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板设计 姓名 任务 十一月份黑板报 怎样弄 ?

当前位置: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
学期: 学期: 班级: 班级: 姓名: 姓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 20 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 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 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解决求和、 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 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 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 “数与代数” 不仅 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 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 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 认识 20 以内各数; 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 20 以内的进 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 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 20 以内的数,会用 20 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20 以内数的组成,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 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 0,体会 0 的含义,知 0 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 &和=的含义, 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 20 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 简单的估计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 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近整时的 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 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 前后、 左右等方位, 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 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 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 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 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 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 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 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 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 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 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 10 以内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 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 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 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 能力, 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初步培养收集、 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 20 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 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 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 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 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 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 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 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 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 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 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 中。 2. 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 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 有相同的特性。 5. 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 数字表示数的内容, 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 息。 6. 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 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五、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 分一分 四. 认位置 五.认数(一) 六.认识物体 七.分与合 八.加法和减法 九.统计 十.认数(二) 十一.认识钟表 十二.加法 十三.期末复习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0 课时 2 课时 6 课时 21 课时 1 课时 5 课时 1 课时 10 课时 4 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 1~10 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 1~10 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 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 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 学习新课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 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 体在图中的位置。 )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 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 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 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 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 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 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 XXX 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 友进行表扬。 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 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 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 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 肯定。 )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 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 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 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 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 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 1 个滑梯就用 1 个点子表示。 (出示 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 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7 个点子来表示?8 个点子呢?怎样表 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 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 学生完成) 三、 联系生活,进行实践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 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 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 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 作业设计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比长短、 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 4 页的例题,第 5 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 数学。 2、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 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 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 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好吗?)揭示课题。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 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 、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 璃杯的高矮。 (3) 、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 交流做准备。 (4) 、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 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 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 以吸管为例, 、 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 (高) 或谁与谁比短 (矮) 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 3 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 一说,再指名回答。 2、 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 长短,高矮的方法。 (1) 、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 、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 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 、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 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 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 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 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三、 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1、 “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 、 ”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 、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 、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 、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3、 “想想做做”第 3 题。 (1) 、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 、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3) 、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能力。 4、 “想想做做”第 4 题。 (1) 、明确题目要求。 (2) 、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练习。 (3) 、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 提问: 、 今天, 在学习中, 你比较了哪些物体, 比的结果怎样? (2) 、学生自由交流。 (3) 、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 高矮。比大小、 比大小、轻重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 6 页的例题,第 7 页“想想做做”的习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 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 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 呢? 1、 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 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 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 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 导,学生比较交流。 )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 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 6 页,在大的下面画 面画 。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小的下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也帮老师比一比,谁 累谁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 、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 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 6 页, 在重的下面画 ,轻的下面画 。小结: 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 活动深化,拓展应用。1、 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 小花猫说: “我重! ”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 ”汇报 结果,完成第 7 页相应练习。 2、 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 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 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3、 题目四: 在大象伯伯说话了, 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 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 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 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 四、 总结评价。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 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 分一分( 分一分(1)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 8 页例题, 8DD9 页 第 “想想做做” 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 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 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 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 一分。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 寻求“分类”的策略。 (1) 、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 、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 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 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 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 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4、 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 具两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 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 也更方便。 5、 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 1 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 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 想想做做第 2 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 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 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 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 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 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 2 -3 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 想想做做第 3 题。 3、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 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 、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 、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 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 、同桌互相检查。 (4) 、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 想想做第 4 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 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 、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 、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 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 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 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 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认位置(上下、前后)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 10 页的例题,第 10-11 页“想 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 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 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 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DDD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 么? 讨论交流。 (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 什么位置? (2) 、小组汇报。 (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 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 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 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 、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 、拍手(儿歌) :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 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 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 过来。 3、 “想想做做”第 3、4、5 题。 情境 1: 有几只小动物, 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 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 2: 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 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 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 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 3: 小朋友, 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 用上、 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 妈妈听,好吗?认位置(左右)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 12 页的例题,第 12-13 页的 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 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 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 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 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 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 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 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 手,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 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 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 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 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 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 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 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 1 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 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 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 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说一说。 (1) 、想想做做第 3 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 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 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2) 、想想做做第 4 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 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 、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 号)站到讲台前,2 号小朋友站在他的 左边,3 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 号站在 3 号的后面,5 号站在 2 号的前面,6 号站在 3 号的右边,7 号站在 6 号的 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 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 5 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 谁走错了?” 1D5 的认识及书写 D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 1DDD5 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 1DDD5 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 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 1DDD5 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 5 张以内,1DDD5 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实物 投影仪 生:1DD5 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 1DDD5 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 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 1 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 个人、1 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 1 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 1 表示的? (3)请你拿出 1 根小棒 2、认识 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 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 3 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 3 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 3 表示的? (3)请你拿出 3 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 3 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 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 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 、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 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 2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 4 相邻的两个 数是几? (三) 、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 4 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 3 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 5 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 1DD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 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 21 页的第 1DDDD4 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几和第几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 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 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 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 18 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 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 2 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 4 和第 5 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 5 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 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 3 人是谁?××同学是从 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 只小鸟 把左边的 4 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 4 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 4 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 爸爸排第几等? 0 的认识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 0 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 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 只桃子、1 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DDD5 的数字卡片和 1 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 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 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i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 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DDD什么也没有 出示 2 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 2 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 字卡片 2 出示 1 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 1 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 起数字卡片 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 的认识 板书 0 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 2 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 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 0 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DDDD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 0,直尺上也有 0,看看 0 在哪儿?在几的前 面。 (直尺上从 0 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 0 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 0 就表示起点。要用 0 对齐 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 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 。见过跳远 吗?0 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 0 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 0 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 0 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 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 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 0 在书中第 29 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 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 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 30 页的第 1 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 0DDD5 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 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 长。 认识“ 、 认识“>”“<”和“=”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Z(大于、小 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 4 个,桃的图片 3 个,香蕉的图 片二个。 生:1-5 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 4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 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 1-5 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 等于 3 3 大于 2 3 小于 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 17 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 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 21 页的第 5 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6、7 的数数和认数。 、 的数数和认数教学目的:1、认识 6、7,能正确地书写 6、7 2、能用 6、7 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 6、7 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 42 页认识 6 和 7 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 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 6 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 1 把。 )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 1、2、3、4、5、6、7 的顺序数数的。在数 数中我们发现, 5 个以后再数 1 个就是 6 个, 数 接着 6 再数 1 个就是 7, 7 比 6 多 1,6 比 5 多 1。 二、新授 1、认识 6 和 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 6 和 7,板书课题:6 和 7 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 6 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 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 6 是怎么来的吗?5 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 拨上 1 是 6。 6 的后面再加 1 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 4 的学 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 5,今天又认识了 6 和 7,那你知道 谁大谁小吗? 5 和 6 比谁多谁少?6 和 7 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 比 7 小 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 你能从小到大数到 7 吗?从 7 开始从大到小数到 1 呢?(2)观 察 43 页金鱼 三、练习 四、6 和 7 的写法8 和 9 的认识教学目的:1、熟练数出 8 和 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 8 和 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 8 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 9 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8 和 9 板书课题:8 和 9 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 8 你能拿出表示 8 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 8 是怎样来的吗? 