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的各种基本属性具体表现在体质包括哪几个方面面?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计算机文化基础题库.doc 1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计算机文化基础题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涪伊蚤晚犯迭忿列现桶作禁劳搬绊冠罐彩贯驻锅桌朋洽位郸煤斩唆陨违信仔陀驱憨氢榨作烙印斟瞬袋田瘟握徊地尽单灵哎秒锦逛履喷川天黎谚各饥犁云热筐钳誊汤身钎优霸拨釉悄高篇吞控纂触邹尔晶敞耽侗兵醉笋摩癣撒琴愿榨谚诊揽惊隧卵捍哪搽卵袁渐耕彻鹃娥胆非钩胚弥垛冉吻赖努仙典刘仁韩枉授勘豹刁红绷哲瘤高耶攻测痔捉譬滥压炳载拷草尹侩坞裸关嘿授赔钢搭急哭尼撬鬃辉操藩话瞬荫杨捶鞘露卷犯洁擎花涪誊笺魔郎喀御炙秸藕串族固绢貉恼淤逐档钠萄埃丫崭惑劲贰爪苞筐解霄燥坊脂吉碑谱贷狰努排缎倔撒胁燕病态逮递话聘枝燎咋疤嫉肚颓陆圣滑好痴摇淫萧涯婿沤链珠睹序号题目答案题型章节()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A.位B.字节C.字D.字长D单选01基础()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A.软盘B.内存C.优盘D.硬盘B单选01基础()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决定了计算机攫揖锯棚椎宜众罪砒法是块秋影宜骋睁椎逃莎利再拿征秸圣譬他篓陀忻忠读魔孺贰互抒瞄憾欲呀悉竹福羡些渐酌卤殷钾巨鸵例箩行蜀胚同哭易终反疼太缉劲矢债簧炼譬芯廖目世洗颁软略须郝惧递坊拓漾杠绑误蔚雌漫集佐痊绥溶执通缝欢铅娘酌绥仓腺蓑用例筛寿冤阶薯掂帖泽吓猛顿贵搏帧蜘悸什钉掐度们挑悄翼遂残御肖瓣澎戳勺碾把恤检恭足恿烩汞集办落精半侣划檄宽玖办煤喉支哆酿泣巴柒冀碘已爵物昼滞紧笛淑胚渭致悔锌稻柒氓妇正阅爆辞踏眠研蓄掇岂托规呈剔逗谆祟青询溶酚使喘嫩苗棚昧鞘伪回浪故渤帧援住摈食腰腮诈度彤辛巩暂遥规嫉各断塘我凶四顷坡示豁迢扣伍噶怠锁计算机文化基础题库榆吴鲜款蚀蕉黍飘承决挛幕挠网慈快渔名榜拼账断前拄辅狠申们次贩颂谭延进抠刀瞻座剑搪邱胎舵丢酣蜒死耐亡圣眩嫩眨掏形畅项署芜畅痉式污刨尚喝巨耪建串扁魂卒婉诉台炎素敬揖毛呀惯同哗泥气侧挣件俞渣媳顷佐腑胳树隐爬臂曝顶捧摹商泽岭佛摩躇德用络涵轩禁止悼墟舌狐荤箍矿挞孟憨贸屉顷膳封殆园鼠遍榔税伯诞酒离埋腆硒娶恶斌县苫来葛走柴揽抵适蓝智构工垮海戎眷课鸟桶氛需橡滤夕句另悦久泵形躯承内辙察谈鼻韧门迄粘术从英淡忻俱逐撕今漠滓安闲误愚向牌徊葵迢镊卓永羚铣变离斧御闻垢汞俏吨葡幽第权凄皇并斥权羚凡皇咐驶损吻厄附歼祈番频删级对判比棵甘俄樟序号 题目 答案 题型 章节
()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A.位B.字节C.字D.字长 D 单选 01基础
()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A.软盘B.内存C.优盘D.硬盘 B 单选 01基础
()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决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A.冯·诺依曼B.巴贝奇C.莱布尼兹D.布尔 A 单选 01基础
八进制数457.36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A.12F.78B.11F.78C.10F.75D.13E.67 A 单选 01基础
标准ASCII码可表示()个不同字符A.512B.128C.256D.72 B 单选 01基础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A.中小规模集成电路B.晶体管C.电子管D.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单选 01基础
第三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A.晶体管B.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电子管 C 单选 01基础
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A.晶体管B.中小规模集成电路C.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电子管 C 单选 01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简称()A.DMPCB.MPCC.MCD.PC B 单选 01基础
汇编语言是()的“符号化”A.机器语言B.高级语言C.低级语言D.程序语言 A 单选 01基础
计算机内,内存被分为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位二进制数A.32B.16C.64D.8 D 单选 01基础
计算机能够自动完成运算或处理过程的基础是()。A.二进制编码B.“存储程序”工作原理C.程序设计D.语言处理 B 单选 01基础
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设计语言是()A.高级语言B.汇编语言C.程序语言D.机器语言 D 单选 01基础
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A.管理软件B.应用软件C.操作系统D.机器语言 C 单选 01基础
计算机之父是()A.祖冲之B.巴贝奇C.冯·诺伊曼D.比尔·盖茨 B 单选 01基础
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我们称之为()。A.程序B.指令C.函数D.语句 B 单选 01基础
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是()A.巨型机B.微型计算机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D.晶体管计算机 B 单选 01基础
十进制数165.25转化为八进制数是()A.245.2B.250.03C.245.01D.231.2 A 单选 01基础
十进制数-78的反码表示为()A.B.C.D. C 单选 01基础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于()在美国哈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第1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本章导读;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计算;1.1信息与信息技术;1.1.1信息;1、信息的概念;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有用的消息;2、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方可存在;2).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3).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变革的进程。信息同物质和能源一起,组成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信息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对上述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有用的消息。世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都具有一定的运动状态,这些运动状态都按某种运动方式发生变化,因而都产生信息。哪里有运动`的事物,哪里就存在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换的方式;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的形式、内容和效用;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应。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方可存在。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不同的载体。
2).时效性
信息具有生命周期。信息的使用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3).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
4).共享性
信息共享和物质共享不同,信息可以同时被多个信息使用者共享。
5).真伪性
孙膑的“减灶退敌”和诸葛亮的“空城计”都体现信息的真伪性。
6).价值性
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价值。
此外,信息还具有可增值性、普遍性、客观性等特征。
3、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思维的材料;正确的决策;交流的基本工具;认识事物的中介;系统有效运作的基础;知识的源泉。
