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鲸早孕症状最早出现时间间

[转载]新生代的史前哺乳动物
新生代是地球最年轻的一个地质年代从650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新生代又可划分为两个纪和七个世。
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哺乳动物,距今约万年
  长鼻跳鼠(Leptictidium tobieni),身长90厘米
  生存于距今约万年前

原古马(Propalaeotherium
parvulum),肩高50-60厘米,距今万年前,生存于德国
走鲸(Ambulocetus
natans)是鲸类的祖先,大型水生肉食哺乳动物。身长3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发现于巴基斯坦。
  走鲸的名字意指「步行的鲸鱼」。走鲸的化石在巴基斯坦附近发现,这个地带在始新世期间是欧洲大森林的边缘。它看起来像是覆有皮毛的鳄鱼,但它实际上是早期的鲸类,而且水陆两地都能活动。它不像水獭那样灵活敏捷,而且古生物学家认为,它猎食的方式更像是鳄鱼─伏击,然后利用它巨大有力的牙齿把挣扎的猎物压制在水中,直到它们溺毙
冠恐鸟(Gastornis
geiselensis)是一种的大型的肉食性鸟类。身长个一个成年男性差不多,约175厘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发现于巴基斯坦。
高帝纳猴(Godinotia
neglecta),身长30厘米左右,生活于距今4900万年前。发现于德国。
  高帝纳猴是已知最早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当时,已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其中一些有点像现代的眼镜猴,其它则较像现代狐猴。高帝纳猴是夜行动物的成员之一,属于形如狐猴的族群。这些动物的化石显示,它们的牙齿已适应成可吃昆虫与果实。它们的肢骨非常适合树木间的跳跃,与沿着树枝奔跑。
巨蚁(Formicium
giganteum),生活于距今万年前。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昆虫。工蚁1-3厘米长,蚁后长5.5厘米,翼幅达13厘米。
始祖象(Moeritherium),身长140厘米,高60-70厘米。发现于埃及
龙王鲸(Basilosaurus),大型肉食性水生哺乳动物。雌性身长约15米,雄性身长约18米。生活于晚始新世
4500万-3600万年前。发现于埃及与美国
  晚始新世温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现代的热带海洋,除了一个重要的不同:那里是巨大的早期鲸鱼龙王鲸的家。龙王鲸是第一种巨型鲸鱼。它们那巨大的尺寸意味着它们需要大量的食物维持肌体,人们猜想大多数龙王鲸终日悠游在浅海,寻找潜在的猎物。龙王鲸不是一种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鱼、鲨鱼、乌贼、海龟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都在它的食谱上。龙王鲸可以用它敏锐的视力和听力寻找和抓住猎物。像现代的鲸鱼一样,龙王鲸是呼吸空气的,它不能长时间的待在水下。龙王鲸的鼻孔不是升在头顶的,所以当它上浮的时候必须把鼻子的顶部抬离水面。
&&& 硬齿鲸(Dorudon
atrox),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水生哺乳动物。身长约为5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
雷犀(Embolotherium andrewsi),草食性动物。肩高约2.5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
  蒙古平原有众多的雷犀群居,这里是欧亚大陆与非洲间的古地中海东端。而在美国的怀俄明州,也找到为数众多的化石,显示在欧亚大陆与美洲陆桥的另一端,它们也同样常见。雷犀的化石显示,它们鼻子的末端长有骨质成长物。这些东西和角不一样,角的成份是角质素,即形成头发与指甲的物质。这些鼻骨事实上是一种形状奇特的中空组织,它们可能就像头部其它部份一样覆有皮肤。
蒙古中爪兽(Andrewsarchus