那 8 个再拨上 1 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 7 加 1 等于 8 请你拿出表示 9 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 9 2、出示尺子图 8 在谁的后面?7 的前面是几? 9 的前面是几?7 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 8 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 9 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 1 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 3 车厢是谁? 四、8 和 9 的写法 写 8 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 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 9,先写圆再竖10 的认识教学内容:64―65 页及练习九第 1―3 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 10 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 10 的数感 2、学会 10 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 10 的写法,对 10 的数概 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 10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 10 的组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一、引入新课 1、猜i引出已认识的数 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 和 6 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 5 指)它添上 2 是谁? 7 的相邻数是谁? 8 再添上 1 是几? 2、9 再添上 1 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0 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 的含义及 10 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 10 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 人) 想让第一排有 10 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 10 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 以是第 10 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 有 8 的后面,10 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 再添上 1 就是 10,10 在 9 的后面,10 比 0―9 都 大。 (4) 刚才我们猜了谜底 0―9 的谜语, 你能编谜底是 10 的谜语吗? 先在 4 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 和一个数比大小, 10 谁能说一说。 除了这种, 还可以填什么? 10○□ 9○□,谁来说说。 认物体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 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 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 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 分。 4、 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 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 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 感知认识: (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 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 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 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 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 进一步的巩固。 (2)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 填一填,然后交流。 3、 “想想做做”第 3 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 总结拓展 四、 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教学目的:1、 2、 3、 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特征。 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 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 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 小熊) 1、 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 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 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圆柱、 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 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 实践操作 (一) 滚一滚 1、 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 物体滚的快呢? 2、 提出活动要求, 请一小组示范, 强调从 “同 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 3、 分组体验 4、 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 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 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 佳谜面。 三、 拓展应用 (一) 堆一堆 1、 提出问题: 把四种分别向上堆, 想想哪一种物 体最难堆? 2、 分组体验 一、 3、 交流验证 4、 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 搭一搭 1、 提出问题; 2、 分组体验; 3、 汇报交流 4、 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三) 数一数 在搭的基础上数一数。 左边两图中只含有正方体, 容 易数; 右边一图中含有四种形体, 要让学生认真观察, 分别输出四种形体各用了几个,数好一种填一种。 四、 活动小结分与合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 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共5课时2-5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30――31 页的 2、3、4、5 的分与合。教学目的: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数 2、3、4、5 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卡片、圆片、盘子、桃子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小明带来了几个桃子和两个盘子,他要分给 我们几个最听话的小朋友,但他看到我们这么多听 话的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 帮助他们吗? 二、知识探索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 “把 4 个桃放在两个 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2、 教学 4 的组成,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1)让学生把 4 个桃(可以用 4 个圆片代 替)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 法,出现多种放法。 (2); 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 4 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按照 这样思考,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 4 的其他几种组成。 (3)让学生观察 4 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有 多种放法,数 4 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 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对应着 4 的每种分法,认识 几和几合成 4。悟出 4 可以分成几和 几, 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 4, 感受分 与合的思想及其辨证统一。 (5)可以用对口令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练 习。 三、知识应用 1、 组织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习 5 的组成。 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试一试” , 从活动中得到 5 可以分成几和几、 几和几合成 5。教学重点放在把 5 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 种分法抽象出数 5 的两种组成, 5 分成几和 从 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 5。 2、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重视组织学生在活动 中学习。 四、教学总结 五、拓展练习 练习与测试6-9 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2――34 页 教学课时:2 课时。 1、 第一课时:6、7 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 1-4 题。 2、 第二课时:8、9 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 5-8 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 4、5 的分与合,同学 们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从数的一种 组成能联想出另一种组成等)方法,今天请同学 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 6-9 的组成。 二、 教学新知 1、 2、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 个气球,分在两只 “6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 。让学 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生带着一些问题去看教材中的插图并按插图动 手操作。如:把 6 个气球分在两个手里,书上画 了几幅图?为什么只画三幅?从每幅图里得到 6 的组成?虚线框里的组成和框左的组成有什么 联系?第一组与第二组有什么联系?第二组与 第三组呢? 3、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交流,学生 能够在学习 6 的组成中学会有序的操作和有序的 记忆。 三、 巩固练习 1、 “试一试”的学习。 7 的分与合让学生一边分圆片, 一边想数的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组织交流。要随时注意学 生的操作是否有序地进行, 能不能从 7 的一种组成在 虚线框里写出相应的另一种组成。 在 7 的分与合都找到后,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 能很快记住这些组成,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到“有 序”和“联想”上。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要注意引 导学生有序地分,避免重复和遗漏,在此基础上组织 学生交流,掌握 7 的组成。 2、 “想想做做”要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 让学生以对口令等形式巩固已学的数组成。在学习 8 和 9 的组成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 7、 题都是巩固 8 和 9 的组成的练习。 8 练习以 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 8 和 9 的组 成。对学生说的方法要尽量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 方法记忆。