导是省长(自治区主席、 直辖市市长), 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最重要的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制定的,地方最重要的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结 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 本地的区长、 乡长也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18 岁以上的公民都是选民(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有些选举直接由选民投票选举,比如前面说的选举村委会;有些选举由选 民选出的代表进行选举, 比如选举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选 举的。 由公民推选出来的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各地乃至国家的管理。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地方。 许多国家在选举权方面存在着不平等,南非、印第安人就是例子。我国关 于选举权的法律规定显示了我们国家的民主与平等。 3.教师小结。 1.本课中的部分内容相对抽象,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做好充分的 准备,设计和搜集一些具体的、尤其是离学生生活较为接近的事例,帮助学生理 解。 2.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不必追求完整与准确。观察学生在讨 论中的表现。 1.宪法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我国是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对国家事务有 权进行管理。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如 某些刑事犯)。公民选举权利居于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首位,它是公民参加国家 管理、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权利。 ‘ 3.我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受宪法、选举法等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县、乡两 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 9i*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4.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由各选区选民和各政党、 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 课题 6.“法”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3.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4.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 教师在课前与学校所在地区的派出所或公安局联系,争取得到支持与帮助。 第一课时 ? 1.导人。“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有关规则的内容时,教科书 上曾经提到过法律,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什么 是法律?”请几个学生回答。(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法律是 最大的规则。) 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法律 与我们小学生的关系。” 2.全班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5 页的两幅图画及相应的文字,让 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以便使学生的意见具体准确。比如两幅图 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 是否违法, 哪部法有相关的规定等。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3. 伙伴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5 页下方民警的话, 并提问学生, 见到过,或者自己有过民警叔叔提到的小学生违法的行为;通过今天的学习,么 看法。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他们发表意见。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解释什么是“训诫” (批评、学校处 分等),并鼓励学生今后遵纪守法,做优秀小公民。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法律与小学生的密切关系。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 26-27 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并提问 学 “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应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告诉他们, 这节课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2.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科书第 26~27 页的图画和文字, 就每一幅图画及文字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 这个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内容? 教师可以逐一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并加以补充、解释和说明。 3.教师强调: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阅 读教科书第 27 页上方小文的话。 4.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6~27 页的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前面谈到了,在共和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安全、 利益都有充分的保证,然而如何保障呢?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靠国家的宪法。”教 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28 页教师的话,告诉学生: “人民选出的代表制定宪 法,整个国家,每个机构、单位和个人都按照宪法行动,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依 法治国’就是这个意思。宪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简 单解释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做什么,义务――必须做什么)。教科书第 28~29 页的内容, 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 予必要的补充,并将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权利包括: (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残疾人平等地劳动、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权 利,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被救助的权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 其他的义务。 “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许多法律,它们与宪法有什 么样的关系呢?既然宪法已经确定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为什么还要有各种 各样其他的法律呢?” (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不可能把每项权利和义务都解释 得非常具体清楚,因此,要根据这些权利和义务制定更详细的法律。比如,宪法 中规定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所得税法;宪法中规定公民有 受教育的权利,根 据这一条,就制定了各种教育法。所以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教师提问学生: “是不是只有共和国才有法律?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有 没有法律?