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德国纳粹为什么要杀犹太人犹太人的罪恶事实?

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0baef0a2784cf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转载]对二战中犹太人死亡数目的质疑
国际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展开的犹太复国主义活动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这一个世纪中,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不惜利用欺骗、暗杀和残酷镇压的手段。纵观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在过去100多年从事的各种活动,充分表明他们根本无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或国际法。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将希特勒的宣传部长古布里兹所说的一句话当作至理名言。这位纳粹分子说:“谎言越大越能被人接受”。因此,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就开始编造不着边际的谎言,
一再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共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
国际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一再强调:六百万犹太人被杀这一数字,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无法更改的神圣数字,任何人不应该对这一数字持怀疑态度。法国的卡罗迪、德国的图布、英国的伊罗英克和瑞士的胡伯等历史学家和研究家通过多年的研究调查和现有的许多相关证据,对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做出的600万犹太人被杀的声称提出质疑。但他们遭到以上各国政府的指责和限制。他们的政府对他们采取限制政策,这再次表明:宣称言论自由的西方国家,由于受犹太复国主义势力的影响,
政府可以剥夺历史学家们的言论自由权,历史学家和学者没有对历史问题发表公正立场的权利。1990年在法国,由于犹太复国主义分子的势力渗透和法国时任总理法比尤斯与该国议会议员古苏的努力下,通过了法比尤斯?古苏法。根据这项法律,对犹太人集体在大火炉被烧死的事件持否认或怀疑的人,将被判处一年监禁和罚款。法国穆斯林思想家卡罗迪也因对六百万犹太人被烧死事件持怀疑态度而遭到法国政府的指控。
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利用自己的宣传机器,大肆渲染在二战中,犹太人被杀事件,大肆宣称犹太人遭迫害和压迫,以此博得世人的同情,从而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创造条件。犹太复国主义分子最终达到了这一目的。1948年,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换句话说: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从此以屠杀无辜的巴勒斯坦人民来抚平犹太人遭希特勒大屠杀的伤痕。
许多证据表明,犹太复国主义分子领导人在发表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讲话的同时,又与纳粹分子建立了密切关系。希特勒虽然憎恶犹太人,但是,并不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分子追寻的目标。1933年,即二战前,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与纳粹分子开始了经济合作,这一合作持续到1941年,与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前总理沙米尔与希特勒签署了一项友好协约。但英国却以沙米尔与敌人合作采取恐怖行动罪的指控而逮捕了沙米尔,纳粹时期的德国思想家阿里法德在他的《犹太人迁移的原因》一书中写道:“一定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分子,
每年应按规定把德国犹太人迁移到巴勒斯坦。”
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与纳粹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部分政治专家指控犹太复国主义政权采取阴险毒辣的手段,故意制造德国人迫害犹太人的假象,虚报被害人数字,从而达到大批犹太人迁移到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罪恶目的。
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在其宣传中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有犹太人惨遭杀害。而历史事实则证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有超过5000万人被杀害,其中1700万人为苏联人,900万人为德国人,剩余的受害者是其他民族和种族的人,其中包括了至今还无法计算得清楚的中国人,起码在南京大屠杀就牺牲了30多万人;当然犹太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根据部分历史学家和政治分析人士的研究表明:德国纳粹政府屠杀犹太人的数字远远少于600万。甚至特拉维夫公证中心的库布依博士承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德国纳粹的秘密警察与德国纳粹高级官员就大肆屠杀和镇压犹太人签署过协议或文件。
德国纽伦堡法庭在审判德国纳粹战犯时,由于受犹太人的影响,首次宣布600万犹太人在希特勒采取的大屠杀行动中遇害。但是,据多方考评,这一数字,言过其实,有点夸张。英国历史学家大卫,对德国纳粹领导的回忆录以及联盟政府与德国纳粹政府的绝秘文件进行认真研究后,撰写了一本书。他在该书中写道: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消息纯属谎言,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因为,当时在整个欧洲也没有这么多犹太人。此外,法国穆斯林哲学家卡罗迪教授在其撰写的《以色列的政治神话》一书中写道:德国纳粹统治下的欧洲犹太人口只有300万。
毋庸置疑,希特勒屠杀的犹太人数,远远少于600万。根据其他历史学家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当时欧洲只有100万犹太人。而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一再坚持600万犹太人在二战中被杀害的目的是旨在蛊惑人心,让世人同情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声称:许多犹太人是被活活投入火炉、毒气房、蒸气房等地方惨遭杀害的。希特勒还用这些人的油制作香皂。然而在巴黎、伦敦等这样的世界大都市都有火化尸体的焚尸炉,这些火炉专用于火化尸体,从而阻止一些疾病传染。
在德国有焚尸炉,并不见得就是专用于火葬犹太人的。正如卡罗迪在其书中写道:在德国的大汗屋拘留所仅有一间毒气房,但该毒气房并没有竣工。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所做的犹太人遭大屠杀的其他声称也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根据,目的就是激起世人的怜悯心,让他们同情犹太复国主义者。
毋庸置疑,国际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声称600万犹太人遭大屠杀是他们撒布的弥天谎言。凡是有理智的人一定会问,犹太人为何要抗议这一屠杀行径?希特勒是一个扩张野心极大,种族歧视较强和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而且他认为日尔曼人即德国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因此包括犹太人在内的许多民族的人都遭到希特勒的杀害。而犹太人也是种族歧视意识较强,并认为犹太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犹太复国主义者侵占巴勒斯坦后,杀害了几万名巴勒斯坦人,使几十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因此说:犹太人与纳粹分子在种族歧视、侵略其他民族和实施暴力方面都是一丘之貉。犹太人没有资格指控希特勒所犯的罪行,因为犹太人本身正在犯希特勒所犯的罪行。卡罗迪教授说:犹太复国主义分子编造的600万犹太人遭屠杀的谎言却得到西方政府的支持,因为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大肆渲染600万犹太人被杀的事件使得西方人忘记了美英联军在二战中屠杀德国人的事件。在那次事件中,美英联军在四个小时内用含磷炸弹杀害了大约20万德国人。当时,德国军队正在撤退,否则死亡人数更多。比这更重要的是,美国在1945年8月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导致20多万日本平民被杀,15万人受毒气伤害,长年遭受病痛的折磨。
然而,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却在西方政府的帮助下,大肆宣称:犹太人遭大屠杀的事件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种族清洗事件。