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后练习10 的分与合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 我们已经学习了 2-9 的分与合,同学们 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学过 的方法来学习 10 的分与合。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 10 的组成, 可以先让学生有序地 给珠子涂颜色,再根据每串涂色的结果,有 条理地说一说 10 的组成, 并从组成的一种说 法,联想出另一种说法。 2、 涂色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涂了 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涂几个红色,第三、 四、五串又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 然后独立有序地涂色,并按涂色的结果依次 填写 10 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 完整地认识 10 的组成。 3、 通过图中的涂色过程,你还能想到什 么?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巩固 10 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 思路。让学生用不同的话叙述 10 的组 成,如 10 可以分成 9 和 1、10 去掉 9 是 1、9 和 1 合起来是 10 、9 和 1 组成 10 等等。 2、 “想想做做”的 3 道题目。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6――37 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已经 2――10 的分与合,同学们基本掌 握了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来玩一玩数的游戏。 二、知识的应用 1、 看图提问:把蘑菇放在 2 个盘子里,可以怎 样放?5 可以分成几和几?6 呢?7 呢? 2、 蚂蚁公园建了一些房子,要分给蚂蚁娃娃们 住,可他们不知道哪两个能住在一起,小朋 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看图游戏) 3、 卡片游戏: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其他小 朋友拿出两张卡片上的数能合成那张卡片上 的数。 4、 练习有序: 先让学生弄清楚叶子的生长顺序, 然后再让学生在叶片上填上数。 5、 猜一猜:练习数的组成。游戏时,分两人或 三、四人一组,一人心里想好 7 的一种组成, 另一人或两、三人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 以猜其他数的组成。 6、 填数练习。这题最后填写的“7”的组成,答 案很多,要注意发现、鼓励说的完整、有条 理的学生。 7、 拼一拼。这一题既可以看着图形找哪两块能 拼成一个长方体, 也可以从数的组成想。 3 如 和(5)合成 8,所以 3 块要与 5 块拼。教学 中可以把两种思考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 也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的总结 四、能力检测八、加和减(一) 加和减(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 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 计算得数是 10 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 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 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 思想。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 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数学意识。2、 3、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投影、加减法表 等。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共 18 课时。 5 以内的加减法(2 课时) 以内的加减法(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 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 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 (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 个同学在浇 水,又走来 2 人,一共有 5 人。把学生的 注意力集中到 人和 2 人合起来是 5 人” “3 上。 2、 告诉学生, 3 人和 2 人合起来可以用加 把 法计算。 3、 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 教学例 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 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 让学生明白图意, 体会 1 位小朋友和 2 位 小朋友走到一起是 3 位小朋友,要用 1+2 计算。 三、 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 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 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 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 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 第 1 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 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 第 2 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 摆一摆小棒 并算出得数。 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 法含义的理解。 3、 第 4 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 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 第 5 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 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 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 培养他们仔细 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 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2 个小朋 如 友甩绳,3 个小朋友跳神;2 只鸟在树上, 又飞来 1 只鸟;路左边有 2 朵花,右边有 2 朵花等。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 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 了解原来有 5 个同学浇花, 走掉 2 人后, 还剩下 3 人。 2、 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 5 C 2 =3 的含 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 C 2 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 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 方法去想。 3、 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 3 C2 =1, 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 3 C 1 =2。 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 知识应用 第 1 题、第 2 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 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第 4 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 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 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 第 5 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 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 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 固 2――5 的加减法。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1、有关 0 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 根据“没有”可用 0 来表示及加减法的含义。 2、 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根据 0 表示“没有”的意 义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上一次在校园里浇花的几位小朋友还在那儿呢,小朋 友们,你们看: (引导学生看图)这时侯水壶里的水没有 了,他们都去灌水了…… 二、 教学新知 教学例 1。 提问: 图上刚才是几个人?现在呢? 都走掉了,就表示“没有”了。 2、 再让学生讨论一下:没有了该怎样表示?然后 列式,得数是多少? 3、 理解 3 C 3 =0 的含义。 4、 教学例 2。看图、讨论图意,弄清一盆开了“5 朵”花。一盆“没有”花,提出两盆一共几朵 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两个数相加, 相加的结果是几。 5、 理解 5+0=5 的含义。 6、 着重讨论得数为什么分别是 0 和 5,理解算理。 三、 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这两题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进行有关 0 的加、减计算。可让学生自己先计算或在小组 讨论,然后再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 巩固有关 0 的加、减计算。其中第 6 题让学生 填数后互相交流、以认识关于 0 的加、减的规 律。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小黑板出示) 4C4= 2C2= 3C3= 0 + 4= 0+2= 0+3= 4+0= 2+0= 3 + 0= 1、和是 6、7 的加法 、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地计算 6、7 的加法。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 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例题 1、 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 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 + 6= 7 6 + 1 =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 把 1 个同学和 6 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 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 教学例 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 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 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 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 3 + 4 =7 想到 4+3 也得 7,应该表扬。 3、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6 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 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 6、7 的加法,再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 巩固和是 6、 的加法计算, 7 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 课堂总结 五、 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5= 5+1=4+3= 5+2=3 +3 = 1+ 6=2 +4 = 6+1=6、7 的减法 、 教学目的: 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用减 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 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两 道减法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图意,弄清要 栽的总数是“7 棵” 。