mongoliensis),一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身长约5米,高约1.8米,头颅约长83厘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发现于蒙古与美国。
  蒙古中爪兽是一种奇怪的肉食有蹄动物。尽管拥有小型蹄趾,而非爪子,但这种动物却发展出样子极长的有力双颚,并配有强劲的牙齿。讽刺的是,它们会猎食与其相近的草食有蹄动物,后者当时也非常繁盛。它的长相被认为和一种知名的有蹄草食动物,即中爪兽,非常相像。由于这种动物拥有小型蹄趾而非锋利爪子,却同时具有如此有力的双颚,意指它们就像部分人士所曾提出的一样,是以腐肉为食的大自然清洁队,或是食用龟肉。它们的牙齿出现严重的磨损痕迹,并且不像其它多数的肉食动物,只是单纯用来撕裂肉类。
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距今40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
长颈犀形兽(Paraceratherium
transouralicum),是一种奇蹄类的植食动物。雄性最大肩高4.5米,雄性重15吨,雌性约12吨。生活于距今万年前的蒙古。
  渐新世巨大的长颈犀形兽是地球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它们要比哥伦比亚长毛象还大,比恐象家族所有成员都大。虽然它们属于犀牛科,却有如现代的长颈鹿一样,适应改变成游食树梢的嫩叶。它们整个身躯都往上伸展,拥有非常长的腿与颈子,以便如此进食。化石显示雄性比雌性略大,同时具有较为圆顶与有力的头颅,显然雄性的打斗方式很像现代的长颈鹿。
熊狗(Amphicyonid),一种肉食性动物,肩高30厘米。生活于距今900-4000万年前的欧亚大陆和北美
  熊狗在此时的欧亚大陆与北美洲处处可见。有些体型小,长得非常像狗;其它较大,看起来颇似是强健的熊。它们是肉食性犬科支系的独特成员,其中同时包括狗与熊。
  熊狗从小如狗到大如熊都有。但事实上,它们不是熊也不是狗,而是一种和两者都有关系的族群。其中较大品种的化石脚印显示,它们走路的样子非常像现代的熊,会把它们的脚平放在地上。它们也住在地底洞窟,而且或许可以借着藏身洞中来捕获速度比它们快的猎物。
巨豺齿兽(Hyaenodon
gigas),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肩高从30厘米-140厘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的蒙古。
  自从恐龙灭绝后,巨豺齿兽就成了食物链上方的掠食者。它们很快在欧亚大陆与北美遍布的平原取得优势,并像此时许多动物一样,发展出巨大身躯。巨豺齿兽相当繁盛,约有七个品种,体型从狐类到小型犀牛的大小都有,它们徜徉在日后变成蒙古先达哥岩层的平原上。化石让我们得知许多它们的官能行为,巨豺齿兽具有非常强有力的双颚与巨爪,而且速度飞快。最大的种类必定是平原上的恐怖主宰,甚至会对年幼的长颈犀形兽造成威胁。
完齿兽(Entelodon),一种杂食性偶蹄动物。肩高约2.1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的蒙古和北美
  完齿兽是现今的猪与其它有蹄动物的表亲。事实上,对它们来说,用嘴巴完全咬住另一只同类的头,似乎是相当稀松平常的事!它们的脸部布满骨疣,就跟现在的疣猪一样,而且分布得恰到好处,以便在这样的战斗中,保护细致部位。这些骨疣似乎非常管用,因为即使是伤痕累累的完齿兽,其受到保护的眼鼻部位仍不见损伤。它们巨大的头颅非常强而有力,可用来撞碎骨头。发现完齿兽的化石岩层,找到许多带有残骨痕迹的牙齿。它们很明显是吃腐肉的动物,而且很可能是碰到什么就吃。它们具有厚厚的琅质的牙齿经常断裂,另外还有一些痕迹显示,它们会嚼食蔓藤植物与外露的树根,以在旱季取得水份
砂犷兽(Chalicotherium),一种植食性的奇蹄类动物。雄性身长2.6米,雌性身长1.8米.生活于距今350-4500万年前的亚洲。
  爪蹄兽是犀牛、马与貘的亲缘动物,有两种主要种类,其中之一就是砂犷兽这种居住在林间的奇异跖行者。这些砂犷兽最有趣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前脚,上面长有弯曲的长爪,使得这动物无法用掌底行走。它们改以指关节跖走,而爪子往手腕方向弯曲。
  以指关节行走名为砂犷兽的爪蹄兽。跖行动物被认定很早以前就已在亚洲演化。爪蹄兽有两种,这一种把它们大部分的重量放在其短而有力的后腿。它们长长的前脚具有非常长而弯曲的爪子,表示这种爪蹄兽无法把前脚平放在地面上,而必须以指关节跖行。这些爪蹄兽上颚没有前牙,甚至后齿也没有多少磨损痕迹,所以它们必定是挑剔的进食者。就像现代的猫熊一样,它们只挑选最鲜嫩的枝叶,然后直接放入嘴巴后方。