那时的法律与今天的法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也 有法律,但那时的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内 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从。如必须做什么、不许做什么,如果触犯了就 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只有义务和被惩罚,几乎没有权利。现代的法律不同, 因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过代表大会自己制定,并以此来管理国家的。它 不仅规定了义务,而且规定了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的 保护。这是古代的法律所不能比拟的。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法律的内容条款有助于学生对于法律意义的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 有关的法律条文,并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引起他们 兴趣的内容。要注意避免选择那些离学生生活太远而令他们难以理解的内容。 1.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向父母做介绍。 2.完成教科书第 2 白页的“现在我懂得了”。 1.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现在我懂得了”给予等级性评价。 2.对学生上课的情况,尤其是讨论时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 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 生。 第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 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 权利。 第五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 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节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 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 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 及 A 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从统一到鼎盛( 五、历史告诉我们之 1、从统一到鼎盛(一)主题一 从统一到鼎盛(建议 6 课时) 课题 1.秦汉一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 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搜集。 教学步骤:1.导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0 页的课文。教师提问: “课 文里的问题和赞叹, 你也曾经有过吗?你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下面的图你 见过吗?它告诉我们什么?” 让学生交流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及感受。 ?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导读图的理解:“这支阵容齐整、 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 们展示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 (板书课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并对每一句话的内容做简要 的提问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3.理解与计算。(1)让学生查看教科书上的历史年表,教师通过提问了解 学生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说明解释。(2)请学生计算一下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 少年。 (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明确谁是谁非,应 借此介绍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公元 1 年――公元元年为纪年开始的标志,由 元年向后推算, 称为 XX 年。 由元年向前推算, 称为前 XX 年。 每十年为一个年代, 每百年为一个世纪。请学生想一个办法,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公元纪年的方法,并 想一想它与数轴有什么不同(无零);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 105 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间共相距多少年(325 年);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 多少年(440 年)。 4.讲解与思考。教师提问:“你能从课题中看出,秦汉 440 年的历史特 征是什么吗?’’(统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3 页上面的课文后,简单 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然后出示战国七雄分布图,并做讲解: “秦王嬴 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 攻的战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举统一了中国。”教师 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叫“第一个’, “统一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多 民族”和“统一”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汉时期都 是统一的国家。) 5.模拟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 量衡、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 小品表演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现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 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教科书第 32 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不 统一文字行不行, 统一有什么好处?” (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 有利于社会安定, 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6. 讲解与讨论。 请学生讨论秦始皇名字的由来。 教师可做如下补充: “秦 王赢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如果再用王等称谓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 自己统一了天下,功绩卓著,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将两者合二为一, 叫做‘皇帝’。他自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历史称他为‘始皇帝’。虽然,秦始皇 自称是第一个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一系,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秦朝 只经历了 15 年就 灭亡了。” 7.思考与评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3 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 价秦始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科书第 33 页教师和乐乐的话展开讨论。每 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客观地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 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 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 暴的统治者。)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并用上面括号中的要点加以启发, 鼓励他们在发言中加以论证。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8.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学生可能会根据统一和他的专制两方面去谈,教师 可稍稍补充一点内容,使他们的评价更客观,但要充分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积 极作用。 