栽好了 3 棵,还有 4 棵 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 得数。 7C3=4 7C4=3 3、 再让学生联系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 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4、 教学“试一试” 。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 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如果有学生从 7 C 2 = 5 ,想到 7 C 5 = 2 ,要表扬、鼓励。 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 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 题的大致过程。 三、 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 。通过直观先学会 6、7 减几的 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巩 固 6、7 减几的计算,以及学习用减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想想做做”第 1 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 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3、 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 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 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 5 题和第 6 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 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 认知结构更加全面。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5C4= 6C4= 5C3= 7C5= 6C3= 7C4=练习三 教学目的: 1、 巩固 5、6、7 以内的加、减法,有关 0 的加、减法; 2、 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 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 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计算练习 1、 第 1 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 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 第 2 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 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 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 第 3 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 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 他们改错。 三、 解决实际问题 1、 第 4 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 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 第 5 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 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 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 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 联系。 3、 第 6 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 、 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 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 找规律 第 7 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 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 再看图说出 3 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五、 课堂小结 六、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4= 7C1= 2+2= 4C3= 7C2= 6C0= 6C3= 0+4=课题: 课题:和是 8、9 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 50――52 页 的内容。 教学目的: 1、 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 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 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是 8、9 的加法与相 应的减法的计算; 2、 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 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 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知识探索及延伸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 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 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 “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 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 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5、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 和是 9 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 深认识相应的加、 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三、 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 想想做做的 1――6 题, 都是关于 8 的 加、减法计算的练习。 (1) 1 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 解, 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 联系。 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 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 就要表扬、 鼓励, 使其获得成功感。 (2) 第 2 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 说一说算式。 (3) 第 3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相互交 流。 (4) 第 4 题计算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全 算对了,有没有典型的错例。 (5) 第 5 题可以让学生说图意,说想 法, 和同伴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大 致过程,培养表达能力。 (6) 第 6 题是开放题, 能帮助学生整理 得数是 8 的加法算式以及 8 减几的 减法算式。 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 考,多说几道算式。 2、 想想做做的 8――12 题关于 9 的加减 法计算。 (1) 这里的题目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 探讨, 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促进学生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 第 9 题用 9 减每个泡泡上的数, 学 生会觉得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第 11 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帮助每只 小鸟找自己的家, 激发学生热爱鸟 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第 12 题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 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和是 9 的激发和相应的减法。 3、 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并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说一说含义。 四、 知识的总结 五、 能力的检测 (小黑板出示) 1、 + 2 = 6 8C4= 7 + 1= 5+3= 4+4= 8C7= 3 + 5= 8C5= 2、 )+ ( )=8 ( 8 -( )=( )1、9 C 2 = 9C6=2+7= 8+1=9C1= 4 + 5=3+6= 9C5= 2、 )+( )=9 (9 ― ( )=( )课题: 课题:练习四 教学内容:国标本教材第 53――54 页。 教学目的:配合和是 8、9 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安排的内容, 同时带着练习前面教学的加、减法,使学生具有 必要的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本练习分两个层次安排, 第一层次(1――3 题)重点在计算,通过教学 使学生能都能算对。 第二层次(4――6 题)重点是解决问题,其中 第 6 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 观察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投影片、实物图片、学具 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 计算练习 1、 第 1 题要让学生仔细看图, 相互说说图意, 然后根据图意列出四道加、减法算式。使 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初步概念,进一步领 会加、减法间的关系。 2、 第 2 题摆卡片组成算式,重点练习和是 8 、 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9 (课前要指导 学生制作数字卡片, 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 习,使每名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 第 3 题通过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正确率, 要 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采取 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 解决实际问题 1、 第 4 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让 学生说说图意、 算式以及列式时是怎样想 的。 2、 第 5 题可以先让学生凭经验说说第 5 题左 图中一共有多少人,再研究怎样列式计 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摆学具帮 助理解。 (第 1 人 8人 △O△△△△△△△△ 3、 ?人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右下题图中三角旗上 的 8 人是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 说出前面有 7 人,再研究怎样列式计算。 3、 第 6 题是一道开放题, 图中画的是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根据图意,可以列出 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就要肯定。 四、 练习小结 五、 知识训练 小黑板出示: ( ) + ( )=8 ( ) + ( ) =9 8 ― ( ) = ( ) 9 ― ( ) = ( )6+3= 9C4=9C3= 8C5=9C8= 4+5=2+6= 8C2= 课题: 课题:和是 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的: 1、 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 法算式。 2、 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 10 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 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 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二、 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 2、 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对于图里的场景, 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 (如“从图上看,左边 6 人,右边 4 人” ;或 “从图上看,黄队 6 人,蓝队 4 人”) 。 