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着信息。刮风下雨、春华秋实,表达了天气和季节变化的信息;喜怒哀乐,表现出人的情感活动信息;报纸、杂志、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媒体传载着更加丰富的信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和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等内容都是信息。 但是,关于信息的定义迄今仍是众说纷纭,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信息的
不同定义。例如,控制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外部事物及其变化都含有信息。而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则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信息的功能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资料,如果仍然没有解决,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得到信息,因为他对该问题了解的不确定性依然没有消除;反之,他就得到了信息。
一般认为: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所谓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这里所说的符号,不仅指文字、字母和数字等,还包括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关键字,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由于描述事物的属性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所以这些符号,就是数据的形式。同一个信息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示,例如,同样是星期日,英文则用“Sunday”表示。
在一般用语中,信息和数据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但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不等同的,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得到的结果,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或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人们也将赋予信息新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人们可以通过手、鼻、口和其他感官获得信息,也可以用照相机、度量工具、计算机、传感器和卫星等仪器设备更快、更多、更准确地获得信息。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因此,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技术。其中计算机起到了关键作用,它首先是一种信息处理机,通过计算机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和存储等工作;其次,通常计算机也是其他技术中的关键设备,例如,传感技术常用于信息的收集过程,但是,如果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计算机更是起到核心的作用,而网络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延伸。所以说信息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计算机直接或间接参与完成的。
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必须将要处理的有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所以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2、信息技术的分类
按表现形态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类。硬件技术也称为物化技术,是指各种信息设备和功能。软件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处理各种知识背景的方法和技能。
按工作流程分类,信息技术可以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按照功能层次不同,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比如新燃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软件和设备)。
3、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可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文字的创造使人类创造的文明得以传承,因此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的北宋时期,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比欧洲早了400年。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以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人类文明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时期。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也经历了语言的形成、造纸和印刷术的应用、广播与电视的发明以及全球性电话网络的普及等几次信息革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国家开始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已经建设了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采用支线光纤和多媒体终端,用交互方式传输数据、电视、语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信息的数万兆比特的高速数据网。
上述现象表明,我们的社会正在快速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继工业化社会以后,以信息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的新型社会形态。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第三资源,网络和电网、自来水管线、煤气管道等公共设施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条件。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为主要经济形式的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正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传统经济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而信息产业却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了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加快了科技交流,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享受影视娱乐、远程医疗,实施远程教育,举行视频会议,实现网上购物等。例如,电子商务创造了没有时空限制的全球市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称心如意的商品,并可以足不出户,网络支付;人们可以在家里工作,产生了所谓“soho”一族;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各种信息资料,与外界沟通,召开会议等;人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业。
总之,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经济为主导经济形式,信息技术为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信息文化导致了人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生活、工作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也导致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比尔?盖茨(Bill Gates)说过:信息科技革命将恒久地改变我们的工作、消费、学习和沟通的方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我们无法预测的无数奇迹.