1.背诵朝代顺序歌。 2.搜集有关汉朝饮食文化的资料,如面条、饺子、烧饼的来历等。对学生在 课上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 35 千米的临潼区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及兵马 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 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 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 70 万 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 38 年。1974 年以来,在陵园东 1.5 千米处发现从葬兵 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 2 万平方米以上, 出土陶俑 8000 件、 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 马同样大小的陶俑、陶马约 6000 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 1300 余件、战车 89 辆;三号坑有武士俑 68 个、战车 1 辆、陶马 4 匹,是统帅地下大 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 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了 青铜铸大型车马两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 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等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两乘大型的彩 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 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秦始 皇陵做出了如下评价:毫无疑问,如果不是 1974 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 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 前 210 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 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 那些略小于人形 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 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2.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 3.知道汉武帝和苏武等重要的历史人物。 4.从饮食传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教学步骤: 1.导入。让学生背诵历史朝代顺序表,教师提问:“秦朝以 后是哪个朝代?算一算从汉朝开始至今有多少年?”教师总结: “历史虽然走过了 两千多年,但是,从今天的生活中还经常能够见到汉朝时期的历史对我们的影 响。” 2.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4 页老师的话。教师谈话:“面条、 饺子这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喜欢吗?面条、饺子的历史已经有两 千多年了,为什么这两样食物能延续下来,并能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很多民族的 喜爱呢?长长的面条虽然‘其貌不扬’,却很快征服了美国人的胃口。在美国报 纸的饮食专栏中,大标题写着‘到处都有人吃面,到处都开了面食店’。饺子是 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 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 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美食。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 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其乐 融融。‘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 的水饺时,谁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 3.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家庭作业,讨论饺子的来历。教师引 导:“各种传说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西 安的饺子宴吗?虽说仍然是饺手,不过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材 料的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 新的情趣。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一跃而成为招待佳宾的高档宴席上的主角。” 4.讲解与思考。教师谈话:“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 食生活,而且由于小麦的普遍种植,还出现了以小麦为原料的食物――饼。饼是 ‘并’的意思,因为以水和面,好像将两者并起来。火烧而食者,为烧饼;蒸笼 而食者为蒸饼,即馒头。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始于汉朝。 你们知道这么多种面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吗?农业、水利、农具、技术的发展给 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丰富了。” 酿酒业:汉朝的统一,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 了物质基础。 手工业: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汉朝丝织技术和纺织机械都领先于世界。从 现已出土的汉朝的丝绸看,有的像天上的云霞般灿烂,有的像地上的鲜花般绚丽 多彩。据说,汉武帝一年中征集天下的丝绸 500 万匹,可见丝织业的产量、质量 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教师可以以马踏飞燕为重点,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6 页有关马踏飞燕的 课文,然后向学生介绍: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 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 事条件,所以汉朝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做是民 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的骏马形象出现于汉朝的雕塑 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5.教师总结:‘‘汉朝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 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布置家庭作业。内容十分贴近生 活,而且比较轻松,学生容易被吸引,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防止教学的表面化和 肤浅,应注意从饺子、面条等常见的食物出发导学生提升和深化对历史的思考和 感悟。 2.教师可以对教科书中呈现的汉朝文化的不同方面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搜集有关汉武帝以及苏武的各种资料,包括史实、故事、传说,也可以是 汉朝其他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1.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冬至的一天,“医圣”张仲景看到老百姓饥寒交迫,许多人 两只耳朵被冻伤,而且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他在总结了汉朝 300 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煎熬羊肉、 辣椒和祛寒的药材, 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 煮熟之后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 抵御了伤寒, 治好了冻伤的耳朵,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之 为“扁食”或“烫面饺”。 ?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 岁交子”之意, “子”为“子时”, “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 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 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 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2.