始乳齿象(Rhiomia),植食性动物。高3米,重400公斤。
  乳齿象这个名字是由于这类象的牙齿上有成对的像乳头形状的突起。
  始乳象和始祖象生活在同一时代和同一地区,但它们的食物不同。始乳象可能吃森林中的嫩草,而始祖象则挖食沼泽中的植物。始乳象扁平的下门齿特化成勺形,上唇伸长形成了一个远始的长象鼻。
巨犀(Indricotherium),是一种植食性动物。身长7-9米,体重20吨。生活于距今3000万年前的亚洲
  巨犀是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体重15吨,超过最大的大象。它很可能像长颈鹿一样吃树顶的叶子。
曲带鸟(Phorusrhacus),高1.5米。生活距今2700万年前的南美洲
  曲带鸟是一种不会飞的巨型鸟类,是恐龙绝灭后南美大陆的主要捕食动物。这种强有力的奔跑者具有巨大的头和喙,适于撕咬肌肉。
并角鹿(Syndyoceras),身高1.2米。生活于距今500万年至2300万年前的北美
  并角鹿是原角鹿科的一属,它是一类原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具有形状奇特的角。只有第三、四趾可以活动
新生代 第三纪 中新世 距今25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
  爪脚兽(Ancylotherium),是一种大型植食性动物。肩高2米,生活于距今万年前的南非
  爪脚兽是最后残存的爪蹄兽之一。爪蹄兽分成两个主要族群,一是栖居森林的跖行者;还有就是居住在平原、外形颇似山羊的爪脚兽。爪蹄兽是现代马、犀牛与貘的亲缘动物。爪脚兽的化石并不常见,但对其牙齿所进行的化学分析显示,它们是游食的动物,有如现代的羚羊一样,搜寻散布在非洲平原树木上的叶子。
恐象(Deinotherium),植食性动物。雄性肩高4米 雌性肩高3.5米。生活于距今200-2000万年前
  恐象是大象的巨大表亲,繁盛在南猿的时代。大象家族的长牙为适应不同用途,而发展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与大小。恐象下弯的长牙有磨损的痕迹,显示可能是作为剥开树皮之用。
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种杂食性动物。身长1米,生活于晚中新世的中国云南禄丰,欧洲匈牙利和法国等地。
  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
――始熊猫,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大唇犀(chilotherium)是上新世非常繁盛的一类动物。它属于奇蹄类的角型亚目中的犀总科。
  大唇犀体型矮壮,四肢短。前后脚均为三趾。头骨短,鼻骨长而弱,无角。下颌结合部粗壮并扩大成铲状。门齿大,间距宽,向外上方伸出。前臼齿比后臼齿小并向前急速递减。臼齿具粗大的前刺和反前刺。第二臼齿明显地大。它属于奇蹄类,奇蹄类的趾数常为奇数,足的中轴通过中趾。前后足的内趾(即大拇趾)和后足的第五趾都退化消失了;前足的第五趾在原始类型中保留,在进步类型中也消失了。因此,奇蹄类的前后足常常只有三个起作用的趾,而在进步的现代马类中仅剩下了一个中趾。奇蹄类的踝部,距骨近端(即距离身体较近的那一端)有一个双重突起的滑车形的面,与胫骨的远端(即距离身体较远的那一端)相关节,距骨远端与踝部其它骨头相接处则为扁平的面。
铲齿象(Platybelodon),是一种植食性动物。生活于距今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的中国宁夏。
  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化的象。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者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大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在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口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都发现了类的化石。根据它们的形态的差异,科学家又把它们分成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齿象三大类。板齿象的铲板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而铲齿象的铲板长而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在中国宁夏的同心县发现了世界第一具完整的板齿象骨架化石。