毫无疑问,希特勒在二战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但是,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为达到侵占巴勒斯坦领土建立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罪恶目的,妄称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谎言与希特勒没有任何区别。事实表明,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罪恶目的是不惜任何手段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有多少犹太人被赶走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有多少犹太人被赶走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有多少犹太人被赶走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抓起来了,没赶走走的都是逃出去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挪用公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著名将帅都有谁?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著名将帅都有谁?
我有更好的答案
曼施坦因,隆美尔,莫德尔,古德里安,施坦因纳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日-日),是一名终身从军的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尽管他从不质疑希特勒对于德国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但是却以敢于在许多问题上当众反驳希特勒而闻名。在通常情况下这将导致丢官罢职,但曼施坦因却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实证明自己。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3月被解职。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健康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语:Heinz Wilhelm Guderian,日-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击战”的倡导人(闪电战原型是毛奇提出的)。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古德里安现今成为了德国发展装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同时也因为其急躁和直爽的个性而被部下取了个“急速海因兹”的绰号。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1、勃洛姆堡(Verner von Blomberg,) 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2、勃劳希契(Walther von Brauchitseh,)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3、博克(Fedor von Bock,)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4、凯特尔(Wilhelm Keitel,) 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日执行。 5、克卢格(Gunther von Kluge,) 陆军元帅。曾受训于普鲁士军官学校,1901年开始任野战炮兵第46团营副官(少尉)。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第3军区步兵指挥部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历任通讯兵总监(少将)、第6军区司令和第6步兵军军长(中将)。1936年晋升炮兵将军,1938年任第6集团军司令。1939年出任第4集团军司令,参加入侵波兰,后升为上将。翌年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参加闪击苏联,曾一度进抵莫斯科城郊。同年12月,在苏军反击下败退,但仍为希特勒信任,委派其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0月受伤后,调回大本营预备军。在此期间,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分子曾与其联络,但未获其支持。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于7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旋即因七.二零事件受嫌而被解职,返国途中自杀。 6、勒布(wilhelm Ritter von Leeb,) 陆军元帅。职业军人。1895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团;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1903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获荻马克斯-约瑟夫骑士勋章(少校衔),被称为&威廉骑士勒布&。战后在国防军历任炮兵团长、军区参谋长。1930年任第七军区(慕尼黑)司令兼第7师师长,晋升中将。希持勒上台后,升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934年升炮兵将军,成为德国战史上著名的防守战略家,反对发动战争,对虐待犹太人的政策极为反感。1938年2月曾被希特勒解职,退役。同年7月重新服役,出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进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后调任西线C集团军群司令。1940年参加攻占法国,晋升元帅。翌年调往东线,任闪击苏联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部沿波罗的海岸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1942年1月,因久攻列宁格勒不下而被解职,转入预备军。1944年退役。翌年被美军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上被判处3年徒刑,后获释。 7、利斯特(Wilhelm List,) 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 8、龙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 一译伦斯德。陆军元帅。1892年开始服役。190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军参谋长。战后在国防军中历任集团军级参谋长、师长和第三军区(柏林)司令。1932年晋升上将(一说1938年,求证!)。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参加扩军工作。1938年2月主动解职和退役(这个时期解职的很多)。1939年8月重新服役,任入侵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调任进攻法国的A集团军群司令,担负主攻任务,迅速获胜,晋升元帅。伦德施泰特对于国内反抗希特勒的运动是赞成和钦佩的。但是,他认为&七.二零&暗杀希特勒事件是一种叛逆行为(不觉得很矛盾么?)。曾任&德国荣誉军人法庭&主席,主持隆美尔的葬礼。1941年任入侵苏联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所部侵占乌克兰,在基辅会战中获胜,进至罗斯托夫。同年12月在苏军反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编入预备军.1942年3月复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1944年7月,因未能阻止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再次被希特勒解职。同年9月复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指挥阿登战役。1945年3月,第三次被希特勒解职。战后被囚于英国。1949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后死于心脏病。 9、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188l-1944)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历任国防军步兵师师长、第三军区(柏林)司令。1938年2月一度被希特勒解职。此后开始参与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活动。1939年被委派指挥驻防西线的德军第1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10月任D集团军群司令。1941年任西线德军总司令。翌年调回大本营任总协理官。1944年参与策划七.二零事件,内定政变成功后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失败后被处死。 10、赖歇努(Walter von Reichenau,) 陆军元帅。1903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表现突出。战后在国防军供职。1930年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参谋长。