西安饺子宴 西安饺子宴于 1984 年推出,至今已有几百个不同的花色品种。饺子宴已成 为西安名吃一绝,它还被称为“神州一绝”。有人说,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不算真 正到过西安;不吃饺子宴,也不算真正到过西安。西安饺子宴以它特有的魅力理 所当然地赢得了海内外宾朋的好评。如今,西安饺子宴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 “铜奔马”,青铜制,高 34.5 厘米,长 45 厘米,宽 10 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在汉朝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汉武帝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感受汉朝的强大。 3.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 强的开拓精神。师生搜集有关汉武帝以及汉武帝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史料。 教学步骤: 1.导人。“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汉族使用的文字亦 被称为汉字,由此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汉朝的强势鼎盛对后世影响至深。汉朝产生 了许多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其中尤以汉武帝最具代表性。汉武帝凭其雄才 伟略,使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诸多方面开创了新纪元。” 2.交流活动。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都搜集了有关汉武帝的材料,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关于汉武帝时期 的史实与故事,然后各小组向全班做汇报。 3.故事会。 “汉武帝时期有不少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你都了解哪些 著名的历史人物呢?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学生介绍有关司马迁、张骞、霍去 病、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情况。 4.阅读与讨论。在学生阅读“不辱使命的苏武”一文的基础上,教师提 问: “苏武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代价? 你认为他值得吗?” 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 “你知道张骞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学 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作补充。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1.本课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教师应积极围绕汉武帝时期的强盛而准备资 料,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搜集资料。 2.由于内容丰富,在一课时中完成可能比较紧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 校的具体情况,或有所侧重,或适当增加课时。完成“我眼中的汉朝”,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课题 2.唐朝盛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2.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参见第 82―89 页。 师生搜集有关唐太宗的资料。 教学步骤: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 是什么时候?盛世的唐朝是怎样一种状况?”教师简介:唐朝(公元 618―917 年), 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 2.讨论与讲解。学习有关唐太宗的内容,全班交流:“关于唐太宗,你 知道多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李世民被称为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是高祖李渊 的次子。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唐太宗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唐太宗在位共 23 年,虽 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 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 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 当时世界上领先地位。 3.探究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8 页关于唐太宗的简单介绍,并通 过以下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从这篇短文和你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你能否说 出唐太宗治理国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 怎样理解‘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 你怎样理解‘任人唯贤,取人之长’这句话?它有什么好处?” .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8 页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的故事。 教师提问: “什 么叫‘纳谏’?什么叫‘进谏’? (谏,是意见、主张,臣子对皇帝提意见叫做 进谏,皇帝倾听意见叫做纳谏。)什么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觉得魏征这 句话有什么道理吗?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情由于‘兼听’带来了好的 结果,哪些事情由于‘偏听’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魏征常常顶撞唐太宗,而唐 太宗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比做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唐太宗 与众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4.教师总结:“由于唐太宗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 时期为‘贞观之治’。”布置家庭作业。 1.在学生交流有关唐朝的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时,要注意将其与电视剧反 映的有关内容加以甄别。 2.关于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阅读有关唐太宗的历史记载或故事。 对学生搜集资料的状况和课上的交流状况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安城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唐朝的强盛。 2.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通婚的历史史实,理解民族 融合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唐朝在民族友好交流中所体现出的强盛。 3.初步理解交流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提高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 2.教师了解学生以前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的以及通过其他渠道所了解的有 关唐朝的知识,以便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 教学步骤:1.导人。教师引导:“有谁见过北京古城的照片或者图画?北 京古城内的布局有何特点?北京古城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但你知道吗,它是仿照 唐朝的都城长安城修建的。” .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长安城结构图,并提问学生: “它与你知道的北京城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长安 城的特点是什么?宫城和皇城各是什么地方?西市、东市各是什么地方?