3、 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 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 系。5、“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 (抛 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 4 道(或 2 道)加、 减法算式。6、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 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三、 知识巩固及应用 1、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 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 第 2 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 道地算, 然后同桌两人合作, 相互各算一遍。 3、 第 4 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 用线连一连。 4、 第 5 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 数量关系, 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 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5、 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 生有条理地总结、 归纳有关 10 的加、 减法的 算式。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8 +2= 10 C 8 = 10 C 4= 1+9= 4+6= 10 C 2 = 2+ 8 = 5+5=课题: 课题:求未知加数教学目的:通过实物图出现求未知加数的算式,帮 助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 并启发学生用多种 方法计算未知加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教学例题,让学生弄清题意。 先让学生看清盒子里如果放满就是 10 个苹 果,提出已经放了 8 个,再放几个就是 10 个, 并列出 8+( )=10,读成:8 加几等于 10。 学生可以从 8 和 2 合成 10 想出括号里应该填 2,也可以根据图里 2 个空格直接想填 2,还 可以用 10 C 8 想出括号里填 2。 应该让学生讨 论、交流,鼓励不同的想法。 2、 试一试。出示两道题让学生试着练习。 三、 知识应用 1、 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让同桌的学生相互说说怎 样得到括号里的数,然后在班内交流。通过这 道题,使多数学生掌握想的方法。 2、 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小兔拔萝卜)可以引导 学生联系地上剩的萝卜和放在篮子里的萝卜, 想每次是几加几得 10。使学生初步体会: ) ( +( )=10 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3、 想想做做的第 3 题。 式与数比较大小是第一次 出现,它以数与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所以第 3 题用上、下两式为一组题对照出现,既降低 了难度,又教给了方法。 四、 知识总结及检测 练习与测试课题:连加、 课题:连加、连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 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 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 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例 1。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2、 教学“连加”“连减”的含义。 、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来”的实际问题。 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连加、连减。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 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合起来” ,连续“去掉一些”的 场景, 让学生在理解图意 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 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在适当的时候, 可以把连加、 连减算式进行对比, 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 数写在算式下面的( )里,再把( )里的数与第三个 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 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 再连贯地算出第 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 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 1、 2、 第 1 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第 3 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 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 解释就行。可以是 9 C 2 C 4 =3: 表示 9 只鸭子先 游走 4 只,还剩 3 只;也可以是 9 C 2 C3 = 4:表示 9 只鸭子,先游走 2 只,岸上留有 3 只,近处河里 还有 4 只。 3、 第 5 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 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四、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 课本第 6 题。 练习与测试 课题: 课题:加减混合教学目的: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体会、理解加减混合的含 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算术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学挂图)谈话导入。 二、 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 2、 弄清图意,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发展。 例题用一幅图表达汽车上原有 7 人,到车站下 车 2 人,上车 3 人。 (引导学生理解)如有多媒 体课件演示更好。 3、 学生列式。三、 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1、 想想做做的第 1 题可以先看左边的图,看懂算 式 6+2; 再看右边的图, 接着写算式中的 “― 3” ; 然后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贯地说说加减混合算式 的意思。 2、第 2 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意先说说 5 C 2 是什 么意思,再写方框里的加数,并说说为什么。3、第 3 题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可以 组织学生交流,每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 5、第 4 题连线题。组织学生练习。 第 5 题可以列出连加、 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 让学生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 不确定性。6、第 6 题引导学生对比着每组第一题,估计下面 两题的得数比 8 大还是比 8 小,让学生体会估 算的特点。练习时,要坚持“不计算”这个要 求,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的: 1、 2、 复习 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安排。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练习五) 二、 计算练习 1、 做第 1 题(出示挂图)通过一图四式,帮助学 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 做第 2 题。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挂图。让学生 在练习 10 减几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 多,剩下的越少。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独立完 成,集体订正。 3、 做第 3 题(小黑板出示) 6+( )=10 ( )+5=10 )=98+( )=10( )+7=10 5+( )=8 7+(可以让学生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样想的,然 后独立完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样的口算练习,为 学习“凑十法”打好基础。 4、 做第 4 题着重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6+2 7C2+4 10 C 4 +3 5 +5 C 3 8 +2 C 6 10 C 1 C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解决实际问题 做第 5 题,出示挂图。分组讨论。 交流各人列出的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四、 课堂总结 五、 作业 小黑板出示。 10 C 4 +3 8 +2 C 6 10 C 1 C4 5 +5 C 3 2 + 6 +2 7C2+4 课题:复习(1) 教学目的: 1、 2、 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 10 以内的加法计算; 整理 10 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 并在表中寻找一 些规律; 3、 通过一图四式复习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 系。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 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 1、 做第 1 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 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的意义 和作用。 2、 做第 2 题(出示加法表)通过小动物搬砖搭 房组织学生对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有序的 整理。 提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每行 1、2、3、 4……都是加上相同的数? 提问: 竖着看, 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同 一行里每道题得数都是相同的) 提问: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做第 3 题可以组织模拟送信的游戏,仿照前面整理 10 以内加 法表的方法,对学过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引 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4、 做第 4 题注意交流列式的想法,对照着看这一组算式,体会相 互之间的联系。注意让学生根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余 相应的 3 道算式。 三、 总结 四、 作业 3+4 3 +5 4+6 2+7 7C3 9C4 10 C 2 6C2 课题:复习(2)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 10 以内加减法,提高加 减口算速度能力; 2、 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熟悉的亲 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 (板书课题) 二、 应用练习 1、 做第 5 题。在做这一题时要鼓励学生交流不同 的思考方法。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可以有多种 答案。 2、 做第 7 题。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根据要求涂 色,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涂出的图象像什么(绿 叶映托的荷花) 3、 做帝题。可以用接力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比 赛。 4、 做第 9 题。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可根 据班级情况适当提出速度的要求。 三、 复习总结 四、 课堂作业 3 +1+6 1 +8 C 7 8C2C5 8C4+3 3+4C2 9C1C3课题: 课题:丰收的果园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 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 的意识。