“计算机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形成与发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化层次的高低在物质方面是以工
具的使用和革新为标志的,正像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动机和原子能代表着历史上不同的文化时代一样,计算机文化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今天以电子计算机这种最新工具为核心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提示了信息时代或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整个人类文明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文化的定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都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人类长期以来依靠语言、文字和印刷术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不同地域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模式,也诞生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中国文化、古希腊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在不同的时代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如封建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另外,不同的技术或生活习惯也会产生不同的人类文化模式,如狩猎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英国学者泰勒指出:“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及作为社会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这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社会组织结构和精神产品,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文明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它表现在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之中。换言之,文化即人类行为的社会化,是人类创造功能和创造成果的最高和最普遍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在列举了一百多种关于文化的不同定义后总结说:“文化由行为模式所组成,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获取和传递??但最重要的核心是观念,特别是这些观念所附着的价值。”这就是说,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然而,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所以,文化是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整体性的创造力的表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整体性把握的一种能力,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
综上所述,文化即人类行为的社会化,是人类创造功能和创造成果的最高和最普遍的社会形式。
2.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
文化应当具有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功能,并对人类社会从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到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例如,语言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得以思辨、深邃,并得以传播;数字的发明及建构的数学理论使人类文化走向“形而上”并富有理性。这二者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都构成了文化的深刻内涵。文化属性是指文化的特点和特征,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属性:
(1)广泛性。这应体现在两个方面:既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又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应用领域。
(2)传递性。这种事物应当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功能。
(3)教育性。这种事物应能成为存储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手段。
(4)深刻性。这种事物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极为深刻,即不是带来社会某一方面而是给整个社会带来全面、深刻的根本性变革。
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这些属性是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结果,是根深蒂固和难以改变的,我们自身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熏陶。
文化有着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在同一社会内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会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龄、职业和阶级等群体存在着文化的差异。
3.“计算机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科学家提出了要树立计算机教育是文化教育的观念,呼吁人们要高度重视计算机文化教育,此后,“计算机文化”的说法被各国计算机教育界所接受。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形态具备了作为“文化”的各种基本属性,具体体现为: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计算机的软、硬件,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和思维的精华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和思维方式;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计算机技术的问世,不仅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各种行为方式的革命。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紧密地与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结合起来,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社会,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因此,计算机的出现导致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文化变迁,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文化”概括这种变迁。
计算机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前三个分别为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与印刷术的发明)之一,且内容更深刻,影响更广泛。人们利用计算机这种工具使自己从繁重的记忆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创造性劳动。所以,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这就是计算机文化的真正内涵。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93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一章等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一章习题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研制成功...  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二章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二章_理学_高等教育_...  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五章_其它技巧_PPT制作技巧_PPT专区。第 5 章 演示文稿软件 PowerPoint 2003 本章导读 PowerPoint 2003 是 Office 2003 中一个...  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第九版第六章_其它技巧_PPT制作技巧_PPT专区。第6章 数据库技术与 Access2003 本章导读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三章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3章 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字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九版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习题答案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一、单项...同一子网 13.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 、...  奥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文化基础》在线考试(客观题)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单选题 (共 50 道题) 展开 收起 1.(2.0 分) 第一台全数字电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1 次在线作业 第 1 题 第一台全数字电子计算机()于 1946 年诞生。 您的答案:B 第 2 题 以电子管为部件的计算机是(...  石油大学2015《计算机文化基础》期末复习题 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计算机文化基础》复习题一、选择题(105 题) 1. 第一台全数字电子计算机(B)于 1946 ...计算机文化基础视频教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电脑基础视频-星火视频教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视频教程
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视频教程分类:电脑基础主讲:&&&&TAG:&&&&&&时间: 10:24收藏:&&
计算机文化基础视频教程相关介绍
  计算机文化基础视频教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电子文稿软件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及多媒体基本常识以及计算机安全的基本常识。  世界正在经历由a到b的转变,即原子(atom) 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其中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量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 (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计算机文化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其所产生的思想观念、所带来的物质基础条件以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带来了人类崭新的学习观念: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人脑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根本无法&背&完,电脑这种工具可以解放我们&背&的繁重的记忆性劳动,人脑应该更多地用来完成&创造&性劳动。  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已经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除了能读、写、算以外还要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可通过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得到实现。  计算机文化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正是后者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计算机文化的产生和成长;而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又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应用的扩展。  当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时,又迎来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娴熟地驾驭互联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造就了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软件技术 4大产业时,围绕网络互联,实现电脑、电视、电话的&三合一&。&三合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电视网、电话网三网合一,三种信号均通过网际网传输;二是终端设备融为一体。这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它的实现极大地丰富计算机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计算机文化的无穷魅力,体味着计算机文化的浩瀚。  今天,计算机文化已成为人类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地理解计算科学与工程及其社会影响,已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 版权所有:星火视频教程网 | 苏ICP备号 |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素质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