从中你看 到长安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那里是海外 中国人集中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由于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地 位非常高,加上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也出现在亚洲各国,所以外国人便将中国人统 称为“唐人”,现在的西方人有的仍然称呼中国人为“唐人”, “唐人街”就 是很好的例子。这也说明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很频繁的。) 3.探究与思考。“你能通过教科书第 40―41 页所出示的资料,说明唐朝 对外交往的情况吗?”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料,说明当时的唐 朝都与哪些国家有来往;引导学生从图片和图表中寻找答案。例如,留着大胡子 的阿拉伯使者、 铜镜上的地中海风格的花纹、 琵琶上的波斯风格图案、 有胡服(少 数民族服装)特点的唐装,以及“主要外国使团人唐次数一览表”等都是学生探 究的资料。教师可出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查找与唐交往的各国的位置,并让 学生在这些位置上做出标记(可用颜色鲜艳的红纸),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唐朝在当 时世界中的显赫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 “广泛的交往给双 方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4.阅读与思考。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不怕艰辛的文化使者”等阅读材 料, 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教师提问学生: “读了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鉴真?”教师应注意从鉴真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传播世界 上最先进的唐朝文化所做的贡献等方面加以引导。 5.自由讨论:“关于文成公主,你们又知道多少呢?文成公主的故事告诉 了我们什么?”(唐朝不仅对外交流频繁,而且也注重与各少数民族进行友好往来 和交流,文成公主人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6.教师小结。通过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繁荣的情况,强调交流对于 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布置家庭作业。 1.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较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科书所呈现 的资料来说明唐朝的强大,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2.教师要注意多搜集一些资料,以便丰富教学内容。 3.如果学生自己搜集了有关资料,应当尽可能加以展示和运用。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方面,搜集有关唐朝文化 的历史资料。 对学生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情况进行评价。胡是地处中原的汉族对北方少数 民族的称呼。 2.《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一幅工笔重彩卷图,它绘在细密平滑的宫绢上,再 现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挥鞭策马、盛装出游的情 景,展示了虢国夫人在众女仆的导引和护卫下,乘骑踏青游春的浩荡气派。画中 的衣冠服饰与史载相符。 画中的妇女除男装外, 有的将头发束一长把斜落在脸侧, 时称“堕马髻”。这本是汉朝的发饰,唐天宝年间(公元 742―756 年)复现。正 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上 阳白发人》中所吟的那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 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3.唐招提寺 坐落在日本奈良。公元 759 年由鉴真亲自设计、主持修建。鉴真去世后, 由他的弟子续建完成。寺院庄严大方、雄伟壮观、富于和谐荚,是当时日本建筑 艺术最完美的代表。 4.鉴真干漆坐像 鉴真干漆坐像是鉴真死后, 他的弟子用中国特有的脱胎干漆的方法塑成的。 “国 宝”,长期受到瞻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 2.感受和体会唐朝文化的发达。 3.在某个方面加深对唐朝文化成就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就教科书出示的内容,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资料。 2.了解学生此前学过的或了解的有关内容,如语文课中学过的唐诗等知识。 教学步骤:1.导人。教师引导: “前几节课,我们分别从唐朝的政治、经 济、国际交往等方面了解了唐朝的强盛,那么,唐朝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教科书 第 43-44 页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文化发展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人物、艺术、书法、 诗歌等,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也可以超出教科书 的范围进行选择,并准备在下次课上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并适当地进行 启发。教师应提醒学生写出提纲。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需要在课后补充的内 容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应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 进行选择,或者由教师指定。(1)欣赏敦煌壁画。(2)欣赏颜真卿书法。(3)探究 筒车:作为一种农业灌溉器械,它是怎样发挥灌溉作用的?教师可适当地补充资 料,例如,用水力来推动,大大节省了人力与畜力,是古代少有的“自动化”机 械。它能够把水提高到 33 米高的地面进行灌溉。如果将两部筒车相接,就可以 把水提高到 66 米。这在古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而且它的结构又如此简 单,对许多地高水低地区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个筒车的动力,既可以是人力或畜 力,在具备较高流速与较大水量的地区也可以是水力。(4)赛诗会:学生可以做 简单的道具、服饰,仿唐人吟诗。既可以小组先排演,然后向全班做表演;也可 以个人参赛,比一比谁背的诗多;还可以通过配画的形式来展现。请学生自己定 评比条件、评比规则。(5)阅读陆羽写的《茶经》,讨论饮茶的习惯和历史。(6) 阅读“大度的娄师德”一文,并提问学生:“你欣赏娄师德吗?为什么?” 3.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4.教师总结。对于唐朝在文化上多方面的灿烂成就做简要总结。 布置家庭作 1.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交流的题目进行补充和讲解,详略可以根据学生 的情况 2.教师应帮助协调各小组选择的题目,尽量避免重复,最好对教科书上 的内容均有涉及。 3.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难度相当的题目。题目要具体,如某个诗人、画 家、书 法家的生平事迹,关于敦煌、唐三彩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 4.教师在总结唐朝的作用时,可以参照资料库中提供的“唐朝成就”。 完成“唐朝小百科”。 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记录。 如果在活动中有小组采用全员参与的发表形式,应予以提倡并提出表扬。 对各个小组准备的质量给予等级性评定, 以鼓励和肯定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对学生完成的“唐朝小百科”给予书面评价。 主题二 野蛮与文明(建议 3 课时) 课题 1.血与火的时代 教学目标: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步骤: 1.导人。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 己了解的内容进行 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 46 页的课文。教师强调: “课文告 诉我们, 欧洲有大约 1000 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 当落后, 但是到了 14―15 世纪开始发生变化。