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 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 教学基本内容 (看图)运苹果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 运梨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 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 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 上面?在谁的下面? 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 车是谁在推? 萝卜:我的右边有 5 棵苹果树。苹果树和梨树 一共有( )棵。苹果一共有( )筐,梨一共有( ) 筐。 树上有( )只鸟,又飞来( )只,一共有( ) 只。 三、 引导学生讨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 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四、 知识延伸 课题:统计 课题:(一)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 68―69 页。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2、 3、 4、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 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 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 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 探索能力。(三)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 教学难点: 法。 (五)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六)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 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多媒体显示 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 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 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二、 知识探索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 助大象对来的客人作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 像摆在课桌上,看……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怎么分?(学生回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小朋友说先分一分再数 一数,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 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 示。 (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 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 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 (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 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得奖栏中)xx 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 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 媒体出示第 68 页例图) 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 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 (教师同样随意地 贴,下同) …… 师:小朋友们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 一排得到的。 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 (揭示课题) 这样统计, 。 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 给大象带来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 这样帮他统计一下吗? 三、 知识应用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 69 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 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 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来给大 家看看。 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听课老师展示自 己的作品。 师:老师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排 四、的(多媒体显示从下往上竖排的情况) 。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 (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 奖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 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 师: (四棵“神奇果树”张贴在两旁的墙壁上)看,在这 棵神奇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 们想吃吗? 师:好!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 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 水果的情况。 (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 在黑板的左侧。 (便于学生观察) 师: (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 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师:下次大象请小朋友做客一定要多准备些 xx。今天我 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 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呢? 师:好,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 两名学生在喝彩、欢呼及音乐声中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 组的得奖情况。 师:今天的冠军是“xx”小组!祝贺你们!其他小组的小朋 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知识的延伸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学生回答。 …… 师:你们想的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 再来交流。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DDD20 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 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 确地迅速地读出 11DDD20 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DDD20 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 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 (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 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 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 11DDD20 各数 (板书课题:11DDD20 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 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 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 捆 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 15 请小朋友拿出 15 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 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 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 11 和 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 11 和 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 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 和 20 是由 教师板书:11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 、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 (先 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j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B一B,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 2 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 1 到 20。按顺序把点子B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 20)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 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71 页完成第 2 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 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 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 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 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好,全11DDD 各数的写法 DDD20 DDD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 ,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 11DDD20 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 1 数到 20,从 20 数到 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 10 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会数 11DDD20 各数,并知道 1 个十和几个 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DDD20 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把 在左边的筒里放 1 根小棒来表示这 10 根。 再在右边放 4 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 4 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 4 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 1 根表示什么?(1 个十) (我们把 1 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 14 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 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 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 4 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 “20”个位上的 0 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 0 起着占位 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 101十八写成 81二十写成 2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的启蒙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12月份黑板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