&&& 玄武蛙(Rana
basaltica Young),是一种肉食性的两栖类蛙科。
  玄武蛙化石发现于中国山东临朐山旺中新统,为一连同皮肤印痕保存相当完整的标本。玄武蛙外形与现代蛙相似,头骨为三角形,头长比头后端的宽度长。脊椎9个,第二个脊椎有很强大的上副突。胫腓骨稍长于股骨。共生有蝌蚪化石。蛙类化石在中国上新统及更新统均有发现。
哈那鲨(Notorhynchus primigenius),大型肉食性鲨类,生活于中新世的美国
  哈那鲨是有7个鳃的鲨鱼,有多个牙尖齿,齿的下部和有由一个主要牙尖和3~8个从中央向外的小牙尖组成。主要牙尖的前面是一系列很小的小牙尖。根为长方形并为扁平的。上层齿却更小狭窄。哈那鲨生活在凉爽的浅海中。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一种类人猿,身高60厘米,生活于距今500-2000万年前的欧洲、亚洲、非洲。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一组种类庞杂的类人猿。化石发现于亚、欧、非三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中,约生活于万年前。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等。它们的体质特征界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现代猿类、也可向现代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可能是现代的大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曾有过种种推测,其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在此情况下,御敌、觅食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促使他们从使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过渡。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古长颈鹿(Palaeotragus)生活于中新世的中国
  长颈鹿与鹿有紧密的关系,一般认为长颈鹿是在中新世时从鹿类进化来的。现代长颈鹿保持着中新世长颈鹿和古长颈鹿(Palaeotragus)的原始性质。中国在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曾发现过古长颈鹿和较大型的萨摩麟(Samotherium)。
萨摩麟(Samotherium)生活于中新世的中国
  萨摩麟,属于古长颈鹿。萨摩麟在眼的后部有对角,口鼻部很长,嘴呈圆形;臼齿齿冠很高,适合侧边咀嚼,与牛和羊相似,都适合吃草,因此它应该是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在上新世,萨摩麟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是最早的现代长颈鹿。
巨齿鲨(Megalodon)大型的肉食性的凶猛鲨类,身长16米。生活于新生代 中新世-上新世
  巨齿鲨的嘴直径可达两米,身体强壮,呈流线型。巨齿鲨可以猎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欢捕食鲸类。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也是它的盘中餐。成年巨齿鲨在开阔的大洋中猎食,幼年的侧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海域中。巨齿鲨会攻击在海面换气的动物。巨齿鲨可在短距离内快速游动,从猎物下放攻击。当猎食大型猎物时,巨齿鲨可能会先攻击其尾部或鳍,使其丧失游泳能力。
新生代 第三纪 上新世 距今1200万年前
  剑乳齿象(Stegomastodon),一种植食性长鼻目嵌齿象科。身高2.7米,生活于距今10万年前的南美洲彭巴斯大草原