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 为什 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今天 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 导他们 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参考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 制的 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 地球仪 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 (“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 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 (因为美洲大 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 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注意对学生在导人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 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 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 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 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中国的丝绸之 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 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 教师可以启发学 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中国到埃及、从中国到欧洲、从 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 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 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 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 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第 46-47 页的 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 (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 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 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1.本课题的内容以前学生可能都听说过,但未必真正理解其真实意义, 教师要通过讨论使他们提升有关的认识。 2.本课题内容比较深,只要学生基本理解即可,不必要求过高。 1.新航路产生的背景 从 15 世纪起的 200 多年,欧洲的许多冒险家在茫茫大海中进行了多次的远洋 航行。他们到达了西非、东非沿岸及非洲最南端,到达了亚洲以及他们前所未知 的美洲,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同时也开始了残酷的殖民掠夺。 远航的直接原因是寻找新航路。在封建时代,东方的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 入欧洲,令那里的统治者惊羡不已,以为东方是财富的源泉。但从 14 世纪起, 西亚一带政治动乱,东西方陆路交通不便,加之土耳其人又控制了东部地中海, 限制了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为此欧洲商人希望另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寻找新航路之所以能够形成巨大的热潮,说到底是因为欧洲社会的变化。 新兴的商人、日渐没落的贵族、新兴的专制王权都在疯狂地追求财富,都想到富 庶的东方去掠夺财富。这种掠夺的欲望,是新航路产生的根本原因。 世界在发展 课题 2.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区别。 2.初步体验和认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3.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工业化,认识中国的近代史。 第一课时 , 简单调查学生对于本课有关内容的了解程度,特别是深度和准确度,以便 把握教学的分寸。 1.导人。请学生谈一谈对爱迪生的认识和了解,并比较与教科书上的介 绍有什么不同。 2.自由讨论。肯定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的了解,并告诉学生,爱迪 生是对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请学生朗读课文, 并提问学生“什么是工业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 工业化。 你们穿的鞋子、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工厂制造出来的。)在工厂里是怎样制造 的?(工人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有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 水线等情况。)那么,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是这样的吗?在古代,人 们是怎样得到鞋子和衣服的? (自己制作或者由鞋匠、 裁缝制作。 今天虽然也有, 但却很少。) 自己制作与用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利用机器制作, 效率会大大 提高,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降低成本。)教师告诉学生: “鞋匠、裁 缝是靠自己的技术用手工生产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生产叫做手工业。 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术进行生产,它的标志之一就是瓦特发明 的蒸汽机。在蒸汽机之后,人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明,而且有许多在今天依然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上有两个年表,列举了一些发明,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年表中选择一或两项发明 进行讨论: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巡视并适当地提供帮助,提 醒学生向全班汇报时要以具体的问题来说明。比如:一位鞋匠一天做一双鞋子已 经是很快的了,如果采用蒸汽机带动机器,会怎么样;过去纺线用小纺车,一天 纺的纱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如果用纺织机呢;没有天花疫苗时,一旦天花流行会 怎么样,等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进步的 意义。布置家庭作业。 1.在讨论中,教师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器生产与 手工业生产的区别。 2.关于电的应用以及电气化时代,不必要求学生详细了解,教师简单说 明是工业化中一个新的阶段即可。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发源地是英国。从 18 世纪 60 年代起,英国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领域开始的。 1733 年, 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 法,使织布过程大大加快。1746 年,织工哈格里夫制造出一种手摇纺织机,并 用他女儿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珍妮机”,它可以同时纺 16-18 只纱锭。之后,经 过不断改进,在 1765 年,工程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把织布效率提高 了 40 倍,大规模织布工厂随之出现。1769 年,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在前人发 明的基础上,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1782 年,他又试制成功了一部联动式蒸汽 机。第一座应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于 1784 年建成了。蒸汽机也被其他工业部 门广泛采用,并传到欧洲大陆,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率。 机器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冶铁和采煤工业的发展, 并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 新。1819 年,第一艘汽轮横渡大西洋;1825 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试行。交通 运输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煤铁工业的发展。