支持纳粹党,命令部队&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 11、屈希勒尔(Georg von Kuchler,) 陆军元帅。年服役于翰诺威的骑兵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炮兵连长升到预备第8师作战科长获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曾到波罗的海国家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第7军区(慕尼黑)参谋长。1933年指挥第3集团军(上将衔),入侵波兰。因反对对平民的屠杀而被解职,后因勃劳希契的要求复职。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负责围攻列宁格勒,屡次受挫。1944年1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3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 12、曼施泰因(Erich von Manstein,) 陆军元帅。1906年起服役于第3步兵警卫团。1914年军事学院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防军中任职。1934年任第三军区(柏林)参谋长。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翌年升为少将。1938年任第十八师师长,晋升中将。1939年任侵略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同年10月调至西线,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坦克部队穿过阿登高地突击法国北部的大胆作战计划,受到陆军总部保守派的排挤,被调任后备第三十八军军长。其计划后为希特勒赏识,成为德军攻击法国的作战方案,并取得成功。1941年任第五十六坦克军军长,参加闪击苏联,隶属进攻列宁格勒方向的北方集团军群。同年9月升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在南方的克里米亚作战。1942年晋升元帅,调至北方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同年11月,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围后,受希特勒委派赶赴南方,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企图解救被围德军,未逞。1943年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以后节节败退至波兰边界。1944年3月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曾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失去的胜利》。 13、布施(Ernst von Buseh,) 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投降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死于心脏病。 14、克莱斯特(Paul Ludwig Ewald von Kleist,) 陆军元帅。职业军人,没有明显政治立场。1900年开始服役。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第-次世界大战时是骑兵。战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年调任进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获元帅衔。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 15、保卢斯(Friedrich von Paulus,) 陆军元帅。1909年加入海军,翌年转入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防军担任参谋。1935年任坦克部队参谋长。1939年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侵略波兰的战争。由于希特勒对装甲兵的重视,保卢斯逐渐拥护希特勒的政策。翌年调任第十集团军(后改番号为第六集团军)参谋长,参加进攻法国。同年9月升任陆军副总参谋长,参加制定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2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苏军包围于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日晋升他为元帅,但随即被俘。在苏联俘虏营参加反纳粹运动。1944年加入德国军官反法西斯联盟,后又加入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1953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 16、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in Rommel,-) 陆军元帅。1909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历任步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年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晋升上将。同年6月,因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同年7-11月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17、魏克斯(Maximilian Freiherr von weichs,) 陆军元帅。1900年入伍。1910年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年晋升少将。1935年组建和指挥第一装甲师。1938年1月任第13防卫区(后改为第13军)司令,率部入侵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加侵波战争和西线战争,1940年7月获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春指挥所部进占南斯拉夫。1942年7月接任B集团军群司令,翌年初晋升元帅。魏克斯因信奉天主教而一直受国社党的怀疑与排挤。1944年4月任驻匈德军司令。战后被美军俘获。1948年因病获释。 18、莫德尔(Walther Model, l891-1945) 陆军元帅。1909年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作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1938年晋升少将。年历任第4军参谋长和第16集团军参谋长,先后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1941年指挥第3坦克师闪击苏联,10月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4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焦土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同年8月调往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年4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19、舍尔纳(Ferdinand Schorner,)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军。战后在国防军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历任师长、军长,参加入侵波兰、希腊和苏联的战役。由于狂热拥护纳粹制度,战争后期成为希特勒的亲信。1944年2月任陆军总部纳粹党督导部长。同年4月升任苏德战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7月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任防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战后作为战犯受苏联军事法庭审判。1955年转往联邦德国,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处4年徒刑(这个可能与其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思想有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二战德国元帅有;空军方面:戈林,凯塞林,米尔契,冯、里奇德霍芬,史培勒。海军方面:邓尼茨,雷德尔。陆军方面:勃洛姆堡,冯、包克,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莫德尔,凯特尔,李斯特,冯、布希,冯、库克勒,保卢斯,伦德斯泰特,冯、勃劳希契,冯、克莱斯特,冯、克鲁格,冯、李伯,舍尔纳,魏克斯,维茨勒本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曼因斯坦——德国陆军中最强指挥官; 古德里安——德国“闪电战之父”,横扫欧洲的装甲怪杰; 隆美尔——最擅长坦克突破,最求速度制胜一切。在北非沙漠战场创下一系列惊人战绩,号称“沙漠之狐”。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粹和犹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