  剑乳齿象是从美洲播迁入南美洲。剑乳齿象的特征是具有较为笔直长剑形的门齿,颚骨较为缩短,臼齿的齿冠隆起,齿板数目为7至8且形状似乳状突脊。剑乳齿象就是因此而得名。在南美洲的许多地点都有证据显示史前人类曾捕捉剑乳齿象,推测剑乳齿象的灭绝可能与人类的过度捕杀有密切关系。
三趾马(Hipparion),生活于上新世
  三趾马现代马小,前后肢均为三趾,中趾粗而着地,侧趾较小而不着地。门齿有凹坑。颊齿高冠,棱柱形,前臼齿已臼齿化。上颊齿珐琅质褶皱强烈,白垩质丰富,原尖孤立,圆柱形。下臼齿有两个突起,形成一个纵长的双柱形。
埃及重脚兽(Arsinoitherium),一种巨型草食动物。身长3.5米,生活于距今800万年前
  埃及重脚兽大小似现代的犀牛,身躯笨重,四肢粗壮,脚宽阔而展开,头上有一对巨大的、并列生长的角,身后有一条细短的尾巴。
阿根廷鸟(Argentavis)高1.5米,翼展14米,生活于距今300万年前的南美洲
  一种比任何能飞的鸟都大的秃鹫。大小是现生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的两倍。阿根廷鸟就是阿根廷巨鸟,和鸢比较接近,翅膀伸张开有14米。
海牛鲸(Odobenocetops),是一种小型肉食性鲸类.身长2.1米,生活于距近300万-500万年前的上新世
  海牛鲸那25厘米长的獠牙使它看起来像是一种海象和海牛之间的过渡体,其雄性的右侧獠牙长得非常大——长达1.35米,但这种动物没有任何牙齿。它在浅水区靠近海床的地方巡游,那里是十分安全的。有一个种具有回声定位器官,类似于现代的海豚。海牛鲸通过挖掘泥沙寻找蠕虫和甲壳类动物吃。肌肉强健的嘴唇使它可以把蛤肉从壳里吸出来。海牛鲸是一种呼吸空气的哺乳动物,所以必须在两次潜水之间上浮。海牛鲸尽管尺寸很大,却没什么手段对付鲨鱼,那一对獠牙的强度不足以用于搏斗。
新生代 第四纪 更新世 距今250万年前
  恐猫(Dinofelis barlowi),一种大型肉食性哺乳动物。肩高70厘米,生活于距今140-500万年前。
  恐猫是一种具有剑齿的猫科动物,在北美、欧洲、亚洲与非洲生长着数个品种。它们是非常强有力的动物,体型就像现代的美洲虎,但前肢甚至更为强劲。在部分南美洞穴找到南猿、狒狒与草食性动物的化石骨骸。它们似乎是大型猫科动物进餐后的残余物,这些掠食者显然特别喜好灵长类的肉。而其中有些草食性动物大到一般猫科动物难以猎食,所以应该是出自更强有力的恐猫手笔。
剑齿虎(Smilodon),大型肉食性动物。肩高1.2米,生活于距今10万-150万年前
  Smilodon是著名的「剑齿猫科动物」,人们因而称它为「剑齿虎」,但是所有曾出现过的剑齿动物,却无一是老虎。剑齿其实相当细致,只要一咬到骨头,就会碎裂,而只能用来咬住猎物的柔软部位,所以这种猫科动物需要利用强有力的前脚来压制住对方。加州发现的众多骨骸中,许多带有已然痊愈的严重伤痕。这显示它们是群居动物,因此受伤的动物才能藉由族群猎食维生,直到伤势痊愈。
长颈驼(Macrauchenia
patachonica),一种肉食性动物。肩高1.5米,生活于距今200-700万年前的阿根廷
  长颈驼是南美一种独特土生的有蹄动物的最后成员,位居该品种系谱的末端。自从被发现后,它们并未得到太多的研究。长颈驼最奇怪的特征是在它的头颅,即头上方长有鼻孔。这引起众多联想,其中包括长颈驼为水栖动物,这些鼻孔是作为喷水孔。但是,最有可能的解释却是,它们具有貘般的鼻子,而让它们拥有一种「水管鼻」。研究长颈驼的脚部发现,它们的脚很能适应压力,这是因为它们经常摇晃并改变方向。或许,这是它们对剑齿虎这种掠食者的主要防御策略。剑齿虎是一种强有力的重型动物,在尝试扑倒猎物时,可能无法快速改变方向。
大地懒(Megatherium
americanum),一种大型植食性动物。身长6米,体重4吨。生活于距今8000年到1900万年前的美洲。
  几千年前,美洲还是巨大地懒的国度。它们较其住在树上的表亲更引人注目,但是长相却可能一样奇怪。大地懒是一种巨懒,长近乎六米,由于它颇为后期才绝种,所以可在北美干燥的洞穴发现它木乃伊化的皮肤与粪便,帮助我们精确重建它的长相与行为。最大的惊奇来自大地懒的化石行迹,这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即这些巨物经常以后腿直立行走。这些巨懒重量推测几达四吨(近乎一只非洲象的重量),所以只用两只脚行走,对其骨骼是个莫大的压力。
恐鹤(Phorusrhacos
longissimus),一种巨型肉食性鸟类.身高2.5米,生活于距今15000年至2700万年前的美洲