到了 19 世纪 40 年代,大机器工 厂推广到重工业部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工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例如,1785 年,棉织品的 产量是 4000 万码, 1850 年增至 20 亿码; 1800 年, 煤产量约为 100 旧万吨, 1850 年达到 4900 万吨。1800 年,铁产量为 25 万吨,1850 年达到 1225 万吨。 英国资产阶级依靠海上、 商业和殖民霸权, 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到世界市场, 特别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印度原来向英国输出精细的麻织品,但工业革命后, 英国的棉织品大量倾销到印度。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人口分布。以往经 济落后、人口稀少的西北部,这时成为棉纺织业和煤铁工业的中心,新的工业城 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迅速发展起来。到 1851 年,城市人口已经超 过了农村人口。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创造了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无 产阶级)。 第二课时 了解学生对上次课学习的感受。 教学准备:资料来源《简明世界史》《世界通史》 教学步骤:1.导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 50 页的课文,然后相互议论一 下。教师强调:“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就像课文中所说的,城市 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就是社会发展的中心。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带来 了与古代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头脑风暴。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9 页和第 51 上方的几幅照片及说明, 然后讨论和评价。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 “这些变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怎样 的?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 见,引导他们懂得,工业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富裕和方便,另一方面也 带来了问题与苦恼。 3.探究与思考。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2 页“在同一时期中”的内容,然 后让他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1.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思考能力,本课可以让他们很好地实践 批判性思维。 关于工业化影响的讨论, 以及关于同一历史时期与中国对比的讨论, 都是很好的题材,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引导。 2.为满足学生实践批判性思维的需要,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并鼓 励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即使学生的意见具有明显的错误,也不要马上下结论, 而是让他们通过争论互相说服。六、向人民英雄致敬1、勿忘国耻 主题一 勿忘国耻(建议 5 课时) 课题 1.罪恶的战争 教学目标: 1.知道西方殖民者蓄谋已久的企图,卑鄙的英国人用鸦片敲 开了中国的大门;知道 1840 年我国在那场罪恶战争中所遭受的欺凌和所蒙受的 耻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3.知道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英勇反击。 教师必须对 19 世纪初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对中国阴谋策划的鸦片 贸易,及嗣后发动的罪恶的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基础上 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第一课时 1.导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生 产的发展,刺激了各国贸易的发展。他们积极开展航运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 占领市场,进行掠夺。当然,他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文明富裕的中国。可是他们在 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占到大便宜,于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罪恶的阴谋 出笼了。”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5 页及第 56 页上部的课文。教师 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祖国的屈辱、 民族的灾难是怎样造成的?列强是怎样敲开中国的国门?鸦片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教师总结: “19 世纪初年,西方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鸦 片是用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的浆液熬制出来的毒品。人们吸食以后,就会 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毒瘾,腐蚀身体和精神。西方列强把这种害人的东西走 私运进我国,骗走我国大量的白银。教科书第 55 页的内容告诉我们,从 1800― 1840 年的 40 年间,英国走私到我国的鸦片就有 40 多万箱,从我国掠夺了三四 亿银元。大量的鸦片严重 地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中国陷入了‘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局面,面临深重的灾难。”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6 页上部关于鸦片来源及危害的课 文。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根据 你所知道的,说说毒品对人的巨大危害。” 4.讨论。 “英国商人为什么把在英国禁吸的鸦片偷运到中国,诱使中 国人吸食?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英国商人深知鸦片的毒害作用,他们就是利用被诱使吸食鸦 片上瘾的中国人所产生的依赖性,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大量地骗取 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阴险目的。所 以课文里用了‘卑鄙’二字来说明英国殖民者的阴险,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9 世纪初期,英国殖民者精心策划的卑 鄙阴谋,利用走私的手段对中国大肆开展鸦片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 蚀中国人的身心,阴谋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 第二课时 1.导人。“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 19 世纪初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 强为了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对中国大肆开展了卑鄙的鸦片毒品 走私贸易, 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衰败。 面对列强精心设计的深渊, 中国人怎么办呢?” 2.教师讲授:“大规模的鸦片贸易,不仅使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中国 人大量吸食鸦片,沾染上毒瘾,身体和精神都被腐蚀,形同骷髅。中,以林则徐 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亡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 而且有许多 这时清政府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6 页下部和第 57 页的课文及插图。 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林则徐禁烟 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复杂,一把火烧掉不是很简单吗?” 教师总结:“广州地区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集中的地区,广东的军民耳闻 目睹,甚至是身受鸦片的毒害,亲身感受到了英国商人的恶毒,早已是义愤填膺 了。现在终于有了主持正义的官吏来解决鸦片问题,揭发英国商人的阴谋,领头 反击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在爱国和民族情绪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广大军民热烈拥 护和积极响应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鸦片这种毒品不像其他物质, 它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会对人造 成危害,燃烧以后所产生的灰烬易燃有毒,所以不能够简单地一把火烧掉。林则 徐虎门销烟,将鸦片用盐水浸泡后,用生石灰煮沸的方法,造成鸦片、盐、石灰 和海水混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彻底地消除了鸦片的毒性,所产生的渣沫再也 不能够被吸食,海水的退潮把这些废渣排人大海,整个过程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销毁得十分干净。这既是对英国商人有力的回击,又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 智。” 4.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图”。 教师讲述:“1839 年 3 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立即下令收缴鸦片,驱逐外 国鸦片商,缉拿烟贩,严令进口船只写出书面保证: ‘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 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收缴了鸦片 1188127 千克。1839 年 6 月 3 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在海 滩上挖出了两个很大的方形水池,池中灌满了海水,成箱的鸦片被切碎了倒进水 池中,再倒进生石灰,水池中顿时沸腾起来,热气蒸腾,列强用来毒害中国人的 罪恶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的围观人群发出了雷霆般的 欢呼声。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进行了 23 天,销毁了全部收缴的鸦片。” 5.全班讨论: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 明确, 这一壮举洗去了给中国带来的耻辱, 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6.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8 页的课文及插图。教师用下列问 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怎样对待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在鸦 片战争中失败了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个怎样的丧权辱国的《南京 条约》?”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和他们 的英雄事迹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老将关天培抗英献身的故事,介绍广州三元里人 民的抗英斗争事迹。 教师讲解:“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开展的禁烟运动,粉碎了英国等列 强利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英国依靠其坚船利炮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了 割让香港岛。 我们在上个学期学过的‘游子回家’一课中介绍的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 祖国的香港,就是那个时候被英国侵略者强占去的。 《南京条约》还规定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 5 个通商口岸等屈辱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 夺。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词的含义。 “殖民地是 一个国家被其他国家统治。中国虽然没有完全被某个西方列强所完全统治,没有 彻底沦为殖民地,但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 不平等条约, 所以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但革命果实被野心家袁世凯篡夺,此后的历届政府,也都没有真正完成反封建任 务,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社会实际上还被很严重的封建制度 所统治。” 7.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 58 页讨论标识所引出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相 关链接,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8.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面对英国卑鄙的鸦片走私贸易阴谋,林 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 虎门销烟的壮举给 英国人以有力的打击。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布置家庭作业:就教科书第 58 页的讨论标识中的问题及刚才的讨论,写出自 己的答案。 1.本课题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也比较抽象,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引 导学生。例如,联系当前的吸毒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鸦片的危害及帝国主义的罪 恶。 2.西方列强是利用鸦片敲开中国大门、对中国实施全面侵略的,所以利 用毒品鸦片是这一无耻行为的发端和关键。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理解毒品的危 害,使他们能够了解侵略者的险恶用心。 1.书面回答讨论标识提出的问题。 2.收集并阅读有关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做记录。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评价。 林则徐 福建人。林则徐为官清廉,办事认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曾上书道 光皇帝,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和禁烟的必要。1838 年 12 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钦 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到广州以后,林则徐立即下令收缴鸦片,驱逐外国鸦 片商,缉拿烟贩,严惩进口鸦片的船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收缴了鸦片 1188127 千克,并下令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此外,林则徐还大力整顿海防, 倡办义勇,惩处贪官污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尊重。鸦片战争期间,他组织军 民击败了英军的多次挑衅和进犯,却被腐败的清政府革职,流放新疆。1845 年 被重新任用,1850 年病逝。 课题 2.走访遗迹看历史 教学目标: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 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 1.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 1840 年以后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 事实比较清楚。 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 教学的补 2.电影《甲午海战》的 VCD。 第一课时 1。检查复习。“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1842 年鸦片战争失败以 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请你们说一说《南京条约》的内容。” 2.导入。“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列强无耻而且凶残地对中国 进行侵略和掠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遭受了空前的耻辱,沦为了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 民族,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权,无所畏惧,开展了前仆 后继的奋勇抗争。在鸦片战争中就出现了林则徐、关天培和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奴隶养成日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