最早的「恐鸟」可以回溯到梅塞尔页岩时代,即用来重建世界的始新世。但随后,它们虽然可能是从冠恐鸟这样的巨鸟演化而来,却变得只有鸡类大小,难以称上「恐怖」。然而,它们在南美洲却变成凶猛的掠食者,并在两块陆块挤压连结在一起后,移居北美。鸟类的骨头由于构造轻巧,且呈中空状,所以化石向来极其罕见。恐鹤虽然体型高大,但也不例外,直到最近它们的骨骸化石仍是非常稀少。最近佛罗里达发现了一处地下灰岩坑,里头保存了北美种恐鹤的骨头。在这些化石中,有一只引人注目的爪子,这似乎原是鸟翼的一部分。虽然鸟翼的其它部分已不在,鸟翼上的爪子却不是前所未闻,所以我们可以猜想它的原貌。至于它是怎么用的,则是另一回事。
星尾兽(Doedicurus clavicaudatus),一种大型植食性贫赤目动物。身长4米
高1.5米。生活于距今15000年到200万年前的美洲
  这种巨大的雕齿兽和其亲属大地懒争夺「南美最引人注目的怪兽」称号。虽然它们是现代犰狳、树懒以及食蚁兽的亲缘动物,但它们却长成如小型车般的大小。和大地懒一样,星尾兽也是数千年前才绝种,所以它们的骨骸仍得到非常好的保存。它们的大甲最初可能比较像现代犰狳的壳,而不是龟壳。
  它由许多称为盾板的小甲片所组成,周围可能较有弹性,因为这里的盾板以规律的线条铺组,而没有融合在一起。星尾兽的尾巴是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它的尾巴是坚硬的骨头,末端并有圆型凹痕,显示角状刺的所在位置。
猛犸象(Mammuthus),大型植食性长鼻目动物。身长3--5米,高4米。生活于距今300万年~1万年前
  距今1.2---4万年间得更新始晚期,地球北半部生活着一类身披长毛,体形高大的猛玛象。它们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背部的毛最长可达50厘米,长毛下面还有一层绒毛,皮下脂肪厚达9厘米。猛玛象的头颈部份还有高耸的大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这些都是对生活在冬季寒冷、食物较少的地区的适应。猛玛象在北半球的分布极为广阔,从欧洲西邻大西洋起向东,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北部,越过白令海峡,延伸到北美洲,让我们想想看,一大群身高体壮的猛玛象,生披长毛,带着一对奇长,而且卷曲的象牙,踏着冰原走来,该是多么威武壮观啊!!猛犸象发现于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尽管死去有二万年之久,但其中有许多的皮毛甚至是血肉都是新鲜的!猛犸象的象牙是有一系列的骨版组成的。这类超级大象灭绝于一万年前,估计与冰期的加剧有关。
剑齿象(Stegodon),植食性长鼻目动物.剑齿象 (stegodon )是长鼻目真象科剑齿象亚科已灭绝的一属。
这一类象的头骨比真象略长,腿也长,上颌的象牙既长且大,向上弯曲
;下颌短,没有象牙;颊齿齿冠较低,断面呈屋脊形的齿脊数目逐渐增加;晚期进步的剑齿象,第三臼齿齿脊数多达10条以上。最早的剑齿象出现于中新世晚期,最晚可以生存到晚更新世。它的地理分布仅限于亚洲和非洲。中国的剑齿象化石非常多,种的数目也比较多。北方最常见的种是师氏剑齿象(以前小学课本里有篇介绍黄河象的课文,所谓“黄河象”或“黄河剑齿象”的学名就是师氏剑齿象),南方常见的是东方剑齿象。师氏剑齿象是一种特大型的剑齿象,在甘肃发现过它的完整骨架,身躯远远大于现生的两种象。东方剑齿象相对比较小,它是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重要成员,在华南洞穴中很容易见到它的化石。
隆鸟(Aepyornis),大型植食性鸟类。身长4米,体重450公斤。生活于更新世—全新世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隆鸟是这个鸵鸟形的科中较大的属,一般被称作为象鸟。它能至重约450千克—远超过生存过最重的鸟。它的重量使其不能飞行,因而胸骨处没有龙骨,而翅则退化了。腿则相对短而有力,蹄有3趾。埋藏于沙丘内的鸟蛋很大,最大的能容纳8.5公升的液体。她被认为是食草动物,以水果和树叶为食。其平均身高有4米,个别的有4.5—4.8米,记录的最大个体高达5.5米。
板齿犀(Elasmotherium),大型植食性犀科,身长5—8米,体重3—4吨。头骨长95厘米,生活于距今1.2万年至160万年前
  这种冰期时的犀牛大小如象,长有2米长的角。像更小的披毛犀一样,它也是多毛的。它们共同生活在寒冷的地区。
后弓兽(Macrauchenia),植食性动物。身长3米,体重500公斤。生活于距今1.1万年至200万年前的南美洲
  后弓兽是南美洲一种独特土生的有蹄动物的最后成员,位居该品种系谱的末端。自从被发现后,它们并未得到太多的研究。长颈驼最奇怪的特征是在它的头颅,即头上方长有鼻孔。这引起众多联想,其中包括后弓兽为水栖动物,这些鼻孔是作为喷水孔。但是,最有可能的解释却是,它们具有貘般的鼻子,而让它们拥有一种「水管鼻」。研究后弓兽的脚部发现,它们的脚很能适应压力,这是因为它们经常摇晃并改变方向。或许,这是它们对剑齿虎这种掠食者的主要防御策略。剑齿虎是一种强有力的重型动物,在尝试扑倒猎物时,可能无法快速改变方向。
雕齿兽(Glyptodon)身长约4米,背部最高达2.5米
  雕齿兽科为草食性动物,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乌拉圭、巴西一带,生存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今约30,000-8,500年前)。
  观众朋友一见到它就经常以大乌龟或大金龟车称之。而它却是名符其实的哺乳动物,只是身上背负着看来像龟壳的外表。乌龟的外壳是由背部的脊椎骨、肋骨与胸骨伸张衍生而成,为身体骨骼的一部分。雕齿兽的外壳则与其身体的骨骼结构无关,而是由表皮结构衍生出坚硬的骨片与角质化硬皮镶嵌而形成厚重的鳞甲。
  雕齿兽堪称为哺乳动物中的"铁甲武士",它们身上具有厚重的鳞甲所形成的坚硬盔甲,盔甲的直径大于两米,保护着它的身躯。雕齿兽还有一条超过一米长的管状尾巴,尾巴的末端有厚角质化的刺,就像一条带刺的巨型棍棒,是它的防御利器。
  成熟的雕齿兽身体全长约4米,它们身上的坚硬盔甲直径就经常大于两米,保护着它的身躯。雕齿兽还有一条超过1米长的管状尾巴,尾巴的末端有厚角质化的刺,就像一条带刺的巨型棍棒,是它的防御利器。显然,在这样的坚硬装备与武器之下,再凶猛的肉食动物,也很难对雕齿兽攻击而猎食。
箭齿兽(Toxodon)身长2。7米,生活于距今1。1万至300万年前的阿根廷
  这种植食性动物像黑犀一样,可能利用其善于攫取的肉质嘴唇来吃植物。箭齿兽是南美洲草食性有蹄类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成员,牠起源于南美洲大陆,也曾往北迁徙至北美洲热带地区。箭齿兽体型有如短腿犀牛,但是骨骼构造较类似现生河马,推测其生活方式应该也和河马类似。从其齿列中可以看到齿空隙,牠的上犬齿退化,也没有最后一颗上门齿以及第一颗下前臼齿。具有高齿冠和持续生长的臼齿。
皮尔劳尔猿(Pierolapithecus),杂食灵掌类。生活于距今1100年至1600万年以前
大角鹿(Megaloceros)
  大角鹿类是鹿类历史里出现较晚的了,属于少壮一族,曾经在欧、亚洲驰骋,昌盛一时,最出名的自然是我们熟悉的爱尔兰巨大角鹿,也叫爱尔兰大角大角鹿。肩高可以达到2.5米,个体超过3米高的屡见不鲜,雄鹿头上的角硕大,令人惊讶!
  最大的两角宽度足足有3米多,重量不言而喻,可是它们结实的骨骼和结实的肌肉却又告诉我们,大角鹿类却还是一类主要靠快速奔跑来逃离危险的动物,所以人们一直惊叹这些美丽的动物。
  爱尔兰大角大角鹿主要分布在欧洲和欧亚交接、俄罗斯西北部地区,
  爱尔兰大角鹿常让人混淆地称作「爱尔兰麋」,尽管欧洲各地都有发现过它的踪迹,而不只是在爱尔兰;而且理论上来说,它们也算是鹿而不是麋。和它关系最接近的现存动物是黄鹿,而且就像后者,它多半时间可能也徜徉在开阔的林地。爱尔兰泥煤田发现了数百件保存良好的化石,其中许多是出现营养不良与衰竭迹象的公鹿。这些可能是在发情期后筋疲力竭而死的动物─因为公鹿在发情期必须经历不断的打斗才能接近母鹿群。原始绘画时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其中一些还透露这些动物的颜色样式。
  洞穴壁画也可以见到它们的模样,显现它们的颜色模样。大角鹿的大角一度被视为是它们灭绝的原因,因为角长得如此巨大,让它们再也抬不起头来;也让大角鹿容易困在林间。爱尔兰泥煤田所发现的化石,很多都是发情期过后苦于营养不良的雄鹿。
长毛犀牛(Coelodonta
antiquitatis),植食性奇蹄类动物。肩高2米,生活于距今10万-50万年前的俄罗斯。
  长毛犀牛的遗骸在欧洲各地都有发现,只是它们显然未能迁移到爱尔兰或北美洲。洞穴壁画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画中显示其腰部有一络较深色的毛皮。十九世纪期间,俄罗斯经常可发现长毛犀牛的角,但是它的形状非常奇怪,所以很多人认为那是巨鸟的爪子。西伯利亚时可发现长毛犀牛的冷冻尸体,虽然上面经常缺少毛发或犀角,但最后人们终于发现两者同属一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最早出现的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